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5:25:07

学籍

学籍范文篇1

第一条为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实现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原则意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实行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举办的中等职业教育班;适用于学年制和学分制。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中等职业学校应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入学。

第四条学校按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有关证件,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凭有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报到(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经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对按省(市、县)有关规定登记注册入学的学生,由学校在开学后两周内到省辖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对按专业大类招收的新生,入学后按专业大类注册,确定专业方向后再按专业方向注册。

第五条新生报到后,学校应在三个月内按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不合格者,由学校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复查结束后,学校应及时将取得学籍的学生花名册和不合格学生的处理意见按隶属关系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在新生健康复查中,如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或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其他疾病,经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断证明,在短期内可以治愈者,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回家休养,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下学年开学前,经县级以上医院和学校健康复查确认病愈者,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仍不合格和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七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按期到校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事先请假。未经批准,逾期两周不注册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三章成绩考核

第八条成绩考核包括操行和学业两个方面,是确定学生升留级及毕业的依据,并可作为选拔学生干部、评选各类先进、发放奖学金、推荐就业的依据。

第九条操行考核主要对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公民道德、中等学校学生守则、中等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考核成绩按学期记载,归入学生档案。

第十条学业考核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进行。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课程的评定原则上采用百分制,考查课程的评定一般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考核成绩60分(或及格)以上为合格。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或学分均应按学期记载,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一条每学期考试和考查的课程门数,按教学计划规定执行。考试课程的总评成绩以期末为主,平时考核为辅(原则上按6:4计算。举行期中考试的课程,其成绩原则上按期末5:期中3:平时2计算)。平时成绩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作业、技能、实验、提问、测验、期中考试等情况综合评定。考查课程的总评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各课程均应重视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第十二条体育考核应按课程学习成绩(或考查项目)及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不合格者应重修或补考。因患有某些疾病或有生理缺陷者,经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和学校教务部门批准,可减少考查项目或免考。

第十三条单列的实践课、课程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生产实习)和结合专业的生产劳动等均应考核,其办法由学校自定。

第十四条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必须在考核前由本人与家长(或监护人)共同提出书面申请,因病不能参加考核,须经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或学校医务室证明,并经教务部门批准后缓考。

第十五条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或因事(病)请假经批准缓考的学生,均应在下学期开学前、按学校规定的日期补考。因不合格而补考的学生,成绩达到合格以上者,均按60分计,并注明补考字样。试行学分制的学生可得到该课程规定的学分,但学分绩点为1。因缓考而补考的学生,成绩按实际分数记载,其中60分及以上者可取得该课程的相应学分和学分绩点。补考后仍不及格的课程,必须重新补考或重修。学年制的学生第二次补考由学校在毕业前安排。

第十六条学生无故缺考或申请缓考未经批准、考核作弊或协同作弊,本次课程成绩以零分记,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纪律处分。对确有悔改表现者,经学校批准,可安排补考。

第十七条学生无故旷课或请假未经批准(含未获准免听),一学期中,一门课旷缺课(含实践课)超过1/3,或缺作业、实验报告1/3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学期考试,该课程学期成绩按零分记,必须补考或重修。任选课考核不及格者不允许补考,学生可重修或改修其他课程。

第四章课程的选修、免修、免听和免试

第十八条试行学分制的学校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并制定选课指南和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实施意见。学生选修课程应由教师指导,学分制实施意见中应明确学生申请多选或少选课程(学分)的具体办法。

第十九条学校应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凡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及格即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为评价课程的学习质量,应采用学分绩点。课程成绩与学分绩点的对应关系原则上按下列规定执行(见表一)。学生学期或学年的学习质量,可以学期或学年平均学分积点评定。优良级平均学分积点,由各校自行确定。凡平均学分积点达到学校规定的优良级标准,且操行合格者可作为申请免听、免修、选读辅修专业的依据。

表一:课程成绩与学分绩点对应关系

百分制

100-90

89-80

79-70

69-60

60以下

绩点

5-4

3.9-3

2.9-2

1.9-1

五级分制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绩点

4

3

2

1

第二十条为鼓励学生创新和发展个性特长,可设立奖励学分。学生取得研究成果或专利,或在省辖市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获奖,学校可按具体情况给予奖励学分。

第二十一条对基础好、学习成绩优良、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其上一学期平均学分积点达到学校规定的优良级标准,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核,每学期可允许免修或免听1-2门课程,亦可按规定申请多选学1-2门课程。

第二十二条免听、免修课程应在开课前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教务部门审核同意。单列德育课、体育课、实践课、任选课不得申请免听。

第二十三条学生申请免修课程,需参加学校组织的免修考试(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考试成绩合格者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和相应的学分绩点,成绩达不到标准的不能免修。经学校批准免听的课程,学生应参加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完成规定的作业,并参加该课程的考试。

第二十四条学生通过国家组织的自学考试、远程教育考试、社会认可的培训或技能等级考试,其课程标准等于或高于教学计划中相同课程教学要求的,可凭有效的成绩证明,申请免修、免试,经学校审核同意,该课程可以免修、免试,并取得该课程的成绩或相应的学分和学分绩点。

第二十五条相同教育层次学校的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学生,如校际间签订有成绩和学分互认协议,可根据协议,凭有关学校教务部门正式的课程成绩通知单,取得该课程的成绩或相应的学分和学分绩点,并免修、免试。

第五章升级与留级

第二十六条学生每学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含实践教学),经考核合格或经补考后合格的课程累计门数大于该学年所学课程总门数三分之二者,准予升级。学生升级后,不及格课程由学校在毕业前安排补考。统计课程门数时,考试、考查课程均列入计算,一门课程分上、下两学期开设的按两门计入总数。

第二十七条同一学年内累计不及格课程门数(经补考后)达到该学年所学课程总门数三分之一及以上者,应予留级;连续两学期内经补考后仍不及格的课程累计门数达两学期课程总门数三分之一及以上者,应留入低一年级。学生学年不及格课程虽未达到总门数的三分之一或总学分未低于三分之一,但本人及其家长要求留级者,学校应予同意。学生在学校允许的总学习年限内,留级次数不予限制。试行学分制的学校是否实行留级制度由学校自行决定。如实行留级制度,留级标准应以每学年学生所获学分低于该学年累计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为界。学生留级后,原考核成绩达到80分(良好)以上的课程,本人可申请免修,经学校教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免修,未经批准的仍须重修。

第六章转学与转专业

第二十八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可以转学:

1、学生家庭居住地址迁移;

2、留级后或复学时学校无后继班级;

3、有其他正当理由。

第二十九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可以转专业:

1、学生在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长,转专业后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2、学生因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检查证明,确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可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3、学生留级后或复学时原专业无后继班级。

第三十条学校为适应市场需求,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进行专业调整。

第三十一条学生转学、转专业,须经本人与家长(或监护人)共同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然后按下列规定办理:

1、省辖市内转学,须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批准,报双方学校主管部门备案。

2、跨省辖市转学,须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批准,报双方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备案。

3、跨省转学和不同类型学校间转学,须经双方学校和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各自学校所在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学生在校内转专业或在专业大类内转换专门化方向,须经学校批准。

5、转学、转专业的学生,由转入学校对学生原学习课程情况与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比较,确定其转入相应年级。对原修课程,学校可视具体情况认可其成绩与相应学分。缺修课程(实行学分制学校指必修课与限选课),必须补学并取得规定的成绩或学分。

