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4:58:00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范文篇1

一、新的休假制度实行,预示着我国公民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已全面到来

一是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有钱,有支付能力。第二是有闲,即有旅游的时间。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大大增加,旅游已成为大家满足了温饱之后的一种新需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公民旅游形态开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化升级。据统计,目前中国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三大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或接近$4000。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

二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休闲度假体系。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它不仅使我国节假日的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使广大居民得到更多的休息和出游时间,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从节假日的总天数看,全年增加了1天,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旅游队伍中来。

这两条依据充分说明了新的休假制度与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文明程度的提高基本相适应。这一制度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国民的旅游需求,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从“大流量、低效益”向“高流量、高效益”的转变。它标志着一个令人鼓舞的、全面的大众休闲时代已经到来。

二、新的休假制度实施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实行新的休假制度,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旅游者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经过十多年人满为患的黄金周假日旅游的洗礼,特别是近年来出境游的快速发展,广大旅游者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出游动机也越来越理性。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不再以“到此一游”为乐,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

二是出游时间和出游方式渐趋分散化。节假日的调整首先使旅游者在选择出游时间上更具自由度,不再集中于黄金周,增加了五个小长假的释放机会。带薪休假的实行,更能催动常年性的客流;旅游者出游方式上也必然发生改变,不再是传统的由旅行社统一组织的在规定时间、规定线路、规定活动范围内的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而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

三是休闲旅游活动形式渐趋个性化、多样化。观光旅游在目前虽然还有较大的市场,但已不再是旅游者的唯一选择。赴异国考察、到城市购物、去乡村采摘、至草原跑马、进森林探幽、涉河流溯源、登高山览胜、下海洋捕鱼、入沙漠越野乃至在室内运动健身、野外徒步、坐在草地上发呆等都已成为广大旅游者的休闲方式。旅游者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的根本。由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格局的改变,也必将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一是对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随机性、自主性增强,对旅行社的依赖度降低,“一窝蜂”式的跟团旅游减少,传统的产品设计及促销规程将被打破,经营风险及压力增大,尤其是门市化的小旅行社将步履维艰。但对于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旅行社来说不啻是一个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

二是对景区而言,虽说新休假制度的实行均衡了淡旺季的客源分布,减轻了重点核心景区的环境压力,但它催生的多样化的旅游休闲消费方式,会使以旅游团队为主要客源支撑的观光景区减少客流、减少收入。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将成为新热点。

三是对宾馆酒店而言,新休假制度刺激了自由行和自驾游、家庭游大量增加,也将导致特色化、度假型、经济型宾馆酒店和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专业饭店的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饭店必将受到冲击。同时,宾馆酒店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强度也大大增强,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亟需调整。

四是对旅游管理部门而言,从长远来说,涉及到对旅游发展思路的影响,原有的项目规划、产品建设、服务体系等都需要调整和适应;从近期来看,主要面临:一是旅游市场动态难以把握。以往每年三个黄金周呈现的旅游高峰,经过这十多年的磨合,如何应对已了然于胸、心中有底。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由于出行时间和方式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分散,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变数,旅游市场更难预测和把握。二是旅游安全监管的压力加大。一方面,“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十一”黄金周由于气候适宜出行,更有可能因游客高度集中形成大的旅游高峰,旅游安全及环境的压力会陡然增大;另一方面,休闲度假方式的多样化,使有吸引力的地方都成为了旅游向往地,游客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这种没有统一组织、无边无际如脱缰野马般的旅游方式,给我们的旅游安全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三、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加快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几个重点

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对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新机遇,同时也使我们旅游系统面临新的挑战。总体来说,机遇多于挑战。当前需要重点思考和把握的有以下几点:

1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适应新的休假制度,用新的视野规划下一轮旅游产业,尤其是休闲产业发展思路,规划建设推出一批旅游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和经营,积极引导和培育我国公民未来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确保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近我省旅游部门与省发改委、浙江大学等部门单位一起,正在着手制定《浙江省公民休闲行动纲要》,计划今年正式出台。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

要以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保健康体、温泉养生、邮轮游艇、置业旅游、高尔夫旅游等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都市休闲、小镇休闲、温泉休闲、海洋湖泊休闲、山地休闲、森林休闲、乡村休闲等系列旅游产品。今后几年,我省将重点建设宁波东钱湖、杭州千岛湖等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496亿元。

3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什么要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是为了顺应广大民众的呼声;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充满“洋味”的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影响我国,如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愚人节等欧美节日在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目中已成为了时尚,而中国几千年来固有的文化却在逐渐淡化。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有效地激发大家的爱乡、爱国热情,积极推进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我们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加强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

4适应新旅游方式的服务配套体系的完善

休闲旅游范文篇2

休闲旅游的存在和发展是本世纪时展的趋势,从世界大的背景来看,休闲产业带来的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休闲旅游从欧美旅游发达的国家起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这一国家,美国人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休闲消费上,美国人将自身的三分之一金钱用在休闲消费上,更明确的是美国三分之一的土地用于休闲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的中国来说,休闲生活已经成为了中国城镇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娱乐、服务、文化、观光和体育等产业所组成的旅游形态,是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主体。总而言之,休闲旅游已经开始成为各国和地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旅游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大环境已经完善,各个旅游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促进企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

企业发展休闲旅游涵盖的范围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从商务的角度来说,商务休闲也是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目前正处于旅游商业发展的时期,商务活动的存在是我国旅游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我国的环渤海等旅游发展较快的地区,商务活动的存在是这些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必然结果,在这些区域内比较频繁的商务休闲项目包括商务会议、各类会展、商务洽谈等,因商务休闲所具有的时间较短、节奏较快的特点,因而有必要将休闲和商务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起来,让人们在休闲商务中不但能够做到实现其工作目标,也能够实现其发松身心,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二,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国家和区域来说,教学所具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个企业或者其他发展中的组织来说,建立学习型组织或者企业是其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因而有必要将教育和培训与休闲结合起来,建立气教育和培训休闲的旅游发展模式,在休闲中完成教育和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和培训模式,从而使得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即在感受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从度假的角度来看,度假的休闲方式是目前休闲旅游发展中发展的较好的一种休闲方式,度假休闲的发展需要各地对自身的度假景色及度假方式进行充分的挖掘,发展当地的以酒胆和旅馆为中心的住宿条件建设,同时还要发展当地的人文与交通等各类辅助环境。从我国目前度假休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城镇居民一般选择在五一或者春节等长期的假日内进行度假休闲的消费方式。

第四,从健康和运动的角度来说,健康休闲和运动休闲也是社会进步与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和健康的重要性,应该把健康、运动与休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一系列运动、文化娱乐、观光旅游等来缓解,还可以通过竞技、职业体育等运动来实现,来实现人们休闲的目的。

第五,从观光的角度来看,观光的休闲在我国发展的势头最好,而且观光休闲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观光都是较好的休闲活动。

第六,从购物的角度来看,购物休闲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我国各地地区目前都很关注区域性商业街的开发和建设,在区域性的商业街的建设中各地建设都非常关注特色景观和文化及商业的紧密结合,建成的商业街具有餐饮、服饰、旅游等比较全面的且形成吃住行玩购物于一体的休闲特色,促使当地旅游的共同发展。

第七,从文化娱乐的角度出发发展文化娱乐休闲。这种休闲模式够给我国城镇居民带来了较好的享受。这种休闲模式的发展带来旅游收入的同时活跃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实现了双赢。

二、现代企业发展休闲旅游的营销对策

1.塑造休闲旅游旅游品牌

要注重休闲旅游和企业本地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层挖掘企业本地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品牌。把休闲旅游和休闲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行合理开发,是休闲旅游旅游能够深入发展的必然方向。如果要使休闲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及产品竞争力,最佳的方案是给休闲产品包装上文化韵味以及人文因素。运用企业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提高品牌号地召力以及亲和力,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如何将文化转变为休闲产品地生产力则是其中的重点。首先,需创立一个核心项目,该项目需具备两个特点:第一,能够展示当地古今文化;第二具有供人休闲旅游观赏的价值。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让休闲旅游者得到其自身的发展和身心的愉悦,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较清晰的了解这一特定的区域所具有的符合其自身特性的文化内涵。其次,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建立风景秀丽的旅游风景区,并依托于这些旅游景点带动企业本地的旅游农家乐、旅游渔业以及观景房地产。再次,借助古今名人的名人效应以及具有企业本地个性的文化资产来弘扬当地的文化内涵。

