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10:45:03

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范文篇1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嘉兴港发展现代物流已成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港口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港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推动港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改善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集约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嘉兴港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港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育具有较大潜力。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省内已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个,公路、内河等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水平居国内前列。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起步,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加快建设。

=、发展现代物流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有待提高,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高级人才匮乏等问题还阻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发挥港区的比较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努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有效减轻环境负荷的绿色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高效便捷物流服务系统;促进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规模化,不断提高产业和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必须从港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发达、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深水港口资源丰富、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等优势,探索具有嘉兴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

——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坚持系统和整合的理念、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各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理念,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

——突出创新推动和开放带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快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

——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和规划引导。加快现代物流微观主体培育,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改善物流供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争取到====年,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逐步在物流活动各领域得到应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

力争到====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居民生活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现代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性产业,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三、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

=、把培育物流市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必须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把物流市场培育和物流市场规范结合起来,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

=、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和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拓展配送市场空间。

=、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努力推动运输、仓储、邮政、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引进国外优势物流服务企业,重视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

=、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规范和价格机制,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四、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现代物流设施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建设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需求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充分考虑港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突出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与港区综合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实现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强现有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和枢纽节点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化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高效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嘉兴应充分发挥公路、和内河航运等设施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基地等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为特色的嘉兴市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通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国内物流枢纽。

=、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紧密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大通关”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市,紧密结合城市化和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合理布局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紧密结合联托运市场的改组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区域块状经济,紧密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有形与无形结合,园内与园外互动,着重在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下工夫,提升港口、城市、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规划,加强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建设的衔接,积极推动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公路、水运、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

五、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必须把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与物流设施建设、企业物流优化管理、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和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以信息化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物流管理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智能运输管理系统(its)建设,加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加快构建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开发、应用和整合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面向用户的专业化物流信息系统,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六、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和措施

=、加强规划管理和协调。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本地区和本部门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及周边地区规划进行衔接。城市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规划的制订和修编,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道路等设施。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布局,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充分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企业的改革重组,促使其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研究解决行业分割、地方封锁等体制性问题,加强公路、水路、管道等部门的协调,清理、修订有关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利用我省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地区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港区现代物流。大力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积极提供财政扶持。政府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发展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加强建设用地支持。对重大现代物流项目,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所需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由港区国土资源分局在市留机动指标中给予安排,其用地价格按照实际用途给予适当优惠。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增加现代物流发展投入;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现代物流,并在财税、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进一步改善服务。在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物流项目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受电容量达到===千伏安的现代物流企业,可享受大工业电价。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内部重组涉及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相关收费,并免收因内部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收费。

=、大力培育重点企业。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港区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现代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我港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港区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

==、实施物流生态工程。物流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建设绿色嘉兴的要求优化交通运输方式,保障运输环境安全,支持低公害、绿色环保物流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普及,加强管理以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积极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大物流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是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联托运等运输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建立现代物流培训和咨询等中介组织的认证制度。

物流园区范文篇2

一、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嘉兴港发展现代物流已成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港口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推进港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有助于推动港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有助于改善发展环境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集约式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嘉兴港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港是典型的“两头在外”型经济,商品大进大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市场发育具有较大潜力。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省内已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个,公路、内河等运输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水平居国内前列。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起步,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加快建设。

=、发展现代物流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有待提高,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小、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物流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高级人才匮乏等问题还阻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发挥港区的比较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按照现代物流理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快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努力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有效减轻环境负荷的绿色物流服务系统,构筑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高效便捷物流服务系统;促进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规模化,不断提高产业和环境的国际竞争力。

——突出比较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必须从港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专业市场发达、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深水港口资源丰富、体制机制较为灵活等优势,探索具有嘉兴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

——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坚持系统和整合的理念、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各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理念,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整体效率。

——突出创新推动和开放带动。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加快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机制和运行机制。

——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和规划引导。加快现代物流微观主体培育,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改善物流供给,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合理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范物流市场秩序,促进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争取到====年,一批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成长壮大,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现代物流服务方式逐步在物流活动各领域得到应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有所降低。

力争到====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物流枢纽,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方便居民生活的现代物流服务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明显降低,现代物流业成为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性产业,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三、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建设

=、把培育物流市场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必须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把推进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与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把物流市场培育和物流市场规范结合起来,建立高效、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

=、优化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和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转变管理观念,按照现代物流理念,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拓展配送市场空间。

=、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努力推动运输、仓储、邮政、货运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大力引进国外优势物流服务企业,重视引导社会资源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

=、建立良好的物流市场秩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规范和价格机制,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统一的物流市场;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四、现代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现代物流设施网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建设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需求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充分考虑港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突出与口岸、专业市场、产业园区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与港区综合交通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实现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瓶颈,加强现有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和枢纽节点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枢纽、综合性物流园区、专业化配送中心等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高效物流设施网络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嘉兴应充分发挥公路、和内河航运等设施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制造业基地等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加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为特色的嘉兴市重要的综合物流枢纽。加快完善集疏运网络;通过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整合资源,加快形成以港口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国内物流枢纽。

=、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紧密结合港口集疏运网络和“大通关”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依托中心城市,紧密结合城市化和传统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合理布局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专业市场,紧密结合联托运市场的改组改造,合理布局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依托发达的区域块状经济,紧密结合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有形与无形结合,园内与园外互动,着重在物流服务功能的完善、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下工夫,提升港口、城市、专业市场和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规划,加强物流园区与交通主干线规划建设的衔接,积极推动适应多式联运发展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公路、水运、管道和城市道路等设施建设力度,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

