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9:13:47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范文篇1

完整性:保证非授权操作小能修改数据。有效性:保证非授权操作不能破坏信息或计算机资源。信息安全的重点放在了保护信息,确保信息在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及信息系统不被破坏,确保对合法用户的服务和限制非授权用户的服务,以及必要的防御攻击的措施。

1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这些信息系统及网络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数据损坏,信息泄漏,不能正常运行等问题,则将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信启、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安全风险和问题。

信息安全风险和信息化应用情况密切相关,和采用的信息技术也密切相关,公司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在业信息安全问题中,计算机病毒发生的频率高,影响的面宽,并且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列在所有安全威胁之首。病毒感染造成网络通信阻塞,系统数据和文件系统破坏,系统无法提供服务甚至破坏后无法恢复,特别是系统中多年积累的重要数据的丢失,损失是灾难性的。

在目前的局域网建成,广域网联通的条件下,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更加迅速,单台计算机感染病毒,在短时间内可以感染到通过网络联通的所有的计算机系统。病毒传播速度,感染和破坏规模与网络尚未联通之时相比,高出几个数量级。

网络安全问题:企业网络的联通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业有许多应用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电子商务系统,ERP,CRM,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等,通过广域网传递数据。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光纤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运营商,企业内部职工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浏览网络查阅、获取信息,即时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等。

如何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护,保护企业内部网上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保证对信息网络的合法使用,是目前一个热门的安全课题,也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安全问题。

信息传递的安全不容忽视:随着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各个企业相关业务系统等生产,经营方面的重要系统投入在线运行,越来越多的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都通过企业的内部局域网来传输。

网络中传输的这些信息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例如被非法用户截取从而泄露企业机密;被非法篡改,造成数据混乱,信息错误从而造成工作失误。

用户身份认证和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急需加强:企业中的信息系统一般为特定范围的用户使用,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信息和数据,也只对一定范围的用户开放,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不能访问。为此各个信息系统中都设计r用户管理功能,在系统中建立用户,设置权限,管理和控制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访问。这些措施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过于简单,能灵活实现更细的权限控制。二是各应用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户管理,企业的一个员工要使用到好几个系统时,在每个应用系统中都要建立用户账号,口令和设置权限,用户自己都记不住众多的账号和口令,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更不用说账号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了。

如何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服务,是我们开发建设应用系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共性的安全问题。

2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

企业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步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1做好安全风险的评估

进行安全系统的建设,首先必须全面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找出问题,确定需求,制定策略,再来实施,实施完成后还要定期评估和改进。

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着重点在安全和稳定,应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不能过分求全求新。

培养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与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和设备的作用。

2.2采用信息安全新技术,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安全需求的轻重缓急,解决相关安全问题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成熟度综合考虑,分步实施。技术成熟的,能快速见效的安全系统先实施。

2.3根据信息安全策略,出台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安全的管理包括了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任的分化,策略的规划,政策的制订,流程的制作,操作的审议等等。虽然信息安全“七分管理,三分技术”的说法不是很精确,但管理的作用可见一斑。

3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企业的信息安伞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相辅相成、互相配合。

3.1从技术手段入手保证网络的安全

网络安全指由于网络信息系统基于网络运行和网络问的互联互通造成的物理线路和连接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服务安全、人员管理安全几个方面。网络由于其本身开放性所带来的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是事实存在的。我们在正视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在承认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的前提下,努力探讨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性能,如何通过安全系列软件、硬件及相关管理手段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降低安全风险,及时准确地掌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早发现安全漏洞、攻击行为井针对性地做出预防处理。

在攻击发生过程中,尽早发现,及时阻断。在攻击发十后,尽快恢复并找出原因。

保证网络安全的技术于段包括:过滤、信息分析临控、安全管理、扫描评估、入侵侦测、实时响应、防病毒保护、存取控制等。其措施有:网络互联级防火墙、网络隔离级防火墙、网络安全漏洞扫描评估系统、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扫描评估系统、信息流捕获分析系统、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入侵侦洲与实时响应系统、网络病毒防护系统、强力存取控制系统等。信息安全指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町否认性及可控性等安全,技术手段包括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安全协议(set、ss1)及ca机制等。文化安全主要指有害信息的传播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及文化传统的威胁,主要表现在舆论宣传方面。主要柯:黄色、反动信息泛滥,敌对的意识形态信息涌入,瓦联网被利用作为串联工具等。其技术手段包括:信息过滤、设置网关、监测、控管等,同时要强有力的管理措施配合,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2建立、健全企业息安全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初设计时制定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及相关管理策略。因为所有安全技术和手段,都围绕这一策略来选择和使用,如果在安全管理策略上出了问题,相当于没有安全系统。同时,从大角度来看,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与严格、完善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在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领域,技术手段和相关安全工具只是辅助手段,离开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是没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建设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空间的。

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网络安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信息安垒的管理和执法。企业首先必须遵守国家的这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企业也必须依据这些法律法规,来建立自己的管理标准,技术体系,指导信息安全工作。学习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提升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国际上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比我们先进,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起步比我们更早,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经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标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提高水平,少走弯路。

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工作中一项重要而且长期的工作,为此必须各单位建立一个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常设机构,明确领导,设立专责人长期负责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长能保证信息安全工作长期的,有效的开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3.3充分利用企业网络条件,提供全面。及时和快捷的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通过广域网联通了系统内的多个二级单位,各单位的局域网全部建成,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下,作为总公司一级的信息安全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计算机网络应急处理的信息与技术支持平台,安全公告,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提供信息安全设备选型、安全软件下载,搜集安全问题,解答用户疑问,提供在线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并为用户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的场所。网络方式的信息服务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是信息安全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方式。

3.4定期评估,不断的发展,改进,完善

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由于技术复杂,在研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势必决定了安全防护系统和设备不可能百分百的防御各种已知的,未知的信息安全威胁。安全的需求也是逐步变化的,新的安全问题也不断产生,原来建设的防护系统可能不满足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这些都决定了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对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改进安全方案,调整安全策略。

不是所有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一次解决,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不可能一次就发现所有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系统和设备,也仅仅是满足某一些方面的安全需求,不是企业有某一方面的信息安全需求,市场上就有对应的成熟产品,因此不是所有的安全问题都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信息安全范文篇2

【关键词】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设计与实现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更为严峻。RSA作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公钥加密算法,对当前已知的大多数密码攻击,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抵御效果,并且还可以配合数字签名技术进行信息安全加密,是目前公认的比较优秀的一种公钥方案。随着信息安全加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RSA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该项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在信息安全加密系统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1.信息安全加密技术简要介绍

信息安全加密技术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用于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在对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时,更加倾向于选择网络,这样一来,用户的个人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出来,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信息安全加密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用户个人信息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如果以信息安全加密密钥为分类标准,则可以将其分为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又叫做公开密钥加密技术,能够与数字签名技术结合使用,准确识别、核对信息发送者的身份,只有拥有解密密钥的人员,才可顺利通过审核对系统信息进行访问和使用,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在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中,以RSA公钥加密算法最为常见,应用也最为广泛。

2.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技术原理及运行过程在应用

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技术之前,应先了解其工作原理及运行过程,为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1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技术原理

