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农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1:58:01

信息农业

信息农业范文篇1

一、在达县人民政府外网的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1、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

3、损害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宣扬封建迷信;

6、散布谣言,编造和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7、散布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9、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二、县农业局设立信息审核小组,由局分管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对信息的审核与管理。

三、审核小组对信息内容要严格审核、管理,以确保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坚决禁止虚假、不健康的信息上网。

信息农业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农业;乡村振兴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农业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我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一直在追求和探索更为适宜的农业发展道路,并且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自动化、农业服务信息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农业信息化技术,是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融合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新概念,它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环境、社会变化、市场需求、经济状况等与农业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从而为从事农业生产、研究、管理、经营的人员提供更加详细、准确、全面、实时的农业工作相关信息、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并且能依靠智能自动化技术自动监测和管理农作物生长环境[2]。农业信息化技术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

1农业信息化发展背景

在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科学技术的深入融合,引发了一场新的产业技术革命。通过数字革命,世界农业发展并产生了两大类别的生产方式:第一种是在智慧农业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二种是推动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农业大数据的潜力,推动数字农业新发展。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模式的代表,其生产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集成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与丰富的知识储备分析与决策能力[3]。特别是在农业智能分析与决策方面,当前我国探索得还不是很深入,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国内外农业方面的前沿科技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现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这也为农业信息化研究、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鼓励农业信息化的政策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现阶段,农业信息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许多问题的解决难以一蹴而就,为了解决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国从事农业产业的工作者们在生产和研究过程中,保持初心、认真研究、实事求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人民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各国经济大多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经济的正增长尤为突出。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仍需要牢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当前我国政府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完成从传统农业生产向农业信息化转型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形势下农业生产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同时,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国的大部分经济和社会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有利于极大地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农业产量以及农业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性的提升带来质的突破。农业信息化高新技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生产的角度来讲,其涉及了农业生产中的林业、渔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多个领域[5]。从技术层面来讲,农业信息化高新技术又可以分为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工程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高新技术三大类。

2强化农业信息化的原因

2.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目前,我国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迅猛,但不少乡镇还没有引进高新农业技术。在许多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而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密集型农业比重,将传统农业转变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2农业信息化更有利于发展和管理

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开发出智能化农机装备,可以提高农业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农业生产能力[6]。通过应用互联网,农业经营者能够在与农业相关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信息平台收集到更加完备、合理的农业信息技术数据,不断更新改造农业信息技术,使之成为适合自身经营的模式,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农业信息化的转型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农业信息化数据不完善

大部分农业信息化平台服务类型比较单一,一般常见的只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信息的科普以及有关流程化农业工作的资讯信息,而农作物的产量、销售渠道、市场动向等信息不完善、不全面。信息化技术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还是按照传统农业劳作方式进行生产,这使得农业信息化工作进程受到了极大限制[7]。无法实现信息化知识普及和信息化设备铺设是导致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而且对于农业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和农业设施应用的教学也需要长期积累。目前,在农业信息化推广进程中,因为教学人员以及教学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大部分农业从业者对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认识不足,且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上在实际生产中并未了解和接触过成功的案例可作为参考,这就对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3.2专业技术人员欠缺

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技术普及以及智慧农业发展,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我国当前因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而导致的农业生产信息不完善的问题,并提升农业信息数据的价值。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创建的目标应是解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特殊状况,但是因为信息服务系统自身数据收集比较困难、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导致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存在各种缺陷,影响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在日常使用中的实用性与可靠性。而且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者由于自身经济状况较差,在获取和收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信息时会感觉到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很合理,因此农民对于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并没有太大的需求。

3.3农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应用学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不科学与不合理的状况,对于该技术了解得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体系中虽然有一部分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对于动态智能化和信息化生产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农业生产不同于具有有序性、重复性等特性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受到环境、人为、生物自然生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导致其具有不确定性、不规整性以及多变性,从而导致农业信息化发展无法做到通用性、同一性、普遍性、全面性。作为指导和服务农业生产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如果收集到的信息不准确或是有不正确导向的虚假信息,不知情的农业工作者根据这些虚假信息从事生产,这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样,与信息服务行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4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具体策略

