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0:05:51

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范文篇1

市场营销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非常广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市场营销课堂上虽然引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讲授内容任然侧重理论,一味的讲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就像纸上谈兵,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受环境限制,缺乏实际营销项目的锻炼,学生往往认为市场营销课程缺乏实用性,学习积极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高校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使得学生对营销方面的了解和认知能力相差甚远,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别;学生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时间大部分放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上,案例设计陈旧,大量学生毕业后只知道几个基本概念、原理,并没有真正掌握市场营销的精髓,更不具备软件项目实际开发中所需要的各种综合能力,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基于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的市场营销教学方法的提出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要对以往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改革。教学案例和模拟项目的选取与设计是基于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它们将决定教学改革仅仅是形式,还是真实有效的,为了使教学案例和模拟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和项目的选取和设计要注意几个方面:1.案例和项目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和连续性,要与课程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能覆盖学生应该掌握的全部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认识,同时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现有文化知识、兴趣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2.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利用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学生的本能为出发点,选取一些生动、形象、实际的案例和项目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由于案例是对单一的知识点、技能的实践,而项目是整体知识体系的对应,所以案例和项目在类型、规模、知识点的覆盖度上要一致,但不是重复,而是项目的难度和复杂度,相对于案例要进一步升华,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

这种基于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是运用大量的典型的具体案例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每个单元章节最后结合实际项目模拟。那么具体的教学过程我们设置为四个阶段。1.精心备课、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在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各章节单元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查询、收集开发项目的资料,选取素材;再根据单一知识点或技术要求,将案例融入到相应知识教学中,并根据各个知识点,在案例中提出问题、以问题驱动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时要以项目开发形式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也就是与营销的生命周期一致,将教学划分为五个单元顺序组织教学:需求捕获、分析与设计、实现、测试、运行维护,以覆盖和贯穿整个知识体系。2.结合案例讲解阶段;此阶段通过教师提出案例,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提出案例中出现问题,再由教师根据讲授内容,针对各个知识点,结合案例,分析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讲授过程中引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案例和理论的合理结合,控制好讲授节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能力。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则可以引用多个相关案例进行反复引导、讨论、讲解,让学生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掌握市场营销课程的精髓。3.项目模拟实践阶段;该阶段主要放置在每个章节单元结束复习时,主要以课堂讨论,课下具体实践方式进行。学生根据学期初选定的项目题目,根据本章节单元内容对应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做,进行分析、思考、讨论,课下再根据讨论结果查阅资料,整理,并按市场营销标准书写文档。与教学同步的模拟使学生及时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动地去学习,解决问题,并在实际的模拟过程中,极大的扩充了知识面,全面提高了今后进行市场营销具备的各项综合能力。4.考核、评价阶段;该阶段,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不再在局限于期末的笔试,应贯穿到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可以在项目模拟的各个阶段中,综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收集材料的多样性、完整性,项目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4.总结

项目驱动范文篇2

关键词:项目管理能力;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风险

组织在微观层面上或者是由市场、工程驱动的,或者是由生产方式驱动的;但在宏观层面,组织则或者由项目驱动或者由非项目驱动。项目驱动型公司的实践与传统的产品企业有着较大的区别,它需要高度的专业化,以及在市场、技术、职员操作方面规范的团队力量和客户的大量参与。对于项目驱动型企业而言,其收益来源于项目的完成,风险受制于项目本身的属性以及外界多变的环境,面临着很大的战略风险,其中项目管理能力就是产生战略风险的重要原因,本文将研究项目管理能力如何影响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风险形成,为深刻认识和进行战略风险管理提供基础。

一、项目管理能力与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管理

1.项目驱动型企业项目管理能力

对于项目驱动型企业而言,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项目驱动型企业多项目管理环境下,除了需要很强的一般项目管理能力以外,如何平衡多项目的关系,实现企业项目目标的总体最优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这就是项目群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群管理。项目驱动型企业是有一个或者若干个项目群组成,如果

把项目作为项目驱动型企业的微观单位的话,那么项目群是项目驱动型企业的中观结构,是有若干具有一定联系和结构的项目有机的结合而成,因此项目群管理构成了项目驱动型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项目驱动型企业中的不同项目同时进行,于是就形成了项目群,在项目群中按照项目的先后顺序构成了“项目链”,项目之间按照一定的标准如技术运用、公共客户或者共同的地理区域等构成了项目网络。

(2)项目组合管理。如何使得项目群有效按照项目驱动型企业的战略要求

开展运行,必须进行项目组合管理,所谓项目组合管理就是项目驱动型企业在特定时间的所有项目进行资源分配、项目间关系处理等管理活动,以期获得项目群在成本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收益。在项目组合管理中,不同类型的项目如内部和外部项目、独特和重复项目、市场营销、签订合同、项目的组织发展以及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应当包括在内。项目组合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第一,优化项目组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第二,选择项目开始;第三,中途阻断和停止项目;第四,界定项目优先权;第五,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六,项目组织的组织学习。

2.项目管理能力与项目驱动型企业战略管理

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如以上分析,项目管理能力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群管理能力、项目组合管理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三者体现出的项目管理的三个不同层次,其实也对应于企业战略的三个基本层次,即项目组合管理对应于公司战略,项目群管理对应于经营单位战略,子项目管理则对应于职能战略或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战略。项目组合管理强调对离散的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加强它们之间的战略协同性,这体现了项目管理的集权特征。项目群管理和子项目管理又体现了企业项目管理的分权特征,由项目群经理或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管理,负责各个业务单位、产品或职能部门的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通过项目管理系统能够对集权和分权进行有效的平衡,通过适当集权,可以保证多项目的整体效应,从而保证既定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适当分权,又可以保证单个项目的灵活反映能力,从而保证项目的创新能力,为新战略的探索提供方向,体现出项目对战略的作用。

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是一种自上至下的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延伸,是项目管理前期规划,资源管理贯穿于其始终。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是其两个主要管理过程。项目组合管理为了实现组织战略层次的战略目标而将项目群、项目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作集合起来进行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是多项目管理的高层次上的管理,它是通过选择合理的项目组合,根据项目对组织战略的贡献程度制定项目的优先度,根据优先度配置组织资源,并根据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组合,对组合进行平衡和有效的管理。通过项目组合管理,可以保证组合中的项目与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将项目与战略联结起来,同时还能优化组织的资源配置。

项目群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战术层次的战略目标对相互关联的多个项目进行管理。通过对项目群内的多个项目进行计划、控制、协调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对项目间的关系进行管理,来有效利用共用资源,保证项目群内项目的成功实施,实现项目群目标,并保证战术层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群管理能力与战略风险形成

由于项目群在项目驱动型企业中的重要地位,项目群风险也具有战略风险的内容。项目群是一类复杂系统,符合复杂系统理论的论述、定义与特征。在宏观上项目群处于客观存在的自然、社会环境之中,具有开放性,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中观上讲,在项目群开始、运行、结尾过程中,项目群的管理者、执行人员都可能变化。从微观层次来讲,项目群内部未知因素很多,在项目群运行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相互影响。因而不确定性变化是项目群的一个必然特征,会带来各种风险,风险是项目群的一种固有特征,是外界环境、管理者主观、客观原因和内部结构求变求好的一种体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项目群风险定义为:项目群风险是项目群的一种固有特性,是外界环境、管理者和系统本身借以自觉或不自觉修正项目群运行方式、成果的各种因素的活动的表现形式,是影响项目群系统偏离原有状态、达到新的状态的一种工具。项目群风险在两个层面对战略风险产生影响,一是项目群是暂时组织与永久组织的结合体,从而产生组织风险;二是由于项目群组织结构特征以及项目群信息传递特点所决定的运营风险。