一般情况下,RSA公钥加密算法都是与数字签名技术结合使用的。首先,签名者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用摘要的形式将其表示出来,作为明文进行加密。然后数据经过传输被接受者获取后,需通过解密形成摘要,与签名者定义的摘要进行比较,当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时,则接受者通过签名身份审核,可以访问系统信息,并对其加以使用或修改;如果两次摘要出现差异,则证明接受者签名无效,不能对信息系统进行访问。在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技术中,签名者对应唯一的密钥拥有者,两者为同一个人,处于绑定状态,只有签名者才能利用密钥正确解密。因为RSA算法和杂凑函数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对比数据运算结果与原始签名过程中,对两者之间的精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任意一处数据出现不同,都表示签名无效,用户则没有权限查看系统信息[2]。

2.2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运行过程

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整个运行过程分四步完成。第一步,数据发送者采用杂凑函数形式,对自身所拥有的数据进行运算,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用摘要的形式将其表示出来。第二步,签名者利用密钥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作为身份认证依据,待数字签名生成完毕后,签名者将从发送者出得到的信息进行再次传输。第三步,信息传输至接受者处,同样需要先采用杂凑函数方法对其进行运算,得到这部分数据的摘要,并借助解密密钥,将密文信息转化成明文,完成摘要解密过程,第四步,将解密摘要与原始摘要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是否一致,来判断签名是否有效,实现对访问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如果两次摘要一模一样,则访问者通过身份验证,反之,则表示访问者为第三方,不拥有解密密钥[3]。通过这四个运行环节,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数据信息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3.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技术原理及运行过程,可以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利用RSA算法和组合加密算法,设计构建信息安全加密系统,实现RSA公钥加密算法的科学运用。

3.1RSA算法和组合加密算法

RSA算法属于一种典型的非对称密钥算法,融合了数论及大整数因数分解知识,在该算法中主要涉及到n、e1和e2三个参数,三个参数形成由公钥和私钥组成的密钥对,分别表示为(n,e1)和(n,e2),其中n表示两个大质数p、q的乘积,在利用二进制对其运算时,所得计算结果的位数表示密钥长度。e1与e2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e1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但是,需保证e1与(p-1)*(q-1)互质,而在选择e2时,需要根据式子:(e2*e1)mod((p-1)*(q-1))=1进行,再结合e1的取值,来确定e2的具体大小[4]。传统的RSA算法运算效率较低,经过长期研究和不断改进,结合滑动窗口算法形成了组合加密算法,有效的提高了加解密运算效率。在利用组合加密算法时,先用二进制表示加密指数,并将其分为零和非零两部分,缩短指数长度;然后利用线性表T、X、L将乘幂后求模运算转化为成模和平方模进行计算,简化运算过程;最后,比较计算结果与模数两者大小,当计算结果偏高时,则将两者之间的数值差替换成模数,降低操作数的基。

3.2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对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进行设计时,应从加密功能要求,以及加密安全性和可靠性两方面进行考虑,一般情况下,系统应具备外壳绑定、批量加密、扩展加密、基本加密、数据流加密等主要功能;同时,还应根根据文件类型,选用与之最为匹配的加密方式。要想保证系统运行性能的良好性,在信息加密和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不会出现信息泄露现象,另外,系统应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可在不同平台下进行运行,加密出现异常问题时可以发出提示,并且不会影响到信息内容。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由客户端和服务端两部分组成,在设计客户端时,先选择需要加密的信息,可借助文件对话框来实现,然后根据文件类型,选择最佳的加密算法,当加密信息选择错误时,可将其删除重新进行选择,然后将加密请求传输至服务端。服务端在接受到加密请求后,需先对加密信息作出判断,然后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并通过鼠标进行点击,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出来,并设置进度条,将系统实际运行状态及文件处理速度显示出来,进而完成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构建。

4.结束语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维护网路环境秩序的稳定性,不仅是保护网络用户个人隐私的必要措施,而且也是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技术研究力度,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对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技术原理及运行过程进行分析,依据RSA算法和组合加密算法,对传统RSA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实现该项技术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中的良好应用,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信息加密效果比较理想,对推动计算机技术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金浩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学强.基于RSA算法的网络文件加密系统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30-31.

[2]郑泛舟.RSA信息安全加密系统技术的研究[J].电脑迷,2017,(1):48-48.

信息安全范文篇3

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趋增强。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已成为对各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健康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生存性和保障性支撑作用的关键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甚至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在整个产业布局乃至国家战略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如此,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以网络攻击为例:据调查2004年专门针对美国政府网站的非法入侵事件发生了5.4万件,2005年升至7.9万件。被入侵的政府网站包括国防部、国务院、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等重要政府职能部门。我国新华社曾报道,中国近60%的单位网络曾发生过安全事件,其中包括国防部等政府部门。中国公安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7072家单位网络中,有58%曾在2004年遭到过攻击。这些单位包括金融机构和国防、商贸、能源和电信等政府部门。此外,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包括网络瘫痪、网络突发事件在内的多种网络安全事件。

因此,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信息行业的研究重点。在国际上信息安全研究已成体系,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标准化。当前有多个国际组织致力于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随着信息社会对网络依赖性的不断增加以及911等突发事件的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都在加速研究。我国自2003年以来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总体相对落后。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

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涵盖多样内容,其中包括网络自身的可用性、网络的运营安全、信息传递的机密性、有害信息传播控制等大量问题。然而通信参与的不同实体对网络安全关心的内容不同,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又有不同的需求。在这里按照国家、用户、运营商以及其他实体描述安全需求。

1.国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

国家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有网络与应用系统可靠性和生存性的需求、网络传播信息可控性要求以及对网络传送的信息可知性要求。

网络与应用系统可靠性和生存性要求:国家要求网络与应用系统具有必要的可靠性,防范可能的入侵和攻击并具有必要的信息对抗能力,在攻击和灾难中具有应急通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通信自由的需求以及重要信息系统持续可靠。

网络传播信息可控性要求:国家应当有能力通过合法监听得到通信内容;对于所得到的特定内容应当能获取来源与去向;在必要的条件下控制特定信息的传送与传播;此外国家应当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传送的信息可知性要求:国家应当有能力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需要的内容,分析并使用相应的信息内容。

2.用户(企业用户,个人用户)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

用户包括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有通信内容机密性要求,用户信息隐私性要求,为了与应用系统可信任要求以及网络与信息系统可用性要求。

通信内容机密性要求:用户希望通信的内容应当通过加密或者隔离等手段,除国家授权机关以外只有通信对端能够获取并使用。

用户信息隐私性要求:用户希望用户留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网络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等内容不能被非授权第三方获取。

网络与应用系统可信任要求:用户希望网络能确认通信对端是希望与之通信的对端,应用系统应当有能力并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网络与应用系统可用性要求:用户希望网络与应用系统达到所承诺的可用性,网络/应用系统不应具有传播病毒、发送垃圾信息和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等行为。

