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0:07:58

信息网络化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1

应该看到,目前我们所运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方式,决策方式和政令方式,已经明显地落后了。如果我们拥有健全、快捷、安全的信息传输网络,建立和利用统一的民政业务处理平台,整理、分析和利用各类民政信息,传递、各种决策意见和各类政令,我们掌握的信息就会更全面、更准确,更有参考价值,我们的决策就会更及时,更科学,更符合实际,工作效率就会更高,管理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还应该看到,我们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水平,仍明显地落后于依法治国的步伐和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将民政工作的所有方针、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及时、迅速、全面地公布于众,并通过信息反馈,听取群众呼声,接受社会监督,采纳合理建议,纠正决策偏差,加强工作指导,我们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进程就会大大推进,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还应该看到,我们对民政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用社区建设整合各项城市民政工作也才刚刚起步,这是制约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成为电子政府的重要一员,就能够使民政工作多元化这一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民政工作的整体优势,就能够及时、广泛地吸取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更科学,更有效,更具时代特色,就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有利条件为基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正是基于以上诸多原因,应该大力加强民政信息网络化建设,重点放在“两大工程”,即“数字民政工程”和“民政便民工程”。

一、“数字民政工程”是民政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基础,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集中力量建设部、盛地三级民政部门信息网络硬件设施。各级民政部门都应抓好自己的机关办公局域网建设,实现机关内部的网络化、无纸化办公,并尽可能地淘汰过时的电话线拨号接入方式,采用目前高速高效的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逐步构成覆盖部、盛地(市)乃至县(区)、街道、居委会的各级民政高速宽带网络。这种高速宽带网络建成后,可实现全国民政系统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具备传送数据、语音、视频功能。届时,不但可以利用这一网络传送数据,还可以利用这一网络通电话,召开全国民政系统视频会议。

其次,在这一网络上,建立分布式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并开发管理和分析这一数据库的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这里的“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就是将过去所有以纸面形式存储的民政有关信息数据,全部输入微机网络,主要包括:安置方面:历年安置退伍士兵、部队退休干部人数及存在问题。救灾救济方面:包括历年本地受灾情况、救灾费用发放以及未来灾情的预测。低保方面:本地受低保的人数及人员状况分析。社会事务方面:历年的火化率、每年的结婚人数、离婚人数。社会福利方面:福利院、敬老院基本情况,福利企业及安置残疾人情况。行政区划方面:区域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所辖区域、民政对象总人数、勘界资料信息及地名档案信息。优抚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类优抚对象人员数,每年所需的优抚对象优待费用,当地烈士及烈士陵园情况。民间组织管理方面:包括当地合法社团基本情况,民办非企业单位运营状况等。干部人事信息方面:主要是反映当地民政机关人员成份组成情况。其它,如当地老年人及老龄工作情况等。将所有的这些过去存于纸面的数据信息存入民政信息网络数据库,这将构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所谓“分布式”,就是数据库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地方的网络服务器上,民政部有民政部的数据库,省民政厅有省民政厅的数据库,烟台有烟台的数据库,威海有威海的数据库。像这样分散在全国各地,由民政网络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分布式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所谓“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应是由民政部统一开发研制并逐级向下推广使用的软件平台,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宽带网络有效连接的。采用通用软件平台,既避免了各级民政部门软件的重复开发,造成资金浪费,又可以使全国民政系统软件平台按统一制式配备,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一步工作的目标,就是实现通过“通用民政业务软件平台”访问“分布式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在权限许可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手中的电脑访问千里之外的任何民阵信息资源。

再次,研制运行在通用软件平台上的专项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民政软件平台上运行,它们与信息数据库是“前台”与“后台”的关系。通俗来讲,一个数据库就是一个仓库,里面存储着所有的数据信息,通过民政业务管理软件,才能把有关数据信息从仓库中提出来使用。民政业务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应与民政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内容相对应,应包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灾害信息管理、婚姻登记管理、社团管理、以及来信来访处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优抚安置管理等软件。随着民政信息网络建设的发展,现有的部分软件已不适应网络化的要求,将逐渐被淘汰。目前看来,民政业务管理软件开发应选择占据主流地位的InternetExplorer(网络浏览器)模式,这种模式更加突出了网络化的优势作用,不像传统软件有繁琐的安装过程,只需得到相应的权限许可后登录到网络上,即可使用相应的业务管理软件。同时,软件的维护、更新和升级只需在网络中心的服务器上进行即可,而不必在每一个工作站上都进行一遍。当然,业务管理软件的开发也应遵循由上而下统一规划的原则。

“数字民政工程”建成后,各级民政干部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利用通用民政业务平台灵活地查阅和分析民政业务信息,利用专用业务管理软件处理各项民政业务,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行政管理,从而实现民政工作的现代化。还可以使各级民政机关领导及时掌握本地及所辖区域的民政工作状况,做出迅速、合理的决策。

二、“民政便民工程”是“数字民政工程”的拓展,是将民政信息网络深入基层,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便民工程概括来讲应是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民政信息资源及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并构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社区服务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架起方便的桥梁,进而结合数字民政工程的建设,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一个信息化建设工程。“民政便民工程”,这在目前看来是一个异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难度甚至远超过“数字民政工程”。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剖析一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便民工程的实施和发展,有赖于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网络、管理机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等。这其中最根本的是便民工程信息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建设。硬件建设同“数字民政”一样,必须有相当规模的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以一个县市区为例,在这一个区中至少应建设一个信息采集、存储和处理的网络中心,至少应建设一个响应社区居民需求的呼叫中心,这两个中心就是金字塔的塔顶;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都应配备微机并通过宽带接入网络,就是金字塔的塔腰;到了社区居民家中,就是金字塔的塔底了,应尽可能地配备微机并接入宽带网,因为微机和宽带网是目前最高速高效的模式,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热线电话的方式拨入呼叫中心,另外,对于特殊的用户,可考虑采用单键呼叫的模式接入呼叫中心。软件方面需开发便民服务网站、地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及相应的操作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就是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的“数字地图”,这种技术目前已逐步成熟,在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在社区服务方面可考虑采用的模式是,和我们通常所看到的纸面地图一样,在网络上的数字地图中标注出各个社区、每条街道等详细内容,再同电子商务等技术有机结合,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服务。举个例子,过去我们想看场电影,得到电影院去买票,然后到影院里去坐着看。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在网上浏览,即浏览网上的数字地图,走到电影院门口,用鼠标点击进入,电脑屏幕上显示出该影院所有的影片,选中想看的影片,通过电子商务付出相应的费用后,就可以尽情欣赏了。这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当然,这也需要完善的网络硬件设施和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作后盾。做好上述软、硬件设施建设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有关配套工作。配套工作主要是建立社区服务者队伍和社区服务机构,并要具备相应的服务设备和手段,做到服务需求的反映渠道畅通、方便快捷,提供服务的手段齐备、服务优良。

二是民政便民工程应包含的业务内容。便民工程是为居民服务的,其服务范围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即居民家庭生活方面服务;社会保障方面服务;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服务。便民工程从长远发展来看,要起三方面作用:即要架起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居民与民政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桥梁;居民与社区服务部门之间的桥梁。这三方面作用,要发挥两个效益:一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为民政部门、乃至政府工作提供数据,为科学决策服务。便民工程是一个为居民服务的工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便民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应按照居民的意向、服务需求设计便民工程规划,确定优先项目次序,不断扩大便民工程向居民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做到将居民从出生到去世的生命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所遇到的,需要民政部门和其他组织服务的全部问题都包拢进来,使便民工程完全是一个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工程。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2

关键词: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信息网络化

现代化的国际旅游大都市需要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城市服务功能,其中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是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济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业提出了完善旅游系统信息流通渠道、加快信息化进程的要求。以城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为核心,具备旅游导向、咨询服务、宣传促销、市场调研、形象传播、旅游购物等多种功能的现代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是21世纪旅游城市(特别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旅游功能系统是否完备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都市旅游咨询中心、各区县旅游咨询中心,及全市22处旅游咨询站点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分析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演绎与功能结构,提出大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化体系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是指为游客(特别是散客)、市民提供诸如信息咨询、投诉、救援等服务功能的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相关服务设施与机构总称。主要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问询处)、咨询服务热线、旅游信息网、咨询信息查询系统、视频播放、触摸屏、旅游宣传资料展示等服务界面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共同承担采集、编制、旅游信息,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救援与投诉帮助、票务预订等服务功能。它的存在极大地便利了游客与市民的外出旅行,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依据划分标准不同,可以将其归纳为六种构成类型。(1)从服务范围划分,包括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站点、区(县)旅游咨询服务站点、集散地或旅游景区(点)访客中心(问询处);(2)从服务内容划分,包括综合型旅游咨询服务站点、专项型旅游咨询服务站点;(3)从服务界面划分,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问询处)、咨询服务热线、旅游网络服务、咨询信息查询系统、视频播放、触摸屏、旅游宣传资料展示等;(4)从服务市场划分,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国际访问者站点、外国旅游咨询服务站点;(5)从服务形态划分,包括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在线旅游咨询服务网;(6)从服务周期划分,包括固定式(常设)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流动式(非常设)旅游咨询服务站点。

二、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分析

作为一个每年接待几千万散客旅游的国际大都市,应具备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的城市功能。通过咨询服务体系与各方游客共享都市文化、都市商业、都市风光的资源,可以宣传都市旅游设施和旅游环境,展示都市改革成果和都市新风貌。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将在强化政府职能,完善都市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对都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对都市商业发展、文化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都市对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运作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依托其服务载体为城市接待游客,方便出游提供服务,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都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的繁荣。

