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6:10:59

项目资金

项目资金范文篇1

一、扶持资金申报、使用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资金的运作,实行的是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资金自上而下逐级审批。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项目计划和财政资金透明度相对较高,发改委作为承上启上的职能部门,承担着项目计划、申报、审批、下达、检查、验收的职能,整个项目和资金的运行都是通过账面上的“数字流动”进行管理的。这些环节毕竟经手的只是计划、指标,监管起来相对容易的多。而作为具体承担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县(市、区)发改局,在项目呈报、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管理监督方面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的设计不够准确、扎实,致使项目的申报与审批偏离实际,引发计划批复和实施过程中的偏差。这一问题贯穿于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编制概预算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在调研的10个县(市、区)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申报不规范、工程预算更改、资金拨付拖延、资金用途改变、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个别地方由于对市场调研不充分,造成项目还未实施,企业已经倒闭的现象。如邵武拿口平荣奶牛场,20*年为改善闽江重点流域水污染,拟建沼气池2100立方米,申报资金45万元,20*年资金到位,但由于长富集团总公司的投资出现失误,引发下属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加上乳业市场疲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工程只建设了一半就被迫停工。

2、项目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出现资金违规,而事后检查、整改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后遗症。在对10个县(市、区)的项目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项目申报拼命干,资金争取一头汗,项目到手一边看”的问题,县市发改局对项目的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简单,项目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认为发改部门的职责就是争取资金,监管是纪检部门或是业务部门的事,致使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不尽合理。有的县市发改局的纪检部门对本年度有哪些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补助都心中无数。

3、项目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家及省预算外资金扶持给我市民营企业的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大都是县级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质量的验收、项目效益的评价都是县发改局说了算。尽管省项目稽查处、市监察室每年都要组织检查验收,国家发改委也会不定期的进行检查验收,但由于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和竣工以后的科学评价,因此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资金使用出现的偏差难以及时纠正。往往是事过境迁才进行整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由于有些项目是经由业务口下达的,往往是几个部门共同组织和实施,管理主体不明确,也造成项目的责任评价无人过问。

4、项目建设周期不同步。表现在项目跟不上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周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如对我市生猪标准化企业的补助项目,前几年,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场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改行,而去年以来,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户经济效益倍增,大批的新型养殖场应运而生,而此时,国家才开始补助养殖户,有部分资金至今还未拨付到养殖户手中,从立项到资金投放时间太长,政策明显的滞后,与项目建设、市场的需求周期间的矛盾,贻误了行情,错过了周期,影响了当年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产出的实际效果。

二、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因、外在的表现。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资金监管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引发的。

1、项目报告与实际情况脱节。在下达控制指标之前,项目选择投入的不确定,导致项目资金申报与资金的可投入量上的差异。从县(市、区)角度来讲,上级的项目资金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争来就是自己的。各县(市、区)政府对发改系统的绩效考证标准注重的也是争取到多少项目、拿到多少资金。而各级审批机关,目前还主要是依据项目报告来审批,这种情况自然就难以避免在项目编报上“做文章”,有的甚至是关系项目、人情项目。再进一步看,现在的项目计划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有什么项目由国家、省上说了算,来年干什么、干多少县级没有主动权,县市把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放在了编制任务、填报表格、争取投资规模上。即使主观愿望上想把项目报告搞的更科学、更实际点,也已是力不从心了。从各级审批机关来看,客观上也不可能把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摸清吃透。以致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末了还是漏洞不少。如这次我们在对建阳市清旺养殖场的一个沼气池建设项目的检查中发现,该项目上报的建设规模是800立方米,而实际承建时的施工合同只有180立方米,项目的承报单位是建阳市外资局,资金也是拨付到市外资局下属单位建阳市农业开发公司的账户上,而建设单位是建阳清旺养殖场,中间多了个环节,养殖场的经营者一直以为是建阳市外资局帮助他们建的沼气池,还不知道国家有下拨2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如果不是深入细致地到实地查看,仅从申报资料、汇报材料和资金流水账上看是难以发现问题的。

2、项目实施与监管环节脱节。在项目的申报中,存在着程序不够规范,过程不够公开,自由裁量权在一些地方还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在项目的确定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的认证体系,个别县市民主意识不强,还有个人决策的现象,还有个别人员利用职权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想从中牟取利益,使项目在申报环节就出现隐患,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特别是对县级这一重要环节,现在实行的监督验收办法主要是国家抽检,而省、市两级由于人力、精力的制约也难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许多项目自立项以来,还没有接受过国家和省里的抽验,以致一些办事人员思想上滋生了某种侥幸心理和思想上的糊涂认识,一些问题被掩盖,使政府补助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扶持力度与资金需求脱节。尽管国家和省上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我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我市财政相对困难,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紧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根本无力配套资金,资金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扶持民营企业的资金成了阳春白雪,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而且,补助的数额较小,对于一些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而又急需较大资助的项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从调研情况看,政府扶持资金还存在扶持对象重点不突出、资助范围广、力度小的问题,所扶持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少数的农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机械制造等行业中,虽然有重点,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域,其“火种”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项目资金监管的思考

1、认真调研立项,把好审批关。立项是开展扶持的基础,也是最大地发挥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效能的重要环节。市、县两级发改部门要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全方位论证调研,严把项目审批关,要引导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规划,要严格实行集体决策,所有的项目立项必须经过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通过,严把立项关,不搞一言堂,杜绝人情项目,确保扶持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实施过程公开,把好公示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发改部门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扩大公示内容,拓宽公示领域,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要将项目的公告通过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广而告之,使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竞争,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

