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0:33:25

小学体育课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1

1.1选题依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差异教学将学生的个性发挥至最大化,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伴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差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选择有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差异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进度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学习能力的不同,做出不同方面的满足,以此来适应学生不同的需求,促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展。1.2选题意义。差异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本论文通过对小学体育课差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将差异教学的概念更加深入,有助于澄清人们对体育差异教学的理解和意义的认识,通过借鉴已有的文献及相关书籍,在前人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试论小学体育课差异教学的若干基本事实策略,力求为差异教学的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小学体育课差异教学”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对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硕博文库等国内外检索工具,查阅相关的教育学文献,从多方面探析差异教学的特征,探讨差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与意义。2.2.2专家访谈法。根据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涉及的主要问题,制定较为全面的专家访谈。2.2.3逻辑分析法借助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拐杖,主要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差异教学的内涵进行初步梳理,理清差异教学的特征。

3.研究的主要内容

3.1差异教学的内涵。华国栋的《差异教学论》汤姆林森的《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将差异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个别差异上,提出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最佳发挥。王大中的《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指出:“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来进行分层学习,以满足个体的需求。”本人所理解的体育差异教学为: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选择有针对性地教学内容与方法,采用多元的教学评价,充分挖掘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潜力、尽可能的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3.2体育差异教学的特征。3.2.1教学形式的多维性。教学形式是教学策略使用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效率的具体体现,是制约着师生相互活动的重要因素,更是反映教学理论特征的重要内容。差异教学的教学形式依据学生的特点,克服传统班级教学的弊端,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到极致,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在分组教学中,差异教学可以灵活地采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等综合因素,实行弹性化的分组,教学形式多维化、分组方法灵活化。3.2.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差异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差异教学在练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可以采用运用多种练习方法与手段,结合运动训练学里提及到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方法分类,进行组合变换。还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总之,体育课差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随时可变的,也是富有多样化的。3.2.3教学内容的多层性。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差异教学在注重学生自主意识与自我能力培养的同时,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教学内容一般可分为四类内容,分别为:基础性内容、综合性内容、扩充性内容、挑战性内容。基础性内容适合体育成绩一般的学生,这些群体平时参加体育锻炼较少,没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基础性内容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综合性内容是在学生有一定体育锻炼的基础上,给学生的练习增加一些难度,适当增加练习的负荷,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扩充性内容实在学生有了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学习同类项目的难度项目。差异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学习内容。3.3中学体育课差异教学的策略选择。3.3.1丰富教学资源,开阔思维视野。体育差异教学资源的丰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共同融合。教学资源是课程信息的主要来源,要丰富体育差异教学的课程资源,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应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热情,重视教师和学生思想资源的开发利用;其次,要加强教师的经验交流,根据不同年龄、学历、执教年限的老师,吸取不同的教学观点,对差异教学进行理论体系的强化;最后,丰富物质资源,由于场地设施不够;政府、学校体育监管不够,对自然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导致体育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中遇到难题,这就表明了学校还未将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3.3.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理念。要实施差异教学,首要的是要加强师资力量,差异教学旨在要求教师克服原有的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领略差异教学的内涵,做到因人而异,不一律对待。体育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设计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记录,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成,也是体育技术学习变得更加有针对性。3.3.3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因人而异。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在体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寻求适合学生的运动、健康素质不断发展的有效教育方式,使学生个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体育教育公平。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掌握学生差异;其次,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合理制定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规划。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体现灵活性,对不同的学生,学习任务不一,进步空间的评判标准不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联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差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极其重要,小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更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能力。体育课的差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可以同质分,也可以异质分组。不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有所不同,更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教学评价上以及教学效果上。充分挖掘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潜力,尽可能的让水平不一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技能与技术,使得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得到提高与发展。4.2建议。小学体育课差异教学应丰富课程资源,开阔思维视野;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倡因人而异;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创新教学形式,满足不同需求。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差异教学,完善教学体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都.义务教膏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3]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M].化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

[4][美]CarolAnnTomlinson著.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颂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4,01:1.

[6]史亚娟,华国栋.试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38-42.

