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9:50:06

消费观

消费观范文篇1

关键词:生态文明;消费观;生态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去工业时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在传统的消费中,将过度浪费、奢侈消费当成是一种时尚,甚至成为消费的主流。这就需要彻底的转变当前的社会消费观念,在消费观中加入生态需求的概念,将生态环境作为衡量消费的标准,实现在消费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文明下消费观念的生态需求现状

在当前的人类社会中,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于人们的物质需求,而是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的消费行为,甚至一度成为异化消费行为,而这种消费观念在二十世纪末开始也在中国开始出现,曾成为当时社会消费的主流。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社会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一直在进行着转变,朝着过度消费等畸形的消费观念发展,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种消费极大的刺激了社会生产,将超前消费的观念当成是一种时尚,反而将节俭看成是小农思想的行为。这种不正常的消费行为造成了今天社会消费中大量的生活浪费和生产废弃。因此必须要在当前的社会消费中建立生态的、环保的、和谐的消费新观念。在消费观念中引入生态需求的概念[1]。消费观中的生态需求主要是希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拒绝购买一些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实现适度消费的原则,杜绝通过大范围消耗资源的方式来达到满足消费需求的行为,在完成消费目标的前提下,保证消费过程的生态环保、节约低碳,在消费者对消费做出决定时会将环境因素考虑进去。这种符合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属于人们生活中的高水平理性消费,因此既不同于过度浪费的享乐型消费,也不同于传统的过度节俭性消费,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消费观念将成为未来消费观念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生态文明下消费观念的生态需求

享乐消费是一种通过过度浪费来达到消费需求的观念,因此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资源造成浪费,更是对人类心理产生不正确的引导,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畸变,影响人们的健康发展。而在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思想观念都会发生转变,基于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将时刻提醒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此促进了人类思想观念的进步。1.使消费符合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是环境修复自身,保障人类社会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持续收集资源的重要能力之一。人类各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否则环境就会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因此在基于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中,也要引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当前许多的工农业生产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消耗,同时也使得高消耗的产品成为社会消费中的主要内容,使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支撑人类的发展。而在生态需求的消费中,第一要义就是构建一个人和环境能够持续的、和谐的、低消耗的消费模式,通过在消费中大力推广持久型、可再利用型、可环保处理型的产品,力求将环境污染的情况降到最低。在这种消费模式中人们将会把自己放在整个生态环境当中进行消费,保障各个产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有益于生态环境持续良性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维持生态结构的稳定,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2]。2.实现适度消费的理念。基于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就是要人们在生活中实现降低物质欲望、丰富精神生活,最终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生态破坏少的健康消费模式。在过去的消费观念中,将会通过大量的高资源消耗消费来的进行过度消费,如果这种消费观念不能及时的进行阻止和改造,人类社会的资源将会迅速消耗掉,造成资源危机。而基于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将指导人们在生活中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降低消费中的浪费行为。人们生活质量的进步不仅仅是在于物质上丰富,而是实现在现有的物质资源上进行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因此,基于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将会对传统的过度消费造成极大的挑战和冲击,使人类在消费的过程中逐渐放弃过度消费的观念。3.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将重新推动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思考,在消费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了生态消费的内涵。在传统的消费观念中,对物质的占有和追求是人们消费的主要目的,但是忽视了购买的产品是否符合自身的生活需要和消费标准,导致在生活中经常造成冲动性消费,最终形成了畸形的消费观念。而在基于生态需求的消费观念中,消费的目的是在于产品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实现人们在消费过程中通过理性的分析和综合性的考虑来达到合理消费的标准。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当中,浪费型的消费已经被当成是危害人们正常健康生活的行为,而生态消费则是真正能够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消费行为。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消费观念上进行同样的提升,放弃有害于社会环境和阻碍勤俭节约精神发展的享乐型消费,进而不断推广生态消费在人们社会中的普及程度[3]。4.将生态消费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实现生态消费在社会中的普及,不仅仅能够维护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能促进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勤俭节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这种精神则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在生态消费中,人们将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在消费过程中积极的实行合理消费、集约型消费,减少铺张浪费的现象。因此这种消费观念与勤俭节约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相同之处,这就需要在生态消费上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使人们在消费中走出物质享乐的价值误区。将和谐发展、合理消费作为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5.实现消费公平。在生态消费中会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会有利于形成消费上的代际公平理念。在过去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将过度享乐的消费观念作为一种学技术哲学学科硕士,主要从事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时尚性的消费,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已经不再符合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放弃这种以消费代际公平为代价的消费观念。在当前的社会中,当代人应当积极的思考符合人类长远发展的消费模式,对未来人类的发展肩负起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感。通过合理使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减少对未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后代人类的长久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在生态消费中,将进一步的减少社会产品的浪费,提倡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新观念,在节制人们物质欲望的同时,加强人们的精神发展。保证在生态消费过程中不仅为自身的需求而考虑,同时也为后代人的发展来考虑,维护后代人在资源使用上有着公平享有的权益,切实的实现人类在各个地区和各个国家之间抵制不公平的消费方式。6.体现社会责任意识。在生态消费当中,重点是要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进行超越物质需求的自我体现,将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传递给每个的消费者身上,促进人们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融入节约资源的责任意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将会发现物质上的享乐已经不在是自身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是为了满足于自我精神价值的体现。而在生态消费观念中,将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人类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念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实现人类高品质生活以及个人精神发展的核心要求,这就需要人们在消费上担负起构建和谐自然环境的责任。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消费是当前社会消费观念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在消费中加入生态需求的概念,实现人类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在消费观念中以生态环境为参考标准,进行合理消费。既不会进行铺张浪费的奢侈消费,同时也避免了进行过度节俭的消费。通过理性的、适度的消费行为,有效提高消费的利用率,在消费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建平,丁玲.生态文明视野中的消费与自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3-59.

[2]梁青春.生态文明视野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培育路径[J].职教通讯,2016(23):13-15.

