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行十篇

时间:2023-04-04 20:24:27

休闲旅行

休闲旅行篇1

据联合国规定,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均可被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规定,我国早在1999年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3%,这表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当前全国老年旅游者已经占到全部旅游者的30%左右,仅次于中青年旅游者的比例,老年旅游群体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是在新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中很少有开发者真正从老年游客的角度去考虑并满足老年游客的需要。因此,将休闲农业旅游和老年旅游行为相结合进行研究,对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长沙市城郊6家不同地域、不同星级经营类型的休闲农庄,以老年游客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发放问卷调查和当场收回(本文一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22份,有效回收率为92.0%),并与座谈访问相结合,以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老年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1.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游览频率。被调查者旅游次数分布较为均匀,由此可见,老年游客到长沙城郊参加休闲农业旅游的次数较为随机,没有很明显的倾向;同时也说明老年游客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

(2)逗留天数。被调查者的逗留天数主要集中在一天和半天,其中一天的占64.45%,半天的为20.49%,这完全符合城市近郊散客游的旅游方式,也和老年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就近原则相吻合。

(3)旅游花费和购物支出。在旅游购物支出方面,调查显示,主要集中在200元以内,占93.52%;200~500元的占5.29%,500元以上的仅占1.25%。在旅游总花费的调查中,大部分游客的花费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内,占94.46%,千元以上的游客仅为5.56%。这说明目前在长沙近郊休闲旅游中,老年游客的消费仍处在低端价位阶段,旅游总花费不高,如何拉动游客消费,这是未来发展经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出游行为特征分析

(1)决策主体。据调查可知,在出游前大部分老人选择和老伴商量,占51.44%,他们主要是和老伴居住在一起,希望老俩口能一起出去旅游。其次选择和子女商量,占21.63%,主要是一些高龄老人出于对身体状况和旅游安全的考虑,在出行前希望能征得子女的同意,或希望子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能陪同出游;也有一部分选择和亲朋商量,据访谈得知,这种情况一般是亲朋好友相邀结伴旅游;仅10.15%的老人选择独自做决定,主要是一些偏好独自旅行的低龄男性老人、孤寡老人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2)交通工具。被调查者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公共汽车、步行、出租车、旅游巴士和其他,分别占34.22%、28.13%、11.47%、10.99%和15.19%。其中选择公共汽车的最多,这和老年人节约的消费习惯是相符合的。从访谈来看,老人选择步行主要是因为锻炼身体的需要。所以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在完善老年游客强身健体设备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为更多老年游客的进入提供便利。

(3)获取信息渠道。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朋友介绍和亲身经历,分别占48.11%和28.33%。由此可知,在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的老年游客比较重视朋友的推荐以及自身的感知,这和老年人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所表现出的理性状态分不开的。

(4)出游目的。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老年游客的旅游目的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放松身心、领略乡村田园风光、锻炼身体、享受天伦之乐和结交新友,所占比例分别为:29.13%、26.27%、24.23%、15.46%和4.91%。可见,被调查者的旅游目的主要集中在放松身心、领略乡村田园风光以及锻炼身体3项上,这是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的地理位置以及休闲性决定的,这也和老年人注重疗养保健分不开的。

(5)出游时间。在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选择不定期的最多,比例最大,占45.64%;其次是节假日和周末,分别占21.56%和18.32%。这说明在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老年游客出游的季节性不明显,只要时间允许,不太在意在哪一个季节选择休闲农业旅游。

(6)出游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在出游方式上,大部分老人选择和家庭出游,占51.02%,其次是选择和邻居朋友出游,占24.92%。可见,在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主要以与家人或邻居朋友出游的方式居多。因此,如何开发亲情旅游项目、康乐旅游等项目以吸引老年游客,这将是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3.出游制约因素及旅游偏好分析

(1)出游制约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制约游客出游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没什么好玩、安全无保障和交通不方便等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25.69%、22.83%和21.33%,其余3项因素选择人数相对较少。可见,制约长沙近郊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集中在旅游业自身,如何解决娱乐休闲活动的多样性、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可进入性等问题,是经营者未来工作改进的重点。

(2)休闲活动偏好。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的娱乐休闲活动偏好选择主要集中在钓鱼、土特产购物和果蔬采摘,比例分别为:25.59%、20.13%和18.17%。从上我们可以发现,老年游客参加休闲农业旅游,重在放松心情,另外由于大部分老人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在参加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重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享农家乐”,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经营者应结合老年游客的需要,加大开发力度。

三、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老年市场发展的对策

老年游客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和习惯等因素,其旅游行为呈现出和其他群体不同的一面。因此,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应结合老年游客心理需求特点,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

1.农村生活怀旧游

大部分老人来自农村或者曾下乡农村,对农村生活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同时老人有深深的怀旧情结。因此,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可以利用自己较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田园风光,把农事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让老年游客参与简单的乡间农作,比如在宁乡的五星级农庄“地海山庄”,笔者看到,山庄有广阔的农作物种植地,这些完全可以让老年游客加入其中,让老年游客在农事活动中找回曾经的美好记忆。

2.疗养健体游

大部分老人热衷和关注强身健体的话题,在日常消费支出中,有关保健的消费项目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在老年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考虑疗养健体的项目,必将产生着很大的吸引力。在疗养健体的主题旅游项目中,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如:樱花温泉山庄、沈记农家乐等都可以利用自身的温泉资源优势为老年游客提供泡温泉旅游项目,大部分休闲农庄可利用天然氧吧为老年游客开展有益于疗养健体的休闲旅游活动。

3.和谐家庭游

在出游方式上,大部分老人选择和家庭出游(占51.02%),和自己的子女或家人一起进行家庭游的旅游主题也会吸引很多老年游客。长沙市城郊休闲农庄可以将一些能培养家庭亲情的互动活动放入旅游项目中,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推出一系列活动,利用秀丽的田园风光来彰显尊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和谐家庭游的温馨气氛。

4.农耕特色文化游

长沙城郊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进入了龙山文化阶段,开始有了农业,并有炎帝和黄帝曾来此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的传说。但从实地走访的休闲农庄来看,几乎没有一家农庄有关于农耕文化产品的设计。因此,长沙市城郊休闲农庄可以通过一些民俗歌舞、地方戏种,如湖南地方花鼓戏的表演,来突显本地农耕文化特色,同时在欣赏歌舞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老年游客参与互动的环节,如花鼓戏擂台赛、山歌PK等,使老年游客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休闲旅行篇2

xx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本项目计划使用流转土地20xx亩。其中农业科技观光园1000亩,计划用宅基地置换出让土地200亩,农副产品深加工区、希贵树林高端花卉种植区和休闲度假区合计占地800亩。本项目中总建筑面积为435600㎡,拟计划总投额为197930万元,全部资金都为自筹资金。建设年限为5年,从20xx年至20xx年。

【市场行业分析】

关于四川(国际)农副产品展演中心 高效立体有机农业 金秋爱晚养老 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所处的行业分析及关于四川(国际)农副产品展演中心 高效立体有机农业 金秋爱晚养老 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所处的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日益增多。20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仅为1.78亿。照目前的增速,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4.37亿,以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容纳能力,显然无法接纳如此多的空巢老人去养老院养老。

【xx休闲旅游度假村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第一章 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性质

1.1.3项目建设单位

1.1.4项目概况

1.1.5项目拟建地址

1.1.6项目的市场分析

1.1.7项目建设方案

1.1.8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1.9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1.1.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中国农副产品展览平台的兴起

2.1.2有机农业的发展

2.1.3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1.4旅游度假业的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2.2.2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

2.2.3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促进老年人幸福高地建设的需要

2.2.4丰富当地旅游消费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2.2.5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项目的市场分析