4.1合理应用农业信息技术

以广大的农民和干部作为重点,落实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建设数字乡村。落实乡村振兴措施,切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以便于农村的居民使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电脑等各种智能设备,来获取到他们想要的信息,从而拓宽村民的信息交流渠道,拓宽信息来源[8]。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今一些农村的实体产业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电商运营工作,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够把自己的农产品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群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同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9]。近年来,农产品销售模式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迅速,许多水果产区通过网络进行水果销售,并采用网络和分销模式[10]。相关专业人员可开展试点研究,将研究与实地工作联系起来,加快项目的实施。此外,可建立农产品产销数据采集平台,做好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

4.2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

在深入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和推广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来建立智能农产品安全网络,从而完成农业生产智能监控实验以及观测,实现农产品生产产业链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了促进农作物生产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减少人工工作量,帮助农业从业人员在复杂的生产情况下完成更高效、更精准、覆盖面积更广的病虫害监测工作。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高效地确定哪些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以及它们的光敏性、耐高温性、抗旱性、抗病毒性等情况,从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以便实现农业生产收益最大化。

5农业信息化发展展望

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对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出质量与数量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同时有利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三农”发展。总之,想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资源利用率、耕地产出率,我国必须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同时还要大力研发与制造农业机械设备,充分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现代化;建立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更权威的智慧农业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专业化、产品流通可追溯化、智慧乡村信息服务个性化,积极培养农业信息化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推动农业信息化技术融入全国各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6结语

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农业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农业生产工作信息。传统农业转向农业信息化发展之后将会使我国的农业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信息化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更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在促进优化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供便捷优质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同时为我国现代农业高质 (下转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爱桥.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丁亮.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孙雷,沈琳.浅析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8):50+52.

[4]王枫.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农业信息化产业困境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20(6):23-24.

[5]任志鹏,齐国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6):180.

[6]柴智豪.加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当代农机,2018(10):49-51.

[7]温芳.浅谈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7(12):7-8.

[8]向晓梅.以智慧农业引领广东乡村振兴战略[J].广东科技,2020,29(10):12-14.

[9]冯亮,王爱根.“互联网+乡村振兴”的具体应用及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20(1):6-9.

信息农业范文篇3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我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工作,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今年我局专门成立了“某市农业局农业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某任组长,副局长某任副组长,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科长及市直所有事业单位信息责任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信息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了强化信息工作的责任,局党委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了各单位一把手年终考核的内容,并分别与局直各事业单位和镇办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状。

二、建章建制,实行制度化管理。为了确保我局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今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了某市农业局“十五”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做到信息体系建设按步就班,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二是与所属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强化对信息工作队伍的管理;三是制定了信息报送和的规范化管理办法,保证信息来源和畅通,从而提高信息的实效性。

三、狠抓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市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镇办有农业信息服务站、村有农村信息员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一是以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为中心,网络城区*个涉农部门、*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局所属*个企事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单位,形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二是在杨林尾、毛嘴、胡场、郭河、彭场等*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网络了所在乡镇的农业“五站”、所有中介组织及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村级在种养殖大户、农业经纪人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目前全市村级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名。

四、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我们在发展壮大信息队伍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员素质的提高。在此,今年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举办了信息员队伍培训班。我们从上到下先后举办了三期信息员培训班,共培训信息员*多人,培训的内容涉及信息采集、信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专业知识。二是开展了信息员工作交流活动。十一月份我们举办了一次全市农业信息员信息工作交流座谈会,请信息工作出色的信息员在会上介绍经验,通过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了信息员档案,加强规范管理。对全市每一个信息员自然情况和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我们都进行登记造册,由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集中管理,使农村信息员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五、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为切实为“三农”搞好农业信息服务,今年我们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多途径地开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信息服务。一是开通某农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信息服务。某农业信息网于今年*月中旬开通,开通近半年来,网站访问量达*人(次)。二是举办农业信息专栏。今年,我局继续在市电视台、市报社分别开辟了农业信息之窗专栏,累计各类农业信息*多篇、共*万多字。同时,所建立的五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均在各镇的电视差转台开辟了农业信息专栏,在各自所辖的村开设了信息公告栏,转载市级的各类农业信息。三是印发信息资料。全市信息资料以市农业局主办的《农业信息》和《某植保》两个刊物为主,信息刊物由市级统一编辑、印刷,然后由市、镇、村三级信息工作人员逐级发行,直至到村到户。今年,全市印发《农业信息》*期、共*万多份,印发《某植保》*期、共*多万份。四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我市现有各类农业中介组织*多个,中介组织走南闯北,深购远销,在搞活农产品流通的同时,还能大量的双向传递各类信息,因此,我们积极动员各类中介组织成为我们的网员单位,在中介组织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同时各乡镇办农业信息服务站主动与中介组织联合开展各类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农产品网上销售等工作。