消费观范文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茶文化消费观;绿色消费;茶文化

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内在要求和实践指向,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过程中,需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辩证看待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关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展绿色消费,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1马克思主义消费观阐述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确立的,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消费及消费相关问题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问题进行剖析和资产阶级消费理论的批判中诞生的,在构建其经济学理论大厦时对消费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深刻的分析。消费作为个体存在的表现方式,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个体通过拥有和消费物质文化产品,摆脱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对自身发展的限制,将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真正实现主体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认为消费对社会生产具有反作用,强调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同一性。生产过程同时是一种消费过程,反过来,消费过裎同时也是一种生产过程,两者之间是一种中介运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首先,生产生产着消费,它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方式、动力。其次,消费生产着生产,任何一种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成为现实的产品,消费也创造了新的生产需要。此外,生产与消费之间相互渗透和转化,这种关系在不同生产方式下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同一性映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具体关系、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应放其在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肯定必要消费的合理性,批判资本主义奢侈性消费的虚假性。马克思认为,“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消费成为人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反映着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社会经济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人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进行的,表现为人通过对一定社会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资产阶级奢侈性消费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无产阶级必要消费的剥夺与压榨基础之上的一种虚假性繁荣,将他人的劳动看作毫无价值的存在物,奢侈性消费对社会财富实际上只起到消耗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坚持消费的主体性,批判消费异化导致的不公平消费。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确证人的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当劳动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反对个体本身时,必然导致劳动异化。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异化了的劳动表现为人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分离,由此产生的需求异化表现为个体对商品的过度追求。因此,把消费活动中所获得的满足当作人的真正的满足,是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消费不再是目的,它成了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因贫困而缺乏必要的消费,资产阶级则进行奢侈消费,这种不公平消费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2茶文化消费观阐述

茶文化消费是以茶叶为主要消费对象,在占有、欣赏、享受与使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消费文化观念和生态文化观念的总和,反映了消费者的精神财富的消化、继承、继续、再造与创新过程,体现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在茶叶消费过程中所形成或达到的精神与价值、意义层次,带有强烈的文化意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茶文化消费具有文化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生态休闲化的特征,形成了经济、文化、生态和审美等多重发展的综合性消费趋势。茶文化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其他消费不同,茶叶的消费过程,不是单纯的对物质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其消费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必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意蕴和价值情怀。饮茶也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消费需要,而是一种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高雅文化行为,具有了品茶品味品人生的文化价值倾向和文化行为表征。自上世纪80年代初,茶文化从自然形态的茶叶文化逐渐向茶叶文化发展以来,茶叶的经济化和茶文化的消费化,使茶文化成为一种可以经营的、走向市场的时尚生活方式,一种反映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共同特征的社会行为和文化行为。茶文化消费是一种生态消费,反映了消费者的生态观念和消费倾向。绿色消费是生态消费最鲜明的特征,在茶文化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通过市场获得产品和服务,不是为了获得交换价值,而是通过使用价值获得一种普遍的、自然的需要服务,在茶叶消费和个体需求之间,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建立并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绿色消费关系和生态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强调的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目标,而是在生产—消费结构中对健康生活和合理的生态关系的反思与调节:“更少地生产,更好地生活”,反映了生态观念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和消费行为对自然界的无度榨取的克服,回归到重视使用价值,重视绿色发展、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念上来。茶文化消费是一种审美消费,体现了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茶文化消费因为饮茶消费行为的大众化,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践中,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植物饮品去满足基本的需要,而是把消费茶叶的过程中,视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具有“求美”需求的审美过程和审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饮茶成为主动接受艺术教育,自我美育的过程,借以陶冶情操,感受茶文化艺术的熏陶,进而在享受茶文化的艺术过程中,提升艺术品质和个性品味,体现消费者的审美价值。可以说,茶文化消费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判断的过程。其中,消费者在享有茶文化产品和服务时,以自主自由的消费状态,以体验式消费的沉浸在茶文化的所提供的文化氛围中时,所获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美育效果。

3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和茶文化消费观的统一

消费观是人们对于消费的一种观念,它影响社会个体的消费行为选择和消费决策,对社会消费水平、结构与规模有重要影响。马克思对“生产一般”的重视,对消费合理性的充分肯定和奢侈性消费的批判,为茶文化消费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和遵循。而茶文化消费所具有的文化性、生态性和审美性特征,反映了我国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背景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消费观,适应了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的消费文化要求。

3.1处理好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的茶文化关系

消费不足一般是指居民消费侧重于生存性的消费,在消费方式上往往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要消费对象,抑制自己的消费意愿,并倾向于储蓄行为,主要表现为消费需要能力、消费满足能力不足。造成消费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结构、消费能力、商品数量以及消费文化等。过度消费是指在消费主义观念驱使下,采用一种超出了真正的需求或消费能力的非理性消费,具有享乐主义的鲜明特点,通常将大规模的消费或浪费视为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方式。过度消费不是以勤俭节约为价值观的合理性消费,而是以浪费作为衡量个人的价值标准,容易造成粮食等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影响人民的幸福观和价值观,造成消费不公和引发社会阶层分化,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认为,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方面,治理消费不足问题,需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效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通过供给侧改革,优化消费品市场供给,增强文化教育的消费力,切实保障居民真正需要的商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重视过度消费,要充分认识到以消费主义为主导的消费意识形态形成的体制存在的总体失控危险,根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形成茶文化消费的制度约束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形成严厉的惩戒机制,有效遏制浪费性消费。

3.2开展绿色消费,形成新时代主导性的新型消费观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消费文化。倡导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与适度消耗,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循环持续利用,要求社会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来把握消费的尺度,避免抑制消费,反对奢侈浪费。要从家庭做起,养成良好的家庭消费观念,避免陷入消费至上的消费观念拜物教之中,从思想上行动上厉行节约、拒绝浪费,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将传统文化中的消费观念和新时代消费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消费文化,建设新的餐饮消费伦理道德,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性,倡导合理消费,筑牢消费伦理道德防线。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下转第20页)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社会生产力,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既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又是消费升级的制约条件。只有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社会生产力,满足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保持较高的消费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双循环”发展。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在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上,引导消费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饮消费社会风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形成合理消费的刚性制度约束机制。要充分认识到西方社会以资本积聚的压迫力量,以正义的价值维度和意义标准衡量人类消费行为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建立和健全有关消费的法律法规,利用社会消费大数据,在企业、餐厅、食堂、学校等日常生活消费场所,建设不良消费信用查询网络和消费信用查询系统。发挥制度优势,使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环节,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作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要,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J].新湘评论,2021(03).

[2]徐望.文化消费的大众美育与社会文化资本积累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20(2).

[2]张红柳,王时中.马克思消费观的当代境遇与拓展方向研究[J].消费经济,2019(03).

