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8:59:31

信息时期

信息时期范文篇1

一、信息时代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信息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这种特殊的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适应基于互联网的商业交易结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的网域维护问题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单机或者内部网(Intranet)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点传统财务管理是难以做到的。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信息时代企业的很多商业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

(二)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使整个交易远程化、实时化、虚拟化。这些变化,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

此外,传统的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网络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因为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致使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不能完全正确地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电子商务运营的需要。

(三)和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不配套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使用基于内部网的财务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实现在线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时空的限制,使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要求管理人员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办公,因为它是基于内部网的系统,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的开放性要求。信息时代,要求财务人员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办公(即移动办公),这样财务软件必须是基于互联网的系统,而只有实现从企业内部网到互联网的转变,才能实现真正的网上办公。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及时地进行财务管理变革,构造出与信息网络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方向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信息资本将占主导地位。信息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不仅能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注重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和未来增加值,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信息时代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企业集团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和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信息时代,传统的固定办公室可能会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管理方式转化为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管理方式创新的目的之所在。

(二)财务管理软件的更新传统的财务软件功能相对独立,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人、财、物和产、供、销管理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三)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之上。会计信息传递模式将变为\报告主体——信息通道——信息使用者\.网络方式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孤岛\直接转向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运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及其业绩的全部信息。在信息时代,信息理财将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

(四)健全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

防火墙。防火墙(Firewall)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外部网络接口处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目的在于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又不影响正常工作,从而为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服务及开放性影响较小,是保护信息通过公共网络传输和防止电子窃听的首选方法。目前在网络信息传输中,往往组合使用专用密钥法和公开密钥法,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

数字签名。在Internet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手段将完全改变。为验证对方身份、保证数据完整性,在计算机通信中采用数字签名这一安全控制手段。基于数字签名还可建立不可否认机制,也就是说,只要用户或应用程序已执行某一动作,就不能否认其行动。

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一组规则,详细说明报文如何\伪装\以保证它们的安全。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安全协议主要有:安全套层协议(SS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安全电子交易规范(SET)等。

参考文献:

[1]尹云岚,信息时代中的信息管理问题,中国电子商务,2001.12;

[2]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世界经理人周刊,2003.12.17;

信息时期范文篇2

关键词:新时期;环保信息化;建设方法

为了能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实施保护,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环境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也成为了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强化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路径。在新时期,信息化社会,环保工作于信息化之间应该紧密集合,因此进行环保信息化建设工作十分有必要。

1环保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现如今,对于我国的环境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在整个建设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十分不利于环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如今,在我国所进行的环保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基础性工作还是比较薄弱,整个工作水平还是比较差,对于整个工作来说在很多的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相对速度会比较慢,信息数据的共享性比较差。在管理工作上,还不存在相对完善、系统的管理体制,并没有专业性较强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对于现如今的环境信息化水平来说,不能够起到完全满足环境保护实际的工作需要,在建设的进程当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应该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机制的施工进步,尽量快的提高信息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管理工作能力。对于信息的交互工作来说,相关的管理机构以及社会公众之间,所采用的工作方法相对比较传统、落后,并不具备较强的创新性。对于所获取的各项资料,数据相对比较零散,很难对信息进行整合,很难实施集中化、系统化的管理,并不能够对环保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所以常常会出现建设工作重复和浪费的现象。

2建设环保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意义

2.1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与运用。在对环境数据中心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能够对数据资源进行一次性的收集,并且所获取到的数据还可以被重复多次的利用。在对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这些数据能够被大规模的运用,也就是可利用价值高,并且在社会各个服务行业都能够运用,因此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性效益。2.2节约政府与社会开支。在进行完环保信息化系统的整个的建设工作之后,应该将全部的信息进行共享,并且将这些数据划分给各个工作部门分别对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以及优化,并且运用互联网平台,将一部分数据上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重复收集的问题出现,避免信息交流的次数,减少成本,最终实现政府开支减少的最终目标。2.3避免非正常性开支,解决环境问题。当完成全部工作,环保信息化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可以对运行工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比较重点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将问题解决。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解决问题的时间,避免环境问题的出现所引发的其它问题,减少发生事故所产生的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建设现代化环保信息化的方法

