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失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4:28:46

信息失真

信息失真范文篇1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行政级别,政府会极力粉饰自己的企业,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些私营企业中虽然不存在行政级别,但是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要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工作在某种意义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作为财务人员本身的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就难以发挥。二是对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还存有空白,其庞大会计队伍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外部监督的制约作用难以凑效。三是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有的仍缺乏可靠性。

(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尽管实施了《会计法》,但这把利剑却始终悬而未落。事实证明,守信者不一定得到应有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必得到适当的制裁。据报载,绝大多数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的违规违法事件,尽管其中不乏性质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者,但大多也只是受到行政处罚而已。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第一会计证的考核、年检由各主管部门负责,会计技术资格只要通过业务考试就可取得,只要取得就能享用一生,导致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大打折扣。第二当前财务人员缺乏“烁金”的机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导致业务水平不高。第三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件的发生,很多在于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为了获取丰厚回报有意造假,没有尽到应该严格履行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第四部分财务人员进行兼职,以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存有盲区。按照税法规定,税收征管法只对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有约束力,对财会人员则没有约束力。财务人员受会计法的约束,而会计法的执行机构是财政部门。这样,一方能及时发现财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却没有处理处罚权限;另一方有处理、处罚权限,却无有效途径及时获得案件线索,造成了对企业财务人员监管的盲区长期存在。

二、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业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应通过机构改革,彻底摆脱政府管理企业的泥潭,使企业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完善监督控制制度。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同时可规定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会计报表必然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

(三)严格执法,震慑违规。各有关部门要充实力量,建立和实施一整套监控与惩戒机制,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至法律的制裁。对于违法违规的纳税企业财会人员,实行污点记录,通过媒体、公告等形式公之于众。同时相应加大对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的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惩处力度,让其无法指使或要挟财会人员作假。

信息失真范文篇2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行政级别,政府会极力粉饰自己的企业,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些私营企业中虽然不存在行政级别,但是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要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工作在某种意义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作为财务人员本身的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就难以发挥。二是对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还存有空白,其庞大会计队伍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外部监督的制约作用难以凑效。三是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有的仍缺乏可靠性。

(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尽管实施了《会计法》,但这把利剑却始终悬而未落。事实证明,守信者不一定得到应有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必得到适当的制裁。据报载,绝大多数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的违规违法事件,尽管其中不乏性质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者,但大多也只是受到行政处罚而已。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第一会计证的考核、年检由各主管部门负责,会计技术资格只要通过业务考试就可取得,只要取得就能享用一生,导致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大打折扣。第二当前财务人员缺乏“烁金”的机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导致业务水平不高。第三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件的发生,很多在于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为了获取丰厚回报有意造假,没有尽到应该严格履行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第四部分财务人员进行兼职,以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存有盲区。按照税法规定,税收征管法只对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有约束力,对财会人员则没有约束力。财务人员受会计法的约束,而会计法的执行机构是财政部门。这样,一方能及时发现财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却没有处理处罚权限;另一方有处理、处罚权限,却无有效途径及时获得案件线索,造成了对企业财务人员监管的盲区长期存在。

二、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业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应通过机构改革,彻底摆脱政府管理企业的泥潭,使企业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完善监督控制制度。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同时可规定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会计报表必然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

(三)严格执法,震慑违规。各有关部门要充实力量,建立和实施一整套监控与惩戒机制,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至法律的制裁。对于违法违规的纳税企业财会人员,实行污点记录,通过媒体、公告等形式公之于众。同时相应加大对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的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惩处力度,让其无法指使或要挟财会人员作假。

信息失真范文篇3

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显现。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伊始,人们责备的目光就投向了属于企业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以及用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然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和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却末能根本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去反思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顽症的真正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笔者认为,站在理论研究的角度,科学界定会计信息“具真(具有真实性)”与“失真(失去真实性)”的判断标准,是认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从不同经济层面分析制约、左右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

二、理论前提:会计信息“具真”与“失真”的判断标准

1.主要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

在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并试图界定“真实性”标准的含义。

为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该公告中,FASB正式将“反映真实性(representationalfaithfulness)”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并确立了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以下观点:①认为真实性“就是一项数值或说明符合它意在反映的现象”。②认为反映真实性与"可核性"、“立性”等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之一。③反映真实性存在“反映真实性的程度”、“精确和不肯定性”“偏向的影响”、“完整性”等问题。该公告分别进行了阐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FASC)在1989年7月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真实反映”作为“可靠性”质量特征的首要内容,并认为:①“信息要可靠,就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或事项”。②由于“所应计量的交易或事项的鉴定,或是能够确切传达相应信息的计量和列报技术的设计与运用,存在内在困难”,所以“大多数财务信息都可能存在不足以真实反映所拟反映情况的风险”。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正面界定会计信息“真实性”之所指。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其并未解释会计核算所要求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含义。

据此可以得出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标准的几点初步结论:①尽管不同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都明确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但其各自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含义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含义值得进一步研究。②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者总是将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认为只有具有“真实性”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可靠的信息首先必须是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反映真实”特征存在“程度”问题与“风险”问题。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真实程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具有差别,会计信息完全真实地“再现”企业经济活动的要求具有“风险性”。

