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5:15:07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范文篇1

第一条为规范新闻记者证发放、使用及管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

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机构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

第三条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

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专供采访使用的其它正式证件。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获得出版许可证的报社和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以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单位。其中,报纸、新闻性期刊的出版单位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第二章审核与发放

第五条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新闻记者证的核发工作。

第六条中央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领取新闻记者证。

第七条省和省以下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报、领取新闻记者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八条记者站的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由设立该记者站的新闻机构审核,主管部门同意,并经记者站登记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准,由设立该记者站的新闻机构分别向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报、领取新闻记者证。

第九条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记者证地审核发放工作,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条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系统外,新闻记者证申请、审核和发放工作统一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进行。

第十一条新闻机构中发给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二)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

(三)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或者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的非编制内人员。

本条所称"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是指新闻采编人员与其所在新闻机构签有聘用合同。

"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指新闻采编人员与所属新闻机构签有合法劳动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下列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

(一)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

(二)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采编新闻稿件的其他人员。

(三)教学辅导类报纸、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

(四)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第三章使用与更换

第十三条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

新闻记者证持有者从事新闻采访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四条新闻记者证不得用于以下活动:

(一)经营性活动;

(二)非职务行为;

(三)违反法律规定的活动;

(四)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活动。

第十五条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涂改。

第十六条新闻记者证每五年统一换发一次。新闻记者证换发的具体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

新闻机构中编制内的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有效期为五年。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的非编制内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记者证有效期与其聘用合同期相同。

第十七条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

未通过年度审核的新闻记者证,由发证机关注销,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离开本新闻机构或者采编岗位,新闻机构应及时收回其新闻记者证,并立即向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新闻记者证因污损、残破等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由新闻机构持原证到发证机关更换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同时作废。

第二十条新闻记者证因遗失需要补领的,由新闻机构在适当媒体上公告一周后,到发证机关申请补领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同时作废。

第二十一条新闻机构因工作需要补领新闻记者证,按照本办法第二章办理。

第二十二条新闻机构撤销,其申领的新闻记者证同时作废。该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负责收回作废的新闻记者证,交由发证机关注销。

第二十三条采访国内、国际重大活动,活动主办单位制作的一次性临时采访证件必须随新闻记者证一同使用。

第四章监管与责任

第二十四条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新闻机构的新闻记者证发放、使用和年度审核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应履行对所属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申领审核和规范使用的管理责任,依法对违反本办法的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向发证机关申请注销其新闻记者证。

第二十六条新闻机构应履行对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审核及新闻记者证申请、发放、使用和管理责任,并对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新闻机构对其所属新闻记者证持有者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对情节严重的,应向发证机关申请注销新闻记者证。

新闻机构解除与所属采编人员劳动关系,未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新闻记者证注销手续的,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新闻机构未按新闻出版总署、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规定进行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全部新闻记者证。

第二十七条新闻机构应在其所属媒体上公布"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路系统"的网址,方便社会公众查验新闻记者证,并接受监督。

第二十八条新闻记者证持有者应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九条被采访以及社会公众可以对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予以监督,可以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验明新闻记者证真伪,并对新闻记者证持有者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举报。

新闻记者范文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社会责任

一、引言

新闻记者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群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真正地接触到他们,通常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见。新闻记者的任务就是及时、准确、客观地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报道出来,这也要求新闻记者懂得组织语言。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海量的网络信息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人们更喜欢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新闻记者面临严峻的挑战。新闻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肩负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站稳脚跟。

二、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卫星等渠道以及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首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信息。其次,新媒体的传播主题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新技术手段给应用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面对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媒体时代,新闻行业如果还是墨守成规按照以往的方式开展工作,不仅会在新闻稿的刊发速度上落后于同行,同时由于信息的封闭性,可能在新闻稿的质量方面也不如竞争对手,给新闻工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带来不良影响。新闻记者作为新闻行业的一员应该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积极地迎合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自己,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第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要不断地转换视角,站在各种角度发现和挖掘新闻价值,通过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满足时展要求。当前,不少新闻记者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新闻记者不能很好地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比较差。其次,新媒体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媒体技术,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新媒体时代真的来了;另一方面,也可以就此衡量新闻记者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求新闻记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修养。在新媒体形势下,新闻记者不仅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更要以一种认真、负责、谨慎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条新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第二,现在不少新闻记者为了让新闻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不惜采用炒作的方法,突破了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将一些虚假、低俗内容传播了出去。这样的信息虽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受众的关注,但却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是一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新闻记者要不断开展自我批评,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且在以后的报道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措辞是否合适,用词要反复斟酌,避免歧义。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应该按照党和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报道,保证新闻内容传递的是正能量,并且还要有效监督相关部门,履行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提高新闻媒体在受众心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第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应该时刻铭记自身的社会责任,塑造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同时牢记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反映党心、通达民意,实现政治清明、推进民主进程的重要渠道。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接地气,要主动深入群众,关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坚持深化和拓展“走转改”活动。把更多的笔墨和版面留给基层群众,对外宣传基层群众的生活,反映城市和农村基层群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新闻工作者要能真正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从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实践中挖掘故事、发现典型,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当然,新闻记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与被采访对象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身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在采访和报道之前一定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这是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素质。第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要客观、准确、公正地报道新闻。这既是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又是记者应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记者是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所以新闻记者必须将新闻客观、公正地报道出来,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状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和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新闻记者更应该时刻铭记自身的社会责任,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将真实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能够不畏强权为人民发声。除此之外,新闻记者在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应该更关注民意,倾听百姓的心声,将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传递给党和政府,让相关部门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为人民排忧解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早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结语

