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8:17:52

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范文篇1

1Web技术

1.1Web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Web技术的最初设想是利用超文本系统将网络上的信息服务器实现一体化,同时给用户提供可以操作的用户界面,实现各种信息的存储和提取。随后,基于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的Web服务器以及浏览器得到了实现,并且成功地在Web体系中引入了HTTP协议、HTML语言以及URL。W3C联盟制定了Web技术发展的标准,极大地加快了Web产品的发展速度。随着Web技术融入到Internet中,用户在对Inter-net进行访问的时候,就无需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普通用户访问Internet变得简单,这使得Internet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直到现在,Web技术是Internet应用中最广泛的技术,因此Web访问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基于Web技术在Internet上的实用性,本文使用Web技术来实现船舶管理系统的开发。1.2Web的主要技术。Web技术主要包括统一资源定位器技术、超文本传输协议技术、超文本标记语言技术、公共网关接口技术。互联网上的资源使用统一资源定位器来命名,设备之间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进行资源的传输,资源的显示是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的,公共网关接口可以给服务器提供基础扩展功能。统一资源定位器给Internet上的资源提供访问的地址。统一资源定位器中包含了网络上服务器的名字以及使用网络资源的网络协议等方面的信息,在某些应用情况下,统一资源定位器中还包括了用户信息和协议中的一些参数。在Web界面中,通过输入URL来连接其他服务器中的资源。Web协议在互联网服务器之间以及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资源传输是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在Web技术出现之前,互联网上数据的传输都是基于FTP协议的,超文本传输协议相当于URL的一个小型I/O协议,同时这种传输协议适合超文本传输。与FTP协议相比,超文本传输协议比较独立,因为该协议只有少数的几个命令。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简单的数据格式,该技术为Web的超文本传输提供语言标记。一般来说,超文本标记语言是静态形式的,但是通过Servlet等技术,超文本标记语言同样可以表示动态数据。公共网关接口是完全独立于Web平台的,相关软件可以通过该接口在超文本传输协议服务器上运行。公共网关接口可以使非超文本传输协议的服务器与超文本传输协议的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最常用的公共网关接口是数据库网关。1.3采用Web技术的原因。Web技术采用的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的工作是通过访问Web浏览器来实现的,主要的事物处理是在服务器端完成的,因此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端的负载,减少了整个系统的升级以及维护成本,并且降低了用户的工作量以及使用成本。在局域网中构建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成本比较低,并且该结构允许多个工作人员,从不同的控制端,以不同的方式接入,并且进行数据的访问以及同时操控数据库。因此使用Web技术可以节约系统的开发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方便系统的维护以及使用。

2船舶管理技术

2.1船舶管理的意义及其目标。船舶管理系统是一种由操作人员和计算机系统等部件构成的可以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的使用系统,并且操作人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船舶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地对船舶的各种状态进行监控,并且可以根据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的状态,以便可以及时有效地从全局做出有效的决策,提前控制船舶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最终实现船舶安全航行的目的。随着国内外海运规模的快速增长,海面上船舶的数据也不断增多,每个船舶公司都建立了相关的船舶管理系统,因此有关船舶运行的信息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同时对信息的规范要求更高。因此就需要利用船舶的管理系统对船舶工作时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保存,这样可以使得船舶的这些信息获得更加规范的管理、统计以及查找,极大地提升了船舶各种信息的质量,以便船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减少船舶工作人员对船舶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2.2船舶管理技术的总体结构。船舶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船舶管理系统由船舶信息、货物信息、设备信息、工作信息、系统维护、航线信息等系统构成,并且每个子系统都拥有各自独立的软件以及数据,整个系统中还包括一些共用程序。船员信息子系统主要实现船舶上所有人的基本信息、职位以及工作时间段的记录。货物信息子系统主要完成船舶上货物种类、清单、装载以及存放时的注意事项的记录。设备信息子系统主要完成船舶上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情况以及备件信息的记录。工作信息子系统主要完成船舶各部门工作的记录、交接班记录等信息的录入。系统维护子系统主要负责船舶系统的正常使用,实现用户名以及对应密码的管理,并且维护整个船舶上数据库的安全。航线信息子系统主要完成船舶的航线、出航时间、航行注意项、出航目的等信息的记录。

3船舶管理系统的硬件环境

船舶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船舶的自动化技术相结合。船舶管理系统的信息网络是维持该系统管理层的计算机网络,该层网络的主要任务是对监测以及优化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传送,最重要的特点在于这些数据的传输具有周期性以及实时性,并且数据量吞吐大,因此整个船舶管理系统应当使用可靠、高效的计算机,同时考虑操作系统的兼容性要求。为了能够满足船舶管理系统对监控的实时管理的需求,以便可以提高整个船舶管理系统的可维护、可诊断等方面的能力,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需要按照分布式设计。为了能够提高船舶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应当同时使用多种冗余技术,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船舶管理系统运行时的可靠性以及故障的诊断性。因为船舶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相当复杂,不利因素包括潮湿、电磁干扰、振动、腐蚀等。船舶上的通讯设备对于船舶管理系统的数字信号的影响非常大,并且船舶管理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包含了摇摆以及振动,因此船舶上工作网络的运行环境要比陆地上的工作网络的运行环境复杂。一方面,为了确保船舶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就要处理系统运行环境的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气候适应性、机械适应性、电磁兼容适应性,即船舶管理系统要拥有很强的抗干扰以及振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船舶管理系统中,数据传输的介质是关键部件,通信介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整体性能。由于船舶管理系统运行的环境比较恶劣,因此船舶管理系统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所以系统中电缆的选择对整个船舶管理系统的可靠性起到关键的作用。经过对屏蔽和非屏蔽双绞线、光缆、同轴电缆的比较,在船舶管理系统中使用屏蔽双绞线和光缆比较合适。

4船舶管理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为了确保船舶管理系统能够可靠的工作,在进行船舶管理系统的网络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可靠性设计问题。在船舶的各种网络中,传输介质、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等设备都要有很高的可靠性,在所有可靠性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靠性是首要的。船舶管理系统中的关键软件以及硬件都要有一定的冗余,以便可以保证系统中局部出现故障的时候不会使整个管理系统无法工作。船舶管理系统要有很好的防电磁干扰措施。因此船舶上的网络电缆应该使用光纤或者屏蔽电缆,在对这些电缆进行布线的时候,应该采用独立的通道。为了防止颠簸,船舶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固定,以避免在船舶航行的时候滑落。为了防止腐蚀,船舶管理系统中电缆的外面要涂上消装层,这样在增加电缆强度的时候,还可以对电缆起到保护的作用,加强了电缆的密封性。

5结语

系统开发范文篇2

关键词: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新时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智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嵌入式系统开发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物联网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开发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探讨物联网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

1物联网开发研究

1.1物联网主要特征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设备和技术,如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实时收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和交互的对象或过程,利用网络接入,将物与物、物与人联系在一起,实现对物品与过程的智能信息感知、提取和管理[1]。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物联网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物联网主要特征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三个部分:整体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整体感知是指通过使用感应设备,如RFID、QR码和智能传感器,可以识别和获取各种物体的信息。可靠传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的集成,可以实时、准确地传输对象信息,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智能处理是指通过各类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输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监控的智能化。如传统监控平台虽然实现了对物体的远程监管控制,但是只能小规模的监控,并不能对多个物体进行统一、有效的监管控制,在大规模监控时,监控平台非常容易由于超负载作业导致服务器崩溃,从而致使整个监控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而物联网监控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利用内部存储器进行逻辑运算存储、顺序控制等指令,进而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多个对象控制。并且,物联网监控平台具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适用性强等特点,与传统监控系统相比较而言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1.2物联网关键技术

1.2.1网络通信技术信息通信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必备要求,因此,需要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一步完善远距离、大容载的光通信技术。现阶段全球物联网体系已经构建,与物联网联系较为密切的网络通信技术主要有两种:短距离通信、远距离通信。网络通信技术是指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系统或主机进行连接,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以此实现数据共享通信。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用户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科学、精准地掌握用户的诉求,从而在大数据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更加具有指向性的软件服务。网络通信技术主要为与Wi-Fi功能相近的2G通信技术与RFID传感设备。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中网络通信技术的建设侧重点主要在于该技术手段的普及应用,如自动缴费设置、无线设备互联应用以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除此之外,目前各地电网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移动电话网络、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通信传输,而且还可以通过使用Wi-Fi等途径接入互联网[2]。1.2.2智能传感技术目前,我国在物联网下所采用传感技术主要为换能器网络。换能器网络主要指用于感知、传递的换能器组成的网络;换能器网络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主要用来向工作人员提供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外部则是用来感应当前外部环境状况。智能传感技术可以说新时期是衡量我国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相处的处理和识别。智能传感器在处理信息方面,同传统传感器相比较而言,不仅精准度更高,并且所需费用相对较少;还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化等诸多优点。但是,因为不同传感器所感知的化学原理、物理原理都有一定的差别,使其感知数据也会产生相应的异构的性质。故而应按照相关标准对已经异构的感知数据进一步分析汇总以及合理配置运用,以便于促进传感器数据融合。1.2.3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其中还包括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读写。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简单读写。物联网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已有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由此构建一个由大量联网的RFID终端组成比互联网更庞大的物联网。因此,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技术。而目前我们国家关于RFID方面的核心技术仍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3物联网可靠性探索

物联网作为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兴产品,其内部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且目前在国内外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并且网络木马和网络病毒的种类繁多、危害极大,网络木马和网络病毒能够以各种形式,入侵物联网下的传感网络,并且很难在第一时间被工作人员所发现,如果长时间未被发现处理,甚至很有可能直接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崩溃。因此,要想有效保证物联网下传感网络的安全、稳定,必须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预警技术。搭建一个既能全程化、全方位实时监测整体网络安全威胁与态势的安全预警平台,又能对物联网应用、核心业务系统进行通报预警的技术平台。现阶段我国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安全预警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入侵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以分析并确定在网络通信中传输的信息数据是否确实得到了相应授权,如果发现未经授权则认定入侵数据信息为非法信息,从而发出预警。另外,要做好数据信息通信传输的安防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数据备份恢复技术。这样在进行采集或储存数据时,即使相关数据信息不幸遭到认为篡改,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数据备份恢复技术及时恢复重要的数据信息,从而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4物联网发展前景