3.1农副产品会展市场分析

3.2有机农业市场分析

3.3养老市场分析

3.4旅游度假市场分析

3.5市场地位

3.6功能定位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4.2交通条件

4.3气候条件

4.4经济条件

4.5政策条件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5.1项目总体构思

5.2项目建设原则

5.3项目功能分区及建设内容

5.3.1农展演和大棚农作物种植区

5.3.2农副产品深加工区

5.3.3农作物种植区

5.3.4长寿村养老区

5.3.5希贵树林高端花卉种植区

5.3.6休闲度假区

第六章 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6.1项目建设工期

6.2项目建设进度时间安排

第七章 环境治理与节能节水

7.1 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7.1.1 环境治理的原则

7.1.2 环境治理措施的依据

7.2 项目新增污染源分析

7.2.1 施工期间主要的污染源

7.2.2 运营期主要的污染源

7.3 环境治理措施

7.3.1 医疗废弃物处理措施

7.3.2 园区综合废弃物处理措施

7.3.3 噪声治理措施

7.3.4 备用环境治理措施

7.4 节能节水措施

7.4.1节能依据

7.4.2节能节水措施

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8.1组织结构设置

8.2劳动定员及岗位职责

8.3人员来源及员工培训

8.3.1人员来源

8.3.2员工培训

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使用计划

9.1投资估算依据

9.2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章 经济效益评价

10.1财务假设及其说明

10.2 收入预测

10.3 营业成本预测

10.4 利润表预测

10.5 项目净现值预测

10.6经济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评价

11.1极大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11.2 满足老龄化人口需要,建立新养老模式

11.3提升地区形象,打造旅游胜地

11.4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11.5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休闲旅行篇3

