学习理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6:29:35

学习理念

学习理念范文篇1

中共中央最近印发了《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规划指出:“全党必须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放到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放到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新起点上来认识、把握和推进,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个人要成为学习者,企业和单位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国家要成为学习型社会。新世纪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员工更好地学习,提高单位和企业的学习能力。对领导干部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理念。

一、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当学习的革命沉寂之后,人们终于醒悟: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终身学习的浪潮将永远澎湃在人类的生活历程。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终身教育”的观念已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确立了“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就能形成向实践学习,向问题学习,向昨天学习,向目标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的体系。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二、创新学习

学习能力的二种技能: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变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许多事情没有现存的答案和前人的经验可循,要靠我们去创新。我们要学会在干中学、学中干。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我们也要“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在开放中学习开放”,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领导干部要重视“干”中学的智慧,“干”中学归纳起来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干部在“干”中的个人学习;第二个层次是干部“干”中的个人学习与组织中其他成员“干”中的学习相结合;第三个层次是领导干部将自己的单位和企业营造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建立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三、学以致用,不图虚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际上对文盲有一种新的定义,即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或不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就是文盲。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昨天的面包不充饥”,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二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学到的知识必须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与发展。

四、团队学习

一个团队的学习能力,一般来说总是由个人的学习愿望组成的,今天简单地读一本书,坐下来聊一聊,这并不是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并不是读一本书的问题,它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建立自己能力的过程。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一个组织的核心学习单位就是一个团队,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学习,但是一个人的学习,并不会给组织带来很大的成效,只有把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维,才会让我们自己与整个团队的健康发展结合起来。

五、合作性学习

人们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更要不断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创新观念与行为,并学会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共同奋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在由不同人组成的小组中学习,为全组的成功而努力,利人利己,庆祝共同的成功,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目标,使所有学员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能在共同努力中受益,你的成功对我有利,我的成功对你有利。

六、网络学习

e-Learning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和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e-Learning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管理性,学员的所有学习活动都被记录下来,作为评估学习效果和分析培训需求的依据;一致性,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丢失、缺损甚至走样,而在网络中不会这样,它实现了知识的共享;正是有这样的技术背景,才极大方便了资料的即时更新、数据的分发和共享、学员之间的即时交流;个性化,学习的终端是学员桌前的电脑,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内容。

七、自我学习

一生都善于学习,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下都能够学习的人,才是最可贵的。你有学习的选择权。如果你不行使你的选择权,就是你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要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对有些书只需读其中的一部分,对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需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八、有效学习

21世纪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是:除了要非常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即爱学、会学才会赢。环境不断在变,每家企业都会有不同的“学习途径”。以下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十大建议:

效果比效率重要。只有爱你所做,方可做你所爱,进而得你所要。

过程比结果重要。一个高绩效的组织就是每小时积累起来的欢笑声超过10分钟的单位,个人也是如此。美好的过程可产生美好的结果。

广度比深度重要。制胜的关键除信息外,更重视创意。没有创新就是死亡。创意的来源不仅在于专业深度的加强,更在于知识广度的学习。

计划比随意重要。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清楚目标并订立具体可行的计划,这样可能会比较慢,但能使你赢得最后胜利。

数量比质量重要。学习是否有成效?除了“质”的提升,更应着重“量”的扩充。

“浏览”比“精读”重要。在知识爆炸的新世纪,如果沿用精读的方法,注定要吃亏,因为未来的学习重点,不只在于你学到多少,更在于你是否知道。

“学力”比“学历”重要。学历只反映一定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而学习能力是反映个人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创新观念和行为的能力。

常识比知识重要。知识的来源是书本,这是将他人的想法观念植入你脑海;常识的汲取是经验,通过自己的体验,将理论转为经验。

学习理念范文篇2

人类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作为社会的人,既要推进社会的发展,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对于终身学习内涵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成教生的学习行为.终身学习的理念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1学习是持续一生的过程

人在生命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不仅是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它也是成人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活动,成人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潮流[1].

1.2学习的方式是多样性的,渠道是多元化的

终身学习体系中各种学习形式具有弹性,比较灵活,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民众的学习需要.此外,终身学习的场所也不受局限,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庭、社区、社团、工作场所等进行学习.

