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17:08:11

消费扶贫论文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1

高校学生扶贫是高校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是保证国家教育公平的一大举措,更是确保高校贫困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一大经济支持与鼓励。为此,高校学生扶贫工作应引起高校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地运用现代化技术促进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的创新与规范化进行。对此,大数据技术凭借着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及可挖掘海量信息的价值等优势逐渐引起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地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研究应用。至今为止,如何充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并做好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依然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问题。所以,论文对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一般而言,大数据有着类型多、容量多、应用价值高及存取速度快等特点,可作为数据集合,并以最快的速度采集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进而从中挖掘数据的新价值。这说明,大数据技术具有可扩充性、全体性及有待挖掘性的特征,一旦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引入,就能结合大数据技术优势,从扶贫管理的各个细节部分出发,挖掘出更精准的数据信息推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的进行。确切来说,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从校内校外数据结合的方式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也即是从教育评价、日常管理、财务支出和入场活动,再结合学生校内的生活、学习等,建立起一个数据库。通过把这个数据库和学校学生资助体系融合,就能精准定位贫困生并进行精准扶贫(陈涵,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资助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88-89)。大数据技术通过对高校学生贫困认定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就能实时地分析出学生贫困认定的相关动态信息,这就能促进高校学生扶贫的实时性与动态性,更提高了高校学生的精准扶贫力度。这就说明,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是高校扶贫工作创新开展的必要保障,更是对学生精准扶贫公正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所以,为了推进高校扶贫工作的全面进展,应充分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馨慧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和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的精准性。

2大数据技术下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主要系统模块

大数据技术下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系统模块,应了解并掌握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的目标及具体过程,才能全面开展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对此,论文通过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主要特征,认为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的主要系统模块,可从贫困生认定子系统和贫困生帮扶子系统两个方面说起。2.1贫困生认定子系统所谓的贫困生认定子系统,也即是通过对高校学生入校时信息、以往资助信息、家庭经济信息、进出宿舍信息及在校食堂消费信息等进行收集和记录,并建立学生专项数据库。这时候,这一数据库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学生的日常信息,进而查找出最需要进行资助的学生,并确定学生的不同贫困登记,进而为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者提出最科学和最精准的扶贫意见。2.2贫困生帮扶子系统大数据技术下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贫困生帮扶子系统,通过对贫困生进行准确和科学的帮扶,进而全面推进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在贫困生帮扶子系统下,主要是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者充分运用大数据优势,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及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学生的根本需求,并对学生展开针对性与个性化的资助。当然,高校在统一分析学生的需求后,就要确定资助的形式(金湓,马龙,大数据时代民族高校资助工作探究[J].科教文汇,2018,07(31):126-127)。一般来说,如为贫困生提供兼职实习岗位进行帮扶,也可以对贫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为贫困生进行就业帮扶、资金资助帮扶等。

3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创新

由于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本着公平公正和工作精准的理念,充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势为学生扶贫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这时候,高校就要格外重视学生扶贫管理工作,结合大数据可统计分析的技术优势,丰富学生扶贫方式,进而为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打开全新的模式。具体来说,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可从以下三点做起:3.1从多维度建立贫困生精准认定体系。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应从多维度建立贫困生精准认定体系。高校通过设立奖助贷系统,促进学生扶贫资助的信息化,在数据库中汇集贫困生的各种数据,并做好学生电子档案信息的维护与完善工作。具体来说,高校学生的数据库应包括学生急停经济收入来源、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家庭支出及负担,也包括学生的日常考勤、成绩信息、请假数据、获奖信息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更包括学生食堂的消费记录信息、图书馆的门禁系统信息及手机消费信息(李爱凤,梁碧允,李晓丹,基于学生一卡通消费大数据的贫困生挖掘分析[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9,38(2):130-134)。当然,也要征得学生的同意记录学生的银行卡消费信息。一旦这些信息全部录入到数据库中,就要进行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判断出学生的贫困等级,为学生的贫困帮扶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3.2借助于大数据平台促进精准资助的多元化。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帮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应积极地借助于大数据平台,促进高校学生精准扶贫的多元化。毕竟,精准化并非是对认定对象的单一化认定,而是要从资助力度、资助形式和资助时机进而推进扶贫管理工作的精准化。对此,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并不局限于对困难学生基本生活的保障,而是要从学生的需求与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对贫困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精准资助。所以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就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资助形式,真正地了解到每一位贫困生的资助需求,建立起长期发展型的资助体系,在帮扶上体现出个性化定制与人性化帮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学生帮扶育人的真正目标。3.3利用大数据实现扶贫管理的动态化。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帮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应充分地利用大数据优势,实现高校学生帮扶管理的动态化。高校应重视学生自主的动态化管理,在资助决策和执行上体现出动态化特征。当然,一旦学生得到高校的贫困资助后,也要及时地追踪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在监督上执行动态化模式。唯有如此,才能在高校学生帮扶管理中实现公平公正,并结合大数据技术优势实现高校学生帮扶管理工作的动态化和精准性(尤秋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4(1):54-56)。当然,在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尊严时,应以适当地方方式对贫困学生的信息有选择性地展示。所以,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帮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应从全新的角度建立起多维度的贫困生精准认定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优势促进高校学生帮扶资助的多元化以及扶贫管理的动态化,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的真正价值。

4结语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2

一、精准扶贫内涵

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是在2013年习到湘西进行调研工作时提出来的,是我们国家现阶段重要的扶贫发展战略,是反贫困理论的巨大创新,实施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面对不同地区的贫困环境,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的识别与帮扶,做好对扶贫工作项目的精确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来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生产能力,改善扶贫对象的生活水平,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1]。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源优势。武陵山位于四个省份的交接之处,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多,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明显,在武陵山片区中还有许多的特色文化小镇,少数民族寨子,这些都是特色文化集群产业项目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很多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也积极投身到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当中,为武陵山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像是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产业集群地区,就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调动了其周边地区文化娱乐休闲一条龙产业发展,在湖南省地区也是全国范围内比较著名的旅游文化特色景点,为今后的武陵山特色文化产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使村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2]。

(二)劣势分析

1.总体发展缓慢。就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几年来取得了一些较为不错的成绩,拥有了一定的文化产业资源,形成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项目,但是从总体来说,目前该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规模并不是很大,总体质量还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比,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缺乏国际性的竞争实力,缺少高尖端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系统的文化集群运营方式,武陵山地区的特色文化集群产业和其他主导型发展产业相比,总体发展进步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2.缺乏有力的精准扶贫政策支持。在对武陵山片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来提高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发现,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在真正开展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时,缺乏有力的精准扶贫政策支持,地区贫困农民的主动生产积极性不高,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的人数依旧很多,影响到了整个武陵山片区的脱贫发展速度,在个别文化产业实施过程中,扶贫政策的实施不够精准,最终导致了扶贫项目资金去向不明,并没能很好地开展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真正的贫困农民没能获得扶贫政策的任何福利,由于武陵山地区自身的生产基础比较差,在构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项目过程中,生态破坏的比较严重,山区自然泥石流、山洪现象时常发生,武陵山片区人民的返贫率非常高,缺乏正确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在今后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3]。3.品牌文化实力不强。虽然近几年来,武陵山片区推出了“武陵山大裂谷”和“武陵山森林公园”等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集群项目,但也只是在武陵山地区较有名气,在全国诸多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中,并没能完全发挥出武陵山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品牌文化的总体竞争实力不强,除了大裂谷和森林公园以外,并没有相应地开发其他具有武陵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项目,要想使得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有一个长远性的发展前景,单纯依靠这两个特色产业项目是行不通的,武陵山地区作为湖南省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下的重点发展对象,关于文化产业品牌实力不高的问题,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4.地区文化产业集群机构不完整。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武陵山文化产业园附近,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结构并不是十分完善,而是呈现出武陵山文化产业园集群发展的文化产业结构分布,也就是说,所有武陵山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都会慢慢向着文化园的发展结构靠拢,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引导的话,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朝向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倾斜,使得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断裂式的文化产业结构,不能很好地提高武陵山片区的整体特色文化实力,造成武陵山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4]。

(三)机遇分析

在对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时可以了解到,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和不断完善,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转变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武陵山地区的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计划,做好地区间的文化资源整合,实现文化内容的发展创新,改革传统文化产品的制造工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武陵山优秀文化理念宣扬出去,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下,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得到了改善,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文化产品消费进入到了新阶段,文化产业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多,大力发展武陵山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可以加快转变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有着生产污染小,资源消耗低的优势特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将成为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威胁分析

1.缺乏科学的融资渠道。就目前武陵山片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集群发展的现状来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挑战,区域间的品牌竞争比较激烈,如果湖南省其他地区的文化聚集区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企业来进行投资,那么对于武陵山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将是一次严重的打击,虽然政府部门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对武陵山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是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就目前的融资情况来看,武陵山片区的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结构较为单一,民间借贷的安全性较差,而且武陵山片区文化企业的经营结构转变的也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科学融资渠道,很多经济效益比较差的文化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宣布了破产倒闭[5]。2.缺乏市场竞争服务意识。而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主要是指总体的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一条特色的文化产业链,虽然基础文化产业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相应配套的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文化服务却没能有效实施。武陵山地区文化企业深入到人民的程度比较浅,普遍存在文化感较低的现象,缺乏一个核心企业来领导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而且科学技术较为薄弱,很多文化产品的加工还停留在传统制造工艺当中,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有待于提升,村民普遍缺乏创新意识,这样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不能将武陵山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贵资源科学转变成为特色文化产业优势,不能做到物尽其材,人尽其用,创新型技术人才较为短缺,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尤其是在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当中,人才结构失衡,政策激励制度做的不到位,最终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使得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产业实力开始逐渐下降[6]。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战略组合分析

