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类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0:28:41

物流类

物流类范文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流渗入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时可以看到、听到许多与物流相关的词汇,比如JIT,supplychain,trampmarket,等等。物流专业的学生,看得懂装箱单和大副收据就是对专业的英文词汇的应用。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文水平不高而借助工具翻译的内容,很多时候是不通顺的。从事物流行业的人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外文资料,比如外版教材、装箱单、大副收据。目前,物流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货物流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都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但是外语语音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物流企业缺乏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人才。针对目前的状况,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物流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在物流专业英语方面的学习。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目标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许多物流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二、物流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开设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物流英语资料,从而获得物流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层次一,知识目标:以物流知识为主,内容包括物流系统,货物运输,库存,物流信息,搬运,配送,包装,物流单证。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物流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国际物流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物流信息的英文提示、提单、托运单及出错信息等。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物流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在对物流专业术语的掌握的基础上,创设某些情境,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比如:双方模拟一场关于如何减少库存的谈判,买方卖方沟通如何用最便捷的方式运输货物,等等。

三、物流专业英语的特点

1.物流英语是一种科技英语,长而复杂的难句在科技英语中是典型的,这种长句往往包括若干个从句和非谓语动词,这些从句和短语往往又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形成一种非常复杂的语法现象。另外专业英语为了说明事物的客观性,被动语态用得非常广泛。在英语语法中,每个简单句都允许有一个谓语动词,如果有多个动作,那么主要动作当谓语,其余的用非谓语动词的形式。

2.物流英语的教材时代性比较强,在选取教材时,应以实用为主,突出应用。一般来说教材的内容会涉及运输、采购、配送、存储等环节。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一个人有效注意的时间很短,不可能两节课都集中注意力,所以对他们来说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更不要说快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模式改革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在技术上可实现和易于操作,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吸收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点,充分体现合理继承的原则。课堂教学的要求如下:一是以大一大二的公共英语为基础,物流专业知识为辅助,对物流专业英语的授课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分类指导,除了让学生积累相关的物流专业术语及表达以外,涉及英语基本的语法点、词汇及重要短语,也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新的教学方法渗透任务驱动的模式,以任务为线索,每章通过提前布置相关内容的术语,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对下节课即将讲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上课时候具体引导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锻炼各种能力,譬如与内容相关的口语和听力练习。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相关内容的基本术语进行掌握,第二阶段是了解相关内容的文章,做到中英文互译,第三阶段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编写一些简短的对话,学会商讨价格,如何进行装运,等等。现以合理的库存成本为例子介绍设计的方法。先以过多库存会导致什么情况,库存不足又会导致什么情况和同学们进行讨论,由此得出合理库存的重要性。进入课堂教学,根据内容总结相关的术语写在黑板上,教师进行生词讲解,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尽快熟悉本章节的生词。然后进入文章讲解,第一遍学生阅读内容,速度有所限制,抓住段落大意;第二遍老师讲解,分析句子结构,关注主句从句,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对句子意思有准确的理解,老师一边指点一边给出正确的翻译;第三遍整体阅读,对整个文章的意思准确深刻地理解,老师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提问,对学生回答准确的给予肯定,不完善的给予补充。然后老师带动学生一起复述课文,让学生有勇气开口,训练学生的口语,最后对所学的新词进行当场快速测试,老师给出英文或者中文意思,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熟悉内容后,给出课文相关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记录下听到的单词、词组或者句子。

物流类范文篇2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SARS和禽流感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还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害,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需大量的应急物资,而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显现出来,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但应急物流又与普通物流不同,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应急物流可以简单地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两种。非军事应急物流还可以细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比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灾地区的人民,这两者的目标、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二、当前应急物流保障面临的问题

(一)保障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地(市)虽然都建立有相应的物流应急机构,但现行体制不尽合理。如交通管理机构只对本地(市)交通道路、运输专业人员和运输机具的数量质量等情况有个大概了解和掌握,但没有对辖区所属专业人员、器材物资、运输机具进行区分配置和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力量,更没有明确战时任务和实施战时保障计划,导致了应急保障能力不强。

(二)指挥体系不完善

应急物流保障,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这种军民共同参与的保障力量,在组织指挥上存在者很多问题。当前,部队不仅内部没有建立绝对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而且外部也没有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系,造成了应急物流交通运输的联系渠道不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责任不明。特别是公路应急输送和空运应急输送的组织指挥,没有明确指挥部门的职能,军交部门又无法独自唱主角,因而,极易造成军令不畅,政令不通,严重制约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三)运载工具不先进

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无论军队还是地方,当前的主要运输方式仍然是陆上运输。而应急物流的应急特性,要求时间必须最短,运距必须最近。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物流成本按照海运、铁运、汽运、空运的顺序递增,受客观条件限制,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进行物资输送的局面。即便是在应急条件下,受经济条件制约,某些地区甚至也只能采取公路输送的方式组织物流运作。这种物流运载的区域间不平衡性,给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交通道路欠发达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区,尤其是在某些山区、边区、老区,“出门靠腿、运输靠背”的落后局面仍然存在,在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一旦出现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应急物流交通运输保障无疑将会需要高昂的成本支出。

三、应急物流体系建立的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应急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来进行指挥控制,否则,将不利于发挥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处置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从制度安排的高度,建立和完善应急物流专家辅助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即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指挥机制,使得各级行政领导在应急物流决策活动中,能够充分吸纳物流专家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由应急物流专家统一指挥、各部门分工协作。

应当看到,不同类型的物流,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在流向、流程、流量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杂乱无序的现象。如在汶川地震的物资捐助工作中,一些捐助的物资缺乏统一的调运渠道,存在着各自为战的问题,加之震区各个收容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供需的匹配。因此,应着眼官方和民间一体、军队和地方一体,兼顾供给和需求,对应急物流实施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统筹安排各个渠道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使应急物流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纵观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政府可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品投放市场。

二是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三是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三)搭建多样化的信息平台

近些年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骄人的成绩,一般情况下的通信联络非常方便快捷,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也初显成效。但是,汶川大地震后,由于通信设施被毁、断电等原因,震中的汶川县城曾长时间与外界中断联系,包括物资需求在内的一切信息均无法传递。同时,在抗震救灾中,也出现了物流资源、物流过程不能可视可控的问题。

物流类范文篇3

1、项目模块教学法概述

项目模块教学法,类似于实践导向教学法,起源于欧洲。此类型大概的教学宗旨是通过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而非单纯的老师讲授法。这样的教学法最佳实现方法是与企业合作。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能让学生更好了解到物流实际岗位中,具体到那些环节需要用到英语、那些物流英语术语和单词出现的平率最高,那些口语交流用于出现的平率最高。这样而来,避免学生学而无用。所以此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传统的“提示型教学”中,教师为主导进行主动地“教”,而学生被动“学”。而与企业的项目教学法侧重于“自主型教学”,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独立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而教师作为指导者贯穿始终。与之配套的教学法有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然而不是所有院校都能和企业建立长久良好地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模拟这种状态,以达到最佳效果。

2、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2.1模拟场景教学法。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的模拟教学可分为实际现场模拟与虚拟现场模拟两种:前者是根据学校或者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真实场所,还原所需教学模块的场景,比如:在教仓储这一模块,可带学生至物流实训基地,熟悉整个仓储环境以及仓储设备的专业英语表达方法,对正在进行的仓储作业进行讲解。学校的超市也是校内物流实习基地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模拟入库,堆垛,货物上架,退货处理等一系列操作。学校快递实训室也可以营造相同的环境。后者的虚拟场景模拟是在缺乏现实场景等硬件设施条件下,利用电脑软件或者人为创造假象环境来实现。比如国际贸易或者国际运输中的单据填写就可以利用相关电脑软件来完成。

