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8:31:58

新闻主持

新闻主持范文篇1

一、选好话题内容

任何新闻都是真实事件构成的,因此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常关注其他媒体的信息,挖掘生活话题内容。仔细留意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事物,然后酝酿这些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在群众中产生过什么影响,能否以小见大,或者由这个事物的源头想到其他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如果能找到好的话题,并应用自己的智慧将你心中的想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使得这个采访超出预期效果,让舆论价值进一步得到升华,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修养、有较深的思想认识。

二、采访之前要了解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预约采访对象之前,若不能了解对方背景,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朋友等有关事项,那么在采访时,必定手忙脚乱,心慌失措,这样将无法与采访对象很好地进行沟通。只有掌握了采访对象的经历、生活故事,双方才有共同语言,采访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或者能比你预期的效果更好。

三、采访提纲的设计

在采访之前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理清自己的头绪与思路,因此设计采访提纲是采访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步。电视新闻讲究的是时间紧、速度快、效率高,因此,与其他媒体播出的新闻工作过程相比较的话,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面临的压力更大。编写时,采访提纲要求高质量,计划与目标十分明确,这样不仅能节省工作时间,还可方便观众更快地了解信息。报社记者表达信息的方式是文字,而主持人表达信息的方式则是声音,因而,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时,还要运用一些技巧与方法。

(一)要注意倾听,不能分散注意力

现场采访首先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一个交流平台,学会倾听,为各自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将注意力集中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把握,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有可能意外地了解到其他的信息,又多增加了一条新闻线索。在倾听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迅速思考问题,判断信息的价值,最后是有关人士对这个话题的预测,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求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控制好节奏

因节目的录制有时间限制,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主持人要调控好节目的整体节奏,使节目的质量和信息的数量都得到保障。主持人在采访跟进时,说话语气要与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氛围相协调。在问采访对象相关问题时,首先要做到分配好与每一个采访对象之间的不同问题。对全局的控制上,要注意好细节的发挥,做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其次对于某些采访对象谈到一些敏感性的话题时,要及时运用幽默的智慧来化解,可以通过转换话题的方式,也可以停止这个话题,进入下一个话题。

新闻主持范文篇2

一、选好话题内容

任何新闻都是真实事件构成的,因此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常关注其他媒体的信息,挖掘生活话题内容。仔细留意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事物,然后酝酿这些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在群众中产生过什么影响,能否以小见大,或者由这个事物的源头想到其他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如果能找到好的话题,并应用自己的智慧将你心中的想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使得这个采访超出预期效果,让舆论价值进一步得到升华,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修养、有较深的思想认识。

二、采访之前要了解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材料

在预约采访对象之前,若不能了解对方背景,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朋友等有关事项,那么在采访时,必定手忙脚乱,心慌失措,这样将无法与采访对象很好地进行沟通。只有掌握了采访对象的经历、生活故事,双方才有共同语言,采访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或者能比你预期的效果更好。

三、采访提纲的设计

在采访之前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理清自己的头绪与思路,因此设计采访提纲是采访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步。电视新闻讲究的是时间紧、速度快、效率高,因此,与其他媒体播出的新闻工作过程相比较的话,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面临的压力更大。编写时,采访提纲要求高质量,计划与目标十分明确,这样不仅能节省工作时间,还可方便观众更快地了解信息。报社记者表达信息的方式是文字,而主持人表达信息的方式则是声音,因而,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时,还要运用一些技巧与方法。

(一)要注意倾听,不能分散注意力

现场采访首先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的一个交流平台,学会倾听,为各自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将注意力集中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把握,通过采访对象的语言,有可能意外地了解到其他的信息,又多增加了一条新闻线索。在倾听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要迅速思考问题,判断信息的价值,最后是有关人士对这个话题的预测,对于这样的采访对象,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求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二)控制好节奏

因节目的录制有时间限制,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主持人要调控好节目的整体节奏,使节目的质量和信息的数量都得到保障。主持人在采访跟进时,说话语气要与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氛围相协调。在问采访对象相关问题时,首先要做到分配好与每一个采访对象之间的不同问题。对全局的控制上,要注意好细节的发挥,做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其次对于某些采访对象谈到一些敏感性的话题时,要及时运用幽默的智慧来化解,可以通过转换话题的方式,也可以停止这个话题,进入下一个话题。

新闻主持范文篇3

一、什么是记者素质

记者是新闻媒体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人。“记者素质”就是“记者”这一社会角色上具备的能力与品质。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观察、捕捉、分析、评论、引导、沟通……都是作为一名记者要胜任工作应具备的素质。从心理学上看,素质既与人的先天遗传有关,也受社会文化制约,可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心理学上的素质概念,指人的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现在,素质这一术语被广泛使用,认为它是在先天基础上,经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身心组结构的要素、特征或属性。包括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记者素质是充当记者角色的社会个体在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形成的与记者角色相关的相对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总和。电视新闻记者与其他媒体记者在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大体相同,同时也有相应特殊性。例如,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等。

二、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的记者素质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

记者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捕捉、发现和报道新闻事实,进行新闻传播。韦尔伯•施拉姆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分为三个方面: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新闻传播在这些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国内外都不乏新闻传播对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形成重大影响的实例:美国“默罗与麦卡西主义的较量”、“克朗凯特对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揭露”,国内《焦点访谈》对社会腐败、不公正现象的曝光……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传播活动,是他在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过程,对新闻的把握与理解,也是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判断与理解。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是记者正确反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生活的前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更好地记录现在,书写历史,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学认为,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它是构建社会规范和实施社会规范的重要途径。朱鎔基总理为《焦点访谈》栏目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足以看出新闻传播对于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记者是社会群体的哨兵,用组织和引导舆论来监督社会生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记者服务好社会群体的思想保障。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监控下,记者才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才能有勇气站出来替百姓说话,为正义护航。正如一位资深电视策划人所说:“没有责任感,电视人怎能为民主做主,匡扶正义?没有使命感,电视人又怎能不畏艰险,严惩腐败?”,“《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这两个栏目组里聚集了一批内心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地电视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削减,会导致记者这一社会角色的退化与错位,有时甚至发生角色异化。近些年,一些媒体记者利用记者身份做生意,跑买卖,还有人利用新闻媒体特殊的监督力量,以新闻“敛财”……这些责任感缺失的表现,不仅使记者的社会监督功能丧失,还引起不良反响。所以社会责任感一直是对记者从业的基本也是重要的素质要求。

