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6:29:39

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1

1传统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需求

1.1传统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在医疗废物发生地与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进行交接,并按照指定时间和路线运输医疗废物,再与医疗废物暂存地的人员进行交接,最后由医疗废物暂存地的工人对医疗废物进行称重与医疗废物处理厂人员进行交接。1.2传统医疗废物处理方式弊端。传统医废交接模式流程执行靠操作人员自觉性,经常存在管理制度与流程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李梦妮等[3]调查孝感市40所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时发现,50%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不完善;管理部门监管难度大,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发现问题有限,所以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存在无效监管,导致部分医疗废物流失引发医疗事故;交接均采用纸质记录,追溯困难,管理不便;缺乏信息化系统,数据无法利用,无法根据统计信息进行质量控制、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缺乏校核手段,存在漏洞,也易造成废物流失。1.3现阶段医疗废物管理需求。建立一套从废物产生到最终废物处理(院内分类、收集、运送出院)的院内整体化解决方案;信息化的系统准确记录废物产生、交接、暂存,处理、出院运送;数据分析平台监管废物的流失,实时监控与预警。

2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2.1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简介。通过Ibeacon蓝牙精准定位技术、4G无线技术,电子、计算机设备自动获取精确数据,实时上传,定位转运小车。详细记录每一袋废物的生命流转周期,包括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状态、种类,重量及每次交接记录等。自动生成电子报表,实时在线追踪,轨迹追溯,电子围栏。全程无纸化操作,规范流程,所有数据加密传输,蓝牙连接,直传数据库。2.2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流程介绍。各部门医务人员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转运小车,按指定轨迹移动至各部门。收到医疗废物后,尼龙扎条封存医疗废物、扫描尼龙扎条二维码、称重、打印粘贴标签,临床医务人员确认信息,扫描智慧工牌交接,信息确认上传后台,医疗废物装入小车;收集完全部医疗废物后前往医疗废物暂存地,入库前通过电子磅称重,核对医废总量,确认无误完成入库交接,同时自动上传各病区数据和总数据到后台,无异常则该废物回收顺利完成。医疗废物出库,再次进行电子地磅称重,出库总量与入库总量保持一致,系统自动完成核对确认后与医疗废物回收公司交接,生成交接记录。如有异常及时进行警报,同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手机。2.3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介绍。2017年5月本院正式启用医疗机构内医疗废物管理信息,从前期管理部门收集意见、要求,到试运行后对系统工作流程的反复跟踪、评价,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最终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该医疗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由实时监测记录取代手工记录,配备智能垃圾回收车、电子秤、手持终端、RFID(远程智能识别系统)门锁、智能平板、标签打印机等设备,工作流程详见图1。

3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

3.1上线培训。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前,组织所有病区护士长和工勤人员分别进行上线前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简介、功能、流程介绍,使用中关键点讲解,并现场示范和答疑。由于工勤人员普遍年长,文化程度偏低,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利用电子设备,回收录入程序进行扫描、确认,故需要加强对工勤人员的培训及使用情况跟踪,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3.2应急预案。由于信息化系统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信息量逐步增加,可能会发生系统崩溃的情况,网络信号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医院须做好应急预案。在培训中组织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以便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及时采取人工替代措施,保证院内医疗废物回收工作不受影响。3.3运用效果。对比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前后半年,发现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交接时间、监管时间明显减少,交接登记完整性达100%,成本考核便捷,数据百分之百准确,部分指标对比见表1。

4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体会

4.1规范交接回收。医疗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记录每一次医疗废物回收的相关数据,包括医疗废物种类、重量、产生科室、时间、交接人员、回收状态等信息,直至医疗废物最终由医疗废物处理厂人员回收。医疗废物交接时重量自动上传,杜绝医疗废物在交接过程中流失的现象,而且整个过程采用扫描设备进行信息采集,避免出现二次交叉感染。另外如果无科室内人员进行现场交接,将无法完成回收工作,确保现场交接工作落实到位。4.2全过程监控。闭环管理管理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时查看医疗废物回收小车运行轨迹,跟踪操作人员回收路线是否符合要求,每日对各病区医疗废物回收重量、种类等情况进行查看,可及时发现未按要求交接、回收的科室或回收科室种类异常等问题,科室负责人也可以定期查看本科室医疗废物回收重量、种类、交接人员等情况,有效解决日常监管的难题;系统自动生成任意时间段内医疗废物回收情况报表,取代传统每日纸质交接,避免交接单丢失、后补等情况,保证信息真实可靠,便于管理人员检查、核对及存档工作。本院医疗废物系统使用前后交接登记完整率由原来的90.5%提高至目前的100%。4.3智能计数。精准考核能准确从医疗废物信息系统提取回收数据,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交接无需二次称重,而且数据准确,利于成本控制;定期的数据提取,方便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从表1可以看出医疗废物信息系统上线后本院在医疗废物上的成本考核百分之百的准确。

5展望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目前医疗废物管理机制仍不够完善。王玺正等[4]对全国5省份95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指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虽较前有提高,但仍有诸多不足,急需健全监督管理体系。运用互联网平台的院内医疗废物闭环管理模式适合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动,可依据基层医疗机构及医疗废物回收公司的工作性质,将各基层医疗机构及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设为监测后台,利用信息平台,对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回收、交接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追踪,及时发现异常动向,尽早干预,保证辖区内医疗废物规范处置。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刚开始应用到医疗废物管理当中,对其功能需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和提升,比如后期即将上线手机端平台,便于科室管理人员实时查看本科室医疗废物回收情况;目前仍采用人工称重自动上传的方式,后续将朝自动称重自动上传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

[2]陈吉宁,徐绍史,郭声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J].上海建材,2016(4):1-11.

[3]李梦妮,邱萌,甄玲,等.孝感市40所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483-484.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2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C/S

当前数字化医院的基础模式是数字化管理,信息作为医院发展的基本功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不断提高医院的技术实力。通过信息技术文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措施和生活观念,通过数字化建设使得医院能够更好的发展。数字化医院概念的界定,为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发展依据[1-2]。通过建设数字化医院,使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得到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现代化医院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3-5]。信息化管理带来了以下好处。第一,数字化医院为患者提供了很多便利。数字化医院电子传输和信息高度共享,极大地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解决了挂号、收费、取药时间较长、门槛较多的医患矛盾,并大大减少了取药环节,提高了患者看病的速度。第二,增收医院的财政节支。通过持卡挂号、持卡开药、持卡交费,可以有效避免算错账、漏记、漏收、“走后门”看病等现象发生;摒弃手工记录等环节,可以大大减少办公消耗材料的使用,通过局域网定向传递通知、报表,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增加了医院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推进数字化医院过程中,医院内员工可以接受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培训,这是医院中工作人员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建设功能拓展中,员工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业务素养以及自身的文化修养,给医院带来了良好的技术氛围,提高了文化效益;患者可以通过数字化医院掌握医院和工作人员的信息,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而且可以了解药品价格和就医花费情况,使患者就医变得更加透明,减少了医疗纠纷,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益。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在业务流程中尤为明显,员工由体力劳动到智能化的过渡,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医生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患者身上,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加给病人看病的时间,减少了排队的时间,既为医院增加了收入,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第四,加速规范医院管理流程。医院上级领导可通过该系统实时了解全院的医疗情况、物流情况以及财政收入,为院领导决策提供一手材料,进而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1设计方法与需求分析

