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1:30:55

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范文篇1

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及整改工作的通知》(云工信信安〔〕409号)文件精神,我州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州范围内相关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信息系统安全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安全总体情况

6月22至7月22日,根据省工信委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州实际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转发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文件的通知》(怒工信信推〔〕9号)文件,对全州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进行部署,通过各单位、各县自查和汇总,从全州情况看,全州政府系统持续安全、运行稳定,大部分单位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与上一年度相比信息安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二、年信息安全主要工作情况

(一)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1、各县、各单位均成立了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管理人员。

2、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责任制。按责任规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目标管理,任务落实到人

3、不断完善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各县各单位制定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网站的信息管护人员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密码管理,对计算机享有独立使用权,计算机的用户名和开机密码为其专有,且规定严禁外泄。全州大部分单位均安装了防火墙,配置安装了专业的杀毒软件,加强了在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泄密等方面的能力。并及时对系统和软件进行更新,对重要文件、信息资源做到及时备份,数据恢复。所有计算机系统所使用的防火墙、杀毒软件均为国产产品。

4、全州各单位积极派员参加州委保密委组织的涉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涉密人员保密意识。

(二)日常信息安全管理

1、加强人员管理。各县各单位领导小组成员每年均与涉密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并做好日常监督指导工作。截至目前,我州尚未出现涉密人员失泄密等情况。

2、严格资产登记。购置的所有办公系统均严格登记,做到帐物相符。

3、全州终端计算机、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皆为国产产品。公文处理软件具体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统。

4、全州每年均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年度信息安全经费。

(三)信息安全防护管理

1、门户网站安全管理。目前我州信息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网站,一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务信息公开网站。该网站为省人民政府子网站,分为州、县两级,登录账号和密码由各单位、各县自行保管,在信息系统内录入信息后,经州工信委统一审核后方可正式到政务服务网站上。二是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网站。各单位和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及时将本单位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和重点工作通报事项及时上网公布。州政府督查室对上网信息实施监督。各县、各单位两个网站的账号和密码均由专人保管,确保了网站信息安全。

2、信息审核管理。全州所有信息统一由分管领导把关审核,办公室专人。各科室不具备信息审核和权。今年上年年,我州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累计公开信息1797条,其中:州直794条,泸水395条,福贡283条,兰坪265条,贡山60条。政务信息查询在线解答系统我州今年共受理事项18项,其中限时办结9件,超时办结9件,限时办结率50%。信息公开内容包括:服务承诺事项,即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政策法规、执法依据、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服务事项等内容;工作动态,包括工作调研,领导讲话,各单位工作情况等;重要专题信息,包括政策法规、业务工作等。

3、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凡是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涉密计算机等,严格按照《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实行专人使用,专人管理,对涉密载体进行清点、核对,并逐一登记备案,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四)信息安全应急管理

全州各部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工作情况。

信息报告范文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升级服务。

一是各级各界高度重视支持。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全区共组织召开了四次电子政务网站工作会议,部署电子政务网站改版建设工作。同时,我区率先开通的全市首家公共服务网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府办公厅、市科工贸信委的大力支持。

二是创新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年度区电子政务网站荣获多项殊荣,“年度全国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第三名”、“年度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及“年度深圳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第一名”。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采用多种形式,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在政府网站进一步优化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不断加大电子屏、公告栏等宣传媒体对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继2009年建设和启用了行政服务大厅,将12家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单位的对外服务窗口纳入统一管理之后,我区进一步借鉴国际领先政府网站的发展经验,深入整合服务资源,开通公共服务网,全面提升了我区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证件办理、流动人口等民生重点领域及企业服务领域的服务能力。

二、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有关情况。

(一)充分发挥《区人民政府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平台作用,区委区政府各类规范性文件。年共编发《公报》6期,刊登规范性文件35篇,在电子政务网《公报》专栏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

(二)加大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力度。年,全区各行政机关、各街道通过对政府信息进行梳理和编目,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方式,累计公开政府信息25886条。其中,机构职能类信息143条,占0.6%;政策法规类信息57条,占0.2%;规划计划类信息54条,占0.2%;业务类信息962条,占3.7%;统计数据类36条,占0.1%;公共服务信息类6375条,占24.6%;其他信息18259条,占70.6%。我区向市“深圳政府在线”栏目提供信息1899条,其中政策法规类13条、规划计划类8条、资金信息类5条、应急管理类292条、统计数据类15条、信息工程建设领域类319条,其他类1247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咨询受理情况。在年深圳政府在线的依申请公开栏目中,我区共接到咨询申请14条,除部分申请事项表述不明或不属于区政府管辖范围不予受理外,其余已全部答复。区电子政务网公众参与栏目共受理咨询1702条,其中政府信箱受理426条、网上咨询1276条。

