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状况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3:32:33

消费状况

消费状况范文篇1

中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较晚,从1999年开始较大规模地开展个人住房贷款,此后其他个人消费贷款也逐渐开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各金融机构开办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医疗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绝大部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消费信贷品种逐渐呈多元化发展

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各商业银行为适应市场变化和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努力开发、创新个人消费信贷系列产品,业务品种日趋丰富和完备。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贷款之外,还有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贷款等,基本上涵盖了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进展比较缓慢

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过去以商品普遍短缺、供不应求为主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了绝大多数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在相对过剩的经济背景下,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实现商品价值进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循环,才逐步尝试消费信贷这一新的消费方式。

(三)住房贷款已成为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

虽然我国全面开办消费信贷的时间不长,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重要性已显而易见。住房信贷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比重基本在60%到75%之间。随着助学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今后几年个人住房贷款在我国消费信贷总额中的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个人住房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四)各地区消费信贷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情况看,由于刚刚起步,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各地进展也不平衡。从地域上看,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进展比较顺利。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东部地区消费信贷市场扩张迅速。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信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多数省份个人消费贷款在人民币贷款中的比重不到10%。

二、我国现阶段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障碍

虽然消费信贷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发展尚不充分,但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初步分析,其中的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

居民收入有限,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是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扩大需求的作用越明显。我国居民收入特别是持久性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可以说是开展消费信贷的主要障碍。

(二)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

银行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是制约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运行情况来看,银行及各金融机构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我国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收入来源不清晰,银行不好掌握消费者信用程度。在启动消费信贷的过程中,个人信用难以把握。消费信贷操作的规范性不够,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消费信贷资金来源有较大的局限性,不能保证消费信贷资金的循环畅通。目前各种消费信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自有资金不足和信贷资金成本较高的压力下,商业企业开展分期付款的能力和积极性也是十分有限的。

(三)社会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社会消费环境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目前缺乏必要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我国现有的担保法规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很难选择有效的担保形式。同时,我国供求结构存在很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政策不合理,这些都将制约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三、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建议

(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壮大消费信贷的主体阶层

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支撑市场的主体就是中等收入阶层。针对当前高收入阶层消费活跃和低收入阶层消费潜力不大的现实,消费信贷的主体和对象的重点要抓住中等收入阶层。消费信贷从某种意义上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高收入阶层不需要消费信贷,只有中等收入阶层恰恰是使用消费信贷的市场主体。因此,在中国要发展消费信贷必须改革收入分配政策,培养中等收入阶层。同时,要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信贷观念,切实提高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完善消费信贷的品种方式和业务规程,推广普及信用卡

目前消费信贷手续繁杂、品种方式单一,制约了业务的发展。不同的信贷品种所面向的消费群体大不相同,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居民的消费需求特点和承贷能力,根据不同顾客群体推出相应信贷品种,并具体确定首付款、利率、还款方式、还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才能真正抓住顾客,才有利于信贷业务的正常进行。政府应通过制定有关财务政策,积极鼓励个人收支款项通过信用卡办理,推广普及信用卡。这样既可以避免信贷部门重复调查客户资信情况和重复审批每笔贷款,提高办事效率,又可以发挥信用卡的资信积累作用,促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三)加快建立个人消费信用制度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消费者资信制度。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即缺少对居民身份证明、个人账户、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用于抵押的资产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记录和评定制度安排。我国应该建立个人账户,改进目前的个人银行存单凭证和收入现金化特点,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建立对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价的专业性中介机构。对这类专业性机构的注册资格、法律形式和责任与业务的规范,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促其健康发展。

消费状况范文篇2

FKM的最大的特点是耐温、耐候和耐大多数溶剂及化学品,并具极佳的密封性和机械性能,主要用于极端温度和化学腐蚀性强的场合,因此成本较高。其硫化胶一般具有较佳的低温柔韧性和低回弹性,虽耐溶剂性能较好,但含有机溶剂会引起相当大的肿胀现象。另外,FKM对湿度敏感,需严格控制加工环境的湿度,因而加工工艺较难,致使其配合材料成本高。2009年全球FKM的需求量约为1.95万t,其中美国占世界消费量的25%,欧洲占28%,亚太占44%。2012年全球FKM需求量约为2.3万t,需求占比为美国26%、欧洲27%、中国22%、日本15%、其他10%。预计2017年全球需求量约3万t,届时装置开工率如能提高到65%,则可满足需求。2012年我国FKM需求量约0.7万t,预计2017年中国需求量将超过1万t。由于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档次较低,还无法大规模进入高档轿车、飞机、食品加工等领域,因此一方面我国需要向其他国家出口才能消化低端产品产能;另一方面我国还需进口一部分高档胶种或最终制品。从消费领域看,全球FKM类氟橡胶主要用于汽车业,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乏力,今后拉动需求的驱动力主要在我国。如2006年美国75%的FKM用于汽车行业,2009年降到70%;而目前我国汽车工业需求已占FKM氟橡胶用量的60%以上。此外,FKM还广泛用于民航、石油、化学和医疗等工业部门,其对氟橡胶的需求量的年增长速度高于汽车行业。(1)汽车行业FKM对各种车辆(轿车、卡车、越野车)用液体都具备耐高温性、低渗透性和较好的相容性,特别适用于机罩下严酷环境,是理想的机罩下零部件用材料,如燃料系统部件中的燃油管路软管、滤清器垫圈、燃油喷射密封、油泵密封等;发动机部件中的阀杆油封、汽缸缸套密封、曲轴密封圈等;尾气排放系统部件中的密封和隔膜,以及传动装置的密封等零部件都可采用FKM。目前,车用液体如齿轮润滑液、发动机机油和其他润滑剂等要设计成超常寿命,因此需加入胺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学品对密封材料有害,另外汽车用其他基础液体也需采用耐化学品的软管和衬垫。另外,环保规定的日益严格对扩大FKM在汽车上的使用起到重要作用。密封用途中,FKM能经受发动机近年不断提高的温度和燃油与发动机防冻液的腐蚀性,由于汽车生产厂家需要经久耐用的零部件,因此对FKM需求量也上升。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空气资源局的《LEVⅡ》条例于2004年颁布实施,该条例规定每辆汽车的蒸发泄漏总量不得超过0.59g/d,迫使汽车生产商将汽车燃料系统的密封和发动机的垫片由原来的硅橡胶改用氟橡胶材料。在我国,随着无铅汽油和电喷装置等在汽车上的使用,燃油胶管的内胶层也已逐步用氟橡胶代替了丁腈橡胶,由我国自主开发出的氟橡胶为内层的胶管目前在桑塔纳、奥迪、富康等汽车上广泛使用。此外在装卸车液压系统,大型装卸车液压系统连续工作时间长,油温及机件温度上升很快,在普通橡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要采用氟橡胶制品替代。由于国产生胶还未能全面进入新车市场,我国每年需花费大量外汇用于进口氟橡胶或氟橡胶汽车零配件。(2)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FKM主要用于O型圈,可在高温和极端液体中起到紧密密封作用。FKM的其他性能如耐磨性等对航空航天也十分重要,可在高真空状态下起到密封作用。目前大多数商用和军用飞机都仰仗于FKM的可靠性和特殊性能。商用和军用飞机的涡轮发动机、自备供电装置和液压制动装置按惯例都需采用FKM密封。上海三爱富开发的低温性能良好的氟橡胶也已应用于神舟工程。(3)化学/油气加工由于石油钻井越来越深,需要在高压、高温和腐蚀性化学环境下操作,因此FKM是在钻井、测井、完井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理想的设备零部件适用材料,如可生产密封件、阀门、盘根、垫片等。旭硝子的AFLAS?具有优异的耐严酷环境,在某些领域已替代普通FKM。苏威等公司也开发出高性能特殊级别的与AFLAS?竞争的产品。尽管油气加工业比较成熟,但仍在扩大,FKM的混炼胶和制品在该领域仍有发展空间。设想,如果我国掺入二甲醚的LPG罐用密封件采用氟橡胶材料,就应不会出现腐蚀、泄漏问题,这样可为大量过剩的二甲醚在民用燃气领域提供安全应用的保证。(4)其他领域FKM的其他用途很多,包括污染防治设备、液压/气动软管、管线、聚合物加工助剂等。在发电行业,高硫煤受到严格的大气防污法规监控,必须增加脱硫设施治理高温废气。该系统中的非金属伸缩节就是由FKM和耐热纤维或金属丝网制成的。FKM的其他各种消费还有食品饮料加工、制药、OA设备、涂层织物和电缆电线护套等。这些领域中FKM用于生产各种密封件,如热缩管、O型圈、垫圈和盘根等。此外,每年约有1000~2000t的FKM用作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合物加工助剂。FKM的市场价格依购买量及等级不同约为190~250元/kg。

