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4:32:13

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范文篇1

关键词:物流金融博弈对策

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在供应链业务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我国物流企业如何与金融机构协作,进行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对金融服务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迫切要求,已经成为我国物流、银行界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

发展物流金融的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

物流金融所涉及的三个主体之一是工商企业。“零库存”是供应链上工商企业的追求与理想,也是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关键。但在实际运行中,库存在所难免,且多为不合理库存,使得供应链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运行效率受到制约,而存货占用资金又常常使企业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这种资金不足的风险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更加明显,物流金融业务的应运而生,对供应链提高效率和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控制银行贷款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为银行了解质押物有关规格、型号、质量、原值与净值、承销商等一系列信息,并接受银行指令控制质押物的进出库,可以有效控制由于信息不对称给银行造成的放贷风险。

(三)发挥专业物流企业优势

对于物流企业来讲,通过与银行合作,监管客户在银行质押贷款的商品,一方面增加了配套功能和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综合价值和竞争力,稳定和吸引了众多客户;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是物流金融业务的可靠保障,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

(四)建立经济社会诚信机制

物流金融业务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控制促进了工商企业的诚信和自律,由此保障了银行的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博弈分析

从博弈论角度看,假设单个大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为10,贷款损失为2,监督成本为1,则收益为10-(2+1)=7;假设单个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为3,贷款损失为2,监督成本为1,则收益为3-(2+1)=0。很显然,给大企业贷款符合商业银行的利益;而给中小企业贷款不符合商业银行的利益。如果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不需要完全承担贷款损失。假如只承担其中的四分之一,商业银行也不太需要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进行事前审查,不太需要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也就是说监督成本降低一半,则发放中小企业的贷款收益为3-(0.5+0.5)=2。虽然从单个企业来看,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不如大企业贷款收益高,但考虑到在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比例远远高于大企业,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如果商业银行利润来源主要来自中小企业的贷款,其就会更加关心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由于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只承担风险损失的四分之一。实际上到底承担多少风险比例,是由中小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博弈决定。问题的关键,不是商业银行承担多少风险,而是能分散多少风险。商业银行分散风险越多,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越大。

按照纳什均衡理论,任何一方抉择的改变,不能使其他各方的处境变坏,才能出现均衡状况。在与物流企业共同参与的博弈中,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有下列几项选择:

发放贷款,承担全部风险,收益为零;发放贷款,不承担风险,收益为3;发放贷款,承担四分之一风险,收益为2;发放贷款,承担二分之一风险,收益为1。

而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物流金融服务比例决定了物流金融服务收益,它的物流金融服务收益等于保费收入减去风险损失与监督成本之和。现假设物流企业为理性经济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假设物流金融总的服务费收入为3,全部风险损失为2,监督成本为1,也有下面四个选择:不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不承担风险,收益为零;给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承担全部风险,收益=3-(2+1)为零;给中小企业承担四分之三的风险,收益=3-(1.5+1)为0.5;承担二分之一的风险,收益=3-(1+1)为1;根据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的选择,列出纳什均衡矩阵见表1。

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博弈分析(2)从纳什矩阵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博弈有四种组合:(0,0),(3,0),(2,0.5),(1,1)。第一种组合均为两家的劣势选择,两家都不会选择,舍去;第二种组合为物流企业的劣势选择,物流企业不会同意,也不符合双赢原则,也舍去;第三、第四种组合是比较符合两家利益的选择,也符合纳什均衡条件,两家均可以从为中小企业放贷和提供物流金融服务中获得收益。惟一不同的是,在第四种组合中,两家获得的收益相同;在第三种组合中,商业银行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物流企业。因此,第三种组合是商业银行最佳选择,第四种组合是次佳选择;而对物流企业而言,第四种组合是最佳选择,第三种组合是次佳选择。但到底选哪一种组合取决于双方博弈。

在现实情况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只需承担很小的风险,大部分风险由物流企业承担,也就是说第三种组合是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博弈的合理选择。

开展物流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物流金融参与方之间信用的建立和保持。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是吸引客户的主要资本之一。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之后,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整合和再造会员企业信用的重要功能。

物流金融服务风险问题。物流金融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内部管理、运营、技术、市场、环境、法律、安全和信用等风险。

物流金融服务的效率问题。质押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无疑降低了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并且增加了仓单质押的风险,如何使仓单质押变成一种简便、可控性好的融资模式,是物流企业今后开展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物流企业要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物流企业要获得金融支持和发展壮大,必须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要注重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开展增值服务的条件;另外要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基本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通过资源整合,加强内部培训,促进现代物流观念的形成。

物流金融参与方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规范运作。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基础是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物流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的相关政策指引,取得银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如目前使用的统一授信方式。

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在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通过对客户的资料收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在物流过程中,对企业和市场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对商品的市场价值、企业的运营状况必须作充分的了解和监控,方可防范物流金融的风险。

总之,通过物流金融服务整合,需要参与方的共同合作,以降低整体的交易总成本和风险,在合作共赢中实现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少麟.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j].物流技术,2006

物流金融范文篇2

关键词:物流金融融通仓仓单市场物流银行物流保险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资本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这促使我国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迅猛发展。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物流和金融之间强大的吸引力已经产生学科交融的奇葩,它给物资流通带来的巨大影响被敏锐的学者准确地捕捉到,进而从理论的高度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平台—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国内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业务总结开始的。早在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1998年4月,时任陕西秦岭曾氏有限金属公司总经理的任文超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突破。随着物流学的不断发展,物资银行的概念也逐渐发展成熟。2003年9月,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学者于洋、冯耕中,2004年任文超以及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治等,都对物资银行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比较规范的概念。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总结始于1997年6月,当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张平祥、韩旭杰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展开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将物流的概念结合进来。

此后,随着物流学的兴起,相应的研究开始增多。2001年,烟台大学的房绍坤;2002年,学者孙宁;2003年,东南大学的郑金波;2004年,学者邵辉等对此都进行了研究。该业务与物流业发生紧密联系只是近几年的事。对于保兑仓业务的研究则是基于仓单质押业务而衍生出来的。