3.运营商(ISP、ICP等)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

运营商对未来与信息安全的要求包括满足国家安全需求、用户安全需求以及自身对网络与应用系统的可管理可运营需求。

满足国家安全需求:运营商满足国家安全需求包括应当提供合法监听点、对内容作溯源、控制特定信息的传送传播,提供必要的可用性等。

满足用户安全需求:运营商满足用户安全需求包括必要的认证和加密,有效的业务架构和商务模式保证双方有能力并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效的业务架构和商务模式保证双方有能力并有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必要的可用性等。

网络和应用系统可管理可运营要求:运营商要求物力与系统资源只能由授权用户使用;资源由授权管理者调度;安全程度可评估可预警;风险可控;有效的商务模式保证用户和其他合作方实现承诺。

4.其他实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

其他参与实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还有例如数字版权等其它安全需求。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部分热点

为满足上述网络与信息安全需求,部分热点技术应用和研究现状如下所述。

1.基础类

*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算法:算法研究是基础研究,基本属于数学范畴,近年来没有革命性的新算法广泛应用。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算法等方面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特征识别模式匹配:为有效避免垃圾信息、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信息通过网络扩展,必须进一步研究特征识别以及模式匹配等技术。当前对网址、关键字过滤有一定进展,在图片、影片、声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安全芯片、操作系统、设备:安全相关的芯片、器件、软件、操作系统、专用设备等都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当前上述内容在国际上相对成熟,除非有重大突破,当前重点在于综合应用。

*安全体系理论研究: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形式化的数学描述和分析方法建立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当前国际上进展较快,已成体系。

2.应用类

*认证鉴权技术及实施:通过一定的协议流程和算法验证持有特定密钥的用户是否是所声称的特定用户,拥有什么样的权限。近年来,鉴别密钥有所发展,当前ITU等组织正在研究生物特征鉴别。

*海量信息处理:当前网络随着通信需求的增加以及光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合法监听、内容检测、防范入侵和攻击中,需要实时或者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因此海量信息处理,包括深度协议感知、线速过滤、模式匹配、海量存储等技术都在研究中,并且是近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

*数字水印等其他安全相关技术:随需求的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技术将被研究和应用。

3.综合类

*可靠性技术:可靠性技术主要通过器件、设备、协议以及网络组织使网络/应用系统能够持续不间断提供服务。当前传统电信网相关的可靠性普遍认可,可靠性研究比较成熟;基于IP网络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因此研究还在继续,同时新的研究成果还正在应用到IP网络特别是NGN承载网。

*溯源技术:溯源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内容、网络行为以及应用行为等追溯到该行为发起者。随当前传统电信网业务单纯,溯源技术成熟,IP网络以及应用服务溯源技术正在进展中。随着各国对网络基础设施依赖性的增加,溯源技术将和认证鉴权技术、安全通信架构等结合在一起保障安全。

*信息对抗:随着社会对网络基础设施依赖程度的增加,信息对抗成为国与国对抗的重要内容。当前信息对抗已有单方面少量实施,还没有到正式大规模对抗阶段。因此还是研究重要方向。

*应急通信:应急通信主要是在灾年以及战争等通信设施瘫痪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必要通信能力持续提供的行为。传统电信网应急通信研究比较成熟,互联网/IP网以及基于IP网新业务和网络的应急通信还在研究中。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技术和方法。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在ISO等组织研究相对成熟,对网络系统的评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反垃圾信息:反垃圾信息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模式识别、管理、架构方面的综合应用。之所以将反垃圾信息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当前国际国内都非常重视所以专门提出,当前正在热点研究中。

*体系架构:合理有效的架构能够综合各种技术,在网络与信息系统中提供合法监听点、传输传播控制点、为通信双方信任体系,用户隐私保护等。架构、框架等综合应用是当前以及未来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的重点。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分析

由于全世界对信息社会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凸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总体来看,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有下面两个方向。

1.基础理论、算法的研究

基础理论和算法的研究是未来信息安全的坚实基础。基础理论和算法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安全体系结构理论的研究以及密码学、密码技术研究。

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形式化的数学描述和分析方法建立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在国际上计算机系统安全标准方面研究起步较早,至今为止已成体系。美国早在1970年就推出了计算机保密模型;1985年制定了“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准则”。美、加、英、法、德、荷等国家综合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安全评审准则和技术精华共同推出的“信息技术安全评价公共准则”(CC:CommonCriteriaforITSEC),该标准虽然缺少安全属性的模型依据,但是仍然在1999年5月被ISO接纳成为标准。尽管如此,该标准仍然是至今为止评价计算机系统安全水平的权威文献。就通信网络以及正在融合互联网技术的NGN而言,安全方面的体系结构以及理论研究仍在进行中。

密码学是研究数据加密解密算法的一门学科,密码技术包括加解密算法、密钥交换以及实现。密码学以及密码技术是保障信息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的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当前密码研究主要有两大趋势:基于数学计算的传统密码技术以及非基于数学计算的密码技术。基于数学计算的传统密码技术属传统密码学,包括对程密钥机制、非对程密钥机制以及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基于数学计算的传统密码技术至今为止是信息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保障的主要机制与核心内容,仍然在发展研究中。非基于数学计算的密码技术包括量子密码、生物特征识别、图像叠加、数字水印等内容。总体来看非基于数学计算的密码技术当前还没有广泛应用,正在探索尝试阶段。

2.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当前的网络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这个复杂巨系统包括各个环节,包括用户的接入、识别、信息的传递、等等,在这个系统上出现的安全问题多种多样,有技术的,有管理的,通常不是一个理论或算法的简单应用就能解决的。通常需要将管理和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才能一定程度保障安全。

技术综合应用研究热点举例如下。

*垃圾信息防范:垃圾信息已经是当前网络世界的一个顽疾。垃圾邮件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国家都为此立法。此外还有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都属于同类问题。垃圾信息的防范与处理不是简单的一个法律规定,或者收费规定或者协议变化就能够解决的,牵涉到法律、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垃圾信息的防范与治理是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之一,ITU为此专门在第17研究组成立专门的Question研究。

*信息溯源:由于包括网络钓鱼、传播非法信息在内的网络越来越多,需要通过网络溯源来找到犯罪分子。因此溯源通常是指通过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内容、网络行为以及应用行为追查到行为发起人。当前传统电信业务相对单纯,溯源技术成熟;互联网以及基于IP技术的网络溯源相对较弱。溯源不是简单地使用一种协议或者算法就能实现,需要将认证技术、信任体系、日志、安全网络架构等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

*网络信息对抗: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国防、文化等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在网络世界的信息对抗以及成为国与国对抗的重要内容。信息对抗的攻防能力也成为国防力量之一,对网络的攻击与核打击一样也是一种威慑力量。网络信息对抗涉及较广,包括海量计算能力、海量存储能力、芯片制造能力、密码学研究、软件水平、设备制造业、病毒研究、入侵检测、脆弱性扫描、黑客入侵等全方位的对抗。

除上述热点以外,还有应急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其他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信息安全范文篇4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云计算下信息安全的问题