FSR的分子结构一般为:CH3-SiO-CH2CH2CF3,并含有少量CH3-SiO-CH=CH2,用过氧化物交联。FSR种类较多,按产品形态可分为液体和混炼型两大类;液体FSR按硫化方式又分热硫化型、室温硫化型和不硫化型三种,分子量相对较低;按聚合方式可分为均聚型和共聚型。大规模生产的FSR主要是以γ-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为结构单元的均聚聚合物,同时也生产硅原子上带有甲基和乙烯基及三氟丙烯链节的共聚聚合物。FSR兼有氟和硅的特性,既耐溶剂、燃料和油品(类似氟碳烃)又具有高低温适应性(类似有机硅,使用温度-63~232℃),是唯一既耐燃料、燃油和溶剂又具低温回弹性、优异的耐臭氧和耐候性的材料,有着全球综合性能最好的合成橡胶之一的美称。另外,特种牌号的FSR还含有甲基苯基链节,被称为苯撑氟硅橡胶,具有耐热、耐辐射、耐溶剂的良好性能,可在300℃下长期使用。为了满足FSR在苛刻环境下的使用要求,美国道康宁公司开发了杂化型的全氟烷撑-烷撑氟硅橡胶,主要特点是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强度有了较大的改善,缺点是低温性能较差(Tg=-24℃),以及1,1,2,2-四氟丁基醚撑氟硅橡胶,因烷撑链中含有醚键,所以低温性能获得了明显地改善。FSR的主要单体为2,4,6-三甲基-2,4,6-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是由3,3,3-三氟丙烯与甲基二氯硅烷生产的。该单体在催化剂存在下聚合成FSR生胶。但未填充的FSR生胶强度极低,必需经过加工过程补强。

一般需在生胶中加补强填料、增量填料、改性添加剂、结构控制剂、操作剂、硫化剂、着色剂等,再按照产品的用途设计配方,经过原材料的科学配合和在专业设备上混炼,或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特殊处理才能变成有使用价值的胶料。胶料性能和橡胶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要求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加工的。合格的胶料按一定工艺条件装入模具进行一段硫化,必要时还要进行二段硫化后才能达到使用要求。FSR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生胶氟含量、乙烯基含量、粘均分子量以及挥发份含量。生胶的酸碱性和粘均分子量的大小会影响混炼胶的加工和胶料的硫化性能以及成品的收缩率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所以稳定的生胶质量是保证FSR制品优良的先决条件。由于FSR综合性能优异,生胶品种较多,加工方法多样,所以制品繁多,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子通讯、电力、电器、精密机械、石油化工、医疗卫生等领域,其中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是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业。20世纪50年代初,MecbeeET,HasjalolioneRN等在对一系列含氟有机硅化合物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稳定的氟硅化合物结构。1951年美国空军部门与美国道康宁公司合作研究,直到1956年问世了第一个商品牌号为SilasticLS-53的FSR胶料。1967年前苏联投产了4个品种。1978年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开发了FE系列FSR;1995年推出SIFEL?系列产品,是在全氟聚醚骨架末端加上有机硅交联基团的聚合物,该品最大的优点是在-50℃以下仍可保持弹性,还具备低温渗透性、优异的电绝缘性、耐蒸汽和极性溶剂,主要用于半导体、电子市场。而后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发展出多种FSR及其同系化合物并逐渐成为一系列制品。

消费状况范文篇3

2020年的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产生了重大冲击,降低了消费能力和意愿,并且导致消费结构和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不少人面临着收入下降、工作量加大甚至是丢掉工作的风险。作为国内居民消费的一部分,后疫情时代中职学生的消费状况也值得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消费情况的相关研究较多,针对中职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据教育部的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职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为11249391人。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基本都是“00后”“05后”。与大学生或高职院校学生相比,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态不太成熟,自控能力较弱,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许多中职学生都是离开了父母独自在外地求学,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引导,很容易出现不理性消费、铺张浪费的问题。广西的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家庭收入主要是依靠农产品收入和父母在外打工,疫情给他们家庭的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以南宁市某中职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调查方法对该学校的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观进行调查。共发放了3317份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中职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中职学生消费金额调查及分析

学生占比(%)如图1所示,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到月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学生占比为15.41%,超过一半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500~1000元区间,占比为56.17%,22.52%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为1000~1500元,5.91%的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消费水平存在着一定差异。根据针对学生背景的调查结果,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有92.43%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64.66%的学生表示自己每月的生活费占家庭每月总收入的20%以上。现实中农村家庭往往不止一个孩子,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供他们读书给家里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二)疫情对中职学生消费情况的影响

疫情对学生的消费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相比于疫情爆发前,68.49%的学生的生活费变少了。在生活费减少的学生里,有61.29%的学生表示自己家庭的收入相较于疫情前变少,54.84%的学生表示疫情后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变得更多了。疫情后学生在许多方面的开支也增多了,76.44%的学生表示疫情后自己的伙食费相较疫情前增加了,45.21%的学生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的开支增加了,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疫情后物价的普遍上涨。59.18%的学生在疫情后会花费一部分生活费购买如口罩、消毒水等卫生用品,38.63%的学生相较于疫情前每月的手机话费增加了,原因可能是上网课致使每月需要的手机流量增多。疫情后学生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70.69%的学生表示由于担心健康风险,在解封之后减少了外出消费频率。许多学生表示疫情后自己更倾向于使用网上购物,这些学生里面54.67%的学生表示使用网上购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去实体店消费有风险,61.33%的学生增加网购频率的原因是网购更实惠,能省下更多的生活费。疫情过后,由于生活费下降以及每月开销变大,有63.2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消费欲望减退,但也有15.34%的学生表示疫情后自己出现了短期报复性消费的情况,购买了许多疫情时没有购买的商品以及解封后去各地旅行。

(三)中职学生主要消费的调查与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日常饮食支出还是大部分学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部分,有30%的学生每月在饮食上的花费超过了40%,但也有14.74%的学生饮食支出只占每月生活费的10%以下。经过筛选分析,这部分学生往往家庭条件较好,每月获得的生活费更多。图3为娱乐方面所占学生生活费的比例,主要包括学生课余时间出去聚餐、聚会、游玩、网络游戏充值、上网费等。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在娱乐方面投入过多的生活费,55.71%的学生在娱乐方面的开支不到总生活费的10%,28.04%的学生在娱乐方面的开支只占总生活费的10%~20%。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少部分学生在娱乐方面的开支较大,经过筛选分析,发现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在娱乐方面开支超过月生活费30%的比例分别为5.84%与5.73%,没有很大区别,但三年级的学生在娱乐方面开支超过月生活费30%的比例达到了10.04%。总体来看,三年级的学生也比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娱乐方面的开支要大,究其原因,可能是三年级的学生课业压力较小,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出去娱乐,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参加过在企业的生产实习,可能得到了一些工资,手头上更加宽裕。学生在学习方面(购买文具、辅导书、报名课外培训班、报名证书资格考试)等的支出占生活费比例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学生每个月还是在学习方面花费了一定数量的生活费,但总体上看,在学习上的花费还是偏少,体现出不少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向,每月在学习方面的花费可能就是购买一些基本的文具,没有想着额外提升自己,只满足于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学习。

三、中职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在对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的消费观念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消费缺乏理性,容易跟风消费

在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学生在消费时缺乏理性,容易跟风消费或是冲动消费,不少学生表示若周围的同学都穿某名牌的衣服时,自己也会跟着购买,还有不少学生表示当自己的好朋友向自己推荐某款产品时,会毫不犹豫的购买。经调查,有39.37%的学生表示自己会提前向家里要生活费来购买一件自己很想要的商品,9.2%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向同学和朋友借钱来购买这件商品,只有51.4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等到下一次父母发生活费的时候再购买。这表现了很多学生有着冲动消费的现象。也有不少学生因为疫情时不方便消费,在疫情后有许多非理性的、报复性的消费。

(二)非必要的消费占比大

31.99%的学生每年会花费2000元以上在购买服饰(衣服、鞋子、装饰品等)上,而在购买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等)上,有44.53%的学生会花费2000元以上,7.93%的学生花费在4000元以上。42.69%的学生一年以内就会换一次新手机,55.53%的学生一年到两年就会换一次新手机,只有1.78%的学生两年以上才换新手机。出现这些现象有学生冲动消费的原因,看到有新款的手机就想购买,或是跟风消费、攀比消费的心理,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购买了新手机、新衣服自己也跟着买。根据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背景,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会给学生的家庭带来很多负担。