新闻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能给社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做得不好则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颠倒黑白,扰乱社会秩序。所以,新闻工作者应该不忘初心,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杜绝有偿新闻、虚假新闻等不良现象,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风气,以实际行动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多关注、关心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疾苦,成为人民群众和政府、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对新闻记者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张芳芳.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J].中国传媒科技,2018(01):98-99.

[2]杨少华.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6):173+215.

[3]王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0):162+284.

新闻记者范文篇3

(一)是客观反映事实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线的新闻记者,很多时候是事件发生后进行转述的第一人。对于新闻报道,基层新闻记者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真实的信息得以传播,避免虚假新闻报道造成谣言满天飞的问题。不仅如此,基层新闻记者还是消灭不实信息的生力军。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自媒体迅猛发展,很多自媒体在报道时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实的现象,出现了“谣言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问题,这就需要基层新闻记者这一群体的保驾护航。

(二)是畅通民情的有效助推力量

基层新闻记者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信息桥梁,能够有效扩大群众上访渠道。由于新闻舆论的压力会提高相关部门对民情反映的重视度,并且由于新闻舆论覆盖面较广,一些问题暂时还没有归类到政府办理的流程当中,通过这种舆论监督模式,可以有效推进政务优化,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通过基层新闻记者发掘新闻,并适当处理第一手资料,再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播出,通过电视、广播、纸媒及数字媒体的传播,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得到一定的社会反响。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要站在一定的立场撰写新闻报道,并表达一定的是非观念。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让他们明确自身的立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自身的洞察力及辨别能力进行真实、公正的报道,切实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二、基层新闻记者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一)深入基层,积极参加新闻实践活动

基层是新闻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只有深入基层,明确新闻工作的目标,才能发挥出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一是要用群众的视角看问题。在基层新闻采编过程中,想发现好的选题,真正做到为百姓服好务,就要求基层新闻记者俯下身、弯下腰,同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的视角看问题,才能报道出有温度、有共鸣的好新闻。二是真正做到走进基层。由于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很多基层新闻记者只在网络上刷刷微博,或是看看朋友圈有什么新闻,到了基层只停留在听听汇报、开开会议的层面,大大削弱了基层新闻记者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钻研,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

基层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要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实现。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在于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减小负面伤害、增强可信度等。因此,基层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保证新闻报道质量,维护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首先,在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上,基层新闻记者要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防止由于利益问题导致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例如,一位新闻举报人在举报后,记者经询问事件经过,又通过对周边群众的走访得知正是由于举报人的失误导致的问题发生,这位举报人主要是想通过举报来获得媒体的关注,从而对事件造成舆论压力。如果没有调查信息来源的动机,就不能对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甚至会将读者引入事件的相反方面,造成不良后果。其次,在减少负面伤害方面,由于很多基层新闻记者报道的问题多为人际关系纠纷或是群众之间的琐事,往往忽略了减少负面伤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这方面的业务审核能力,对于涉及青少年、未得到切实证据或犯罪嫌疑人未得到审判前等,都要非常谨慎,防止新闻报道造成人身伤害。最后,在增强可信度的问题上,记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权威的声音,因此一定要维护好记者的形象,对于澄清和解释性质的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权威专家的解读,还要邀请公众展开对话,保证新闻报道论证的合理性。

(三)“找米下锅”,切实体会了解实际情况

很多基层记者对于指派性采访任务称为“吃派饭”,这种“吃派饭”的做法大大扼杀了记者的主动性,也不利于记者发掘新闻的多样性。与此相反的是“找米下锅”,主动寻找新闻素材能够激发基层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通过寻找素材这一过程,能够搜集更多的素材,对背景环境也更加了解,从而掌握更多的实际情况,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素材。

三、结语

基层新闻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一线作战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代表着新闻媒体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是基层的直接对接人。通过不断提高基层新闻记者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促进其深入一线、切实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主动寻找新闻题材,才能够有效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让新闻记者的报道更具生命力。

作者:杨红霞 单位:民勤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新闻记者范文篇4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记者证,没有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申领或发放新闻记者证。

此次换证我台申领记者证人类共30人,都是我台从事一线新闻采访的采编人员,都是符合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没有对存在下列情况人员申领和发放记者证:①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工作人员;②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或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提供稿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③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④非新闻性报纸、期刊以及无新闻采访业务的其他期刊工作人员;⑤在新闻采编活动中因违法违纪受过严重处罚的人员以及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对此次换证的人员在本单位一楼大厅及电视进行了公示,对新闻记者证丢失、损坏的情况及时注销并刊登作废声明。