1.3学习强调自主性

终身学习强调自主性学习,即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

1.4学习内容广泛

它也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学习.终身学习的内容必须要促进人各方面发展,不仅学习新知识和职业技能,德育、体育、美育等生活文化教育也应该得到不断提升.

1.5学习是人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而不是特权

终身学习是指所有的人都有同等的学习机会,不受其出身、性别、种族、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终身学习倡导全民的学习权,尤其是弱势群体,其学习机会应受到保障.

2终身学习视角下分析我国成教生学习行为现状

2.1成人的学习特点

关于成人的学习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成人学习的特点.本次问卷调查以福建省四所高校成教单位(成教院、继教院、成教部)的本、专科夜大和函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361份,占90%,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成人学习的特点.

2.1.1成人学生学习具有自我完善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80.3%的学生之前经历了一段学校生活,在踏入社会后,又发现自己在各方面有些欠缺,所以他们都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现状,使自己各个方面更加完善.如改善生活质量、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社会责任、适应社会进步、不断更新知识等.这与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2].

2.1.2成人的自我概念从儿时的依赖性转变为

个体的独立性成人本身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指导.调查结果也表明,84.2%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持之以恒,这与终身学习强调自主性相一致.

2.1.3成人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

这些可以作为学习的重要资源统计结果表明,68%的学生能把过去的学习体验与现实的教育环境联系起来,并对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架构.这与终身学习渠道多元性相一致.

2.1.4成人学习导向由以学科为中心变为以问题为中心

在已经参加过工作的学生的比例中,其中有75.3%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因而其学习具有目的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2.1.5成人学生的学习具有功利性和焦虑感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88%的学生感觉压力较大,学习时间不多且分散,因此他们的学习往往带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其次,成人的焦虑感会弱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2成人学习存在的问题

成人教育学生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他们的学习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不足.

2.2.1学习目标具有双重性

调查结果显示,68%的成人教育学生扮演双重角色,即社会在职工作者和学生,这种双重角色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表现出双重性.同时,这种双重角色心理要求他们强化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并考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2.2学习动机具有从属性

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动机常常取决于工作的情况.从统计的数据得出,80.4%的学生当工作和学习在时间安排上相冲突时,通常都是以工作为主.如果所学的内容与工作密切相关,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比较强;如果学习内容与工作无关,他们的学习就会被动.这种从属性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3].

2.2.3学习目标缺乏竞争性

成人教育学生是在职或业余学习.调查结果显示,90.3%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取得文凭,学校也只要求每科的成绩达标就行.同学之间没有利害关系,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制度,这导致学习目标缺乏竞争性.

2.2.4对学习目标的期望具有保守性

一般情况下,自信程度和个人经历中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自我能力评价的高低.根据统计数据表明,76.8%的学生认为个人经历中挫折与失败在学习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大部分的成教生对自我学习能力评价普遍偏低,因此他们对学习目标的期望也偏于保守.

3提高成教生学习效果的策略

终身学习理念要求人不断地持续地学习,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人的自我完善为目标.但是从我国目前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学习的情况来看,成人的学习行为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学习动机、成人心理、学习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几个方面着手,提出了提高成人学习效果的五个策略.

3.1激发成人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动机,加强对学历文凭的管理

由于成教生大部分都参加了工作,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评职称等方面的需要.近年来,许多培训机构也打着只要付钱就可以取得文凭的招牌,唯利是图,使很多成教生轻易获得文凭,这种文凭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而非建立在知识能力基础上,这使得成人教育文凭的公信力急剧下降.想要改变这种形势,成人学习者只有改变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具体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对成人学习者的学历评价方面,应实行严格的考教分离制度,为提高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质量提供保障.二是正确引导就业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教育证书相结合作为就业人员的考察标准,使成人学习者真正学到应用性知识.

3.2帮助成人学习者正确认识自我

成人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焦虑心理,使他们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心.如何帮助成人学习者正确认识自我?首先,成人学习者要分析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譬如向成人学习者进行有关成人学习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宣传.其次,要对成人的学习进行督导,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适合他们的学习时间,解决突出的工学矛盾.比如,函授、夜校等办学形式,可满足不同成人学员的学习时间要求;远程教学、广播电视等教学模式,可不同程度满足成人学员的学习空间要求.再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成人学生也应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掌握科学的心理分析方法,增强社会适应性[4].