(一)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演绎

近十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改善旅游信息服务手段、优化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质量,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基础发展阶段(1998-2004年),工作重点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科技、电子化的手段旅游咨询服务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发展阶段(2005-2007年)工作重点在于相关法制与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级与管理质量、深化发展模式等。

(二)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功能结构

1.服务项目。国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差别不大,一是咨询、二是服务,其服务项目可归纳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对都市现有旅游咨询服务站点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服务项目及供给程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整体来看,公益性项目供给程度较高,而经营性项目供给程度欠缺;(2)行李寄存服务项目需加强,仅28%供给程度,便民服务与旅游救援等项目供给程度较低,未达到六成,其中郊区旅游救援,因条件限制而严重缺失;(3)经营性项目在票务预订、酒店客房预订、出售旅游产品和线路等有较好供给程度;而大部分项目供给的相当不到位。

2.空间布局。各区(县)旅游咨询服务站点设置是按行政区落实,自行选址。选址主要依据因素是客流规律占28%,交通情况占26%,周边环境占30%,地形特点占6%,城市规划要求占8%,服务对象占2%。然而,根据以上因素考虑确定,缺乏对市场需求、功能定位、服务项目等分析(图1);就全市而言,缺少统一的科学规划,各站点设置与市场脱节,服务目标不够明确,数量、类型配置缺少合理。如: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火车站、飞机场、海港及其它交通枢纽(除都市南站外)等客流量较大地区咨询站点缺失;浦西与浦东相比极不平衡,站点数之比为10:1。随着都市都市旅游的发展,许多旅游景区、街区、商业繁华地段等地区都已逐步被开发利用,吸引越来越多旅游者,现仅有22家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数量明显不足。

3.免费信息。对全市现有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提供免费信息资料收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咨询服务站点提供的资料种类有限,大多数为都市市旅游事业委员会制作的免费信息,以及部分旅游企业制作的宣传资料,各区(县)旅游局可提供的信息很少;(2)内容较陈旧,以文字介绍性信息居多,数量高达96%,而具有实用价值信息(如都市市交通图、景点图等)很缺乏,地图类、影像制品类仅占3%和1%;(3)外语免费信息也多为英语和日语的版本,其分别占外文资料语种类型的80%与17%,其他小语种很罕见。

4.运作机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结构,都市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业务上对各区县旅游咨询中心进行指导和监督,提供各站点信息种类多,内容丰富的定期或非定期的免费信息资料,同时,兼有旅游网、旅游热线、旅游查询系统、视频播放、触摸屏等旅游信息咨询界面的开发、管理及旅游委政务网、机关处室业务网站维护和新项目开发。各区(县)旅游咨询中心建成后均实行属地化,根据需要自行选址设立站点,开展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业务。在提供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各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结合所辖区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及自身特点等,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从事拓展性服务业务,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服务运作模式,前两者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力强,核心是如何协调好公益性与经营性问题;后两者业务依附性强,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咨询服务功能问题。

三、网络化:都市都市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发展

都市是以其整体属性以及能提供一系列专业化功能和服务而吸引旅游者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科学、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正是发挥大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为适应都市都市旅游发展需要,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将应从规范发展阶段向创新发展阶段转型,遵循在布局上的网格化、运作上的差异化、手段上的多元化、营销上的一体化、管理上的标准化等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构建以旅游热线、旅游网、旅游咨询服务站点、旅游触摸屏信息系统组成的四级纵向层面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化体系,以高科技、电子化的手段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和系列服务;同时,链接都市旅游的政府门户网站、旅游统计网、导游信息管理系统、旅游会展网、旅游节庆网等多项横向信息网络共同组成信息服务系统,形成同国际化旅游城市接轨的为海内外游客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一)实现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与旅游电子商务有机结合

都市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负责旅游咨询管理,建立集中式公共旅游信息数据库,行使建设都市旅游公共信息系统、提升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等社会职能。同时,通过投资、合资、引入风险资金等多种形式,从事旅游网旅行服务,提供旅游信息增殖服务,开展旅游电子商务。这样既能整合资源,充分挖掘都市旅游信息资源的价值,也能通过开发旅游电子商务使都市旅游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得到稳定、持续的支撑。

(二)建立旅游数据采集中心和旅游接待基础数据库

旅游数据采集中心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都市市各旅游企业的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实现对旅游市场全面掌控,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都市旅游接待情况,整合接待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都市旅游接待基础数据库的挖掘、统计分析,实现对旅游情况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测和预警,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三)加强基础信息支持系统建设、提升旅游热线能级

加强基础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为应用系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支持。充分利用基础系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旅游热线规模,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项目。如:旅游信息咨询要覆盖各种相关旅游要素;处理游客各类预订业务;提供自动导游服务;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及时提供旅游投诉咨询和受理反馈功能;自动提供旅游紧急预报信息;提供GIS旅游地理信息导航;提供人性化的信息配套跟踪服务和延伸服务。

(四)完善旅游网、旅游咨询服务站点和旅游触摸屏信息系统

丰富都市旅游网的网络旅游产品,提升电子商务比重。在游客集中区域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的设立,同时设立一定数量的旅游问询处作为补充。在高星级宾馆和交通窗口实现旅游触摸屏信息系统的全覆盖,同时在本市游客流量较大的品牌经济性连锁酒店、地铁、重要商业区,部分居民小区等处增设立一定量的旅游触摸屏。继续丰富信息内容,提高时效性,使游客能够尽可能方便及时地得到各种旅游信息服务。适时建设中小旅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旅游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长三角旅游城市信息化公共平台。

(五)重视旅游信息数据交换规范和服务标准化建设

信息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旅游数据交换各自为政,必须加强旅游信息交换标准化工作,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数据交换规范体系。同时,为提高各站点服务质量,应重视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规范各站点或问询处的接待环境、外观装潢、设施配备、资金投入、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人员配备、员工培训等质量要求。这将有助于旅游信息咨询业务指导与服务提升,将对都市国际旅游大都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广瑞.国际旅游城市的三件宝——关于北京市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议[A].2006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C].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

[2]张捷,刘泽华,解杼.中文旅游网站的空间类型及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4):493-499.

[3]路紫,樊莉莉.中小型旅游网站服务功能与商业模式的区位问题[J].人文地理,2005,20(1):103-106.

[4]路紫,郭来喜,白翠玲.河北省旅游网站使用评估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4,6(1):67-71.

[5]孙中伟,,路紫.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9):925-930.

[6]童金华,缪江平.旅游咨询中心的定位及服务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54(8):39-42.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3

开展网上党建,是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党建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选择。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一种重要载体和发展要素,必将成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手段。学会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加强党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加强党的领导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创造党建工作现代化的条件和基础,使党建工作更好地体现、增强;始终保持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工作需求;更好地服从于供电企业文化的需求;更好地了解广大干部职工的需求。

“党建视窗”,是东海县供电局党委在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中,遵循“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利用以网络化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过程的新兴产物。

东海县供电局的局域网始建于,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覆盖了全局所有的部门、班组、农村供电所。但是,在年前,局域网上并没有一个独立、完善、全面的党建网页,很多的党员职工反映在网上了解不到党纪工团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最新消息。局党委意识到,必须尽快加强、尽快丰富自己的网络建设、网络内容。局党委明确指出:要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开展网上党建工作,根据供电供电企业点多(供电所遍布各个乡镇);面广(哪里有人居住,哪里就有电工);线长(线路铺设到各个角落)的三个特点。以“大党建”的框架,创办一个可以覆盖全县供电系统的专业党建网页“党建视窗”迅速占领这块新阵地。他们首先完善硬件设施。根据信息系统的要求,专门调配了一台服务器及硬盘、新购了一台先进投影仪等硬件设施,依托本局已有光纤网络,创办“党建视窗”的网页。然后是积极充实资料。然后组织了办公室、信息中心、工会、纪检、团委、局党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讨论研究“党建视窗”网页的设立,明确分工各自的任务,分头实施。各单位根据任务和分工,积极从多方面信息渠道下载、扫描、打印多种资料充实到网页中去。在内容初步充实的基础上,专门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对“党建视窗”的内容、版式、色调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其间还多次邀请东海县委宣传部领导来局给予指导,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然后不断地改进。,使“党建视窗”网页逐步健全。