第三十二条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接受其他同层次学校的学生转学,转学程序和课程成绩(学分)的认定按第二十九条规定执行。普通高中一年级以上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限转入二年级第一学期,并应补学一年级的缺修课程。

第三十三条学生转学或转专业应在每学期开学前办理,毕业年级的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学。

第七章休学、复学与退学

第三十四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可准予休学、停学或令其休学,并发给休学、停学证明:

1、学生因病经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断,须停课治疗、时间超过一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者;

2、学生因事或因病请假,一学期中累计时间超过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者;

3、学生入学满一年,年满十六周岁,本人和家长共同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停学,实行工(或创业)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者。

第三十五条学生休学、停学,一般以一年为期,休学、停学期满仍不能复学,应办理继续休学、停学手续。休学、停学累计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年。

第三十六条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休养。休学、停学学生的户口不迁出学校。休、停学期间,学校对其在外活动不承担管理责任。

第三十七条学生休学、停学期满后按以下规定办理复学手续:

1、学生休学、停学期满后,一般应于开学前一个月向学校申请复学,经学校审查批准后,原则上随原专业的下一年级学习,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转入下一年级相近专业学习;

2、因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须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健康证明,并经学校复查,确能坚持正常学习者,方可复学。

第三十八条学校批准学生休学、停学和复学,应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经学校批准,可令其退学或准其退学,并通知其家长(监护人)或有关单位。退学不属于对学生的处分。学生退学应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备案。

1、休学、停学期满后不办理复学手续者;

2、休学、停学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

3、休学、停学时间超过规定者;

4、在校学习时间(含中断学习时间)超过总学习年限者;

5、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确诊,患有精神病、癔病、癫痫、麻风等严重疾病及意外伤残不能坚持学习者;

6、在校期间,不达晚婚年龄擅自结婚或生育者;

7、因其它原因,经学校认定必须退学者;

8、自愿要求退学者。

第四十条在办理退学手续时,学校应发给退学证明。在校学满一学年以上且成绩合格的退学学生,学校应发给肄业证书或写实性学习证明。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者,不发给退学证明、肄业证书或写实性学习证明。退学的学生不得申请复学。

第四十一条退学学生的户口应迁入原户籍所在地或父母所在地。

第八章纪律与考勤奖励与处分

第四十二条学生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公民道德、中等学校学生守则、中等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凡有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处分。

第四十三条凡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上课、自习、实验、实习、军训、劳动等)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均应进行考勤。学生因故不能参加,必须事先请假并得到批准。凡未经批准或超假者,均以旷课论处。对旷课学生应令其检查,并根据其旷课时数、情节和认错态度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四十四条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社会工作、体育竞赛、课外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专业技术操作能手”、“学习标兵”等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学分奖励等),有关奖励的资料和决定应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十五条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可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分为下列五种:(1)警告;(2)记过;(3)留校察看;(4)勒令退学;(5)开除学籍。受上述纪律处分的学生,除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者外,有显著悔改表现和进步的,可以撤销处分。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有显著进步的,可撤销其处分;一年内经教育仍不悔改者,可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

第四十六条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慎重而恰当。处理结论要同本人及家长见面,允许本人申诉、申辩和保留意见。对学生本人的申诉,学校有责任进行复查并给予答复。

第四十七条对学生的处分决定应存入学生的档案,撤销处分后,可将有关材料从学生的档案中取出,存入学校的文书档案。

第四十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学校可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

1、反对党的基本路线,组织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者;

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者;

3、破坏公共财产,偷窃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者;

4、打架斗殴、行凶、、偷盗等情节严重者;

5、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且屡教不改者;

6、违反校纪校规,情节极为严重者;

7、一学期旷课累计超过六十学时或在校学习期间旷课累计超过九十学时(旷课一天按6学时计或实际课时计)者。

第四十九条对学生作出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必须经过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并报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学生对处分决定有疑义的,可向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申诉。

第五十条受勒令退学处分的学生,学校可发给写实性学习证明,开除学籍的学生不发学习证明。凡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学生,其户口均迁入入学前户口所在地或父母所在地。

第九章毕业和结业

第五十一条具有学籍的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核合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应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学生毕业时应作全面鉴定,其内容包括德、智、体等几方面,即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毕业证书遗失,由原毕业学校提供学生学籍和在校期间有关证明,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写实性学历证明。

第五十二条学生在毕业时仍有部分课程(含实践教学)不及格但未达到留级规定,或操行评定不合格(含在校期间受到纪律处分未撤销者),按结业处理,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两年内,学业成绩不合格的结业生可向学校申请返校补考,也可由学校派员或委托学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补考(命题和阅卷由学校负责),补考合格可换发毕业证书;操行评定不合格的结业生,由学生所在单位或学生所在地行政组织对其作出操行评定,经学校认定合格后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自换发毕业证书时计算。超过两年未取得毕业资格者,不再换发毕业证书。

第五十三条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基本学制为三年至四年,以三年为主,学生在校总学习年限可在学校原学制规定的基础上延长三年。试行学分制的学校,在籍学生修满规定总学分,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一年。因休学、停学、留级以及少选学分而推迟毕业者一般不超过三年。凡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的学生均由学校报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辅修专业学习,学完第二专业主干专业课程2/3以上,且考核合格,由学校颁发辅修专业写实性证书。

第十章附则

学籍范文篇2

【关键词】学生;学籍档案;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学生学籍记录表;(2)新生入学登记表及各年级学生花名册;(3)学生在籍注册表;(4)学生学习成绩表;(5)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留级、退学、出国等学籍变动情况登记表;(6)对学生的奖惩文件及登记表;(7)修订学籍管理条例的各种文件;(8)实结、毕业生论文;(9)学位申报审批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结业证书;(10)毕业生学员鉴定登记表、毕业生调配表、档案转递单、毕业生报到证存根及领取证书的印刷编号及毕业、结业情况等。

学籍档案从发生、发展、形成到保管利用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等几个阶段。但由于学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高校学籍档案质量,切实抓好和不断提高高校学籍档案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一、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整理是建立档案起始,真实性是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内容详实可信,不能夸大;其次应保证字体工整、清晰,便于永久保存;最后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姓名使用同音字代替,出生日期农历、公历混淆,与户口产生冲突等。

2.立卷归档是将上一步骤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分类汇总,工作重点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未按要求及时归档,或者材料未及时补充完善,甚至归错档;此外,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设备和设施老化也是造成立卷归档完整性差的客观因素之一。

3.档案转递的特点环节多、人员杂,容易丢失造成错投、误投及“死档”等情况。学籍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学生本人--学校立卷各院系--就业指导办(教务处)--机要邮寄部门--地市级教育局(人事局)--县级教育局(人事局)--就业单位人事部门等,无论中间某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学籍档案的顺利转递,从而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4.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保管利用,因此,档案的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而该环节常常与档案的利用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学籍档案不能散存于个人手中,应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来保管,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有一套完整的保管利用借阅制度。常常出现有借无还、涂抹、篡改等现象,造成档案材料遗失或者信息二次失真,内容失实等。

二、完善学籍档案工作的管理建议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宣传,增强各职能部门及学生本人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档案意识,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激发人们自觉收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真正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把档案建设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管理制度,要给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设备、库房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健全收集与补充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要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每项任务的工作程序,必要时做出工作流程图,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材料归案率、准确率符合标准,档案按存放分类清晰,案卷摆放系统有序。学籍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克服各行其是的局面。要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保管保密、转交与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用制度去规范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的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加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专职档案员不仅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学习档案法规标准,还要懂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和外语知识。档案工作的职业决定了档案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否则,会给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要不断强化高校专职档案员的职业道德。

4.大力开发利用学籍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提供服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库,如新生录取登记卡、学生注册表、学生成绩、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及档案转递情况等,以方便师生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学籍档案材料。如学历、学位认证、出国留学等提供有效信息。

总之,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建立健全一整套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体系,管理好学籍档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底红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晋图学刊,2002,(3).