信息农业范文篇4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经济增长;促进

1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及意义

1.1农业信息化的特点现代农业通常指在实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下应用现代的农业技术装备和科学技术进行生产活动的农业。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20世纪中期,农业的装备技术水平被人们所重视,电气化、机械化普遍被认为是现代农业的标准;20世纪中后期,人们开始重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产业化、社会化及商品化又成为当时现代农业的代名词。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开始广泛应用所能掌握的信息技术,并不断加以创新和改善,使自动控制、电子信息、网络通讯等科技技术逐渐渗入到农业发展所需的设施装备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内涵。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也逐渐渗入到我国农业行业中,当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征主要突出表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同时能有效转变生产方式,将生产信息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加以整合,以达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农业信息化在发展方面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就是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以及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的目标。

1.2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农业信息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生产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及科学管理水平并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随着当今世界的信息化发展,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增长中必不可缺的助推力,它的存在在农业领域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新时代。因此,21世纪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农业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方向,依靠现代技术改造是传统农业获得新发展的条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生产要素、农业资源及市场信息的运用水平,使农业的发展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综上所示,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的信息化。

2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2.1提高农业生产速度及质量农业的发展历史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划分一般为3个阶段:原始、传统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为游牧和采集,通过石器工具的使用进行简单的农业活动;传统农业则吸取了一定的经验,农民使用人力、畜力、自然力量及手工制造的铁具来进行生产,农业生产效率并不高,自给自足是当时普遍的自然经济状态;相比之下,现代农业注重信息化,在生产工具方面具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同时,又能大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因而现代化、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趋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有助于科学化进行农业生产,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必要信息,对生产过程中的土地及气候进行准确掌控,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工作,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速度及质量。

2.2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积极方面,它是增强资源配置优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捷径。信息化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生产不仅能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做到成本和时间减少,从而使农业生产者的收益得到增加。通过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建立,还能有效管理调控不及时、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提高农业市场的流通效率,减少交易风险问题。信息化技术能有效转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使精细化发展模式逐渐取代粗放式发展模式,从而使农业的经济增长有效被带动,而这也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

3.1农业信息化是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现代农业从发展初期到逐渐向成熟靠近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多样的生产模式,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工具较为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而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了技术装备的水平,通过优胜劣汰的选拔,信息化更加突出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可以说如今现代农业的标志便是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的发展需紧跟农业的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农业的信息化。不仅如此,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因此,农业信息化是现今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信息化对生产及市场的影响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对农业生产过程也起到了显著的提速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能够解决一些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实施农业信息化还解决了农业生产者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使市场需求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被农业生产经营者所获取,及时做出相应的生产经营策划,从而使市场风险大大降低。此外,通过网络途径销售农产品,可以使交易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从而起到提高农业生产者盈利的作用。由此看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下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

4加强农业信息化的方法

4.1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指导思想和技术管理方面的支持,想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就应改革农业经济产业,不断加深对信息化经济应用技术的了解。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培养管理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信息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让技术人员通过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学习更加先进的相关知识,使自身的信息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建立完善管理体系能有效推动农业市场化水平,准确把握农业市场的发展方向,从整体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4.2提升农业产业信息宣传水平农业生产者要对农业信息的建设标准有充分的认识,然后结合科技手段使信息化生产和建设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使农业产业的信息宣传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利用网络传媒,对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进行传播,或组织下乡宣传活动,进行可行的技术知识的传授,确保能做到有效地普及农业信息化的相关信息,使农业信息化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递,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这对农业的经济增长也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4.3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管理现今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仅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更加需要通过建立农业信息产业资源以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管理,从而起到完善产业信息化,改善现今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状态的作用。因此要做到建设及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使农业生产者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农业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完善通讯及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运输更加方便快捷;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使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参与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事业中来。同时也应重视相关农用信息的更新,从而做到及时更新农业数据库。资源有效管理的加强为农业经济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4培养信息化人才农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正在快速进行中,现阶段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优秀的技术人才。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技术培训,使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在培训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邀请专家学者及一些有经验的农民进行指导,要尽可能的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受训人员可以顺利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同时应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加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普及。有了技术及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农业的经济增长便能更进一步。

5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需要依靠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带动。农业是国之根本,只有农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使国家经济得到有效的增长。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浩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广大农业工作者积极投身参与进来,加大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进而使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使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强国的目标尽快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振.不同区域农业信息化推进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2]刘会宗.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325-326.