3、确保专款专用,把好资金关。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始终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扶持企业项目计划按期划拨资金,杜绝随意调项、克扣资金,如有企业挂靠政府部门,必须要本着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挪用、不截留资金。县市发改局纪检部门要对当年的每一个受扶持的企业进行逐项检查和督促,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笔笔有宗,有据可查。确保资金的准时划拨和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县财政(含上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和项目业主为完成特定的行政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政府、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四条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突出重点"的要求,以项目资金评价为突破口,逐步建立"项目-单位-部门-财政"等四个层次的评价体系。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经济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作出评判;效率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准确性作出评价;有效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的安全性、支出业绩作出评价,从而全面衡量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评价对象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价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评价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的分析方法。实施中应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更加合理、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绩效。

(三)真实性、规范性、灵活性原则。真实性要求绩效评价所采集的资料、数据等必须真实可靠,评价结果要真实反映财政资金运作的过程与成效。规范性要求绩效评价应以国家政策、制度、办法为依据,按照规范的评价方法和程序实施评价。灵活性要求绩效评价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工作合理可行。

第二章绩效评价的范围

第六条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范围包括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农业综合开发、较大型修缮、较大型活动(会议)、较大型设备购置和其他专项。

(一)农业、工业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是指财政安排的单项项目资金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

(二)较大型修缮是指县级部门和所属单位按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鉴定对其危险性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的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的维修和大型专业设备修理等项目。

(三)较大型活动(会议)是指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活动(会议)。

(四)较大型设备购置是指县级部门和所属单位按规定实施的单项价格在10万元及以上或批量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设备购置项目(不含小车类)。

(五)其他专项项目是指县级部门及所属单位在上述项目之外,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而发生的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支出项目。

第七条调整项目预算后,金额达到上述标准的各类项目。

第八条县财政部门确定需要实行绩效评价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绩效评价的指标内容

第九条绩效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项目设立的科学性、资金安排的合理性、项目组织的管理水平、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影响、项目的执行进度、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经费落实和支出情况、经费使用的质量、财务管理的状况等。

第十条绩效评价分为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项目完成结果评价,是指对项目完成后总体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一)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内容:

1、项目的执行进度,主要考核项目是否按时间计划进展;

2、项目资金的使用进度,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与项目进度同步;

3、资金落实和支出情况,主要考核资金是否按计划确定的数额到位,资金使用占已拨付资金的比例是否合理;

4、资金使用的质量,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该项目开支范围的要求;

5、继续执行项目的建议;

6、项目变更的申请、核定及资金处理的意见。

(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的内容:

1、项目设立的科学性;

2、资金安排的合理性;

3、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水平;

4、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项目实施后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影响;

6、资金使用的质量和财务管理的状况;

7、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

8、其他。

第四章绩效评价的方法

第十一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一)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财政预算绩效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七)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八)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九)财政部门制定的其它评价方法。

第十二条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一种评价方法,也可以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第五章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十二条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财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分级实施。

(一)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实施办法和技术规范,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指导和检查各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依据财政部门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负责组织本系统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所属单位或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按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规定及要求,根据专项支出的不同性质,建立项目责任制,确定项目负责人,单独核算并反映项目资金到位、使用进度、完成结算等情况,做好绩效评价自评等各项基础性工作。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等部门参加。

第十四条财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以组织专家组进行,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

第六章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第十六条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绩效评价工作计划。财政部门根据下达的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和项目资金调整指标,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支出项目,或按照上级要求指定项目编制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二)下发绩效评价通知书。在具体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前,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下达评价通知。内容包括评价目的、任务、依据、评价机构、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第十七条实施评价阶段

(一)部门(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自评。项目完成或停止执行后,在10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完成结果评价的指标内容对项目进行自评,自评工作结束后填报《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

自评表》报主管部门和县财政局。

(二)财政部门或项目实施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县财政局和主管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评价工作。必要时,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部

分专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和经济活动评估,并出具《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评审表》。

在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委托方与受托方应签订委托协议,所需费用由县财政安排解决。

对一次性支出在1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修缮项目和一次性支出在25万元及以上的大型设备购置项目,从项目实施开始,项目承担单位还要按照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有关指标内容如实填报《磐安县财政项目

资金绩效评价反馈表》,随同单位3月、6月、9月、12月的财务报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县财政局,直至项目完成,同时县财政局业务科室对单位报送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表》及时进行审核,并签署项目执行意见。

第十八条撰写报告阶段

(一)形成初步评价报告。评价工作小组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自评表》或专家组、中介机构出具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审表》的有关内容撰写《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并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评价报告内容。

(二)提交报告。评价工作小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评价报告提交给县财政局分管局长,经分管局长或局长审定后,将《磐安县财政安排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返还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单位据此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三)总结归档。评价工作完成后,评价工作小组应及时将评价通知书和评价报告等资料归档存查。

第七章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部门和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财政、主管部门及单位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对绩效差劣的(项目)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要慎重考虑,对进度缓慢、移

用资金的,要收回财政资金;对绩效优良的(项目)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可优先考虑。

第二十一条对未按规定专款专用,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除限期追回被截留挪用的资金外,应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罚,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财务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资金使用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虚列项目支出、未按规定做好年度财务决算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报送的各类绩效评价表和报告,必须依据充分、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具备上述第十条的有关内容,同时要求相关附件齐全、装订规范。对未按规定或信息资料严重失真的,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整改,县财政局根据情况暂时停止支付资金。

第二十四条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其它问题,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处理。

第八章附则

项目资金范文篇3

一、扶贫项目资金审计监督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一)持续开展了对扶贫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围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农村医疗卫生和饮水安全等一系列重点、热点问题,结合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10余次。审计发现,个别地方对扶贫政策宣传不够,个别工程项目规避招投标或比选,少数项目竣工验收不及时,部分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建后管护不到位、农村饮水安全未按规定筹集维修养护基金等问题,审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理处罚,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36条。