[3]高琳.数字媒体运营模式下的时尚茶产品消费文化[J].福建茶叶,2017(01).

[4]刘仁营,朱有志.重温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思想[N].光明日报(理论板),20160203,第013版.

[5]杨兴业.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同一性”命题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6(03).

[6]盛光华;高键.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转化机理研究——以绿色消费为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消费观范文篇3

【关键词】消费主义思潮;高职院校;消费行为

近几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主义思潮不断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飞速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各种便捷的消费和支付的手机应用的出现,更是使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变得更加迅速与广泛,身处于这种背景下的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必定也会受到影响。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尚未建立一个独立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抵御消费主义思潮的能力和社会环境影响的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形成不良的消费观。消费主义思潮已经开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探求消费主义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方法,为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

为调查消费主义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影响,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了972份调查问卷,三年制高职院校的大三学生要进行校外的顶岗实习,因此大三学生不在随机调查的范围内,其中大一的有效调查问卷511份,占总数的52.57%,大二的有效调查问卷461份,占总数的47.43%。现根据两个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调研数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一)消费水平。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中来自农村、县城和城市的比例分别为78.91%、10.49%和10.6%,整体家庭月收入较低,在1000以下的占16.67%,1000~3000的占41.77%,3000~5000的占26.23%,5000以上的占15.33%。将在校期间平均月消费分为低于1000、1000~1500和1500以上三个档次,所占比例分别为19.16%、34.05%和6.79%。由此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家庭收入相对较低,整体消费适度,只有极少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过高。(二)消费结构。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在基本饮食、购置生活用品、形象方面、学习方面、消费娱乐等几个方面,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基本饮食方面,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占36.73%,消费在500~800之间的占43.83%,消费在800元以上的占19.55%;购置生活用品方面,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41.46%,在100~200之间的占42.59%,在200元以上占15.94%;形象方面包括化妆品及衣物方面的花费,每个月形象消费在0~200区间占71.91%,在200~500元区间占20.88%,在500~800元之间占4.22%,在800~1000元之间占1.34%,在1000元以上占1.65%;学习方面,每个月学习消费在0~200元之间占95.88%,在200以上的占4.12%;消费娱乐方面,200元以下占62.65%,在200~500元区间占34.88%,在500~800元占1.65%,在800元以上占0.82%。因此通过消费结构的数据显示,把基本食品消费在800元以上认为消费较高,占比19.55%;把学习消费、形象消费、休闲娱乐消费、购置生活用品消费在200元以上称之为消费较高或不合理消费,分别占比4.12%、28.09%、37.35%、15.94%。统计后,综合这五组数据的平均值为21.01%。由此,可以初步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有21.01%的人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消费不合理或出现消费主义倾向。(三)消费方式。一是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通过电视购物的学生占1.65%,通过实体店购物占9.05%,通过电话购物的占0.93,通过网络购物占88.37%,说明网购已经成了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二是调查了在消费购物日,例如“双十一”、“京东618”等,高职院校学生是否会消费,发现有66.87%的人表示会购物,有33.13%的人表示不会。通过在评价周围同学的消费方式时,认为有17.9%的同学经常消费,花费大,认为有31.48%的同学偶尔消费,有47.53%的人认为周围同学消费合理,认为3.09%的同学消费节俭。可见,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会受到互联网影响自己的消费行为。在进行消费时有10.49%的学生认为朋友和同学的意见十分重要,64.71%的人认为朋友和同学的建议一般重要,认为不太重要的占15.84%,8.95%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因此朋友和同学的建议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调查外出就餐时是否存在过度消费时,有4.32%的经常出现过度消费,有51.44%的学生偶尔发生过度消费的情况,只有44.24%的同学从不进行过度消费。三是通过调查显示有71.5%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使用过花呗、京东白条等分期支付软件,其中有14.51%的学生会经常使用,这样很容易引起过度消费,从而导致信贷危机。(四)消费观念。调查数据显示,有75.72%的学生赞成无论何时都应该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但分析结果显示,有49.38%的学生认为周边的同学存在浪费现象,并且在消费的时候,有51.95%的人会制定计划,还有48.05%的人并不会制定计划。在想要消费却没有足够的金钱时,有11.73%选择向父母要,有1.75%选择向同学借钱,63.37%的同学会通过攒钱后购买,使用信用卡、花呗等分期支付的方式的占23.15%。在进行消费之后,有4.42%的学生会出现后悔的情况,消费过后偶尔会后悔的占68.42%,只有27.16%的学生在消费过后不会后悔。因此,虽然高职院校学生认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但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与之并不一致。综上所述,虽然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适度消费占主流,但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消费中也存在消费主义倾向。

二、高职院校学生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殊心理。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年纪较小,心理抵抗外部坏境影响的机制较为薄弱,自制力较差,约束能力较低,又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在没形成合理且科学的消费观念的情况下,极容易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一是高职院校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业十分繁重和休闲时间较少,上大学之后失去父母的监管,突然变得相对自由,一时间容易受到从众心里的影响从而变得迷失和放纵自己。二是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极强的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但分辨能力较弱,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对高职院校学生充满着吸引力,产生兴趣想去尝试,商家利用这点来诱导学生进行消费,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三是高职院校学生正是树立自我意识和消费观念的重要时期,在虚荣心和攀比心理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享乐主义,将高额消费作为炫耀的资本和彰显个性和品味的方式,从而导致盲目消费,甚至通过一些信用贷的软件,产生过度消费,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迷失自我,不利于正确自我意识和消费观念的形成。(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财富积累不断地提高,为消费主义思潮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消费方式也逐渐从生存性消费转变向享受性消费发展,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变,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观念逐渐被淡忘,奢侈消费、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受到了追捧,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思潮的侵蚀下,对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接受“负债型”消费,使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一些系列信用贷软件进行分期付款式消费,学生之间互相攀比,奢侈型消费变成了炫耀的资本,甚至有些学生选择一些不合法校园贷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足。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形成价值观和消费观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对于消费观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教育,部分思想政治课程并没有联系实际案例,单纯地照本宣科,削减了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对于消费主义思潮的了解较为肤浅,不够深入,因此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健康的校园氛围对于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养成也十分重要,有些校园忽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消费主义思潮在校园里面传播,导致校园文化无法正确引导高职学院学生抵抗消费主义思潮。家庭消费教育不足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受到消费主义思潮影响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中有极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生活的压力,很多家长背井离乡打工赚钱,无法留在家中陪伴孩子,从而对孩子产生愧疚,导致家长用金钱进行弥补,无论家庭情况怎样,都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通过这种溺爱使孩子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家庭中家长的消费方式对于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家长的消费观不科学,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错误的消费观念。(四)新媒体的渲染与误导。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5G网络的推广和新媒体的涌现,使内容制作、信息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与快速,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又迎来一个高潮。各类自媒体,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利用学生比较喜欢的流行文化和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刺激学生消费,网红利用自己IP的影响力转化为巨大的商业价值,形成各种网红产品引起消费欲望。利用流量明星代言,为品牌加大影响力度,形成粉丝经济,通过流量明星在粉丝中的影响力鼓励粉丝消费。各大购物平台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购物节,如“双十一”、“618”等刺激学生的追求时尚潮流的想法和盲目跟风的心理,从而产生不理性消费。高职院校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消费观念很容易被误导,新媒体宣传的享乐主义,渗透进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消费选择和消费观念。