“党建视窗”设党建视窗下设党建工作、网上党校、纪检监察、工会工作、团青园地、供电企业文化、学习型供电企业、党政考试8个主要栏目,党员职工可以通过网页及时了解各级党组织活动动态、党建理论热点、近期党建最新成果,党风廉政、党的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党务知识、经典著作、企业民主管理、青年动态、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还实现网上学习理论、网上观看教育视频、网上远程考试。现在,东海县供电局的日常宣传报道、党建工作计划、时政学习计划、理论学习文章和辅导材料、学习心得交流、常用法律法规等均实现了网上查询,定期更新。如过去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总是先书面下达学习计划,发到各单位组织职工学习。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为帮助职工正确理解,总是找一些资料,编写辅导材料,或者是请专家来辅导。这种方式不便于职工进行自学,各单位在组织学习时,时间上也有滞后感。为加强职工理论学习的时效性,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在网上及时下载有关文章,编成专栏,帮助职工学习。如开展“两个条例”学习的时候,我们立即在网上刊登了全文、辅导文章和视频教材,只要打开我们的“党建视窗”,就立即能用读、看、听三种方式学习,这一做法满足了不同层次理论学习的需求。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是在我们的网页上进行的,我们还在网上组织“两个条例”学习统一考试,当场点击试卷,员工当场答卷,考官当场阅卷,成绩当场公布,不但是谁也不能”舞弊”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的自觉性,收到短、平、快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利用这一小小的天地,开展对干部职工的文明教育和素质教育。今年四月开始,我们把每月一星的“先进党员”、“先进职工”,的图片、事迹放到“党员风采”、“典型人物”栏目中,用身边的典型教育鼓励干部职工,提高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开展“学条例”、“双争树学习”等的征文活动,不少干部职工在“学员交流”栏目中发表了文章。这一活动的开展,对加强道德教育和文明素质教育,提高职工的道德素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党建视窗”的运行,我们认为网上党建工作的主要作用有: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建信息的时效性和创新性特点。“网上党建”能够及时反映党建工作新形势、新动态,初步实现了党务工作的电子化和无纸化,加强了内部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促进了党建内容的多样化。“网上党建”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一起,从单调的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学习和思想交流,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形式。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浏览器轻松、便捷地阅读和检索各类信息。在“党建视窗”上可以听到背景音乐,看到飘扬的党旗。通过上网,使大家更新了观念,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创新了党建教育模式,“网上党建”突破了传统的“你读我听”,“上党课,读报纸”等被动式教育。如“网上党校”,“党政考试”“视频学习”等栏目,使党员教育形式和学习内容多样化,增强了党员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网络化应对挑战

人类社会正朝着一个发展进步的方向前行,在此进程中,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已是大势所趋,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日益激烈,并且较之以前倍增了许多压力,因为信息网络化在给社会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俗话说得好:“爱拼才会赢。”做任何事都应该有股拼闯劲,正视挑战、直面挑战,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挑战。挑战并非一件可怕之事,恰恰因为有了挑战,人类才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最终得以进步,所以,面对当今信息网络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不必畏惧,只要理清思路,冷静思考,一定可以找到应对的良策。

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层次的,所以,应对难度相当大。笔者认为,应该采取找特例、树典型的方法来开启这项繁重的工作,也就是说,一开始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有挑战都解决、战胜,一切需要从实际出发,必先探索、研究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通过把这个开荒导航的领域研究透彻,找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然后,再以点带面,用类似的手法去应对剩余的各项挑战,最后使所有问题迎韧而解。

现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我们可以把研究重点先放在经济发展领域。不难看出,信息网络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差距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的总体格局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步伐迅猛加快,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许多先进发达国家的信息网络化极大地推动了该国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加快速度奋力追赶,那么,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其次,信息网络化使我国面临数字分化的挑战,也有人管这个叫做信息鸿沟。有条件者可以上网,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无条件只有徘徊在网络的大门之外,这点表现得非常突出。国与国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网络鸿沟存在明显差距。周边国家信息网络化也在对我们提出挑战。在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亚洲许多国家也在竭尽全力地推进国家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周边国家都在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这对我们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努力拼博,使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降到最低。再次,信息网络化对法规制度也存在挑战。尽管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着种种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当下最常见的侵犯信息知识产权的事件经常发生,信息知识产权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信息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进程也还受到种种制约,如此之类。

面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这些挑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思前想后,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严格按照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来为我国经济服务。因为“十五”计划提出:建设一批重大高技术工程,主要是高速宽带信息网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信息技术设施,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所以,只要这些工作做好了,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都将被我们战胜,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营造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挑战的深刻认识,应对的措施具体应该归纳为以下几条:

第一,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信息网络化得到稳步发展,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和推动。国务院出台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相关部门应当乘势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利用税收政策、采购政策、资本市场的政策来推动信息网络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网络化上的差距。

第二,理清思路,站在一个高度来认识信息网络化建设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国家信息网络化建设重要且关键的战略。要知道信息网络化不单单只是建立几个信息企业或者是生产几千万台电脑,更重要的是要推进国民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网络化使我们面临现实信息差距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那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能力将产生越来越大的悬殊。所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快速而高效,建设宽带高速传输网络要继续,高速互联网也要全力发展;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提高通信普遍服务水平,以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速度来带动加快西部信息化进程,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信息网络化的水平。

第三,着重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具体是指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突破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技术瓶颈;积极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争取在众多领域尽快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以此推进信息产业的升级发展。

第四,将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广泛实际的应用,具体是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推动企业信息化;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统筹规划,实施信息化重大工程等。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方式、经营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变,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素质,全力应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第五,加大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加快生产信息产品的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采取股权多元化、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债转股等措施,使国有信息产品生产和运营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做足准备信息网络化带来的相关挑战。

第六,加速普及全民的信息网络化知识。信息化关系到我们民族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的崛起与发展,所以,普及全民的信息化知识十分必要。某种程度上,信息网络化知识拥有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浅,不仅关系着个人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此外,要不断拓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我国的信息网络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要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中进行的。所以,我国应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强国的发展模式,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来发展自己,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迎接并战胜挑战。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固然艰巨,应对起来也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应该坚信,通过以上这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成功。所以,我们应该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视为一种动力,努力应对,满怀希望迎接下一个发展与飞跃!

参考文献: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会计;信息网络;数据安全

随着农产品市场不断完善,农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挑战,农业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建设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加强预算编制等工作,提高农业会计工作效率。但是,现阶段的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有必要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重要作用

1.1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农业会计信息处理与互联网的结合,使会计工作正在实现从传统的静态会计到当今的动态会计的巨大转变,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用价值,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有效性[1]。农业会计信息网络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打破了时间局限,为制作各种可以真实反映企业业务状况和财务水平的财务报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从静态变为动态。

1.2提高预算编制效率

预算工作能够使人们充分了解企业信息,是农业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农业会计信息网络,通过网络软件收集、处理并分析财政资金和创收资金等在分配时出现的数据,有利于促进财政、科研部门之间的交流。当其他部门对财务工作有一定了解之后,可以达到共享农业业务费用、农业科技费用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目的。通过设置公共数据平台,财务部门在与企业有关预算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方面有一定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预算编制的效率[2]。学术活动、试生产和技术等收入都属于单位的创收资金,特殊用途专用资金和规定成本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是使用农业金融资金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全部创收资金必须在对资金使用的实际监督中实现,综合考虑且不得超过限值。

2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2.1数据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有开放性、数据流动性强等特点,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但是信息公开和数据决策非常开放和透明给数据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计算机网络本身容易受到非法分子的攻击。一旦竞争者或不法分子获得了机构的财务秘密,将会给财务运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农业金融网络对信息保密的高要求与网络系统的开放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3]。

2.2会计数据保存

在农业财务会计网络信息化建设中,磁性介质和光电介质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纸质介质,传统的财务数据已被磁性介质和光电介质等电子符号代替。使用金融软件和硬件虽然较方便,但易受高温和磁性材料的影响,存在丢失数据的风险。因此,农业金融网络软件的兼容性不足。升级后的金融网络系统需要对数据格式、接口和数据库进行修改加密,避免会计数据丢失和无法输入以前的会计信息。

2.3农业会计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不高

中国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充分掌握相关网络信息技术和了解财务系统及财务使用方法的高素质农业会计人员。在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趋势下,农业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要善于运用经营管理、财务和农业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4]。但是,当前部分农业会计人员能力不强,态度不端正,阻碍了农业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

2.4农业会计信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会计信息系统中,账单信息、会计凭证和财务信息等无纸化数据具有很大的篡改和伪造风险,且篡改后不会留下痕迹,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影响很大,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难度[5]。另外,尽管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海量存储、快速查询等,但是一旦磁性存储介质被损坏,就可能无法修复,导致重要会计信息永久丢失。

2.5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本身带来的风险

首先,软件的安全隐患。在农业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单个运营商的盗窃和破坏,容易使企业的一些机密数据和企业会计中的各种财务信息遭到恶意窃取。其次,硬件存在安全风险。一旦存储了几乎所有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数据的集中式服务器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重要信息数据丢失,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6]。

3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对策

3.1信息安全要求

升级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安全稳定的网络金融信息平台。网络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为了保护信息系统免受内部和外部安全威胁,有必要不断完善包括网络在内的网络系统平台。严格控制非法网络信息传输是农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由于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和风险性特点,要想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保护会计软件中的数据安全。使用安全防火墙抵挡黑客入侵,确保数据在存储、提取、传输、查询和分析等各个阶段的安全性[7]。提高农业机构会计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采用完善的安全协议,使用信息加密技术,这是确保系统安全的关键。同时,使用硬件和软件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方操作是相关机构建设农业会计信息网络的基础工作,能够确保信息安全。

3.2建立健全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也适用于农业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一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为了保证农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应根据农业企业的特点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系统,这是改善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8]。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会计人员按照规定严格、规范地开展工作。

3.3制定和完善有关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以及救济制度

一方面,制定和完善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以及救济制度可以有效消除会计人员的烦恼,让会计人员从财务记录和报表出发,减少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干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使会计人员敢于监督。另一方面,该制度的实施确保了会计报表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需要考虑会计人员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消除了外界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独立性。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保护和救济,能够消除会计人员对各方面的顾虑,切断会计从业者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单位领导直接控制隶属单位的会计人员。单位经济效益的变化不会直接损害会计师的利益,使会计从业人员真正参与监督工作,是工作顺利实施和统一控制的重要前提。

3.4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从事会计工作要意识到风险预防的重要性,提高风险预防和控制意识,以最大程度降低使用互联网的风险[9]。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农业企业领导以及财政信息部门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操作控制和保密工作,充分认识到风险防控是人才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会计信息实施严格的监督和控制[10]。

3.5加强软硬件控制,规范操作流程

农业会计网络信息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系统硬件和软件问题,因为系统硬件和软件关系到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因此,在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控制,通过添加访问密码、定期检测系统漏洞、设置系统定期自动备份等方式提高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由于系统故障而丢失重要数据,提高软件的纠错能力。另外,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以免增加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故障风险[11-13]。

参考文献:

[1]潘仁华.论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J].财会学习,2018(5):88-89.