[3]张耀.OpenStack云计算平台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信息农业范文篇5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农业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农业发展潜力,以及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对于农业生产增产和创收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在摸索阶段,只有提高了农业信息技术水平,形成一套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生产模式,才能让农业生产规模更大,生产效率会提高,同时还能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生产,农业生产就会从原来的粗放性和单一生产方式,向着集约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投入的劳动力会减少,生产更加精细,科技含量会变得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质量会提高,产量也会增加,这样就能满足国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能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农业信息化主要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采取的是农场为主,生产规模比较大,信息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我国农业信息化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要晚得多,存在着农业信息化经验不足问题,农业生产缺乏优势,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差。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业信息化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农业信息化生产,建立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农业信息化体系,这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土地分布不是很集中,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也有很大的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程度资金多,农业发展势头比较强劲,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落后,农业信息化程度低,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得我国农业信息化推广难度加大,需要投入的成本高,农业信息化推广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投入和产生的效益不对等,农业信息化也就会失去意义。农业信息化牵扯到了很多内容,不但关系着生产,还包括自然条件、农作物生长规律、资源的分布等,这些属于直接生产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农作物的加工,这也就说明了农业信息化需要搜集海量数据,同时还要细化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是由农民去完成的,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不足,生产观念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农业信息化推广面临着很多阻碍,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完成。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且创造一定的生态效益,这也就意味着农业信息化就有公益性的特点。

二、我国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化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了解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调整农业结构之后经常出现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然后重新调整结构,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可以扭转这个形势,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海量的农业信息和数据,预测和分析农产品市场变化,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避免农产品的积压。农产品销售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信息化也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农技人员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传授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农业信息化还可以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将科学技术化为生产力,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方式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农业生产会从劳动密集型走向科技密集型,生产效益会有大幅度提升。

三、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生产想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业信息化之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盲目性,农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比较低,农业生产观念滞后,主要依靠的是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农业结构缺乏合理性,经常会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农业信息化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市场信息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然后有目的性的调整农业结构,既能满足市场对各种农产品需求,又不会出现过剩问题,导致农业资源被大量浪费,农产品的利润变少,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只有农业结构合理,才能实现供求均衡,农产品不会被浪费,农业资源的分配会更加平衡。农民从互联网中获取农业信息,对农业政策足够了解,生产会更具有目的性。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专家决策系统,为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农民也可以得到农业技术意见,不断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传统农产品销售受地域限制比较严重,有些农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就会出现腐烂,农户会遭受巨大损失,也会波及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农产品销售平台的构建,使得农产品销售的途径变多,农民只要将产品信息发到网上,消费者在下单之后就可以直接发货,这样就省去了中间环节,农产品需求信息获取也就会更加方便,农产品销售效率更高,突破了时空限制。(二)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都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就可以优化和完善服务体系,是农业经济增长持续动力,可以为农民提供多个方面的指导建议,比如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农业政策和方针等,同时还能推动农业合作脚步,农业生产会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我国农业发展不能局限在国内市场,要致力于开发国外市场,拓宽农业销售渠道,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农产品要走出国门,除了要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要了解国际市场变化,对农产品市场要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同时还要有快速地获取国际农产品市场动态能力。(三)实现资源合理分配。我国农业发展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要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缩小和国际农业生产距离,各级政府也要在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作用,给予农业生产必要的政策扶持或者补助,加大人力、资金、技术投入,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业生产资源主要有土地、人力、技术、机械等,农业信息化要合理分配资源,将各种资源协调统一起来,这样就能降低农业风险。农业信息化可以实现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进行跟踪,对农产品产业链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四)构建综合信息平台农业生产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农业综合信息平台,既要有动态化农业信息,还要为农户提供交流空间,相互分享农业生产经验,技术探讨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有助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能促进农业结构升级,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贵慧.探析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家顾问,2019(4).

[2]石冬梅.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8(20):3.

[3]刘会宗.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325-326.

[4]赵擎昊.政治经济学视阈下探析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26-27.