北京

北京瑞吉酒店

北京颐和安缦酒店

北京国贸大酒店

北京首都机场朗豪酒店

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

北京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

北京王府井希尔顿酒店

北京海航万豪酒店

北京华彬费尔蒙酒店

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酒店

北京柏悦酒店

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

北京干禧大酒店

北京华贸丽思卡尔顿酒店

王府半岛酒店

东方君悦大酒店

北京丽晶酒店

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中国大饭店

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

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

北京希尔顿酒店

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

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

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

王府井大饭店

北京国贸饭店

贵宾楼

北京金域万豪酒店

嘉里中心

港澳中心瑞士酒店

凯宾斯基饭店

昆仑饭店

五洲皇冠假日酒店

长富宫饭店

北京国际艺苑皇冠假日酒店

瑜舍

皇家驿站

北京饭店

北京七星酒店

北京后海(大华卫)怡景酒店

北京兴基铂尔曼饭店

北京万达铂尔曼大饭店

北京康源瑞廷酒店

北京诺富特三元酒店

北京国际饭店

全都假日饭店

涵珍园国际酒店

赛特饭店

民族饭店

华都饭店

东方花园饭店

兆龙饭店

上海

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

锦江汤臣洲际大酒店

上海和平饭店

瑞吉红塔大酒店

上海虹桥迎宾馆

虹桥宾馆

兴国宾馆

上海国际饭店

瑞金宾馆

扬子江万丽大酒店

银河宾馆

上海希尔顿酒店

上海花园饭店

锦江饭店

锦沧文化酒店

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

上海大厦万怡酒店

京华酒店

瑞士宏安大酒店

龙之梦丽晶大酒店

索菲特海伦宾馆

波特曼丽嘉酒店

佘山艾美酒店

新锦江大酒店

金茂君悦大酒店

外滩茂悦大酒店

世茂皇家艾美酒店

豫园万丽酒店

大宁福朋喜来登大酒店

外高桥皇冠假日酒店

东湖宾馆

上海古象大酒店

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

上海柏悦酒店

上海四季酒店

上海威斯汀大饭店

上海浦西洲际酒店

上海凯宾斯基酒店

上海外滩英迪格酒店

上海朗廷扬子精品酒店

成阳机场东航陕西航空大酒店

香港

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

世纪香港酒店

香港洲际酒店

九龙酒店

香港海逸酒店

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

香港北角海逸酒店

诺富特东荟城酒店

香港半岛酒店

香港四季酒店

仁民饭店

香港旺角朗豪酒店

香港怡东酒店

香港朗廷酒店

广州,深圳

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

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

广州富力君悦酒店

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

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广州铂尔曼白云机场大酒店

亚洲国际大酒店

彭年酒店

白天鹅宾馆

中国大酒店

碧水湾温泉度假村

观澜湖高尔夫球会

广州夏湾拿豪生酒店

广东迎宾馆

万德诺富特酒店

深圳君悦酒店

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

深圳喜来登酒店

深圳凯宾斯基酒店

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

深圳威尼斯皇冠假日酒店

深圳益田威斯汀酒店

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

大梅沙京基喜来登酒店

重庆

重庆申基索菲特大酒店

重庆万达艾美酒店

重庆希尔顿酒店

重庆皇嘉大酒店

重庆JW万豪酒店

重庆劲力酒店

重庆南方君临酒店

重庆万州凯菜酒店

重庆海逸酒店

重庆万友康年大酒店

重庆东方花苑饭店

重庆长都假日酒店

扬子江假日酒店

三亚

三亚海棠湾康莱德酒店

三亚海棠湾希尔顿逸林度假酒店

三亚悦榕庄酒店

三亚文华东方酒店

三亚半山半岛洲际度假酒店

三亚凯宾斯基度假酒店

金茂三亚希尔顿大酒店

三亚亚龙湾铂尔曼度假酒店

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

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

三亚华宇皇冠假日酒店

三亚万豪度假酒店

三亚亚龙湾五号度假别墅酒店

三亚维景国际度假酒店

石梅湾艾美酒店

金棕榈度假酒店

椰林滩大酒店

亚龙湾环球城大酒店

南中国大酒店

天域度假酒店

三亚仙人掌度假酒店

红树林度假酒店

海口

海口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

海南新国宾馆

海口康年皇冠花园酒店

海南西海岸温泉度假酒店

海口观澜湖GOLF度假村

海口美视五月花高尔夫度假酒店

昆明

翠湖宾馆

昆明锦江酒店

丽江国际大酒店

昆明金龙饭店

昆明新纪元大酒店

绿洲大酒店

云南世博花园酒店

昆明泰丽国际酒店

希桥酒店

官渡大酒店

贵阳

贵阳喜来登贵航酒店

嘉华酒店

贵州铭都酒店

柏顿酒店

贵阳神奇金筑大酒店

贵州天怡豪生大酒店

贵州能辉酒店

贵阳华美达神奇大酒店

锦江鲜花大酒店

苏州

昆山阳澄湖费尔蒙酒店

苏州吴宫泛太平洋大酒店

南园宾馆

苏州维景国际大酒店

御亭精品酒店

中茵皇冠假日酒店

玄妙索菲特大酒店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苏州尼盛万丽酒店

亚致精品酒店

苏州建屋新罗酒店

建屋国际酒店

金鸡湖大酒店

苏州凯莱大酒店

苏州饭店

胥城大厦

平江客栈

南京

南京金陵饭店

南京侨鸿皇冠假日酒店

南京古南都饭店

南京金丝利喜来登酒店

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

状元楼酒店

南京玄武饭店

南京索菲特银河大酒店

南京中心大酒店

南京新纪元大酒店

丁山花园大酒店

郑州

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

兴亚建国饭店

红珊瑚酒店

长城饭店

中都饭店

未来康年大酒店

大河锦江饭店

河南龙源大酒店

郑州光华大酒店

郑州中州皇冠假日酒店

中州假日酒店

中州快捷假日酒店

开元名都大酒店

大连

大连日肮饭店

大连瑞士酒店

大连香格里拉大饭店

大连海景酒店

大连文园大酒店

大连心悦大酒店

大连昱圣苑国际酒店

大连嘉信国际酒店

大连凯宾斯基饭店

厦门

悦华酒店

海悦山庄酒店

厦门泛太平洋大酒店

厦门喜来登酒店

翔鹭国际大酒店

鹭江宾馆

厦门海景干禧大酒店

海上花园酒店

宏都大饭店

京闽中心大酒店

华侨大厦大酒店

长升大酒店

厦门艾美酒店

宁波

南苑酒店

宁波大酒店

青岛

青岛丽晶大酒店

海天大酒店

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

弄海园

青岛汇泉王朝大饭店

青岛麒麟皇冠大酒店

黄海饭店

青岛山孚大酒店

青岛泛海名人酒店

青岛复盛大酒店

青岛海尔洲际酒店

西安

西安香格里拉金花饭店

西安维景国际大酒店

西安喜来登大酒店

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

杭州

杭州西湖国宾馆

金马饭店

杭州香格里拉饭店

杭州维景国际大酒店

杭州凯悦酒店

杭州安缦法云酒店

杭州西溪悦榕庄

杭州西子湖四季酒店

杭州雷迪森龙井庄园

杭州富春山居

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

浙江国际大酒店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

千岛湖开元度假村

天津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豪华精选酒雁

天津君隆威斯汀酒店

天津莱佛士酒店

天津万丽泰达酒店

泰达中心酒店

泰达国际酒店暨会馆

水晶宫饭店

金皇大酒店

天津美华酒店

天津泰达国际会馆

瑞湾酒店

天津胜利宾馆

舒洎花园大酒店

天津滨海喜来登酒店

成都

四川锦江宾馆

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

成都总府皇冠假日酒店

成都凯宾斯基饭店

天府丽都喜来登饭店

成都索菲特万达大饭店

家园国际酒店

加州花园酒店

成都望江宾馆

博瑞花园酒店

舍肥

合肥万达威斯汀酒店

石家庄

燕山大酒店

国贸大厦

赛特大厦

中粮广场

长安俱乐部

招商局大厦

盛福大厦

现代盛世大厦

时代广场

新东安市场

京泰大厦

远洋大厦

京城大厦

和乔大厦

汉威大厦

洲际大厦

丰联广场

投资广场

静安中心

现代城

嘉里中心

华侨大厦

幸福大厦

成铭大厦

亮马大厦

鹏润中心

世源大厦

盈科中心

发展大厦

鹏润大厦B区

京广大厦

港澳中心

华商大厦

富华大厦

中纺大厦

国贸中心

新世界中心

科伦大厦

东环广场

万泰北海大厦

东方广场

百盛中心

华润大厦

恒基中心

高斓大厦

加拿大大使馆

芬兰大使馆

法国大使馆

德国大使馆

意大利大使馆

日本大使馆

以色列大使馆

肯尼亚大使馆

马来西亚大使馆

菲律宾大使馆

新加坡大使馆

印度尼西亚大使馆

澳大利亚大使馆

新西兰大使馆

比利时大使馆

英国大使馆

西班牙大使馆

捷克大使馆

波兰大使馆

斯洛伐克大使馆

突尼斯大使馆

希腊大使馆

南非大使馆

韩国大使馆

北京财政证券公司

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华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度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中关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法国旅游发展署中国办事处

德国旅游局

奥地利旅游局

澳大利亚旅游局

加拿大旅游局

新西兰旅游局

菲律宾旅游局

新加坡旅游局

香港旅游发展局

韩国旅游发展局

澳门旅游局

北欧旅游局

比利时旅游局

荷兰旅游局

捷克旅游局

突尼斯旅游局

马来西亚旅游局

西班牙旅游局

意大利旅游局

希腊旅游局

南非旅游局

肯尼亚旅游局

埃及旅游局

土耳其旅游局

芬兰旅游局

日本国家旅游局

休闲旅行篇4

关键词:休闲业 旅游 业 旅游体系战略 上海

知识 经济 时代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 网络 化进程,文化之间的融合、渗透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体现出来。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和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的出台,使得休闲和旅游业的整合成为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政策研究上更为关注的视点。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城市休闲旅游业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与和谐城市政策制订提供依据。

一、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1、休闲业发展趋势

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因此,休闲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体力,更重要的在于精神的调整与升华。

休闲业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据预测,发达国家2015年将进入“休闲时代”。研究者认为,休闲业是围绕人的休闲生活和为满足休闲需要而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以旅游业、文化产业、 体育 产业、娱乐业、商业和 交通 业为主的产业群或产业链,是一种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性产业,21世纪休闲业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休闲业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将是城市休闲化的临界点。2007年上海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休闲产业也已经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2、休闲业和旅游业的关系

现代 休闲业基本围绕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展开,因此对环境的破坏小。早在50年前西方国家就试图通过发展休闲业诸如俱乐部、文化馆、剧院、博物馆、 艺术 馆、体育馆、休闲度假村、主题公园、游乐园等来缓解旅游业带来的压力。休闲业和旅游业的整合,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扩大旅游业经营范围,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多方面消遣享乐的需要。因此,休闲业和旅游业的是一种互相包容的关系,旅游要为休闲创造良好的条件,休闲为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二、上海休闲旅游业的现状

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休闲业在上海的发展 历史 较长,休闲产品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别:观光、度假、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消遣、资讯、科教、工艺等。其中的商业休闲发展尤为迅速,如各色酒吧、咖啡馆、茶室、浴场、高尔夫、会所、度假村,F1运动、室内滑雪、攀岩、击剑、跆拳道、射击、购物、餐饮、健身、美容场所等层出不穷,休闲文化日趋多元。但是上海休闲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产业规划、人才素质、管理制度、市场条件和投资模式等都有待提高和完善。上海旅游业目前的供给能力、配套水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已与国际接轨,可以为上海休闲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休闲业和旅游业的整合,打造上海的休闲旅游业,可以极大地提高上海都市旅游的竞争力,以满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需求。

通过与休闲业的互动整合和与现代服务业的嫁接融合把旅游业的外延扩大到休闲产业,上海旅游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必须确立“促进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的“旅游体系战略”,以休闲产品结构创新为重点再造旅游功能,通过旅游业和休闲业的整合、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嫁接融合,使每一个服务产业链条产生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上海旅游业向高阶段过渡,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乃至上海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休闲资源、旅行社客源、旅游中介、在线交易平台,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实现一条龙服务,逐步完善城市休闲功能和大旅游功能,完善市民日常休闲的城市休闲旅游体系、周末休闲的环城市游憩带、节假日休闲的观光度假产品体系、商务休闲的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加强对长三角旅游的统领,协调和整合,打造大上海全球旅游城市区。

三、上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1、明确休闲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健全管理机构和组织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休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明确和巩固旅游业作为休闲业主导产业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休闲旅游业的统计体系,准确衡量休闲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并为制定休闲产业标准和发展计划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具体有以下3点:

第一,明确休闲业行业管理组织。当前,最为可行的做法是强化上海旅游委的协调功能和领导权威,将与休闲密切相连的行业部门组织起来,打破条块和部门分割,建立有效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各行业、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以形成综合的休闲旅游产业调控能力。

第二,成立“休闲旅游协会”和“休闲旅游学会”等研究机构,营造全社会发展休闲产业、发展大旅游的氛围。

第三,把休闲旅游发展作为优先产业放在规划中。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加强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条例、法规,制定休闲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保障休闲旅游业的有序经营和规范运作。

2、全方位开放市场,加快培育休闲旅游市场主体

上海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目前旅游业市场化进程和市场开放程度在 中国 经济大格局中并非处于领先地位,在生产要素的流动、 企业 的所有制形式以及公平竞争等方面,旅游业还存在许多体制问题和程序性障碍。围绕着开办旅游企业的问题,形成了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公私之间等多种利益关系,部分封闭的市场和约束性的竞争关系,是制约上海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需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围绕休闲产业链,以旅游业为主导,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一体化。具体有以下4点:

第一,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 旅游 企业 参与上海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催生一批休闲旅游品牌,培育休闲旅游产业体系,促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休闲旅游企业集团。

休闲旅行篇5

关键词:休闲;旅游;度假

闲与度假的关系问题,旅游业界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对两者进行明确的细分,导致在旅游规划时,“休闲”与“度假”两词经常会被混淆在一起,“休闲度假游”、“休闲度假时代”、“休闲度假区”以及“休闲度假目的地”等这一类词语会经常为我们所见。将“休闲”与“度假”混在一起并不科学,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休闲与度假的相关概念,引领旅游消费者对休闲与度假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休闲与度假的基础概念分析

(一)两者的涵义。

1.休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公认为第一位对休闲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他所提出的“休闲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等观点深刻地影响着西方文明的演化与发展,而后众多旅游学者继续对休闲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大家比较认同的休闲的涵义,休闲是个人闲暇时间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休闲活动虽然与人们所从事的日常工作毫无关系,但与劳动并不冲突;休闲活动是人们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载体。