1.1人为原因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很多信息安全问题并不是由于系统出错,更多是在于人,人的因素决定了信息安全的状态,不同人的可靠性是完全不同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的来源比较多,如员工的蓄意攻击、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等等都可能造成内部风险,而外部风险主要就是一些黑客的恶意攻击。有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安全事故的各种原因中人为因素占据了近七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根据人为因素出现的根本性原因,尽快研制出以人为本、符合人需求的云计算系统,从而保证云计算的安全。1.2云技术进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风险。云计算之所以能够存在,核心技术就在于虚拟化技术和多租户技术,依赖于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实现了存储主机等功能的虚拟化,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应用效率,而多租户技术的存在,则让不同的用户得以共享应用,从而缩减了运营成本。这两种技术的存在和应用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云计算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安全问题。1.3云传播弱化了国家对信息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治理与控制力度越来越大,在有关的会议上就曾经提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主权之间的关联,信息主权是一个国家能够保护、管理信息的能力。云传播的特征在于无须固定、无须延迟,且传播的文件类型不受限制,目前已实现了智能化传播的目标。云传播的这种特征,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主权国家在信息管理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让信息的传播变得自由而不受控制,各种各样新的思想正在传入中国,对人们过去的思想和心态产生冲击,甚至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1.4过去的法律法规在处理云计算纠纷上不具备实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频频出现,当然这种问题并不是随云计算产生才出现,而是由来已久,但是云计算这种兼具虚拟化、远程化的信息技术,让法律问题变得愈发尖锐。有的研究人员就曾经指出,云计算的出现是技术创新的极大进步,但同时也是对法律影响最大的一种技术进步。过去的法律和规范在云计算下已无法发挥作用,数据所有权和应用权发生了冲突,数据和信息的安全问题究竟由谁处理尚有待确定。

2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对策

2.1提高云计算信息安全的管理水平。第一,提升领导工作水准,保障管理体系的合理性。2014年我国成立了互联网信息管理安全部门,构建了一个信息安全管理的体系化方案,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对国家信息安全的现状进行研究,确定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思路,提升有关部门对网络平台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增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控制,对现在已存在的国家信息安全部门进行整合,推动各部门信息共享,保证不同级别的政府之间、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安全问题管理合作效率,确保信息安全战略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将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基层地方政府,保证每个部门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按照不同机构的不同任务分工制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工作方法,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第二,加强安全监管,将服务运行的门槛变成直观合理的标准。想要确定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往往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所以为了尽快保证云计算下信息安全,需要从行业内部入手,把云计算的整个运营和应用流程变成可监督、可审核的工作,推广云计算服务商的准入制度,以此为前提构建安全性稳定的、政府部门确认的产品和服务。第三,利用第三方监督管理手段,保证信息安全管理的日常平稳运行。为了对云计算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政府部门不仅仅要进行直接的监督管理,还需要构建一个对政府负责的监管机构,其主要任务就是对云计算服务商运营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且确认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从而保证服务商的服务水准,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国家制订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及服务协议,分别对运营商的安全风险和履职状况进行评估。2.2制定云计算信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第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保障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云计算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要做到同时兼顾信息安全和云计算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人们对云计算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理念,并且转变信息安全立法的作用,从控制信息的流通安全到解决云计算信息安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上。另外,要尽快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并以此为核心,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保护个人信息,维护数据权利等,要将不同领域的法律区分开来,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第二,建立双向性的跨境信息流动法律规范。信息与数据能够实现在安全的情况下自由流通是衡量云计算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只有对信息的输入不受限制,而对信息的输出却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信息的输出和输入对于信息安全同样重要,所以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而且为了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要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加强与他国的交流,在维护我国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构建双向性的跨境信息流动法律规范。第三,要主动接轨国际信息安全准则。目前,我国的云计算产业虽然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受限于发展时间,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研究力度,并且实现产业化。另外,要加快与国际信息安全准则的接轨,确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信息安全标准,必须要有所选择,着重参与云计算在四个领域方面的国际标准的确定,四个领域分别为基础规范、核心技术和产品标准、服务运营管理规范以及安全规范,这样一来国内的有关标准才能和国际接轨,确保中国在云计算的发展上有一席之地。2.3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发展。不断加强对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探索,这样在风险发生时才能更好处理,也就是说需要从技术方面入手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理解。第一,加强和推动安全技术研究。云计算的发展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还需要对虚拟隔离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更好控制那些物理边界不清晰的虚拟资源,在具体的VLAND的IP段划分、多层次防范体系构建过程中,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就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另外,云访问控制技术的开发也是必须要关注的技术发展方向,其能够有效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第二,必须要不断提升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利用数据加密、数据删除以及用户信任级别授权等方式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尽可能降低信息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能够让人们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资源,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能够随时通过软件和硬件实现对信息的计算和存储。但是目前云计算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保障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是云计算继续发展的前提,所以本文对云计算下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使云计算得到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青玄.基于云计算下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7,19(24):45.

[2]高原,吴长安.云计算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11):48-52.

[3]魏光禧.云计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与防控措施[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0(2):92-97.

信息安全范文篇5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基础;安全策略

当前社会中网络的实用已经普及,随着网络信息安全性的降低,人们的隐私被泄露,财产被转移,对其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国家开始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提升信息的安全性与隐私性,降低信息传输中的安全隐患。探索出适当的安全技术,为计算机网络行业工作提供条件。

1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使用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普及的背景下,信息的传输以开放性与共享性为主,也正是这两个特点,对其安全带来影响,计算机运行时产生较多漏洞,人们传输信息的时候,可能稍不留神,就会泄露信息。在此形势下,产生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问题,严重者影响人们的生活,例如不法人员通过窃取计算机中信息资料,盗取网银密码转出钱财,造成财产损失。另外一些特殊的组织,特别是保密性强的组织中一旦信息受到破坏,主要信息会流入敌对方,轻者对个人重者对国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重视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以安全策略提升计算机与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很重要。

2现阶段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

2.1计算机中存在网络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产生的,由黑客在网络中编写一些恶意计算机程序,通过信息的传输到其他计算机中,并对此进行破坏,另外还有一些病毒是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网络病毒种类多,数量大,并随着计算机软件与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网络病毒的破坏途径为:计算机网络病毒进入电脑中,对其中指令进行篡改,随意更改信息或者将信息传输到病毒网络终端,还通过指令的篡改让计算机运行速度降低,严重者造成系统瘫痪,不能正常工作。此外还有病毒可以长时间蛰伏,当使用者触动特殊指令时,病毒爆发对安全信息带来威胁。基于病毒种类与数量多的特点,对其安全治理是困难的工作。当今我国乃至世界都开始重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大对网络病毒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开始进行该方面的工作。2.2计算机系统的破坏。计算机自身的安全也是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但是基于其安全系数不高,对其使用时若不采取防护手段,就会出现安全问题[1]。如操作者进行重要软件的使用时未设置密码,防范意识不足,不法人员就会不费吹灰之力盗取或植入信息,加快对计算机的破坏。另外计算机使用时有一定寿命,长时间的运转会造成软件损坏的情况,极易产生信息的丢失。如软件安装时占空间内存较大、计算机安置在恶劣的环境中、操作人员暴力使用等,都大大增强了损坏的可能性。加上操作人员的失误,都是造成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损坏的因素,严重破坏了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性。