[2]刘振宇.我国农业会计特征和提高农业核算准确性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7(13):33-35.

[3]梁红.探析农业会计特征及提高核算准确性的对策[J].财经界,2015(11):294-295.

[4]刘艳.新时期农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调整方向浅探[J].吉林农业,2014(11):13.

[5]逄艳波,赵若彤.浅谈新农业会计处理及应对措施[J].现代化农业,2013(4):44-46.

[6]高树义,文国峰.浅谈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210.

[7]林斌.对我国农业会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9(2):38-39.

[8]张启明,朱春芳.浅谈我国农业会计的现状与成因[J].管理观察,2008(17):193-194.

[9]《中国农业会计》1992年宣传报导要点[J].中国农业会计,1992(1):47.

[10]朱迟.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祖国,2019(2):121,110.

[11]黄旭燕.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8):15-16.

[12]郝小改.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229-230.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化;企业管理;实施对策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益深入,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虽然没有改变,但是物流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工业社会中物流的对象就是具体的物品,聚散的也是物品,而到了信息化社会,物流中心的聚散功能加入了对各种信息的聚散,成了社会经济的服务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网络化不单单是为了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物流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一、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网络化

(一)特点。信息来源广,现代物流管理网络过程中,有一个日益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来源范围非常广。较之一般的网络信息传递来说,物流网络信息传递来源涉及从商品的采购到商品的流通;覆盖范围广,现代物流信息网跨区域跨部门流通的特点非常明显,覆盖的面积非大;信息专业性强,物流的信息传递主要表现在流通方面,并且注重信息的即时性。(二)功能。总体来讲,物流信息的功能主要建立在交易活动,管理控制和决策分析等几个比较重要的功能的基础之上,具体表现如下:1.实现信息共享。物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牵扯到很多环节,其中的各个分支系统通过资源实体的运动被联系在一起,当物流管理的总目标有需要的时候,各环节通过协调完成物流系统内资源的配置。而这些环节的沟通基础就是信息,只有在确保信息通畅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整个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转。所以说,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是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是全社会信息共享的必要手段。2.物流信息透明化并且可追溯。传统物流管理中有一些信息是不清楚,甚至是隐藏的。而现代物流管理中通过信息的网络化,可以使得物流信息传输更加流畅。并且得益于全球范围内信息网络的组建,物流信息已经实现由“点”到“面”的深入覆盖,以信息网络化的形式将同一物流企业内的不同部门、不同的企业联系在一起,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与此同时,也减少了一些部门和部门之间不必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可追溯。

二、现代物流中信息网络化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国际互联网的合理利用。简单来讲,国际互联网就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已知很多国内外的物流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国际互联网的资源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各种属于自己的在线查询系统,并通过互联网,客户可以随时查询到物流信息并能即刻得到反馈,并且在数据传送到顾客电脑端的过程中是被加密保护的,安全性无可置疑。而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对国际互联网数据的利用这一方面明显做得不够,对专业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尚在初始阶段,这就导致国内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合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拉低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也开始使用国际互联网获得和信息,虽然有些地方比起国外还不是很成熟,但是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网络化的重要性并且正在积极地实现。因而对于国内的物流企业来讲,实现对通用数据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攻方向。(二)加强信息的主动性和时效性。高频率地主动信息就是对信息资源最好的利用。只要是国际互联网能够覆盖到的地方,的信息就有可能得到有需要的人们的关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比的不仅是物流的速度和效率,信息的时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信息后还需要注意时时更新,因为国际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并不是特定属于某一企业的,但是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却与时间息息相关,因而信息的时效性也将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三)企业内部网络的构建。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可以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市场营销方面,销售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随时掌握相关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向客户及时准确地提供本企业最新的产品情况;其次,项目管理方面,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比如生产部,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得到订单信息,及时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最后,客户支持方面,企业售后人员可以通过本企业的内部网络了解客户的反馈信息并提供具体的售后支持。具体来讲,物流企业内部网络一般包括客户服务器和基本平台两部分。客户服务器惯以三层组成,基本平台就包括网络平台、开发平台,用户平台和服务平台等部分。在通常情况下,内部网络按企业的规模和网络的功能可以分为四个应用级别:一级应用可以实现公共信息的基本共享;二级应用则可以使用工具检索,实用性加强;三级应用就实现了数据的动态访问;四级则可以访问所有联合数据信息。(四)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物流信息技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培养值得各企业充分的重视。同时,企业还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这也是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和目的之一。

综上所述,物流信息管理中实现信息网络化运作是现代物流信息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需要企业从各个方面引起重视,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等各种资源,积极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物流信息管理中的网络化水平,促进现代物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娜,陶琳.我国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9,764(01):103-105.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7

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作为信息传媒之一,以其强大的优势雄居世界,也同样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近一年来,以教育为主题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种搜索结果中。笔者在两年前以一个中学历史教师的名义在Internet上了

名为《史海泛舟》的个人Homepage(主页),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已初具规模,曾被“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推荐为“优秀个人主页”,同时笔者也有幸作为福建省“曙光网站”中学历史的责任编辑参与了网站的部分建设过程,在网站的建构和维护的过程中感受颇深,诉诸拙笔,请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教育网站的现状分析

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社会观念的更新,教育网站也随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出现在Internet之上,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冲浪”者提供了一个个各具丰采的资源港湾。近年出现的教育网站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站这是政府上网工程的产物,在教育部率先上网建站的带动下,各省市教委、教育局的网站纷纷出现在Internet上。这类站点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除介绍部门的结构和职能外,还提供与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教育政报和时事要闻等,是教育工作者获得有关政策和科研导向资料的首选网站。

2.教育研究机构的网站这类网站的政策性仅次于前者,主要以提供网上教育资源为主,其中对中小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当属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办设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和“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同时,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科研网也已初具规模,连接了1000多所高校,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这类网站特点是信息量大,内容较全面,以提供最新的教科研动态、技术论坛和教育教学资源为主,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最常光顾的网站,福建曙光教育网站即在此列。

3.信息产业的教育网站企业开设的教育网站迅速出现并形成了99年Internet上的一股热潮。由于受我国教育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完全靠国家的投入发展网络化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有意识地引进市场机制,培育教育信息产业;而对于企业来说,教育领域作为市场来源潜力是巨大的。这类网站主要以宣传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介绍与教育有关的软硬件产品为主,近期也开始尝试与一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接触,试图开展一些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业务。《史海泛舟》初具规模后,就曾有过如上海易方教育网站和北京实达等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合作意向,虽然笔者出于职业考虑均予以谢绝,但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这类网站的发展方向。此类网站以其经营灵活、更新频繁迅速、资金充足等优势也成为推动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4.个人网站数量的剧增是99年中国Internet的一大蔚然景观,由于增长过快竟然发展到迫使几乎所有提供主页空间的大站纷纷高挂“免战牌”,其中教师的个人主页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两年前《史海泛舟》“甫现江湖”,笔者的一块“中学历史教师”的牌子颇为抢眼,到处受青睐,许多网站主动提供链接,并大多注以“中学教师的教育网站”的说明,使笔者颇有“以稀为贵”的感觉,但也由于缺乏同行交流而怅怅然失落许久。近一年来,教师主页的剧增使笔者交结了不少同行网友,对教育共同的认识和责任感使我们迅速成为网上“同志”,并于今年8月在K12上筑建了《教育新世纪》(21CT,21世纪教师之意)教师网盟,日浏量十分可观,许多同行网友纷纷加盟。但由于时间关系,9月份开学后就没有更深入的发展了,只提供教师的教育主页链接,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教师个人教育网站导航链接的作用。

二、中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网站的特点

教师的个人网站特点鲜明,笔者在组建21CT的过程中接触了几十个这类主页,并与版主们进行过一定的交流。总的来说,这类主页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健康、风格高尚由于Internet具有“见其文不知其人”的特点,使个人网站的内容品质良莠不齐,有的网站甚至以成人化的内容为卖点吸引浏量,至于其它打“擦边球”或内容怪异的就更多了,只要不涉及政治反动或黄得厉害,一般的网管大多会听之任之的。以教师名义建立的网站自然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一道相对与众不同的内容健康的风景线。这类网站大多正气浩然、观点鲜明,并绝大多数敢于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个人简历,以真诚来交识教育领域的同行网友。《史海泛舟》从一建站就公开了笔者真名和工作单位,在21CT联盟中也对其主页内容和版主个人身份的公开提出要求,作为考察是否接纳其加入教师网盟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认为这是作为教育主页最起码的条件。

2.内容以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为主由于教师的职业和专业特点,教师个人主页的内容绝大多数由所教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组成。学科知识大致包括专业知识、教研论文、教案、小课件和相关图片资料等。如《史海泛舟》就开设了古迹导游、访古游踪、历史名城、历史人物、历史博物馆、学史论文和时事溯源等栏目;教育学部分主要以教育法规、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资源等组成。《史海泛舟》在这方面设置了教育改革、教学资料、教育论坛、教师网盟、学习辅导和历史题库等栏目。此外,作为个人主页,个人的兴趣、特长和个性的差异同样也会反映到其主页栏目的设置上,这部分内容大多以电脑知识、艺术欣赏或师生交流等为主。