3.1对各级环境信息中的地位与任务进行准确定位。在进行环境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环保信息中心作为主要工作部门,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制定出正确的设计方法,对环保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开发出所需要应用到的软件,并且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因为这些工作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譬如说网络布线和应用软件的开发,这些工作并不是完全需要环境信息中心来完成,但是需要和其他的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合作。在完成环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相关工作之后,应该将其转交给环境信息中心,并且环境信息中心应该负责对整个环境信息化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无论是环境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还是周所需要进行的实际使用工作,为了能够让环境信息化相关工作能够更加高质、高效的完成,仅仅依靠环境信息中心的相关技术以及现有的工作人员的话,是完全不够的,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每一个地区的环境信息中心应该在保证资金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多利用其他部门所研发的技术手段,积极合作,保证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3.2强化队伍建设。在对信息化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主要会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网络、信息化法律法规和信息化技术和产业。不断强化系统的人才建设工作,对于整个环境信息建设工作来说是首要任务,整个环境信息化能否成功都与其有着重要的关系,积极培养专业性的、高素质的人才,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十分关键。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从外聘请优秀的人才,对现有人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创新意识,实施系统化的管理,不断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体制。3.3不断优化基础信息数据库。首先应该优化环境背景数据库,在对环境背景数据库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对于所管辖范围之内的背景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社会背景,另一个是自然环境,在数据库当中把涉及到的相关的数字和图形等相关内容录入进去。之后是污染源信息数据库,通过进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帮助工作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更加系统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相关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我国的环境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一个问题,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经对整个生态和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应该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促进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长期、稳定、可持续性发展,这不仅是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信息时期范文篇3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化;档案管理

1分析加强新时期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开始逐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通过引进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条件,使得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更加简单,方便和快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有效转变以往传统落后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另外,加强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共享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档案资料传至图书馆专属APP软件、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多媒体信息交互平台上,使用户可以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实时地查找和阅读,便于资料的共享,提高用户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2分析新时期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2.1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观念薄弱

当前,图书馆中负责档案管理的部分领导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仍然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没有紧跟时展变化趋势和现实情况需要而做出一定的改变,难以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资金保障不到位,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购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使基本的档案管理设备配置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而且相关工作人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只是做表面形式,敷衍了事,对于错误和已经过时的档案信息并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使档案管理信息数据不够真实和完整并且在档案管理安全建设方面,也没有树立网络安全的意识,从而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电脑病毒或是黑客入侵等问题,使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环境较差,

2.2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中诸多规定已不适应现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使得档案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完善。首先,一些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中对档案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权责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工作标准。另外,图书馆对档案员的职业考核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不够严格,导致档案员可能会出现消极怠工,违法违纪行为,而又缺乏对其有力地惩戒措施,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效果较差,使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健康发展。

2.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着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能力较差的问题。由于图书馆缺乏专业优秀,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档案管理员,而且图书馆档案人员不稳定,也不会定期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专家座谈会等规范化和职业化的培训工作,使得图书馆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观念和方法较为落后,应用计算机能力水平较差,工作责任心较差,极易出现档案信息化信息收集不完备,不及时等各种工作失误情况,从而给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危害。

3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完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3.1提供专项的资金技术支持,改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环境

为了有效促进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就要提供专项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此有效改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环境。首先,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引进大量先进的计算机,扫描仪以及打印机等相关的档案管理技术设备,为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满足大量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服务手段和使用效率,以此推进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另外,图书馆应建设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建设,注重对机密性较高档案文件的安全保护,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来擅自修改和盗取图书馆的档案信息,提高图书馆数字档案信息化安全水平。

3.2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现代化的图书馆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可以依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工作,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有效规范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首先,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应该随实际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保证各项档案管理工作可以规范有序的开展,有效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档案管理问题,从而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另外,图书馆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自觉遵守相应的制度规定,规范操作档案信息的存储、修改等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制度的震慑力,提高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效果。

3.3转变纸质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采取创新性的工作方法

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要进一步转变以往纸质文件形式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采取创新性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首先,图书馆要加强对各类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加工,档案机构在收集档案信息中,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宽查档方法,也要将图书馆的档案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科学规范整理。另外,图书馆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立更符合实际服务需求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主动创新性,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促进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

3.4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是直接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在信息化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职业素养等综合培训,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可以保质保量,高效率的完成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首先,图书馆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招聘门槛,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能够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可以认真负责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另外,图书馆要不断加强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懂得应用数据库等基本档案管理知识,并且可以熟练应用计算机等档案管理相关设备,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综合能力。同时,图书馆要提高工作人员档案管理的职业素养,使其在工作中能给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4结语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于图书馆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纸质档案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时间较长的问题,也能创新符合新时期发展的新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虽然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较少,相应的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工作较差等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树立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观念,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支持,并且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等科学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改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环境,才能促进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元平.浅议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123-124.