(三)消费没有计划,每月存不下钱

51.85%的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刚刚够用,25.78%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不够用,只有22.37%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有剩余。原因可能是学生花钱时没有做好计划,在月初的时候大手大脚,月末的时候就面临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据调查,只有31.38%的学生在拿到生活费时会做好消费计划并严格的执行;66.96%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存钱的意识,但实际生活中很难存下钱。22.31%的学生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存钱的意识,有多少钱就花多少;只有10.73%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意识的去节约存钱并能存得下钱。如果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节约存钱,就会有一定的应急资金,避免偶尔因开销过大而捉襟见肘的现象。

四、建议与优化

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时期。正确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对于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中职教师要承担起管理学生,帮助学生改正不健康消费行为的责任,如果以能力来划分,普通高中教师突出强调的是教学能力,而中职教师除了具备教学能力外,还应具有学生管理能力,特别是疫情后许多学生还面临着生活费下降和日常开销增多的问题。笔者根据调查的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对学校管理者的建议。

(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大对贫困生的关怀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出了许多针对中职学校贫困生的帮扶政策,如免学费政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家庭背景的摸底调查,重点关注那些因疫情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的学生,确保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避免出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生活困难甚至退学。班主任要更多地关心自己班上的贫困生,及时了解生活上是否出现困难,在学生家庭出现巨大变故的时候可以考虑发动教职工以及同学进行必要的捐款。在贫困生拿到助学金或是奖学金时,也要注意引导其将这笔钱用在日常的生活上,而不是用在吃喝玩乐或各种不必要的高消费上。

(二)营造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气氛

在校园内营造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气氛,可以通过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宣传不良消费习惯的危害,在互联网上也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宣传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定期举办以健康消费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规划用钱的技巧,让学生养成节约用钱和有计划地用钱的习惯,改正他们冲动消费、不理性消费的坏习惯。青少年有跟风和攀比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要利用好他们这种心理,通过设立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将他们的攀比从消费上转移到学习上。避免因攀比心理和跟风心理陷入消费陷阱和沉迷于享乐主义,要让他们认识到学生的主业应是学习。通过良性竞争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共同进步。

(三)德育教育中加入消费教育的内容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学校教育对于中职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中职学校的管理者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全面性、有效性、稳定性,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中。中职德育,是中职学校通过教育的手段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施加积极的影响,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为目标的活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建议在德育课上教育学生应该理性消费,警惕冲动消费和跟风消费,也可以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父母供自己上学来之不易,应该勤俭节约、合理消费。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德育学习,因为中职学生往往都厌倦了传统的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如果仍然采用让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抵触心理,可以通过设立一个德育主题,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最终达到进行主动学习的效果。中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杜绝铺张浪费,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制定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止住不良消费风气

消费状况范文篇4

一、调查报告简介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趋于高涨和不合理,多数大学生的消费受各种因素的诱导和影响较普遍,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利于合理消费的心理。但与此同时,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上升。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就大学生消费群体作出专门的研究便显得很有必要了。那么就目前我们大学生的消费是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计划性?消费观念如何?消费水平处于何阶段?在消费中比较注重于实际还是盲目追求潮流时尚?消费层次的趋向是怎样的?以及由消费的方式和倾向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以上种种问题,都在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

根据我们将撰写的作品所涉及的要点进行设计的问卷,其所要涉及的点大致可以分为:大学生的生活资金来源;具体消费结构,即在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以及人际交往各项所占的比例;消费层次的差异引起的消费结构的差异;个人的消费想法等。我们力求以此研究指出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以及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得到提高,更主动积极地进行自己的理财规划,

二、调查报告背景

1、调查时间:2007年5月-2007年10月

2、调查的学校:暨南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北师大珠海分校、北理工

3、调查样本:总计约455人

4、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

访谈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

5、访问方法:网上访谈和面谈

6、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及后期操作:

就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来源这一点,我们根据实地的调查和平时的了解,设置了家庭、兼职、奖(助)学金、男(女)朋友以及其他5个选项。

题目11你的消费来源是(可选多项):

通过填选就可以知道被调查者的消费来源。就具体的消费结构组成,我们设置了一组题目,包括:

题目4你会消费多少元在着穿和化妆品上?

题目5你每月的消费主要在那一方面?

题目8流行杂志、唱片、影碟等时尚商品,你购买么?

就消费者个人的消费情况,我们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

题目1对于当下普遍流行于大学生中的“三电”(电脑,mp3,手机),你有几样?

题目2你属于那种消费水平?(元/月)

题目3你每月的生活费能有多少余额?

题目8.流行杂志、唱片、影碟等时尚商品,你购买么?

题目13.同种商品,你一般选择的价位在:

个人的消费想法方面我们也设计了一组题目。主要分为4个方面。

题目6.你认为就普通大众而言多少的月生活消费是高消费?

这个题目可以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对消费的认识。

题目7.当推销员向你推销产品的时候,你会选择:

题目10.你的校外消费信息来源是:

这两个题目可以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信赖对象,同时方便我们给到校外来校宣传的建议和方案。

题目12.你重视商品的品牌么?

题目14.你对商品哪方面比较感兴趣?

题目15.你会网上购物么?(比如当当网,淘宝网)

题目16你会(或不会)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

这一组题目可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消费品的认知,以及看看他们中间是否存在盲目消费现象的指标,了解被调查者对网上购物的想法,同时可作为消费商品网上宣传的有无效性的横度及交易。

题目17对未来消费的大概设想:

可以预知大学生群体未来的一个消费趋势。

7、调查对象条件:

(1)职业:①在校大学生

②大学教师

③大学生家长

④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商家

(2)层次比例

学生(包括海外华侨及外国人):老师:家长:商家=440:5:8:2

这一份调查问卷可操作性是值得肯定的,主要对象是珠海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并细分到各个年级专业,各个消费水平、层次,以保证取样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至于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将做出统计,分项列出要点,并进一步的作分析。

(二)报告正文:论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摘要: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如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普遍还存在储蓄观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费问题等。

该项目主要对大学生的生活资金来源;具体消费结构(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各项所占比例);不同消费层的特点分析来进行研究分析。同时也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消费特点和消费问题提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见解方法。并力求经过分析比较从大学生的消费计划看未来校园消费趋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方向;以此调研给商家的市场定位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状况消费来源消费结构消费层次消费趋势市场定位参考

在现当代社会,大学生消费普遍存在不理性的一面,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也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普遍大学生还存在储蓄观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费问题。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同时,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消费结构研究直接联系到大学生市场的开发,有助于我们创业。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背景、目的以及我们这个项目的主要出发点所在。

在大家看来,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大学生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是大有帮助的。我们自立项申请时开始到提交调查报告,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发放问卷,走访,统计报表等形式作调查,分工和协作相结合,依照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我们的社会调查及撰写作品的工作。其中间环节包括设计问卷版式、挑选版式、寻找、在学校的取样调查、统计数据、制作报表、总结报表、走访专家以及撰写报告等其他后续工作。

我们的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我们已经设计了几份调查问卷,挑选出其中最合适的一份,挑选的过程主要考虑其实用性和与课题的调查相关性,以及可操作性。发放问卷时,主要采用取样法,但做报表的时候我们将不做细分,以保证统计结果的取样合法性,第二阶段我们发放问卷,调查了珠海学院在校学生200人,同时,在珠海市其他高校,如中山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发放了调查问卷共300份,回收后,就调查问卷情况作统一的分析和个别题目的分析,制作出统计报表,分析出有关要点和疑惑之处,接着,我们走访了学校对这一方面比较有研究的老师,解疑,提建议。然后总结其中的规律,撰写作品,作为我们这个项目的成果,以及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提供给商家的细分市场定位的一个参考。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共发放了这样的问卷500份,收回440份,回收率达到88%。我们调查的人群来自珠海市的各个高校,不同籍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基本上是随机抽取调查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诚实可信,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2.95%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500元以下,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500~800元,占到了47.73%,仅有18.18%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8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1.14%。与2004年的消费调查相比,可见相差并不大,仅是500元以下生活水平的学生比例明显有所下降,这应与最近几年工资上涨、物价上涨、人均收入增长等因素有关。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8.6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13.64%)或争取到奖学金(2.27%)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访谈中,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从生活资金来源和消费的多样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多彩和活跃开放。像生活资金来源中增加了男(女)朋友一项,支出中增加了交际和通讯两项,可以看出大学生生活上的一些变化,人际交往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紧跟信息时代的潮流,手机,电脑,mp3等基本普及。51.14%的大学生手机、电脑、mp3这些所谓的“三电”都有了,28.41%的学生拥有其中的两样,15.91%的至少拥有其中的一样。有趣的是不管被调查者的经济状况如何,调查结果依然是普及率很高。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100元的占到48%,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0.1元,话费每分钟0.3元计算,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调查显示,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三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共达到67%,接近七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从被调查者花费在着装和流行杂志、唱片等方面的金额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有一定的原则。也会适当的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费水平做出适当的调整,选择合适的相应价位商品、相应购物场所,基本上能够理性地面对推销员的热情推销。很少学生会盲目狂热地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攀比的现象不是很突出。被调查学生在购物的时候通常更关心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各占了62.83%和9.15%,同时也有19.05%的被调查者更为关心的是商品的外形,可见大学生消费中既存在理性的一面,也有幼稚和不成熟的一面,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引导。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1.1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