五、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本质要求。必须把现代物流信息体系建设与物流设施建设、企业物流优化管理、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和工商企业物流优化管理,以信息化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物流管理为目标,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

=、促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智能运输管理系统(its)建设,加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加快构建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开发、应用和整合面向社会的基础性、公益性物流信息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面向用户的专业化物流信息系统,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

=、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对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条形码(bar-coding)、智能标签(rfid)、射频(rf)、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等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

六、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和措施

=、加强规划管理和协调。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本地区和本部门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或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及周边地区规划进行衔接。城市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规划的制订和修编,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物流功能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以及相关道路等设施。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布局,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充分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企业的改革重组,促使其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研究解决行业分割、地方封锁等体制性问题,加强公路、水路、管道等部门的协调,清理、修订有关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利用我省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试点地区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港区现代物流。大力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积极提供财政扶持。政府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发展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加强建设用地支持。对重大现代物流项目,在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所需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由港区国土资源分局在市留机动指标中给予安排,其用地价格按照实际用途给予适当优惠。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增加现代物流发展投入;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现代物流,并在财税、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进一步改善服务。在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物流项目审批程序、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受电容量达到===千伏安的现代物流企业,可享受大工业电价。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内部重组涉及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相关收费,并免收因内部收益转移而发生的重复收费。

=、大力培育重点企业。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港区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人才。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现代物流知识,提高全社会现代物流意识和知识水平;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研究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积极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我港现代物流人才队伍的总体水平。

=、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将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选择条件,提高港区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能力。

==、实施物流生态工程。物流项目布局和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建设绿色嘉兴的要求优化交通运输方式,保障运输环境安全,支持低公害、绿色环保物流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普及,加强管理以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物流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积极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制订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大物流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重点是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联托运等运输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建立现代物流培训和咨询等中介组织的认证制度。

物流园区范文篇3

1我国物流园区现状

1.1全国各地兴起物流园区热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有了快速发展,与之相应的物流园区发展也很快,各地兴建物流园区的热潮已成为近两年中国经济现象中的“绚丽”风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正在建设和正在规划的物流园区多达几百家;全国有十几个省已出台了全省的物流规划,各地方物流规划也纷纷出台,物流经济俨然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而物流园区也似乎成为各地发展物流经济的引擎。深圳已规划出六大物流园区;上海计划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天津推出物流五大形象工程;广州计划构筑三大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北京百亿打造物流港,建设五大物流园区;江苏省仅省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就多达14家……物流经济掀起了物流园区建设的热潮,各地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屡见不鲜。

一时间,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前几年的工业园区建设热、开发区热。而过去开发的这些园区到今天真正发挥其预期功能的又有几家?今天,我们的物流园区热是否会重蹈覆辙呢?物流园区应该是何物?我们需要多少物流园区?需要怎样的物流园区……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1.2已建物流园区空置率居高不下

据中国仓储协会2004年对物流园区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空置率高达60%,已建园区无人入驻的现象非常普遍。据调查研究,从1999年开始,一些地区开始建立物流园区,2003年全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达到了高潮,而同时物流园区盲目建设的危害也开始显现,由于大多数物流园区盲目建设,定位不清,功能单一,一大批物流园区将会陆续死去,估计至2006年已建或规划建设中2/3的物流园区将会胎死腹中或被淘汰。

2我国物流园区空置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需求分析

在我国,虽然物流概念已引入多年,但由于经济基础和各种基础设施总体上的薄弱,物流经济并不成熟。而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过分热情,把物流园区项目作为政府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来抓,在规划和投资建设物流园区项目时,根本未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而是简单地为物流而物流,盲目圈地投资,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1)规模上,盲目“求多、求大”。在国外,一个经济发达的区域也至多建几家物流园区,而在我国的某些城市动不动就是几家,甚至十几家物流园区。而且国内各地的物流园区热还出现了一种盲目攀比的现象,各省或地区都似乎要从物流园区的数量和投资规模上压倒对手。目前全国已经在建和筹建的物流园区数百家,在这些园区里,投资较大的如北京物流港,投资总额将超过110亿元人民币;武汉的“万商云集”商贸园,投资总额也达100亿元左右。在这些物流园区中,占地动辄数千亩,如北京物流港占地7000余亩;多则数万亩,如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占地63000亩。由于这些物流园区的建设本身脱离有效的需求分析,因而往往出现“僧多粥少”——物流园区供给远远超过市场对物流园区的需求,过多的物流园区追逐少量的物流企业的现象,从而物流园区高空置率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2)层次上,片面“求新、求全”。政府部门在规划物流园区时,往往过分追求高投入、一切都要求自动化,没有很好地利用原有的物流设施,“曲高和寡”使一些实力有限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无法参与到物流园区中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如北京市的某物流园区,其硬件条件堪称一流,连国外来参观的物流专家都赞不绝口,但该物流园区建成已经三年,至今也没有几家物流企业入驻。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物流园区服务水平坚持整合现有资源和适度前瞻相结合的原则。

3如何进行有效的物流园区需求分析

3.1需求分析的意义

物流园区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物流能力供给不断满足物流需求的依据,以保证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使社会物流活动保持较高的效率与效益。在一定时期内,当物流能力供给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时,将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当物流能力供给超过这种需求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供给的浪费。因此,物流需求是物流能力供给的基础,物流园区需求分析的社会经济意义亦在于此。有效的需求分析,将有利于合理规划、能有效引导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浪费,使我们的物流园区建设能多一份收益,少一份失误。

