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0:41:2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德育价值;德育手段;德育内容

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角色在不断变化,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知识的任务,而且在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使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人文素养和知识水平共同提高,既能提高生活情趣,又能收获健康积极的人格,形成互助友爱、团结善良的良好品质。这意味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吸引力、生动性的同时,还要融入培养学生人格品质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把握信息技术课堂德育内容的价值

学生有一种天生的模仿及学习能力,他们善于从生活和学习中吸取有害或者有利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对他们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在信息时代,信息化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也为学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教师必须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指导学生正确筛选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教师要充分认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浏览IT行业领军人物的成长经历等具有正能量的素材,观看央视《朗读者》《大国重器》等积极向上的视频资料,以及向学生推荐有益于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网站,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变化的同时,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熏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及价值观。

二、丰富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的手段

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手段丰富多样,教师要将广播、电视及手机等媒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绿色网站进行宣传,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不断提升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例如,教学“话说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教师可以采用直白的说理方式,使学生能够直接获得这方面的道德认识和提升,这种显性的教学方式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直接方式。而对于“行为”和“情感”兼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隐性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体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学“制作电子小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我的校园”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电子板报将自己眼中的校园、班级展现出来,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进而引领学生的行为。

三、拓展信息技术课堂德育融合的内容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大多是由教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死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单调的教学内容和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对学生的德育。为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提高德育效果,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德育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德育素质。可以在课件中结合声音、图片、文字等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具体地感知教学内容。例如,教学“绘制卡通画”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教授学生Flash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创作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学生进行创作时,能够发散思维,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各卡通人物所代表的正义或邪恶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绘制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作品的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进行创作。丰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为德育渗透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更大限度地提高德育效果。

四、结束语

教育是使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的人格素质得以养成的关键期。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引导学生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必须加以重视,让学生收获健康的人格品质。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优势,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出发,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师要树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将德育巧妙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德育更具针对性、主体性和激励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晓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2008(09).

信息技术范文篇2

[文章作者]施玉

[文章来源]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中心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产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在教学“画图”时可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电脑画(可以是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从网上下载)。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已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又如教学多媒体制作中“设置动画效果”时,可以在新授前分别出示两张内容相同的幻灯片,先是一张静态呈现的,接着是设制了动画效果的。此时,教师不用多言,就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起来,他们早已跃跃欲试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用有价值,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我们发现,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以致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

二、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并且还图文并茂。可以说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看懂。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如教学文字处理软件中“文字修饰”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找到修饰文字的对话框,其中各对话框的效果不必一一讲清楚,可以由学生自由实践后得出结论。在学生实践中教师可以随机使学生明确每次的操作,一定要先选定所要修饰的文字,其余就不必多言了,而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己探索发现的时间。

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多动手,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作现场指导。而多操作,多动手,也能对各种基本的操作,如鼠标运用,键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

三、开放练习

自学能掌握知识,特别是理论上的。而要真正把所学知识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在教学完WORD后,就布置学生课后为自己设计一张能反映自己特点的学籍卡,准备在下一次的信息技术课上完成设想。在学生学习完浏览因特网和下载信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WORD工具,制作一定主题的电子报刊。教学收发电子邮件时,可让学生每人给教师写一封信,说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感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信息技术范文篇3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厅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基本依据,研究制订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信息技术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各地要在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基本时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整合,在应用与创新中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

各地在实施《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告知我厅基础教育处。

信息技术范文篇4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我们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qq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阅读电子图书,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配合学校工作,做好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的电脑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电脑知识水平和技术理论水平。同时,维护好校园信息网络,保证畅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信息技术范文篇5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工作小结,集中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内容针对强。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信息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光信息技术;信息存储;发展趋势;介质

