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部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4:31:25

信息部门

信息部门范文篇1

我部自年月成立以来,能够紧紧围绕联社发展目标,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立足于联社系统内电子化设备的正常管理,做好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网络管理,为联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快捷、优质的科技信息服务。现对本部门的工作回报如下。

一、完善制度,规范联社科技管理流程

为确保联社科技信息安全、稳定运行,我部继续完善和补充联社的科技管理制度,对联社金融科技的发展、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细化、规范。一是制定了计算机管理办法,涵盖了机房管理、计算机安全管理、自动柜员机管理、卡业务管理、计算机保密管理、监控设备管理等方面内容;二是制定了综合业务系统和柜员管理办法。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了有效的督促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了联社内控管理,规范了柜员操作,有效防范了制度管理风险。

二、强化管理,确保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应用系统和新产品的不断增多,保障各项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成为我部的基本工作任务,我部始终把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摆在工作的首位,加大了对硬件运行的技术支持和系统运维管理力度,各项系统运行平稳,运行质量明显有所提高,一方面保障了基层个网点的正常营业,另一方面有效防范了操作风险,至目前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计算机安全责任事故。一是实施了计算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对联社中心机房明确专人管理,对基层网点进行了工程师的分工包片,责作到人,切实保障了系统、设备的安全。二是针对以前业务核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省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功能,提高了系统应用水平。三是更新了网络通信线路,与电信联合对全县所有机构的网络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统一安装了2M光纤,明显提高了业务办理速度。四是对驻城网点进行了前置机后移,将这些网点的前置机全部归并入联社中心机房。

三、强化服务,提供优质技术和业务支持

一是成立二级管理中心对全县综合业务系统进行专项维护,中心人员执行每周7天工作制,对基层业务操作中遇到的账务问题及时解决,2个月来共处理问题300多笔,每天在保证所有基层业务系统正常签退后才离岗。二是做好基层业务设备硬件维护保养工作,对因长期使用老化的计算机、打印机等业务设备做到定期保养,有损坏的立即调剂更换,集中修理,对因业务发展需要增加设备的单位,能够上门安装到位,保证了基层柜面业务的正常办理,没有发生一起因设备原因造成业务中断事件。三是积极协助监保部做好监控设备的维护工作,对故障能够立即督促维保单位进行排除,对达不到安全保卫要求的立即提出整改方案。四是做好联社机关办公设备的维护工作,对机关各部门的办公设备保障能够随叫随办。

四、高效快捷,为联社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

一是做好项目电报,明确专人每天提前上班导出数据、统计分析,为联社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二是做好基层员工协储台账下发,能够每天下发全县员工组织资金考核台账,提高了全县员工考核的透明度。三是做好信贷电子数据的导出工作,能够按月导出并传送业务拓展部和风险控制部。四是配合稽核审计部做好工资考核工作,每月月初及时统计业务量、现金流量、定期提前支取的数据,送交稽核部考核兑现。

五、不断创新,力撑中间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中间业务对我县联社的存款份额、经营收入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我部能够首先做好传统的国税代扣、财政集中支付、工资的系统保障和业务辅导,确保能够满足财政、国税等大客户的需求,使得联社财政性存款、工资性存款逐年上升;其次为进一步推广圆鼎卡,增加市场份额和卡业务手续费收入,我部按照照联社决策按排,一方面迅速安装了18台ATM自动柜员机,改善用卡环境,并对基层业务骨干进行操作培训,安装使用后能够经常督促维保单位进行日常保养,保证了ATM良好的使用状态,受到了用卡客户的好评。另一方面主动协助业务拓展部,开展驻城商铺POS消费刷卡机的安装,至目前共安装了27台,并且使用状良很好,提升了联社的知名度。