(二)认真开展了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为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特色产业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低保、医疗救助、灾后重建等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揭露挤占挪用、滞留截留、损失浪费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揭示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残疾人保障金专项审计、就业再就业资金审计、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粮油高产创建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等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20个,对发现的36个问题进行了处理处罚,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61条,移送案件线索3条。同时,配合市审计局完成县2011-2013年扶贫资金审计,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处罚。

(三)扎实开展了对扶贫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为促进扶贫项目建设,大胆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重点对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核减工程投资,节省建设资金,促进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挥效益。完成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村损毁沼气恢复重建工程、土地整理、农田基本建设、优质粮油基地重建、巴山新居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审计项目113个,送审金额11.78亿元,审定金额10.22亿元,审减金额1.56亿元。

(四)组织开展了对扶贫资金管理部门的审计。在财政审计中,加强了对财政转移支付中扶贫资金的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与扶贫建设有关的农、林、水、文化教育事业资金、农村卫生设施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列入了审查内容,通过对领导干部履行脱贫攻坚相关责任的审计,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各类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共完成对财政、扶贫、国土、住建、交通、农业、水务、环保等部门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18个,对发现的46个问题进行了处理处罚,并提出建议意见39条。

二、扶贫项目资金审计监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内容较为单一。扶贫资金自上往下,逐级下拨,涉及的部门多、链条长,既需要对资金进行全面的跟踪审计,更需要对分配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和合规进行重点关注。要全面开展审计,就需要对财政以及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务、扶贫等业务部门全部进行审计。当前对扶贫资金审计往往局限于合规性和财务账目基础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涉足较少。

(二)审计专业力量较为薄弱。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需要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如决策分析评估人士、土地专家、环保专业人才等,我们目前的审计力量和水平还不适应开展此类综合性审计。现行审计技术大多为就地手工搜集、整理、复核及分析各种信息,未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新技术。

(三)问题整改难度较大。目前的扶贫资金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项目完成了,才开展审计,问题已经既成事实,审计发现的一些问题难以纠正。

三、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提升扶贫项目资金审计监督实效

(一)创新审计理念,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在审计理念上,要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充分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工作目标上,要重点检查纠正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把握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速,保证政策落实到位。在审计技术上和方法上,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从审查财务资料为主向审查业务流程手续为主转变,从账面审查为主向延伸调查为主转变,从手工审计为主向计算机审计为主转变。加强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深化道德教育和学法用法,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工作作风硬的审计队伍。

(二)审计关口前移,全面开展扶贫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和项目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将审计的关口前移和深化,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审计,变阶段审计为全程审计。及时查处和纠正在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违规问题,避免损失浪费,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突出审计重点,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效果。重点检查项目计划落实情况,有无冒领补助资金和损失浪费,是否改变资金用途,以评价其达到的效果;配套资金筹集是否到位,分析项目的进度以评价其项目的效率性;分析项目的经营收入和成本,以评价其经济性。对人民群众关注或反映较大问题的审计,应在全面熟悉扶贫政策法规基础上,对照有关责任状或协议书,看有否及时按协议兑现有关扶贫款或补助资金,落实各项扶贫政策。

项目资金范文篇4

一、扶持资金申报、使用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资金的运作,实行的是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资金自上而下逐级审批。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项目计划和财政资金透明度相对较高,发改委作为承上启上的职能部门,承担着项目计划、申报、审批、下达、检查、验收的职能,整个项目和资金的运行都是通过账面上的“数字流动”进行管理的。这些环节毕竟经手的只是计划、指标,监管起来相对容易的多。而作为具体承担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县(市、区)发改局,在项目呈报、资金拨付和项目建设管理监督方面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从我们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的设计不够准确、扎实,致使项目的申报与审批偏离实际,引发计划批复和实施过程中的偏差。这一问题贯穿于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评估论证、编制概预算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在调研的10个县(市、区)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申报不规范、工程预算更改、资金拨付拖延、资金用途改变、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个别地方由于对市场调研不充分,造成项目还未实施,企业已经倒闭的现象。如邵武拿口平荣奶牛场,**年为改善闽江重点流域水污染,拟建沼气池2100立方米,申报资金45万元,**年资金到位,但由于长富集团总公司的投资出现失误,引发下属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加上乳业市场疲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工程只建设了一半就被迫停工。

2、项目监管体系不完善。项目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出现资金违规,而事后检查、整改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后遗症。在对10个县(市、区)的项目执法监察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项目申报拼命干,资金争取一头汗,项目到手一边看”的问题,县市发改局对项目的监管意识淡薄,管理手段简单,项目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认为发改部门的职责就是争取资金,监管是纪检部门或是业务部门的事,致使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不尽合理。有的县市发改局的纪检部门对本年度有哪些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上的补助都心中无数。

3、项目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家及省预算外资金扶持给我市民营企业的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大都是县级发改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质量的验收、项目效益的评价都是县发改局说了算。尽管省项目稽查处、市监察室每年都要组织检查验收,国家发改委也会不定期的进行检查验收,但由于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和竣工以后的科学评价,因此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资金使用出现的偏差难以及时纠正。往往是事过境迁才进行整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由于有些项目是经由业务口下达的,往往是几个部门共同组织和实施,管理主体不明确,也造成项目的责任评价无人过问。

4、项目建设周期不同步。表现在项目跟不上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周期,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评价。如对我市生猪标准化企业的补助项目,前几年,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场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改行,而去年以来,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户经济效益倍增,大批的新型养殖场应运而生,而此时,国家才开始补助养殖户,有部分资金至今还未拨付到养殖户手中,从立项到资金投放时间太长,政策明显的滞后,与项目建设、市场的需求周期间的矛盾,贻误了行情,错过了周期,影响了当年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产出的实际效果。

二、项目资金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动因、外在的表现。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资金监管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引发的。