物流金融领域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融通仓”的研究。2002年2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罗齐和朱道立等人提出“融通仓”的概念和运作模式,迄今仍有系列成果推出。2004年5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邹小、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至此,物流金融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向基本确立,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出了一系列的运作模式。在学科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学者做出探索。2005年3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陈祥锋、朱道立提出了与物流金融相类似的“金融物流”的概念。但因其相对于“物流金融”在表达上不够准确,续用者不多。物流金融领域的另一项标志性成果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出现与普及。2004年,广东发展银行在“民营100”的金融平台基础上及时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期望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难题。从2004年底至今物流银行业务迅速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如中储与华夏银行的合作,福建中海物流公司、泉州正大集团与中信银行的合作等等。物流银行业务是以产品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抵押或质押为授信条件,运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银行业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可以看出“物流银行”是“物资银行”业务的升华,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物流金融近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于网络技术的物流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等领域。

物流金融的相关概念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融通仓”作为物流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复旦大学的罗齐和朱道立在2002年提出。朱道立等人系统地介绍了融通仓理论。他们认为,因为融通仓所涉及的对象数量众多,要想把这些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资金、信息和物流的结合,除了借助先进的信息通讯系统和交通技术之外,还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和结构,包括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等三种。他们设想的融资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星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四种。这些结构的设想主要是来自对不同环境与规模类型的企业给出的因对象而异的分析。基本思路是以“仓”为突破口,运用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程序,实现对仓中动态的物资的计价,使它们可以与资本实现转化。资本、物流、仓储是企业运作过程中流动资产的三个代表性的形态,它们覆盖了企业日常运作的全部流程。朱道立等人的理论研究强调物流对金融的融资功能的辅助,注重基于银行服务的讨论,给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新的高利润服务项目的思路。其中虽然涉及了物流金融的结算职能,但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讨论。

物流金融理论在实践中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物流银行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创新地运用动产质押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广发银行在国内物流银行业务的开拓上走出了第一步。广发行对生产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给予支持,改变了以往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和生产商内部的调剂,分散了风险。“物流银行”与前面的“融通仓”在寻求对流通中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思路上保持了一致,区别是它更多地站在银行努力寻求在扩大贷款的同时控制风险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物流金融理论的研究发展

在“物流金融”概念问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丰富了物流金融学的内容。刘高勇(2004)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他论证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融合的可能,其中信息充当物流和金融整合的媒介,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陈祥锋、朱道立(2005)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金融物流的概念,尝试从物流金融提供者的角度转换到物流金融的客户角度来开展分析。徐莉、罗茜、熊侃霞(2005)介绍了物流银行业务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开展物流银行业务面临的风险,并就风险防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提出设想。王颖琦(2005)介绍了物流保险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唐少艺(2005)以UPS和和广东发展银行为案例,描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向准备在我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提出了针对市场现有状况合理运作的建议。邹小(2005)在《管理塑料价格风险的利器: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一书中指出,在传统现货批发市场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而建立的中远期仓单市场,是全新的流通方式,极具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满足业界规避价格风险和违约风险的需求。该书以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仓单市场作为研究对象。从阐述仓单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形成、现状、功能作用和市场运作等角度入手,对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的组织架构、市场管理、交易者、交易行为、交易目的等进行论述,对市场的操作流程和基本制度作了详细的解说,研究了衍生品交易和物流服务如何结合并产生效益和控制风险。唐少麟、乔婷婷(2006)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论证了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可行性,指出相应的风险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采用新的管理工具(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控制。

现实世界里,“资金”、“原材料”、“库存”这三种资产形态经常相互转换,而转换过程通常很难受到全程不间断地跟踪,特别是“物流”的过程在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之前是很难被考察的。因而传统的会计学和金融学在研究企业运作时通常取其“现金”或“库存”的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动态的转换。“物流金融”的长处就是能解决运动中或处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资产利用的问题。它好比社会科学中的“微积分”,使商业领域中的变量可以计量。

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物流金融的理论体系初步建立,明确了融资、结算、风险控制等主要职能,总结出替代采购、信用证担保、仓单质押、买方信贷、授信融资和反向担保等服务模式,在实践中收到成效。UPS的综合性物流金融服务、中储股份的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广发银行的“物流银行”、TCL应用融通仓思想开拓手机市场等案例对理论做出很好的印证。

结论

中国的物流金融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术界已经充分论证了开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了开展物流金融的主体,提出了以不同主体为核心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多种模式,并且与实践相结合,指导相关行业运作。但是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仍然要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有效地管理物流金融业务所带来的风险;金融工程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服务收费标准;信用评估系统建设;账单和支付管理系统的完善以及企业应用物流金融时会计记录怎样才能更加合理;运筹学的理论如何在物流金融的体系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功效等。这些细节问题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陈淮.关于物资银行的设想[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7(3)

2.张平祥,韩旭杰.粮棉油贷款仓单质押的意义与建议[J].济南金融,1997(6)

3.任文超.物资银行及其实践[J].科学决策,1998(2)

4.房绍坤.论仓单质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4)

5.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2)

6.孙宁.仓单质押贷款的操作要点[J].农村金融研究,2002(3)

7.郑金波.仓单质押的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5)

作者简介:

邹小,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物流金融范文篇3

关键词:物流;物流金融;融通仓;融资模式

Abstract:Logisticsfinanceisanincentiveoperationfashionforthelogisticsindustry.Throughthecooperationoflogisticscompanyandbank,iteffectivelyorganizesandcorrespondsthemovementofcapitalandinformationtologisticstoachievetheeffectiveunitesoflogistics,capitalandinformationflow.Thispaperanalyzesandsummarizestherelevantliteraturesonthelogisticsfinance.Atthesametime,thispaperpointsouttheexistingproblemswithinthefieldoffinanciallogisticsandlooksforwardtothefutureoftheresearch.