六、求真务实,扎实做好电子设备采购工作

设备采购申请对照联社采购管理办法,以避免资源重复配置与浪费为原则,严格技术把关。对需招标采购的,扎实做好前期准备,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中的设备配置,保证合同中权利、义务条款最大限度地维护联社利益,选择“产品优秀、服务优质、价格优惠”的供应商进行招标;对不需招标采购的,能够积极协助财务、监察、审计和办公室进行询价采购。

信息部门范文篇2

今天,我之所以参加这次竞争上岗演讲,是因为一方面,表明我对办领导推行竞争上岗机制的拥护和信任;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演讲,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思想,同时接收办领导和大家对我的挑选。我相信,通过这次竞争上岗活动,必将使我办呈现一个良好的开端。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于1993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97年毕业到厦门一制冷设备公司从事CAD工作和网页制作,1998年下半年注册了一个电脑培训部,从事电脑培训工作。在此期间,参加厦门电大业余培训,获得NOVELL网络管理师证书。由于家庭原因99年回安乡林业局工作。*年抽到县计委编制安乡县“十五”计划,*年到市信息中心从事常德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建设工作,*年上半年被安乡县组织部抽到县远教办工作,下半年自费到中科院软件学院学习,2004年9月份到市信息办工作至今,现负责信息技术科的工作。

我竞争的职位是信息技术科科长,我认为自己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个有利条件是:

我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以及完善的工作作风。

我在为人上,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善解人意,与人为善。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

在个人修养上,认为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修养不是凭空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不断学习,修练培养而来的,所以,平时我只要有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就会看看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有修养的人。

在工作作风上,能吃苦耐劳,认真负责。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从不揽功诿过,与人争名利。领导布置的工作总是尽力去做,从不无故推诿。

第二个有利条件是:

我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在6月份的子站建设当中,任务重,压力大,平均每天要完成一个网站,而且是在主力技术人员缺位、现有技术人员业务技术非常不熟悉的情况下,但是我充分利用各个技术人员的特点,开展业务培训,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并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完善、周密的工作计划,并与信息资源科和推进科做好紧密协调,充分传达分管领导的意见,顺利地完成了这一艰巨任务,受到了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当然再好的计划如果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是冤枉,所以我非感谢全体技术人员的通力支持和兄弟科室的大力配合。

第三个有利条件是:

我熟悉信息技术科具体业务和具有广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虽然我是学经济管理的,不是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但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都没有停止过对计算机新技术的钻研,像Windows和Linux服务器的配置维护、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使用维护、数据库开发使用、Java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asp和jsp交互式动态网站、组网及网络维护管理等都比较熟悉,而且都能轻松的应对自如。这些都得益于平时学习和工作中的积累,这也是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科科长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正因为具有了这些知识积累,再加上技术科各个技术人员的全程通力配合,才有了6月份子网站建设的顺利地完成和7月底主网站的顺利挂网;也正是因为具有这些知识积累,所以在进行信息化项目技术方案评审和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方案和技术规范编制时,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四个有利条件是:

具有较好的文字综合能力。

诚然人无完人,在肯定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与领导、大家交心、交流思想不够。有时工作缺乏主动性,谨慎有余,泼辣不够。不过我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

对竞争上岗后的工作设想。

一、首先,作为信息技术科科长,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科的主要工作思路和目标,我理解概括为24个字“搞好服务、确保稳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拓发展、自强不息”。

具体为以下几点:

1、全面可靠地保障政府网站群和即将建成的政府网上办公平台的运行畅通无阻,服务器群的安全、稳定运行压倒一切。信息技术科的天职是服务,本质是服务,体现的价值也是服务。目前重点任务就是解决CMS系统和留言系统存在的一些遗留问题。

2、利用一切机会,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全办的信息技术素质,尤其是信息技术科技术人员,每个人都要成为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专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不断开拓信息技术科的发展空间。“发展是硬道理”。信息技术科只有发展了,所做的贡献大了,才能更好体现信息技术科的价值和技术人员个人价值,同时才能更好地解决全办每个人的福利。初步设想是如果可能的话,一可以了解各市直机关业务应用需求,然后可以组织或上门进行定制培训;二可以联合产业科为企业搞好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等等。