二、规范使用记者证。

我台在做好已批准记者证的发放工作后,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供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钱物等。规定凡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厉处理,情节严重的,注销新闻记者证。

新闻记者范文篇5

1我国电视记者在面对危机事件中的现状

传播方式的发展使得各大媒体竞争激烈,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现状使新闻界人心惶惶。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工作单位存在的压力,还要应对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很多电视记者在承受各种行业压力的同时,在进行危机事件报道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新闻的曝光率,他们为了吸引公众的目光,提高点击率、阅读量、收视率,往往只关注重大的危机事件,而忽视对危机事件的跟踪报道。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新闻记者缺乏责任意识,和新闻报道的初衷背离,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悲剧。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职责就是要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且完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满足上述要求的电视新闻记者为数不多。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新闻记者缺乏责任意识,有的是为了吸引公众的目光,有的是受到压力而避重就轻,一笔带过,或者只报道部分事实,转移舆论走向,这样责任意识欠缺的记者以及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会使媒体的公信力降低,甚至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2电视新闻记者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举措

危机事件往往是由于一个很小的因素偶然间引起。但是,危机事件爆发的突然并且影响广泛,公众在缺乏信息的时候特别容易造成社会恐慌。电视新闻记者要想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事件的起因并为公众解答他们内心所关注的问题,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要具备充足的应对危机事件的经验和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嗅觉,根据危机事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角色进行采访、调查,新闻记者要根据危机事件发生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经验、直觉和自身的知识快速判断,以现场连线的方式为公众呈现事件最新的动态。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仅有敏锐的新闻反应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危机事件的不可预料性使电视新闻记者搜集资料和稿件编排的时间并不是很充分,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有较强的采编能力,危机事件在第一时间往往会有较高的公众关注度。在收视率的影响下,要保障节目质量,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在各大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些缺乏新闻采编能力的记者单单为了收视率对新闻事件妄下评论,宣泄主观情绪,未能尽实地对新闻进行报道,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但却会使电视节目丧失媒体的公信力,得不偿失。新闻记者在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不仅要保证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同时还要具备人文主义精神,危机事件往往包含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第一时间把真实的新闻事件呈现给观众,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场景混乱的现场,应充分考虑周遭环境,报道不影响救援,在采访遇难者家属时不要一味地为了新闻报道而忽略遇难家属的心理感受,应该充分发挥人文主义精神,多给予他们一些关怀,安抚他们的情绪,然后及时地为公众现场连线传递信息。

3结语

危机事件往往会影响社会,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恐慌,这时候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新闻记者要争分夺秒调查事实真相,避免谣言的传播,引发社会混乱,另一方面要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并时刻关注新闻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后续处理情况,尽一份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承担起新闻工作者在传播信息当中应有的责任。

作者:裴翀 单位: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绍勤,李荣芹.浅谈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职业素养[J].新闻传播,2015(4).

新闻记者范文篇6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政治立场

1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开展新闻宣传活动的核心力量

政治坚定决定着媒体人的选择与方向,著名记者范长江曾根据自身经历与体会总结道:“没有正确的政治认知,就等于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今天与过去的新闻工作相比,虽然环境、设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坚定的政治方向始终是对新闻记者的第一要求,良好的政治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较高的觉悟,才能够报道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网络化媒体的异军突起,我国各大领域势必会因为外来文化而受到一定影响,在今天一场无硝烟的信息化战争正在拉开帷幕,人们深刻意识到新闻领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地,而是夹杂着各类思想与文化的斗争地。媒体发展的历史曾向人们证明,传播理念与传播手段越先进,那么对受众的影响力就会越大。在当前,新闻记者需要不断增强自我政治敏感性,在保持坚定政治立场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不断为党与人民传播社会正能量。

2敏锐的洞察力是新闻记者的宝贵财富

敏锐的洞察力是衡量一个新闻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它既是一种综合判断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新闻事件时有发生,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得到,可新闻记者就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在第一时间辨别并捕捉生活变动的细节,并通过有限的新闻线索快速判断该新闻事件价值的大小。当然敏锐的洞察力也并非每位新闻记者天生具备的能力,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炼,首先,要时刻具备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关注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各类民生问题,广泛积累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全方位把握时局,使自身思维由微观转向宏观,有效捕捉到各类事件的内在新闻价值;其次,要做到深入社会,用心观察生活,新闻洞察力并不是记者脑中固有的灵感,它来源于生活,所以需要记者深入基层,亲身去体会并观察任何微小事物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抓住新闻线索;最后,还要善于学习领悟、思考分析,不要被事件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要学会通过表象看到事件的主要矛盾与本质,总体把握好事件的发展趋势,时刻具备大局意识,有效找到事件的解决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新闻洞察力。