1.1设计方法。首先需要通过使用系统的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设计出所需要的数据库和各种图表的详细结构。然后创建系统项目,在系统项目中创建详细的数据库和表格。在设计模块时,可以先设计模块再创建系统集成,即对各个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独立的调试和修改。在创建系统主表单时,将各个功能模块使用主表单集成在一起,最后调试整个系统。1.2系统需求分析。第一,使用相同的方法处理不同信息,发现信息之间的差异,并能排除使用前后矛盾的不完整数据。第二,提供管理决策中需要的大量信息数据。第三,能够有效分析和评估数据。第四,向各级管理机构提供不同程度的报告,缩短分析和解释的时间。第五,用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提供尽可能精确、可靠的信息,以便使决策者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病人看病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目前存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大多是针对大型医院设计,很少考虑到乡镇一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大多功能在乡镇级医院不实用,增加了院方不必要的投资。此外,系统一般不支持远程访问,信息的共享性较差。因此,为了适应医疗信息管理发展的需要,开发了基于VS.NET的医院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导医服务:为病人提供管理服务,包括病人会诊的登记资料、病人的预约资料、前台交费清单、药品退费管理、所欠费用催款以及病人对医院的评价管理。医生服务:医生对会诊资料所开出医令的。药房管理:提供药品资料收集、药品发放及退药入库服务。门诊统计:门诊科室、日统计及交接班汇总。基本设置:医院的检验设置、检查设置、科室、员工、用户及折扣卡设置等。1.3数据库需求分析。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显然数据库在系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事实表明,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实际场合。数据库可以使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变得快捷、高效且准确度较高。数据库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门重要的学科,数据库最初的形式是文件系统,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在信息时代,如何甄别信息是否有用,对信息的分析十分关键。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处理海量数据是数据库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包括DBMS、DB等。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大都采用关系模型,该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更加直观、简单,使设计师从复杂的物理存储约束中走了出来,集中精力研究系统的逻辑结构。关系模型的基础概念是关系,可以直观地看成一个二维表格,表示两个实体间的对应关系。关系模型数据库可以使人们通过语句访问和操作数据。此外,关系数据库还有自己的操作语言——SQL语言,且得到了广泛应用。1.4性能需求。为了使研发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设计团队采用了很多的措施进行保驾护航。最终呈现在给用户的系统具有如下功能。1.4.1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用户使用系统时,最直观地感受是关于系统的处理速度、处理能力以及处理的准确性。为了达到及时、高效、准确的处理数据要求,在最初设计系统时,应考虑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在医院中,要根据预约情况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如果在预约时出现问题,会给病人就医带来不便,耽误急性病患者的医治。因此,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1.4.2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用户通常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应提供人性化的用户接口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项功能,系统界面要尽可能采用用户熟悉的界面。数据资料是医院重要的信息,系统要具备可维护性,用于日常安全管理和系统意外崩溃时数据的恢复,有利于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数据的备份。1.4.3系统的标准性。任何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都会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在开发管理系统时要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涉及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等必须符合通用标准。在开发医院操作系统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前期设计工作,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规范,确保软件(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1.4.4系统的先进性。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计算系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个良好的系统工程,应保证医院管理系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先进的。为了达到这项目标,系统应具备很强可扩充性和开放性,不断改善系统的功能模块。另外,在设计和开发系统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当前主流、先进且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产品。1.4.5系统的响应速度。病人的需要很重要,尤其是重症病人。因此,应提高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响应速度,使病人的需求得到及时反馈,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医院的响应速度要求以秒为级别,依据不同情况,响应速度差异从秒级到分钟级,前提是确保病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2结语

通过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查找病例信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采用C/S设计模式,通过信息数据之间的交互实现医院药品管理、收费管理、住院管理、人工费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等,提高医疗部门在医院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段会龙,吕旭东.医疗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2):1-6.

[2]杨宏桥,吴飞,甘仞初.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5):50-52.

[3]孟勋.医疗信息化中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5):66-67.

[4]严永杰,林震,夏琳.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多院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方案研究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7):155.

[5]陈荃,万艳丽,王岩,等.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功能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9):41-44.

[6]赵威.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初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3):1-2.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护理;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护理质量;

护理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同时,护理是医院服务中的重要环节,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主要依据1989年原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草案中对护理组织管理体系、护理工作制度、护理管理标准、护理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纵向护理质量监控方面,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在全国范围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上报系统,全国二级以上的医院加入申请上报,约2000家医院加入国家质量数据库的上报,通过整合数据和系统平台分析,让参加医院以及全国的质量指标结果有了一个对比。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级医院要加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无论是基础性的医疗信息记录查询,还是远程会诊、远程治疗服务,都已受惠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方向,医疗护理行业应主动触网,从而提升护理水平。“互联网+护理”模式的兴起将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打造成更加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现代服务模式,从而能够肩负起更重的担子[1]。2019年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互联网+护理”模式就是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可为不同需求的被护理人群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护理服务,还可以统筹发展中国护理机构,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中国被护理人群多层次的迫切需求。医疗护理资源,例如机构、社区、居家等不同类型的护理服务会通过统筹规划,在供给端增加医疗护理服务[2]。医院应当提供充分的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兼顾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分析建设中的“互联网+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现状,可以提高医院的护理效率,整合护理资源,有利于促进护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提供参考。

1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现状

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管理主要依托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大多数医院运用的HRP(HospitalResourcePlanning)系统实现“人财物”“医教研”“护药技”的综合管理。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含临床护理的信息化、护理管理的信息化两个方面,医院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建立知识库、实时信息跟踪和服务平台方面,缺乏围绕护理质量提升的细化评价体系[3,4]。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级医院都十分重视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护理管理逐渐走上信息化管理,建立了相应的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无论是政府、医疗机构还是学术界都展开了对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探索,将过程质量指标、环节质量指标与终末质量指标相结合的指标制定方式更加能够满足质量评价的要求[5]。目前,大部分医院的护理工作管理都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将护理质量数据录入收集建立数据库,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进而构建起一个可供实时共享、查询的数据库对于获得数据以评价护理质量至关重要。医院将护理质量的数据录入到护理质量数据库中,既方便医院对于护理过程的监控,又便于医院管理人员检查护理质量,可为改善护理质量,制定科学的护理人员激励机制提供更好的参考,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有实证研究表明,护理质量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提升护理水平、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等具有显著的作用[6-8]。护理质量数据库可将护理质量的相关信息采集系统载入手持的移动终端,用于收集医院各科室的护理质量信息,将检查结果的数据上传到计算机云存储平台,系统将根据管理者的需要进行自主统计分析,对医院和各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并提供科学的信息反馈,帮助医院提升护理质量,改进效果跟踪、监测,使护理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化[9,10]。因此,实现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的评价有赖于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以保证患者享受更加安全和舒适的护理服务。2012年,面临医院众多护理管理相关系统分割化和碎片化问题,有医院建立了“平战时移动护士工作站”,实现与其它信息系统软件的连接,达到数据实时快速获取、共享患者数据的高效管理[11]。近几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O2O”理念也逐步被引入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构架中支撑相关终端的研发[12-14]。但目前的医疗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距离理想状态尚有差距,其发展还不足以使护理行业产生根本性、颠覆性的改变,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也主要停留在较为具体的关系研究层面,较少文献对目前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因此,未来还需要在实践和学术层面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探索,持续推动护理信息学的发展。