1.组织结构特征产生战略风险

由于项目组织所具有的开放性、临时性和团队性等等的特性,使得项目组织的风险远远高于项目日常运营组织中的风险。基于项目群的星型结构,项目群内一个单元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分成如下几类: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层次风险。其中层次风险指由于子项目与上层、本层、下层各子项目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在互动中引起的风险,是由项目群复杂性导致出现的风险,对其分析和综合是项目群风险管理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层次风险在组织结构上构成是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重要风险来源。

2.信息传递特征产生战略风险

从风险的来源上,项目驱动型企业中的项目群内部和项目群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构成了重要的战略风险。在项目群中,与物质、文件的流动相比,风险信息流动多是隐含的、不显著的,缺乏明显的特征,很少留下供追索的痕迹。项目群风险信息来源于三方面:历史资料、管理者及有关人员的个人经验和下级汇报的材料,而三个来源都是主观的、不齐备的,不能充分反映项目群可能存在的全部风险。

三、项目组合管理能力与战略风险

项目驱动型企业在战略导向的项目组合管理下,存在着两个重要的目标,其一是实现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它通过核心能力的形成与核心技术短期的建立与拓展得以实现,其二是项目驱动型企业的当期经济绩效,它通过产品的组合管理及产品与工艺的组合管理来实现,项目组合管理的意义就在于使上述两个目标得以整合起来,确立项目的优先顺序并合理地配置资源。而在现实操作中,这两个目标往往又会产生冲突,从而形成战略风险。

1.项目组合选择与组织战略的背离

合理确定项目驱动型企业项目投入在长期、中期、短期项目上的分配结构是企业项目组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正确选择不同项目之间的合理比例对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企业的战略问题,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项目组合,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适当地投入到不同的项目上,强调长期、中期、短期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最终使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绩效水平。

如果项目驱动型企业片面强调衍生型等短期项目,而不重视中、长期的投资,短期内企业虽可以取得一定经济绩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经济绩效和核心技术能力的未来发展都比较差,即项目驱动型企业的长期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企业可能会被淘汰,这种短期行为是应该克服的。因此,企业的项目投入不应仅以企业当前的产品结构为调整依据,必须从长计议,不应该被企业当前的资金状况所左右。

2.项目组合平衡与战略目标产生偏差

强调重大项目等长期投入虽然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利益和意义,但它对近期经济绩效不一定具有正向作用,相反,它还可能有副作用,这也是我国许多企业重视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研究投入的主要原因。重视短期项目,并赋予合理的投资比例,同时兼顾其它项目的投入,企业的短期经济绩效和核心技术能力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所取得的效果优于其它项目组合模式。但短期项目的投入比例也应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宜过高,否则会降低其他项目上应有的投资。而重大项目投入不足,短期项目也就缺乏基础。没有足够的渐进性项目,短期项目的经济绩效也无从体现,因为短期项目的经济绩效要通过产生于它的渐进性项目来实现。

从上述比较和分析可知,在项目的投资政策中,尤其是创新项目的投资决策中,若过分注重短期投入的政策,对于企业近期行为是较为有利的,这甚至可能使经理们沾沾自喜、但经过一定时期以后,企业就失去创造更多利润的基础而陷入困境,甚至岌岌可危,从而产生战略风险。但企业亦不可只从长远出发,而不考虑近期利益,它可能使长期期望利益成为泡影,所以一定要长短期兼顾。理想的项目组合应该重视短期项目,并赋予较多的资源,适当兼顾衍生型项目和重大型项目。可以看出,项目组合管理在优化项目组合、项目优先权确定、战略风险项目资源优化的各个操作层面上都会产生战略风险,而且这些管理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鹏,谭章禄.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0-74.

项目驱动范文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养老PPP;高落地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合力优化养老服务需求是国家紧抓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根基[1]。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及医疗卫生等养老领域得到显著发展。然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利益主体之间最优选择等原因,其相对拮据的公共养老资金难以满足老龄趋势下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需求[2]。党的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此背景下,政府凭借金融性政策工具,盘活资金补给需求,创新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这对提高我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与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截至2021年2月,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针对养老PPP项目的建设共计36个,项目库总占比0.36%,其中落地项目25个,落地率低且仅为69%①。因此,运用组态视角跨越单一案例研究“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影响因素,既可打破各因素之间的关联藩篱,也可协调区域间养老PPP项目落地,寻求项目间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PPP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筹资模式、主体关系与发展前景等。其中,邓忠齐、温来成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大,应尽快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与方案,并辅之模式创新与安全保障[3-4]。就主体关系而言,Sanog、仇娟东等区分了高低级别政府偏好,并认为低级别政府偏好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贴合使用者,私人部门对其也更具吸引力[5-6]。王威以“经济走出去”为视角,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市场资源丰厚,可为我国资本“走出去”提供平台保障,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如何正确评估投资环境,将是未来需进一步探讨的关键点[7]。近年来,养老PPP项目在我国发展受多重条件制约,融资难、周期长、收益低等问题持续阻碍着项目的高落地率。已有研究中,对其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归纳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就内部因素而言,马恩涛认为民营企业参与度不高,深度激发民营企业参与养老PPP项目活力,可破解落地难困境[8]。谈婕认为目前我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测量没有统一判定标准。官方数据中落地率看似上涨,但其统计口径并不一致,进而无法准确的横向对比[9]。就外部因素而言,王岭等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地方财政约束程度越大,越影响养老PPP项目落地率,并具有一定区域差异特征[10]。王冠、霍伟东等认为养老类PPP项目积极融入新型社会资本、构建金融支持体系、组织环境保障等措施是促成高落地率的重要基石[11-12]。目前,学术界关于PPP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诸多突破。但区域间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研究仍存在些许不足值得探索。首先,现有文献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项目进行的研究,鲜有针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进行研究。其次,现有研究多基于定性归纳或者定量运算,侧重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但该问题本身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各因素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产生多条等效路径,故碎片化、单因素的结论阐释则略显单薄[13]。鉴于此,本文在运用PEST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影响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组态分析框架,采用14个案例作为样本,并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来挖掘多种组合推动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驱动因素。