物流园区范文篇4

一、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特点及信息化需求

1.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特点

在我国整个物流产业链中,综合型物流园区引入大量物流企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业务流程集中点,它的功能涵盖了物流的装卸、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等,充分体现了其在物流业务中统一化、专业化、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的特点。在综合型物流园区中,物品传递的过程也伴随着信息的传递,因此信息化的建设与之不能分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区良好运作,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综合型物流园区的信息化需求

按照综合型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化的层次划分,其信息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1).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输。在进行物流园区内部资源组织和整合及业务流程数据的操作管理等方面工作时,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和存取的快速化、准确化、标准化和低成本化。

2).园区内外部信息交换。在进行与园区外部信息交换,以及与客户的信息系统的对接等过程中,能够搭建并形成以整个供应链为基础兼顾内部操作控制的信息平台。

3).信息处理。能够通过对大量信息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形成有效地理论依据为以后进行决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有利的支撑和帮助。这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综合型物流园区信息化需求的关键,充分体现出物流园区在物流产业链中的承接作用,也说明综合型物流园区信息化在物流产业信息化中的重要影响。

二、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综合型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物联网及相关关键技术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它指的是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采集装置,利用计算机技术监测、跟踪和控制物理设备行为的嵌入式系统,是侧重理论和技术内涵的CPS(物理设备联网系统)。它是各类技术的一个综合应用,体现一定程度上的集约性和综合性。物联网在信息处理方面包括的主要关键技术:

1).信息采集:条码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技术,GIS,GPS等。

2).信息传输:有线网络技术(光纤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i-Fi、UWB、ZigBee等)。

3).信息处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云计算技术(CloudComput-ing),数据挖掘技术(DM)、数据仓库技术等。【1】

2.物联网技术在综合型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与综合型物流园区都具有综合性和集约性。从综合型物流园区信息化需求层次来看,要协调和利用好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实现物流园区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可以物联网技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层次作为基础支撑,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实现对园区物理系统的优化和控制。【2】

1).整合利用内部资源,采用物联网感知层各项技术对园区物流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采集、传输与处理,对业务数据流程操作进行综合管理。

2).利用网络层和应用层技术,搭建物流园区内外的信息通讯网络,在企业,相关服务机构部门和园区管理中心之间,建立专用网络,全方位的保证园区内部信息传递的同时,也确保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及时为客户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

3).建立云计算中心,提升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供应链上重要的节点,大量的信息不仅需要实时采集存储传递,还需要处理分析,这就需要搭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包括物流作业集成系统、物流配套服务系统和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衔接系统。再配合上智能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并总结出有效地知识理论,协助企业制定决策,为以后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大量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支撑,推动行业发展。

三、综合型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应服从物流园区整体战略目标,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由第三方实施,加强物流园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同时引进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2.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存在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和盲目建设问题。物流园区实施信息化建设,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综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应在加强物流市场整合的同时,加快物流园区内外部信息标准化建设。

3.物流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短缺。企业应重视物流高精尖人才培养,吸取和积累成功经验,重视产权保护。同时引进综合性人才,为物流园区长远发展提供发展建议和指导。

物流园区范文篇5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在对上海市现有物流园区布局现状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市物流园区布局提出调整建议,对建立松江物流园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上海市物流园区概况

(一)浦东空港物流园区

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是上海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大型化、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之一,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含物流仓储、公共服务等设施,主要功能定位为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并进行相关增值加工业务,是具有航空快递特色的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运用航空运输的快捷便利优势,具有综合服务功能。

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对“上海浦东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的规划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浦东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上海增强城市功能辐射能量、促进上海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更好地服务全国有重要的意义。

(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家区港联动试点项目,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紧靠上海外高桥集装箱三期码头,开发面积1.03平方公里;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包括现代化仓库、集装箱转运区、商务中心、政府监管服务平台以及先进的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据上海海关统计,2007年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口货物34.36万票,货值383.73亿美元,货运量231.2万吨,同比增长69.59%、114.94%和85.06%。

外高桥保税区物流园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海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利用优惠政策,通过区(保税区)、港(海港、航空港)、镇(高桥镇、机场镇)联动,大量集聚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布局,将成为世界经济供应链中具有竞争力的物流节点之一。

(三)西北物流(江桥)园区

西北物流(江桥)园区位于江桥镇,是由上海市经委、嘉定区江桥镇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物流园区之一,园区是以产品的采购和一级分销为核心,以现代物流为支撑,集展示、货运采购、储存、加工、配送、转运、商贸、信息等七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是提供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多式联运一体化的内陆口岸与加工辐射性的第三方公共综合物流枢纽园区。江桥园区位置选择在204、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的汇集处,是上海通往江浙及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咽喉要道。

(四)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

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从广义上包括:洋山深水港港区、东海大桥以及与之配套的港口物流园区。从狭义上单指配套的芦潮港辅助园区。洋山港区依托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南、北港区。规划至2020年,可建成深水泊位30余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300万TEU。东海大桥总长32公里,桥宽31.5米,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大桥通航标准为5000吨级,主通航孔净高度为45米。