2.“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概念的存在

正是由于会计信息“反映真实”的“风险”问题,因而有必要区分会计信息“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的不同要求。

会计信息"绝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本来面目的"再现"。这种"绝对真实"是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原本表现。实际上,绝对真实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真实性“。而且,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一定就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

“相对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对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的准确描述,其以“不歪曲”企业经济活动情况为基本判别标准。相对真实是一种现实的“真实性“。在会计实务中,相对真实的判别标准是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是否依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度来进行,是否符合会计标准的要求。因而,相对真实也可称为“合法性真实“。对于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则达到了”可接受真实程度“。

区分“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标准的意义在于:

第一,对于会计学者、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而言,“绝对真实”是其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终极目标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的最高目标,就是制定出在确保实现会计目标前提下,能够产生“绝对真实”信息的会计行为标准。追求“绝对真实”,正是不断优化会计准则,不断提高会计制度质量的动力。

第二,“相对真实”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的最低要求,也是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基本要求。就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而言,其制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必须能够导致“相对真实”的信息。否则,依据其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信息歪曲了“企业经济活动基本特征”,其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

第三,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而言,会计信息“真实性”意味着其必须依据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要求,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达到“合法性真实”的要求。实际上,会计人员只要严格而准确地按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提供会计报告,其行为和结果都应当被认为是“合法”的,其会计信息也是“相对真实”的。以“绝对真实”信息质量标准来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3.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本把握

用量化标准看待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它本身不可能是一个绝对数,而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值”。这个区间值的上限是"绝对真实程度",下限是"可接受真实程度"(即合法性真实)。当会计信息质量低于“可接受真实程度”(合法性真实)时,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应当在“合法性真实”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会计信息更高程度的“真实性”,这是由会计学者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等所决定的;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则必须便会计信息质量达到“可接受真实程度”,符合“合法性真实”要求,这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等所决定的。

三、原因分析: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解剖

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实际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目的出发,有必要确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以为,区分“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十分必要。前者是指“蓄意造假”或“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这是我国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追根溯源”的主要方面。后者则是指“非故意的过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企业会计系统的存在和运行与企业、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时,应将企业会计系统置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将企业置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考察。

从宏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判断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制度基础和环境状况,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往往是根本性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判断: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程度。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产权关系制度的确立,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等等。②市场秩序的规范化程度。包括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市场监管制度体系及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③投资者行为理性化程度。包括投资者群体的理性投资理念,投资风险防范与约束机制,等等。④法律约束的有效性。包括对资本市场各个参与者行为的法律约束,对资本市场监管者的法律约束,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约束,对企业会计行为的法律约束,等等。

从微观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判断影响企业会计系统运行的各个决定性因素是否以合理的方式存在,这些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机制、(现代大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内部产权规制、企业创新机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等;从企业会计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的重点包括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机制、会计核算规范体系、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体系、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等。

笔者认为,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在于:

(1)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主要包括:①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大量存在;②市场管理者及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③市场参与者的非市场经济意识。

(2)“人的有限理性”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主要包括:①经营者利益与产权所有者利益的矛盾;②经营者约束机制失灵;③经营者激励机制不合理;④企业整个管理控制制度失效或虚设,特别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3)硬性法律法规制度的“软约束”。主要包括:①执法不严;②执法不及时;③对资本市场各参与者的法律约束失衡和软化。

四、基本结论,建议与思考

对于处于转型期间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刻不容缓。笔者的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其主要根源尚不在会计系统与会计制度本身,而是左右企业会计行为的深层次原因。为此,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以及建立科学、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约束体系。

2.以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3.以企业经营者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界定以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权利、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

4.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包括会计法规)的同时,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

基于正在逐步建立但尚需进一步完善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末能真正规范运作的市场化企业体系,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也是一种意料之中的结果。笔者认为,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而又敏感的特殊时期。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关系,必须予以正确认识。

1.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制度建设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世界各国会计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低水准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环境中,同样也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正如用质量糟糕的菜刀肯定切不出样式好看的菜来,用质量上乘的菜刀却也未必会切出漂亮的菜样。在美国等会计准则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它们也十分重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往往通过极为严厉的法律法规来惩处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2.评价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其能否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几经风雨,但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其对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会计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历史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信息失真范文篇4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动,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与世贸组织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甚至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很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差、专业素质不高以及企业内部为追求自身利益,个别领导不懂《会计法》等诸多因素。

1.会计法规系统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相继颁布实施,但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在会计立法上仍需加快步伐。

2.社会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能洞察事务本质的高素质人员较少,需要加大对这一机构人员的迅速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企业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企业的领导由于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难以做到合理、合法;二是财务基础管理薄弱。如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资料不完整等。

三是会计业务处理手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在用手工做账,财务数据处理仍处在低效率阶段,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三、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和执行新《会计法》。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逐步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