2.2物流各个环节任务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即教师让学生分组对某设定项目展开分析调研,最终以报告或课堂展示的形式得出结论。该教学法将过程的主动方由教师转为学生,能充分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学分析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区别与其他教育的主要特征。从接到一个项目,到分析问题,学习知识,到解决问题,完成项目,这就是一个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即将学生融入既定的虚拟角色当中,完成制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订单处理流程中,以客户手写和客户电联两种不同方式来熟悉订单处理流程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客户和销售代表,下订单可以由客户手写后交于销售代表,也可通过传真和电话的方式让销售人员在接听电话的同时进行输入,在检查核实无误后,确认订单。在整个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熟悉了订单的主要内容的基本英文表达方式,也能让学生能够深刻记住订单处理的不同方式以及各种方式中由于人和电脑的参与度的不同,信息的准确度和总体花费的变化。

2.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区别于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以生动例子来描述一个知识点。物流的相关基本知识和物流管理方法最好在前一学期经行讲授,这样在进行物流英语的课程时,学生理解起来要轻松容易些。用现有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表述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其含义,并且头脑中有画面,能更好记住相关的物流术语和单词。

3、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运用中的困难

3.1教材中实训项目的不足。绝大多数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里的物流管理专业都设置有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教材,但教材基本以阅读相关物流理论、介绍文章为主,大篇幅的习作不但不会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反而使学生产生烦躁、显露疲态。教材中引导学生实践去“做”的案例或者实践性模拟场景设计甚为缺乏。所以教师需要比以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根据专业特色,结合相关知识点,自行设计模拟场景,案例问题及角色扮演方案等实践项目。教学中将将专业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两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的同时知道支持“做”的理论原因。最好方式,是教师结合本院校的实训条件,学生的素质条件,自己自编教材,更科学的进行教授。

3.2学生的参与不足。此类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知识的主体,既然是以学生为主,那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特别高才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要比一般本科略逊一筹,且学生间学习水平和热情差异化明显,我国学生大多接受的教育方式过于死板,故存在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部分学生只能盲目附和但不知其所以然而无所适从,还有部分学生不敢开口,胆怯而自暴自弃,或者实践项目进程不能和其他同学同步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开始先导预设学习任务和目标,在开始前让每个学生明确任务及要求,挑选具有知识威信和组织能力的同学为负责人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个人分工。而教师则作为引导者身份在整个进程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

3.3教师人才的需求空缺。物流还是属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行业,而此项目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授,教师课前无论再怎么充分准备也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良好的英语掌控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还要有调动学生情绪热情的手段方式,否则将可能出现教师知识衔接不充分、解释不了专业知识点、不知所措或学生不配合,自己自弹自唱等情况。“双师”型教师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教师必须以逆水行舟的心态不断拓宽并扎实其专业知识面,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系统地结合,积累一定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后必能适应,并且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接受此类教学方法,更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3.4模拟教学方式条件的局限性。模拟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而其开展就需要一些配套设施和环境的辅助,比如在物流专业英语当中的仓储模块,如果缺乏必要的物流实习基地或者相关的模拟场景软件则会较难开展模拟教学。有些民办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到实训是中,现有的实训室中除了计算机设备外,并无配套的模拟软件,这就需要校方多跟政府和许多私营企业进行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这样学生以企业为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并创新,为他们日后的毕业实习做好充足准备。

物流类范文篇4

一、商贸物流类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一)商贸物流类企业的投融资风险

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主体部分是由资金链、物流及信息流交汇构成,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周期较长,初始投资金额较高且资本金回收周期较长。部分商贸物流企业的基建项目因其长投资回收期而难以获得来自商业银行的正常利息水平的贷款支持,从而转向了其它较高资金成本的融资渠道,这就间接抬升了商贸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削弱该基建项目建成后的收益率和盈利能力。部分规模较小的商贸物流企业在将其有限资金投放在诸如物流基建或其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长收益领域上之后,因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部分中小型商贸物流企业试图通过借贷高息资金来缓解短期资金紧张的问题,但由此导致其经营性现金流难以支持由其筹资成本高涨所带来的负现金流,由此将商贸物流企业推向财务危机的边缘。再者,部分商贸物流企业试图以权益性资金来替代高成本的债务性资金,这种财务策略固然可以让商贸物流企业避免短期内的本息偿付压力,但却为企业的控制权丧失埋下了伏笔。若权益性资本金投资者来自于潜在的竞争对手或恶意收购者,则将导致企业管理层因失去控制权而降低其努力经营企业的意愿,这对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提升是不利的。

(二)商贸物流类企业的资本结构风险

从行业财务比率角度分析,商贸物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通常高于同类行业企业。在外部融资成本水平不高于商贸物流企业的既有利润率水平的前提条件下,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值可以让商贸物流企业获取较高的财务杠杆收益,这一高财务杠杆的财务安排可以有效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的权益资本的盈利能力,进而增进其股东收益率水平。但从财务安全角度分析,高财务杠杆的财务安排措施会增加其总资产价值风险,在外部市场平均利润率水平发生激烈波动时,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将陡增。外部环境推动其财务总体风险增加的同时,其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权益净利率水平将会走低,由此产生的净收益水平下降问题将增加商贸物流企业偿债风险。从资本结构角度来看,财务杠杆指标偏离均值会给企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的自有资金利用效率;而负面而言则会在提升自有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增加其自有资金亏空风险。考虑到作为其主要客户群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绩效波动性较高,这将导致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安全易受互联网市场环境所引起的短期收益率波动的影响。保留足够的现金流来应对突发性财务风险是可选的思路之一,但考虑到企业需要为该份应急现金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故从财务成本角度来看这一方案不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三)商贸物流类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企业偏好于采取轻资产战略与非核心业务外包战略相融合的运营思路,这给予具有重资产特征的商贸物流企业以大幅拓展业务规模的良机。但由于商贸物流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领域的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且投资资本回收效率较低,这将给商贸物流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提出新挑战。再者,考虑到部分电子商务企业尚处于从风险投资机构融资的阶段,多数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展期并无确定性。为将这部分电子商务企业纳入到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伙伴圈内,商贸物流企业需要制定商业融资计划,即向该类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预先垫付物流服务费用的方式来争取该块市场份额。这种出于稳定客户目标的财务战略固然有利于商贸物流企业拓展市场,但不排除部分缺乏商业道德或陷入突发性经营困境的电子商务企业会拖欠商贸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从而降低商贸物流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部门运营成本。若商贸物流企业在执行债务资金展期计划后仍无法收回该款项,将会急剧增加其坏账几率,威胁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系统安全性。

二、创新“互联网+”商贸物流类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探索柔性财务管理模式

其一,落实商贸物流企业融资环节的柔性管理。商贸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来自于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财务运营质量的随机波动的影响。在具体融资活动过程中,商贸物流企业应当根据外部融资环境和融资条件来制定符合企业融资需求的财务政策,并对该项融资业务实施柔性化管理措施。柔性化融资管理措施要求商贸物流企业在为业务拓展而筹措资金时,需要动态调整资金筹措总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时点,有效避免因筹资时点安排不当而引致的债务资产错配问题。在筹资时点选择上,商贸物流企业应当统筹考虑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通过合理配置资本结构的方式来确保资本结构与债务偿付时间的一致性,通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弹性水平的方式来确保商贸物流企业资本结构柔性水平,使得企业可有效保障资本结构内部诸要素之间比例的有效转换,以此来遏制资本错配风险。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灵活控制资本筹措时间与资金投放时间,通过在关键投资节点卡位融资的方式来降低企业内部闲置资金比例,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有效化解商贸物流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突发性资金链紧张风险。其二,加强商贸物流企业投资环节的柔性管理水平。商贸物流企业的投资决策有效性受特定投资环境的影响,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时,商贸物流企业需要对该项投资做出必要调整,以适应新的投资市场环境。例如国际能源市场利好会驱动商贸物流企业燃油成本上涨,商贸物流企业需及时响应环境变化,对其之前预订采购的使用燃油的物流配送装备计划做出调整,转而采购诸如LNG型车辆来替代原方案,以有效控制该项物流装备投资活动全生命周期成本。再者,在具体投资项目进行过程中,商贸物流企业应在方案执行前预先准备多套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并根据外部环境来调整其所选用的投资预案内容。例如,在投资方案执行过程中政府金融主管部门对基准利率做出调整,这将影响商贸物流企业基于净现金流方法计算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商贸物流企业应及时研究基准利率调整对既有投资方案的影响水平,转而通过调整其资本结构的方式来优化该项投资方案的融资模式,用低成本资金替代高成本资金,从而有效管控因基准利率调整而引致的投资风险。