信息农业范文篇6

改革开放也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使我们能够迎头赶上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潮流,由于信息的广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去武装我国传统农业,就可以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我国传统农业得到超常的发展。

一、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信息技术与农业结合也同样能够起到倍增作用。

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如农产品交易信息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有着粮仓称号的俄亥俄州的农场主,一个人经营几千公顷的土地,全靠电脑管理控制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我国目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所以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用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无疑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使我国传统农业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把农业信息当做产业来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众所周知,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科技含量最高、利润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发达国家50%以上产值来源于信息业,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所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决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在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信息业可以通过对农业的信息软硬件服务形成农业信息产业,最终形成农业与信息业双赢的良好局面。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已经涉及到了农业生产、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农业信息服务的各环节都会有效益产生,在这里由于农业信息效益市场价值的体现,起到了促进农业信息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得将农业信息化被当做产业来发展成为了可能。

三、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信息量: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通话次数、E-mail数、信函数、报刊数、网上信息数、因特网点数等。

信息装备:包括单位面积内人口的电话机数、电视机数、计算机数、上网微机数等。

信息主体水平:如单位面积内人口中的第三产业人口数、大学生数、信息从业人员数、上网人数等。

信息消费:如个人、单位或集团消费中信息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等。

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农村条件和农业人口来比较,尚具有不小差距。但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地区性不平衡,西北地区相对落后,而东南沿海由于开放早,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农民已经向富裕小康水平转化,初步具备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条件,有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力,只要领导重视,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全有能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希望将来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四、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在我国总人口中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在我们对浙江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绍兴市所属嵊州市1998年专门提出了“必须像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一样重视农业信息”的要求,嵊州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如嵊州农业信息网,短短几个月就有200多个农户、企业在网上交易,涉及200多种农产品,吸引了美、日、香港客商洽谈生意,成交额已突破300万元。又如绍兴“中国轻纺城”这一大型纺织品专业市场,去年成交额167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这个市场建成了100兆的网络线,所有商户都可以进入因特网,网址点击率已达3.5万次以上。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一般来讲,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优于落后地区,城市优于农村。虽然浙江省和全国相比,农业属于较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仍显不足,农业信息流通仍显闭塞。比如,绍兴日报报道对在诸暨市的抽样调查表明,10个种粮大户中有7户不了解粮食购销改革,反映出农民目前大多数还是处在信息不灵状态,说明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如果农民、农业工作者、小城镇居民都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或即使仅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仅有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农业人口来参与这个市场,按全国人口比率而论这个市场该有多么巨大。

发展农业信息产业本身也是一项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就必须用市场手段去做,用市场方法做市场的事,不宜用行政方式做市场的事,政府最好是去为农业信息产业业搭台,唱戏还应让企业去唱,政府不宜包办。但在发展农业信息产业过程中,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企业运作方式来完成。只有真正按市场方式运作,才能真正发展农业信息产业。

信息农业范文篇7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我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工作,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今年我局专门成立了“仙桃市农业局农业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局长颜泽灿任组长,副局长王彦舟任副组长,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科长及市直所有事业单位信息责任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市场信息与对外合作科,信息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了强化信息工作的责任,局党委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了各单位一把手年终考核的内容,并分别与局直各事业单位和镇办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状。

二、建章建制,实行制度化管理。为了确保我局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今年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了仙桃市农业局“十五”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做到信息体系建设按步就班,有的放矢,不走弯路;二是与所属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了工作责任制,强化对信息工作队伍的管理;三是制定了信息报送和的规范化管理办法,保证信息来源和畅通,从而提高信息的实效性。

三、狠抓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党委十分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工作,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市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镇办有农业信息服务站、村有农村信息员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一是以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为中心,网络城区*个涉农部门、*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局所属*个企事业单位,形成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二是在杨林尾、毛嘴、胡场、郭河、彭场等*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网络了所在乡镇的农业“五站”、所有中介组织及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村级在种养殖大户、农业经纪人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目前全市村级农村信息员已发展到*名。