1、项目报告与实际情况脱节。在下达控制指标之前,项目选择投入的不确定,导致项目资金申报与资金的可投入量上的差异。从县(市、区)角度来讲,上级的项目资金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争来就是自己的。各县(市、区)政府对发改系统的绩效考证标准注重的也是争取到多少项目、拿到多少资金。而各级审批机关,目前还主要是依据项目报告来审批,这种情况自然就难以避免在项目编报上“做文章”,有的甚至是关系项目、人情项目。再进一步看,现在的项目计划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有什么项目由国家、省上说了算,来年干什么、干多少县级没有主动权,县市把大量的精力和人力放在了编制任务、填报表格、争取投资规模上。即使主观愿望上想把项目报告搞的更科学、更实际点,也已是力不从心了。从各级审批机关来看,客观上也不可能把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摸清吃透。以致上下都忙得不可开交,末了还是漏洞不少。如这次我们在对建阳市清旺养殖场的一个沼气池建设项目的检查中发现,该项目上报的建设规模是800立方米,而实际承建时的施工合同只有180立方米,项目的承报单位是建阳市外资局,资金也是拨付到市外资局下属单位建阳市农业开发公司的账户上,而建设单位是建阳清旺养殖场,中间多了个环节,养殖场的经营者一直以为是建阳市外资局帮助他们建的沼气池,还不知道国家有下拨2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如果不是深入细致地到实地查看,仅从申报资料、汇报材料和资金流水账上看是难以发现问题的。

2、项目实施与监管环节脱节。在项目的申报中,存在着程序不够规范,过程不够公开,自由裁量权在一些地方还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在项目的确定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的认证体系,个别县市民主意识不强,还有个人决策的现象,还有个别人员利用职权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想从中牟取利益,使项目在申报环节就出现隐患,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特别是对县级这一重要环节,现在实行的监督验收办法主要是国家抽检,而省、市两级由于人力、精力的制约也难以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许多项目自立项以来,还没有接受过国家和省里的抽验,以致一些办事人员思想上滋生了某种侥幸心理和思想上的糊涂认识,一些问题被掩盖,使政府补助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扶持力度与资金需求脱节。尽管国家和省上为我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我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我市财政相对困难,民营企业普遍资金紧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根本无力配套资金,资金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扶持民营企业的资金成了阳春白雪,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而且,补助的数额较小,对于一些市场前景好、可行性强而又急需较大资助的项目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从调研情况看,政府扶持资金还存在扶持对象重点不突出、资助范围广、力度小的问题,所扶持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少数的农业、电子信息业、生物医药业、机械制造等行业中,虽然有重点,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没有特别突出的领域,其“火种”作用不明显。

三、加强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项目资金监管的思考

1、认真调研立项,把好审批关。立项是开展扶持的基础,也是最大地发挥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效能的重要环节。市、县两级发改部门要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全方位论证调研,严把项目审批关,要引导干部和群众广泛参与项目规划,要严格实行集体决策,所有的项目立项必须经过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通过,严把立项关,不搞一言堂,杜绝人情项目,确保扶持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实施过程公开,把好公示关。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发改部门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扩大公示内容,拓宽公示领域,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要将项目的公告通过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广而告之,使所有的经营者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竞争,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

3、确保专款专用,把好资金关。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始终按照省、市发改部门的扶持企业项目计划按期划拨资金,杜绝随意调项、克扣资金,如有企业挂靠政府部门,必须要本着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挪用、不截留资金。县市发改局纪检部门要对当年的每一个受扶持的企业进行逐项检查和督促,对每笔资金从进户到划拨、从使用到监督、从验收到报账,都笔笔有宗,有据可查。确保资金的准时划拨和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范文篇5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决策;融资渠道;资金保障

房地产开发项目一般会设立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以下称其为“房开项目公司”),一是为了单项目盈亏核算清晰,二是方便通过股权转让整体出售,三是在项目结束或经营不善时能在有限公司范围清算以防扩大影响。在遇到资金断裂时,如无法获得股东或者债权人的资金投入,房开项目公司可能会面临被依法拍卖出让、清算解散,因此,资金保障根基在实力、成败看投资、过度靠融资。除了充分结合股东战略资源,品牌形象等优势,做强企业实力,做大利润规模,还应择优而投,获得股东资金支持,并通过外部融资手段,维护债权人信心,引进债权人资金,从而保障项目资金健康运转。

一、深耕业务保根本

财务也要会业务、懂业务、通业务。房开项目公司资金保障的根本,靠的是过硬的团队业务能力,在优质可行性研究方案指导下,理论上只要确保设计、施工、营销等业务职能按既定计划,保质保量保时效完成任务,那么资金就会按部就班回笼。因此,为落实资金保障,财务职能需建立中心调度机制,寻找业务接口,协同推进计划任务完成。建立标准化体系,缩减前期研发时间。财务职能在推进业务流程及经验数据标准化上处于中心位置,要能协助开发团队总结归纳历史项目经验,共享兄弟单位经验成果,包括规划设计方案、工程规划方案、室内设计方案等的标准设置及相应的预算造价。若能使开发建设直接运用标准化成果,进入工程建设总包单位招标采购环节,将使前期研发时间大幅缩减。辅助报规报建,加速五证办理。土地证、规划证、工规证、施工证、预售证须按顺序办理,财务职能在内部管理规范上的协调建议,是提速出证的关键之一,一是办好开头,完成土地款、契税等土地证相关手续;二是研制实时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开发团队报规报建需求,及时反馈不同参数下的结果及影响;三是做好目标成本项下内容的超前衔接,在争取到临时施工资格提前启动工程建设时,能迅速清晰地核算成本。工程越早启动,进度就能越早达到预售状态,就可越早办理预售证,实现销售回款。呼应营销前置,提供开盘支持。开盘节奏并非在产品达到可售状态才启动,广告活动、案场预热、推盘搭配等都与储客信息相关。储客阶段若能让客户缴纳诚意金,便意味着提高了信息稳定性,开盘去化预期也就稳定,未来资金的运用也就更明确。所以诚意金营销折扣、客户房贷银行服务、分期支付房款等财务强关联营销手段的前置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提供客户优质的便捷通道和优惠政策就是提高储客量和稳定储客信息,进而提升去化,缩短资金回笼周期。计划赶不上变化,业务能力过硬的团队能在好的环境里超计划完成任务,在差的环境下保质保量完成计划。因此,财务需不断深耕业务,提升能力,完备中心调度职能,协同团队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保障项目资金的健康运转。