(一)优势—机会(SO)战略组合

SO战略组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将内部资源优势同外界的机会联系在一起,为了更好地创建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首先需要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确定适合武陵山区域发展的文化产业结构模式,树立人性化的文化经营理念,建立专门的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士来负责地区的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管理,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优化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加快地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力度,树立可集约式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进而提高地区村民的文化产业发展下的忧患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二)弱势—机会(WO)战略组合

WO战略组合方式,则是充分利用外界的机会来弥补了自身发展劣势,并将劣势逐渐发展为优势,在制定与武陵山片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精准扶贫政策时,应当进一步加大地方经济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得武陵山片区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和孵化项目当中,要想提高武陵山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水平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加深入性地打开各种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审批制度的完善,放宽市场经济下文化企业的准入门槛,积极出台一些鼓励文化产品消费的政策,激发人们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武陵山片区村民的文化需要,同时也能够打开文化市场,使地区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三)优势—威胁(ST)战略组合

ST战略组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去缓解或减轻外界的威胁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为了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够了解到武陵山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品牌,就要进一步加大对的文化产业品牌的宣传力度,弘扬武陵山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理念,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武陵山文化产业链,形成“构建三园,发展多点”的文化发展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促进武陵山片区全境范围内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事业单位建设以及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的积极推进,开展山清水秀“农家乐”形式的旅游文化建设项目,利用武陵山地区特色的山水资源来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品牌[7]。

(四)弱势—威胁(WT)战略组合

而WT战略组合的方式,指的是通过减少自身的弱势,来免去遭受外界环境威胁的一种防御战略,在建立具有武陵山地区文化产业特色的集群项目时,需要充分体现文化产业中的娱乐休闲价值,还应当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文化价值,不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遗失,进而进一步拓宽影视广播文化产业链,利用现代化新媒体技术,向全国人民传播武陵山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特色,提高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作用,建立文化建设,网络营销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开发新颖的文化产品,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作者:陈晓亮 赵立平 陈政 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熊正贤,吴黎围.进程与展望: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30年[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3):45-55+142.

[2]徐丽媛.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比较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刘伟.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徐子龙.湘西武陵山文化产业园发展战略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小静.武陵山片区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3

v加入收藏

v免费注册

v用户登陆

v入会指南

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课件站教案站资料站试卷1站试卷2站作文站幼教站公文站

站内文章搜索文章标题文章作者录入者关键字所有栏目领导讲话├党建党委├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思想宣传├统战民政├政法武装├安全稳定├群众团体├经济工作├城建环保├经贸商务├财税统计├发展改革├办公厅室├农林牧渔├工商计生├国土质监├旅游广电├科技卫生├劳动保障├民营招商├乡镇街道├交通运输├粮食档案├物价审计├政府综合├老龄残联├教育文体├水利气象├扶贫开发├目标信访├金融保险├邮政通讯├学校讲话├企业讲话├高层讲话└会议发言总结报告├个人总结├半年总结├年终总结├活动总结├党政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调研报告├述职述廉├考察报告├情况报告├自查报告├计划规划└实习报告演讲致辞├竞聘演讲├就职演讲├爱国演讲├征文演讲├其他演讲├会议致辞├节庆致辞├欢迎欢送├婚丧致辞├晚会宴会├生日聚会├慰问贺电├会议主持├开业闭幕├其他致辞├祝福诗诵├倡议致信├节目串词└主题征文各类材料├事迹材料├汇报材料├经验交流├申报材料├求职自荐├简讯报道├贯彻落实├学习体会├工作体会├企划方案├企业文化└公务考试党团辅导├民主生活├入党申请├入团申请├转正申请├鉴定材料├党课讲座├思想汇报├党会发言├入党相关└党团知识常用公文├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决议意见├请示报告├文书合同├实施方案├会议纪要├公文范例├法律范本├模板简历├岗位职责├辞职书├检讨书└广播稿学术论文├经济管理├文教卫生├政治法律├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企业管理└综合论文学校用文├计划总结├教学体会├试题资料├教学评语└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数学论文├德育论文├英语论文├政治论文├物理论文├化学论文├生物论文├历史论文├地理论文├自然论文├音乐论文├体育论文├美术论文└其他论文文秘知识├文秘写作├文秘常识├文秘礼仪├名言谚语├精品文章└恋爱情书站内帮助├站点动态├推荐导航└主题搜索

输入公文的标题,字数尽量少,不能带标点

您现在的位置:莲山课件>>文秘公文>>学术论文>>综合论文>>正文

从国外企业看国内烟草企业的品牌营销★★★

从国外企业看国内烟草企业的品牌营销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427更新时间:2006-9-33:28:09

-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烤烟种植面积、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吸烟人数等4项指标雄居世界第一。与这些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烟草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品牌营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烟草企业存在着巨大差距。就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万宝路”品牌的拥有者)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以及营业利润等方面都超过了我国所有烟草企业这些指标的总和。中国的产销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为什么在一些“核心”指标上要远远落后呢?思潮公司认为:除生产技术外,我国烟草企业在品牌营销上的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随着商品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品牌营销在烟草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的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有哪些不足呢?我们将以西方发达国家烟草企业为参照,探讨我国企业在品牌营销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香烟的品牌建设收到区域的限制

烟草行业的地方保护主义由来已久(主要因为地方政府为了通过高额的烟草税收来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也是限制中国烟草企业品牌营销发展的最大问题。尽管国家烟草专卖局已经三令五申地指示不允许地方保护,但是这个趋势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这样使外地卷烟进入当地市场非常困难。上海思潮市场咨询公司在进行一项调查时发现,一些消费者非常熟悉香烟在登上外地市场货架的难度相当大,甚至在有些店铺里,只能把这些香烟存在仓库里。短期来看,地方的烟草公司的利益确实得到保障,但这无疑损害了那些以全国市场为目标的大型烟草企业的利益,更加抑制了中国烟草行业的发展。

然而,短期之内消除这种情况不太可能。思潮公司建议烟草企业在推广品牌时首先要考虑本地市场及周边地区,然后进入壁垒较低的市场。

2中国烟草品牌过多,且以低档烟为主

我国烟草市场卷烟品种过多,每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知名度也不高。据统计,我国烟草市场上生产卷烟的企业有几百家,现有品牌2000多个。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烟草市场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PhilipMorris)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率超过40%,“万宝路”品牌人人皆知;而日本日本烟草公司(唯一一家政府授权的烟叶买主和卷烟生产者)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主力品牌MILDSEVEN在全球内几乎家喻户晓。

在我国的2000多个品牌中,低档产品占绝大多数的比例,且供过于求,而中高档产品的供应量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中高档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可以说现在正是塑造中高档品牌的良好时机。同时,这对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也有相当的帮助。我们发现,国外烟草企业的主力产品都是以中高档产品为主。中国企业在这一点上路任重而道远!

3让烟民多一点“上帝”的待遇

品牌是由消费者建立的。“消费者就是上帝”这一真理在烟草行业同样适用,这也是日本和欧美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企业要树立起品牌形象,必须清楚消费者的需求与感受。感受消费者的感受,担心消费者的担心。一些国外烟草企业率先在开发产品时降低了香烟中焦油的含量,加入其他替代成分,以减少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国内企业和西方企业在这一方面上的差距是相当大的。我们不要老是把精力放在改变香烟的口味或是包装上,更要提倡“服务兴烟”,多从消费者的角度想想,让他们真正作一回“上帝”!

4广告宣传需要另辟途径,出奇制胜

由于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性,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禁止烟草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广告。同时也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广告。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样的方式既对品牌进行了宣传,又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英国著名的英美烟草BAT的经验值得借鉴。早在1912年,英美烟草就出巨资在英国圣安德鲁斯设立了一年一度的“登喜路”杯国际高尔夫公开赛,经过几十年的孕育,“登喜路”杯已经成为了国际著名的高尔夫赛事,同时,“登喜路”香烟也借此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品牌。

同样,为了让长大之后可能成为烟民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和记住包括万宝路在内的香烟品牌,莫里斯公司曾经别出心裁地印制数千万个精美的书皮免费赠给全美的许多中小学。并在书皮上加上附注的“请三思”、“不要吸烟”等暗示性字样,既让反烟人士抓不到把柄,又着着实实地给莫里斯公司的万宝路等香烟品牌做了间接营销传播。这一举措在当时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展示了莫里斯公司在公众面前的健康形象。我国企业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不难得到一些启示。

5品牌宣传要考虑“品牌内涵”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影响

中国烟草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的同时应当注意宣传媒介与品牌内涵的一致性,选择符合品牌特点的宣传手段。“万宝路”品牌长期以来一直给人以粗犷豪放的形象,根据这一特点莫里斯公司所选择的宣传手段之一是赞助F1的法拉利车队,他们所看中的就是法拉利车队的奔放、狂野的品牌个性与“万宝路”的特点非常吻合。“万宝路”让消费者联想到一个潇洒、豪迈的成功男士形象。

品牌营销的“本土化”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70年代香港市场“万宝路”香烟的广告宣传充分证明了“本土化”的重要性。万宝路的牛仔形象在香港播出时,香港人虽然欣赏它的画面和音乐,却对终日骑马游牧的牛仔却没有好感。因为在香港人的心目中,牛仔是低下劳工,这在感情上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种状况,万宝路迅速对宣传策略作了调整。于是,在香港电视上出现的不再是美国西部牛仔,而是年轻洒脱、事业有成的牧场主。经过这一改变之后,万宝路香烟在香港迅速打开市场,销售量直线上升。