1.传统存储技术概述

目前,传统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半导体存储、磁存储及光盘存储等,具体如下:(1)半导体存储。半导体存储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按功能可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与ROM(只读存储器)[1],按照存储原理可为动态存储器与静态存储器。以下为各类型半导体存储器的特征:(2)磁存储。磁存储是上一代主流的存储技术。目前,磁存储技术依然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如磁带便是典型的磁存储介质。磁存储技术主要通过磁致电阻效应进行读写。磁致电阻磁头是核心构件之一。它的电阻会随着磁场的变化而逐渐改变。通常情况下,磁存储都采取分离式设计,写入由感应磁头完成,读取由磁致电阻磁头进行。相对而言,磁存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如果存储密度较高,则会对稳定性产生一定程度影响[2]。记录时,可通过感应式薄膜磁头将信息写入磁盘当中,读取过程则由巨磁电阻磁头完成。从发展角度来看,磁存储技术已经不能跟上当前信息存储需求,其应用范围也会变得愈来愈窄。(3)光盘存储。光盘存储依然是当前较为主流的信息存储方式。以写入方式进行划分,光盘存储又被分为ROM、WORM及RW[3]。其中ROW最为常见,只能从光盘上读取已经记录的信息,但无法将新信息写入其中或修改原本已经记录的信息。其主要存储介质材料为偶氮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RW可进行重复读写,成本相对偏高。与其他传统存储技术相比,光盘存储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光盘存储信息容量较大,具有较高的数据存储密度,保证了存储的质量,且便携性较好。例如,新型的蓝光光盘尺寸不会超过0.2um,其容量超过10G[4]。在系统集成作用下可使其容量达到PB级水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其次,成本较低,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制作效率高。另外,光盘存储较为稳定,信息保存时间长。正常环境下,光盘信息数据保存时间可超过100年。但随着新型存储介质如SSD(SolidStateDrives)的出现,光盘存储会市场会受到一定程度冲击,未来可能会被逐渐替代。

2.光信息存储技术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程度上扩充了信息流通量,并给信息存储带来了新的要求。除了扩增容量外,还需要保证信息读写速度及稳定性。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存储优化带来了新的途径。

2.1全息存储

全息存储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光信息存储技术之一。该技术是基于全息照相技术实现的。其最大特征便是具有超高的存储密度及存储容量。在控制芯片作用下,全息存储总容量可达1*10^3T,较半导体存储介质及传统光盘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另外,全息存储以页作为读写单位,不同页面单位可对数据进行同时并行读写,存储速度极为迅速,信息传输速度高达1G/s,且随机访问时间低于1ms。体全息存储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全息存储技术。该技术基于激光干涉实现。体全息存储中记录体中涵盖了每一个信息位。记录介质上不存在同信息位所对应的记录单元。因此,体全息技术存储过程中要先对数据信息进行编码处理,获取对应的数字数据流。然后,以页为单位将所获的数据流输送至SLM上,并通过光学干涉图样将相关信号记录于感光材料上。干涉图样是经过两束激光相互干涉形成。这两束激光由一束激光分离所得,特征相同。其中一束激光为参考光,另外一束激光在SLM作用下[5],会成为信息数据载体而作为物光存在。干涉图样会对感光材料产生作用,使其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从而改变材料的折射率、吸收率及厚度,让干涉图样被存储。读取时,通过相同光速的激光对存储介质进行照射,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获取存储信息。当然,全息存储要实现商品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它的存在为信息存储体系发展带来了一条新的途径。

2.2近场光学存储

近场光学源于上世纪80年代,它的出现使得光学分辨极限产生了革命性的突破,给相关领域发展带来了巨大支持。近年来,近场光学技术被逐渐应用于信息存储当中,其关注度也愈来愈高。对于信息存储而言,其首要目标便是提升存储密度。由于目前的光学读写、磁光学读写都会受到衍射极限限制,所以利用较短的激光波长对存储密度的提升效果并不理想。然而,近场光学则构建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存储密度。相关研究表明,以Pt/Co多层磁光膜作为存储载体[6],并利用近场磁光偏转方法进行数据信息记录,其密度可达45Gbits/inch2。目前,近场表面等离子增强散射、近场二向色法色法等技术都有了显著进步,为近场光学存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得整个技术体系愈加成熟。固体浸没透镜技术是近场存储技术的重要分支。固体浸没透镜技术以高折射率的固体浸没透镜为核心所构建,经过其聚焦作用,可将激光能量传递于存储介质中。其存储容量与光学头系统存在密切联系,提升光学头孔径,可有效降低辐照光斑尺寸,使光学存储容量提升。为保证隐失场耦合强度达到要求,光学头与存储介质之间的距离要控制在0.1倍波长范围内。实际应用过程中,盘旋转的稳定性会对光学头与存储介质之间的距离产生直接影响,进而造成光学元件出现波动,而降低光通量输出与光学分辨率。目前,近场光学存储技术普及的最大瓶颈在于固体浸没透镜的质量要求较高,并且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果能对相关工艺进一步优化,并保证固体浸没透镜质量,近场光学存储技术将会得到更大的应用空间。