三、应对消费主义思潮的措施

(一)加大社会对于正确消费观念的引领。勤俭节约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在经济发达,生活便利的时代,对于艰苦奋斗的认识停留于表面,信念意识淡薄,因此很容易被消费主义思潮趁虚而入,因此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应在全社会进行宣传引导,通过宣传典型人物事例,树立时代楷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风尚,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消费观念养成的重要阶段,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灌输是抵御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途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伸和升华,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辨别能力和形成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途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加深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到行为之中,消除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二)增强高职院校对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建立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防止消费主义思潮在校内部传播,不仅要加强消费观念的相关教育,还要加大力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健康的校园文化,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理念。一是学校要进行消费相关知识的教育。学校要开设和消费心理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在以讲座和主题班会作为辅助,引导学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增强辨别能力,培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二是学校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学校要组织开展一些与消费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辩论比赛、趣味知识竞赛、论文活动等,丰富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做好消费规划,减少攀比盲从行为。(三)发挥家庭在培育正确消费观念的作用。家庭作为学生的教育的起点,家长在消费观念的教育中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家长应改掉自身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通过在家庭中营造合理科学消费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避免进入消费误区,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二是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在地的物价,适度地给予学生生活费,不能溺爱孩子,杜绝毫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需求,防止孩子养成贪图享乐的习惯。三是家长要时常与学校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生的生活动态,出现异常的消费情况时,及时与辅导员沟通,做好家校联系。(四)强化新媒体的正面引导。新闻媒体作为传播消费主义思潮的主要途径之一,为防止消费主义思潮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进行约束和监管新闻媒体,营造积极健康的媒体环境。1.提高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成为媒体人的门坎变得越来越低,随着短视频的流行,每一个人都可以制作并短视频,提高媒体人的综合素质,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2.加强新媒体平台对于作品的内容审核。规范和健全平台内容审核制度才能抵制宣传享乐、奢侈和攀比等有明显消费主义倾向的宣传。3.高职院校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学生中的应用率十分高,因此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教育,进行舆论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消费主义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应引起各方的重视。社会、高职院校、家庭和新媒体四个方面应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合理和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已进入了经济迅速提高和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只有更好地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利影响,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党思琦.消费主义思潮对高职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和应对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13:41~42

[2]李钰.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20,25:85~86

[3]卢秋月.消费主义思潮对0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4]雒霞丽,陈倩,马双双.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新媒体时代下[J].学理论,2019,3:170~172

[5]张云.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基于“校园贷”的视角[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1):52~55,65

[6]王军,郎捷.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基于“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2019,6:75~80

[7]苟鹏飞,张雨婷,周文浩,王逸纯.消费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状况分析[J].中国商论,2019,5:82~83

[8]任鹏,丁欣烨.文化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8,4:65~69

[9]董敏.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与引导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26:126~127

消费观范文篇4

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攀比消费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又未踏入工作没有过多的接触社会,所以消费观念大多不成熟,在理性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会存在非理性消费,而盲目攀比消费是在大学生中屡屡出现的问题。大学生生活学习都是在集体中,所以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盲目的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而在虚荣心的作祟下很容易和同学产生攀比心理,如果不加以制止往往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2.高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大量的接收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讯息以及思想,大学生并不能理智的区分全部的好与坏,而受西方享乐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们没有合理的掌握这个度,在消费中过多的追求与自己实际生活水平不符的东西,结果超出支付能力。3.负债消费金融危机以前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事实证明这种生活方式行不通。但是受西方经济影响,这种生活作风在大学生中也悄然兴起,更有很多大学生办起了信用卡,真正的在体验着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但他们没有考虑过偿还问题也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继而负债消费。

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主导方向是科学的健康的,但是其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因素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他们的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并没有像经济那样高速的提高。社会发展多元化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变得更加强烈。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成熟与非成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其消费观消费水平,受到整个社会的直接影响。2.家庭因素人首先出生就在一个家庭中,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没有哪个人可以离开家庭。他的社会使命始终脱离不了家庭。而家庭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家庭的消费观、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3.学校因素当代学校教育大多数对消费观的教育有所欠缺,更注重的是理论文化书本方面的培养,学生们根本对上一代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没有深刻的体会,在学校中也只重视文化知识,使得科学健康理性消费观更加薄弱。

消费观范文篇5

现今的高中生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对于现今父母来说具备充足的能力和宽裕的条件为其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优质上乘的物质条件,但这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他们对待金钱、物质的消费观教育。不赞同子女对于消费所提出的各种请求家长盲目满足,也不赞同不分青红皂白地泼冷水。应及时交流彼此对于消费的看法。而对于孩子来说呢?父母的很多行为,比如消费行为就是其中之一,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亲生父母的无声举动,因此,好的习惯和行为可以无声地去影响你的孩子。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远到、......近到焦裕禄、钱学森......一次无意间看媒体报道李嘉诚的慈善事业,他的名字对于大家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商业界的精英,财富的拥有者,同样的是,他自己的生活也十分节俭,平时他戴的手表也都是跟普通人一样的,穿的衣服也仍是普通西装,但他在社会慈善事业这方面的付出,是我们大众无法比较的。他对子女的影响都是正能量的,没有过多的言语教育,没有过多的一板一眼的训斥,都是在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让子女甚至身边一大批年轻人受到感染,无声中受到洗礼,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我们普通人更是应该借鉴这一宝贵的人生经验。另外不可不提的还有一个企业家,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累计个人捐款已经达到了80亿元,他说:我的财施不过是“小善”,他2009年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是首位华人获得者。他也是中国反倾销胜诉第一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家,他平时对子女的教育却都是节俭第一,不准许铺张浪费,在他的家里看不见过度消费、浪费的现象,他多年来以身作则,子女也都效仿,适度消费与理智消费节省下来的财物大多数都用来做慈善了,捐给了需要的人们,只是一种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大家深思。