(二)创新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其一,制定适应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配套制度。互联网时代的绿色物流管理理念受到学界及实业界的普遍关注,这种基于环保竞争策略的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若要被有效落实,需要管理层从制度和标准成本层面着手来完备该体系。由于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基于企业的历史经济活动信息来开展的,传统的会计系统本身并未专门针对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低碳型经营活动来设计特殊的核算方法。为此,商贸物流企业需要从会计要素层面来专门设置若干绿色会计要素并对之进行计量和确认,编制绿色物流财务报表并对商贸物流企业内部的绿色低碳型物流活动进行有效披露,这是在商贸物流企业内部推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制度基础。在具体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在充分计量其绿色物流经济活动的同时,还要将商贸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考虑在内,将影响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要素纳入到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事项中。例如,将燃油价格、电力驱动车辆采购价格等影响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绩效的关键要素纳入到商贸物流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体系中,从而更加精准的评价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绩效水平。其二,实施针对商贸物流企业的绿色财务激励措施。商贸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当对绿色财务措施给予激励,各级政府可以在政府采购的部分标单中明确规定那些拥有绿色财务资质的商贸物流企业方可参与竞标。为鼓励商贸物流企业积极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可携手行业协会来规范实施绿色财务措施的绿色财务认证标识,采取外部审计措施来规范商贸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采取绿色财务管理行动,并引导商贸物流企业采取积极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时向外界反馈其绿色财务实施效能。再者,从商贸物流企业内部管理角度分析,商贸物流企业可设立专项启动经费来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对于积极响应企业决策层号召而采取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二级部门,商贸物流企业可对其给予合理奖励,以经济激励的形式来形成各级部门积极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氛围。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采取精神激励措施来积极营造绿色财务文化氛围,打造支持绿色财务管理的新财务价值观,从根上变革商贸物流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使其形成自律落实绿色财务管理措施的自发性。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对绿色财务相关人员展开专业技能培训,将环境会计、低碳会计等财会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绿色低碳财务知识及相应的实施准则和操作技法传授给财会人员及相关员工,使其从知识到意识都具备充分落实绿色财务的能力。

(三)实施动态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其一,筹资环节的商贸物流企业动态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制定动态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是商贸物流企业应对“互联网+”时代商贸物流财务风险敞口扩大和风险爆发频率增加的一种有效手段。信息化条件下的商贸物流活动的风险与日俱增,故商贸物流企业应当采取动态措施来管制各类财务风险事项,依据财务环境的变化趋势来相机抉择更为恰当的风险管控措施。针对筹资环节的财务风险,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及时掌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变动趋势,并根据当前客户结构和业务类型来预测远期债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商贸物流企业可以制定适合本企业业务结构需求的恰当资本结构,用动态适应财务环境的均衡资产负债率来提升企业的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权益资金增值能力。再者,商贸物流企业还应当优化货物流转速度,通过建立健全资金回收制度体系的方式来加快货款回收速率。这种加强商贸物流企业内现金集中管理制度的管理思路有助于提升企业统一调配稀缺现金资源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商贸物流企业防控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其二,投资环节的商贸物流企业动态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在做出重大投资决策之前,商贸物流企业应当从财务风险管控角度来对投资项目做预评估,在全方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对该项目做综合评判。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暴露出的风险事项,商贸物流企业应当在加强投资预案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理性预期项目远期收益水平。为防控个别投资项目的不可测风险,商贸物流企业应当通过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策略的方式来规避由市场系统性因素所造成的风险问题。再者,针对部分企业因信用水平不足而缺乏足够的融资能力问题,商贸物流企业可通过规范融资担保的方式来提升自身信用水平,进而增强融资能力并有效分散融资风险。

作者:李璐宇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韩红蕾.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及其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物流类范文篇5

1.较高的专业素质

基于国际物流岗位的需要,物流人才不仅要拥有市场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基本的物流专业理论必须掌握,物流人员的职业理论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仓储管理知识、国际货运知识等也必须要了解。只有这样,物流人员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要。

2.较高的能力素质

仅仅知晓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物流行业需要的是拥有能力素养和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国际物流岗位工作的物流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才能确保完成岗位上的工作任务,才能促使物流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国际物流由于环境的特殊、复杂性,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突发事故和意外状况,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才能快速、灵活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高职类院校物流教学存在问题

1.课程内容枯燥缺乏目的性

高职类院校多是技能型教授学校,像物流等课程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首先,该类院校应该认识到自己培养学生的重点是哪些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着重点要放在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上,而不是传统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设计和课时安排上并不合理,没能综合考虑到学生在毕业后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需要。

2.教学上缺乏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就目前所有岗位的招聘要求来看,企业公司更注重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就是工作实践经验。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国际物流行业这种大而复杂的就业环境,更需要员工上岗后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然而,我国高职类院校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课程的过多设置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快成长,也不利于他们就业技能的提高。

三、我国高职类院校物流教学改革途径

1.科学合理的安排物流课程体系

只有合理安排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才能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学生才能更快地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将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教学内容应该有侧重点,并不是教授的越多越杂,学生学到的就越多,对学生的未来就更好。“术业有专攻”,恰恰说明什么都应该有重点。其次,物流行业需要上岗资格证,学院应该尽可能教授接近此类的理论知识,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起码能够通过物流行业资格考试。

2.在课程安排上更多关注实践学习

国际物流岗位在工作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在平时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更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使他们符合未来岗位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学校一方面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有利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院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高职院校可以同其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也可以加强同其他院校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结语

物流类范文篇6

ABC分类管理法又称帕累托分类法(ABC分析法),其思想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找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使用不同的管理策略,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目的,使有限资源的管理效益达到最大。因此也叫重点管理法。ABC分类管理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的库存(B类);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ABC管理就是把物品分为三类,例如把占总数10%左右的高价值的货物定位A类;占总数70%左右的价格低的物品定为C类;A、C之间的20%则为B类。在库存管理中应区别对待各类物品,A类物品应在不发生缺货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库存,试行小批量订货,每月盘点;C类则可能定制安全库存水平,进行一般管理,订货批量大,年终盘点;B类则在两者之间,半年盘点一次。

2ABC分类管理思想的教学拓展

对仓储管理来说,就要在保证安全库存的前提下,小批量多批次按需储存,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总量,减少仓储管理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传统ABC分类标准过于单一,主要按库存物品所占资金数量进行分类,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如可能出现某个品种被归为C类物资,但却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的现象。一旦发生缺货则会造成生产的停顿。所以在企业实际库存计划控制中,并不能完全按照ABC分类法来进行管理。具体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