Keywords:logistics;logisticsfinance;logisticswarehousing;financingmodel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服务逐渐向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延伸,产生了一系列的衍生服务产品。如金融、结算、电子商务、销售等。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美结合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地提高了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

1研究意义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在现代物流供应链活动中,运用金融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在供应链业务中的活动,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1]。参与物流金融的三方主要是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方在物流金融的活动中各自获益。对于厂商而言,可以通过暂时抵押货权,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金利用率。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实实在在的货物作抵押,又有信誉好的仓储企业作为担保或货物管理,其贷款的风险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扩大和稳固客户群,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开辟新的利润来源,也有利于吸收由此业务引发的派生存款。对于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服务业务,不但可以促进其传统仓储业务的开展,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而且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样,就实现了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及银行三方的共赢。所以说,对物流金融进行研究不但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物流企业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积极、更加放心地扩大自己的融资规模及客户群,增加利润来源。

2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2.1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在国外的文献中,一般将金融供应链管理称为“FinancialSupplyChainManagement(FSCM)”,以区别于侧重实物流的“PhysicalSupplyChainManagement(PSCM)”。他们的物流金融业务开展较早,其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其中,Friedman(1942)[2],Albert(1948)[3],Eisenstadt(1966)[4],Raymand(1948)[5]和Dunham(1949)[6]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Barnett和Biederman对物流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研究[7-8]。Rutberg还以UPS为例介绍了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9]。Buzacott和Zhang则定量研究了业务中的一些重要指标(例如利率和贷款额度)的确定以及对业务风险的影响[10]。Guerrisi(2001)通过考察供应链中物流配送技术和资金转移技术的发展,认为目前的资金流管理己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物流技术相匹配,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的转移己经成为发展的障碍,因而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货币转移方式将广泛应用于全球贸易链中。Douglas(2004)在分析供应链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八个要素,提出资金流的管理以及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调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这8个要素的增值。Fenmore(2004)对物流金融中新兴的订单融资业务进行了分析。Warren(2004)认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成本节约和价值创造的机会。企业在资金流管理中的无效率性通常需要维持过高的运营资本来应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风险。他认为随着支付结算工具的进步和技术解决方案的提出,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资金流,减少运营资本,从而获得收益。Dan等(2004)从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需要在全面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金融供应链管理。Leora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采用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及功能进行了分析。GonzaloGuillen(2006)等人研究了集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与资金融通,从而增加整体收益。

2.2国内物流金融研究与发展现状

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相应的文献也不是很多。研究多集中在对融资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在融资模式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有:陈淮(1987)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11]。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任文超(1998)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12],并在后继的研究中不断规范概念,认为物资银行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使用资本的支付工具进行设计与安排从而提高资本的使用及结算效率。罗齐和朱道立(2002)提出了应用融通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13],作为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通仓不仅能为银行和企业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架构新的桥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融入到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为其提供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于洋和冯耕中(2003)针对我国物流业界兴起的物流银行业务分析了起源及其重要性[14],总结了基于权利质押和基于流动货物质押的两种物资银行业务模式,并分析了物流银行业务运作中的风险及其控制办法。李蓓(2006)从进出口贸易角度,将物流金融相关模式分为进口业务模式与出口业务模式[15],并进一步将进口业务模式划分为信用证合作模式和现货质押模式两种,又将出口业务模式划分为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和出口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巫钢和姚伊娜(2007)首次把期权理论运用到物流金融中[16]。他们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他们认为,由于期货交易有着严密的程序和标准化的条款,把期权引入到物流金融中,可以降低物流金融的业务风险,有利于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赵道致、白马鹏(2008)以加速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费用结算为研究目标[17],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NRF-LC的服务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关键流程,分析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研究了投资于融资过程的策略分析,建立了资金需求方与供应方的投融资博弈模型,得到了NRF-LC物流金融模式的可行域。

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宰予东(2004)以融资租赁和物资银行的服务和创新为例[18],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物流企业中金融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物流业朝着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发展,金融工具创新推动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物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邹小芃和唐元琦(2004)从物流产业角度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票据融资、实物融资、技术融资以及建立物流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19]。同时指出,在物流金融中,保险公司应该根据物流业务整合出不同的险种,为物流企业量身定做恰当的风险产品组合。袁红和王伟(2005)认为,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进行高端竞争,并带动银行共同参与的新型金融业务[20]。物流金融作用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大量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实现无时无处不在的物流结算,物流金融市场能转移或分散物流业的经营风险。储雪俭(2006)从经济学方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解释,他指出物流金融中存在着委托-关系,交易费用等经济学问题[21]。指出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并就物流金融服务的整合提出了建议。杨宇(2007)借用共生理论中共生介质的概念,说明物流金融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共生关系中的介质作用[22]。即其对两者共生关系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效果,指出价值增量是共生系统能量增长的一种表现形式。指出物流金融之于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走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的必不可少的介质。浦徐进,唐建荣(2007)把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运用到VMI系统中,指出由于VMI系统中存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物流金融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VMI系统中上游供应方的资金压力,保证VMI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23]。彭志忠(2007)用经济学的委托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的信任机制问题[24]。同年,他又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基础上改造提出了物流金融参与三方的价值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问题。胡俞,柳思(2008)通过对我国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的现状审视,指出加强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客观的,现实的,也是科学的[25]。

3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己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金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既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不足与展望:

(1)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都是从定性方面对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以及风险进行阐述,而缺少定量方面的研究;

(2)在质押过程中,仓单标准化的建立,运作模式的流程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物流金融范文篇4

1.物流金融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2%,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1]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2)。

[2]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6。

[4]马克·格林布莱特(美),施瑞丹·蒂特曼(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7]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9]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仓单质押[J],物流技术,2004,(11)。

[10]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11]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

[12]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新浪财经。

[13]孟超,田志军,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物流金融[J],理论界,2006,(9)。