[7]姚颖,杨楠贞.美国中小学“差异教学"发展状况研究概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9(16-22).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拉丁舞教学;必要性;策略

拉丁舞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近年来受到了众多体育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将其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显著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鉴于此,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拉丁舞的作用和优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争取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使学生感受到拉丁舞的魅力,从而更好的舞动青春。

1.小学体育课开展拉丁舞教学的必要性

1.1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拉丁舞作为一种集体育、音乐和艺术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拉丁舞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学生通过对拉丁舞的学习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形态、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方面。首先,拉丁舞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形体。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的课业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的形态和姿态,比如错误的坐姿、站姿等,最终将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产生消极的影响。而拉丁舞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拉丁舞形体训练中,学生能够获得身心的充分放松,而且教师会根据性别的不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拉丁舞还有舒缓或奔放的音乐伴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拉丁舞学习的兴趣,从而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拉丁舞能够提升学生的爆发力。力量素质作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爆发力又是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拉丁舞教学的优势,注重对学生爆发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变换,在提高学生肌肉力量的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反应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拉丁舞能够强化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拉丁舞对动作完成的速度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平衡肌肉灵敏度,同时在拉伸动作完成的过程中也能强化自身的柔韧性,这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极为有利的。1.2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现阶段,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普遍较大,他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增加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风险。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从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而拉丁舞教学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拉丁舞的学习能够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促使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放松身心,以便将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抛之脑后,从而拓展了学生发泄负面情绪的渠道;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拉丁舞的学习能够加强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扩展学生人际交往范围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此外,拉丁舞的音乐伴奏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适应性,学生能够在多样性的旋律中感受人体运动和人类情感的密切联系,在强化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拉丁舞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中快乐成长,这对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2.提高拉丁舞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2.1激发学生对拉丁舞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对拉丁舞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拉丁舞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东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很多小学生在面对拉丁舞时难免会不自觉的害羞,正是这种“文化偏见”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鉴于此,体育教师首先就要打破这种“文化偏见”,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拉丁舞文化,通过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拉丁舞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拉丁舞文化的视频,比如《与我共舞》、《拉丁生活》、《舞国英雄》等,让学生在生动的电影情节中领略拉丁舞文化,从而赋予拉丁舞鲜活的生命力,这对打破学生对拉丁舞的偏见是极为有利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和舞蹈动作进行模仿,以此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条件。2.2加强对基本功教学的重视。基本功训练是拉丁舞教学展开的前提基础,只有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完成基本的舞蹈动作,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基本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舞蹈动作的训练,而且还应该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基本动作中,以此强化拉丁舞的生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拉丁舞的无尽魅力。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运动学和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掌握形体、呼吸、节拍等多方面的训练方法,以此强化基本功训练的扎实性和综合性,从而为提高拉丁舞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更好的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2.3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拉丁舞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学生个体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拉丁舞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舞蹈类型,争取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外向,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桑巴、恰恰等舞蹈类型,以此突出拉丁舞热情奔放的舞蹈风格;有的学生性格比较沉稳内向,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伦巴、有氧拉丁舞等,以此突出拉丁舞细腻、优雅的舞蹈风格,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差异性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基本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法和分解法开展教学;在各种舞蹈类型的动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法与小组合作法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加快教学进度。2.4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坚持激励性原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从而提高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拉丁舞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充分发挥拉丁舞的有效价值。例如:在学习“伦巴”的过程中,由于该舞蹈类型对身体的柔韧度要求较高,很多男生都达不到基本要求,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为此,体育教师可以从其他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男生的速度素质较女生好得多,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27小节动作的转换,而且男生的平衡力很好,可以协助女生完成成套动作,以此突出男生在拉丁舞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更好的满足男生被需要的心理,进一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供有利的条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中融入拉丁舞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让拉丁舞走入小学体育课堂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拉丁舞的魅力,争取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雪菲.小学开展拉丁舞课的必要性研究[J].研究探索,2018,(12):78.

[2]许婷婷.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拉丁舞教学的有效性[J].大众文艺,2017,(12):69.