6企业品牌的多元化发展

在这一方面,莫里斯公司依然做得相当出色。该公司除了拥有著名的万宝路牌香烟外,还拥有MaxwellHouse牌咖啡和MillerLite啤酒等产品,这些品牌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加利福尼亚等地进行了房地产投资。正是由于多元化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才使得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一直稳坐烟草界龙头老大的位置。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4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中进行的。从国外100余年的旅游研究史来看,尚未找到专门系统研究旅游消费的著作。从近期研究动态来看,也未将注意力摆在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上来。从国内的旅游科学研究情况来看,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已经起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相关学科所作的工作更多。

旅游消费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从两条线索中追溯:一是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二是从旅游科学研究中附带或从其他相邻科学角度所从事的专题研究。

1.从消费经济研究中产生的旅游消费研究成果

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在我国是尹世杰教授最先敏锐地感觉其意义,并率先倡导的。还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杰教授就指导研究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也认为董辅@①较早就具有旅游消费经济思想,主要是旅游资源价值问题和旅游资源开发保护问题的研究。实质上,在80年代就有从基本理论研究入手进行探讨的,如龚晓宽、宋维真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未形成体系,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主要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游消费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费经济》杂志社首先发起的消费文化的讨论中,就出现了许多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游消费的研究,如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文化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周淑莲等则认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是消费文化在消费品上的表现,风俗、风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费方式上的表现。这些认识,与国内国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范畴有十分类似之处,当然,也是各有侧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费文化对旅游文化的较细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对生态旅游消费的研究;近年来兴起的闲暇消费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游消费问题,如曹茉莉的工作;从旅游消费的分析入手进行部分预测的研究工作也有开端,如池进的工作。

2.从旅游科学进行的旅游消费研究的成果

从旅游科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消费现象,已有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旅游消费供给与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旅游消费供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区域旅游开发两个方面,可以说近20年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最丰富多彩的,仅90年代以来从地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关论文就多达千余篇,论著和教材达30余部。据统计分析,1980~1993年旅游地理论文的63.6%为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内容。旅游供给的研究有过以国内国外两种对象的研究,面向国外旅游市场的研究,如谢彦君的工作;面向国内的研究又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和旅游资源非常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主要的;另一类是旅游资源不是很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领域,如许春晓的系列研究。从旅游科学角度研究旅游消费需求的专题论文较为缺乏,谢彦君作过国际旅游市场对中国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游经济学中的旅游消费研究以及旅游市场研究等领域,就是为了揭示这一类问题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亚菲在这方面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将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特征研究推向地域空间,将旅游地与旅游市场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了出来,并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游供需关系。

②旅游消费力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关于旅游消费力的研究,国内一般用人均GNP水平与旅游消费关系来探讨,并已成为一个经典范式。许春晓提出“四力诠释”(资源吸力、城市挤力、收入动力、时间助力)观点,细分了形成机制;旅游消费力的实证研究,往往与其它研究夹在一起进行,常见于其它标题下的论文之中。对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一方面,继续对旅游消费的正面影响给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陆林的工作;另一方面,对旅游消费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冲击的研究,这一课题近年来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华等的工作。

③关于旅游消费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游消费的行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陈传康教授指导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之后又有许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吴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导的陆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游消费组织形式的研究,目前对团队和散客两种形式都有较多的研究。现代旅游业最初的旅游消费都是力图通过团队形式去组织的,进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团队组织上,有一批成果,如阎纲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游消费观念明显的变化,散客市场迅速扩大,研究工作随之出现,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开始了自助式旅游的研究。

④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消费效果的研究。旅游消费水平高低的研究,确实是一个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领域,目前的工作还停留在旅游消费的人均花费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这些工作也较为分散,可见于旅游开发的现状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刘德谦的工作;当然,对旅游消费群的扩大速度及其旅游消费总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对旅游业发展的预测性研究工作中见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苏敬之和石建国的研究。关于旅游产品的精细化以适应提高了的旅游消费水平的研究,有两方面工作比较突出:一方面从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如陈传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对旅游产品加工和包装的研究,如马永立和王晓云的工作。关于旅游消费中审美情趣高尚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虽有人涉足,如陈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见,是一个应加强的研究方向。关于旅游消费效果优化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如谢彦君、沈兵等的工作;对于旅游地开发后各种关系的调查及其协调途径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

⑤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旅游消费结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有旅游消费的类型划分和层次认定,如陈传康的工作;旅游消费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还有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卫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和发展趋势研究,专门研究较为少见,多夹于旅游市场分析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有关文章中,如陈传康的许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就涉及这类工作。

二、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鉴于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研究的现状,1997年6月,在尹世杰教授的倡导下,由《消费经济》编辑部和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首次旅游消费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了30余篇论文(主要论文由《消费经济》陆续发表),到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的代表,湖南省政府及旅游局也派了代表,会议汇集了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旅游实业家和经济、哲学、旅游、地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大会的主要论文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反映着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1.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以尹世杰教授《略论旅游消费》的发言为主线,就旅游消费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消费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旅游消费质量等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同时引发了旅游消费概念、对象、内容的讨论,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对旅游消费的初步定义,并划分了旅游消费的几种类型,其余专家也各持己见,因没有这方面的专题论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说法;翟辅东教授《旅游消费问题浅议》的发言,对旅游消费形成条件、特点、存在问题及引导途径进行了论述,研究生黄芳《浅析旅游消费有关特点》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些理论问题的讨论特别热烈,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旅游消费作用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赞同其具有经济性、闲暇性、异地性、文化性;旅游消费问题有基础设施、环境污染、软环境落后、产品类型少等;旅游消费质量的提高途径要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特别强调了服务质量和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两方面的作用。

2.关于旅游消费趋势的讨论

以许春晓《香港回归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的发言为引子,对香港回归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湖南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及其旅游消费趋势下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旅游消费趋势问题,引起了观光旅游的命运、旅游消费热点演替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讨论后基本同意旅游消费趋势为旅游消费供给和旅游消费需求开始转型并渐渐趋向平衡,旅游消费力增强且旅游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模式将现代化并且旅游消费内涵化将明显,旅游消费水平提高而且旅游消费效果将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将变化,具体是观光旅游形式、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消费份额将下降,商务、度假、生态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消费份额将上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旅游还将占大份额,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还是主体。梁琦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中旅游业份额的增长趋势的分析,谈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3.关于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问题的讨论

以赵学增教授《旅游与文化消费》的发言为主线,认为旅游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形式之一,旅游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并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作了深刻论述,认为其有复合性、情景文化、本性复归、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征;郑炎博士等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4.关于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以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为代表,既强调旅游本身的发展,也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中西部发展提供了机遇,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莫一心研究员就《发展旅游业,促进持续发展》作了发言,重点就发展旅游业与转变消费方式作了论述,特别指出了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的意义;柳思维教授和刘醒夫研究员也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谈了湖南的战略;徐飞雄《关于旅游购物品消费的几点思考》就旅游购物品消费的特点、消费水平的意义及其提高途径作了细致的研究。

三、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主攻方向

1.学科基本理论建设

由于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还不是很普遍,不是很成熟,夹于旅游学科中的旅游消费研究又注重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而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研究。而今,这一工作就显得紧迫而又艰巨起来。因为旅游消费研究的独立发展,已迫切需要基础理论的指导了。

学科基本理论的建设,对旅游消费来说还是开头,故而急需解决以下问题:①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问题,包括旅游消费的定义、内涵、外延,旅游消费活动的特点;②旅游消费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由于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且目前的状况是学科相关研究走在前头,自身系统理论研究尚为起步阶段,故而明确旅游研究对象和内容,实质上是明确自身与相邻学科的界线,守住自己的阵地;③旅游消费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相对独立的学科,都应该有十分切合解决自身独特研究内容需要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论的形成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借鉴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应用筛选,精选出适合者;其二是创新研究方法,根据旅游消费研究的特点,设计出一套新方法。

2.学科应用理论建设

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是围绕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旅游消费要加强研究的呼声,也是在旅游业日益壮大,旅游消费现象日益普及,旅游消费课题日益增多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旅游消费研究必须面向实际问题,立足应用研究。当然,作为指导应用研究的应用理论,是一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目前急需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①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与预测方法研究。旅游消费的发展变化,其总体风格是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其变化速率是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提高而同步的。而总体风格的具体形成机制与结果,变化速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水平,还是很难建立精确的数量模型作中长期的预测。这又是一个意义十分巨大的工作。

②旅游消费对旅游开发影响与供需平衡研究。旅游消费会拉动区域旅游开发,这已是定论,但具体作用机制及过程尚未清楚;现今多数学者主张的旅游开发适度超前理论,也未找到这个“度”,以致旅游界在供需之间难于找到平衡点或适度点。

③旅游消费的引导方法和措施研究。旅游消费的发展在方向上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在速度上存在快与慢,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消费习惯不普遍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已到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但是没有旅游消费的引导就是不能很好地发展。

④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旅游消费的水平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旅游消费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意义尤为重大。深入探讨这种关系十分必要。

3.旅游消费的典型现象研究

①典型现象的调研。任何学科的实证研究都十分注重典型现象的研究,典型现象的调研,为实证研究积累样板,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和证据。这种典型旅游消费现象,是全国范围出现的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各类型事象的研究。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5