4、建立和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对机房安全、设备维护、工作流程、维护文档、电子政务建设日常管理、保密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规范,使工作规范有序,做事有章可循。

作为信息技术科科长,一切都要以全办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为中心开展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摆正位置,当好参谋。

对信息技术科的全面工作,要尽其所有,收集各种信息供办领导参考,向办领导提供各种建议和主张,帮助办领导顺利作出决策。

三、上岗后要以服务为目的,不以争取为目的。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好表率作用。

我的座右铭就是:“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信息部门范文篇3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

第三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行动指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四个方面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只有牢固的树立和认真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提高、把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的认识和妥当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谋划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谈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工作的一些要求。

一、坚持把加强学习培训贯穿始终。

近年来,我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普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的建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网络问政”的提出,给我们信息股(中心)的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新任务的要求,不然,将难以胜任工作。不进步就是退步。我们要坚持把加强学习培训贯穿始终,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始终。

要多开展调研活动,要多去了解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的信息化需求,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三、思想要更加解放。

思想不解放,就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去年,我县相继建成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电子公文系统,目前又再抓紧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这势必会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现在我国正在提倡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但有些部门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未能及时转变,还沿用传统的纸质公文发送有关会议、活动等通知,这阻碍了工作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打破保守的思想障碍,做好带头作用,不仅要加强各大系统的宣传推广应用,还要抓好对各大系统的操作培训。

四、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措施。

信息部门范文篇4

3月23日,信息办及中心全体人员在会议室召开了××市第二批深入学习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会上大家集中学习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4月7日、10日办及中心全体人员又集中学习了两次,感受颇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五年多来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因此,个人认为学习十七大精神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结合紧紧抓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作为信息化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滨湖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要结合活动主题紧密学。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发展实践,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民生问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既要抓经济求发展,又要处理好群众的热点、难点。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掩盖问题,不因循守旧。

作为信息化工作者,要围绕今年我办提出的活动主题“推进新机制、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在事关全市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上,敢想敢试,勇于走自己的路。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达到共建共享、共享共建,促进全市信息化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信息部门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水平;波拉特法;凉山州

1引言

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辽阔,资源富集,极具开发潜力与发展潜力,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农业作为凉山州的主要产业,因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原因,仍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发展层面上。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来进一步优化凉山州农业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凉山州农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如何评价和测定凉山州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找出差距以及科学预测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此前,国内对凉山州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资源利用、民族文化开发等领域,对凉山州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研究近乎空白。而这恰好是当前和今后凉山州经济发展所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研究凉山州的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找出差距以及科学预测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会给凉山州及四川省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利益。

农业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其水平进行测度,完全可利用测度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方法。但由于现行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是面向物质经济的,信息和信息活动的贡献被分散在各产业部门和活动领域,没有独立的分项统计数据。因此,在此主要运用波拉特法,先找出农业中的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然后再计算出农业第一、第二信息部门的产值以及农业信息部门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而测算出凉山州农业信息化的水平。

2基于波拉特法测度凉山州农业信息化水平

2.1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首先,运用波拉特方法识别并选择出农业信息行业构成,接下来就是具体测算出农业第一信息部门的增加值。我国现有的统计资料对很多行业的具体产值和数据并没有独立列项分类统计,为此,要对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中各行业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进行统计归纳,即认为农业第一信息部门中只有农林牧渔服务业完全属于农业,其他的像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播电影电视业和邮电通信业等不只是为农业服务,所以要计算它们所创造的GDP,就可以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加值完全归人到农业第一信息部门,而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邮电通信业为农业服务的那部分产值则要利用其总产值乘以一个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的确定主要依据农业总值(某一年)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样就可以计算出2001—2005年凉山州农业第一信息部门的产值(见表1)。