(三)敏锐的发现力

传播学家米德提出“瞭望者”的特点:“为某一群体担任瞭望任务的动物是该动物群体中较之与其他同类对气味、声音更为敏感的动物”。记者是社会群体的瞭望者,具有比普通人更强的发现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敏感。记者的发现能力即新闻敏感是建立在政治素质基础上的一种业务能力,是记者社会认知能力的一种表现。它表现为对新闻事实的发现与关注,还表现在报道角度的选取、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前景预测、被淹藏真相的事实追踪调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打破记者与主持人在工作上的割据局面,进入新闻的采制过程,发现能力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孙玉胜在《十年》一书中对优秀节目主持人的标准应是:“集合魅力、表达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三位一体”,并且指出“发现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构成优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基础条件。孙玉胜《十年》中叙述了一个白岩松“发现”新闻的实例:1997年《东方时空》栏目曾为总主持人设置了2、3分钟的言论空间,白岩松在一次节目中这样评述中国足球:“没钱的时候不行,有钱的时候不行;业余的时候不行,职业化以后还不行;穿红衣服不行,穿白衣服也不行;苏永舜不行,戚务生也不行;中国教练不行,外国教练也不行……”如此多的新闻点需要发现,而将这些新闻点贯串起来,形成独特的角度,同样也需要发现。

(四)采访与写作能力

新闻主持范文篇4

关键词:电视节目;新闻;主持人;职业素养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新闻作为社会上每天都会出现的信息,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生活所关注的重点。正是因为如此,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等,尤其是依托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最终形成百家争鸣之势。但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却参差不齐,这就导致新闻节目的品质出现了较大差异。由此可见,电视新闻类节目品质的提高,从提高主持人的职业素养着手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1电视新闻主持人必备素质

众所周知,主持人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具体来讲,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选拔条件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而内在修养又包含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发展,这一方面也越来越受重视。

1.1专业素质

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高低,专业知识扎实与否,是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新闻主持人的先决条件,也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具备了新闻知识的专业素养,才能贴近生活与百姓,做出有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更好地服务社会,赢得公众的信赖。

1.2文化素质

作为一档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拥有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素养高不仅能够胜任新闻播报工作,避免和减少错误发生,而且广博的知识对处理新闻播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文化素质作为个人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储备,是一个人走向优秀节目主持人道路上的助推剂,对其确立主持风格有重要帮助。

1.3综合情商

实事求是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因而客观真实性对新闻来说非常重要。在新闻节目主持过程中,尽量不要夹杂个人情感。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作为一档节目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可以忽视对个人情商方面的积累和提高。可见,电视新闻主持人的综合情商非常关键。因此,作为一个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具备较高的综合情商能够让其在主持过程中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把控节目播报现状。

1.4政治修养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齐悦就是正面形象的典例,作为“一代宗师”,他的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尽管名气不小但从不搞“特殊化”,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高级待遇,时刻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将党性觉悟放在工作首位,值得所有新闻媒体人学习。

2提升电视新闻主持人素质的设想

2.1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养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能否得到很好的处理,这就要看主持人应付突发事件的整体素养。因此,锻炼和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每个新闻类主持人必须做的功课。众所周知,新闻类电视节目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所具备的时效性,也正是因为其需要时效性的原因,决定了该类节目绝大多数情况下播报的都是突发新闻。所以,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应对突发新闻的能力,面对直播时临危不惧,从容淡定地将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

2.2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在要求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人文关怀”的要求也深入到各个行业,尤其是作为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电视台,电视新闻类的节目主持人,在遵守基本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应提高个人人文关怀意识,转换角色来思考新闻事件,尽可能地顾忌到采访对象的切身感受,以及受众对象的感受。

3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职业素养不仅是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所具备整体素养的表现,而且该类节目的发展作用重大。所以,一个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养,特别是外在形象条件与内在综合素养的统一和谐,相互融合,不单单是当代媒体发展的需要,更应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断追求的目标。

作者:潘聪 单位: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新闻主持范文篇5

主持人:20*年,是××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年,××教育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与时代共舞,与理想同行,一路风雨,一路欢歌,一路汗水,一路收获。当作别20*年的新年钟声还在我们耳边回荡的时候,我们在这里举行“××杯”20*××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揭晓仪式,共同见证这不平凡的一年,共同回味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刻。

首先,我很荣幸地介绍出席今天仪式的各位领导: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

市人大社会事业委员会主任

市政协社会事业委员会主任

市教育局局长

市××书店总经理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杯”20*××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由市教育局和市××书店共同举办。截止20*年12月31日,活动共收回选票张。当众多的选票从网络、从邮局向我们涌来的时候,我们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全市人民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再一次体验到××教育肩负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主持人:现在,先让我们一起随着大屏幕重温进入候选序列的20*年20条教育新闻。

(播放20条候选新闻ppt,请男女各一人为20条新闻配音)

主持人:20条候选新闻,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教育20*年奋斗的轨迹。在这20个教育事件中,到底哪些事件入选“××杯”20*××教育十大新闻,让我们拭目以待。

现在有请市领导为我们揭晓“××杯”20*××教育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市领导宣布入选结果,大屏幕同步播放ppt)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共同祝贺“××杯”20*××教育新闻的产生。

主持人:本次入选的十大教育新闻中,有好几条新闻与教育系统人物的事迹相关联。今天的活动现场,我们请到了几位十大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下面有请溱潼中心小学陈志明、××中学黄荣林、大伦中学学生吴梅。

现场采访三位新闻人物。

采访陈志明:陈老师,你在全国赛课获得特等奖第一名,今天这条新闻又成为××教育20*十大新闻头条,对此你有何感想?