2我国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内的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微观层面。我国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依然停留在客观指标层面,缺乏对护理质量评价的主观指标;②中观层面。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库尚未形成规模且与大数据技术结合不足,缺乏智能化,并且还未实现护理质量数据一体化的可视模式,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指标;③宏观层面。纵向监控和横向合作还不足,对于护理质量的监控还依赖传统的人工评价,并未将患者与护理人员双向评价的全方位体系纳入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

2.1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缺乏主观性指标

我国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多依靠传统医院可度量性较高的数据指标,但是对护理质量评价中的人文关怀等缺乏主观性的评价指标。如某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中将护理质量分为了病房护理管理质量评价表、基础护理质量评价表、急救物品质量评价表、专科质量检查评价表等,可以看出客观评价较为丰富,但缺乏患者层面的主观评价。医疗服务的供给包括了医疗服务产品的提供,以及医疗服务本身的提供,而护理涉及到更多的是为患者提供需要的服务,因此“顾客”评价应当成为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既要立足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又要与患者的需求相适应,逐步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双向评价反馈的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还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2护理质量信息数据库尚未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

我国国内虽然各种医疗机构都在如火如荼地加强信息化建设,但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护理质量的数据收集与整合相对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系统间处于分割的状态,无法实现数据的整合和进一步利用。总体上护理质量数据库建设水平较低,大部分医院在数据整理方式上还比较传统,没有在大数据集合和分析上形成数据库,这种情况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不配套。相对而言,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护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如美国构建的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STM)是唯一一个提供季度和年度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报告的国家护理数据库,用于在单位级别评估护理。目前,美国有超过1100家机构参与了这个数据库,该数据库现在可用于显示不同级别护士的经济影响[13-15]。国内对于护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底部支持还相对不足,护理信息数据库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无法为宏观层面的监控和大数据分析提供足够的基础。特别是目前的护理信息数据库主要纳入主体为医院,相关的养老护理机构以及社区医院的参与较少,缺乏整体性,不利于护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2.3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不够

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建设应用于发展,护理服务数据呈现突飞猛进式的增长,但国内各医院对于数据的利用度不够,数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虽然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相比过去有了一些提高,但对护理数据的处理与利用仍停留于表层,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相应的整合,不能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大数据技术辅助实现护理质量的专业化管理成为趋势,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能止步不前,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创新[16-18]。信息化建设提高护理质量不仅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提升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精确性,还可以将质量评价标准归入信息化平台,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质量监控模式,使得护理质量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化,并且建立完善护理质量监测、检查、追踪、持续提升机制。目前,大数据技术与护理质量的信息库建设尚未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水平上,还比较落后且没有开发出一套更适应当前医疗管理体系下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没有将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

2.4护理质量信息系统开发的横向合作不足

我国国内各大医院对于护理质量指标的差距较明显,国内护理服务信息化建设虽发展迅速,但尚没有统一全国的护理服务质量指标信息系统。例如对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大多都仅限于医院内部的使用,国内没有成立统一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信息的碎片化导致无法实现区域的整合。目前,护理质量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是各大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公司依据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系统的设计无统一要求,开发的重点也不相同,其功能和应用的范围较为局限,并存在许多地方的医院重复开发的现象,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且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鉴于此类情况,应该尝试建立与应用区域协同信息化护理质量信息上报、公示和预防模块,实现区域内护理质量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19]。

3加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对策

“互联网+护理”等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发展,国家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各医院加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综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护理质量。为了加强护理信息化系统中质量体系的建设,必须从信息系统设计层面、数据整合层面以及区域协作层面进行突破。3.1建设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提高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加强推进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国家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护理需求的重要保障。当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5G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发展路径。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可引入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通常包括质量指标设置模块、数据收集模块及整合分析模块,通过医院的护理信息系统,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植入。首先要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设置终端选项;其次通过现场采集与信息数据库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最后通过护理信息系统实现大数据归类,按照既定的数据分析程序运作实现数据分析和决策。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嵌入医院HIS系统。在医院不同病区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使得医护人员能够登录并查看病区的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患者呼叫和评价反馈记录。护理质量监控人员不仅可以查看监控的任务,还可以设置相关任务。分配任务后,系统自动将信息发给质量监控人员,提醒各人员按时完成监控任务。然后监控护理人员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到病房进行检查,按照考核的标准,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输入、保存和上传,护理质量监控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工作的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护理信息的闭环管理,是以特定输出信号为基准,每一环节的输出都与其匹配,检查各项操作正确与否,从而能够实现执行的过程精细化与精确性的提高[20-22]。建立风险预估及提示、信息上报与改正分析、遗漏筛查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闭环管理系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记录各种护理不良事件,防止继发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为下次应对类似事件提供在线案例。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嵌入,不仅使护理质量数据变得更完整和系统化,还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并且降低了护理质量监控的成本和人工复核的成本。

3.2加强对护理过程数据的深度挖掘,提高移动护

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数据挖掘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相对比较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在建设了基础的护理质量信息系统后,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在收集了护理质量数据并存入数据库后,要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通过对海量、丰富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有效的信息。目前,对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主要路径有:第一,对既有的风险进行梳理,建立护理质量风险预警和报警机制,实现对护理质量风险管控的实时监督,对以后的护理工作起到借鉴作用。第二,为实现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和精确护理提供数据分类支持。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个性化和精准护理,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精准的病情分析,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准确的护理活动,对疾病进行预测,防止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的衡量,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及相应症状及时给予规范准确的护理措施,并做好治疗前的准备以及治疗后的护理康复实践,可以大大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护理工作的质量[23-25]。以护理的信息数据为主要依据,发现护理中问题的规律,规避护理风险因素,采取个性化和精确的护理方式,从而对减少护理问题、加强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预测患者的状况、节省医疗成本。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对群体性的疾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护理人员通过将大量的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化、标准化,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用于指导临床护理活动,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护理的质量。医院还可以借助平台的数据量进行护理方面的相关研究,促进护理质量建设[26]。

3.3加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横向协作,提高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

未来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必然是多层次、全区域的数据整合,必然要加强护理信息质量信息化建设的横向合作,建立起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网络。面对区域之间、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碎片化问题,应该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加强护理质量信息的数据上传,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地区间合作的数据整合、统一的数据库,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增加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基数,实现对患者和护理行为的监控。此外,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护理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一体化平台,保障护理数据的多元化采集、知识化处理、主题化汇聚、集约化管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实现医院护理管理现代化、智慧化[27,28]。在建立起地区间共同的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建立统一的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现护理质量数据的共享,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升整个护理服务市场的供应水平。

3.4加强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网络安全,提高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平

虽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5G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给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挑战。在护理数据信息建设方面,还特别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29]。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但在利用信息化方便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数据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不安全因素,因此,为保证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就要加强患者信息的网络安全,采取专门防范患者信息泄露的网络安全措施,强化医院的护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尤其是个人隐私。在技术层面上,患者端和护士端通过人脸识别以及其他的生物识别手段辅助实现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在系统端口通过数据标记的模糊化达到保护患者隐私的目的。