3.3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首先充分认识入学教育环节的重要性,积极转变成教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实际案例,让其对新的教学模式有明晰的认识,这样可以消除学生顾虑,树立学习信心并确定学习目标.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坚决按照计划执行.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工学矛盾得以解决.在制订计划时要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并把学习目标具体化,使学习真正有所收获,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3.4设置适合成人学生学习并符合职业化的课程

成人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并希望习得职业发展的知识,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立即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实践技能的课时,对于职业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可定位4:6,对于理论知识要求强的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可定为6:4,其它的职业可以介于二者之间[5].

3.5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理念范文篇3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能够通过内部学员的合作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组建的过程必须要对内部学员的性别、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基础进行一个衡量,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来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争取每个小组的学生既有较为优秀的学生又有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时应该确定组内学员的责任和义务。设立组长、信息记录员等,同时其他组员也要承担相应应该扮演的角色,另外,还要做好职责的轮换工作,不能够一个人一直承担一个角色,至少每个月要对组内人员的职责进行一次调整,保证学生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分组完毕之后,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所要讲授的物理内容,把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另外,还要大致掌握班级内各个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物理基础、生活实际情况等,确保在按照合作学习理念下开展的教学内容能够被小组内部成员的大部分人员所接受,即使有部分较难的内容一时难以掌握,也应该能够在小组协助学习的过程中被学生所掌握,或者在面对一个知识难点时能够通过小组成员集体的学习讨论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例如:在浮力教学的课时中,为了探讨两种不同物体的漂浮状态,学生在讨论阶段可能会给出各式各样的答案,而老师不要做过度的阻止,而应该借助学生高涨的讨论热情引出所要提出的教学问题“:浮力的大小到底受那些因素影响?”学生借着刚才的讨论以及生活经验的猜想,会得出部分正确答案,比如:受液体密度的影响,受浸泡物体本身的体积影响,受物体形状的影响。再经过简单的讨论又会得出更为深入的答案,比如,与浸入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老师通过层层引导来达到促进学生思考并得到最终答案,如果为了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有关浮力的知识猜想和假设,并自行收集资料进行探讨,最后交由老师检查,并给予解答。小组学习本身的科学性导致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还能够促进学生在交流沟通、自主思考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可能会有所顾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否反而会影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教学证明,独立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基础,如果小组内成员没有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就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就很难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讨论中来。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独立发展,培养学生掌握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对学习物理的一个良好态度和习惯。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处理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时不必太过于担心,只要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及课堂节奏的把握能够科学合理,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来,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将可以自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例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之间的关系这节课中,因为压力与压强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且不容易直接通过实际形式进行联系,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前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对相关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思想,纠正理解上的错误。这样二者既不冲突,又能够相互促进和帮助。

三、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任何课程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学生本身自主学习与思考,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方法,或请教同学,或请教老师,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虽然暂时谈不上创造性学习,但是这个思路以及方式却是十分正确的,在历史上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在学生时代,都有自主思考爱钻研的好习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不少的挫折,但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及解决问题并最终成为优秀的物理学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于大部分普通学生而言,这样的挫折却是对学习积极性一个不小的打击,如果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经常受到挫折和挑战,长此以往很容易灰心丧气甚至是放弃学习。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做既可以在探讨过程中相互鼓励又可以集思广益去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过程中解决遇到问题的成功几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小组讨论时,说出的一些错误想法,老师不应该简单直接地进行打断并纠正,而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并自我纠正的过程,这才是合作学习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习题的讲解,这样可以使小组学生所讨论得到的正确结论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但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所布置的习题又不宜太多。不要让合作学习讨论课变成了习题讲解课,一定要明确习题是辅助知识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办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为学生选择的习题在精不在多,所选习题一定要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最好能够通过几道题的演练可以串联起一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对方所做的习题是否正确,对于错误的可以面对面进行帮助改正甚至讲解。这样学生在为其他组员讲解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所学。例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探究如何发现阿基米德原理。首先老师可以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曹冲称象”作为开头。其次,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提问“:浸入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和什么有关?”,再次将问题与“曹冲称象”中的现象对号入座,并要求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引导式讲解,发现水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最后,布置高质量的课后习题,可以允许学生做小组讨论。上述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合作教学方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讨论要建立在开放、思考、趣味等基础之上的。但整个学习过程并不是所有环节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应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对于错误的回答要进行引导性的纠正,多鼓励少批评。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树立其自信心,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更为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学习理念范文篇4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兴趣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兴趣越大,进展就越快,效果就越好。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只是被迫强制学习,是会扼杀学生的好学精神的。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讲授《昌盛的秦汉文化》“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创新首先要学会思维,思维是创新的载体,没有思维也就没有了创新。初中生是思维最敏锐最活跃的阶段,又是思维定型的最关键阶段。因而引导中学生形成多维的思维意识和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对历史人物左宗棠的评价,从发散思维来看,可从清政府的角度来看,亦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再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从左宗棠自身来看……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放历史时刻;再以聚合思维来看,历史上与左宗棠相似的人物有哪些?假若你是左宗棠,假若左宗棠是李鸿章……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具体分析,使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基础。