2.度假。在目前关于“度假”的概念中,所有的定义都趋向于将度假作为一种旅游形式来谈的,因此我们将“度假旅游”的概念提出。“度假旅游”是以健身、疗养及短期居住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它随着带薪假期的增多而出现,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是高层次的旅游行为。

从休闲与度假的涵义可以看出,休闲是人们合理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旅游行为是否发生与休闲方式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度假则是站在旅游的角度去分析人们在闲暇时间时产生的高层次旅游行为。

(二)两者的范围。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休闲,作为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我们从来都有闲。休闲分为两类,积极休闲与消极休闲,消极休闲主要是睡懒觉、喝大酒、打麻将等。积极休闲包括外出旅游、多样化的文化项目、体育项目,甚至逛街、吃顿饭、喝茶都是休闲方式,在此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积极休闲,尽量去弱化消极的休闲方式。

其次再分析一下度假,在前面的概念分析中其实已经对度假的内容以及范围作了一定的解释,我们着重分析休闲与度假在范围上的区别。

通过对休闲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休闲的内容涵盖范围远比度假大的多,虽然休闲方式中也包含旅游,但其仅仅是X光片中很小的一道,而涉及更多的是娱乐方式。度假则是旅游方式中一种主体表现形式,两者的范围存在明显不同。

(三)两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时间、休闲花费、人们对休闲活动的参与比例都在不断增加。休闲兴趣和休闲活动正在成为人们整体生活方式的核心”。而我国正式引入休闲指数来衡量生活质量,即“休闲指数”越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也就越高。过去,人们说“休息是为了工作”,现在的观点是:“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休闲”,休闲已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度假则要求国民拥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但是根据当前中国国情,我们还不具备条件在国内普及度假,更无法去衡量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两者在地位上存差异性。

二、以旅游为切入点分析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涵义及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

在休闲与度假的大框架下,我们将旅游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特点及潜在联系。

(一)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的涵义。

1.旅游。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的休闲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闲或丰富经历和文化教育。

2.休闲旅游。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多元化旅游形式的总称,其注重的是旅游者在视觉上、精神上的享受,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所处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环境,从而使自己的身体、精神各方面得到提升。

3.度假旅游。度假旅游是在休闲旅游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媒体、商业机构、广告、时尚杂志等的推波助澜下,正在以舒适、优雅、品位与个性等特征呈现在大众面前。度假旅游包含两大理念。一是追求健康。现代健康的标准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情绪、精神、思想和社会健康各因素间的微妙平衡。例如度假旅游中的森林度假旅游、海滨度假旅游以及温泉度假旅游无不是通过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得到恢复。另一个是度假旅游使人们将有机会放慢生活节奏。“慢慢的旅游,慢慢的聊天,慢慢的喝茶,慢慢的吃饭……”是人们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二)以旅游为切入点分析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两者之间的关系。

旅游,在本质上是人类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进行的一种休闲活动。旅游需要实质就是人们在满足了低层次的休闲需要之后,产生的高层次的需要,所以说,休闲旅游涵盖了旅游的全部内容,我们平常所发生的旅游活动都可以称为休闲旅游。

度假旅游是不同旅游形式中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相应的也属于休闲旅游的一个分支。休闲旅游包含不同类型的旅游形式,从最早的观光旅游到现在的生态旅游,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种旅游方式在休闲旅游框架中占据主导地位,21世纪是度假旅游的时代,度假旅游将成为休闲旅游中的主要旅游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型,必将再一次引领休闲旅游的腾飞之路。

参考文献:

[1]Geoffrey Godbey.Leisure in Your Life:An Exploration[M].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1999

休闲旅行篇6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7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设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管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心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农村,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图案和标识等。如台湾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乳牛的定位,就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定位。

5、科学规划与管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休闲旅行篇7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我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2007年的3个黄金周期间,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纳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 

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各区之间产品雷同,盲目重复建设,很多地方不是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而是政府或个别企业想当然的圈一片地之后就在此建休闲农业旅游地,没有真正以原有农业为依托,反而成了部分政府重要的形象工程,再加上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得很多投资庞大的休闲农业旅游地面临经营的困境,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一直困扰着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进一步发展。如北京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企业,游客很少,景点几乎没有活力。这说明休闲农业旅游地只有保证其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才能持续不断的吸引大量游客。如何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本文在刘滨谊教授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研究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断完善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同时,以最终达到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为的目的。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内涵 

 

(一)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有关旅游地生命力,刘滨谊认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指在单位时间空间内,使风景旅游地建设发展超越常规、非机械性增长,现状条件等客观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并持续推动风景旅游地发展增长变化的力。”李轶轮、蔡光宇、朱元恩等都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旅游地生命力的概念。综上可知,旅游地生命力是一个变化的、保证景区平衡的力。 

(二)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指的是使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建设发展能保持持续增长发展变化的力。在农业旅游资源、区位、旅游设施、形象、服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休闲农业旅游地获得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并保持其农业生产及旅游的功能上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表现在如下方面:休闲农业旅游地是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有别与其他农业旅游地特色的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休闲农业旅游地是良性循环,使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今,我国很多休闲农业旅游地不是依托原有的农业基础,而是另立门户使得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资金过于庞大,回收非常缓慢,大家都在比较前期的投入看谁投入的更多,其实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三、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 

 

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构成因素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原有资源状况、区位条件、设施状况、人力资源、定位特色和形象吸引力、产品的体验性及新颖性、管理规划等。外在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旅游地受经济、社会、环境、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在影响因素 

1、旅游地区位。休闲农业旅游地建立之初最先考虑因素应当是选址。选址必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其客源地主要在城镇,吸引对象为城镇居民。根据吴必虎提出的环城游憩带理论,城市居民大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内(大中城市周边地区200公里左右以内的范围)的度假设施进行短期近途度假。休闲农业场地比较适合的位置是距离城市中心50-200公里的地方。另外,休闲观光农业的布局也可以依托景区,选址在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周边,作为该景区的卫星景点,以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2、特色资源与创新性产品。要使休闲农业旅游地保持极强的生命力就需要依靠自身资源特色,开发创新性产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根据当地资源及乡村文化特色设计有主题特色的新颖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参与活动,通过拟定参与体验活动的主题,塑造正面印象来加深游客的不同印象体验。并保证体验产品在设计和游玩中的卫生、无污染、环保等。在体验产品设计中应多加入感官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使游客增加体验的力度,产品有“货架期”,加入科技含量的产品设计,并适时进行产品更新和换代。这是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保障因素。 

3、旅游设施状况。休闲农业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农村,这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加大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筹码。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出游提供方便。要完善水电设施,供水设施要达到卫生标准。要与村庄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4、旅游地形象定位。休闲农业旅游地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产品特点,首先要找准自身可能的竞争优势,选出竞争优势,推出与竞争对手不一样的特色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并及时将自己的定位传达给目标消费者。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休闲农业旅游地形象,设计出形象定位图案和标识等。如台湾飞牛牧场诉求的飞蝴蝶和乳牛的定位,就是非常成功的形象定位。

5、科学规划与管理。休闲农业旅游地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生产与旅游兼顾发展原则、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等来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规划布局,并将其规划与农村规划相结合,针对地域特征进行独特规划。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两部分。如建立旅游投诉机构、宣传营销机构、人员培训机构等。旅游地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等。 

6、人力资源。目前,休闲农业旅游地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工作人员,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休闲农业旅游地要积极进行员工理念的培训,留住人才。要多聘请相关的大学教授专家指导,同时借助休闲农业旅游协会或学会的力量,储备相关的深入懂得休闲农业旅游的人才银行。 

(二)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休闲农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休闲农业的发展才具有更大的潜力。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制约着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强弱。