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的时候,应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规划,开发山水旅游等资源时,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以及可长期发展地意识。在开发景区之前,为了防止带有功利性的随意开发景区,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不应急于开发,首先应当深入这些旅游发达地区对项目相关景区进行认真的考察,完成考察之后应组织旅游方面的专家对该景区进行探讨研究,从而确保能够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对该景区进行开发。此外,在建设景区的时候,不应只是简单的完成景区的外在建设,还应突出该景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塑造该景区的内在文化素养,令游客在休闲旅行的同时不但能够放松身心,还能了解到该景区所蕴含的历史以及休闲文化。通过对山水观光休闲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人文休闲的特色精品。将历史的古都文化演变成精品的文化休闲。

应突出具有企业本地特色的休闲旅游,并实施重点的开发。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实施休闲旅游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休闲产品与其他地区雷同等问题的出现,否则将会令该项目缺乏自身特色,让来此旅游的旅客丧失兴趣,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实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企业本地具有特色和个性的休闲产品,创出几个能够能够代表地域特点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休闲产品,并以这些特色休闲产品为代表,从而带动整个休闲旅游的发展。如果休闲旅游区域其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应紧紧抓住这些自身特色,加大对这些休旅游资源的开发,力争创出的休闲品牌,从而推动整个休闲旅游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的休闲旅游资源和城市优势,大力推广名河、名园等民品休闲旅游产品,在市场树立起休闲旅游形象。

2.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热爱旅游休闲的人已经逐渐对传统的海滨度假失去了兴趣,他们把更多的兴趣投向了各地具有乡村文化以及企业本地风情风俗地活动中。因此,各种全新的休闲旅行景点以及服务项目应运而生,例如科技公园、主题游乐场等。可根据这些国际上的先例,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全力开发并设计出新的休闲旅游项目。如从休闲产品的需求的角度看,休闲者对休闲地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其休闲成本及休闲过程中的效用最大化。受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所具有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作用,休闲旅游所具有的吸引力效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出现降低的趋势,而休闲者在休闲过程中总是希望达到休闲效用的最大化,并在自己以后的休闲过程中以此为休闲的衡量标准。因此,离休闲者所在的地点越远,休闲者出行的意愿和实际休闲发生率越低。所以在休闲效用最大化与休闲成本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休闲生活所具有的消费的需求就从分散的休闲活动空间逐步走向综合的、设施比较集中的休闲活动空间,形成了频繁指向城郊的近距离高密度休闲需求。环城游憩在地点上的选择,除了受所在低于的休闲旅游资源和休闲环境因素的两个条件的约束外,往往取决于由土地租金和相应的休闲用地投入所决定的两类成本,包括投资成本和开发成本。该休闲旅游发展方式是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利润。而在我国城市化的中,土地成本也就是土地租金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而休闲旅游的发展必然也会将这一趋势的发展力度加大。由于级差地租这一休闲成本模式的存在,对于休闲旅游的投资者来说,城市的休闲土地开发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其所承担的资金压力也会随着加大,而离开城市所在地域较远的休闲投资,由于级差地租而形成的休闲成本较低,休闲投资者的在投资成本上压力的压力相对来说就会变小,于是许多休闲旅游的投资者就会把休闲旅游的投资地点纷纷把投向农村的休闲的区域,在这里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而形成了一种休闲旅游发展的动力。随着人口集聚现象的出现,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城市用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一扩大到百分之三十六点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郊区的发展面临从来没的压力和发展机遇,其中大城市对农村休闲旅游的产生的需求是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游憩景观休闲方式的发展,及休闲用地的进行,是休闲旅游发展的特色之一。

我国人们休闲观念和方式的转化意味着该休闲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如果对该休闲方式引导及发展的方式正确,就可能在几年内在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环城游憩的休闲市场。从大的范围来看,由于过去的各种原因的存在,中国所具有的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发展的相对来说比较缓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的深圳市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出现,标志着环城游憩的休闲方式开始进入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这个休闲实际案例所带来的带动作用,在随后的时间里,中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以此休闲设施建设的潮流。

3.加强营销的力度

在休闲旅游发展中还要进一步进行营销。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的加强需要建立在了解休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休闲消费的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这个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有效的应用各类传播途径,通过对营销信息的宣传讲休闲产品好休闲服务进行市场推广。休闲旅游在发展中与其他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休闲旅游在我国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各类居民的生活理念中并没有引起一定的注意力,可以说休闲旅游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中还不发展比较弱势的行业之一。因此在进行休闲旅游营销的同时要加强企业对其社会责任的实现。在休闲物品或者休闲服务的营销战略的实施中应加强三个不同角度的工作,第一个角度是从休闲消费这对休闲产品和休闲服务需求的研究的基础来说的,第二哥角度是在营销过程中对于信息的传播应该取得一致的途径并在该途径的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保证营销信息所具有的统一性,第三个角度是从事与休闲旅游相关的企业或者组织应履行气必须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休闲旅游提供者和休闲旅游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双赢的结果。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力度加强的过程中,时刻都要关注的休闲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走向,只有在对休闲消费者需求深入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才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休闲旅游发展的途径。只要在了解休闲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休闲产品或者休闲服务所具有的真正价值。在对休闲消费者的调查及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消费者的细分并由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市场需求预测。休闲旅游在休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休闲设施和软件休闲服务两部分。在休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休闲设施是作为硬件存在的,同时休闲服务以休闲设施为其自身实现的载体,讲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在对消费者需求预测及分析的基础冲对休闲旅游所生产出的产品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涉及和开发对于休闲旅游的从事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复杂工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休闲旅游的从事者应该不到的优化与休闲旅游组成要素相关的各种资源,并讲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市场上休闲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即出生,以合理的休闲消费的产品的定位,及较充分的对休闲消费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休闲产品营销策略。

从上文对休闲旅游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消费容易受个人在文化水平、素质及审美方面的影响,休闲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也对休闲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无形且不可控制的。这就决定在休闲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从内到外营销的观念,原有的营销方式不能让企业及时的获得休闲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休闲产品在营销过程中需要从休闲消费者的喜好和休闲消费品所具有的特色两者之间寻找切入点及沟通点,在休闲旅游的营销过程来看,在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和不同的休闲产品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调查分析,从而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树立休闲企业在休闲消费者心目中的营销形象。

在休闲旅游的营销中,所采用的方式可以是与休闲消费者沟通来实现,从而需要逐渐的建立起符合休闲旅游发展趋势的营销环境。在休闲旅游的营销环境建立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构出来休闲产品的提供者休闲企业外,还包括与休闲旅游相关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机构、各类社会媒体及宣传机构。良好的营销环境需要这些组织和机构的配合和协调。

休闲旅游范文篇3

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于休闲、旅游及两者关系的研究日益火爆。对休闲与旅游研究结果的认识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能够抓住休闲、旅游的本质,迎合现代环境下消费者追求生活质量高水平的心理,就意味着该国或该地区支柱产业的形成和经济收入的提高。

休闲、旅游的本质到底如何,对于产业部门来说,到底是发展休闲经济还是发展旅游经济,是大力促进休闲活动还是旅游活动的开展,二者之间关系如何,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形成了几大类不同的看法。

第一类观点认为,休闲与旅游是相互交叉存在的活动形式。如,刘德谦认为休闲包括了本地休闲和异地休闲,旅游包括了闲暇类旅游和非闲暇旅游。休闲与旅游的重叠部分即为异地休闲也即闲暇类旅游。本地休闲独立于旅游活动之外,非闲暇类旅游也独立于休闲活动之外。