2学校氛围对高中生正确消费观念养成的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正确观念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重新塑造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纠正以往消费活动中欠缺的部分,帮助其改正某些错误的消费行为。要把这一问题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去尽可能地完成。首先,学校要因材施教,抓住个体与整体的差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从特殊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来说。可被称作前沿阵地。我们的高中教材里对于高中生消费观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知识传授范围,有考试大纲规定的必修部分,这几乎是学生们初次系统地理论化地学习关于消费观的相关内容,由于系统学习知识以前,在每个孩子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消费选择与消费判断的准线,所以在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时,对于讲课老师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过程,这期间讲授者应该着重于学生心底思想的挖掘,然后就存在的问题渐进地给予梳理,渗透正确的消费思想。其次,拥有一个良好氛围的受教育环境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有必要的,每周一七点钟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三第八节课全校的人生规划课,每周五下午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等等,利用这些形式可以达到对高中阶段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洗礼与重塑,进而渗透关于金钱,关于理智消费思想的传播与讲解,使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潜移默化地接触到正统思想的熏陶,感受到当今时代背景下校园艺术和校园文化的内涵,体会正确理智的消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自觉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消费习惯。最后,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与持久的保持也是必要的。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与各种手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孩子们渐渐的改变了以往的消极的消费观念以后,我们会发现,取代攀比消费的是理性消费,求实心理也取代了求异心理在学生心里的位置,一切看起来已经在轨道上正常运行了,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潜在的问题,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那就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正确消费思想的主动抵触,主动排斥使得原本平坦的道路上时常会出现小坎坷,出现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在矛盾出现的最初期,教师可以多讲一些生活实例来分散学生对错误思想的认识,让他们自己在心里对错误思想产生质疑,进而主动的向正确思想靠拢,教师也就很轻松地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学习上来。

3社会环境对高中生正确消费观念养成的影响

大家经常呼吁,社会要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关心与爱护他们,等等。那么怎么能更好地让他们长大、发展、进步,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在从消费这个方向上来谈谈社会对其的影响。我认为社会各界都应积极配合,比如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动引领,政府的多方位监督,等等.作为主抓教育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你们应深入学校中,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定期做一次汇总,就本地区所包括的高中生的数量、性别、消费程度、消费场所等情况有一个真实的掌握。你们是站在教育学生最前沿的管理者,你们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他们未来的各方面发展。而作为政府,你们最清楚的就是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关键因素,高中这个阶段是人生的转折点,作为地方政府应密切关注本区域高中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向和所有掌握在册的高中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于存在的问题应第一时间下发合适条款并且保证落到实处。对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要立刻进行整饬并实施监督,对于那些向高中学生宣传落后的思想、不健康的内容、消极的理念和不熟悉法律相关事宜的团体或者个人,建议政府努力成立专门管制的部门常年进行监督,对于其他工作要加大执法力度,监督与促进,定期检查与矫正,促进各项工作的成功进行。而对于社会中的高中学生来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通过运用法律规定来维权,遇事能够明白应该如何处理,作何反应。高中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话题,是一个需要一直向前运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情,他们是现今社会的一个消费大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高中生的消费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与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没关系,但要知道去及时改正。全球化的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的今天,加快了地球村前进的步伐,随之而来的一大堆问题可以说已经走近了高中学生,甚至可以说深入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领域,此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培养他们拥有一个正确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的迫切性与时代意义性,对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一话题来说,家庭和学校、社会以及其他因素都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各方一致努力最终让他们明白:要把消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能让金钱发挥更大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全社会上下协心为建设新世纪的优质高中生队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军,王砥.消费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何建华.《消费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M].浙江:浙江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郑祥福.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赵卫华.地位与消费-基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消费观范文篇6

1.1消费结构多元化。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及实际观察后,发现先进的高职学生消费支出中交际支出约占40%,而穿着打扮方面,女生约占40%,男生约占20%,而生活必要开销约占30%左右,当然还有学习用品、通信费用以及其他额外支出约占10%。在这里我看可以明确的看出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交际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最重要的支出,而基本的生活开销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这一方面说明高职学生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其次,高职学生的消费结构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1]。1.2虚荣消费所占比例上涨。随着生活水平的上涨,高职学生的生活费标准也在不断地上涨,加上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家长也会给学生较多的零花钱,因此学生的生活费也比较的宽裕。但是,受到现在一些媒体的影响,拜金主义等浮夸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在虚荣心的推动下,一些学生开始出现攀比消费等,执着于消费不符合自身经济水平的物品,甚至为了虚荣心而出现校园贷款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2]。1.3经济、理财意识欠缺。国内的高职学生基本都没有自己赚钱的经验,生活费用以及其他的开销基本全部依赖父母,而且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因此也没有吃过苦,缺乏节约的意识,对与自己的生活费也没有理财经验,只知道向父母伸手,经济、理财意识欠缺,而且经济独立意识不强。这部分学生不仅在学校的时候无法做好自己的理财规划,在毕业之后也无法面对社会的残酷,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自食其力,不愿吃苦,而是宁愿躲在家里,依然靠自己的父母养活。1.4非理性消费较高。追星、网游、攀比等非理性消费的数额较高。一些高职学生沉迷于追星,会将生活费用全部用于购买明星周边产品,还有一些学生沉迷网游,将生活费全部花在游戏上,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攀比,将生活费花在一些奢侈品上,这些非理性消费的比例正在不断上涨。其次,人际交往和恋爱消费也在明显上涨,这一方面显示出学生精神世界的空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经济独立性的欠缺[3]。