2.1简化教学

ABC分类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分清主次、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进行分类管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此核心思想提炼出来,在教学中加以渗透。具体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分类的标准如根据物资周转频率高低、周转量多少、客户重要性程度、缺货影响程度的大小等将所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事物加以不同管理。例如入库时货物储区位置分配时(当出入口相邻时),可以按照物资周转频率高低,将周转频率高的物资划为A类,将其储位安排在靠近出入口处,进行重点储位管理。将周转频率一般的物资划为B类,将其储位安排在靠近紧邻A类物资的,次接近出入口处,一般管理。将周转率低的物资分为C类,将其储位安排在远离出入口的位置。可根据ABC分类管理的思想,按照出入仓次数占总出入仓次数的比重,综合考虑周转量,将累计周转率高达60%以上的G、H、C三种物资划分为A类,靠近出入口位置存放,并对其在货位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管理,以方便存取作业,减少劳动消耗,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将出入仓次数占总出入仓次数10%以下的E、A、D物资划分为C类,位置存放时放在最远离出入口位置。介于两者之间的B物资,周转量和周转次数一般划分为B类物资,物资存放在次接近出入口的位置,一般管理。具体计算及划分结果如表2。再如货物储存环节的ABC分类管理,可以按照周转量进行ABC分类管理。对销量大、周转快的A类物资,一般控制在正常周转期限,周转量应占总库存的60%左右。对B类物资,周转期应适当缩短,周转量应占总库存的30%左右。对C类物资,其平均周转量应占总库存的10%左右。在物资储存控制管理中,可运用最高储备定额和最低储备定额作为物资储备量的下限。对于A类物资,其储备定额尽可能划小核定单元,逐项下达储备定额,重点控制。对于C类物资,可采用粗线条控制,按大类下达储备定额。对于B类物资,可实行中类控制,按品种下达储备定额,适度放宽。做到主次分明,管理有序;突出重点,重拳出击。再如还可将ABC分类管理应用于客户管理中,如对配送客户管理中,可将少数用量大的配送单位划分为A类,把用量居中或虽用量较大,但需用量不稳定的配送单位划分为B类,把用量零星、临时性强、需用量小的若干企业划分为C类。A类客户准时配送、B类客户批量正常陪送个,C类客户实施配送外包或作配车只用。

2.2深化教学:联合CVA方法

在ABC教学掌握较好的基础上,可以深化ABC分类思想,引导学生思考ABC分类管理法的缺陷。如主要ABC分类法的不足之处,常表现为C类物品因为所占金额较少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往因此缺货而导致生产停工或引起生产事故。因此引进CVA管理法来对ABC分类法进行有益的补充CVA分类法即关键因素分析法(criticalvaluea-nalysis),将物品按照关键性分成3-4类,分别为最高优先级、较高优先级、中等优先级和较低优先级。该分类法比ABC方法有着更强的目的性。而C类物品中的某些物品也可能对企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给予最高优先级。ABC分类法注重物品的金额,而CVA分类法则强调物品的功能,如将医院的医疗耗材库存首先按照ABC法分类,然后按照分类中耗材的重要性和临床需要程度分为不同的优先级,如有的医疗耗材虽然金额较小,在耗材总金额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它是用于抢救病人的特殊耗材,则必须予其最高优先级,在库存管理中要予以重视,不允许出现缺货的现象。

3结语

物流类范文篇7

关键词: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物流类专业;工程教育;创新能力

一、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物流类专业指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专业和供应链管理专业。截至2018年,我国有128所高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500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开设采购管理专业和供应链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少,本文不予讨论。物流工程专业侧重于物流工程技术的培养,是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和管理学科相结合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侧重于物流活动的运营和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都是应用性学科,注重科学知识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提高物流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都是伴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专业,办学历史较短。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多依托管理类学科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起源情况则比较复杂。物流工程专业与工科联系紧密,各学校多依托原有的工科专业进行建设,像起重设备、自动化、信息技术、交通工程、港口机械、港口与航运等专业。不论物流管理,还是不同学校各有侧重的物流工程,与传统的专业相比都有明显的应用特色,实践性很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学校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但由于不同的学校物流专业起源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以及受经费、所处城市行业发展的约束等因素影响,各学校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面、同一教学周期的不同环节,两者相辅相成。为了规范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过程,保证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出台了《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两个文件清楚地指出,这两个专业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工程实习、实践基地,加强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我国的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几类,所在城市的行业发展水平也大相径庭,导致不同学校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有差异,也很难整齐划一地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很受我国重视。很多学者对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建设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不乏对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朱昌平等学者对美国的高校进行考察,从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研究了美国高校的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情况,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的差别[1];陈新忠等以德国的大学为背景,研究了国外高水平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2];潘黎等研究了国外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探索了国内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3]。在研究和学习国外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国内高校和学者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王启立等设计了以实践教育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4]。刘金龙等基于项目式学习和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项目式实验教学法,建立实验考核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谢火木等提出了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科创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为基础的“一体四翼”实践教学模式[6];张毅等也围绕实验、实训、实习三种实践教学类型,探索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7]。王海燕依据物流类专业教学的制约因素,构建了从导论课、专业课到研习课的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体系[8]。王忠军等提出了以实践教学成效为导向,建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科研与应用、学期与假期、见习与实习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9]。林媚珍等则从教师、教学团队及教学资源的角度,探讨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0]。这些研究,都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物流类专业是工管结合、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物流类本科毕业生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过程不仅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也受行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教育部教指委制定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虽然明确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但方案制定时并没有预料到物流行业的发展如此迅猛,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分别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路线和措施,也没有限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因此各高校在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各自专业设置的特点、学校基础建设条件和学校的外部条件,建设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当前物流行业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在过去十年间,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物流技术日新月异,远超此前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总和。当前物流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物流类业务涵盖范围宽除了传统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类型的企业以外,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类型的物流企业,如采购、快递、电商、信息平台等。此外,制造业及其他大型生产企业都有物流部门。因此,物流类业务范围覆盖面非常宽广。(二)物流技术发展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近十年,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计算机视觉、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电商从订单处理、拣货到最终的快递箱装车,基本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在一些大学校园和社区,无人送货车可以直接从物流站点送到楼下,并自动通知货主到楼下取货。这些活动,不仅综合利用了机械、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物联网、运筹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而且率先应用了很多新的技术。(三)以应用为导向物流行业是应用导向的,物流技术没有既定的理论体系。其他领域的技术只要能在物流行业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就有可能在物流行业催生新的应用,甚至引发业务模式的变革。换言之,物流行业的应用技术发展很快。以上特点,给物流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平台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作为一个办学历史较短、以应用为导向的学科,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环境都不甚完善,尚存在以下问题:(一)各学校课程体系差别大。虽然物流类专业办学历史较短,但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类人才的需求量剧增。为了满足物流类人才的社会需求,六百余所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类专业。筹建物流类专业的时候,不同的学校所依托的学科基础不一样,培养人才所面向的行业也有较大差别,导致课程设置的差别较大,课程体系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二)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的更新都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新的信息技术很快就能在物流行业得到应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物流行业,逐渐向无人化作业转变。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探索—试行—改进”的过程。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最终课程体系基本稳定,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物流行业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速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导致物流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出现不久其内容就可能与社会实践的需求脱节,其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大学生一参加工作,就发现很多工作中用到的新技术在大学里并没有涉及。(三)物流活动的链条很长,有些环节没法在实验室模拟。物流活动的链条起于原材料的采购,中间环节有运输、储存、企业内流转和加工、订单处理、中转、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直至抵达用户手中,有时甚至要回收退货。再完善的实验室,也只能模拟某些环节的活动,不可能模拟整个物流过程。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环节实验室根本没法模拟。所以物流类专业必须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方能解决所有环节的实习问题。由于上述因素的约束,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没有完全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实践教学环节对不同学生教学效果差。异性大和理论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松散,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类型的活动,不是硬性要求,学生覆盖面有限,对学生教学效果不均衡,差异性大。未来职业生涯的目标和定位,也会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有的同学对科学研究更感兴趣,打算将来读研究生并从事研究型工作,则可能对科研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对工程技术性实践活动兴趣稍差;有的同学对工程技术问题感兴趣,则会非常重视参加工程技术类实践活动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对非强制的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同学自律性强,各个环节都严格要求自己,也有的同学目标性不强,自律性稍差,各种非强制实践活动都较少参加。(二)课程设计类实践活动对理论教学有依。附性,综合性实践活动占比不高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物流类专业的总学分在140~200学分之间。《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物流工程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5%,一般学校的物流类专业的实践学分在35~50学分之间。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见图1),物流工程专业的总学分为180学分,实践类课程的学分45学分,其中创新创业5学分,专业实习4学分,毕业设计15学分,其余21学分基本是与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类活动集中进行,1周对应1学分;创新创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在1年内完成;其他的实践学分为16学时对应1学分。实践环节各部分学分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课程设计类学分约占一半。毕业设计环节占比也比较大。这两项就占了实践学分的80%。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和补充,是对理论课堂教学知识的解释和验证,实际上是理论教学的一种延续。毕业设计的题目,多由指导教师指定,受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因此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环节仅是利用本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解决一个小问题,与实践结合未必紧密。专业实习也叫生产实习,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到物流企业轮岗从事物流生产活动,对整个物流过程有较好的体验,在实践中对整个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目前4周的专业实习,3周在电商企业在岗实习,剩下的1周到物流企业或者制造企业参观性实习。4周的专业实习,仅能对一类企业的运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其他类型物流企业的了解,只能走马观花。由于现实因素的约束,有很多高校的物流专业不具备在岗体验物流生产活动的条件,而是以观摩为主,很难达到生产实习的目的。(三)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并非针对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而设置。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当前大多数实践教学学时针对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开展,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基本定位于学生课程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简单应用,满足不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理想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依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划,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变成自觉和自发地参与创新、竞赛等各类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四)校内实践环境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对任何一所高校而言,基础建设的经费都有限,实验设备都使用多年,不能频繁地更新换代。很多高校十多年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物流实验室或实训室,建成后很快就落伍。像十年前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巷道式堆垛机为主,而现在则多使用穿梭车式仓储系统。快速发展的物流技术与装备,导致物流类专业校内实践环境建设严重滞后于行业实践的发展。(五)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系统高度。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基本上是根据单一课程、单一技能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课程、技能训练之间一一对应,像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设施规划课程设计和生产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分别为强化设施规划和生产系统仿真两门课程教学效果而设。这种课程设计类实践活动,对于加深理论的理解和初步掌握方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基于课程设计的实践体系,难以体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六)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在研究型大学中,大部分教师对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远超实践活动。应用型大学的教师科研压力小,有参与实践活动的需要和意愿,但应用型大学多处在二三线城市,物流的发展水平不如一线城市,物流企业的体量也相对较小,教师很难接触到最先进的物流系统和技术。总之,物流行业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实践活动的了解远远不如企业专家。上述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就要从全面、系统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对所有实践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效果。