物流金融范文篇5

[关键词]物流金融;现状;业务模式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作用

1.物流金融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2%,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

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1]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2)。

[2]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6。

[4]马克·格林布莱特(美),施瑞丹·蒂特曼(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7]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9]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仓单质押[J],物流技术,2004,(11)。

[10]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11]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

物流金融范文篇6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物流业在实现迸发式增长的同时,也正不断地向物流信息化拓展。当前,各国也开始思考物流业在日益激烈的供应链竞争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处于何种地位。物流金融是我国新发展起来的业态,这种业态的特征在于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在供应链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物流金融的发展,传统的质押等业态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因此需探索新型的融资模式。P2P信贷是一种基于第三方平台的融资模式,它通过平台实现外部资本筹集,加速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融合,成为物流企业开发新型物流金融模式的新渠道。

2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时代背景与条件

2.1时代背景

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关键在于搭建起为物流企业信贷融资服务的P2P信贷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促进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实现集成,加速企业供应链上各种信息的衔接。物流金融P2P信贷平台的打造,是推动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实现“双赢”的有力载体,也是实现物流企业信贷融资模式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存在其明显的时代背景。第一,互联网加速了物流行业的竞争。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国内外物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当前国内传统的基础运输服务利润率仅仅为2%左右,难以适应时展需要。为了提高盈利水平,物流企业存在向金融领域拓展的动机,通过延伸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竞争力。第二,物流企业不断全程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当前,国内传统的质押型融资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物流企业正不断向全程参与供应链的环节转变。因此,亟需开发物流金融服务,提高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第三,大企业的金融业务不断拓展。当前,国内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由于其传统的运输模式难以与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相匹配,因而不断探索拓展金融服务业务,例如中远集团的物流金融业务。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已在当前本土处于起步阶段的物流金融领域开创了先河,在物流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有利于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借鉴。

2.2优势条件

第一,物流企业掌握丰富的客户和信息资源。我国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往往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下游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供应链上的客户保持良好的信息对接,因此往往能便捷地获得较多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的信息。这为构建物流金融P2P信贷平台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基础。物流企业是供应链上的物流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天然载体”,通过P2P平台,能够加速与供应链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对接,有利于拓展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业务,也有利于缓解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难题。第二,P2P式的物流金融平台在融资成本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远远大于其贷款成本。而随着我国物流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和物流企业不断规模化、品质化、创新化发展,贷款的需求与与日俱增。而大量的贷款需求使得银行不能充分辨别贷款主体的风险,银行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一般对贷款主体实行信贷配给,而本土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信贷融资的成本较高而怯步,于是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依托具有担保、第三方独立运作和监管的P2P信贷平台,可以使物流企业在向金融机构贷款时获得更高的信任度,从而以低信贷成本获得高信贷服务。第三,物流金融P2P信贷平台可以实现部分资产的证券化。通过该平台向物流企业发放贷款,可以将信贷资产分为平台自留资产和证券化资产两部分。由于中小物流企业存在差异化信贷等级与还款期限,借助P2P信贷平台可以实现贷款的多元化配置,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收益和不同类风险的流动性资产,从而增强防风险能力。

3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的模式分析

3.1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运作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模式的运行原理如下:假设共有M个中小物流企业,每个企业为了扩大经营生产规模需要贷款Q万元,且每个企业年均仅有Q/M万元的盈余利润,原则上这些盈余利润全部作为发展基金。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等待M年才能实现利用发展基金实现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如果这M个企业将各自的发展基金投入到一个共同的资金池中,那么第一年该资金池中就拥有了Q万元,也就是说有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资金池中的Q万元来扩大生产规模。第二年,这M个企业又将各自的发展基金投入资金池中,第二年资金池中也将有Q万元,也就是说第二年又有一个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以此类推,直到第M年,最后一个物流企业实现扩大生产。下面,来分析物流企业等待时间的差距。当企业未采取资金合作时,每个企业需要等待的时间为M年。当企业采取资金合作时,第一个企业等待1年,第二个企业等待2年,…,第M个企业等待M年。那么,每个企业需要等待的时间计算如下:(1+2+…+M)/M=(M+1)/2可见,当企业足够多,M足够大时,平均等待时间减少了近二分之一。这一融资模式可通过物流金融P2P来实现。同时,将现代化的统计精算方式用于信贷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平等的融资机会,确保运作模式能够保持平衡稳健的运作。由上可知,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模式是依托物流企业合作,由一个大型物流企业为中介,通过该中介缩短融资时间的行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①具有融资需求的物流企业在P2P融资平台上注册②规范物流企业存款期限与贷款期限、贷款比例、额度、储蓄期限等,明确企业代贷款利息与贷款比例。③注册成功的物流企业在P2P平台建立初始存款并成为会员。④当会员满足②后,申请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合同额由存款的本息与贷款金额两个部分构成,合同签署后,会员企业将拥有股固定利率贷款的权利。

3.2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入物流金融P2P后,物流企业可以通过P2P平台进行信贷服务。我国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多存多贷,用途明确。P2P物流金融信贷平台为会员提供的贷款利率是固定利率,原则上不受资本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物流企业可根据价值公式,计算贷款额度。一般而言,贷款的额度是存款的两倍,即物流企业通过P2P信贷平台可获得乘数为2的创造能力。同时,在P2P贷款往往限于原材料、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决不允许金融投资。二是配贷可转,必须担保。会员接受配贷后,必须为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平台提供贷款担保,担保不仅可采用不动产抵押、质押,还可以利用库存货物、产成品等动产抵押,比银行贷款的担保更为灵活。该担保模式成功利用了物流企业在存货管理与存货变现的优势。同时,当申请配贷的会员不准备接受配贷时,可作为担保人将配贷的权利转让,此时需要支付P2P平台一定的转让服务费。三是预先支付,接替贷款。P2P信贷平台为会员企业提供了紧急短期贷款,即当配贷条件不满足,但是已达到最低存款要求时,P2P可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或通过合作银行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等企业满足配贷条件后,再为企业提供固定低息的贷款。在未获得配贷资格之前,企业只需支付贷款的利息;获得配贷资格之后,企业可按固定利率贷款。即P2P平台灵活地预先支付会员的紧急贷款,然后在接替贷款。该服务方便了刚刚加入的会员,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紧急贷款服务。