2、社会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应尽量联合企业和当地人民一起来开展,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的事情多让农民来搞,农民的钱自己赚,其中,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我国有些地方上的休闲农业旅游地仍旧是地方政府进行投资,如各地的林业局和农业局等。大量投资建设后,闲置在那里却不知如何来进行盈利及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客流量,这需要我们的政府要适时转换角色,将休闲农业旅游地以包装销售的方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休闲农业旅游地的运营,提高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3、环境因素。休闲农业旅游地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良好的水质、空气质量、声音环境质量及高的森林覆盖率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另外,经营者的环境意识,如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外资影响因素,影响到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4、旅游地市场宣传。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根据资源特色,规划设计体验活动。依据成本及竞争两大因素,同时根据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合理订定价位。要善用推广策略,慎选媒体,以最低成本达到最高的促销效果。

四、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

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休闲农业旅游地生命力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生命力。

(一)合理规划开发

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观光农业要顺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一个或几个大中城市才能生存,必须以特定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为基础,不能盲目开发。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开发,要针对地方现有资源背景,以现有农民接受的技术为背景不能大而全,不能什么都有。开发中要讲究自然,保持最佳生态位,要防止不引导、不规划、不设计。

(二)开发特色突出的产品

当今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由于科学技术、形象塑造、农业生产规模、产业链等达不到档次,导致产品缺陷太多。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力求展示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多种类型、风格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设计出娱乐型、教育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主动解说设计,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形成互动,使游客旅游之后对旅游地有丰富的认识、增强体验、敞开思维等功效。这样休闲农业旅游地产品设计则更能赢得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人。

(三)根据优势资源进行旅游地形象定位

现在多数休闲农庄都未很好地进行形象定位,这样就淹没在众多的休闲农庄当中。国内的休闲农业园区大多数没有对自身特色做出相对应的宣传,一些地方在休闲农业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建筑物富丽堂皇,脱离农家特色,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因此,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

(四)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休闲农业旅游地规划方面出现一种普遍现象,即每一个休闲游乐区或休闲农场所推出的休闲产品与服务皆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满足消费大众的休闲游憩需要。因此要做好整体规划,要做到整合资源,确保投资主题明确,规划风格和思路鲜明。管理上,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要朝知识化、精致化、体验化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管理体制和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加强相关产业链的交流合作,这样即使休闲农业旅游的淡季也能保证休闲农业旅游地的盈利来源。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

完善基础设施,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住宿设施、饮食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设施齐全,标准规范。另外,由于因大多数农业旅游地在城市周边,所以要增加交通工具,保证游客方便进入。

(六)加大宣传,促进销售

为扩大游客市场,休闲农业旅游地要增加营销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要重视员工教育、重视员工技能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服务水平跟的上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发展。

休闲旅行篇8

【关键词】休闲旅游;桂林;桂林旅游

一、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的背景

休闲旅游的发展是有着深刻历史背景,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正在由观光旅游转向休闲旅游的阶段,休闲旅游就显示出了它蓬勃发展的态势。20世纪中叶,由于西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以后,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休闲旅游应运而生。到20世纪末,己成为当今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发以来,社会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多的居民追求了精神的享受,于是促进了旅游业繁荣发展。现在中国的工薪阶层每年享有的法定休假日也有114天,这在世界上也算是较长的。这一国家行为表明我们已融入了整个国际休闲社会的背景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完善,人们对休闲旅游必然有着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在闲暇时间里更加关注精神上、心理上和健康方面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今后15年,全球参加社会工作的人们每年将有50%以上的时间用于休闲,休闲经济将在旅游产业体系中占据首位,休闲旅游产业将是第三产业中第一重要的产业”。我国也不例外,可以预知随着我国居民休闲观念的形成,将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把健身、求知、娱乐等轻松、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放在首位,不仅消遣娱乐性和健身性的需求会有较大增长,而且智力性和发展性的休闲需求也将有大幅增加。玩得高兴又有益身心的休闲旅游需求模式成为消费主流。

桂林的休闲旅游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以桂林的市区城市休闲旅游为例,无论是两江四湖也好、正阳步行街也好,中山街也好,城市的市政设施或者公园也好,都在围绕一个主题来做文章,那就是“休闲”。就连桂林人的生活也是休闲的,整个城市都体现一个休闲的风格和休闲的生活氛围,商业一般是上午9时左右开放,晚上10点左右就打烊了。近5年来市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完善休闲配套设施。在桂林随处可见各类休闲吧、体育健身中心、酒吧、茶楼、小吃店、园林小品、城市休闲休憩配套设施、购物中心、公园等等,你很少看到忙碌的人们,只有看到三三两两的或者漫步正阳步行街、或者荡漾在园林式的两江四湖,或在城市林间谈笑风生,一切都那么怡然自得。

二、桂林旅游发展的转型: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

桂林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近年来每年接待入境旅游都在90万人次以上。因此,从桂林旅游发展历程来看总结出中国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桂林市旅游局和中山大学2000年共同编制的《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的分析,桂林旅游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初创期、发展期、停滞巩固期、二次发展期4个阶段。初创期(1973~1977),桂林旅游业处于起步阶段,这个时期的性质仍然以政治接待为主,属于事业型。该接待的主要特点是旅游供给严重不足,但游客接待量稳步攀升;发展期(1978~1987),桂林市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旅游业向产业转化,旅游服务供给条件得到改善,游客接待量突飞猛进;停滞巩固期(1988~1996),低谷波动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受国际环境及1992年桂林空难的影响和制约,桂林旅游业陷入低谷,并出现反复波动;二次发展期(1997~),第2个循环周期。其实,从现在来看,桂林旅游发展是经历了5个阶段,第四阶段为二次发展期(1997~2000),在全国旅游业稳步上升的大环境下,桂林旅游在经过短期调整后,进入了旅游发展史上的第2个循环周期。第五阶段为转型期(2001~)。2000年以前对于桂林来说,一直都是开发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其主导产品的旅游城市,30多年来,开发的格局基本上是按照“三山两洞一条江”开发,产品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经济总量上不去,发展速度缓慢,没能真正发挥旅游的带动辐射功能。

传统的观光旅游束缚了桂林旅游的发展,甚至在正常的年份还出现了连续滑坡现象。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日的延长,休闲度假旅游的规模开始扩大,在这种背景下,桂林市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5年之内,桂林实行了“显山露水、拆墙显绿”的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使得桂林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通过地市合并河构建大桂林旅游圈,以桂林为客源市场依托,加大力度开发了桂林城郊乡村旅游、桃花江休闲度假旅游区、愚自乐园、两江四湖环城游憩带以及大桂林旅游圈辖县的阳朔乡村旅游、阳朔西街、阳朔世外桃源、印象·刘三姐、兴安乐满地休闲度假世界和乐满地休闲娱乐主题园、荔浦龙怀世界华商大会商务休闲景区、龙胜温泉休闲度假区等,促使桂林的休闲旅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极大的促进桂林旅游的发展。据桂林市旅游局的统计数字,到桂林来休闲度假的游客呈上升趋势,目前桂林休闲度假旅游的人数已经占桂林游客总人数的30%以上。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连续4年出现了高速增加。2004年全年接待游客1111.43万人,其中国内游客为1030.66万人,海外游客为80.77万人,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30.10%、27.28%和81.26%;旅游总收入为501428万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345208万元,海外旅游收入为156220万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44.66%、35.9%和68.66%。

桂林旅游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表明,休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发展休闲旅游是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转型的最佳途经,也是保持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休闲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区别在于其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与其他旅游方式的显著区别是,休闲旅游是周而复始的,而其他旅游大多是一次性的;能够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延长逗留时间;休闲旅游与一般休闲的区别在于它必须是异地活动,即消费者必须离居住地一定时间以上(如过夜或几小时以上),这是积极、主动休闲的表现,属于高层次的休闲活动。从现阶段桂林的休闲旅游消费来看,旅游作为休闲的重要方式己成为假日消费时尚的主流。显然,在桂林这样一个传统的、以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的城市,能够积极顺应甚至适度地引领休闲旅游市场,使其逐步实现了旅游产品的转型,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发展,不能不说很大程度归功于桂林的休闲度假旅游。