采访黄荣林:黄校长,作为一名奥运火炬手,你承载了所有××人的光荣与梦想。奥运虽然离我们已经远去了,但我相信亲手参与火炬传递那种激动一定是刻骨铭心的。借这个机会请你把那份激动、感动与我们分享好吗?

采访吴梅:小同学,你推着妈妈上学的事迹虽不说感天动地,但真的感动了我们身边的好多人。妈妈现在好吗?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主持人:因为有他们用自己的精彩为××教育增添了一道道亮丽风景,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有请教育局董局长向三位新闻人物赠送礼品。

主持人: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杯”20*××教育十大新闻的产生。评选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重要的是通过评选活动,一起深情地回眸这一年××教育那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一起静下心来再听一听××教育拔节的声音。

主持人:本次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了感谢广大读者对评选工作的支持,我们将从参与投票的读者中随机抽取30名幸运读者。

首先请上台抽取10名幸运读者。

(宣布幸运者名单)

下面请上台抽取10名幸运读者。

(宣布幸运者名单)

最后请上台抽取10名幸运读者。

(宣布幸运者名单)

30名幸运读者产生了,获奖名单我们将通过××教育网公布,并尽快与他们联系,将奖品送到他们手中。

新闻主持范文篇6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转型发展

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升,新闻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面临创新化、个性化及多元化的挑战。媒体融合不单单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代表着思维与理念的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必须主动积极适应全媒体环境,同时守住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应从多个层面积极创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从节目内容、播音风格等角度,和受众交流互动,巧妙地渗透情感因素,切实增强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趣味性和影响力,使广播新闻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一、全媒体时代概述

(一)全媒体的定义

全媒体主要指利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多种媒介形式,实现业务的融合,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实现多种终端的兼容和匹配,最终使终端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全网信息的媒体形式[1]。

(二)全媒体时代的特点

1.信息集成。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实现了有机整合,来自四面八方的碎片化信息,全部集成在媒体平台上,充分实现了信息的统筹和流动,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便捷。而且信息的发送与接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传播突破地理与时间,舆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2.形式丰富。传统的媒体行业往往以单一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播报,而全媒体时代能够将信息以文字、声音、画面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还延伸出了影视、动画、VR等形式,不仅大范围地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受众,还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形象。3.全方位融合。全媒体不是进行单纯的跨媒体连接,而是实现所有传统、新兴媒介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媒体行业。4.受众细分。当下,受众分层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新闻媒介应该应用大数据技术等,将受众群体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媒介内容,以此提升受众的忠诚度,在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推动媒体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2]。

二、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

全媒体给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媒体市场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新媒体的应用载体,日益先进的智能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技不断进步,相关研发人员不断改进新媒体和智能产品,使两者成了目前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且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展现出了特有的优势,就影响力和价值来说无可比拟。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平台都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获取和整合,并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地向各层群体推送信息内容,完成信息的,使信息视角变得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一些十分火爆的信息还能够同步更新到各大媒体平台及智能终端,新媒体逐渐展现出传统媒体并不具备的优势。过去,广播、电视、报刊等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实现统一,媒体和媒体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界限;之后,广播和电视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现在,各信息传输平台逐渐统一,全媒体时代造就了多元的互动环境,媒体与媒体之间实现了深度融合。年轻人成了新媒体的追捧者,而老年人也逐渐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习惯,导致电视的收视率下降[3]。

(二)受众需求发生改变

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能够根据自身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灵活选择收听或收看的新闻,从过去的被动接收新闻信息到当前的自主选择新闻信息,广播新闻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老一辈的受众更加关注健康、养生信息,年轻一辈的受众则关注娱乐、新奇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应当朝着何种方向迈进,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现阶段,应当全面了解受众的精神追求及审美需求,掌握实际思想动态,进一步挖掘和形成自己独有的播音主持风格,让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让新闻播音主持元素更加丰富。例如,笔者所在的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的《政风行风热线》就是一档新闻类全媒体节目,节目以“报道社会热点、强化舆论监督”为主,安排了政策解读、焦点关注、热点透视、记者调查、厅局长上线、受众投诉追踪反馈等内容。该节目每天中午11点播出,在无线广播和安徽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同时在学习强国、安徽广播电视台官方APP海豚视界和海豚听听客户端直播,并和网友实时互动交流,受众参与度极高,节目影响力很大。在这一过程中,受众不但能够直接听广播,还能够“看广播”,直播镜头将广播直播间呈现在受众面前,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拉近了其与主持人的距离[4]。

(三)社交软件竞争激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新闻节目因编排模式传统固化,制作方式千篇一律,报道内容大同小异,主持语言缺少鲜明特色,不具备亮点和看点,无法有效吸引受众的目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社交联系方式变得多种多样,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通过QQ、微信联系。同时,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可以从广播电视上获取新闻内容,还可以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浏览新闻。这些社交软件上播发的相关信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且处理方法灵活,如自媒体配音、找群众实话实说,甚至说当地方言等,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口味。现阶段,多元化的新闻节目依靠电视、微信、微博等终端进行传播,受众具备自主选择权,能够自行选择广播新闻。如果新闻节目内容过于老套,形式过于陈旧,难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受众就会通过其他软件获取信息,久而久之,广播节目的收听率会逐渐下降,所以应当尽快促进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

三、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新闻播音工作理念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应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从多个层面创新转型,由此有效提高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和全媒体环境的发展契合度,以此推动广播新闻收听率的不断提升。首先,播音主持人应深刻地认识到新闻话语权的转变,从以往的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挖掘信息,保证受众和主持人的地位平等,突出受众的主体性,全面调动受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引导作用,发挥其在受众心中的影响力。无论是直播、节目主持还是采访,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播音主持人都必须保持冷静,快速调整思路,尽可能在危机中找到契机,要直切主题、铺展延伸。其次,主持人还应善于从受众角度出发,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动向和受众保持同步,有目的地发挥广播新闻的影响力并不断扩大。要通过不断挖掘传统媒体有价值的资源,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主持风格,从而有效拓展受众群体的覆盖范围。