二、理论基础

PEST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性的宏观环境分析,是对市场机制运行中所出现潜在问题的检验,并侧重于将组织外部环境与自身特点进行整合研究。本文基于全国养老PPP项目发展现状,结合PEST分析模型对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所处的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各宏观外部环境与项目自身特性进行识别与剖析,探讨各要素共同影响养老PPP项目落地率之间的关系[14-15]。其中,本文所提出的政治因素,主要指地方政府信誉,政府信誉是影响各方社会资本建立契约信任的重要参考。经济因素,主要指民营经济发展程度,社会资本中民营企业的资金注入是降低养老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营风险的重要保障[16]。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养老需求,即各省每年民政事业费支出中老年福利的支付占比,项目中的社会需求进一步诠释了国家为扩大养老内需导向的动力。技术因素,既包含PPP项目投资规模所体现的项目开发风险,也包含政府抵御财政风险的管理技术水平[17]。下文是对5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1.地方政府信誉协同治理理论认为组织间协商信任、共同遵守契约精神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准则。PPP模式是以地方政府信誉作为顺利运营的信任担保,吸引多方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融资管理,进而缓解地方政府有限资金压力。但现阶段,PPP项目管理库中所公示的相关信息并非全面且透明,这导致PPP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天然不完全契约[18]。社会资本也只能凭借以往实践经验,选取具有较高廉洁性、财力较为雄厚的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因此,地方政府信誉的高低如何影响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的落地率还需进一步探讨。2.民营经济发展程度福利多元理论认为,有实力的多元供给主体可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发展现状。学术界也普遍认为民营经济发展越成熟越有利于PPP项目的顺利落地[19]。近年来,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PPP项目落地,政府凭借自身“帮助之手”,实现与民营企业的共存共栖,并为其参与PPP项目提供多项制度支持,依靠民营企业先进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经验激活PPP项目中各生命周期进程[20]。然而,PPP项目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多将大型和资本丰厚项目交于国有企业合作,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份额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分摊政府财政压力的作用。3.社会养老需求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民作为政府服务的中心主体,满足公民服务需求是官员工作的职责所在。社会养老需求在整个养老PPP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催化作用”[21]。当前,“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养老机构过高的边际成本难以维持老年人对多层次、高质量养老设施的需求。养老PPP模式的出现,可以弥补沿线省份养老机构区域供给不足难题,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重护理需求。同时,政府为协同区域发展和切实保障民生也会持续为养老PPP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制度保障[22]。4.项目投资风险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选择和决策结果会直接影响合作的共同利益。社会优秀资本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小投资风险的项目来推动养老PPP项目相关基础设施的长期可持续经营。现有文献通常使用“项目投资总额”进行表示,合理的项目投资总额所实施的开发规模和力度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进而保障项目利润水平的安全系数[23]。已有研究表明,项目规模越大,存在可能的潜在风险也就越大[24]。5.抵御风险能力政府拥有较高的财政管理能力可以为养老PPP项目抵御风险提供保障。政府作为项目牵头人,也承担着一定的项目风险,而抵御风险的技术后盾是良好的财政管理技术[25]。一方面,通常情况下政府财政负债减轻,拥有可持续资金流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随之增强,进而降低了企业利益侵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参与PPP项目的社会资本,会依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做出综合评估,以避免不必要亏损,这对提高PPP项目落地率产生了积极影响[26]。因此,本文以政府的财政管理技术衡量养老PPP项目抵御风险能力。本文在参考了PEST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每个影响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条件变量引入组态分析,并建立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驱动机制分析框架,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各环境要素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复杂因果关联,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图1养老PPP项目落地率的驱动机制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项目驱动范文篇4

1.1项目驱动教学的指导思想

1.1.1课程标准———注重职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是知识目标:指学生学基本的力学知识,通用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其次能力目标:指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机械设备维护、改进和设计能力,及相应职业素养能力等。

1.1.2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

项目和任务的工作应该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某项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应来源于生产实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能力的训练、系统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由于学生参与了完成任务的每个环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主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对项目中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恰巧为学生设置了多重障碍,既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又迅速提高了动手能力,从此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彻底被改变。

1.2项目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师的任务是用项目做载体,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将课本上的“间接知识”转变成学生可操作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生产出相应产品,进而使具体能力得到训练,同时积累相关“直接经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采用提出任务→任务分析→项目资讯→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查评估的六步教学法。其基本方式如下:

1.2.1提出任务

工作任务来源于生产实践,明确任务。如单缸内燃机运动简图绘制及自由度计算。

1.2.2任务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提出项目要求。如单缸内燃机运动简图绘制及自由度计算需具备什么条件。

1.2.3项目资讯

指导学生学习完成任务的理论支撑,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观摩教学等。同时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

1.2.4项目计划

分析出项目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填写项目计划表。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任务进行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欲望,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和讨论,不断调整计划和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1.2.5项目实施

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理清步骤。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要求学生操作正确,计算过程准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2.6项目检查与评估

各小组将自己的成果进行汇报交流,把各组的结论进行汇总分析,能够拓展思路和开阔视野,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的经验。由教师和小组之间对项目结果给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可改进自己的项目结果,达到最优过程。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个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不仅达到了获取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实践中学会合作与创造,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1.3项目驱动教学的考核方法

1.3.1考核内容

考核是鉴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但闭卷考试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使学生陷入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误区和存在侥幸的心理,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进行科学的检查和考核,所以项目化教学要建立新的考核方式,考核方法应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贯穿于项目的完成过程之中。

1.3.2考核方案

(1)实训任务考核。基于项目驱动的布置任务→任务分析→项目资讯→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查评估的六步教学法,考查学生在每个工作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考核成绩计占学期总成绩的30%。(2)专业知识考核。在学期即将结束时进行,考查学生对咨讯内容掌握及运用能力,由教师评价,成绩计占学期总成绩的40%。(3)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作业、团结协作精神。成绩由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组成,占学期总成绩的30%。

2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2.1注重项目的选择

课程教学项目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项目设计对课程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出发,项目选取应遵循以下几点:

2.1.1趣味性

结合学院实训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到项目内容有用、有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是项目设计的根本条件。

2.1.2实践性

项目教学不同以往知识的逻辑推导教学,要用行动导向教学。不是先学后用、先讲后练,而是做中学。通过学生自己实际操作,学习本课程的知识。

2.1.3渐进性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由易到难的特点,实践的内容应具备阶梯性,以免学生有畏难情绪。

2.1.4典型性

从工作角度看,项目尽可能覆盖典型企业、典型工作过程、典型岗位,使学生构建更完整、更系统的知识体系。

2.2教学要求

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以下几项:

2.2.1树立新观念

把课程以理论思维为主,转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教得好”转变成“学生学得好”,以学生主动地学到多少知识为准。把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线索,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要线索。

2.2.2出错情境设计与利用

在真实工作中,每个人难免犯错误。在项目教学中,抓住机会,利用学生出错的失败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正反两反面内容学到真知、练出真能力。教师也可设计出错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体验出错的的感受和操作,学会怎样处理错误结果。

2.2.3精心设计

项目驱动范文篇5

一、早在1999年,语言学家Flowerdew就指出:“在全球化时代,用英语以外的任何语言发表文章都是一方面把自己隔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另一方面为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1]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将建设国际性知名大学视为发展目标,“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动力,也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2]在国际刊物上,特别是在诸如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上的多寡已经成为衡量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精英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推向世界,实现专业学术信息的国际交流。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5年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明确指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3]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其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被视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选修课课时相对较少,大班授课,同班学生专业差异大,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全堂讲解模式,教材较为陈旧,学生无法充分体会授课内容和自己专业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大,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现在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很多研究生已经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着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作为高层次学术精英,他们也拥有相当量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果课堂上仍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仅仅强调对语言的讲解,就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要尊重研究生的认知特点,探索一种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学习、总结,在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形下,目前国外较为盛行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项目驱动教学及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围绕某一项目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4]项目驱动教学目前在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不仅用于语言教学,还广泛地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该模式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协作、讨论,亲自操作,积极探索,主动研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在将来的工作中顺利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Railsback认为[5],项目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以学生为中心或导向;②有具体的项目起始阶段、实行阶段和完成阶段;③项目内容对学生来说有意义,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能够进行直接观测;④项目解决的是真实的问题;⑤学生进行的是第一手调查研究;⑥项目必须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⑦项目具有和教学大纲、学校、地区以及国家要求相符的具体目标;⑧有可以分享的具体成果;⑨重视学科知识、生活知识和工作技能的相关性;⑩有反馈和评估的机会;輯訛輥有反省和自我评价的机会;輥輰訛拥有真实的评价体系,如学档、日记等等。