3高度的个人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开展工作的内在动力

社会责任感来源于记者自身的人格修养以及对新闻事业的由衷热爱,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但要具备职业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报道事实,进行舆论监督的职责,还应该具备个人社会责任感,它是职业社会责任感的一大延伸,通过个人的社会责任来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类思潮泛滥,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同样面临着名与利的巨大诱惑与考验,只有树立起牢固的个人社会责任感,即使在自己的职业外也能够担任起重大的社会责任,不断化解生活中的各类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身的独特力量。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入行二十年中,从《魅力12》到担任十三年的春晚主持,如今可谓家喻户晓,但谁都不曾会想,2017年1月董卿主持并制作了一档原本冷门的知识类节目《朗读者》。究竟大众对知识类节目的热情有多少可以转化为对知识本身的渴望这一数据无法预知和统计,但董卿却希望通过自身对读书的理解与这样一档节目来唤醒观众对读书的新认知,让大家从读书中感悟人生,不断成长。董卿的这一举动足以让我们看到作为媒体人除了职业社会责任外,个人社会责任也同样不可或缺。

4结语

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展开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力量,传播社会正能量是其不变的职责,敏锐的洞察力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有深度、有力量的新闻报道才能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高度的个人社会责任感是开展工作的内在动力,个人具备了高度的责任心,才能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除了以上三大要求外,超前的网络思维、过硬的写作能力、独到的见解分析能力等同样是对新闻记者的必然要求,新的历史时期,新闻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石晓涛 王琦 张彬彬 单位:石家庄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贾勇.做一个政治坚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J].军事记者,2016(7):6-7.

[2]李铁铮.新形势下新闻记者敏锐洞察力的塑造[J].经营管理者,2014(30):350-350.

新闻记者范文篇7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存在的问题

一是功利心。新媒体时代下,信息资料传导与淘汰的速率不断加快,“炒作”这一代名词应时而生,这与互联网信息共享与交互模式相关联,操纵者借用大量信息吸引受众眼球。与其他职业之间相同的是,新闻记者行业也存有行业潜规则,其会以获利为目的去搜集、编写新闻,这便是虚假、劣质新闻泛滥的原因之一,是新闻记者不负责任的外在体现形式。二是情绪急躁。与社会中其他类行业相比较,新闻行业与其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其在运行过程中带有快捷性特征。但是现阶段很多新闻记者对其有误解,以急躁、亢进的情绪参与技能新闻线索采集的进程中,为了达到首发目标而不择手段。新闻行业若长期处于这样的竞争模式中,内容虚假、空洞的新闻将会不断出现。三是职业道德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很多新闻记者将新闻开放性作为工作重点,将热门话题视为工作核心,为了获得最佳工作效益,而把社会舆论放至一旁,很少站在多方位思考问题,为了一己私利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运行模式。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

(一)具备新媒体传播能力

扎实地掌握网络信息传播技能是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新时期下受众不仅借助电脑去输入文稿、阅览网站信息等,更多的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写作、玩网络游戏、网购等复杂性的线上活动。正因为如此,新闻记者使用电脑输入、邮箱传送等基础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备技能。其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对微博、微信等软件功能进行了解,然后注册并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应该积极应用4G手机,灵活地应用无线网络接收与发送信息。另外,新闻记者应该积极参与网络新闻传播的进程。据相关资料记载,国内新闻使用率处于逐年增加的模式中,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带有时效性、快捷性等优势。网民高频率的借助网络新闻这一窗口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使得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速率与深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媒体。所以新闻记者在掌握网络传播技能的基础上,也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新闻传播的进程中。目前手机报、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生事物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在这样的模式中,新闻记者就应该对多样化的媒介信息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

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曾说:“新闻事业的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也主观地认为,新闻工作者的期盼与敬畏心理,是新闻资料可靠的检验者。新闻行业的社会使命感处于较高层次上,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将社会责任置于首要位置是极为必要的。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中,新闻记者应该高度重视自身职业道德建设,践行党的指导路线,让公众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满意。上述目标的实现绝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新闻记者在实践中深度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各类腐朽思想作斗争,具有一定的定力抵御各种诱惑,主动接受社会群体的监督,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与肤浅新闻出现,借助多样化方法保护新闻信息传导的权威性、公正性、公信力,从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职业素养、扎实的职业技能得到公众的肯定与尊重。

(三)深层次解读能力

现阶段,新媒体已经在社会各个行业普及应用,新闻信息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平台上信息已经不是新闻记者的专权,任何一位网民均可以成为信息的角色。在这样的局势下,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就体现出了多样化特征。此时新闻记者的职责不仅仅是信息,还应具备在海量信息中解析、筛选、整理、归纳与评价等多重能力,并借助对信息深度解析、深度报道的方式,对新闻信息与舆论发展模式有效把控。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对新闻信息内涵深度解析的职业素养。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一)严格遵守新闻的详实性