3.3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主要涉及两大主体,一类是创建平台的物流企业;另一类是成为平台会员的中小物流企业。下面,从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可行性分析。从物流企业层面来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压缩了基础服务的利润空间,而物流金融服务将成为大型物流企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型物流企业利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成熟优势,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物流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服务,创建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平台,不仅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流基础服务,还有利于物流企业更多地了解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金融信贷风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物流企业控制了货物,如若出现违约行为,物流企业可迅速将货物作变现处理挽回损失。专业性的大型物流企业对中小物流企业与运输市场具有全面的了解,业务也较为成熟,有效地降低了违约风险。因此,物流企业可利用自身优势,创立P2P平台来吸引愿意合作的中小物流企业,赢得市场份额,形成竞争优势。从中小物流企业层面来看,资金对中小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至关重要,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中小物流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经营过程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银行出现了“惜贷”的不良现象。此时,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跟不上,很容易出现周转不灵的问题。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平台则更为灵活,物流企业作为融资中介,对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了如指掌,该平台的融资成本也明显低于银行,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优惠的固定贷款利率,有效避免了资本市场的利率波动。本模式的贷款主要用于原材料、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买,且有担保,提高了贷款运用的稳定性,具有配贷转让、交替等灵活优势,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4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创新点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是一种高级的现代化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加强了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了物流行业的融资模式。结合前文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创新点。罗晨初: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分析一是“互联网+物流金融”。P2P物流融资平台是结合互联网技术,由物流企业创建的集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网络信贷融资平台。该平台为单个分散的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发展资金服务,不仅减少了中小物流企业的违约风险,还为物流企业带来的金融增值利润。二是转移了资产证券化风险。P2P融资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统计精算方式,对不同等级的信贷进行分散化重组处理,形成了多层次的投资组合,物流企业再将流动性贴现出售给金融机构,实现了P2P平台的快速融资,成功转移了资产证券化风险。三是借助先存后贷模式实现了资本的扩张。在P2P信贷融资模式中,中小物流企业首先要存钱然后才能成为会员,企业存入流动资金相对于购买了P2P网络平台的一份贷款承诺权。前文的三大特征表明P2P物流金融服务具有坚实的优势基础,灵活地实现了中小物流企业资金扩张。四是有效划分中小物流企业等级。由于不同规模的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存在明显差异,不能实施统一的贷款利率。P2P信贷融资平台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利用精准的统计方法对会员企业进行信贷等级划分,并涉及等级化的信贷条件、信贷理论等,避免了信贷的平均主义,控制了物流企业的信贷风险,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相对平衡。五是促进了物流企业之间的互促共进。P2P物流金融信贷模式是由一个物流企业、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的一个集体。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先存后贷的模式注册成为P2P平台的会员,将自有资金存入同一个资金池,使得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获得固定利息的贷款用于企业的扩大经营,不仅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资金服务,还为物流企业创造了金融服务收入,形成了一个物流企业之间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4结束语

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是一种依托第三方信贷平台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融资模式,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融合,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平台支撑,成为物流企业开发新型物流金融模式的新渠道。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即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从模式运作、主要特征、可行性与创新性等方面分析了该模式。总体而言,这种新型融资模式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上的物流企业、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主体的“多赢”,有利于增强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实力,对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作者:罗晨初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颜浩龙,王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物流金融与P2P信贷的融合研究[J].物流技术,2015,(19):21-24.

[2]陈其超,吕锦玲.我国物流金融业务运作与盈利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1):72-73.

物流金融范文篇7

[关键词]东盟;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随着东盟国家间贸易的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供应链系统中,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保障。物流行业要想在东盟边贸中取得长远发展,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将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通过有效的方法组合在一起。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相结合的衍生产物,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和客户融资渠道的拓展以及融资成本的降低。物流金融为当前东盟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利润增长点。因此,对东盟边贸物流金融服务模式机制构建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东盟边贸和东盟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有利于东盟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物流金融服务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金融产品的应用和发展,对物流领域的货币资金进行有效组织和调整的活动。这些资金流动包括存款、贷款、投资、保险、租赁、信托、抵押、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涉及金融机构经营的物流业的各种中间业务。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业提供金融通信、结算、保险等金融服务的金融业务。它是伴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物流金融有三个主体:物流企业、客户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发展对三方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物流与金融的紧密结合能够有力地支持社会商品流通,促进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物流金融在东盟边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显现。物流行业和金融业务存在着彼此之间的需求和依赖,促生了物流金融圈。在物流金融圈里,物流行业和金融业务互相影响,互为前提条件。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流动资金不足往往会成为制造商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大量的资金被库存货物所占用,会导致制造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东盟边贸中各企业之间互惠互利的选择。物流金融紧密联系着上下游企业和银行。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企业还可以整合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加快物流和资本流动的高速运行。因此,发展东盟边境贸易中的物流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东盟边贸物流金融服务模式机制的构建

在东盟边贸中,构建物流金融机制,应当根据企业在产业链中不同发展时期,开展相应的业务。在产业链的孕育期,物流活动以基础性物流环节为主,物流金融业务一般围绕数量多而散的小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展开,物流金融产品主要为垫付货款和代收货款类产品。对于处于产业链成长中后期或者成熟期的物流企业,一般采用仓单质押模式。保兑仓业务对于融资企业而言,属于预付账款融资品种,适用于处于产业链上游核心生产商和下游经销商所形成的稳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中。