3.加大处罚力度。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4.实施会计核算委任制,加强企业内部的异体监督力度。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在委任财务总监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和委任制核算制度。成立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会计服务机构,负责对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养,负责提供派出会计的应有待遇,使会计与用人单位不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会计服务机构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对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又能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对失职的会计人员,会计服务机构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处罚,这既能督促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能切实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信息失真范文篇5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无疑必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也必将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损害。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行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对国家资产造成巨大损失。会计信息作为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支持的依据,一旦出现失真情况,必将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政策制定造成误导,促使国家或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出现错误性的偏差,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必将会对国家资产造成巨大损失。2.传播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会计信息作为为企业发展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一旦信息错误,必将促使企业制定错误的发展决策,造成企业发展的失误,形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错误的经济行为,也在一定程度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方向性错误,致使经济秩序混乱,形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3.会计信息失真从本质上讲,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导致的结果,因此,会计信息失真也必将进一步降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4.会计信息失真,一定程度促使不法人员获得收益,滋长了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能够进一步扰乱了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5.会计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经济法律的践踏,削弱了国家经济法的权威,对有关法律的实际执行造成极其不良影响,影响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内部机制不完善。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从两个方面分析,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管理者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制衡关系,致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决策与财务管理缺乏规范,得不到有效控制,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有利环境。从企业外部的监管分析,现阶段我国对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相对缺乏,一方面,相关的财务监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监管制度,未能有效贯彻落实,许多均为流程式管理,未能起到真实有效的监管,由此也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员,常常存在领导为了一己私利,指挥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对会计相关资料数据进行修改,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此外,已修改的会计信息被向外传递,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损失发生。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工作人员当前的入门门槛较低,多数会计工作人员无证即可上岗,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训练,在遇到复杂的会计问题时,无从着手,极易出现处理失误的情况,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此外,会计工作人员自身道德素养的缺乏,没有原则,无法坚持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为了个人私利,迎合上级领导,以不合规的手段,对领导的票据进行签批和执行,成为领导违法乱纪的帮凶。3.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现阶段,仍有许多企业对会计工作不重视,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会计工作常常忽视。如会计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出现一人多个职责的情况(初审与复审同为一人);缺乏完善有效的会计工作管理规范,没有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甚至是债权关系混乱及原始凭证不合法的情况,也成为常态。这些薄弱的会计基础工作,将直接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危害。4.会计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会计工作中,仍存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如在每年的会计审核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促使许多经营者为谋取私利,采取作假行为,致使违法违纪的行为屡禁不止,对国家、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较大损害。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我国有关的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获得提高。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对当前存在的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治理,以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1.对当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由任命制改为委派制。现阶段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多为任命制,即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为企业直接任命招聘,由企业之间具有之间的利益关系,受企业的管辖与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的公正性造成影响。因此,采用委派制,即企业的所有者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和依附关系,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排除后顾之忧。如此既能确保会计人员不会受到企业管理者的辖制,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贪污腐败的发生。2.完善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只有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律体系,才能确保各项会计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因此,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行为法律体系。健全的会计法律体系是实现会计行为有法可依的必要条件,基于健全的法律体系,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旦发现做假账的行为,必须动用法律手段,进行严惩,促使造假者无处可逃。3.建立健全内部、外部控制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健全的监管机制,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国家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改进现有财务监管制度,实现从国家宏观角度,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作为单位个体,应在国家财务制度背景下,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促使企业内部财务活动,有规可循,加强对财务人员及财务相关活动的监控力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4.紧抓职业道德建设,整体提升财务人员及企业领导的职业道德素养。针对职业道德建设,主要从两方面把控。一方面,企业提高员工的入职标准,将职业道德作为员工入职的考核标准之一,以此杜绝职业道德素养低下人员的进入。另一方面,企业应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考核,并将考核等级与员工绩效相结合,以此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必须从会计基础工作着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控,将会计基础工作与现代会计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国家经济建设结合起来,综合管控。同时,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信息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现代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养,促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才能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实现会计信息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涂祥策.基于经济学视角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研究[J].会计师,2010(6):14-15.

[2]汤爱娟.财务信息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11):59-59.

信息失真范文篇6

集团会计信息惯性失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核算层面信息失真:集团财务往往因集团规模大、行业多元化、地域广和财务人员素质参差等原因,造成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做到统一、规范,时间上不能及时,在资金、债权债务、资产等各环节的核算与管理上和财务管理要求不符,造成核算层面的数据失真;

二、控制层面信息失真:集团财务在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环节,在如何控制、监督、反映资金和预算执行情况方面,在分散管理模式下,根本无法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得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信息,信息失真又怎可避免?

