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战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1:43:53

信息战

信息战范文篇1

一、信息战的基本范畴

1.信息战的定义尽管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诸多的适用,但信息战仅局限于信息本身成为目标的情况。如信息战攻击在武力攻击前,通过摧毁敌人的信息系统,使那些知道自己在面对武力攻击时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目标国投降;信息战攻击也能作为传统战争的因素使用,攻击那些位于主要基础设施之上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毁坏能够导致大规模的爆炸和严重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息战攻击也会带来物理的影响,但主要集中于扰乱信息系统,而不是摧毁有形的物体。因此,信息战是指以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武器,以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为主战场,抢占信息空间,争夺和使用信息的战争。信息战集中于计算机网络攻击,不包括心理战或其他基于信息的行动。

2.信息战的类型信息战可以分为战略性信息战、大规模信息攻击、不对称信息攻击和黑客攻击四种主要类型。其后果和可能的攻击者如下表所示:最高等级是战略信息战,它能运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攻击,而不是真实的战争力量来打败敌人。这点与核战争相类似,不通过传统的战争手段而达到摧毁敌人的战略目的。一个拥有次战略性信息战能力的国家能够对敌人的关键基础设施目标发动一系列的攻击。这些能力能够使某个国家执行一个战役性的攻击,以削弱目标国的意志和战略能力,迫使其接受攻击者的要求。这样的战役本身不能致使目标国放弃抵抗,因而不能认为是战略信息战,但它仍然是一个国家信息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较小的国家和非国家攻击者没有专门人才和训练系统,不能对全部的信息基础设施系统进行类型后果可能的攻击者战略性信息战用计算机网络攻击去完全打败敌人拥有重要金融和组织资源,特别是情报的国家大规模信息攻击一系列的攻击,类似于战略轰炸战役拥有较小情报能力的国家不对称信息攻击黑客攻击当量相对小的攻击,集中于高价值目标扰乱单个系统小国家和非国家的攻击者个人或小型组织攻击,但能实施不对称攻击。如在某种军事情形下,它们攻击的目标能够是军舰或一座军营;在更宽的范围内,它们能够对人口密集的城市或其他有较大影响的目标进行非传统攻击。一国的信息战能力越小,越有可能追求恐怖主义式的攻击,集中于少数的高价值目标。最后,在这个范围的更远处的末端是黑客攻击,但它不是由国家执行的,应根据目标国的刑法进行处理。①总之,面对信息战的威胁,如何千方百计地提高信息攻击与反攻击的能力,成为国家间心照不宣的秘密策略。信息战对各国的威胁程度是不确定的,从黑客入侵到战略信息战,其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3.信息战的特点信息战和传统战争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特点上:第一,实时性和非接触性。信息战的出现没有任何时间上的约束,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会遭受到一场突然的战争,而事先没有任何明显的迹象,体现出实时性的特点。信息战通过信息空间,在双方的信息网络中进行着殊死的较量,但交战双方没有肉体上的“短兵相接”,体现出非接触性的特点。第二,作战对象难以确定。在信息战中,当受攻击方遭受损失,欲对攻击方发起反击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要判明谁是攻击者。因为在网络世界,很难搞清攻击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很难确定谁在攻击,谁在主使。第三,作战双方的非对称性。信息战中,由于网络的高培增效应,少数黑客就具备足够的战争能力向信息大国发起攻击,具有非对称性。

信息战范文篇2

关键词:坦克火力运用;信息战;关系

所谓信息战是指在信息战争这种战争形态中的一种作战和作战形式,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其核心是为了夺取信息权。而坦克火力运用在军事辞海中的解释为:①坦克连、排指挥员对所属坦克火力的组织和使用;②泛指合成军队指挥员对坦克火力的运用。

信息战将逐步成为战争的主角。坦克火力运用、信息战在战争过程中经常交织在一起,难以完全隔离开来。在信息时代,各种武器、火力运用、资源等有形的东西虽然不是无用的,但那些无形的信息和知识将主宰战场,信息和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比武器、火力和物资更能决定军事力量的对比。实现作战目的主要不再是攻城掠地,也不再是谋求大量杀伤敌方人员,而是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打击手段,打击敌信息节点,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键目标,从结构上对敌进行破坏而导致其系统完全崩溃。这些都客观地把信息战推向作战主角的地位。显然,这些全新观念真正树立起来,其军事斗争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往一些传统的利用各种精确打击武器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如地毯式轰炸、面积射击等方式将要陆续的退出战争的舞台。

随着信息技术向军事系统渗透的加强和军事系统对信息越来越大的依赖性,信息战必将从战争的后台走上前台,而火力战也必将逐步退至战争的配角位置。在信息战中,虽然信息打击行为是最主要的作战手段,它影响甚至制约着作战中火力运用打击的进行,并直接决定着作战的最后胜败,但作为信息打击辅助手段的火力运用打击,却是信息战所必不可少的,也是用来夺取作战最后胜利的一种主要手段之一。纯粹的火力、机动力、防护力的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已经毫无意义,只有寻求与信息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可超常发挥的战斗力。

信息战范文篇3

关键词:坦克火力运用;信息战;关系

所谓信息战是指在信息战争这种战争形态中的一种作战和作战形式,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其核心是为了夺取信息权。而坦克火力运用在军事辞海中的解释为:①坦克连、排指挥员对所属坦克火力的组织和使用;②泛指合成军队指挥员对坦克火力的运用。

信息战将逐步成为战争的主角。坦克火力运用、信息战在战争过程中经常交织在一起,难以完全隔离开来。在信息时代,各种武器、火力运用、资源等有形的东西虽然不是无用的,但那些无形的信息和知识将主宰战场,信息和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比武器、火力和物资更能决定军事力量的对比。实现作战目的主要不再是攻城掠地,也不再是谋求大量杀伤敌方人员,而是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打击手段,打击敌信息节点,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键目标,从结构上对敌进行破坏而导致其系统完全崩溃。这些都客观地把信息战推向作战主角的地位。显然,这些全新观念真正树立起来,其军事斗争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往一些传统的利用各种精确打击武器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如地毯式轰炸、面积射击等方式将要陆续的退出战争的舞台。

信息战范文篇4

信息是战斗力,是战略资源。信息不仅是传统战争中军事力量的倍增器,更是一种武器,同时也是信息战武器的目标。制信息权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武器系统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武器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现在,信息战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不可回避的严峻的事实。信息战已引起各国军界和科技界的广泛注意和极大重视。

一.信息战的一些基本概念

1.信息战的定义

信息战象电子战一样,既是一种作战环节,又是一种作战领域。这就是说,未来战争是在信息战威胁的环境下进行的,同时又用信息战的方式进行作战。可以概括地认为,信息战是信息领域内的战争,而不是其它领域内的武器作战的战争。不同的信息战定义也总是围绕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展开的,只是表述的方式方法不同,反应了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不同的电子信息技术专家维护本专业的立场。例如,通信专家认为信息战是通信战,计算机专家认为信息战是计算机战,而网络专家则认为信息战是网络战。然而,在国内则不同,有少数同志将大量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防空、导弹攻防和远程精确打击等高技术武器之间的交战而形成的信息化战争也看成是信息战。因此我们认为,对信息战下准确的定义既要有中国的特点,但也要与国际定义接轨,二者不可偏废。为此,建议将信息战定义为:“通过利用、改变和瘫痪敌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同时保护已方的信息、信息系统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不被敌方利用、改变和瘫痪,以获取信息优势,而采取的各种作战行动。”总之,不管如何定义信息战,我们都必须从其如何提高战斗效能方面来考虑它。