2-2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产值的测算

在测算第二信息部门产对,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

第二信息部门增加值=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入+第二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值

=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人数×(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值)

式中: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的收人为各行业平均工资与各信息职业的人数乘积之和。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01年),确定各信息职业的就业人数,即以2001年的就业人数为基准保持不变,从而计算出2001~2005年凉山州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的收人(见表2和表3)。

接下来计算农业第二信息部门固定资产折旧,由于已经知道了农业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者的人数,在此,只需算出所测各年人均农业固定资产折旧。

由200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统计年鉴》可知,2004年农业固定资产折旧为9060万元,2005年农业固定资产折旧为34051万元,2001、2002年和2003年的农业固定资产折旧资料无法查得,所以采用2004年的数据。在农业行业分布的职业者在业人数为1925300人,则可行2005年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为176.86元,2001~2004年人均固定资产折旧为47.06元。

农业第二信息部门的就业总人数为2063800人,由此可得农业第二信息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见表4。

至此,农业第二信息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即可由农业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人和农业第二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值相加而得(见表5)。

2.3凉山州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结果

根据波拉特的“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法”,可以得出农业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见表6),

这是反映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凉山州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3结论与讨论

信息部门范文篇6

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孤岛、技术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安全漏洞多等问题。

经过近5年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大发展,信息应用、资产、数量等急剧增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应用,信息部门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定位信息部门是关键

信息部门必须正确作好自身的定位,才能积极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发挥作用,综合当前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信息部门的作用和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信息技术权威部门。把握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涉及信息技术(IT)发展部分内容,确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中有关网络、安全、主机、数据库、存储、备份等信息平台的引入和使用;掌握和控制应用系统开发或引入中涉及信息系统的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字典等软件开发各个环节中有关技术部分,便于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入生产运行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行的平稳过渡和信息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维护阶段对出现的事件、故障和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使得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对信息部门技术能力的认可。

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信息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为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优质的IT服务,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内部,信息部门的服务角色显得更为重要,它始终是围绕着电力安全生产、高效管理和可靠服务这个主题,在提高IT服务质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

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就浙江电力而言,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一个侧面来看,电力部门成了最新IT技术的展示中心和仓库,因此加大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成本。特别在系统规划和建设期往往会忽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系统架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大部分应用系统均“带病”运行,形成了“系统投运后信息部门再来补安全漏洞,而新应用中的安全窟窿又在不断地造就”的现象,系统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性。

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由于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是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

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等等问题。

采取措施推进信息化

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信息部门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应用系统的文章,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这项工作,取得领导、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这一局面。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在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促进信息平台的规范化,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闭环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多与一把手沟通和汇报。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电力行业对信息机构的建立以及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与其它部门作区别对待。

信息部门范文篇7

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孤岛、技术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安全漏洞多等问题。

经过近5年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大发展,信息应用、资产、数量等急剧增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应用,信息部门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定位信息部门是关键

信息部门必须正确作好自身的定位,才能积极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发挥作用,综合当前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信息部门的作用和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信息技术权威部门。把握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涉及信息技术(IT)发展部分内容,确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中有关网络、安全、主机、数据库、存储、备份等信息平台的引入和使用;掌握和控制应用系统开发或引入中涉及信息系统的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字典等软件开发各个环节中有关技术部分,便于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入生产运行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行的平稳过渡和信息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维护阶段对出现的事件、故障和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使得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对信息部门技术能力的认可。

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信息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为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优质的IT服务,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内部,信息部门的服务角色显得更为重要,它始终是围绕着电力安全生产、高效管理和可靠服务这个主题,在提高IT服务质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

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就浙江电力而言,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一个侧面来看,电力部门成了最新IT技术的展示中心和仓库,因此加大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成本。特别在系统规划和建设期往往会忽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系统架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大部分应用系统均“带病”运行,形成了“系统投运后信息部门再来补安全漏洞,而新应用中的安全窟窿又在不断地造就”的现象,系统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性。