三、财务报告层面信息失真:在原有的财务报告编制体系中,数据采集方式、报告编制体系不规范、不统一、不及时,也会造成财务报告信息失真。

为防止、解决上面三个层面的会计信息失真,我们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能否通过任何的方法或途径去全面反映和实时控制集团公司在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各方面信息,以求达到真实、及时、完整、准确之目的?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能很好地、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会计核算层面,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打破传统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顺应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趋势,在管理模式上支持在整个集团内实现合并账务,进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核算。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中的合并账务首先从集团公司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项目等基础资料着手,通过合并账务建立一套账,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与管理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实现集团财务集中,在集团公司的合并账套中,通过从最低层直接获取数据来集中加工处理、合成账套数据。合并账务实现数据流程模式和带来的影响效果如下: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会计信息完整实时

采用WEB模式,实现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存放、直接采集,集中处理整合;

支持集团企业内跨单位、合并查询多单位数据,直接查到原始业务单据;

提供集团级、公司级多种参数选择控制,集中管理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

支持多币种核算,支持单主币、主辅币两种核算体系,满足跨国经营需要;

科学合理的核算数据流程,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

最低层会计核算数据向上层直接汇总,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

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

会计信息、业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查询,便于及时监控;

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及系统控制参数设置,界定操作员及下属单位的操作权限和范围,加强企业内部监控;

自定义审批流程,界定审批权限,明确岗位、人员的权责;

预警机制便于企业及时对关键业务做出响应。

在集团统一的核算标准和规则下,同时加强对下级单位的约束,实现对下级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使集团财务核算变得高度集成,可实现动态的、实时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保证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高度一致性、同步性和完整性,使得集团会计核算信息无论是资金、债权债务核算,还是资产及其他环节的核算,都不会因地域、时空、行业多元化影响而造成数据失真。

在集团资金执行情况的反映与控制方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可以满足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不同组织形式,报账中心、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根据集团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行业架构、地域因素等,度身订做地设计集团的内部资金流程,集团内公司可统一账户、资金按“一个漏斗”支出,加强监控,防止违规;统一对外结算,掌握资金的流量、流向;集团公司统一进行筹资、融资,统一进行资金调剂和内外投资;对集团资金交易进行实时跟踪、检查,监督整个交易流程的完成情况,实现整个集团对资金业务的统一、规范、实时的处理及资金运作的统一高效管理,对集团资金管理实现跨越时空的全面掌控,确保集团资金在业务结算、融资及投资等各方面活动的信息及时真实、完整准确。

在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与控制方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预算管理方案,可应集团管理要求建立集团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以满足集团企业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的预算管理的需要,提供全面、规范、科学、及时的预算方案,并在集团的预算管理上提供流程控制。主要体现在:金蝶集团财务解决方案全面预算管理涵盖企业的投资、经营和财务等企业经营活动等各个环节,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预算,体现其全面性;预算管理工作始于预算的编制,结束于预算的执行分析,预算管理系统为企业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设置预警平台,提供计划预算的预警功能,自动检测,生成预警信息自动通过网络传给相关负责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预算分析,提供了及时、灵活的预算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预算数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上级单位能够及时了解到下级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促使集团企业经营活动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确保预算执行情况信息质量。

集团财务报告实现层面,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的合并报表方案,建立和完善了集团财务报告编制体系。

标准、规范的合并报表处理流程,确保数据处理流程的一致性

金蝶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的合并报表系统,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合并报表处理准则定义了标准、规范的处理流程,从集团组织架构、股权关系、合并方案定义到数据采集、数据核对、抵销调整、合并归档都已由系统明确地、规范地设定,任何合并报表执行的处理流程都是标准的和一致的。

利用先进网络技术采集数据,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及时

合并报表系统通过系统客户端,可直接从集团公司中的子公司账套采集数据,编制子公司的报表,使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不被篡改,保证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统一的报表模板格式,保证报表信息采集的一致性

合并报表系统中对需上报合并的各子公司个别报表统一定义报表模板,各子公司只可按统一的报表模板编制财务报表,使集团公司中所有个别报表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保持一致,使编制的合并报表信息具有真实性。

完善的外币折算功能,跨国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

基于集团存在跨国下属公司的个别公司报表,在合并报表处理系统中,对外币报表提供了完善的外币折算功能,将外币报表折为合并规定的统一的本位币财务报表,或者将本位币报表折成外币报表,灵活轻松的折算功能,将原本烦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提高了合并报表工作效率,使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变得及时、准确。

内部事项的自动抵销,完善的表间、表内沟稽关系,高自动性保证合并工作及时准确

信息失真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失真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会计信息对于企业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能为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对于我国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不好的影响,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当前企业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发现企业内控的痛点在哪里,从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让人正确对待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并不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它是一个挖掘内部效益的方式,所创造的价值是一个制度性长期利润。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大多数企业在会计信息失真上做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讲企业内部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不适应现有企业发展情况

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公司战略。战略的制定需要先对公司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是外部环境分析以及内部环境分析,从而寻找出今后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然后选择适合公司的战略,最后实施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可能是集权型可能也是分权型,此时公司内部控制相对来说跟不上企业的变化。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路径依赖效应。很多参与内部控制的员工都喜欢做熟悉、稳定和具有安全感的工作。当企业发生改革后,往往都是会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即使高层管理者颁布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以种种理由搪塞过去,不去实施,沿用之前的内控制度。第二,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企业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导致内部各利益团体的冲突,从而导致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相互猜忌、沟通不顺畅,遇到事情后,相互推诿,从而导致内控系统体系无法完善,维持原状。只有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到位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的合理性,资产的安全性及财会信息的准确性。[1]