4总结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4

在其支撑下,癌症信息数据样本采集、信息系统运行分析和精准治疗质量有效提升。

2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内容

2.1总体技术设计。本项目建设中,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应用需注重以下技术规范控制。第一,癌症精准治疗以大量数据为支撑,系统设计及应用中,注重控制大数据分析手段。第二,为确保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效率,全自动化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技术是本系统应用的核心。第三,注重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在线监控系统的结合,提升系统整体运行性能,确保癌症临床与精准质量管理规范。2.2信息化系统硬件基础设计。精准医疗体系下,硬件基础平台搭建质量直接影响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1]。通常情况下,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基础设计包含了实验室搭建和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据处理和信息化工程建设中,为确保信息化系统高效运行,建设了沙盘模拟实验室、工程管理信息化集成实验室、BIM绿色建筑设计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为癌症研究和信息管理提供了基本支撑。此外,就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而言,项目工作人员借助计算机平台,实现现代通信技术、监控技术、电子集成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规范连接。在其控制下,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为癌症临床研究和精准治疗实施提供保证。2.3移动医疗和信息安全网络设计。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计划”实施的首要环节。要提升基因检测精度,就必须注重癌症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本项目建设中,工作人员进行了移动医疗和信息安全网络设计。该控制下,癌症信息采集的过程更加安全、标准与规范。基因检测是利用DNA技术确认导致患者患病的基因或者受检者是否携带肿瘤易感基因,进而诊断或治疗患者疾病。检测过程中,可有效收集基因图谱、癌细胞内的遗传改变信息,为癌症临床治理提供数据支撑。2.4癌症基因库设计。作为一项数据密集型科学,生物及医学研究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现阶段,借助大数据技术设计、建设癌症基因数据库,已成为当前精准医疗建设的重要内容[2]。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据处理和信息化项目设计中,项目计划建立一个整合肿瘤遗传信息与肿瘤疗效数据的信息平台。基于此,设计人员统筹遗传学、生物化学、环境和病人临床信息等数据,合理设计各种数据整合方案,设计信息平台功能,实现肿瘤治疗基因数据信息的有效分析。具体功能中,该系统需满足大数据获取、分析、解释的需求,并构建癌症预测模型,实现精准治疗的有效指导,如图1所示。2.5药物靶向治疗方案设计。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用目的在于,实现癌症信息的精准把控,编制药物靶向治疗方案,有效提升抗癌药物质量[3]。项目设计中,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具备以下功能。当系统捕获患者基因数据和所处环境时,智能化、自动化制定个体治疗方案,在合适的时间为患提供有效治疗,实现人类致病机理的有效把控,从而提升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6癌症基因检测和靶向诊疗信息服务设计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想提升设计质量,应注重优化咨询服务功能。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据处理和信息化工程建设中,为了给患者提供有效服务,设计人员设计了系统信息解读过程。具体而言,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下,该控制系统可向患者提供准确和专业的咨询服务,建设快捷医疗,通过一站式服务癌症诊断窗口,实现治疗过程的专业化、低成本化。

3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

自我国精准医疗计划启动以来,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进行了大量基础设备建设,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建立。第一代基因检测技术的支持下,技术人员对晚期前列腺癌肿瘤患者进行测序分析。研究表明,精准靶向治疗方法对晚期前列腺癌肿瘤患者有显著效果。此外,为提升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质量,构建了医疗信息管理技术培训项目,使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链条得以延伸。精准医疗计划中,责任单位吉林省英华恒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英国癌症研究院、英国伦敦皇家马斯登肿瘤医院达成合作,对接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有效获得癌症临床资料。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研发团队对156例晚期前列腺癌肿瘤进行基因测序,并生成精准治疗方案,为前期信息系统运行分析的精准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4结语

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对癌症临床治理研究和精准治疗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癌症临床和生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用的必要性,优化硬件设计、软件功能,进行规范化的应用,才能确保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质量提升,实现现代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晴,叶方敏,盛慧明,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二维条形码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8,33(7):77-80.

[2]杨志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审核系统的设计与展现[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7,5(3):160-164.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5

关键词: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设计;网络技术

信息管理技术属于管理技术分支,技术应用的目的为满足组织要求,实现组织目标。在变电运行管理实践中,采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信息价值,促使各类目标的实现。随着变电运行管理要求和需求的增加,引入网络技术,能够促使信息技术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运行现状

从变电运行管理实践来说,保证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变电运行控制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能够提高运行管控水平,保证变电运行状态。通过对变电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能够高效解决各类问题,保证电力系统变电的稳定性。采用的信息管理技术,其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同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较强,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变电运行管理的需求和要求。构建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类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数据信息统计以及分析的水平,进而达到变电运行保护的目标,为电力系统运维以及升级提供了技术保证。应用数据库以及方法库等,实现对各类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集中,利用其存储数据信息,保证了数据信息存储的可靠性,有效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随着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建设和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运行的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难以达到实际需求。这需要不断增强系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还需要保证其安全性,保障变电系统运行管理效益以及生产效率水平提高。目前来说,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以GIS技术为核心,能够实现各源数据的快速整合,优化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流程。采用新型数据库技术,比如ORDBMS,能够避免多对象时产生共享冲突,同时能够支持多版本管理。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来说,系统设计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以控制和优化,保证网络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作用的有效发挥。