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芦潮港辅助园区)位于临港新城西侧,东临A2(沪芦高速公路),距洋山深水港区32km,距市区55km,距郊区环线10km,距浦东机场30km,通过多层次公路网与郊区环线,外环线,内环线相连。园区规划面积13.8平方公里,并预留8平方公里做为备用发展地,建成后将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的枢纽中心。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具有仓储、运输、加工、贸易、保税、临港工业、分拨、增值和国际商贸等综合功能,是提供物流服务和国际交流的中心。

上海市物流园区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服务需求来源不能完全满足

城市物流园区布局应考虑其主要承担的物流服务需求来源,一般应设置在主要物流服务需求来源方向上或接近该方向。从上海的地理位置来看,上海地处华东,又作为长江的龙头,依靠洋山港、外高桥港和浦东空港,可作为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地。西北物流园区承担着进出上海市区货物的物流集散功能。但上海西南松江区拥有占全国出口加工区出口总额近1/3的松江出口加工区,该出口加工区是我国仅次于外高桥、深圳保税区之后的进出口额第三大区,2007年进出口总额为386.2亿美元,该区的物流服务需求仅依靠上海市目前的物流园区是无法完全满足的。

(二)现有交通网络未能充分利用[要形成物流网络布局就要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在建设物流园区时要注重完善城市现有与港口、铁路、机场的对接配套,提高城市物流设施的辐射能力和效率,保证货物及时运抵。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同三国道、嘉金高速等干线,在松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松江也是上海西南重要的门户。但松江区内的物流需求目前仅依靠区内零散的物流企业满足,未能通过物流园区的规模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便利条件。

(三)物流园区在区域上的不平衡

目前建成的四大物流园区中,三个分布在上海东部,重点在进出口货物的物流集散。浦东区借助外高桥港和国际机场两大物流基地的优势,正在加快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落户,不断完善其现代物流产业链的框架,正与洋山港一起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世界最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之一。但上海西部仅有江桥的西北物流园区,松江区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上还是空白,且区内又存在着大量的物流需求有待满足,这种状况不利于松江区的招商引资,不利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松江建立物流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相对较低的成本

由于松江土地资源充足,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物流园区的投资,也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该物流园区建成后在未来物流活动中的辅助设施建设规模、仓储费、运费、劳动力成本等物流费用上具有显著优势。松江位于上海市边缘地区,在松江建立物流园区可缓解对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和噪声污染,也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社会成本。

(二)便利的交通网络

物流园区建设一般应考虑设置在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枢纽或城市交通系统转换衔接节点附近,交通便利,便于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例如铁路、城市对外交通(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通道出入口、机场、沿海或内河港口等交汇处,有利于开展多式联运。松江具有相对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沪杭铁路复线贯穿松江;距离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浦东国际机场68公里,有高等级公路相连;黄浦江横贯松江区东西。在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又存在大量物流需求的基础上,松江区具备了在区内建立物流园区的必要条件。

(三)松江出口加工区物流需求的有力支撑

物流园区建设应尽量接近城市物流需求集中或货物集散地点,现有物流资源有一定基础,一般有较大物流需求量,如工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企业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松江出口加工区就属于企业的集聚区,也是大量货物的始发地和终到地,物流园区布局在此,能获得加工区物流需求的有力支撑,也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园区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实现运输集约化。

(四)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

松江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够将目前松江区内散布的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园区内部可对大型仓库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可发挥整体优势,统筹兼顾,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优势。同时,这些企业还可共享园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在松江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采取柔性规划,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立建设过程的阶段性目标,对园区建设坚持阶段性评估检查制度,从而保证建设成效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物流园区范文篇6

[关键词]现代化物流园区;“公路+”;运输模式

近年来,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物流园区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并且正在朝着功能优化升级、大数据网络平台完善、园区运作模式转型、绿色智慧、政策环境提级等方面转型升级。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进入转变阶段。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单一园区转向网络型园区,网络信息大数据目前即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转变成多功能园区,比如存储性园区转向流通型园区。两会出炉的《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到临沂市将要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商贸物流双节点城市、全省开放型经济特色城市,商贸物流发展有了重大机遇。文章根据临沂市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发展问题等方面对临沂市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文章能够为临沂市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为其他城市现代化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现状

现代化物流园区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物,一个地区物流园区的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该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同样也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对经济的反作用也逐渐显现,物流园区的建设升级任务亟待解决。《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园区数量逐渐增加,区域分布趋于均衡。全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物流园区共有1210家,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加155%;与2012年的754家相比增加60%。其中具有信息服务收入的园区占比59%,具有金融物流收入的园区占比29%,说明我国物流园区增值服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临沂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发展商贸、物流两大万亿级引擎产业,2017年全市实现物流总额2.8万亿元,居全省第二位。截至目前,全市2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共计33家,其中商城有23家;全市省二星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和等级物流园区共计53家,其中商城有34家。这些数据表明,临沂市物流园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2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园区软件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道路规划、专业人员和自动化等因素对运营和建设物流园区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条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一些比较先进的物流园区在硬件设施上的发展颇为完善,但是在物流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临沂大多数物流园区对商贸物流园区定位的认识太过局限,不能从物流整体流程规划的角度去看待解决问题。一味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没有完善信息平台方面的建设,造成信息传递具有不透明性,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信息不对称。(2)园区运输体系发展不平衡。现在大多数物流园区的运输方式以单一的公路运输为主,拥有铁路专用线的园区所占比例不到40%,并且缺少转运换装设施,严重制约了水路铁路、公路铁路等多式联运的发展,物流效率的提升不但受到了影响,我国货运方式结构也愈加变得不合理。公路运输在临沂运输体系中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而铁路、航空、水路运输在运输体系中的所占比例很小,使得运输体系发展不平衡,运输货物的特性也有了更多的限制。同时大规模使用公路运输使得物流潜在成本增加,有先进的联运技术却不能投入使用,失去较多良好的市场发展机会。(3)产业相关度高的园区缺乏合作交流。目前临沂市的物流园区,产业相关度高的物流企业或市场并没有集中在一起,例如临沂做汽车用品市场的有华丰汽车用品城、临沂汽摩配城和永安汽车用品城等这些相关度高的市场分布比较散,没有集中在一起,并且物流信息流通受阻。产业相关度高的物流园区争夺高效低成本资源,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彼此互相制约发展。信息传递不透明,使得上下游信息不对称,出现新信息接收延迟的现象。[1]