第二类观点认为,旅游包涵于休闲范围之内,即旅游属于休闲的一部分。李仲广就认为旅游从本质上与休闲没有任何的区别,旅游是那些发生在异地的休闲。杨振之从经济的角度也提出了休闲与旅游的包涵关系。

第三类观点则认为,旅游、休闲本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现在正在相互渗透,乃至结合。宋瑞是这种观点的主导者。李文明等也认为旅游休闲化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必由之路。

二、对休闲与旅游关系的思考

1.休闲的概念

休闲,人类亘古以来的追求,是满足了生存需要以后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人类的发展历史才会一次次被改写,一次次被超越。

对于休闲的具体定义,从词源来看,《说文解字》中的“休”是“息止也”。“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人倚木而休”。《诗·商颂·长发》中释“休”为吉庆、美善、福禄。“何天之休”。“休,美矣”。对于“闲”,其基本的意思为范围,引申为道德、法度。《论语·子张》中说“大德不逾闲”。其次,有限制、约束之意。《易·家人》说“闲有家”。“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合起来,休闲所代表的就是一种使人向往的美好,这种美好不违背人之常理,不扭曲人之本性,是人皆趋之的一种生活状态,或是人的精神所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休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把人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他活动中分离出来,亚里士多德对此作了一个恰当的总结:休闲是“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葛拉齐亚对此说法给出的自己的解释,为“对要履行的必然性的一种解脱”。在这种状态下,马克思也给出了休闲的两层含义:一是“娱乐和休息”;二是“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

现代人把休闲看做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时间商品或一种精神状态。Godbey定义它为:“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2.休闲的表现形式

人类在农耕时代,生产力落后,社会财富集中于极少数人手中,绝大部分的人必须为了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长时间地劳作,人类只有10%的时间用于休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类普遍的休闲活动,表现为因农耕活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而在长期的劳作以后短暂的农闲时间里,放松自己,追求那种美好的“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中国最隆重的春节和西方最盛大的圣诞节产生的渊源,恐怕都与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对这种吉庆、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无关系。

进入工业时代后,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作坊手工劳作,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业革命后的二百多年内创造的社会财富,超过了工业革命前二百万年社会财富的总和。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代价是人的工作压力和强度迅速增大,对资源的蚕食和粗放利用,使得生活空间日益逼仄,生存环境也日益恶化,在居住地寻求休闲的快乐已是往昔的节日。人们把实现在没有压力与竞争的环境放松自己,寻求心理的满足与精神的升华之目标的目光投向了远方。

3.旅游的概念

早期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游历、游学还是修行,虽然形式不同,享受的内容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达到内心精神的升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至于旅游的最早期的形式——以经商、贸易为主要目的的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活动,严格说来,只是旅行而已。旅而不游,可以算旅行者而不能算是旅游者。

旅游大规模发展之初,是人类被喧嚣、强大的机器转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加上钱、闲比之前的成倍增长,有能力出去透气散心放松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故旅游形式表现为为了摆脱日常的单调与烦闷而尽可能多的四处游走,在饱眼福的享受过程中暂时忘掉“生存问题”的压力。在旅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各种目的的旅游类型不断涌现后,这种旅游形式被称之为“观光旅游”。

世上之人、世上之事虽不能阅尽,但大都可以以类分之。被我们称为旅游资源的观光对象也一样,被旅游研究者分成了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或者分得更细一点,成了人文、自然和社会旅游资源三大类。不同类型爱好的人各自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源类型,最初的震撼和新奇过后,对经常旅游的人来说,异地变得不再神秘莫测令人无限神往。对旅游资源所在地来说,大量追求放松的人的到来,在思想放松的同时更是对自身行为约束的放松,放松的结果是资源所在地慢慢的也变成了人流拥挤、有的甚至比居住地更拥挤的地方。旅游者相互间、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相互间的抱怨,旅游地资源遭破坏后美感度的下降,环境质量的恶化,使追求休闲的人们精神上获得的愉悦感急遽削减,观光旅游所特有的从一地到另一地奔波的劳顿之苦凸现出来,变得让人难以忍受。观光旅游成为那些尚未见世面的初生牛犊们追赶的休闲方式,这类人尚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最原始的感官享受,而成熟的旅游者开始寻求新的乐土,一个适合自己,从身到心都能达到“休”之状态的闲适之处,不再四处奔波。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此类型旅游被称之为休闲旅游。

4.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种旅游类型。这种旅游类型不管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有一点是必须实现的,即在休闲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必须达到那种闲适、达观、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处于一种摆脱羁绊的身心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通过休闲旅游达到彻底放松的调剂。哪怕是那种苦行僧式的旅行方式,虽然肉体劳顿,但参与者却浑然不觉,反而从中获得灵魂的解脱和升华。对于此,我们不能不说它已经上升到了休闲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5.休闲与旅游的理论关系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对旅游经济很多方面的研究,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消费、旅游收入、旅游企业行为、旅游产品等等,都倾向于按照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来分类。这样一来,以商务为主的事务型旅游活动类型虽然少有游,但因其无可置疑的吃、住、行、购、娱等方面的大量需求和高消费,被列入了旅游活动的范畴。这种旅游活动不是受人自身内在休闲需求的驱动,本文认为不应属于休闲活动之列。

到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的动力机器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天工作时间、周工作时间、年工作时间的进一步缩短,除了能够将每年集中休假的时间以旅游的方式来达到休闲的生活状态以外,平日非工作时间的延长也使得人们对短时间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既有休闲的需要,更有满足休闲需要的条件。这些时间虽然不能外出旅游,但大可以在生活城市的周边环境优美的地方偷得浮生半日闲,这种休闲活动没有离开居住地,脱离于旅游活动而存在。这个时候,旅游和休闲就有交叉重复的部分,也有了各自独立的部分。

6.休闲与旅游的实践关系

创造经济效益的最后一环节是消费。在全民奔小康的背景下,国民的内需范畴主要集中在了提高生活质量的休闲范畴。事实已经证明了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休闲经济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从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旅游经济的一部分属于休闲经济的范畴,但休闲经济远远不止这一部分。在发展休闲经济的过程中,除了更好的满足、刺激外来的休闲旅游者需求,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外,更应该注重开发提升本地及周边附近居民生活质量的休闲消费产品,旅游活动固有的季节性特点,使旅游经济收入也呈现出明显的波峰与波谷的巨大差距。

参考文献:

[1]成思危.知识经济时代与人的休闲方式变革——在“2002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讲稿[EB/OL]./,2002-10-15.

[2]田里.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7.

[4]胡伟希,陈盈盈.追求生命的超越与融通——儒道禅与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5.

[5]魏小安.中国休闲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

[6]李仲广,宋瑞,杨振之,申葆嘉,李文明,李健,钟永德,刘德谦.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我们时代的休闲与旅游(一)[J].旅游学刊,2006,(9):5-10.

休闲旅游范文篇4

休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那么我们的分析背景和视野如何呢?或者,休闲产业的缘起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机遇如何呢?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誉为“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古希腊的谚语说:“我们忙碌是为了有休闲”。亚里士多德曾举例说:“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这一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学术意义上说,西方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1883年拉法格的《休闲的权利》,被认为是休闲社会学的直接起点。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该书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提出了一个较接近现代人思想且内涵更为丰富的一个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清代文人的《秋灯琐忆》,可以看出它们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体现,赶集、庙会、养鸟、垂钓、蹴鞠、风筝、踢毽、打拳、舞剑、国画、曲艺、书法等等都是休闲文化的具体实现形式。中国第一本休闲专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王雅林和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开启了中国休闲学研究的先河,此后,有不少学者开始涉足于对休闲的研究[1]。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的直译就是“非劳动时间”———“自由时间”。马克思曾经这样比较过:“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高尚。”这说明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分为两种。

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当代人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马克思曾极富预见性地指出: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2]。

中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做过这样的描述:“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感到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面说的那些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美国研究休闲的学者杰弗瑞·戈比教授说:“最初,休闲仅被视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办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他对休闲所下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3]

休闲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分析说,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3]。