在访谈中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大学生储蓄意识的淡薄从我们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得到了应证。22.73%的称自己每月生活费几乎无余额,50%的学生每月有50—100的余额,仅有10.23%的每月有超过300元的余额。有很多的学生在我们的访谈中都说到,生活费多的就不知不觉多用掉了,也不知道用到哪各方面了,生活费少点也能过出来。由此,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亟待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几乎一半的学生每月生活费都有了小数目的结余,相比于2005年的大学生消费调查中的统计结果已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自我评价和对未来消费的构想中,将近一半(48.86%)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目前的消费状态较满意,希望能够保持。而,另外40.9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应该要节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加大每月的消费金额。

在走访的家长和商家中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规划能力差,缺乏理性和自控力。大多数家长认为学生并没有把钱花到他们希望的那些方面去,而且他们大多表示并不清楚学生花钱的具体情况,还是不是很放心孩子的理财能力,并期望孩子能有经济独立的意识和做出相应的一些努力。商家则承认学生的钱比较好赚,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赚钱较少,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缘故。

给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建议当代大学生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建议社会、学校和家长多给大学生消费方面以引导,如学校可以开办几次关于大学生消费和理财方面的讲座,开设此方面的课程等,老师多给学生以辅导和指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消费观念,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并非是挣钱多就可以挥霍无度的。

给商家的建议:

基于被调查学生在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的花销比较大,所以有创业意向和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商家可以选择这些方面的经营项目。学生的主要消费场所集中在超市和学校附近的便利店,有意的商家可考虑在学校附近开家超市,商品质量较好、价格合理、外形好看的商品在学生中销路较好。商品的价位最好集中在中等将最为畅销。

学生在校外消费信息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师兄师姐的介绍和其他方面,商家大可不必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来校宣传和媒体广告,这些宣传方式在学生中都收效甚微。

42.05%的被调查学生从来不在网络上购物,总结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安全、质量无保证;前期手续太麻烦;不太习惯。建议购物网站的商家可以考虑下简化成为会员和购物的前期程序,并提供更为有效的安全保证和质量保证。另外有37.5%的会在网上购物,他们的理由主要是:方便;便宜、有折扣;商品较多,能买到一些不好买的东西。

三、附: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表以及统计报表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问卷

1.你属于那种消费水平?(元/月)

A.500以下B.500-800C.800-1200D.1200以上

2.你每月的生活费能有多少余额?

A.几乎没有B.50-100C.100-300D.300以上

3.你认为就普通大众而言多少的月生活消费是高消费?

A.500以上B.800以上C.1000以上D.1500以上

4.你每月的生活费主要花费在哪一方面?

A.吃B.穿C.学习D.通讯工具E.娱乐

5.你每月会消费多少元在着穿和化妆品上?

A.几乎没有B.50-100C.100-300D.300以上

6.对于当下普遍流行于大学生中的“三电”(电脑,mp3,手机),你有几样?

A.1样B.2样C.3样D.无

7.当推销员向你推销陌生产品的时候,你会选择:

A.只要需要即买B.看推销员的介绍再买

C.向朋友征求意见再买D.坚决不会买

8.流行杂志、唱片、影碟等时尚商品,你购买么?

A.狂热购买B.购买C.不购买D.不一定

9.你一般的消费地点是:

A.学校附近便利店B.超市C.高档的百货商城D.批发商场等摊贩处

10.你的校外消费信息来源是:

A.校内师兄师姐B.校外来校宣传C.媒体D.其他

11.你的消费来源是(可选多项):

A.家庭B.兼职C.奖助学金D.男(女)友E.其他

12.你重视商品的品牌么?

A.通常非特定品牌的不买B.是,但会考虑其他的品牌

C.不是很重视是不是品牌D.是不是品牌无所谓

13.同种商品,你一般选择的价位在:

A.最昂贵B.中等偏上C.中等偏下D.最便宜

14.你购物时比较关注商品的哪一方面?

A.质量B.价格C.保质期D.外形E.其他

15.你会在网上购物么?(比如当当网,淘宝网)

A.经常B.偶尔C.看情况而定D.从来没有

16.你会(或不会)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

17.对未来消费的大概设想:

A.应该更节省一些B.可加大消费额C.基本保持D.其他

附表:

项目生活费(家里)其他收入饮食衣着学习娱乐交际通讯其他

金额(单位:元)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结果统计表

月生活费500以下500~800800~12001200以上

人数145210755

消费来源(收入)家庭兼职奖助学金男(女)朋友其他家庭兼职兼有

人数3906010102530

每月的主要消费饮食穿着学习娱乐通讯交际其他

人数38040355025

三电一样二样三样无

人数7012522510

用于衣着和化妆品的金额几乎无50~100100~300300以上

人数10022010545

认为的高消费水平500以上800以上1000以上1500以上

人数25105130135

每月余额无50~100100~300300以上

人数1651608515

对未来消费的构想更节约基本保持加大消费其他

人数1802153510

一般消费地点学校附近便利店批发商场等摊贩处超市高档百货商场

人数1051529545

校外消费信息来源师兄师姐来校宣传媒体其他

人数1453585180

面对推销需要就买看看推销员介绍向朋友征求意见坚决不买

人数9517585110

影碟,杂志狂热购买购买不购买不一定

人数560205165

品牌忠诚程度非常,否则不买是,会考虑其它品牌不很重视无所谓

人数1020016565

价位选择最贵中上中下最便宜

人数527014555

关注商品方面质量价格外形保质期其他

人数355601251510

是否网上购物经常偶尔看情况从不

人数2014590185

网上购物的原因方便便宜(有折扣)有趣商品较多时尚

115人100人5人40人5人

不网购的原因觉得不安全不习惯担心质量照片与实物不符手续太麻烦不需要

95人25人20人15人30人5人

五、参考文献:

[1]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2

消费状况范文篇5

由于韩国去年进口量减少,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现已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液化气进口国。液化气生产:商品液化气产量猛增1998年,中国国内液化气产量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在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减少0.3%、汽油、柴油和燃料油产量分别减少1.2%、0.4%和9.4%的同时,液化气产量增长13%,从1997年的635万吨增加到720万吨。液化气的增产部分几乎全都作为商品售出,炼油厂自用做原料和燃料的数量仅从1997年的101万吨增加到104万吨,而商品量却由534万吨增加到616万吨,增幅达15%。价格因素促使炼油厂增产商品液化气由于近年来民用清净燃料需求不断上升,加上液化气市场的逐渐放开,炼油厂商品液化气产量持续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而炼油厂自用液化气数量却一直保持在大约100万吨左右的水平。炼油厂自用液化气中有l/3用做原料,生产烷基化油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产品。主要由于价格因素,炼油厂宁愿让象烷基化一类装置严重开工不足或停工,也要多挤出一些液化气外销。在过去两年里,国家两次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调高,调后价格比调前的每吨800元提高了一倍。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季,国家计委将计划内液化气价格从每吨1,200元提高到1,600元,同时规定计划外液化气价格按每吨2000元由企业自行确定。目前,计划内液化气仅占水平液化气产量的不到1/10。绝大部分商品液化气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定价销售。去年炼油厂出厂价最高时曾在春节期间涨到大约2,300元。催化裂化能力扩大使液化气产率提高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内为增产汽油和柴油而大规模建设和扩建的深度加工装置,特别是催化裂化能力的不断扩大,为增产液化气创造了有利条件。在1987年到1997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翻了一番,达到2.27亿吨/年,年均递增幅度是7.4%,而催化裂化能力增加了160%,达到7375万吨/年,年均增幅达10.0%。在轻油收率增加的同时,液化气产率也显著提高。在这10年里,商品液化气产量的增长幅度从最初的5-10%提高到近两年来的超过15%,使液化气成为石油产品中增长最为活跃的品种之一。年产量140万吨增加到534万吨,10年来年均递增14%,而同期原油加工量的年均递增率只有不到5%。液化气产率也提高了一倍,从1987年液化气产量占原油加工量的20%提高到1997年的4.0%。