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可以使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过程也大大简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并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合理运用逆向教学法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做到历史学习中的“论从史出”,深刻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笔者设计思路如下:师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实在太熟悉。追问“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这个问题,基础好的同学也能马上回答。学生可以归纳出: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此时,教师便可板书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社会性质变化;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学习理念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终身学习;科研;自我知觉理论;一致化理论

一、终身学习理念

(一)背景

终身学习理念在被正式提出之前,作为人类生存的智慧结晶代代相传并历久弥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寥寥数语勾勒出我国儒家思想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其中,“修身”是一切丰功伟绩的基础,“修身”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终身学习;古罗马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也意识到“修身”的重要性,提出“公民要受到持续的教育”;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并于18世纪被法国启蒙家卢梭引用和发挥的名言“活到老学到老”,几百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深入人心。人们通过持续学习而不断成长并实现社会价值,进而带动社会进步,因而,终身学习成为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巨大动力,在高度文明的经济知识时代,表现尤其明显。智力密集型生产正逐步取代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个人技能、态度和性格倾向对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原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在其著作《学习社会》中所强调的,建立学习化社会,是为了使每一个公民人格臻于完善、自我能力得到发展、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使国家繁荣、社会和谐。在此背景之下,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上而下提倡终身学习,将终身学习作为重要概念写入正式文件,强调终身学习的价值,提出终身学习理念是一种能够使个人不断提高创造能力进而掌握命运的新的教育精神,每一个人都不能间断终身学习。随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及欧盟等组织也相继对终身学习理念加以宣传。

(二)概念

关于终身学习的概念,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而无论哪种解释都强调人们学习的主体性、持续性和愉悦性,认为终身学习的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关乎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方式已成定论。“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获得他们的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1]被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罗马会议通过的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目前为止认可度最高的。终身学习理念在地球村迅速传播,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之一。终身学习包括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不正规学习,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其中不正规学习最为常见。由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正规学习和包括各类培训、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兴趣课程、参观考察在内的非正规学习,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唯有不正规学习能够自由地发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当中。包括通过大众媒体在内的不正规学习,没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场所、外界的学习指导和支持,它根据人们内在的意愿伴随日常工作和生活随机发生,场所包括办公室、家庭、公园、超市、候车室、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等,不胜枚举。对已经从学校毕业的社会成员而言,获得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的机会并不多,不正规学习成本较低、可行性较高。本文所强调的终身学习主要指学习者完全自愿且能坚持不懈的不正规学习。

(三)研究现状

当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生存需求,建立终身学习社会成为各国战略目标,终身学习社会学也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终身学习的关注焦点,从国家层面缩小到群体层面和个人层面。在厘清概念之后,研究重点转移到推广和应用,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社会群体和个人对终身学习所持的态度和践行的程度。我国学术界对终身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的研究成果多见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发生发展、传播、意义、启示等领域,比如德国、加拿大、挪威、日本、英国等国家终身学习政策的启示,台湾、澳门等地区实施终身学习政策的情况。总体来说,对社会群体和个体终身学习情况的研究还颇为罕见。通过对目前为数不多的成果进行归纳,可以发现,就各年龄段和各职业群体而言,在职青年和教师分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二、高职教师科研的意义