3信息安全技术策略

3.1减少病毒安全。(1)安装杀毒软件。计算机需求者在购买计算机设备后的第一时间,就要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常见的有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或者腾讯电脑管家等,这样就能在电脑启动的第一时间同时运行杀毒软件,具有检测电脑各区域,若发现病毒及时处理并修复、将想要入侵的病毒阻挡在外等功能,保证信息文件的安全性。对于杀毒软件的使用,还要定期进行升级,安装补丁程序,防止最新升级的网络病毒有机可乘,尽量将所有网络病毒阻隔在外。(2)使用隐藏IP地址服务器。有的病毒入侵是有指向性的,特别是特殊组织受到的病毒侵扰更多,不法人员为了获取重要信息,不惜耗费精力向其投放病毒。基于此,使用隐藏IP,黑客就无从下手,针对重要信息,必要的时候还可同时运用多种服务器,保证信息保存、处理与传输的安全。另外在网络信息传输的时候,增添多种信息加密技术,以期保证信息传输安全性。加强对信息文件的备份,避免因为外界原因导致信息数据丢失。总的来说,无论是使用隐藏IP还是备份手段,都是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策略。(3)提升计算机使用者安全防护意识。人们的错误操作是提高病毒入侵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加强信息技术安全重要性与正规操作的宣传力度,提升计算机使用者安全防护意识,规范计算计算机使用步骤。在日常操作中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同时国家也健全法律法规,对待网络犯罪者严惩不贷。例如,在企业中使用Linux安全模块,往往运用2.6版本强制访问控制系统,此时当前功能最全,测试效果最好的控制技术。此处Linux数据的设置,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的修改,变为有效或者有效,如图1所示经过参数的设置,将计算机安全等级提升到另一个等级,有效避免病毒入侵与扩散,提升信息传输安全性。3.2使用计算机加密技术。信息安全性是计算机使用的基础,运用加密技术,可以阻挡一些网络攻击,为信息安全提供一些保障。常用的加密技术有:(1)数据加密技术。指将计算机中简单的明文信息变为安全性强、不易被破坏的密文数据,保护信息的安全性。此技术在银行中使用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银行中电子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的扩展,让人们对其安全性产生质疑,利用数据加密技术,让人们的财产得到保护,深受人们信赖。(2)密钥密码技术。指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密钥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密或者解密,密钥包括私人密钥与公共密钥,两者各有优劣势,如路人密钥安全性更强一些,但是在具体使用时,会因为功能的共同,产生错误。而公钥的错误率却极低。所以使用密钥时可以两者结合,使用公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利用私钥接收和解密文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产生。如使用银行卡购物的时候,商家通过解密密钥获取顾客银行卡基本信息,设备终端再将获取的信息传输到银行核对,此过程可能产生信息的泄露,为了保证银行卡使用安全性,客户信息不被泄露,使用公钥与私钥结合的手段保护信息。(3)数字签名认证技术。数字签名认证技术使用普遍,即信息安全运行可以通过数字签名认证形式,通过签名确定用户信息后,才能阅读和传输信息。认证技术中常用的是私人密钥数字签名与公用密钥数字签名。如在网络技术发展下,人们通过网络银行办理业务,必须要通过数字签名安全认证系统才能进入自己账号页面进行转账与缴费等操作,这既是为银行业务开展设置的安全防线,还为银行客户提供安全上网环境。再如在医院中HIS平台的登录,技术人员将用户账号与UserKey技术绑定,建立成完整的数字认证服务组件,在有关签名中,以数字证书与电子签名为主,使用者通过输入UserKey密码完成签名。并在医院建设逐渐规划以后,为了提升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效率,利用UserKey技术与HIS技术融合,对用户展开唯一识别内容-身份证,即医务人员可以通过HIS系统输入自己的身份认识标记,最终实现多个科室的电子签名操作。3.3提高专业人才素养。要想做好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就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做支撑,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培训。(1)建立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使用培训系统,提升技术人才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为其创建良好学习环境,激发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2)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对学员进行培训,加强双方交流沟通,另外使用新型培训方法和技巧,运用最新形式信息安全技术为例进行讲解,软硬件结合,增强强信息安全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2]。(3)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以实践巩固理论,锻炼其遇到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与技术运用能力,以期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解决。总的来说,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构建一组质量强、效率高的专业技术团队,为信息安全的保护提供支撑。

4结语

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中,以科学、高效为主要原则,从密码设置、防止病毒与培养专业人才为主,尽量减少计算机信息使用危险,降低计算机危险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与损失,稳定我国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静雁.以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分析[J].船舶职业教育,2018,6(06):67-69.

信息安全范文篇6

(1)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所有行业的运作模式,数字化成为各行业的必由之路。所有行业,都开始采用数字技术走向网络。银行已经将用户的资产搬到网络上;批发零售商店已经将商品买卖搬到网络上;人们的社交、管理、家居也快速走向网络;政府服务人民,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发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已全面转移到网络上,形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网络。(2)网络信息安全是安定生活的保障。全世界的多网融合进程已经完成,整个世界,包括我国民众,都融入一张互联互通的巨大但不安全的网络中。多种终端,包括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监控摄像头和移动传感器等,以及各种业务,包括金融、购物、科研、社交和政务等,全部接入了一张互联互通的网络,从而构成了新型的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微信支付、工资打卡、网络购物、外卖小哥和网约车等网络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信息化时代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目前不够安全的互联网络。(3)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阵地。随着人民生活走向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主战场也逐步转移到互联网络上。网络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方法不断更新,人工智能、“机器人水军”等成为新一代信息安全斗争的新威胁和新武器。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就很难赢得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斗争。(4)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俄乌冲突充分展示了“信息战”如何成为超越“钢铁洪流”的现代化战争。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战争情报、战争舆论、战争指挥、武器控制的重要载体,推动过去粗放型钢铁战争模式转变为精准化的信息战争模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信息化武装的新的战争形态,没有网络信息安全就不可能拥有战争的胜利。

2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需要以人民为中心

2.1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是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思想基础网络信息安全并不是网络的一个具体功能,用户在使用网络的功能的时候可能并不在意其安全能力。比如,当交易系统运行稳定时,单位领导可能会想,“现在系统没有安全问题,为何还要买安全产品,为何还要花钱维护安全团队?”当交易系统崩溃时,单位领导可能也会想,“花钱维护的安全团队、买的安全产品没有用啊!”如果企业、百姓,特别是部门领导对网络信息安全不重视,我国的整体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就不会有“应该有”的社会需求,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就会面临市场低迷的困局。“安全不能挣钱”将严重影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安全作为网络应用功能之外的保障,不容易形成市场价值。因此,要通过宣传和学习,让全社会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理解网络信息安全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影响。网络信息安全可能会决定银行的资金安全、个人的信息隐私安全乃至个人的生命安全。要让更多的人明白,保护每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每个企业的责任。网络信息安全靠人民——只有广大民众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真正价值,网络信息安全的合理市场才能形成,网络信息安全的产业才能正常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也存在不足的时候,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更加需要更多方面的了解和支持。

2.2培养和发掘人才是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的物质基础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科学技术方向,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密码学、数学、电子学、计算科学、物理学,甚至化学、天文学等。例如,通过能量分析能还原信息系统中的敏感数据,通过物理探测手段能获取系统的安全入口,通过化学分析能还原信息设备中的数据。正是由于其技术性高、交叉性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就会出现较大的不平衡和分叉,技术人才就成为网络信息安全攻防中的关键因素。不论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分析技术还是防御技术,都是矛与盾的此消彼长,都面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博弈需要大量的人才队伍,因此高端人才就成为大国竞争中的决定因素。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培养和发掘网络信息安全人才。更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才能支撑好我国范围巨大、业务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业,才能支撑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尖端人才的选拔。