[3]林颜钦.让课堂跳动起来———浅谈中小学体育课拉丁舞的有效性教学[J].健康教育与体育,2017,(06):90.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3

关键词:健康;素养;小学体育课堂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刚刚由单一的家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形成自己社会价值观念的开始,这时候老师的正确引导非常关键,可以说,老师引导得正确,引导得好,学生就会朝着正确的、好的方向发展,相反,老师引导失误,可能就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认清社会的需要,认清学生的发展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小学体育教学也是一样,要关注学生的健康,这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素养,这也是体育教学目标体系里的重要内容。

一、注重体能基础的训练

体能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学生的身体体能包括身体的耐力、力量、速度、灵敏度等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无论要安排什么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教师都应该考虑到是否对学生体能的锻炼有一定的帮助。近些年来,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体能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并且体能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在跳远的教学中,上课开始,教师就安排了一个能够激发学生跳远运动热情的教学活动——各种形式的跳远比赛。教师讲述比赛项目,包括双脚连续向前跳跃比赛、单脚连续向前跳跃比赛,学生们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参加比赛。接下来,遵循运动负荷由小到大的原则,教师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一个是在一定距离内,走几步,跳过前方的障碍;另一个是在一定距离内快速跑动,然后跳过前方的障碍。有了教学内容,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分小组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再做巡视指导,最后分组检测,并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跳跃中的跳远动作是人体的基本运动方式,跳远对发展学生下肢的肌肉力量、提高学生下肢的爆发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跳远训练,为学生将来参加体育运动或者为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都奠定了坚实的体能基础。

二、注重运动技能的提高

体育课,缺了运动技能,就缺失了体育课的灵魂,小学体育课堂也不能总是“老鹰抓小鸡”“跳格子”这些活动游戏,也应该重视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告诉孩子们一些体育知识,让孩子们会欣赏体育比赛;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们一些体育技能和技巧,让孩子们也能够参与学校、社会上的一些体育运动;这样不但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能锻炼孩子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三种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的练习,首先是右手运球练习,其次是左手运球练习,最后是体前换手运球练习。练习方法,首先是老师示范,比如体前换手运球,要求学生观察老师向左变向时,哪一条腿发力,向右变向时,哪一条腿发力,变向时身体的重心如何转移等等。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五个人一组,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与同伴或者老师交流。最后,进行绕竿运球接力比赛,老师宣布比赛规则:第一个同学完成比赛后必须与第二个同学击掌,第二个同学才可以开始,运球过程中不能抱球走步,中间丢球要回到最初位置重新开始。行进间运球是篮球运动的基本内容,这节课,教师不但安排了单手运球技能,还让学生学习换手变向运球技能,这不但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变向换手运球,还让学生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下进行练习。不断变化的练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体育兴趣的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一个人是否能够主动地进行运动,甚至把这种运动作为终身运动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种运动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现并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课程中包含的潜在的兴趣点,同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努力地学习、探索。在小学足球教学中,上课之前,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足球或者足球比赛的知识。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有的同学介绍足球世界杯比赛的知识,有的同学介绍自己崇拜的足球偶像,甚至有的同学还发表自己对中国足球的看法等等。接下来,教师先和同学们做游戏,用脚踢球、运球,同时提出问题,怎样让足球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不是把球踢出去球就无法控制,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踢球——停球的概念。接下来,两个同学一组,进行踢球——传球——停球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射门比赛,看哪一个组踢球射门的次数多。这节课,通过足球知识交流展示,扩大了孩子们对足球认识的视野。同时课堂上,安排游戏,同学之间进行对踢练习,射门比赛,教学方法丰富多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学生们有了兴趣,那么培养学生终身足球意识就有了强大的基础。

四、注重体育品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是任何学科教学都无法替代的。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更在于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有强大的自我调控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社会参与精神。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选择能够加强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和态度情感高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在接力跑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讲解迎面立棒式接力跑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交接棒的过程。教师讲解示范以后,学生们分组练习。分组练习以后,再进行小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交流:要想取得接力比赛的成功,每一个同学应该怎样做。为了防止学生对反复练习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又引导学生做变向接力跑步比赛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全班按男女分成四组,男同学两组,女同学两组,组内自由组合,由一个同学背着一个同学完成接力跑。背着的同学重在跑,被背着的同学重在交接棒。游戏开始前,教师先让每组进行尝试练习,以取得最佳的搭配效果。跑步其实是一个先天素质非常关键的运动项目,并且跑步这种运动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枯燥,所以一部分同学根本不愿意参加跑步运动。但是这节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安排,非常巧妙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既让学生努力拼搏,锻炼了身体;又让学生们能够互相适应,相互融合,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健康第一”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的健康水平,这永远是应该放到第一位的教学目标。同时,关注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发展,更是体育教学永远不能忽略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秉承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超峰.独具匠心的“自助式”趣味运动会——创新型比赛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运动,2015,(14).