目录

1.前言...2

2.网络营销——促进中小陶瓷企业营销国际化...2

3.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3

3.1跨时空营销...3

3.2互动式营销...3

3.3定制化营销...3

3.4低成本营销...4

4.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4

4.1产品策略...4

4.2价格策略...4

4.3促销策略...5

4.4渠道策略...5

4.5营销集成策略...6

5.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7

我国中小陶瓷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xx学院电子商务专业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

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给我国陶瓷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实例论述了我国陶瓷企业发展之初实现网络营销应采取的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

网络营销,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1前言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市场的拥有程度。作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和极力占领市场的份额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良方。而在电子商务时代internet的发展使计算机市场营销成为可能,而市场营销的计算机化——网络营销导致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营销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为中小陶瓷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手段,使它们能够有机会智胜那些过去不可一世的大企业。

中小陶瓷企业因为其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虽然有很好的技术、产品,但由于信息不通畅,无法使消费者知道并订购自己的产品,使得中小陶瓷企业在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其它企业所不存在的诸多难题。而电子商务则为中小陶瓷企业带来先进的信息手段,从而为他们创造了与大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和舞台,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与机遇。一家小陶瓷企业在网上做的广告可以把企业的促销信息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潜在消费者。因此,我国中小陶瓷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要想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运用科学的营销手段、先进的物流配送方式,探索适用自身的营销策略,实行网络营销,并利用网络营销的优势来提高其竞争力。

2网络营销——促进中小陶瓷企业营销国际化

网络营销(cybermarketing,onlinemarketing)是指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实施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求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借助于internet,企业可以以较低费用完成以下工作:建立与个人计算机使用者相连的新的销售渠道;接触新的潜在顾客;为深层次广告提供新的渠道,将大量可变信息转化为符合需要的适用信息,收集大量消费者信息,从而使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活动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建立更为有效的渠道,以自动解决问题、回答消费者问题;敏感地收集消费者反馈,并利用反馈改善产品、服务和销售。

一个陶瓷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由于各方面的实力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所以很难实现营销国际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中小陶瓷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营销国际化。以瑞士一家生产火车模型的小企业为例,该企业只有15名员工,其中有6人就专门负责外出参展等事宜,并且重点利用网络开展营销,使这家企业的模型火车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40%。瑞士中小企业努力实现网络营销的增值化,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加快产品测试过程,积极提供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各种免费咨询,满足消费者的求知欲,促进了产品的国际化。

在网络时代,发展网络营销是促进中小陶瓷企业市场全球化的一种最佳方式。通过网络,中小陶瓷企业可以快捷企业最新信息,可以在网页上制作广告宣传企业形象,借助网络收集客户意见,及时把握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作为制定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向客户提供某些优惠活动,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建立客户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延伸服务,以增加销售机会。因此,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积极抢占市场。

3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

3.1跨时空营销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点,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中小陶瓷企业就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进行营销,可24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同时,消费者只需根据自已的喜欢或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加以比较,做出购买的决策,这种轻松自在的选择,不必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2互动式营销

互联网络提供了中小陶瓷企业与消费者双向交流的通道,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目录,联结资料库提供有关产品信息的查询,制作调查表来搜集消费者的意见,还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真正作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反过来,也提高了企业营销策略的针对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全程营销目标。

3.3定制化营销

所谓定制化是指中小陶瓷企业利用网络优势,一对一向消费者提供独特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单个消费者的特定消费要求,立足于处理好与每一个消费者的关系,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不断培养、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确保销售持续增长。网络营销可跟踪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及时推荐相关产品。

3.4低成本营销

首先,中小陶瓷企业采购原材料往往是一项程序烦琐的过程。通过电脑网络的商务活动,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将原材料的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从而降低了陶瓷企业的采购成本。陶瓷企业对原材料需求量大,品种繁多,利用网络进行原材料采购及市场营销,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且节省中介费,从而节省大笔资金,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毫不费力地货比三家,得到最便宜的原材料,这比传统的采购方式方便得多!因此实行网络营销可使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其次,中小陶瓷企业运用网络手段,可以降低促销成本(如广告、调研等费用)。在网上促销的成本只相当于直接邮寄广告费的1/10,利用因特网广告的平均费用仅为传统媒体的3%。

总之,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营销。

4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

4.1产品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互联网络的运用对传统的产品策略必然会带来冲击,因为就像不同的产品适合采用不同的销售渠道一样,网络营销也有其适用的产品范围和策略。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在中小陶瓷企业的引导下对陶瓷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网络的良好服务功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进而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将陶瓷企业的知名度转化为满意度。

具体策略主要如下:

利用电子布告栏(bbs)或电子邮件(email)提供线上售后服务或与消费者作双向沟通。

让消费者在网络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需求并可亲自设计,企业据此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比如对陶瓷工艺品的外观、色彩等均可运用该种方式。

在网络上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达到增加产品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企业形象,如对陶瓷机械维护与保养,陶瓷家电用品的性能、使用和注意事项。

提供网上自动服务系统,依据客户需求,自动适时地利用网络提供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例如,陶瓷机械产品的供应商可在网络上提醒客户有关定期保养的通知等。

4.2价格策略

价格对陶瓷企业、消费者乃至中间商来说都是最为敏感的问题,而网络上信息自由的特点使这三方面对产品的价格信息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网络上的价格有两个特点:

(1)价格弹性化。由于网络营销的互动性,消费者可以和陶瓷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另外,陶瓷企业也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对陶瓷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不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价格。

(2)价格趋低化。由于网络营销使陶瓷企业和消费者直接打交道,而不需要传统的中间人,使企业产品开发和促销成本降低,企业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促销,又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陶瓷市场是透明的,消费者可以就产品及价格进行充分的比较和选择。

因此,要求中小陶瓷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中,中小陶瓷企业必须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定价。

网上价格策略主要表现在:

网上查询功能可以充分揭示市场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能理性判断欲购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举办网上会员制,鼓励消费者上网消费,以节省销售渠道的运行成本。

开发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协商价格。

开发自动调价系统,可以依时间、季节变动,工厂库存情况,市场供需情形,促销活动等自动调整产品价格。

4.3促销策略

传统的促销是以陶瓷企业为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工具对消费者进行联系,而网络促销的出发点是利用网络的特征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使消费者可以参与陶瓷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这种沟通方式不是传统促销中“推”的形式而是“拉”的形式,不是传统的“强势”营销而是“软”营销,它的主动方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他们会在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之下自己到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消费者信息。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受访情况的分析,更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主动营销,这样更易引起消费者的认同。

网上促销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吸引消费者,为其提供具有价值诱因的商品信息。但网络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促销活动具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常见的网上促销有如下一些方面:

(1)建立虚拟公共关系室。在网络上参与公益部门所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及赞助,如希望工程,扶贫救助等;也可结合本陶瓷企业的优势,利用网络推动公共服务。

(2)利用网上对话的功能,举行网上消费者联谊活动或网上记者招待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跨时空地进行沟通,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的促销。

(3)利用网络进行促销活动,包括新陶瓷产品信息提供,促销方式说明,提供折扣券或赠品等,提高消费者上网搜寻及购买产品的意愿。

(4)网上广告,与此同时,建立英文版的首页也是中小陶瓷企业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推广活动。

(5)积极参加网络资源索引,尽可能使客户容易查询到公司的推广资料,使其能快速获得所需的商品信息。与非竞争性厂商进行网上促销的策略联盟,利用相互的网上资料库,增加与潜在消费者接触的机会。

4.4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也叫销售渠道或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所经过的途径。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分销渠道,是跨时空进行销售的,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络购买相关产品。因此中小陶瓷企业的陶瓷产品的分销应以方便消费者为主。下面列举网络条件下营销渠道可能展现的形态。

在首页设计上采取虚拟实境的手法,设立虚拟商店橱窗,使消费者如同进入实际的商店一般,同时商店的橱窗可顺应时间、季节、促销活动、经营策略等需要,轻易快速地改变设计。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组织网络商展。消费者一经上网,即可饱览各类相关商品,从而增加上网意愿与消费动机。如生产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的中小陶瓷企业就可与房地厂商联手举办网络商展活动。

消费者在决定采购后,可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网上订购。

可在网络上以首页方式设立虚拟经销商或虚拟公司,提供各类的商品目录及必要的售后服务。

此外,网络营销中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会员网络,会员网络是在中小陶瓷企业建立虚拟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团体,通过会员制,促进消费者相互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消费者与陶瓷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培养消费者对陶瓷企业的忠诚,并把消费者融入陶瓷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使会员网络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5营销集成策略

因特网是一种新的市场环境,这一环境不只是对中小陶瓷企业的某一环节和过程,还将对企业组织、运作及管理观念上产生重大影响。一些企业已经迅速融入这一环节,依靠网络与原料商、制造商、消费者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通过网络收集传递信息,从而根据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伙伴的生产能力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这种模式就是网上营销集成,应用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电脑行业cisco、dell等公司。

网上营销集成是对因特网的综合应用,是因特网对传统商业关系的整合,它使中小陶瓷企业真正确立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中小陶瓷企业的使命不仅是制造产品,还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合现有的外部资源,高效地输出一种满足这种需求的品牌产品,并提供服务保障。

5结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我国陶瓷企业特别是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internet开展陶瓷产品的营销,拓展海内外客源渠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动。

致谢:

毕业论文终于完稿了,回想一个月来的前期准备、提笔写作和论文修改,我禁不住的热泪盈眶。论文的完稿意味着我毕生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将离开我可爱的母校,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面对今天已经成稿的毕业论文,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是她用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传道、授业、解惑精神,帮助我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论文的写作。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同学和所有帮助过我以及给我精神动力的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只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衷心的感谢所有我应该感谢的人,谢谢。

参考文献:

1陈克胜,《由dell看网络营销》,中国电子商务,2002

2张从新,王学军《网络营销及其策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

3杨絮飞《论旅游业网络营销的组合策略》,商业研究,2001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6

1.前言...2

2.网络营销——促进中小陶瓷企业营销国际化...2

3.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3

3.1跨时空营销...3

3.2互动式营销...3

3.3定制化营销...3

3.4低成本营销...4

4.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4

4.1产品策略...4

4.2价格策略...4

4.3促销策略...5

4.4渠道策略...5

4.5营销集成策略...6

5.结语...6

致谢..6

参考文献..7

我国中小陶瓷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xx学院电子商务专业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时代给我国陶瓷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实例论述了我国陶瓷企业发展之初实现网络营销应采取的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

网络营销,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1前言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市场的拥有程度。作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和极力占领市场的份额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良方。而在电子商务时代internet的发展使计算机市场营销成为可能,而市场营销的计算机化——网络营销导致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营销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为中小陶瓷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手段,使它们能够有机会智胜那些过去不可一世的大企业。

中小陶瓷企业因为其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虽然有很好的技术、产品,但由于信息不通畅,无法使消费者知道并订购自己的产品,使得中小陶瓷企业在其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其它企业所不存在的诸多难题。而电子商务则为中小陶瓷企业带来先进的信息手段,从而为他们创造了与大企业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和舞台,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与机遇。一家小陶瓷企业在网上做的广告可以把企业的促销信息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潜在消费者。因此,我国中小陶瓷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要想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运用科学的营销手段、先进的物流配送方式,探索适用自身的营销策略,实行网络营销,并利用网络营销的优势来提高其竞争力。

2网络营销——促进中小陶瓷企业营销国际化

网络营销(cybermarketing,onlinemarketing)是指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实施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求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借助于internet,企业可以以较低费用完成以下工作:建立与个人计算机使用者相连的新的销售渠道;接触新的潜在顾客;为深层次广告提供新的渠道,将大量可变信息转化为符合需要的适用信息,收集大量消费者信息,从而使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活动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建立更为有效的渠道,以自动解决问题、回答消费者问题;敏感地收集消费者反馈,并利用反馈改善产品、服务和销售。

一个陶瓷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由于各方面的实力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所以很难实现营销国际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中小陶瓷企业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营销国际化。以瑞士一家生产火车模型的小企业为例,该企业只有1xxxx员工,其中有xxxx就专门负责外出参展等事宜,并且重点利用网络开展营销,使这家企业的模型火车占据了世界市场份额的4xxxx。瑞士中小企业努力实现网络营销的增值化,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加快产品测试过程,积极提供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在网上提供各种免费咨询,满足消费者的求知欲,促进了产品的国际化。在网络时代,发展网络营销是促进中小陶瓷企业市场全球化的一种最佳方式。通过网络,中小陶瓷企业可以快捷企业最新信息,可以在网页上制作广告宣传企业形象,借助网络收集客户意见,及时把握市场和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作为制定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向客户提供某些优惠活动,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建立客户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延伸服务,以增加销售机会。因此,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销售,积极抢占市场。

3网络营销的主要特点

3.1跨时空营销

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的特点,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中小陶瓷企业就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空间进行营销,可24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同时,消费者只需根据自已的喜欢或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加以比较,做出购买的决策,这种轻松自在的选择,不必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3.2互动式营销

互联网络提供了中小陶瓷企业与消费者双向交流的通道,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目录,联结资料库提供有关产品信息的查询,制作调查表来搜集消费者的意见,还可以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开发,真正作到以消费者为中心,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反过来,也提高了企业营销策略的针对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全程营销目标。

3.3定制化营销

所谓定制化是指中小陶瓷企业利用网络优势,一对一向消费者提供独特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单个消费者的特定消费要求,立足于处理好与每一个消费者的关系,注重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不断培养、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确保销售持续增长。网络营销可跟踪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及时推荐相关产品。

3.4低成本营销

首先,中小陶瓷企业采购原材料往往是一项程序烦琐的过程。通过电脑网络的商务活动,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将原材料的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从而降低了陶瓷企业的采购成本。陶瓷企业对原材料需求量大,品种繁多,利用网络进行原材料采购及市场营销,足不出户便可得到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且节省中介费,从而节省大笔资金,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毫不费力地货比三家,得到最便宜的原材料,这比传统的采购方式方便得多!因此实行网络营销可使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其次,中小陶瓷企业运用网络手段,可以降低促销成本(如广告、调研等费用)。在网上促销的成本只相当于直接邮寄广告费的1/10,利用因特网广告的平均费用仅为传统媒体的xxxx。

总之,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营销。

4中小陶瓷企业网络营销的主要策略

4.1产品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互联网络的运用对传统的产品策略必然会带来冲击,因为就像不同的产品适合采用不同的销售渠道一样,网络营销也有其适用的产品范围和策略。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络在中小陶瓷企业的引导下对陶瓷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网络的良好服务功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满意,进而建立消费者的忠诚,将陶瓷企业的知名度转化为满意度。具体策略主要如下:

利用电子布告栏(bbs)或电子邮件(email)提供线上售后服务或与消费者作双向沟通。

让消费者在网络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需求并可亲自设计,企业据此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比如对陶瓷工艺品的外观、色彩等均可运用该种方式。

在网络上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达到增加产品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企业形象,如对陶瓷机械维护与保养,陶瓷家电用品的性能、使用和注意事项。

提供网上自动服务系统,依据客户需求,自动适时地利用网络提供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例如,陶瓷机械产品的供应商可在网络上提醒客户有关定期保养的通知等。

4.2价格策略

价格对陶瓷企业、消费者乃至中间商来说都是最为敏感的问题,而网络上信息自由的特点使这三方面对产品的价格信息都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网络上的价格有两个特点:

(1)价格弹性化。由于网络营销的互动性,消费者可以和陶瓷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另外,陶瓷企业也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对陶瓷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不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价格。

(2)价格趋低化。由于网络营销使陶瓷企业和消费者直接打交道,而不需要传统的中间人,使企业产品开发和促销成本降低,企业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促销,又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陶瓷市场是透明的,消费者可以就产品及价格进行充分的比较和选择。

因此,要求中小陶瓷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中,中小陶瓷企业必须以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定价。

网上价格策略主要表现在:

网上查询功能可以充分揭示市场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能理性判断欲购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举办网上会员制,鼓励消费者上网消费,以节省销售渠道的运行成本。

开发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协商价格。

开发自动调价系统,可以依时间、季节变动,工厂库存情况,市场供需情形,促销活动等自动调整产品价格。

4.3促销策略

传统的促销是以陶瓷企业为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工具对消费者进行联系,而网络促销的出发点是利用网络的特征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使消费者可以参与陶瓷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这种沟通方式不是传统促销中“推”的形式而是“拉”的形式,不是传统的“强势”营销而是“软”营销,它的主动方是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趋于个性化,他们会在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之下自己到网络上寻找相关的消费者信息。中小陶瓷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受访情况的分析,更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实行有针对性的主动营销,这样更易引起消费者的认同。

网上促销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吸引消费者,为其提供具有价值诱因的商品信息。但网络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促销活动具有了新的含义和形式。常见的网上促销有如下一些方面:

(1)建立虚拟公共关系室。在网络上参与公益部门所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及赞助,如希望工程,扶贫救助等;也可结合本陶瓷企业的优势,利用网络推动公共服务。

(2)利用网上对话的功能,举行网上消费者联谊活动或网上记者招待会。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跨时空地进行沟通,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的促销。

(3)利用网络进行促销活动,包括新陶瓷产品信息提供,促销方式说明,提供折扣券或赠品等,提高消费者上网搜寻及购买产品的意愿。

(4)网上广告,与此同时,建立英文版的首页也是中小陶瓷企业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推广活动。(5)积极参加网络资源索引,尽可能使客户容易查询到公司的推广资料,使其能快速获得所需的商品信息。与非竞争性厂商进行网上促销的策略联盟,利用相互的网上资料库,增加与潜在消费者接触的机会。

4.4渠道策略

营销渠道,也叫销售渠道或分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所经过的途径。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分销渠道,是跨时空进行销售的,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络购买相关产品。因此中小陶瓷企业的陶瓷产品的分销应以方便消费者为主。下面列举网络条件下营销渠道可能展现的形态。

在首页设计上采取虚拟实境的手法,设立虚拟商店橱窗,使消费者如同进入实际的商店一般,同时商店的橱窗可顺应时间、季节、促销活动、经营策略等需要,轻易快速地改变设计。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组织网络商展。消费者一经上网,即可饱览各类相关商品,从而增加上网意愿与消费动机。如生产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的中小陶瓷企业就可与房地厂商联手举办网络商展活动。

消费者在决定采购后,可采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网上订购。

可在网络上以首页方式设立虚拟经销商或虚拟公司,提供各类的商品目录及必要的售后服务。

此外,网络营销中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就是会员网络,会员网络是在中小陶瓷企业建立虚拟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团体,通过会员制,促进消费者相互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消费者与陶瓷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培养消费者对陶瓷企业的忠诚,并把消费者融入陶瓷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使会员网络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5营销集成策略

