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7:48:38

信息经营

信息经营范文篇1

关键词移动通信经营策略

1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8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移动通信系统以来,即以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迅猛发展。全国移动通信网逐步完善,移动电话用户成数量级地增长,使得传统电话业务币场发生了深刻变化。

移动通信系统就市场占有率和电话普及率而言,虽然尚不及固定电话,但它的增长幅度,却超越了固定电话。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上。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全球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信息经营方面。信息的本质是流动的。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从而开发更加广泛的信息业务。

这种变化,是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为移动通信带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即移动通信系统从分支地位一举成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使得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更多的主动权。移动通信面对的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和可塑性。

邮电分营,使原来那种政企不分的混合体变成真正独立经营的企业,邮政和电信各自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它使得中国电信可以轻装上阵,得以摆脱以往那种相互依赖自我迁就的局面,增加危机紧迫感,刻苦寻求经营之道。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尤为如此。

邮、电、移三分天下,同是信息产业的骨干力量,但它们在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不同,表现不同,信息经营地位自然有所不同。

信息经营是指,邮政、电信和移动通信企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从事信息采集、编制、传递、传播、中介、、合作开发等经营服务活动,利用信息资源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过程。

邮政企业似已意识到依靠单纯信息、实物传递已经不能摆脱在通信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他们利用邮政网络,在传统信函业务基础上变换花色品种,办起的商业信函、广告速递、明信片。礼仪通信等业务,带有一定的信息经营色彩。但他们在信息采集、编制、传播等方面创新不足,保守有余,并没有取得信息经营的长足进步,使得很有发展前途的几项新业务起伏不定。他们的经验教训应当引以为鉴。

电信企业从单纯信息传递(传输)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步伐稍快。程控电话异军突起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业务竞相崭露头角。数据通信、可视图文、电子信箱等业务本来是从事信息经营活动的极好手段,只可惜应用不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好在计算机通信(如互联网)后来居上,但仍未摆脱单纯信息传递的巢日,多半起“桥梁”“公路”作用,而没有大踏步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只有电话信息服务台(160、168)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信息经营的大雅之堂,取得了信息查询和广告通信方面的诸多收益。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在信息经营方面尚属白纸一张,暂无经验可谈。一方面,在电信重组以前,受电信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移动通信没有在信息经营方面得以施展;另一方面,拘于移动电话组网。放号、维护等诸方面的压力,尚来不及将信息经营摆上议事日程。但随着移动通信系统日趋完善,移动电话新业务陆续推出,信息经营不仅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名为信息产业的邮、电、移三支骨干力量,在整体营销策略方面,尚未调整到信息经营方向上来。从上至下强调的是“放号”多少,“能力”多大,主要靠“邮资”、“话费”来维持收入水平。打破单纯信息传递的固有模式,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正确地估量自身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趁着其他通信方式在信息市场遗留的大块空白,将信息经营纳入移动通信主体经营战略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2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营销策略

信息经营之所以要摆在移动通信企业的战略地位上,这是因为信息经营与单纯信息传递的性质是不同的。

单纯信息传递源于传统的邮电通信性质。“邮电通信业:承担信息传递、办理公众通信业务的生产部门,由邮政和电信两部分组成。邮政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传递实物载体的信息为主的产业;电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的产业”“邮电通信业通过信息传输和邮件传递产生一种特殊的效用,这种效用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社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直接为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传统邮电通信性质将邮电通信定位在一个阶段——信息传递阶段。而实际上,信息从产生到消费何止一个传递阶段。单纯信息传递概念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那时的“社会分工”注定要求邮电通信只管传递信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为党政军民服务,而对于信息内容不必涉及,也就没有必要去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信息传递是信息经营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通信”。当然通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囊括信息经营的全部环节。

信息经营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表现。社会生产生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得信息事件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的信息可以就地消化,有的信息则需要流通和传递。这就为信息经营提供了用武之地。信息经营和单纯信息传递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注重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而且注重于信息来源的组织、素材的采集、资料的编辑、内容的扩散和信息消费的反馈等等。如果说,单纯信息传递传递的是个别的即时的原装的实用信息,而信息经营传递的信息,则是能用的,预设的,包装的实用信息。

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通话服务,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个别性、即时性与实用性。移动通信承载的传真、数据、语音信箱等项目,是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和通信服务功能的增强。而信息点播、短消息服务等项目,则是信息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增强。这是因为,信息经营已经将个别信息转为通用信息,随机信息转为预设信息,原装信息转为包装信息了。

据了解,移动通信短消息服务开通以来,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这是在其业务功能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产生的积极效果。

鉴于移动通信尚处在基本建设初上规模时期,将主要经营目标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为此而加速放号,让更多的用户尽快进入网络系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放号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放号提高收益水平。放号只是产品营销即信息经营的前奏,更精彩的演出还在后头。谁能保证通信性能好,服务质量高,谁就能拢住老用户,激励新用户。网上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只能提供话音服务而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不仅是对移动通信技术功能的浪费,而且是移动通信企业的一大缺憾。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加速放号和信息经营并重的营销策略,向厂褒的信息领域进军,抢占通信和信息两大业务市场。

3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方式方法

结合移动通信基本业务和各项新业务的开发开办,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信息营销手段,建立适于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加速占领信息业务市场,有如下方法可供研究参考。

(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调动一切信息营销手段

移动通信系统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它不仅可以提供近、远程移动通话服务,机随人便,话随人走,而且具有一系列新业务功能。基本通话业务与各项新业务紧密配合,十分有利于向信息领域发展。

可以作为信息营销手段的新业务功能有:

信息点播:将预先编制的各类信息格式化,供用户随机点播,随启即发,内容简捷清楚。它是真正的“快易通”和“文曲星”,而且其信息源和信息流是不断扩充的,可以适时更新演进,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短消息服务:利用手机显示功能,借助于信息台的接转操作,用户之间可以互发短消息。公司方面,将时效性很强的信息节目变成短消息分区分片向用户传播。办理商家客户、机关部门短消息广告和通知业务,有针对性地短消息新闻广告和通知通告,收取广告通知费用。利用短消息开展公益和礼仪性业务宣传服务,提高公司信誉和凝聚力。

语音信箱:当用户来话不通时,将主叫用户留言存入信箱,供被叫用户随机听取,这是补充通话的一项功能。除用于个别通话接续外,可将主被叫留言转化为通知广告信息,形成广告信箱业务。将语音信箱与短消息服务相结合,每发短消息缀以广告信箱号码,则可将短消息扩展传播,变成长消息服务。

客服中心:建立客服中心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联系,处理不必当面即可解决的某些通信服务质量和业务手续问题。如业务咨询、资费查询、帐务查询、障碍申告、服务投诉、业务办理等。如能将这种与通信业务有关的联系扩展成无关的查询,就会通向直接的信息经营。

综合业务平台:以智能多媒体方式,将各种特服业务手段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具有人工受理和自动查询两大功能。利用规模宏大的数据库,存储和交换可供查询和交易的各类信息资料。此平台所以能够包罗万象,一方面是它自身的聚集能力所致,另一方面它是多路网源接口,可以汇接各路信息流,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广涉博猎,精心编制,扩大信息来源

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通信系统可谓白手起家,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广涉博猎。社会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要有组织地开发采集。

①独立开采,特色经营

针对不同的信息特征,采取独立开采,特色经营策略。如利用短消息与语音信箱相结合的信息传播,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登门采集。将广告受理办到家门。初期可做优惠广告信息传播试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

②互通有无,综合利用

先期发展的160、168电话信息服务台,是我们最佳合作伙伴之一。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业务管理经验,同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转用他们的信息节目。利用其提供的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为我所用再加工,形成适于短消息触发和语音信箱记存的综合信息。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其他信息台。

③分门别类,广开节目

将信息节目分门别类进行编制。编制信息节目应以真实、简练。适用为原则,切忌虚假、空洞和冗长。根据不同信息的不同价值,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制定信息目录和节目价格清单,方便用户随机查询和选择。

④以微促定,个性发展

信息经营涉猎对象不仅在于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而且要面向个人与家庭。移动通信一方面是个体化通信——手机持有者通信:同时它也是一种连体化通信,非手机用户可以进入移动通信网。利用这种性能,开办虚拟手机业务,进而为无手机用户开办语音信箱和信息专页,实施个性化信息中介传播服务。

(3)集中优势,合力开发,建立企业经营机制

实施信息经营战略,必须建立适于信息经营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移动通信某些新业务之所以推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另者,没有将某些新业务功能提到信息经营的高度去发挥作用,使新业务淡化在主体业务之中,不能得到经营者的重视,怎能引起用户青睐。