人本主义教育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以及多元智能论为项目驱动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应该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氛围。教师的职责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6,7]。建构主义提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应该是积极进行意义建构的个体,“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8]。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多元智能论认为人的智能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还包括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9]。多元智能论认为教师不能只以某一种智能的高低去评价学生,因为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校应突出“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项目驱动教学充分体现以上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模拟真实情景的特定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协作,积极探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随着校园网络化的普及,网络给我们的学习理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由阶段性转向终身性,由教师全程监控逐步转向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10]。网络的介入可以最大化地发挥项目驱动教学的优势,互联网上的专业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丰富的真实语料,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思考、分析、总结、归纳本专业学术论文在语篇和语言运用等层次上的特征。此外,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教师可以在网上管理、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料、数据库和词典库的链接以及学术论文篇章范本,在线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学档,学生将作业提交在学档中,实现网上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论文修订。总之,网络和项目驱动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要点

1.体裁分析

最初人们对学术篇章的分析仅仅局限于篇章的表层语言特征,后来人们发现特定篇章中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是有一定的交际功能和意义的,因而提出了体裁分析的概念,其中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Swales。体裁分析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超越篇章表层的语言特征去对篇章的宏观结构及交际功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体裁分析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选词造句的技巧、谋篇布局的机制,而且对语篇的体裁结构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把握,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学术研究中能够遵循学术规范并且更得体地运用英语”[11]。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术论文结构层面,包括论文的宏观结构及论文各部分的语步结构;二是论文语言特征层面,如情态、时态、转述及措辞等[12]。

(1)语篇结构。学术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它遵循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比方说,实证性研究论文的正文通常包含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几个部分。Swales曾对学术研究论文各部分的语篇构造和语言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方说他曾经将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分为三个语步(move),每个语步下面又包含若干具体步骤(step),如图1所示[13]:很显然,Swales的以上模式是“通过揭示作者的交际意图来达到描述引言部分结构的目的[14]。”由于国内研究生缺乏语篇构造的基本知识,有些学生仅仅将论文按照中文模式翻译成英文,没有遵循西方学术论文的体裁和交际惯例,很难被国际权威期刊接受。比方说,有些研究生的论文中根本就不谈及相关前期研究,殊不知任何一项研究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能绝对独立存在。为了使更多的研究生能够走向世界,有必要将体裁分析融入学术论文写作课堂。Swales等语言学家详细地分析了研究论文各部分的体裁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其取得的研究结果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此外,论文中的一些微观篇章结构,如例证、因果关系、对照对比、定义、分类、描述等也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授课要点。

(2)语言特征。学术论文的语言分析包括情态、时态、转述及措辞等方面的内容。情态动词是模糊限制语的一种形式,合理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把话说得太绝对,让自己留有余地,使自己陈述的观点更加严谨、周全和客观[15]。中国学习者由于不懂得正确使用情态动词,往往把问题论述得较为肯定武断,从而影响了论文的可信度。

关于时态,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学术论文各部分的语句有其惯用的时态[16]。如在引言部分多采用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研究方法部分多采用过去时及被动语态,结果部分多采用过去时,而讨论部分多采用现在时等。

此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如何正确规范、恰当有效地转述他人的观点以服务于自己的论点。转述的类型、词汇和时态的选择都会影响到论述的效果。比方说,选择适当的动词可更具说服力。同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学术规范,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

学术论文的措辞应该遵循严谨、客观和简洁的原则,文中主语非人格化和名词化现象较突出,少用具有渲染和夸张效果的词语。学术论文的语言应反映严谨科学的学术作风。

2.文献查阅及引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网上数据库检索相关专业文献,指导学生阅读并教给他们正确的记录、总结、归纳和整理笔记的方法。准备充分的前期文献研究工作往往会让论文写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强调任何对原文的直接引用、转述和释义都应该注明出处,严防剽窃和抄袭现象的产生。目前不少研究生认为,只要不是直接引用,就无须注明出处,这是极其错误的思想。但凡是别人的观点,无论在转述的时候是以概述、评述还是释义的形式出现都应该注明出处。国际学术界一向注重学术道德,抄袭和剽窃行为将对作者的名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这一点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在教学中一直强调下去。

3.论文规范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论文范例,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本专业英文权威学术期刊的论文规范,包括文中引用的观点、数据和图表如何注明出处?如何对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注释?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何规定?论文的版式有何特殊要求和规定?图表的设置有何要求?等等。这有助于帮助研究生养成严谨、认真、求实的科学研究作风和习惯。

四、项目驱动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教学模式

1.项目驱动写作教学的主要参与因素

项目驱动下的写作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相互合作、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构建与内化。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网络平台都充当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如图2所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独立思考、动手处理问题和与他人协商合作的机会。同时各因素之间又存在互动的联系,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教师的指导、自己的努力、同学间的协作以及网络平台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反过来,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研究素材和动力,同学间的协作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其作品也会为网络平台资源的积累作出贡献。

2.项目设置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设置符合教学目标的研究项目,明确项目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和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相互协作完成项目各个阶段的任务。根据学术论文写作课的特点,笔者认为项目的设置应该模拟真实的论文写作过程,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符合本专业国际知名期刊要求的英语学术论文。教师在各个阶段先讲授要点,然后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根据任务性质和难易的不同,采用小组研究和独立完成两种方式。由于选修课的班级相对较大,可能存在专业差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应该尽量将专业相同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以便于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项目的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

在项目驱动教学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新的教学模式赋予了教师全新的角色。教师承担着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协作者、项目设计者和课程资源的提供者等多种角色。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讲解要点,还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为他们设置项目中的任务,组织小组讨论,为学生建立电子学档,在网络平台上提供学习资料、词典库和数据库的链接,在网络论坛上提供学习指导、解答问题、评阅作业并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总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从课堂内向课外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自我探索,亲身体验和团队合作的机会。教学内容和专业学科的结合将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使学习过程变得有意义。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的知识会保留得更为长久,自发的经验学习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除了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外,还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孤立无援。学生与同学及教师的在线讨论交流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诸多的学习问题。作业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电子学档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估和自我反省的机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项目各个阶段末尾对自己本阶段的学习作出总结和评价,并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出计划。项目驱动教学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学生在项目实施各阶段的表现都将计入学业成绩。评估手段的多样化能够更全面、详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问题和挑战

网络交互是目前项目驱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校园网络化的发展,国内许多高校都相继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一些平台还涵盖了学生的电子学档,让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如何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而对于目前还没有建立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院校,教师可自己为学生建立电子学档,通过e-mail或即时在线交流的方式(如MSN、QQ等)实现和学生的网上交互。不管怎样,处在信息社会的教师不可能完全脱离电脑,教师要改变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更多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另一方面,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目前通常作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设置,存在大班教学、课时较少的现象。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专业的一致性,否则会引起学生配合上的困难。如果研究生院在排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或者以小班开课,效果会更好。如果实在不行,将文科学院和理工课学院的学生分开授课也会降低教师授课的难度,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应该说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已经向课外延伸,很多工作是在课下完成的,课堂上除了讲解要点外,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和汇报他们课下的研究成果。教师应明确下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备而来。对于大班学生,由于小组作业已经在网上提交,可以先组织讨论,再抽选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以点带面就可以了,不必每次课每个小组都要汇报,但在学期内应该让每个小组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应该合理设置评估标准,将学期考核和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起来。

尽管我们相信研究生是成年人,心智成熟,自学能力较强,但项目驱动教学多少不同于他们所熟悉的传统课堂模式,教师需要在第一堂课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清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运行方式,明确自己的责任。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指定组长,以便学生相互督促,同时还需要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以保证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由于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网络的介入意味着教师的投入会成倍增长。教师需要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审读学生的作业、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这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同时,教师的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学校应考虑在课时和报酬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