信息时期范文篇4

关键词:新时期;信息;课程;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方面这一科目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众多的学生特别喜爱上信息技术课;另一方面,学生欢迎的并非课程本身的教学知识,而是它的教学载体——计算机。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我就新时期信息技术课新的特点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信息技术课面临的新特点

1.1信息技术课实践已走向课外,这需要学生整理加工信息。课外活动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速度快、容量大、内容丰富。正是课外活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能力以及塑造学生个性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的考试不同于其他学科,要让学生在没有感到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种考试不拘一格,只要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就行了,而且这样也不至于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1.3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如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提供服务是摆在信息教师面前的难题。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在深厚的师生情感中去诱导、启发、激励,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

2.新形势学生对信息课的期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

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学生更希望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使学生在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同时,逐步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主动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新的需求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没有既定的模式,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使得其教学模式也十分多样,在实际上课中常使用到的三种教学模式有:“演示式”、“实验式”、“任务驱动法”,这三种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较常使用的教学模式,各有各的优点,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处。

我认为,边教边练的“实验式”教学模式是比较适合的目前大部分的初中生。当然,对于这三种模式,我们也可结合实际,灵活应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4.新形势下对信息教师新的需求;新的课程标准呼唤信息技术教师要确立全新理念

4.1教师的教育目标有待更新。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注意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在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把自己培养成有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的学者型、技术型教师。而且,我们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信息技术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4.2将生活实践与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将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使信息技术教育日常化,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时期范文篇5

一、深化认识,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开展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做好信息工作,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关注大局,认真研究大局,准确把握大局,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服务,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围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抓住重点,研究对策。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典型等,进行及时收集、总结、反映。特别是上级部署重要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活动,我们都对抓落实的具体措施、贯彻落实过程中的新经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及时总结、上报。同时,根据一定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主要任务的变化,对信息工作的重点进行调整,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难点,作为组织系统信息工作的重点。如为了切实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依据《党内监督条例》,县委对新提拔的乡科级干部实行任前廉政谈话,前移了干部监督工作“关口”,有效增强了干部学习意识、廉政意识、责任意识、为民意识。我部将此做法及时总结上报,被《组织人事报》编发。二是围绕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摸清实情,搞好服务。热点难点问题既是群众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亟待解决的问题,搞好这方面的调研和信息反馈十分重要。我们十分重视做好这方面工作,提高信息稿件的适用性。如我县把发展农村党员纳入“双强”工程,重点发展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农民入党,消灭发展党员“空白村”,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依此总结编报的“**县发展‘双强’党员”的信息被中组部《组工信息》第146期刊发。三是围绕超前性工作的研究,提供预测性信息,当好参谋。我们根据一定时期党的建设需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某些专题开展大型调研活动,在广泛收集信息、加强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挖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有特色的经验,创造性的做法,先进典型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开发有较高价值和鲜明特色的信息。如针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外出党员管理,确保他们“离土离乡不离党,跟着党旗闯市场”,我部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系列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受到了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批示,县委在听取组织部门意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县实施以建立驻外党支部为载体,以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为重点,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目的的“金桥工程”,出台了《关于实施“金桥工程”的决定》等文件。编报的“金桥工程”信息材料分别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和省委组织部《河南组工信息》刊发。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党员队伍建设信息》进行了全文刊发。同时,我们将调研报告编印成册—《**县实施“金桥工程”的探索与实践》,下发到每个农村党支部,指导和促进了“金桥工程”的开展。各级领导也亲临我县进行调研,要求认真总结推广。

二、推进创新,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

质量是信息工作的生命。**年,我们在信息工作中注重不断创新工作手段,改进工作方法,丰富信息反映内容,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推进信息传递手段创新,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建立信息专报和直报制度,坚持快加工、快处理、快传递。凡是中组部、省、市委组织部下传的信息需求要点以及敏感时期的信息点等,重要信息随到随发,注重时效性。二是推进信息采编方式创新,增强信息工作的指导性。注重不断丰富信息采编手段,采取定期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编辑原稿与拟定题目、列出提纲下单催稿相结合,从组织系统找信息线索与从大众传媒上找信息线索相结合的方式采编信息,力求做到动态类信息“短、平、快”,调研类信息内容深刻,经验类信息结构严谨,综述类信息生动活泼。如《**“金桥”架全国》信息标题醒目,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中央电视台以此为线索,制作了《焦点访谈》节目;《河南日报》等媒体多角度、大篇幅的对**县积极探索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产生了很大反响。三是推进信息内容创新,扩大信息工作的覆盖面。随着党建工作覆盖面不断拓展和组织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力度加大,我们十分重视从组织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和经济建设大局服务上编发信息,不断丰富信息的内容,扩张信息反映视角。如针对个别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能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煽动参与上访,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的问题,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认真调研,编报了《**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预防农村党员参与集体上访》的调研文章,被市委组织部《信阳组织工作信息与信访》刊发。