[2]王风华.小学体育健康课程创新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3]杨光.浅谈小学体育课课堂教学[J].内江科技,2012,(4).

[4]李宗川.浅析上好小学体育课的几点看法[J].青少年研究,2008,(S1).

[5]黄丽英.上好小学体育课刍议[J].教育评论,2002,(1).

[6]方亚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J].科学咨询,2017,(5).

[7]刘军.诌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2010,(10).

[8]何振国.如何组织好小学体育课[J].新课程研究,2008,(5).

[9]李长征.对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4).

[10]赵兴.小学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浅议[J].学周刊,2017,(1).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4

充分利用一堂课40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小学生有较多的时候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小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的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例如:队列、队形变换,就要适合场地、器材与分组安排练习,以合理调动队伍。在准备部分,除根据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基本部分(如新授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引导性练习作为它的内容的一个方面,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练习垫球等动作。使准备部分的内容紧密地衔接了基本部分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队形变动,又提高了密度。

二、突出精讲多练

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小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如对低年级教材,“技巧前滚翻”可比喻象小皮球能滚动,从而提示小学生因身象球形,又如高年级教材“双手正面垫排球”突出重点,言语要精练,提出“一插、二夹、三提”术语。

三、充分运用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小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小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相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例如教“投掷垒球”其要点;“蹬、转、挥臂,最后用力,教师可以慢动作重点示范。例如:教弯道跑技术,可以比喻乘坐公共汽车转弯对人体姿势的不同而形成不同情况、以使小学生了解跑弯道的身体向内倾斜,摆臂时右臂大于左臂摆动,从而克服离心力的要领。

总之,体育课上的启发有多种形式,合理运用启发教学,要抓住动作的难点和关键,使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指导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从而增加体育中有效的训练时间。

四、多采用连续教法

专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揭示小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小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或持器械操),因动作一般比较简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尽可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在新授教材时有很多内容也可采用此法。如学生单手运小篮球,可进行原地模仿徒手练习,采用连续教学法,效果比较好,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

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

早在五十年代初,我国体育课中曾采用过“流水作业”式的练习方法。这种“流水作业”类似于循环训练法,但从当时所发表的资料看,两者存在不同之处。

循环练习优点:

1、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2、动作易行,能收到实效。

3、动作多样激发小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济小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

4、能为主要教材服务,又能弥补主要教材之不足(对身体全面训练而言)循环练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改进某一技术为主要任务的练习;又可为发展身体素质任务的练习,也可从以上两个方面相结合为主要任务的练习。从增强体质出发,把各种不同练习按一定的要求组成一套循环练习,这是编排条件。

采用循环练习时要注意几个方面:

1、必须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促使小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2、培养体育小骨干,加强安全措施。

3、场地安排要集中便于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5

一、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上好每一节安全体育课

通过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行为,反映教学工作态度,表现教学能力,展示业务水平。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确一个人的态度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然而小学体育课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从心底正确的对待自己所带的课,因为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波的孩子,他们需要适当的体育活动,每天适量的体育活动有益于他们健康的成长。所以体育老师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体育活动课,把每一节体育活动课都当成一节真正的有益于学生健康的成长体育课,不但在形式上、内容上,常规上也不可以少。要上好一节体育活动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备好一节课。

二、教师强烈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能力是确保体育课的安全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过硬的业务能力,并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此安全问题,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始终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面对一群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小学生教育始终都是以安全问题来衡量的,安全也是其他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三、恰如其分的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是提高体育安全教学的灵魂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就最关键的因素而言,主要指各种教学手段,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气氛等。笔者认为教师若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深受气氛的感染,教师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灵活运用场地、器材布置,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如利用球类区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案进行练习,可以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利用纵横交叉的跑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练欲。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兴趣;构建

我国的心理学家曾表示,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奋进心,间接的影响课程质量。从体育课程的实践活动来说,教师应当是风趣、幽默的。教学形式应适合小学生的特点,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实现兴趣构建的目的。