3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组织力量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应对信息技术基础不足。我国信息化发展迅速,相比而言,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基础严重不足,通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有差距。加上人们的安全意识还在不断提高中,市场需求不足,仅仅依靠自由市场经济来发展网络信息安全,我国将很难赶上先进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能力。例如,我国民间大量的信息系统是国外产品。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可能都不愿意因为未来的危险,主动花钱替换正在运行的安全部件。同时,用户也会担心替换的安全部件有兼容性、稳定性问题,担心替换导致系统可用性的丧失。如果没有政府的投资、干预和引导,仅依靠市场,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的安全置换就很难完成。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依靠党的领导,依靠集中力量的优势,才能具备超越市场的发展动力,才能有规划、有步骤、有方向地实施完善。(2)合理使用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发挥人才更高效用。目前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较为缺乏,难以全面支撑我国快速的信息化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组织,由于我国人才数量的不足,现有人才就会分散在少数企业或研究机构,很难全面服务于我国各方面的信息化发展。高效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全面推动我国网络安全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市场调配实现快速赶超是困难的。只有依靠党的领导,在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通过集中力量的标准化推动,避免分散的社会重复试验,才能有效、快速推进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3)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规范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要求。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业仅仅依靠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是不够的。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略去必要的安全功能而依赖国家良好的治安形势。然而,这样的信息化建设会为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安全带来隐患。在安全标准的制定中也有类似的问题——片面追求利润的企业为了减少产品研发和升级开销,一般不愿意为了明天的安全而修改和升级标准。因此,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站在人民的立场、国家的立场,统筹非市场的中立的力量,通过有效安全的标准来规范企业,推动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总之,要科学有效地做好新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必须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中节约成本、用好人才、团结大众、同心同德。只有这样,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才能高高立于世界之林。

4新一代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将以密码学为基础

信息安全范文篇7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安全管理

时代不断进步,“互联网+”成为时代的特色和趋势。传统行业逐渐与互联网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衣食住行开始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包括医疗服务。与以往医疗行业的运行方式不同,“互联网+”下的医疗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医疗”很大程度上便于民众享受医疗服务,但存在一些问题,给医疗机构带来诸多挑战。外部人员可以入侵医疗信息系统,破坏或者窃取信息。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中,有诸多患者的从医消费信息和医院资产等,这些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对不法分子非常有吸引力。

1“互联网+医疗”中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

1.1信息系统性增强。“互联网+”是一场革命,“互联网+医疗”可以让广大民众享受更加便捷、周到的医疗服务。这种情况下,以往医院的信息系统及服务资源会重新整合,从而成为一体化平台。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很多医院的内部系统,会整合科室及管理部门的信息,形成一个信息平台,让医疗信息更加具备系统性,这是“互联网+”下医疗信息的重要特点,也是让医疗信息面临的安全威胁。医疗信息系统化逐渐普及,医疗信息传递及管理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错误,都会给医疗信息安全造成威胁[1]。1.2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增强。信息管理逐渐体现一定的复杂性。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逐渐精细化。医疗信息系统中有诸多子系统,不断接收、传递以及交流信息,且内部医疗信息传递有一定的层级要求,各类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升级,导致医疗信息面临非常复杂的内外部环境[2]。内部科室逐渐细化,就诊人数日益增多,提升了医疗信息的复杂性。1.3医疗信息安全动态性。信息时代,各类信息数量较多,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保证信息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处理非常多的信息,且医疗信息的系统流动性极强[3]。医疗系统包括个人身份、诊疗信息等。随着就医情况的变化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升级,信息处于变化之中,医疗信息的实际情况变得非常复杂,各个部门之间不断调配医疗信息,导致内部信息逐渐增加。

2“互联网+医疗”中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医疗信息关系到医疗机构的经营命脉,但很多医疗机构认为,医疗信息、医疗设备的采购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相比,处于比较次要的位置,很多医疗机构对医疗信息的重视度不足。医疗信息的实际管理效果处于一种隐性状态,短期内无法体现出管理效果,无法让管理者重视医疗信息。信息技术不断被运用到医疗行业,诸多医疗机构开始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医疗信息的管理方面,多数的医疗机构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安全面临诸多方面的冲击,加上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用无法立刻体现,让诸多医疗机构开始有所忽视。2.2医疗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医疗信息的建设及管理,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机密问题,尤其是机构运行和个人资料等重要信息,一般存储于数据库。医疗机构通常认为,医疗信息安全由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而其他部门人员,比如医师、管理人员以及护士等,不需要对医疗信息负直接责任。但是现阶段,医疗信息安全责任划分不明确,很多人员对医疗信息的地位及重要性没有足够认知,对医疗信息安全的危险性没有足够了解。在实际的管理中,虽然信息技术被运用到医疗机构,多数的医疗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还是非常重视的,信息系统带来的诸多便捷,让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有明确的提升。但是在信息安全的责任划分上,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模式,除了信息管理部门,其他的各个科室以及部门并未意识到自己在维护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2.3医院医疗信息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一直以来,医疗信息都没有得到重视,没有遵守信息制度。对于有权限查询医疗信息的人员,没有执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及监督制度,一些医疗机构的服务设备选择在机房托管,进出人员非常密集,甚至出现内外网混用的情况。很多医疗信息方面的制度,基本上只是一种形式,并未真正发挥重要作用,考核制度也不完善,没有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3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3.1应对外来攻击的防控。医疗机构需要重视医疗信息制度的完善,全面扫描病毒,安装高质量的杀毒软件,加强防控网络病毒[4]。合理应用医疗信息设备,防止硬件受到损坏,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疗信息安全环境。控制外部及内部用户,防止对医疗信息造成损害,加强身份验证,防止出现不当操作。另外,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评估医疗信息中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及时发现医疗信息中的漏洞及缺陷。现阶段,医疗信息的安全风险,集中在人为及技术层面,医疗机构需要组建考核小组,加强医疗信息的监测和人员管理。在技术方面,需要引入先进的识别机制以及权限管理技术,对医疗信息的使用,需要加强审查和管理,避免不良因素进入到医疗系统中,此外是加强对病毒、黑客的防御机制,避免有外来因素对医疗系统造成破坏。3.2从内部提升医疗信息的安全措施。医院要建完善的立医疗信息制度,保证各个部门规划统一,提升医疗信息系统的集中力度,完善医疗信息的各类安全制度,让医疗信息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此外,完善机房设备,借助管理规定及加强技术等方式,重视医疗信息一体化,提高医疗信息管理的防御能力。医院要禁止内部员工擅自更改计算机网络配置,防止医疗信息的IP地址及密码被盗用,巡查各类医疗信息,及时清理医疗信息中的有害信息。此外是要注重管理方面的完善,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个部门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要有所明确,在医院内部宣传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让每个工作人员对信息安全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每个岗位的人员自觉遵循相关规范,维护医疗信息的安全,提升信息安全的管理效果,维护患者以及医疗机构的利益。结合岗位责任制,建立相对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违规行为要进行严厉惩罚,自觉遵循信息安全规定表现良好的员工可以进行适当的表彰,从而激励员工自觉维护好信息安全。

4结语

医疗信息关系到人们的信息安全及社会稳定,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促进医疗信息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医疗机构要结合医疗信息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技术手段,消除医疗信息方面的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出现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培勋,李冲,刘晓欢.基于医院信息数据挖掘的信息化临床路径在临床医疗费用监控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4):110-113.