三、夯实基础,为做好信息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信息时期范文篇6

首先,税务信息是反映税收工作的特征和发展变化,探索其发展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直接或间接表述,是税收工作客观活动经过加工传递后的再现,是税收工作运转情况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反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税收工作本身,而且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务信息,加快开发税务信息资源,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服务税务机关和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是推动各项税收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的需要,是提高税务机关行政效能的需要,是税务机关纵向联系与横向沟通的需要。

其次,税务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在税收实践中,各级党组要根据上级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总体部署,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对各项工作做出具体决策,提出新的措施,这些都离不开税务信息的基础作用。

(一)服务领导作用。税务信息是上级领导把握整体情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一方面为领导修正决策和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提供总体思路;另一方面,信息又是领导了解各项方针、税收政策在基层贯彻执行情况的一条捷径。一个中心工作的确定,一项重要举措的出台,各基层单位贯彻落实情况怎样,会遇到什么困难,共性的东西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领导迅速做出新的决策等等,都是领导十分关注的。税务信息可以使领导灵敏、及时地掌握基层情况,从而在指导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推动工作作用。通过上报信息,不仅能反映本单位、基层征管单位在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经验和做法,也能反映基层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可以反映本单位需要上级出面协调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及时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各项税收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税务信息发现问题、暴露矛盾,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及早督查督办,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沟通协调作用。运用纵横交错的税务信息网络,对外,促使国税机关与党委、政府及其他部门,加强交流、协调和配合,互通情报,相互沟通,以利于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相互配合;对内,加强系统内部各级单位、各部门的情况交流,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四)提高效率作用。税务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系统性、广泛性、层次性、综合性、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依存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效率作用。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精选、浓缩、提炼,可以使税务领导机关在较短的时间得到较多的信息,为领导想大事、办大事、办成事创造条件。信息工作渠道多,上下通达,可以加快工作运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基层单位的各项税收工作情况,可以通过信息及时传递,使领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同时,税务信息的及时传递为本部门、上级局以及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

二、当前税务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税务信息工作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信息制度趋于规范化,信息传递手段不断改善,信息容量不断扩充,信息质量日益提高,信息在税务工作决策中的渗透力和参与度有了明显增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税务信息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一是部分干部认为税务信息工作是软指标,相对税收收入硬指标而言显得不那么重要。有些基层单位甚至发牢骚,正事还干不过来,报什么信息?二是认为信息工作与税收工作联系不大,对业务工作没有多大作用。三是认为信息工作是务虚的,既劳神费力伤脑筋,又看不到明显的成绩。四是认为信息工作是办公室信息人员的事,与其他人员不相干。

(二)信息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从总体上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专业队伍尚未形成,信息员身兼数职,工作效率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还未真正构成,信息工作制度仍不完善,不能满足各级领导决策税务工作的需求。有的信息人员不求上进,平时不加强业务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不加强文笔磨练,写信息多年,一直是老一套、吃老本、无新招,眼高手低、长进不大;有的好逸恶劳,具备写信息、写好信息的能力和水平,却作风浮飘、办事浮躁、好高骛远、不求深入、不精益求精,不能战胜惰性心理,对好的题材熟视无睹,很难写出精品稿件。

(三)信息质量不高。一是信息内容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罗列情况和数据的多,深入分析的少;反映微观方面的信息多,反映宏观方面的信息少;反映动态的信息多,反映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信息少;就事论事的零碎的初级信息多,经过调查研究的、系统的、综合性的精品信息少。二是信息的滞后现象比较突出,缺乏超前思考,没有及时捕捉和搜集材料;只注重积累,而忽视分析和预测,信息质量较低,立意不新。信息的滞后性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时效性及其使用价值。

三、改进税务信息工作的有效途径

质量是信息的生命线。税务信息不仅要准,而且参与决策价值要高,力求在有的放矢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内容具有启迪性、预测性、前瞻性、建议和指导的效能。要使税务信息看得准、抓得对、报得出、用得上,关键是要在提高报送质量上下功夫。