在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的时代潮流中,若高职教师固步自封,仅满足于职前学校学习,必将无法适应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高职教师不应当以工作繁忙为借口中断学习,而应当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持续不断地主动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高职教师只有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专家、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专家和主动探究、积极反思、终身学习的育己专家,才能达到终身学习的最高境界。积极配合学校构建开放式办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等任务,从事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管理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等科研工作,是高职教师抵达终身学习最高境界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致力于科研是终身学习这一国际性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具言之,高职教师科研具有以下三点意义。

(一)提高高职教师工作能力

科研能力是高职教师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点容易被人忽略。诚然,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从事科研成果实际运用的人,学术教育并非其重点,教师不需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但这不等同于教师不需要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与偏重于基础性理论研究的普通本科院校科研不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心在于应用性研究,要求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较高超的能力和较丰富的经验。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谋求专业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质、胜任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是终身学习,其终身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科研。科研是高职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通过不断学习与学校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活动,是高职教师在职业生涯阶段持续不断研究并解决专业前沿新问题的具体体现。

(二)提高高职教师职业吸引力

高职教师职业的含金量与科研水平直接相关,职业所要求的科研水平越高,其吸引力越大。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教师能否晋职和加薪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个人的发展前景及薪酬则决定职业吸引力。20世纪20年代,德国曾对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学术化、向大学层次转移的问题有所困惑,并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凯新斯泰纳对职业教育教师科研持否定态度,批判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学术狂热”、“大学病症”,他担心职业教育学校会迷失方向。德国教育委员会则对职业教育教师科研持肯定态度,提出所有教师都应当具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两大能力,并将所有围绕能力的讨论简单地归结为一个问题:职业教育教师究竟是一名行业专家,还是一名不能提供任何说明的教师?[2]时至今日,当年提出的问题已尘埃落定,却依然具有警醒作用。成为经验丰富的教学匠,抑或成为令人尊重的行业专家?类似的争论在高职教育界时有发生。毋庸置疑,后者是教师在高职教育领域真正有所作为的标志,是高职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三)提高高职教育声誉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是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提高高职教育声誉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受到青睐的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得不到重视。被迫选择职业教育的往往是对接受普通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者,其“力不足”一般表现为学习能力不足或经济能力不足。经济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机遇。职业教育的地位有所提高,职业教育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然而我国几千年来受重理论、轻技术的传统文化影响,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扭转人们的传统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注重提高高职教育声誉,早在1999年便曾大声疾呼:“必须在社区群众和媒体的眼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和声誉,”“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促进对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视同仁的观念,不要鄙视职业技术教育”[3]。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为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和声誉做了不少自上而下的努力,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人们对高职教育的态度,还得靠高职教育自身的实力。科研是提高高职教育实力的重要砝码。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体现了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综合实力强、知名度高的高职院校,往往科研项目多、科研成果多、科研质量高。

三、高职教师科研的特征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考察高职教师科研的特征,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于1955年提出的一致性理论;二是比姆于1972年提出的自我知觉理论。一致性理论认为人们对身边的人、物或事情持有相同或不同态度,如果态度对象中的一方发出有关另一方的信息,两者态度完全一致,人们会感到愉快,反之则体验到冲突和不安。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内部状态。一方面,根据一致性理论,每一位教师为了保证工作的愉悦性,在不同的学习和工作阶段所研究的领域必须与所在院校的办学方针和中心工作相适应,其科研表现出集体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根据自我知觉理论,每一位教师可以通过科研行为,了解自己在成长经历中形成的独特的学术精神、思维方式、知识能力和写作风格,使其科研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作为高职教师终身学习主要内容的科研,呈现出集体化和个性化这两个看似矛盾其实并不冲突的明显特征。

(一)集体化特征

高职教师科研在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上表现出集体化特征。以高职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例:高职院校大多设有高职教育研究所(室),组织教师有关部级、省级、院校级研究课题的申报、结题等工作,通过审批的课题成为相关教师科研的主要方向,其选题往往具有一定前瞻性,集中反映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体现出集体化特征。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科研上存在的差异,表现为在不同科研领域占据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研究优势主要是:探索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将理论应用到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第一线,在此基础上再次上升到理论。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必要集所有教师的科研力量,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针对新涌现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层次尚不齐全,已经积累的高职教育经验多为专科层次,仅有少数为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为零。且不提更高层次的招生和教育问题将如何解决,就目前而言,高职专科层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在“三六九等”的招生体制下,高职教师不可避免地共同在教学上面临一个问题:其学生并非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学阶段的“失败者”。高职教师不得不在中学教育已经相对“失败”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发展需求探索教学的成功之路。我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以国际化视野向西方国家取经,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各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路径,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独树一帜,有关教学方法的科研成果可以同步在教学上得到转化,立竿见影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二)个性化特征