(四)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费用情况。我区年向市民提供依申请公开信息,没有收取申请人任何费用。

(五)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年没有与我区有关的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

信息报告范文篇3

为确保地震事件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局在《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中,详细规定了信息报告工作的责任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

1.预案规定了须报告的地震事件,即我市区域内发生2.5级以上地震或邻区、邻近海域发生有感以上地震,均要在15分钟内启动内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震情信息。

2.确定了信息报告在应急程序中的重要性,将其列为预案启动后的第一个应急环节,为首要任务。按照《预案》规定,震情值班人员是信息报告的第一责任人,预案启动后,全程负责并优先处理第一时间段内的信息报告工作,即确定了地震三要素后,迅速填写地震速报信息单,以传真的方式发送市委、市政府;信息发送确认无误后,方可交班,随后进入预案规定的应急岗位。

3.明确了地震事件信息续报工作机制。应急工作全面展开后,由监测预报组和震灾调查组分别进行震情会商和宏观调查,根据震情形势发展需要,应急保障组及时汇总情况,编写《震情应急工作简报》,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震情趋势判定意见》和宏观调查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及时掌握震情动态和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4.应急状态下的信息报告工作实行指挥(局长为指挥,书记为第一接替人,副局长为第二接替人)负责制,指挥负责审核、签发震情速报单和《震情应急工作简报》等信息,并负责在获知震情的第一时间,即震情速报单填好之前的时间里,利用通讯工具先期向市领导报告,并根据震情需要随时电话汇报震情情况,从而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判断和全市的应急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5.严格责任追究制。因个人原因造成震情信息漏报、迟报的,依据应急岗位职责分别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总结应对三次有感地震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信息报告工作。

今年7月26日、27日,我市市区相继发生三次三级以上有感地震,我局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分别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速报了震情信息,及时报送了省地震专家作出的震情趋势判定意见,应急工作结束后又以最快速度上报了三次应对情况总结及宏观烈度调查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信息报告任务。三次应对均反应迅速,应对有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省地震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省地震局局长还分别作出批示,表扬、感谢我局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工作质量,优化工作程序,8月2日,我局召开了全体会议,人人查摆应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整改意见,其中,针对应急预案启动后首次信息报告环节中存在的人手少、工作头绪多等问题,从调整应急流程、确定不同时间段应急重点入手,制定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了值班员在第一时间段内优先处理和全程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的职责,确保了震情速报的及时、高效。会后,整理、编写了《会议纪要》,报送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及市科技局监督执行,并据此修订、完善了《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使信息报告等环节更具可操作性。

三、下一步打算。

1.以开展全员业务培训为契机,提高全体值班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尽量缩短地震信息速报时间。

信息报告范文篇4

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

(三)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四)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

(五)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九条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体系,构建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并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延伸。

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卫生资源数据库和管理应用软件,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公共卫生和专病监测的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片邮寄信封应当印有明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标志及写明XX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的字样。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第十一条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诊治地负责。

第十二条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三条军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军人中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报告。

军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章报告

第十六条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七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乡(镇、地段)级以上的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指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或所辖区域内的疫情报告工作。

县(市、区)级以上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实现计算机网络直报,乡(镇、地段)级责任报告单位应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或采集器的网络直报。

第十八条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第十九条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第二十条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

卫生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四章调查

第十一条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应当按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第二十二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二)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四)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第二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接到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等疫情报告的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接到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第二十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各级责任报告单位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第二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第五章信息管理与通报

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第二十八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第二十九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核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网络系统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常规监测时每月不少于三次疫情分析与通报,紧急情况下需每日进行疫情分析与通报。

第三十条国境口岸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港口、机场、铁路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发现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时,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一条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内容包括: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性质、原因;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及范围;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病、伤亡及涉及的人员范围;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措施和控制情况;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解除。

与港澳台地区及有关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交流与通报办法另行制订。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三十四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疫情报告人有瞒报、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情况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

(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

(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第三十九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四)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第四十条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信息报告范文篇5