因特网是一种新的市场环境,这一环境不只是对中小陶瓷企业的某一环节和过程,还将对企业组织、运作及管理观念上产生重大影响。一些企业已经迅速融入这一环节,依靠网络与原料商、制造商、消费者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通过网络收集传递信息,从而根据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伙伴的生产能力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这种模式就是网上营销集成,应用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电脑行业cisco、dell等公司。

网上营销集成是对因特网的综合应用,是因特网对传统商业关系的整合,它使中小陶瓷企业真正确立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地位。中小陶瓷企业的使命不仅是制造产品,还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合现有的外部资源,高效地输出一种满足这种需求的品牌产品,并提供服务保障。

5结语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我国陶瓷企业特别是中小陶瓷企业应积极利用internet开展陶瓷产品的营销,拓展海内外客源渠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主动。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7

艺术设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必须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而服务社会就必须融入社会,深入到生产、建设、服务、流通等第一线。中国社会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农耕文明体。据调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约12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占到75%。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大发展,现在近14亿人口,依然有9亿农民,占到64%而且,这些农民,他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人际伦理结构,和几百年前,几千年前,并无本质区别。而城市人口,绝大多数也是通过近代农民进城务工,或者考学、参军等途径来到城市。他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也依然保留着农民的烙印。这些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尤其是文化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当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大体上来说,农民思想落后、观念陈旧、陋习严重、惰性也很大,加之文化欠缺、自身造血不足,贫困在所难免。高校艺术设计精准扶贫旨在从技术层面和文化产业层面给予农民的帮助。技术扶贫同文化产业扶贫是一种渐进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扶贫路径,技术扶贫为文化产业扶贫提供条件。文化产业扶贫,从策划到品牌,从资本到产品,从商业到农业,建立起一整套可持续的协作式社会创新体系。从修复乡村风貌、开发文创产业、吸引年轻人回乡、转变他们消极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和文化自信始,到参与掌握其经济项目的运作能力、法律政策的理解能力和市场经济适应(生存)能力,激发农村社会的内在活力终。因此,文化产业扶贫是改造贫困文化、遏制返贫现象、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和根本,[2]最终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艺术设计扶贫一方面是“技术扶贫”,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可以通过培训、帮扶、传承和挖掘非遗技能,使贫非遗技能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往往是独特的原生态文化得以保存),保护手艺人的生存底线,促进自身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文化产业扶贫”通过文化资源IP的挖掘和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继而开发文创产业,这样,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遏制返贫现象、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文旅产业以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二、艺术设计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正是通过对自己生存发展方式的不断设计,社会得以进步。设计才终将成为一种文化,而文化也必然成为设计之魂。近年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文化扶贫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对推动文化扶贫,尤其是文化事业扶贫起到了促进作用。如2015年12月,文化部等七部委印发《“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文化扶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6月,文化部的《“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2]文化,它包括了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艺术等;社会生活方面,如集体组织、伦理道德、制度法规、经济关系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艺术设计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当前艺术设计扶贫的主要做法是通过文化产业扶贫。各地党政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及下拨扶持资金,譬如通过文化活动、电子商务、企业、非遗传承等和农村农民农产相结合,实施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取得一定成绩。

三、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现状是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精准扶贫还严重滞后表现在:(一)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精准扶贫体系建设滞后。高校设计艺术学科,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建成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的学科体系,但是随着国家号召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艺术设计学科在精准扶贫上行动缓慢甚至滞后,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所需求的综合性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教学缺乏实践性与交叉性的融合。精准扶贫要求设计学科面向社会、面向农村贫困地区解决有关文化教育、产业振兴、农民脱贫致富等问题,需要的是学科资源整合设计服务,要将单一、封闭、狭窄的设计服务,变为多维度、复合性强的服务设计,因此给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师资水平急需提高。有些高校教师人文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对于精准扶贫知识储备不够,对乡村振兴认识不足。其次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虽然教育部强调“双师型”但比例严重不足。产、学、研没有落到实处。师资教学实践能力不强,很多教师没下过企业也没到过农村,只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缺乏导致教学效果空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投身于精准扶贫,高校艺术设计师资水平急需提高。(三)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缺乏创新。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产出与中国产业需求错位的状况日益严重,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更是缺乏具有创意设计的人才体系。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艺术设计是文化产业的集大成者。然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单一、项目设计的能力有限,显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四)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对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重视不够。目前,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对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重视不够,甚至完全没有涉及。即使扶贫也往往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记忆。中国传统村落及贫困地区非遗资源非常丰富、区域分布广,其复合性、神秘性、特异性、原真性等特质明显,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质和优势。非遗项目或产品是可以作为特色文创品开发和打造的,做的好可以“点对点”精准扶贫。从目前活态传承角度看,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些老手艺传承乏人,逐渐形成今天“人走艺绝”、技艺失传的危机。要留住“老手艺”前提就是保护好传统工艺方法。还要保护中创新。没有创新的保护没有可持续性。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校要做非遗工艺保护和传承工作,构建“大师+工作室+项目”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培养传承人、培训农民纳入课程体系。要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的活态传承,协助农民主体走上产业化致富之路精准扶贫。

四、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做好精准扶贫的对策和途径

近年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文化扶贫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对推动文化扶贫,尤其是文化事业扶贫起到了促进作用。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是重点培养文化产业设计人才的地方,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践探索艺术设计介入精准扶贫途径。(一)在地文化资源转换成乡村旅游品牌IP。旅游品牌是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作为内容来源,从开发方式、营销手段到产业模式深度挖掘资源地的IP价值,通过艺术设计基于一定的资源体系创造符号价值赋予新的价值的生产过程,形成以独特价值为核心的经济形态,这就是品牌经济的体现。如今是跨界融合的时代,品牌价值就等于市场价值,品牌价值将帮助农民致富。目前来看,农村急需开发和挖掘在地文化价值,文化遗产的有效应用,采用策划设计方法,以创新为引擎,以市场为导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手段,扩品种、创品牌,与相关产业实现跨界融合。提升在地的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产业扶贫。(二)文创产品驱动助推精准扶贫。艺术设计要研究如何激活农村手工艺活态化传承。在保护中开发文创产品,利用在的资源,重新设计改良传统工艺和新材料研发,让手工产品即有现代生活的实用性,又有大众的审美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在地的文化精神。为此,艺术院校应当尝试与当地手工艺人形成新的协作系统,在梳理保护原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乡土文化价值,塑造文化认同感,通过将产品创造性转化赋予当地手工生产以活力。(产品赋能)将品牌力作为精准扶贫的发力点,重塑品牌关系将区域特色产品打造成精准扶贫的品牌亮点,带动区域脱贫。(三)设计服务驱动助推精准扶贫。艺术设计学科可以利用互联网+和ar新技术的知识,协助搭建新的生产消费系统和实现体验生活方式的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将综合考量政策、商业及资本问题,以在地的实际问题与国家政策对接,赋予系统驱动力,通过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认知,以及对文化资源IP的重塑和孵化,利用大数据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实现推广和营销,产生接地气的艺术设计营销解决方案。(四)非遗保护和开发。用技术助力非遗老手艺传承。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时代需求,要激活这些手工艺,就需要重新改良传统工艺和材料体系,让手工产品与现代生活及日常审美产生新的连接。为此,艺术设计应当尝试与当地手工艺人形成新的协作系统,在保持原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将产品创造性转化赋予当地手工生产以活力。继而帮助农民智力激活贫困人群的原生动力。吸引外出打工青年返乡一对一帮扶,设立艺术设计精准扶贫即非遗工作站,帮助农民打造“一村一品”,用艺术设计手法结合在地文化建设乡村景观节点、特色旅游线路,以及改造设计有思想、有文化、有人情味的乡居形态,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五)建立扶贫考核制度。将艺术设计扶贫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纳入精准扶贫体系建设中,设立艺术设计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项考核指标体系。学校各级党委和领导要高度重视艺术设计精准扶贫工作,建立艺术设计精准扶贫的专门学术机构,注重田野调查及顶层设计,从精准扶贫工作的源头为艺术设计开辟服务空间。建立艺术设计学科有效的精准扶贫工作的考核制度,注重艺术设计学科课程设计的广泛性、长远性,让在地农民参与考核的精准扶贫体系。

扶贫是一项高度复杂且需创造性的工作,设计恰好能够起到“协调人”的作用。精准扶贫关键是文化扶贫,文化扶贫往往通过艺术设计得以实现。藉此,艺术设计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大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上融汇贯通,发挥着其他扶贫工作无法取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炯.艺术振兴乡村途经研究[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3

[2]廖恳,袁华,陈立华,张卫国,邓秋军.文化扶贫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行政管理改革,2017(09):23-27.

[3]辛秋水.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16-20.

[4]蒋好书.文化资源如何做成文化产业[J].商业文化,2017(10):24-29.

[5]于建嵘,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J].人民论坛一社会治理,2018.6;

[6]张军.深划改革,释放乡村振兴内生动能[J].东岳论丛,2018(06):133-139

[7]朱依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模式思考[J].设计,2016,29(12):142-143.