新闻的详实性是一切报道的首要因素。以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虚假、劣质、肤浅的新闻信息随处可见,新闻真实性缺乏公正的情况下,其信度与效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例如,之前多家主流媒体客户端、门户网站报出“李光耀去世”的假消息,这一大型消息的传出引起了网民的一片哗然,也有了众多猜疑。但是稍后便有业内知情者站出来辟谣,称假消息源于一个假冒网页。随后,媒体、门户网站为没有得到确切消息就随意信息的行为而纷纷道歉。新媒体时代下,在首发新闻信息环节上虽然存在较大难度,但是维护新闻信息的详实性是基础,前期错误报道的“乌龙”事件是值得新闻业内人士深度思考的。新闻记者在工作进程中应该时刻以实事求是为职业准则,要确保被报道事件的真实性。新闻信息的详实性在多方面体现出来,常见的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与经过等。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生产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电视新闻人求真求实的职责操守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内驱动力。

(二)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被理解为新闻人角色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中,受众的选择性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话语权不再是传统媒体一家掌控。也就是说,传播主导方一旦发生一定的变动,社会热议问题就会在互联网发酵,网民‘围观’现象也就屡见不鲜,“大探讨”活动就此不断展开。在新媒体运行的时代中,很多新闻信息在一天之内的点击量不计其数,而在这样的模式中,传统媒体却处于相对被动的形式中,其媒介影响效果被削弱的同时,社会舆论引导作用也日趋薄弱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都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新闻记者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在引导社会精神生活与个体思想意识等环节上发挥着导向作用。其可以被看作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党与公众的舆论公器,因此就应该始终坚守准确的舆论导向,将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所以新闻行业应该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新闻记者在实践中始终要培养新媒体思维,掌握新媒体技能,不断提升新闻专业化水平等职业素质,承担起引导正确舆论的社会职责,使新闻行业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依然可以不断地发展壮大。

作者:王潇 单位:北京电视台

参考文献:

[1]陈永芳.新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素养与社会责任[J].西部广播电视,2016(09):129.

[2]胡蔚涛,罗斌.“全民记者”时代的新闻素养教育[J].亚太教育,2016(21):296-297.

新闻记者范文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提升策略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一度是新闻资源的主要载体和传播途径,其优势包括纪实性、现场性、综合性、实效性等,相对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体优势更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新闻记者的编辑能力,尤其在当前我国全面实现互联网覆盖的前提下,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不断消解,网络强大的交互性大有取代之势。基于这一现状,更应该重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培养、提升,一方面提高其收集、整理新闻线索的能力,一方面增强在节目后期编辑制作的能力,这是保障广播电视媒体生存的根本。

1信息时代新旧媒体的博弈与嬗变

所谓“信息时代”可视为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科技、通信科技、显示科技等不断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狭义上的“新媒体”,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中形成的媒体“新形态”,它的出现必然造成传统媒体的冲击———从市场份额到运营模式,从内容要素到社会价值,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赋予的强大优势下,迅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新闻垄断地位;反观传统媒体,基于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消解殆尽,但同时仍有新媒体(包括新技术)无法撼动的权威性、深度性,这意味着两方面博弈会持续下去。博弈结果仍不明朗,但新旧媒体之间的“嬗变”却显而易见,基于媒介融合而产生的“媒体融合”,不断模糊新旧媒体两者的界限。尤其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信息架构的“底层支撑”和“技术标配”,“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扩大传统媒体优势,实现用户的重新连接;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指导传统媒体转型创新,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并通过自身的数据化转变来实现商业价值,如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扩大广播电视新闻资源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依据“媒体大数据”有效地控制舆论导向,与传统媒体联合,获得更详实的新闻资源。

2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的重要性

新时期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广泛涌现,这一现状必须得到改变。从传统媒体运营模式上分析,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无论广播电台还是电视台,其市场价值的实现都是通过“两次销售”实现的,第一步将新闻内容销售给公众,以此来获得传播份额,第二步将传播份额转化给广告用户,实现价值变现。但由于这两个步骤连接较为密切,受众很少能够直接体验出来,简单地说,广播电视媒体提供看似“免费”的新闻资源,本质上是以此作为商品来赢取手中、获得传播功能(非货币盈利),以此在获得广告收入;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大量受众改变了新闻获取途径,传统媒体关注度降低,新闻传播功能开始削弱,这将直接影响其经营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是提高关注度的根本保障。由于新闻节目主要有“前期采访”和“后期制作”两阶段完成,在新时期背景下,考虑到咨询传播的速度更快,必须加强两个方面的联系,规避任一环节的厌恶,而失去新闻实效性。同时,新闻记者增强编辑意识,可以减少新闻内容碎片化、不完整的缺陷,促使报道更加全面。