2导致高职学生消费观念偏差的原因

2.1缺乏经济、理财教育。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一般以职业教学为主,虽然也会重视学生的思想、心理教学,但是对于学生的经济观念培养却存在较大的空白,教师并不会在课堂上来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更不会设置与经济、理财相关的专业课程。因此,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没有经济意识,缺乏经济思维,因此对于消费没有规划,也非常的不理性。2.2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三观尚未成型,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一些错误的观念。例如网上现在流行的“花式炫富”,鼓吹金钱至上,崇尚拜金主义,这种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在这种扭曲的观念中逐渐的养成了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在这种风起的带动下,盲目模仿,常常出现不理智的消费行为[4]。

3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建议

3.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有树立了正确消费观念,才能够让学生养成好的消费习惯。因此,就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同学们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哪些消费是必须的,哪些消费是可以避免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消费行为的不当之处,避免出现盲目攀比,追求流行等错误的消费行为[5]。在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通过老师开展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节俭意识。老师可以通过微博或者QQ群与班内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最新的消费动态并予以提醒。提倡同学们观看《感动中国》等教育片,了解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成立帮扶小组,鼓励同学们把零花钱捐给有需要的人。3.2开展理财教育。开展理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可以利用班团日时间或者开展讲座等环节,进行理财观念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理财的兴趣,掌握理财的基础知识,减少每月的额外开支,并设计自己的理财规划,提交自己的理财报告。这样同学们可以体会父母养家的辛苦,养成自己节俭的好习惯。

4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现如今的消费观念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差别,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物质需求的增加,高职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跟着提高,消费结构也在随之变化。为了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必须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开展理财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颖帅.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思想观、消费观调研分析——以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06):218-219.

[2]梅磊.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及其正面引导策略——基于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60-63.

[3]李梦远.高职院校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消费现状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30-131.

[4]邓金.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J].现代交际,2014,(06):209-209.

消费观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

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先进理念及文化的传播者,其观念与行为直接影响群众的表现。经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大学生并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其消费行为尚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对此,应结合实际,挖掘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中的不足,加强绿色消费观的构建,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政已经成为当前低碳经济时代的一项必然性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对气候变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度处于逐渐上升状态。从政策变化来看,2007年6月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法案》,将可再生能源及低碳能源纳入重点发展范畴,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了初步分析[1];短短3个月后,我国再次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目标,并从技术角度入手提出可行的发展方法。而从国际层面来讲,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各国经济增长模式、重点经济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遵循低碳经济要求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二、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关系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对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细化分析。(一)低碳经济是构建绿色消费观的基本要求。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给予上述要求,传统的铺张浪费、炫耀型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消费观念逐渐被低碳经济排斥,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的环保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下,政府通过出台经济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人们逐渐形成绿色消费观。以环保消费为例,企业所提供给的产品包装是否拥有环保标示已经成为人们选购产品的一项重要标准。(二)绿色消费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绿色消费观的形成能够起到良好的节约能源作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作用。从本质角度来讲,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另一种体现。当人们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时,其消费行为的产生也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中,促进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已经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

消费观范文篇8

【关键词】消费观念扩大内需金融危机

2009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实现了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依靠投资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居民当前的消费状况与其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消费观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质上长时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积累、倡节约的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抛弃了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住房、通信及电子产品、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文化教育、汽车等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信贷消费、理性消费、个性消费等消费形式也开始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形成了当前中国居民西方消费主义与东方重积累思想并重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观念。

二、现阶段消费观念的成因

1.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价值对国内居民消费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不稳定的生存状态使我们的先人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进而形成了以节俭为核心的消费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习惯转化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倾向,如重勤俭、轻生活;重储蓄,轻消费,满足于简单的物质供给,轻视甚或羞于精神消费等。此外,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也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父母认为自己对子女将来的幸福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努力保证子女过上最好的生活,“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大多中国父母的消费心态。因此,国内居民在子女的生活、教育甚至婚嫁等方面的消费上往往不惜血本。这种对伦理亲情的崇尚,也使国人十分注重为子孙积累财富。

2.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是形成当前居民消费观念的主因。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也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职业的“铁饭碗”被打破、公费医疗制度消失、住房商品化提速等现实问题又唤醒了人们的风险意识,特别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及房价的居高不下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未来的不确定。虽然信贷消费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接受,但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更认同量力而行、有计划甚至略有盈余的消费方式。

3.受教育程度、收入高低、地域差异等个人因素也在消费观念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居民个人消费观念的因素包括收入、年龄、性别、地域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接受新鲜事务的速度越快,在消费观念上也越前卫。地域环境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一是籍贯,表现为个人受传统文化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形成个人消费观念的基础;二是居住地,表现为从众心理对个人消费观念的改造,这种影响是区域性消费观念形成的关键,甚至会从根本上改变个人消费观念。

三、转变消费观念,刺激消费的途径

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对其日常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制约着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因此,转变国内居民的消费观念势在必行。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刺激消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引导,树立健康、科学的全民消费观念。美国次贷危机的巨大破坏力表明,西方国家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负效应突出,也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虽然我国居民也逐步接受信贷消费,但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退、全球气候问题凸显的当今社会,我们应提倡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即(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这种观念也符合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思想。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同时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居民收入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些都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如汽车消费税优惠、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但扩大居民消费,仅靠政策刺激还不行,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实现农民的增收,才能形成人数众多的、稳定的消费主体。此外,调节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等措施也能促进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公务员之家

3.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加重了居民对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担忧,使其更倾向于采用储蓄等方式以应对将来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保障水平,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但人口增长减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给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带来很大压力,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全民性社会保障制度显然不能满足社会长远需要。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既能有效缓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又能起到推动居民消费的作用,可作为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

4.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房价持续走高,带动了人们的购房消费,但也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消费,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率。从国际上看,居民购房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是在透支今后数年的消费能力。从我国国情来看,居民购买自住型房屋有利于推动消费发展,但过高的房价使很多人不仅要花掉多年的积蓄,而且还要背上巨额贷款债务,这就导致居民在其他消费需求方面的支付能力被大大削弱。而且过高的房价也推动了投机性购房行为,进而助长了房价的提高。因此,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是解决消费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5.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就了更多的消费需求。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更好的满足居民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总之,消费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我国应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后经济调整的机遇,加快国内居民健康、科学、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消费观范文篇9