(一)研究服务对象,领会领导意图。税务信息传递的对象不仅有上级税务部门,而且还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此,要根据这些部门对税务信息的需求程度和层次,及时提供不同内容的信息。要经常注意了解领导在思考什么、关心什么,掌握领导的注意力和兴奋点,站在领导者的高度观察和研究问题,这样,所提供的信息才能适用对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工作重点,提供“对路”信息。信息员要围绕各时期税收中心工作和党政领导所关心的问题报送信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要紧紧围绕省局税收管理基础年建设、税务文化建设、协调联动机制运行、教育培训、行风建设、文明创建、效能考核等重点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从实践工作看,能提供“对路”信息,应注意抓住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及时搜集和反映本部门贯彻执行上级重要政策、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进展情况;二是搜集和分析所在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反映经济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对税收收入以及税收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措施;三是搜集和反映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措施、新思路;四是搜集和反映干部群众及广大纳税户对税收工作的呼声、反映、意见、建议、要求,以及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三)税务信息工作要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税务信息离不开调查研究,挖掘是信息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挖掘程度越深,写出的信息就越有效用。因此,信息员必须在善于挖掘上动脑筋,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提问题,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捕捉和搜集第一手材料。对搜集、获取的原始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增强信息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效控制信息的滞后性。

信息时期范文篇7

关键词:新时期;信息技术;幼儿教育;

幼儿美术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色彩和构图的灵敏度,还能够提升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促进幼儿综合发展的必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学质量,大部分幼儿园选择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鉴于幼儿美术教学提升幼儿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各地区幼儿教师都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教学质量。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引用信息技术,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可以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幼儿能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美术教学内容,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对美术资源的全方位观察和思考,使自身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充分锻炼[1]。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对色彩和声音的感知极为敏感,而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将美术教学资源以更加趣味化、灵活化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的专注力和学习热情得以提升,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在幼儿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极强的带动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并且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构建出有吸引力和引导性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知欲投身于教学活动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多媒体设备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必备之物。如此一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变得更加简单。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鱼类形象绘制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像、图片和游戏的方式进行铺垫,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先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让幼儿阐述自己的观点,描绘鱼的形象。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电影《海底总动员》,借助影片中的鱼类形象,向幼儿进行详细讲解。或者,教师也可以截取游戏《捕鱼达人》中的图像,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鱼类形象。以色彩丰富的动画影像吸引幼儿注意力,为幼儿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随后,教师可以进行示范,绘制各种鱼类的形象,并与幼儿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依据某种鱼类的动画形象进行绘制,完成后让幼儿进行猜测,并阐述猜测理由,锻炼幼儿的鉴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让幼儿们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美术作品。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许多美术作品都比较抽象,需要经过联想和思考才能了解其真实含义。但是,幼儿年纪幼小,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相对薄弱,对于抽象的概念难以消化,这对于他们的美术学习形成了阻碍。所以,幼儿美术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性,借助于信息技术将美术教学内容以简洁、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协助教学[2]。比如幼儿美术教师在讲述动物“斑马”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精美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强化学生记忆。首先,教师要准备制作精良的课件,课件可通过文字、图片对斑马进行详细介绍。课件制作应该秉承着富有童趣、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的原则。其次,教师应该对斑马的某一特点进行着重讲解和介绍,加深幼儿的印象。比如斑马身上拥有黑白条纹,与其他品种的马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那么斑马的这一特点应该作为记忆点,在教学活动中被着重强调。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不同类型的马与斑马形成对比图像,无论展示真实的照片或卡通形象,都可以让幼儿牢记斑马的这一特性,并在绘画当中加以应用。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后,自己动手绘制斑马。通过点评幼儿作品,了解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利用多媒体设备,从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模型的形象变得更为饱满,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三)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幼儿审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幼儿更容易发现美、感受美。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和多媒体播放设备,教师可以将自然景观和经典美术作品集中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引导幼儿观赏、学习提高拓展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美丽祖国》的主题活动。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下载记录风景名胜的视频或图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让幼儿直面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拍摄手法和解说都极为专业的美景介绍视频,让幼儿学会欣赏自然界的美。