开展具有移动通信特色的信息经营活动,至少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利用现有专业管理和生产人员,在经营维护主体通信网络的同时经营信息业务;二是组建专门从事信息业务的企业集团(公司),使信息经营企业化。可资借鉴的是,原辽宁省邮电实业开发总公司所属省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专业生产形式走上企业化道路之后,集中优势,联网运营,信息业务得以迅速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个成功尝试。电信重组以后,移动通信系统增加了人力资源,不妨调聘懂经营善管理的得力人员,组建“移动信息公司”,实施股份制集团化联网运营,将移动通信信息产业推出地平线。

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移动信息产业,有如下好处和优势:

第一,有利于将基本通话业务以外的经营项目集中起来,变换花色品种,以信息经营的面目推向社会。

第二,有利于合理调动和使用人力资源,为主业减轻人事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

信息经营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营者、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法、安全措施、安全制度

进入网络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网络所具备的超级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现代社会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今天,全世界90%以上的信息是以数字形式存储的,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搜寻、储存、送达与个人或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构成了一个网络化的商务交易生态系统,《中国电子商务报2018》显示: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63万亿元,网络零售规模全球第一。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为追逐各种经济利益而产生的:非法收集、盗窃、买卖、欺诈骗取等侵犯个人信息权的行为时有发生,破坏了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健康社会环境,同时给网民带来了经济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保障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安全性,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中设专门条款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定,电子商务法第23条、第24条、第25条规定具体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个人信息的保护内容。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经营者责任出发对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部分展开法律分析,并对电子商务经营者依法所必须履行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与措施进行了论述。

1、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个人信息权

在虚拟环境下从事的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经营者必须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方可完成整个购买、物流、支付的全过程,因此,电子商务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利用与个人信息安全和保护,从交易活动的开始就是一个矛盾对立统一体。所谓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电子商务法》第9条规定: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个人信息,按照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第76条第5款的规定: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等。公民的个人信息还包括通信通讯联系方式、通信记录和内容、账号(淘宝号、QQ号、支付宝账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征信信息、行踪轨迹、住宿信息、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个人信息是自然人在社会生存发展状态下所与生俱来或后天获取的他人可知或不可披露于众的所有信息内容的总称。个人信息权指任何公民,都享有支配或自主裁决其个人信息的权利。个人信息权的内容包括:收集和利用个人的信息的知情权,以及本人利用或授权他人利用其信息的决定权等方面的内容,个人拥有的与其相关信息的控制权等。个人信息权有学者认为他是一种可以被所有者占有、利用和出售并带来经济利益的商品;也有学者认为他是一种个人隐私内容,侵犯个人信息就是侵害信息主体个人隐私的内容;另有观点认为任意收集、处理或利用个人信息是对公民个人人格利益的侵犯。个人信息权属于受民法保护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是人格权的一部分。我国民法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一种在信息发展中产生的新生利益,其所有、控制、支配等需要法律规范予以制约与调整。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在不断完善的数据挖掘技术基础上,商家通过大数据系统收集个人消费信息,利用碰撞、对比、串联等方式获取消费者全面的个人身份和消费特征等信息,可以对每个消费者的生活轨迹、消费习惯等信息了如指掌。所以,电子商务经营者如何合理合法地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防止在商务活动中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发生已成为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保护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活动中,相关个人信息权侵犯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为:(1)不当收集个人信息;电子商务平台及其经营者可以轻易获取消费者各种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电商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个人生活等轨迹,使用不当,对消费者权益将形成危害。(2)个人信息不法交易;获取个人信息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产业链,根据消费者爱好兴趣消费取向,个人信息在商家之间的买卖,很可能构成对消费者利益对损害。(3)个人信息的泄露;如:近年来,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盗用、贩卖事件时有发生,骚挠、诈骗电话和邮件仍然肆虐,电子商务平台是信息泄露“重灾区”。如:2018年9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北京所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显示:曾经遭遇到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受访者占85.2%,当消费者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5.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挠,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调查结果显示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总样本的62.2%,经营者或违法分子泄露、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占调查总样本60.6%,网络服务漏洞形成个人信息泄露57.4%,通过电脑病毒或钓鱼网站等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分别是34.4%和26.2%。保护个人信息权是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内容,对电子商务中个人信息的保护,与规范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行为,维护网络交易市场的正常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电子商务可持续地健康发展等密切相关。

2、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与电子商务

用立法方式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是世界各国共同实践和采用的方法。如德国《联邦个人资料保护法》;英国《个人资料保护法》;日本、韩国颁布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个人信息权利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享有的重要权利。明确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使公民免受非法侵扰,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意义。从电子商务经营者角度规定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成为2019年1月1日施行的《电子商务法》的一大亮点。电子商务法第23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收集、使用其用户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该条明确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当事人所享有的个人信息权。第24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明示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对方式、程序,不得对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设置不合理条件。”第25条规定“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有关电子商务数据信息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提供。”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在各种信息始终被收集、处理、利用和交换的环境中,信息成为极具经济价值的新生利益,而个人信息已经纳入我国《民法》保护的范畴。电子商务法中的规定,是民法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扩展与延伸。个人信息的专条法律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人格尊严的关照和对社会现实的尊重,为人民法院裁判侵害个人信息权利的案件提供了法律基准和依据。民法规定了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属于人格权保护的内容,通过民法总则确立了个人信息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并予以保护,其作用将有助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电子商务法》中明确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电子商务法第9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其他网络商品或服务提供商都属于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范围。《网络安全法》第4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规定了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条款在网络安全法中是以“安全”为基本要求,即:严格保密是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信息的基本制度。为维护网络安全,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的被泄露、销毁、损坏和丢失。在发生信息安全问题时,网络运营者应当迅速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并及时按规定告知用户和相关主管部门。同时作为用户一旦发现网络运营商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双方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行为或结果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商对相关信息进行删除或更正。《网络安全法》适用的对象是网络经营者(网络所有者、管理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保障安全是网络安全法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防止、网络运营商的运营责任和个人信息的非法销售等《网络安全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刑法》对严重破坏个人网络信息安全、扰乱或伤害公民人身与财产利益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刑事法律规范,其目的是加强保证公民信息保密程度,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侵犯个人信息的网络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期预防与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侵犯个人信息的风险。作为个人信息权的享有者,在无法控制自己向商家所提供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或收集的情况下,只能求助于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目前尚未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与规范散见在各个部门法规中,作为电子商务经营者需要熟悉和了解有关个人信息保护内容的各个具体条款和内容,方能更好地实现经营操作与制度管理上对个人信息的严格保护或保密。

3、电子商务经营者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措施分析

信息经营范文篇3

关键词移动通信经营策略

1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8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移动通信系统以来,即以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迅猛发展。全国移动通信网逐步完善,移动电话用户成数量级地增长,使得传统电话业务币场发生了深刻变化。

移动通信系统就市场占有率和电话普及率而言,虽然尚不及固定电话,但它的增长幅度,却超越了固定电话。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上。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全球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信息经营方面。信息的本质是流动的。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从而开发更加广泛的信息业务。

这种变化,是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为移动通信带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即移动通信系统从分支地位一举成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使得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更多的主动权。移动通信面对的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和可塑性。

邮电分营,使原来那种政企不分的混合体变成真正独立经营的企业,邮政和电信各自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它使得中国电信可以轻装上阵,得以摆脱以往那种相互依赖自我迁就的局面,增加危机紧迫感,刻苦寻求经营之道。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尤为如此。

邮、电、移三分天下,同是信息产业的骨干力量,但它们在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不同,表现不同,信息经营地位自然有所不同。

信息经营是指,邮政、电信和移动通信企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从事信息采集、编制、传递、传播、中介、、合作开发等经营服务活动,利用信息资源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过程。

邮政企业似已意识到依靠单纯信息、实物传递已经不能摆脱在通信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他们利用邮政网络,在传统信函业务基础上变换花色品种,办起的商业信函、广告速递、明信片。礼仪通信等业务,带有一定的信息经营色彩。但他们在信息采集、编制、传播等方面创新不足,保守有余,并没有取得信息经营的长足进步,使得很有发展前途的几项新业务起伏不定。他们的经验教训应当引以为鉴。