就目前国家形势而言,物联网技术属于高精端产业技术,打破传统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间的固有界限,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创新空间。物联网技术能够更为人性化,同时应该注重将其与时展相适应。

2嵌入式系统开发研究

2.1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层为中央处理器,其主要包括:运算单元和控制器模块这两大部分。并且,在CPU的基础上,还配备了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复位模块,形成了所谓的最小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集成电路制造商习惯于将多个设备集成到同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之中,以便于用户日常工作使用。这种芯片则被称为微控制器,在应用微控制器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展功率传感和检测、执行器模块和配套软件,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单元,称为嵌入式系统。

2.2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

由于用户在应用嵌入式系统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系统卡顿、崩溃的情况发生,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嵌入式系统无法再持续承载庞大的数据信息,从而对嵌入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嵌入式系统投入使用前,程序员应当对嵌入式系统进行有效的性能测试,以确保用户在应用嵌入式系统的运行流畅性。首先,程序员应确保嵌入式系统运行环境的兼容性,最大程度提高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质量。不仅要测试嵌入式系统的荷载状况,还要测试真实应用场景下嵌入式系统的整体情况,进一步确保嵌入式系统性能测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程序员还应当模拟用户长期使用后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运行情况,并采取性能测试,倘若性能测试结果存在差异,需要针对干扰因素及时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保障嵌入式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由此也能看出,性能测试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性。

2.3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具体流程

首先要建立发展环境,安装操作系统和交叉编译器。操作系统通常使用RedHatLinux。选择custominstallation(自定义安装)或allinstallation(全部安装),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GCC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或安装产品制造商提供的相关交叉编译器[3]。配置mnicom参数。Mnicom软件用作显示器和键盘输入工具,用于调试嵌入式开发板的信息输出。通常,参数为波特率115200波特/秒,数据位8,停止位1,无奇偶校验,软硬件流量控制设置为无。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配置相同。配置网络一般是NFS网络文件系统。应当关闭防火墙,从而有效简化网络调试环境的设置过程。建立引导加载程序,因为其代码的版权及开源等多方面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其内部的工作原理,就只能完全依据说明书进行流程式的操作应用,所以应下载公开源代码,并根据具体芯片进行移植和修改。在没有内置的引导加载程序的开发板上编写flash刻录程序。倘若有特意为所用CPU移植的Linux操作系统,下载后可以添加特定硬件的驱动程序,再调试和修改。对于使用MMU的CPU在模块模式下调试驱动程序,但mcliunx系统只能编译内核调试。下载并使用busybox软件适当进行功能缩减,以生成根文件系统,然后根据应用程序具体需要添加其他程序。如不满足应用程序的需要,可在根文件系统中修改启动脚本。在嵌入式系统中,根文件系统通常设置为只读。需要使用mkcramfs和genromfs等工具来生成刻录映像文件。通常使用JFFS2或yaffs文件系统。再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开发应用程序。成功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放入根文件系统、yaffs和JFFS2文件系统中。

2.4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实际意义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灵活地裁剪软件和硬件模块。嵌入式系统的目标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对于大多数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打开电源直接享受其功能,无需进行二次系统开发,或只需少量的配置操作。由于过去互联网的接入人数太少,对于软件和硬件模块裁剪要求不大,在我国以往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大多数人认为计算机软件的代码编译与功能应用才是关键。但现在随着我国的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完善,因为目标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大家自然而然对于目标系统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嵌入式计算机将通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多个PCB板完成的任务集成到芯片中,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易于将嵌入式系统嵌入到目标系统中[4],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由此可以得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实际意义。

2.5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

微处理器作为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在中国计算机系统开发初期,缺乏对微处理器的重视,造成了计算机系统开发的侧重点与软硬件应用的实际需求不相符。由此计算机工作人员逐渐开始开发嵌入式系统。在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作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推动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从而提升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通过开发先进的嵌入式系统,还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与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为广泛,嵌入式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能够实现计算机技术的整合,验证软硬件的功能性,创建渗透式的运行模式,提高计算机系统开发的质量。因此,可以预见在计算机系统开发体系的后续发展中,嵌入式系统必然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应用到计算机行业当中,以保障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计算机软硬件的工作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技术的更新发展,目前国内构建物联网监控平台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由于对嵌入式系统要求的增高,因此物联网的应用可以说是极为重要。因为,新时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我们国家软件运行过程的安全性,极大程度地节约人工收集、整理计算机数据信息的时间,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张亚林.物联网中嵌入式终端数据远程传输控制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1,44(10):29-33.

[2]徐邓.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运用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24):196-197.

[3]齐丽莉,赵丽,王志红.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20,28(22):34-37+42.

系统开发范文篇3

一、*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以多形式政府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是政府组织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劳务输出中介组织,与劳动力需求单位签定定单,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需求,由部门、乡镇、职教学校以及农广校等单位通过公开平等自愿的原则组织符合条件的生源,以定单、定向、定点和集中脱产培训为主,有针对性的开展包括电工、焊工、家政、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政策法规知识、就业岗位选择等基本知识的引导性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结合农村居住分散性、农民文化的差异性等特点,推行“支部+远教”模式,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采取“党校+远教”模式,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实施“远教+协会”模式,提供致富信息,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技能提高。全县现有农村乡土人才2822人,这些乡土人才既是普通农民,又是农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带头人,是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的技术人才。他们不仅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科技知识率先富裕起来,而且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成为“明白人”、“土秀才”,带领周围人共同富裕,在*县农村奔小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以提高劳动力转移速度为重点,挖掘就业空间

一是积极引进劳动服务企业和组织劳务输出。在原有劳动服务企业的基础上,20*年*县引进了家政服务公司,帮助300余农民工就业。另外,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县积极构筑“放鸟出笼”工程,组织劳务输出,打造劳务经济。二是以各大型企业、重点项目落户*县为契机,实行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20*年仅鸭溪火电厂、水泊渡工程、*铝厂三期技改工程就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700余人。三是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在各企业务工的农民,劳动监察部门积极督促用工企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优先查处农民工的投诉案件,20*年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0余万元,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保障。

二、*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缺乏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

农村人力资源整体规划是指根据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通过政府对未来的农村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而目前*县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只停留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和乡土人才开发等局部开发上,曾出台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通知》(县府发[20*]25号)等文件,但没有专门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规划,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片面性、不完整性。

2、在实际操作中,相对注重现实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潜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一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和增长速度快造成人力资源绝对过剩,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这些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农村劳动力上。*县是贵州第一人口大县,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县人口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84.21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115.39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29万人,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劳动力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从38.87万个猛增到现在的68.33万个,每年净增1.18万个。全县现有耕地99.8万亩,按国内通用标准每个劳动力耕作3.5亩土地计算,全县只需农业耕作人口28.5万人,加上从事工业2.9万人、建筑业1.3万人、交通运输业0.8万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1.9万,外出务工人员11万人②。全县农村尚剩余劳动力21.93万人,占劳动力的32.09%。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绝对过剩,政府开发压力巨大。

二是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开发力度不够。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和较低的农村生产力水平(教育投资回报率低)限制了智力因素在农村妇女在农业劳动中的作用。而且妇女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导致妇女及其家庭无法认识到妇女教育的提高可以提高妇女劳动生产能力,造成农村妇女劳动力素质不高,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不足。据*县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中,妇女文盲数竟占到文盲总数的79.18%;而现阶段妇女劳动力作为主要留守人员,承担着农业劳动和子女教育培养的重任,自身素质低下将严重影响到新生人力资源的素质,影响到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

3、从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理论看,相对注重智力开发和技能开发,在生理开发、心理开发、伦理开发等方面还不够重视。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卫生医疗水平较差。医疗卫生设施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群众就医难和就医条件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人口的生理开发。从数据上看,2004年底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21个,卫生人员2516人,开设病床100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医生和病床数仅分别为2.1人、0.8人和0.89张,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人、1.5人和2.4张③。同时,绝大多数镇(乡)卫生院、村卫生室还不同程度存在房屋破旧,卫生院设备陈旧老化,基本医疗设备短缺,卫生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等困难和问题。

二是由于*县贫困面大,绝对贫困人口多,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和心理开发。*县现有重点贫困乡镇15个,贫困村234个(此数据是以20*年“撤办事处并村”前行政村的区划统计,撤办事处并村前*县共有676个村(居)),占总数的34.62%。2005年末绝对贫困人口(年平均收入小于668元人口)3.93万人,低收入人口(年平均收入在668元至924元之间的人口)7.53万人;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97%。这些人多居住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交通通讯又十分落后的深山区、石山区,需要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才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更谈不上对其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三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不够。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决定着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是农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封闭的小农文化障碍、传统的家族观念、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和农民的短期行为等诸多问题,阻碍着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4、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机制不健全,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才流失严重。

开发建设人才队伍,首先要稳定发展好本地人才。20*年*县委、政府制定下发了《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用好和引进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遵县党发[20*]20号)文件,一是依托全县的优势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积极吸引人才,采取多种途径,做好本地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产业构成和发展前景、人才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推荐工作,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二是依托特色经济、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优势产业和退耕还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使各类人才能充分施展才华。但从实际情况看,人才流通机制未发挥应有的效果,人力资源流动渠道不畅通,仍然存在人才积压、人才浪费的状况,没有开展乡土人才的职称评聘工作,乡土人才特别是拔尖乡土人才创业和生活条件改善的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对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5、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一是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适应市场能力弱。全县68.33万个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4.15万人、占6.07%,小学文化程度的17.57万人、占25.71%,初中文化程度的41.97万人、占61.4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64万人、仅占6.79%④;平均受教育年限7.65年,仍与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相差1.35年,整体文化层次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能力差,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报酬少。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这类体力型劳动者正在逐渐失去市场。