3.固然内容是决定一个网站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作为高科技产物的主页,其技术性和观赏性同样会对其效果产生相当的影响。心理学赤瑞特拉(Treicher)经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项加起来就占了94%,还有6%分别来自嗅觉、触觉和味觉。多媒体技术正是以其声像结合刺激人的视听系统,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一个优秀的主页也同样在色彩的合理搭配、文字的工整美观和布局构图的和谐等方面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可给浏览者以美的享受。同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Java和Flash等技术大量运用于主页制作,也为个人主页增色不少。

从教师个人主页看,这一点上个体的差异十分巨大,这是由于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各异和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水平不尽相同的原因造成的。有的主页色彩流畅,合理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使主页画面动静相宜、链接结构层次分明,使访问者在浏览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感受。纵观Internet上的个人教育主页,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的为数不多,相当部分的主页在内容的选材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但从整体效果来看则客观上明显地存在着差异。在笔者所交识的同行主页中,《教育先锋》、《楚天驿站》和《惟存教育》等尽管内容和风格迥异,但均属质表俱优的佳作。

三、个人教育网站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进程

个人教育网站的大量出现使Internet上教育的成分剧增,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信息网络化,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利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的进程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网站)可包括文件法规、宏观决策信息、教育组织活动信息、教育与心理基础理论、各学科教学资料库、各类教育软件库、优秀教案、各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交流、专家论坛、教师论坛、网上观摩课和网上图书等。对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可包括:各科教师答疑、各科学习材料、复习指导、各校练习题、学生习作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王相东《网络化教育:立即起飞》)

时下的许多大型教育网站均不可或缺地包含了上述内容,栏目齐全且资料丰富是个人网站所不可比拟的。但也正因其“大站”的地位决定了其必须“面面俱到”,反而因为各种因素难以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两全,这个问题即使是在K12上也体现得很明显,何况其他网站?而个人网站则以其“小”而“精”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空档,这些网站的版主绝大多数是工作在教学或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网站的选材和提供的素材也绝大多数与教育教研密切相关,个人的实力和精力决定了他们只能在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教育教研中有所研究和拓展,但是就教学实际来说,其参考性和实效性却往往比教育大站更具有直接的优势。

由于个人网站尚处于“单兵作战”的游离状态,其资源较零散,难成体系,与大型网站不可相比。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师的观念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个人网站已开始向个体资源库互相“链接”、以共享资源的方向发展了。这类联系正在Internet上悄悄而不断地进行着,这也是半年前笔者与几位同行网友构建21CT的主要意图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教育网站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网络化进程。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从1989年开始,英国就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高等学校中实施一项称之为“计算机用于教学创新”(ComputersinTeachingInitiative,简称CTI)的庞大项目,八年以后,已有24门学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这种变革。目前这个工程的核心思想业已在中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创新浪潮,而且从单机的应用发展到教育网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首先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信息社会的合格教师除了要掌握相当的基础科学的知识和教育技能外,还应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两个方面有所发展。毋庸质疑的是架筑个人教育网站的教师在这两方面均具备相当的素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处于转轨之中,这部分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技能外,其观念更新和电脑技术的掌握大多是个人的因素促成的,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我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学校的一支生力军,但由于诸多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因素,这部分教师只占教师总数中微乎其微的比

例。因此,在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普及电脑知识,推广网络技术,鼓励教师上网、用网,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育新思路。如为迎接澳门回归,我在《史海泛舟》的“时事溯源”栏目中增加了有关澳门的历史地理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扩大相关的知识面,搜集提炼素材,然后运用有关电脑技术制作网页上传。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学到了不少关于澳门的史地知识,提高了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认知水平,也倾注了我对祖国统一的一腔热情,使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

感,这对于提高我的教师素质应该是会有所帮助的吧!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21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创新意识的需要。

3、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师生交流

世界各国致力于发展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网络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具有传统传媒所远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个优势也同样为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这类交流主要是指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多数发生在同类学科和岗位相近的教师之间,可以起到互通有无的资源共享和教育思想的相互交流上,而交流补充的本身又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师将自己自作的教学课件和教育论文于网站上,供同行使用和交流,听取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再行改进;而获得上述材料的老师同样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成分为己所用,并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和应用水平,彼此双方均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笔者在《史海泛舟》的“教育资源”中放置了自制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美苏争霸》和《三大战役》等小型课件供同行下载使用,得到不少的反馈意见,特别是得到《教育先锋》教育网站提供的地球图样以补充对地圆学说的展示。这些反馈和帮助均有助于我不断改进课件的质量,又能将更完善的资源共享于教育网络中。

师生间的交流主要包括学习交流和情感交流,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家庭具备上网条件的数量日增,为这方面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不少学生已学会运用网络技术到浩瀚网海中去寻求有助于学习的资料,这也是信息产业向教育网站拓展的主要原因。作为政府行为的曙光网站在这点上旗帜鲜明地宣称要“使师生越过学校围墙,跨越时空,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信息化的能力和观念……”,提供了大量与学生课程学习直接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源。教师的个人网站也大多开设此类栏目,《史海泛舟》所设的“学习辅导”和“历史题库”两栏目即属此类,也得到过学生E-mail和留言的正面反馈。同时,开设的“桃李芬芳”栏目属于情感交流的范畴,十年的高中教学经历使我的学生遍及全国,他们也同样可以借助信息手段在老师的网站上寻找当年身影,获得同窗好友的信息,这是《史海泛舟》最富人情味的栏目,不少教师的网站上也不同形式地开设了此类栏目。

四、面临主要问题和期望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上网费用高昂已成为制约信息网络化发展中的“瓶颈”,同样也是制约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但相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得到逐步缓解,这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教师上网用网建站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仍有以下两个问题殛待解决: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与本文相关的素质主要指教师在教育信息网络化进程中的观念更新、基础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术掌握程度。制作和维护网站除了要具有相当量的资料外,还必须具备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出信息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涉及个人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文字处理能力等。笔者在制作《史海泛舟》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如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抉取有效素材为我所用的问题,这方面涉及了历史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由于水平有限,在制作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训,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的知识。

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目前相当多数的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经历太少,对教育信息网络化的了解和应用更少,更不用说独立制作和维护个人网站了,这是当前制约我国个人教育网站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信息社会对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这两种素质的需求和新型人材观的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已逐步将“更新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武装教师”作为工作重点来抓,为培养教师的用网建站能力营建了理想的社会环境,我们有理由乐观地期待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8

【论文摘要】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要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必由之路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其现实意义是或激发长期沉淀的知识tc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或横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形态以开拓读者的广阔视野;或高瞻最新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而引领读者站在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位。

当代社会是信息带动政治、经济、科研发展的时代,信息量的增加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传统纸质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具有诸如共享性、信息更新快、检索功能强大等多种优越性。

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图书资料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已成为新时期图书资料馆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追求高效优质服务效果的最高目标。

要达到这个“最高I+I标”,必由之路就是实现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所谓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将古代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中文的和外文的;正式出版的和非正式出版的等各种纸质图书资料包括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社会影响以及在同类作品中所占的地位等等基本情况用文字符号反映在电脑上,使附着于纸质上的知识变成为无纸化的电脑知识:第二步是通过电子网络、电子邮箱等载体把无纸化的电脑上的知识输送给读者,让读者能最快捷、最方便地进行阅读、研究和采取。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最鲜明的目的性:为各行各业读者现实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知识服务。实践证明,它所提供的知识经过读者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顺利达到其服务目的。因为这些知识具备达到其目的的鲜明特点:(1)这些图书资料所传播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杜撰的,不是虚幻的;(2)这些客观存在的知识在时问和空间上是变化的,不是停滞的、僵死的;(3)这些变化的知识是最新的,不是陈旧的;(4)这些最新知识对读者工作是切切实实有用的,不是“插花”摆相的。[1]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及其传播的知识的特点说明:在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纵视大量长期沉淀的知识并激发其“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是人类从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三大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结晶和升华。

在一般情况下,三大实践的知识积累越多,人类文明的程度就越高。如同其它的生命物质一样,知识也有它发挥作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历史上的许多知识在彼时彼地发挥作用后,有可能在一定的时空里被隐去,以至挟裹在故纸堆中长期“冬眠”。“冬眠”的生命一到春天就会振奋起来,成为春天最有活力的一种因素。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把各种长期沉淀的图书资料变成活跃的“历史证据”以服务于现实的需要。在国际方面,挖掘一个长期“冬眠”的历史文件可以很快解决某些国家相互毫不退让的争端。在历史方面,在故纸或地下文物中发现一条沉淀了很久很久的记载可以纠正人们某种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在科学技术方面,启开了被泥土封闭深埋的某个实验可以使现代还在摸索的某项技术茅塞顿开,大受启迪。在思想认识方面,找到历史上的某个经验或教训可以使人的头脑豁然开朗,得到宝贵的借鉴。这里所说的“挖掘”、“发现”、“启开”、“找到”等都是人们各自为战、大海捞针,耗时费力,速度慢,效力低,与时展的迅猛速度不相适应。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则能尽可能地把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贯穿一线,让它们在各自的时间空间傲然矗立,熠熠发光,充分显示其历史地位,也彰显其对于未来发展的积极贡献,激发其“古为今用”生命活力。任何科研创新都必须对相关文献作出充分的研究,通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人们可以更为快捷的找到着手研究的相关文献。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认真吸取“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以为当今的现代化服务。