2基于网络技术的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控制研究

2.1明确系统功能与结构。从变电运行信息化管理实际来说,若想发挥系统的功能作用,要做好系统设计的把控,明确系统的功能以及结构。基于功能角度来说具体如下:①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变电站整体运行各类数据的高效采集以及处理,制作为表格和图形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基于相应的数据信息,监控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实际情况,实现对变电站日常运行突发事件的动态化监控,经过分析和计算以及处理,排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②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很强的微机防误功能。基于操作平台,能够实现远动信息的高效收集,实现对设备的闭锁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变电作业人员误操作,确保变电装置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信息采集的可靠性[1]。③在系统运行中,基于对变电站运行状态数据信息的采集,经过分析以及处理,可反馈给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故障的有效隔离以及处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④基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变电数据信息的高效统计和汇总分析,实现资源高效共享。利用网络实现数据信息发挥,进而使得相关管理者能够掌握变电站运行的具体情况,有效减少了变电运维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图1为系统结构图。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变电站结构和网络结构、局端结构。网络结构中设置了交换机,选择的设备为Catalyst29286-13,主要组成包括10Mbit/s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端口,数量分别28个和2个。通过将交换机和Cata-lyst3533相互连接,构建网络主干。除了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还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全面控制。构建的变电站结构,包括监控主机和管理主机。其中,监控主机能够实现对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的各类数据监控;设置的管理主机,能够实现对接收的各类信息全面管理。基于上述功能,实现对变电站运行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及时反馈给系统完成处理。2.2应用平台技术。采用应用平台技术,能够实现界面的统一和维护管理的统一。在进行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运用面向对象技术以及模块设计力方法,进行系统模块的构建。具体内容如下:①底层支撑平台。搭建的底层支撑平台,主要运行了网络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以及图形子系统等,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②上层应用软件。其主要集成了运行记录管理子系统以及设备管理子系统等。两个平台没有直接联系,主要是利用数据库交换数据。通过在系统数据库内读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将计算结果录入到数据库内,进而解决系统运维不便的问题。随着支撑平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了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在实际应用中运行的底层支撑平台,具有数据通信功能、数据存储功能、图形显示功能、各类打印功能等。使用的上层应用软件,具有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统计功能以及分析功能等[2]。2.3动态建模与自适应技术。通常来说,供电企业日常的变电管理业务不断变化,所以运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信息管理流程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若想保证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应变能力,在进行系统设计运用可视化动态面向对象建模技术,采取对运行管理信息以及变电运行管理过程实施高度抽象化的方式,确保平台运行的独立性,构建的平台自身不能够满足变电管理业务流程的描述以及处理。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通过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解释,实现对某项业务领域内的信息管理[3]。简单来说,搭建的平台,主要负责进行抽象信息以及业务过程的相应处理。对于稳定的信息或者业务流程,平台会将其是作为数据,平台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运行信息系统的过程可以看作为平台的实例化。2.4工作流技术。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工作量的设计以及监控能够完成系统处理变电设备缺陷流程以及工作票流程,完成设计以及变更,能够更好的适应变电业务流程动态变化特征。从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实践来说,工作流贯穿整个系统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将在构建的体系结构上,围绕可配置以及可定义的工作流,实现数据的自动化管理,保证数据流转可以根据变电管理业务需求进行,基于数据流形成信息流,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5数据交换技术。构建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了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了各个系统的有效交换。在具体应用中,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要结合数据交换的实际需求,做好严格的把控,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功能的实现。从系统运行实际来说,实现数据的高效交换,能够促使变电运行管理各项业务的有序展开。通过整合各类系统的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效益[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变电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保障变电运行管理业务的有序开展。在具体实践中,要明确系统功能与结构,应用平台技术、动态建模与自适应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等,搭建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范春华.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9):35-36.

[2]王尧.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5):109.

[3]周鑫.论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161.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6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系统在各大医院中具有关键作用。主要使用范围包括记录患者信息、财务管理等。目前为止在我国各大医院中信息化的涵盖面越来越广,医院中较难手术的存档、病例记录都需要通过系统管理。传统的单机模式设备已不能满足医院的记录数据需求,在传统单机格式中一旦网络系统出现问题,就很难保证医院数据信息的恢复。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患者的治疗数据一旦流失会产生严重后果,并且会对医院整体医疗程序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消除医疗单机系统设备给医院工作流程带来的影响,建设患者个人档案保证医生工作效率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利用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虽然在各大医院中传统的单机设备种类繁多,但设备数量不足,对于扩大医疗系统规模没有太大帮助。由于其他软件功能不能实现信息技术升级,不能与DICOM配合使用,导致医院相关DICOM数据观察结果不能储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损失[3]。为使信息化技术适应医疗设备发展需求,要积极研发可以随时交换医疗数据的系统设备,提高医院专业水平与工作效率。

2私有格式设备与传统影像系统

2.1私有格式设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医疗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各大医院医疗设备要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与信息化发展进行不断创新。现阶段我国各大医院中对于患者的信息数据仍然由很多医疗设备利用私有格式设备储存,如视力检查、内部功能检查等。私有格式设备操作原理属于单机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与具有高效存储功能的DICOM系统相结合,导致医院中许多患者的各种数据信息不能相互交换,影响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单机私有格式的设备不能生成标准化检测报告,文字信息与图片数据不能同时进行传输与储存。2.2传统医疗影像系统。在我国各大医院中医疗设备的使用多数为以DICOM协议为准则的PACS信息系统,但依然存在很多中型设备在信息数据存储中操作效果不够完善,需要临床医生手动处理数据信息。并且中小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不能与DICOM协议相匹配,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与PACS系统相比有较大差距[4],主要表现在视力检查、心电图影像、肺部检查数据信息存储方面,传统的医疗影像在管理系统技术方面仍然不够成熟,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对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3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

在使用私有格式过程中其操作方式主要为检查设备用厂商自带的私有格式,利用自身系统操作生成医疗影像。信息化系统的通信机制各不相同,因此,生产的数据格式、网络系统都有所差别。在医疗信息系统使用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将信息设备生成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储存。目前私有格式系统不能实现DICOM兼容功能,导致医疗数据的存档、分析功能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在医疗影像数据中对于患者的标识也不尽人意,不能将患者的治疗信息与治疗流程、方案等进行匹配,需要医生自行查找。传统的单机模式在记录患者医疗数据时需要手动输入各种信息,并且临床医生不能直接观看数据结果,要通过纸质检查报告进行分析,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大[5]。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弥补传统私有格式的不足之处,提高医疗设备的工作效率,与其他影像数据采集系统相融合,并积极推广。在心电图信息数据采集中,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采用DICOM-ECG协议。利用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并有效与各大医疗设备厂商实现各类型号的数据化信息功能。因此,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功能性较强的特点,与传统信息设备的规模不同,PACS信息系统可以与其相对应的接口连接,与其他系统有效结合,实现网络数据实时交换。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结构主要是客户端与应用服务。客户端主要用于信息设备的使用中,客户端与设备自带系统不同,它虽然不能直接获取医疗影像数据,但可以直接截取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它的操作原理与DICOM将胶片进行数据化原理比较相似。客户端也可以将治疗患者的数据信息与自身截取的影像数据相结合,并直接保存到应用服务系统中。应用服务功能可以将HIS进行数据互换、上传PACS等,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应用服务功能可以重新生成客户端储存的患者报告。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利用信息管理自身对影像数据的储存进行格式化监测,同时弥补其功能不足。并且通过客户端与CS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客户端承担更多工作,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对系统报告的生成进行重组,弥补传统私有格式信息系统的不足。除此之外,PACS信息系统具有同时生产并储存文字信息与图像数据的功能,改善了传统私有格式的影像保存功能,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保存医疗服务中肺部CT与视力、听力检查的患者信息数据,并且便于临床医生浏览信息数据,不需要在检查数据时进行手动修改。在DICOM协议中,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以StorageSCU的方式传输数据信息,与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在接收方式与数据图像生产方面有所不同,改善医疗设备厂商生成的DICOM医疗影像。因此,利用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并且将以DICOM为主要传输功能的数据保存到PACS中去。医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基于PACS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并将生成的数据报告通过文字与影像共存的方式呈现出来。除此之外,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修改储存的报告状态,在确定数据报告准确无误后进行重新保存,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该系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医疗信息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与处理,提高了各大医院整体工作效率,改善了之前医生手动修改信息数据的方式,促进医疗设备信息化的发展。

4结语

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有助于各大医院信息化发展,它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并且使医院中患者的所有信息实现一体化,便于医生提高治疗速度。PACS信息技术与传统影像信息采集技术有所不同,它具有便捷性的特点,是先进采集技术的尝试,能够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使他们在工作中直接通过PACS系统浏览患者影像数据。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各大医院的医疗设备数据采集信息化程度,优化医疗设备数据化服务,同时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培龙.影像医学科管理系统PACSRIS的改进设计与实现[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

[2]魏明,罗希.基于PACS标准化通用型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2):141-143.

[3]王娜.医院PACSRIS系统的建构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7.