液化气进口:低价格刺激进口恢复增长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在经历了1997年的停滞之后,在国际市场低价格和国内库存状况改善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恢复了较快的增长步伐。全年液化气进口量比1997年跃增33%,从358万吨增加到477万吨。平均进口单价却由1997年的每吨235.68美元降低到169.15美元,是至少7年来最低的。中国自90年代初开始大量进口液化气,进口量从1990年的11.67万吨增加到去年的476.59万吨,年均递增幅度达59%。随着进口的增加,价格因素对进口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最明显的例子是1997年,当年初沙特阿拉伯液化气合同价(CP)涨到每吨330美元的历史高峰时,中国的液化气进口几乎停滞。

高价格抑制进口需求1997年2月份的液化气进口平均单价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每吨达358.68美元。消费高价进口液化气甚至造成民怨沸腾。进口成本的高涨,使得一些进口液化气用户纷纷转向国内炼油厂的液化气供应,当年的液化气进口量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仅上升了1%。去年沙特液化气合同价的平均水平是自1995年以来最低的,为每吨丙烷137.90美元和每吨丁烷143.60美元。7月份沙特合同价曾降到每吨丙烷和丁烷105美元,8月份丙烷仅涨2美元,丁烷价格不变。中国进口量继而在9、10两个月连破单月进口最高记录,分别达到54万吨和57万吨。

从近几年的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和中国液化气进口量的变化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液化气市场需要一个较低的价格环境.在较低的国际价格下,预期今后至少5年内即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登陆前,中国仍将具备大量增加液化气进口的潜力。储运设施为增加进口创造条件除价格低这一最主要因素外,进口量大幅增加的另一个背景是南方沿海几座储运设施投入运转。去年7月份,与日本丸红合资的华安公司8万吨冷冻液化气库在广东深圳投产。而在珠海与阿科公司合资的九丰公司6,000立方米压力库的即将投产意味着广东省今年的液化气进口量还将以显著幅度上升。尽管进口增加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转移.但去年厂东省仍旧是中国的液化气进口中心。虽然广东省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例由1997年的74%降到了69%,但进口量仍有接近l/4的增幅.从266.1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27.19万吨。

其中仅珠江三角洲的珠海和深圳两市进口量就达243.79万,占全国总量的51%。广东省在国内是前屈一指的液化气消费大省,1997年的液化气消费量达294万吨其中进口液化气占90%。生活用即民用消费量约占广东省液化气消费总量的9成.即264万吨,可以说进口拔化气全部用于民用消费。工业及商业用消费量只有30万吨仅占广东省消费总量的10%。江苏、浙江和福建是中国液化气进口的新热点。在福建省,去年12月份与台湾合资的华兴公司3万吨冷冻库在福州开始运作。在江苏太仓,华能阿莫克公司早在1997年11月份就投产7一座3.l万吨的冷冻库。今年7月份,江苏张家港和上海金山卫还将分别建成3.1万吨和5方吨的冷冻库。江苏在国内液化气消费量的排名中紧随广东、黑龙江和浙江省名列第4,但如是消费进口液化气的第二大省。1997年进口液化气占全省液化气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去年估计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成以上。1998年该省的进口量增加90%,从1997年的35.67万吨增加到67.70万吨,相当于1993年全国的进口量。浙江省的进口量翻了一番,由11.00万吨增加到22.48万吨。在浙江省1997年80万吨的液化气消费量当中,进口液化气仅占14%。福建省进口量则从18.25万吨增至30.89万吨。同样是沿海省份,福建省78.5%的城市燃气普及率明显低于上海(94.8%)、浙江(94.9)和江苏(87.8%),因此福建省增加国产或进口液化气消费的潜力还很大。

在1997年福建省所消费的27.4万吨液化气全部用于生活消费。进口液气总量中有46%来自沙特阿拉伯。但从中东进口的液化气增长最多的要数伊朗和阿联酋,采自伊朗的进口量增加到58.89万吨。增幅达190%。来自阿联酋的进口量也增加达31万吨,增至36.46万吨(见表6)。陆上大型冷冻库的陆续建成投产将使长距离运自中东的液化气进口量继续猛增。液化气消费市场:民用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液化气消费市场。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国内经济状况不如前两年,许多企业利润低下甚至亏损等原因造成的需求减少,使得主要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柴油的消费呈低速增长(l-4%),但民用需求为主的液化气却仍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初步估计1998年全国共消费液化气1,160万吨,比1997年的1,010万吨增长15%。民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民用需求一直是中国液化气消费增长的动力。生活用液化气消费量占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的73%,而石油产品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数量仅占5%,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生活消费占13%。

液化气消费构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民用需求的依赖性。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环保上的需要,来自民用方面对液化气这种清净燃料也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赖性,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南方(主要是广东省)液化气进口量的大幅增长,使民用液化气进一步成为消费增长的热点。在进口最多的广东省,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90%,而全国的这一比例是73%。事实上,近年来大量增加的进口液化气绝大部分用做南方地区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燃料。1997年国内液化气消费总量增幅减缓,说到底是民用消费量增长减缓。90年代以来,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增幅显著高于国内消费总量的增长。1990-96年,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从158.5万吨增加到703.4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8.2%,比工商业及其他用途消费量15.2%的年均增幅高出13个百分点。而在1997年,在工商业及其他用途的液化气消费量增长19.6%的同时,民用液化气消费量仅增长5.5%,甚至比消费总量9.0%的增幅还低得多。可见由国际市场价格高涨引起的进口减弱直接影响民用需求。

消费状况范文篇6

媒介消费支出与对媒介的态度过去有研究从消费者态度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如宋迪嘉等④(2005)在消费支出研究中聚焦于公众对待酶制品的接受上,他的研究表明,公众对于酶制食品的接受态度是一系统的过程:一开始顾客对于食品有自己的评价,然后通过收集信息做实际的评判,最后做出购买决策。⑤而所谓效用,往往被操作化为满意程度,满意程度与态度高度相关,为此,态度越积极,满意程度越高,效用就越高,从而就会达成购买。媒介消费支出是一种行为,它究竟与受众的媒介态度呈什么样的关系呢?过去研究显示,网络新闻目前的支付情况不佳的原因,是在于与报纸新闻比较,人们对网络新闻的态度并不那么喜欢⑥。如在2004年,网络出版协会对41个主要新闻网站的25852名用户进行调查,这些用户认为网络媒介与非网络媒介相比,更为之“不令人满意”“不很喜欢”“不感到满足”,正是由于态度决定消费支出,所以网络新闻的付费订阅才难以普及。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假设2: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随受众对媒介的态度喜好增加而增加。

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受众使用媒介,需要付出时间和(或)金钱。媒介消费支出是考察受众付出金钱获得媒介这一方面,而媒介使用时间是受众付出时间使用媒介这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都属于媒介接触,并且是媒介接触的两个重要方面。媒介接触是研究受众特征的一个重要角度,1959年,美国学者卡茨提出代表性的媒介接触行为过程的基本模式: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公式显示媒介接触是受众特征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当前中国,媒体和受众都在经历持续的分化和互相影响,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和媒介消费日益多样化。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麦库姆斯(1972)⑦最早的关于相对常数假设理论研究中讨论过媒介使用时间,但是他是将媒介消费支出合在一起讨论关于媒介使用的。相对常数假设理论处理媒介使用时间的一个办法是引入机会成本。任何一种商品的使用都有其价格和额外的由于使用它所带来的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相关研究并未从实证分析探索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在微观角度下,分析媒介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时候需要考虑媒介使用时间,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媒介使用行为,不同受众的媒介使用时间必然会对媒介消费支出产生影响。另外,机会成本的概念与市场的产品是紧密相关的,例如,在电视出现的时候,看电视的时间究竟来自于何种机会成本呢?可能一些是来自于听收音机的时间,但并不会都是,一些可能来自于睡觉时间,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娱乐,甚至是工作时间,为此,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难以确定,因此,这里只能提出以下问题,而不是假设:问题1: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研究方法