(二)凸显新闻节目特色

全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人们不仅对新闻内容有个性化的需求,对播音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也有多样化的需求。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如果故步自封,缺乏创新,势必会被市场淘汰。面对多元化的群体,播音主持人必须积极拓展思维模式,凸显新闻节目特色,在客观公正地将新闻内容播报出来的同时融入情感,适当创新播报方式和风格,在把握群众审美和喜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功底和专业技能,进而兼顾坚守底线和创新,确保新闻播音主持之路的长远发展。如今,直播、Vlog等媒体形式的盛行,使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在以往的播报过程中,主持人和受众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主持人无法和受众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受众也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而如今,广播新闻必须凸显自身的特色,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采集、制作、解读等环节,和受众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以此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

(三)提升播音主持队伍整体水平

职业是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呈现出的自身状态与风格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持人的内在修养。优秀的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拥有丰富的内涵,从而有效驾驭节目,真正突出自己的主持风格与特色。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专业水准面临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应当不断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依靠逻辑思维和主持语言的加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其中,换位思考非常关键,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对自身工作予以反思,要真正结合受众需求,为他们带来品质更好、更有深度的新闻信息,这要求新闻播音主持人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主持人可以不定期到央视的知名新闻栏目中交流学习,外出进修等,持续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媒体平台还应积极鼓励主持人通过自学等形式,更新文化知识,积极了解社会热点[5]。

(四)创新节目形式和传播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主题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自媒体的出现特别是网络平台的发展,使各类通信工具逐渐演变为新闻传播平台,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其可以在智能手机与电脑上获取最新信息,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不断挖掘传统媒体有价值的资源,创新节目形式和传播手段,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的优势,不断优化自身的主持风格,从而有效扩大受众群体的覆盖范围。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客户端推出的海豚视界APP为例,其是安徽广播电视台的官方APP,提供安徽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直播电视、安徽融媒体资讯等,功能全面。同时,安徽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及时各类重大事件及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资源,由现场记者发回报道,给群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播音主持人还积极和现场的记者及群众展开互动,邀请群众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声。大量网友在直播平台上踊跃留言、发表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移动终端平台交互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全媒体的宣传效能也得到彰显,这也是对播音主持人综合能力的考量[6]。

(五)打造主持人的品牌效应

全媒体时代,信息爆发式增长,大众逐渐失去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因此,市场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媒体行业也开始注重特色品牌的建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也要从品牌打造入手,通过多种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影响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使广播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得到扩大。与此同时,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之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也要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维护,以此扩大广播新闻的覆盖面,吸引更多的人收听广播新闻。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可根据现阶段受众解读新闻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主动配合新闻一线的画面、音频等对新闻内容进行多角度解析,也可参考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配合相关专家的新闻互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节目品牌。如今,网络红人都具备鲜明的个人特色,能够让受众记住自己,而主持人也要积极学习这一优点,不仅要靠声音、风格等吸引受众,还要给受众带去新鲜、生动的体验。诚然,新闻播报需要严肃认真,但是播音主持人可以重点打造个人标签,塑造自身的个性形象,形成不同的风格。以我国播音界的榜样为例,齐越雄浑豪放、夏青严谨端庄、方明潇洒飘逸、铁城铿锵酣畅、罗京持重稳健[7];再如,丁一兰充满朝气、热情饱满,葛兰清新明快、朴素大方,林如大气深沉、典雅自然等等。他们在播音主持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5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出品的《王冠红人馆》节目,是以王冠个人命名的财经脱口秀节目,在蜻蜓FM上点击量破亿,深受全国听众喜爱。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王冠本身就是一名财经评论员,“财经视角、全球视野,且知识丰富、聪明机智、轻松幽默”,这是全国听众对主持人王冠的一致评价。节目组有60后、70后、80后、90后的主持人,风格各异的主持人能为听众带来大视野、全方位的财经信息解读与时代浪潮感受。在融媒体发展时代,《王冠红人馆》采用平视姿态及更大的视野格局为全国听众送上听觉盛宴。现在,受众也可以在央视APP看视频直播,财经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数字,“政策+视野+细节=你我的生活共鸣”。主持人不仅把直播当成工作,更将其视为和受众的聚会,用声音推动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网友在央视频上给节目点赞、留言、关注。这档节目现已成为央广央视的爆款,主要原因就是主持人塑造了鲜明的个人特点,在受众中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在新闻媒体行业打造了较好的口碑。

四、结语

在全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播播音主持人必须准确定位自身,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认识,深入分析研究全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突出特征,不断丰富主持内涵,积极推进主持风格的创新与转型,从而让广播新闻节目变得更具吸引力,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冰.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有线电视,2021(05):537-539.

[2]刘畅.探究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J].采写编,2021(04):83-84.

[3]陈珺.全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人发展新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0(04):57-58.

[4]王茹婷.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转型策略研究[J].记者摇篮,2021(04):142-143.

[5]沐婷婷,张滢.刍议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记者观察,2021(09):40-41.

[6]苏子勰.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大观(论坛),2021(02):84-85.

新闻主持范文篇7

一、体态语与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关系

体态语是对有声语言起到辅助、强调、替代作用的语言,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共同传情达意。20世纪50年代的一位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7%来自语言,38%来自于声音,剩下的55%则全部来自于无声的肢体语言。[1]研究表明,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体态语是一个特殊的表义符号系统,它是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人类信息、情感的交流、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电视节目具有视听结合的特点,观众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让感觉器官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环节,不论是语言还是非语言传播都直接影响电视传播的视觉效果。对于主持人的服装、发型、妆容和体态语这些构成主持人形象的非语言符号来说,其运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电视画面的构成与主持人语言传播的效果。主持人的体态语是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也受到主持人知识、修养、个性、气质、成长环境的影响,成为主持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电视不仅传播着大众文化,而且承担审美引导的作用,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审美引导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电视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包括体态语在内的主持人语言也对电视观众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主持人准确、优美的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深化着观众的感受和认识,催化着观众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电视新闻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语言表达功力之外,还应重视体态语的运用。