2.信息战是新军事革命可能产生的新作战领域之一

从国外资料报道看,新军事革命最终可能形成四个新的作战领域:一是信息战。未来的军事行动将主要是用信息作战,攻击信息基础设施有可能制止或赢得战争。二是精确攻击。未来的军事行动将采用远程精确打击为主的攻击方式。三是主宰机动。通过多维运用信息和机动能力,在整个战斗空间的宽度、高度和纵深内,为空中、陆上、海上及空间的部队提供有条理的军事行动,赢得战场主动,控制作战节奏,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四是空间战。控制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将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四种新的作战领域将分别带动不同领域的武器装备的发展,而不是只由信息战一种作战领域带动所有武器装备的发展。我们强调发展信息战武器装备并不排除其它武器装备的发展。因此,毫无必要大家都用信息战来带动各自的武器装备的发展。

3.信息战的军事理论实质

信息战的军事理论实质是获得信息优势,即把作战空间变得使敌人感到模糊不清,使自己的部队感到透明。为己方部队创造一个全面感知战场空间的信息优势环境,而使敌方部队得不到作战必须的信息。美军参联会对信息优势的定义为:“在信息领域的支配权达到能在没有有效抵抗的条件下进行作战。”为获得信息优势必须将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能力;情报、监视和侦察(ISR)能力;信息战(IW)能力三者结合,只靠信息战一种手段还不能完全获得信息优势。

4.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作战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

战争类型是按战争的性质或其某一基本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如按规模分,有世界大战、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最近,钱学森同志站在战争的基本特征的高度,对未来战争类型的发展作了科学的论断。他指出:“未来战争是在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战争样式是按战争内容而进行的分类,如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和电子战等。信息战和电子战一样都是战争的内容,属于战争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信息战是钱老所说的信息化战争中的一种作战样式,而不是战争类型。信息战和信息化战争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不能混为一谈。

5.对信息战不能理想化

现在,信息战还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还必须与其它作战样式相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效能和效益。完全运用信息战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问题是确定对方的信息系统结构困难。尽管一国能够规划对另一国银行系统的信息战攻击,交贡匦胗肫渌髡窖较嘟岷喜拍芑竦米畲蟮男芎托б妲能和效益。完全运用信息战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问题是确定对方的信息系统结构困难。尽管一国能够规划对另一国银行系统的信息战攻击,但是,很难确定行动是否有效,什么级别的扰乱措施能成功。道格.理查森在其文章中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计算机战仍是科学幻想。”因此,对信息时代的战争不能过分理想化。不能把它想象成是遥控的、不流血的、干净的和没有危险的。信息时代的战争仍将充满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并具有多样性。信息时代的战争仍是人挑起的,只能通过人参与才能结束战争,无法通过纯粹的技术方案来结束战争。死亡和破坏仍将是战争所要付出的代价。

6.对信息战与电子战基本特征的认识

信息在战争中的产生与使用大体分为四个过程,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电子战的基本进攻方式是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干扰和破坏信息系统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过程,从而使信息系统不能采集和传输信息,对已经采集到的信息它是无能为力的。如果上述方式无效,电子战的最终作战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毁的方式,使信息系统彻底崩溃。信息战的基本进攻方式不是影响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过程,而是影响信息本身和信息的处理过程,改变敌方已经获得的信息,而使它按照错误的信息行动;或是侵入敌方的信息系统窃取敌方已经形成的信息,为我所用。如果上述方式无效,信息战的最终作战方式也可以借用其它武器而采取硬摧毁的方式,使信息系统彻底崩溃。由此可见,电子战的作战目标是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传输过程,而信息战的作战目标是信息本身的处理和利用过程。电子战和信息战各有特点,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为补充,达到最佳作战效果。

二.信息战的分类及对其认识

从总体上看,信息战应分为两大类。一是部级信息战,也称为战略级信息战;二是战场信息战,也称为指挥控制战。

1.战略信息战及对其不同的看法

战略信息战是利用非杀伤性技术而秘密实施的,不需要公开宣战。它利用了国家力量的所有手段在国家战略级形成可竞争的优势,把“战争”的范围扩大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信息战无论在平时、危机时刻还是在战争状态下都可能发生。这种信息战必须有组织地进行,并且要受最高政治机构的严格控制。例如,一个国家可以组织“黑客”通过因特网和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其他专用网入侵另一个国家的交通、银行、电力、石油等重要经济部门或政府办公系统,造成另一个国家交通瘫痪,金融混乱,电网停电,炼油厂爆炸,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减速、失去联系、崩溃。用这种信息攻击的形式达到一个国家控制另一个国家的目标。

当前,对这种攻击是否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存在争议。以兰德公司和未来学家托夫勒为代表,积极支持、主张战略信息战这种观点,还多次给国防部官员进行模拟演习。托夫勒在其著作中甚至列举了一位前高级情报官员说过的一句话;“给我10亿美元和20个人,我可以使美国瘫痪,让联邦储备系统和所有的自动提款机停止运转,使全国的所有计算机不同步。”联邦调查局计算机犯罪缉查小组负责人吉姆·塞特尔曾经说过:“给我10个精选出来的“黑客”,90天内我就能让这个国家缴械投降。”

与此相反,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例如,艾伦·坎彭就指出:“仓促采用一种人们不甚了解的、未经检验的新战法是有风险的,信息战所依据的想定可能靠不住。如果这一想定出了问题,美国就会把一场有益的军事革命变为对国家安全的。”模拟演习并不能代表实际作战。美国一位学者道格·理查森也在“信息战的黑色艺术”一文中指出:大多数军用计算机系统比相应的民用系统安全,“黑客”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大多数“黑客”对付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系统是有效的,因为它是针对特定系统安全机构中的已知弱点进行的。一次很成功的“黑客”攻击可能有很大的短期效应,也许会使电话和银行服务停业数天,甚至使工业控制系统、电力网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陷于混乱,但它不会成为最终战争胜利者。“黑客”攻击不会对政治领导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再如,最近台刊也曾刊登过一篇不同观点的文章,文中指出:固然,信息化社会的来临提供了不少以小搏大、以寡胜众的机会。但是任何人都不应该期望一个平时技术基础、高科技工业并不怎么为人所称道的小国,可以仅仅利用一群电脑“黑客”就使一个科技、工业大国陷入瘫痪。文章列举了以下理由:世上电脑系统千千万万,多数大型系统的管理工程师即使有充足的信息和工具在手,也无法在一年半载的时间内彻底了解他人所掌管的系统,也不是每一位信息工程师都能将电脑软、硬件的功能彻底了解;除非网络入侵者熟悉整个作业程序及关卡,否则即使侵入某个组织的网络系统,除了破坏一番之外也无力以假指令欺骗对方按照己方戏路翩翩起舞;信息软、硬件发展速度是任何人都难以准确估的,软、硬件改版、升级的程度和方向更是无可预计,因此计划以信息战全面奇袭敌国的团体必然会面对众多无法掌握的变因,等等。另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散化,加上拷贝数据库的做法,使得一次打击便破坏一国经济能力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现在还不能对战略信息战的效能立即作出肯定或是否定的结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2.战争中的信息战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指挥控制战就是在战场上进行的信息战,即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实施作战保密、作战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和物理摧毁。它是通过在战争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级保护己方指挥控制系统不受敌方攻击的情况下,攻击敌方的指挥决策能力,瘫痪敌军的指挥系统,建立信息优势的作战行动。指挥控制战已有明确的定义,而且认识一致。这一概念体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战场意识,夺取战场上的制信息权的目的,从而使很小的战斗部队也能更集中、精确、快速地发挥决定性战斗力。但是,也应指出,指挥控制战的目标是信息系统,而不是信息的内容。它以切断敌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为目的,使敌方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而信息战的目标是信息系统的内容,即利用技术改变消息,目的是利用技术改变真相,影响领导者的行为,并欺骗敌方民众,使他们失去对领导者的信任和支持。