2.横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形态以开拓读者的广阔视野

大干世界,思维多元,姿态万千。由此而产生的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各种图书资料馆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大干世界及其知识的某些状态。但某一个图书资料馆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点,这种狭窄的视角难以对整个世界知识作扫描。要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个方面丰富而复杂的知识,就应该打破各自为馆的拘囿局面,尽可能地联合多家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图书资料馆对其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过去有的省市高校图书馆发放过通用图书借阅卡,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读者查找稀缺资料难的问题。但它毕竟是比较原始的落后方法,耗费时间多,效率低下,注定它会自然停止。“资源共同开发、共同享受”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只有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才能承担。公务员之家

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即电子信息系统把各个图书资料馆沉淀的、片断的、零碎的各种不同学科的图书资料知识变成活跃的、有条理的、分门别类的系统的现代信息。[2]还可以把世界随时随地出现的最新知识及时收集整理成“动态信息”并与图书资料信息系统连为一体,扩大其系统的容量,增强其系统的鲜活生命力。这样一种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网罗、统揽了世界各地各种各样形态的知识。读者面对这个信息网罗系统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可以宏观大干世界丰富多彩、干变万化的知识形态,可以包罗万象于胸中。因而可以说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在帮助读者增强统揽全局的意识、启迪创造性思维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3高瞻最新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而引领读者站在科技发展的最高点位

纵向(历史)的和横向(现实世界)的知识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变幻莫测。这些知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各种层次的。从知识结构七,可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从作用上,可分为巨大的、一般的、暂时无用的;从紧急程度上,可分为急需的、待用的、暂缓的,等等。实践证明,某些知识只有在特定时空和特定事件中才能发挥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证明,无论何时何地何事,起决定作用的总是那些在某个领域站得最高、发挥作用最大的知识。如何发现这些知识?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具有望远镜的作用。它可以站到社会发展的最高点位高瞻远瞩,视通古往今来,纵览五湖四海,准确发现在某个领域出现的最新的、使用价值最大的知识。人类所有活动都离不开知识,特别是人类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等都是在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组合或改革而发展起来的。[3]这种“占有大量最新而有用知识”是无法用传统手工操作方法完成的,必须借助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和精髓就是创新,就是帮助读者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不仅源于读者对大量丰富知识的掌握、理解、消化,更源于他们对这一过程的体验、孕育、萌发、结晶和升华。大量成功者的创造思维都是被某个领域占据最高点位的新思维燃烧起来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化可以向读者展示占据点位最高的知识,因而它可以引领读者站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点位以进行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1]赵映诚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5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9

一、信息网络化对整体工作的覆盖与统帅

我们在谈到信息网络化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将它看作是局部的工作,只是关注它在局部、在技术层面上的作用。这种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近10年来,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的出现,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性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并成为我们在新世纪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工作职能拓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以及队伍建设这些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未来方向的工作上,信息网络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息化与工作职能调整

前不久,江总书记就简化行政程序,促进经济发展,取消或减少各类审批的问题发表了讲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央在提醒我们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以往的很多经济管理模式将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很多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管理职能,比如:查处超范围经营、防止抽逃注册资金、打击投机倒把、发放《广告经营许可证》等等都会有所调整。同时对企业经营身份和信誉的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工作会逐步地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这个过程,将逐步成为在更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职能更清晰、办事更有效率的行政管理部门。

要完成这样的大规模的工作职能调整,必然需要我们在人力和物力投入、立法准备、技术保证等各个方面协调推进。而其中技术保证———实现信息网络化,将起到统帅全局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实施精简机构和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后,工商部门为强化职能所能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会非常有限。只有技术的投入,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用技术上的首先突破,带动全局职能的扩张。具体的看这种职能的扩张,主要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强化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拥有较广的监管领域和监管权限。但在实际监管上,有限的管理力量在广泛的管理领域和数量庞大的管理对象面前,无法进行有效深入的管理。比如,一个违法当事人可能被工商机关的五、六个部门都查处过,但由于各个部门互不通气,可能每次都会把这个当事人当作初犯,从轻处理。又如,监督部门正在立案侦察,登记部门却因为不知情给当事人办理了注销手续。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监管实践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其中固然有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衔接上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源于我们监管手段的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如果每个管理干部手中都有关于每个企业全面的管理资料,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可能会容易的多。以往可能由于建立这样一个纸制的档案库成本过高无法实现,但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可能。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在电脑上输入一个企业登记号,就可以了解这个企业几年的全部纪录,这对我们的监管力度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拓展监管领域。我们提出走进网络经济口号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职能大力开展信息网络化建设。干部不会使用计算机,单位没有条件上网,如何能够介入网络经济的监管呢?要管理好网络,手段就是“以网治网”。这就要求工商部门要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武装自己。工商部门要有自己的网站,要实现和当事人的网上交流,要有手段借助网络来发现、打击违法行为,这些哪一点也离不开信息化。现在我们全国工商系统正在开展针对保险、金融、电信等行业垄断行为的打击、查处。这些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管理对象和以往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很多违法违规行为都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实施的,而且是全国范围的。我们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管理网络,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工商部门的监管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也就只能望洋兴叹,在原地打转转。

第三,增加管理手段。信息时代,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对它们的运用分析可能启发、派生我们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方向。比如说,实现企业监管信息的全面披露,对企业进行信誉管理,就是信息化工作对管理的深入促进。我们对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都是记载在公开信息中的,但是以往这些信息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披露渠道,只好躺在机关文件柜里睡大觉。现在,有了互联网,这些信息都可以上网公布出来,从而组成对企业信誉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我们在公布企业信誉情况,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也就多了一种监管市场的内容和方法。更进一步地讲,我们可以建立高技术的平台对企业进行身份认证管理。以后对每个企业的经营身份我们都可以利用网络即时监管,而且可以一步到位,做到用点击鼠标来完成《营业执照》的变更、年检以及吊销。借助信息网络化的帮助,我们的管理将逐步成为信息快捷、监管严密的网络。

第四,扩大服务范围。我们工商部门正在努力改变“重监管,轻服务”的工作方式。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服务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方法。网络在这方面使我们的管理方法更加丰富了,比如:我们的网上年检、网上投诉,可以让企业足不出户地申请、办理有关政务。现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登记部门正在开发有关登记手续的咨询辞典和登记流程的公示程序。当事人通过网络就可以全面地咨询所有登记业务,还可以及时了解《营业执照》办理过程中,在受理、审核、打照等环节的情况。再比如,我们利用网络给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服务,这不仅仅会方便企业,还对我们打击假冒、伪造《营业执照》有非常大的帮助,实际上这也就是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软管理”。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监管领域。网络要求每个政府部门都要对自身的管理思路、管理领域、管理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定位。这使我们各个政府部门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将来哪个部门在信息化工作上能脱颖而出,哪个部门的职能、地位就会加强,就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二)推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队伍素质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工商部门一直没少下力气,但是目前看,工商部门在队伍建设上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信息网络化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这种情况、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新途径。

第一,提高干部知识水平。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水平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体现。如果一个干部能够学习好、使用好计算机和互联网,他的知识水平必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信息网络化工作就是将日常的工作业务和计算机结合起来的最好途径,它会让每个干部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和计算机交上了朋友。我们在开发“业务办公系统”的时候,有6000人次的干部进行了深入的参与。结果这个程序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就有了数千名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的骨干。而这些同志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起来的学习、思考、交流的方法,更是让他们受益无穷,不断推动他们学习、掌握其他的知识、技能。网络凝结了当今世界的知识精华,它同时也是最强大的学习工具。天天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自然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信息网络化建设就是为我们的干部提供的最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规范监管程序。应该说我们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的过程中,是拥有很强的职能的。保证职能的依法履行,防止内部的各种暗箱操作,是我们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网络的特点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计算机程序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它总是严格按照规定好的程序运行。这就给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将尽可能多的管理流程转变为利用网络实现,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个人作弊行为。同时还利用网络的各种日志将每个人的工作详加纪录,这样不仅在有问题时容易追查,平时也会起到威慑和督促的作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是一个队伍发展的前提。从愿望上讲,我们希望每一名干部都自觉自愿地为人民服务,但是从管理的角度上,我们必须防止个别害群之马进行破坏的可能。现在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手段,可以从程序上减少各种违法的发生,这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

第三,接受社会监督。江总书记提出要以德治国,落实在我们行政管理上,首先就是实行管理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这一点上,仅仅依靠橱窗、板报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是一个新途径。去年年底,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要求各处室、各分局按月在“红盾315”网上公布本单位的工作信息,以促进办事制度的公开。现在我们进一步要求每个处室和分局要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将所有与办公有关的政务文件全部公开。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没有密级的文件都必须上网”。现在有同志担心,上网公开业务信息会束缚管理,甚至还有同志认为凡事都公开,不利维护我们的形象。这是一种讳疾忌医的想法,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首先向人民讲老实话。过去没有互联网这种方便的技术手段,我们还在千方百计地建立公开的社会监督机制,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我们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所谓网络经济、信息革命也是一场对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的革命。通过互联网,世界空前紧密地联合了起来,我们必须适应世界性的游戏规则,努力向公开、透明、服务大众的现代政府的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是所谓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而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上工商局,服务百姓,就是我们面对这一挑战做出的回答。只要我们能够更多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我们的事业就永远不会停步。

监管职能的扩展,队伍素质提高必然会推动我们各个部门进入良性的工作循环,带来更多的其他效益,比如:队伍形象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支持。这种模式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的收益溢出”。中央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就是看到信息化这种龙头作用。信息网络化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它能够肩负起带动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重任。