3发展的对策

(1)整合物流行业资源,重点建设“物流小镇”。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物流园区资源的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物流园区的发展要以园区的规划、运作管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等因素为支撑。[2]临沂市“物流小镇”计划投建,鼓励引导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等等,现有的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发挥其原有的单一业务,将劣势转化成优势。在寻求其他企业合作的同时,学习和借鉴他们的优势,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层次。在发展的同时,重视商贸和物流的互动,以电子商务为平台,深入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优化物流流程。[3]合作共进的模式既缓解了同行业之间物流园区恶性竞争的问题,又提高了从供应链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2)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能力,鼓励物流新业态发展。明确临沂商贸物流园区的基础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线上物流服务是当前物流的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平台,将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加强各个园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调,优化物流园区的运作体系。在具备仓储、运输、转运、配送、加工等等功能的基础上,引进工商、税务等政务服务。管理咨询、保险、金融、贸易展会等商务服务功能,将线上和线下的物流资源聚集起来服务于客户,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4-5]支持物流企业全面融入产业供应链,提供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产成品销售和售后零配件供应的服务。(3)科学选址发展“公路+”运输模式。临沂市的商贸物流要以兰山区商贸物流需求为主,河东区为辅,新外环附近布设大型物流集聚区。利用临沂公路物流的成本优势,延伸建设“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的物流体系。灵活配置多种运输方式,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多式联运物流产品,以公路优势带动其他运输方式全面发展。通过临沂港,加强与青岛、日照、连云港等出海口的连接;通过鲁南铁路物流园的发展区来推动公铁联运发展;通过临沂机场货运航线的开设,打造陆空联运中心。以此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标准规范衔接水平,加快发展标准运载的单元多式联运,从而实现装卸设备和转运设备的无缝对接,提高多式联运换装转运的自动化作业水平。

4总结

现今,临沂市物流园区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阶段,应当采取整合物流行业资源,重视物流和商贸的互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整合线上和线下物流资源,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措施。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现代化整体水平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临沂作为“物流之都”,对其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研究对全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颜世华.临沂市商贸物流园区规划研究———定位、功能与规模[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5.

[2]谭晓峰.区域经济发展下物流园区的物流资源聚集效应研究[J].物流技术,2014(17):42-46.

[3]贺敏敏,康乐.物流园区集成创新管理对策及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52-53.

[4]张秀萍.临沂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方向探究[J].当代经济,2017(34):60-61.

物流园区范文篇7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园区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无序到有序的大发展。截至2008年,我国物流园区已经发展到475个。出现了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与多种服务方式有机对接的平台。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整体情况是数量规模比较大、分布比较广,但地域差别明显。东部、南部及北部三大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总量占全国物流园区总量的一半以上。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三个地区所构成的中国沿海经济带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到2008年,东部、南部以及北部三大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已占全国物流园区总量的54.7%。其中,运营的占全国运营物流园区的64.8%;在建的占全国在建物流园区46.1%;规划中的占全国规划中的物流园区59.7%。而且,运营效果相对较好的物流园区也主要集中在三大沿海经济区域。因此,如何利用沿海地区优势,进行合理规划,带动内陆地区物流水平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物流行业眼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2国外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概况

1日本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的国家,日本的物流园区一般位于大城市周边或靠近交通枢纽,以围绕城市物流的合理化为主要特色。

日本最早于1965年在东京建立了物流园区。当时建立物流园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东京与城市间各种产品大量进出城市而引起的物流商流混用、交通混杂拥堵、城市功能日趋低下的状况,由政府负责统一规划,将城市的流通功能从市中心分离开来,通过集资方式,在东京近郊的东南西北各自建设了葛西、和平岛、阪桥和足立4个现代化物流园区,在其中建立了商务交易大厦、大型仓库群和公路货物集散中心等物流设施。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配套并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扶植大型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由此改善了城市环境,并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日本物流园区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结合了日本具体的地理情况。

2德国

德国物流园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次性在全国规划建设40个所谓的“货运中心”即物流园区。目前已经有20个全国性的物流园区投入使用。德国模式即“货运村”(FreightVillage)的赢利模式,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上与日本有一定的区别。

德国在较大经济区建设联运站的基础上建设物流中心,并形成货运中心(物流园区),比较着名的是不来梅物流园区,于1985年开始建设,州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和土地置换的方式对物流园区投资。它最初由52家货运企业自发聚集而成,不来梅政府看到了这种整合需求,采取了优惠土地价格、扩建不来梅园区周边的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不来梅物流园区得到迅速发展。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德国的物流园区总数已经发展到了33个,基本形成规模化的全国物流园区网络。德国的物流园区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德国越来越倾向子不把物流园区简单地看成园区内是否有综合运输换装中转站。根据德国物流园区协会的专家介绍,德国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位置首选是建在人口密集地区附近,最好是交通枢纽,这样可降低运作成本,提升多式联运运输链的竞争力,这一选址的优先性原则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今后也不会改变。