电信企业从单纯信息传递(传输)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步伐稍快。程控电话异军突起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业务竞相崭露头角。数据通信、可视图文、电子信箱等业务本来是从事信息经营活动的极好手段,只可惜应用不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好在计算机通信(如互联网)后来居上,但仍未摆脱单纯信息传递的巢日,多半起“桥梁”“公路”作用,而没有大踏步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只有电话信息服务台(160、168)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信息经营的大雅之堂,取得了信息查询和广告通信方面的诸多收益。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在信息经营方面尚属白纸一张,暂无经验可谈。一方面,在电信重组以前,受电信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移动通信没有在信息经营方面得以施展;另一方面,拘于移动电话组网。放号、维护等诸方面的压力,尚来不及将信息经营摆上议事日程。但随着移动通信系统日趋完善,移动电话新业务陆续推出,信息经营不仅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名为信息产业的邮、电、移三支骨干力量,在整体营销策略方面,尚未调整到信息经营方向上来。从上至下强调的是“放号”多少,“能力”多大,主要靠“邮资”、“话费”来维持收入水平。打破单纯信息传递的固有模式,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正确地估量自身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趁着其他通信方式在信息市场遗留的大块空白,将信息经营纳入移动通信主体经营战略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2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营销策略

信息经营之所以要摆在移动通信企业的战略地位上,这是因为信息经营与单纯信息传递的性质是不同的。

单纯信息传递源于传统的邮电通信性质。“邮电通信业:承担信息传递、办理公众通信业务的生产部门,由邮政和电信两部分组成。邮政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传递实物载体的信息为主的产业;电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的产业”“邮电通信业通过信息传输和邮件传递产生一种特殊的效用,这种效用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社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直接为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传统邮电通信性质将邮电通信定位在一个阶段——信息传递阶段。而实际上,信息从产生到消费何止一个传递阶段。单纯信息传递概念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那时的“社会分工”注定要求邮电通信只管传递信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为党政军民服务,而对于信息内容不必涉及,也就没有必要去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信息传递是信息经营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通信”。当然通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囊括信息经营的全部环节。

信息经营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表现。社会生产生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得信息事件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的信息可以就地消化,有的信息则需要流通和传递。这就为信息经营提供了用武之地。信息经营和单纯信息传递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注重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而且注重于信息来源的组织、素材的采集、资料的编辑、内容的扩散和信息消费的反馈等等。如果说,单纯信息传递传递的是个别的即时的原装的实用信息,而信息经营传递的信息,则是能用的,预设的,包装的实用信息。

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通话服务,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个别性、即时性与实用性。移动通信承载的传真、数据、语音信箱等项目,是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和通信服务功能的增强。而信息点播、短消息服务等项目,则是信息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增强。这是因为,信息经营已经将个别信息转为通用信息,随机信息转为预设信息,原装信息转为包装信息了。

据了解,移动通信短消息服务开通以来,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这是在其业务功能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产生的积极效果。

鉴于移动通信尚处在基本建设初上规模时期,将主要经营目标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为此而加速放号,让更多的用户尽快进入网络系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放号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放号提高收益水平。放号只是产品营销即信息经营的前奏,更精彩的演出还在后头。谁能保证通信性能好,服务质量高,谁就能拢住老用户,激励新用户。网上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只能提供话音服务而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不仅是对移动通信技术功能的浪费,而且是移动通信企业的一大缺憾。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加速放号和信息经营并重的营销策略,向厂褒的信息领域进军,抢占通信和信息两大业务市场。

3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方式方法

结合移动通信基本业务和各项新业务的开发开办,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信息营销手段,建立适于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加速占领信息业务市场,有如下方法可供研究参考。

(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调动一切信息营销手段

移动通信系统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它不仅可以提供近、远程移动通话服务,机随人便,话随人走,而且具有一系列新业务功能。基本通话业务与各项新业务紧密配合,十分有利于向信息领域发展。

可以作为信息营销手段的新业务功能有:

信息点播:将预先编制的各类信息格式化,供用户随机点播,随启即发,内容简捷清楚。它是真正的“快易通”和“文曲星”,而且其信息源和信息流是不断扩充的,可以适时更新演进,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短消息服务:利用手机显示功能,借助于信息台的接转操作,用户之间可以互发短消息。公司方面,将时效性很强的信息节目变成短消息分区分片向用户传播。办理商家客户、机关部门短消息广告和通知业务,有针对性地短消息新闻广告和通知通告,收取广告通知费用。利用短消息开展公益和礼仪性业务宣传服务,提高公司信誉和凝聚力。

语音信箱:当用户来话不通时,将主叫用户留言存入信箱,供被叫用户随机听取,这是补充通话的一项功能。除用于个别通话接续外,可将主被叫留言转化为通知广告信息,形成广告信箱业务。将语音信箱与短消息服务相结合,每发短消息缀以广告信箱号码,则可将短消息扩展传播,变成长消息服务。

客服中心:建立客服中心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联系,处理不必当面即可解决的某些通信服务质量和业务手续问题。如业务咨询、资费查询、帐务查询、障碍申告、服务投诉、业务办理等。如能将这种与通信业务有关的联系扩展成无关的查询,就会通向直接的信息经营。

综合业务平台:以智能多媒体方式,将各种特服业务手段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具有人工受理和自动查询两大功能。利用规模宏大的数据库,存储和交换可供查询和交易的各类信息资料。此平台所以能够包罗万象,一方面是它自身的聚集能力所致,另一方面它是多路网源接口,可以汇接各路信息流,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广涉博猎,精心编制,扩大信息来源

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通信系统可谓白手起家,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广涉博猎。社会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要有组织地开发采集。

①独立开采,特色经营

针对不同的信息特征,采取独立开采,特色经营策略。如利用短消息与语音信箱相结合的信息传播,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登门采集。将广告受理办到家门。初期可做优惠广告信息传播试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

②互通有无,综合利用

先期发展的160、168电话信息服务台,是我们最佳合作伙伴之一。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业务管理经验,同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转用他们的信息节目。利用其提供的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为我所用再加工,形成适于短消息触发和语音信箱记存的综合信息。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其他信息台。

③分门别类,广开节目

将信息节目分门别类进行编制。编制信息节目应以真实、简练。适用为原则,切忌虚假、空洞和冗长。根据不同信息的不同价值,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制定信息目录和节目价格清单,方便用户随机查询和选择。

④以微促定,个性发展

信息经营涉猎对象不仅在于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而且要面向个人与家庭。移动通信一方面是个体化通信——手机持有者通信:同时它也是一种连体化通信,非手机用户可以进入移动通信网。利用这种性能,开办虚拟手机业务,进而为无手机用户开办语音信箱和信息专页,实施个性化信息中介传播服务。

(3)集中优势,合力开发,建立企业经营机制

实施信息经营战略,必须建立适于信息经营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移动通信某些新业务之所以推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另者,没有将某些新业务功能提到信息经营的高度去发挥作用,使新业务淡化在主体业务之中,不能得到经营者的重视,怎能引起用户青睐。

开展具有移动通信特色的信息经营活动,至少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利用现有专业管理和生产人员,在经营维护主体通信网络的同时经营信息业务;二是组建专门从事信息业务的企业集团(公司),使信息经营企业化。可资借鉴的是,原辽宁省邮电实业开发总公司所属省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专业生产形式走上企业化道路之后,集中优势,联网运营,信息业务得以迅速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个成功尝试。电信重组以后,移动通信系统增加了人力资源,不妨调聘懂经营善管理的得力人员,组建“移动信息公司”,实施股份制集团化联网运营,将移动通信信息产业推出地平线。

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移动信息产业,有如下好处和优势:

第一,有利于将基本通话业务以外的经营项目集中起来,变换花色品种,以信息经营的面目推向社会。

第二,有利于合理调动和使用人力资源,为主业减轻人事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

信息经营范文篇4

【关键字】经营管理会计信息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历经了从计划行政型理财向市场企划型理财的深刻转变,从财务管理理念到财务管理行为,从财务管理手段、方法到财务管理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的加强和逐步从事后反映监督向事前预测策划的战略方向转换。

传统体制的顽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在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行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方针的出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导机制,这就对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企业会计信息是特指战略型的会计信息。

一、传统的会计管理的转变

由于政企不分,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企业领导投资分配行为的传声筒和计算器,执行着资金供应后勤部的功能,表现为参与管理程度低,信息利用水平低,决策建议质量低等“三低”状态。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与生俱来的“忍耐性”和“承受力”(由国家财政兜底),使企业财务及财务主管部门养成了对信息管理利用的一种麻木状态,麻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习以为常,不正常的状态成了常态。国有企业的理财水平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着太大的差距。产值、产量、利润一直是企业考核的核心指标,是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中,生产型、技术型往往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这种现状往往导致企业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目前企业财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只有10%左右,高级职称的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新毕业的学生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传统的管理会计由于受会计主体假设的限制,决策分析的对象基本上限于企业自身及其拥有的资源。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之一就是超越了一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使得战略投资决策中分析的对象不再限于企业自身,而是运用内外对比的方法考察企业的竞争能力,分析的对象拓展到了企业的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价值链上。