2.3多阶光存储

早期多阶光存储以坑深调制为代表,其中Cialmeitrcs公司研究出了具备8种不同坑深多阶只读光盘[7],如下图1所示:图1PDM多阶技术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结构的多阶只读光盘,信号坑宽度固定为tmin,且深度存在M种可能,代表了不同的阶次。不同深度的信息坑在光电探测器上会表现出不同光强,以实现多阶存储方案,保证了读出信号具有多阶性。相对于传统光盘相比,基于多阶光存储的光盘可大幅度提升存储容量。总体上来看,多阶光存储技术可在不改变光学数值孔径的情况下,采取相关信息处理技术与编码技术来增强数据传输效率,进一步提升存储容量及存储质量。

2.4介质多阶光存储

介质多阶光存储是由多阶光存储演变而来,诞生于90年代。早期的介质多阶光存储以电子俘获多阶技术为主。该技术基于光子效应具备了很高的反应速度,可实现纳秒级的读写。另外,利用电子俘获多阶技术可在多个能级上记录相关数据。受到市场限制,该技术并未得到普及,但为介质多阶光存储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部分结晶多阶技术成为了介质多阶光存储的代表性技术。该技术以相变材料为基础,通过对材料结晶程度进行控制来实现多阶存储。随后,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了光致变色多阶技术。该技术较结晶多阶技术根据优势,其多阶光存储系能更优。利用不同的波长光照射相关材料,会让材料化学状态发生改变,并且可实现快速逆变转换。通过两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二进制的“0”与“1”,便可实现素质存储。光致变色材料对入射光可进行选择性吸收,若采取不同的材料构建记录层,便可利用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并行读写,即可实现多波长存储。

3.光信息存储技术展望

从发展角度来看,光存储技术将逐渐替代磁存储技术,占据信息存储的主要地位。目前,光存储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尽管部分技术已较为成熟,但依然具有被深度挖掘的潜力,相关产品离物理极限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当然,光信息存储技术要实现完全普及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存储与处理将会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不受容量、空间、时间所限制的综合化信息系统,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便利。

4.结语

光信息存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其技术体系已逐步成熟。相对于传统存储技术而言,它具备高容量、高密度、低成本、高稳定性的特征。未来,光信息存储技术将获得更大的应用空间,并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值得期待。

作者:沈阳理工大学 单位:宋峤 徐晓强 冯美慧

参考文献:

[1]张美芳.长期存储的数字信息质量控制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01):80-84.

[2]谢华成,范黎林.云环境下海量非结构化信息存储技术探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16):28-30+67.

[3]木合亚提尼亚孜别克,古力沙吾利塔里甫.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08+116.

[4]方晶,黄卓婷,周云.一种应用于光信息存储介质材料的吡啶偶氮苯液晶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06):846-851.

[5]苑继雄,顾磊,王彦鑫.浅谈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J].才智,2012,(06):67.

信息技术范文篇7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相关的问题等。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课程开设的起点不同,内容重复建设

查看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技术开设的时间发现:有的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有的学校小学四、五年级才开始,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间起点上是不同的。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内容的讲述,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像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内容分别有84.14%、28.28%、39.31%的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看来升入初中后仍要重复学习这些内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访谈中得知许多被采访者认为重复学习是没有必要的。编写教材时为照顾起点低的,导致不同学段教材内容上的反复,教材建设的不合理。

1.2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我们国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各中小学都相应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在初中开设的时间还很短,使得有些学校的领导以及相应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在意识上不够重视。

1.2.1教学观念的滞后

从和教师的交谈中就能感觉到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始终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建设。这在问卷统计中也有所体现,只有15.91%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课,并能经常举办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竞赛。84.09%的学生认为,学校只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按时按量完成,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比如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42%的学生认为,在期末复习阶段信息技术课通常是让给其它主课、自主自习等。而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走访得出,由于初中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考试的主科科目上,大多数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讲完每节课程内容后都会留出10多分钟让学生做其它课的作业。由此可见,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阻碍了其发展。

1.2.2机房配套设施的不完善

有24.3%的初中学生认为学校机房机器配置太差,有的甚至都开不了机,30.56%的学生反应电脑上安装的软件基本都过时了,更严重的是有9.03%的学生选择不怎么上机,机房就是一个摆设这个选项。这就说明学校的硬件设施并不完善。

1.3信息技术教师受到多方面限制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但是,在很多中小学里,他们的地位和现状却令人担忧,甚至被视为“弱势群体”。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很难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创新和改善。

1.3.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低、师资力量薄弱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总结,有35.66%的学生认为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仅仅是一般水平,4.2%的表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中途转岗过来的,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甚至有22.08%的学生说在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都不讲课,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上网。