学籍范文篇3

无论是领导、教务管理人员还是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学籍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准确、完整和系统的教务教学档案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本科教学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重要有效的数据参考和依据。随着教育改革不断与时俱进,档案资料的日益增多,对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监测会越来越严。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每一个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反映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具体情况,毕业还是结业,毕业论文情况、学生何时转专业、休学等学籍异动情况,是学生大学学习过程的历史纪录,是反映学生受教育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完成度的重要资料,其中成绩单、学籍卡和毕业论文评阅意见除了学院保存外,同时还要放进学生个人档案,是学生所在用人单位核实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状态,在校就读情况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学校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增加管理人员培训机会、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和增加办公人员[2]。

二、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改革创新

学籍档案资料来源于新生入学阶段,在读阶段和毕业阶段,跨越的时间较长。比如,毕业资料,有少部分同学大四下学期还有重修的课程,甚至有些同学结业后再返校重修课程,满足毕业条件后,才能正常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相应地其学籍档案还要随时更换,可见学籍档案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为了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理论,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由于精简人员编制有限,一般二级院系都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由教学教务干事承担档案工作。教学教务干事要负责的工作很多,有监考安排、教学计划修订、教学评估,工作量计算等等,难免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对学籍档案资料,比如,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毕业论文整理不够及时,归档不明确,基本不开发利用,导致需要时查找困难,从而造成档案资料不健全,工作效率低下。随着档案的重要性增加,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要改变观念,积极参加相关档案管理和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培训,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发展,加强同兄弟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经验交流,借鉴和吸收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改革创新,不断思索,能够针对档案工作中的问题,使用恰当的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等来提高效率,做好档案的编目和检索工作,使学籍档案工作信息化,并加强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总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全面综合提升自己的素质,更好胜任教学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3]。

三、完善规章制度,统一领导,分工合作

毕业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招生办、档案室、学工办,学院教学教务管理人员、教师、辅导人员和学生。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内容由不同的行政部门提供,比如,招生部门提供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和高考成绩单,学生办公室会提供学生在学校获得奖学金,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等,而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需要提供学生在校成绩单,学籍卡,毕业论文评阅意见。教学办公室涉及的学籍档案一部分要移交学校档案科,一部分要学院自己保存,同时一部分要给辅导员放进学生自己的档案里。为了使各学院移交的档案规范,保证学院收集、整理和保存档案有序进行,需要有统一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规定。因此,无论是学校档案科,还是学院教学办公室,都要不断完善档案规章制度,相关人员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职,分工合作,确保各级人员档案交接的时候准确不出错,做好毕业生学籍档案工作。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不断改革,反映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原始凭证———档案日益重要。为了更加高质量和高效率完成毕业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文章探讨了高校院级毕业生学籍档案精准管理途径,以期为学校、学院的运行和发展及学生、用人单位等提供精准有效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田甜.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12-13.

[2]周蔚娟.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促进档案服务于社会[J].城建档案,2015(8):90-91.

学籍范文篇4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责任。

我们首先成立了小学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心校校长担任,负责全面的学籍领导工作,负责招生、转学审批,副组长由中心校副校长担任,负责班级学生和转来学生的安排和调整;小组成员为教导主任、及中心校各班班主任。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学生统计、转出、转入变动情况的申报和入档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信息填写、上报、变动学生的材料收缴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层管理,认真落实,真正做到分工明确,为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严格要求,强化学籍的动态管理。

学籍管理是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以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为了把这项工作抓实,我们强调了从严要求、动态管理。严格进行学生的信息采集和档案管理。

1、把好招生和毕业关。

街道由于经济发展和空港区位优势使得我校成为是地区生源较多的学校。外来人口和留守儿童较多。这为我们的招生工作和学生的毕业工作带来麻烦,也为我校的学生变动和学生信息的采集带来困扰。为此把好招生和毕业的关口就尤为重要。招生时,我首先根据区招生办的新生入学通知,制定好我校的招生计划、要求;制定好新生的信息记载表格、新生入学通知书;然后把我校新生入学通知书,印好发到幼儿园家长手中,并放大数张分别张贴街道告示墙;最后进行新生报名。对于新生,我们严格按要求进行入学、分班,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我们必要时还采取上门服务和耐心等候的方式进行工作;对于外来工子女的入学和信息登记,我们采取留下户口复印件、方便入学的方式进行归档,这样保证了入学新生的信息比较准确,奠定了学生学籍工作的基础。

毕业班管理工作是我们学籍工作的最后环节。我们的做法也是从细从严入手。对即将毕业的年段学生的信息和变动情况首先进行摸排。好在本人长期带毕业班,对学生的信息和动向比较了解,所以掌握比较准确。即将毕业时,我要求班主任对外来学生和借读生进行告知家长,要求学生回原籍读书,做好毕业前变动工作,也为外地学生回当地中学读书提供方便。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证工作。我总是先制定好填写要求(包括学生的信息、毕业时间、身份证、照片粘贴、毕业编号、上交时间等项目)每人一张发到班主任手中,按要求填写;然后教导处进行检查,把填写工作和班主任考核挂钩。这样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证填写就会整齐划一,信息准确。最后学年结束,我们都会顶着压力及时、全额如数的把毕业生登记表在招办和普教科的见证下交到中学手中,从不放人情档、关系档。

2、严格学生变动程序

每年我校都有将近两千名学生。这两千名学生中外来工子女将近五百到六百,再加上当地外出打工特别多,留守儿童有增无减。这些就为我们学籍工作中的学生变动带来麻烦。没有手续,没有信息,家长随心所欲。为此每学期开学前,我都事先准备好外来学生信息登记表格、学生变动各种证明以及变动要求。转来学生必须事先登记好个人信息、上交学生变动证明、上交学生和家长户口簿复印件;转出的学生必须事先登记好个人信息、上交学生变动证明;休学的必须提供医学证明和家长申请。我们的原则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一丝不苟。对转出的学生,了解清原因,看户口,严把转出关。对转入学生,查验户口,转学证,严把入学关。经常和班主任对“点名册”,保证班、校和教委数据的准确。这些常规工作估计所有学校都完成的比我校更好。在此无需赘述。

我只是要说,我们还要应发挥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作用,当然必要时还可和班级学生进行接触。班主任是执行学籍管理的重要责任人、年级主任是执行学籍管理的的督促人。我们应加强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学籍管理培训工作。让班主任参与学生变动申报和了解中来,这样所有的事情就会简单些。如班级学生变动和去向、外来学生变动证明的上交、学生休学的要求和人数的变化等等。每次班主任培训,我都加入学籍的要求和政策学习,让班主任知道学籍的重要性,也为学籍准确展开和申报提供帮助。