3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提升策略

第一,结合“新媒体”特征,提高新闻记者写作和策划能力。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要在新媒体生态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实现与用户的连接,真正建立“面对面”的传播能力。当前,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纷纷建立官方网站、运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本身就是一种新媒体运营模式。而从记者角度来说,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符合互联网环境下受众的阅读、浏览习惯,熟练掌握各种编辑工具使用技巧,并坚守主流文化价值观,引导正确的舆论。另一方面,新闻记者要具有品牌意识,基于编辑意识的提升过程,增强自己的策划能力,另辟蹊径,寻找新闻事件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让节目更有吸引力。第二,利用“大数据”优势,提高新闻记者数据化转化能力。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大数据”不仅可以获取新闻舆论的风向标,还可以从数据收集、扩展、覆盖等方面加强体系化建设。新闻记者在编辑意识中结合“大数据”优势,可以规避长期以来新闻传播的“信息不对称性”,提升内容价值、渠道价值和服务价值。在实践中,要将数据收集、终端覆盖、产品开发、品牌创设等要素与“编辑意识”相融合,例如在大数据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工具分析用户特征,从而对同一新闻资源进行不同编辑处理,实现多元方向、多次,增加新闻资源的价值。第三,突出“创新性”要求,提高新闻记者的创新思维能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跳出传统工作模式的限制,在采访理念、技巧、品牌建设、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编辑水平为契机,和新媒体工作方式深度融合。例如,在写作方面要有意识地借鉴“新媒体语言”,扩大新闻受众范围,更好地引起受众共鸣。

总体而言,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仍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这一点不能因为媒体生态的改变而改变。广播电视媒体的记者从业人员,通过提升编辑意识,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创新。

参考文献:

[1]沈媛媛.浅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及提升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180~181.

新闻记者范文篇9

关键词:政法新闻;新闻记者;职业素养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之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开始逐渐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媒体间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融媒体时代下,政法新闻记者应充分发挥作用,深刻认识到此类新闻的特殊性,并具备与一般记者不同的行业素养,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为群众提供更加真实全面的报道,积极正面的引导社会舆论。

二、新闻记者职业素养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记者价值观偏颇。在常人眼中,记者职业风光无限,但其中的艰苦却不为人知。他们常常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为了抢发头条新闻,需要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彰显强烈的奉献精神。在抗击战役中,很多记者都挺身而出,冒死请命,深入疫区采访,充分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记者们表示“我们是记者,到最危险之处采访,是我的职责”。在他们的眼中,记者证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尤其对于政法记者来说,政法新闻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且新闻记者职业较为特殊,使新闻工作注定不平凡,需要投入较多的脑力与体力,有时甚至危及记者的生命安全。如若记者自身的价值观存在偏颇,不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势必很难为公众报道真实可靠的事实,难以积极正面的引导社会舆论,进而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二)部分记者未做到廉洁自律。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也随之发生,并逐渐渗透到新闻工作领域之中,个别记者为了谋取私利,直接或间接地向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索要好处,有些记者在下基层采访时居高临下、目中无人,要求无微不至的照顾;部分记者经不起物质与金钱的诱惑,未能做到廉洁自律。政法新闻通常涉及违法违规事件,一些违规主体为了免于受到法律制裁或者高额罚款,有时会给记者一些“好处”,如若记者借助自身工作便利收取他人礼金,便坐实贿赂行为,造成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的歪风邪气也会伺机侵入到新闻领域,不但对新闻事业造成直接危害,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在山西著名的“6•22”金矿爆炸事故中,有8名前往采访的记者收受当地领导与矿主送上的金元宝,职业道德沦丧,帮助隐瞒事实真相,使记者队伍的良好形象受损,受到严厉的处分。(三)部分记者报道违背事实。为了使新闻道德更加规范,便要确保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在内容真实性方面很容易出现失德现象,可能受政治、挟私报复、混淆视听等多种因素影响,使新闻报道违背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应明确究竟是操作事故还是故意为之,并对新闻记者给予一定的批评和警告[1]。

三、政法新闻记者的基本素养

随着法制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当前公民对政法新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在新闻报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受新闻记者行为素养的影响。针对当前新闻队伍素质现状,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法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一)政治素养。媒体是广大群众的喉舌,记者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无论是线索获取、价值判断还是主题确定,都需要强大的政治素养为后盾。在众多媒体记者中,政法记者属于最中坚的力量,代表着国家与政法系统发声,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否则很可能在新闻采访中陷入“迷魂阵”,在新闻撰写时缺少灵魂与思想,在报道方向上也容易出现偏颇。对此,每位政法记者都应深入领会马列主义与思想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和解决问题,以马克思辩证思想判定善恶与美丑。此外,还应熟悉和领悟国家大政方针,并将其渗透到新闻采编之中,宣扬美好与善良,为社会传播更多正能量,引导广大群众的思维与言行。(二)法律素养。在法制社会环境下,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也不断提升,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政法新闻无处不涉及法律,对政法记者的法律素养也提出严格要求,这样才可更加准确的报道新闻,为国家和广大人民服务。作为政法记者,不但要熟知国家法律条款,尤其是法院、公安与检查等部门的行业记者,除熟悉相关法律规定之外,还应熟悉起诉、办案与审批等流程,否则很容易出现报道事物,甚至引起负面舆论,使国家政界、外交与政法机关陷入被动。例如,2018年福州出现的一起偷渡案件,当时的记者因不熟悉法律与国家对外口径,为了博取更多群众关注,擅自将公安通稿中的标题进行改动,由此引发严重的外交事件。可见,记者在编写新闻稿时还应与政法、宣传等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审核把关,以此引导正向社会舆论[2]。(三)专业素养。新闻采编主要考验的是政法记者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一是社会责任感,当发生政法新闻时,记者应利用理性客观的态度对事件的价值进行衡量。例如,一些政法事件看似很吸引人,但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不可广泛的传播;二是编写能力,记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通过不断的练笔更好地为新闻编辑而服务;三是新奇的思维,政法故事有时如同侦查破案一般,只有良好的逻辑思维与想象力,才可将整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四是交际能力,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会遇到抗拒和畏惧采访的情况,尤其是犯罪分子,记者只有攻破他的心理防线,才能够获得理想的采访效果。(四)职业道德。该素养是指记者在新闻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作风,另一个是职业素养。作为政法记者,应始终坚持国家与社会利益至上,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坚决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贪图享乐与特权,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要有坚持真理、“咬定青山”的精神。在新闻采访中,有时会遇到重重困难和阻力,只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最有可能接近事实真相。在新闻编写中,应做到严谨踏实、精益求精,有时的一字之差便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尤其是在政法新闻报道与编写中,不可人云亦云,要脚踏实地,勤勉踏实地开展好每一次新闻工作。