一、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

1.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的态度。小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能够以积极的、踊跃的心来期待课程的开始,那么学生也会尽最大努力去配合教师,将体育课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反之,体育课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要比高年级学生积极,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也是极其浓厚的。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活跃,对课外体育的喜爱程度自然也是极深的。但高年级学生的性格大多都相对稳定,他们认为体育课活动意义不大。第二,高年级要面临小升初,课业压力比较大。他们需要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考试内容上。因此对体育课的兴趣泛泛。2.体育技术、技能问题。体育技术、技能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的效率上。一般情况下,体育课中教师会教给学生许多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参与的主动性。但也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够将一节课的内容基本掌握或者是完全掌握。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花费业余的时间来加强体育锻炼。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去重复旧的内容,学生则认为他们已经学习过此项内容,教师的反复是没有必要的,进而丧失了对体育内容的兴趣。3.场地设施与器材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体育场地的大小以及器材的种类、规模等等都会影响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场地越大,越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运动自由。反之,则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其次,如果学校能够多引入一些教学器材,令学生们有多种不同的选择,他们自然会更乐于参与到其中。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看漫画、打游戏、网络电视。因此,体育活动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已经成为了吸引学生眼球的必要因素。

二、小学生体育课兴趣构建的主要措施

1.语言情境的构设,激发学生兴趣。情境的构设方式不仅可以在一些主科课程中使用,体育课同样适用。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将学生们集合在一起,以活动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运用语言的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将话语变得相对简练,用精准的几个词或者是一句话将活动内容阐述出来。在说明翻斗游戏时,教师可以利用“团结一致抱成团、双双靠牢需谨记、看谁翻得圆又圆”的方式来形象的说明动作要领,使学生能够及时的掌握好。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两组为一个比拼队伍。前一组先念口诀,后一组来做翻斗游戏。通过来回反复的方式来达到竞技的目的。最后,教师为每组同学进行评分,以他们之间的牢靠性、要领的掌握程度等等来选出一个最终获胜者,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另外,教师也可以以此来为学生分析道理,说明:就像翻斗游戏一样,只有组内互相支持、相互团结才能够获取成功。在游戏中如此,在学习上依然如此。第二,在创设情境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先为他们准备一些服装道具,以“蛙跳”的方式来练习立定跳远。当学生都变成一个个小青蛙时,则会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将每位学生跳跃的距离进行累加,通过核算总数的方式来达到锻炼和学习的目的。2.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增添趣味性。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当前体育课程中的发展趋势,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为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出一些基本的改动。例如:在“夹沙包”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找到一个立足点,将沙包放在脚下能够灵活移动的位置。接着,向前抛出,令一位学生用脚接住。这样的游戏活动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弹跳性与身体的配合程度,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再如:教师也要在游戏选择前征求学生的意见,令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令学生写出他们心中最想要进行的游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取票数最多的活动。其次,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像制定服装、选取器材等等。而在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既可以通过自身示范的方法来完成,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演示一些动图,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后,在游戏体验和评价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将学生们分别当成小鹿、小羊、小马、狮子、老虎等等,在“动物园”内展开接力赛跑活动,看哪一组最先达到终点并用时最短。教师也不是就某位学生的名字进行点评,而是以他们服装标识中所象征的动物类型来评价,更加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3.抓住学生心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现代教学方式中比较可行的一种。首先,教师要将本班学生的基本特点都掌握清除。例如:谁的冲刺力比较强;谁的弹跳性较高;哪位同学的反应速度较快;哪些学生的平衡性较好等等。根据以上特点来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对于短跑速度快的同学,教师可以令他在足球运动中充当先锋;对于平衡性、反应力好的同学,可以令他去打软排;而对于弹跳性较高的学生,则要使他在跳远比拼中充当重要成员,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其次,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有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加油”就会激发学生的奋进心,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队列队形活动中,如果该名学生表现的相对突出,手臂摇摆的角度和步伐都相对一致,教师可以请他到台上进行示范,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学生心理的分析,教师可以在私底下多与他们进行交谈,询问学生平时的爱好和特长等等。他们也会从心底里更加爱戴老师,使课堂的参与度更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对影响小学生体育课程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二,从创设情境模式、分析学生心理、举办相关游戏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兴趣的构建方式进行阐述。从而得出: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要从学校、教师、自身等三个角度入手。在学校方面,要对体育的练习场地进行整合和规划,多购入一些器材。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看,应该转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分析学生特征和心理,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要设置学习情境,加入游戏来激发兴趣,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刘莉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乡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梁明月.北京市小学体育兴趣班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2]李秀梅.潍坊市峡山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马露.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控制性动机及自主性动机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张璐.长春市市区小学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准备活动;有效性;教学方法