诚然,高职教师科研具有集体化特征,然而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高职教师在科研上可以人云亦云,应当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碰撞思想火花。在实际科研过程中,高职教师又表现出个性化特征,即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职教师在国家及院校提供的科研条件下长期进行科研实践而逐渐形成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语言风格。教师的科研成果往往表现为专著或论文,在职业个性、道德个性、知识个性、思想个性等基础之上形成其个性化的思想魅力和语言风格。诚信的本质、广博精深的知识、甘坐“冷板凳”的心态、独立自由的创新精神等等,都是作为高职教师终身学习主要内容的科研的前提条件。高职教师科研的个性化特征,对塑造学生良好个性、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特色高校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灵魂,应当拥有学问和情趣兼备、特立独行,更重要的是富有科研个性。

四、结语

21世纪的高职教师,大多拥有攻读硕博士学位的经历,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并能够克服重重障碍,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有计划地持续进行科学研究。终身学习理念能够催发科研自主意识,是高职教师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因。高职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不单是为了通过水平评估和职务评定,更重要的是为了成为一个学会终身学习的健全的人。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校相应的科研激励措施,自觉地培养科研自主意识,才能使科研成为终身学习的明确目标和主要内容。从本质意义上来说:高职教师基于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行科研的过程,其实是追求生存意义、优化生命存在的过程;高职教师对学术的追求,其实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作者:陈曙娟 蒋云尔 赵龙祥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雅丽.论终身学习社会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20.

学习理念范文篇6

一、深化学习,强素质

学习是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国家对土地实行宏观调控以来,新政策不断出台,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学习成为每个窗口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只有注重学习,与学俱进,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的服务群众。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项工作内容,是每个窗口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鞭策窗口工作人员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要求窗口工作人员以学促用,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二、提升理念,树形象

服务发展、保障发展是国土窗口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理念,也是一个品牌。这种品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展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名片”,窗口工作人员必须紧紧围绕局党委提出的“文明服务,建设一流窗口,提升、提速、提质、提高服务效率”的工作要求,积极打造服务发展、保障发展的品牌,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宗旨,以“微笑”服务为抓手,以“便民、利民、为民”为目标,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外塑良好形象。窗口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外切实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群众真正感到“事好办、好办事”。

学习理念范文篇7

【关键词】:新课程、品味、体验、身体力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很多,听到很多,我也想了很多,借此机会把自己对新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整理成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并与同仁们共勉。

首先、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其次、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

“要求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目标我们该深思,该警醒!作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无愧于心,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子孙后代!仔细想一想教师是不是应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是不是应多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专家呼吁,教师应该首先看到新课程这一价值追求的生命力和它将带来的长效。”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这个“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就拿科学课来说吧: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课尽可能的从各个角度告诉学生首先应该珍惜环境:通过和自然的接触,去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和考察身边的环境,去领悟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培养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翻阅科学新教材你会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的科学课更加注重与社会的接触、注重学生的参与。珍惜环境其实就是珍爱人类自己,这已经是目前我们国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拿过去的自然科学与现在的科学相比,为了解青蛙的结构我们不惜抓几只到课堂上让学生解剖,血淋淋,惨不忍睹。而如今的教材你是再也看不到这一幕生杀了,七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实验:观察蜗牛,实验完成后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把它们放回大自然。很明显我们在教育孩子要有爱心,从小中着手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他人要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要懂得如何善待自己: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和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第三、学习新课程,品味课程观念

课程论专家华东师大张华博士提出一个概念,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由这四个因素组成,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而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这也就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念,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以往,我们的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课程的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即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认为,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课程意识,课程的资源拓展到儿童生活的一切领域,儿童的一切空间。因此,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进行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过程。