四、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我们在发展壮大信息队伍的同时,更加注重信息员素质的提高。在此,今年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举办了信息员队伍培训班。我们从上到下先后举办了三期信息员培训班,共培训信息员*多人,培训的内容涉及信息采集、信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专业知识。二是开展了信息员工作交流活动。十一月份我们举办了一次全市农业信息员信息工作交流座谈会,请信息工作出色的信息员在会上介绍经验,通过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了信息员档案,加强规范管理。对全市每一个信息员自然情况和信息工作开展情况,我们都进行登记造册,由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集中管理,使农村信息员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五、创新信息服务方式。为切实为“三农”搞好农业信息服务,今年我们不断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多途径地开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信息服务。一是开通仙桃农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信息服务。仙桃农业信息网于今年*月中旬开通,开通近半年来,网站访问量达*人(次)。二是举办农业信息专栏。今年,我局继续在市电视台、市报社分别开辟了农业信息之窗专栏,累计各类农业信息*多篇、共*万多字。同时,所建立的五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均在各镇的电视差转台开辟了农业信息专栏,在各自所辖的村开设了信息公告栏,转载市级的各类农业信息。三是印发信息资料。全市信息资料以市农业局主办的《农业信息》和《仙桃植保》两个刊物为主,信息刊物由市级统一编辑、印刷,然后由市、镇、村三级信息工作人员逐级发行,直至到村到户。今年,全市印发《农业信息》*期、共*万多份,印发《仙桃植保》*期、共*多万份。四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我市现有各类农业中介组织*多个,中介组织走南闯北,深购远销,在搞活农产品流通的同时,还能大量的双向传递各类信息,因此,我们积极动员各类中介组织成为我们的网员单位,在中介组织中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同时各乡镇办农业信息服务站主动与中介组织联合开展各类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组织农产品网上销售等工作。

信息农业范文篇8

1.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绝对比例。在对农村的考察过程中,强烈感受到农民、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的渴望。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110”及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会等多种农业信息形式,开拓了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确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的甜头。这说明农业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农民需要,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的倍增器

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要在人均0.067hm2的耕地上解决13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设备工具和生产资料来武装农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率,因此发展农业信息将给我国农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传统农业绝大部分尚处于低质低效水平,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劳动力人员素质也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也同样不高。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将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取得跨越式发展。

2对策

2.1把农业信息当作产业来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把农业信息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信息产业在农业上应用,一方面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本身也可以被当作产业来发展。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绝不仅限于信息网建设,它还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农产品交易、网上结算、定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流通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在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农业通过信息化可以获得倍增效益,信息业可以通过对农业的信息软、硬件服务形成农业信息产业,最终形成农业与信息业双赢的良好局面。政府要扶持,要给予优惠、引导,最终要按市场规律以企业运作方式来完成。

2.2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在谈到现代化指标时,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为一项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来看待。信息化指数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该地区、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也就不能不建立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主要由信息量、信息装备、信息主体水平、信息消费等组成。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就必须按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各方面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与我国目前农业水平、农村条件和农业人口来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农业发展也具有地区性不平衡,西北地区相对落后,而东南沿海由于开放早,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农民已经向富裕小康水平转化,初步具备了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条件,有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资能力,只要领导重视,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完全有能力发展农业信息产业。另外,在目前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许多统计材料中,尚缺乏有关农业信息化方面的记录,应把农业信息化等有关量化指标加以统计,逐步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农业范文篇9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LBS;档案信息服务APP

1前言

201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明显提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1]。现阶段,随着数字交互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档案利用服务的提供形式上,已经出现了“中国档案报”“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相关移动终端APP。同时,已有相关学者开始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学术研究,如,秦汉帅[2]提出了以交互模型为基础的基于用户体验的档案馆APP,其中交互设计首先要求对档案馆APP进行用户需求交互分析,然后参照用户体验算法设计交互模型,最终针对档案馆APP交互设计评测过程中发现的人为设计错误,通过采用用户体验算法设计的档案馆APP交互模型增进用户对目标的认知,改善用户体验。兰鑫[3]以美国国家档案馆“RememberingWW1”APP为研究对象,认为该APP在馆藏资源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一定亮点,并且其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为保障,以多主体协同合作为支撑,以多种社交媒体为宣传途径的实践经验具有极大参考价值。夏嘉宝[4]认为将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与APP相结合,能够转变思维观念、主动服务社会发展,发挥技术优势、扩大服务领域,进而能够更好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王成琴[5]等认为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档案APP更符合用户的需求特点,可基于用户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并且可以使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利用和共享。通过对前述文章研究发现,在众多档案资源移动终端服务APP的研究中研究对象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推介和对传统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使用研究。目前,能够直接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的APP暂时为零,并且在已有的与档案建设事业相关APP的框架架构过程中也并没有将LBS运用到其中去。经过研究发现,依托APP和LBS技术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具有服务模式多样、档案利用率高和双向互动的特点,是提高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创新的新途径,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必要性分析