三.信息战的作战能力和技术

1.实施信息战所需的作战能力

从作战角度看,实施信息战需要有两种作战能力。一是防御信息战能力,另一种是进攻信息战能力。在美国国防部出版的《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中给出了信息战环境概念图,并对上述两种作战能力作了详细的论述。防御信息战能力包括保护、探测攻击与恢复三种分能力。攻击信息战包括阻止/破坏/削弱/利用、欺骗以及摧毁三种分能力。从技术角度看,上述能力靠信息技术转化的功能来实现。《联合作战科学技术计划》提出了9种己方防御功能和7种进攻功能,共计如下16种信息战功能。公务员之家

(1)信息抗毁功能,用其实现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完整性。

(2)访问控制/安全服务功能,用其实现经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信息系统,以确保信息安全与完整。这一功能包括可靠的电子释放、多级信息安全政策。

(3)服务的实用性功能,用其支持分布计算的通信,以确保信息系统在需要时可用。

(4)网络管理和控制功能,用其确保实现可重新组合的、健全的协议和控制算法、自我修复以及管理在不同种类平台与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系统。

(5)毁伤评估功能,用其确定攻击的效果。

(6)响应功能(隔离、纠正、采取行动),用其描述威胁、入侵者、网络与系统受到的干扰,使决策者具备隔离、控制、纠正和秘密监控等能力。纠正能力还包括恢复、资源的重新分配与重建。

(7)易毁性评估与规划功能,用其实现对己方信息系统与基于信息的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敌方信息系统与基于信息的过程的评价。对己方系统的评估有利于风险管理和易毁性分析。对敌方系统的评估可为攻击规划与作战实施提供基础。

(8)预先指示功能,用其为系统和子系统提供即将发生的攻击预兆和指示。

(9)入侵探测/威胁告警功能,用其探测内部和外部人员已策划的入侵和已成功的入侵。

(10)破坏敌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破坏敌方的信息系统,不被察觉地改变信息或污染信息。可以在信息进入信息系统之前对信息采取行动,也可在信息进入信息系统之后对其采取行动。

(11)瓦解敌方保护的功能,用其瓦解敌方对其信息、软件和信息系统采取的保护设计和保护硬件。

(12)闯入敌方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提供强行闯入敌方信息系统、网络和档案库并注入符合己方要求的信息的能力。该功能还包括能够隐瞒闯入行动,或隐螨闯入行动的目的。

(13)对敌方信息系统实体破坏的功能,用其阻止敌方访问和使用其信息系统。其手段包括传统的硬杀伤和引起服务中断的小的破坏行动。

(14)切断敌方信息传输的功能,用其切断信息流入某一指定的信息系统,或切断在信息系统中流动的任何途径。这种功能不仅限于使用传统的电子方式。

(15)将假情报和操作人员插入敌方信息系统的功能,用其在敌方的某个信息系统中注入错误的情况,或在敌方信息系统中安插己方操作人员。

(16)伪装攻击源的功能,用其阻止敌方了解信息进攻源,并阻止了解信息攻击源本身的行动。伪装攻击源可以限制敌方的反应能力,进而推迟纠正或报复行动。

掌握了上述16种功能,将不仅能够提供信息战防御能力,而且将大大增强信息战功击能力。

2.信息战的技术

我们研究了美国国防部最近公布的非保密的信息战研究计划,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使我们对信息战技术的了解加深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信息战技术并不象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将使武器装备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对于把“黑客”与50年代的轰炸机和60年代的导弹等同起来的观点,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戴威·福利曼就曾明确表示,信息战的攻击根本无法与核攻击相提并论。有人认为,信息战使用的多数技术都不同新的技术,但把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就能实现效能上的突破。信息战技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黑客”形成的和为对付其威胁而发展形成的技术。二是以改进的常规电子战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技术。最近,美国国防部提出需要研究发展的信息战新技术有:安全防火墙和保护手段(B3级)、计算资源的动态再分配、自动入侵探测和响应能力、基于现有商业设备的多级安全族、可靠操作系统、恶意代码探测工具、安全分析工具、系统安全工艺、抗毁的适应性强的自动的依照具体情况的信息分发基础设施、安全的全球定位系统、故障避免和恢复机制、高功率微波攻击技术、对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的电子攻击、信息战规划与决策辅助工具等。上述技术中高功率微波攻击技术、对数字信息传输系统的电子攻击等属于以常规电子战技术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技术。其它技术,如安全防火墙和保护手段(B3级)、计算资源的动态再分配、自动入侵探测和响应能力、恶意代码探测工具等又都属于为对付黑客威胁而发展形成的技术。但是,信息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其理论、政策和分类都会迅速发展,而我们又无法看到美国保密的信息战技术发展计划,因此,现在还不能断言信息战技术完全没有什么新技术。

3.信息战的装备

要想确切列举出与信息战有关的所有武器装备就如同要罗列出一架飞机的所有部件一样困难。然而,如果从支援保障、攻击和防御三种功能的角度来看,推动并将继续推动信息战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以下三类。一是支援保障装备。它由现有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为信息战的特殊要求而进一步改进完善的系统组成。它包括各种侦察和监视装备、数据分析装备等。第二类装备是进攻性的装备。这类装备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破坏政府、军队和重要经济部门的赖以发挥作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武器。这类武器的目标是对手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国防信息系统、电信系统、电力分配系统、石油天然气储运系统、金融系统、交通系统、供水系统以及紧急服务系统等。攻击的目标不仅是信息系统本身,而更注重信息的内容。即利用新的技术改变信息的内容,而不改变信息的载体。第二种是引起人员强烈心理反应而对其行为加以控制的手段。这类手段的目标是操作人员。有些病毒,如“666病毒”就能起到这种作用。第三种是无线电镇压手段。通过发射或反射电磁波、声波、红外信号等,使敌方电子设备、声纳和红外设备失灵。主要技术有高功率微波攻击武器等。第三类是防御性装备,这是加强己方信息系统安全对抗敌方攻击所需的技术和装备。

四.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增强信息战能力

经过最近的研究和消化美国国防部的有关资料,我们认为发展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完全属于增强信息战能力的范畴。正如美国国防部出版的《联合作战科学军事计划》所指出的那样:进攻信息战与防御信息战的交叉之处是高效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它对进攻信息战与防御信息战都很重要,是信息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和组成部分。

目前,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面临两个重要的议题:一是三军系统如何统一,走集成化的发展道路;二是面对信息战的威胁,如何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为此,形成了如下的新的发展趋势:功能综合化;三军系统集成化;侦察、通信和导航等业务部分实现卫星化;分层式与非分层式信息处理体制相结合;加强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对安全体系结构提出严格要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战威胁,美军和其他国家对信息与信息系统的安全越来越重视,把安全看成是信息系统的生命,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加强了研究。国外已提出的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点如下:

(1)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在任意复杂程度或类型的多种安全政策下的信息处理,包括对敏感的非机密信息和多种机密信息的处理;

(2)必须充分保护国防部的信息系统,以便有能力在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相一致的多个网络上的多个主机间进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和分布式信息管理;

(3)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具有不同安全属性的用户,利用不同的安全保护级别的资源进行信息处理。

(4)必须拥有对国防部信息系统的充分保护,以便有能力利用公共营运的通信系统来实现连通性。

五.对策建议

1.应特别注意研究信息战带来的机遇

我国已开展了多层次的信息战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新意、有见地的报告,但是目前在机遇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挑战方面的研究显得不足,甚至不如国外研究的深入。因此,应加强信息战带来的机遇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新的能力,变被动落后为主动。

2.对信息时代的战争和信息战要全面、准确的宣传

信息时代的战争不是遥控的、不流血的、干净的和没有危险的,不是坐在办公室操纵计算机键盘就能完全取得胜利的。信息时代的战争还需要人的勇敢、牺牲。信息战还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信息战需要一个武器装备体系,不是仅有进攻手段就万事具备,相反,尤其需要一个完备的信息侦察获取支援保证体系。当前在这些方面的宣传不够全面准确,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3.信息战的概念与理论研究应和试验演习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理论研究上面

国外,尤其是美国不仅注意信息战概念与理论的研究和仿真,而且已将信息战理论付诸实践,各级领导部门都成立了信息战机构。已成立的这些信息战机构多次进行试验演习,用演习结果指导概念和理论的研究,验证概念和理论的正确性。否则,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很难说服对方,取得统一的意见。唯有试验和演习才能提供检验概念与理论的机会,对未来的预测研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大力提倡并安排模拟、试验和演习,决不能只停留在概念研究上。

信息战范文篇5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战略知识管理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一般都局限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对企业信息战略的研究涉及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特别是国内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大多还没有上升到企业信息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对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知识管理未能加以认真研究与吸收。随着其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肯定和重视,最近几年,知识管理又重新受到企业的关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保罗罗默教授就曾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他认为:知识能提高收益,知识需要投资,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关系。现今,企业的价值在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电信基础结构,以及雇员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为此,在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当今管理信息发展的三个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Internet结构。信息管理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检索,然而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获得最大的利润或效益,这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知识是由信息而来,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的,因此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问答序列,即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信息、知识和一些专门的技巧是获取利润的工具。

信息管理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发展,发达的信息产业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环境,这些现实的变化对CIO的职责及其工作重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经济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般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而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又使关键性的信息获取变得日益困难,迫使企业必须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现有信息的收集、开发,必须努力挖掘企业现有信息资源,特别是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性信息。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开发任务将日益艰巨,要求企业信息的保管者和加工者,变为企业信息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利用者。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管理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一般可以这样理解:有关企业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将企业知识视为具有核心价值的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够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都属于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工作内容。信息是知识的输入端,技术是知识的产出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需要有组织的知识,更需要有组织的智慧。谈到知识管理,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信息与知识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也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如果缺乏对这种区别的认识,就会把知识管理误解为办公自动化。

知识主管(CKO)的工作重点在于培育企业的集体创造力,其职责超越了单纯的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范畴,因而包括了诸如员工培训、工作技能、奖励和企业战略等。管理并经营企业的智力资本是CKO的份内之事,知识主管正扮演着把企业的智力资源同现有的信息技术、企业营销战略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发挥出特殊作用的重要的高层管理者。

信息主管(CIO)作为企业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工作目标是以企业信息的组织和开发为重点,致力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保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提供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为工作重点,其任务是监督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有些企业习惯性地把企业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一种延伸,因而试图把信息主管简单地改为知识主管。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中把企业知识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开发上,而不是放在创新和集体创造力上,从而陷入了知识管理的误区。用一句话来简单、扼要地说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即知识管理始于信息管理结束的位置。

在知识管理从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细分出来之前,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操作早已经客观存在于大部分传统企业的实际运作之中。知识管理的传统模式有四个层次,即: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利用。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理念,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但是与所有的管理过程一样,知识管理也是企业或组织的一种管理过程而非一种结果。虽然知识管理是一种较新的管理理念,但在其概念提出之前,知识管理的工作实际上就已经客观存在于传统企业的管理实践之中了。传统企业每天同样也在进行知识管理,如果企业的现状和员工的素质及预期的投入产出率(ROI)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那么投资一些资金建设IT系统以便辅助企业的知识管理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条件不充分,企业不能上专门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也照样可以进行。关键在于企业的高层需要树立起一种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重视企业的知识资产,从而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加强知识管理。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尽管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早已经设立了专门的CKO(首席知识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理人还不清楚CKO是干什么的。CKO的产生标志着企业的竞争正在向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方面转化,企业需要尽快挖掘自身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完善优化这些资源,为企业建立知识管理战略,树立关键性的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信息战略中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相关人员都是企业知识的使用者和载体,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知识资本的运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电子等技术和设备能够构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小了,企业一般性竞争情报的获取和也变得非常容易。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可以通过设法发现与消费者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启动外部、内部的知识产品体系,从而捕获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促进企业知识的创新。

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检验知识质量和管理效益的能力。结合企业应用,知识管理应该对自身的模式、方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健全知识产品体系,从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机制。知识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知识管理的方法是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总管CKO、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等。

市场使企业一方面可以把知识作为产品来获利,如咨询公司出售知识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知识制造产品,如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以及依据客户知识定制产品等;而且知识还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得到更有效的宣传,增加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和对产品的信心。知识管理正是以此为焦点目标而展开活动,企业信息战略的本质就是知识管理,企业需要3C(CEO、CIO、CKO)的协调配合统筹管理来实施,从而使企业管理更科学、更专业、更有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协同发展

现代企业是通过经营和竞争来创造价值的社会经济细胞,这就决定着由3C统筹管理和策划才能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益建设出经济、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紧迫需求。

信息管理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上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利用率,而知识主管的工作则是始于信息主管对信息管理结束后而开始的知识管理,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后的产物,但是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传统企业中同样可以考虑设置CKO,将管理工作再次细分。CIO和CKO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应尽可能同时确立起企业的CIO和CKO机制,而CEO主要负责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上进行决策,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广奎,魏昱,曲嘉文.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管理初探.情报探索,2001(6)

2.盛小平,王新敏.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3.冯文龙.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成都大学学报,2002(1)

4.卢宏,孙金华,卢宁.努力造就中国企业的CIO.南京社会科学,2002(2)

信息战范文篇6

关键词:坦克火力运用;信息战;关系

所谓信息战是指在信息战争这种战争形态中的一种作战和作战形式,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其核心是为了夺取信息权。而坦克火力运用在军事辞海中的解释为:①坦克连、排指挥员对所属坦克火力的组织和使用;②泛指合成军队指挥员对坦克火力的运用。