(二)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现在的企业中,人才是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但是大多企业只是表面的关注人才,没有深层次的培养和管理人才。现有企业管理可以归为如下两种模式:第一种:先在人才市场中找一个职业经理人,然后让他来管理一个部门,这个职业经理人为了让企业短时间内(一般是三个月)看到他的价值,往往会先寻找忠诚于自己的人。让老员工在短时间内忠诚一个职业经理人需要的成本太高了,为此职业经理人会选择招聘新人进来,排挤老员工。然后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建立该职业经理人觉得适合的制度还有运作流程。但是这样会导致以下问题:第一,由于对公司的熟悉度不够,所设立的制度以及运作流程不一定适合公司,往往把精力都花费在一些次重要的环节上,由于熟悉度不够,核心问题往往会被遗漏掉,从而导致因小失大,漏洞百出。第二,因为大量的招聘新人,老员工受到排挤,新员工和老员工矛盾会日益增加,迫使一部分的老员工辞职或者消极怠工,与新员工沟通不顺畅,而新员工对公司的熟悉度不够,工作就漏洞百出。第三,职业经理人一系列动作后,当不受到企业的认可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离职,然后又来一个新的职业经理人,又来一套他认为对的制度以及运作流程,从而形成一个恶行循环。这三点也会导致业务信息输出的口径不一致,数据不准确,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第二种:在企业中往往有一群身居要位的老员工,他们有一部分人能力不行,专业素质也不高,而是因为跟企业多年,拉帮结派阿谀奉承之后走到公司要职。他们的做事风格往往是以不出错为准则,能浑水摸鱼更好。而这些人因为喜欢拉帮结派,所以很容易导致群体性舞弊,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损坏公司的利益。眼中只有听从他与不听从他的两种人,对于员工有没有能力,其实不在意,从而导致公司的氛围比较不好,致使员工的重心不在工作上,对于工作都是应付了事,而把精力都用在如何奉承上级。因为没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所以往往反映出来的数据真实性也就不一定准确了。

(三)会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人数多但是普遍素质不高,很多都是考了一张会计证书就开始做会计,没有受到专业的系统培训。再者随着财务软件以及ERP的发展,连最后核算都大部分由软件给代替了,会计员变成一个录入原始凭证到财务系统的人员,一个月就是觉得录完凭证会计工作就完了,不会去考虑原始凭证是否正确,是否真实可靠。从而导致我们所看到的帐是一个没有任何钩稽性、没有任何验证的流水“死账。

三、如何发现会计失真

(一)核对所有的财务报表

会计从某方面来看一门语言,是一门描述企业经济活动并且记录下来的语言,为了确保完整真实,我们要确保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均有记录。即总账与明细帐之间要一一核对,明细帐与辅助帐也要核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是否能对上,函证往来款,最后还需进行物品与资金的盘点以确保帐上的资金以及货品一致。这个方法是基本功,也是必须做的,所有的方法都需要这个基础工作。

(二)对一些挂账比较长的科目进行分析

在帐中往往会有一些挂着比较长的会计科目,比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库存商品等,要分别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下我举几个遇到过的例子。应收账款:财务部往往会对欠款客户进行账龄分析,也会时刻提醒业务员,管理者等。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一些尾款,比如张三多打款了120元,财务会计可能就抹零掉了,因为会计认为可能是多打的余款,所以也不会找客户对账。但是这些往往就是舞弊的线索,因为这个款可能就是业务员赚取差价的款项,只是对方不小心打到公司的账户,所以分析应收账款不只是要分析欠款,那些多打的尾款也很重要。再者要分析客户发货还款的习惯,例如李四客户购买商品,都是发货完三天内就打款过来,而且款项都是很准确,不会有少几十或者几百尾款的,突然出现异常,就必须马上打电话跟客户对账核实下,这可能就会出现舞弊的现象。库存商品:库存商品往往会出现一些尾货,卖不出去,挤压在仓库,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库龄分析,然后实地盘点,往往会查到一些因为收回扣,购买些伪劣的商品,或者以次充好,再把优质的商品拿出去卖等。预收账款:预收客户的钱因为长期挂帐,客户不知情或者被挪用了。例如在4S店中,发生车险一般都是由保险公司理赔,理赔定损的时候跟实际的维修会有一定误差,客户一般都不知情,此时售后顾问就会多开一些配件,再把这些配件拿出去卖或者自己车需要维修直接拿去用。

(三)对业务的数据进行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是用汇总对比,或者采用构建图表来进行分析,但是这些做法太常规了,效果不怎么好,我推荐以下两种方法,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第一是采用本福特定律进行分析:所谓的本福特定律就是说明一堆从实际生活得出的数据中,以1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概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期望值1/9的3倍。推广来说,越大的数,以它为首几位的数出现的概率就越低。它可用于检查各种数据是否有造假。第二是相关性分析: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等地位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四、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一)建设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宣传并使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通过文化的宣传,并且得到员工的认同,可以简化一些沟通的时间,减少矛盾,拉近彼此的距离,相对应信用传递就比较顺畅。员工也会获得安全感存在感以及成就感,更愿意服从命令以及自我约束。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以及晋升任用轮岗机制