LBS(LocationBasedService)即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是通过无线电通讯网络或者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端用户的地理坐标,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服务。而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业科学研究、基本建设、生产技术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按归档制度集中统一管理起来的科技文件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植物保护档案、种子档案、林业档案、水产档案、作物栽培档案、畜牧档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态环境档案等。LBS以其特有的空间信息获取特殊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提供服务精准化等特点,与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相融合,可以更好地针对某地特有的农业活动进行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推送等利用服务,保证以APP的方式进行某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意义如下:2.1创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农业科技档案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其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开发研究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可以实时地将农业科技档案提供服务给用户,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记录、共享,还可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推送等功能。在APP中农业科技档案被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地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水平,实现人档有机结合。2.2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LBS提供的服务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该档案地区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参考,并与该地区相关人员进行线上探讨,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管理水平。2.3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除了对原有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在线管理以外,各农业局档案室、农业站资料室以及农业科技档案专兼职人员可以利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直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实时上传、内部查询、对外资料传送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使用该APP可以更加直接地对各农业局档案室、农业站资料室或个人所拥有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清查和编研,进而提高个体的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效率。农业科技档案日趋移动化和网络化,只有在移动终端实行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并与农业科技档案数据库互相协调,才能够适应新的档案利用形势,并为农业活动提供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可行性分析

3.1政策法规支持。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在21世纪初已成为国家层面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于2002年11月25日向全国档案部门下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该纲要对档案的电子化和现代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须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建立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的共享服务平台,优先推动与民生保障服务相关的档案数据开放,支持拓宽通过档案移动终端开展档案服务的渠道。农业科技档案作为档案的子系统,是重要的国家档案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档案在移动端的利用将成为新的档案提供利用模式,是加快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此外,大数据和互联网+模式的普及,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手工管理、利用档案资源这一传统形式,立足移动客户终端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这一新的档案提供利用的载体更能迎合当代人的学习和工作要求和习惯。3.2实际需求分析。目前,已有中国档案网和各地方档案网站,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形式上已有如“武汉档案”“浙江档案”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相关APP,然而在已有网站和APP中并没有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具体分类,查找所需农业科技档案时效率低下。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目标用户以各农业局档案室、农业站资料室以及农业科技档案专兼职人员为主,此类用户对于该APP中提供的服务需求较大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相关档案信息,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关系。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中,将用户需求分为基本需求、社交需求和兴奋型需求,其中基本需求对应APP中的录入资料功能、上传资料至数据库功能、内部查询、按地区等检索方式查找和浏览功能,社交需求对应基于LBS的与相关地区用户进行探讨交流、资料传送的功能,兴奋型需求对应通过分析用户定位、偏好和个人数据库精准推荐相关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服务和VR档案展示。3.3开发技术优势。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所需技术有Node.js、Java、Golang、LBS、VR和ePub等,现阶段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所需的各种技术发展成熟,为开发该APP提供了技术支持。LBS(LocationBasedService),是指通过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4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开发理念陈旧。目前,以APP方式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的形式极少,普及度较低,对于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受众来说在该APP初步推广和使用的初期可能出现接受度低的情况。4.2资源建设不足。由于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初期可能出现接受度低和未得到相应部门支持的情况,各级农业科技档案馆(室)不愿意将其拥有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源通过公共云进行整合,并且还有一部分的农业科技档案并未以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这些都会导致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中数据层资源整合困难,难以全面地满足用户的需求。4.3专业人员紧缺。开发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专兼职技术人员普遍存在计算机技术知识薄弱现象,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问题。

5LBS信息服务APP开发

要实现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初步发展,首先要基本构建与当代档案事业发展体系相适应的技术架构,在该APP经严格测试可服务于对应人群后,不断探索其有效提供利用服务的途径。5.1LBS信息服务APP架构设计。由于目前暂无将APP开发与农业科技档案服务工作相结合的实际案例,故笔者借鉴数字档案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设计了“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体系构架”,以此来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档案利用服务的数字化移动终端APP。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体系构架可以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数据层以各级档案馆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元数据库、管理过程库、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来实现各类服务。数据层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的获取、管理、组织、、推送等功能由农业科技档案技术人员利用APP逐一实现。农业科技档案数据通过应用层传输至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通过四层体系架构的搭建最终实现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在APP端的利用。其中,云计算为四层体系架构的搭建提供技术保障,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各资源池用于完成计算任务,进而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6]。5.2LBS信息服务APP实现途径5.2.1精准推广,加快传播。应在档案专业部门及相关领域广泛宣传和推广,强化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理念的创新,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在各级档案网站或政府信息网上设置有效链接,还可投入资金在档案专业媒介公开报道,特别是新兴媒体,掌握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扩大该APP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有效的邮件推广、短信推广等线下活动,扩展该APP的影响范围,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与各级相关农业部门协商共同开发的形式,提供软件的试用,使用户数量能够稳步上升,进而将APP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达到理想要求。在用户服务方面,在向用户提供策划推广内容时要依据用户个人数据库确定用户习惯和偏好,以及目前所在地区从而有针对性地推送内容,同时需记录每次推广效果以便为下一次的传播活动提供数据指导,提升水准。5.2.2资金支持,整合资源。在运营过程中要争取获得政府部门、农业研究所等机构的资金支持。在技术支持方面,应加强与农业技术部门的合作,在该APP内更多未入档但仍与实际农业活动相关的资料,还应注重用户个人上传的、数据库中没有的重要农业科技档案资料。5.2.3完善体系,提高技术。需要针对这些农业科技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对APP的日常使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相关的远程网络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系统稳定性和普适性。5.2.4定期优化,对外合作。在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稳定运行和普及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档案信息服务APP的先进管理理念、制度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加强与各国农业科技档案机构的业务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充该APP内数据层资源,以便更好地为目标用户提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5.2.5充分利用,成果互惠。要坚持以用户对农业科技档案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总数据库,向用户提供准确有效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注重筛选甄别用户个人上传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对于数据库中尚不存在、对农业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相关资料,应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审核后及时纳入该APP的数据库中。