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由于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是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

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等等问题。

采取措施推进信息化

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信息部门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应用系统的文章,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这项工作,取得领导、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这一局面。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在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促进信息平台的规范化,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闭环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多与一把手沟通和汇报。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电力行业对信息机构的建立以及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与其它部门作区别对待。

信息部门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社会信息化;波拉特比重法;江西省;信息化水平测度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经济都将纳入到这个经济体系中。在各地(各省)的竞争中,信息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的竞争内容。信息竞争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其基础离不开社会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先后出台的信息基础设施方案有美国投资4000—5000亿美元的NII行动计划,欧共体的“欧洲传输网”,日本的“戴维斯”计划等等,我国也开始了一系列“金”字工程。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信息经济规模和结构进行了定量测度和评估。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全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或各省市的社会信息化的测度也在积极开展。1986年上半年,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对1982年中国经济信息规模进行了首次测度。此后,广州市、北京、江苏、天津、湖北、吉林、西安、陕西、河北、宁夏、安徽、南京、辽宁阜新等省市先后对其信息化发展程度进行了测度,其中,北京、广州、江苏、湖北等省市进行了多次测度。

虽然江西年人均收入不足800美元,然而,近年来江西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放步伐显著加快,全省宏观经济呈现出明显加快的良好势头。2002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而2003年比上年增长13%,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因此,江西完全可以采用“产业结构前倾”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以信息化推动工业经济的跨越式、超常规的经济发展,这对于在资源紧张、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提高经济增长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实现江西经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上一个大台阶的一条捷径。

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促使生产力现代化,导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结果是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为了加速江西信息产业的发展、确立信息产业政策和行动方案,首要问题是要弄清自己的信息经济规模、结构和信息化程度、水平,这就必须从宏观角度进行定量测算、分析评估,避免以主观推断和抽象论证作为依据。因此,对社会信息化水平进行定量的测定,对于政府在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信息产业的科学管理,制定适宜的信息产业措施等方面提供参考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测度方法有两种:一是美国波拉特比重法,二是日本信息化指数法。由于波拉特比重法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科学性较高、国际影响和国内通用性较强、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且对于研究宏观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结构及其他产业部门问的内在联系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本文采用波拉特比重法对江西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一、波拉特比重法简介

波拉特比重法首创性地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将信息行业分离出来,以定量方式测算信息行业或信息劳动在整个经济部门的比重和变化。该法的核心内容是将从事信息活动的部门从原混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分离出来,独立组成信息产业,即将整个经济分为农业、土业、服务业、信息业四大产业。依据“经济活动的产品和信息服务是否直接进入市场而成为商品”,将信息产业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两大类。第一信息部门是指所有直接面向市场为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或部门。按照波拉特的划分,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包括:知识生产与发明业、信息的分配和传播业、风险管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市场调查和协调业(市场信息和广告业等)、信息处理和传播业、信息货物和商品产业、部分政府活动(邮政部门、教育机构)、信息活动支撑设施等行业。第二信息部门是指政府或非信息企业为了内部的经费创造提供的一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了测算信息部门的就业人数,波拉特归纳出五大类属于信息劳动和信息服务的职业:(1)知识生产和发明者(包括科技人员、金融人员、律师、医生、法官、计算机专家、设计师等);(2)知识的分配和传播者(包括教育工作者、艺术家、作家、记者、图书馆人员等);3)市场调查和协调人员(包括信息收集人员、调查人员、计划管理人员等);(4)信息处理和传输人员(包括秘书、邮递员、电影放映员等);(5)信息设备劳动者(包括印刷工人、计算机操作人员、电信工作人员等)。信息部门就业人员的统计,关键在于识别信息职业。识别的标准和一般原则是:根据信息劳动的程度而不是职业类别,即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的来源是什么。换言之,职工的工作主要是与信息的生产、处理或分配、交换有关,就应划为信息职业。最后,利用两个宏观测算指标来实现具体测量,即:①信息产业部门增加值与GNP的比重;②信息产业中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儿。