二、精准可研立信心

企业资金来源归根结底来自股东投入、债权人投入和利润,股东和债权人的资金会在产销过程中循环,并且随着企业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经营等因素扩大或缩小其规模。因此,房开项目公司可行性研究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股东及债权人决策,充分调研和数据支撑能增强项目可预见性,使股东及债权人更有安全感,在能获利或有助于战略布局的情况下,会提升其资金投入意愿。其中关键在如何呈现政策环境、市场客群、售价成本、产品设计、融资政策、潜在风险等等客观条件,预测生命周期内各节点的盈亏收支,研判资金规模扩大缩小的趋势,规划高效用的资金流。预测节点间隔越短,资金链延续情况就越精细,资金保障也就更充分。比如,预测节点若按年度间隔测算,当年销售回款虽能覆盖当年工程支出,但年度内未考虑其收支先后,实际执行时则可能遇到销售回款前工程款必须支付,需要资金过桥的问题。由于未能提前预计,突击融资会使利率议价空间受限,导致资金成本增加;而申请股东追加投入也间接提高了资金占用成本,还会影响股东对项目的信心。因此,预测节点间隔越短,资金筹措就越主动,成本可控性就越强。客观条件类别越清晰、实时度越高,资金计划与实际就越贴近。比如,预测时若只根据周边大类产品销量和售价的历史平均水平推算,实操中或因市场客户群体产品细类喜好发生偏移,使当年去化无法满足现金流平衡。若当年开发的某类户型无法按预测去化,则总体资金计划需要再结合当前市场重新研判调整,市场需求户型的资金再投入就会牵一发动全身,影响后续开发的周期和成本。所以客观条件预测时能更明细化类别、更实时化数值,资金保障力度就越强。项目节奏越快,风险因素越明确,资金安全性越高。在房地产市场处于高位平稳阶段,下行风险占据主导时,短平快操盘模式的利润规模或稍低,但采用投资回报率评判的结果可能更优,更重要的是时间越短,风险因素清单化难度越低,风险应对措施盲区越小,资金保障也就越牢靠。诸如上列,通过精细化投前管理手段,清单化、数值化、实时化可行性研究项下内容,包括获得同业实时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数据、分析团队经验建造成本和付款节奏、调研当地客户群按揭或全款选择习惯、摸底税务优惠政策实际落地情况、前置金融机构融资成本洽谈等等,能使资金排布综合结果更为精准,从而为落实资金保障铺垫扎实基础,增强股东及债权人信心。

三、多样化融资抗风险

现金为王,企业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股东据以决策的基本依据。可行性研究最终论证的也是投了多少钱,收回多少钱,赚了多少钱的现金流问题,房开项目公司全周期总净现金流入等于全周期总净利润。因此,融资作为房开项目公司来钱的重要手段,其渠道的多少,决定着可供选择的现金回笼方案有多少,也反映了资金链抗断裂能力的强弱。假设金融机构在资金市场里的竞争是足够充分的,那么规模扩张阶段的房开项目公司就偏向选择前期融资,比如,借助基金公司参股,以股东借款名义投入资金,让拥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少花甚至不花钱获取土地资源。扩张阶段的房开项目公司往往伴随高负债,因此项目必须快速周转,通过扩张抢占市场先机,高速回笼资金清偿负债,压缩利息成本。在市场景气的情况下,房开项目公司为了实现短平快,抢占市场,很可能会采用全面铺开建设的开发模式,而这种模式下的建设资金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一般会向银行进行开发贷款融资,根据不同银行的不同要求,在满足其股东担保、在建工程抵押、项目评估、资金限制等条件后,获得周转资金,减少股东资金投入。保守型的房开项目公司也可能根据现有资金规模,按市场客户群体需求逐步投建产品,在未获得销售资金回笼的情况下,通过金融机构的保理业务,协助供应商转让应收账款追索权,由金融机构贴现、房开项目公司补偿贴现费用,实现对供应商应付工程款的清算。保理融资期限较短,一般在半年的期间内,期满前房开项目公司需另寻资金或变现产品来偿还金融机构应收款项。政策风险往往最不可预见而又最常遇见,在产品达可售状态前,限价、限售、限购、限贷等政策可能赶巧出台,其中对房开项目公司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限价,即销售单价需向政府房管部门报备,只有满足在区域房地产均价水平线下的时候才能获准进行网络签署合同。这种限制打乱了房开项目公司现金回笼节奏,为能加速资金周转,在投资后期,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融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在具备租赁收入、房产销售收入等未来可实现现金收入的条件下,剥离部分资产主体进行证券化融入资金,解决存货占用资金问题。融资条件因地方金融机构各有差异,多样化融资渠道后,才能更充分地设计回款方案,助力提升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结语

资金管理是财务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资金保障对企业战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房开项目公司财务管理需系统化,连接投资、设计、工程、营销、运营等业务,需结合业务实际、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诉求,充分考虑风险,对比收益,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保障企业资金链连续。在扩大企业规模阶段,资金链管理离不开财务杠杆,以缩减利润为代价换取企业成长,以企业成长为根基反哺利润规模;在企业经营不佳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困境则需采取多种资金渠道联合,为止损或扭亏争获时间。因此,无论战略环境是优是劣,房开项目公司资金保障目的都是为股东争取时间,使其以最快的速度再投资壮大企业,以及使其能等待最佳时机进行止损,最终使企业维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定.企业精细化管理与财务管理精细化[J].当代经济,2008(022):59–60.