(一)代客结算业务模式

1.垫付货款模式

在东盟边贸中,垫付货款模式的使用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货物质量可靠,市场价格稳定。二是物流企业与银行能够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是物流企业应当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四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向银行提供相关货物情况。在进行垫付货款时的两个流程如下:一是发货人将货物委托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扣除服务费用后垫付剩余部分款额或者全部款额,第三方物流企业向提货人交货并收取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发货人结清贷款。二是发货人向银行转交货物所有权,银行根据货物的市场价值按照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贷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贷指示,将货物所有权还给提货人。在东盟边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酌情选择合适的模式。

2.代收货款模式

物流代收货款是第三方代表卖方向买方收取应收款的有偿服务,它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交易。具体而言,按照合同规定的佣金率和期限,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将货物分配并运送给发货人,同时将货款转交给发货人。代收货款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交易之外的第三方向买方收取应收款的有偿服务。在东盟边贸中,通过代收货款业务,买家和卖家不需要再进行当面交易,有利于实现商品的及时配送以及资金的及时结算,也避免了买卖双方非面对面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代收货款模式操作流程如下:发货方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委托配送和委托收款合同》,发货方将客户订购的货物交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派送人员上门投递的同时,根据合同代收货款,第三方物流公司再定期将代收的货款付给发货方。

(二)融通仓业务模式

1.仓单质押业务模式

(1)概念

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仓库接受货主的委托,将货物接受存入仓库后向货主开具说明存货情况的存单。货主把货物存在仓库中,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需要查验仓库开具的仓单,银行根据货物的市场价值向货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仓单质押是一种新型的服务项目,在东盟边贸中具有非常广阔的使用空间。它为传统的物流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模式,在东盟边贸物流金融中实际意义重大。

(2)意义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仓单质押可以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提高仓储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担保,由于第三方的介入,银行不需要花费过多地人力物力财力来对企业的信誉度进行核查,可以保证企业按时还款。对于融资机构来说,可以减少贷款的复杂程序,节省时间,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解决资金问题,保证企业正常运行。

(3)流程

贷款人先将货物质押给银行授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所需贷款,然后与买方交易,再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归还贷款,取回所质押的货物,完成资本周转。

(4)注意事项

在东盟边贸中进行仓单质押业务,应当在以下三方面予以注意:一是金融机构应当对物流企业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融资企业的库存及销售情况,对物流企业的还款能力做出充分的评估,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二是物流公司的职责要明确。物流公司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履行相应的职责。存储、将货物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以及代收货款等职责都应当提前与金融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后落实。三是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对货物进行有效地评估和监控。对长期持有的货物进行分析评估,及时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以便减少风险,这些都需要一套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来支持。

2.保兑仓业务模式

(1)概念

保兑仓业务是银行与买卖双方即经销商和制造商,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在卖方承诺的前提下,以保全仓储的方式进行的特殊票据业务。回购、采取商品监管、回购担保等都可以作为担保措施。简而言之就是经销商向合作银行支付一定保证金后开立承兑汇票,由合作银行承兑,收款人是制造商。制造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前开始向物流公司或者是仓储公司的仓库交付货物,如果融资企业不能在贷款到期时偿还银行债务,制造商负责重新购买货物。

(2)意义

首先,由于增强了经销商的销售能力,解决了产品积压问题,这无疑为生厂商获取了更大的经济利益。其次,经销商通过银行获得融资便利,并且可以通过大批量订单获得更加低廉的价格,降低了销售成本。最后,银行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取相应服务费,增加了收入。

(3)流程

第一,申请人向银行提交信用证申请,银行与买卖双方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第二,银行核定买方的信用额度,确定保证金比例。第三,根据单笔交易合同,买方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汇票的收款人是卖方,银行承兑。第四,根据三方协议,买方在银行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卖方向买方发送相同价值的货物。第五,根据三方协议,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之前,如果买方的提取货款金额不足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卖方回购货物,并将款项汇回银行指定账户。第六,承兑汇票到期后,卖方将支付承兑汇票与保证金之间的差额。

(4)风险及规避

在东盟边贸中,保兑仓业务风险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对制造商来说,当融资额度过大时,销售风险增大,导致资金回收困难,此时经销商不支持保兑仓交易模式,银行的资金安全系数下降,制造商的偿还债务能力下降。第二,对于制造商来说,如果买方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不能完全售出货物,卖方必须支付承兑汇票与保证金之间的差额,以履行担保责任。第三,针对银行来说,存在部分经销商和制造商共同骗取贷款的可能性。风险规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实行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制造商要对经销商的资质和信用进行审定。二是制造商有针对性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包括合同履约的预警以及资金准备的预警。三是加强对质押货物的监督控制,加强信息管理,避免保兑仓业务的风险。

由于东盟的边贸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加强东盟边贸中物流金融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物流企业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东盟边贸时,应当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特点,根据企业在产业链当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所处位置,选择合适的物流金融产品。通过垫付货款和代收货款模式,逐步完善代客结算业务。通过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业务来实现融通仓业务的发展,从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促进东盟边贸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巍.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价[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7(3):83-85.

[2]潘卫红.我国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28(1):112-113.

[3]客海生,张勇.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省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8):140-143.

物流金融范文篇8

物流金融又称供应链金融,是第三方物流与经融机构合作形成的的一种新型物流增值业务。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中,提供的结算、融资、担保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

2.徐州市发展物流金融的重要性

徐州市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素有“五省通衢”之称。陇海、京沪两大铁路交汇与此,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可以说,徐州市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十字路口”。徐州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3个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之一。徐州市政府也把商贸物流业作为徐州市重点打造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提出要把徐州建设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徐州市的物流业正在进入由传统物流业态向现代物流业态的转型阶段。在此转型阶段,资金的运转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徐州市许多渴望快速发展的物流企业处在“想借借不到”的艰难处境。但另一方面,许多金融结构面对日益壮大的物流市场却处在“想贷不敢贷”的尴尬处境中。而物流金融这种创新型的服务产品,恰好为徐州市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这两者有了达到“共赢”的可能。总之,物流金融这种新型服务的开展,可以帮助提升徐州市金融机构及物流企业本身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降低其运作风险。从而加快徐州市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