有效的体育课堂模式能影响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进程。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课外活动,在体育课上的运动幅度比较大,但不当的运动不仅不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反而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出发,组织学生做好体育课前准备活动非常重要,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进行有效体育课准备活动。在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情况下,就目前提高体育课堂准备活动有效性提几点策略,旨在促进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注重体育课程教材,丰富准备活动的内容

小学生的身体和身心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效的体育训练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科学发展,还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在选择准备活动时不能只考虑趣味性,还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制定出“有计划的、有价值、有目的性”的准备活动,以便给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机会,让他们学会建立自己的运动体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大都是为学生们准备的,想让准备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从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出发,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有趣味性”的组织活动方法。只有学生意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价值,才能集中注意力,克服生理上的懒惰性,主动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方式,伸展四肢,活动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的兴奋度。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内容有疑惑,教师要及时解疑,调整准备活动的模式,使准备活动适宜本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二、引入音乐舞蹈,激发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积极性

小学生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他们的体能素质不够强,教师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体育准备活动,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他们运动过程中受伤的几率。在做准备活动时,全身肌肉都会被调动起来,身体的温度也会逐渐升高。与此同时,准备活动能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刺激他们的感官神经。教师可以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给孩子们播放“激情昂扬”的音乐,活跃课堂的氛围,使学生的意志和注意力更集中。例如在做“台阶上下跳、跳跃台阶和跑台阶”的准备活动时,可以播放《小苹果》《江南style》等歌曲,不仅能调动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身体各器官的调节支配能力。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播放一定的舞蹈视频,带领学生进入到准备活动的“新世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自主感受运动的快乐,增强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准备活动的效率

小学体育课程中,大多数是基础性的训练和常规性的运动形式,教师要科学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准备活动的效率,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受到最好的发展。由于小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体育锻炼方式有自己的独特性。有的喜欢团队合作训练,有的喜欢独自一人进行体育锻炼。无论是哪种训练模式,只要是学生乐于喜爱的体育活动,适宜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处于体育运动兴奋的状态。例如“围绕操场跑几圈、原地蛙跳、伸展运动”等,这些都是有效的准备活动,能促进学生血液循环,把更多的营养及氧气提供给运动时需要的肌肉组织。有的孩子身体素质较差,稍微跑一圈步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甚至动作失调,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这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指导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促进他们身体的各器官和运动系统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逐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体育课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模式去激励学生。如让学生做小老师组织活动,使其体会教师角色的感受。这样通过角色的改变,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个变化恰恰能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种类化和实际化”的特点。教师要注重体育课程教材,善于利用准备活动的多样性,丰富准备活动的内容,优化体育教学的活动,提升准备活动的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科学发展,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芬.例谈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设计[J]吉林教育,2015年28期

[2]王雪.敲好体育课的第一锤——浅谈小学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J]学园,2017年29期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非言语教学;行为;优化分析;对策研究

非言语是人类信息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言语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的深化发展,有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配合有效情境创设,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小学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难以一蹴而就,更好地运用非言语教学行为,循序渐进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将越变越好。关于小学体育课上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优化,我简单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体育课上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分类