四、政法新闻记者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坚持内容为王。在融媒时代下,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媒体行业,使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受众信息获取方式也随之而变。但是,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创新,内容始终是新闻的根本所在,在政法新闻中也是如此。如若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受众阅读,特别是在融媒背景下,新闻内容和质量不尽相同,要想提高报道质量与效果,势必要求记者坚持内容为王,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自我素养。首先,记者应提高自身写作与采编水平,一些专业的政法案件要求记者具备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证才能获取采访资格,新闻采编应尽量贴合群众与客观现实,创作出更多鲜活、详细的新闻稿件,将真实的事件展示给群众;其次,当记者面临大量新闻信息时,应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具备求证事件真伪的本领,依靠“慧眼”准确鉴定垃圾信息、炒作信息与虚假信息,解读和传播真实、经得住推敲的信息,为群众提供精神服务;最后,当前受众拥有信息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为了为何政法新闻权威性,记者应注重对新闻事件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根据内容正确引导舆论。(二)加强监督制约。当前,各大媒体间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新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过于注重新闻的点击率与轰动力度,有时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避重就轻等问题,对受众产生错误的思想引导,进而为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部分记者为了获取更多私利,伪造虚假信息影响社会安定。对此,应加强对新闻记者的监管与制约,具体措施如下:一方面,新闻机构可定期对记者的素养、职业道德、作风态度等进行考核,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与奖惩措施,以此达到约束和规范职业行为的目标;另一方面,将考核成绩与薪资待遇挂钩,使记者的报道与采编行为得以规范,确保新闻内容真实可靠[3]。(三)牢守职业道德。在新时期背景下,政法记者应将政治素养提升放在首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报道中宣传大政方针。在报道中应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在原则面前不让步,借助新闻报道引导舆论,将真实的新闻呈现给群众,弘扬正能量与主流价值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此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与作风,在融媒时代下找好自我定位,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作为政法记者,应始终忠于党和国家,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与规范,永不停歇追求真理的步伐;还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正以往工作陋习,树立融媒思想理念,以合格的新闻人严格要求自己,不为一己私利弃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真正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政法新闻人。(四)提高自我素养。新闻学虽然是社会科学,但却涉及民族、经济、军事、体育、文卫等多个领域,这便要求记者必须博学广识,粗通各领域的基本知识,做博学的杂家。作为政法记者,不但要强调政治家办报,还应具备专家、学者的头脑,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扮演好新闻工作者与专家两项角色。记者分工明确,负责法制报道的记者必须要懂法律,如若对该领域知之甚少,不但会使采访报道深度不足,甚至会闹出笑话。例如,某法制媒体记者在导语中写道“XX法院以涉嫌盗窃罪将其逮捕”,该名记者显然不熟悉诉讼内容,具备逮捕职能的是检察院,并非法院,导致人们看到该报道后哭笑不得,直叹记者法律常识浅薄。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法记者,在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这也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要想促进记者业务素质提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1.勤动脑。思考党政方针、国情民意、政府会议精神等等,应让大脑除睡觉之外不停地运转,思考每件政法新闻的起因,能够产生怎样的因果关系,背后是否含有隐藏价值,对国家和人民是否有利等等,通过勤动脑不断锻炼自身的思维灵敏度与逻辑水平。2.勤动嘴。作为政法记者,在采访和报道中不允许有丝毫的失误,这就要求记者应勤动嘴,要多打听和提问,有一张愿意说、且会说的嘴巴,否则将很难获得更好的新闻线索。有时即便是获得了线索也无法挖掘出更深层的东西。可见,作为一名作者应善于、敢于提问,但不能乱说乱问,更不可胡说八道,而是要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的提问,这便是采访的技巧。3.勤动手。政法记者需要具备一双巧手来“编织文字”,将政法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给群众。要想懒惰是不行的,当突发新闻时,你的采访来了,如若未及时写、及时发,等于没采,还使得新闻资源被浪费。若是今天刚发生的事情,当天没有发表,待到明天、后天再发表,便不是新闻了,这与跟踪新闻不可同日而语。此外,作为政法记者平时应多多练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累素材,只有闲时收集忙时才能信手拈来;一些自己编写的稿件也应反复修改,经过不断压缩中锤炼出精华文章[4]。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法制时代背景下,政法记者应对自身素质提出更高、更加严格的要求,只有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才会积累更多经验,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通过坚持内容为王、加强监督制约、掌握采编技巧等方式,使其牢守职业道德,自我素养不断提升,勇于承担重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辜负党与人民的重托。