6总结

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是如今为农业活动提供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趋势,使用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在农业科技档案日趋移动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对农业活动信息的汲取与利用需求。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式所受到的原始资料记录不全、记录形式单一、从业人员技术沟通交流不便等局限,通过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与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契合,为农业领域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位于国家和政府支持的行列。此外,在信息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今天,基于LBS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APP的研究开发,是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档案,2016(5):14-17.

[2]秦汉帅.基于用户体验的档案馆APP交互设计[J].山西档案,2018,No.241(05):13-15.

[3]兰鑫.美国国家档案馆APP开发实践及其启示——以“RememberingWW1”APP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8,(11):26-29,39.DOI:10.3969/j.issn.1003-7098.2018.11.009.

[4]夏嘉宝.APP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J].兰台世界,2017(24):27-29.

[5]王成琴,周莹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构建档案APP的探析[J].档案管理,2018,No.233(04):40-42.

信息农业范文篇10

1农业气象服务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案现状

1.1加强天气情况的预估。农业相关的天气情况预估对农业生产起到极为关键作用,而这往往使人们造成误解,导致人们对于天气情况预估和气象服务之间不能够明确划分。在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天气情况预估仅是气象服务中的一个项目,并不是一个服务,在这样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探讨研究缺乏足够重视,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完全发挥。因此,在进行天气情况预估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农业气象服务,进行研究探析,使得农业气象服务能够为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工作提供帮助。要针对农业生产者在农作过程中的潜在需要进行研究探讨,将农业生产者的潜在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将气象服务运用其中[1]。1.2加快关于气象文化的渗透。气象文化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为农业的生产工作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帮助,气象文化的建设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在现阶段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现阶段的气象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为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基础。在气象文化的建设提升过程中,要将公益服务功能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以农业生产中的需要作为气象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2]。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调整完善相关技术方案,从而将作用发挥到最大。

2农业气象服务中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措施

2.1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广泛,农业气象服务可凭借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得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更加的具备系统性、规范性、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协助农业生产。要想实现这样的体系,必须要求气象服务工作人员要对当下农业生产生活有充分的认知,同时还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所了解,才能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出体系完善的基础服务系统,并且进行区域划分,将一定范围内的系统进行网络化的结合构建出气象服务网络,使得农业气象服务所获取的信息更加具备真实性、准确性,从而为农业生产生活提供更加有力的帮助[3]。2.2引进先进的技术。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大,相应的对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大起来,为气象服务在农业上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只有将科学技术大力引入到气象服务中去,才能使气象服务与现阶段的社会进程相匹配,从而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形势之下,4G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同时也为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方向,通过安装相关的手机软件,能及时的接收相关的农业气象信息,在遇到较为严重的气候灾害时,还能够通过自行启动的通知系统对用户进行消息的提示,使得农业生产者能够对气象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依据消息提前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使得农业生产的发展更有保障[4]。

3结束语

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气象上的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及时的对灾害情况进行预估,并将消息传递给农业生产者,使得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确保不会因为灾害情况的发生导致大量资源的损失,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气象服务应用[J].南方农机,2018,49(4):198.

[2]井川,辛清阳,贺毅巍.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J].科技风,2016(2):95.

[3]朱勇.浅谈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04(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