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员工的合理评价,同时也是员工提升自我的一个指标。通过绩效考核不断发现问题,让员工愿意与企业一同成长。在此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绩效考核指标,以此来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晋升以及任用机制必须保证所选用的员工是适合该个岗位,而不是赶兔子上架或者因为关系才到这个位置。需要定制一系列的科学评估方式,以此确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建立轮岗制度,不仅有利于促进部门沟通,提高办事效率,激励员工,培养人才,还能控制风险,制约腐败。

(三)根据公司情况制定内部控制流程及制度

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应该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设置,而不要照本宣科,拿了家上市公司的流程或者认为完美的制度直接套用下去。往往因为不适合企业自身情况,会导致内部管理臃肿混乱,抑制企业的发展。所以在制定流程时一定要先做好调查,并对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最后制定出相关制度和流程。

(四)财务人员需要去了解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对于企业来说,进销存就是企业的消化系统,能让企业得以生存获利。资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信息流就是企业的神经系统。如果财务不懂得业务,就不懂这些系统的运作,那么很多时候做出来的帐就是会违反常理,只有熟悉业务,才能发现出企业运作中的问题,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找出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据来寻找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新机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魏振兴.企业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经贸实战,2017(21).

信息失真范文篇8

【摘要】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本文主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作了客观和主观方面的探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也已经逐步显现。

1.1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有时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来制作假账,从而使一些非法的会计业务变成“合法”的会计业务,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且又是最难遏制的一种现象。

1.1.2记账凭证的科目填写不准确。科目的填写错误就会使资金的收支渠道不能够正确地被划分,混淆了成本、费用、资产和收益等的界限从而使随之产生的报表信息也就大相径庭,这也就使会计信息与合法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发生了偏离,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1.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来设置和使用,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和准确性,所以致使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1.4会计报表虚假。其主要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有些单位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账外账,这无疑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1.1.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其中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资金的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通过多列或少列成本,或者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就是故意地将成本费用化,以根据目的不同而达到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将该进入费用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资产的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和其实际价值,资产管理的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于是就形成了资产夸大或低报资产的假象,从而使会计信息也随着人的“愿望”的不同而变化着。

1.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在微观管理、宏观调控以及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然而,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日益严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通过会计做“假账”来掩饰自己的劣迹,而这些行为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其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2.1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缺乏依据,干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致使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够真正进行宏观调控,使其失去应有的效力。

1.2.2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使国家的资产流入个人的腰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同时也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1.2.3会计信息失真使企业的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和了解企业真正的运营状况,使企业在宏观管理上陷入被动,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力。

1.2.4会计信息失真会给投资人、债权人、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的误导,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投资者、债权人等带来决策上的损失。

1.2.5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认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必备,更有些会计人员因其制造的虚假会计信息没有被查处而感到骄傲,这都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从而使其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

1.2.6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促使一些单位和个人为谋求不正当利益,而滋生腐败观念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2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要治本治表双管齐下。从外部来说,要净化外部环境,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完善法规;从企业内部来说要加强会计控制建设,从管理层抓起,抓好源头,并要提高财会人员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标本兼治。

2.1从外部宏观上看

2.2.1要按市场要求,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才能使企业自觉遵守经济规律,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2.1.2企业用人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程序办,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要建立起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者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单独依靠未经核实的“数字”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的做法。

2.1.3完善财经法规制度,加强会计理论研究,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理论研究,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出会计信息形成与提供的规范或准则,克服会计信息失真。并通过会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会计工作紧跟社会时代的潮流,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

2.1.4加大外部控制力度,强化政府和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财会管理和监督权,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2.1.5加大处罚力度。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执行,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并大力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设,做到账目清晰,账证准确,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按时上报。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一旦发现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做到打假不手软,包括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进行处罚。对违规企业实行经济制裁,令其对因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对那些来自行政方面干预的压力所致的作假,要层层追究有关领导人责任,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使作假者和指使作假者无处藏身。使企业行为规范化、法制化,切实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2.2从内部微观上看,企业可通过加强会计控制建设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2.2.1加强会计控制,拓宽对会计控制的认识。传统的会计控制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对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的复核与检查以证实其是否真实地记录了各项客观的经济业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及报表的相互核对及审阅,实现对经济业务的监督与控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情况下,单一的控制环境使会计履行控制与监督职能比较容易,会计信息输出也较客观。但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客观上存着利益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及激励不相容三大矛盾,使得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反映失实,会计控制弱化。在承认“人都是有限的理性经济人”这一前提条件下,会计代表谁来控制经济业务这种主体选择的不同,必然导致其控制内容与方法的不同。代表经营者的控制或再监督显然不同于代表所有者的监控,所以两权分离环境下会计控制的利益代表及控制目标需要重新审定。

2.2.2加强会计控制,优化会计控制的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出一套使经营者在获得激励的同时又受到相应的约束,以保障所有者权益的机制。激励与约束的有效结合,将使经营者行为与所有者目标实现最大程度的一致。对经营者的约束,所有者可以利用业绩评价,或通过董事会利用公司章程规定经营者的权限范围,还可以派出监事会直接监督经营者的权,以维护所有者权益;对经营者的激励可以尝试推行年薪制与股票期权计划,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相结合。