3韩国

韩国于1995~1996年分别在富谷和梁山建立了两个物流园区,占地规模都是33公顷。韩国在仁川机场建设的物流园区,由韩国邮政集团斥资4300万美元,该园区主要负责为韩国出口及转口家电、计算机部件、计算机制成品等电子产品提供加值、配送、仓储服务,并保持国际快递、仓储和货物处理中心的业务,希望提升货物处理量和进一步成为东北亚的货运枢纽。联邦快递与DHL两大航空快递公司均有意加入营运,其中DHL计划投资2100万美元在该园区兴建一个总面积22000m2的配送中心;而联邦快递有意设立物流中心以利于其主要客户戴尔计算机产品进行配送。韩国根据自身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实现以家电及电子产品为主的物流园区建设,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建议

根据以上对我国现有物流园区情况的分析,结合其他国家建设物流园区的成熟经验,对今后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①充分利用城市特色及优势,展开互补。我国目前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多位于东部、南部、以及北部沿海的几个大中型城市,如北京、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城市由于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是进行国际型物流贸易的极佳区域,因此,在这些城市也有不少大中型物流园区,如北京空港物流园区、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上海国际航空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等。绝大多数进出口货物通过这些物流园区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然而,随着众多物流园区的建立,这些城市趋于饱和,无法容纳更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物流服务水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同样地处沿海但规模较小的城市或县城,却无法得到很好的经济发展。我国可以结合日本东京物流园区的规划思路,在沿海重要城市的附近选择合适的小型城市或县城,建立品种相对统一的中小型物流园区,将进出口贸易的货物按品种以及物流去向划分,分摊到小型城市的物流园区,减轻大型城市的物流压力,同时也带动了小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随着我国陆地交通线路的不断进步,政府应重点关注和大力发展内陆地区物流水平,利用各大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以及长江等各大水系的资源条件,带动内陆城市物流园区建设。

②依附高新科技产业,建立电子产品物流园区。我国目前在高新科技产业方面的发展迅猛,由于价格低品质’好,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到国外,因此相关的物流配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专门负责为出口及转口家电、计算机部件、计算机制成品等电子产品提供加值、配送、仓储服务的物流园区。电子产业物流园区在我国仍属新兴事物。从全国来看,我国的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深圳两地,而这两个城市原本即为交通枢纽,物流活动频繁,因此,建立相关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园区显得更为可行。结合韩国在这一方面的经验,我国还可以与大型国际快递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建立物流园区,实现共赢。

③形成全国物流园区联盟组织,实现合作与统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在许多城市兴建了大大小小的物流园区,但其中鱼龙混杂,并且存在许多管理运行上的问题,使物流配送无法实现最优,浪费资源也浪费资金。因此,我国可以借鉴欧洲国家在1991年建立的欧洲物流联合会,在全国成立一个协调管理全国物流园区的联盟组织,进行统筹调度和管理。通过全国联盟的作用影响,可大大提高我国物流园区服务的整体水平,并进行优势互补,以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共同提升物流园区效率及质量,拉动各地经济增长。

物流园区范文篇8

关键词: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综合评价

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的集约化和物流运作的共同化,集中建设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物流企业提供设施和场所的物流业集聚区域。物流园区对于推动和促进物流、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物流园区进行项目建设可行性评价及后续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现状

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开展的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9月,入选《2012年度中国物流园区(基地)名录》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754家,对比2006年的207家,增长264%;与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长58.7%。而且长江中游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从区域来看分布较多,园区的增值服务功能发展较快(如图1所示)。

2物流园区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1)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近十年的时间,全国各地陆续兴起物流园区热的建设高潮,其投资额少则几个亿,多则几十甚至上百亿,如果不对物流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就盲目投资建设,其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从宏观层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园区规划缺乏与区域经济水平的有效对接;二是园区的同质性过强,导致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三是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圈占土地、等待升值、改变用途的现象。(2)园区人才匮乏,集聚效果不明显物流园区建成投入使用后,往往由于人才的匮乏影响作用的发挥。运输、仓储等基层操作岗位人才总量基本能够保障,但专业化程度不高;而物流信息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设计以及国际物流业务管理等人才需求很大;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极度匮乏。(3)园区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园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功能单一问题,往往以传统的仓储、运输功能为主,而能够为客户提供价值增值的流通加工、包装、通关报检等服务功能的园区仍在少数。同时,大部分园区仍依赖于人工储运操作,信息化程度很低。未来几年,拓展业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推进信息化建设将成为重点工作。

3现有物流园区评价述评

目前对于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的研究,主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法和模糊评价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物流园区规划、选址和运营绩效的评价。面对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一味求多、求大,园区空置率高的现状,有必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对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评价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1)评价内容和方法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物流园区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应由单一的财务评价、经济评价向包括财务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改变,重视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前、中、后三个过程的全方位评价。(2)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的评价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少定量研究。因此,应建立一套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的评估体系,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评估数据,帮助其进行相关决策以及政策的改进,促进物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的意义