1.3.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单调

通过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讲课方式仍然是传统古板乏味的方式,甚至板着脸,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有14.8%的学生认为自己都是被动地听课,仅有30.34%的教师使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1.3.3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主要还是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但是从问卷调查中发现,15.28%的学生反应信息技术课程每学期都不考试,这就造成了不考试的科目难以发展的局面。而在访问中发现,有的学校的即使是考试,其评价方式也只是停留在上机考试或考卷考试。评价的体系单一不健全。

1.4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提不起兴趣

1.4.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初中生来自于不同小学,由于在小学的课程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范,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都不相同,这也使得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不同。

1.4.2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提不起兴趣

在小学组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占69.4%,但有38.8%的小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讲课刻板无聊,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扼杀了学生最初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4.29%的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兴趣。这只是以200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似乎数据的比例不高,但是若把受访者的数量扩大,想必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当下刻不容缓的事。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影响和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2.1统一中小学阶段的教材

编写教材时,从小学到初中阶段要有统一、明确的教学大纲。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编写教材,统一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的起点。即便有些内容需要重复,但要保证这些内容是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加深巩固,而不是没有意义的重复。

2.2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其次,配备齐全完备的机房设施,及时更新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定期维护计算机。最后,各学校应当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师及时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学校还可以招收计算机能力很强的专业人员进校,并对在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4采取差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采取差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所得所获。在初中学生入学时,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动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程度不同的组,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难度不同的任务,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从而激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过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可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课题讨论、小型调查研究等以各种形式进行考评。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客观有效的反馈提供了保证。

3结论

信息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医院;财务管理;应用

医院财务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医院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内容。如何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是现阶段医院关注的重点。医疗卫生产业的信息化发展也是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基于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但可以促进医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而对全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高效性

由于医院财务管理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归档等工作内容,庞大的工作量对于传统的人工处理是一项巨大挑战。通过利用计算机的集成处理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数据的统计、分类和核算等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降低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人工成本,还避免了由于人工处理数据带来的失误,使财务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2.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推进财务管理的全面化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一般是从医院整体出发,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对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从而为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庞大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更加便捷,有利于医院财务的统一全面管理,对于医院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既是医院各项活动的经济体现,也是医院运行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医院只有借助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财务管理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促进医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社会地位,从而不断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1.信息技术在医院门诊方面的应用

如今信息技术在医院门诊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网上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系统,自助查询系统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患者就医的流程,减少了排队现象。而且信息技术应用于支付过程,让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例如医保卡、POS机、支付宝等的应用使患者的支付行为更加便捷。通过HIS系统对接,可以直接生成门诊的收费日报表进而详细地反映患者的支付金额以及门诊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等内容,接着与系统生成的财务总账报表核对,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减少了人工录入环节,既减少差错,又提高劳动效率。

2.信息技术在住院财务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贯穿于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全部财务流程,例如从预交住院费、计算机自动计价、再到患者出院结算医药费等都利用了信息技术,改变了财务人员传统高强度的繁琐记账模式,避免了录入差错现象出现,提高了住院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财务人员有更多地精力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实时监控患者的住院费用使用情况,当出现欠费现象时自动启动报警模式,提醒患者及时缴费,大大减少了患者欠费现象的出现。此外,财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快速查询和统计患者每天的费用清单,并打印好逐层发放到病房,省时省力高效。在住院处还可以设立患者自助查询系统,便于患者及时查询费用使用流水情况,透明的财务管理方式既能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还能实现患者对医院财务情况的监督。与HIS系统的对接可以将住院部的每日预交金收支情况、应收账款收支情况、床位使用等数据进行上传,为财务部门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报表,帮助医院领导及时掌握财务动态,调整医院发展计划,制定重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信息技术在物资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医院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相关物资和固定资产的投入逐渐增多。对物资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卫生材料、日用品的采购收支情况,可实时查询和月末自动汇总了解各科室支出情况,可以合理地采购,减少资金的浪费并监督各科室预算的执行。固定资产往往会占用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为数量繁多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方便,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为每台固定资产贴上条码标签,实行一物一码,条码标签按照统一规范进行编制。对条形码标签上的内容等若干信息详细记录,在固定资产入库时,通过扫描条形码,即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条形码的应用对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卡片的计算、分类、汇总、统计、查询、折旧等功能,进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还可以生成相关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等,实现了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跟踪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先进更科学。