一、概述

年是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始终坚持贯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按照《条例》规定以及《省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市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服务。

(一)财政性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情况。细化公开经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区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全区各级财政预算一级单位均主动公开部门年度预算说明。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信息56条。继续加大社会公共资金公开力度。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得到完善,依托市、区两级政府采购平台、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网等及时政府招标信息、采购信息51条,政府招投标、采购公开等工作稳步推进。

(二)国有资产信息公开情况。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信息。主动公开《市区财政局关于做好2012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等国有资产有关统计信息12条。

(三)规划及政府投资项目公开情况。主动公开《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产业、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16条。主动公开《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年镇街完成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奖励情况的通报》等各类统计信息25条。主动公开《市区土地房屋征收办公室关于新店旧城改造启动区南地块道路防护绿化储备用地建设项目土地房屋权属调查情况公示》等年度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及其实施进展情况信息23条。主动公开《市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区精神病残疾人住院给予补助的暂行办法》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信息6条。

(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情况。主动公开,主动公开经梳理后的行政审批项目123项。组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启动77项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审批,平均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到法定期限的44%。主动公开《市区民政局关于同意登记市区大嶝街道慈善会的批复》等审批结果信息89条,房地产开发、土地征收、规划建设、环保节能以及卫生计生等审批结果公开力度得到强化。

(五)政策制定过程的公开情况。依托政府法律顾问团、行政决策顾问团等加大对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力度。组织开展《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会7场次,听取、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127条。全年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均通过区政府网征求公众对行政决策的意见、建议。不断加大对重大政策执行情况的公开力度,及时公开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强农惠农、便民生活、和谐平安以及防灾减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政策执行情况信息59条。

(六)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公共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情况。稳步推进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学校、医院、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价格、质量、服务等要素,重点公开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内容。主动公开《市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万科·金色悦程花园”物业服务收费的备案函》等信息41条。

(七)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公共信息公开情况。及时公开行政许可相关信息89条。主动公开《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情况信息12条。主动公开《市区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的通知》等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处理情况信息73条。

(八)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工作进展。斥资对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开通政务网手机门户网站,启动民生网,最大程度方便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从网站上获取政府信息。继续联合中国电信分公司在人力资源大等对外办公场所设置LED显示屏以及触摸屏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载体,最大限度延伸信息平台。建成区图书馆,在公众借阅场所提供全套政府公报,以供读者借阅、浏览。启动档案馆选址、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法定渠道得到实质拓展。

(九)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和配套制度建设。根据《市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公开信息送交办法等配套制度的通知》以及《市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年政府信息公开要点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区政府办建立健全了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并进一步规范了制度细则。一是完善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职责、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要求。二是完善健全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制定依申请公开的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三是完善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制度,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问题。保密部门依照职权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四是完善健全政府信息协调机制。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要求机关在公开该政府信息前,应当与所涉及的其他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公开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五是组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兼职人员队伍,配套制定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定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六是强化政府信息公开考评制度,由区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组织对全区各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工作机制制度是否完善,公开的范围是否广泛,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公开的形式是否详尽,公开的时限是否符合要求,公众了解政府信息的渠道是否畅通等进行考评监督。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及时便捷,公开信息数量持续增加。年5月日以来,全区各镇街,区直各办、局,各相关单位(以下统称“各级各部门”)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450条,其中年1016条;累计作为依申请公开信息875条,其中年438条;不予公开信息4436条,其中年1520条。

(二)分门别类,公开内容范围有序延伸。对照《条例》规定,区政府办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分成11大项,依法向社会公开。

1、机构职能人事任免。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的机构设置、工作规则、工作职责、自身建设、办事指南以及人事信息等222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等。

2、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政策公告、规范性文件及政策解读等59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充规定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3、规划计划报告动态。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工作报告总结、财政预决算报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任务分解、调研通报、工作动态以及统计信息等71条政府信息。如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市区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等。

4、行政许可采购收费。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集中采购等23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工作方案的通知》等。

5、重大项目惠民实事。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新城建设、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惠民实事以及招商引资等87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区责任分工的通知》、《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惠民实事任务分解及责任分工的通知》等。

6、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民政扶贫、捐赠救助、救灾救助、社会保障、创业就业以及法律援助等8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区内厝镇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年农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补贴的通知》等。