三、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的特点与模式

(一)特点:新发展,多样性

1.城郊化发展。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主要是往城郊发展,以核心——边缘化进行发散开发,主要有两种特点,一是以经济发展快、出游率高、消费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大中城市为依托,凭借环境优良、风景优美、资源禀赋高、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等建设起来,一般路程在2个半小时内,比如南宁周边休闲度假区、城郊的农家乐旅游等。这类特别适合周末休闲旅游需求。二是以著名的旅游城市为核心,往边缘发展,这些环境不一定很好,主要是利用核心城市的强大客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桂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依托桂林强大的客源市场,在大桂林旅游圈内短短的几年就发展了大量的诸如高尔夫、漂流、攀岩、乡村旅游等休闲旅游产品,比较著名的有乐满地主题园、高尔夫休闲大世界、两江四湖、愚自乐园、印象·刘三姐、阳朔乡村旅游、西街、桃花江度假区、龙胜温泉、十二滩漂流、五排河漂亮、阳朔攀岩、临桂体育休闲山庄等等。

2.主题化发展。主题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和灵魂。现代游客消费的多元性,加上余暇时间和可支配资金多,游客往理性化和个性化发展,客源市场呈现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休闲旅游产品的主题化。这种主题主要是根据客源定位来进行的,因此休闲旅游更加有了鲜明的形象,具有针对性。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世外桃源、西街、两江四湖、乡村旅游等等能够取得轰动性效应和巨大的成功就是源于它们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3.文化性发展。旅游产品是否有品味、是否具有生命,关键是看它的有没有文化内涵。文化是神、产品是形,如果一个优美的风景没有文化内涵那么它就缺少了生命力。休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桂林的两江四湖,将中西文化、古今桂林地方文化(尤其是明清文化)、园林历史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它的开通使得桂林旅游得到了质量和数量的飞跃。

4.多元化发展。人们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从众旅游到个性旅游;由感性旅游到理性旅游,由“赶场式”游到休闲旅游,由“集中时间”到“分散”游,由城市旅游转向乡间游,由国内游到国际游。整个旅游形态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休闲旅游也不例外。休闲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形态,而是有一系列的产品集群组成的,与其它旅游产品形成互动,融合发展,或者与观光旅游互为辉映、相得益彰。或者与度假旅游水乳交融、互相促进、或者与文化旅游神形糅合。总之是向多元化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发展。无论是桂林的城市休闲旅游也好还是桂林的阳朔乡村旅游、印象·刘三姐也好都是多元化发展的。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带薪假期的增多,离退体人群的扩大,尤其是双体日制度的推行,体闲旅游己能被我国一般的中等收入阶层和一部分工薪阶层所接受,不仅青年人接受,老年人也接受,其客源市场呈现出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趋向

5.大众化发展。虽然休闲旅游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开发的产品品味也很高,但是它的产品都是大众化的,甚至有些休闲旅游产品属于公益性的,只有少数向贵族化发展,大多数休闲旅游产品普通的老百姓都消费得起。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甚至今天,人们对休闲旅游存在误解,认为它是有钱人的奢侈享受,这在人们的收入还不十分富裕、社会服务系统尚不健全、国民整体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的时候,显然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人们的休闲方式多种多样,而以旅游为手段达到休闲目的,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对此,当人们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行支配的经济收入后,己逐步得到认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体闲旅游不再是少数个人的消费行为,正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形式。

来桂林旅游的游客都知道,桂林很多新开发的休闲旅游产品都采用公益性和消费两种方式进行享受,比如高品位休闲旅游产品中的阳朔西街、两江四湖、阳朔乡村旅游等等诸多休闲旅游产品都是不收门票的,大多数休闲配套设施都属于公益性的。

(二)开发模式:多元化,个性化

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与之相对应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也是多元化的。从桂林近几年休闲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总结出以下几种开发模式,这些模式在全国各地很多地方可以适用。

1.主题游乐园模式。该模式以某个文化主题为定位,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以总主题为依托,高度重视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开发附加旅游产品,在这个主题游乐园中,休闲旅游主要体现在主题园的休闲配套设施上,享受更多的是文化休闲旅游大餐。一般这种开发模式都是选择在城郊进行。桂林愚自乐园、兴安乐满地、印象·刘三姐就是典型的代表,比如乐满地休闲娱乐主要是针对中青年游客设计的,同时配套有五星级休闲度假酒店、标准的高尔夫球运动场等附加的休闲产品。

2.园林式模式。园林式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基础,按照园林的形式进行开发。它比较注重历史文化和园林文化的挖掘和开发,采用公益性和商业性两种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桂林的两江四湖就是按照园林模式进行开发的。它分段按照不同的主题融入了中西园林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设计,两江四湖两岸垒石跌水,设计有中西建筑风格休憩设施,将桂林明清时期四湖的文化名人和桂林风土人情以浮雕、塑像、石刻等形式错落有致的点缀于林间花间。在这里你可看到西湖双拱桥、法国凯旋门、美国金门桥等世界名桥。酒吧、游泳池、体育休闲设施、园林景观小品、茶座、歌舞厅等等休闲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所有的园林景观和休闲设施都是公益性的,而水上游乐则是商业性的。

3.休闲度假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选择在环境优雅、空气质量良好、离城市近的水库、温泉、河道、森林等地兴建。主要功能是度假,配合度假,兴建诸如高尔夫球、游泳池、歌舞厅、桑拿按摩、休闲娱乐、景观小品、休憩亭廊楼阁、保健疗养等附属休闲配套设施。如灵川青狮潭旅游度假区、荔浦丰鱼岩旅游度假区、桂林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和龙胜温泉旅游度假区等4个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已经一些休闲度假山庄、疗养院等。

4.乡村休闲模式。乡村休闲模式一般选择在城郊,以乡村优美的自然景观、淳朴的民俗风情为资源进行开发,主要功能是休闲观光,重点开发的是田园风光、农家乐旅游、休闲山庄、攀岩、漂流、自助旅游、自行车或徒步旅游产品。

阳朔乡村旅游是典型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也是世界著名的乡村休闲旅游胜地。在阳朔,欣赏举世无双的漓江美景和阳朔田园风光的同时,遇龙河漂流、攀岩、乡村休闲山庄、泥浴、自行车或徒步游览、果园等等休闲产品也会让你流连忘返。

四、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一)创新: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1.创新之一:市场前瞻,引领潮流。任何事物只有创新才能有生命力。休闲旅游在市场上的创新在于要具有市场的前瞻性,通过前瞻来引领消费的潮流。最近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变化最快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现象就是消费现象的变化极快。每当意识到适应需求的时候,可能已经落后于市场潮流了,因此必须研究市场的前瞻性。市场前瞻是指市场应该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具有超前意识后需要通过研究游客的消费行为和心理诉求,去引领市场消费的方向,使得旅游产品永葆活力。

2.创新之二:产品多元化,互动结合。多元化的市场需要要多元化的产品,游客的需求和游客的层次都是多元化的,需要开发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源市场和客源层次开发多层次的休闲旅游产品。

同时,休闲旅游需要与其它旅游产品互动或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效果。要大力加强与休闲相关的各种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加强休闲旅游与度假、观光、文化、生态等旅游的互动或结合,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

3.创新之三:抓主题,要精品。休闲旅游是个性化的旅游,是高品位的旅游,要根据客源市场的需求和本身资源的禀赋,以主题的形式开发,仅仅围绕适合市场需求和游客需求的主题开发精品。休闲旅游不同大众的观光旅游,因此,要强调开发精品,引导我国旅游由开发的粗型产品转向集约型精品发展。

(二)文化:主题的灵魂

休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休闲旅游的文化价值在于:旅游活动在带给人们乐趣、享受知识的同时,引起了不同底蕴文化的直接碰撞与融合。

据美国旅行社业协会的调查,美国游客希望体验文化的意愿有所增强:29%的游客认为从度假休闲旅游中得到文化体验很重要;17%的游客认为应包括参加文化活动或文艺演出,否则旅游经历就是不完整的。中外游客存在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性有时代性差异和民族性差异之分,文化的时代性差异指由于各民族、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是指在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方面的差异。中国文化反映了对自然美的执著追求和深刻理解,讲求诗情画意和深邃悠远的意境,注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一种惬意,相对于中国的自然浪漫,西方文化更显得严谨、有序,充分体现了黄金分割率和各种几何构图。在思维方式上,中国文化偏重于综合,西方人倾向于分析;在行为模式上中国人注重调和,西方人则多一些个性在传统价值观上,中国人重视家庭关系西方人注重人生价值的实现。