信息战将逐步成为战争的主角。坦克火力运用、信息战在战争过程中经常交织在一起,难以完全隔离开来。在信息时代,各种武器、火力运用、资源等有形的东西虽然不是无用的,但那些无形的信息和知识将主宰战场,信息和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比武器、火力和物资更能决定军事力量的对比。实现作战目的主要不再是攻城掠地,也不再是谋求大量杀伤敌方人员,而是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打击手段,打击敌信息节点,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键目标,从结构上对敌进行破坏而导致其系统完全崩溃。这些都客观地把信息战推向作战主角的地位。显然,这些全新观念真正树立起来,其军事斗争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往一些传统的利用各种精确打击武器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如地毯式轰炸、面积射击等方式将要陆续的退出战争的舞台。

随着信息技术向军事系统渗透的加强和军事系统对信息越来越大的依赖性,信息战必将从战争的后台走上前台,而火力战也必将逐步退至战争的配角位置,在信息战中,虽然信息打击行为是最主要的作战手段,它影响甚至制约着作战中火力运用打击的进行,并直接决定着作战的最后胜败,但作为信息打击辅助手段的火力运用打击,却是信息战所必不可少的,也是用来夺取作战最后胜利的一种主要手段之一。纯粹的火力、机动力、防护力的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已经毫无意义,只有寻求与信息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可超常发挥的战斗力。

信息战与火力运用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离开了火力运用,信息战就将无所作为。离开了火力运用,孤立的信息战只能暂停、迟滞或打乱敌人的指挥和行动,而不能彻底的消灭敌人的实力”、“仅靠信息战是无法实现兵力逾越和火力控制的,敌长期经营的坚固设施工事,仅靠信息战也是无法摧毁的,唯火力战才能摧毁。”在这里,分歧的焦点就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广泛应用的高技术战争中,火力是否由信息来控制?离开信息战创造的信息优势,火力战是否能有效实施?

信息战范文篇7

【摘要题】社科信息教诲

【关键词】信息素养本事/大门生/高等院校

1.1信息素养本事的组成和实质

信息素养本事是在信息活动中形成和生长起来的,是门生运用科学的信息战略独立探求、获取、加工和使用信息,阐发和管理现实题目的一种本性特性和信息技能。任何信息活动都是在门生已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战略的定向调治和控制下举行的,要是门生缺乏须要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则信息活动的定向和实验要害就不行能实现,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信息素养本事。因此,我们以为,组成信息素养本事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基本技能和信息基本战略。前两者在后者的统整、导向下,内化并结构化、网络化,形成相对稳固的结构,即组成了信息活动者的信息认知结构。从静态来视察,信息认知结构即是信息活动者的加工、同化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先行构造者”,它在不停同化、激活、加工、提取、储存所得到的诸多信息,使之处于有序的、构造化和网络化的状态。因此,信息素养本事的实质即是结构化、网络化、步伐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也即是说,信息素养本事不是空洞无物的生理官能,也不是通常存在的一样平常信息本事(Informationability),它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是实着实在的专门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结构体系,即所谓的信息认知结谈判信息使用要领体系。

1.2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历程

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和生长是议决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的得到及其普遍迁移,经过不停的信息活动实践,从而使它们得到不停综合和概括而实现的。这一形成历程,从信息活动者的内因阐发依赖于门生对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的掌握质量及其结构化、网络化和步伐化水平,依赖于信息活动者一样平常智力水平以及信息活动为焦点的非智力因素控制。从外部情况来阐发,主要受以下教学因素的影响:①知识的外部结构化水平;②教学历程的科学化水平;③教学战略的有用性水平;④教学评价的适时性和促进性水平。

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和生长是分层递进的。首先,门生要学习和掌握肯定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这是组成信息素养本事的基本要素,但它不等同于信息素养本事。其次,门生议决积极地思考和不停地整合,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要素与原来的知识技能相互作用,内化为结构化、网络化的信息知识技能结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结构化、网络化水平是决定信息素养本事水平曲折和生长水平的要害;再次,在管理特定使命的题目情境中,门生运用肯定的信息战略、要领,以信息活动使命和题目类型为线索和中心,将差异信息知识技能结构举行组块,实现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要领、信息战略的意会意会和高度网络化、体系化,形成有利于题目管理的、步伐化的信息活动履历结构,这标志着门生的信息素养本事到达了较高的水温和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将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历程分别为相互讨论、相互制约的三个阶段,由低到高依次为:第一阶段,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要素的学习掌握;第二阶段,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结构的构造与形成;第三阶段,步伐化的信息活动履历结构的构建。

随着信息活动的举行,门生的信息素养本事水平不停前进,对信息活动的定向和控制作用不停增强,使门生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学习不停深入,信息活动使命的难度不停增长,从而门生的信息素养本事也在不停到达新的水平。

在教学中作育门生的信息素养本事,要遵照知识、技能和战略的学习规律,分阶段举行团体建构,每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差异,相应的教与学的出发点举动也差异,西席和门生的信息活动内容和要领肯定随之而异。只有全面优化这些因素,才气加速形成和生长门生的信息素养本事。

2信息素养本事的结构

信息素养本事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在信息活动中的统一。从信息素养本事的组成和实质来看,信息素养本事的结构是静态的,它是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战略经过内化和概括化在门生头脑中形成的信息认知结构。但从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和生长来看,这个结构是动态的。其动态性一方面体现为信息素养本事是在门生信息活动中形成的,因此信息活动为内容中介,议决信息活动而形成和生长的,并随着信息活动的富厚、信息活动内容的深入,信息素养本事的结构也在不停完满和深入生长;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本事在信息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已经形成的信息素养本事有助于门生对新信息技能的学习,并为顺遂地举行信息活动提供切合信息需求特点的信息活动步伐、步骤、战略和要领等,前进了对信息知识掌握的速率和质量,从而又促进信息素养本事向更高条理生长。即是说,信息素养本事结构是一个多因素、多形态、多条理的结构,它具有以下特点。

2.1信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制约信息素养本事生长的信息生理基础

信息素养本事是门生在信息活动中议决对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战略的内化和概括化而创建起来的比力稳固的信息生理特性,信息活动是信息素养本事形成和生长的紧张途径。信息活动是门生信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和谐运作的历程,信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配合制约着门生掌握信息知识技能的速率和质量,制约着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和生长水平。信息活动中智力因素主要是由信息感知、信息影象、信息头脑、信息想象、信息语言等信息生理因素组成的,它直接参与信息历程的具体使用;而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信息历程,但对信息活动起动力和调治作用的信息生理因素,如信息动机、信息兴趣、信息情绪、信息意志、信息性格等。轻忽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育,就不行能有用地形成和生长门生的信息素养本事。门生的信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水平是信息素养本事形成和生长的内在信息生理基础。

2.2基本信息本事和综合信息本事是信息素养本事在信息活动中的差异体现情势

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和生长与门生所举行的信息活动要领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连。门生的信息活动是由内部信息活动和外部信息活动两部门组成的,即有两种情势的信息活动,内部信息活动即信息生理活动,它是议决信息语言、信息举动对信息需求的感知、言语表达等信息生理活动,以实现对信息需求的内化和概括化。这一信息活动历程有利于形成和生长门生的信息视察、信息头脑、信息表达等信息生理本事。这些信息生理本事虽然相互间有着亲昵的讨论,但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门生举行种种信息活动必备的基本信息本事。外部信息活动,在信息活动中主要是门生的信息实践使用性活动,如信息查寻、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使用等,这种直观的外部使用可以加速门生掌握信息技能的内化历程。信息活动的外部活动必须有内部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二者是不行疏散的。外部信息活动不光有利于促进门生基本信息生理本事的生长,而且在外部信息活动中门生议决对信息知识的使用运用,渐渐学会获取信息战略,形成信息实践使用技能,学会阐发题目和管理题目的战略以及举行创造性头脑和想象的战略,从而形成和生长门生的获取信息本事、信息实践使用本事、题目管理本事和创造新知识本事等综合信息本事。这些综合信息本事须要多项基本信息本事的支持,是在门生的基本信息本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有关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的效果。