二、信息网络化的主要任务构成

信息网络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此我们应该心中有数。北京市工商局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个“三网一体”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格局。“三网”第一个是我们的内部办公网络———“金网”,它主要是提供无纸化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工作平台———“红盾315”网站,它主要实现和管理对象的网上交流,开展电子政务。第三个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平台———“中国红盾”网站,它主要是将工商信息社会化。在建设这三网的过程中,我们的信息网络化工作逐步集中到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网络监管等三个主要任务上。

(一)办公自动化

目前,许多单位或多或少的都在开展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在这方面,北京市工商局动手比较早,现在以“金网”为核心,市局、分局、工商所的三级网络结构已经基本上建成。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三个问题最容易被忽略。

第一,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是现阶段办公系统程序开发所追求的较高境界,但是要真正实施无纸化办公,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能否有与程序相配合的管理制度。我们在办公中已经习惯了传递纸制的文件,并且有一套的文件管理制度进行保证。如果我们把办公自动化看成用计算机程序重新翻译一遍纸制文件管理制度,那就要出问题了。很有可能会因此出现网上数字文件、网下纸制公文同时流转的情况,那样网络的效率就无从谈起了。比较好的程序设计思路应该是在详细规定了无纸化办公的目标之后,让程序来优化管理。其中特别要注意:一是相信计算机。现在银行间巨额资金的转移都依赖网络,我们的公文流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二是一定要坚持无纸化原则。除了必须由纸张传递的文件外,其他公文都应在网上运转。

第二,部门之间的相互通联。信息网络化后,每个部门都要有自己的业务办公程序。根据我们以往的办公习惯,一般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是没有很多固定的业务联系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将这种状况转移到网络程序的开发上,就会得到很多相互不能够共享的业务办公系统。这是与网络的原则相违背的。对于网络来说,它的使用者越多,网络的整体效率和每个使用者的收益越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每一个业务系统之间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共享。这里要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以往只是将业务部门中明确规定了可以共享的内容公开,现在网络中应该是除了明确规定不能够公开的以外,其他内容都要互连共享。这种公开可能对一些部门的某些权力有影响,但它是我们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试想如果我们连内部都做不到信息共享,又如何能够对外实施对企业身份信誉的管理呢。

第三,充分考虑程序的继续开发。我们的监管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配合监管工作的程序开发势必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希望通过一次程序开发解决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在开发办公程序的时候必须为这个程序的持续开发留下空间。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系统规划,预先思考。很多问题如果不能未雨绸缪,到时候会非常被动。比如,现在很多办公系统都要在每一个应用计算机上安装专门的辅助程序,这就会给进一步的技术升级留下隐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调整一个主程序往往同时要调整每个应用计算机的预装的辅助程序,这在应用计算机数量多、分布面大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合算的。从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上看,对办公程序的改造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对此必须要有一个预先的、周密的考虑。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我们北京市各个政府机关今年工作的重点,对此刘淇市长,孟学农、林文漪副市长等领导都有过重要讲话。去年北京市工商局尝试了网站备案、网上年检和网上投诉等电子政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第一,局域网和互联网的衔接。在无纸化办公的条件下,办公的内网实际上就是整个办公程序的神经系统,一旦被恶意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政府部门都被要求采取将内网和互联网物理隔断的方法。从安全的角度看,这种方法确实是达到了目的,但是这也给我们的电子政务的开展留下了非常大的难题。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要同企业、老百姓打交道,因此它必须借助外网。但同时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电子政务的项目或多或少的都要有办公自动化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内、外网的衔接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按照内网、外网实施物理隔断的原则,内、外网之间的信息传递只能依靠拷贝磁盘的办法。这种落后的方法是不能够适应网络上大规模信息交流的需要的。对此我们认为,网络时代共享和联通才是发展的方向,打开局域网是一个迟早的问题。总不能害怕有贼,就不在房子上开门。越是固步自封,就越会落后,只有知难而上,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进步。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来。我们可以先将一部分内网上的工作转移到外网上去。我们刚刚开发完的“互连审批”程序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把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审批程序放在“红盾315”网站上。下一步我们要将12315直接搬到网上,各级消保干部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消保干部的工作纪录,各单位业务工作的统计汇总也一律要在“红盾315”上完成。这样既直接向社会公布政务、办理政务,也同时接受监督。我们想如果这样一条路能够走得通,那么我们就会逐步将“金网”中的程序“复制”一份到互联网上,让一部分内网工作在外网上实现。同时只在“金网”中保留重要的数据库和文件以及必要的办公程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够比较稳妥地实现内、外网的衔接。

第二,投入、产出的协调。从现在的技术水平上看,我们工商部门的各项业务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实现相当高的自动化程度。于是我们很多同志在开发中就热心于追求尽善尽美,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偏差的。因为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会占用有限的信息化建设资源,影响整个信息网络化的产出。

在企业界有一个“80%定律”。它讲得是“一件工作80%的效果是由20%的投入完成的,而最后的20%的效果则需要另外80%的投入”。从这个观点看,每一项电子政务工作做到70%到80%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儿。比如,在电子政务中,我们与当事人的交流方式,可以是时时的,但这样成本会非常高。但如果我们是定期回复的(比如一天两次),那样成本就会成倍的降低。效果可能会相对差了一点,但是这也可以起到方便当事人,减少他们来回往返、排队等候的目的。同时,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用来开发更多的程序,服务、方便更多的百姓。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刚刚起步,很多工作还有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点上是不明智的,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是在尽可能小的投入上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第三,廉政与效率的问题。电子政务既可以增加办公的透明度,促进廉政,也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有的时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在开发企业登记程序上,有的同志认为应该首先解决政务公开问题,让我们每一个《营业执照》的发放环节都向社会公开。也有的同志认为这项工作不会实际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应该首先开发那些实际操作用的程序。对此我们认为在电子政务的开发上必须坚持效率服从廉政的需要。

信息网络化范文篇10

一、信息网络化对整体工作的覆盖与统帅

我们在谈到信息网络化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将它看作是局部的工作,只是关注它在局部、在技术层面上的作用。这种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近10年来,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的出现,掀起了一场社会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性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并成为我们在新世纪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工作职能拓展,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以及队伍建设这些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未来方向的工作上,信息网络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息化与工作职能调整

前不久,江总书记就简化行政程序,促进经济发展,取消或减少各类审批的问题发表了讲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中央在提醒我们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以往的很多经济管理模式将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很多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管理职能,比如:查处超范围经营、防止抽逃注册资金、打击投机倒把、发放《广告经营许可证》等等都会有所调整。同时对企业经营身份和信誉的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工作会逐步地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这个过程,将逐步成为在更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职能更清晰、办事更有效率的行政管理部门。

要完成这样的大规模的工作职能调整,必然需要我们在人力和物力投入、立法准备、技术保证等各个方面协调推进。而其中技术保证———实现信息网络化,将起到统帅全局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实施精简机构和实行收支两条线之后,工商部门为强化职能所能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会非常有限。只有技术的投入,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用技术上的首先突破,带动全局职能的扩张。具体的看这种职能的扩张,主要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强化监管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拥有较广的监管领域和监管权限。但在实际监管上,有限的管理力量在广泛的管理领域和数量庞大的管理对象面前,无法进行有效深入的管理。比如,一个违法当事人可能被工商机关的五、六个部门都查处过,但由于各个部门互不通气,可能每次都会把这个当事人当作初犯,从轻处理。又如,监督部门正在立案侦察,登记部门却因为不知情给当事人办理了注销手续。类似的问题在我们的监管实践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其中固然有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衔接上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源于我们监管手段的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如果每个管理干部手中都有关于每个企业全面的管理资料,这些问题的解决就可能会容易的多。以往可能由于建立这样一个纸制的档案库成本过高无法实现,但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可能。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在电脑上输入一个企业登记号,就可以了解这个企业几年的全部纪录,这对我们的监管力度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二,拓展监管领域。我们提出走进网络经济口号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职能大力开展信息网络化建设。干部不会使用计算机,单位没有条件上网,如何能够介入网络经济的监管呢?要管理好网络,手段就是“以网治网”。这就要求工商部门要用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武装自己。工商部门要有自己的网站,要实现和当事人的网上交流,要有手段借助网络来发现、打击违法行为,这些哪一点也离不开信息化。现在我们全国工商系统正在开展针对保险、金融、电信等行业垄断行为的打击、查处。这些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管理对象和以往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信息化水平都很高,很多违法违规行为都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实施的,而且是全国范围的。我们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管理网络,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么工商部门的监管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也就只能望洋兴叹,在原地打转转。

第三,增加管理手段。信息时代,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资源。对它们的运用分析可能启发、派生我们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方向。比如说,实现企业监管信息的全面披露,对企业进行信誉管理,就是信息化工作对管理的深入促进。我们对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都是记载在公开信息中的,但是以往这些信息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披露渠道,只好躺在机关文件柜里睡大觉。现在,有了互联网,这些信息都可以上网公布出来,从而组成对企业信誉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而我们在公布企业信誉情况,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也就多了一种监管市场的内容和方法。更进一步地讲,我们可以建立高技术的平台对企业进行身份认证管理。以后对每个企业的经营身份我们都可以利用网络即时监管,而且可以一步到位,做到用点击鼠标来完成《营业执照》的变更、年检以及吊销。借助信息网络化的帮助,我们的管理将逐步成为信息快捷、监管严密的网络。