二是劳动力转移中组织化程度低。*县外出打工人员主要是靠“三缘”关系,即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通过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的示范以及外出闯世界等方式到外地打工,2004年外出务工的11万人中,靠“三缘”关系介绍外出的人数就达6.64万人、占60.38%,而有关部门培训和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或通过中介组织介绍外出的人数仅有0.62万人、只占5.66%。政府部门对外出劳动力存在着引导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不能长期有组织、有培训的输出等问题。据调查,*县主要依靠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其下设的镇(乡)社会保障事务所作为劳务输出的中介组织,多年来,经过政府有组织培训后输出的人员只有5万余人,其余大部分为亲友介绍或自发转移,就业盲目性大,成功率不高,而劳动部门由于没有专门资金支持,无力承担更多的中介组织工作。同时,政府部门在对劳动力输出的服务上也跟不上,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计划生育证、身份证等证件不能及时办理,影响和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投入少,受到专业培训的农民比例太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由于技术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多数镇(乡)每年开展1-2期技术培训,办1-2个示范点。据统计,全县68.33万个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3.17万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4.64%,还有95.36%的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其中有74.29%的人是因为本地没有劳动技能培训而未得到专业培训。④

四是农技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农技队伍不稳定。全县现有在编农技人员366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8人,占8.1%,初级职称142人占41%,还有近51%的人员没有职称。从所学专业看,农学专业109人、植保专业23人、园艺专业28人、农经专业43人、其他农业类21人、畜牧专业6人、非农专业占37.2%。同时,农技人员变动频繁,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在全县在编的366名农技人员中,在岗仅143人,占实有人数的39.1%,致使全县农技推广工作开展困难,严重影响到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现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

1、思想因素:

一是政府认识不够,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政府在思想上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够重视,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案,致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

二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了解不深不透,在制定政策和实际工作中没有加以运用。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该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及其形成规律。人力资源系统开发理论包括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心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和技能开发等方面。只有系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使1*万农民迸发出巨大的人力资源潜能,从而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是对人力资源的特征认识不够,不能结合其特点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首先,没有结合人力资源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与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时代性有脱离现象,没有充分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导致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目标和方向不太明确。其次,没有结合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时效性的特点,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到组织工作的绩效以及发展的目标。再次,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人力资源的“蓄电池”理论,无论是在成长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不断地开发,组织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促使人力资源的素质能力在使用中被不断地开发出来。最后,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闲置、浪费会给组织带来更多的损失。

2、国家政策、制度因素:

一是国家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县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制定。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是现行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县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一方面农民依赖于土地,尽管离乡但不离土。另一方面家庭经营迫使农民离不开土地,再加上当前土地流转机制不活,外出打工者一心挂两头,只能根据农业生产季节特点,采取断断续续“季节型”和“候鸟型”的外出务工。

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要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农村改革开放力度。要结合人力资源系统开发理论和人力资源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要逐步建立“统一规划,分别组织,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各尽其力,各计其功”的管理机制,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筹集较充裕的资金全面启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程。根据人力资源系统开发理论,下面我将从农村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心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以及技能开发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对农村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

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是保护人力资源,要保护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农村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主要是从农村人口优生优育、营养平衡、地方病防治、卫生保健,到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生理素质。为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条例》。其主要内容:

1、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疾病能及时就近获得治疗。由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财政、农业、水利、建设、教育、文化、环保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有关工作。在农村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协助当地乡级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2、落实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措施,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发病率和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做好预防保健和预防接种工作,落实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及其他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并在农村开展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推行科学接生,普及住院分娩;搞好婚前健康检查、孕产妇定期检查访视和婴儿常见病的防治服务;无偿为农民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母婴保健指导。

3、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卫生,饮用水、炉灶、厕所符合卫生要求。在缺水和地表水源污染地区,组织修建深水井、手动泵井及其他符合卫生条件的生活供水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组织修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在农村逐步推广无烟省柴灶、沼气灶和适宜农村的清洁卫生厕所、无害化厕所。在农村改建新建住房、办公用房、学校及其他公共设施,应当同时修建清洁卫生厕所或者无害化厕所。

4、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治病享有经济扶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群众自愿和引导相结合的办法,在农村逐步推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对农民治病实行一定的经济扶助,使农民有病能够就近找得到医院,看得起医生。

5、普及健康教育,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在农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教育,宣传卫生科学知识,不断改善学校、集市、场院等公共场所和农民居住环境卫生;加强职业病防治,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农民身体素质;农村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设卫生常识课。

(二)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

人的巨大潜能,首先表现为心理潜能。所谓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主要是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发展的成果,来研究劳动者的动力源、动力结构、动力机制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劳动者动力的因素,并运用其研究结果,指导和影响人力资源开发活动。

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心理开发,应该从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控、人际关系的调适,到心理疾病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心理素质。

1、由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牵头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子、定期培训班对农村人口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由村委会为主体对农村人口中出现心理疾病的人员进行“一帮一”的心理健康引导,并对全体村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3、举办培训班对村干部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只有让村干部首先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在引导全体村民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对农村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

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主要通过人类劳动过程中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规范、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控制等一系列劳动伦理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使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矛盾;也包括调整劳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其主要任务是要使劳动者培养和树立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道德感,培养和树立事业心、同情心,唤起良知,唤起恻隐之心、羞耻之心、礼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不断地提高全民族的劳动伦理素质。

1、解放农民思想、更新观念。一是引导农民摒弃封闭保守心理,树立开放创新观念。搞好市场经济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接触新事物,了解新形势,树立开门迎商、开放搞活的意识,跳出陈规陋习,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引导农民克服依赖观望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自立自强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三是引导农民消除单家独户心理,树立协同致富观念。引导农民树立大农业、大市场、大合作的新观念;分工协作,才能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效益;协同发展,才能共同致富。四是引导农民丢掉嫉富挖富心理,树立容富赶富观念。引导农民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只有双赢才是真赢,只有让别人当赢家,自己才有可能成为赢家”的全新观念,树立善待先富户、学习先富户、赶超先富户的思维方式。五是引导农民抛弃小富即安心理,树立富而思进观念。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思想教育的主体是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农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确保农民思想教育长效性的关键。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六个好”的目标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抓好干部选配、突出素质培训、完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乡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乡村基层干部做农民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实现农民思想教育的长效性。

3、加强思想教育载体建设。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文明创建活动,帮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实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四)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

在结合人力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加大投入,实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是经费,国家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但仅仅依靠国家又不行,而必须广开渠道,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陈了县财政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外,还要坚持县内、县外并重的原则,吸引各方投入。县内要鼓励城镇支持农村,中心镇(乡)支援边远镇(乡),鼓励企业、投资者到农村和边远镇(乡)投资办教育、搞科研,鼓励民间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到国家边远镇(乡)捐资兴教、投资办学。县外则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其他省(市)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家来农村开发人力资源,同时积极争取无偿援助、捐赠、低息贷款等支援形式。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筹集较充裕的资金全面启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程。

2、要不断强化基础教育,认真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切实保证适龄青少年儿童入学,特别是适龄女童的入学率,千方百计改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的现状,提高新增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严格控制未成年学龄青少年进入劳务市场。

3、要抓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在职业学校设置实用的专业课程,使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系统地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以便毕业后能尽快就业。

4、要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推动产业化发展。将学习型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理论体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中,只有在农村提倡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思想,造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保证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五)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

1、要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建立就业培训网络,逐步建立县市、乡镇、村三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网,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夜校、短训班、电视教学等,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必要的基本职业技术技能。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升级换代培训目标,在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拓宽转移就业范围的工作中建立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相适应的就业培训和劳动力异地转移培训体系。

系统开发范文篇4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项目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各行各业迫切需求大量的嵌入式技术人才,当今“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已成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教学内容是以目前主流的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为完成特定功能进行软硬件设计开发。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及常见设计开发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行业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1]。

1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本门课程一般是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课,涉及到前导课程较多,如电路、数电、模电、单片机、传感器、C语言等课程,同时还要对这些课程掌握得比较精通,不能仅限于了解。目前学生学习单片机时普遍学习的是8位单片机,而在嵌入式系统中一般是使用32位单片机,涉及到的知识体系结构更为复杂,除了常见的应用程序的编写,还会涉及到操作系统程序的编写,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远远大过8位单片机,这对刚接触的学生来说会非常吃力[2]。同时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生需要学习很多理论知识,由于难度较大,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没有设计足够吸引人的实训内容,实训课时不能很好地与理论课程进行衔接,学生对实训课没有多大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就显得非常重要[3]。

2基于智能小车硬件平台的项目化改造

利用项目化教学,将一个大任务进行分解,得到若干个小任务点,再将每个小任务点与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本门课程选用的硬件平台为51智能小车,外形如图1所示。首先,该硬件将智能小车和单片机开发板进行二合一,里面包含单片机开发板一套,不但可以全面学习51单片机开发板基础知识,更可以设计、学习、娱乐三管齐下,将学到的知识融入实践,真正做到在娱乐中学习。其次,该装置搭载了电压检测系统,该系统直接插在底板插座上使用,实测系统电压,分析不同实验装置与小车之间的效果参数。最后,该装置支持多种通信连接方式,通过蓝牙、wifi等通信方式,我们可以在电脑、手机上进行远距离操控,为后续学习物联网方面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该智能小车拓展性强,适合学生DIY设计,用不同的传感器可完成不同的花样玩法,比如:装上风扇电机可拓展成智能灭火车;在小车上加上超声波舵机云台,云台左右转动,判断周围环境距离,可实现高级避障功能;在小车上插上声音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就可以对小车实现声控和人体感应。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境,从实用性和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本课程的教学载体,即以“设计小车多功能控制系统”为贯穿项目,在该贯穿项目的基础上下设“设计小车运动控制系统”等5个子项目和15个训练任务,如图2所示。子项目以小车运动控制系统为基石,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小车的功能进行完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小车功能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各个子项目都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思路。

3基于硬件平台的嵌入式课程项目实施

在此,将以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项目为例,来讲解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首先在上课前将本节课的任务要求给出,如表1所示。给出任务要求后,教师接着进行理论教学,讲解本节课所用到的知识点,为了更生动形象,辅以视频、动画、微课等信息化资源,务求让所有学生掌握该知识点。讲完之后,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选取硬件平台的资源,设计硬件电路。除了单片机最小系统外,还需要按键,现有按键资源如图3所示。学生自主选取独立按键和矩阵按键,然后完成硬件电路的接线。硬件电路完成之后,学生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最后教师可以给出图4所示的参考流程图。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程序控制流程图,在KEil4软件中完成程序的编写,编译之后生成HEX文件,最后将HEX文件下载到各自组的智能小车中的单片机,上电之后运行电路,查看能否实现任务要求;如果有问题,则根据错误情况进行软硬件调试,直到现象正确为止。

4结语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课程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且当今信息技术及嵌入式技术更新非常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符合时展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将硬件平台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培养社会满意、企业认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风波,杨为民.基于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9,5(14):97-98.