4.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院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对预算申报、预算审批和报销审核都进行在线处理,进而实现对整个医院的财务运营支出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通过数据和信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超预算的部分查找原因,以便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信息技术在医院的绩效管理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完成各科室的医疗、药品以及其他收入的汇总,并自动生成的各科室的医疗成本情况,将各科室的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消耗、业务支出等自动汇总,为绩效管理部门提供准确数据和统计报表,从而采取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全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1.医院要注重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而全面实现医院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对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医院要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安装、维护,并及时纠正和完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更加适应医院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活动,提高医院全体员工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配合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2.医院要一步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

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要求医院必须投入更多的设备和资金支持。例如,对医院大量数据的处理分析要求计算机必须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并且能够在大量运算同时进行的状态下依然正常运转。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医院财务系统相对滞后,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的医院较为突出,虽然在财务管理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但也只是将传统的手工记账改为计算机存储信息,这都不利于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要积极向信息技术发达的医院信息,引进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和财务关系系统。此外,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和运行还要注重安全保障,因此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漏洞修复以及日常维护等,确保财务软件的稳定性、保密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3.医院需要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要想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多种因素的协调保障。例如,医院要完善备用供电系统,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断电的时候仍然可以正常运转;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防火墙建设,确保医院财务管理信息远离恶意病毒的干扰和影响等等。这都是促进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后勤保障因素,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提高及改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还能够为医院决策者或者经营者制定决策指明方向,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引进,促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进而推动医院的规范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作者:铁恩泽·沙拉江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1]刘清广.关于医院财务信息化现状的思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

信息技术范文篇9

信息技术通常也称信息通信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两大主要特点:一是技术性,具体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二是信息性,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同时,由信息的秉性决定信息技术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相对性、动态性、共享性、可变换性等特性。

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信息技术的信息性的作用尤为突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原来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出现了中空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层环节的工作已由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来代替,这都不可避免的引发企业组织的深刻变革。

2、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是指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进而作出决策,而这种人机结合的,能够科学、统一的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在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并能够影响企业组织的方方面面。

2.1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管理幅度原则是管理学上制约领导管理宽度和广度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领导能够直接了解下属动态的环境得以改善,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得组织对个体绩效的评估能力大大增强,扁平化的层级结构开始出现,即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间管理层的人数。

2.2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2.2.1企业管理理论的根本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信息化为主线实现管理创新、构建新的管理平台成为管理界的主流课题,并应运而生了大量信息技术所支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企业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打破了传统职能分工理论的基础,考虑和改造的对象是企业过程,强调以过程为核心,考察企业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确定、描述、分析,分解整个企业过程,重构与企业过程相匹配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从而为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

2.2.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实施信息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再生性,因此,在实施信息化时要注意分析整体情况、进行系统规划,才能改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流程环节。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为几个步骤: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开发→评价。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提供精确高效的数据以及信息资源,面向流程,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流程重组,实现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提升企业生产和运作的效率,增加盈利。

3、利用信息技术,确立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优势

信息技术范文篇10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区分好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脱离计算机教育,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

(2)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a.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b.信息能力。c.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d.信息道德。

(3)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阶段则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并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转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三、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

教学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我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的课程一起设计,甚至是整个学年或者是整个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要敢于打破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例如,在高中学习用Authorware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内容是:第一节显示图标;第二节运动图标;第三节影视图标;第四节声音图标……在教学中,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我进行了整体设计,即将各个孤立的知识点通过“月亮绕着地球转”这一主题组织起来。

第一课时学生看到的教师作品是一幅静态的“月亮绕着地球转”图,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软件、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学会显示图标;第二课时学生看到的作品是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的动画,从而引出运动图标;第三课时学生看到的作品不但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而且地球也在自转,从而引出了影视图标;第四课时学生不但看到月亮在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地球也在自转,而且还听到了月亮、地球旋转的声音,从而引出了声音图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下一节课都是对以前学习的重复、延伸,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内化。在讲完图标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了对图标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而且学到了如何获取图形、图像、声音、影视等多媒体信息,如何分析、处理这些信息等。

可以看到,通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1.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烂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我们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路径”的概念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路径的概念,再举例讲解路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如果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入手,引出路径的概念,我想它的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

2.用好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

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将学习信息、目标、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等放在网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作品对学生起引导、激励作用;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用好现有的软件资源,包括多媒体控制平台如top2000、易思等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开天劈地》、《电脑学校2000》等对于课堂调控、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起到有益的帮助。

3.要学以致用。

学习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