五、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当前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物流专业的实际情况,需要对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引导机制,从理论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等维度,完善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以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一)整体设计。针对各学段课程设置情况和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行业认知、理论素养提升、创新能力锻炼、生产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五个方面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行业认知环节,大一暑假安排学生到4~5个电商、运输、信息平台、采购、智能制造等类型企业进行现场参观,以增加学生对物流相关活动的感性认识;每年邀请数名物流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做行业进展报告,以增进学生对行业发展前沿的了解。(2)理论素养提升环节,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为主,包含物流学、系统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和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等课程设计。(3)创新能力锻炼环节,通过大三学段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通过SRTP活动和物流设计大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生产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轮岗生产,以加深学生对物流生产各环节的理解。(5)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则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并在竞赛活动、SRTP活动和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强化。(二)引导机制。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课外实践活动:(1)课外和课内相结合;(2)专业内和专业外相结合;(3)校内和校际活动相结合;(4)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相结合;(5)竞赛和实践课相结合。从大一开始,给每一位同学安排专业课教师做导师,进行科技创新和科研探索指导,并通过高年级优秀的同学向低年级同学传授经验、组织到实验室和龙头企业参观等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兴趣活动,培养科学实践和创新的兴趣。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每年都组织大四同学和研究生同学与大一和大二同学交流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心得体会,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对大二及高年级的同学,系里每年都组织他们与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的同学一起组队参加物流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竞赛和SRTP活动;针对大三和大四学有余力的同学,指导其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对学有余力者吸引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中,进行基本科研训练。激励是强化学生动机、引导学生风气的重要手段。青年人的性格和兴趣多变,虽然学校大力支持SRTP等创新活动,但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够始终坚持。为此,此类活动需要安排有责任心的教师督促,而且紧扣学校的加分规定,让学生不仅能得到锻炼,而且有能加绩点分或者获奖的产出物,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从行业现状认知、理论素养提升、创新能力训练、专业能力培养等几个环节积极搭建平台,给学生实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1.认知和生产实习行业基地行业基地是学生了解物流活动最真实生动的场所,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纽带,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依托。当前物流行业高度发达,物流企业遍布全国各地,给高校建立企业实习基地提供了条件。2.行业发展报告、学术讲座类交流活动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主要集中在校园,对行业发展的感知能力较弱。企业专家进行的报告类活动,能让大学生较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拓展其专业视野。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系从京东物流、G7、GEEK+、日日顺物流等企业聘请了二十余名企业导师。这些企业导师每年都会给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做行业发展报告,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到各种物流新模式的发展和物流新技术的应用。3.针对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社会调研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低年级同学到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4.SRTP活动学校拨专款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并要求所有同学都参加SRTP活动。SRTP活动覆盖面广,如果组织好、引导好,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是其他环节无法比拟的。北科大物流工程系每年都组织专业课教师根据实际的行业需求或科研需要,拟定大量的SRTP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5.学科与行业竞赛全国性的物流类学科竞赛,目前只有全国物流设计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有的省市也有物流设计大赛,像北京市的物流设计大赛也是每两年一次,刚好与全国物流设计大赛隔年进行。除了物流设计大赛,智能车大赛、无人机大赛、起重机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与物流专业的关系也很密切,有助于提高物流专业的同学对物流技术和理论的理解。此外,京东和日日顺等企业每年都举办专业大赛或创新训练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六、实施效果

该实践教学体系在北京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中实施,取得了如下成效:(1)面向所有层次的学生搭建了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认知、竞赛、SRTP、实习、学术交流活动等,其覆盖率达到100%。(2)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科研和创新的兴趣,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读研究生的比例在60%以上。(3)改善了学生就业情况。目前北科大物流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7%以上。(4)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实现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就业后能很快胜任物流行业的工作,得到用户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朱昌平,龚润航,郭臣,等.美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考察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27-131.

[2]陈新忠,张亮.世界一流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以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01-106.

[3]潘黎,郑钧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8(6):61-63.

[4]王启立,何京敏,窦东阳,等.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4(2):32-35.

[5]刘金龙,吴芝路,尹振东,等.项目式实验教学法助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高等理科教育,2019,143(1):1-5.

[6]谢火木,刘李春,钟杰,等.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8):40-44.

[7]张毅,文俊浩,熊庆宇,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17,132(2):95-99.

[8]王海燕.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33-37.

[9]王忠军,林玲,王婷,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8,139(3):55-60.