除此之外,幼儿们还应该学会欣赏人造的美。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观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的机会,进一步拓宽幼儿眼界,提高幼儿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中西绘画名家的作品图片,以供幼儿学习和鉴赏。将达芬奇、梵高、莫奈等国外绘画名家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们感受西洋画作的美好;也可以向幼儿展示《清明上河图》《墨虾》等中国古今绘画名作,让幼儿感受中国画作的奥妙。教师应该让幼儿们接触并学习不同派别、类型的美术作品,使幼儿的眼界和审美得以提升,提高其认知美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教师建设出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变。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学资源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幼儿的眼界和思维,使美术教学大放异彩;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也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教师通过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实现自我创新,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梦君.信息技术使幼儿美术教学绽放异彩——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200-201

信息时期范文篇8

关键词:文化折扣文化接近网络传播

在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下,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过程中伴随的跨文化传播行为使得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并且整合,产生了文化全球化的现象。作为生产和消费文化的受众,由发达多样的媒介,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不同地方注视同一个文化符号、分享同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不仅是原貌呈现,并且其更新也具有了即时性。比如现在谈到美国,人们不再只注目于其标志性符号可口可乐、麦当劳或者是万宝路,在经历了星巴克与嬉皮士的风靡时代之后,与奥巴马、金融危机并肩而行的是一股“美剧热”。

美剧从引进到风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之前在国内的收视败北到如今的引领风骚,究竟是什么让美剧能够一跃成为受众的新宠?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一、电视时代:遭遇滑铁卢

在此,我们以《绝望的主妇》为例。这道美国所推的文化“主菜”曾经在多国收视率极高,被誉为“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而2005年在国内的收视率仅为0.4%,完全不及同时期播出的韩剧所拥有的良好收视率。现实效果与预期理想的差异,以及之前《成长的烦恼》、《老友记》等剧的“碌碌无为”,似乎都昭示了美剧在国内市场的无可作为。

根源: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文化和语言被公认为是最能抵消外来电视节目影响的两项因素。主要由于电视传播所面对的是国家和地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大众性的民众,多具有传统和保守的意识形态。

首先,“文化折扣”的现象造成难以解读美剧魅力。“文化折扣”指根植于某种文化的节目文本,可能在某种环境里具有吸引力,而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减弱,因为受众会发现很难认同文本所论及的事物的风格、价值观念、信仰、制度和行为方式。正是由于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差异性的影响,中国受众很难适应美剧中原汁原味的幽默、刺激、大胆和跳跃性;另外在价值道德、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加上脱离了美国本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条件,美剧中所包含的社会意识、文化价值观很难被大范围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本土文化“滤镜”的存在导致价值道德判断的差异。本土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语境使得受众在理解文本之前就具有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倾向性,这在受众理解、接受和处理文本的过程中起到了“滤镜”的作用,受众会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由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而理解和对待异域文化与意识形态,对呈现的生活产生偏差性理解。比如儒家文化、家庭亲情观和个人隐私意识的影响往往可能让国内受众在对同一件事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产生与美国观众大相径庭的效果。

再次,内容的删减以及配音技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电视台引进美剧进行播出的时候,多会自主回避一些敏感性话题,比如删减性色彩的画面、有所保留地翻译带有政治色彩的话语;另外,很多拙劣的配音技术音调失真、节奏和画面不搭调,使得美剧原有的风貌大打折扣,受众观看时感觉到困惑和难以忍受。

相比之下,先入为主的韩剧成为劲敌。在美剧进入受众市场之前,韩剧就已经成功地打人中国市场,《大长今》、《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剧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波韩流,不仅家喻户晓,也创下了央视的收视纪录。相比而言,时髦靓丽的美国主妇不折不扣地输给了婆婆妈妈韵韩国主妇们。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两点:

首先,韩国在文化上的接近性。韩剧能成功打人中国市场,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在心理上的接近。例如,《看了又看》中提倡的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家庭伦理观念是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而他们的生活习惯、礼节礼貌、集体意识也很符合中国人的行为模式。由于韩剧文本中所蕴涵的韩国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并以此为根基融于社会行为体系之中,因此两国在社会文化和受众心理上具有了相当的共通性,使得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和内涵的解读变得更容易、更深刻。

其次,风格的塑造适合电视剧模式。当电视作为传播媒体时,受众多是被动接受。他们观看电视剧的目的,多是工作之余的消遣和打发时间,观看也往往呈现出无意识的伴随状态,比如同时在谈话、进食、做家务或是打瞌睡,他们需要的是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不需要运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的剧情。韩剧在传播上为受众提供了特定的模式,比如剧集长、情节发展缓慢、温馨、家庭氛围浓厚,非常适合主妇们通过电视观看。以至于其风格作为一种标志性概念逐渐被大众所认可与接受,为进一步占领中国电视市场这片蓝海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信息时代:涅槃重生