目前在我们国家,休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一类叫做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包括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包括女人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消极休闲,即睡懒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休闲方式,甚至是多数人目前的休闲方式[4]。

休闲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休闲文化最根本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培养人的享受和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休闲方式,激发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闲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享受与创造。”[5]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认为,“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对人的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6]

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约化为是对自由时间的追求,而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不是追求获得更多的业余爱好或娱乐活动,而是追求超越繁忙的日程安排所获得的一种雅致与宁静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著名的休闲学家凯普兰(MaxKaplan)曾指出,任何一种特殊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休闲的基础;把无意识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最小化;具有自由的心理感觉;通常具有玩的特征,其范围可从不合理的和无意义的活动到重要的活动之间。因此,休闲是与比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氛围更放松的层面相关的实践和空间。人们在这种时空中能够悠闲自得、顾虑最小、感觉最放松[7]。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但活着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需求体系和实现条件是不同的。“休闲需要”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当生存需要(马斯洛)的满足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的时候,对自在的生存者(与自觉的生存者相对)谈论休闲的话题显然是不适合的。即使在工业时代,由于劳动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沉长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马克思),休闲仍是人无暇顾及的事情。马克思、尼采、马尔库塞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批判了工业时代人的扭曲和畸型。在工业时代,休闲的缺位不是主体的责任,而是文明使然。后工业时代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标示人们的休闲需求不再是一种奢侈和妄想,而是现代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领域,休闲从边缘走向主流、从想象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语境中,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休闲产业的兴起和兴盛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了。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是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8]。

休闲产业是一个系统,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如下图所示:

休闲产业是高资源制约性产业。不同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效益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在海洋世纪,而且,由于滨海地区特殊的资源优势,致使滨海休闲旅游差不多成了休闲买家的首选。真是“不怕你不来,欢迎你再来,也许你常来,越来越想来”(笔者编写的广告词)。

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

休闲业的特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

休闲业的功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厉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二、滨海休闲旅游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就地市级地方而言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三局鼎立。考虑到滨海休闲旅游业的特殊性,该产业的开发需要的政府支持系统是一个由地市海洋局、文化局、旅游局构成的三局鼎立支持系统,建立经常性的议事机制。

2.三军协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包括国家、企业和民众组成的投资主体,三者各有其优势,可以互补实现共赢,我们称之为三军协同。其中的民众投资主要表现在渔村家居体验旅游项目、渔船自钓自炊项目、民俗文化开发、景区小型服务、古镇街巷各类店铺等。

3.三产并举。滨海休闲旅游业虽属第三产业,但与农业、工业的关联密切,必须走三产协同的路子,才能使滨海休闲旅游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4.三员接力。对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微观运行的历时性考查告诉我们,其良性运行包括一个三段式流程:

宣介有力——产生意向,萌生兴趣;导引得力——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包括出发地和目的地);行止便利——来的快捷,玩的轻松。体现“休闲”,实现“休闲”,感觉“休闲”。

因此,我们倡导无障碍理念:想游客所想,知游客所需,解游客所忧。

建议提供全方位地面标识(借鉴丽江古城);开发电子导游支持(计算器式城市导游器)。

5.三维链接。致力于优化休闲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价值链的结构,通过改善休闲企业和供应商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增大双方共同受益的机会,而不是做一方受益、另一方蒙损的零和游戏(aZeroSumGame)。同时使顾客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6.三论统一,4P,s理论。

1)产品(Product);2)价格(Price);3)通路(Place);4)促销(Promotion)(J·麦卡锡)4C,s理论。

(1)把产品放在一边,去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2)不要卖你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消费者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暂时忘掉定价策略,着重了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所要付出的成本(Cost);(3)忘掉流通渠道策略,去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最大的方便(Conrenience)让他来购买产品;(4)忘掉促销给消费者的剌激,应给她尊重并且与她很好地沟通(Communication)。

(罗伯特·劳特朋)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

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和实施如何抓住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实现品牌产品的购买。第二,整合营销传播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第三,整合使用各种载体,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唐·E.舒尔茨)。

IMC的“9S”战术

S1:洞察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InterestGroupsInsight)

S2:储藏利害关系者信息(SaveInformation)

S3:细分利害关系者(StrategicSegmentation)

S4:战略竞争优势(StrategicCompetitiveAdvantage)

S5:调整计划的战略性(StrategicPlanningCoordination)

S6:持续地改善(SequentialImprovement)

S7:战略传播组合(StrategicCommunicationMix)

S8:系统控制(SystematicControl)

S9:共享企业价值(ShareofCorporateValue)三论统一的指向:五好营销零好的产品:特色休闲旅游产品

好的理念:立足于客户的多赢取向

好的宣介:充分利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段

好的服务:充分尊重,倾听诉说,耐心沟通

好的形象:社会评价和售后反馈

三、具体思路和向度

具体的思路和向度有以下几方面:

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休闲科普、休闲技艺、休闲烹饪、休假租住、古街古镇、渔村户居、特色演艺、特色商贸、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以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为主要形式。

休闲渔业(Leisurefishery)是一种劳逸结合的渔业方式,融渔业作业与休闲娱乐于一体。涉海休闲渔业主要形式有养殖垂钓、海上垂钓、潮间带采集、渔区生产体验、涉海食品加工与品尝、观赏鱼类养殖、渔村休闲居住等。

滨海休闲体育是一种在滨海地区开展的集休闲、娱乐与体育运动为一体的活动,主要包括沙滩项目水上和水下项目、海上空中项目等。

休闲健身主要是在滨海地带和海岛上建设具有健身设施和疗养功能的度假村。如淡水或咸水温泉度假村。

加快发展休闲产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在科学研究、设计、论证、决策的基础上努力奋斗,才能使目标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1980-01-03.

[2]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J].中国青年报,2005-02-28.

[3]王丹.中国人的休闲文化注重吃喝周末狂睡[EB/OL]./49/2005-02-28/17038.html.

[4]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5-08-02.

[5]朱铁臻.休闲文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18.

[6]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N].中国青年报,2005-02-28.

[7]成素梅.休闲文化的历史演变[N].中华读书报,2006-12-20.

[8]未来十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瞭望[EB/OL]./4661325.html.

休闲旅游范文篇5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

1农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主要管理经营模式

在进行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对于农业乡村旅游的创新优化应当充分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地理特点、文化特色以及地域风格等等,凸显出当地的特色。1.1自然景观型。自然景观型应当是当前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其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及具有特色化的地形地貌,重点在于凸显出最为原始的自然景观,体现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观点,并且将其作为经营理念。对于这类型的经营模式要求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将一切保持原始状态,不对其进行人为加工,最大程度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2休闲娱乐型。休闲娱乐型经营模式主要为了在闹市中寻求一方清静,远离城市喧嚣,因此这类型场所大多在郊区,能够欣赏到自然风景,远离城市的快节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捷的交通能够让人们在周末找到休闲去处,对心灵进行短期的放假。休闲娱乐型主要以休闲和娱乐为主,一般会采用露营的方式进行。1.3田园体验型。田园体验型休闲农业主要存在三种形式:第一,一些城市的孩子在寒暑假被家长送到农村进行劳动体验,使孩子从小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和光荣,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劳动接触农民生活;第二,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及优势,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游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到做农活的乐趣,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第三,郊区的部分农民将自身所有的土地租赁给他人,并且在日常进行耕种。到周末或节假日时由经营者进行耕作工作,或邀请相关好友共同分享劳动成果。1.4教育学习型。所谓教育学习型就是将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生产和当代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采用一系列多元化的模式和形式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展示,让游客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农产品的经营管理过程以及加工生产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工艺等等。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大多数会将其设计为农业博物馆,将一系列的农作物进行展示,同时通过动态3d效果再现生产加工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相关人员对于农业建设的认识。

2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2.1科学合理规划。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推进,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因地制宜,对乡村农业进行统筹安排。一方面,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将自然资源与其他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发挥其优势,在保护环境和保障市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批准运行应当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根据当地特色制定出符合其发展方向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划,最大程度上确保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2注重项目特色,凸显文化底蕴。在具体实践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及项目特色,注重产品文化内涵的展示和提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对相关项目产品进行开发时,应当找出其蕴含的地区特色,保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行的产品活力。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而言,相关部门应当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但要满足游客的真实需求,还应当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有效的宣传,展示出乡村的特色,从而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2.3加大基础投入,扩大经营规模。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适当加大农村地区部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基础,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对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推动发展。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遵循市场化发展的定律,由政府牵头,引导相关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对项目进行开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将一些优秀的旅游企业引入农村中。同时以优秀企业带动社会力量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入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多元化,打破了当前大多数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2.4凸显品牌效应,开发旅游精品。在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当凸显出品牌效应,建设出一系列的旅游精品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要充分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相关部门应当将原始自然资源与现代的文化氛围底蕴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从根本上找出乡村发展的优势,呈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从而凸显出地方特色。同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从整体上对乡村旅游进行发展把握,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第三产业的整体结构布局,以此提高农村的整体形象,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关旅游企业和部门应当科学合理规划,注重项目特色,凸显文化底蕴,加大基础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凸显品牌效应,开发旅游精品。

参考文献:

[1]颜小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模式的探讨[J].南方农机,2018.