物流类范文篇8

1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国内相关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各种专业课程投入的关注度极高,按检索的情况看,2013-2016年以来,论文题目中有“物流”和“课程”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时各省、市、区、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组织开发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等,对专业技能、技能实训的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实践。但是,对认知性课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较少,论文题目中有“认知”和“物流”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从2005-2016年以来,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仅1-4篇。

1.2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多,按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达954所,有在校生24万。据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开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近30余所。虽然各学校开办的专业名称一致,但是从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主要针对岗位的差异、聚焦细分领域的差异等,造成所建课程体系难以统一,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示范院建设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青岛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或供给趋势调查)》项目课程就属于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再且不同院校设置的大部分课程虽名称相同,但课程的内容因前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避免的主客观差异,则实际教学结果必然带有自己院校的独特特点。因这种培养过程中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的偏重或节略,再加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为快速转变过去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行了“理论够用”的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指导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在专业课中也对理论部分进行了压缩和精简,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最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状态快速融入企业岗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体物流管理专业领域掌握不全面,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向于某一细分领域,对整个物流产业和各类物流岗位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弱化理论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对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甚至在毕业时,存在认为物流管理就是“管仓库的”、“送快递的”等不正确的物流专业认知,对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缺乏全局性的认识。

1.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本身包含的“众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门领域的基层岗位工作,在前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毕业生入职后因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经过短暂适应期后,其工作业绩可以快速突显,再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综合锻炼,一般在3年左右有较大的机率上升到中层管理岗位。但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后,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如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向更高层次岗位晋升的现象。

2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思路

2.1明确课程认知性质的定位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是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整体培养出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从过去的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惯性中摆脱出来,转换到高职阶段必须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对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明晰今后该如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形成学生未来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为其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从各高职院校公开的资料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包括铁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一般均开设有专业概论性的课程。以湖北省的情况为例,这类课程所采用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常见的包括:物流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职业规划、物流认知、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实务等。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开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类似,实质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是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产业和物流岗位的形成初步认识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的启蒙课程。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认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物流认知课程是各门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序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领域上的重叠。例如物流认知课程中必讲的运输内容,就与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课程的领域重叠。一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两门课程内容重复,再加上物流认知课程由于具有内容的全面性、广泛性,具体到某一方面时,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讲授细节,导致甚至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删减物流认知课程,将该课程内容直接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明确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物流认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在内容上是即有衔接又有不同的,在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时必须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协调,不能孤立的进行开发和研究。物流认知课程在运输领域的教学就应着重于运输的概况和全貌,体现出运输与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其他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应让学生明确在未来学习物流运输专业课程时应如何去学,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运单就只需要介绍什么是运单,起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而运单的填写,应用流程等细节则是专业课程所需解决的问题。物流认知课程需要在提供学生对物流的整体概况的同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服务于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别是要对因专业培养定位导致的部分有关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等方面没有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给学生了解的机会,确保学生形成整体物流专业认识。

2.3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

物流认知课程设计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了该课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的开发,需要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目标,综合物流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将学习领域进一步重构,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物流常识和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标准成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开发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3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构想

课程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依据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建议课时、课程内容结构、推荐的教学实施方法、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课程标准做为一个标准,要有普适性,能广泛的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此应考虑具备柔性化,保证在实施中便于执行。经过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的课程名称确定为《物流基础》。该课程要解决物流理念导入、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专业认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构想如下。(1)认识物流。主要体现现代物流如何实现并促使价值的增值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观念。(2)物流产业环境。主要认知物流产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规划、物流标准及政策趋势;物流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产业技术状态、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全面清楚的认识,把握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3)物流企业环境。主要认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供应、生产、销售、逆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内容;采用全方位视角寻找解决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建筑业物流实际问题的思路。(4)物流岗位环境。主要认知物流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层次各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5)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认知物流成本、质量、服务、标准化、效益、供应链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6)物流业态。主要认知当前的各种新型业态,如快递、电商、冷链、物流金融等业态的基础常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流业态的兴趣,明确不同业态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7)物流职业规划。主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物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通过这7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的起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开端。设计合理的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将有助于后续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筑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

作者:许迅安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冲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2魏杰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通识素养与教育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3许丰恺.重塑高职物流概论类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物流类范文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B2C模式,物流配送,比较优势

一.引言

尽管尚未完全普及,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随着PC价格的持续下降、互联网使用费用下调及互联网连入速度的不断加快逐渐深入人心。而商业企业对消费者的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简称B2C)作为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一种,虽然只占年度交易总额很小一部分,然而和广大消费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众所周知,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无论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密系统还是相关的管理经营法规、信誉机制都相当不完善,这种情况下B2C门户网站不可能有太大作为。但是我国仍然有一批像卓越、当当这些在网络第一次浪潮起家的B2C电子商务网站顶住了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严峻考验,面对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忠实的网络消费群。那么和传统商场相比,B2C电子商务的比较优势是什么?现阶段的约束条件又是什么?电子商务网站又是如何在这个约束下行为的?本文认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因素: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物流是关键因素,其中尤以其终端的配送模式为电子商务B2C模式现状的决定因素。下文将通过模型结合案例对B2C现阶段的配送方案分析。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除第一部分引言外,第二部分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四、五部分分别对配送模式的选择、配送费用的设定以及由于配送问题引起现阶段电子商务B2C模式和传统商店比较优势的分析;第六部分为全文的总结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物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在电子商务领域则指B2C电子商务网站接到消费者下的有形商品订单以后实现的从上游的供应商向消费者的空间和时间转移。按照流程和交易对象,整条电子商务网站的物流配送链主要分成从上家订购、储存、和分拣和向下家备货、配装和运送两大过程。虽然和上游供应商的交易无疑影响到物流配送链的成本和速度,但是随着物流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上游的物流配送速度的增加和成本下降可以通过数据库的对接实现。相比较而言,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因此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研究的配送模式仅指把商品从网站发出送至消费者的下游配送过程。

现阶段B2C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分为三类:内置履行服务,即公司自营物流管理;传统流通渠道,即由制造厂商直接向顾客发送货物;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即由供给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部分地或全部利用供给方地资源通过合约向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亦称为外包、合同物流。

随着物流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对物流配送模式研究的文献也日益增加。有学者从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系出发探讨物流的重要性;也有学者从未来三大要素的发展趋势出发阐述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如梁燕君(2003)认为,由于消费者上网订货及选择付款方式,随着网带宽、网络安全保密技术的完善和网络银行的建立,它们(即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已不再是B2C模式的主要瓶颈;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送货环节,即物流配送问题。

还有学者对我国现阶段物流配送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成本、管理、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实现物流现代化任重道远。近年来,随着一些B2C电子商务企业采用了第三方物流,不少关于分析或者呼唤第三方物流的文献应运而生。这些文献分析道,采用第三方物流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以及所需库存,消费者也可以获得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实现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统一,因此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如朱冠颖(2003)谈到了物流配送的独立操作也将引发涉及物权归属、风险责任、费用成本、产品质量、争议解决方面的法律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探讨的文献大致分为三类:论述物流的重要性、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的剖析以及在此基础上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但是无论是哪一类都严重忽视了一点:基于理论的规范分析而无视了在这个约束下B2C电子商务网站的行为,使得理论不能很好地增进我们对现阶段B2C电子商务网站行为的理解。而绝大部分电子商务实例分析教程或者相关文献又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建立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经济学分析。

国外的文献关于B2C电子商务的探讨要丰富和深入一些,但是就物流配送(delivery)而言,能够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建模的文献尚未发现;而且相当一部分文献结合各个国家的国情探讨各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许多模式都是建立在较为成熟的物流体系基础上的,对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固然有着有重大启示,但是不能很好地为现阶段电子商务企业在信用体系缺失、物流配送还不发达的约束下是怎么样行为的提供合理解释。因此,本文尝试以现实约束为假设条件建立理论模型,从B2C配送模式选择、配送费用以及由此带来与传统商店的比较优势三个着手建立数学模型,并且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以便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电子商务企业在现行约束条件下的选择以及这个选择给电子商务现状带来的影响。

三.B2C配送模式分析

就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完善的信用体制尚未建立,网上购物诈骗案例以及报刊杂志大量的关于电子商务企业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使得人们总是对于电子商务心存疑虑,担心不能如期收到货物或货物的质量与自己期望不相符合。以网上购物比重最大的图书为例,虽然标准化的品质决定其考核较其他商品容易,但是也同样也存在货不对版、错页缺页、盗版等等问题。面对着当前电子商务的信用缺失这个约束条件,为了吸引风险规避程度较高的顾客加入到网上购物的行列当中,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唯一出路就是将违约风险转嫁到自己的身上,即现在B2C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或者是收费的送货上门和货到付款服务。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尽管很传统,但是在双方的风险无疑是最小的。下面我们对电子商务配送方式的选择决策的约束条件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接入网络费用不断降低,再加上电子商务网站数量的增加和服务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去尝试使用网上交易这种形式的购物活动。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在一个地区的经营状况是不断好转的;