第四、学习新课程,品味新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当你走进七年级的课堂,你的眼中看到的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环境下完全不同的“景色”,学生们的眼中闪动着求知的欲望,他们在积极地表达着自己,天马行空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无拘无束构想着未来的蓝图。试问:你还会停止改革的步伐吗?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第五、学习新课程,我们与学生平等交流

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试想如果青少年在校园里都得不到公平待遇,进入社会他们还指望哪儿有公平呢?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谁能说学生不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呢?我们也应明白个性的重要性,和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专心倾听来自学生的心声。新课标下的教师应拥有出色的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欢与学生相处,喜欢学生,而且也乐于帮助学生,做他们的顾问,给他们及时的指导。

我相信平等交流与沟通能让我们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这一点作为当教师的我们很重要。教师所做的事除了教学外,以“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说,我们做的另一件事是让学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什么比帮助学生相信自己更有意义了,改变学生学习和方法,并教导学生要重视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理智的提出问题,更准确地思考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我们为他们播下了终生学习的种子!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人生的意义和生活中的满足感。

学习理念范文篇8

1、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三)严格依法办事。

2、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一)提高法律素养。(二)坚持严格执法。(三)模范遵守法律。(四)自觉接受监督。

3、政法干警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一)一切为了人民。(二)一切依靠人民。(三)尊重和保障人权。

4、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全面落实执法为民的要求有那些?

答:(一)勤政守法。(二)甘当公仆。(三)文明执法。(四)清政廉洁。

5、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树立公平理念应把握哪几方面内容?

答:(一)合法合理。(二)平等对待。(三)及时高效。(四)程序公正。

6、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一)坚持秉公执法。(二)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三)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四)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五)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7、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一)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三)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四)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8、政法干警如何能够更好服务大局?

答:(一)胸怀大局。(二)立足本职。(三)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9、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要正确处理哪三种关系?

答:(一)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二)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三)要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10、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是什么?

答:政法干警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理念,在各项政法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11、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一方面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2、在实际工作中,政法干警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哪三个关系?

答:(一)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二)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三)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统一起来。

学习理念范文篇9

一、创新学习模式,为建设学习型中心组打下坚实基础

西城区委区政府理论中心组,在学习计划的安排上坚持“体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流需求,体现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目标”,科学设置学习内容,使中心组学习不断科学化、系统化。

把及时了解和把握中央的最新精神,用中央和市委的精神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不断提高执行力,作为确定中心组学习选题的前提。先后设置了“以‘求真务实’精神,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新时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内涵及措施”、“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与‘两个必然’”等26个课题,通过学习有效地增强了区级班子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进一步打牢了班子成员的思想基础。

把坚持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流需求,提升谋划地区发展能力作为中心组学习选题的重要依据。从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和最终要落实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出发,紧密结合西城区功能定位,先后设置了“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建设学习型组织”、“当代金融知识”、“文明培育与政府角色”、“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城市发展与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以及“法治、德治与民主政治”等近40多个课题,拓宽了中心组成员的视野,促进了对区情和区域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深化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

把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推动区委中心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的完成,作为中心组学习选题的落脚点。西城区委区政府理论中心组力求做到与中央精神、环境的变化和事业的发展同步,把学习的课题设置与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相结合,采取互动式教学,实施“头脑风暴”,使学习型团队、研究型团队的理念不断深化,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心智模式有较大改善,推动西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进一步强化,预见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有新的提高。

20**年以来,从实现区域功能、做好“四个服务”、大力实施“三区”战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实际出发,先后设置了“城市基本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构成及其特点”等20多个专题讲座。在学习中,注重调动和发挥专家学者和中心组成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采取专题研讨、主题论坛、专家导读、学者点评等互动式学习方式。在进行“区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构成及其特点”专题学习时,请国家行政学院的两名专家一名主讲、一名协助点评,就基层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构成的八个特点,简明扼要地进行阐述,提出了“问政于民、决政于共、行政于和、鉴政于公”的执政观点。中心组成员围绕西城区工作实际与专家进行探讨。