2.2.3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改变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领导会计机构及会计工作,财务总监对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负责。公司业务运行则由经营者全权负责,财务总监与经营者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通过财务总监使所有者与经营者达到激励相容。财务总监制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控制的范围不仅仅是账、证、表的相互核对与审阅,还应包括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计与控制、业务处理过程不相容职务的控制、事后的复核与分析控制、财产清查核对控制。此外,各公司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结合经营战略、管理方法设置其他必要的控制点。通过关键控制点的有效运行,实现会计控制的目标,使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关性与可靠性。

2.2.4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使会计控制有效发挥作用。首先,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将对外提供真实信息作为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主要是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以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严肃性。再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修养。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熟悉法规,具有高超的会计水平,更要品质好、思想过硬,真正与企业共命运。因此,财会人员需要不断充电、回炉,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前提条件。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一要从宏观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二要从微观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遵守国际规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把握好这两个方面,真正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将指日可待。

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降低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而且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社会经济秩序。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提出的“天下欲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先治”的精辟见解,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所以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多次强调“不做假账”。“不做假账”看似一句很普通的大实话,然而仔细体味,却寓意深刻。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会计造假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表达了全社会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账的强烈愿望。会计工作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是把守“钱袋子”的重要一环,其最要紧之处就是如实记账,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质量意识,要让观念深入人心,使会计信息回归它本来的面目。

参考文献

[1]张静,郑雨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建议[J],求是杂志,2004年21期,30-31.

[2]刘兰芬,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对策[J],北京财会,2003年3期,11-12.

[3]郑志刚,论企业的经济角色[J],经济评论,2003年2期,4-5.

[4]杨爱萍,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报业网期刊,2003年12期8-9.

[5]杨兴龙,浅规则看会计信息失真[M],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

信息失真范文篇9

统计信息是指将信息以文字、特征、情况的形式反映出来,分析其特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特点是统计信息的数量性,就是将信息以数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相应的变化,有利于我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以数量表达的时候大多出现在商品或者情报信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通过数字化的表达可以更好地为商品开发、企业经营等服务。第二个特点就是统计信息的综合性,综合信息是指涵盖了多个领域信息的收集,比如科技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行业领域等,通过多个领域交叉提供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从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多个角度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多个领域信息的收集可以清楚的看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具体的横向比较,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更全面、综合性的研究,判断某个领域未来的走向。第三个特点就是统计信息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统计信息的工作人员在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只有这样统计出来的信息才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相反如果信息不够真实而被使用,那么造成的不利后果也是非常大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统计信息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信息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一切都必须保证在统计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只有这样统计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才足够旺盛,发挥的作用才够真实。但是从我国当前统计信息的实际情况来看非常不乐观,假的统计信息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了统计信息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举措,希望对改善我国统计信息工作的现状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统计信息的失真表现分析

(一)原始数据的真实性问题。统计信息必然会到产生信息的第一线去进行统计,但在具体的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被统计者不愿意将真实的数据泄露出来或者被统计者希望有更大的数据来彰显自己的业绩,遇到这样的情况被统计者就会将提供的数据缩小或者扩大,导致在最基层的原始数据中出现了不真实的数据,这样后期的信息统计就会完全出现基本性的错误问题。(二)信息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信息从最基层统计上来之后要进行系统的加工,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分类不明上,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采集分类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经常把一些类别混淆,比如历史和文化类信息经常会有交叉点,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混淆,一旦专业素养不够就会出现错误,最终导致所统计的信息不准确。