[2]肖知明.基于专业群的跨界融合、模块嵌入式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灯具开发设计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17):150-151.

系统开发范文篇5

本文以胜利石油管理局技术检测中心供应站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背景,从实际工作出发,在分析目前本单位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结构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发了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全文共分为题目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预计成果以及本系统发展前景等七章,详细地阐述了本系统开发的目的、过程及预期效果。

关键词:物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

目录

第一章题目的意义

1.1绪论

1.2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3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意义

第二章国内外现状研究

2.1国外现状

2.2国内现状

第三章物资管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解决的办法

4.1理论支持

4.1.1系统建设方法三原则

4.1.2系统建设生命周期及生命周期法

4.2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五章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

5.1系统分析

5.1.1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详细调研

5.1.2数据流程图(DFD)

5.1.3数据字典(DD)

5.2系统设计

5.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2数据库设计

5.2.3代码输入及输出设计

5.3系统的实施、运行及维护

5.3.1系统的实施、运行

5.3.2系统的维护

第六章预计成果

6.1软件的优点

6.2经济效益预测

第七章本系统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一章:题目的意义

1.1绪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N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于1946年在美国问世到现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技术淘汰指标高的惊人,价格下降以及软件应用的快速扩展引发了以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微机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以全球信息网络普及和全球信息共享为标志的“全球信息网络革命”的蓬勃兴起。可见,世界已进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中激烈竞争的时代,计算机已经变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具,如同我们离不开的自行车、汽车一样。我们应该承认,谁掌握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信息处理速度快,批量大,谁的效率就高,谁就能在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概念是1961年美国人J。D。GALLAGHER首先提出来的,是一门新兴的、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研究的是企业中信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以便有效的管理信息,提供各类管理决策信息,辅助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它具备数据处理、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具体作用如下:

(1)用统一标准处理和提供信息,排除使用前后矛盾的不完整的数据。

(2)完整、及时提供在管理及决策中需要

的数据。

(3)利用指定的数据关系式分析数据,客

观预测未来。

(4)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不同详细程度的报告,缩短分析和解释时间。

(5)用最低的费用最短的时间提供尽可能精确、可靠的信息,以便使决策者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物资信息系统开发的意义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资保障部门。正因为供应部门是关键的中转环节,建立一套物资

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有效的把本单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及时、保质保量的供应上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

第二章国内外现状的研究转2.1国外现状

计算机的发明应用,被视为人类的第三次

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一次飞跃。过去的革命最高成就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是手的延长,而计算机的出现却能做到“用机器控制机器”,是脑的延伸。计算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工具

及途径。在西方国家,计算机系统的发展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64)电子数据处理阶段(EDP)。此阶段以单项数据处理为主,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工资管理等。

第二阶段(1964--1974)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在这期间,由于高速度的处理机、高速度大容量的存储器与器件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得计算机应用系统从单项应用的EDP发展到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应用阶段,使得MIS日渐成熟,具有了控制、预测、辅助和决策的功能。

第三阶段(1974--1980)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在此阶段解决的主要是面向高层管理,大范围的决策问题以及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

第四阶段(1980--)职能管理系统阶段

(IMS)。这个阶段强调的是综合管理功能,多维服务模式,人机协调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功能等。

据统计,目前,美国在财务会计上占有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是80—90%;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较快的国家中,计算机应用于经济管理的占80%;用于科技计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

2.2国内状况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未能与信息资源的增长同步进行。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

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成商品使其增值。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年开始的,83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被确立为国民经济信息的核心内容,信息数字化,传输的网络化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捷径,值世界信息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时,我国要迎头赶上,就必须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于各类科技经济等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服务系统,以便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物资管理在社会大生产中占用重要地位,其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达到95%以上,而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80年代初开始的。起步虽晚,但发展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章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术检测中心是1991年初成立的局属二级单位,主要负责油田地区各单位的安全教育、工程质量、锅炉压力容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及环境检测,井架检测等监督检测工作。供应站则负责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所需的物资正常供应工作。我单位供应站属直属四级站,物资类别

99大类,年吞吐量450万元,周转速度为49天,库存30万元,一年以上无动态积压物资4万元。供应站每月要向局供应处及中心机关上报月度库存清册,其数据都是从各种账本中收集,再统计,最后逐级汇总再报送。目前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

1)根据各三级单位所报材料明细逐个与

库存账本对照查阅,进行库平,即库中有其所需材料则开据料单从库中领取,若库中无,则通知采购人员采购。库中物资种类繁多,查对繁琐,易出错。

2)从开据发料单到每月结帐、清册都是手工操作,计算器加算盘,效率低且准确率不高。

单位配备的计算机仅局限于打字,做报表,不能开单据,计算机应有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领导决定通过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其处理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也便于动态查询,提高决策水平第四章解决的办法

4.1理论支持

4.1.1系统建设方法三原则

人类在复杂的工程技术系统如能源、交通等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研究复杂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

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方法论,其主要原则如下:

1)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我们必须从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事物,从整体目标和

功能出发,正确处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2)分解—协调原则。就是把复杂问题化成若干相对简单的子问题以方便求解。若子系统的问题比较复杂,还可以再分。但在处理各类子问题时,必须根据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行为、功能与目标,以保证整体功能目标的实现。

3)目标优化原则。所谓目标优化原则对简单系统来说,是求最优解,对复杂系统来说,求的是满意解。一定要注意,目标优化原则并不简单是求最优解的问题

这里最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三原则是系统方法中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三个主要原则,并非全部原则。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需在这些原则的

指导下,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求解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4.1.2系统建设生命周期及生命周期方法

任何系统均有其生产、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生命周期。而生命周期法是将一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目标、活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及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系做了具体规定,以使整个建设工作具有合理的组织和科学的秩序。它是一种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一直是大型系统开发的主流方法。步骤如下:

(一)系统规划

(二)系统开发

1系统分析包括系统逐步调查,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的提出。

2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功能设计,系统总体物理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3系统实现包括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及制作安装盘。

(三)系统的运行及维护

本系统总体上就是用了这种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

4.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在物资管理中存在下列问题:

(1)开据发料单,月底清帐及各种库存清册均用手工操作,用计算器或用算盘,工作效率低。

(2)在进行库平时,由于要把各三级单位所报材料明细和库存账本上的明细一一对照,效率低而且管理起来也很费劲。因此,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开发系统势在必行。从环境上看,我站有3台486微机,99年上了局域网。从人员上看,站上精通计算机的年轻人不少,操作起来不会有困难。因而,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技术上看,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可行的。

第五章开发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

5.1系统分析

所谓系统分析,就是指在整个系统开发工程中,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

题,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说从信息处理的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办提供依据。它是信息开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建立系统模型的第一步。其核心是目标分析与需求分析,最后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

5.1.1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详细调研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主要通过座谈、询问及发放征询意见表等方法来了解他们对信息系统的需求情况。主要了解的用户有:

(1)各三级单位负责人

(2)使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3)各三级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层负责人

(4)供应站负责运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

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通过对以上人员的需求调查得知,以前的物资管理办法,工作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因而,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各单位的需求虽然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用户的信息要求:随时查询库存物资状况,进行库存物资汇总,对记录能随时删除、插入及恢复。

(2)用户的处理要求:能随时增加、删除,修改每一个库存物资记录,并能打印单据。

(3)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的要求:要保证每个记录必须完整,不能被他人非法窃去。

本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描述工具,以信息系统

中应有的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来描述系统。

5.1.2数据流程图(DFD)

1.物资管理数据流程图的关联图及符号说明如下:

材料申请表6联发料单

材料采购通知单材料自购入库单

2.数据流程图(DFD)顶层图及说明如下:

为材料申请表6联发料单

材料采购通知单材料采购入库单

发料单的随货同行联发料单的账务登记联

待购料信息反馈

数据流程图的符号说明如下:

外部项加工

数据存储数据流

为加深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了解,

下面把供应站领料业务流程图出具如下:

流动单据人员单位

5.1.3数据字典(DD)

由于数据流程图只是对数据处理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未对数据的详细内容及加工过程进行说明,而这正是数据字典所要表达的。它能将数据流程图中全部数据流及其组成部分的数据元素、数据存储、数据加工等描述清楚,便于后序工作——系统设计的进行。这里仅列出数据流的例子以做代表。

数据流的DD表如下:

数据流

系统名;物资管理编号:

条目名:物资库存清册别名:

来源:物资管理

数据流结构:库存清册={序号+物资项}

简要说明:清册打出后报供应处有关科室

修改

记录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5.2系统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反映用户基本信息要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的物理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5.2.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如下:

5.2.2数据库设计

1.系统总体结构功能模块设计后,就要对数据库进行设计了。我们用的是关系数据库,而数据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用E-R表来分析。E-R图由实体、属性、实体之间的关系三部分组成。

下面就是根据数据字典的内容的出的本系统的E-R图。

实体属性实体间的联系

其中:仓库{仓库保管员职工号、仓库号、面积、电话号码}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供应商{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帐号}

零件{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

2.根据物理结构设计的三原则(即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结构设计与操作设计相结合;数据结构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进行本系统中关系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及代码设计。仅举一例如下:库存物资账表(KCWZZB)

字段代号字段名称类别宽度

XH序号N2

WZMC物资名称C12

WZLB物资类别N2

字段代号字段名称类别宽度

WZXH物资型号C16

SL数量N6

SHDW四号定位C8

CJ厂家C18

BZ备注C20

3.由于数据库中所保存的数据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所以在数据库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库结构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与恢复,而一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保护功能。