二、电视新闻主持人如何运用体态语

(一)目光语

目光语是人际交往沟通思想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符号系统。[2]从行为语言学方面说,目光语就是眼部的动作,是在大脑的支配下,主观意识在眼中的流露。眼睛是人类最敏锐的器官,目光语是人与人之间用眼睛交流的态度,它不但传递信息,而且能够表达和流露各种复杂的情绪,可以表达出人内心最深切、最微妙、最复杂的涵义和感情。眼睛的开闭程度、眼光的投射方式、视线的持续时间和力度以及眼神同面部表情的配合都能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眼睛是检验一个人发出各种信息的最主要的器官,就目光语运用的方式来说分为:注视、盯视、环视、眯视、斜视等。斜视表示轻蔑、扫视显得不尊重,瞥视表示鄙夷,较长时间的直视和凝视可以理解为对私人界域或实力的侵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播报新闻时是把摄像机镜头假设成电视观众。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交流对象的虚拟性,使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具有更多的交流感。电视新闻主持以目光语和头部动作的运用比较多,配以少量手势语,动作不宜过大。因此新闻主持人应具备镜头感,形成内心感觉、有声语言、体态语三位一体的有机和谐感。[3]口播是由电视新闻播音员在电视屏幕上出图像播报新闻稿件的电视新闻播音。[4]如《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的导语部分。出镜口播多以近景为拍摄方式,播音员的面容在屏幕中的比例较大,头部和面部的细微动作都会被摄像机捕捉下来,因此,播音员的目光语和头部动作以平和、微调为主。新闻播音员应以真诚的目光为基调,亲切的目光为风格,关注的目光为态度,以稿件内容为指向,同观众进行目光语交流。实践证明,出镜口播时,主持人的视线应停留在摄像机镜头下三分之一处,这样的视线会给观众最真实的感觉。由于目前的新闻演播室大多配有提词器,播音员视线容易跟随提词屏幕上的文字顺势上行,这样容易给观众“翻白眼”、傲慢的感觉。主持人还应注意目光语注视的时间。目光语注视时间是有声语言的同步信号,因此在新闻段落的末尾应转移视线进行调整。如果播音员是在看摄像机镜头,在一条新闻或一个段落结束时,低头看看稿件,稍作调整再面对镜头进行下一段新闻的播音。如果是长时间低头播读稿件,在重点部位、段落或稿件的结束处抬头,告诉听众“这是重要内容”或“这一段内容讲完了”。电视新闻主持人眼睛看着镜头播出,同时要配合相应的头部动作,以避免给观众带来呆板、僵直的印象。根据纵向、横向、斜向的方位,头部动作表现为仰头、摆头、点头等几种方式,与有声语言配合使用能是主持人显得端庄、自信、大方。

(二)表情语

脸是人体心灵的门户,可以动之于情,见之于形。发生在颈部以上各部位的情感体验、反应就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具有生物和社会意义,是连接情感世界的桥梁,恰当动人的面部表情能准确地流露出内心世界的情感,有时能胜过千言万语。[5]表情语与人的情感体验活动密不可分,不仅人的基本情感,如喜、怒、哀、欲、爱、恶、惧可以在人的面部反映出来,就是多种情感交织的复合形式也能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有研究人员统计,人类的表情有几十万种之多。一小块肌肉的细微动作就可以造成表情的不同,要把这几十万种表情所代表的含义解释清楚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这里我们说的表情语是指面部较大的动作以及比较明显的五官变化。人类脸部的表情语通过眉毛、眼睛、鼻子、嘴唇来完成。心理学家埃克曼和弗里森通过对面部表情的研究,认为人的六种基本表情都是通过颈部以上部位表示的。悲伤和恐惧主要通过眼部表现;愉快和惊奇由眼部和脸的下半部来表示;厌恶只由脸的下半部表示;愤怒则通过脸的下半部与眼、眉、额的配合来表示。这些动作虽然不大,但毕竟可以由肉眼观察到,属于看得见的无声动态行为。[6]新闻节目具有客观性,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应以最自然、真实的表情进行新闻传播工作。新闻节目信息涵盖量大,内容丰富,时政要闻庄重、沉稳,民生新闻亲切、自然,经济新闻客观、公正,文体新闻活泼、跳跃。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在根据新闻内容有所调整后,表情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既不能冷冰冰“白板一块”,也不能从头到尾微笑到底,内心要和新闻内容一起活动,表情才能同新闻基调相贴合,在新闻节目的大背景下微调各条新闻不同的表情。这样的主持语言才是有血有肉、具有感染力的。例如,在一期《晚间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贺红梅在播到“北方连日来遭遇强降雪”时,表情透露着对恶劣气候的忧虑与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关切;在播到“游泳小将赵菁两破世界纪录”时,以微笑、欣喜的表情表达对体育健儿的祝贺。任何表情都是心理活动的外化,新闻播音员不需要“溢于言表”“眉飞色舞”的表情,因此,只要主持人充分调动心理活动,能积极地随着新闻内容涌动情感,表情就能随之发生细微变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观众也能感受到主持人的表情差别与变化。