二、建立决策型会计系统

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极其广泛,而且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决策有用性。战略管理会计的这一特点对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战术性投资决策相比,战略性投资决策由于涉及的资本数额巨大,投资的方向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主干相关联,决策实施后影响的期限长、范围广,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造成的影响也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

1.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总架构

财务管理从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抓住财务管理这个纲,就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只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体系的中心位置上,才能正确组建企业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会计管理以精准为本,核算原则通行天下,工作流程规范一统,其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登记和编表等都有一个法定模式。财务管理则不然,它目标明确但方法不拘一格,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其价值管理的观念要深入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其运筹的立足点、管辖的深度和广度涉及到企业的全局,关系到企业长远的战略利益。要从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专业人员、工作条件、制度规章、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优先安排,迅速改变我国许多企业财会不分、以会代财、财务管理落后的现状。

明确的财务管理中心地位不是要忽略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不是忽略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而恰恰相反,是大大加强和提升了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至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配套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的有效配合。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的,财务管理的精准特征会有力促进其他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的量化,使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2.如何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和内容创新

财务部门要实现三个最重要的转变:由交易处理和相关财务报告处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建立灵活有效的财务系统,转变为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财务和相关商业风险和机遇以及帮助营运单位进行商业计划、行为基础管理、会计、分析等工作,管辖范围扩大到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

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的建设要确立两大重点:

(1)市场营销分析系统。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状况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运作状态和资源配置呈哑铃型,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遭际所形成的信息隐含着企业生存状态和决策的宝贵资源,必然成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首选。在建设经营决策型财务信息系统中,要优先设立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监测系统和指标体系、工作手段、工作制度。

(2)新产品研发分析系统。企业的产品品种多样化、产品复杂性日趋增强、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具有较强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在市场角逐中占有明显优势。企业财务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市场竞争服务,不仅在资金上对企业研发项目作出优先安排,更重要的是财务人员要深入新产品研发领域,发挥财务部门信息来源广泛,善于权衡比较的职能优势,使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处于强势。

结论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完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会计参与企业的经营也将成为必然,可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具大贡献。

信息经营范文篇5

【关键字】经营管理会计信息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历经了从计划行政型理财向市场企划型理财的深刻转变,从财务管理理念到财务管理行为,从财务管理手段、方法到财务管理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的加强和逐步从事后反映监督向事前预测策划的战略方向转换。

传统体制的顽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在不同程度影响人们的行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方针的出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导机制,这就对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企业会计信息是特指战略型的会计信息。首先,它不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旨在提供关于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同时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决策层制定战略。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经营投资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分析、预警分析和质量成本分析。

一、传统的会计管理的转变

由于政企不分,我国企业财务部门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企业领导投资分配行为的传声筒和计算器,执行着资金供应后勤部的功能,表现为参与管理程度低,信息利用水平低,决策建议质量低等“三低”状态。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与生俱来的“忍耐性”和“承受力”(由国家财政兜底),使企业财务及财务主管部门养成了对信息管理利用的一种麻木状态,麻木的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习以为常,不正常的状态成了常态。国有企业的理财水平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着太大的差距。产值、产量、利润一直是企业考核的核心指标,是企业领导关注的重点,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中,生产型、技术型往往居多,经营管理型甚少,这种现状往往导致企业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目前企业财会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只有10%左右,高级职称的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趋于老化,新毕业的学生学历和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目前在我国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企业尚属凤毛麟角,运用财务软件的也是少数,这种状态必须抓紧转变。因为这个环节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链条上的瓶颈,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关系到我国企业是否能实现精益生产、清洁生产、准时定制生产,关系到与现代生产方式接轨的水平。

传统的管理会计由于受会计主体假设的限制,决策分析的对象基本上限于企业自身及其拥有的资源。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之一就是超越了一个会计主体的范围,这使得战略投资决策中分析的对象不再限于企业自身,而是运用内外对比的方法考察企业的竞争能力,分析的对象拓展到了企业的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所处的社会价值链上。

竞争对手分析是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另外,企业的长期业绩与企业所处的社会价值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企业在向顾客提供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创造的价值也不同,因而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不一样,分配到的超额利润往往数额不等。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分析整个社会价值链的结构及自身所处的位置,通过战略性的投资决策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

二、建立决策型会计系统

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极其广泛,而且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决策有用性。战略管理会计的这一特点对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战术性投资决策相比,战略性投资决策由于涉及的资本数额巨大,投资的方向往往与企业的经营主干相关联,决策实施后影响的期限长、范围广,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造成的影响也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

1.确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总架构

财务管理从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抓住财务管理这个纲,就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只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体系的中心位置上,才能正确组建企业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会计管理以精准为本,核算原则通行天下,工作流程规范一统,其原始单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登记和编表等都有一个法定模式。财务管理则不然,它目标明确但方法不拘一格,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其价值管理的观念要深入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其运筹的立足点、管辖的深度和广度涉及到企业的全局,关系到企业长远的战略利益。要从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专业人员、工作条件、制度规章、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优先安排,迅速改变我国许多企业财会不分、以会代财、财务管理落后的现状。

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不是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即为节约成本,减少支出,是直线式、加减式的成本思维,缺乏战略意识。降低成本能增加利润,但成本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一定减少。财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要节约那些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那些管理不善的费用,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

明确的财务管理中心地位不是要忽略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不是忽略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而恰恰相反,是大大加强和提升了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至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配套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的有效配合。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的,财务管理的精准特征会有力促进其他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的量化,使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所能解决的。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可引导企业的方方面面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念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人、每个方面和环节。

2.如何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和内容创新

财务部门要实现三个最重要的转变:由交易处理和相关财务报告处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建立灵活有效的财务系统,转变为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财务和相关商业风险和机遇以及帮助营运单位进行商业计划、行为基础管理、会计、分析等工作,管辖范围扩大到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

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的建设要确立两大重点:

(1)市场营销分析系统。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状况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运作状态和资源配置呈哑铃型,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遭际所形成的信息隐含着企业生存状态和决策的宝贵资源,必然成为企业财务分析的首选。在建设经营决策型财务信息系统中,要优先设立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监测系统和指标体系、工作手段、工作制度。

(2)新产品研发分析系统。企业的产品品种多样化、产品复杂性日趋增强、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具有较强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在市场角逐中占有明显优势。企业财务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市场竞争服务,不仅在资金上对企业研发项目作出优先安排,更重要的是财务人员要深入新产品研发领域,发挥财务部门信息来源广泛,善于权衡比较的职能优势,使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处于强势。

结论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完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会计参与企业的经营也将成为必然,可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具大贡献。

信息经营范文篇6

摘要:本文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入手,并以此为基础就新会计准则实施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差异比较财务管理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将促成会计信息的重大变革,基于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财务管理在实务层面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契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实务中财务管理较少利用会计信息的局面将会改观,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关系更紧密,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的决策更有价值。因此,研究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对实务界乃当务之急。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对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

1.新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公允价值方面较以一前做出很多改进,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大增加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1)公允价值将成为利润调节工具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以非货币(即实物)交易为例,在过去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

(2)运用公允价值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传统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的,其仅仅对己发生的交易或价值进行计量,许多信息得不到反映。引入公允价值后,即将发生的价值也将计入会计信息内,但是由于历史成本原则的真实性使得其不能够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这样,历史成本原则与公允价值还要长期的共存下去。形成双计量的局面。

(3)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概念的影响

现行会计对“资产”、“负债”等会计基本概念的定义是针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进行定义的。而公允价值将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也列入了企业资产中,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概念产生了冲击,因此传统意义的“资产”概念必须改变。

(4)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两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将即将发生的价值也计入到会计信息中,这样对于会计信息将产生很大的变化。

2.新准则对存货的管理办法的影响

原准则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本期销售发出成本是按后购入存货的价格作为计算依据,这样的数据接近于市价,比较符合配比原则,由此得到的利润也接近实际,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现行获利水平,便于恰当地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由于后进存货的成本先结转,期末存货的计价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会使存货成本出现低估现象,而且也为人为地调节利润提供了机会。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是传统会计模式下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先进先出法相比,后进先出法成本流与实务流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致,而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价值更具有价值相关性。在物价上升及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先进先出法会调低当期销货成本,调高利润和资产,从而调低存货周转率,调高流动比率和净资产报酬率。若物价持续下跌,则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3.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