(1)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运用物流园区综合评价指标对物流园区规划方案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能够有效地减少物流园区的空置率,提高物流园区的使用效率。对于政府而言,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得当的物流园区能够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吸引投资,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园区入驻经营,不但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且能够获得当地政府给予的较多园区优惠政策,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分析经过运用物流园区综合评价指标论证后的物流园区,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物流积聚效应,在提升政府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改善物流投资环境,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较好地利用区域物流资源,带动园区所在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物流技术、装备制造等物流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3)环境效益分析通过对物流园区内产业布局等的合理性评价,能够使物流园区更加充分地利用产业集群的积聚效应进行产业空间布局,以达到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从而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环境和产业环境,进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园区开发和建设仍将方兴未艾,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物流园区的建设实践者对其全面客观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前的可行性评价和建成后的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园区作用,推动物流行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孔月红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孔月红.物流通道构建要素分析[J].物流科技,2012(1):25-27.

物流园区范文篇9

一、农业物流园区是相对于传统物流的新型业态,通过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各种种植、养殖、产品、加工、销售等信息进行联网管理,将包装、储存、运输、装卸、整理、配送等方面有机结合并具备严格的检验检疫功能,形成完整的物流系统。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现阶段,我县要按照农业现代物流业与批发零售业有机融合、促进互动的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农业物流园区建设,在规划建设时,要从长远和战略性考虑,规划占地1500亩左右,投资2.5亿元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三期实施,争取列入全省重点项目。

农业物流园区是我县经济在高起点上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标。要充分发挥我县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强化物流组织和管理,大力促进农业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要把此物流中心作为县的一项创富工程、民生工程,建成晋西北目前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为全国农业物流链中的区域性枢纽和节点。

二、农业物流园区的建设模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部门配合,项目统筹、规划审定、项目上报等方式。要实行企业法人负责制,确定投资主体,由民营企业家牵头,进行基础性建设。待市场建成后,允许招商引资、市场运作,但是管理必须由投资主体统一管理。

三、加大农业物流园区建设的扶持措施

1、征用土地建设物流园区时,土地收益的县级部分返还企业,用于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2、县财政要整合省、市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贴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业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

3、县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把这一项目列入省,市级流通市场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513工程”“2230”工程等,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四、加强农业物流园区组织领导和推进。县政府成立的领导小组要强力推动此项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规划、环评、立项等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安排和工作流程,做到顺序到位。把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要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农业物流园区的建设。

物流园区范文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完善

“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的重要性

物流园区是指为强化地区的仓储能力、运输能力和配送能力,将物流企业相对集中,实现仓储、运输以及配送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流作业区域。其作用是满足城乡居民物流消费的需要,刺激当地经济发展规模,构建商品流通的物流网络平台,带动当地物流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流产业的支撑。现代物流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信息流的客观要求,而作为商品流通实物流的物流产业,成为信息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明确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中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国内外物流园区建设的经验总结将更好实现传统物流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衔接和互动影响(赵婉华,2016),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新的动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一是有利于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物流信息的深度共享。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有利于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加快物流系统内物流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共享,实现平台之间物流资源的实时交换,全面提升物流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数据交换的重要作用,为物流资源的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完整的数据平台基础。二是有利于社会物流资源的匹配,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优化。通过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科学的运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企业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衔接,企业之间的合作被加强,社会整体物流资源被科学匹配,物流产业发展链条中的资源被科学优化,进一步整合了社会闲置的物流资源,实现了物流园区物流规模的扩张,提升了整体物流产业的规模和发展能力。侯道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武汉430000)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三是有利于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实现物流园区的创新发展。从战略角度进行规划设计,能够整体把握物流园区的发展方向,实现科学运营,更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健全现代物流体系,形成物流网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四是有利于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升级。加强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将有利于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与升级。我国物流园区一直是政府主导的重要项目,在发挥政府协同服务能力的同时,注重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政府的服务职能,凸显政府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更好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务服务。

“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的功能

“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特点,契合了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开展“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研究,必须明确“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互联网+”时代的特质与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相结合,更好地体现出“互联网+”时代赋予物流产业发展新的内涵。实现物流信息高度集成共享的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高度集成共享功能。将物流信息平台的网点、仓储、运输、配送等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所有信息资源的智能化匹配,全面提升物流园区的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能力。全力建设现代化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逐渐将其建设成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服务体系。并且借助信息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配送的规模化和协同化水准,同时,实现快速便捷、绿色高效的城乡共同配送渠道的有效畅通。搭建物流资源深度整合平台的功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要求,积极搭建物流资源深度整合的平台。以物流园区为载体,实现物流园区功能的组合,构建综合功能合理、服务功能全面的物流园区服务综合体,并以此形成物流园区管理模式的规模发展,实现科学、规范和统一的管理调动,发挥出现代物流园区的应有作用(赵婉华,2016)。在农村逐步建立起可行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高度契合和有机发展。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监控和调度水平,提高物流信息分析预警能力。逐步深化区域间的物流合作机制,提升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水准和格局,真正在客观上保证物流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面向全球化、国际化物流服务的水准,并且真正构建起国际国内物流一体化运作发展新框架。建设完整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功能。通过“互联网+”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建设完整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立起物流园区服务中“需求端、供应端、信息端、管理端”的有序链接,增强物流增值服务内容,拓展物流利润发展空间,提升现代物流园区核心竞争力。