[2]潘锋.医疗卫生是信息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院士[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3.

[3]罗连凤.“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医疗信息安全保护与法律监管机制建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23):210-211.

信息安全范文篇8

近年来我国的档案开放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进步,但毋庸置疑,在开放利用的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公民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认识的不成熟、认识的浅薄甚至是对档案开放利用的认识的极度偏差,一定程度上使得开放与利用不能顺利进行。二是档案工作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使档案开放和利用环节不完善。三是档案的“低开放率和低利用率”使得公民不能有效获取想要资源,档案合理的开放与利用严重受阻。四是档案过于狭窄的开放率,使人们只能获取有限的诸如经济、医学、科学、技术、文学等类的档案,而对于涉及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问题的档案等,仅能获得较为宽泛和简单的含义,并不能有效获取,深入探究。五是过于单调的档案开放种类,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各种各样信息的强烈要求,笔者认为在开放各类传统的文书档案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开放那些在某些机构和部门在业务职能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和相应的其他专门档案,如果能再开放其他类型和载体的档案,对公众信息的获取和档案的开放和利用会更有帮助。六是法律所规定档案馆30年的开放期限太过死板和局限,且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不能迎合某些特殊类型档案开放的要求,并且过长的限制年限,使得档案馆与时代更新的知识脱节,资源的陈旧也是档案开放利用的一个大问题。

二、做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措施

档案工作开展的关键和基本点就是把握好档案保密工作与档案合理开放利用工作之间的“度”,既要妥善做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也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开放利用,因此合理的开放利用是与安全保密工作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都要抓,都要硬。对于档案信息工作人员来说,要在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地促进档案的进一步合理开放,是一项行为和工作艺术,不可或同样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这里将具体的工作措施大致分为几个方面,希望为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尽绵薄之力。

1.提高档案开放的工作意识。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过于看中档案的保密工作的开展,陈旧的档案保密意识使其无法顺利接受所谓的档案开放利用,开放意识被淹没在心灵的最深处,始终浮不上来。因此,加强某些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开放意识是顺利开展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另外,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整个社会的档案开放意识,让全社会都对档案开放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渐渐杜绝传统的过于保密的档案意识,档案开放工作要简化程序,鼓励开放。

2.积极做好档案审查鉴定工作。工作人员要根据档案的内容是否合适对大众开放这一每份档案进行仔细的审查鉴定,确保档案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的审查鉴定是一个大工程,需要仔细完成,具体有几个重要步骤。首先,工作人员要对档案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将那些不应开放的档案挑拣出来,置于“不开放”行列,在挑拣的过程中,对档案进行简单分类。然后,由档案的专业人员再对其进行详细的审查,主要针对那些不确定是否开放的档案,最后,再由相关领导进行终极审查,确保审查鉴定工作无误,最终确定将应该开放的档案开放,不应开放的仍进行保密。

3.转变档案开放中的服务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高速膨胀,随着大众的信息需求的增强,除了档案查阅、档案外借、档案展览等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之外,应该多增加几种档案开放服务方式,各档案管理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大众的需求转变档案开放方式。首先,档案部门应该运用多媒体传播手段,例如网络、报纸、杂志、新闻媒介来通报档案开放信息。其次,要面向大众做好档案研究工作。将本馆中那些具有馆藏价值或者是利用率高的档案材料进行详细的专题研究,以编辑出版或新闻的形式面向公众。再次,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诸如Email交互服务、FAQ、电话咨询、网站论坛等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对利用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疑难解答。最后,要根据利用者的喜好将某一领域内的档案的最新信息“送货上门”,保证利用者享受到最贴切的开放服务。

4.做好档案开放前和开放中的工作。档案开放前要努力做到:一是由于档案无比珍贵,要将那些容易破损的档案复印或拍照的方式备份,以防万一。二是要将先前通过领导终审的档案进一步整理,做到分类放置、排列得当,组卷合理,编目清晰。每一份档案都要设置检索号,以方便查找、检索。三是在编制目录、制作文摘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检索工具,以确保更高效的检索效果。档案开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监督工作:一是要完善各种监督制度,针对不同的利用人群进行不同的开放范围和方式,规章制度要简单且便于执行。二是要对档案库房加强监督。档案库房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做好份内工作,严禁不相干人员进入库房,入者要严格登记,以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三是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相关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无丢失、过分损坏的材料。如果出现也应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必要时还应追究使用者的责任。总之,以上便是对档案开放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的简单探讨。档案的合理开放利用固然重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泄密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也必须要做好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让档案为公众服务。

三、切实做好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随着档案资料的进一步开放利用,在档案利用者的“知识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档案信息安全却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建立档案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是档案工作者始终无法逃避的难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在内的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坚持和努力。基于对档案开放利用的认识和思考,笔者综合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对如何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安全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安全观是全社会集体参与档案信息保护的有效措施,思想指引着行动,先进和科学的思想更有利于事情顺利、快速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当然离不开先进思想观念的指导和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入手。档案信息安全的思想保障是确保该体系建立的关键因素。树立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安全观是思想基础。传统静止、片面、不科学的保密安全观、技术安全观、网络安全观、系统安全观都是对安全保障体系认识不全面造成的。因此,新时期要努力克服这些片面的安全观,树立全面科学、可持续的信息安全观。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观,是集档案信息记录内容、记录方式、记录载体等为一体的信息安全观。它是现代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的指明灯,为档案信息安全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精神力量和理论指导。档案管理者要坚持“纵深防御、综合治理、等级档案保护、促进发展”的思想方针,以呼吁和响应国家信息安全总的要求。在新时期信息时代下,要更加注重“防”。“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安全观念俨然已经发展到纵向深层防御的地步;而“治”代表着集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为一身的综合治理。强调重点,主攻重点,对档案信息实行等级保护,有助于我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顺利建设。相关的档案单位要切实做好档案信息“防“”治”和“等级保护”等主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逐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安全观,促进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健康、蓬勃、快速发展。

2.制订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在档案合理开放利用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安全战略规划,是做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可行方式。同样也是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隐私权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容小觑。档案信息安全措施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居于核心位置。所谓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就是相关人员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形势、新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后总结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有效举措。为了增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个地区不同档案部门都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安全保障策略。首先是要加强档案安全危机意识,时时警惕,事事警惕。尽自己最大努力保障档案的安全,尽可能地减少档案流失率和损坏率。其次,完善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网络危机机构,制定有效、合理的防灾应急方案,未雨绸缪。安全威胁、安全缺陷的出现是档案信息安全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各部门要针对这两方面,客观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和评估,以达到安全防御措施的顺利实施。档案安全威胁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最棘手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做好安全防御至关重要。再次,部门内部要时常进行危机模拟演练以及组织相应的危机应对培训,健全安全决策,迅速反应的机制,提高整个部门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执行操作能力。最后,要正确处理档案开放利用和防御保密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时时刻刻都相互对立和排斥,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却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档案事业的顺利进行。不能单纯因为某些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而彻底忽视了档案开放利用的重要性,也不能因档案开放利用不顾档案信息安全战略规划。