5.2.3代码及输入输出设计

本系统代码一律采用汉语拼音的首字字母作为该项代码,主码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递增。

输入输出设计时,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了一个登陆窗口。设计样式如图:

5.3系统的实施、运行及维护

5.3.1系统的实施、运行

1.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选择了较为流行的POWERBUILGER50,它具有较为直观方便的优点,属于可视化的开发工具,即第四代开发工具,而且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网络调用后台的任一数据库ORACLESYBASEFOXBASE等,例如;我们打开一个应用程序,选择的文件为库存管理即KCGL.DB,程序为

sqlca.dbms=’0dbs’

sqlca.database=’kcgl.db’

sqlca.userid=’dba’

sqlca.dbpass=’sql’

sqlca.dbpram=’connectstring=’dsn=newdb;

uid=dba;pwd=sql’’’

connet

open(face--win)

2.硬件的配置要求为:

486以上的微机,16M以上的内存,50M以上的硬盘软件的配置要求:WIN95中文版操作系统

5.3.2系统的维护

系统的维护主要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

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纠错性维护:由于本系统测试不可能揭露系统中存在的所有错误,所以当系统运行到一定时期后会暴露出系统内隐藏的错误,这时候要及时纠正。

适应性维护:这里指为了使本系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来的系统不能适应新的软硬件,另一方面,应用的对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将导致系统不能适应新的应用环境,因此,有必要对系统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时时都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完善性维护:要根据用户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来不断扩充原有的系统的功能。

预防性维护:把维护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来延长本系统的使用寿命。

据统计,完善性维护占所有维护工作总数的50%左右。

可见,系统维护工作中,一半以上的工作是对系统的完善,一定要多加注意。

第六章预计成果

6.1软件的优点

1.安全性强

2.维护成本低,系统可靠性强

3.扩充性好且开发效率高

4.使用方便

5.标准化程度较高

6.2经济效益预测

使用此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大大提高

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初步统计,由原来14人的工作,用了此系统后,5人就能完成,这样一来,以年薪金1、5万元/人计算,只此项就节约13、5万元。

第七章系统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影

响会越来越重要,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另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其开发方法从早期的生命周期法到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原型法,再到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以致现

在最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的出现,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性能都在不断地提高。本系统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由于

POWERBUILDER能够与各种数据库相联系,有一定的应用范围,故短期应不会落伍),但若不适时进行调整、改进、完善,必将被更新的、功能更完善的物资管理系统所代替。

我通过开发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应用能力;借此机会,深深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董祥军老师及支持、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谢谢

参考文献

1.数据组织与管理王珊经济科学出版社

2.软件开发工具陈禹方美琪经济科学出版社

系统开发范文篇6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Linux开发平台选型

1嵌入式系统与Linux

按照电气工程师协会的一个定义:嵌入式系统是用来控制或监视机器、装置或工厂等的大规模系统的设备。具体说来,它是电脑软件和硬件的综合体;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从而能够适应实际应用中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一般来说,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而Linux也早已成为IT界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概括说来,将Linux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有如下一些优点:

①Linux自身具备一整套工具链,容易自行建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交叉运行环境,并且可以跨越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仿真工具(ICE)的障碍。

②内核的完全开放,使得可以自己设计和开发出真正的硬实时系统;对于软实时系统,在Linux中也容易得到实现。

③强大的网络支持,使得可以利用Linux的网络协议栈将其开发成为嵌入式的TCP/IP网络协议栈。

2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过程

按照嵌入式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析、设计和实现。分析阶段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及需要完成的目标,也常常被称为“需求阶段”;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完成用户的要求;实现阶段主要是解决如何在所选择的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整个软、硬件系统的协调实现。在分析阶段结束后,通常开发者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选择,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现阶段的任务完成。

通常硬件和软件的选择包括:处理器、硬件部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软件开发工具、硬件调试工具、软件组件等。

在上述选择中,通常,处理器是最重要的,同时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也是非常关键的。处理器的选择往往同时会限制操作系统的选择,操作系统的选择又会限制开发工具的选择。

3硬件平台的选择

3.1处理器的选择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各种类型的嵌入式处理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嵌入式处理器的品种总量已经超过1000多种,流行体系结构有30几个系列。但与全球PC市场不同的是,没有一种微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公司可以主导嵌入式系统,仅以32位的CPU而言,就有100种以上嵌入式微处理器。由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差异性极大,因此选择是多样化的。

调查上市的CPU供应商,有些公司如Motorola、Intel、AMD很有名气,而有一些小的公司,如QED(SantaClara.CA)虽然名气很小,但也生产很优秀的微处理器。另外,有一些公司,如ARM、MIPS等,只设计但并不生产CPU,他们把生产权授予世界各地的半导体制造商。ARM是近年来在嵌入式系统有影响力的微处理器制造商,ARM的设计非常适用于小的电源供电系统。Apple在Newton手持计算机中使用ARM,另外有几款数字无线电话也在使用ARM。

设计者在选择处理器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①处理性能。一个处理器的性能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时钟频率,内部寄存器的大小,指令是否对等处理所有的寄存器等。对于许多需用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来说,目标不是在于挑选速度最快的处理器,而是在于选取能够完成作业的处理器和I/O子系统。如果是面向高性能的应用设计,那么建议考虑某些新的处理器,其价格相对低廉,如IBM和MotorolaPowerPC。

②技术指标。当前,许多嵌入式处理器都集成了设备的功能,减少了芯片的数量,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开发费用。开发人员首先考虑的是,系统所要求的一些硬件能否无需过多的胶合逻辑(GL,GlueLogic)就可以连接到处理器上。其次是考虑该处理器的一些支持芯片,如DMA控制器,内存管理器,中断控制器,串行设备、时钟等的配套。

③功耗。嵌入式微处理器最大并且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手持设备、电子记事本、PDA、手机、GPS导航器、智能家电等消费类电子产品。这些产品中选购的微处理器,典型的特点是要求高性能、低功耗。许多CPU生产厂家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今天,用户可以买到一颗嵌入式的微处理器,其速度像笔记本中的Pentium一样快;而它仅使用普通电池供电即可,并且价格很便宜。如果用于工业控制,则对这方面的考虑较弱。

④软件支持工具。仅有一个处理器,没有较好的软件开发工具的支持也是不行的,因此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对系统的实现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⑤是否内置调试工具。处理器如果内置调试工具可以大大缩小调试周期,降低调试的难度。

⑥供应商是否提供评估板。许多处理器供应商可以提供评估板来验证理论是否正确,决策是否得当。

3.2硬件部件选择的其它因素

①生产规模。打算做1套?多套?还是规模生产?如果生产规模比较大,可以自己设计和制备硬件,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反之,最好从第三方购买主板和I/O板卡。

②开发的市场目标。如果想使产品尽快发售,以获得竞争力,此时要尽可能买成熟的硬件;反之,可以自己设计硬件,降低成本。

③软件对硬件的依赖性。软件是否可以在硬件没有到位的时候并行设计或先行开发。

④只要可能,尽量选择使用普通的硬件。在CPU及架构的选择上,一个原则是:只要有可替代的方案,尽量不要选择Linux尚不支持的硬件平台。

4软件平台的选择

图1所示的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流程,主要涉及到代码编程、交叉编译、交叉连接、下载到目标板和调试等几个步骤,因此软件平台的选择也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4.1操作系统的选择

(1)操作系统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硬件方案确定之后,操作系统的选择就相对轻松了。硬件的不同,会影响操作系统的选择。低端无MMU(MemoryManagementUnit,存储器管理单元)的CPU,要使用uClinux操作系统;而相对高端的硬件,则可以用普通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uClinux和普通的Linux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可用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操作系统很多,但关键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开发项目的操作系统。经过多年的开发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①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工具。有些实时操作系统(RTOS)只支持该系统供应商的开发工具,因此,还必须向操作系统供应商获取编译器、调试器等;而有些操作系统使用广泛,且有第三方工具可用,因此,选择的余地比较大。

②操作系统向硬件接口移植的难度。操作系统到硬件的移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系统能否按期完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要选择那些可移植性程度高的操作系统,避免操作系统难以向硬件移植而带来的种种困难,加速系统的开发进度。

③操作系统的内存要求。均衡考虑是否需要额外花钱去购买RAM或EEPROM来迎合操作系统对内存的较大要求。

④开发人员是否熟悉此操作系统及其提供的API。

⑤操作系统是否提供硬件的驱动程序,如网卡等。

⑥操作系统的可剪裁性。有些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剪裁性,如嵌入式Linux、Tornado/VxWorks等等。

⑦操作系统的实时性能。

(2)几类嵌入式Linux系统的比较

嵌入式Linux系统方面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专门为Linux的嵌入式应用而做的。如何让Linux更小、更容易嵌入到体积要求和功能、性能要求更高的硬件中去,是他们的产品开发方向,如MontaVista的MontaVistaLinux等。第二类是专门为Linux的实时特性设计的产品。将Linux开发成实时系统尤其是硬实时系统,应用于一些关键的控制场合(不仅仅是信息电器)。如,Fsmlabs公司开发出来的RT-Linux产品已经用在工业控制的很多方面;葡萄牙的Coimbra大学已经利用RT-Linux实现了化工生产控制厂里用来控制反应和程序控制的系统。第三类的产品是将实时性和嵌入式方案结合起来的方案。很多公司都这么做,并且提供集成化的开发方案,如Lineo、TimeSys等等。

因此选择操作系统时,要根据自己的嵌入式要求和实时性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嵌入式Linux;同时,和选择硬件的原则一样,如果可能,尽量选择使用普通的嵌入式Linux系统。

4.2编程语言的选择

编程语言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①通用性。不同种类的微处理器都有自己专用的汇编语言。这就为系统开发者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使得系统编程更加困难,软件重用无法实现。而高级语言一般和具体机器的硬件结构联系较少,多数微处理器都有良好的支持,通用性较好。