7、统筹城乡事业发展。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国土资源、征地拆迁、土地房产、城乡统筹、社区服务、市容环卫、交通运输、低碳环保、三农工作、水利工程、海洋林业以及城市执法等42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区二○一一年市容环卫管理先进单位、优秀环卫工人和优秀村(居)卫生协管员的通报》、《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造工程搬迁对象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等。

8、科教文卫事业建设。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科学技术、教育文化、文史档案、民族宗教、旅游体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疾病防控以及检验检疫等74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市区新店镇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市区新店镇后村社区教育促进会的批复》等。

9、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防灾减灾、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人民防空以及信访维稳等89条政府信息。如《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市区建设局关于年第三季度建筑劳务管理情况的通报》等。

10、其他以及服务类。主要公开各级各部门制定的不属于上述九大项的其他以及服务类型信息,共计341条。如《市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区司法局关于做好组织报名推荐全区“六五”普法联络员工作的通知》等。

(三)结合实际,信息公开载体逐步完善。根据《条例》第15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根据《条例》第16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考虑到区的实际情况,区政府办重点做好公开载体的建设工作。一是利用区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16条;二是编印《市区人民政府公报》12期,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1条;三是依托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检索”数据库公开区级规范性文件3份;四是结合人力资源大二楼行政审批服务大厅LED显示屏、触摸屏以及行政中心大厅触摸屏公开政府信息1016条;五是运用村居公开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受理依申请公开数量。全区共受理公民个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件,均为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年度受理,受理方式为当场受理,涉及的内容分别为盐田废转政策解读以及年度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信息办理情况。对于公民个人提出的2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均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答复,其中部分公开件数2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为体现为民、便民服务,目前我区对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一律免收相关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全区各信息公开主体均能严格履行《条例》赋予的法定职责,认真做好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年均未发生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全年及历年均未接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区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偏少并且全部是兼职人员,工作力量不足。

2、工作力度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一些镇街和部门领导没有正确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都有待加强。

3、公开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现有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距离,有关决策、规定、规划、计划、方案的草案公开、听取公众意见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4、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为基层和企业服务意识不够,各级各部门较重视通过网站公开政府信息,适合社区、农村等群众查阅的公开形式不够丰富。同时,向档案馆、公共图书馆送交政府公开信息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2012年,我区将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规范工作、稳妥推进的要求,继续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制度机制,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拓展公开层面,推动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各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建设,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从工作实际出发,优化完善《目录》、《指南》,进一步科学规范政府信息分类。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制度,明确审查工作程序和责任,确保“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完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确保每件申请得到规范答复;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分析制度,及时掌握运行情况,量化分析解决问题;建立社会评议考核保障制度,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2、深化公开内容,促进行政权力阳光运行。重点推进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的信息的公开,着重抓好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环保、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房屋拆迁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拓展政府信息内容深度,试行对涉及民生、专业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定等政府信息开展相关解读工作,编写配套的解读材料。规范行政执法信息公开行为,推动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加强对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行政执法结果公开形式的研究,逐步形成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的制度规范。

3、丰富公开形式,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充分利用绩效评测的手段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深化公众参与功能。进一步规范政府公报、信息公开栏、电子触摸屏等公开载体建设。探索与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其他公开形式,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方便群众及时获取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4、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业务水平。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规划,每年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办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工作联络员的学习培训。

信息报告范文篇6

一、信息公开场所建设情况。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公开载体建设:一是在局门户网站专设了政府信息栏目,除了要保密的信息外,积极做好信息公开,并根据不同的信息进行归类,设立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申请人可点击相关栏目获取;二是通过报纸、传真、电话等手段,做好政府信息公开,重点依托在日报开设的每月一期的《商贸资讯》栏目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同时还参与《四明热线栏目》。三是利用电话、传真等做好信息公开的咨询等工作。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情况。一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方面,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内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审核流程,做到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层级审查、严格把关,既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又保证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质量;另一方面,为方便申请人对我局政府信息工作的查询,编制了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公布在局网站。二是落实职能科室。按照“主要领导负全责、分管领导抓推进、职能科室抓落实”原则,由分管政工的副局长担任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明确办公室为具体职责科室,并指定了2名工作人员为政府信息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对需要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主动录入公开,对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及时在规定时限内做好回复,实现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人抓、抓有成效的良好局面。

三、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内容

年度,本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2条,量同比增长10%,其中法规公文8条、政府决策5条、工作信息34条、人事任免1条、财政信息4条。