信息活动是门生内部信息活动和外部信息活动的统一,二者在信息活动中相互转化,从而实现门生对信息知识的体系掌握和信息本事的全面生长。信息素养本事在信息活动中直接体现为信息视察、信息头脑等基本信息本事和信息查寻本事、信息选择本事、信息评价本事、信息使用本事、题目管理本事、信息创造本事等综合信息本事,信息素养本事水平的曲折可以议决视察门生在差异信息活动或信息活动的差异阶段中的信息举动体现加以丈量和评价。

2.3信息头脑本事和信息活动战略是信息素养本事的焦点

门生的信息活动是一种信息头脑活动,信息头脑贯串于信息活动的始终。脱离了信息头脑活动,任何信息本事都难以形成和生长。从信息素养本事在信息活动中的体现情势阐发,我们以为信息头脑本事是信息素养本事的焦点。信息头脑活动是一种指向信息题目管理的间接的、概括的信息认知历程,概括性是信息头脑基本的特性,也是信息头脑本事生长的基础。门生议决信息头脑得到的信息知识的概括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信息素养本事的生长。因此,捉住了概括本事,也就捉住了信息素养本事的基础与焦点。作育门生信息头脑的概括性是生长其信息素养本事的一个紧张要害。

门生的信息历程是一种运用信息战略的活动历程。无论是信息知识的掌握、信息题目的管理,照旧要具备信息素养,都得运用肯定的信息战略。要是从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和实质来看,信息战略比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更强的迁移性和更普遍的顺应性,在信息素养本事的形成和生长中具有紧张的作用,是信息素养本事的焦点。信息战略是门生在信息活动中有用活动的规矩、要领、本事及其调控,它是由直接对信息举行查寻、选择、评价和使用等信息历程的具体要领和对信息活动历程调治和控制的信息认知战略两大部门组成的,即是说,信息战略具有要领性和自我调控性两大特性。研究评释,造成门生信息素养本事差异的缘故原由并不是他们的信息知识水平,而是他们信息元认知水平纷歧致。因此,我们以为,信息元认知战略是门生信息素养本事的要害因素,在信息活动中起紧张作用。

把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战略纳入信息素养本事的组成之中,夸大信息素养本事的实质是结构化、网络化、步伐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战略,夸大信息活动是信息素养本事形成和生长的紧张途径,这一本事观具有非常紧张的现实意义。首先,它对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结谈判功效要求,也为本事的作育落到实处提供了须要的条件,使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教学与信息素养本事的作育不再是伶仃的两张皮;其次,它也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促进门生信息素养本事生长的基本途径,即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使用性的信息活动,议决活动促进门生信息素养本事的自动生长。

收稿日期:2002-11-12

【参考文献】

1陈文勇等.高等院校门生信息素养本事尺度再探.情报科学,2001,19(2)

信息战范文篇8

-,以理服人,正面反驳这是最常用的反驳手法。它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简单的逻辑推理证明对方观点的错误。这种方法适用于己方准备充分而对方又未加以充分证明的观点。正面说理反驳由于颇费口舌,在辩论场上只宜用于与辩题最紧密相关的论点上,请看一例:论题:体育比赛应该引进电脑裁判。

价段:反驳陈词。

反方二辩:……当电脑裁判满怀自信步入赛场后,过分地强调准确,将严重弱化体育比赛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正方二辩:……观赏的是什么?是一种体育美,美的基础是什么?是真。公平就是对真的一种保证。如果连公平都得不到保证,欣赏性从何而来?……

正方二辩用了两个简洁的设问和一个反问就把体育比赛的观赏性与体育比赛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讲得清楚明了,使对方观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圆满地完成了反驳使命。需要注意的是,简洁是正面说理反驳致胜的关键。

二,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辩论场上,倘若对方辩友妙语连珠,千万不要慌张。针锋相对的思想就是让观众把给对方辩友的掌声加倍偿还回来。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对方精彩的言辞引导下,立即找到一个相似的却对己方有利的事实出来,回敬之,则给人技高一筹之感。看看下面一段反驳,大家就清楚它的成功了。

论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反驳陈词。

反方二辩:……我请问对方辩友:在取得信息优势之后,就一定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吗?难道说,为了信息战的火眼金睛,就不要传统武力战的金箍棒了吗?

(掌声)……

正方三辩:金箍捧当然可怕,但却阻挡不了唐三藏紧箍咒的信息流。

(热烈的掌声)……

这样反驳不在于展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在于表现辩手临场的机智。要想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辩手要在平时注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做到在对已不利时保持冷静与乐观。当然,这样的较量回合太多也不好,一来给人跑题的印象,二来有哗众取宠之嫌。

三,顺水推舟,将计就计

这一招与前一招一样,都是借对方之力攻其自身。所不同的是,前面以牙还牙是借对方语言的魅力。而这一把顺水推舟是借对方逻辑的力量。说白了,就是用对方的论据证明我方的论点。还是看一段实例吧。

辩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

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一辩:……面对铺天而来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亲爱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能对着敌人说:"亲爱的敌人啊,我们的祖宗家法不可变,让我们打一场传统武力战吧!"你知道敌人在哪吗?

反方三辩:而对方辩友所说的威力无比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不正说明信息网络不可靠,所以我们不能把国家安全系于"信息战"这一根绳上吗?(掌声)

正方一辩本来是想说有了信息战,传统的武力战英雄再无用武之地;可到了反方三辩那儿,却得出信息网络不安全,不能单纯依靠之的结论来。搞得正方一时无语以对。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关键在于透彻的逻辑分析。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二难问题,也就可以"顺水推舟"了。反方三辩用的实际就是一个二难问题:如果信息战没什么威力,那么从战争选用最有效的手段出发,传统武力战显然不会被淘汰;如果信息战威力强大,而它又是一场网络之争,那么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单纯依赖网络本身又是危险的,传统武力战还是不会被淘汰。经过这样的逻辑设计之后,反方当然可以"将计就计"了。

四,巧作类比,一针见血

在很多情况下,单纯的说理正面反驳枯燥无味,而且艰涩冗长。而运用类比,既能活跃气氛,又能使反驳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实例:

辩题: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请问未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什么?……

反方四辩:信息……

…………

正方三辩:……高位势支配低位势,高层次决定低层次,对方辩友既然已经承认未来战争的制高维是信息,也就是说,对方辩友也承认:信息就是未来战争的主导了?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的逻辑就是建房子只要最高层,不要下面的基础、(掌声)

反方二辩短短一句语,就把正方精心设计的圈套给破解了,这不能不说是类比的功劳。类比反驳简单好用,但要注意:①类比的两对象要相似性强,免得观众、评委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应不过来。②类比的格调要高,切忌想到什么就比什么,以免起反作用。③类比的事物一定要大家熟悉,否则毫无效果。

五,未雨绸缪,先发制人

一般情况下,反驳在后,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这里,我要介绍的一招是反驳在先。一即我料定你的论点了,在你发言之前,我就先把你的这个论点驳得体无完肤,当你再抬出这个论点时,已如吃现成饭般索然无味。