3.徐州市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3.1物流企业获得的整体贷款规模较小2009年年末,徐州市人民币贷款余额(不含票据)1142.86亿元,其中向物流业贷款余额占到1.68%。年末,徐州市物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6.28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1.76%。从贷款结构看,中长期贷款比重较小,对物流业的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2009年年末,徐州市物流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3.63亿元,占物流业人民币贷款的22.56%。

3.2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10%-20%,甚至更高,加上高昂的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3.3对物流企业的融资产品较单一对徐州市几家主要商业银行调查发现,对物流企业开办的融资产品主要有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小企业联保贷款等,其他新型融资产品开办较少。虽然银行有针对物流企业的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品种,但普遍开办较少。

3.4金融机构没有借助物流企业向产业供应链的深度发展物流企业作为联系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的重要结点,与上下游工商企业有紧密的业务联系,对上下游工商企业也有充分的了解。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与物流企业合作,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既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又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同时可以促进物流企业发展壮大,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徐州市目前已有少量金融机构认识到了这种效果,但开展业务规模较小。影响徐州市物流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虽然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没有找到一种既能让物流企业贷款便利,又使银行具有贷款积极性的一种共赢物流金融模式。

4.徐州市物流金融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徐州市的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模式还是传统的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是指物流企业将其拥有的完全所有权的仓储货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的仓储中心,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向银行进行质押,银行依据质押仓单向物流企业提供专项短期贷款业务。这种仓单质押的模式流程比较简单,就是物流企业把货物存储在银行指定的仓库中,然后凭仓库开具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货物的价值向物流企业提供融资。具体流程如图1。

这种仓单质押模式中,现由银行对指定仓库进行资信评估,与评估合格的仓库进行合作并签订仓单质押合作协议,再由物流企业把质押的货物存放在银行指定的满足资信条件的仓库里,同时仓库向物流企业开具仓单,物流企业拿着这个仓单以及与银行签汀的质押贷款合同,向银行直接申请贷款。向银行申请融资。银行根据质押物的用途、流动性及价格波动性向物流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图1:传统仓单质押模式这种仓单质押模式,对物流企业的仓储监管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对仓单要求是标准的仓单合约,而徐州市具有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审核管理仓储能力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往往达不到标准化仓单的要求,对银行来讲,仓单质押模式还没有统一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合同条款,不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因此银行很难在徐州开展大规模的仓单质押业务。

物流金融范文篇9

1.1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融合的产物,物流金融模式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本文物流金融主要指的是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能够促进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之间互利共赢的新的模式。物流金融的参与主体有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虽然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是在规模、物流服务种类和现代化进程上距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物流金融模式中,物流企业可以为融资企业提供配送、仓储等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抵押物品存储,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金融机构广义上有很多,保险、证券等,本文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融资企业往往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链匮乏,更加需要物流金融的帮助。物流金融的业务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依托存货的模式,存货质押、融通仓等,另一类依靠贸易合同的方式,有应收账款、订单融资等。1.2煤炭物流金融。煤炭物流金融指的是针对煤炭贸易的金融服务,在煤炭交易过程中,为其提供资金、保险以及结算功能。煤炭物流金融有与以往金融模式不同的特点,这种模式下煤炭企业需要的资金大,银行贷款金额大,并且由于煤炭的特殊性,在保险中,保单金额大,因为煤炭价格的波动保险受损失的概率大。1.3风险。风险主要指的是不愿发生的时间或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多学者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具备客观性、不确定性和损失性。在煤炭物流金融模式中,融资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而风险分析对于煤炭物流金融模式能否顺利运行十分重要。

2煤炭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2.1垫付货款模式。垫付货款模式分为有银行参与和无银行参与两种,当没有银行参与时,该模式指的是物流企业在收到煤炭之后要为煤炭企业提供一部分货款,这种方式对煤炭企业来讲可以缓解资金流,而对物流企业来讲收到货之后垫付一部分货款可以减少风险,对双方来讲都是受益的。但很多物流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这时就出现了有银行参与的垫付模式。2.2保税仓模式。该模式指的是煤炭需求方和供应方首先签订合同,而后需求方向银行支付一定的保证金,银行给予承兑汇票,由煤炭供应方将货物交给物流方,物流企业出具仓单并在银行质押,而后在向煤炭需求方供应货物时分批进行供货,从而煤炭需求方分批完成剩余货款。2.3托盘模式。该模式指的是资金充足的企业为托盘方,向资金不足的煤炭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防止很多煤炭企业融资不足难以支持自身企业发展的状况。托盘方在此期间可以向融资的煤炭企业收取佣金、利息费用,但同时也要注意煤炭企业的信用、实力和运营流程等。