三、细致准确,实行档案管理规范化。

学籍资料填写、报送及存档,是学籍静态管理的主要方面。根据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准确性、真实性的原则,学校对学生档案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学籍范文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及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中专部,下同)。上述学校和河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管理部门统一使用“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第三条省教育厅负责本《办法》规定的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并对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普通中专、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中专部、“3+2”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籍以及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计划类别的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对各省辖市(扩权县、市)教育局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各省辖市教育局应依据本《办法》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学籍电子化管理办法,并由专人负责,负责对所属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的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对所属县(市、区)教育局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县(市、区)教育局负责对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电子学籍进行查询统计,对学校信息进行管理。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第四条“系统”所采集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信息数据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数据,其它任何有关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数据均应以此为准,本“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在一定条件下与拥有权限的用户共享。

第二章系统基础信息管理

第五条“系统”是基于B/S架构开发的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于不同的权限来实现不同的管理功能,权限分配依次为:领导查询、一般人员查询、学籍管理员、毕业证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不同工作角色。其中领导查询是独立于其它查询系统之外的查询系统,领导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权限查询不同范围内的数据。其他工作人员角色职责权限依次为:

(一)省级

1.省级系统管理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升级;对学校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全省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数据信息负责,定时离线备份;对学籍信息录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学籍管理员:对全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通中专、五年制和“3+2”分段制计划类别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籍以及省属职业院校的非普通中专计划类别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学籍进行审核和学籍变动审核;拥有本级毕业证管理员的权限。

3.毕业证管理员:对全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通中专、“3+2”分段制计划类别的学生以及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种计划类别的学生毕业申请进行审核。

4.一般人员:拥有一定权限的查询功能。

(二)市级

1.省辖市(扩权县、市)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本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数据信息负责。

2.学籍管理员:对本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除普通中专的学生学籍进行审核和学籍变动审核;拥有本级毕业证管理员的权限。

3.毕业证管理员:对本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除普通中专的学生毕业申请进行审核。

4.一般人员:拥有一定权限的查询功能。

(三)县(市)级

学籍管理员:对本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籍进行查询统计。

第六条学校的用户名由学校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一定原则进行编制,并下发给学校。学校登录后应对学校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

第七条专业大类及专业管理应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等19个重点专业建设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03〕99号)的分类要求,另增设体育大类。个别没有归属的专业用“其它大类”表示。学校现开设的专业名称应按照教育部专业设置标准规范填写。要求在进入系统录入信息前应对学校的专业信息进行编制设置。

第八条班级管理按照学校现行的班级编制设置,要求在进入系统录入信息前应对学校的班级编制设置,要求班级名称不得重复。

第三章录入与审核

第九条初中毕业生、同等学历以及以上的有意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且满足报名学校招生条件的人员都可报名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学校应在开学后两个月内为已报到的学生注册正式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

补录和错误信息修改时间为每年的学籍正式注册结束至下个录取批次的前一个月,在此期间,学校录入学生和修改学生信息需向学籍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方能进行操作。所有补录和修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十条“系统”是一个基于B/S架构下的网络在线的软件系统,它支持多用户、多地点同时在线录入。为了便于学校对本校的学生信息的使用,系统还支持学生学籍信息导出。

第十一条“系统”的学籍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政治面貌;入学时间;入学方式;招生录取批次;计划类别;生源类别;专业;班级;准考证号;中(高)考成绩;学生身份证号;家长姓名;家长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学籍号;学生图像信息以及其它相关需要扩展的信息。

第十二条“系统”产生的学生学籍号是全国唯一的学籍号,共十三位数,依次为:两位数入学年份+两位数省代码+两位数省辖市(扩权县、市)代码+三位数学校排序+四位数学生自然序号。

第十三条在学校新生录取和注册完成后,学校学籍审核员应针对学生信息逐一核对,确保无误后将学生信息审核提交备案。

第四章学籍变更

第十四条“系统”中的学籍变更包括学籍减少、学籍增加和校内变动三种类型。其中学籍减少包括休学、退学、死亡、转出和其他减少;学籍增加包括复学、转入和其他增加;校内变动包括转班、转专业、留级。任何学籍变动都应在上一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学生和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准予休学或令其休学,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

(一)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学习者;

(二)请假累计超过该学期三分之一者(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习时间);

(三)参加社会创业、就业实践,需分阶段完成学业者。

学生休学每次为一年,在校学习期间不得超过两次。学生因病休学需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参加社会创业、就业实践者需修满全部课程的60%。

学生休学期间学生的管理有其监护人负责,学校与之签订协议,对学生离校期间的管理进行约定。

第十六条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学年或学期开学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原则上随原专业下一年级学习。因病休学的学生复学时,须持二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健康证明,并经学校审查后方可复学。

第十七条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校批准,可劝其退学或令其退学:

(一)同一学年内(或在学期补考后)考核成绩五门以上(含五门)不及格者;

(二)未经请假又无正当理由,开学后逾两周不报到者;

(三)在校学习时间(包括留级、休学)超过最长学习期限者;

(四)休学期满后未办理复学手续或虽申请复学经审查不合格者;

(五)经学校动员,因病应休学而不休学者;

(六)经医院确诊,患有各类严重疾病及意外伤残不宜或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

(七)无故旷课超过两个月者。

(八)自愿要求退学者。

第十八条学生有退学的权利。按本规定所作的退学处理,不属于对学生的处分。

第十九条学生退学,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在学籍管理系统中提出退学申请,经由上级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在网上审核通过后,方可完成退学手续。学校应及时给批准退学的学生办理退学手续,核发退学证明。学生未修满一年课程的可出具学习证明,修满一年学习课程者可出具肄业证书。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离校者,原则上只发给退学证明,不办理肄业证书。

第二十条出现下列情况,学校应及时上报,由上级学籍管理部门对其学籍进行注销:

(一)学生意外死亡;

(二)学生因违法接受刑事处罚。

第二十一条学生转班,应由学生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即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管理系统内进行操作。

第二十二条学生转学原则上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毕业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学或转专业。

第二十三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转学或转专业:

(一)经学校认定,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专长或技能,转学或转专业更有利于其能力发挥者;

(二)因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确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可在其它专业学习者;

(三)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转学或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者;

(四)留级或复学时,本专业无后继班级者。

第二十四条学生转学、转专业应由学生和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认可后报请上级学籍管理部门批准,并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由学校同意,经网络报上级学籍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二)我省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市属、县属中等职业学校计划类别为普通中专的学生转学、转专业,须填写纸质转学审批表,经转入学校和转出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并通过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三)市属、县属学校其它计划类别的学生转学、转专业,须填写纸质转学审批表,经转入学校和转出学校同意,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并通过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四)学生跨省(市)转学,须经双方学校和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各自学校所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学生所在学校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在系统内增加或注销学籍。

第二十五条学生转学成功后,其电子档案自动由原学校转入到新学校,学生新的学籍号由系统自动产生,其它相关信息由学校根据需要及时修改。“系统”记录学生转学的流程,并在学生电子学籍档案中显示。

第二十六条普通高中学生需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由学生和其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同意,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以转学。转入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安排相同或下一年级就读,并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报学籍号。普通高中毕业年级学生不得转入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十七条不属于休学、退学、转出、死亡等类型的学生减少,由学校在电子学籍“其他减少”一栏中登记,经上级学籍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完成登记。