二、创新服务模式,为建设学习型中心组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心组学习的效率,西城区委区政府理论中心组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路子。立足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活“外脑”。教员队伍的建设是中心组学习的基础性工作。在认真确定中心组学习选题的同时,西城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紧密结合西城区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和西城区政府专家库建设,突破地区和部门的局限,积极挖掘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位于首都中心区域,高校、国家机关、科研机构集中和专家学者层次高的优势,努力建设一支立足理论前沿、关注和研究西城发展的中心组教员队伍。先后从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市决策咨询中心等近20家中央部委和大专院校、研究院所,邀请了60余位专家学者“加盟”。这些来自经济、城市建设与管理、历史文化、社区建设与服务、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有许多是所在学科的“领军”人物。高层次中心组学习教员队伍的建立,为创新中心组学习模式、定向设计学习课题、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理念范文篇10

中共中央最近印发了《20~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规划指出:“全党必须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放到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放到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新起点上来认识、把握和推进,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个人要成为学习者,企业和单位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国家要成为学习型社会。新世纪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员工更好地学习,提高单位和企业的学习能力。对领导干部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理念。

一、终身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当学习的革命沉寂之后,人们终于醒悟: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终身学习的浪潮将永远澎湃在人类的生活历程。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终身教育”的观念已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确立了“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就能形成向实践学习,向问题学习,向昨天学习,向目标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的体系。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二、创新学习

学习能力的二种技能: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变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许多事情没有现存的答案和前人的经验可循,要靠我们去创新。我们要学会在干中学、学中干。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所以我们也要“在改革中学习改革,在开放中学习开放”,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领导干部要重视“干”中学的智慧,“干”中学归纳起来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干部在“干”中的个人学习;第二个层次是干部“干”中的个人学习与组织中其他成员“干”中的学习相结合;第三个层次是领导干部将自己的单位和企业营造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建立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三、学以致用,不图虚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际上对文盲有一种新的定义,即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或不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就是文盲。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昨天的面包不充饥”,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二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学到的知识必须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与发展。

四、团队学习

一个团队的学习能力,一般来说总是由个人的学习愿望组成的,今天简单地读一本书,坐下来聊一聊,这并不是组织学习。组织学习并不是读一本书的问题,它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不断建立自己能力的过程。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一个组织的核心学习单位就是一个团队,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学习,但是一个人的学习,并不会给组织带来很大的成效,只有把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维,才会让我们自己与整个团队的健康发展结合起来。

五、合作性学习

人们不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更要不断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创新观念与行为,并学会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共同奋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在由不同人组成的小组中学习,为全组的成功而努力,利人利己,庆祝共同的成功,通过共同努力达到共同目标,使所有学员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能在共同努力中受益,你的成功对我有利,我的成功对你有利。

六、网络学习

e-Learning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和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e-Learning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可管理性,学员的所有学习活动都被记录下来,作为评估学习效果和分析培训需求的依据;一致性,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丢失、缺损甚至走样,而在网络中不会这样,它实现了知识的共享;正是有这样的技术背景,才极大方便了资料的即时更新、数据的分发和共享、学员之间的即时交流;个性化,学习的终端是学员桌前的电脑,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内容。

七、自我学习

一生都善于学习,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下都能够学习的人,才是最可贵的。你有学习的选择权。如果你不行使你的选择权,就是你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要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对有些书只需读其中的一部分,对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需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八、有效学习

21世纪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是:除了要非常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即爱学、会学才会赢。环境不断在变,每家企业都会有不同的“学习途径”。以下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十大建议:

效果比效率重要。只有爱你所做,方可做你所爱,进而得你所要。

过程比结果重要。一个高绩效的组织就是每小时积累起来的欢笑声超过10分钟的单位,个人也是如此。美好的过程可产生美好的结果。

广度比深度重要。制胜的关键除信息外,更重视创意。没有创新就是死亡。创意的来源不仅在于专业深度的加强,更在于知识广度的学习。

计划比随意重要。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清楚目标并订立具体可行的计划,这样可能会比较慢,但能使你赢得最后胜利。

数量比质量重要。学习是否有成效?除了“质”的提升,更应着重“量”的扩充。

“浏览”比“精读”重要。在知识爆炸的新世纪,如果沿用精读的方法,注定要吃亏,因为未来的学习重点,不只在于你学到多少,更在于你是否知道。

“学力”比“学历”重要。学历只反映一定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而学习能力是反映个人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创新观念和行为的能力。

常识比知识重要。知识的来源是书本,这是将他人的想法观念植入你脑海;常识的汲取是经验,通过自己的体验,将理论转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