(一)样本数据1.样本数据的获得方法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时间为2011年11月,其调查的对象总体是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16周岁及以上现住在广州的居民。这次调查是通过QQ网络调查,根据QQ的创办者腾讯公司称,截至2011年底,QQ活跃账户数达到7.117亿,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1.5亿,QQ已成为当前中国网民比较常用的网络沟通交流工具。另外,这次调查采用配额抽样,虽然配额抽样不同于传统的按比例分层抽样,但却能产生与总体特征较为可比的数据。其具体配额过程如下:①使用QQ号码登陆;②点击QQ右下角“查找”;③在弹出窗口查找方式选择“按条件查询”,国家选择“中国”,地区选择“广州”;④根据前几年的网民统计数据中的性别和年龄数据的分析,确定每个学生配额完成9份有效问卷,其中要求选择16岁到22岁的2人,23岁到30岁的3人,31岁到40岁的2人,40岁以上的2人,并且控制9人的男女比例为5:4;⑤通过QQ资料显示和最初问题的筛选查找到合适的被访者;⑥问卷必须要完成第五大题个人基本情况的关于区域分布部分“请问你家在广州的哪个区呢?”才算为有效问卷。参与访问的调查员为选修笔者《网络经营管理》和《网络传播概论》的学生。为了保证信度,访问员完成访问后需要填写该次成功访问的QQ号码是多少,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老师安排学生采取事后随机抽样问卷进行信度复查。最终共成功访问1317名被访者,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及存在着缺失值的数据予以整体删除处理,总共得到1162个数据,问卷及格率为88.2%,以下的数据将围绕1162个数据进行分析。2.样本数据的代表性由于无法找到住在广州市的网民总体的数据,所以只能将样本数据与全国网民的数据及居住在广州市市民的统计数据作一比较。当样本数据与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8次统计报告中的全国网民数据对比时,发现样本数据(使用QQ者)与统计数据(一般网民)之间在性别方面基本一致,误差在1%以内,在年龄方面,20-29岁的样本比统计数据要多10%左右,在学历方面,样本比统计数据要高,职业分布各项差别则不大。当样本的区域分布数据与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区域分布比较时,发现样本与统计数据基本一致。因此,就整体上来看,从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学历、区域分布数据方面来看,样本数据对住在广州市的网民这一总体是有足够的代表性的。

(二)变量的操作化定义1.因变量媒介消费支出。本研究中媒介消费支出分为报纸、杂志、电视(含数字付费频道)、上网几项,考虑到目前广播基本没有什么支出,就没有把它设为考察的项目,其具体问题如下:①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报纸消费上的支出大概为?②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杂志消费上的支出平均大概为多少元?③请问您家平均每月在电视消费上的支出大概为多少元?其中数字付费频道的支出大概为多少元?④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上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的支出,即网费(不包括网络购物)平均大概为多少元?2.自变量(1)收入。其测量问题为“您个人现在的平均月收入约为?”参照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设计了如下选项:①无收入②500元以下③501~1000元④1001~1500元⑤1501~2000元⑥2001~3000元⑦3001~5000元⑧5001~8000元⑨8000元以上⑩不知道/不愿回答。(2)对媒介的态度。本项调查共设置测试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项目,各项目依照不同的程度从“一点都不喜欢”到“非常喜欢”分5级。(3)媒介使用时间。本项调查共设置测试对报纸、杂志、广播项目,各项目依照不同的程度分为从“不看报纸(不看杂志或不听广播)”“5分钟以内”“5分钟到15分钟”“15分钟到半小时”“半小时到1个小时”“1小时及以上”六级,还有一选项为“不知道/不愿回答”。对于电视、互联网项目,则按从“不看电视(不上互联网)”“1小时以内”“1小时到2小时”“2小时到5小时”“5小时到8小时”“8小时及以上”分六级,还有一选项为“不知道/不愿回答”。3.控制变量为了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本研究将年龄、性别、学历作为控制变量,人口统计数据(例如性别、年龄、学历)按照标准的问卷测量去收集。性别(男=1,女=0);年龄(实际数字),学历(从小学程度及以下到研究生及以上分六级)。对新闻的兴趣从非常感兴趣到极不感兴趣分五级。

研究发现

首先,在广州市网民每月各种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上,在1162名调查者中,平均每月看报纸的支出均值(16.49元)<每月看杂志的支出(18.37元)<每月看电视支出(40.56元)<每月上网支出(89.78元),共计165.56元。随着媒介产品从最早出现的报纸,到杂志,再到电视、网络,其消费支出在逐步提升。另外由于收听广播基本不需要除了电费之外的额外支出,所以也就没有调查。这样的结果与喻国明(2012)等在天津调查的结果有相似,喻的结果显示天津居民每个月在各类主要媒介的月均消费总额为166元,其中手机月均使用费用达到了49.4元,占到了媒介消费总额的29.8%,互联网媒体的月均使用费达到了46.6元,占到了媒介消费总额的28.1%。因此本研究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可信性。

其次,关于不同媒介产品的使用时间情况,数据显示,广州网民每天不看报纸的33.4%,不看杂志的38.0%,不听广播的最多60.0%,看报纸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5分钟到15分钟(21.3%),看杂志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5分钟到15分钟(21.3%),听广播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5分钟以内(10.1%)。数据还显示,广州网民每天不看电视的人群17.6%,由于都是网民,所以样本就没有不上网的人群。看电视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1小时到2小时的(28.5%),其次是2小时到5小时(23.7%)。上网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2小时到5小时的人群(32.4%),其次是5小时到8小时(22.0%)。总之从时间来看,广州网民每天听广播的时间最少,而看报纸和杂志的时间较多,看电视的时间较长,上网的时间最长。

最后,在分析广州市网民的媒介消费支出受什么因素影响时,由于本研究的因变量(媒介消费支出)属于连续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为类别变量(哑变量)或连续变量,因此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对报纸、杂志、电视、付费电视、上互联网的消费支出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假设1预测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表1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报纸来说,收入是报纸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b=0.069,p<0.05),对于互联网来说,收入是上互联网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b=0.091,p<0.01)。而对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来说,收入对其消费支出没有显著影响。假设1部分得到证实。而对于报纸,互联网来说,其由于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其消费支出随着收入而增加,所以其为正常品。但是杂志、电视、付费电视,其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因此这些媒介产品不能算低劣品,只能属于非正常品,其增加主要受制于其他因素,而非收入。假设2预测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随受众对媒介的态度喜好增加而增加。而表1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报纸来说,对报纸的喜好是报纸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b=0.112,p<0.001),对于杂志来说,对杂志的喜好是杂志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b=0.193,p<0.001),对于上互联网来说,对上互联网杂志的喜好是上互联网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b=0.111,p<0.001)。而仅对于电视(包括付费电视),对电视的喜好对其消费支出没有影响,因此假设2基本得到证实。问题1想了解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发现所有媒介使用时间都对媒介消费支出呈现显著地正向影响。其中报纸(b=0.209,p<0.001),杂志(b=0.335,p<0.001),电视(b=0.128,p<0.001),付费电视(b=0.09,p<0.01),上互联网(b=0.176,p<0.001)。在控制变量中,年龄对报纸消费支出(b=0.175,p<0.001),上互联网的消费支出(b=0.062,p<0.05)呈现显著地正向影响。而教育对电视的消费支出(b=00.099,p<0.001)呈现显著地正向影响。

在报纸消费支出模型中Rsquare为0.169,Rsquare称为拟合优度,0到1之间,越接近1,表明方程的变量对y的解释能力越强。另外当自变量个数增加时,尽管有的自变量与y的线性关系不显著,Rsquare也会增大,这是因为Rsquare受自变量个数与样本规模影响,对于这点,通常采用调整后的拟合优度(AdjustedRsquare)进行调整。在报纸消费支出模型中AdjustedRsquare为0.165,即考虑到自变量个数,性别、教育程度、年龄、收入、看报纸花费的时间,对报纸的态度这几个自变量对报纸消费支出这一因变量共解释了16.5%,这在社会科学中还是一个比较大的解释比例,而且该方程通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F=38.269,SIG=0.000***)。而在其他几个模型中,杂志消费支出的Adjus-tedRsquare为0.214,比报纸的高,而电视消费支出(AdjustedRsquare=0.02)、付费电视消费支出(AdjustedRsquare=0.004)、上互联网消费支出(AdjustedRsquare=0.054)则比较低,也就是说,在解释报纸消费支出、杂志消费支出中,所使用的自变量有较大的解释力,而在电视和互联网消费支出中,解释力度却不是很大,这可能是因为电视消费支出是带有强制固定收费性质、而上互联网消费支出和付费电视消费支出则是每月固定收取所致,所以其解释力度就不如报纸和杂志消费,甚至付费电视消费支出模型还通不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1.749,SIG=0.106)。