第二十八条不属于复学、转入类型的学生增加,由学校在电子学籍“其他增加”一栏中登记。如果学生以前在数据库留有档案,则可以恢复以前的档案,如果没有档案,学校则应详细登记该生基本信息,经上级学籍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完成登记。

第二十九条学生留级由学校在“系统”中登记留级申请,经上级学籍管理部门网上审核通过,完成登记。

第三十条“系统”所显示的学籍信息为颁发毕业证的唯一依据。“系统”内不包含的学生信息,该学生不得取得毕业证。

第三十一条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为一年至三年。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一年(三年以下学制不能提前毕业),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三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对于提前修满本专业课程并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允许其继续选修其他课程,经考核合格可取得毕业证书,也可允许其提前毕业。

第三十二条具有学籍,操行评定合格,修完所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包括实习),经所在学校考核全部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并由学校发给河南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

第三十三条学生在毕业时,经补考后不及格课程未达到留级规定者,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学生可在两年内向学校申请补考,取得毕业资格后,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自换发毕业证书时算起。

第三十四条学生毕业时,由学校提出申请,经如下审核通过后,可颁发毕业证:

(一)核对学生毕业申请是否与系统内的信息相符;

(二)核对学生操行评定是否合格;

(三)核对学生考试成绩是否合格;

(四)核对学生有无其它不符合毕业的情况。

第三十五条学生毕业证由河南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由学校根据“系统”功能集中打印。

(一)河南省教育厅负责普通中专、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3+2”分段制中专段学生的毕业证验印;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等计划类别的学生毕业证验印;

(三)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毕业证验印时,只需根据“系统”产生的当年毕业生库中的信息按毕业证号(即学籍号)顺序核对即可;

(四)毕业证采用的照片和“系统”所采集的照片为同一底版的照片。

第六章学籍信息数据准确性与安全性

第三十六条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所显示的学籍信息为颁发毕业证书的唯一依据,同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数据录入和维护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务必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及安全。

第三十七条在“系统”开始运行的初始化阶段,学校应组织人员录入当前所有在校生基本信息、专业信息、班级信息,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在录入完毕后,学校管理员应进行数据核对,确保每个学生的资料准确无误。

第三十八条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经过学校、上级学籍管理部门两级审核后方可正式备案。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任何改动都要及时备案并报上级学籍管理部门批准后备案,学生各种信息的变更都应在当月完成,以保证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准确性。

第三十九条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根据查询权限向特定人群开放,同时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信息查询的后台支持。教育厅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员和技术支持部门要作好服务器的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等系统安全工作,各用户要管理好自己的口令。为避免多种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技术支持部门要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异地异机数据备份。对于学生的某些个人信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好查询权限。

第七章软、硬件和技术支持

第四十条学校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协助学籍管理员和班主任等使用者作好技术支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电子学籍管理工作以及辖区内学校的技术支持和学籍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学籍范文篇6

【关键词】中专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优化;探索

学籍档案主要两大块:一是教育教学档案,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过程中的各类教材、教学计划、课程表,教育活动、教学计划、方案、报告、总结,各类试卷、历次考试成绩、各种报表,以及历届毕业生名册、学籍管理材料等;二是学生档案,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学籍卡、学年评估:思想品德考核表、体育登记表、健康卡、学期成绩、毕业自我鉴定、奖惩情况以及纪律表现、卫生、考勤和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登记表。在学校,学籍档案比较客观的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管理学籍档案,也是中专学校教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只有不断的规范学籍档案,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优化,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中专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学生上高校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现在我国的中专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的时候,基本都是使用学分制。因此,一定要合理的优化以往的中专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内容,及时优化管理模式,探索促进中专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中专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

何为学籍档案?也就是学生们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到学业结束的最后一天,整个学习过程中,由考核和管理所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客观记录,也是现在我国中专学校在学习过程中,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的有:招生的信息,学籍的信息,学习过程的信息,考试成绩的信息,以及毕业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奖惩状况,特长专业,学习能力,个人特征等都有着较为详细的记录。第一,招生的信息。其主要指的是,学生从初中迈入中专学校这个过程中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招生计划,招生简章,招生的文件,相关的专业,建立学生档案。第二,学籍的信息。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学籍档案,也就是初中生进入中专学校之后,转换成为了中职学生的身份,所产生的相关信息。主要有:新生来校报到的信息,所在的年级,所在的班级,性别,学号,身份证件;学生客观存在的有关材料或者奖励等;学生的登记表,也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卡;学生的变更材料以及学籍的注册等。第三,考试的信息。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各类考试科目,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具体安排,考试的成绩,重修,补考等记录。第四,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其主要有:课程的具体安排,各科教师的名单,教学计划,学生的选课信息,选修课的成绩,毕业设计,实践活动,辅修课程等。这一信息,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质量的评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五,毕业的信息。其主要有:学生毕业时的资格审查,毕业证的发放以及登记等。

2在中专学校开展学分制,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学分制,也就是将学生的课程学习,划分为具体的学分,来对学生进行考察。以学生的选课为主要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要完成了所规定的学分,就能够向学校办理毕业申请。开展学分制,中专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更加自由的选择课程。即便是身在一个班级,学生们也不必拘泥于统一的课堂,学生的学制和课程都更加的灵活。随着学分制的普遍运用,使得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影响。2.1以课程的管理为主进行教学管理,为规范与优化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以往的中专学校教育管理之中,大多都是运用学年制,按照比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培养规范来管理学生。也就是说,只要属于相同专业,相同班级的学生,他们的学制就是一模一样的。大家使用统一的课程表,在统一的教室听同一个老师来授课,管理形式环环相扣,班级有班主任管,班主任有学生科管,学生科有学校管,在管理学籍档案时,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记录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信息,学生的学籍存放,学籍登记,课程的安排,考试的成绩等。中专学校运用学分制之后,学生们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课程。有的学校就曾经对学分制管理,作出以下几点规定:第一,学生能够自由的进行学习进度的安排,可以延迟或者提前修读课程;第二,学生能够自由的进行课程层次的选择;第三,学生能够自由的进行听课方式的选择。所以,随着学分制的广泛使用,原先的班级观念已经慢慢的开始淡化,从原先的班级管理开始逐步转为流动管理,而原本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无法适应学分制下的管理需求。所以,在管理学籍档案时,一定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注重初始资料的收集录入与电子化管理。2.2开展个性化管理,对规范与优化学习档案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学分制是近几年来,比较先进的一种管理制度。其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在中专学校使用学分制,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学习科目、上课时间、任课教师以及学习的进度等,学习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弹性。比如说:学校的选课制度,每一个学期,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学习计划等,自由的进行选课,即便是身处同一个班级,学生们所选择的课程也有不同的。而原本的班级课程表,显然已经不再被需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课程表。而且,学生们因为所选择的科目不同,那么相应的考试内容、考试地点、考试时间也有差别。原先的中专学校考试一般都是以学期为单位,逐一班级登记考试成绩,登记工作明显有了难度。而学分制所具有的灵活性,使得就算是相同年级的学生,也不一定会在统一的时间毕业。有的学校就作出规定:学生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那么就可以申请毕业。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个性化管理。2.3进行科学管理,是规范与优化学籍档案管理的主要手段学籍档案能够有效的体现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一定程度上,学籍档案和教学档案也有交叉性。另外,档案本身具有服务性,因此,学籍档案必须要满足学生们随时查询的需求。原先在管理学籍档案时,学校一般都是进行实体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消耗很多的时间,用来搜集、保管、整理和移交相应的原始资料,内容多样,工作繁琐。中专学校使用学分制后,学生们能够自由的进行选课,考试,重修等,这些都和原先的班级模式大相径庭,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所以,中专学校一定要对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促进学籍档案管理的优化和规范。