第四,扩大服务范围。我们工商部门正在努力改变“重监管,轻服务”的工作方式。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服务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方法。网络在这方面使我们的管理方法更加丰富了,比如:我们的网上年检、网上投诉,可以让企业足不出户地申请、办理有关政务。现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登记部门正在开发有关登记手续的咨询辞典和登记流程的公示程序。当事人通过网络就可以全面地咨询所有登记业务,还可以及时了解《营业执照》办理过程中,在受理、审核、打照等环节的情况。再比如,我们利用网络给企业提供身份认证服务,这不仅仅会方便企业,还对我们打击假冒、伪造《营业执照》有非常大的帮助,实际上这也就是在服务的同时实现了“软管理”。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监管领域。网络要求每个政府部门都要对自身的管理思路、管理领域、管理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定位。这使我们各个政府部门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将来哪个部门在信息化工作上能脱颖而出,哪个部门的职能、地位就会加强,就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二)推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队伍素质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工商部门一直没少下力气,但是目前看,工商部门在队伍建设上的方法比较单一。而信息网络化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变这种情况、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新途径。

第一,提高干部知识水平。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水平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体现。如果一个干部能够学习好、使用好计算机和互联网,他的知识水平必定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信息网络化工作就是将日常的工作业务和计算机结合起来的最好途径,它会让每个干部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和计算机交上了朋友。我们在开发“业务办公系统”的时候,有6000人次的干部进行了深入的参与。结果这个程序开发出来之后,我们就有了数千名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的骨干。而这些同志在信息化建设中培养起来的学习、思考、交流的方法,更是让他们受益无穷,不断推动他们学习、掌握其他的知识、技能。网络凝结了当今世界的知识精华,它同时也是最强大的学习工具。天天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自然会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信息网络化建设就是为我们的干部提供的最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规范监管程序。应该说我们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的过程中,是拥有很强的职能的。保证职能的依法履行,防止内部的各种暗箱操作,是我们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网络的特点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计算机程序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它总是严格按照规定好的程序运行。这就给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将尽可能多的管理流程转变为利用网络实现,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个人作弊行为。同时还利用网络的各种日志将每个人的工作详加纪录,这样不仅在有问题时容易追查,平时也会起到威慑和督促的作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是一个队伍发展的前提。从愿望上讲,我们希望每一名干部都自觉自愿地为人民服务,但是从管理的角度上,我们必须防止个别害群之马进行破坏的可能。现在网络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手段,可以从程序上减少各种违法的发生,这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

第三,接受社会监督。江总书记提出要以德治国,落实在我们行政管理上,首先就是实行管理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这一点上,仅仅依靠橱窗、板报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是一个新途径。去年年底,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要求各处室、各分局按月在“红盾315”网上公布本单位的工作信息,以促进办事制度的公开。现在我们进一步要求每个处室和分局要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将所有与办公有关的政务文件全部公开。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没有密级的文件都必须上网”。现在有同志担心,上网公开业务信息会束缚管理,甚至还有同志认为凡事都公开,不利维护我们的形象。这是一种讳疾忌医的想法,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首先向人民讲老实话。过去没有互联网这种方便的技术手段,我们还在千方百计地建立公开的社会监督机制,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我们的工作置于阳光之下。所谓网络经济、信息革命也是一场对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的革命。通过互联网,世界空前紧密地联合了起来,我们必须适应世界性的游戏规则,努力向公开、透明、服务大众的现代政府的方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是所谓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而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上工商局,服务百姓,就是我们面对这一挑战做出的回答。只要我们能够更多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我们的事业就永远不会停步。

监管职能的扩展,队伍素质提高必然会推动我们各个部门进入良性的工作循环,带来更多的其他效益,比如:队伍形象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支持。这种模式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的收益溢出”。中央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就是看到信息化这种龙头作用。信息网络化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使它能够肩负起带动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重任。

二、信息网络化的主要任务构成

信息网络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此我们应该心中有数。北京市工商局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个“三网一体”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格局。“三网”第一个是我们的内部办公网络———“金网”,它主要是提供无纸化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工作平台———“红盾315”网站,它主要实现和管理对象的网上交流,开展电子政务。第三个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平台———“中国红盾”网站,它主要是将工商信息社会化。在建设这三网的过程中,我们的信息网络化工作逐步集中到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网络监管等三个主要任务上。

(一)办公自动化

目前,许多单位或多或少的都在开展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在这方面,北京市工商局动手比较早,现在以“金网”为核心,市局、分局、工商所的三级网络结构已经基本上建成。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三个问题最容易被忽略。

第一,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是现阶段办公系统程序开发所追求的较高境界,但是要真正实施无纸化办公,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能否有与程序相配合的管理制度。我们在办公中已经习惯了传递纸制的文件,并且有一套的文件管理制度进行保证。如果我们把办公自动化看成用计算机程序重新翻译一遍纸制文件管理制度,那就要出问题了。很有可能会因此出现网上数字文件、网下纸制公文同时流转的情况,那样网络的效率就无从谈起了。比较好的程序设计思路应该是在详细规定了无纸化办公的目标之后,让程序来优化管理。其中特别要注意:一是相信计算机。现在银行间巨额资金的转移都依赖网络,我们的公文流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二是一定要坚持无纸化原则。除了必须由纸张传递的文件外,其他公文都应在网上运转。

第二,部门之间的相互通联。信息网络化后,每个部门都要有自己的业务办公程序。根据我们以往的办公习惯,一般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是没有很多固定的业务联系的。如果我们简单地将这种状况转移到网络程序的开发上,就会得到很多相互不能够共享的业务办公系统。这是与网络的原则相违背的。对于网络来说,它的使用者越多,网络的整体效率和每个使用者的收益越高。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每一个业务系统之间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共享。这里要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以往只是将业务部门中明确规定了可以共享的内容公开,现在网络中应该是除了明确规定不能够公开的以外,其他内容都要互连共享。这种公开可能对一些部门的某些权力有影响,但它是我们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试想如果我们连内部都做不到信息共享,又如何能够对外实施对企业身份信誉的管理呢。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三,充分考虑程序的继续开发。我们的监管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那么配合监管工作的程序开发势必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希望通过一次程序开发解决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在开发办公程序的时候必须为这个程序的持续开发留下空间。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系统规划,预先思考。很多问题如果不能未雨绸缪,到时候会非常被动。比如,现在很多办公系统都要在每一个应用计算机上安装专门的辅助程序,这就会给进一步的技术升级留下隐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调整一个主程序往往同时要调整每个应用计算机的预装的辅助程序,这在应用计算机数量多、分布面大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合算的。从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上看,对办公程序的改造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对此必须要有一个预先的、周密的考虑。

(二)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我们北京市各个政府机关今年工作的重点,对此刘淇市长,孟学农、林文漪副市长等领导都有过重要讲话。去年北京市工商局尝试了网站备案、网上年检和网上投诉等电子政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到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第一,局域网和互联网的衔接。在无纸化办公的条件下,办公的内网实际上就是整个办公程序的神经系统,一旦被恶意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政府部门都被要求采取将内网和互联网物理隔断的方法。从安全的角度看,这种方法确实是达到了目的,但是这也给我们的电子政务的开展留下了非常大的难题。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要同企业、老百姓打交道,因此它必须借助外网。但同时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电子政务的项目或多或少的都要有办公自动化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内、外网的衔接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按照内网、外网实施物理隔断的原则,内、外网之间的信息传递只能依靠拷贝磁盘的办法。这种落后的方法是不能够适应网络上大规模信息交流的需要的。对此我们认为,网络时代共享和联通才是发展的方向,打开局域网是一个迟早的问题。总不能害怕有贼,就不在房子上开门。越是固步自封,就越会落后,只有知难而上,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进步。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来。我们可以先将一部分内网上的工作转移到外网上去。我们刚刚开发完的“互连审批”程序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把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审批程序放在“红盾315”网站上。下一步我们要将12315直接搬到网上,各级消保干部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消保干部的工作纪录,各单位业务工作的统计汇总也一律要在“红盾315”上完成。这样既直接向社会公布政务、办理政务,也同时接受监督。我们想如果这样一条路能够走得通,那么我们就会逐步将“金网”中的程序“复制”一份到互联网上,让一部分内网工作在外网上实现。同时只在“金网”中保留重要的数据库和文件以及必要的办公程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够比较稳妥地实现内、外网的衔接。

第二,投入、产出的协调。从现在的技术水平上看,我们工商部门的各项业务基本上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实现相当高的自动化程度。于是我们很多同志在开发中就热心于追求尽善尽美,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偏差的。因为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会占用有限的信息化建设资源,影响整个信息网络化的产出。

在企业界有一个“80%定律”。它讲得是“一件工作80%的效果是由20%的投入完成的,而最后的20%的效果则需要另外80%的投入”。从这个观点看,每一项电子政务工作做到70%到80%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儿。比如,在电子政务中,我们与当事人的交流方式,可以是时时的,但这样成本会非常高。但如果我们是定期回复的(比如一天两次),那样成本就会成倍的降低。效果可能会相对差了一点,但是这也可以起到方便当事人,减少他们来回往返、排队等候的目的。同时,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用来开发更多的程序,服务、方便更多的百姓。我们的信息化工作刚刚起步,很多工作还有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点上是不明智的,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是在尽可能小的投入上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第三,廉政与效率的问题。电子政务既可以增加办公的透明度,促进廉政,也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有的时候,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分歧。比如在开发企业登记程序上,有的同志认为应该首先解决政务公开问题,让我们每一个《营业执照》的发放环节都向社会公开。也有的同志认为这项工作不会实际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应该首先开发那些实际操作用的程序。对此我们认为在电子政务的开发上必须坚持效率服从廉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