(三)手势语

手势语又叫手语,是一种用手的各种动作构成的行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用手势来代替语言。比如,体育比赛中的裁判用手势语来指挥比赛;交通警察用手势语来指挥来往车辆;聋哑人直接将手势语作为交际工具。人的手有指、腕等关节,动作灵活,开合自如,是表情传意最有力的手段。说话激动时,往往攥紧拳头;谈到高兴之处,往往双手挥动;不知所措时会双手乱搓;不耐烦时会用手指敲击桌椅。恰当的手势语不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往往还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手势还会透露人的个性特征。外向的人表现得更夸张,而忧虑的人使用手势更少,行动更慢,更犹豫不决且漫无目的。精神病患者会不断地抓脸和拉头发。手势语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演示性手势语。演示性手势语的特点是演示有声语言,把有声语言的各种语音变化演示成各种相应的手势动作。聋哑人之间交往用的都是演示性手势语。舞蹈《千手观音》的聋哑演员们虽然听不见音乐的节拍,但是在手势语指挥的提示下能够掌握舞蹈的节奏,这就是演示性手势语在起作用。二是依附性手势语。依附性手势语完全依附于有声语言,根据有声语言来安排相对应的手势动作,这种手势动作和有声语言里的某些含义一一对应,在有声语言信息传递有困难的时候发挥作用。各种球类的裁判员所用的手势都属于依附性手势语。三是伴随性手势语。人与人交际的时候,都是一边谈话一边配以适当的举止动作,使内心的情绪变化得到自然流露。这样,动作与语言的有机配合与呼应能够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些在人说话当中做出的手势就是伴随性手势语。四是示意性手势语。示意性手势语就是用大家熟知的手势来代替部分或全部有声语言,在特定语境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示意性手势语与有声语言的关系较小,甚至没有关系,但是对语境的要求较高,不同语种的人都可以用同一个手势。比如,拇指和食指接触形成的环状手势,一般表示OK。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近景的情况下,手势语运用比较少。但是一些综艺新闻、体育新闻和新闻杂志类节目主持人是站立着主持节目的,显得更加轻松、随意,因此,手势语运用比较多。在站立主持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手可以垂直放在身体两侧,也可以放置在“人体黄金点”位置。所谓黄金点是指一条线段,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0.618或近似值的分割点。就人体结构的整体而言,肚脐是黄金点,脐以上与脐以下的比值是0.618:1。因此,主持人的手放置在肚脐附近,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最美的。在手势语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动作不宜过大,向上的手势以手不超过肩部为宜;向下的手势,手不低于“黄金点”。几何图形中,最美的角度是30度,因此主持人在做往外张开的手势,大臂和身体的夹角应不超过30度;双手张开的距离不超过一米。

(四)身姿语

新闻主持范文篇8

一、发展现状

电视新闻播报是采用声音、文字和图片三位一体化的模式表现新闻内容的形式。过去,由于信息相对匮乏,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大部分是传统媒介,并且基于新闻求真务实的基础,主持人的语言使用都比较严谨且表情严肃。这就给人留下了新闻节目死板枯燥的固有印象。随着这几年新媒体的产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新闻内容广泛,风格轻松。于是,人们开始选择通过新媒体了解新闻,逐渐忘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存在。在新时代新技术的冲击下,播报行业逐渐萎靡。但新闻行业从未就此放弃,新闻播报主持人在传统播报的优点上不断创新,播报过程加入现场连线、主持人点评、嘉宾实时讨论这样多元化的形式,以期能够吸引观众目光。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结合,根据时代个性化发展、不断演变,这都是现代职业新闻人努力的成果,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人员的坚持与创新让这个即将没落的行业再次回春。

二、播音主持特征

(一)即时编排性。新媒体的新闻传达速度非常快,事件一经发生,播报人员就通过互联网进行实况转播,结合现场采访第一时间让观众了解事件发生的始末。而传统的新闻播报要经过多次采访定稿,安排新闻的播出时间,还要预留时间给主持人对稿,这一系列活动结束,等新闻真正传递到观众面前时,事件早已发酵。由此可见,原有的模式导致新闻传播滞后。由此,电视新闻行业开始做出转变。即省略撰稿与背稿的时间,直接进行新闻播报。事实上,在现场转播的情况下与嘉宾良好互动,分析总结新闻内容,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高专业水平,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操控能力,在节目过程中邀请专业嘉宾进行点评时还需要人际交往能力、现场协调能力以及快速运转的批判思维。这些转变意味着新闻播报有预先编排转向即时编排。(二)主流引导性。新闻所起的引导作用是一直存在的。但过去的新闻播报具有单向性,仅仅是由主持人分享新闻给受众,并没有受众的反馈,没有起到实时分享的作用。新媒体弥补了这一缺点,实现网络同步转播的同时开设讨论平台,转播人员将对有影响性、大众性的评论进行分析与解答,引起新一轮的讨论,以此持续热度。受此启发,新闻播报开始重视信息交互传达。主持人根据不同的新闻与不同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在此过程提出新的看法。跳出原有的单向传递模式,实时连线观众,了解观众的想法。甚至有节目将采访场地跳出录音棚,走向街头与商场,直接与人群进行沟通。当然,这种交互式的新闻传达对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有要求以外,对文化功底、道德水平以及价值观都有高标准。只有素质高、三观正、了解主流文化与主流思想,才能在沟通过程中引导观众的思想趋向主流。(三)语言大众化。由于新闻具有真实性,因此播报人员会采用比较严肃、专业化强的语言进行播报,过程枯燥。新媒体的播报具有很强的大众性,结合新闻发生时期网络流行用语进行标题创作,播报过程也不是刻板描述,而是代入自己的情感,用风趣幽默或者严肃批判的语言进行播报,引导观众情绪。电视新闻播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时代流行的趋势,使用偏大众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然而,由于电视的受众人群比较广泛,大多数是与互联网接触不密切的中老年人,因此不需要刻意强求使用流行用语。只是在语言的组织上,切勿太过官方、太过严肃,将日常用语带到新闻稿中,更显亲切也有助于理解。并且,新闻需要客观判断,因此尽可能少地代入感情进行播报,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为观众提供新思路新看法。

三、创作发展路径

(一)形式转变。相较于由主持人、嘉宾组成的新闻播报幕前人员进行单一的演播厅播报,现阶段的新闻播报开始向多形式化的播报形式转变。这是一个需要创新的过程,不能受屏幕前后的限制对新闻传播人员产生隔阂,要突破空间的约束,利用网络进行实况播报与讨论,利用现代技术将采访车开进人群中,将演播室设立于人群密集的地方,新闻参与人员由主持人与嘉宾扩充为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与人群的近距离接触,将事实与真相亲自传递到每个人的心中。其次是演播厅多场景进行播报。往常的播报行为都发生在一个演播厅里,根据寥寥几台的机器进行镜头切换,完成传播过程。新的发展是设置多个场景不同的演播厅,作为资讯传达者的主持人根据新闻类型选择场景,可以在演播厅内走动,增设机器拍摄细节,丰富镜头语言。(二)提高职业素养。由于创作发展的趋势不同以往,对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变高了。无论是即时编排的能力、现场氛围的把控能力、语言组织和分析总结的能力都需要大幅提升,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要扎实,在个人修养上要提高境界。作为新闻资讯的传达者,要对受众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就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与道德水准。当然,职业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要提高创新能力,这需要主持人与现场人员的配合。例如,场景创作的不断创新,拍摄机位的不断改变,节目模式的创作以及流程的重新安排等,都需要将职业眼光与创新能力进行结合,才能获得好成效。(三)个性化主持。在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里,新闻播报也不能落于俗套。趣味性是现代人们在获取资讯的过程中追求的一种体验。节目方面可以将主持个个性化的行为进行统计,之后于各大社交平台上,利用浏览量广的平台宣传该主持人,吸引眼球,间接宣传节目。除了节目内容要创新、节目形式个性化以外,受众最直观接触的主持人一定要富有个人色彩。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例如在姿势动作的使用上、语言运用上,以及个性化分析新闻、总结观点的方式等,自成一派的主持方式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四、结束语