结论与讨论

1.研究意义本次研究基于广州市网民,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三个自变量中收入与报纸、互联网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而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无关。而在宏观数据上,喻国明瑏瑢(2008)曾经分析了全国各省市的2006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文化娱乐支出所占比重的相关性,发现一般来说,一省(市区)的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相关的指标)多,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与媒介支出相关的指标)就多,他还发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和该地区的千人日报拥有量相关性较显著,分别为0.863和0.754,这说明,在消费潜力比较大的城市,人均消费额度较高的城市,其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千人日报拥有量也往往相对比较高。而在微观方面,琦和杨瑏瑠(2009)曾指出报纸消费与收入正相关,而网络新闻消费与收入负相关。这说明,报纸是正常品是中外都经过实证证实的。而由于互联网的消费与网络新闻的消费并不相同,对于广州市市民来说,互联网的消费主要是网费,是固定的,而网络新闻是非固定的,所以各自与收入的关系并不可比。在对媒介的态度上,除了对电视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外,对其他的媒介(报纸、杂志、互联网)的态度都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正向的,也就是说,对媒介的态度越喜欢,其消费支出行为就越强烈。而媒介使用时间全部与媒介消费支出正向相关,则表明受众在接触媒介的时间越长,其也会在该项媒介花费越多的金钱,所以媒体只要增加受众对其的接触,就不仅能够提高广告收入,还能获得受众的直接的支付,如订阅费、购买费等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分析了不同的媒介产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经济特性,目前的数据至少证明了用户报纸和互联网的消费支出与用户的收入相关,因而属于正常品。当然,用户的杂志、电视、付费电视消费支出是否真的与其收入无关,如果无关,那么究竟原因是什么,这还需要更多的实证资料证明。其次,本研究得出的对媒介的态度正面影响媒介消费的结论可以解释一些媒介经济学的问题,如网络新闻的付费订阅率如此之低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受众对网络新闻缺乏好感。再次,本研究首次证明了所有的媒介产品的使用时间都与其媒介消费支出相关,这也探索了以前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首先,本研究通过抽样获得广州市市民在媒介消费支出方面的数据,在数据上补充了宏观数据仅有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局限。其次,过去媒介由于依赖广告赢利模式,所以更多的是关注广告主的需求和态度,现在,媒介如果转向广告赢利模式与用户付费模式并存的话,就要关注用户的情况,一般来说,用户收入越高,用户对媒介的态度越好,用户使用该媒介的时间越长,用户就越容易对该媒介进行消费支出。也就是说,增加用户的黏度与忠诚度是提高用户的媒介消费支出的关键环节。

2.研究局限首先,本研究的局限在于仅通过QQ对广州市网民进行调查,由于QQ是一个网络工具,虽然在中国QQ用户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网民都使用QQ,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远高于QQ的同时在线最高人数1.5亿,因此,QQ被访者能否反映所有的广州市网民的媒介消费情况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另外即使QQ被访者能够代表广州市网民的媒介消费情况,其与广州市普通民众的媒介消费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次,本研究仅调查了广州这一地区的部分受众的媒介消费支出,得出一些数据,但是在中国这个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国度里,广州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全国的数据。根据2006年官方公开的与媒介消费支出相关的指标“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显示,广东这方面的支出是人均一年1010.23元,在全国排在北京、上海之后,但却远远超过某些地区,如西藏等仅有87.44瑏瑡,所以未来的研究可以研究其他的更多城市;最后,由于问卷并没有涉及各媒介的功能问题,但使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媒介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主要方向是功能研究。杨和格兰特瑏瑢(1997)提出,不同媒体之间关系是由其功能决定的,功能或者替代,或者互补。在广州市网民的媒介消费中,互联网的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其他媒介,而互联网的功能也越来越高于其他媒介的获得信息和娱乐的功能,互联网能提供查找信息、沟通交流、意见表达等其他媒介产品都无法提供的功能,因而需要从不同的媒介产品的功能去分析其对媒介消费支出的影响。

消费状况范文篇7

医疗保健居民有效消费不足

当前,“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看病贵”反映的就是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幅过快、水平过高。医疗保健居民消费增长快尽管当前我国医疗保健消费总体水平不高,但是医疗保健居民消费却增长很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30%左右,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6]。医疗保健消费的快速增加,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投资意愿在日益增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1991~2006年,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8项支出构成排序发生了明显变化,食品支出虽然仍位居第一,但比重已快速下降(下降18.0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比重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2.21%上升到2006年的7.14%,上升了4.93个百分点,见表1。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居各类消费性支出增幅之首199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从205.16元增长到699.09元,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速度14.59%,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领头羊”,见表2。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长199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9%,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10.9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3.78%提高到5.07%,提高了1.29个百分点,特别是城镇低收入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增速明显超过其收入增长幅度,低收入居民家庭医疗消费占生活消费份额过大,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家庭,由于医疗消费支出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且低收入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高于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导致收入越低的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挤占正常消费的情况越严重[7],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导致医疗消费支出压力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见表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量的急剧增长外,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为此,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开设了特需门诊及特需病房、添置了先进的设备仪器、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专科治疗中心、增加了检查治疗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为广大病人提供更加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居民对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不足尽管当前医疗保健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要求高,但居民对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却仍显不足。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居民两周未就诊率为38.5%,2003年提高到48.9%,2008年回落至37.6%;其中2003年农民的两周未就诊率达到45.8%,两周未住院率超过30%,31.4%的农民有病采取“自我医疗”的方式[8]。居民两周未就诊率、未住院率较高,显示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不足。

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低对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

我国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也间接导致了我国医疗保健居民消费比重的提高。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在医疗保健消费中的比重偏低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包括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据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19980.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5732.5亿元(占28.69%),社会卫生支出7196.6亿元(占36.02%),两者合计占64.71%[8]。可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和各项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医疗保健公共消费有所提高,但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却仍然较低,远低于OECD国家,如加拿大(70.5%)、芬兰(75.1%),甚至低于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如阿根廷(71.3%)、古巴(85.5%)、泰国(74.3%)(以上均为2008年数据)。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不足,对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结构的对比发现,相同收入水平下,由于我国政府在过去数年中对教育、医疗等社会发展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我国城乡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比重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8个和1.45个百分点[9]。有研究显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额外支出对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达到5810.7亿元,以此推算,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5810.7亿元约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7.2%),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支出比重得以降低至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居民消费率可以从目前的38.2%提高到41.3%,最终消费率可由目前的52.1%提高到55.2%,比目前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9]。

消费状况范文篇8

在区域优势上,发展云南本土旅游业

旅游业是云南省的支柱性产业,目前,云南的旅游业名列全国前茅。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因文化而雅致,文化因旅游而丰盈。在旅游业的横向方面,针对旅游业现状,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稳定现有旅游成果,牢牢占据旅游业市场;二是提高旅游区内的服务设施,进一步从硬件上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提高旅游业增加额;三是开创新型的旅游线路,如怒江州的三江并流生态旅游等都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眼球,必将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另一瓶颈;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力度,在价格和景点分配上,可以将旅游景点打包性的推销出去,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旅游发展效果,加大各新闻媒体与策划力度的密切结合,从而达到宣传的力度。在旅游业的纵向方面,一是建立“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古城的风俗特色游,促进文化产业消费。同时加快三大城市的古城完善和修葺,添加必备的设施投入,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建立澜沧江为中心的“怒江生态——西双版纳”的民俗游。

依托目前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调整部分文化产业和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绝大部分居民消费为基础,通过分析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生产出适合的文化产品,或提供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其中包括文化消费服务的具体内容和价格。譬如要调整目前云南省文化市场定价过高的产品和项目,如豪华电影院电影票价、大理、丽江等景点门票等,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从而做到经济学中“薄利多销”的效果。一旦文化消费定价过高,超过了老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势必出现单极消费局面,即只有富人才能消费的情况,单纯靠高价位反而不能换取高额的文化消费的提高。这也是文化消费的本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有标志性目标,更要贴近群众、社会、生活,满足居民文化需求,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文化消费的队伍中来,最终实现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总量的目标。

扩大珠宝玉石进口,加快当地民族民间工艺的生产

由于云南和缅甸毗邻,国内较多的翡翠玉石大多来自于缅甸。缅甸玉石进价便宜且精美,作为来云南旅游者的首选纪念品,加快玉石进口必将能影响文化消费的增加。同时,加快发展当地手工业艺品的发展,改变以前家家户户各自经营的理念,建立具有法人性质的文化消费手工业制作公司。

全力打造茶文化,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云南的茶文化在全国是处于前列的,著名的普洱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普洱茶的产量增长迅速,而普洱茶的价格决定于普洱茶的年份、产地、品种等因素决定其价格,一般而言,普洱茶的年份越久价格越高;古树茶数量少,其茶叶价格就高。