参考文献:

[1]赫在荣.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8(045):291.

[2]张阳洋.论新闻记者的素养和社会责任[J].现代妇女(下旬),2018(011):251-252.

[3]蔡志燕.新时期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培养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9(016):131-132.

新闻记者范文篇10

关键词: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

广播新闻记者是社会与群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广播新闻记者及时地发现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然后以新闻的形式让群众了解。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性的发展时代,要想实现社会的稳定,广播新闻记者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就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职责,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

一、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广播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基本途径,作为联系人们和社会重要渠道的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对维护国家、社会的稳定影响重大。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使人们陷入对社会的恐慌当中,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由此可知,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不仅关系到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更对国家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①

(一)保证广播新闻质量的必然要求

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广播新闻的质量与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采访的过程中,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保证广播新闻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对事件进行真实的报道,从而为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奠定基础。②

(二)保证广播新闻收视率的必然要求

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地提高广播新闻的收视率。我们都知道,广播新闻的发展与人们的收视率是分不开的,由此可知,只有不断地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而才能够吸引听众去收听,实现提高广播新闻收听率的目的。③

(三)促进广播新闻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网络传媒与电视传媒的双重压力冲击下,广播媒体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为促进广播新闻的发展,必须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因为只有不断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才能有效提高广播新闻的质量,进而推动广播新闻的继续向前发展。④

二、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对策

(一)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从业要求

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必须首先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从业要求。随着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有许多广播站点为了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招募了很多新广播新闻记者,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广播新闻记者对广播新闻这一职业并不熟悉,而且他们也不了解广播新闻媒体行业的基本操作规范,导致广播新闻行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以及道德规范方面,严重地影响到了广播新闻行业的整体形象。⑤由此可知,为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在招募广播新闻记者时,必须设立符合广播新闻行业要求的人才招募标准,并在实际的招募过程中认真落实。通过对广播新闻工作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广播新闻行业的招募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专业素质,因为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做好广播新闻工作;二是广播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这是因为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其工作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才有可能处理好社会中临时发生的事件,从而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二)加大对广播新闻记者的培训力度

加强对广播新闻记者的培训是提升广播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另一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加强对广播新闻记者的思想培训,从而保证广播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中,严格的遵守广播新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严格的遵守党的基本道德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广播新闻记者道德素养的培训,进而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道德素养。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道德素养,必须首先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为此必须加强广播新闻记者对党章和国家政策的学习,确保广播新闻记者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从而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⑥

(三)健全广播新闻行业的惩处与制约制度

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必须健全广播新闻行业的惩处与制约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的市场经济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广播新闻行业也实现了全方位的市场化,导致商业化倾向对广播新闻侵蚀问题的出现。有一部分广播新闻记者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丧失了其基本的职业素养,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违背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件的真实看法,既降低了广播新闻行业的形象,又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什么广播新闻行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广播新闻行业的惩处与制约机制不健全,从而放任了广播新闻记者的不良行为,进而降低了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形成了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⑦举个例子来说,在江苏省曾经发生过一件新闻造假被曝光的事件,但是造假新闻的记者,其所在的单位仅仅采取了扣发稿酬以及临时对其作品进行封杀的方式进行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必然会使得新闻造假之风屡禁不止,进而降低了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因此,为有效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不仅需要广播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更需要广播新闻行业健全自身的惩处与制约机制。我们都知道,法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是最为严格的,因此,惩处和制约广播新闻造假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立法,以法律的强制性来制约广播新闻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从而使我国的新闻事业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广播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原则,从而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是人们了解社会事件的重要途径,因此广播新闻记者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保证新闻传递的真实性。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广播新闻记者必须根据事实说话,而且要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对促进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新时代,为促进广播新闻的继续发展,就需要广播新闻记者不断地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从而为促进广播新闻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韩天 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注释:

①王雯.浅谈如何提高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传播,2013,01:86.

②章敏.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3,08:104-105.

③张清灿.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5,09:95.

④花象锷.行业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析[J].中国报业,2015,16:65-66.

⑤康茜.社会学想象力视角下新闻记者素养提升策略[J].中国报业,2015,19:80-81.

⑥孙伟.如何提升广播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窗,201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