休闲旅游范文篇6

把握张家口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及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是创新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根本。(一)张家口的文化旅游张家口的文化旅游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重点发展的历程。2006年2月,张家口提出“建设涿鹿中华合符坛、黄帝城、三祖堂、阳原泥河湾等始祖文化旅游区”等规划,首次提及“文化旅游”。同年8月,在《张家口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我市旅游资源和区位市场优势,强抓奥运机会,狠抓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正式提出发展文化旅游的总体思路。2009年,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9-2013年)中,把文化旅游业视为支柱文化产业,而开始加大了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培育力度。2011年12月,在《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园区项目建设。至此,张家口将城市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为张家口文化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二)张家口的休闲旅游2008年,张家口开始发展休闲旅游。当年,河北省提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同年11月,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市旅游局签订协议,将共同打造京西休闲旅游区域,使张家口成为北京休闲旅游首选之地。之后,辖区内的部分县域开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如:沽源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怀来县举办葡萄采摘暨葡萄酒节等,使张家口的休闲旅游渐成良好态势。(三)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一直以来,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稍显迟滞。2009年,文化休闲旅游才正式纳入政府规划之中,该市旅游局提出了“以建设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华民族摇篮,生态休闲之都’的旅游总体形象,构建以市区休闲中心、4大旅游景区6条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的总体空间战略格局”。其中,市区休闲中心重点发展“城市观光、文化休闲、娱乐购物、红色旅游和商务、会议旅游”等项目,全面构建主城区旅游产品体系;4大旅游景区分别是:“坝上草原旅游区、桑洋河谷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历史文化旅游区及崇礼——赤城、怀来冰雪温泉休闲聚集区”;6条精品旅游线路分别是:“冰雪温泉休闲健身游(北京—张家口—崇礼—赤城);坝上草原蒙族风情游(北京—张北—尚义、康保、沽源);桑洋河谷葡萄文化休闲游(北京—怀来—涿鹿—宣化-阳原;中华文明溯源游(北京—涿鹿—阳原);京西北民俗生态游(北京—宣化—涿鹿—蔚县-张家口);张家口历代长城游(北京—怀来—宣化—张家口—张北)”。最近两年,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建设显见成效,如:2011年桥西区举办了首届休闲文化旅游美食节;国际旅游文化节休闲港落户张家口察北管理区;以“绿色、生态、文化、开放”为主题,多视角展示张北文化内涵的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及以“游古城、观社火、赏剪纸,逛古镇、品小吃、看树花”为内容的“蔚县民俗文化节”正式起帷;2012年怀来举办了主题为“追寻红色记忆,踏上光辉历程”的红色文化旅游节等。

二、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

从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定位出发,探析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一)创新原则“求同”和“求异”是探寻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创新思路的基本原则。“求同”是指各地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本地人民群众日常的文化休闲需求和外来游客对异域文化的体验渴求。“求异”是指文化休闲旅游应在休闲旅游方式中凸显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围绕当地与众不同、独具特殊魅力的文化打造富有竞争力、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旅游品牌。如:目前,张家口基本形成了崇礼滑雪、消夏避暑、始祖文化、温泉养生4大品牌,主要凸显了本地的四种文化,即:滑雪休闲文化、草原度假文化、三祖文化和温泉养生文化。今后张家口还应围绕泥河湾文化、剪纸文化、边塞文化、商旅文化、近代工商业文化及葡萄采摘文化等继续打造特色品牌。(二)创新实质文化休闲旅游是继观光旅游之后,融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其中,“文化”与“休闲”两大元素是文化休闲旅游的实质。文化休闲旅游强调充分考虑游客的情感需求和参与愿望,把旅游景观转化为具体的活动,通过“文化”、“休闲”两大元素的注入,让游客在真实感受、切身体验中达到品赏美景、放松身心、解读文化的休闲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情感升华。过去,张家口旅游虽已迈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但构成张家口旅游多元化发展的不同主体,如观光游、文化游与休闲游等,一直以来都采用独立式的发展模式。在实际中,各主体彼此之间很少整合成一个整体,即将构成多元化发展的各个不同主体整合成一个整体,如一项新型的旅游活动或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文化休闲旅游——一种新型的综合式发展模式,恰好弥补了当前张家口旅游发展的不足。就文化休闲旅游而言,各主体(文化游、休闲游、体验游、观光游等)构成整合后整体(文化休闲旅游)的各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都必须是具体的活动,可供游客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目的是从满足游客的单一需求(审美)向满足游客的综合需求(发现美、欣赏美、注重内心感受、领略多姿多彩的文化、享受旅游过程中的轻松、愉快和舒适等)进军。(三)创新亮点张家口要想成功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不仅要将饱含当地民俗、、生活、民风等成分的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旅游产品中,凸显张家口旅游的文化性;而且还应彰显张家口旅游的休闲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新旅游方式,一改当前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走”式的旅游方式,将“亲身体验”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达到在“体验”中实现审美、品味文化、感悟人生的休闲目的。(四)创新思路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其发展的市场和前景是极其广阔的。当前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在河北乃至华北地区已走在兄弟省市的前列。未来,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要想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需不断创新其发展思路。基于目前张家口旅游的发展条件及现状,张家口的文化休闲旅游应紧紧围绕“文化”与“休闲”两大元素从形象定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开拓等视角探寻创新之路。就文化休闲旅游的形象定位而言,张家口的休闲资源类型齐全,草原、雪场、温泉、森林及峡谷应有尽有;张家口的文化资源也异彩纷呈,三祖文化、泥河湾文化、邮政文化、商文化等都是张家口历史的见证。对文化休闲旅游进行形象定位时,必须同时突出休闲性和文化性,因此,未来张家口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应以“多彩文化、休闲旅游”作为其形象定位,推动张家口的多元化旅游由独立式发展模式向综合式发展模式迈进。就文化休闲旅游产品而言,应把休闲、体验与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通过进一步满足本地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增加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性等方式来丰富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内涵。

休闲旅游范文篇7

一、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条件

1、基本情况。片区四个村共有51个村民小组,居民1936户,5012人,面积13857亩。农民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渔业为主。现有柑桔等水果1500多亩,目前进入盛产期;新发展山下红、亲家橙等优质水果600亩。永安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100多亩,龙坪的种苗花卉业正在起步,面积达20余亩。农民收入主要是种养殖收入和务工收入,2006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企业发展水平低。片区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村集体经济薄弱。民和、龙峰、龙坪3个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很少的一部分也主要靠集体堰塘、园艺场、土地对外承租收入和企业协调管理费,缺少发展后劲。