此外,项目驱动下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最好在学生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后再行开设,一般在第二学年比较合适。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专业教师在专业学科知识方面的指导,效果会更佳。

项目驱动范文篇6

1.项目内容构建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教学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项目驱动法”打破原教学结构框架,将单片机课程的核心技术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并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一个项目需要用不同的知识点去组合和搭建,每一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项目的完成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单片机教学内容要求,构建“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项目内容及任务描述如表1所示。对单片机教学内容点进行整理分解为三大部分:基础、技能、综合。基础部分教学内容有单片机组成、实验教学平台使用、单片机输入输出口、数码管显示技术等;技能部分教学内容有:定时器/计数器、中断、串口通信、电机控制等;综合训练教学内容有:数字电压表设计和路灯控制系统等。每部分教学内容对应具体项目任务,如输入输出口对应信号灯控制实验;中断系统对应秒表系统设计等。2.教学体系构建应用项目驱动法设计单片机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形式带学生进入实验状态,让学生熟悉实验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和常用的编程软硬件。单片机教学网站可以利用设备厂商的论坛和单片机技术论坛开设的专门版面来讨论技术问题。完成一个训练部分则写一个项目报告书。项目报告书不是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内容、实验方法和结论。项目报告是检测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通过项目报告,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项目难易程度。基础训练阶段完毕进入技能训练环节。这个环节设置与基础训练一致。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在项目结束后,撰写项目报告并由教师据此进行教学评估。综合训练环节不再设置讲解环节,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评项目报告。最后的环节是提升,部分优秀同学可以加入电子科技大赛来提高水平。这种课程体系设计按照从易到难的认知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每个环节教师起领开头,点评结局;依据阶段成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小组的项目难度和进度;该体系即能覆盖全面,又能起选拔人才作用。

实际教学体会

1.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任务比较繁重。教师除了正常教授知识点外,还需要详细介绍天煌单片机教学实验平台的硬件资源和WAVE仿真软件使用操作方法。学生初次使用平台和软件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种技能的提高。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兼顾。只有通过优秀组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才能把大家带入项目训练状态。项目报告的撰写不同于实验报告,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撰写,只是训练环节结束后,学生就某个熟悉项目撰写报告。优秀学生给同学汇报项目报告,教师点评学生报告,给以信心和鼓励。2.技能训练阶段学生熟悉了平台使用后,进入提高阶段。每个目标任务都是要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如秒表设计要用定时器中断技术和调用LED外部硬件资源。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失败经历,教师要鼓励学生面对挫折,寻找科学调试方法。3.综合训练阶段学生学会组织分工和联合调试。如交通灯控制,学生首先了解交通灯控制流程,设计交通灯相位控制核心内容,把时序控制、显示、输入、故障处理各个部分分配到人。以上子项目都涉及传感器、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使得“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成为一门综合应用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得到了创新锻炼。在2012年上海市电子科技大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二等奖好成绩。

项目驱动范文篇7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项目驱动;异步SPOC;翻转课堂

1引言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要求掌握自动化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强调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际[1]。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概念抽象、公式多且复杂[2]。传统的教学活动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实际应用脱节,课程知识点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简化理论推导,化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亟待探索与研究的课题。基于问题学习,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本课程的教学,引入学习通和超星泛雅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异步SPOC课程资源。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集中讲解疑难知识点和项目的实现,采用团队式和翻转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易于掌握控制工程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技能[3-4]。

2贯穿式项目教学法

2.1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意义。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将知识点分解融合到项目中,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并提高实践技能。该教学法为以学生为中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数学公式和定理推导复杂等特点[6],学生在学习时不易把握全局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理论和实际联系困难。建立一套以项目驱动为主线,实践带动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和项目实施过程,将课程内容分成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性能的分析和系统性能的校正三大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中,循序渐进地强化基本理论知识。2.2贯穿式项目教学的设计2.2.1教学内容的设计。广东工业大学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重视系统物理意义的理解,淡化数学公式的推导。如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复杂且费时费力,教学中可不进行推导演算,直接得出结论。此外,还可借助MATLAB仿真软件,搭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直接从仿真结果图上读出系统的时域及频域性能指标。对于内容陈旧且工程实际中较少使用的知识点从教学内容中删除,如第四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多且计算量大,实用价值低。2.2.2贯穿式项目设计。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中,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都围绕项目展开。将工程项目实例分为基本、中级、高级三个环节,采用“应用理论应用”的教学方式,由“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现以“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为例,说明贯穿式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这一项目设计过程中,串连《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知识点。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各部分功能模块与课程各个章节知识的关系如图1所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由五个子任务功能模块构成,每个子任务功能模块都对应课程的知识点,整个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涵盖了课程全部章节的重点内容。直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从简单的开环控制单闭环控制双闭环控制系统,其层层递进的控制系统关系如图2所示。在每一级别的控制系统中,均穿插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根据实验室条件和学生基础,还可列出多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实例,如磁盘驱动器读取系统、电热水壶水温控制系统、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等。其他贯穿式项目的实施过程与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类似。在课程开始前,编制项目驱动大纲和任务书。

3多元混合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3.1教学组织。本课程基于项目任务来组织教学,带着问题学习,最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教学,依托学习通(手机端)和超星泛雅(电脑端)线上学习平台,引用河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在线开放MOOC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MOOC资源做适当修改形成异步SPOC在线课程。课程内容的开放根据项目进度来进行,线上平台主要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的通知、讨论、群聊、抢答等方式学习任务、在线答疑等,方便师生互动。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为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验室条件和MATLAB、LabView等仿真软件,真正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线下教学形式包括知识点讲解、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学生实践等环节。3.2多元混合式教学过程实施。学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48课时。线上自主学习分配24课时,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点的梳理;线下教学分配24学时,主要进行疑难知识点的解答,控制方案论证并完成项目的实施。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穿插进行。按照项目驱动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课程的教学过程按时间顺序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各阶段循环进行。各个阶段的教学安排如图3所示。课程开始前,先进行项目小组的划分,每组3-5名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教学任务和项目大纲,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带着问题再进行在线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线上教学小视频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学生可自由选择在线学习时间,也可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视频播放速度。线上学习过程穿插在线测评,可检查学习效果,测评结果作为线下课堂教学的参考依据。线下课堂以学生汇报分享、实践操作为主,教师参与点评及总结归纳。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分段式教学法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一阶段是对学生线上自学内容随堂测验中的易错知识点和复杂教学内容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在知识点讲解和答疑过程中,可以借助仿真软件和实验室设备等,化抽象为形象。第二阶段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课前布置的项目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汇报。第三阶段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的控制方案,给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讲解涉及综合理解及实践应用的知识点。第四阶段为项目的实施。此阶段为实践检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搭建控制系统,分析控制性能,本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每次课程,每个阶段分配的时间不尽相同。课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答疑、讨论互动、作业批改等。个别问题一对一答疑,共性问题可以采用群聊等方式。对某些疑难知识点,教师可在学习通相关讨论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及时回应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回复。线上作业的客观题,超星平台可以自行批改作业,教师只需要统计学生的答题得分情况,主观题需要教师批阅,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项目报告,方案多样化,需花费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来批阅。

4过程化考核

项目驱动式多元混合式教学法的检查和评估主要考核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系统性能分析。主要通过线上SPOC课程学习和测验情况来评价,占总评的20%。(2)控制器的设计。控制系统仿真演示,占总评的30%。(3)系统实现。通过软件编程实现设计的控制算法,并驱动硬件系统实现特定的功能,即控制系统的实物演示,占总评的30%。(4)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答辩汇报、小组讨论、项目报告等来进行考核,占20%。考核方式包括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过程化考核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5教学效果对比