以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的冲回一直是某些上市公司热衷的秘密游戏。常见操作手法有两种:其一,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今年大幅亏损),下年冲回,从而做出下年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以避免退市;其二,选择某一年超大额计提,其后几年缓慢冲回,制造业绩小幅稳定攀升的财务报表,操纵利润;其三,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隐藏利润,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计提跌价准备后将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即体现收益。这样,利用计提手法调节利润将越来越难。

4.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影响

在同等经营状况下,财务会计报告上列示的经营成果必将和实施前的产生明显差异。过去的《借款费用》准则将资本化的范围限定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而新准则把符合资本化的条件扩大到“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产等”。企业如果存在较多的除专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以外的此类资产产生的借款利息,过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现在按新准则的要求要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这就会大幅度调高借款当年的利润和资产、权益,调低资产负债率,调高净资产报酬率。因此,例如房地产企业在实行新准则后,它的各项财务指标都会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

5.新准则对所得税的影响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消了我国以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使用的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表债务法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上。前者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全部在当期利润中予以确认,而后者则将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到以后各期。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应付税款法处理就要全部计入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而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影响金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这就会导致暂时性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增加以及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减少;反之,若企业存在较多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导致差异发生当期利润和权益的减少而差异转回时利润和权益的增加。

二、新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对策建议

新准则之所以做出以上变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营成果信息,尽量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帮助报告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新准则的采用会改变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报出标准,进而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作为报告使用者,应分析新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并正确理解报告中所含的信息。

1.要关注上市公司采用新准则体系后带来的利润波动

要进行纵向比较,深入分析变动原因,判断报表项目的异常变动是否是由于采用新准则造成的。如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利润大幅增加是否是由于债务豁免产生的大额营业外收入造成的,高科技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很可能是将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导致的,借款金额较大的公司利润提升很可能是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引起的。然后还要注意横向的比较,如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因地制宜地深入分析财务比率变动的原因,充分考虑可能影响财务比率的环境因素,才能为决策提供更具体相关和有用的信息。

2.新准则存在对报表编制者有利而对报表使用者不利的影响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恢复使用公允价值,虽然需要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的客观性较弱,为报表编制者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制造虚假利润的机会。其次,债务重组恢复了“重组收益”进入利润表的资格,又给利润表带来“虚假繁荣”的机会。再次,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期末根据公允价值变化调整账面价值,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为企业调节利润留下了空间。

3.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

新会计准则强调可比性,而旧会计准则强调真实性,完整性。广义上说,就是新会计准则强调财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而旧会计准则强调财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笔者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是互为基础,缺一不可的。失去可靠性的相关性信息,只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没有相关性的可靠性信息,对投资者而言也只是无用的信息,因此,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同等重要的。当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同时兼顾时,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投资者的需求来决定偏重于哪一方。

4.要特别重视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要分析企业采用的公允价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的情况。同时关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营业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以分析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

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新会计准则新增的一个利润表列报项目,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而在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不予以确认。笔者认为,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改善财务报表的收益信息质量,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透明度。其次,为财务报表各部分协调一致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再次,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为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而提出。

6.加强对报表附注的阅读

建议将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或者以附表的形式披露,具体可以包括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种类、金额、各自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以及上期同比情况。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即使部分企业能够保持盈利,投资者也能够察觉出这些企业主要依靠非经营性业务来保持盈利或者企业各期经营业务不正常的频繁变化,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李峥:从信贷评审角度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金融论坛,2007/2

[2]裘宗舜:财务报表的组成及列报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财会月刊(理论),2006/3

[3]郑庆华赵耀: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周钰芳:新旧存货准则评价方法变动及其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7

信息经营范文篇7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盈余管理也称利润管理,是近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诸多不同意见。权威的定义有美国会计学家雪普(KatherineSchipper,1989)曾在著名的“盈余管理的评论”文章中提出的:盈余管理实际上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该定义突出了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私人利益的满足。美国会计学家斯可特(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许可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但该定义是狭义的,将盈余管理限定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采取的方法仅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此外,美国前证监会主席莱维特(ArthurLevitt,1998)对盈余管理现象表示担忧,认为盈余管理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违背市场原则的游戏,将给美国财务报告系统造成很坏的影响。管理当局滥用“巨额冲销”的方式来调整费用正在威胁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之间不易区分的地带称之为“灰色地带”。该定义是广义的盈余管理概念。本文研究将盈余管理界定在狭义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方法概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种:

第一,对会计原则的选择与运用。比如:(1)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即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2)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重要性原则认为,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进行精确计量和报告。企业可以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重要性原则并通过增加或减少认为不重要的会计数据来进行盈余管理。

第二,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用。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一般要处于盈余管理的角度,站在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进行选择,但是会计政策一旦选用就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会计估计的时点和数量以及关联方交易的判断也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实务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结合管理层的意图和公司发展所处的客观环境,从做大盈余、均衡盈余、做小盈余以及除垢之中选择合适的盈余管理方式。

二、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各种表述,本文将会计职业判断定义为“具有会计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会计人员,基于客观的、谨慎的、正直的态度,本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高度负责并为之提供高质量信息的职业精神,在会计职业标准的框架内或是会计职业标准制定机构的意识指引下,通过识别、计算、分析、比较或是咨询等方法,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裁决与断定的思维过程。”虽然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都是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判断,但是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第一,主体不同。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

第二,目的不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管理当局的私人利益,但受益者和利益表现非常复杂,通常有报酬计划、债务契约、政治成本三大动机,也有我国现阶段公开上市发行股票、配股、避免处罚、炒作股票等动机。而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反映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实际影响,在做判断时,要保持客观中立。

第三,客体不同。盈余管理的客体有两类:一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二是交易事项的规划和时点的选择。由于会计职业判断一般是在经济事项发生后进行,因此它只包括前类事项在内。即盈余管理研究将总体应计部分拆分为非主观应计部分和主观应计部分。非主观应计部分不需要用到太多的会计职业判断,而涉及到主观应计部分就需要会计人员谨慎合理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信息经营范文篇8

自8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移动通信系统以来,即以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迅猛发展。全国移动通信网逐步完善,移动电话用户成数量级地增长,使得传统电话业务币场发生了深刻变化。

移动通信系统就市场占有率和电话普及率而言,虽然尚不及固定电话,但它的增长幅度,却超越了固定电话。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上。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全球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信息经营方面。信息的本质是流动的。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从而开发更加广泛的信息业务。

这种变化,是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为移动通信带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即移动通信系统从分支地位一举成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使得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更多的主动权。移动通信面对的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和可塑性。

邮电分营,使原来那种政企不分的混合体变成真正独立经营的企业,邮政和电信各自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它使得中国电信可以轻装上阵,得以摆脱以往那种相互依赖自我迁就的局面,增加危机紧迫感,刻苦寻求经营之道。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尤为如此。

邮、电、移三分天下,同是信息产业的骨干力量,但它们在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不同,表现不同,信息经营地位自然有所不同。

信息经营是指,邮政、电信和移动通信企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从事信息采集、编制、传递、传播、中介、、合作开发等经营服务活动,利用信息资源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过程。

邮政企业似已意识到依靠单纯信息、实物传递已经不能摆脱在通信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他们利用邮政网络,在传统信函业务基础上变换花色品种,办起的商业信函、广告速递、明信片。礼仪通信等业务,带有一定的信息经营色彩。但他们在信息采集、编制、传播等方面创新不足,保守有余,并没有取得信息经营的长足进步,使得很有发展前途的几项新业务起伏不定。他们的经验教训应当引以为鉴。

电信企业从单纯信息传递(传输)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步伐稍快。程控电话异军突起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业务竞相崭露头角。数据通信、可视图文、电子信箱等业务本来是从事信息经营活动的极好手段,只可惜应用不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好在计算机通信(如互联网)后来居上,但仍未摆脱单纯信息传递的巢日,多半起“桥梁”“公路”作用,而没有大踏步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只有电话信息服务台(160、168)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信息经营的大雅之堂,取得了信息查询和广告通信方面的诸多收益。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在信息经营方面尚属白纸一张,暂无经验可谈。一方面,在电信重组以前,受电信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移动通信没有在信息经营方面得以施展;另一方面,拘于移动电话组网。放号、维护等诸方面的压力,尚来不及将信息经营摆上议事日程。但随着移动通信系统日趋完善,移动电话新业务陆续推出,信息经营不仅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名为信息产业的邮、电、移三支骨干力量,在整体营销策略方面,尚未调整到信息经营方向上来。从上至下强调的是“放号”多少,“能力”多大,主要靠“邮资”、“话费”来维持收入水平。打破单纯信息传递的固有模式,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正确地估量自身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趁着其他通信方式在信息市场遗留的大块空白,将信息经营纳入移动通信主体经营战略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2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营销策略