假设二、如果一个电子商务企业向某个地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会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该电子商务企业在该地区的业务量;

假设三、凡是邮政系统能到达的地方,无论电子商务企业对其的市场前景感不感兴趣,都会对该地区提供邮寄服务,因为邮寄的配送费将全部转移给消费者,这对于企业来说只有收益而没有损失。

假设四、最佳的配送成本转移比率、最佳的销售价格、最佳的配送时间等在模型当中都为外生变量,需求量的增大与仅仅与配送模式选择有关;并且假设电子商务企业在做扩张决策时不考虑后进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压力。

根据假设三,设初始状态只提供邮寄服务的时候需求变化率服从布朗运动,,其中。根据我们的假设,是一个较小的常数。

c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使用邮寄的单位配送成本全部转移给消费者了,可以认为c=0;

p表示单位商品的平均收益,X表示预期的销售量。使用邮寄方式的利润记为;

为建立配送站的初期的固定成本,如租赁土地,招聘人员的费用等等;

为运营过程中的固定费用,如人员的工资等等;

为运营过程中的可变成本。

根据假设一,如果企业对某地区提供了送书上门服务将会刺激当地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建立配送站的利润就记为:

在以上设定条件下,企业将通过选择进入时间T,即选择在何时向该地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使其总的贴现利润最大化:(1)

这个问题的解必然是存在着一个,当上升到时,即这个地区的电子商务经营环境好到一定的程度,有很好的预期市场时,企业就会决定在这个地区建立自己的配送站,为这个地区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更好的占有这个市场。

这样(1)式就可以变换为

其中,F.O.C(2)

对(2)式的性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增大时,会增大。这说明了如果某电子商务企业不能以较低的成本为该地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则它会推迟扩张进入该地区的时间。

2.增大时,会增大。这说明了如果一个地区的需求波动比较大,电子商务企业要看到更好的现状才会愿意进入该市场。

3.当增大时,会减小。这说明了如果一个地区的发展现状所显现出来的趋势非常好或者该电子商务企业对该地区有很好的需求预期,则这些都会吸引该电子商务企业更早更快的进入该地区。

下面结合模型分析卓越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送业务拓展的决策。号称“中国最大图书音像商城”的卓越网于2000年5月,主营音像、图书、软件、游戏、礼品等流行时尚文化产品。卓越网诞生以来,凭借独创的“精选品种、全场库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电子商务网站,赢得了超过520万注册用户的衷心支持,发展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营业额最高的零售网站。

2004年4月,卓越网在原有的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送货上门城市外,先后开通了深圳、南京、济南、青岛、杭州、宁波、福州、厦门等29个城市的送货上门服务。这29个城市所在的五个省份(广东、浙江、福建、山东、江苏)网民数占本省居民比例恰好是全国排名前五位。这说明这些城市对网上购物的需求()比其他地区要大。在这些城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如果成本和其他地区相同的情况时预期较大销售量带来的利润不仅将能把前期投入的场地、谈判等费用迅速收回,而且还将摊薄配送成本,导致下降。相反在一些欠发达的省区比如河北、陕西,虽然距北京总部比广东省近,人口也众多,但是网络建设原因致使需求不旺,没有把配送中心建在这些地区是合理的。我们推测随着这些地区网络发展了,卓越的配送路线会迅速跟上。

四.配送费转移比率的选择

当电子商务企业决定进入某个地区以后,它就要开始考虑配送费的转移问题,配送费用是否仍然像初始采用邮寄配送时一样全部转移给消费者。以下模型阐述了影响电子商务企业选择配送比率的因素。(以网上书城为例)

假设一、消费者具有相同的偏好,为了便于模型的构建,还假定每一份书单购买的图书是相同的。

假设二、该电子商务企业在区域内垄断,消费者对该企业的需求函数为,其中为需求量(单),为一份书单所的价格。为配送费转移比率,为每一份书单的平均配送成本;为电子商务企业每销售出一个书单的书所能带来的利润。

电子商务企业的目标就是通过选择一个合适的比率使得它的利润最大化。(3)求解后可得:(4)

从(4)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如果电子商务企业有很好的进书渠道,能够在每一份书单上赚取较大的利润(),则它选择转移给消费者的配送费比率就会降低。

5、如果每一份书单()价格增大,则电子商务企业转移给消费者的配送费比率就会下降。

6、如果每一份书单配送成本增高,电子商务企业选择转移给消费者的配送费比率就会降低。

下面再结合模型理解广州市大洋网上书城配送范围变动以及配送费设置的问题。大洋网于1999年12月,是在广州日报网络版的基础上创建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其中大洋书城四大知名网上书店之一,提供约15万种图书供读者浏览选购。依托广州日报旗下一支庞大而专业的配送队伍其免费配送区域覆盖了整个广东省。从我们对部分广州市民网上购物的调查来看,有78.2%购买书籍过书籍的网民在大洋网上书城进行交易,其原因是大洋网在广东省地区提供了相对卓越、当当网更加方便快捷的配送服务。

2004年9月1日,大洋网正式宣布调整配送范围,免费送货区域从原来全省范围调整为广州市区及其毗邻的区域、深圳市部分地区以及佛山的四个区、镇;其余地区订单全部改为邮寄处理。对送货区域的配送费用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广州市的消费者凡购书折前金额超过30元(包括30元)的,享受免费投递的待遇;少于30元的按每张订单收取2元的配送费用。而番禺区、佛山地区、深圳地区的读者,凡购书折前金额超过50元(包括50元)的,享受免费投递的待遇;少于50元的,每张订单收取5元的配送费用。而在此之前这些费用都是不存在的。

如模型结论5、6所示,在配送成本(C)相等的条件下,份额较大的订书单(P)会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因此愿意在配送费()上给予消费者一定优惠;反之如果份额偏小,利润()本来就微薄,如果仍然由电子商务网站承担较大比例的配送成本,那么网站将有可能入不敷出。和模型一中卓越网在全国网络建设发达、预期需求旺盛的范围建立送货上门服务不同,广东省部分较为偏远的地区受到技术的限制互联网并不普及,更谈不上进行网上购物,因而需求波动较大。大洋网上书城通过几年运营,掌握了需求较为集中的地区;通过缩小网络配送的范围放弃需求波动较大的地区,集中精力巩固和增大免费送货区域的品牌意识和市场份额;并且设置广州市内30元;深圳及其他部分地区50元这两道“门槛”,大致地甄别出消费者的两种类型,把需求量较小的消费者通过“配送费”过滤掉,集中精力服务于需求量大的群体,在保证利润的同时降低了物流方面的成本,从而实现自身利润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当中即使电子商务企业能够有很好的进书渠道,能够在每一个书单上赚取比较大的利润,他们会更倾向于通过降低书价也不是配送费的形式来刺激需求。原因是在本模型中假定电子商务企业对配送成本转移比率的选择不会影响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个书单的价值,而事实上这两者是有关联的。消费者对于书的需求在时间上是分散的。人们对书籍这类非生活必需品的物品的需求总是一瞬间的,就算再爱书的人也不可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需要大量的书,在最想要的时候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最大。一旦电子商务企业取消了配送费用,消费者必然会按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将自己的消费分散化。所以电子商务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配送费,一方面是为了转嫁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消费者将多单消费转为单单的消费。这也是以书价本身来转嫁成本和以配送费来转嫁成本的区别所在。