运用控制变量法做对比实验,以基础相当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对17机器人1班(57人)进行常规课堂教学,18机器人1班(49人)进行项目式混合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总评成绩来分析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项目驱动多元混合式教学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目标非常明确的比例均在50%以上,而常规教学法的班级这一比例在30%左右。在学成绩方面,项目驱动多元混合式教学班级的优秀率、良好率均高于常规教学班级,不及格率低于常规教学班级。采用项目驱动多元混合式教学的班级在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专业技能提升、综合成绩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洪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大学教育,2019(3):62-64

[2]杨秦敏,陈积明,曹伟伟,邱祁.课程教学与实际案例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例.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3):29-34

[3]李传江,袁秀平.项目驱动教学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6):31-32

[4]王庆凤,谢田雨,谷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6(49):87-88

[5]杨阳,张浩.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江苏科技信息,2020,37(20):47-49

项目驱动范文篇8

项目驱动教学法最初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以项目引导形式呈现;它以工作过程的探究式方式,然后再由老师将所学知识隐含到一个或者多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明确项目包含的各种知识结构,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就能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完成项目以实现知识传授。另外,应用项目驱动,不仅能确保实训,同时也是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法。从项目驱动教学安排来看,项目是课程教学的核心,通过介绍项目、学习课程、讲解项目、实施项目与项目总结这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它能快速将项目实施、概况以及掌握的项目、知识综合的呈现给学生。同时,这也是满足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的方法,它能切实把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深入。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差异

(一)从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为中心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项目驱动教学从传统的老师为中心转变成学生中心,它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与激励学生的学习效应,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项目式驱动教学中,通过整合各个项目的设计、操作,更好的完成各个课程以及论文编写、答辩模拟与PPT制作,进而培养出学生设备操作、实验规划、文献探究、论文写作等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能力。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对塑造人文素养也有很大作用,通过加强与项目以及他人的合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人际交往能力,对锻炼学生取长补短、虚心求教等品质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通过强化项目开展进程,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接受新事物,还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运用资料进行文档输入、数据处理以及资料检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在学习力循序发展的过程中,达到实用性人才需求。

(二)从课本为中心转化成项目为中心

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过程来看:教材与课本始终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感与距离感,如果认为和实际相聚很远的话,就会降低操作性。项目驱动则是将项目作为作为依据,在学生主动找出所需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最后完成工作与项目。在整个课程讲授与学习中,它整合了理论内容与教材辅导,而不是简单的将教材作为中心。

三、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应用的方法

(一)强化项目创建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学效率与成果,除了要真实的掌握营销工作分解外,还必须整合项目要求进行分解与构建。对于每个工作环节的内容与设计,除了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力度,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度的把握。对于教材项目,既不能过简也不能过大,反之就会涉及很多知识,对教学组织与目标造成影响。另外,市场营销还具有极大的综合性,针对这点,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技能要求,还必须明确项目侧重点,从源头上避免对教学内容造成不利影响。在项目设置时,不一定要针对产品,还必须整合职业能力,从各方面促进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职业发展以及建设。

(二)强化教学设计

在市场营销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设计中,为了增强教学成果与效率,除了要做好情境导入、项目开发、合作反馈工作,还必须及时探究、总结规律,通过共同进步、分层练习,确保师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现代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整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环节,强化教学辅导、设计、科目检测以及整体性评价,通过做好项目教学的说明、分析与整合,对学生做好分组,并且整合学生性格、学习特点,强化教学进程。

(三)做好项目教学的测评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必须将评价结果与过程有效整合,通过将实践技能作为诛仙,强化全程式、开放式的考核体系,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才能改变老师单一评价的现象。在这过程中,具体评价包含组内互评、交流评价等,为了改变传统个人评价的基准,必须充分利用生生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项目评价中,整合学习内容以及区别,从多个层次以及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项目驱动范文篇9

[关键词]新工科;物联网工程;项目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新型教学模式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掀起了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国家急需大量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2010年7月,教育部批准了30多所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后期又陆续有更多的高校申报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现在已基本形成了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标准。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迫切需要大批理论扎实、实践技能高强的物联网专业人才。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也加入了很多新颖的实践环节、研究环节。每个高校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和条件实施了各具风格的物联网实践教学。西安理工大学也在原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其中采用了校企合作的项目式案例教学法,旨在企业真实项目驱动下,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技能,以主动参与的方式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案例教学法是由哈佛商学院(HBS)首创的管理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本质上案例是提出一种特定问题但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和激励者,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则是这种教学法的主体参与者,通过积极参与、寻找不同的解决思路并开展深层次讨论,最后找到解决方案。我们实施的项目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案例法框架,联合相关企业,以企业的真实项目需求为目标,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合作设立项目案例目标、分项模式和评价体系,使项目案例式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达到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独立开拓等综合能力的目的。项目案例教学法相关研究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教与学双方的双向交流,最初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目前已扩展到其他学科应用中。相对于注重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LBL(LectureBasedLearning),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ProjectBasedLearning)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由美国Barrows教授首创,将学习设置在复杂、真实的问题场景之中,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与探究中理解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逐步培养由半独立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部分文献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陈旧、课程内容联系实际不强的问题,以地下工程施工案例分析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PBL项目设计、计划制订、活动实施、成果交流与活动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案例类课程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还有一些文献对“影视作品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互补教学模式及其理论适存性进行了研究,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教学,而把项目教学法用于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基于两种教学模式的整合模式会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产生“1+1>2”的教学效果。文献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方式,从教与学双视角对我国MBA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现状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从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知、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学案例的选择及匹配性、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我国MBA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提出推广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项目训练。目前还有很多文献都提到了案例教学和项目案例教学,尽管不同文献的侧重点不同,应用学科也不同,但总体思想类似。共同要求一: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要使其通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运用案例的目的必须明确,应选择那些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共同要求二: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围绕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能够使学生做到知识迁移,让他们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有关雪域高原的真实案例,那么,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深入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欲望。其间,并不需要教师过多评论和分析,而是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感悟。共同要求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案例教学法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寻找答案,而是要关注他们探索的过程。案例要具有启发性,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共同要求四:案例要注重互动性。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员参与。物联网工程专业项目案例教学实践结合我们提出的项目案例教学法,我们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合作把企业来源项目按照项目大小和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子项目模块,3~5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小组承担其中一个子项目模块,小组再分工或合作完成分析、设计等,最后统一验收。

1.配合智能驾驶中V2X通信,设计通信功能模块和调试验证

对于智能驾驶中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项目要求针对客户提供的OBU(OnboardUnit)采集信息,一方面进行消息调制和封装,形成内部消息格式,提供给内部相应单元实现相应的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将内部消息命令进行解析,发送给OBU进行相应功能实现;最后需要调试验证设计性能。我们把整个项目分成三个子项目:消息调制和封装模块、内部消息命令进行解析模块、调试验证模块。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每小组5人(由于设备数量限制,组员人数略多),5位学生共同分析设计任务,最后明确分配每人承担的不同内容,分头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解决方法:由于不同的OBU采集信息格式不同,有的是一整段字符串,有的是cJSON格式的数据包,并且传来的数据信息很多,需要提取内部相应单元所需的特定信息,最后选用cJSON来进行数据解析和封装。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易于人们阅读、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有效地提升了网络的传输效率。而cJSON是c语言的一种JSON解析器。对V2X应用中OBU接收到的前向碰撞预警、前方拥堵提醒、信号灯信息感知和车速引导等各种预警信息设计新的消息转换格式。OBU将信息发送给V2X模块,V2X将获取的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再封装形成内部消息格式的数据包存放在Buffer上供内部其他单元使用。设计中对预警内容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