信息经营之所以要摆在移动通信企业的战略地位上,这是因为信息经营与单纯信息传递的性质是不同的。

单纯信息传递源于传统的邮电通信性质。“邮电通信业:承担信息传递、办理公众通信业务的生产部门,由邮政和电信两部分组成。邮政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传递实物载体的信息为主的产业;电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的产业”“邮电通信业通过信息传输和邮件传递产生一种特殊的效用,这种效用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社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直接为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传统邮电通信性质将邮电通信定位在一个阶段——信息传递阶段。而实际上,信息从产生到消费何止一个传递阶段。单纯信息传递概念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那时的“社会分工”注定要求邮电通信只管传递信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为党政军民服务,而对于信息内容不必涉及,也就没有必要去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信息传递是信息经营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通信”。当然通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囊括信息经营的全部环节。

信息经营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表现。社会生产生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得信息事件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的信息可以就地消化,有的信息则需要流通和传递。这就为信息经营提供了用武之地。信息经营和单纯信息传递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注重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而且注重于信息来源的组织、素材的采集、资料的编辑、内容的扩散和信息消费的反馈等等。如果说,单纯信息传递传递的是个别的即时的原装的实用信息,而信息经营传递的信息,则是能用的,预设的,包装的实用信息。

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通话服务,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个别性、即时性与实用性。移动通信承载的传真、数据、语音信箱等项目,是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和通信服务功能的增强。而信息点播、短消息服务等项目,则是信息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增强。这是因为,信息经营已经将个别信息转为通用信息,随机信息转为预设信息,原装信息转为包装信息了。

据了解,移动通信短消息服务开通以来,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这是在其业务功能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产生的积极效果。

鉴于移动通信尚处在基本建设初上规模时期,将主要经营目标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为此而加速放号,让更多的用户尽快进入网络系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放号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放号提高收益水平。放号只是产品营销即信息经营的前奏,更精彩的演出还在后头。谁能保证通信性能好,服务质量高,谁就能拢住老用户,激励新用户。网上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只能提供话音服务而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不仅是对移动通信技术功能的浪费,而且是移动通信企业的一大缺憾。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加速放号和信息经营并重的营销策略,向厂褒的信息领域进军,抢占通信和信息两大业务市场。

3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方式方法

结合移动通信基本业务和各项新业务的开发开办,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信息营销手段,建立适于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加速占领信息业务市场,有如下方法可供研究参考。

(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调动一切信息营销手段

移动通信系统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它不仅可以提供近、远程移动通话服务,机随人便,话随人走,而且具有一系列新业务功能。基本通话业务与各项新业务紧密配合,十分有利于向信息领域发展。

可以作为信息营销手段的新业务功能有:

信息点播:将预先编制的各类信息格式化,供用户随机点播,随启即发,内容简捷清楚。它是真正的“快易通”和“文曲星”,而且其信息源和信息流是不断扩充的,可以适时更新演进,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短消息服务:利用手机显示功能,借助于信息台的接转操作,用户之间可以互发短消息。公司方面,将时效性很强的信息节目变成短消息分区分片向用户传播。办理商家客户、机关部门短消息广告和通知业务,有针对性地短消息新闻广告和通知通告,收取广告通知费用。利用短消息开展公益和礼仪性业务宣传服务,提高公司信誉和凝聚力。

语音信箱:当用户来话不通时,将主叫用户留言存入信箱,供被叫用户随机听取,这是补充通话的一项功能。除用于个别通话接续外,可将主被叫留言转化为通知广告信息,形成广告信箱业务。将语音信箱与短消息服务相结合,每发短消息缀以广告信箱号码,则可将短消息扩展传播,变成长消息服务。

客服中心:建立客服中心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联系,处理不必当面即可解决的某些通信服务质量和业务手续问题。如业务咨询、资费查询、帐务查询、障碍申告、服务投诉、业务办理等。如能将这种与通信业务有关的联系扩展成无关的查询,就会通向直接的信息经营。

综合业务平台:以智能多媒体方式,将各种特服业务手段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具有人工受理和自动查询两大功能。利用规模宏大的数据库,存储和交换可供查询和交易的各类信息资料。此平台所以能够包罗万象,一方面是它自身的聚集能力所致,另一方面它是多路网源接口,可以汇接各路信息流,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广涉博猎,精心编制,扩大信息来源

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通信系统可谓白手起家,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广涉博猎。社会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要有组织地开发采集。

①独立开采,特色经营

针对不同的信息特征,采取独立开采,特色经营策略。如利用短消息与语音信箱相结合的信息传播,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登门采集。将广告受理办到家门。初期可做优惠广告信息传播试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

②互通有无,综合利用

先期发展的160、168电话信息服务台,是我们最佳合作伙伴之一。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业务管理经验,同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转用他们的信息节目。利用其提供的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为我所用再加工,形成适于短消息触发和语音信箱记存的综合信息。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其他信息台。

③分门别类,广开节目

将信息节目分门别类进行编制。编制信息节目应以真实、简练。适用为原则,切忌虚假、空洞和冗长。根据不同信息的不同价值,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制定信息目录和节目价格清单,方便用户随机查询和选择。

④以微促定,个性发展

信息经营涉猎对象不仅在于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而且要面向个人与家庭。移动通信一方面是个体化通信——手机持有者通信:同时它也是一种连体化通信,非手机用户可以进入移动通信网。利用这种性能,开办虚拟手机业务,进而为无手机用户开办语音信箱和信息专页,实施个性化信息中介传播服务。

(3)集中优势,合力开发,建立企业经营机制

实施信息经营战略,必须建立适于信息经营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移动通信某些新业务之所以推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另者,没有将某些新业务功能提到信息经营的高度去发挥作用,使新业务淡化在主体业务之中,不能得到经营者的重视,怎能引起用户青睐。

开展具有移动通信特色的信息经营活动,至少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利用现有专业管理和生产人员,在经营维护主体通信网络的同时经营信息业务;二是组建专门从事信息业务的企业集团(公司),使信息经营企业化。可资借鉴的是,原辽宁省邮电实业开发总公司所属省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专业生产形式走上企业化道路之后,集中优势,联网运营,信息业务得以迅速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个成功尝试。电信重组以后,移动通信系统增加了人力资源,不妨调聘懂经营善管理的得力人员,组建“移动信息公司”,实施股份制集团化联网运营,将移动通信信息产业推出地平线。

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移动信息产业,有如下好处和优势:

第一,有利于将基本通话业务以外的经营项目集中起来,变换花色品种,以信息经营的面目推向社会。

第二,有利于合理调动和使用人力资源,为主业减轻人事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

信息经营范文篇9

关键词:移动通信经营策略

一、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8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移动通信系统以来,即以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迅猛发展。全国移动通信网逐步完善,移动电话用户成数量级地增长,使得传统电话业务币场发生了深刻变化。

移动通信系统就市场占有率和电话普及率而言,虽然尚不及固定电话,但它的增长幅度,却超越了固定电话。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上。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全球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信息经营方面。信息的本质是流动的。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从而开发更加广泛的信息业务。

这种变化,是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为移动通信带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即移动通信系统从分支地位一举成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使得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更多的主动权。移动通信面对的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和可塑性。

邮电分营,使原来那种政企不分的混合体变成真正独立经营的企业,邮政和电信各自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它使得中国电信可以轻装上阵,得以摆脱以往那种相互依赖自我迁就的局面,增加危机紧迫感,刻苦寻求经营之道。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尤为如此。

邮、电、移三分天下,同是信息产业的骨干力量,但它们在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不同,表现不同,信息经营地位自然有所不同。

信息经营是指,邮政、电信和移动通信企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从事信息采集、编制、传递、传播、中介、、合作开发等经营服务活动,利用信息资源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过程。

邮政企业似已意识到依靠单纯信息、实物传递已经不能摆脱在通信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他们利用邮政网络,在传统信函业务基础上变换花色品种,办起的商业信函、广告速递、明信片。礼仪通信等业务,带有一定的信息经营色彩。但他们在信息采集、编制、传播等方面创新不足,保守有余,并没有取得信息经营的长足进步,使得很有发展前途的几项新业务起伏不定。他们的经验教训应当引以为鉴。