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新闻出版和传媒集团公司,培育大产业集团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成立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在云南报业方面有显著的发展;城镇居民提高了看报的习惯,尽管如此,在云南边缘地区,通过报纸来获得信息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在接下来扩大新闻出版的头等大事就是扩大农村居民对报纸、杂志、刊物的接受,改变以往仅凭电视、网络的获取信息的形式。对于电视传媒发展的过程,人才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资源,在云南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应该培育和引进三方面的人才:首先一支人气和实力的主持队伍;其次便是一支强有力的创意人才策划队伍;再次就是高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要培养和引进懂文化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消费状况范文篇9

一、青海省消费信贷进步的现实情况

(一)全面情况

从全面来看,青海省消费信贷余额呈上升趋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从根本上改善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是促使消费信贷发放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被运送到青海,并且因为交通的便利降低了运输成本,相应的降低了商品价格,刺激了消费。青海省消费信贷的产品主要有个人住房款、汽车消费款、国家助学贷款,在这期间,个人住房贷款占主要的作用和地位,其占比近90%;个人住房贷款、助学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汽车消费贷款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二)从消费信贷结构看

从四大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结构来看,仍然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余款的余额最高。四大商业银行各消费信贷产品占消费信贷的比重情况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最高是建设银行,占比为95.11%,占比最低是农业银行69.15%;汽车消费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3.94%,最低是建设银行,占比为1.87%;助学贷款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6.49%,最低是中国银行,占比为1.42%;其也消费贷款占比最高是农业银行,占比为20.42%,最低是建设银行,占比为1.06%。农业银行其他消费贷款占比高的原因是近来年大型家用器件贷款增加所致。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结构比重比较符合各行的业务定位。

二、青海省四大行的消费信贷发展的特点

第一,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目前归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据了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的很大部分份额,成为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的主要寡头企业;其中工商银行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对消费信贷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市场集中程度不是很高,市场各方不是合作关系,竞争仍然激烈;现阶段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上各银行的决策都会受到他行行为的影响,特别是规模相当的银行之间,无论哪一方都会对对方猜测,都详尽办重新安装以下。第二,从消费信贷资金投向来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金投向结构都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呈现一种单极化的资金投向趋势,然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消费信贷资金投向不仅限于住房贷款,资金投向更加多元化,在其他消费贷款中,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资金占比要高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第三,从消费信贷的整体结构来看,农行的消费信贷,正在针对性农行的消费有点远远大于其他三行。银行的消费信贷结构要优于其他三大行,其次依次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各行的消费信贷结构也比较符合各行的业务定位。

三、青海省消费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单一

青海省消费信贷的体系还是需要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为消费信贷资金的供应主体比较简陋,目前,消费信贷资金的供应方只有商业银行,可是因为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市场上的关于业务上的投资方向、产品的定位及价格、风险这些方面都有明显的趋同性,所以,没办法满足类型多样、层次多样以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市场结构不合理

青海省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一个难题就是消费信贷资金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投入比较集中,根据个人住房贷款的百分比数字可以看出青海省消费信贷的业务结构已经严重失调,住房贷款的业务也占用了过多的资金,单一化的发展,阻碍了其他消费贷款的发展。

(三)产品的服务过于传统

现阶段青海省消费信贷市场的主体是住房贷款,中长期抵押贷款、繁琐的申办手续是其特点,然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小额消费信用产品的缺乏流失应以社会的信用当作基础,重点是通过信贷的杠杆原理来满足人们跨期消费的需要。致使银行服务模式在创新方面有不足之处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服务中介的发展滞后的很严重,消费信贷产品的推广主要靠的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宣传,可是消费者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所以没有办法形成市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导致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约

现在所执行的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生产性贷款而设立的,银行开办的消费信贷只能作为参考来执行,可它的针对性不大,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这就更加增大了银行开办消费信贷的难度,尤其是能适合本地的消费信贷法规尚未出台,银行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保证。

四、发展青海省消费信贷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消费信贷信用制度,保护各方面权益

有关部门要抓紧出台一套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让消费信贷业务的申请、调查、评估、发放、回收资产的处置等活动有法可依,避免纠纷,减少投机者钻空子的几率。与此同时,应该用法律条款对不守信用者除了经济责任外,严重的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最后,人民银行要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各方面权益。

(二)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新的消费观念

作为个人消费贷款主体的居民,必须转变消费观念,逐步把自我积蓄的滞后消费转变为有信用支持的适度超前消费。极早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消费市场的特点,结合相关部门对消费信贷政策的引导、市场导向和最基本的操作知识来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消费信贷的好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推动消费信贷市场主体多元化

单一的消费信贷市场主体必然会影响消费信贷在未来的发展,无法满足多种多样的市场需求,可通过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小额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来拓展消费信贷的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消费金融服务中介,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使消费信贷的资金供应方逐渐转为多元化的市场主体。

(四)加快产品的创新及信贷制度

这些年来,在消费信贷产品上,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主要依靠于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不仅申办流程繁琐,同时银行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这就使得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转变经营模式,大力支持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五)消费品二级市场的完善

消费状况范文篇10

中国能源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常规能源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0.7%。其中,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达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海域,探明储量分别占据世界第十二位和二十二位;此外,我国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潮汐、地热、风力及核燃料资源储藏量都比较丰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各种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都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都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目前,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是1.0吨标准煤,美国是11.7吨标准煤,日本是5.5吨标准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是6.8吨标准煤,世界平均值为2.1吨标准煤。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将持续上升。预计205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际,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将在3.0吨标准煤以上。因此,能源总量供应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另外,我国能源资源可用度较低。由于存在着较多制约开发的因素,我国煤炭可靠建井储量严重不足;石油地质资源较丰富,但可采储量过少,增储难度极高;天然气起步晚、起点低,探明率不高,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但增储迅速、前景广阔。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1、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

从历史数据分析,我国煤炭消费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其占比仍然维持在65%以上;石油消费总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其上升幅度不是太大,近年来都在25%上下浮动;天然气占比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长时间内在2%左右徘徊;水电、核电及其他能源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能源消费严重依赖煤炭,石油消费虽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的石油占比相比差距很大。

2、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面临的困难

首先,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1990—2005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占比均高达70%,2006至今虽然其占比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一直维持在65%以上。石油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严重不匹配,2009年的石油生产量占12.6%,消费量比重为21.2%,对外依存度高达41%。而发达国家及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却是能源结构中占比最高的能源,美国的石油消费占其总能源消费的40.7%,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35.8%,由此可见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结构矛盾。另外,清洁高效的天然气和水电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非常低,仅为10.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其次,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机电快速发展,对能源和矿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没有能源战略或能源战略严重滞后,从而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较之发达国家差距巨大。198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7倍,这一数据逐年扩大,如今更是达到了16倍。导致这一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科技进步水平和速度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六五”期间科技进步所贡献的份额为32%,“七五”期间反而降到24%,而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占的份额最大,一般都在50%~70%之间。高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导致了重经济、轻环境等问题。

再次,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仍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十分突出:污染严重、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酸雨污染;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最后,能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尽管中国的能源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但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十多个百分点,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50%~100%。其中,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6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风机、水泵和压缩机的运行效率一般在50%以下,比发达国家低5—10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结构总效率为9.3%(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90%以上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

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表1为2006年中、美、加三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较。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能源供应仍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能源的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约束,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可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虽然中国可再生能源已步入快速发展期,但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接近9%),这主要归因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相对较高。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不仅需要法规政策的支持,更重要依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国已确定到2020年使能源的15%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中国电力的30%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美国是以石油为主的典型发达国家,2006年其石油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以上,天然气和煤炭消费均占比24.4%。美国将通过提高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减排的目标,提高能效措施将使美国到2030年碳排放保持不变,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将使碳排放较大程度地低于目前水平。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新政中,对新能源做出了极大倾斜,提出到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到2030年美国电力供应量约40%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如此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在加拿大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仅为10.7%,水力等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近1/4,天然气占27.0%。随着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及全球对温室效应的关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1、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走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节能优先”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工作的重点,而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因为我国能源效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的效率约为31.2%,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效率水平则为41%,可见,我国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努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变原有的“以资源换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

2、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

首先,要加大能源资源的勘探投入。目前我国对战略能源的储量、开发条件等的勘探和研究不够深入,探明的保有储量与其需求量严重失衡,特别是石油、天然气、核等能源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制定能源战略和决策时就极易造成失误,甚至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其次,要优先利用国外能源,适度建立战略储备。在能源利用上,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总体战略是先利用国外相对廉价的能源而后利用国内能源,要把国内有些较好的能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3、积极发展先进核能及清洁能源,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首先,要进一步开发、引进和完善核电水电技术,大力发展核电水电工程;其次,要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降耗技术,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再次,要开发和使用煤液化、煤气化等技术,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对环境的污染;最后,开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其使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