[8]毛玉颍,郑欢,许熠莹*.艺术设计类作品数据库平台设计探索[J].设计,2016,29(13):86-87.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区域经济;收入差距;分配制度

l区域收入差距概况

1.1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1)基尼系数不断上升。世界银行指出,过去20年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快的时期,中国也是世界上基尼系数提高幅度最大的国家。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的基尼系数通常在0.5和0.7之间,收入相对较为平等的国家在0.2和0,35之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2006年我国基尼系数已逼近0.47。在股市楼市的双重作用之下,2007年基尼系数接近或者超过0、48已成定局。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才开始下降我国去年人均GDP只达到2000美元左右,人均GDP增加与基尼系数呈正比。

以上数据都是根据正常收入计算的,如果将偷税漏税,论文官员腐败等非法非正常收入也估算在内的话,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将更加严重。

(2)引起消费差距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使总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投资乘数效应也迅速降低,最终导致全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下降。这样就会形成汉斯·辛格所指出的收入——需求——投资恶性循环,即“大多数人的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致使国内市场狭小,投资引诱不足进而导致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全国居民消费指数从1994年124.1下降到2000年的100.4。表1可以看出从2001到2006年我国消费率依然呈下降态势。与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相比,还严重偏低。总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失衡,使通货紧缩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经常性威胁,制约经济的发展。

(3)收入差距过大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负效应。由于中国长期受“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收入差距过大比较敏感,由此就会造成心态失衡,给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造成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少数人的巨富引起多数人的不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毕业论文贫富差距悬殊,直接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育;地区间贫富悬殊的存在,诱使大量人口无序地涌向发达地区,社会犯罪活动猖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贫富差距悬殊也导致了教育失衡,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区域收入差距的过大的表现

(1)省内间差异。各省内部除了省会和少数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显著的经济差异外,也呈现出区域性的不同。举湖北省一例说明。

湖北省地理位置按东西走向可划分为鄂东、鄂中、鄂西三个地区。虽然鄂中地区面积占湖北省总面积的26,9,人口占总人口的44,经济总量却占整个湖北省的54.5。而鄂东地区人口达到鄂中地区1/2强,其GDP比重还不及鄂中地区的1/3。且湖北省西部地区面积为中部地区2倍,人口与鄂中地区相当,其GDP比重只及鄂中地区1/2强。就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来说,鄂中地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已经接近1:1,说明鄂中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段。而湖北省东部、西部地区则处于业化初期阶段。总之,湖北省区域经济呈现出鄂中地区向鄂东、鄂西两边递减的趋势。

(2)省际间差异。在不同省份之间,由于自然条件、资源、交通以及历史因素等差异,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极化效应比较明显。

从表2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呈快速上升趋势,相对差距总体上也呈扩大趋势。硕士论文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来看,1985年,最高的地区为上海市,最低的为甘肃,二者绝对差额仅为551元,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的比例为3.16;1995年,绝对差额扩大到3366元;到2005年,最高的上海市农民人均纯收人为9213元,比最低的贵州省高出了7295元,达到了4.8。

(3)东中西部之问差异。目前看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值得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的。从经济总量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2.2倍,比改革开放之前增加0.5个百分点。

从人均收人水平看,目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都是西部地区的1.5倍,比改革开放之前分别增加0.5个和0.4个百分点。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看,东西部地区差距很大,例如,西部地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覆盖率不到5%,仅为东部的1/10。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2.1和资源因素

由于沿海城市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由此带来充裕的社会资源和人口资源。内陆尤其西部省市,最重要的在于缺乏耕地。加之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象更加恶化,必然导致地区间收人差距显著。

2.2发展因素

从宏观上看,收人分配格局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库兹涅茨的“倒U理论”来解释。发展过程中,储蓄和积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集中,职称论文资本要素的集中是不可避免的,收人差距也将拉大。再次,经济赶超过程中有资本技术过密的趋势。

2.3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倾斜,使沿海地区经济获得比其他地区快得多的发展;其次是区域内政府的政策导向,区域内政府的政策对该区域的发展以至于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都至关重要,其行为方式和决策对区域问的资源流动,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资本积累等因素产生重大影响。

2.4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因素

利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增长的过程也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就是新的机会,获得新机会的个体获得新的更高的垄断利润,这样也会造成收人差距拉大。在一些发达地区(广东、江苏、浙江等)中小企业,体制上和企业组织上都有重要创新,带动了地区产业群的发展,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活力不足,加剧了各地区间居民收人差距。

3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

3.1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消除收人差距产生的产业结构因素;各地区大力调整主导产业,选择适合于本地特色和条件的产业,将自己置于我国经济系统中乃至全球化中定位,培

养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在兼顾地区经济利益和互惠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地区分工体系,促进发达地区向较落后地区转移。鼓励和扶持原材料产地和矿产资源地发展加工型支柱产业;同时推进发达地区的加工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发展,从而促进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3.2发挥政府对再分配的调控职能。提高要素利用效率

在强调以效率提高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能以不损害先公平进而降低效率为代价来提高事后分配结果上的均等程度。根据有进有退的原则,留学生论文应将政府的政策目标和职能从直接干预市场资源配置转变到再分配调节上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收人分配和再分配体系。

3.3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靠合法经营也会获得高收人,产生贫富悬殊,这也不符合共同富裕原则,必须运用税收手段加以调节。对贫困地区,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政策,加大扶贫力度。目前我国高中低收人户的比例呈金字塔形,而比较合理的收人分布应该是“橄榄形。因此,要通过调节高收人,保障低收人者基本生活,扩大中等收人者在社会中的数量。

3.4加快中西部经济建设。实现地区协调发展

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西部投资,鼓励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引人到西部。同时中央应拓宽中部政策空间,明确中部发展的战略定位。尤其是在发展定位上,中部地区应在原有定位,

3.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贫困阶层的正常生活。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法制化。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继续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6运用法律手段控制打击非法收入

中国目前的收人差距问题有很大比例是权力、腐败等非生产要素参与收人分配的结果。要从源头上解决就要尽量减少、取消行政审批,把权力对市场行为懂得干预尽早消除。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工作总结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加快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收人分配法律体系,转变政府对收人分配的调控、调节方式和职能。加强国家在立法,执法及监管方面的力度,规范分配秩序,避免权力垄断,打击寻租活动并与反腐败结合起来,坚决有力持续全面地打击违法经营活动,断绝非法收人来源。

总之,缩小地区间收人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留学生论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实施中,收人差距问题一定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叶初升,夏善华.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一兼论“泛武汉城市圈”区域协作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7).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网络学习资源;心理影响因素;研究展望

一、研究背景与立意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大规模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同时城市间也存在大量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卢晶亮在《广东千村调查2018年研究报告》中指出:农村人口到城市谋生,是广东乡村就业的一条重要道路。山区人口主要在广州、深圳两地就业,多选择工业、餐饮服务业,建筑业。全年在外务工者的特点是:年龄小,已婚的比重低,接受教育的程度高。广东省平均在外务工的年收入是35520元,而农村的年人均收入是1166元,最高的是珠三角地区,则最低的是农村。广东的消费水平从高到低排列是:山区五市、西翼三市、东翼四市和珠三角九个城市。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等原因,多数年轻人会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留守儿童问题更为严峻,而收入水平较低的粤北地区留守儿童情况更为明显。2016年有团队经过调查发现:全国范围内在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比重为20.3%,占儿童总数量的1/5以上。在90%以上的留守儿童中,他们的主要看护人是祖父母辈,年龄平均59,有70%以上学历为小学以及小学偏下。广东作为人口流动和人口总量的大省,由《广东千村调查2018年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可知:农村的留守儿童比重是45.41%,明显超出全省的留守儿童平均水平,其中粤北地区占据多数。本文在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网络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基于心理影响因素,立足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对相关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和评价,并就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展望,从而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研究综述与评价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研究。邢慧斌、杨青、朱彦伊(2019)对河北省进行研究,发现在家庭环境(父母不在身边)的影响下,儿童在学业上相较于父母在身边的儿童明显处于劣势,同时还面临着“精神贫困”(这里的精神贫困是指在父或母的一方、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外地而非本地务工的情况下,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在心理、思想、人格、安全感等精神需求或认同程度比健康儿童较低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如果在一个家庭无法欢聚的同时,学业上要是再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留守儿童面临的处境会更加艰难。(二)贫困地区教育的相关研究。田俊、王继新和王萱(2019)为了验证“在地化”(通过互联网构建学校共同体)对乡村等贫困地区教学资源是否具备助力作用,采用了问卷调查、半结构性访谈以及实地观测等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在地化”策略能够有效助力乡村等贫困地区教学资源的增长。李运华、朱惠霞、何小玲(2014)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农村教学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河源市和平县的农村小学中抽取了430名教师,采用问卷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课堂能力进行了调查。最后他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课堂监控水平处于偏低;第二,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的课堂能力具有阶段性的特征;第三,备课关注点在教学能力不一的老师中有所差异;第四,课堂教学能力同教后思考及改进这两者存在显著相关。(三)教育扶贫的相关研究。刘会凤(2019)对当今教育扶贫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通过论证,研究者认为教育扶贫大程度上隔断了贫困传递,而“互联网+教育”为贫苦地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助力了教育精准扶贫的这一事业,隔断了落后文化对贫困地区以及人口的潜移默化;而在今天中,“互联网+教育”吻合了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急切要求。并且即使存在着诸多难点,但个人和社会力量加入到“互联网+”教育扶贫的比重不断提升,为我国教育脱贫事业助力。要促进“互联网+”教育为精准扶贫助力,研究者认为不仅要着手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基上,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以及学生对电子资源素养等问题的处理。(四)小结与评价。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就贫困地区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优势和适用性,但也有一些缺陷。例如,在教育方面,有很多人以留守儿童为切入点,但从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角度分析的领域则鲜有人涉足。此外,部分贫困地区政府在教育扶贫中,未注意到留守儿童及其心理影响的特殊性。因此,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项目将对留守儿童网络学习资源使用情况以及其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调研,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且对留守儿童问题提出相关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研究思路与展望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响应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背景和主席“扶贫同扶智扶志”、“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号召,并结合当今网络学习资源教学的趋势,对有关“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网络学习资源使用情况及其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和研究,而后得出其的现状,以完善该方面的理论研究,更好地帮助国家、政府贯彻而落实“扶贫扶智”。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深度访谈等,寻找可改善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网络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的建议。首先,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政策环境、粤北留守儿童现状、网络学习资源现状以及政府教育扶贫的现状进行了解,以此证明我们的研究具有实际价值。其次,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采访的方式深入、具体研究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网络学习资源使用情况及其心理影响因素,补充对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在网络学习资源方面的研究。最后,通过调查得出的数据及其分析,得出结论,并针对改善粤北地区留守儿童网络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给出建议,帮助政府更有效地、更切实地落实“扶贫扶智”地号召。(二)研究展望。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如下:1.留守儿童相关的心理研究的理论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论文和数据,了解留守儿童现今状况以及留存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案例资料的分析,研究心理因素对当下留守儿童的日常与学习中造成的影响,为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因素对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地影响做好理论基础。2.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现状分析(1)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生活基本情况调查。通过电话访谈、当地调研、问卷的调查,了解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现今状况,具体包括:人数,占比,家庭情况,学习成绩水平。(2)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网课期间上课情况与态度调查。通过对学校进行走访、对当地调研、问卷的调查和平县本地的留守儿童,了解同学们在疫情期间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态度及留守儿童内心真正对于“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和建议,从而了解其心理影响因素。(3)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家长及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网络资源学习情况及心理影响因素的看法调查。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及老师进行实地走访、电话访问等,了解家长及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表现及心理状况的看法和分析,进一步研究留守儿童具有独特性的心理因素。(三)可能的创新点。1.研究内容创新。本项目为响应国家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在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的今天,对粤北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及其心理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而其他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则多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生活现状进行调研,缺乏结合网络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并且,在此次肺炎疫情背景下,网络学习资源愈发得重要。2.研究视角创新。通过研读大量文献发现:在教育方面,有许多团队对留守儿童现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但以留守儿童的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及其心理影响因素为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的则尚未发现。故本项目以留守儿童的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及其心理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从而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战。3.研究方法创新。本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对问题研究进行了跨专业合作。同时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考察等调研方法进行结合,最终调研成果以调查报告、论文、视频(调查纪录片)等方式呈现。