2、优势条件。一是道路畅通,交通方便。片区公路通畅,永安、龙坪到户的路面已全部硬化,乡村路网相连,交通方便,民和村位于常张高速公路慈利东互通,方便游客通行。二是距城区较近,与其他景点相呼应。片区距离城区1至3公里,同时与五雷山、万福温泉等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三是地形起伏,基础较好。龙峰村三面环水,背靠笔架山,地形起伏,永安、龙坪滨临澧水,境内有溇澧两水冲击淤积出来的小岛,长满杨树,风景宜人,龙峰村、民和村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片区有山、有水,污染小,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加之有大量鱼塘、千亩水果、无公害蔬菜作基础,适合都市农业发展。四是该片区的村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安居乐业。

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可以借鉴的模式

片区四个村依山傍水,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借鉴以下五种模式:一是旅游型模式,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设置一些有趣的农业项目吸引游客,既可以欣赏秀丽的乡村景观,又可品尝自产水果、鱼、牛奶等农产品,还可参加点天灯、搓汤圆、印T恤、做陶艺、摸泥鳅、挤牛奶、农耕收获挖地瓜等体验活动。二是教育型模式。利用农村农业生产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如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蔬菜科技园。三是观光园模式。主要发展观光休闲、农耕体验、休闲疗养等,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四是民俗民宿模式。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景观、特色产业和文化、土家民俗,让人们自然接触、自然认识和体验。五是亲水公园。依托溇澧两水建成大面积以水为中心的休闲公园,吸引游客戏水、赏景,举行龙舟比赛等。

三、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县发展休闲农业,建立观光农业示范片,并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考核范围,因此,四个村要强化联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工作全局,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勇于破解“三农”难题,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近郊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夯实基础。

2、明确定位,整体打造。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要从处于张家界东大门出发,努力建设成为张家界美丽的后花园,既美化城郊环境和调节县城气候,又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旅游场所,同时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平台。在功能定位上,应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设施农业等。这些新型农业模式可以与慈利土家文化底蕴相辅相成,满足市民返朴归真的旅游心愿,为张家界的人文景观旅游再添一道自然情趣和旅游美景。要搞好该片区的休闲旅游农业,需要划分功能区,进行整体打造,各个项目之间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并且产生百玩不烦的效果。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根据该片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总体规划,进行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相关项目。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提高质量、限制数量,杜绝“遍地开花”,浪费资源。围绕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带。观光农业区。观光农业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风趣田园:打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桥、流水、人家”的胜境。划出一片区域,种植传统的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点缀一些小鱼塘(养殖一些特色水产如:野生鳝鱼、乌龟、青蛙等,享受捕鱼、捉龟、逮鳝、看蝌蚪之趣),再种植一片野菜(供市民采摘),设置风车、水车、纺织车、织布机、石臼、石磨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供市民参观(忆苦思甜)。生态果园:以现有的柑桔基地为基础,间种一些枇杷、柿子、桃子、樱桃等,既观光休闲又预售(认养)果树。精品菜园:以永安无公害蔬菜基地为基础,扩大规模,种植生态无公害时令蔬菜,提供观光、采摘之乐。休闲农业区。休闲度假农业以休闲娱乐为主。柳荫垂钓:整合现有的鱼塘、水库,开发一片区域作为垂钓区,种上各种柳树,养殖多种鱼类,开展钓鱼、网鱼、捉鱼等娱乐项目,同时配以游泳池、水上娱乐等项目,如在澧水面上建立木屋(亭子),搞个吃在水上、住在水上,玩在水上项目。现代农庄: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庄,发展经济。体验农业区。体验农业即游客参与生产劳作,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教育农园:设置草原、花卉、育苗、水生植物等,用生物种类多,活动内容丰富,吸引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市民农园:划出一小块地出租给市民,让市民自行决定如何经营,如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养鱼。

休闲旅游范文篇8

关键词:农村休闲旅游;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路径;管理策略

农村休闲旅游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满足人们城市化过程中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纯天然的自然景观、新鲜的空气、绿色安全的食品、青山绿水和淳朴民风成为人们现代消费的重要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农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商业发展契机。我国农村拥有丰富的休闲自然资源,田园风光、高山流水、青草花香、风土人情等等,这些丰富的农村休闲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利用,因此发展休闲旅游不仅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既要在资源开发上予以创新,同时也要在管理上加以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不断融入现代化发展理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休闲旅游体系。

一、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旅游行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精神品质生活的追求,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农村休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组成,从发展现状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区位发展模式成为农村旅游主要模式,多元化发展成为未来农村旅游的主要方向。首先,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农村休闲旅游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与欧美等国成熟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仍然以观光旅游为主,主要就是到农村休闲旅游景区进行风光观赏,只要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很多地方都可以开展农村休闲旅游,旅游缺乏特色更没有文化气息,在情操陶冶和文化服务上还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同质化严重,很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农业市县,都将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作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考察和研究相近较为成功的农村休闲旅游基地之后,很多县市都选择照抄照搬成功者的经验和做法,往往这种做法在初期能够获得较好的效益,但由于景观过于相近,长此以往游客将会产生视觉疲劳,从而放弃这些同质化的旅游场所,转而投向其他旅游方式。其次,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区位模式发展明显。当前我国农村旅游的多是依靠大城市区位优势和客源优势,这些农村很多都距离大城市较为便利,多在大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在辖区内拥有广泛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文化[1]。这些资源优势正好与城市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的,正好,按照人们对自然风光和田园村落的向往,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短暂的度假休闲场所。还有部分农村休闲旅游景区主要依靠自然风光,这些农村休闲旅游基本都依托于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承载和吸纳部分风景名胜旅游者,让这部分旅游者也能够在欣赏风景名胜的同时感受到传统的田园风光和饮食文化。再次,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呈现出大众化现状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大众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之前旅游还属于奢饰品,是有钱人才能够享受到的特殊享受和服务。但随着改革开放成果惠及百姓,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社会服务系统逐渐完善,大众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消费主体。当前,随着国家大力倡导旅游产业发展,带薪假期和双休日制度执行,让我国中短途农村休闲旅游迎来了又一个发展契机,全家旅游成为新的旅游主体,推动了旅游主体多元化发展,未来涵盖青年、中年和老年的旅游主体将会成为农村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向。

二、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迅速,但相对于西方国家农村休闲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在开发和规划方面还不够完善,在制度机制建设上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农村休闲旅游区域性发展重复,同质化产品扎堆,开发过程中环境破坏严重,服务管理意识不到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品牌建设体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相对滞后,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休闲旅游的创新发展。(一)政府支持农村休闲旅游力度不足。当前虽然国家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但从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上面还有所欠缺,在农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面还不协调。从国家政策支持层面看,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村休闲旅游发展,但从实际效果看,很多政策到地方层面重视程度就相对下降,在旅游管理部门具体落实过程中条块分割严重,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很难将政府、企业和市场有效融合统一,造成开发管理无序,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始终处于停滞状态。从财政支持层面看,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建设开发主体仍然是以农民为主,在农村休闲旅游建设融资渠道上较为单一,政策性财政支持有限,导致我国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始终不能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旅游发展层面来看,二者在推进过程中还没有形成默契,在政策相互支持,协调发展上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农村休闲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休闲旅游主要以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为主,但由于农村休闲旅游开发主体自身局限性限制,创新能力有限,更多是模仿和抄袭,导致农村休闲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一方面,在农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上缺少文化融合和文化创新,旅游产品孤立于地方民族风情之外,让旅游者感觉旅游产品与当地的地方传统文化不协调。另一方面,当前很多地方的农村休闲旅游都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农业资源成为决定农村休闲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旦农业资源受到破坏,农村休闲旅游就相应受到影响,导致农村休闲旅游弹性和广度不足,过分依靠单一资源,适应市场能力有限,同时也导致旅游产品趋同。(三)缺少文化支撑和市场吸引力。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开发过程中,过分重视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对于民俗文化开发和市场有效性结合研究的不够透彻,对于农村休闲旅游群体研究也不够全面,在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和服务质量简单的双重作用下,部分地区农村休闲旅游建设并不能有效吸引旅游市场消费群体,很容易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产生疲倦心理,让旅游者丧失再次前来的欲望,降低旅游者消费积极性。特别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开发管理问题,造成战略管理失衡,加之宣传推广能力有限,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中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吸引,导致游客数量不足影响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四)农村休闲旅游服务管理质量有待提升。从整体看,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都以本地区农民为主,这些管理者和服务者由于文化程度有限,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很难做到周到细致。一方面,由于在管理服务中缺少主动服务意识,让众多消费者在农村休闲旅游过程中感受不到人文关怀,旅游者很难以愉悦的心情来欣赏农村景色、品尝特色美食。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休闲旅游管理者缺少必要品牌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农村休闲旅游过程中出现违规问题,对本地区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和品牌形象造成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一名旅游者都很可能成为新闻的发起者,一旦出现个别恶劣事件,很容易成为热点新闻,一旦处置不当非常容易对农村休闲旅游造成致命伤害。(五)农村休闲旅游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很长一段时间在政府主导下,个别地区盲目上马各种类型的农村休闲旅游项目,在农村休闲旅游开发过程中,更多注重经济因素忽略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往往导致农村休闲旅游景区越来越多,但相应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由于农村休闲旅游景区开发完成之后,很多管理者由于管理经营不善很难有充足资金对旅游景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造成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2]。尤其是我国个别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发生环境破坏或环境污染在短时间内根本就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对农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本地区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此外,由于部分旅游者素质层次不齐,在农村休闲旅游过程中也会出现破坏环境行为,一旦旅游景区管理不当,长此以往,景区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影响旅游者旅游心情。