在中国休闲旅游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差异性,追求独特性,提升其文化价值,必须树立全球的眼光,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实现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吸取那些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成果。提供相应的产品,才能形成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从本质上说,旅游者在寻求文化,购买文化,享受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经营者则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文化品位越高,独特性越强,多样性越丰富,就越有发展前景。研究世界50年的旅游发展经验,可以说,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旅游之基,环境是旅游之根,质量是旅游之本。因此,休闲旅游开发需要更加重视文化的分量,通过文化来提高其旅游品质。

(三)环保:旅游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如前所论,休闲旅游是一个高级别高质量的旅游,常常是周而复始的,是一种积极参与、主动休息的行为,属于高层次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所求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它是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活动,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没有人不愿意在环境优雅、空气质量好、生态保护好的条件下休闲度假。休闲旅游是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符合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个性化、自助式发展趋势;因此,发展休闲旅游需要从环境保护的层面设计好每一个项目,保护好优良的自然环境,还要密切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激发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使之自觉的保护环境和有节制的建设。

五、结论与讨论

休闲旅游是生活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是我国实行5天工作制和3个7天长假的前提下产生的,是高级的旅游形态之一。本文只是初步总结了桂林休闲旅游发展的一些规律、特点和开发的模式,从中也可以总结出我国休闲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它在我国发展还是个新事物,在我国还没有条件实行带薪休闲度假的情况下,它的发展满足了现阶段游客的需求,今后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先进国家经历过的闲暇经济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是否还有中国的特殊性,如何实现我国由传统观光转向休闲度假转变,休闲旅游市场前瞻和培育怎么进行,既然它是一种高级别的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那么在未来随着游客需求的变化中如何创新它的旅游产品等等,都需要我们加以及时、认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克祥,李舟.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4,(8).

[2]金丽,刘隽.休闲旅游文化价值及人文关怀的结构性建设[j].旅游经济,2002,(6).

[3]潘建民,黄进.论桂林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战略选择[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4]冉斌.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j].经济纵横,2004,(2).

休闲旅行篇9

[关键词]城市居民;近郊休闲旅游;偏好;南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98-04

1 引 言

近年来,近郊休闲旅游在全国大、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居民休闲活动中越发活跃,且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壮大,日渐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城市居民近郊休闲旅游的偏好进行研究,无疑是开展城市近郊休闲旅游、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基础。

2 研究现状

都市周边旅游带的出现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国外城市周边游憩地带的描述性研究起始于苏联普列奥布拉斯的工作,自此在欧美一些国家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报道,总体上是以现象描述与成因的初步探讨为主。我国自周末双休日实行而导致相应的旅游现象出现后,相关研究成果开始产生,陈传康提出城市周边旅游带的概念并做出开发实证研究以后,吴必虎在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课题中,提出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概念,总结了学术界相关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需求特征、投资偏好和政策导向、用地特征、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城市角度对旅游活动规律、目的地选择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市场相关的内容主要是以客观市场事实作为对象,以市场抽样调查为主要方法进行研究的。

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学者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行为偏好和特征。许春晓(2004)通过长沙市客源市场的具体调查研究,得出长沙市居民对于其周边旅游地的客观需求和可接受消费水平的结论,并推导了都市居民近郊休闲旅游特征。顾兴全(2006)以杭州市为例,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旅游的现状和意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由此产生的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旅游行为及倾向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黄燕玲、黄震方(2007)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以南京为例探析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由亚男(2009)对乌鲁木齐独特的城市休闲旅游消费文化倾向进行了探讨,并对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观念转变、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特殊的地理位置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论证。粟路军(2010)通过抽样调查获取了丰富的基础数据,进而对城市居民近郊休闲场所风格偏好进行了系统分析。

3 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采取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调查对象是南宁市居民,采用区域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具体选择了朝阳广场、梦之岛商业区、广西民族博物馆和文物苑、南湖公园、民族广场、广西大学和火车站等多个地点分别发放调查问卷,总共300份问卷,回收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达到94.7%。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对于异常数据进行了必要的校正和剔除,对缺省的数据采用样本均值替代法进行处理,然后得出结论。

4 数据分析

4.1 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从样本人口学特征(见表1)看,学生为样本主体,占35.5%,其次为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14.1%)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3.7%);相应地,游客年龄分布以17~25岁为主,占60.9%,这与学生样本主体对应,其次为26~45岁(27.8%);无个人收入的占35%,无收入人群主要为学生,其次为月收入1000~2000元者占24.3%;最高教育程度以大专、本科为主,占48.9%。

4.2 休闲消费特征

(1)资金消费水平

将休闲旅游的经济承受能力划分为双休日和长假出游两种情况。数据显示,双休日意向花费调查中以100~300元为主,占总样本量的47.1%,其次301~400元占14.7%;在2000元以上的占2.6%,1001~2000元的占7.9%,601~1000元的占8.4%,401~600元的占8.9%,100元以下的占9.4%。另外长假旅游意向花费调查中,选择501~1000元的比例最高,占24.1%,以此为中心分别向高低端消费水平递减,依次为201~500元、1001~2000元、2001~3000元、4001~6000元、200元以下、3001~4000元以及6000元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22.5%、18.8%、12.6%、5.8%、5.8%、5.2%和2.1%。总体而言南宁市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具有较为显著性的差异,这与南宁市居民收入水平相关。

(2)距离

距离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态度。随着距离的增大,旅游的成本也增加了,旅游的可能性也随之变化。被调查者中选择休闲旅游目的地期望理想距离约为半小时车程内的比例为5.2%,半小时到1小时车程的占30.4%,选择1~2小时车程的占37.2%,2~3小时车程的占17.3%,选择超过3小时车程仅占5.2%。从中可以看出,2小时之内的车程,随着距离的增加,休闲旅游的出游期望值提高;在2小时以上的车程,随着距离的增加,休闲旅游的出游期望值降低,这恰恰符合南宁市的近郊旅游资源与市区的距离基本位于2小时之内车程的现状。

(3)频度

接受调查的居民在最近两年的外出旅游休闲频度,分为近郊短途(一日往返)旅游、远郊双休日游、省内中途旅游和省外长途旅游四种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的频度相应地不断下降。居民休闲旅游以短途游和郊区游为主,对于近距离旅游尤其是近郊短途旅游保持较高的出游率。

4.3 休闲旅游产品期望

(1)旅游休闲类型

在旅游休闲类型的意向强度调查中,采用单一样本T检验来对12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旅游休闲类型偏好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00

(2)具体休闲旅游目的地

根据近郊旅游资源状况,罗列可以开发的主要代表性旅游休闲目的地,形成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南宁市居民的意向强度特征明显,选择频次最多的前十位休闲旅游目的地分别是南湖公园、人民公园、花花世界、青秀山公园、大明山保护区、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八桂田园、九曲湾、乡村大世界和绿水江漂流,其中属于观光型的目的地占据主导地位,这也验证了居民选择频数最多的旅游类型是自然观光型。

4.4 影响因素分析

从选择目的地进行近郊旅游所考虑的因素上看,影响因素重要性高低的排列顺序为自然风景品质、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服务态度、娱乐项目、价格、休闲旅游产品、接待设施和可参与性,选择频次分别为29.53%、14.54%、12.61%、11.72%、8.90%、8.90%、7.42%、3.26%、3.12%。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休闲旅游产品的频次相对较低,这与目前南宁市乃至广西的休闲旅游发展不够成熟、休闲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有一定关系。

将休闲旅游产品与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得出以下结论:偏好休闲旅游产品的居民选择休闲旅游目的地时将自然风景品质、娱乐项目和接待设施为主要考虑点,而与文化氛围和交通便利两个因素呈负相关。从中可以看出,南宁市休闲旅游者旨在渴望绿色以回归自然而不是特别地在意其是否具备浓厚的文化底蕴;重在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设施水平,而不是过多的注重其交通是否便利;同时希望能够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较为青睐旅游目的地丰富的娱乐活动。