电信企业从单纯信息传递(传输)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步伐稍快。程控电话异军突起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业务竞相崭露头角。数据通信、可视图文、电子信箱等业务本来是从事信息经营活动的极好手段,只可惜应用不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好在计算机通信(如互联网)后来居上,但仍未摆脱单纯信息传递的巢日,多半起“桥梁”“公路”作用,而没有大踏步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只有电话信息服务台(160、168)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信息经营的大雅之堂,取得了信息查询和广告通信方面的诸多收益。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在信息经营方面尚属白纸一张,暂无经验可谈。一方面,在电信重组以前,受电信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移动通信没有在信息经营方面得以施展;另一方面,拘于移动电话组网。放号、维护等诸方面的压力,尚来不及将信息经营摆上议事日程。但随着移动通信系统日趋完善,移动电话新业务陆续推出,信息经营不仅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名为信息产业的邮、电、移三支骨干力量,在整体营销策略方面,尚未调整到信息经营方向上来。从上至下强调的是“放号”多少,“能力”多大,主要靠“邮资”、“话费”来维持收入水平。打破单纯信息传递的固有模式,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正确地估量自身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趁着其他通信方式在信息市场遗留的大块空白,将信息经营纳入移动通信主体经营战略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二、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营销策略

信息经营之所以要摆在移动通信企业的战略地位上,这是因为信息经营与单纯信息传递的性质是不同的。

单纯信息传递源于传统的邮电通信性质。“邮电通信业:承担信息传递、办理公众通信业务的生产部门,由邮政和电信两部分组成。邮政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传递实物载体的信息为主的产业;电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的产业”“邮电通信业通过信息传输和邮件传递产生一种特殊的效用,这种效用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社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直接为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传统邮电通信性质将邮电通信定位在一个阶段——信息传递阶段。而实际上,信息从产生到消费何止一个传递阶段。单纯信息传递概念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那时的“社会分工”注定要求邮电通信只管传递信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为党政军民服务,而对于信息内容不必涉及,也就没有必要去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信息传递是信息经营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通信”。当然通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囊括信息经营的全部环节。

信息经营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表现。社会生产生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得信息事件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的信息可以就地消化,有的信息则需要流通和传递。这就为信息经营提供了用武之地。信息经营和单纯信息传递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注重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而且注重于信息来源的组织、素材的采集、资料的编辑、内容的扩散和信息消费的反馈等等。如果说,单纯信息传递传递的是个别的即时的原装的实用信息,而信息经营传递的信息,则是能用的,预设的,包装的实用信息。

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通话服务,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个别性、即时性与实用性。移动通信承载的传真、数据、语音信箱等项目,是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和通信服务功能的增强。而信息点播、短消息服务等项目,则是信息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增强。这是因为,信息经营已经将个别信息转为通用信息,随机信息转为预设信息,原装信息转为包装信息了。

据了解,移动通信短消息服务开通以来,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这是在其业务功能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产生的积极效果。

鉴于移动通信尚处在基本建设初上规模时期,将主要经营目标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为此而加速放号,让更多的用户尽快进入网络系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放号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放号提高收益水平。放号只是产品营销即信息经营的前奏,更精彩的演出还在后头。谁能保证通信性能好,服务质量高,谁就能拢住老用户,激励新用户。网上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只能提供话音服务而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不仅是对移动通信技术功能的浪费,而且是移动通信企业的一大缺憾。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加速放号和信息经营并重的营销策略,向厂褒的信息领域进军,抢占通信和信息两大业务市场。

三、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方式方法

结合移动通信基本业务和各项新业务的开发开办,调动一切可资利用的信息营销手段,建立适于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加速占领信息业务市场,有如下方法可供研究参考。

(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调动一切信息营销手段

移动通信系统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它不仅可以提供近、远程移动通话服务,机随人便,话随人走,而且具有一系列新业务功能。基本通话业务与各项新业务紧密配合,十分有利于向信息领域发展。

可以作为信息营销手段的新业务功能有:

信息点播:将预先编制的各类信息格式化,供用户随机点播,随启即发,内容简捷清楚。它是真正的“快易通”和“文曲星”,而且其信息源和信息流是不断扩充的,可以适时更新演进,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短消息服务:利用手机显示功能,借助于信息台的接转操作,用户之间可以互发短消息。公司方面,将时效性很强的信息节目变成短消息分区分片向用户传播。办理商家客户、机关部门短消息广告和通知业务,有针对性地短消息新闻广告和通知通告,收取广告通知费用。利用短消息开展公益和礼仪性业务宣传服务,提高公司信誉和凝聚力。

语音信箱:当用户来话不通时,将主叫用户留言存入信箱,供被叫用户随机听取,这是补充通话的一项功能。除用于个别通话接续外,可将主被叫留言转化为通知广告信息,形成广告信箱业务。将语音信箱与短消息服务相结合,每发短消息缀以广告信箱号码,则可将短消息扩展传播,变成长消息服务。

客服中心:建立客服中心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联系,处理不必当面即可解决的某些通信服务质量和业务手续问题。如业务咨询、资费查询、帐务查询、障碍申告、服务投诉、业务办理等。如能将这种与通信业务有关的联系扩展成无关的查询,就会通向直接的信息经营。

综合业务平台:以智能多媒体方式,将各种特服业务手段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具有人工受理和自动查询两大功能。利用规模宏大的数据库,存储和交换可供查询和交易的各类信息资料。此平台所以能够包罗万象,一方面是它自身的聚集能力所致,另一方面它是多路网源接口,可以汇接各路信息流,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广涉博猎,精心编制,扩大信息来源

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通信系统可谓白手起家,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广涉博猎。社会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要有组织地开发采集。

①独立开采,特色经营

针对不同的信息特征,采取独立开采,特色经营策略。如利用短消息与语音信箱相结合的信息传播,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登门采集。将广告受理办到家门。初期可做优惠广告信息传播试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

②互通有无,综合利用

先期发展的160、168电话信息服务台,是我们最佳合作伙伴之一。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业务管理经验,同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转用他们的信息节目。利用其提供的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为我所用再加工,形成适于短消息触发和语音信箱记存的综合信息。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其他信息台。

③分门别类,广开节目

将信息节目分门别类进行编制。编制信息节目应以真实、简练。适用为原则,切忌虚假、空洞和冗长。根据不同信息的不同价值,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制定信息目录和节目价格清单,方便用户随机查询和选择。

④以微促定,个性发展

信息经营涉猎对象不仅在于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而且要面向个人与家庭。移动通信一方面是个体化通信——手机持有者通信:同时它也是一种连体化通信,非手机用户可以进入移动通信网。利用这种性能,开办虚拟手机业务,进而为无手机用户开办语音信箱和信息专页,实施个性化信息中介传播服务。

(3)集中优势,合力开发,建立企业经营机制

实施信息经营战略,必须建立适于信息经营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移动通信某些新业务之所以推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另者,没有将某些新业务功能提到信息经营的高度去发挥作用,使新业务淡化在主体业务之中,不能得到经营者的重视,怎能引起用户青睐。

开展具有移动通信特色的信息经营活动,至少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利用现有专业管理和生产人员,在经营维护主体通信网络的同时经营信息业务;二是组建专门从事信息业务的企业集团(公司),使信息经营企业化。可资借鉴的是,原辽宁省邮电实业开发总公司所属省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专业生产形式走上企业化道路之后,集中优势,联网运营,信息业务得以迅速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个成功尝试。电信重组以后,移动通信系统增加了人力资源,不妨调聘懂经营善管理的得力人员,组建“移动信息公司”,实施股份制集团化联网运营,将移动通信信息产业推出地平线。公务员之家

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移动信息产业,有如下好处和优势:

第一,有利于将基本通话业务以外的经营项目集中起来,变换花色品种,以信息经营的面目推向社会。

第二,有利于合理调动和使用人力资源,为主业减轻人事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

信息经营范文篇10

关键词:移动通信经营策略

1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8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移动通信系统以来,即以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迅猛发展。全国移动通信网逐步完善,移动电话用户成数量级地增长,使得传统电话业务币场发生了深刻变化。

移动通信系统就市场占有率和电话普及率而言,虽然尚不及固定电话,但它的增长幅度,却超越了固定电话。

这种变化,突出地表现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上。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全球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这种变化,还表现在信息经营方面。信息的本质是流动的。与固定电话相比,移动通信更适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从而开发更加广泛的信息业务。

这种变化,是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为移动通信带来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即移动通信系统从分支地位一举成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使得它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更多的主动权。移动通信面对的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和可塑性。

邮电分营,使原来那种政企不分的混合体变成真正独立经营的企业,邮政和电信各自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它使得中国电信可以轻装上阵,得以摆脱以往那种相互依赖自我迁就的局面,增加危机紧迫感,刻苦寻求经营之道。电信重组后,移动通信尤为如此。

邮、电、移三分天下,同是信息产业的骨干力量,但它们在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不同,表现不同,信息经营地位自然有所不同。

信息经营是指,邮政、电信和移动通信企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从事信息采集、编制、传递、传播、中介、、合作开发等经营服务活动,利用信息资源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的过程。