三、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提出优化建议,探析适合我国农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道路,尤其是要不断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和政策资金支持,创新旅游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农村休闲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和政策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休闲旅游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要从宏观规划上将农村休闲旅游作为未来旅游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协调整合各方面要素资源,从整体上加大对农村休闲旅游的引导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整体规划,从长远角度为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创造有力条件[3]。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支持作用,要严格监督各项涉及到惠及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对于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解答,对于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要严肃处理,为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杠杆撬动作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休闲旅游开发之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农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用,通过合理利用财政资金不断完善农村休闲旅游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建设等作用。(二)创新农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提升农村休闲旅游服务质量。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发展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缺少创新,旅游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旅游者农村休闲旅游兴趣不高。因此,农村休闲旅游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在农村休闲旅游在规划过程中注重特色规划指导,坚持特色开发利用,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特色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优势,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休闲旅游特色品牌。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村休闲旅游的服务创新,加强制度管理,对服务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特别是对于农村休闲旅游管理者,更要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实际带动,从整体上提升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整体质量。(三)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农村休闲旅游发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农村休闲旅游发展实际规划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理念,确保农村休闲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对本地区的农村休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梳理,对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特色民俗和风味小吃进行筛选登记,在农村休闲旅游开发过程中,坚持整体开发、特色突出和创新发展的原则,提升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民俗文化培养和保护,通过农村休闲旅游民俗文化培养宣传,增强旅游市场吸引力,从而提升农村休闲旅游发展质量[4]。此外,要注重相关配套措施的规划和落实,地区农村休闲旅游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因此要充分重视购物、饮食、娱乐等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农村休闲旅游的整体发展。

四、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管理策略

农村休闲旅游管理对于农村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特别是制度管理、人才管理和资源管理上要充分发挥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一)加强制度管理。要从农村休闲旅游管理的全局高度充分重视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制度管理,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管理的重要性,要将制度管理宣传贯彻整个农村休闲旅游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始终,特别是要围绕农村休闲旅游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确保农村休闲旅游能够按照正常发展轨迹运行,要强化制度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好的制度能够被有效落实,提升制度的实效性。(二)加强人才管理。由于农村休闲旅游管理基本都是以农民作为管理主体,这些农村很多都缺少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综合素质有限,因此在管理服务上很容易出现问题,更容易因为管理服务导致旅游者流失。因此,要加强农村休闲旅游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内部挖掘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农村休闲旅游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人才管理,提升工作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地区农村休闲旅游吸引力。(三)加强资源管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开展农村休闲旅游的基础条件,因此一定要加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一方面要构建一套完整的针对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法律体系,从法律层面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提供保障,要加大对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要结合资源特点,强化政府协调职能,从整体上对各类资源进行协调开发,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农村休闲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问题和矛盾还依然存在,因此要从全局考虑,综合协调各方面因素,构建系统完整的农村旅游发展体系,全面推动农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红丹.优化河南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07):20-22.

[2]董军龙.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J].现代农村科技,2017,(01):93-94.

[3]释放农村经济新动能——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发展综述[J].吉林农业,2017,(08):20-21.

休闲旅游范文篇9

论文摘要: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从旅游业角度,第一次对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休闲渔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亚太地区。国际上,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近邻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面向海洋,多面利用”发展休闲渔业战略。东南亚诸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较早把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形式多样广纳客源的游钓业。中国的休闲渔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广东福建和浙江省先行。现阶段,休闲渔业旅游在国内蓬勃发展。国内学者对于休闲渔业的研究,也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者多为渔业经济专家。而对休闲渔业从旅游业角度也即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研究者极少。本文第一次就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类型以及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休闲渔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休闲渔业旅游,包含的概念有三个,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休闲是指免于工作家庭社会的责任之外,个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松弛娱乐或扩大知识促进社会参与实践创造力。关于休闲渔业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涉及。最早对休闲渔业进行定义的是台湾著名经济学家江荣吉教授,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洪惠馨先生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一文中定义:休闲渔业,是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研究休闲渔业的林法玲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国内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渔业,因为它具有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业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殖为特性的第三产业。国内也有专家定义:休闲渔业是在资源开发和环境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休闲娱乐餐饮等活动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兴产业。上述专家对休闲渔业概念的表述虽各有侧重,表达形式各异,但其共识点有三:一是休闲渔业要利用渔业资源;二是休闲渔业是将传统渔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渔业方式;三是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

休闲渔业相对于传统的渔业而言,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从事的目的看,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是渔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捕捞行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捕鱼量,销售后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从而维持生计。获取渔业经济收入是传统渔业生产的唯一目的。而休闲渔业是为了活化渔业资源,吸引渔业从事人员以外的人,也即旅游者的参与。旨在为前来观光休闲的客人即旅游者创造和提供体验渔民捕鱼生产方式的机会,通过旅游者对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亲身体验,获得身心的休闲与放松,体验另一种生活情趣,从而丰富人生的阅历,增加人生经验。也就是说,渔民是通过旅游者休闲的取得,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的。渔民从事休闲渔业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渔业经济收入,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休闲渔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也即创造渔业收入和为旅游者创造休闲体验。除此,休闲渔业其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时间活动的空间范围以及活动形式等也与传统的渔业不同。休闲渔业更注重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体现出活动时间的短暂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休闲渔业的这些特征,结合旅游业特点,认为可将休闲渔业旅游概念表述为:休闲渔业旅游是以现有各种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休闲为表现形式,将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生产活动结合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体验型的旅游产品。

而对于渔业旅游,目前旅游业专家涉略的还不多,尚没有对渔业旅游进行定义。笔者认为,休闲渔业是个人或团体从事经营的一种关于渔业方面的旅游产品,是渔业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渔业旅游即是由一种以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构成的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合,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组装,通常也指关于休闲渔业旅游的线路或者游程。

二休闲渔业旅游类型

对于休闲渔业,台湾专家将其分成五种形态:一是运动形态,主要指以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二是体验形态,让游客直接参与渔业生产活动,如采集贝壳等。三是食鱼形态,表现为旅游购买,品尝海鲜等方式。四是游览形态,指游玩,观赏渔业劳作的观光形式。五是教育文化形态,主要是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带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普性。

根据以上五种分类,国内一些休闲渔业研究专家将现代休闲渔业分类为:生产经营型,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休闲垂钓型,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观光疗养型,指一些公园山区及沿海地区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展示教育型,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馆。

除此,对于休闲渔业分类还有多种。2004年12月,在浙江省休闲渔业之乡舟山市举行的休闲渔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休闲渔业类型进行了多种划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是将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养殖垂钓型涉渔运动观光型;旅游综合配套型;二是分为海陆养殖垂钓型渔业生产体验型领略渔村风俗型海岛观光游览型和休闲综合配套型。三是分为体验型品尝型观赏型和综合型。四是分为以海钓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运动型,以旅游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游览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品尝型。五是分为休闲垂钓型生态观光型生活体验型和综合配套型。