在电脑大赛电视论辩赛总决赛的大决赛中,一、四辩陈词采用了多媒体图像支持,使得观众能边听陈词,边看事先准备好的图像资料。大决赛的辩题是:电脑的智能化可能导致人脑的简单化。我们(华中理工大学队)作为正方料定对手会把人脑的简单化定义为大脑结构的退化以及功能的丧失。而我方则将人脑定义为意识与物质的统一体,?quot;内宇宙",将人脑简单化定义为:思维的单一化、情感的淡漠化,信仰的虚无化等等。为避免概念上的争论不休,我们冒险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术,在多媒体光碟中,我们事先做了这样的图案:上面是一行醒目的字:"人脑就是这个吗?"下面一幅是人脑的结构图。当我们一辩陈词结束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对方一辩陈词过程中的图像里,果然有"人脑就是……"下面也是一张人脑结构图。由于声像要配合,对方一辩也不敢擅改辩词。这样一来,对“脱离人脑的社会性本质谈人脑”的致命弱点,在其一辩中就已暴露无遗,我方从此掌握先机,处处主动。

上面,我介绍了我队使用"反驳在先"的实例,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原因是:①我们赛前透彻地分析了辩题,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②赛制决定了一、四辩不能随意修改辩词,看似死的东面被我们活用了。③我方立论圆满,大家易接受。否则会弄巧成拙,让对方后发制人。注意了这三条,大家也可以放心运用"反驳在先"的"绝招"了。

六,迂回进攻,抓住主线

辩论场上处处讲究主动,如果只为反驳而反驳,就必然会显

得被动,处处跟着对手跑,即使反驳得很精彩,也非上乘。怎样才能既有力地驳斥对方,又不知不觉地把对方牵到对我方有利的领域中讨论呢?意识到对方在说什么,我方说什么才有利是首先应当做到的,头脑清醒、反应敏捷的辩手这会儿就会有上佳的表现。

辩题:象形文字比拼音文字更适用于电脑。

阶段:自由辩论。

正方四辩:事有不能与不为之别。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象形文字更适用于电脑,对对方辩友而言,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何能而不为呢?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优美的词句,如果拿到电脑上让它去分词,它如何能也,为也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个辩题中,正方显然在感情上占优势,所以正方有希望笼而统之打"煽情战";但反方在具体的技术事实上占优势,所以反方希望谈具体的技术细节。依据这种思路,反方三辩找到一个很特殊的角度既巧妙地反驳了对方,又回到了"分词"这一具体技术领域,可谓一箭双雕。

七,排炮齐射,气势磅礴

辩论场上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一方先把时间耗完。那么另一方如何把握这个有利时机呢?这个时候,经历了整场自由辩论,能说得清的道理早已说清,观众也已疲惫。所以此时重要的是气势,而不是道理。此刻是宜驳不宜立;宜排比短句,不宜繁琐辩理。请看下面反方是如何进“缺席审判”的:

辩题:信息战取代传统武力战。

阶段:自由辩论之"缺席审判"。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孤立地看战争,殊不知不同的政治动因要采用不同的作战方式。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一厢情愿地看战争,认为只许你打我,不许我打你。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静止地看战争,殊不知不同的战争进程也有不同的战争方式呀!

反方二辩:对方群友片面地看战争,看不到信息战也是脆弱的呀!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脱离条件地看战争,认为索马里人也可以打一场信息战。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简单地看战争,居然认为一个信息战可以包打天下。

信息战范文篇9

一、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

伊拉克战争已成为历史,回顾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作战行动集中浓缩反映了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主要包括:

1、强调“基于效果”作战理论。主要观点为变过去消灭有生力量为打击主要作战目标,也就是说对准战争目标去设计作战理论。

2、战争呈现“三非”作战样式。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无不折射出“三非”作战的思想。即“非对称性”作战、“非接触性”作战和“非线式”作战。

3、多层次侦察是为信息化战争提供了保障。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主要实施了三种侦查手段。一是太空侦查,在太空由50多颗卫星组成“天眼”,随时进行严密监控;二是空中侦查,主要利用无人侦查机进行实地侦查;三是地面信息侦查,主要派遣特种部队深入腹地获取情报。美军至开战前,在伊拉克境内共派遣特工达500多人。

4、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灵魂”。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采取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简称为C4ISR系统。

5、精确、压制性打击是取得信息化战争胜利的主要保证。在历时44天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共出动了41780架次的飞机,对伊拉克数百个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共投掷了各类炸弹27250枚。其中精确制导炸弹18275枚,发射巡航导弹750多枚。

二、信息化战争对当前人防战备工作的思考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防空工作积极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人民防空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有了较大发展,从而壮大了人防,巩固了国防,为我国长期保持在和平年代抓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战争样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总体看来,当前人民防空准备工作与打赢一场信息战条件下的防空袭斗争要求存在较大差别,主要不足为:一是人民防空缺少系统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信息战条件下人防战备工件深层次研究不够;二是人民防空原则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地理区位、不同地貌特征确立不同的人民防空原则;三是人防指挥通信现代化程度低,抗毁能力差;四是对重点目标采取的办法、手段不够;五是人防专业队在编成和使用上有待一步研究。以上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军事部门和人防机关的高度重视。

三、信息战争条件下人防战备的对策和措施。

按照“不打无准备之战”要求和新时期军委提出的“积极防御”的原则,以及台海面临的新形势。人民防空必须审时度势,瞄准强敌,迎难而上,加强对信息战条件下人防战备的研究,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与时俱进,突出人民防空理论创新。研究新时期的人民防空理论要在人民防空“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总方针指导下,进行人民防空理论研究,把思路放在发展和创新上,把标准定在能否经受信息化战争的考验上。要全面理解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内涵,长期准备是人民防空工作的一贯和长久要求,重点建设既是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普遍要求,又是对不同战区、不同方向的特殊要求。因此,人防战备工作必须统揽全局,具体明确各阶段、各区域人防战备的重点、建设思路和目标,探索人防建设与信息战要求相适应,与区域地位相适应,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新的理论体系。

(二)审时度势,变革人民防空行动原则。要根据战场的变化,确立新的人民防空行动原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科学安排城市人口疏散。现行人民防空预案中大都包含了规模庞大、详细周密的人口疏散计划。从现代战争看,这种既不科学,也没必要。应根据城市规模和战略地位确立不同的疏散比例和行动方案;二是要调整传统人防专业队建设原则。可考虑在原有七支消除空袭后果人防专业队基础上,应适时组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化专业队,如组建“设障、伪装示假、干扰欺骗”等人防专业队伍,变被动防护为主动防护;三是转变防护观念。美空军提出“五环目标理论”,把打击目标顺序定为:(1)国家指挥中心。(2)关键生产设备。(3)交通设施。(4)民心。(5)作战部队。经济目标已被列在较为靠前的打击位置上。因此今后一个时期,重点目标的防护应成为城市防护的重点。另外,在武器的精度和威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单靠增加钢筋砼的厚度已无法满足防护的需要,必须更新防护观念,树立综合防护的思想。

信息战范文篇10

一、泛滥的计算机信息病毒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犯罪也随之增加。在这类犯罪中,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的犯罪显得尤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了计算机犯罪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的行为;二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行为;三是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上述三种行为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确定罪名。在当今信息全球化时代,传播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破坏我国信息安全乃至世界各国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