三、统计信息的失真原因探讨

(一)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失真。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我国各个行业的专业统计,更好的让信息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我国专门颁布了《统计法》,通过统计法来指导我国的统计工作可以更科学、有效的进行。虽然在我国近二十年的统计工作中《统计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一部法律还远远不够,实际工作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从《统计法》本身来说,法律中所规定的统计义务是一种单向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对等,法律规定各个单位都是统计的主体,也就是说必须履行其自身的统计义务,但是从各个主体来说进行统计信息是一项非常浪费财力与时间的工作,而这样进行的统计信息只是为了完成自身的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单位都会消极合作,并不会真正的完成信息的统计工作,很多统计信息都是随便的估计,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求证。还有很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上级领导的硬性要求,下属单位经常会利用这种统计信息来谎报业绩,将实际的统计信息放大,完全不会顾及到信息的真实性。(二)统计主体的不规范性给统计信息工作造成的麻烦。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但是我国的很多工作制度依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遗留下来的办法,统计信息工作就是以计划为主,由上级领导,下级分工进行的,这种工作办法从形式上来说就与我国的经济制度不适应,对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置了很大的障碍。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统计部门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转变了一些工作方法,对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的要求更大,但是这种改革更多的出现在体制外部的统计信息,体制内部的统计信息还是以逐级报表为主。体制内部的逐级上报是指下级将某类的统计数据上报给上级,这样的层层上报往往都存在走形式,上报信息的真实程度则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的方式也不够严谨,经常会出现漏报、错报、瞒报等情况。(三)对违法进行统计信息的惩罚力度不够。违法制造统计信息的情况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地方官府或者官员这类做法更甚,主要是通过虚报信息数据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从我国当前的处罚违法行为的主体来说,很多触犯法律的人都是这些执法工作者的领导,这就给实际的执法工作带来了困难,很多执法工作者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不予追究,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加大了虚报统计信息的不正之风。就统计信息造假的惩处上来说也存在力度不够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对于统计信息造假单位的惩罚都是进行内部通报,而且处罚主要以单位为主,对统计信息造假的个人并没有实际的影响,因此这种惩处的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统计信息造假的行为。(四)统计系统指标设置的不科学。我国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经常会存在统计指标不明确的现象,大多数的统计工作都是盲目的、全面统计,针对性不强,只是简单将过去某个领域的数据进行机械的统计,这种统计方法根本不重视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统计信息失真对策的探讨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1、进一步完善《统计法》。《统计法》是指导我国统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但是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与我国当前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协调,因此应该对《统计法》中不完善或者不适应当前国情的部分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也要注意完善《统计法》中对于统计的相关法律责任,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确定原则,让实际工作的统计人员能够有更明确的法律作为支撑,更好的开展统计工作。2、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国家应该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宣传统计信息的重要性,让社会群众都意识到统计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加强体制内部的法制宣传,让各级政府真正了解到统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强化宣传伪造统计信息所要负的法律责任,让官员真正了解到他们据实上报统计数据的义务。3、统计工作监督系统的完善。要想更好的实现对统计工作的完善就要调动各方的力量,将统计工作的监督交给司法、监察、纪检等部分的联合监督,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地方政府的虚假信息上报情况,在平时的检查工作中也应该组成联合检查组,加大检查力度。(二)重视统计工作中的基层信息。在信息的统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基层信息的重要性,它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决定整个工作完成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很多地方都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有的地方即使建立了也没有达到能够专业统计的水平,因此必须要改善基层的统计环境,督促地方政府建立专业的统计机构,并由中央的专业统计部门对地方的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强化地方统计信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地方统计工作。(三)加强统计秩序,严惩违法乱纪行为。在实际统计工作遇到虚报、谎报、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我国的《统计法》进行严肃处理,依法追究他们的造假责任,对那些公然挑衅我国统计法律的单位和个人绝不姑息,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以前在处理一些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时往往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简单的通报批评,根本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应该结合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造假者进行严惩。对那些造假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不但要使用行政手段,同时也要进行罚款,严重者更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三个方面一起出击,加大对统计信息工作中造假者的打击力度,让那些想要造假者及时收手,建立一个健康的统计环境。(四)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工作,想要更好的完成统计就必须有一只专业的统计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专业人才的进入要严格把关;第二,对统计队伍内的工作人员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不断督促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学习;第三,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真正工作的统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同时对于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也要追究其相关责任;第四,定期对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刻把握一些新技术、新手段,更好的为统计工作服务。

五、结语

在信息时代,信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管是国家政策、企业规划还是个人发展,信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的统计工作也必须重视,只有真实、可靠、科学的信息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更好的为决策者服务。

作者:宗小宾 单位:河北盛通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金艳.大数据时代的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20).

信息失真范文篇10

(一)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仍然存在着行政级别,政府会极力粉饰自己的企业,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经营者,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一些私营企业中虽然不存在行政级别,但是企业领导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要使企业的领导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家。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工作在某种意义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作为财务人员本身的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就难以发挥。二是对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还存有空白,其庞大会计队伍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外部监督的制约作用难以凑效。三是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的竞争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有的仍缺乏可靠性。

(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尽管实施了《会计法》,但这把利剑却始终悬而未落。事实证明,守信者不一定得到应有的保护,失信者也未必得到适当的制裁。据报载,绝大多数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的违规违法事件,尽管其中不乏性质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者,但大多也只是受到行政处罚而已。

(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第一会计证的考核、年检由各主管部门负责,会计技术资格只要通过业务考试就可取得,只要取得就能享用一生,导致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大打折扣。第二当前财务人员缺乏“烁金”的机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导致业务水平不高。第三部分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件的发生,很多在于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为了获取丰厚回报有意造假,没有尽到应该严格履行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第四部分财务人员进行兼职,以致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存有盲区。按照税法规定,税收征管法只对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有约束力,对财会人员则没有约束力。财务人员受会计法的约束,而会计法的执行机构是财政部门。这样,一方能及时发现财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却没有处理处罚权限;另一方有处理、处罚权限,却无有效途径及时获得案件线索,造成了对企业财务人员监管的盲区长期存在。

二、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业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应通过机构改革,彻底摆脱政府管理企业的泥潭,使企业学会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杠杆管理经济,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完善监督控制制度。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同时可规定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会计报表必然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为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供条件。

(三)严格执法,震慑违规。各有关部门要充实力量,建立和实施一整套监控与惩戒机制,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至法律的制裁。对于违法违规的纳税企业财会人员,实行污点记录,通过媒体、公告等形式公之于众。同时相应加大对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的纳税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惩处力度,让其无法指使或要挟财会人员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