②可移植性程度。汇编语言和具体的微处理器密切相关,为某个微处理器设计的程序不能直接移植到另一个不同种类的微处理器上使用,移植性差;而高级语言对所有微处理器都是通用的,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微处理器上运行,可移植性较好。

③执行效率。一般来说,越是高级的语言,其编译器和开销就越大,应用程序也就越大、越慢;但单纯依靠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来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带来的问题是编程复杂、开发周期长。因此,存在一个开发时间和运行性能间的权衡问题。

④可维护性。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可维护性不高。高级语言程序往往是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固定的。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很快地将问题定位到某个模块内,并尽快得到解决。另外,模块化设计也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升级。

几种开发语言的比较: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种类很多,比较广泛应用的高级语言有:Ada、C/C++、Modula-2和Java等。Ada语言定义严格,易读易懂,有较丰富的库程序支持,目前在国防、航空、航天等相关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未来仍将在这些领域占有重要地位。C语言具有广泛的库程序支持,目前在嵌入式系统中是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占重要地位。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目前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GNUC++。VisualC++,是一种集成开发环境,支持可视化编程,广泛应用于GUI程序开发。但C与C++相比,C++的目标代码往往比较庞大和复杂,在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Modula-2定义清晰,支持丰富,具有较好的模块化结构,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虽然该语言的开发应用一直比较平缓,但近两年在欧洲有所复苏。Java语言相对年轻,但有很强的跨平台特性,目前发展势头较为强劲。Java语言的“一次编程,到处可用”的特性,使得它在很多领域备受欢迎。随着网络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Java及嵌入式Java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但是Java消耗硬件资源较大。

4.3集成开发环境考虑的因素

集成开发环境IDE(IntegratedDevelopmentEnvironment)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系统调试器的功能。系统调试特别是远程调试是一个重要的功能。

②支持库函数。许多开发系统提供大量使用的库函数和模板代码,如大家比较熟悉的C++编译器就带有标准的模板库。它提供了一套用于定义各种有用的集装、存储、搜寻、排序对象。与选择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原则一样:除非必要,尽量采用标准的glibc。

③编译器开发商是否持续升级编译器。

④连接程序是否支持所有的文件格式和符号格式。

4.4硬件调试工具的选择

好的软件调试程序可以有效地发现大多数的错误,但是如果再选择一个好的硬件调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硬件调试工具有以下几种:

①实时在线仿真器(ICE,In-CircuitEmulator)。用户从仿真插头向ICE看,ICE应是一个可被控制的MCU。ICE是通过一根短电缆连接到目标系统上的。该电缆的一端有一个插件,插到处理器的插座上,而处理器则插到这个插件上。ICE支持常规的调试操作,如单步运行、断点、反汇编、内存检查、源程序级的调试等等。

②逻辑分析仪。逻辑分析仪最常用于硬件调试,但也可用于软件调试。它是一种无源器件,主要用于监视系统总线的事件.

③ROM仿真器。ROM仿真器用于插入目标上的ROM插座中的器件,用于仿真ROM芯片。可以将程序下载到ROM仿真器中,然后调试目标上的程序,就好像程序烧结在PROM中一样,从而避免了每次修改程序后直接烧结的麻烦。

④在线调试OCD或在线仿真(on-chipemulator)

特别的硅基材料以及定制和CPU引脚的串行连接,在这种特殊的CPU芯片上使用OCD(On-ChipDebugging),才能发挥出OCD的特点。用低端适配器就可以把OCD端口和主工作站以及前端调试软件连接起来。从OCD的基本形式看来,它的特点和单一的ROM监测器是一致的,但是不像后者那样,需要专门的程序以及额外的通信端口。

4.5软件组件的选择

有些软件组件是免费的,有些软件组件是授权的。授权软件组件的费用一般都很高,但大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可靠性高,调试时间短。现在也有一些免费的自由软件组件,它们的性能、可靠性也很好。因此开发人员在选择的时候要加以权衡,确定哪种方案更好。

系统开发范文篇7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一个包含微处理器的特殊计算机系统,是一个较大系统或设备的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功能特性。许多具备数字接口的设备如微波设备、录像机(VCR)和汽车等都会用到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需要使用操作系统,有些则用单个程序实现整个逻辑,但所有嵌入式系统提供的功能都要比通用计算系统更专业些。嵌入式系统功能包括:

1.监视环境-从输入传感器读取数据,然后处理数据并显示结果。

2.控制环境-产生并向激励器发送命令。

3.转换信息-转换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

虽然通过传感器和激励器完成与外部世界的交互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特点,但这些嵌入式系统还提供适合它们所在设备的特殊功能。嵌入式系统一般用来执行控制程序、有限状态机和信号处理算法。这些系统还必须检测内部计算环境和周围电磁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并对此做出响应。

嵌入式系统特性

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挑战是使嵌入式系统的独特性能与设备的特殊约束条件相一致。以下是一些嵌入式系统的重要特性:

1.特殊应用系统-嵌入式系统不同于通用处理器,它针对特殊应用进行了优化。

2.反应性系统-反应性计算的意思是系统(主要是软件部分)根据传感器信息对环境作出响应,并利用激励器控制环境,同时系统速度能与环境速度同步。

3.分布式-嵌入式系统的一般特征是多个通信进程在多个通过通信链路链接的CPU或ASIC上运行。

4.异类性-不同的嵌入式系统一般具有不同的结构,以便在处理严格设计约束的嵌入式系统时能够提供更好的设计便利性。

5.苛刻环境-许多嵌入式系统并不工作在受控的环境中,因此它们必须能够经受过热、振动、冲击、电源波动和其它恶劣的物理环境条件的考验。

6.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嵌入式系统复杂度和运算量的不断增长,需要更多地考虑系统安全因素。

7.小型化、重量轻-为了达到便携目的,许多嵌入式系统的重量必须设计得很轻。

8.成本敏感性-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对成本的敏感性有很大的不同。

实时系统的特性

实时系统要求在外部环境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对来自环境的激励信号作出响应(包括物理时间的过渡)。从输入时间到输出时间的延迟必须足够小,以满足可以接受的时间值。通常实时系统需要对环境作出连续及时的响应。

计算的正确性不仅依赖于结果,而且取决于输出发生的时间。一个实时系统必须满足有限响应时间约束条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后果是性能的劣化而不是故障,那么这种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软实时系统。如果后果是系统发生故障,那么这种系统就是一种硬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有反应式和嵌入式两种类型。反应式实时系统会与环境发生连续的互作用,而嵌入式实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大型系统中安装的特殊硬件。

嵌入式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许多系统设计工程师都会经历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的过程(图1),此过程中硬件与软件将同时进行开发。理解硬件与软件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及界限有助于确保设计要求得到完整正确的理解和实现。

早在设计要求的定义与分析阶段,系统开发人员就必须与设计工程师协同分配硬件或/和软件方面的要求。这种分配的依据是早期系统仿真、原型设计和行为建模结果、工程师自己的经验以及上文提及的各种因素权衡结果(图2)。一旦分配结束,就可以立即着手具体的设计和实现。实时系统开发中软硬件的并行设计会使用到各种分析技术,包括:

1.硬件与软件仿真;

2.硬件/软件协同仿真;

3.可调度的建模技术,如速率恒定分析;

4.原型设计和渐进式开发。

可以在各种抽象层次使用的仿真技术主要用于开展早期的性能评估。低层仿真可以用来为总线宽度和数据流程建模,这对性能评估是非常有用的。高层仿真可以满足功能的交互,并促成硬件/软件权衡研究及有效性设计。利用仿真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向下抽象成基础组件和行为。仿真还助于解决功能性问题(数据与算法)、行为(进程排序)或性能问题(资源利用、吞吐量和时序)。

理解设计要求

在作执行任何类型的处理器评估时,首先要详细理解用户的功能和非功能性要求。功能性要求通常比较容易获得,而非功能性要求较难定量测量。但对于实时系统来说,定义响应时间这样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实时要求可以有以下几种:

1.激励-激励(S-S):到系统去的两个激励之间的实时关系;

2.激励-响应(S-R):一个激励与来自系统的一个后序响应之间的实时关系;

3.响应-激励(R-S):一个响应与到系统去的一个后序激励之间的实时关系;

4.响应-响应(R-R):来自系统的两个响应之间的实时关系。

S-R和R-R关系定义了对指定系统的时序要求。这种情况下所实现的功能必须足够快(或足够慢)才能满足时序要求。S-S和R-S约束暗示系统必须能够从环境(可能是一个用户或另外一个系统)中检测出特定时序约束的破坏。这些约束与功能的快慢没有关系,相反它们能够检测出某些遭到破坏的时序约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因此要从最初系统要求设计时就很好地理解这一点,因为S-R和R-R约束可以引导设计工程师进行代码优化,而S-S和R-S约束需要用额外的软件来检测和响应时序冲突。

处理器选择

嵌入式实时系统比较适合用于系统优化。由于这些系统主要用来解决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因此硬件和软件能够得到最佳优化,并很好地应用于单一设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软硬件最佳折衷状态下开展系统设计。影响这一阶段设计的主要因素是处理器的选择、软硬件的分割和总体系统集成。

在为嵌入式实时系统选择处理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处理器必须有足够的性能执行任务和支持产品生命周期。

2.实现:根据具体应用情况,处理器可能需要被高度集成。在DSP应用中可以有好几种选择,专用集成电路(ASIC)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器件可以被用作DSP协处理器,但对于许多通用信号处理来说显得不够灵活。另外可以选择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时钟速度特别快,但可扩展性不是很强,而且会发生其它实时(可预测性)问题。现场可编程阵列(FPGA)是一种快速器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某些DSP功能,但与DSP相比开发难度比较大,因为在DSP中一个简单的程序就能完成相同的功能。如果是主信号处理应用,则最好采用性能强大功耗也较大的通用处理器。如果需要快速升级信号处理应用,采用DSP等可编程器件比定制的硬件方案要更好些。

3.工具支持:支持软件创建、调试、系统集成、代码调整和优化工具对整体项目成功与否非常关键。

4.操作系统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需要使用有帮助的抽象来减少其复杂性。针对处理器系列产品作过优化的商用操作系统(OS)能够缩短设备开发周期和上市时间。