邮政企业似已意识到依靠单纯信息、实物传递已经不能摆脱在通信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他们利用邮政网络,在传统信函业务基础上变换花色品种,办起的商业信函、广告速递、明信片。礼仪通信等业务,带有一定的信息经营色彩。但他们在信息采集、编制、传播等方面创新不足,保守有余,并没有取得信息经营的长足进步,使得很有发展前途的几项新业务起伏不定。他们的经验教训应当引以为鉴。

电信企业从单纯信息传递(传输)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步伐稍快。程控电话异军突起之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业务竞相崭露头角。数据通信、可视图文、电子信箱等业务本来是从事信息经营活动的极好手段,只可惜应用不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果。好在计算机通信(如互联网)后来居上,但仍未摆脱单纯信息传递的巢日,多半起“桥梁”“公路”作用,而没有大踏步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只有电话信息服务台(160、168)名正言顺地登上了信息经营的大雅之堂,取得了信息查询和广告通信方面的诸多收益。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在信息经营方面尚属白纸一张,暂无经验可谈。一方面,在电信重组以前,受电信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移动通信没有在信息经营方面得以施展;另一方面,拘于移动电话组网。放号、维护等诸方面的压力,尚来不及将信息经营摆上议事日程。但随着移动通信系统日趋完善,移动电话新业务陆续推出,信息经营不仅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有了一定的精神准备。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名为信息产业的邮、电、移三支骨干力量,在整体营销策略方面,尚未调整到信息经营方向上来。从上至下强调的是“放号”多少,“能力”多大,主要靠“邮资”、“话费”来维持收入水平。打破单纯信息传递的固有模式,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正确地估量自身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趁着其他通信方式在信息市场遗留的大块空白,将信息经营纳入移动通信主体经营战略目标,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2移动通信向信息领域发展的营销策略

信息经营之所以要摆在移动通信企业的战略地位上,这是因为信息经营与单纯信息传递的性质是不同的。

单纯信息传递源于传统的邮电通信性质。“邮电通信业:承担信息传递、办理公众通信业务的生产部门,由邮政和电信两部分组成。邮政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传递实物载体的信息为主的产业;电信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的产业”“邮电通信业通过信息传输和邮件传递产生一种特殊的效用,这种效用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社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直接为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传统邮电通信性质将邮电通信定位在一个阶段——信息传递阶段。而实际上,信息从产生到消费何止一个传递阶段。单纯信息传递概念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那时的“社会分工”注定要求邮电通信只管传递信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为党政军民服务,而对于信息内容不必涉及,也就没有必要去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信息传递是信息经营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通信”。当然通信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并不能囊括信息经营的全部环节。

信息经营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表现。社会生产生活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得信息事件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的信息可以就地消化,有的信息则需要流通和传递。这就为信息经营提供了用武之地。信息经营和单利用的信息营销手段,建立适于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加速占领信息业务市场,有如下方法可供研究参考。

(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调动一切信息营销手段

移动通信系统有其他系统不可比拟的先进性。它不仅可以提供近、远程移动通话服务,机随人便,话随人走,而且具有一系列新业务功能。基本通话业务与各项新业务紧密配合,十分有利于向信息领域发展。

可以作为信息营销手段的新业务功能有:

信息点播:将预先编制的各类信息格式化,供用户随机点播,随启即发,内容简捷清楚。它是真正的“快易通”和“文曲星”,而且其信息源和信息流是不断扩充的,可以适时更新演进,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短消息服务:利用手机显示功能,借助于信息台的接转操作,用户之间可以互发短消息。公司方面,将时效性很强的信息节目变成短消息分区分片向用户传播。办理商家客户、机关部门短消息广告和通知业务,有针对性地短消息新闻广告和通知通告,收取广告通知费用。利用短消息开展公益和礼仪性业务宣传服务,提高公司信誉和凝聚力。

语音信箱:当用户来话不通时,将主叫用户留言存入信箱,供被叫用户随机听取,这是补充通话的一项功能。除用于个别通话接续外,可将主被叫留言转化为通知广告信息,形成广告信箱业务。将语音信箱与短消息服务相结合,每发短消息缀以广告信箱号码,则可将短消息扩展传播,变成长消息服务。

客服中心:建立客服中心的目的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联系,处理不必当面即可解决的某些通信服务质量和业务手续问题。如业务咨询、资费查询、帐务查询、障碍申告、服务投诉、业务办理等。如能将这种与通信业务有关的联系扩展成无关的查询,就会通向直接的信息经营。

综合业务平台:以智能多媒体方式,将各种特服业务手段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具有人工受理和自动查询两大功能。利用规模宏大的数据库,存储和交换可供查询和交易的各类信息资料。此平台所以能够包罗万象,一方面是它自身的聚集能力所致,另一方面它是多路网源接口,可以汇接各路信息流,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2)广涉博猎,精心编制,扩大信息来源

在信息服务方面,移动通信系统可谓白手起家,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广涉博猎。社会信息来源十分广泛,要有组织地开发采集。

①独立开采,特色经营

针对不同的信息特征,采取独立开采,特色经营策略。如利用短消息与语音信箱相结合的信息传播,可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登门采集。将广告受理办到家门。初期可做优惠广告信息传播试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

②互通有无,综合利用

先期发展的160、168电话信息服务台,是我们最佳合作伙伴之一。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业务管理经验,同时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转用他们的信息节目。利用其提供的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为我所用再加工,形成适于短消息触发和语音信箱记存的综合信息。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其他信息台。

③分门别类,广开节目

将信息节目分门别类进行编制。编制信息节目应以真实、简练。适用为原则,切忌虚假、空洞和冗长。根据不同信息的不同价值,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关系。制定信息目录和节目价格清单,方便用户随机查询和选择。

④以微促定,个性发展

信息经营涉猎对象不仅在于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而且要面向个人与家庭。移动通信一方面是个体化通信——手机持有者通信:同时它也是一种连体化通信,非手机用户可以进入移动通信网。利用这种性能,开办虚拟手机业务,进而为无手机用户开办语音信箱和信息专页,实施个性化信息中介传播服务。

(3)集中优势,合力开发,建立企业经营机制

实施信息经营战略,必须建立适于信息经营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移动通信某些新业务之所以推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另者,没有将某些新业务功能提到信息经营的高度去发挥作用,使新业务淡化在主体业务之中,不能得到经营者的重视,怎能引起用户青睐。

开展具有移动通信特色的信息经营活动,至少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利用现有专业管理和生产人员,在经营维护主体通信网络的同时经营信息业务;二是组建专门从事信息业务的企业集团(公司),使信息经营企业化。可资借鉴的是,原辽宁省邮电实业开发总公司所属省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专业生产形式走上企业化道路之后,集中优势,联网运营,信息业务得以迅速推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个成功尝试。电信重组以后,移动通信系统增加了人力资源,不妨调聘懂经营善管理的得力人员,组建“移动信息公司”,实施股份制集团化联网运营,将移动通信信息产业推出地平线。

以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移动信息产业,有如下好处和优势:

第一,有利于将基本通话业务以外的经营项目集中起来,变换花色品种,以信息经营的面目推向社会。

第二,有利于合理调动和使用人力资源,为主业减轻人事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有利于实行利益驱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提高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就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人才结构而言,发展信息产业必然成功有望。移动通信,大有可为:信息经营,前景可嘉。

纯信息传递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不仅注重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而且注重于信息来源的组织、素材的采集、资料的编辑、内容的扩散和信息消费的反馈等等。如果说,单纯信息传递传递的是个别的即时的原装的实用信息,而信息经营传递的信息,则是能用的,预设的,包装的实用信息。

移动通信为用户提供通话服务,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个别性、即时性与实用性。移动通信承载的传真、数据、语音信箱等项目,是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和通信服务功能的增强。而信息点播、短消息服务等项目,则是信息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增强。这是因为,信息经营已经将个别信息转为通用信息,随机信息转为预设信息,原装信息转为包装信息了。

据了解,移动通信短消息服务开通以来,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这是在其业务功能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产生的积极效果。

鉴于移动通信尚处在基本建设初上规模时期,将主要经营目标放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为此而加速放号,让更多的用户尽快进入网络系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放号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放号提高收益水平。放号只是产品营销即信息经营的前奏,更精彩的演出还在后头。谁能保证通信性能好,服务质量高,谁就能拢住老用户,激励新用户。网上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只能提供话音服务而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不仅是对移动通信技术功能的浪费,而且是移动通信企业的一大缺憾。

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加速放号和信息经营并重的营销策略,向厂褒的信息领域进军,抢占通信和信息两大业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