[2]李瑞泉.严冬下的中小房地产如何突围?——以A房地产公司为例[J].中国商界,2012(006):14–15.

[3]许沛文.现金为王——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对高度依赖货款公司现金流的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25):41–43.

项目资金范文篇6

一、检查范围

年中央财政安排下达我县13项资金。即:中央车购税专项投资资金、中央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资金、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农村环保资金、节能技术改造资金、小农水补助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产业化项目资金、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项资金。

二、检查对象

涉及项目资金的各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县财政局各业务科室、乡镇财经所。

三、检查内容

项目申报情况、资金到达及拨付情况、项目实施及进展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四、检查时间

2012年4月18日至5月18日

五、检查组及成员

本次检查由县财政监督检查局负责组织,检查人员从财政监督检查局及部分财经所抽调,分两个检查组。县农发办、县财政局社保科、基建科、农财科、金融科、综合科要积极主动配合,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业务人员要全程参与本科室所辖资金的检查。为使本次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必须保持检查组人员相对稳定,所抽调人员在本次检查活动结束前不得随意变动或请假,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动或请假,必须经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同意。(检查组成员构成及分工附后)

六、任务及要求

(一)各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确保检查任务圆满完成。

项目资金范文篇7

关键词:涉农项目资金;财会监督;会计监督;财政监督

对涉农项目资金开展财会监督是保障党和国家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举措。2020年1月13日,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一并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会监督工作在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新定位、新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今后财会监督指明了方向。本文就涉农项目资金开展财会监督提出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涉农项目资金财会监督的主体

明确财会监督主体是强化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的前提。从现行法律法规所赋予职责职权看,实施财会监督的主体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单位财会部门的会计监督和财政部门的财政监督,但是财会监督不能等同于财政监督,财会监督包含面更广,它们有各自的不同点和不同作用。(一)单位会计监督。《会计法》明确了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一是从经济往来现象看。凡是涉及到资源配置的地方,就需要会计核算,无论是市场资源、社会资源,还是公共资源,都不例外。那么对涉农项目的监督职能自然应由单位财会部门来实施基层监督,这种监督是对涉农项目事前规划、设计、预算、评审、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项目前期参与式监督,事中项目建设、票据审核、拨款、成本管理、项目结算、财务决算、项目移交等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过程式监督。这一监督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可以增强单位财会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其熟悉单位管理现状、合理调配资金、落实成本核算、费用监督、资产管理、税(费)率变化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绩效管理的机制下,项目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离开了单位财会人员组织或参与,绩效评价是很难开展的。二是从在管理现状看。权力运行集中体现在对资金、资产、资源等的管理和使用,这些行为都要通过财务成果来表现。因此,单位会计监督也必须成为财会监督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单位会计监督既是一种内部监督或者是基层监督,也是一种社会监督,为规范项目管理增加一道“防火墙”,能够改变过去财会边缘化、工程腐败化的现象。有了这种监督,就能从源头上杜绝许多违规行为,为市场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坚实的防护基础。(二)实施财政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作为会计主管部门,财政监督需要切实运用好预算监督和会计监督两大基础工具,对单位财务成果实施再监督,但财政监督是事后监督,是对财政规定、会计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专业性的监督。一方面,涉农项目资金是政府公共资源配置亦即分配的结果,需要单位财务行为来反映,以体现公共政策和政府活动落实的具体结果。公共资源配置属于稀缺资源事关公众利益,并与公共权力行使直接关联,因此,财政监督从表象来看是针对“财”,实质上是针对“权”,通过财政监督,保证党的惠民惠农政策有效落实,财政资金发挥效益,体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财政是经济社会的综合反映,没有真实、完整和准确的单位财务成果,政府对经济社会的认识和决策就会丧失前提,财经纪律和法规也就会形同虚设,社会公平正义也就无从谈起。财政监督对反映单位财务成果、会计信息质量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就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也就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可见,会计监督与财政监督尽管有各自不同特点,但二者在监督对象上是共同的,监督目的上是一致的,构成了财会监督统一体。

二、会计监督是涉农项目资金财会监督重要形式

会计是通过核算和监督来反映经济活动信息。对涉农项目开展财会监督,无论是从法律赋予的职责,还是现实管理需要看,会计监督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应当成为财会监督的重要形式,以保障国家财经纪律、财会法规有效落实。(一)法律定位。《会计法》赋予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审查特定主体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主要是检查各项会计核算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检查各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符合特定的财务收支计划,实现预算目标。涉农资金是有具体专项用途的,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注重资金使用绩效,有必要对涉农项目资金使用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监督,对涉农项目资金实施会计监督责无旁贷。(二)资金适用范围。涉农项目资金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主要包括农村公路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危房改造资金对涉农个人补助或补贴类资金,种植业、养殖业项目农业生产发展类资金,退耕还林、农业生态治理保护等生态建设资金类等。适用范围广、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群众关注度高,资金使用效益社会影响大,加强惠民资金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监督十分必要。(三)实际管理情况。一是项目管理从项目设计、预算评审、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竣工验收有其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会计监督应是这些程序中的重要一环,预算编制、税费变动、材料费、人工费、工程机械费等是项目成本的内容,如果会计监督与项目实施两张皮,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二是目前涉农项目多数是财政报账制,资金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各负其责,资金管理部门只能对报账资料的完整性负责,而对合法性和合理性就很难把握,形成了财政想管没有能力管,项目实施单位财会部门想管而管不了,发挥不了就地就近监管的作用;三是审计、监察监督是一种很好的监管方式,但是这些监督属于事后监督,形成不了事中监管态势,容易形成“监管盲角”;四是近几年各级对财会监督过多的强调的是财政监督,而对会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导致许多单位财会人员对管理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参与其中,会计监督职责没能有效发挥,财会监督“合力”没有形成。