5.过去的经验:拥有处理器或处理器系列产品的开发经验可以减少可观的学习新处理器、工具和技术的时间。

6.仿真支持:循环精确仿真对某些类型的应用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许多功能正确性验证都是采用仿真技术完成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模型也促使处理器仿真器成为开发流程中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7.应用支持:应用支持有多种方式,从通过热线或网站取得的应用专家支持,到预打包的软件和应用框架,甚至完好的测试平台。一些DSP处理器能够提供器件的驱动器、板级支持包和其它“启动帮助组件”。有了这些软件组件后,应用开发师就无需再编写器件驱动器等“无附加值”的软件,相反,他们可以把精力放在具有附加值的功能开发上,使他们的产品能独树一帜。

8.成本:嵌入式应用对成本特别敏感,而产品成本的稍许差别都可能导致市场的失败。

9.功耗:市场上有许多依靠电池工作的便携嵌入式实时系统,此时电池寿命将成为系统的重要参数。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使用针对便携式应用优化的低功耗器件。

10.传统代码:如果选中的处理器需要设计人员编写与现存代码的接口,将会导致整个设计流程的严重滞后。因此需要选择一款代码兼容的器件来避免或减少这一步骤造成的影响。

11.算法复杂性:某些处理器能够非常高效地处理某类算法,因此最好选择能够与应用最佳匹配的处理器。例如,具有许多控制代码的有限状态机应用应该映射为类似ARM处理器的RISC器件。编码、解码和回波抵消等信号处理应用应该映射为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具有信号处理加速器的某种器件。

12.上市时间:项目的完成时间会加快处理器的选择过程,这一过程与先前讲述的几个关键事项密切相关,如OS的可用性、其它软件组件以及便携性问题。

设计还是购买?

是自己设计还是购买成品呢?如果有可能不重新设计,价格也比较合理的话,购买要比自己开发更有利。由于嵌入式系统预算的缩减、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TCP/IP堆栈等商用技术的改进、嵌入式系统要求的扩展,采用商业性现成(COTS)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普遍。采用COTS技术能够缩短开发周期中编码、调试、单元测试和代码检查阶段的时间。

然而,作出购买而非设计的决定会改变一个组织的基础开发流程。一个组织希望实现的新业务有:供应商调研和评估、产品评估以及实时的供应商交流与关系建立。产品开发的其它活动不会取消,但会作出一些改变。这些变化包括更关注如何将系统硬件与软件更好地组合在一起,而不再把重点放在模块自己内部的运作上。另外必须更侧重于兼容性、可配置性和可集成性等结构上的问题。

必须很好的理解和高效地管理由于决定采用“购买”而非“设计创建”方式所导致的结果。首先,自然是对供应商提出产品要求、产品可靠性、计划和产品文档等依赖请求。这种情况下产品要求中的灵活性会打些折扣。购买商用产品意味着接受现有的产品要求,但这种要求也许不能完美地匹配自身产品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把这种缺点与COTS技术提供的成本与上市时间优势作一个理智的权衡。

因此重要的是最终用户与技术人员必须参与COTS供应商的选择,考虑的重点要放在业务需求上而非技术本身。性价比分析所要考虑的因素应包括易学性、易用性、供应商名声和长期稳定性、许可方式和培训。所有与性能有关的声明必须尽可能采用内部或外部基准或演示来到得有效性认证。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偏差,评估标准应该在收到供应商建议前就制定好。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和理解技术标准和相当的文件、采用类似建议请求(RFP)的标准模式征求供应商的建议、对供应商建议进行评估和排序、选择供应商并签署合同。

除了评估技术外,还应对供应商本身进行评审。要充分了解供应商开业时间的长短、供应商的背景和名声、供应商的其它用户对它的评价和意见、供应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对你的计划或项目的支持情况,以及供应商对你业务和要求的理解程度,甚至对未来项目的承诺。以前软件团队认为软件开发方案遵循类似于创建架构的特定模式。提供符合一般模式的抽象方法能够使软件团队定制符合他们特殊要求的方案,同时遵循被前人证明是高效和正确的模式。

嵌入式系统供应商已经认识到需要通过提供软件组件和类似于设计模式的框架来加快软件开发进程。在DSP领域,供应商向DSP设计工程师提供包括参考框架(RF)在内的上百个以DSP为核心的软件组件用于产品和系统开发。设计完好的参考框架能够在设备开发的早期阶段让设计人员快速入门。RF内含方便易用并且适合多种应用的源代码。由此可以取消许多早期的低层设计决策,使开发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真正显示产品特色的代码开发上。设计人员可以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系统需要的专业RF,然后集成适配的算法(可以是其它供应商出售的DSPCOTS算法,或供应商自己的算法)生成适合各种终端设备的特殊应用,如宽带、语音、视频图像、生物测量和无线设施。这些RF提供百分之百的C语言源码,并且没有版税要求。RF源代码可以从/downloadrfnow网站下载。

软件性能工程

许多嵌入式实时系统必须满足一系列性能目标。一般来讲,性能是一个软件系统或组件对时间要求满足程度的一种指示。这里的时间指标可以用响应时间和吞吐量来衡量,该时间值是指响应某种要求所需的时间,而吞吐量用以指示系统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可扩展性是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它来衡量系统要求提高时系统能够继续满足响应时间或吞吐量要求的能力。

如果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内得不到正确的性能管理,那么即使选择了正确的处理器和软件也是徒劳的。性能故障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可能损伤与客户的关系,造成收入下降,甚至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因此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需要随时关注性能问题。性能管理可以被动或主动完成。被动方式需要采用一个较大的处理器解决性能问题,它只在系统完成构架、设计和实现后处理性能问题,在解决问题前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实际需要测量的事件发生。主动方式是指整个生命周期内一直在跟踪和交流性能问题,同时开发用以识别性能劣化的进程,并在性能处理中培养团队成员。

系统开发范文篇8

我院于2017年招标选择了某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公司,负责医院信息系统及设备、财务等系统的开发工作。本文针对我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思考总结了院方和系统开发方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项目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旨在指导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与系统开发方密切配合,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可用性。进而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确保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3]。

2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及项目背景

(1)医疗设备数量多,资产庞大是摆在所有医院管理者眼前的一大课题。据统计我国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一些超大规模的三甲医院的设备甚至占到全院总资产的70%~80%,并仍有上升的趋势。(2)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缺乏论证依据。很多医院的设备申购仅仅停留在使用科室论证层面,医院很难从全局的角度,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维修和维保情况分析等获得深入的设备采购建议信息。(3)大多数医院医疗设备固定资产实行台帐式管理,管理局限于静态的资产管理,无法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效益、转移、报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复杂且效率较低。(4)医疗设备维修仍然采用传统的电话报修,工程师记录设备故障信息,维修工作效率不高,无法建立起真正的预防性维护。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的各种档案资料及维修和维护的资料仍大量采用纸质材料,原始资料不易保存。由于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有以上一些弊病,我院从医院发展和建设智慧医院的思想出发,对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并最终根据国家有关要求,招标选择了某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公司,负责对包括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

3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系统开发方由于承担我院HIS等多个系统的开发工作,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作为大系统下的一个小分支,系统开发人员较少,未能引起系统开发方的足够重视。(2)系统开发方未能与院方做好项目需求的管理,导致开发人员与院方对需求理解不一致,开发出来的功能不能达到院方期望,另外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没有做到对项目需求的及时追踪。(3)在开发过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未能邀请院方对项目进展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审,院方不能及时了解系统开发情况,无法提前提醒系统开发人员对系统中不适合院方使用的功能进行变更和修改。(4)系统开发方未能做好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实施人员数量不足,有项目开发人员中途离职,开发人员普遍工作热情不高,项目进度落后。(5)系统开发方未能制定详尽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管理混乱,未建立起组织级的项目管理体系,院方对设备管理系统的许多期望未能得到满足。(6)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医院方也未做好与系统开发方的对接工作,医院未针对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在与开发方对接的过程中,没有对系统使用人员与开发方的对接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没有利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去处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4我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的思考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开发项目是医院委托系统开发方的一项工作,但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系统开发方还是医院方面都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对待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启动、计划、实施、监控、收尾的每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管理。要加强院方与系统开发方的沟通交流,在项目开展的各个阶段,院方应主动参与到项目需求的收集,项目范围的定义,项目执行阶段的监控,项目收尾阶段的验收等。当开发方项目管理团队出现各种问题时,应主动提出意见,并通知开发方高层领导,尽快解决,以免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系统开发方应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加强对项目范围的管理,及时向用户了解需求,并最终与用户一起完成范围的确认,严格遵循项目变更程序,避免因需求理解不一致等问题出现返工;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系统开发方应建立起组织级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对项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意识,定期邀请各方参加项目的定期评审和审计,根据评审意见及时纠错;加强对项目时间的管理,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预估,采取赶工和交叉施工的方法,尽可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计划的任务;加强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可定期进行团队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5结束语

医疗设备在医院发展建设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势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项目管理理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已被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开发者所认同,也必将能够实现开发者和用户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查晓俊,成刚,杨玉志.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05):125-129.

[2]赵盛瑞.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6):160-161.