参考文献:

[1]AlinaBotezat,FriedhelmPfeiffer.Theimpactofparentallabourmigrationonleft‐behindchildren'seducationalandpsychosocialoutcomes:EvidencefromRomania[J].Population,SpaceandPlace,2020,26(2).

[2]邢慧斌,杨青,朱彦伊.教育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扶贫”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06):69-76.

[3]田俊,王继新,王萱.“互联网+在地化”: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0):38-46.

[4]李运华,朱惠霞,何小玲.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5(02):16-19.

消费扶贫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疫情防控;高校;精准资助

1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面临的问题

1.1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无保障。2020庚子春节,受肺炎影响,广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中”,但是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宅在家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学习上和生活上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首先,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收入单一甚至无收入来源,受肺炎疫情影响,其父母不能提前复工赚取足够的生活费补贴家用,尤其对部分建档立卡家庭来说,延迟复工复产更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其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遭遇家庭重大变故,甚至家庭成员感染的情况,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最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赚取部分生活费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但是疫情防控期间“不出门”使得他们失去了补贴生活费的好机会,“只消费零收入”使得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经济上巨大的压力。1.2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性指导。各高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网上学习”成为新时尚,但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困扰。一方面,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它们更需要专业性指导来完成毕业论文,解决就业问题或者学习深造问题,尽管“空中双选会”、网上视频招聘等层出不穷,但是部分高校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途径单一、效果落实不够详尽等问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无法及时有效获取实时信息并就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择业决定,而且由于其自身阅历较低,对毕业、就业等问题甄别困难且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对于非应届毕业生来说,当下最重要的是完成网课的学习并对未来发展做好规划,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受到家庭网络影响,通过借用别人的无线网络或者使用流量而造成信号不畅,尤其对于偏远山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更大的信号不畅问题,这就使得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参与网课的学习,影响自身专业发展,不利于专业素养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自身约束力,而且其家长不能给予指点监督或者管理方式不当,尤其是一些孤残家庭,由于家中劳动力短缺,会出现学生担当家里“顶梁柱”的现状,这就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事情,进而消沉颓废,荒废学业。1.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尽管“史上最长假期”增加了学生与亲人相聚的欢乐时光,但是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首先,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而产生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产生诸多负面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使得其在面临择业、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不能积极求助老师同学的帮忙,致使其产生诸多心理困扰,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最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与外界沟通或者同亲人关系不和谐而变得萎靡不振、消极抑郁。

2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出现问题的原因

2.1高校资助摸排范围受限、资助力度有限、资助形式单一。高校资助坚持使用传统的资助模式,尽管传统的资助模式可以减轻高校老师的工作量,而且传统的资助工作模式运行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传统的资助模式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多问题。第一,高校摸排工作主要是通过学生主动申报的方式进行,这不可避免会面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及时或者不想反应自己的实际诉求、部分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获得补助而提供虚假材料以及高校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学生实际困难程度甄别困难的问题;第二,高校资助项目繁多,资助资金有限,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有限,只能起到临时性补助的效果,勉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对于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学生来说,资助金额的作用就变得微乎其微,资助金额不足以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现状;第三,目前高校主要是通过发放补助金额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上帮扶,但是在“扶志”与“扶智”等方面缺乏专业性教育指导,这不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面发展。2.2高校缺乏“文化扶贫”机制体系建设。育人是资助的永恒目标,但是大部分高校仅仅致力于在“扶贫”方面做好做优,而忽略了“扶志”与“扶智”的资助育人目标。首先,高校资助队伍未能与教学团队做好交流互通,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面临各行其是的问题,任课老师不能准确把握所授课班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状况,无法就其面临的学习就业等方面问题进行专业指点和辅导帮助;其次,高校缺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教育,部分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受助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对比自己获得资助金额多的同学怀有敌意,缺乏励志勤学、诚信感恩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最后,高校缺乏对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一些励志感恩、志愿服务事例未能够及时收集并借助新媒体做好有效的宣传,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2.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能及时反应自己的诉求。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学生自己申报进而学校审查,最后做出资助决定的资助工作模式,但是单纯依赖学生自己反馈难免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方面面临不足。一方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对学校机制体系建设的认识,不能准确定位各部门机构的作用,认为自己的问题反映是给学院和学校添麻烦,宁愿忍气吞声也不肯上报自己面临的困难,使得其在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错过了机会,不能通过相应补助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心理方面的困扰,他们不想让老师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而高校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的渠道又较为单一,这就使其不能够得到有效资助;与此同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对认定材料的重视程度,认定材料的不足或不实使得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其实际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而影响受助金额确定。

3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完善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制度建设。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对传统资助模式做出相应改进,创新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促进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精准资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首先,高校应及时足额发放还未发放奖助学金等,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得到相应补助,还要加强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群通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线上宣传,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把握资助的动态信息;其次,高校应贯彻落实关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深入摸排受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现代通讯方式详尽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现状,高校辅导员应建立与各班班长团支书长久联系机制,确保及时掌握学生家庭变动情况;再次,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时启动紧急救援机制,对受肺炎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等方式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对建档立卡、城乡低保、残疾学生、孤儿学生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网络学习费用补助等专项补助计划;最后,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启动对抗疫一线人员子女的专项补助计划,表达对抗疫一线人员的敬意和对其子女的关心爱护,发挥高校对时代先锋的崇敬,鼓励新时代青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队伍中。3.2搭建服务平台,进行精准。“云指导”疫情防控期间,传统的面对面指导已经变得不现实,这就需要通过“云指导”对学生面临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一方面,针对应届毕业生,高校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毕业论文、就业、考研复试等作出针对性指导。在毕业论文方面,高校应成立专门小组对其论文进行指点审查,提升应届毕业生论文完成效率,为顺利毕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就业指导方面,充分利用“云指导”对毕业生进行线上就业指导,做好招聘信息的及时准确、进行应聘技巧专项指导,提升应届毕业生网上就业能力,协助他们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考研复试方面,高校应及时收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信息,针对不同学生需求进行专业指导帮助,为考研复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针对非应届毕业生,高校辅导员与老师应该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线学习状况,针对学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应及时对其进行专业指点并作出相应学习规划,切实保证“停课不停学”高质量有效进行。与此同时,高校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舒缓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压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对有厌学情绪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应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动态,确保他们在“停课不停学”阶段做好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3.3强化思政教育,加强人文关怀。精准资助举措要分层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塑造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开展线上勤工助学活动,诸如新闻宣传、文档整理、网络平台维护等岗位,不仅可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用来补贴家用;第二,高校应加强对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的培养,借助校内外媒体向学生征集诚信感恩励志类网络文化作品,提高学生诚信感恩意识,发扬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品质;第三,高校应对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典型事迹宣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响应“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号召,同时对在学习、诚信、感恩等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同学进行宣传,为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典范,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第四,高校应密切关注学生内心诉求,切实维护学生自身权益,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保障其自身权益不受侵犯;第五,高校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视频会议、电话指导等方式进行教导,引导其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用自己的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参考文献

[1]苏国红,李卫华,吴超.“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实践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