[4]肖锦菊.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PACS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8):144-145.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7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新的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功能单元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阐述SOA理念。

首先,在软件系统架构方面。SOA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尝试给出在特定环境下推荐采用的一种架构,它与很多己有的软件技术比如面向对象技术,是互补的而非互斥的。它们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用来满足不同的特定需求。

其次,在SOA的使用范围方面。SOA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它最主要的应用场合在于解决当下的不同商业应用之间的业务集成问题。业务集成问题包括:大量异构系统并存;计算机硬件工作方式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编程语言也不同;频繁的数据传输仍然速度缓慢并且不稳定、版本升级无法完成。SOA体系结构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在这些角色之间使用了三种操作:

(1)(Publish):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向服务注册自己的功能及访问接口。

(2)查找(Find):使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查找特定种类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由上述中的服务提供者给出的。

(3)绑定(Bind):使服务请求者能够真正使用服务提供者。三种操作互相作用,服务提供者向服务服务,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查找所申请的服务,并绑定到这些服务上。

2基于SOA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的功能设计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管理系统,在设计系统总体方案时,既要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实现这些不同平台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集成,又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当用户需求改变时,系统功能应该能够实现方便地进行扩展。经过深入的用户需求分析,确定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

(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包含注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智能排课、用户管理、毕业审查、旁听系统管理、四六级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模块。

(2)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学杂费管理、贷学金管理,帐务处理,工资发放管理等功能。

(3)图书管理项目有:图书期刊入库管理、借书证管理、图书期刊借阅归还管理、图书期刊借阅查询管理、图书期刊归还查询管理、图书期刊报废管理、图书期刊盘点管理、图书期刊查询。

(4)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用户登录和注册模块、用户和角色管理模块、用户考勤及其设置模块、我的文档管理模块、短信管理平台模块、以及公文流转模块等。

(5)学生管理系统包括成绩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和学籍信息管理功能。

(6)网络教学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模块、基本业务模块、信息查询浏览模块等。

2.2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本系统基于SOAP和Webservices,实现了各个分布式系统问的跨平台交互,各个子系统是分散藕合的,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的紧密藕合的分布式系统缺点,达到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满足灵活多变的业务逻辑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

(1)各个分院的内部应用系统,可以基于传统的应用系统模型来实现。

(2)跨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问题、系统安全问题、可扩展性等问题,根构造一种基于XMLWebservices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型和综合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方便地建立基于XMLWebservices的信息集成系统。

3基于SOA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在本文研究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客户程序包含在系统的前台Web服务器程序中。通过SOA技术,从数据库schooldat.mdb中提取更新数据,在本地检查数据是否冗余,如果没有冗余,则本地数据库中添加数据。实现的部分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检查并更新课程信息

boolCheckData()

//生成类实例

……

schoo1dataProxy.schooldatasd=newschooldataProxyschooldata()

//通过调用远程方法返回的数据集取得数据

DataSetds=sd.finddata();

foreach(DataRowrinds.Tables[0].Rows){

……}

//检查并更新数据}

5小结

总之,与传统软件系统相比,SOA强调和突出的是“使用者”,它对于用户而言成了名符其实的“服务”。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以往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更多的是一种技术,而SOA架构下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是完好封装的,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多次调用的。对使用者而言。因此,基于SOA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趋势。

参考文献:

[1]李藏.面向服务架构的应用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5:23-25.

[2]吴家菊,刘刚,席传裕.基于Web服务的面向服务架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14-17.

[3]林磊.管理信息系统中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应用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医院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质量是人们用于衡量自身是否从健康照顾者上得到及时、有效和合适照顾的标尺。手术室在医院内部属于核心科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在确保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信誉和声誉。由于手术室的护理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个科室,需要与多个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手术室内护理的难度,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更加难以进行管理。在手术室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主要需要重点关注要素、环节和终末三个方面的护理质量管理。为更好的实现手术室内护理质量管理,减少在手术室进行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错,采用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通过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上线,能全面收集和分析手术室内的相关管理和临床数据,更好的实现手术过程和临床当中需要的信息反馈,更方便快捷的实现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交流,更有效实现手术室内的质量安全管理。通过对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手术室的应用,探讨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带来的效果。

1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概况

我国自2009年开始进行新医改以来,我国了一系列新医改对医院管理的要求管理规范,其中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特别指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针对于此,院方需要在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围术期数据平台,在统一的规范体系下,实现手术室、监护病房信息化,达到数据共享和多业务系统数据交换的目标。为此,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覆盖了医院手术室术前、术中和术后围手术室全过程的手术护理管理。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实现监护仪、麻醉机、输液泵等设备输出数据的自动采集,采集的数据能够如实准确地反映患者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并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根据采集结果,综合其他患者数据,自动生成手术麻醉相关医疗文书,以达到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书写医疗文书的压力。系统功能包括手术麻醉管理和围手术期管理两个方面。在手术麻醉管理中,包括麻醉安排、术前访视、术前交代、术中麻醉记录、麻醉总结和术后随访等手术麻醉相关管理功能。而围术期管理包括手术申请和安排、护理相关、人员排班、主任管理和PACU麻醉复苏等,涵盖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管理过程。

2系统价值

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在时刻紧盯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同时,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收集完成麻醉记录,且手工记录的主观随意性很大。应用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将麻醉过程中,如术前访视、麻醉诱导、麻醉记录、麻醉复苏、术后镇痛、麻醉总结、术后随访等所有医疗行为规范化、文书记录自动化、临床信息数字化,打印形成统一美观的医疗文书,其意义重大。系统能为医生护士服务,明显减轻手工文书记录负担,保障了麻醉医疗文书的客观真实性、记录及时性和数据可利用性。系统为患者服务,将医生护士的时间更多的还给患者,通过预警质控等多种手段提升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系统为管理服务,实现了围术期临床数据与病历记录的电子化,推进医院手术室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系统结合移动应用,可以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的及时性和实时性。

3系统应用体会

3.1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手术室在医院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科室,对患者进行手术需要涉及到与各个科室的配合和合作,如物资耗材的管理、临床的管理数据和检验报告数据查看等。因此,只有实现进行手术室信息化的建设,通过移动护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增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目前,尽管已有很多医院实现了手术室的信息化管理,但是还缺乏移动性,无法及时实现对患者的体征数据和检验检查结果的查看,并且对患者进行身份和信息核对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和管理难度。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PDA的应用,既可以方便进行身份核对和数据查看,也能对操作者进行工作记录,防止出现纠纷。

3.2提高工作效率

对系统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安全、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灵活、系统反应快速、实时、数据详尽、输出各类医疗文书丰富、联想、智能。系统的使用应尽量减少医生对系统本身的关注程度,节省出的时间用于观察患者的当前状态。不能由于系统死机、系统反应慢、无法实时录入等问题而增加医生的工作量,甚至出现数据丢失或重复手工记录的现象,达不到数字化、信息化所能够表现出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麻醉质量的目的。

3.3为科室的管理提供依据

手术室的管理工作者可以将以往凭自身经验和感觉对科室进行管理的方法,改变为凭数据和数字实现对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并以此为据,避免管理中的盲目性。并且通过对每个手术室的精细化管理,使手术室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通过费用管理核查手术费用,也能避免各种不合理的收费现象。