根据我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公布的《2007年中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在2007年又出现较大反弹,高达91.47%。在受病毒感染的用户中,感染病毒3次以上的用户达53.64%。调查显示,趋利性成为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新趋势。密码、账号被盗”现象猛增,成为病毒危害的新特点。2007年密码被盗占调查总数的14.24%。这是由于当前木马、病毒很多具有盗窃用户敏感信息的特点,并且犯罪分子将木马、病毒和相关技术作为从事网络犯罪活动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利用病毒、木马技术进行网络盗窃、诈骗的网络犯罪活动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网络银行的普及应用,网上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有关专家说,病毒的制造、传播者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越来越强,这种趋利性引发了大量的网络犯罪活动。在中国建设的新时期,为保障我国信息安全、建设健康网络,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另一方面要迅速提高对网络犯罪活动的发现和打击能力,加强遏制病毒犯罪活动的上升势头。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1.破坏性强。网络病毒破坏性极强。以MicrosoftServer网为例,一旦文件服务器的硬盘被病毒感染,就可能造成分区中的某些区域上内容的损坏,使网络服务器无法起动,导致整个网络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传播性强。网络病毒普遍具有较强的再生机制,一接触就可通过网络扩散与传染。一旦某个公用程序染了毒,那么病毒将很快在整个网络上传播,感染其它的程序。

3.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网络病毒与单机病毒一样,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在一定的环境下受到外界因素刺激,便能活跃起来。

4.针对性强。网络病毒并非一定对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都进行感染与攻击,而是具有某种针对性。

5.扩散面广。由于网络病毒能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所以其扩散面很大,一台PC机的病毒可以通过网络感染与之相连的众多机器。

二、日益增多的黑客信息攻击、猖獗的网络信息犯罪

从网络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黑客,黑客现象贯穿着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的黑客对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进步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世界范围内的黑客数量日益庞大,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黑客技术并加入到黑客队伍中来,黑客群体的成长变得复杂化,黑客现象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网络犯罪的日益猖獗,黑客现象出呈现集团化、组织化、政治化,甚至国家行为化的趋势。一些怀有不同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非政府组织、极端宗教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也开始利用黑客进行活动,对我国信息安全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自1994年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我国的网民人数急剧增长,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黑客队伍也相应产生并逐渐壮大,其作案范围日益扩大,作案手段日益高明,对我国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国内,屡有黑客事件发生,以下我们列举了一些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典型黑客事件。

1996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遭到入侵,黑客私自在高能所的主机上建立了几十个账户,经追踪发现是由国内某拨号上网用户所为;

1997年,中科院网络中心的主页面被黑客用魔鬼图像替换;

1998年4月,贵州信息港被黑客入侵,主页被一幅淫秽图片替换;

1999年5月,大连ChinaNET节点被入侵,用户口令被盗;

2000年6月,上海热线被入侵、多台服务器的管理员口令被盗、数百个用户和工作人员的账号、密码被窃取;

2001年7月,江西169网被黑客攻击,造成该网3天内中断运行2次;

2005年8月,西安某银行被黑客攻击,并被盗取80.6万元;

2006年9月,扬州某银行被黑客攻击,利用虚存账号提走26万元现金;

2.严重数据:

2000年2月28日,河北省邯郸电信局“邯郸信息港”主页被篡改,经公安机关调查,作案人系该市一高中生;

2001年1月30日,263网络集团的ISP业务页面、IDC资料信息港页面等几乎在同一时刻被黑客攻击;

2001年2月20日,通港网络(中国电信)、北京电信发展总公司、北京移动、北京寻呼、中国地图出版社、华建集团等40余家网站被黑,据网络界分析来自国外,其大面积的攻击让国内网站再一次感受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另外,在众多的网络安全问题中,网络犯罪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形式更加多样,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对国家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影响,直接威胁着国家安全,如何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

三、网络信息恐怖主义

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在全球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恐怖方式已经表现出了对国家和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分析和研充网络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当今学术界的重要任务。研究网络时代的恐怖主义的现状,对网络恐怖主义进行了界定、分析,对保障我国信息安全具有极其现实的实践意义。

“网络恐怖主义”一词最早由美国加州安全与智能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巴里·科林博士提出,用于描述网络空间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现象。“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6星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恐“2001法案”,将“网络恐怖主义”列为新的法律术语。对于这种新型的恐怖主义,人们的认识目前还不够统一。安全专家给它的定义是:所谓“网络恐怖主义”,就是由国家集团或秘密组织实施的有预谋、有政治动机、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进行的攻击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或者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引发武装冲突。鉴于它的巨大破坏力,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多伊奇说:“网络恐怖主义对美国造成的危害更甚于用常规手段进行威胁的恐怖主义。它已成为仅次于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第3大威胁因素。”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反恐战争在全球范围内打响。当人们庆幸恐怖分子纷纷落网时,网络上却不断出现各种恐怖文字、图片和视频。同时,以侵扰电脑网络、破坏国家关键设施、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为特征的“网络恐怖主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反恐专家警告说,恐怖活动已经蔓延到互联网上,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信息时代恐怖主义手段和方式发展的新领域,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挑战国家安全的新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现实空间的恐怖袭击正与网络空间的恐怖袭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新的恐怖威胁。计算机专家也警告,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恐怖袭击”带来的后果可能更为可怕。他们说,袭击者的目标将是国家的电信网络以及电力系统、金融系统等基础设施和政府运营系统,以达到其胁迫政府或人民的目的。

因此,我国有关人士也曾推测,在国际政治斗争和经济竞争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网络恐怖主义攻击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其主要目标可能是目前运行最繁忙、联网最广泛且脆弱性最大的全球金融证券交易网络系统,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信息通讯、电力与交通等网络系统。

四、信息战

“每块芯片都是一块武器,就像插入敌人心脏的匕首。”这是英国一位科学家描绘信息战时所用的一个比喻。1996年,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官方认可的信息战定义:“信息战是指为了获取信息优势,通过影响敌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同时保护己方信息、以信息为基础的过程、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而采取的各种作战和行动。”

联合早报网转载环球时报报道称: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威胁论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不顾事实,不断揣测,质疑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近日,美国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在《兰德评论》上发表题为“抢占太平洋——美国对迅速崛起的中国军事力量的回应”的署名文章,根据臆测中国正在发展的武器装备和中国对抗美军的若干战略原则,认为到2020年,中国有可能挑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统治地位。兰德公司借此向美军提出了“应对中国‘先发制人,行动的六条建议”,以提高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能力,达到慑止或必要时击败中国的目的。

但是对于美国的军事质疑,中国的军事理论分析家们对此问题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信息战方面,认为一旦美中之间发生冲突,中国就可以投入主要的资源进行计算机网络攻击,遂行信息战。信息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但是,这种努力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美军信息安全系统的破解。反过来,通过加强美军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可以显著降低中国信息战的潜在危害,甚至对中国发动大规模的信息战,瘫痪我国的军事和民用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对我国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另外,在现今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战不仅仅涉及军事领域问题,它更是一个以信息安全为基础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元素。

信息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向群众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罪.中国法网,2002-07-17

2.俞晓秋.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M].时事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如何击败中国军队美智库提六条“毒招”.联合早报网,,2007-12-18

4.蔡拓等.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5.孙伟平.猫和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M].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6.周柏林.美国新霸权主义[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7.张建新.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趋利性明显危害大,,200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