20世纪末互联网的盛行无疑为跨文化传播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它所特有的自主性、即时性、多样性和互动性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现实中的各种边界,便捷了跨文化传播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的差异性在这里被淡化和忽略,受众更多的是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网络技术所赋予受众的自主权与细分出来的受众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可以说是相互影响,以2005年《越狱》的网络传播为起点,《绝望的主妇》、《英雄》、《迷失》等美剧重整旗鼓,迎来了在中国市场的涅槃。

传媒革命带来了接受行为的转变。用互联网来传播传统意义上的“影视作品”。主要依赖的是受众自主下载或是在线观看的方式,这种点对点的形式好比自助餐的模式,观看者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掌握播出和接受的权利。而借由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的特性,摒弃了之前存在的时差干扰。受众不仅可以打破频道、节目播出时间表的限制,甚至能完全远离电视——受众不再娱乐致死,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传播中具有了主导权和能动性,这使得他们乐意并且着迷于这样的传播方式。

分众之后,网络受众的特征。如今媒介形式多样化,受众从被动接受模式化、同质化的信息到可以主动获取,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网络的繁荣、其他新媒体的出现更使得媒介竞争尤为激烈,受众有了极大的自主性,地位进一步提升。新兴的技术革新肢解了大众,出现了分众的局面。

报告显示:国内25岁以下网民占49.9%,18-24-岁的网民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比例(30.3%),学历多为高中或高中以上。

网络受众特征符合美剧观众的特性,文本得以解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异文化的水土不服。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数据,我们可以勾勒出大陆美剧迷的标准形象:大中城市的18~30岁的年轻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一部分是在校学生:高校校园网络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

在内部文件传输迅捷的网络系统,让走出家庭生活氛围的学生迅速成为网络影视资源的重度依赖者,而从家用媒介——电视观众队伍中剥离。这是没有机会接触网络的人无法拥有的娱乐体验,也是美剧迷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另一部分已毕业的年轻人也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们在闲暇时间里追求刺激和消遣。这都使得美剧具有的原始魅力能够充分地被受众解读。而在跨文化传播中回避了由文化差异而来的“水土不服”。

网络传播群体的形成壮大,“美剧热”给予了受众身份的归宿感和忠诚度。借由传播方式而来的分众战略为美剧占领了网络这片“影视剧”不曾涉及的蓝海,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参与这项被贴上时尚、新奇标签的收看运动。而互联网上的BBS、博客等讨论组,官方网站、贴吧等聚集地为美剧观看者提供了开放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受众不仅形成了鲜明的群体组织。而且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会有定期的聚会。这不仅使他们的“美剧迷”身份有了很强的识别性,在心理上也具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对美剧的忠诚度。公务员之家

信息时期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整合问题对策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就是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运用。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目标定为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数学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如,有位教师为了上好“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课,精心制作了一幅细致的动画——“动物园的一角”,把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并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上面所说的各种信息资源,又是动画、又是声音、又是图像。上课时,学生发现连连:“我发现小河水在不停的流动”,“小河里还有鱼儿游”,“小鸡的头一动一动,它们是在啄米还是在啄虫子”……课堂气氛异常激烈,但一堂课下来连听课老师都搞不清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2、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课,因而导致许多老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数学学科特点。如,有位教师上“角的度量”,课前把“角的度量”的有关知识精心的制作在网页中,上课时基本照网页设计,单纯的介绍了有关角的度量的理论知识,而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怎样用量角器真正去量一个角的大小,课后有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进行角的度量,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由抽象到形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老师总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想像、理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许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大大减少了学生这种“思考——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提公因式法”概念的教学,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多媒体显示公式:ma+mb+mc=m(a+b+c),并出示问题“等式的哪边是要分解的多项式?它的各项含有的公共因式是什么?”(2)多媒体显示公因式概念。(3)教师归纳并用多媒体显示“提公因式法”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课件设计的模式,机械地学习。

4、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有些数学课件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只是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缺乏交互性,上课时学生当“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有些则过于复杂,其课件往往是画面背景杂乱,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5、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上课时用的课件、网页不是自己亲自做的,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如,局域电子教室学生机突然黑屏,教师就无计可施,只好“助教”上阵;有些学生打字速度慢,电子邮件不会发,这些均会造成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张弛度把握不好,影响教学效果。