3.4规避医院纠纷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的风险是时时刻刻的,如何合理的规避医疗风险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是医院及麻醉科的主要任务之一。①医疗记录更加及时、准确,由于麻醉监护等数据自动采集,避免了人工转抄等方面的错误,保证了麻醉手术记录的准确,避免由于医务人员录入错误而带来的医疗纠纷。②通过对医疗过程的全程控制,促使每个医务人员操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减少麻醉病历记录等的不规范行为。强制规范手术麻醉过程的精确管理,所有的患者数据及医生的操作记录真实反映在线。③由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及时性与准确性,为医院的医疗举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平台。因为它清楚的记录和描绘了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各类医疗行为,自动描绘了各类医疗文书,为医院事后评估医疗责任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4目前存在的问题

4.1信息系统的发展受经济制约

在我国人力成本还低于机器成本的情况下,很多医院仍然不愿意对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较多的资金资助,能通过人力解决的问题多尽量采用人力进行操作。

4.2系统存在缺陷和维护问题

由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存在较大的专业性,而进行系统设计的人员多为软件工作人员,缺乏临床管理知识,导致所设计的软件往往不够针对临床业务应用,存在管理功能上的缺陷。另外,随着系统的增加,对医院内硬件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发生系统或硬件问题,将导致系统的瘫痪,影响在院内的使用。因此,常需要在医院安排软件系统的维护人员,增加医院的费用。

5结语

综上所述,系统的应用在我国护理专业的应用,标志着护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院内信息化的普及势在必行,而移动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预防性的质量改进,还可以通过对关键点的控制,实现手术室内的护理全过程闭环管理,保障护理质量,为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它的使用能促进我国医疗事业与国际医疗进行接轨,推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对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静,魏彦姝.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1):63-66.

[2]HerlehyAM.Influencingsafeperioperativepracticethroughqualityimprovement[J].AORNJournal,2011,94(1):1-3.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张艳,李伟彦,杨国斌.手术室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7):2790-2791.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开发

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计算机借助网络等渠道对数据进行搜集、存储、整理和分析,对于经过处理后的信息,可以作为管理层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为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则需要对其应用与开发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1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概述

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了多次演变,根据其数据处理技术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单机数据处理、综合数据处理和网络数据处理三个阶段。1.1单机数据处理阶段。在上个世纪50年代足有,电子处理技术开始商业化,依托于电子处理技术的早期计算机并不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且价格较高,从而限制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早期计算机的人机交互过程较为复杂,缺少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只能够通过人工录入纸带的方式进行计算。这种以集中式批处理为主的计算机形式,无法实现计算机处理效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效率。1.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所谓综合数据处理,是指在计算机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计算机能够采取分时操作的方式,采取多线程技术,实现大量数据的同时处理。在此情况下,大容量存储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已经走向成熟。1.3网络处理阶段。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全国信息管理系统逐渐趋于完善,这一完善不仅仅是体现在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其性价比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家庭个人计算机自此开始得到普及。尤其是在互联网得到推广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同地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关联。

2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应用功能

基于新时期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各行业领域对信息管理系统的依赖程度,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应主要关心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应用功能。第一,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实时采集功能,结合相关软件的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确定该系统当前的实际运行状态;第二,在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处理之后,结合当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实际需要,用以维持相关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性、全面性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相关信息管理工作的关键部位加以监管,如财务监控、流程监控、溢出监控等。第四,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以最终管理目标为导向,根据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信息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有效估计,进而采取一定的调整措施,转变信息管理手段,以建立新的信息管理模式。

3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

根据信息管理系统需求的不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所使用的具体方法也有着些许的不同,信息管理系统常见开发方法有独立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三种方式。3.1独立开发。所谓独立开发,是指对信息管理系统存在需求的一方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的软硬件人才队伍完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相比较来说,独立研发信息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成本较低,系统的适用性较强,然而,独立开发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如果对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较为迫切,则不建议选择独立开发的方法。3.2委托开发。委托开发是当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些研发能力较弱的用户来说,通过投入一定的资金,则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工作交由专业性较强的团队完成。在委托开发过程中,则需要签订委托协议,明确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目标、功能、费用、开发周期、标准与验收方式,从而对被委托方加以约束。委托开发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其中主要是开发费用较高,并且,在后期系统维护过程中,依然需要被委托方介入,该成本的的投入具有持续性。3.3合作开发。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合作开发主要适用于分别具有某一领域优势的人才、企业进行合作,例如,对软件研发团队技术较为薄弱的一方来说,通过合作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式,能够锻炼自身技术人才队伍,并逐渐了解该系统的具体组成、内容、效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准备。然而,由于合作开发需要多方的协同合作才能够实现,双方的意见分歧是导致合作开发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合作开发过程中,应当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及时调整矛盾。

4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促进了传统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转变。为适应公司、企业生产的需要,多采用独立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三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式。在实际应用方面,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社会生产、生活、学习等各领域得到了广泛渗透。

参考文献

[1]陶亮,邱志磊.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问题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5).

[2]贾新玲,赵晓丹.浅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考试周刊,2018(22).

信息管理系统范文篇10

关键词:牵引供电;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选择

Abstract:Theelectrifiedrailwayisdevelopingquickly.Oneoftheimportantproblemswefacedishowtoimprovetheworkefficiencyandreliabilityofthepowersupplysystem.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GIS)towardstovariousapplicationfieldshasbecomeatechnologyappliedinalmostallprojects,studyandmanagementfieldsbasedonspaceinformation.Inthepaper,GIShasbeenusedinthepowersupplysystemandanewmanagementsystemhasbeendesigned.Thisexampleshowsthepowerfultwicedevelopingability,whichcouldalsosatisfytheneedsofexcessiveandseparateworknodes.AllresearchesshowedinthispaperdemonstratethemethodcouldsatisfytheneedofpowersupplysystemGIS.

Keywords:thepowersupply;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platform;choose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把相互联系的各种地理方面的信息抽象为计算机可以表示和描述的数据存储起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其进行再加工,提出地理系统所关心的各种空间属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控制、自动决策与智能分析等功能。

1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分区亭、开闭所)和牵引网,它们的状态直接关系牵引供电系统安全运行。供电段担负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及其维护工作。主要包括:系统的运行管理;供电设备的维护检修;事故抢修和记录等。

这些工作涉及到大量施工图纸、履历档案、检修计划、检修数据、抢修工具车辆、抢修人员信息等技术资料。根据对供电段的现状调查,绝大部分供电段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这些资料:各种资料分散,查找困难,特别是在发生事故时,很难快速准确地获取事故现场的有关信息(包括与地理空间相关的信息)。目前已有基于MIS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功能限制,无法完成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更无法完成与地理空间相关的分析。牵引供电信息管理本身涉及到大量地理空间信息,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进行与地理空间相关的一些分析,而GIS系统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2基于GIS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分析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使用者——供电段的需求,本系统设计的基于GIS系统的功能包括图层管理、设备空间查询、和事故抢修支持等。图层管理功能,是基于GIS的地理数据采集和显示;事故抢修支持功能中的最佳路径分析是直接利用GIS的最佳路径分析功能,飞行模拟的立体地形模型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设备空间查询功能,基于GIS空间查询功能进行设计,实现设备直观空间查询。这几种功能必须在GIS平台上操作实现。