信息安全范文篇9

(一)档案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的必要性。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历史记录,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与其它普通信息截然不同的是,有相当数量的档案信息涉及国家机密,关系国家安全,其中包含着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敏感、机密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外露流失或者被非法利用,都将为对国家、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与损失。因此,任何时期都必须档案信息安全工作。

(二)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安全现状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由于数字网络环境的不安全、不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决定了其脆弱性,数据丢失、病毒侵害、载体霉变、传送失密、有意破坏、人为损害等,都对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由于档案信息以一种虚拟形态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真实性、完整性都受到了严重威胁,这就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

二、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一)真实性。对电子档案的内容、结构、背景等信息进行鉴定后,确定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相一致。

(二)完整性。档案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尔或者蓄意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其中,包括电子文件个体的完整性;电子文件各个要素完备不缺;围绕某项职能或活动形成的所有电子文件的数量齐全、关系清晰,相互之间能够按照原生次序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

(三)可用性。电子文件具备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四)保密性。档案信息在存储和利用过程中只为合理授权的用户所用,而不能泄露给非授权用户。

(五)可控性。档案信息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其流转过程进行严格的前端控制和过程跟踪,从而确保访问档案信息的主体、内容、方式和过程的合理性。

(六)可追溯性。档案信息的流转过程中,确保参与者的身份及其交互行为的不可否认性,均无法隐匿曾经发送或接收过档案信息的行为,从而促使档案信息的发送、利用等具备可追溯性与可信度。

三、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的原则与措施

(一)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尤其要事前分析各种安全风险,建立预警、保护、检测、反应、恢复的安全保障机制,主动发现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将各种安全危险拒之门外。

2.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网络环境下“防火墙决定一切”的观点曾经十分流行,其实档案信息安全并非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管理体系。

3.坚持内部防护与外部防护并存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档案信息安全往往格外重视病毒入侵、黑客进攻等外部因素,对于“祸起萧墙”的内部因素却容易成为“真空地带”。因此,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外部防护的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内部防护,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完善措施,重视内部安全。

(二)措施与建议

1.管理层面:一方面要加强宏观管理,档案信息安全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织协调机制等,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的宏观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包括安全审查制度、备份恢复制度、应急处理制度等在内的管理制度体系。

2.技术层面:一是要设立防火墙,防火墙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可以组织来自外部的攻击,过滤掉不安全的服务请求和非法用户的进入。二是要加强入侵检测,对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关键点的信息进行手机、分析和处理,监控可疑链接和非法闯入,并做出反应提醒档案工作人员。三是要强化信息加密,档案部门可以根据档案信息密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密匙进行加密。四是要防护病毒。设置网络防病毒软件控制中心,定期检查、更新病毒库,峰值网络黑客等对档案信息造成损害。五是设立加强访问控制,利用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使得特定用户可以通过和发放时进行防卫和利用电子档案信息,并有效预防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对电子档案信息的接触、利用,切实提高安全性。

信息安全范文篇10

关键词:医院信息安全;系统监控;管理平台

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顺利,医院网络数据管理与实时监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院信息安全和系统监控的稳定性提出了质疑。这不仅是医院当前发展面临的窘境,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跨过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数据服务,提高我国医院医疗水平质量的同时,增强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程度。

1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发展起步较晚,当前总体水平发展相对较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系统监控管理硬件方面,为应对复杂的网络系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机房和计算机等机器设备,与之搭配的数据库建设和安全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随着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功能越来越多,在相应的运营维护工作方面也进行了针对的部署。但是由于运行维护手段的局限性和专业运维人才的缺失,导致现阶段的运维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控手段单一、分散,预警工作无法做到位,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及时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2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问题分析

2.1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维护问题。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到同时,对医院的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基础硬件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同时,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医疗数据互通以及监控管理系统构成也趋于多样化,以及病毒、黑客等各方面的威胁(如勒索病毒等)。这就导致管理运营、维护的成本和难度不断增加,为医院的发展增加了新的负担。由于维护人员的水平有限,当运营平台的相关硬件出现故障时,难以做到及时处理,严重时会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2.2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组成环节问题。现阶段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较为复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疗信息复杂性的要求,但是组成环节复杂的弊病仍然对平台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医院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对监控管理平台进行整体把控,导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3]。当多个系统环节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及时处理。只能采取分段式的维护手段,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就导致系统修复所耗费的时间太长,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整体性得不到保障。2.3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安全隐患问题。由于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硬件设施和组成结构复杂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安全管理的难度。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的安全隐患涉及的范围较广,总体来说主要分为硬件结构隐患、应用数据隐患以及信息泄漏隐患。硬件结构隐患,主要是针对机房、计算机设备的保护方面[4]。硬件结构的外部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到位,这是医院网络监控管理平台运行的基础。应用数据隐患,主要是指应用系统受到病毒攻击或者自身体统崩溃导致无法正常运行。信息泄漏隐患,主要是指对患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问题。

3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策略分析

3.1医院网络监管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在实际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在确保基础设施设备质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这是确保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顺利运行的基础,也是实现医院业务进一步拓展的保障。因此,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运行情况监督。针对机房等重要硬件设备建立实时的监控体系,对系统运行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系统信息的紧密联系。加强临床系统与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联系,对相关的数据信息及时的把控。(3)子系统模型的建立。针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模拟,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故障所在。(4)管理运维人员的整体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以及应用的异常表现,及时的进行处理或者上报,注重细节处理防微杜渐。3.2医院网络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结构建设。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组成机构复杂,主要包含较多的应用系统和功能组成模块。实际的网络平台建设中,根据系统的实现方式可以将管理结构分为信息来源、功能实现以及人机交互三个结构层次。针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这一结构特征,在实际的运营管理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管理:(1)监控对象的管理。监控对象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还与数据的传输紧密相关。因此,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可靠。(2)数据采集、整合管理。这是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功能的体现部分,也是网络平台的核心。应确保功能实现。层的备注管理和系统监控作用的发挥,平台的运营提供技术支持。(3)运维人员精细化管理。人机交互界面,要注意对客户端界面信息的管理和分析。3.3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对策分析。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系统监控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硬件安全管理和软件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硬件主要是针对机房机器设备的安全管理[5]。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在注意外部环境的同时,确保备用电源和备份系统的完善。软件部分涉及的范围较多,其中最主要是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信息安全。这一方面主要是针对数据资源的保护,在确保内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病毒和外部攻击的防御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提高整个医院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4结论

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不仅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医院信息建设的必然选择。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医院网络监管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平台结构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我国的医院信息安全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谢沂伯,纪立伟.基于HIS的医院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3(3):279-283.

[2]李俊.浅析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相关维护[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6(6):270-270.

[3]周梅娟.临床检验系统LIS在医院信息安全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6,7(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