3中专学校学籍档案管理规范与优化的主要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中专学校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管理学籍档案,建立详细的档案信息库,从而进一步的优化学籍档案管理工作。3.1建立详细的管理人员操作平台学籍档案的管理人员,主要的管理功能有:学籍管理、选课与教学安排,学生成绩以及毕业管理等。第一,狭义的学籍管理,主要有:学生的学籍变更与注册,学生的主要信息等,具体划分为对学籍档案信息进行建立与维护,学期注册等。对学籍档案进行建立主要包括,将学生的主要信息进行记录,记录入学时间,新生的年级、班级进行设置,记录新生的信息状况,生成学号,记录学生的奖惩情况,对学生个人信息进行增改。学期注册,也就是对学生每个学期的报到情况和注册进行记录。学籍档案一般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能够分析和统计各类数据;二是能够生成档案,学生证,打印学籍卡等。教学安排和选课。管理人员要对学期的开课计划进行设置,安排相应的上课考试,分配相应的教室和教学时间,并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课程。第二,学生成绩。教务处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成绩录入的具体时间和相应的参数,根据不同的学科,让任课老师输入学生的考试成绩,最终生成成绩表。第三,毕业办理。根据学校的毕业规定,审核每个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形成毕业生花名册,就业花名册等。3.2提供学生全面的操作平台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个人意志为主体,给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操作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科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首先,要提供丰富的选择功能。学生能够自由的操作该平台,其次,提供全面的查询功能。学生能够在平台上及时的查询到想要的信息,包括课程安排、单科学分、学业目标、考试成绩、奖励等;最后,提供合理的参考交流功能。学生能够通过该平台,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意见,对教学水平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3.3建立科学的教师平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直接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建立科学的教师平台,让教师能够对学校的科研、教学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更加客观的接受学生们的建议和评价。另外,教师还要通过该平台,输入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方便学生们的查询。

4结束语

在中专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学籍档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一方面,学校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另一方面,还要保管好实体材料,保障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学籍档案要进行维护保养、防霉、防虫、防火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荣.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8,(32):115,121.DOI:10.13939/j.cnki.zgsc.2018.32.115.

[2]周丽滨.立足服务就业视角分析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方法[J].卷宗,2018,(30):46-47.

[3]高寒.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昌航空大学,2018.

[4]吴学慧.对搞好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8,(11):126.

[5]高秀娟.信息时代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模式的不足及创新研究[J].卷宗,2018,(16):91-92.

学籍范文篇7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VB6.0

1系统概述

开发此学籍管理系统软件,以供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学籍管理,方便操作者随时添加、查询、修改等。该软件是在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VB6.0+SQLServer2000的环境下完成的。

2系统整体规划

2.1数据库的设计本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来构造,共使用了7个表,它们分别是用户信息表(UserInfo)、学生信息表(StuInfo)、班级信息表(Class)、专业信息表(Major)、学院信息表(Depart)、课程信息表(Lesson)、学生成绩表(Result)。

2.2系统流程图

2.3系统功能分析

①学生信息管理:能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②课程管理:对课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③专业/学院设置。

④考试成绩管理。

⑤查询学生信息:根据学号或姓名对学生信息进行精确/模糊查询。

⑥用户管理:定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名称及密码。

3系统实现

3.1准备工作

3.1.1添加引用单击工程菜单中的引用选项,添加MSActiveXDataObjects2.6Library和MSExcel9.0ObjectLibrary两个引用。

3.1.2添加部件单击工程菜单中的部件选项,添加MSADODataControl6.0(OLEDB)、MSCommonDialogControl6.0(SP3)、MSFlexGridControl6.0、MSWindowsCommonControls6.0(SP4)和MSWindowsCommonControls6.0五项。

3.2用户界面实现

3.2.1登陆界面在代码窗口的“通用”部分,定义一个模块级的公共变量loginno用来记录当前密码输入错误的次数。在Form的Load事件中,将textures设置为焦点,初始化loginno。

3.2.2MDI主窗口在工程中添加一个MDI窗口,取名为“frmmain.frm”,并为MDI窗体进行菜单和代码的设计。

3.2.3用户管理窗体向项目中添加窗体,并命名为frmmanage.frm。

3.2.4修改密码窗体当用户要更改密码时,单击“系统选项/修改个人密码”菜单。

3.2.5浏览学生信息窗体(frmstu)在工程中添加一个窗体,命名为frmstu.frm,用户可以查看/修改学生的信息,还可以添加/删除学生信息,所以用一个Treeview和一个Listview分别显示班级列表和该班级下面的学生列表,用Image和PictureBox来调整控件的大小。在本系统中,在系统默认情况下,班级编号作为学号的前面六位。为了体现这一关系,需要将班级编号赋给显示学号的文本框。

3.2.6添加/修改学生信息窗体(fromAddstu)当窗体加载时,首先判断是修改学生资料还是添加新的学生资料,如果学号为“00000000”,则为添加新的学生资料,反之则为修改学生资料。如果为修改资料,则以学生的学号为关键字将该学生的信息加载到该窗体的对应文本框,同时将该学号框的Enable属性设置为False。如果为添加新的学生资料,则将学号的前6位置为该班级的ID,并将学号输入框的SelStart属性设为6。

3.2.7学籍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班级设置、学院/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学生成绩管理四个功能。在该模块中,我使用了Adodc控件和MSFlexGrid控件来实现其功能。Adodc控件连接数据库的过程为先定义该对象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在使用Adodc时再定义其RecordSource属性。

3.2.8报表功能模块此模块很简单,主要实现的是学生信息的预览、打印等功能。默认的数据报表设计器包含如下内容:

①报表标头。包含显示在一个报表开始处的文本,例如报表标题、作者或数据库名。如果想把报表标头作为报表的第一页,设置它的ForcePageBreak属性为rptPageBreakAfter。

②页标头。包含在每一页顶部出现的信息,例如报表的标题。

③分组标头/注脚。包含数据报表的一个“重复”部分。每一个分组标头与一个分组注脚相匹配。标头和注脚对与数据环境设计器中的一个单独的command对象相关联。

④细节。包含报表的最内部的“重复”部分(记录)。详细部分与数据环境层次结构中最低层的Command对象相关联。

⑤页注脚。包含在每一页底部出现的信息,例如页数。

⑥报表注脚。包含报表结束处出现的文本,例如摘要信息或一个地址或联系人姓名。报表注脚出现在最后一个页标头和页注脚之间。MS数据报表设计器(MSDataReportDesigner)是一个多功能的报表生成器,以创建联合分层结构报表的能力为特色。同数据源(如数据环境设计器(DataEnvironmentDesigner)一起使用),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相关表创建报表。除创建可打印报表之外,也可以将报表导出到HTML或文本文件中。

使用DataReport根据数据库中的记录来生成报表,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①置一个数据源,例如MS数据环境,以访问数据库。