5 主要结论

5.1 近郊休闲旅游行为

南宁市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不高且参差不齐,偏好2小时之内车程的旅游目的地,对于近距离旅游休闲尤其是近郊短途旅游保持较高的出游率,近郊休闲旅游市场较为广阔。

5.2 旅游休闲类型

南宁市居民对于旅游休闲的生态要求明显,风格上偏好自然生态景观,对于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保持较高的热情度。从对具体旅游休闲目的地来看,目前更加偏好于自然观光型的旅游产品,如花花大世界、人民公园和青秀山公园等。

5.3 影响因素

偏好休闲旅游产品的市民普遍希望旅游目的地具有较好的自然风景品质,能够享受到热情周到的旅游服务和较好的旅游接待设施,同时期望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性项目。

6 建 议

6.1 注重不同档次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

一方面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旅游活动,满足大众要求;另一方面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高档次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高层次需求。

6.2 项目开发应优先考虑环境品质较高的自然资源

偏好休闲旅游的市民青睐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希望远离城市喧嚣,渴望绿色和自然。因此依托自然山水风光的各类景区景点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营造一个让人回归自然,自由享受自然、舒适、放松、惬意的氛围。

6.3 加快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提供满足休闲需求的多层次旅游产品

南宁市近郊休闲旅游产品项目单一,而多层次的旅游休闲需求要求改变目前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应根据南宁的旅游资源状况,多元化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项目,以供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选择,如发展与休闲相关的乡村风情游、农业生态游、会展商务游等旅游新产品,重点发展参与性较高的娱乐项目,充分满足旅游者追求深度体验、增进身心健康的高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

6.4 完善旅游接待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目前南宁市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须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尤其是休闲设施的建设,培养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实现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5 加强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

现阶段南宁近郊旅游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水平还较落后,对稀缺性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人造景点建设的模式,易造成文化内涵的低层次开发和旅游景点景区建设的低俗化趋势。然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开展休闲旅游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南宁市民休闲旅游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休闲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协调发展休闲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两者产生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许春晓,周慧.都市居民的近郊休闲旅游意向特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01-104.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33-344.

[3]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大纲[J].旅游学刊,1996(5):31-34.

[4]顾兴全,于可红.杭州市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前景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10):88-90.

[5]黄燕玲,黄震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07(3):60-64.

[6]由亚男.乌鲁木齐居民城市休闲旅游消费文化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财经,2009(4):50-54.

休闲旅行篇10

关键词:休假制度 休闲度假 旅游开发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两项政府法规,形成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假方案。新方案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和冲击、体现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旅游需求”等原则。随着大众休闲意识的提高,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并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旅游市场结构。如何适应新休假制度以加快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是旅游业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休假制度的效果及其意义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有支付能力和旅游的时间。我国旅游客源三大产出地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接近或超过4000美元,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度假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热点。

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度假旅游队伍中来。

传统旅游市场的新变化

(一)旅游消费偏好变化

一改黄金周“人满为患”的假日旅游传统,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广大旅游者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出游动机也越来越理性。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长周末的出现将逐渐改变当前国内旅游观光为主的方式,推动远郊度假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旅游者出游方式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加上携程、同程等旅游网商运营的日渐成熟,未来自助游将占更大比重。

(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满足游客需求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由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格局的改变,也必将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对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度降低,传统的组团旅游减少,常规的线路设计及促销规程将被打破,经营风险及压力增大,尤其是门市化的小旅行社将步履维艰。但对于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旅行社来说不啻是一个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仅负责安排交通和住宿的半自助旅游则是当前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作为以团队接待为主的旅行社应当重视自助游市场,逐渐从观光团队旅游转向自助度假旅游的操作上来。

对景区而言,新休假制度催生的多样化游憩方式,会使以旅游团队为主要客源支撑的观光景区减少客流、减少收入。环境优美的开放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热点。对住宿业而言,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和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个性住宿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必将受到冲击,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也亟需调整。各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要相应提供从青年旅馆、经济型酒店、高端度假酒店到豪华私人酒店的多层级住宿系统,提供多功能合一的自助游客服务中心。

对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而言,要考虑旅游发展的远景,原有的项目规划、产品建设、服务体系等都需要调整和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市场预测难度加大。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机遇把握旅游市场动态。同时,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压力加大,而且游客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多样化的个性旅游方式会给旅游安全监管带来严峻考验,城市旅游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面临的困难

休闲度假旅游是旅游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已引起政府和旅游业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如何协调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休闲度假这一新型的产品融于原有的旅游产品,是新休假制度实施后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观光旅游及其他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中融入休闲度假的概念。休闲娱乐项目的设置要符合消费能力与消费习惯,对高档的娱乐产品要适当控制,增加大众休闲项目,特别是对民间丰富的传统游艺项目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以深度挖掘。

休闲度假旅游由于其涉及面广、要求高,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与观光并重型转化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管理体制上的矛盾以及与风景名胜区的矛盾。由于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稀缺成为开发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旅游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

然而旅游项目是产业关联度较大的长线投资项目,综合效益好但直接效益并不一定很好,如果没有部分旅游房产等直接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作为补偿,投资热情并不高。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不仅要有固定的度假区的建设,而且还要有各种休闲活动的配合,如闲适性的休闲观光、各种休闲文体活动、休闲购物等,与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系统、文化产业、商贸业等其他产业都有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系统整合,特别是深层次体制上的整合对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很重要的。

发展国内休闲度假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驱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旅游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休闲度假旅游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置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科学考虑景区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战略。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要符合国情和旅游环境的特色,符合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互动、参与、文化性强的休闲产品成为新休假制度下旅游业转型的特征。

要处理好观光、会议、居住、奖励与度假等的关系,在功能与方式分类上可以突出会议度假、奖励度假、亲子型家庭度假、情侣度假、银发度假、分时度假、休闲农庄等重点市场的驱动。要加强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交通条件、娱乐设施、文化设施、景观建设的改善,重视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和休闲文化品牌的培育。结合城市特色,推广基于休闲活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各类具有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媒体,组织车迷俱乐部、驴友俱乐部和热心读者参与一些个性化的旅游活动,例如乡村采摘游、自驾游以及户外探险等新兴旅游休闲方式。作为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应当顺应形势,必须考虑自驾车因素,建设多层级服务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形成旅游目的地基营式度假体系。

(二)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传统民俗文化品位

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假日经济格局,游客的出游时间将更具灵活性,形成从短线到长线,从春季到冬季的多时段、多季节、多线路的多元化旅游形式。旅游部门要以旅游新需求为出发点,增加休闲内涵。要加快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旅游产品。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游憩商务区和环城游憩带,开拓夜间娱乐市场,开发水上运动休闲娱乐项目,启动精品节庆工程,开发特色表演项目。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旅游区域可能出现以近郊、祖地为目的地的清明扫墓旅游和以赏月、家乡为目的地的中秋亲情旅游两轮旅游小高峰,并将促进传统土特产的热销,兴旺传统旅游商品市场。旅游经营部门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安排,加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努力用文化休闲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要积极培育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

(三)完善旅游接待体系,整合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加强地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基于不同等级旅游交通节点以及不同等级旅游交通通道构成互动的地域旅游交通体系。不同旅游交通枢纽之间的体系协调的组织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加强通往主要休闲度假旅游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休闲度假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道路交通、通讯、环卫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旅游区内、通往旅游区的通道以及休闲者主要活动场所的专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各种指路牌、景点指示牌、景点介绍、游览安全设施,为满足游客在旅游区最基本的饮食等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城市要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旅行社、景区、饭店等各类旅游企业以及与机场、铁路、公路、气象、银行等各相关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结,构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从而引导广大游客理性出游,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

随着法定假日的调整与带薪休假制度的设施,积极开发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对于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地方政府既要强调本地休闲度假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度假产品,同时也要顾全大局、通力合作,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使旅游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环境质量退化、重复建设、产品雷同、投入产出比率低下等失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