2.车联网中的数据压缩算法

车联网智能系统中需要将车辆上配备的摄像头画面多线程地显示到监控界面,由于数据量大,需要采取适当的数据压缩算法,既保障数据的快速传输,又保证数据的保真度。比如在停车场中的自动泊车系统,需要多方位的数据信息和时空信息才可以在停车场中选择合适的停车位,导引车辆智能泊车。我们把整个项目分成四个子项目:帧内数据压缩算法、帧间压缩算法,压缩算法的压缩比和压缩时间。帧内数据压缩算法小组5位学生,帧间压缩算法小组4位学生,压缩比小组4位学生,压缩时间小组3位学生。大家明确各自的目标,查找相关的压缩算法和设计符合本项目的算法。解决方法:设计编写了9种帧内数据压缩算法,配合3种帧间压缩算法,权衡压缩算法的压缩比和压缩时间,最后选择了两种合适的压缩算法。编写了实现代码脚本,设置了不同的环境参数,实时修改监控界面。在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学生在帧内数据压缩时采用了基于LZ77算法的改进思路,使用“滑动窗口”的方法来寻找文件中的相同部分,也就是匹配串。它是指一个任意字节的序列,而不仅仅是可以在文本文件中显示出来的那些字节的序列。这里的串强调的是它在文件中的位置,它的长度随着匹配的情况而变化。在帧间压缩时针对两帧之间的数据有大量的重复数据,进行异或之后有大量重复的“0”,可以更好地压缩,这样在解压时只需要异或一次就可以得到原来的数据。

3.开发AI平台的用户认证中心

基于OAuth2.0和JWT的多源账号认证服务框架,开发AI平台用户认证中心。项目来源企业要求我们采用Vertx作为开发框架。因此,我们把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分别是Linux免密配置模块、用户鉴权模块和账号映射模块这3个WEB服务。由于这个项目开发主要使用计算机就可以开展工作,因此本项目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位学生组成。解决方法:第一小组设计采用HTML、JS等完成分配前端页面的展示,与项目服务端的交互主要通过Ajax实现。首先利用SSHJ的java代码库实现、Linux集群账号的验证登录功能,其次利用OpenSSH的DSA密钥认证系统完成SSH公钥证书部署,实现对Linux服务器的免密配置。第二小组采用通行证登录,通过OAuth2.0协议对接通行证完成用户授权登录,授权方式采用OAuth2.0协议中的授权码模式,完成用户鉴权模块。用户在通行证登录界面完成账号的验证后,获取授权code,在应用后台根据code获取token。第三小组在前面基础上,采用JWT对已授权用户完成验证,并将授权用户映射到平台数据库的匿名账号,进一步更新账号映射模块。评价考核体系物联网工程课程实践面向于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配合渐进式的教学内容项目化,评价考核方式的整体思路是将原有的面向于知识的考核方式,变为面向于应用的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的成绩评定采用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考核过程汇总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分成多个考核阶段,采用多种考核类型,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实际项目创新、拓展性讨论等环节的成绩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比重。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中我们采取了灵活的考核机制,因不同项目的难易程度和考核重点有所不同。考核成绩为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学生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学生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选一个项目来重修。

在多次的探索与教学实践工程中,我们摸索和总结了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促进功能。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企业项目,在实践中逐步巩固和加深了物联网理论应用系统的各方面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还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探索了校企合作的项目案例教学法,对相应的项目进行了梳理和提升,以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的深度训练。

参考文献:

[1]吕艳娇,姜君.PBL教学方法对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113-116.

[2]杨慧,江学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案例类课程PBL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4):131-136.

[3]马晶文,项目与案例教学法的互补教学模式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7,36(2):108-111.

[4]金镭,周鑫淼,章婧.案例教学法在我国MBA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58(4):66-71.

[5]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10-17).

项目驱动范文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软件工程;项目驱动;案例实施

软件工程是一门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1],2002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教育部把软件工程列为新增专业[2],而市场对软件开发人员持续的需要,软件工程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就业好、薪资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随着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对软件人才的需求继续扩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围绕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内容设置的,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胜任软件开发和维护。而软件开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机知识,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2]。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知识的运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学生无法继续坚持学习。《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类的核心课程,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更是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是理论和实践都要并重的课程,受课时的限制、课程的难度、学生基础等因素,往往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标。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弥补课时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实践练习等缺陷。为了更好掌握《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知识,本文通过对目前《软件工程》课程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给出详细的实施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项目实践练习中,结合后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竞赛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目标,进行长期一致性规划设计,减少学生的重复劳动,使学生的实践项目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与市场需求的软件尽量接轨,为学生就业上岗打好基础。

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理论知识是从软件开发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软件开发初学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初学者能够快速地掌握软件开发,少走弯路,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经验,因此学习《软件工程》课程,能使初学者更好地掌握软件开发知识,并获得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软件开发是为用户服务的,而用户对软件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功能、性能、硬件环境等方面,对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因此开发出来的软件常常需要进行维护。在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需求不明确,开发的软件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软件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即软件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让软件开发尽可能摆脱软件危机,在成本、效率、质量等方面都满足用户和开发者的要求。而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1理论教学抽象。《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是从软件开发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被证明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而很多学生刚接触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编程的经验,无法理解书中所讲述的知识,没有引起共鸣。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非常抽象。面对如此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3]。另外,教材中的案例,多数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符,学生无法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案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2基础课程多。《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学习前期课程[3],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学生对前期课程掌握程度差异性较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前期的课程进行复习,打好基础。另外,学生掌握的前期课程,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练习较少,大多数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开发软件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知识,这给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3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前期的课程教学中,往往都是小程序的练习,这与软件系统开发的要求相比,差距非常大。学生还不具有软件开发经验,从未在软件开发上进行专门的训练[4],对软件开发就是编写程序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因此,软件工程教学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践练习,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软件,对知识的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1.4缺乏必要案例学习。软件工程教材中出现的案例,一般都是为了解释理论知识的,个别案例是从国外的教材中翻译过来的,并不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挑选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述。目前网络资源比较丰富,通过课下整理案例,相信可以挑选出合适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外,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挑选一些完整的案例,让学生学习和阅读,这些案例中的程序能够运行,学生根据案例的文档和资料,理解软件工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5]。1.5缺乏较为直接的视频教学。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简单的语言介绍,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含义,需要动手演示软件开发过程。对于课时限制的教学来说,课堂现场展示软件开发过程并不现实。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一些视频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课下观看[6]。1.6学生缺乏学习毅力。软件开发是脑力劳动,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软件开发不同于现实中的硬件制作过程,无法触摸到实际的产品,软件开发是逻辑产品,制作过程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无法解决,学生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势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坚持一段时间后,主动选择了放弃;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对,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办法,另一方面,没有专家的指导,自己遇到困难一时无法解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有时候并不愿意去请教教师或同学,或者去找资料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软件开发一段时间后,当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感觉学习非常吃力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其实刚开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不放弃,学习方法不对的时候,请教老师调整学习方法,就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学生要多交流,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1.7教师素质有待提高。软件开发需要老师指导,如果教师的软件开发水平较高,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然而,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比较看重学历,对教师的软件开发水平并未做过多的考核。即使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开发人员,如果想在高校从事教学,而学历较低,不予录用。其实,目前高校中比较缺乏具有丰富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提升教师的软件开发能力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7]。当前,移动手持设备开发,例如Android、IOS开发等,都需要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够指导学生进行软件开发。当前市场上软件开发人员工资普遍较高,高校的薪酬很难招到水平较高的软件开发人员。1.8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软件工程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和期末的考试为主,并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过程的考核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对课程考核进行改进。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过程考核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花费足够的时间学习。