②设定DataReport对象的DataSource属性为数据源。

③设定DataReport对象的DataMember属性为数据成员。

④右键单击设计器,并单击“检索结构”。

⑤向每个相应的节添加响应的控件。

⑥为每一个控件设定DataMember和DataField属性。

学籍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问题与对策;教学改革

学籍是指学生在某一个特定学校学习的一种规范的身份证明,学籍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管理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学籍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籍的注册登记、学生的课程选择和学分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和纪律管理及学生学历证书的管理等。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落实,高职院校对学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新发展对学籍管理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新发展加大了学籍管理的难度

当前,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正在极速增长,相关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200万,而且这个数据还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极大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工作量。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革,教学不再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是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现代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将会更加重视其创新和创业能力,更加注重其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学籍管理方法变得不再适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将会更加复杂,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大了学籍管理的难度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以让学生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自身价值观念方面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不同,在进行学籍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精准管理,以切实维护好学生的个人利益。对学籍管理工作进行动态调整,不仅仅是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更是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的体现。只有对学籍管理进行动态的监控和调整,才能够实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的结合。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对薄弱

要想实施高效、健全的学籍管理体系,高校必须有一批专业素养强的学籍管理队伍。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学籍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很多传统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新系统的配套功能,自身的业务水平相对落后,业务素养有待提升。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高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能力不够扎实,学籍管理人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渐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色的工作方法,以保障学籍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稳妥地推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籍管理系统在设计上存在不足

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不断增大,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传统的学籍管理很难满足现代多样化的需求,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系统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系统都存在着功能缺失、维护不到位的问题,很多系统对学生的成绩无法进行正常的录入、对学生的学分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统计、对学生的选课不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大大削弱了学籍系统的有效性,更有可能会给学生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三)学籍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小

不同的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情况不同,在开展学籍管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运行机制也是不同的。当前,全国高职院校在学籍管理上的执行力度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对学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过分重视教学过程,忽视了对学生的学籍管理,一味地追求成果,追求教学质量,有失偏颇。其次,学籍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学籍管理部门不能够很好地与其他部门配合与沟通,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管理的有效性。这两方面的原因给现行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使学籍管理制度欠缺执行力度。

(四)学籍管理观念不能够动态变化,管理观念滞后

学籍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详细的掌握,通过监控和管理维护学生的个人利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推进教学和管理改革,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趋势也会更加明显。当前的学籍管理观念相对滞后,不能够紧跟时代变化的趋势,不能体现学生的权益,也不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加强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制订标准化的学籍管理方案

如前文所述,学籍管理的制度化、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运营工作,同时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对学籍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管理,对学籍的建立、完善和发放建立完整的规范性制度。首先,在学籍建立过程中,要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明确学生信息的采集和搜索方法,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现代化的学生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在学籍信息的完善和补充过程,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于学籍的变动、学籍信息的更改做好记录。

(二)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善学籍信息系统的功能建设

面对越来越繁杂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单纯地使用人力资源已经很难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不断加强学籍信息系统的现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技术给各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学籍信息状况,不断开发可靠、便捷的学籍管理系统,增加对应的管理功能,简化工作程序,减少人力资源的耗费。

(三)加强制度规范和约束,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较强的执行力度。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相对比较小,新形势下的学校学籍管理必须在执行力度上狠下功夫。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学生是学校的根本,学籍管理又是根本中的根本,只有加强学籍管理才能够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够维护学生的个人利益,实现学校的稳定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不同部门的权力划分,明确工作职责,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带动,完善学籍管理工作。最后,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普及和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学籍管理的规范性制度,加深学生对学籍管理工作的理解,师生联动,共同有序地推进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与时俱进,转变学籍管理的观念

学籍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秉承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学籍管理规范当中,学籍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起到制约和督促的作用,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应该摒弃传统的规范,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该转变理念,逐步地由管理型学籍管理制度跨越到服务型学籍管理制度,真正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上,高职院校切忌管得过严、过死,要留给学生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实现学生自我层次的提升,实现管理观念的动态变化,与时俱进。

作者:卓芳洁 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颖燕.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2015(12).

[2]刘晓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探索和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3]施佳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J].职教通讯,2012(11).

学籍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提升途径

随着精英教育理念向大众化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增加,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籍管理工作是做好其他教学管理工作的数据资源,是一项常态化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对维护高校日常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高校普遍会在教务处下设教务管理科或学籍管理科,主要负责在校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正式出台,目前以2016年12月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作为指导性文件。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不断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在2018年出台的新时代“高教40条”中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方力量正不断推动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严格化、信息化的方向改革,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包括新生学籍审核与注册、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及维护、学籍异动(包括转学、休学、退学、保留学籍、转专业、交换生等)、学生学籍预警、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学籍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和修订。自从教育部2001年开始实行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学籍管理工作就不仅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大学生毕业后的学历证明等相关工作也在纳入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范畴,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单位,通常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资金等各方面支持较多。日常的学籍管理工作由于多为常规性、重复性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很难被量化,常常未被放在重要位置。从职能层面来说,高校中的行政部门是要服务于各个教学单位,学籍管理部门则是面向广大学生的服务窗口,更加需要强调“顾客”意识,但是部分学籍管理人员还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情况,将工作行政化。同时,高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转变也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目前,许多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审核、纸质留存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但是传统的学籍管理方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通过建设学籍管理平台等方式,实现校内各学院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籍管理人员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提升途径

1.转变学籍管理工作理念。高校育人的宗旨是立德树人,作为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面向学生的管理工作过分行政化。要以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工作目标,以学生满意度为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可以在新生入学初发放《学业导航》等指导性手册,让学生在入校时就能了解到学校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通过主题班会、主题知识问答等活动来强化学生及其辅导员对学籍管理制度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与自己学业紧密相关的制度规范,以此来勉励自己以较高的学习热情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同时,学籍管理人员也要在部门和学校网站中及时做好政策更新、信息公开等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通过这些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也能够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2.加强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性。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学生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近年来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时有发生。学籍管理工作时常会与学生是否有资格继续在校学习、能否顺利毕业等让学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事项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工作中,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学籍管理工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同时依据教育部的制度规定,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不断修订完善本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在日常工作当中,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做到每一项决定都有据可依。不论是二级学院还是教务管理部门,在处理学生留级、退学等带有惩处性质的相关工作时,一定要做到审核严谨、材料详实、程序规范、处分恰当,及时对学生履行告知义务,尽力做到在自主权范围内不越权,有效避免因工作缺乏严谨性和学生之间产生纠纷。学校要严格执行学籍预警机制,对挂科门数多、经常缺勤的学生适时的予以警告,用学籍预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也要通过严把“出口关”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籍预警工作不是单方面依靠教务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就能够完成,需要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建立“校—院—班”三级联动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管理。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应当做好对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的监管工作,督促学生忙起来,让不求上进的学生开始紧张起来。对思想出现怠惰、成绩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关注、提前预防,不能等他们掉队太远来不及弥补才予以鞭策,必要时需要作出留级、退学等处理决定来严肃学风、规范管理。3.重视学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目前高校中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通常并非教育专业科班出身,很多教师都是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学习学籍管理理论知识和实操业务。而学籍管理工作又有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准确、有原则、有计划,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籍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从学校层面来看,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配备管理人员,其次要用“投资型”人力资源培养观念建立管理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构建起一支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人员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同时学校也要搭建学习平台、创造各类学习机会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兄弟院校之间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更新必备的工作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学籍管理人员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律。及时学习最新的相关制度文件,熟练操作学籍管理平台,适应新时代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只有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在人才培育中更好的发挥作用。4.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学籍信息档案是学生在读期间的重要信息,是对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真实记录,会涉及到学生正常在读、毕业、升学、就业等过程,也是学生毕业后人事档案里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学籍档案整理工作通常需要经过日常收集材料、分类留存、定期装订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等几项流程,程序较为繁琐。而且纸质学籍档案存在不易保存、需要较大储存空间、耗费人力物力等特点。已毕业的学生需要查阅档案时,经常需要从外地赶来学校才能查询到自己的档案信息,带来很多不便。随着办公模式朝着无纸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信息化管理也将逐步成为学籍管理的重要方式。学籍管理工作强调数据资源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完成学籍管理工作是必然趋势,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基于每年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与各类高校报表的填报需要,各学校可以在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中适时更新相应的查询、导入、统计等功能,提高信息化程度,便于数据填报工作使用。在每年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时候也可利用系统来批量进行资格审核,将毕业、结业的学生自动筛选出来,省去人工审核的时间,也能提高准确性。因此,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要增强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更好的实现与各二级学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联动机制。