二、江西省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情况

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与美国的统计体系存在差异。为了便于和国内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本文测算时采用国内常用的变通方法。

第一信息部门增加值变通计算:在《江西统计年鉴》的数据基础上,识别并选出信息职业和信息行业构成第一信息部门,再用收入法测算第一信息部门的增加值;

第二信息部门增加值按下面公式计算:

第二信息部门增加值

=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入+第二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值

=第二信息部门信息劳动考人数×(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值)。

通过“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法”测算,江西省2003年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7.82%和2.53%,信息部门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0.35%,信息劳动者总数为362.57万人,占全省社会劳动力总数的16.72%;2002年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8.54%和2.57%,信息部门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1.11%,信息劳动者总数为312.15万人,占全省社会劳动力总数的14.65%;2001年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9.31%和3.75%,信息部门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06%,信息劳动者总数为304万人,占全省社会劳动力总数的14.79%;2000年第—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0.11%和2.28%,信息部门产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2.39%,信息劳动者总数为311.45万人,占全省社会劳动力总数的15.11%(见表一)。考虑到统计数据的误差,总体上江西2000-2003年的信息化水平基本持平。

三、对测度结果的分析

按照国际常规,信息经济初级发展一般经历两个阶段。第一是信息经济起步阶段,其规模是:信息部门的增加值占GNP的15%一25%左右,信息部门劳动人数占劳动总人口的10%~12%。第二是信息经济的“起飞”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信息部门的增加值占GNP的25%~40%,信息部门劳动人数占劳动就业人口的15%~30%左右。在信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部门的增加值占GNP的40%以上,信息部门劳动人数约占劳动人口的30%~40%以上。其中农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20%以下,工业人口占30%~35%左右,服务业人口占20%~30%。根据以上标准,江西省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欠发达的起步阶段,临近起飞阶段。与部分发达省区相比较,信息化水平只相当于上海、北京八十年代中期信息化水平(见表二)。从第一信息部门产值来看,江西省直接向社会和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和部门规模较小,信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从第二信息部门产值来看,江西第二信息部门的产值尤其偏低,“准信息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弱小,社会信息化程度低,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信息化服务应有的作用和倍增效应未能发挥,以利用信息资源为主的科技创新、科技推广活动在社会经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还不够。从信息劳动者在全社会劳动者总数所占比例来看,江西社会信息化发展主体潜力不足,从事直接生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信息产业人员尚未形成大军。

四、对策与建议

一个地区的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发展规模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经济越发达,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就越大,信息化水平也就越高。由此可见,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总体上,2000年一2003年江西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其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类似,处于欠发达之列。要从根本上加速信息化进程,必须加速江西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但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的倍增效应,我们应该形成以信息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机制。针对江西眢睛,我们认为江西省在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方面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活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都是基于计算机、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上海、广东等地比较,江西省的公用信息基础设施、用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终端还很薄弱,省政府在加速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将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重点建设。

2.加强信息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

信息产业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有信息搜集、处理、研究、传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有经济、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信息机构拥有一定量掌握了电子、经济、管理、图书情报等技术人才,但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的人才很少,这与我们过去没有培养信息服务业专门人才的院系和专业有一定联系。现在不少院校设置了适应当前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的系,其专业课程也作了调整,但这仍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职培训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面地培训和造就一大批信息产业所急需的人才。

信息部门范文篇9

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孤岛、技术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安全漏洞多等问题。

经过近5年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大发展,信息应用、资产、数量等急剧增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应用,信息部门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定位信息部门是关键

信息部门必须正确作好自身的定位,才能积极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发挥作用,综合当前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信息部门的作用和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信息技术权威部门。把握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涉及信息技术(IT)发展部分内容,确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中有关网络、安全、主机、数据库、存储、备份等信息平台的引入和使用;掌握和控制应用系统开发或引入中涉及信息系统的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字典等软件开发各个环节中有关技术部分,便于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入生产运行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行的平稳过渡和信息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维护阶段对出现的事件、故障和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使得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对信息部门技术能力的认可。