(二)依申请公开及咨询信息处理情况

年度,在商贸网平台,共办理领导信箱21条,回复办理21条,办理率100%;办理网上监督投诉6条,回复办理6条,办理率100%;受理在线咨讯6条,办理6条,办理率100%。年月日,我们局参与了由市纠风办和广播电台所举办的“四明热线”电台直播栏目,局长胡坚华和副局长杨宇光、郑平及市民中心副主任许建军走进直播室,接受现场访谈及市民热线,共收到市民热线10个,其中现场解答6个,事后回复4个,回复办理率达100%。此外,我局还受理咨询电话接听约400人次,当面咨询接待约80人次,并在论坛等网络平台中作好相关信息公开的引导。

四、依申请收费及减免情况

依申请收费及减免情况:无。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举报等情况

本局年度没有发生一起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举报申诉案件。

信息报告范文篇7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年度,我办通过房屋动迁简报、动迁网络、《日报》、广播电台及相关政府网站和专栏共主动公开各类信息831条,其中动迁简报出刊8期等。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年,我办收到群众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3件,要求查阅拆迁档案的申请32件,已按规定办结。坚持做好网上一站式咨询答复,全年共办理网上咨询641件,上级转送件15件,督查件12件,市长信箱20件。同时密切关注论坛、阿拉社区等网络论坛舆情,办理市民网上舆情回复贴22件,主动正面跟帖引导95条,直接接待来访群众143批次。

三、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全年我办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收取费用,相关信息查询向公众免费提供。

四、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全年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年我办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政府信息公开内容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信息报告范文篇8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年以腾科发〔〕3号成立了一位副局长任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县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了政务公开专用计算机。为切实加强对局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年以腾科发〔〕9号、腾科发〔〕8号分别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年以腾科发〔〕1号成立了《县科学技术局关于成立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

各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做到了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措施完善、硬件设施齐备、工作人员到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制定并实施了《县科技局责任政府工作制度》、《县科技局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县科技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方案》、《县科技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等系列工作制度。

二、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工作情况

(一)制作悬挂工作监督台。在局机关和各办公室悬挂监督牌、在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信息,向社会公开县科技局工作人员、主要工作职责、各股室工作职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廉政建设规定、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遵循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编制公布了《县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县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严格执行“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除因涉及国家、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政务信息外,一律要列入信息目录范围,并予以公开。

(三)严格政务公开工作档案和痕迹管理。分年度建立了《县科技局政务公开台账》,对公开的政府信息逐条登记。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工作,对公开的政府信息每条填写《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单》,并经单位保密领导小组和局主要领导审查后方进行公开。

(四)政府信息年度报告公开情况。于年2月3日编制公开了《县科技局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五)全面、准确、及时公开政府信息。

年,在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和阳光政务四项制度网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条,其中,重大事项通报16条,政务公开门户网5条,公开内容涉及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实施情况,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及立项公告,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科技成果管理,大型群众性科技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创先争优”、“三查三看”等重要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科技服务民生工作情况等。常见问题录入12条,内容涉及“专利申请”、“专利资助”、“如何申请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实施、验收”、“申请科技成果评价的程序”、“申报科技进步奖需提交的材料”、等。

三、其他工作情况

(一)年,没有发生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二)年,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的举报、投诉等工作情况。

(三)年,没有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年,无“96128”电话查询,无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网政务查询工作情况。

四、年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开展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及时、真实、准确、全面政府信息。重点围绕“六个坚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科技工作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力度。二是坚持政务公开。公开县科技局主要工作职能、办事程序和办事要求,向社会及时公布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申报评审等科技管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三是坚持公平公正。在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的申报认定中,保证公平、公正,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登记、科技奖励的评定等,实行专家评审制,真正做到程序规范、公正办理。四是坚持服务宗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真诚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积极帮助各类企业、单位和个人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奖励和专利发明的申报工作,积极组织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五是坚持勤政廉政。进一步完善廉洁自律的制度和规定,在科技行政管理活动中做到不吃拿卡要,不以权谋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六是坚持责任追究,随时受理群众举报和申诉,做到有报必查,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反馈初步核实情况。

五、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重点

(一)存在问题。还存在政务信息内容不够全面、更新不及时等情况。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切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系列文件精神的学习贯彻,遵循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严格执行“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拾遗补缺,及时、真实、准确、全面政府信息。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信息报告范文篇9