2软件工程课程项目驱动教学设计

软件工程教学存在很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软件工程教学,不仅仅是讲述软件工程的理论,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针对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个性化教学。既要讲授理论知识,也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学生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给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有动手练习的机会。教师本人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适应教学需求,迎合市场对人才需要,培养合格的软件开发人才。从学生各个方面考虑,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长远规划,尽可能减少重复的劳动,空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后期还要进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参加竞赛或者主持及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与软件工程的课程联系起来,统筹规划,长远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图1所示,项目驱动解决方案示意图。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教学设计。2.1补习前序薄弱课程。某些学生在前序课程中,对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以便学生具备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另外,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统计,以便摸底学生的基础水平,可以借助网络试卷测试,客观评价学生的基础水平。另外,借助慕课、网络资源课等网络资源,学生进行复习相关知识,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引导、辅助、创造学习环境等,使学生尽快地补充薄弱内容。2.2理论教学案例化。对于理论抽象难懂的问题,需要用更具体的内容进行讲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挑选合适的案例进行讲述,以具体的案例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实,案例的选择需要教师筛选,有些适合理论教学,有些适合实践教学,教师要做分类。案例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利用情景再现其过程。例如学生管理系统,需要学生选课、查课表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使用过学生管理系统,对其中的操作比较熟悉,学生接触到熟悉的案例,更容易理解和接受[5]。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软件开发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案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举一反三,就可以掌握软件开发的精髓。案例教学越来越重要,相关的软件培训公司就是尽可能的少讲理论知识,直接动手传授软件开发过程[10]。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而大学课程教学,缺少必要的课时或相关培训教师,因此通过购买案例进行课下教学,案例的内容要跟踪前沿技术,学生跟着案例就可以进行学到相关的知识。一个案例的学习,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案例,进行其他知识的掌握。文档代码的阅读量非常重要,是借鉴别人的经验,从中吸取精华,在自己的软件开发中,运用这些知识,可以加快软件的开发,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其实也是软件重用的思想。软件开发不提倡自己编写软件的各个内容,有些内容可以通过重用,快速地搭建软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学生需要有软件重用的思想,其实很多的软件,就是利用这种模式开发出来的。案例的学习和借鉴就属于软件重用的一种,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2.3实践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学生进行3-5人分组,小组选择一个项目,项目具有一定的实践锻炼的效果,结合后期学生的毕业设计、实习、竞赛、或主持或参与大学生项目等,学生选题不能具有随意性[8-9]。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学生的选题要有长远的规划性,不仅仅是完成当前的课程实践作业,后期的毕业设计、实习、竞赛、主持或参与的大学生项目结合起来,这样后期的工作量就相对轻松,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学生在空余的时间内容,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项目的选题长远规划非常重要,个别学生可能并未考虑这些,需要教师给予引导。项目实践的内容,学生可以完成较为简单的项目,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在项目上进行扩充,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这样学生可以运用更多的知识,继续完善项目,更加接近实用性,开发完善的项目,最终可以提供给用户使用。完成项目开发的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性,能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学生选题之前,也可以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状况,进而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2.4网络视频案例教学。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学校购买,网络上可以选择相关的案例学习。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免费的网络资源,也可以付费购买网络资源。这样可以快速地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视频案例学习,可以观看培训老师一步一步地软件制作过程,具有软件开发情景再现场景,跟随老师的思路,一步步学习软件开发,慢慢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且对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模仿案例,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就可以自己领悟软件开发的真谛,直至自己进行软件开发。2.5培养学生软件开发兴趣。学生在学习软件开发遇到困难,需要学习能够解决,但是在学习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能够坚持下来,需要一定毅力,因此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生和老师互相加油,共同迎接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述自己的经验,以启发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知识的积累,才能有量变到质变。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借鉴,多搜索,多问同学和老师。困难遇到得多了,慢慢地就积累了经验,水平才能提高。在水平提高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也会慢慢地带动身边的人去学习。2.6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开发能力,要想学生有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的水平。因此老师要在课下,不断钻研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老师的水平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才能愿意跟着老师学习,听老师的安排。教师利用慕课,假期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学院要充分给予教师自由,提供培训机会。教师在教研室活动中,要和同行教师交流,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分享教学心得。相互分享自己的案例素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7重实践考核方式。学生的考核方式,要想实践能力倾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课下看视频时间,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个人项目汇报情况,期末成绩等,综合打分。表1给出考核的内容。

3实施过程

3.1案例筛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容易明白理论知识,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整理案例材料,做到材料通俗易懂,服务理论教学。实践课中,教师准备完整案例,包含文档和程序,程序配有完整的安装说明,以备学生运行程序。实践教学的案例,要完整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案例,并不容易,小型案例,可能比较简单,文档资料并不齐全,需要教师进行整理。另外,国内很多软件开发公司,规模较小的企业,对文档的撰写重视不够,往往程序的文档材料,并不齐全。大型的软件,有完整的文档,内容比较复杂,并不适合案例教学。3.2教师重现程序编写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用一个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践课时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课下录制好,再发给学生课下观看,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学院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教师在讲述案例的过程中,要熟练教学,需要教师在课下多进行练习,达到熟练的地步。完整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制作的过程[1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理论的知识讲述,有实践方面的操作,也有工具的使用。尤其在编码过程中,遇到错误如何处理的,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代码调试功底,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教师在案例的讲述过程中,尽量录制课程,以便后期给更多的学生观看。通过多年的积累,教师手头的课程资料就更多、丰富、案例的讲述也更得心应手,毕竟是自己一手制作的。3.3教师提供教学资料。只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毕竟知识面有限。在目前互联网比较发达的时代,慕课、网络公开课较为丰富的状况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资料,通过网络软件把信息发送给学生[12]。学生只要愿意学习,就可以掌握编程方面的知识。网络可以更快让学生接触到前沿技术,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提高自身竞争力。3.4严控学生项目。光看不练,能力无法提高,在学生编写软件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错误比较简单,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就对一些小错误有直观的认识。通过排错经验的积累,能力得到提升,慢慢就积累了兴趣,学生建立了自信。在学生利用项目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控学生的制作过程,有些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可能并没有真实地参与到软件开发中。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杜绝学生再犯。通过提问、项目汇报等途径,教师可以得到一些端倪,以便核实和处理。另外,杜绝学生抄袭程序,可以用系统进行,以便发现抄袭问题。3.5项目长远规划。学生在软件工程的实践中完成项目。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在选择项目名称的时候,与以往的项目名称有所限制。项目的名称应该贴近实际市场需要,对以后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相吻合的题目,在软件工程课程结束后,学生的项目的功能,还有待完善,因此项目可以作为后续继续完善的项目。项目完善较好的,可以参加竞赛,直接定位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如果能够获奖也是证明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就业也中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用创新项目的题目作为项目名称,一方面可以完成大学项目所要求的系统,另一方面,也可以完成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同样也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如果学生考研,这能节约不少的时间,在研究中复试中,可以处于有利地位。毕竟研究生阶段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大多数导师都有项目,需要学生参与完成。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