新闻播音主持行业在新媒体的出现后进行积极转型,在发现行业发展存在不足后及时去弥补,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不仅对人员素质提出要求,对节目形式也提出意见。希望该行业能在不断创作发展中完成转型,在新时代中稳固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晶,李振明.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2(13):177-178.

[2]赵若竹.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2):158-159.

[3]王茜茜.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6(24):172.

[4]吴四威.新媒体技术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7,8(5):125.

[5]胡培茂.初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艺术思维方式[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3).

[6]杨柳.电视播音主持创作的心理状态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7).

[7]胡英纳.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19).

[8]杜洋.从栗坤《跨界歌王》的主持谈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的教学[J].西部广播电视,2017(16).

[9]吕鸿雁.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特征研究[J].视听,2016(11).

[10]张贺.小议电视播音主持创作个性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11]王秋硕.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艺术[J].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新闻主持范文篇9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网络的便捷性使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超越一般的传统媒体。某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一旦在网络上,短时间内便会实现爆炸性的传播效果。比如,某些新闻事件还没在广播电视上报道,就已经在微博或者一些视频网站上炸开了锅,舆论浪潮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确实占尽优势,可在传播质量上却不及传统媒体。新媒体上有时会出现一些虚假新闻,有些传播者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刻意夸大甚至捏造新闻事件。由于缺乏传统媒体严格的审查机制,再加上普通受众大都缺乏分辨新闻真假的能力,这时,网络的便捷性将会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的信息大潮中分辨信息和筛选信息是对新闻传播者的一种考验。(二)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的传播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别是各级地方新闻媒体,它们的传播范围基本上在本行政区域的范围之内,而新媒体出现之后,所有的新闻消息只要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就可以抵达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受行政区域的制约也不受国界的限制,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新媒体的这种优势,许多传统媒体也尝试着开通新媒体平台,将传统媒体制作的新闻节目放在新媒体上播送,例如,央视开发的“央视网”,湖南卫视开发的“芒果TV”等,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三)互动性更强。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一般都是单向的,受众没有平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即使一些媒体会开放大众信箱征求受众意见,但这种意见的表达有明显的滞后性。而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在观看新闻直播的同时去评论窗口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受众广泛参与话题讨论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受众的思辨能力,也有利于调整节目内容,改善节目质量。

二、教学中的“变”

(一)更新课程设置。新闻节目形式的更新和传播特点的改变,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努力与一线接轨,比如,设置一些新媒体的相关课程或者邀请业界的专业人士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快速跟上媒介的新形势。此外,学校还应努力充当学生与媒体之间的桥梁,为学生争取一些在媒体实践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了解和适应媒体,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也能为媒体输送它们所需的新闻传播人才。(二)完善考核方式。为适应新媒体时代对传播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专业的考核方式应该进一步完善。学校除了考察学生的业务能力之外,还应考察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逻辑思辨能力,从多方面给出考核意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也要加强思维能力和新闻素养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三)增强专业师资力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体数量增多,对新闻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近十年来,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专业的发展需要强大而优秀的师资力量作为后盾,但现在许多学校的招生人数和老师数量是不成正比的,有一些学校甚至把文学专业或者新闻专业的老师调去教播音主持,这样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不能保证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处于优势地位,因此,高校首先应该加大对专业老师的录用;其次,可以尝试聘用一些媒体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给学生上课,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中的“不变”

(一)对真实性的把控。真实性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始终要坚持的原则,包含两方面,即新闻的真实和传播主体的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指的是新闻传播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传播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是真实的,能够经得起核对。虽然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但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发生的真实都是新闻真实,还需要传播主体用辩证的逻辑去分辨。也就是说,在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能否拿到新闻节目里来说,这是有条件的,需要传播主体的分辨和筛选。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就得先培养分辨和筛选新闻的能力。其次,真实性还体现为传播主体的真实。传播主体的真实指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表现应该不扭捏、不做作,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分裂开来;此外,传播主体过度的自我欣赏和自我肯定也会影响新闻的真实。例如,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为了突出所谓的个性,采用过于演艺化的装扮,或者把关注重点放在“我今天的妆容和服装美不美”上面,这种将自己的地位凌驾于新闻传播活动之上的行为,必将导致新闻的真实性受损。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初期就更应该重视学生对新闻传播真实性的把控,让它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习惯。(二)提高准确定位新闻的能力。新媒体时代,信息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数量也十分庞杂。在这种媒介生态下,新闻播音员、主持人要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真实且准确的新闻消息,并且以准确的态度去传播,这是非常考验功力的一件事。在这种情况下,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传播活动之前,首先应该把相关的国家政策研究透彻,然后,全面了解新闻事件,了解舆情,并且找到正确的角度去引导舆论,换句话说,也就是传播的信息要准确,言论也要准确。显然,这种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除了老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多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价值导向,在学习中提高准确定位新闻的能力。(三)培养社会责任感。新闻传播是有责任的传播,这种责任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方面。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坚守这份责任。新闻节目之所以能受欢迎,播音员、主持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契合了时代的要求,契合了社会生活的需要。比如老一辈的播音艺术家齐越、夏青、林如等人,他们当时能够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声音有多好,人有多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努力顺应当年时代的发展,始终以社会责任为传播己任,才能站在了时代的最高点,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再比如,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改革中催生的《东方时空》,它能受到大家关注和喜爱,也是因为它满足了当时的传播需要,满足了当时的社会期盼和渴望。因此,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学生必须时刻谨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同时更不忘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小结