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从狭义来讲,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房地产、电子商务等。从广义来看,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体现为整个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服务业的高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从现代服务业的狭义和广义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文化、教育的支持。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直接因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而衍生出来的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等应当也必然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开拓者和承担者。象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电信服务等为信息产业服务的大量服务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一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开路先锋,并随着信息技术向其他领域深透和扩散的加强,这些服务形态已经不再局限于为信息产业服务,而将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同时,随着技术基础越来越转向多媒体数字化技术,教育、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批新兴的服务行业,出现了可以为提供更深入、更具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的多种类型的信息咨询服务业和信息内容服务等。如信息娱乐业提供个性化娱乐服务,网络服务业提供个人资讯服务,教育服务业提供教育及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商务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等。教育、文化产业对整个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我市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服务业中的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科教、文化业有了一定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9.49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约占整个服务业的9.7%,同比增长28.6%,远远高于整个服务业14.3%的增幅。与此同时,**年,全市信息传输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业务收入10.5亿元,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15%。金融、税务、水利、交通、工商、公安、教育科研等重点信息系统建设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建设了一批既有直接为政务服务为主,也有面向公众的公益型数据库和面向微观经济活动的商用型数据库。“十五”以来,全市共签订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类合同近1400份,合同成交额6.29亿元,合同签订数量和成交金额平均年递增速度在25%以上。在连高校建立了10个科研型经济实体,转化科研成果43项,创建了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5个、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3个,近三年来培训城乡劳动力240万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50万人次。

二是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涉及行业领域逐步拓宽。据统计我市目前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共有13335户,占各类企业总数65%。其中,从事信息咨询服务和科技文化服务的约占22.3%,所占比重较上年度均有较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咨询、技术贸易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孵化、科技风险投资等行业的新兴服务企业。各类民间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中,涉及到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卫生等十几个行业领域,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在所属行业中主动承担起行业的协调、规范、管理和技术培训等服务职能,为促进行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市41个行业商会组织在组织会员开拓国际市场,规范行业经营秩序,打造行业品牌,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灌云县种业商会在行业内推行种子合同做法在全省农资行业推广。东海水晶业商会组织会员在打造“水晶之都”品牌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灌南县林木、优质稻米、生猪、棉花、食草动物菌六大产业协会成为致富农民的“领头羊”;赣榆县罗阳镇水产协会136户水产养殖大户在养殖品种结构上进行有效调整,先后引进多个优良品种,推广混养面积5000多亩,创总产值1350万元,每亩增收1500元。各类行业组织正在逐步承担按照市场化运作并规范的一部分政府办不好,没有精力办的事情。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对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服务业改造和提升的加快,社区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新兴服务业也在兴起和发展,目前全市已有执业的各类各级民营医疗机构314所,占到医疗机构总数大额40.7%,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覆盖人口60万人。

三是吸纳就业前景广阔,逐渐成为我市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61.08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的28.5%,比上一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而从国际上看,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从全省情况来看,**年,江苏省服务业从业人员1389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的比重达31.6%,这说明我市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还相当巨大。目前,全市共建综合性服务中心、市民求助中心、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军人家庭服务站600多个,为近2万余名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共有文化市场服务类经营场所和新闻出版类服务单位3000余家,从业人员1.8万人;共有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信息中介和信息培训班等服务企业500多个,从业人员3万余人,还有近万人被培训后参与对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劳务承包项目,初步形成一支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起来的从事信息采集、加工、数据整理、技术培训等信息服务工作的基本队伍。

四是聚集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载体逐步增多。全市现有省科技厅、省工商局授信的江苏省信誉咨询企业(机构)9家,其中AAA级3家,AA级6家。716所在科研、生产、测试、试验、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产业与模具化工产业,围绕网络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自动控制等方面共承建46个工程技术项目。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拥有全国化学矿质量监督监测中心等机构,为化工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万润数码港”的顺利开业和宏图三胞公司的进驻,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万润数码港、农河电脑城、国安电脑城、宏图三胞四家相对集中有一定规模的信息技术服务市场。以“新浪**”、“**新闻网”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网站也相继开通。在文化产业方面有通过文化招商引资的全国书报刊业知名民营企业鸿国书城,以及海内外已具有一定影响的女子民乐团等文艺演出团体优势载体。