关键词:消费观念扩大内需金融危机

2009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实现了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依靠投资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居民当前的消费状况与其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消费观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质上长时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制约,中国社会传统的重积累、倡节约的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抛弃了自然经济模式下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注重消费效益,强调消费带来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住房、通信及电子产品、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文化教育、汽车等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信贷消费、理性消费、个性消费等消费形式也开始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形成了当前中国居民西方消费主义与东方重积累思想并重的有中国特色的消费观念。

二、现阶段消费观念的成因

1.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价值对国内居民消费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不稳定的生存状态使我们的先人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进而形成了以节俭为核心的消费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习惯转化为人们日常的消费倾向,如重勤俭、轻生活;重储蓄,轻消费,满足于简单的物质供给,轻视甚或羞于精神消费等。此外,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也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父母认为自己对子女将来的幸福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努力保证子女过上最好的生活,“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大多中国父母的消费心态。因此,国内居民在子女的生活、教育甚至婚嫁等方面的消费上往往不惜血本。这种对伦理亲情的崇尚,也使国人十分注重为子孙积累财富。

2.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是形成当前居民消费观念的主因。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的收入得到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也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职业的“铁饭碗”被打破、公费医疗制度消失、住房商品化提速等现实问题又唤醒了人们的风险意识,特别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及房价的居高不下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未来的不确定。虽然信贷消费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接受,但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更认同量力而行、有计划甚至略有盈余的消费方式。

3.受教育程度、收入高低、地域差异等个人因素也在消费观念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居民个人消费观念的因素包括收入、年龄、性别、地域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接受新鲜事务的速度越快,在消费观念上也越前卫。地域环境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一是籍贯,表现为个人受传统文化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形成个人消费观念的基础;二是居住地,表现为从众心理对个人消费观念的改造,这种影响是区域性消费观念形成的关键,甚至会从根本上改变个人消费观念。

三、转变消费观念,刺激消费的途径

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对其日常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制约着内需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因此,转变国内居民的消费观念势在必行。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刺激消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引导,树立健康、科学的全民消费观念。美国次贷危机的巨大破坏力表明,西方国家以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负效应突出,也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虽然我国居民也逐步接受信贷消费,但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退、全球气候问题凸显的当今社会,我们应提倡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即(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这种观念也符合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思想。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同时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居民收入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些都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如汽车消费税优惠、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但扩大居民消费,仅靠政策刺激还不行,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实现农民的增收,才能形成人数众多的、稳定的消费主体。此外,调节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等措施也能促进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

3.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加重了居民对失业、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担忧,使其更倾向于采用储蓄等方式以应对将来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保障水平,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但人口增长减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给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带来很大压力,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全民性社会保障制度显然不能满足社会长远需要。商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既能有效缓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又能起到推动居民消费的作用,可作为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

4.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房价持续走高,带动了人们的购房消费,但也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消费,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率。从国际上看,居民购房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是在透支今后数年的消费能力。从我国国情来看,居民购买自住型房屋有利于推动消费发展,但过高的房价使很多人不仅要花掉多年的积蓄,而且还要背上巨额贷款债务,这就导致居民在其他消费需求方面的支付能力被大大削弱。而且过高的房价也推动了投机性购房行为,进而助长了房价的提高。因此,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是解决消费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5.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就了更多的消费需求。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更好的满足居民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总之,消费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我国应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后经济调整的机遇,加快国内居民健康、科学、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消费观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广告传播表现住房消费观念房地产广告

宁波市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又受到消费者住房消费观念的影响和制约,通过理解和掌握区域人群居住观念,能够更好地引导和规范城市住宅的良性发展,制定适合行业成长、有利于消费者的制度法规,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为此,笔者选择宁波地区发行量大、最具代表性的《宁波晚报》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归纳了2006,2007年刊登在该报上的房地产广告,并对房地产广告的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借此探讨当前宁波地区消费者的住房消费观。

一、广告传播表现是反映消费观念的重要视角

消费观念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消费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使用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一种观念。消费观念是对某一时期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反映,在不同的时期,消费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住房消费观念是指消费者对于住房的消费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是指导消费者购买住房的价值判断。

以往对消费观念研究,多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从消费结构看消费观念;二是从消费行为看消费观念;三是从企业营销活动、企业市场表现等去考察消费观念。木文主要从支配消费心理的消费观角度来了解住房消费观念的特征,并从广告传播表现视角出发,展开消费观念的研究。

广告传播表现受制于时代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因此成为反映消费观念变迁的一面镜子。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借助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对人们的理想的生活情景进行描摹。这种理想生活,景就反映出了人们当前的消费理想和消费观念。此外,广告还从另外一个方面引导潮流,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转变消费观念。研究广告的这种引导作用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的成因。因此,从广告的传播表现角度去了解消费观念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视角。厂一告传播表现主要包括传播主体、传播重点、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表现等内容,本文也将主要从这些方面展开。

二、房地产广告折射出的宁波地区住房消费观念

通过样本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本地文化和外来因素的作用下,宁波地区住房消费观呈现多样化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一)在感性泛滥的时代相对理性的消费观

从全国房地产广告诉求点变换的整体趋势看,过去单一的卖房已经升华为卖概念、卖文化、卖生活享受,过去简单的居住环境诉求升华为对楼盘附加价值的诉求。这也导致了房地产广告的通病—炒作概念。概念诉求广告看重虚无缥缈的情感诉求,注重展现浪漫唯美的画面,追求所谓的“意境”,激发消费者深藏的情感并产生购买。

与这种整体趋势相反,宁波地区房地产广告更注重理性的诉求。如表1:

通过对诉求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地理位置、配套服务管理、建筑设计风格及屋内设施、价格、规格档次、信心保证、前景及价值、金融利益及优惠、现房、促买等理性诉求点占据了大约97.6%的比重,而人情味(安全感、温馨感)仅仅占据了2.4%,从中可以看出宁波人看重实际价值的理性消费心理。

除此之外,在所有诉求点中,最能代表节俭消费的诉求点应该是价格、金融利益和优惠。价格在所有的诉求点中所占的比重为8.7%,而金融利益和优惠所占的比重为6.8%,两者相加在所有的诉求点中位居第二。这说明了宁波地区住房消费观念仍然以适度节俭消费为主,经商的传统让宁波人直接将目光放在价格上,房产的附加意义被彻底剥离。

(二)追求居住的硬件设施,更看重居住文化环境的消费观

通过分析表1,我们发现,排名11位的诉求点是人情味(安全感、温馨感)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大多数楼盘开始强调居住的环境,尤其是居住的文化环境。