五.B2C电子商务网站与传统商店的比较优势分析

谈到B2C电子商务网站和传统商店的比较优势问题,有观点认为是方便快捷、价格低廉。如果现在B2C电子商务真的方便快捷,那么应该成为传统商店强有力的竞争者;那么传统商店的价格相应要下调,这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然而网上销售商品价格较传统商店低廉却是不争的事实。关于价格低廉的解释有很多种。一种是竞争论,认为消费者搜寻费用的降低使得电子商务网站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价格大战;另外一种是锁定效应(Lockineffect),即电子商务网站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培养忠诚的顾客;还有一种是成本论,认为经营网上商店的成本低廉造成了价格的下降。我们认为,就现状而言,电子商务网站价格的低廉主要是同传统商店竞争而不是之间的竞争引起的;而这个价格之所以较低,除了传统商店有网上商店不可替代的优点外,B2C电子商务网站的配送体系无法和传统商店竞争,只能通过降价的方式增大需求。B2C电子商务网站的比较优势在价格而不是时间。下面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这个观点。

假设一、消费者是同质的,消费者的效用与书的价格成反比,与书的获取时间成反比。

假设二、在[-1,1]的区间上,假设其中的消费者均匀分布,传统书店位于该区间的中心,处于点-1、+1的消费者到该传统书店所需的购书时间是T。整个区间上的需求总量是D

假设三、假设电子商务企业的配送成本与它所提供的配送时间成反比,并且假设该电子商务企业以一个固定的比率将配送费转移给消费者。为了计算的简便,设为,其中c为电子商务企业在配送这一块上的成本,t表示电子商务企业承诺的送书时间,k为参数,反映配送成本水平。

为了使模型的解更为直观,假定电子商务企业的目标是在不与传统商店做价格竞争的前提下,通过选择配送时间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7)(其中是电子商务企业能够从每单位需求中赚取的利润,t<)解得:(8)

由式(8)可以看出,如果平均的配送成本水平比较高,即k比较高,则t=T,即电子商务企业在我们设定的条件下最好的选择就是退出这个市场。

就现状来看,我们推测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平均配送成本较高。仍然举大洋网上书城的例子:如前文所述,电子商务企业在现行信用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把市场做大,就要依靠第三方物流提供配送服务,然而如果把免费配送的区域设定在整个广东省的范围内,那么许多地区分散的客源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另外电子商务企业还承担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违约风险:根据shrinkmodel,电子商务企业为了避免第三方物流企业违约所带来的损失,或者更加有效的界定服务量,减少监督成本,电子商务企业通常都采用按定单为记价单位支付报酬,以致单位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利用降低配送费这一点来吸引顾客,而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去做这一点,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建配送队和缩小配送范围,争取小范围的大多数顾客。

还有一个事实从中可以推断B2C电子商务的现阶段的比较优势在于价格而不是时间:从2005年1月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可以看出,在网上购物的种类当中食品的购买率仅为1.2%,除了因为食品的品质考核较书籍困难,更大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此类商品需求弹性过小,对送货的时间要求较高;在现行的配送体制下,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做到电子商务理论上应具备的方便快捷的优势。所以当前来说电子商务企业只能够采取价格竞争这种方式与传统商店进行竞争,争取顾客。

六.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现阶段信用体制的缺失,选择送货上门的配送模式是B2C电子商务网站通过把违约的风险转嫁到自己身上从而赢取消费者信任的产物。然而由此引发的较高的成本问题使得网站不得不通过通过设立配送费用这种价格歧视方式舍弃利润微薄的部分,在需求最为密集的小范围内进行集中经营。另外,由配送体制本身的时间问题导致了整个B2C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网上商店和传统商店的比较优势只能体现在价格上。由此,我们提出的相关建议是:对于企业而言,第一,可以通过提供多种配送模式和时间的服务,争取需求量较小但是时间偏好强烈的顾客;第二,可以学习国外优秀的电子商务网站的经验,对不同配送时间要求的顾客收取不同费用,满足顾客不同层次的需要。例如年轻人普遍对时间偏好较为强烈,那么可以在居住群体以年轻人密集的新兴社区提供快捷但相对昂贵的配送服务;相反,中老年人时间的价值相对年轻人低,对价格较为敏感,则可以为这些社区提供相对缓慢但价格低廉的配送服务,以降低总的社会成本,最优化资源配置。另外,作为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在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政府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城市道路建设,因为城市交通情况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速度,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业务的扩展;另外,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选择是基于中国邮政服务速度的不完善,因此打破邮政垄断,引入竞争是影响企业决策,推进B2C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举措。

我们相信,随着配送体系日臻完善,成本不断下降;B2C电子商务企业较传统商店仅有价格上的比较优势这个局面终究会发生改变。当然,本文的讨论并没有考虑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三个模型的假设当中也暗含了信息是完全的。而加入这些因素的讨论也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tefanW.SchmitzandMichaelLatzer,“CompetitioninB2CeCommerce:AnalyticalIssuesandEmpiricalEdvidence”,

[2]E.Castelain,S.Mathelin,P.Yim,“Analysisandmodelingoftheinformationsystemtomanagethesupplychainofamailordersellingfirmwithsynchronousdelivery”,

workingpaper.

[3]OrgenasationforeconomicCo-orperationandDevelopment,“CompetitionIssuesinElectronicCommerce”,SSRNworkingpaper.

[4]NancyL.StokeyandRobertE.Lucas,JrwithEdwardC.Prescott,“RecursiveMethodsinEconomicDynamics”,HarvardUniversityPress.

[5]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6]芮延先编著,《电子商务经济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7]张进主编,《电子商务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物流类范文篇10

1.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分析

1.1毕业顶岗实习基层操作为主,岗位单一近几年来出现的“用工荒”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许多物流企业为招不到员工着急,其中基层员工尤突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从事基层操作,岗位以仓储、包装、物流客户服务为主。这些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难度不大,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日复一日重复简单的、没技术含量的工作,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在物流企业,员工主要采用同工同薪报酬方式,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拿的工资与高中生、中专生的工资一样,学生不久就产生失落感。

1.2企业以盈利为主,提供毕业顶岗实习条件简单企业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少企业把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习惯安排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物流设施设备,对其它也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培训与管理也不到位。

1.3物流人才缺乏大环境下,学生跳槽频繁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剧烈,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加上新型流通方式的兴起,物流人才供不应求。根据国家相关资料显示,近五年物流人才不会达到饱和状态。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工作不是难事,学生在一家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如感到学不一到更多的东西,得不到发展的空间,很容易产生跳槽换工作的想法。1.4学校存在不可控因素,管理难度大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通常是在校外企业中进行,学校老师除了带毕业生顶岗实习外,校内还有非毕业班的授课任务或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不能长时间与学生留在企业。最重要的是目前接受顶岗实习企业,通常只招收为数不多的几名学生。从而导致一个班或一个组的同学分开在不同企业或地方进行实习,增加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的难度。毕业顶岗实习“放羊”情况客观存在。

2.高职物流专业加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途径

2.1做好学生毕业实习的各项组织工作学生毕业顶岗实习要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密切合作,提高物流专业实习单位数量与质量,鼓励学生自己联系毕业。学校聘请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应严格把关,选任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技术过硬、有一定学术水平、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注重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轮换,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更多内容。校内毕业实践教校指导教师应选择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生产实际较为熟悉,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担任。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校内毕业顶岗实习老师要注意与企业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企业,及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导老师一经确认,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准更改。若有更改需经学校审批,并由所指导学生确认后才能生效。

2.2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采用双师制指导教师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校内专任教师;二是由实习单位指定的富有岗位工作经验或生产管理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他们既是业务工作的指导者,又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指导教师主要职责包括:(1)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计划与进度,并严格执行;(2)做好企业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好通讯录、Q群,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3)加强企业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教师要定期下企业指导学生,检查学生顶岗实习进度,及时批改学生的顶岗实习报告书;(4)关心、爱护学生。指导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与生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5)做好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考核、实习考勤,客观评定学顶岗实习成绩。

2.3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采用多主体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采用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主体共同进行,各主体则重点有所不同。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具体内容参考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