三、结语

学籍管理是一项内容细致繁杂,牵涉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需要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新时代下的学籍管理工作并不仅限于简单的管理,更注重对学籍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因而,学籍管理人员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熟悉政策、熟练操作,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为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城欢.“双一流”大学建设时期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提升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9)

[2]丁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

[3]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学籍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操作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和完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等各项工作。而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育人环境,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效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充实学籍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和科学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它一方面给高职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它又给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充实学籍管理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我们根据1990年1月24日原国家教委的第七号令《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完善充实修订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这个规定有如下一些特点:

1、适用性

我院的学籍管理规定是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修改制定的。这个规定取消了补考,继而实行重修重考,充分考虑到它的实用性。也就是说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籍管理规定中,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考试资格审查方面,原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三条“无故旷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并视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补考机会。”这条规定对学生的旷课现象有约束作用。但是,另一部分学生虽不常旷课,却不做作业不自习。这是变相旷课,是违反规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影响了学风和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曾在学籍管理规定中作了如下规定:“对无故旷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对缺交作业达到某门课程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该课期末考试资格。对缺交作业未超过三分之一者,在期末考试前必须补交(做),否则,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这一规定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一部分补交(做)作业的学生为了取得期末考试资格,把别人的作业胡乱抄袭,期末考试及格率低。另一部分缺课、旷课的学生,由于缺少课堂学习、自习,参加补考时违纪现象严重,且及格率不高,为了有效的约束学生,督促他们克服旷课厌学的现象,为此,在新的学籍管理规定中,我们要求“期末考试(查)课程总评成绩在49分(含49分)以下的学生,必须参加相应课程的重修,修完规定的学时(每个学分至少修满9个学时)并完成规定的作业量,方可取得重考资格”。这一规定带来了明显的学习管理效果,使得部分旷课、缺交作业、不参加自习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

2、可操作性

学籍管理规定在制定时,要求做到明白具体、界限分明、可操作性强。原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1990年1月20日第7号令施行),第十七条、第二十九条对升留级和退学作了如下规定:“一学期或连续两学期累计有三门或两门主要课程不及格者,应予留降级”。“一学期或连同以前各学期考试成绩不及格课程有四门(含四门)以上课程不及格者,应予退学。”这一规定对于普通高校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优胜劣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有着制约作用。但是随着教育体制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份发生了变化: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有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有社会考生等。虽然都是通过了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进来的,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基础差,按照普通高校学籍管理升、留级、退学的规定,实行一刀切,执行中也有一定的困难,工作难做,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稳定。为此,我们在新制定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中,将因成绩不合格达到留、降级、退学的规定,改为实行重修重考:“凡课程无成绩的学生、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以及虽成绩及格但本人认为现有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均可在规定和允许延长的学习年限(共计5年)内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重修重考、直至毕业或结业。屡次考试的成绩中以最高分记人成绩档案。”这就使一部分知识基础差的学生通过重修重考达到毕业标准,使少数因一时贪玩而耽误了学习的学生在蟠然醒悟后有机会补上功课。这样的规定,便于管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稳定与发展。

3、有针对性

学籍管理制度中的针对性,主要指针对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例如:针对近几年来学生考试由于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考试违纪人数呈上升趋势,我们依据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考试管理规定》。对于违反考纪的学生,该课考试成绩作零分处理,参加重修重考。并视其违纪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处分材料记人学生档案。取消评先、评优、奖学金、专升本等资格。这样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考试舞弊之风,确保了考试顺利地进行,对学风好转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必须把学籍管理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学籍管理是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考核、编级、转系(专业)、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与结业等一系列规定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的。而思想教育是正面的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榜样示范、启发引导,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把学籍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人的转化首先是思想的转化,大学生一般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他们的身体发育已基本成熟,理想、性格、兴趣等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会反映在思想、行为上。而很多思想上的问题单凭学籍管理条例是禁止不住的。因此,必须结合学籍管理因势利导地进行深人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规章、条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1)要善于抓住学籍管理的典型事例,对广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以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增强教育的效果。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学籍处理的情况,对少数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通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把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强制性纪律约束相结合,就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针对近几年来考风不好,考试违纪呈上升趋势的情况,我们加强了考风考纪教育,讲考试违纪的危害性及后果。提倡公正、公平竞争,正确对待荣誉、名利,考出真实成绩。对于考试中作弊的学生,视其情节,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该通报批评的就通报批评,该处分的决不姑息迁就。这样做既可挽救违纪学生本人,又教育了广大学生。(3)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混文凭,就业还得靠关系的消极情绪,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鼓励他们学好真本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现实生活中,那种靠混文凭、靠关系谋取好职位的人确实存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靠本领吃饭必然要代替靠关系生存。

三、必须把激励机制引入学籍管理之中

在学籍管理中,引人激励机制,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籍管理规定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是实现学籍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根据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学生德智体综合评分考核办法》和《学生奖励条例》,这是对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之一。要想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引进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激励学生。

1、目标激励。目标是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一个人的成就需要的诱因,它能诱导人们朝着一定的方向去追求实现。为此,我们在新生人学教育时,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不仅要制定三年大学生活的长远目标,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目标激励能够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生活的意义,激发学习、生活的热情。

2、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有意识地把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成榜样,使其成为大学生效仿的对象。对他们来讲有一种榜样就在身边的亲近感,有一种自己通过努力也能达到的感觉。激励他们去比学赶帮超,争当先进。

3、奖惩激励。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就是用物质和精神需求来满足人们一定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奖励对学生而言是对其取得成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适时地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奖励,使其产生成就感、荣誉感,鼓励他们保持和发扬已经取得的成绩,信心百倍地去争取更大的成绩。惩罚也是激励的一种形式。在学籍管理中,批评、处分等惩罚从另一方面实践着学校的教育目标。适当运用惩罚,能够警示本人、教育他人,促使他们沿着正确的轨迹行进。

4、形象激励。心理学告诉我们,形象信号给人的视觉刺激最直接、最强烈。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人师表和敬业精神是对学生做出的最好的表率,一种无声的力量。她激励着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发奋学习,努力完成学业,成为“四有”新人。

四、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