新闻主持范文篇10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主持风格;创新

传播媒介相互融合、传播形式日渐多样化是融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特点。新形势下,新闻资讯的传播速度进一步提升,受众在新闻资讯的获取渠道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鉴于上述情况,传统电视新闻节目需要从节目内容深度、呈现方式以及主持风格等方面着手丰富节目内涵、提高节目的关注度。播音主持人在新闻节目中承担着连接节目和受众的桥梁作用,观众能否接受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决定着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收看节目。因此,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播音主持人应积极推进主持风格的优化创新。

一、融媒体时代下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受众的选择日趋多样化

新形势下,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借助新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资讯,电视新闻节目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此,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应当在革新栏目内容、形式的基础上,关注播音主持人的风格的改变,运用观众喜爱的方式将新闻内容传递给他们,从而重新赢得观众的支持及认可,增强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

(二)主持方式较为刻板,缺少创新性

近几年,虽说国内各大电视新闻节目都在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但其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造成了节目内容同质化、主持方式机械化的问题,观众也开始流失。从宏观层面分析,《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工作着装一直都是其他新闻节目争相模仿的对象。虽说“新闻联播模式”保证了新闻主持工作的严谨性,但如果所有媒体平台的新闻节目都采用这种主持方式则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三)电视新闻节目失去了原有的行业话语权

过去,人们总习惯于通过电视或广播、报纸来获取新闻资讯。融媒体时代之后,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使观众享受到了全新的信息资讯获取体验,进而影响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行业话语权。[1]随着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观众完全可以利用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新闻资讯。在此基础上,观众还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的留言评论功能参与到新闻信息资讯的传播过程中,并且利用智能手机记录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甚至于改变相关新闻事件的走向。这对电视新闻节目所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必须要审慎应对。[2]需要强调的是,虽说新兴自媒体平台在传播速度上拥有显著的优势,但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信息审核机制,所以经常会出现虚假新闻或是夸张不实报道的问题。

二、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创新主持风格的策略

鉴于前文所叙述的种种挑战,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应当重视主持风格的创新改革,把握住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在坚守电视新闻节目固有优势的同时,以创新为核心,以内容为主导,以满足观众的资讯获取需求为目的,推动国内新闻传媒行业的转型发展。由于电视新闻节目还肩负引导社会舆论、向公众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职能,所以说面对部分自媒体平台信息鱼龙混杂、来源真假难辨的局面,电视新闻节目应当坚守行业底线,承担起社会责任,用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社会舆论,进而营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

(一)立足于观众的实际需求创新主持风格

主持人在创新主持风格时需要先对节目受众人群的实际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以找准改革方向。在年轻观众的认知中,电视新闻节目一直都是呆板、无趣的存在,所以如果想要赢得年轻观众的支持和关注,就必须要让自己的主持风格更加生动、活泼,必要时可以尝试借鉴网络流行语,从而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感。例如,安徽新媒体集团网视中心的高佳和陈昌盛,因为都是90后,他俩活泼的主持风格和年轻受众就很合拍,节目中偶尔穿插一些时下热门的网络词汇,很受年轻观众喜欢。对于中老年观众,他们不太喜欢过于喧闹的节目主持风格,那么,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就应当尽量使用温柔、平和的语调,用拉家常、聊天的方式完成节目的主持工作。在进行改革前,可以尝试对观众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借此来准确把握各年龄层观众的实际需求。调查需要涉及到观众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频率、观看的具体时间段、印象最深的新闻主持人、愿意接受的新闻主持方式等,之后才能够以此为参考对现行的主持方式、主持风格进行优化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是访谈交流的方式了解观众对于节目主持人着装风格的看法,并根据反馈上来的意见进行优化调整,以保证节目播出的效果。在一些地方新闻节目中,主持人还可以尝试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轻松、幽默或是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主持人的亲和力。但前提是不能影响新闻内容的严肃性以及媒体的公信力。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主持新闻节目一直都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而主持风格则是主持人个人魅力以及专业技能的集中体现,所以说在创新节目主持风格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理论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3]这一环节的改革中,要引导主持人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新闻传播理论,并根据节目性质、受众群体,对新形势下新闻节目的主持风格进行定位。期间,主持人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取长补短、进而确定自己在新闻节目中的主持风格。除此之外,新闻节目主持人还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传递新闻内容、社会价值观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谈吐、修养、学识赢得观众的肯定。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之余,还可以尝试利用时下流行的社交软件以及短视频APP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进而帮助自己所主持的新闻节目打响知名度。

(三)找准严肃和幽默之间的平衡点

虽说观众更愿意接受诙谐幽默的新闻传播方式,但某些新闻素材的基调就已经决定了不能使用太过随意的主持风格,要保证其严肃性。因此,主持人在创新节目主持风格时需要找准严肃与幽默之间的平衡点,这对于主持人的专业素质以及临场反应能力都是一大考验。[4]具体来说,主持人在节目中适当地发挥幽默感,可以缓解观众的疲劳情绪、确保其能够跟随主持人的节奏了解完所有新闻内容,但总体上要维护好新闻播报工作的严肃性,保证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如何找准严肃与幽默之间的平衡点,需要主持人在工作中主动思考,多积累总结。面对新形势下新闻主持工作的种种挑战,主持人必须要坚守初心,要正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新闻专业素养。

(四)提升新闻节目的视觉效果

面对全新的行业发展形势,在引导节目主持人创新主持风格时不应当只关注语言层面,还需要关注节目主持过程中呈现给观众的视觉效果。具体来说,如果是两位主持人共同搭档主持的新闻节目,那就需要保证两人服装上的协调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每期节目都“西装革履”,尝试穿一些休闲服也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只有一位主持人,则需要在服装的形制、风格或是寓意上进行创新,突显节目特色和主持人风格,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要重视主持风格的创新工作,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新闻专业素养,以应对新形势下日常主持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注释:

[1]吕喆.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21(05):135-137.

[2]李春鹏.对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风格养成的思考[J].新闻世界,2020(12):74-77.

[3]王江红.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风格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0(1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