系统开发范文篇9

【关键字】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教学设备由展示台、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广播、电子白板、录像、实验设备等现代教育技术构成,相较于传统教育形式,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开展的教学形式更具灵活性,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赋予课堂教学无限活力。福建农业大学东方学院由两个校区构成,其中新校区教学设施齐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该新校区却存在教学设备管理不当现象,影响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应用成效。基于此,为了使我国教学管理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以福建农业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为例,进行教学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高校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背景

在全国进入新课改教育革新浪潮中的教学背景下,高校迎合时展,不断配置先进教学设备,为教学创新及教育工作有效落实提供条件。例如,多媒体设备在当今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用于教学资源的立体化展示,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打印机、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可以有效提升办公效率,为提高高校教育综合水平奠定基础。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秉持与时俱进原则,不断添购先进教学设备,为教育创新奠定基础,然而教学设备应用过程中,存在现实问题影响教学综合成效。(一)教学设备无法物尽其用。教育创新催生教学设备生产与研发市场异常活跃,各类教学设备充斥市场,其功能、质量、系统运行稳定性均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造成高校在采购教学设备后,出无法物尽其用的消极想象,究其内因主要源于设备与高校教学体系无法有机融合,出现“层级差”,即高校教育系统滞后,先进的教学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应用价值,同时也存在采购教学设备配置过低,占据教育资源,无法激发教学体系内在价值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成效。(二)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存在缺失。教学设备作为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损耗,降低教学设备应用价值,这就需要高校针对教学设备落实系统管理,针对设备损坏情况,利用数据形式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设备制定个性化管理制度,使其得以发挥积极功效,为提升教学综合质量奠定基础,对于无法发挥应有价值的教学设备,应做报废处理,根据需求决定是否进行再次采购。然而,在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设备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设备管理工作重复,管理缺乏灵活性,无法针对教学设备具体情况落实针对性管理,影响教学设备应用成效。同时,该新校区还存在维修、调配、登记认用等教学设备管理不当现象,如教学设备在某一位教师手中停留过长时间,或出现遗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教学设备应用成效。(三)教学设备存在浪费现象教学设备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产生极高设备淘汰率,淘汰下来的设备无法进行优化处理,造成教学设备资源浪费现象,在追加教育成本的同时,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且降低教学设备管理成效的现象[1]。

二、分析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价值

(一)有利于教学设备管理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当今社会期许通过管理优化,构建集约型社会,高校教学亦是如此,在有限教学资源内,创造无限教育价值,是资源优化配置理念下,教育创新与完善必由之路。其中,教学设备作为高校重要教育资源,应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使教师可以依照教育需求,合理选择教学设备,提升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综合实力。(二)有利于提高新校区综合管理实力。校园管理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与物资管理,在物资管理体系中,教学设备属重要资源管理类目,一旦缺失有效管理方略,教学设备将如同一盘散沙,无法与教学续需求相融合,影响教学管理完善性,若教学设备管理始终游离在高校综合管理体系外,将降低学校综合管理成效,削弱学校管理实力。(三)有利于推动教育创新。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口传心授教学模式,机械化达成教育目标,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乐趣,弱化学习积极性,降低教育综合成效,其教育局限性可见一斑。教学设备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可从学生学习个性化需求出发,利用教学设备,为学生打开全新认识知识的端口,赋予课堂教学无限活力,达到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作用[2]。

三、研究教学设备管理系统的深入开发

(一)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第一,采购登记功能。采购登记主要针对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在依照教育需求,落实采购计划后,将采购到位的教学设备进行入库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采购登记仅为教学设备登记入账环节,不具备系统性管理体系,导致采购计划不科学,为此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应深入探析采购登记功能,利用采购登记做好教学设备买办计划,依照设备采购时间,做好采购养护计划与售后服务跟踪计划,确保教学设备可发挥积极功效,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第二,部门设备认领功能。教学设备种类繁多,通过认领功能,可规划教学设备“应用线性目标”,通过借记卡形式,标明设备调用者、时间、调用周期、归还时间,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性,避免教师在应用教学设备时出现冲突,影响教学创新实践成效,一旦教学设备在某一环节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通过“应用线性目标”实现追责,提升教师保护教学设备的觉悟,为延长教学设备使用寿命奠定基础。第三,固定资产入库管理功能。教学设备在采购后,由专人专管,同时做好编号并入库,成为固定资产,便于盘点与日常管理,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第四,设备调配功能。该功能服务于“设备认领功能”,通过设备认领情况,制定教学设备预约使用时间,为教学设备使用编制计划,达到教学设备合理配置目的。第五,财务记账功能。将设备采购清单交由财务部进行记账,将其采购、折损等情况,列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日常财务管理体系中,使教学设备管理系统与院校运营成效建立关联,避免盲目采购超出学校承担能力等不良后果。第六,查询功能。教学设备伴随学校教育需求与设备更新换代种类越来越多,需要通过开发查询功能,明晰当前教学设备应用状态、库存情况、设备更新情况等客观情况,便于落实采购、调用、优化、维护等工作,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性。(二)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系统人员权限功能性。第一,新校区普通在校教职工。针对普通在校教职工,向其开放教学设备应用情况与库存信息即可,提升系统管理权限针对性。第二,管理层。管理层应统筹教学设备综合管理情况,需在明晰教学设备当前调用情况基础上,了解库存剩余情况,以便做好教学设备应用指导。如针对不常使用的设备,管理层应深入探析该设备未能合理应用的原因,引导教师结合教学设备做好教育创新。第三,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具有查看设备日常管理综合信息的功能。第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以周、季度、月等周期做好设备盘点的权限准入功能,提升教学设备管理综合成效。第五,财务人员。针对财务人员开放设备价格、维护成本、折旧费用等与教学设备有关的财务信息,满足教学设备财务管理需求[3]。(三)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教学设备管理创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营建良好氛围,为了使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得到完善,需要在现有设备管理资源基础上,探析互联网+技术与其高效融合的管理创新方略。为此,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学年、不同专业、不同校区教学设备信息进行强势整合,利用检索方式,搜寻教学设备,深入了解设备综合信息,如采购年限、使用优势、设备使用状态等,便于教师灵活规划教学设备应用情况,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加设“预约功能”,针对较为热门的教学设备,综合利用频率较高,若无合理预约规划,将降低教师教案设计可行性,影响教学质量,通过“预约”功能,教师可明晰设备预约应用人数,进而做好教学规划调整,提升教学综合成效,达到提升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管理综合水平的目的。当前高校教学设备数量与日俱增,单凭以往表格登记、资产标记等人工记录形式,已然无法提升管理成效,还会加重工作负担,影响教学设备管路良性发展。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将人力从管理体系内解放出来,采用管理网络体系,依据编程落实管理,使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通过“预约功能”等功能设计,提高教学设备综合利用率,使教师为提升教学成效,另辟蹊径探寻教学课堂落实与其他教学设备融合的可能性,分散教学设备应用集中度,提升教学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教学设备管理成效。为了使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互联网+管理技术培训工作,确保系统操作科学高效,提升数据分析科学性,达到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新校区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目的[4]。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重要性进行分析可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作为新校区,若想尽快提升教学综合水平,需要借助教学设备达成教育创新目的,教学设备管理系统作为有效调用教学设备的管理体系,应结合教育需求,做好开发与研究工作,使其得以为教育创新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为此,该新校区应通过提升教学设备管理功能性,完善系统管理权限,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方略,做好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研究,达到提升学校管理综合实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巍巍.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探讨[J].科技视界,2014,(9):110-110.

[2]吕妍昱,解凯.基于ITSM的多校区教学设备维护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53-256.

[3]潘玉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使用的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

系统开发范文篇10

系统软件采用VB语言,完成数据连接调用及全部执行功能。应用功能强大的SQL数据库,实现数值型数据、图文数据(表)和多媒体文件数据的储存、维护和管理。

2《浑河闸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及功能

系统主要执行8项窗口菜单任务,每个菜单分别引导系统按用户需要执行其下拉菜单中不同的单项任务。系统窗口主菜单项详细执行内容见表1、表2。

2.1原始资料

针对调度资料整编和工程资料整编需要基础资料的要求,在本菜单内将调度资料整编和工程资料整编所需的全部基础原始资料罗列其中。“输入年号”,要求用户针对需要整编资料的年份输入其年份数字代号。年号输入后,调度资料和工程资料整编就对应输入年号的年份进行。一般情况下,用户会将上一年资料整编成果以文件形式另行保存到系统之外的指定位置,系统资料整编主要针对当前年份逐月进行。“原始资料”菜单下的所有分项,都是单一的资料项目,用户可根据数据库字段定义的格式要求,直接以Excel数据表形式在SQL框架内浏览罗列的全部项目的逐年历史资料[2]。“原始资料”实为历史资料的浏览项目,用户无法编辑修改。

2.2调度资料和工程资料整编

按表1所示菜单项目内容,根据原始资料菜单项“输入年号”指定年份对当前年份已经录入(或追加)后的资料进行选定下拉菜单项目的整编,生成规范统计(计算)表格(成果),以指定文件名储存到指定硬盘位置。该项目为统计、计算执行菜单项目,用户只需运行一次即可[3]。项目内容见表1。具体表格形式和内容,需根据水文、水工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专门设计,供专业开发人员应用。

2.3成果输出

系统根据用户在该项下拉菜单的对象中的选择,显示该选择项的当前年资料整编成果表。用户通过对成果表的审查、校核,决定是否输出该成果表。该项实质上具有成果浏览、输出功能。项目内容如表1。

2.4资料查询

根据系统原始资料“输入年号”的年份,再“输入月日”,从而确定了查询内容的记录时间(“年月日”),以日为单位,对该项菜单下全部项目有选择地进行查询。如果查询内容不属于当前年号,用户可在原始资料菜单下重新输入年号。项目内容见表2。

2.5数据维护

根据管理员授权(输入密码),对各信息数据库(原始资料)进行修改或数据添加、追加,还可以建立新的数据文件,供SQL调用,逐步完善系统窗口界面指定项目的新功能。该功能可保证用户以非常方便的Excel格式在SQL框架下对原始资料安全地进行全屏幕编辑,具体对象内容详见表2。

2.6行政管理

实现图文并茂页面展示的有效的办法是将文本格式统一转换成PDF格式,“VB”可应用PDF播放器直接调用用户在数据库中存储的PDF文件。行政管理菜单项目的内容见表2,根据工作需要,浑河闸管理的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规程、职责、历史沿革、工程大事记等,用户可先以非常熟悉的Word格式制成文件,然后按系统数据库格式及文件名等要求转换成PDF格式,添加到指定SQL数据库中,供系统运行调用[4]。

2.7媒体宣传

系统可以在SQL数据库中调用pdf、m2p、avi、mpg等多种格式的媒体文件,利用指定播放器播放视频文件,通过信号通信线路,将信号传输至LED屏幕,进行放大传播。

3系统开发建设原则

系统开发建设的指导原则是:规范、简捷、实用、操作性强,易于扩展,易于推广。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