三、如何开展涉农项目资金财会监督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财会监督也要与时俱进,要从此前相对单一的财政监督领域向联合性监督转变;从事后监督向事前评审招投标程序性监督、事中支出审核决算合规性监督、事后效益评价绩效性全程管理监督转变。(一)注重提高综合素质。一是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政治和政策理论学习,切实增强财会监督重要性的认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全社会支持财会监督的局面;二是加强财会法规知识培训。重点开展《会计法》和《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学习培训,加强对各类财政规定、会计制度的学习,增强依法理财、依法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通过网上培训、现场教学、岗位交流等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四是落实好《会计法》,健全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财会人员的社会地位,对坚持原则的财会人员给予保护表彰,切实维护财会人员的权益。(二)理清财会监督重点对涉农项目资金财会监督需。要关注的重点有,一是在立项方面主要有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决策不规范,没有建立“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机制,项目立项不科学等;二是在项目前期方面主要有预算评审不及时,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到位,工程招投标不规范等;三是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主要是合同意识不强,预算管理不到位,项目变更未按程序审批,项目超预算,追加预算指标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政策落实不到位,税费变化没有及时变更,工程管理不到位,偷工减料导致项目质量存在瑕疵等;四是在项目验收管护方面主要表现是工程验收不严谨,项目以结算代替决算,后期管护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等;五是在资金使用方面表现是现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往来款长期挂账,违规管理使用项目管理费,违规管理使用工程前期工作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这些问题贯穿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全过程,需要会计监督与财政监督协力发挥作用。(三)为财会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财会监督是顺应时展要求的一种专业的、全过程的监督,构成了“监督链”中的一环。这一监督需要有强力的制度来保障,需要从监督主体、对象、程序、问题处理、数据共享等方面来规范,需要明确基层会计监督与财政专职监督的区别与联系,理顺两类不同监督形式的关系,注重两类监督的各自作用,不能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引导基层会计发挥监督前哨作用,以提高专业化财会监督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

参考文献:

项目资金范文篇8

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项目资金投向准确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省、市专门针对老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政策性极强的专项资金,因其资金来源的公共性、帮扶对象的弱势性和改善民生的敏感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此,国家、省、市都对财政扶贫项目的筛选论证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务必要站在对贫困群众负责、对干部个人负责、对扶贫系统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的重要性,认真查找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严格对照政策和规定,采取必要、得力、有效的措施,确保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投向准确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进一步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法规。

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要严格执行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规定,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严格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流程管理,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财政扶贫资金等违规行为。

(二)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各级扶贫部门要按照省扶贫办的统一要求建立扶贫项目库,编制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计划,年度财政扶贫项目主要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按照“乡镇申报,县级核准,省市备案”的程序,对拟扶持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商请有关部门提出初步意见,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上报省市扶贫办进行备案。申报项目一经认定即具有法定约束力,不得随意变更,必须按照批准方案切实加强管理,积极组织实施;在项目审批备案期间若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要严格按照项目计划申报的程序,说明其调整理由,上报县扶贫办核准后,报省、市扶贫办备案。

(三)严格执行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报帐管理。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报账项目要符合项目计划,报帐资料要真实、合法、合规、有效、完整,不得以任何造假方式套取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在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报帐的过程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扶贫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项目费用支出审核。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报帐制管理规定,切实维护项目资金管理的严肃性。一是严格资金专账管理。各乡镇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账,坚持先审批后使用,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报账资料审核。对已完工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报账请款,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在收到项目实施单位报帐资料后,应严把审核验收关,所有报帐凭证必须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方可报帐。三是严格资金直达管理。对通过审核验收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由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不得以现金支票拨付项目款。其中公共项目预留10%的项目质量保证金,待第二年项目通过复审后再行支付;由农户自主实施的项目,项目竣工验收后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到户。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监管,确保发挥资金扶贫效益

(一)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一是严格项目公示公告制度。所有财政扶贫项目要在实施乡镇和项目受益范围内,建立项目标志牌,明确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实施期限、投资额度、资金来源、主管单位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财政扶贫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通过村务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让项目所在地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家喻户晓,广泛接受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促进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严格按计划实施。

(二)加大检查验收力度。

一是严格项目前期评估工作。各级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立项的勘察、设计、投资概算及可行性研究、论证等前期评估工作,提高项目立项审批质量。在项目实施前,要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受益主体、建设内容、建设期限、质量标准、预期效益和违约责任等。对大额扶贫资金项目可实行竞争立项、公开招投标。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卡制度。项目卡要填写项目建设内容、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等,在项目实施中填写项目建设情况,在项目验收时填写资金到位情况和实施效果。三是严格项目建设质量监督评审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村项目建设质量监督小组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对于重大扶贫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工程监理人员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理,以保证扶贫开发质量和效果。四是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扶贫项目工程竣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向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竣工验收。县扶贫办要会同相关部门对照立项审批内容、招标合同和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成果和项目的扶贫效益情况作出公正评价,对未达到要求的工程,提出整改方案。五是严格项目档案登记制。县扶贫办和乡镇扶贫办要对已竣工和投入使用的项目,建立项目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价,防止项目重复申报、重复投资现象发生。

项目资金范文篇9

第一条根据国家和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及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项目验收依据

第二条国家有关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第三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制定的有关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批复的项目实施计划,以及在项目建设期内调整计划的文件等。