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信息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为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优质的IT服务,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内部,信息部门的服务角色显得更为重要,它始终是围绕着电力安全生产、高效管理和可靠服务这个主题,在提高IT服务质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

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就浙江电力而言,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一个侧面来看,电力部门成了最新IT技术的展示中心和仓库,因此加大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成本。特别在系统规划和建设期往往会忽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系统架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大部分应用系统均“带病”运行,形成了“系统投运后信息部门再来补安全漏洞,而新应用中的安全窟窿又在不断地造就”的现象,系统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性。

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由于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是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

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等等问题。

采取措施推进信息化

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信息部门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应用系统的文章,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这项工作,取得领导、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这一局面。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在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促进信息平台的规范化,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闭环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多与一把手沟通和汇报。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电力行业对信息机构的建立以及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与其它部门作区别对待。

信息部门范文篇10

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从电力信息化的整体来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信息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信息孤岛、技术平台不统一、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安全漏洞多等问题。

经过近5年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大发展,信息应用、资产、数量等急剧增长并形成了一定规模,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平台和应用,信息部门必须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定位信息部门是关键

信息部门必须正确作好自身的定位,才能积极地开展工作,更好地为企业信息化发挥作用,综合当前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信息部门的作用和定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企业信息技术权威部门。把握企业信息化规划中涉及信息技术(IT)发展部分内容,确定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目标;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中有关网络、安全、主机、数据库、存储、备份等信息平台的引入和使用;掌握和控制应用系统开发或引入中涉及信息系统的架构、开发平台、数据库、数据字典等软件开发各个环节中有关技术部分,便于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入生产运行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用系统从开发到运行的平稳过渡和信息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运行维护阶段对出现的事件、故障和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使得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对信息部门技术能力的认可。

提供信息服务的部门。信息部门必须转变观念,为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优质的IT服务,特别是在电力行业内部,信息部门的服务角色显得更为重要,它始终是围绕着电力安全生产、高效管理和可靠服务这个主题,在提高IT服务质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的信息化,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信息中心面临重重困难

这几年的信息化经验表明,就浙江电力而言,当前信息部门自身,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那么对信息化的整体发展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IT技术发展太快。IT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都无法对日新月异的IT技术中有关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存储、安全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化呈无序性发展。规划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业务部门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某些应用(模块)无论在规划、设计、建设,还是在运行、控制过程中信息部门的权威作用无法得到体现,造成了平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一个侧面来看,电力部门成了最新IT技术的展示中心和仓库,因此加大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成本。特别在系统规划和建设期往往会忽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系统架构、运行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大部分应用系统均“带病”运行,形成了“系统投运后信息部门再来补安全漏洞,而新应用中的安全窟窿又在不断地造就”的现象,系统发展存在一定的无序性。

信息部门自身的问题。信息部门目前普遍存在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不到位,由于信息系统架构的分散导致人力资源不集中,信息战线拉得太长,另一方面是信息部门现有人员自身的基本技能,责任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运维能力低下,系统监控不到位。

领导的支持。IT近几年在电力部门是一个大发展期,IT规模、资产等急剧膨胀,然而IT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使得领导对IT的投入产生怀疑,因此在后续系统运行维护人力和平台的升级、质保等财力方面不能得到保障。规模扩大了,人没有增加,资产增加了,后续的资金保证没有落实等等问题。

采取措施推进信息化

信息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的一个非主要专业,面对当前电力行业信息化现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此信息部门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把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应用系统的文章,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同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这项工作,取得领导、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这一局面。

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在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促进信息平台的规范化,逐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闭环管理,提高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

多与一把手沟通和汇报。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电力行业对信息机构的建立以及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应该与其它部门作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