依据供电段的需求,系统还应具备履历簿管理功能、耗材管理、报表管理、运营管理和实时数据管理等功能。这些功能涉及的信息相对独立于地理空间信息,可以采用以往的管理方式,直接链接到GIS系统实现。GIS系统进行设备的空间查询时要显示设备属性信息,因此,本系统开发了设备管理功能,以方便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链接。传统的报表管理、履历簿管理功能也在设备管理功能中实现。基于GIS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主要功能如图1。

图1基于GIS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3GIS平台选择的考虑因素

根据建立系统的需要,选择GIS系统平台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软件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在选择软件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软件的稳定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要选择具有大型工程应用经验的软件作为系统的GIS平台。牵引供电系统关系着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运营,所以系统更应稳定可靠。

2)软件的数据兼容性

由于现有的数据格式差别很大,而且在系统建成以后,系统还要与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交换,因此数据的兼容性是衡量GIS平台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3)与数据库的链接

采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是一个发展趋势,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来管理数据,能够实现快速的查询、统计及方便的数据更新,因此所选用的GIS平台软件应该能支持大型数据库。

4)与其它系统的融合

在软件的选型上要保证在该平台上开发的软件能够与其它系统集成、产品共享、产品格式互相转换等,以实现所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5)模型化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化能力,是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所具有的对现实世界和用户需求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和方法(如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描述的三维模型等),以及描述某些因素特征、解释某些现象、预测发展趋势、方案优化和辅助决策的能力。

6)二次开发能力

一个好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不仅应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组织、管理、操作和分析能力,还应提供良好的二次开发能力。软件的二次开发能力,是指软件为用户提供的用来进行开发实用系统或实用模型的能力。用户的需求是多种多样和不断变化的,任何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不可能完全满足用户的所有目的和要求。这里的二次开发包括对原有系统进行个性化改造(如删除不需要的菜单、按照自己风格安排菜单和按钮等)、与其他工具开发的功能模块的链接整合、提供二次开发工具(如编程语言)进行功能扩展等。

7)用户界面的友好性

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是衡量一个软件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用户界面是用户和系统交流的通道,是系统的外观表现和具体操作平台。系统使用者可能并不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而只需要明确使用系统以及系统的实用性和正确性。因此,良好的用户界面是系统应用的关键之一。

8)汉字处理能力

对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而言,无论是输入(图形、属性)还是输出(图形、图表、文字),绝大多数为汉字格式。因此,采用的软件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汉字处理能力。如界面菜单的汉化情况、汉字库的支持、汉字与西文的切换能力、汉字的处理功能等。

此外,牵引供电系统的工作片区广,地理环境复杂,设备繁多,数据分布范围广,要求系统具有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牵引供电系统设备运行参数、设备检修更新等数据,处于实时动态更新状态,信息管理系统内数据也应相映及时更新,使查询准确。

4基于GIS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试验

基于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基于GIS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试验,这里选用ESRI公司的桌面GIS软件中ArcInfo和ArcView;为了保证选用GIS软件的运行效率,在辅助软件上选用上也做了充分考虑。

4.1基础软件选择

ESRI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的简称,是世界唯一一家能够支持全系列操作系统的GIS厂商。本系统将ArcInfo和ArcView有机结合建立基于GIS技术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

ArcInfo针对大系统而设计,ArcInfo是其系列产品中最经典、功能最强大的专业产品,提供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

ArcInfo核心模块提供强大的分析

功能,包括网络分析、拓扑分析、叠加分析等。ArcInfo软件除支持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编辑,专题图制作,地图分层叠加显示、多种方式查询统计等GIS软件均可以完成的基本功能外,还提供了大量专业GIS分析功能,例如:动态分段技术、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追溯分析等。同时,ArcInfo还提供了适合于各种应用的扩展模块如栅格分析模块,3D分析模块等。ArcInfo除采用传统的GIS点线面数据模型外,还引入了一种全新的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可以利用这个模型来定义和操作不同用户或应用的具体的模型(如:通信模型、流体模型、电力模型、和其他数据模型)。通过定义和实现这些地理数据模型,为创建和操作不同用户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备的平台。

在基本图件处理、地理分析方面使用ArcInfo有很大的优越性,故本系统建立过程中,在地图数字化处理、属性编辑和地理分析方面使用了ArcInfo。

ArcView在功能上远远超越了桌面制图系统,它的可扩展软件结构为GIS应用提供了一个具有伸缩性的软件平台。ArcView集空间图形、关系数据库、统计图形、空间分析、网络通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于一体,图形用户界面直观,借助鼠标即可完成许多GIS任务,用途广泛。

ArcView以项目(project)作为基本应用单元,项目是指一个被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特定区域,由一幅或多幅数字地图来描述。ArcView采用可扩充结构设计,由基本模块和可扩充模块功能组成。基本模块包括:视图、表格、统计图、图版、程序;可扩充功能模块有:空间分析、网络分析、三维分析、绘图输出、影像分析、追踪分析等。ArcView开发编程语言,即Avenue,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调制、开发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ArcView的项目文件并不包含构成上述各种图的空间分布型或表格型基础数据,换言之,它仅是一种关于如何利用数据库中的基础地理数据产生视图、表格、统计图、图版,以及通过程序产生一个特定的GIS应用或一组连续的相关GIS应用的描述性文件。不过,它也记录了原始地理数据在磁盘中数据库内的具体位置等参考信息。

系统建设过程中利用利用ArcView来集成数据,建立系统,并将其他工具开发的模块链接到系统中,按照牵引供电系统管理的目标建立个性化的操作界面。

4.2支撑软件选择

为了快捷地处理数据、方便数据管理,仅靠ArcInfo和ArcView还不能完成系统开发,需要其他软件来辅助完成。

在数字地图制作中,由于ArcInfo系统大,需要的硬件要求高,在地图数字化方面没有优势。而AutoCAD、CoreDraw等软件支持数字图层,而且其需要的硬件条件较ArcInfo低,故在数字地图制作过程中,利用了AutoCAD软件。

本系统的属性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主要内容。ArcInfo的Tables模块虽然是一个属性数据库管理功能模块,但只能算一个简单的数据库模块,其可操作性、输入、界面定制等功能较弱,故属性数据库建立时还需要其他相关数据库软件来支持。系统选择了常用的VisualFoxPro6.0来完成主要属性数据库的建立、部分属性查询等功能。

4.2应用系统试验

根据分析,试验建立了小区域的牵引供电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试验表明,基于此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以数据库为中心的GIS体系结构,并以数字地图作为其核心数据,数字地图的比例尺采用的是l:50000的比例尺,突破以往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涉及详细地理信息的缺陷,将非地理属性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功能,使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具有直观性、临场感,实现动态信息查询、决策分析等功能。

图2系统整体结构开发图

图3试验系统的路径查询查询功能

5结论

为了提高牵引供电系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电气化铁道安全运行,采用基于Arc/Info的牵引供电GIS平台解决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具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满足工作节点多且分散的要求,能够满足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参考文献

曹其明等.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房佩君等.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及其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6

程坤,雷亮.铁路牵引供电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电气化铁道,2002年第3期

沈榕等.铁路工务部门地理信息查询系统.铁路计算机应用,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