(一)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指的是教师通过手势、动作、表情等,向小学生及时传递各类信息,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非言语教学行为之一。如教师课上示范各种技术动作,学生模仿学习后熟练掌握技术动作,优质完成练习任务。首先,面部表情属于体态语言中最为复杂的部分,面部表情十分微妙,不同学生观察到的结果自然不同。教师将自己的想法直接反映出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将起到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作用。其次,手势属于最灵活的传情达意的器官之一,不同的手势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教师向小学生传递最丰富、更多彩的知识信息,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令人非常满意。再次,头部姿势包括了点头、摇头、低头、歪头等,分别由赞同、否定、明白、好奇等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完成任务的同时运用这类体态语言,很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小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注。最后,走姿应该根据体育课堂实际的教学需要来实施。通过传递一定信息,指导学生规范动作,不断加强师生交流,或可收到意外惊喜。这些都体现着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灵活地运用体态语言,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关键。(二)辅助语言。辅助语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规定语言之外的东西,直接影响着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辅助语言的实际运用价值颇高,教师正确认识、不断了解、合理使用辅助语言,将充分满足小学生的体育训练需求,并使体育课堂互动变得和谐,沟通问题、合作问题等统统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还要变换一下授课方式,要结合小学生运动能力、思维水平实际的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鼓励小组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小学生的实践空间,我们的体育课堂富有活力,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体育教学改革及创新的发展指日可待。(三)其他方面。教师的衣着打扮、个人仪表等,必须按照小学体育教育的“统一规范”具体执行。如果教师穿着奇装异服,梳着怪异发型,即使在操场上自由活动,对于小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来说也会产生很大的干扰影响。新时期的“榜样教育”,明确要求了小学体育教师认真做好“个人仪表”的执行工作,主动充当学生的仪表榜样,非言语启发小学生全面的发展,配合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优化非言语的教学行为,体育教育意义重大,真正激发了小学生终身体育、运动健康的意识后,对于他们文化课知识的探究学习也能提供更多的保障。

二、优化小学体育课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研究

不断发展人的认知,不断优化认知过程可以发现,认知依靠着感觉器官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特殊性、专业性的要求,教师非言语教学行为具备了十分独特的功能,要想实现有效运用,并且扩大影响力,把握时机优化非言语教学行为十分关键,更不能忽视了整体教学效果的改善。可从不同角度、新的层面出发,深入分析非言语教学行为的功能、作用,依据分析结果展开具体应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互动的目的,让更多小学生真正喜爱体育训练,乐于发展终身的体育能力。我总结的非言语教学行为包括:(一)加强教师的示范引导。非言语教学行为必须配合完整的技术动作表现出来。体育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他们理解能力的强弱、认知水平的高低、不同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加强标准动作的示范,向全班学生讲清楚、说明白各种要领,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方法后,再为他们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可以小组合作,可以自主训练,教师扮演好“启发者”的角色,及时利用体态语言、辅助语言等,指出学生练习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他们积极改进,规范各项动作后,学习态度自然发生变化。非言语教学行为灵活运用,考察着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循序渐进中促进体育教学的又好又快发展,培育出大批高素质、健康型的优秀人才。(二)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课堂教学互动中,体育教师最好通过非言语教学行为完整的表露自身情感,同时观察着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引导他们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灵活运用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决定着学生的情感,当非言语教学行为的情感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到位,体育课堂整个的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添加趣味元素、游戏内容等,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也有很大帮助。我建议,体育教师深化了非言语教学行为后,要让学生不断参与小组活动,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自信,配合幽默语言、夸张手势、整体形象的塑造,有效改善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练习的乐趣所在,进而期待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运动训练强健了他们的体魄,并给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新的机会。(三)减轻学生的训练压力。体育教师可以实施非言语教学行为,帮助小学生减轻体育训练的压力,消除他们体育活动的恐惧感。课上组织的训练活动,应该强调内容丰富、形式简单、安全无风险,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呈现图片资料等,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也很关键。积极地利用非言语教学行为,发挥非言语教学行为的重要作用,保护小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小学生的训练信心,一举多得。更多学生不再恐惧课堂实践,开始期待小组练习、合作活动,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之路因此走得一帆风顺。

综上所述,不断优化小学体育教师的非言语教学行为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增强学生实践信心,更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目标的顺利实现。期待小学体育课堂非言语教学行为的灵活运用取得积极的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后,让我们的素质教育更好地推进下去,最终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使他们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文杰,刘鹏刚.论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手段及其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24(05):311—312.

[2]吴喜娥.体育教师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运用的探究——以大同市浑源县城七所中小学为例[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1(07):144—146.

[3]杨乐.非语言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8,09(01):80—81.

[4]王汝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评价之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3(04):359—360.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小学体育课范文篇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达到激趣的目的。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