我国当前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在原有的战略规划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整体的运营状况还不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要求,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的不成熟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当前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并发展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长期发展空间不足。我国物流园区发展起步较晚,大多依据现实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在实际规划布局中,仅仅以眼前短期发展的需求进行布局,长期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各地在进行物流园区规划中,不能很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过分侧重于对产业化经营的依赖性,而且多数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忽视了物流园区的综合功能规划和布局,使物流园区的功能受到限制,无法实现长远建设和发展。政府职能有待转变,管理机制急需完善。物流园区发展需要与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相关联(陶经辉等,2016),我国政府作为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的主导,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政府职能还有待进一步转变,相应的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在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运行上,政府意志过于明显,忽略了物流产业发展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规则,过分干预了物流园区融入市场化管理与运营,造成了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园区功能过于单一,综合服务仍需加强。在现有的大部分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多样化需求,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中功能过于单一,与整体经济发展环境与规模不相适应,也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体现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能力不足,物流产业所占第三产业比重不高等现象,这些现象影响了适应经济发展中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物流信息缺乏共享,互联互通能力不足。受传统经营发展理念的影响,现有的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内的物流园区中,只有少数专业物流企业在园区内实现了信息共享及物流服务的自动化,国内的物流园区物流信息缺乏有效共享,互联互通能力严重不足。这种与时展不协调的局面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物流产业竞争能力的不足和利润的降低。基础建设明显匮乏,支撑力度明显落后。受历史和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匮乏,现代化的、具备强大支撑能力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同时,对于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这样也使物流园区的支撑力度明显落后,这无形中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持续开展(陶君成等,2016)。利润结构不尽合理,增值业务有待开发。在现有的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运营中,对物流发展认识不足,利润结构严重不合理,基础性服务占比偏高,物流园区的增值业务开发不明显,收益率明显偏低。物流园区中基础性服务项目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业务,增值业务还有待大力开发。

“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的有效路径

实现“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战略规划与运营,就必须贴近“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求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在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中保持创新,迎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求,打造现代化的物流园区,进一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完善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制度,加快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转变。要继续完善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制度,加快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在现阶段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运营制度还不够完善,而政府作为物流园区的管理部门,要注重各项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加强前期物流园区战略规划的科学论证,加强运营的科学管理,注重整体的协同发展,将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突出职能管理专业化,实施有效的规划与运营监管,实现“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规范运营,达到科学、标准、协调和规范发展的目标(黄薇,2016)。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鼓励物流企业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日常使用比重,并且按部就班地开展技术应用和经营模式创新。积极做好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稳步实施上下游延伸服务,同时引领骨干物流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更多地实现“同业联动、互融发展”。不断促进大型快递企业向更高标准发展和迈进,积极打造起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新格局。鼓励物流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深化战略合作,逐步建立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逐渐培养起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加大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现代商品流通市场物流需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持续增加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当地商品流通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政府要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的强大后盾,通过在政策的设计、资金的扶持等方面,建立一整套长效的基础实施建设管理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和变化的现代化物流园区,通过对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形成当地物流园区发展的规模,为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运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切实可行地推动现有的运输、仓储企业和物流园区向现代物流转型,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配载中心建设,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建设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统筹物流园区规划运营布局,实现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要统筹物流园区的规划运营布局,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实现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在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中,要将服务于城市建设发展作为规划和运营的基础,切合城市功能的建设思路和理念,用发展的战略眼光来规划物流园区,用创新的理念来实现物流园区的运营,形成城市建设与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局面。“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还要积极和我国智能型城市相结合,依托国家对城市智能化的投入,将智能化城市建设功能与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相结合,互为补充,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科学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业运营基础保障。针对传统物流园区中的运营模式,要科学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园区物业运营基础保障。物流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张,对物业的服务要求必然增加。要根据物流园区规划和运营中产业一体化的要求,通过互联网技术,积极实现基础性物业服务的升级,建立园区物业管理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园区企业提供精准的物业服务,提升物流园区的增值业务比重,打造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增值业务服务体系,提高物流园区的运营综合利润。夯实园区商业运营基础,推动园区发展良性循环。市场化运营是“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运营的重要推动力。要继续夯实物流园区商业化运营基础,有力推动物流园区良性发展。要积极打造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子物流化的商业布局,在物流运营的相关环节,介入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现代物流的差异化服务,满足物流市场中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在发展电子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要注重发展周边的物流配套服务,实现商务服务的运营规划,实现物流园区服务层面的扁平化拓展,增强物流园区的周边辐射发展能力,构建基于物流园区的现代商务服务圈,发挥出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孟轶,2016)。构建园区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实现物流园区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为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园区战略规划和运营中,要将构建园区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实现物流园区创新驱动做为重点,将物流园区建设成创业者发展和创业的有效平台。要通过物流园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信息交流、产品推介等综合服务,发挥网络协作与数据分析的优势,将物流园区建设成企业和创业者自我发展的基地,最终通过物流体系的完善,为企业和创业者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提供最为有效的服务。

综上可知,“互联网+”时代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与运营,就是通过“互联网+”时代中产业发展多种功能的融合,完成现代物流园区的“需求端、供应端、信息端、管理端”的完整链接,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优势与物流产业对接,形成基于互联网支撑基础上的物流园区发展框架,凸显现代物流的规模和功能的扩张,实现“互联网+”时代我国物流园区的战略规划和科学运营,必将对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

作者:侯道健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婉华.我国物流园区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2.陶经辉,王陈玉.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

3.陶君成,潘林,初叶萍.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