例如,获得“全国人居经典综合大奖”的楼盘亲亲家园,在广告中传递“现代街坊,都市邻里”为核心的幸福居住理念:风格城事提出“新都市主义”,倡导较高密度、重视邻里关系的社区,广泛提倡不同阶层融合,以步行系统为主要交通形式的居住模式;青林湾提出“亲情和睦传三代,温馨相伴青林湾”的生活理念。

这些广告证实了宁波目前的房地产营销观念主要植根于老百姓的小日子,是一种草根阶层、普罗大众日常生活引发的一种理念。它是一种居住文化的生活理念,消费者期望选择居住氛围好,配套齐全,产品合适,物业服务专业的居住环境,让社区承载一种文明、一种居住文化的邻里生活理念,使居住空间的钢筋水泥具有更深厚的情感内涵。

曾经有媒体对宁波市民做过“幸福里征询幸福居住指标”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幸福居住的渴望及标准己经发生变化:从最初只要求满足单一居住功能的房子,到对生活环境、配套有一定要求的社区,再到当前注重居住文化、居住氛围,宁波人已把居住与幸福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广告表现反映出个性化的消费观

从样本内容看,大多数楼盘广告在选择目标受众时,并没有清晰定位。不同年龄层、不同收入的人都可能成为楼盘的目标对象。

但另一方面,宁波市场老年公寓、单身住宅以及适合核心家庭的小套型住宅以及多代人的同居型住宅,都有了差异性的市场需求。在2006年1月25日的报纸广告中,出现了老年居家养老公寓的差异化营销广告。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商针对为数不多的向往分居但经济实力有限的单身工薪阶层和新婚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1室1厅的小居室和单身公寓。通过张扬自我的表达方式,打出了针对这群人的个性广告,迎合了年轻消费者渴望自由、追求爱情和享受的轻松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消费者对于住房的需求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对于个性化追求体现得愈加强烈。

(四)炫耀性消费观盛行

通过对样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排名前三十位的楼盘中广告中,以“炫富”为广告主题的占到了33%随处可见标注着“奢华”、“贵族血统”、“凌驾众生”、“豪"l官邸”、“名流贵胃,,、“王者”“皇家”、“至尊”等诱惑性的词语,张扬着奢华与富贵,这就是“炫富”厂一告。

“炫富”广告通过建构差异性消费符号,迎合富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他们不断购买高档住宅来炫耀财富、彰显身份。尽管公众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对于炫富的房地产广告给予激烈的批评,但是炫富广告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身份的展示和证明,因此有广阔的市场,是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诱因。

当然,这类炫富营销观念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当前住房矛盾突出、房价高企的情况下,炫富广告一方而刺激了消费主义,引发不健康的消费欲望,另外也将加剧弱势群体的仇富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隐患。

(五)阶层性消费观凸显

我们从房地产广告中很清晰地感觉到,房地产在光彩绚烂的“图像”的纯粹表征中被彻底抽象化,而其文化功能进一步彰显,使购置房产行为逐渐演变成“构造有关自我社会身份认同以及社会关系的意义”。这层“意义”使房地产广告中处处体现“阶层性”。

频繁出现的整版、双整版房产广一告,将“身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关于“阶层”的“神话”。在以往的意识形态中,“顶层”是可鄙的,而现今的广告文本体现了消费者对于新的价值观念的认同,以及努力成为“顶层”的企图。“朴素、节检的时代己经过去,而奢华、消费的观念是现代的,合乎时代潮流的;公有、集体己经消失更逞论对它的信任与依赖,私有财产、个人的高低贵贱被大声地诉求。

于是,在一些房地产广告中,出现了这样的说辞:“丛林下,教孩子们识名贵树种,看四季轮回;游泳池里,孩子们扮了回童话里的美人鱼:温莎馆的贵族情怀,孩子们在咖啡香里慢慢品位,不知不觉,他们具备了王子和公主的风范。”(《宁波晚报》2006年9月11日春江花城)公务员之家

主流文化阻挡不了王子公主、贵族情怀的糖衣炮弹,成千上万的广告为消费者打造贵族的生活方式和梦想,在潜移默化乃至明目张胆地影响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这是广告作为意识形态的力量,它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同时也是消极的。因此,在对“阶层”的意义进行不断演绎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对于“阶层”的消费应该适可而止,否则,勤俭务实的宁波人将培养出好逸恶劳、追逐消费的贵族一代,宁波也会失去最核心的文化价值。

(六)产品消费观向品牌消费观的转变

分析表2可以看出,住宅项目(包括二手房、住宅)广告占到86,而企业形象广告只占,也就是说,目前的宁波楼市广告以产品广告为主,形象广告为辅。这种格局近几年内不会改变,因为房地产是高投资的产业,消费者在置业时也必然权衡再三,反复比较物业的位置、价格、品质等条件,传统的产品消费观依然大行其道。

但是,随着楼盘销售竞争的白热化,楼盘广告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消费者在挑选房屋时,会摒弃形似意近的楼盘广告,转而在实力雄厚、业绩优异的发展商的企业形象广告中获取信息。对消费者而言,牌子硬、形象好、实力强的开发商开发的房子意味着信誉好、质量好、品位高;同时,品牌的文化和附加价值也能迎合消费者对彰显身份和品味的要求,为其带来强烈的归属感。

从投放《宁波晚报》的企业形象广告来看,全国的知名品牌有万科、金地、绿城、中海、万达、坤和等,而本土的有雅戈尔、联合、银亿、宁兴、交通等品牌。金地、万科、绿城、雅戈尔等地产大鳄,都不再是所谓的土地开发商或住宅供应商,而是生活方式的营造者和生活保障的提供者,他们之间的竞争己经成为企业品牌的互相较量。

三、结语

透过宁波房地产广一告,我们看到了宁波地区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观念,这是多种因素交又作用的结果。

一方而,宁波地处沿海,具有东方文化的“轻消费、重储蓄”的传统,居民崇尚节俭,消费观念总体上较为保守。尽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加大,但是宁波人依然信守谨慎购房消费观念。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宁波的住房消费观念始终坚持理性导向。另一方面,生活条件改善,主力购买群体更新换代,他们拥有更加前卫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个性消费、品牌消费逐渐成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