第四条省、市、县各级扶贫办、财政局及相关部门联系批复的各类项目的初步计划或实施方案文件等。

第三章项目验收内容

第五条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是在全面考核项目执行情况的同时,把工程建设情况、资金管理使用、工程建成后管护、项目档案资料以及执行扶贫开发政策情况等作为验收的主要内容。

1、项目工程管理。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验收主要测重于:(1)核查项目完成情况;(2)核查项目工程量;(3)检查工程质量;(4)工程完工后的完好率和管护措施;(5)重点项目标识牌是否完好、醒目;(6)检查工程效益。

2、项目资金管理。主要检查:(1)资金到位情况;上级资金到位时间与拨出到项目实施单位时间;(2)执行“三专”管理情况,有无违纪违规;(3)执行报帐制情况:报帐是否规范、是否按进度拨付资金并按规定报帐,并逐笔审核报帐单据;(4)检查自筹资金(投工投劳)落实情况(查凭证、台帐),是否与计划相一致。

3、档案资料管理。包括:(1)申请验收报告和自验报告;(2)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申报文件;(3)项目计划批复文件和资金拨付文件;(4)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批复文件;(5)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报告、财务决算报告;(6)培训资料及花名册、物资发放清册及有关表册;(7)年度项目图片、音像资料;(8)项目库建设情况等。

第四章项目验收方法

第六条验收组织。验收由市、县(区)分级负责。扶贫办、财政局共同主持,聘请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验收组,分别负责市、县(区)两级验收工作。

第七条验收目标

1、县级验收为全面验收。对省、市批复的所有项目,按照规定的时限,批复的建设地点、内容以及本办法第五条要求进行验收,写出总体验收报告和申请市级验收报告。

2、市级验收是在县(区)级自验的基础上,实行总体抽查验收。即对资金管理和档案资料采取全面验收,对项目建设实行抽查验收。抽查验收量占项目总数的30%以上。重点是1O万元以上以及目标管理项目。

第八条验收方式。验收主要采取听、查、看、访、议的方式,把以往检查存在的问题与整改落实情况结合起来,重点现场检查项目,查阅项目和资金档案资料,访问当地干部群众等。

第九条明确职责。验收组成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明确分工及职责,公平、公正履行验收职能。各项验收数据要真实,并按规定填写。

第十条验收考评办法及标准。验收考评采用百分制标准,按验收主要内容即项目工程管理、资金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三大部分实行量化打分,评分标准由市扶贫办、财政局制定。

第十一条等级评定。市级对各县(市)验收实行等级评定,并将验收结果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评、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等,总评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不含90)分之间为良好,70--80分(不含8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不含70分)为不合格。

第十二条总体评价,交换意见。市级验收结束,验收组要及时与被验收的县(市)交换意见。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第五章项目验收评价

第十三条验收资料。市级验收组验收结束后,提交以下材料:全市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财务决算报告;市级年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报告;市、区(县)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报告;验收统计表格及相关资料和验收组成员签名等有关验收材料。

项目资金范文篇10

一、我镇扶贫项目基本情况

镇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6户1557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至2017年,我镇共获得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2761.4741万元,其中建设性项目资金共2456.6741万元,四小工程项目资金244.8万元,产业周转金60万元。

(一)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土坯房改造资金使用情况

一是全镇的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资金,全部打卡直发;二是土坯房改造资金由镇直接打卡到村级基本账户。

(二)四小工程资金使用情况

全镇2015年、2016年、2017年四小工程资金按要求由镇财政所全额打卡直发补助到贫困户。

(三)档案资料及账务处理

所有扶贫项目资金已进行账务处理并做好了各项档案资料的建档、归档工作。

二、开展自查自纠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成立镇自查自纠及整改领导班子

组长:

组长:

成员:

(二)各村下设工作组

组长:各村(居)支部书记

副组长:镇下派各村驻村干部

成员:各村(居)主任、村文书、纪检员、监委主任

(三)召开好两个会

一是召开镇党委会,明确分工及制定相关工作步骤。

二是召开好镇村干部及相关单位人员会议达到思想统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积极参与、积极整改的目的。

(四)方法步骤

第一步:领导和组织各村分年度分项目梳理各村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步:针对所有梳理出的情况,对实施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财务及档案资料完善情况由镇领导小组按人员分工进行检查和自纠;

第三步: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由镇领导小组和各村研究并拟出整改方案;

第四步:镇自查自纠领导小组在限时整改后,对各村进行督查验收并形成相关报告。

三、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

通过自查自纠,我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别村四小工程建设项目账务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我镇四小工程资金的发放程序为:各村依据政策按贫困户实际种养投入情况确定补助标准,并造册交镇财政所,镇财政所报镇领导审核后,由财政所统一打卡直发到贫困户,资金未经村级账户,导致部分村除建立项目台账外,未及时将此项目资金纳入村级扶贫专账进行账务核算。

(二)个别村个别项目在项目资料的完善上存在逻辑性错误和资料未完善现象。如盐井湾村柑橘栽植建设项目资料存在资料未全面完善、图片公示不齐全。

(三)个别2017年度下达项目存在未竣工、未验收现象。由于县级相关部门部分项目目前仍处于施工状态,有的有验收单,有的无。

四、问题整改及落实情况

通过自查自纠全镇共查出涉及问题三大类,镇自查自纠领导小组已根据问题情况安排专人逐村逐条整改落实。账务处理由村与镇会计中心人员在3月30日前进行账务完善工作。项目资料逻辑错误由分管领导同镇财政所对项目村逐一进行审核纠正。对未竣工和验收的项目,由分管领导和各项目相关村督促施工方确保质量加快进度按时完工,并完善好相关资料,做好向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验收的准备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一)继续加强和完善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各村工作组队伍建设及队伍人员业务学习,增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