而对于旅游产品的划分,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根据旅游目的标准,可分为观光休闲度假探亲宗教修学以及参与性专题旅游产品。笔者认为:渔业作为旅游活动,应该根据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旅游目的的不同来进行类别划分。类别的数量可以因地制宜,以浙江舟山为例可分为四类:一是单纯性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单纯让旅游者乘上渔船,绕岛屿或者附近海(湖)域,欣赏和领略海岛风光,或岸上驻足欣赏观光海(湖)景,同时感受渔民捕鱼的经历。如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乌石塘嵊泗县菜园镇的休闲渔业旅游便是。二是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即旅游者或是乘上渔船参与捕鱼或是在圈定的深水网箱内凭杠垂钓或是在小岛(湖)边上垂钓,也可在海边赶海。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如舟山市定海区的半岛娱乐园普陀区蚂蚁岛的渔家乐项目岱山县秀山岛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以及嵊泗县的田岙村渔家乐项目等均是。三是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就是说,旅游者既参与休闲渔业旅游活动,又可以休闲娱乐。如舟山市嵊泗县位于中心渔港的“海上人家”旅游项目即是。旅游者既可以乘船捕鱼,又可以享用丰硕的劳动成果,同时还可以一边欣赏音乐或高歌一曲,达到充分的休闲效果。四是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也即以教育为目的休闲渔业旅游,包括各种渔业博物馆海底隧道水族馆等休闲渔业旅游产品。

三发展休闲渔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其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本第一产业的渔业变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渔业仅仅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一种工具,是众多旅游产品项目之一。休闲渔业旅游发达地区,普遍而言是渔区。在渔业发展内外环境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具有一定的意义,主要体现为:

(一)休闲渔业旅游丰富了旅游地旅游资源,构建旅游地旅游品牌

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旅游地旅游产品种类,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较为贫乏的旅游目的地,可以将休闲渔业旅游产品挖掘策划成为当地主打旅游品牌。

(二)休闲渔业旅游有利于解决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海域受限渔民出路存在困难的渔区,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为无路可走的渔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开阔了就业空间。同时,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普遍在渔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其区位优势较弱,交通不太发达。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渔区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其他旅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调整休闲渔业发达旅游地产业结构。

(三)增加渔区旅游经济收入

由于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先期资金投入不需很多,又可以利用现存的闲置渔业器械与人力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休闲渔业旅游,增加了渔区渔民的创汇途径,有利于提高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收入,达到渔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丰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对提高渔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休闲渔业旅游深得广大旅游者喜爱,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奇重参与重体验的需求,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从事休闲渔业旅游的人员原本都是渔民,休闲渔业一旦与旅游业结合,那么其产业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第一产业渔业转化为第三产业旅游业,所以渔民身份与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渔民演变为旅游业服务人员。旅游者对他们的要求,也以旅游服务人员的要求相对应。这就对渔民们提出了一个提高素质的要求。要求他们既具有渔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原来,渔民很少甚至根本不了解旅游业状况,经营上只注重经济效益,而现则需多方面提升自己。这样,渔民势必要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陋习,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参加旅游业相关知识的学习。生活方式与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的改变,渔民由闲散型生活方式向学习型生活方式的转变,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渔区的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公务员之家:

总之,在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地缘广阔的中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地区一般多位于沿海以及内陆具有淡水湖泊之地;与具有近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旅游业历史相比,休闲渔业旅游才是近几年刚起步的旅游。但是,伴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海洋旅游休闲旅游的日益成熟,休闲渔业旅游必将受到旅游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到休闲渔业旅游中来。

休闲旅游范文篇10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日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休闲旅游的观念已经逐步代替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是指旅游者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休息。从休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看,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恢复身心,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是追求美感、愉悦感的精神文化活动。强调休闲、注重体验是休闲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

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有区别。休闲旅游与一般旅游的差别在于其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所谓休闲,法国社会学家Joffre.Dumazed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的总称。休闲旅游是周而复始的,而其他旅游大多是一次性的;休闲旅游与一般休闲的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异地活动,即消费者必须离开居住地一定时间以上(如过夜或几小时以上),这是积极、主动休闲的表现,属于高层次的休闲活动。从现阶段国内假日消费来看,旅游作为休闲的重要方式已成为假日消费时尚的主流。

休闲旅游产品的类型及特点

休闲旅游的蓬勃兴起推动着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日趋深入。现阶段,我国主要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有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等形式。同时,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基本满足高端、中端、低端消费市场的需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休闲旅游产品正呈现出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休闲旅游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休闲性。休闲旅游产品的最大主题体现在它的休闲性。休闲是指从外界环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的、有价值的方式,来休息、消遣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等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休闲,而且也包含着精神上的享受。休闲理念的确立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休闲旅游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品位的高度升华。

注重体验。休闲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论是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休闲旅游,还是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这些产品无一不强调休闲产品的参与和体验。忽视游客体验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忽视游客需要,开发出的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就异常短暂。

休闲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

(一)新经济时代休闲旅游产品需要体验式营销

《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这样定义体验经济“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他们将体验分为4大类: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遁世(Escape)和美学(Estheticism)。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SweetSpot)的体验。

体验经济的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唯一”。体验经济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将精心设计并销售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体验营销应运而生。

(二)休闲旅游产品体验营销的内涵

体验营销是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体验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从旅游的角度讲,体验是指游客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所谓体验营销,就是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感性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更多的感官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与结果。

体验营销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体验为主旨,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通过使消费者在心理和情感上达到满足而达到吸引、保留顾客,进而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体验营销将体验作为一种真实的经济提供物,作为一种有别于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载体。一旦企业用心经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的体验,这就从产品的制造者和服务者转变成为体验的策划者。休闲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则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体验为重点来进行的休闲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并从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方面,重新设计和定义休闲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考方式,其实质是旅游消费流程的重组。其核心实质就是要帮助所有消费者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崇高境界。

(三)休闲旅游产品体验营销的策略

体验主题化。体验营销是人性的营销过程,它强调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艺术资源的整合与交融。参与型休闲旅游产品作为典型的体验型产品,其产品定位集中体现在主题上,也就是体验主题化,设计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于休闲活动是很重要的。制定明确的主题可以说是经营体验式旅游的第一步。主题定位的成功在于其差异性和顾客价值性。个性鲜明、定位明确的主题是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的基础,也是体验营销策略的首要因素。

产品差异化。休闲旅游产品还必须形成自己特色,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不断地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感受,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这些都是建立在充分认识顾客的基础上,旅游企业要在顾客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的全过程中体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被重视的愉悦感受成为顾客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出的休闲旅游产品的环境、项目、活动与游客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要有差异,要与竞争对手存在差异。

产品品牌化。在品牌化的今天,顾客所关注、追逐和购买的是品牌,希望品牌能够带来所需要的利益、能够匹配所期望的感情、能够赋予所渴求的地位。营销者需要运用各种交流、活动和联络方法来为旅游者提供整体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是体验提供者的名称、标志、口号、活动及其他与顾客的联络接触点。品牌所表达的应是顾客的感官、感情、生活方式以及与顾客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营销队伍专业化。在体验营销中,旅游企业营销人员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像演员,他们销售体验的场所更像是舞台或剧场。他们根据一定的要求和脚本表演,而顾客则成了观众。营销人员表演的目的是让观众参与进来,也变成演员。因此,基于这样的需要,旅游企业应注重对营销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建立专业化的体验营销队伍,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营销服务,最终让顾客达到进行全面体验的目的。

体验经济是在社会高度富裕、文明、发达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休闲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化、差异化、品牌化以及营销队伍的专业化,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既满足游客对文化、生活、历史的个性体验,又能调动游客参与并融入整个旅游过程。针对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特征,进一步推广体验营销,定会推动休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宗元.论休闲旅游[J].旅游经济,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