二、采取的对策

我们提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但并不是说可以无目的、随意地整合,解决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集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谈的信息环境。但是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较之屏幕更具亲和力,适当的板书,板画可以给学生一个短暂思考、回味、休息的时间。

这里是三位教师对“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

A教师教“圆的认识”时,把教学内容按照预设方案悉数设计在课件中,在频频点击下,按照“既定方针”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黑板上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板书,因为这些都已经在课件中“闪亮登场”了。

B教师教“圆的认识”时,课件与板书双管齐下,“该出手时才出手”,最后黑板上教师的板书整齐、清楚、明白。

C教师教“圆的认识”时,也把课件与板书“联姻”,不同的是教师的板书乱七八糟,最后在学生“不舒服要求整理”的“抗议”下,“麻烦”学生动一番脑筋,重新整理,“刷新”记录。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数学教学。上面三位教师:A教师不管什么,都用课件当作万能工具。B教师虽然在运用课件的同时,注意了与板书结合,但是教师又包办了一切。C教师对课件适而用之,把课件看作点化的工具,同时适当的运用板书,板书故意写的乱七八糟,让学生去整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围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里实际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数学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学习问题。因而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的整合,要打破常规教学中,学科界线,不仅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围绕学习主题,适当综合各方面的知识,丰富数学学习的内涵,建立起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平台。同时还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学习问题,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

知识的整合不是知识的杂烩与罗列棵,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如,“勾股定理”的导入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在校园资源库进行本课的自学,学生可以通过对“勾股定理”的知识的来源、证明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出不同问题,引入教学。这个导入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学习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运用、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设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3、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伙伴。针对部分教师及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对贫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比如必须学会用信息数据来处理各种教育信息、能运用CMC环境下的各种传播或交流工具、会使用必要的软件制作工具、能用先进的工具软件设计或集成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等等。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惟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相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其次,要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学会使用与学习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总能“守得云开见明月”。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出版社

信息时期范文篇10

一、以创新为条件,建立新的学科体系

在信息化的时代,建立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新的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理念自然形成不同的教育方针与学科体系。互联网对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去审视和勾画设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创新成为衡量价值的重要条件,成为设计的灵魂。在这种背景下,建立新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强调阶段性教学,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调各种专业知识的融合,以及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展示。学生个性的张扬在基础与专业两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在基础课、专业课与社会实践中各个环节都能得到锻炼。

二、完善数字化教学设备,搞好数字化设计新课程

在数字化产品的设计方面,欧美等国的著名设计公司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作品,引导和影响国际化产品的设计浪潮。英国的FITCH(费奇)公司的数码个人概念电脑,全新的Imac电脑(苹果公司的人性化电脑)等众多的人性化设计产品势必影响到未来的艺术设计教学。“美感价值”随着物体的形态、材料、声音、颜色进入我们的眼中,在时间的空间里彼此产生互动的体验。在互动中,仪式性、戏剧性以及透过听觉、味觉与嗅觉所带来的感受都深深影响到我们的体验。这也是设计的奥妙与精髓所在。随着互动设计领域的逐渐成熟,互动设计的硬件、软件的整合,新的教学设备的配置与新的互动数字化教学课程设置都将在新的“时间轴”里透过动画与变化的过程中纳入到全新的设计中去。增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是设计学科体系调整的重要举措,搞好新课程建设,首先着眼于新的培养目标,站在国内外已有的教学平台上,积极吸收现有的学术成果,更全面地理解、消化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内涵。立足于中国的艺术人文传统,同时面向当代艺术、设计与文化,强调开放性、实验性、多元化的教学宗旨,建立一套基于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系。三、“媒介”引发艺术设计教学及行业的全面数字化知识的数字化在当代科技社会化的今天,知识的本质已不同于以往,如果知识的本质不发生改变,就无法生存下去。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成批量的资讯信息,才能通过多而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使知识成为可操作和运用的资料。这些都成为知识数字化的内在要求。因此,知识的两大功能———研究新知识与传播即存知识———都必然要转化为电脑语言,即数字化。

设计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特征的独特的创造形式,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设计是需要的艺术”。由于工具的变化,引起技法的革新运动,电脑化已成为设计领域的主流。电脑媒介由于其方便、高效、精确、易于保存和修改等特点,迅速在设计表现领域流通起来。电脑媒介在交流方面的可识别性对于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传统的设计表现手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在表达与沟通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