目前,我市发展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具有诸多的优势条件。首先,现代服务业无法在封闭状态下求得发展,而我市作为全国十大海港之一,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体系。其次,在省委、省政府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中,**同时被列入建设沿东陇海线加工产业服务和沿海洋产业服务的两个集聚带之中,重点布局和发展铁路物流、海港物流以及为临港工业配套的现代物流,发展面向加工制造业的信息、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沿线工业提速增效等。同时,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把我市纳入其中一翼。再次,市委、市政府加强发展东部城区,确立大小一体两翼港口发展蓝图的强力推进。这些都为我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融入长三角,促进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对**港和东部城区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关注,我市正在规划的特色鲜明的海滨国际旅游城市,随着城市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强力推进,我市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科教、文化业必将捷足先登,作为开路先锋,迎来新一轮的超常发展。

二、我市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市服务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但从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来看,我市服务业仍存在着比重偏低、增速偏慢、层次不高等问题。以**年度为例,全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全省中的总量、人均位次分别仅在第12和11位,仅占全市GDP的33.5%,比全省服务业在全省GDP中所占比重低了近5个百分点。而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领域的一些信息服务、中介咨询服务、社区服务,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相对薄弱,服务的种类、品种仍不多,服务供给也比较单一简单化,商业化的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支持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针对性的扶持现代信息咨询服务、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几乎是空白,按照市场化要求来配置资源的教育、文化、卫生产业仍还存在规模小、层次低、自我封闭的客观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不到位,缺少长远规划。对于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目前方方面面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思想解放和重视程度还不够,重视工业、轻工业,在招商引资跟踪服务、政策引导扶持上不公平、不公正,差别时时事事都存在。有的甚至带有偏见。例如对文化产业中的歌舞厅、网吧等行业,传统的眼光认为多是一些藏污纳垢的色情场所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甚至诱发犯罪的罪魁祸首。过分看重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公益性质,将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行业单纯地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产业化、市场化滞后,对于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对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同时,我市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状态,缺少统筹规划,对外还未能以开放的精神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真正按照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乃至沿桥经济龙头的要求来统筹规划信息、科技、文化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在本市内各部门之间也是各自为阵,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还是各部门管各自,体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印刷等缺少统一的大文化发展规划。现有文化经营场所布点分散、层次较低,多利用其他商业场所改造,歌舞娱乐场所尤为突出,广电、体育自成一体,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优势要素优势资源难以融合,形成更大的合力与优势,既有的信息平台互不往来,各自封闭,投资大成效差,对于整个文化体育大产业的教育、卫生发展都还缺少与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个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安排。

二是改革力度不够,体制有待创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资进入行业领域的放开和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我市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等领域业虽都有民企民资涉足,并初显出其鲜活的生命力。但是调研显示我市实际情况是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对这些领域按照市场化要求来配置资源的要求还很不够,发展的空间潜力还很大,民企民资进入这些领域不但有思想认识上的障碍,还有人为设立的门槛,与原有体制下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仍是进一步发展的心理和实践的焦点、热点,在招商引资实际过程中,对这些领域的引进外资是喊的多,做得少,放开的少,控制的紧,下决心难,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催生新的成长型民企,形成具有活力的内生机制,处处都有拦路虎。在发展中,在税收、用地、用人、用电、用气、用水上,公平、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影响了这些领域的发展。例如民办非企业单位不能与国家办单位享受同等待遇,尤其是民办教育学校、技能培训学校、民办非营利医疗机构无法享受免税待遇的问题。社会团体、中介组织仍是官办为主,真正民办难以催生,政社不分现象普遍,官办色彩较浓,行业协会领导几乎都是公务人员兼职,不少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处室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而那些真正从行业内部发起成立的社团,不仅数量少,而且往往难以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活动开展比较困难,按照市场化要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办会方针在这些官办行业组织、中介组织中仍是一句空话。政府的机构改革,究竟哪些职能,什么时间应转移到行业组织中也是个未知数,更多的政府机关不愿意将这部分功能和权利转移到行业组织中去。

三是资金人才短缺,发展缺乏后劲。我市现有11家投资担保机构,但担保总量不大,每年只能提供贷款7-8亿元,加上贷款门槛较高,多投向那些影响大、效益好的工业企业,对于从事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技、文化业的企业来讲,大都投资规模小,固定资产少,企业经营主要靠人才和智力投资,因此大多数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影响了创业及其做大做强。同时,从事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技、文化业的从业人员,一般对素质要求较高,而我市的一些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企业从业人员一般素质不太高,难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例如,我市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是聘请退休的医务人员,有的知识老化,有的是厂矿企业的医务室人员,无专业特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民营医疗机构负责人不愿意为他们出资外出培训,只注重使用,忽视了培养,制约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文化产业人才缺乏,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尚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前瞻性和文化产业新理念的新型产业人才群体,导致不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探索思考

加快发展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是加快我市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战略之举。全市上下要从思想观念、思路举措、体制机制、产业重点和政策扶持等方面,为加速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增创新的优势。

(一)坚持解放思想,营造发展氛围。一是解放思想,加强宣传,舆论上高度重视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作为我们率先融入长三角经济的链接纽带,把现代科教、文化业作为我市融入长三角的开路先锋。二是正确处理发展制造业与发展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关系,发挥其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提供技术支撑,有效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增强经济活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三是正确认识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尤其是消除对发展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偏见,加大舆论正面宣传力度,为投资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创业者、经营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科学规划。一是将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发展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和重点建设项目,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二是规划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东陇海线加工产业服务集聚带、沿海海洋产业服务集聚带的开发建设,主动参与融入到长三角发展。三是对涉及现代信息、咨询服务业和现代科教、文化业各相关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规划,避免目前有些产业发展中不同行业发展规划各自制定,衔接脱节,配套措施不完善、不协调现状。

(三)加快改革步伐,理顺管理体制。从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下大力气整合现有的资源,形成新优势,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进入我市信息服务、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快社会事业领域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办医、投资兴办文化体育设施。一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支持高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兴办各种非学历教育,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教育,按照非禁即可以进入的要求,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市场准入,消除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不公平待遇,促进民办非义务教育和各种特色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加快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文化企业改组、改制的步伐,着力培育一批有社会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其他行业的企业加盟文化产业。三是推进行业组织改革,改变目前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名分实不分的现象,建立各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避免多头管理。

信息报告范文篇10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所做的工作也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设市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角色的转换及工作重点的转变,我深知要适应工作需要,唯一的方式就是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敏锐。为此,一年来,一是加强政治学习。特别是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系统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接受了一次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和洗礼,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增强了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使自己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市委、政府各项政策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提高了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坚持以领导为师、以同事为师、以实践为师,挤出时间自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有关政务督查、政务信息方面的业务知识,认真学习,仔细研读,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紧跟时代步伐,在工作中不掉队、不落伍,不断提高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科学性。

二、勤勉敬业,踏踏实实做好岗位工作

信息及督查工作是政府工作的窗口,也是落实重大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工作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一年来,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与办公室各科室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较好的履行了岗位职责。

在政务督查工作上,按照“实事求是,及时跟进,讲究时效,务求落实”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创新督查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工作中,注重“突出两线”抓督查。一是突出主线抓督查。根据市一届人大一次和二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府工作要点,将重点工作分解立项,明确市级分管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要求,对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长专题会议决定的各类重大事项按月督查。截止目前,共完成《**市政务督查》19期,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确保了政府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维护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二是突出重点抓督查。与市委督查室等部门相互配合,对山区抗旱保苗、硒砂瓜产业发展、设施农业落实、禽流感疫情预防、乡镇重点工作、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劳动纪律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在政务信息工作上,按照“客观准确,注重时效,突出创新,促进工作”的要求,注重抓了“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信息工作的可操作性。坚持“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信息工作宗旨,做到“既报喜又报忧”。结合今年抗旱保苗、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工作,及时报送信息,反映情况,为争取专项资金,促进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提高信息工作的时效性。在思想认识、内容取向、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办公室各科室加强沟通,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关注热点,剖析难点,捕捉亮点,在重大事件及突发性事件的报告方面,做到准确、及时、真实,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报送。三是提高信息工作的针对性。着眼于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工作。先后结合全市压砂西瓜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旅游业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题信息调研和跟踪反馈,并及时上报,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今年,办公室办公室信息工作任务是编写报送政务信息300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编写报送750余篇,超额完成了任务。

与此同时,在分管秘书长的带领下,与人大办、政协办及其相关委室紧密协作,先后两次进行了集中检查,平时加强督促,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今年的交办的5件人大代表议案,4件已办理完毕,1件正在办理;31条人大代表建议,全部予以答复,18条办理完毕,11条正在办理,2条不具备条件的已向代表作了说明;19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予以答复,办理率达96%,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搞好团结,切实加强自身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