3煤炭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

3.1质押物风险分析。煤炭物流金融模式中质押物是煤炭,而煤炭价格是在整个流程中变化比较大的因素。煤炭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价格受国家宏观政策、自然环境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价格经常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煤炭企业要实时关注煤炭价格的相关信息。另外,煤炭的归属权是关键问题。如果煤炭企业没有将煤炭物资的归属权交给银行,采取质押的模式,煤企就很容易产生重复贷款,一旦企业经营面临危险,对银行、物流企业来讲都是一种风险,因此在物流融资模式下,必须明确物资的归属权。最后,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在整个物流金融模式中,银行特别关注质押物的变现能力,煤炭是很多商品的重要原材料,而不同商品的需求程度等不同,造成了不同种类煤炭的变现速度有差别,如果质押物品的变现很难,将会给银行或物流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综上所述,煤炭的价格、归属和变现能力三个因素都会造成一定的风险。3.2融资企业风险分析。融资企业是煤炭物流金融模式的参与主体,融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实力以及企业家的信用等因素,都会对物流金融模式的运营产生一定的风险。其中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速动比率、偿债能力、负债率和运营能力等。融资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也会对融资的风险产生重要影响。有些融资企业暂时资金不足,但是发展前景很好,市场风险很低,而有些企业虽然暂时规模比较大,但是没有发展前景,仍然有很大的运营风险。最后,融资企业的信誉度也会影响煤炭物流模式的风险程度。在煤炭物流模式中,融资企业会不会按照约定给物流企业和银行质押物、煤炭的质量是不是以次充好,都是煤炭企业发生的信誉度问题。另外,在银行或托盘方给予煤炭企业担保资金之后,煤炭企业会不会动用资金去做一些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这些都是煤炭企业可能发生的信用问题。总之,融资企业的风险分析主要是从授信资金和是否按照约定来履行义务两方面出发的。3.3物流企业的风险分析。物流企业是煤炭物流金融模式的重要参与对象,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配送安全、技术掌握等都会对物流金融模式的运行产生风险。首先,物流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会影响物流企业的配送,企业员工素质不达标、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都会使物流企业产生风险,进一步影响银行和融资企业,因此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十分重要。另外,物流企业还面临着模式的选择,主要有商业模式、质押模式、结算模式、担保模式等,而这些模式所造成的风险程度有所不同。3.4银行的风险分析。银行作为煤炭物流金融模式的主要资金供给方,其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影响银行风险的主要因素有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银行系统和技术保障。首先,银行会有专门的从业人员考察煤炭企业的信用、资金情况和物流企业状况,如果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不过关将会直接导致银行将资金垫付给信用不良的企业,从而产生潜在风险。其次,银行内部信息系统的完备和技术水平也会影响银行的风险,在银行业务运行当中,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完好运行。一旦银行各项业务的信息不能够及时地传达,将会给银行的运行产生风险,另外银行的技术水平也会影响到银行的风险,银行所存储的信息、资金众多,一旦网络安全技术落后,会导致银行的资金和信息安全泄露,从而使银行产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汪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8.

[2]王子良.商业银行创新物流金融模式的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刘龙政,徐智凤.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及其对物流业的影响[J].物流技术,2011,30(12):65-67.

[4]王有朝.大宗商品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

物流金融范文篇10

1.物流金融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物流金融的作用

物流金融其实就是物流的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本身就包括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可以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务发展的内在的、客观的需要,同时,物流金融也是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融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利用动产质押突破了传统固定资产抵押模式,缓解了贷款企业急需的流动资金;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有效降低企业50%的融资成本,加快了资金周转率;贷款企业利用银行的资金与物流企业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缩短了销售周期、降低产品库存,加快了产品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培育了潜在的优质客户;银行通过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可以快速吸收存款,还通过银承贴现获得了一定的利润;银行通过和物流公司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风险,据有关银行统计物流金融的坏账率低于0.2%,大大低于银行现有业务的坏账率。

生产企业。生产商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下游经销商的周转资金,生产企业可以稳定并拓展销售网络,有效扩大了产能。

物流企业。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同质化经营向差异化经营的转变提供了可能;物流企业通过融资物流业务,在获得物流业务的报酬之外还可以得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报酬,这种报酬通常是与融资金额或与货物价值相挂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盈利水平;利用融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切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拓展,延伸服务链条。

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世界各大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快递物流公司UPS等都在大力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以UPS为例,为了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公司于2001年5月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将其改造成UPS金融部门。在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中,UPS在收货的同时直接给出口商提供预付货款,货物即是抵押,这样,小型出口商们得到及时的现金流;UPS再通过UPS银行实现与进口商的结算,而货物在UPS手中,也不必担心进口商赖账的风险。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借用UPS的资金流,货物发出之后立刻就能变现,如果把这笔现金再拿去做其他的流动用途,便能增加资金的周转率。

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国内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因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和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2005年以来,国内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携手开展物流金融的新业务。中国诚通集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拥有近100家大型仓库,占地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万平方米,货场面积370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存储能力为1000万吨,年吞吐能力为4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的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该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500多家客户累计提供质押监管融资近200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①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开展监管货物、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指定付款买方信贷(保兑仓)等物流金融业务。中远物流从2006年开始探索物流金融业务,已先后与国内14家银行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开发项目累计达到300多个。业务模式在仓单质押、保兑仓基础上,中远物流还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海陆仓操作模式,即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生产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于2006年7月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双方约定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

三、企业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

1.代收货款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将货物送至收货方后,货方收取货款,并在一定时间内将货款返还发货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取现款后,由于时空、技术条件等限制,一般需要滞后一段时间向供方返款,随着不断的收款付款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的时间后就会积淀下相当规模的资金,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代收货款模式常见于BtoC业务,并且在邮政物流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

2.垫付货款

垫付货款模式是发货人委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垫付扣除物流费用的部分或者全部货款,第三物流供应商向提货人交货,根据发货人的委托同时向提货人收取发货人的应收账款,最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存款。这样既可以消除发货人资金积压的困扰,又可以让双方放心。在垫付货款模式中,除了发货人与提货人签订的《购销合同》之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应该与发货人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在该合同中发货人应无条件承担回购义务。

3.仓单质押

仓单质押分为典型仓单质押模式和综合仓单质押模式。

典型仓单质押模式是仓单质押的基本模式,融资方把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后,凭仓库开具的货物仓储凭证即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融资方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质押贷款合同以及三方签订的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书,根据质押物寄存地点的不同,对融资企业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是对寄存在本企业仓储中心的质物提供仓储管理和监管服务;二是对融资方寄存在经过金融机构确认的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社会仓库中的质押物提供监管服务,必要时才提供仓储管理服务。综合业务型仓单质押模式。金融机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便捷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这种运作模式把大部分的业务操作集中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身上,金融机构只要负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授信,其他的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仓单质押业务通过仓储企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险,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高利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

4.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模式中,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一般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

5.物流保理

物流保理模式是保理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客户在其产品置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之下的同时,就能凭提单获得物流企业预付的货款,货物运输和保理业务的办理同时进行。

ZHONG可指物流企业联合金融机构为其他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从保理业务的服务内容来说,物流保理业务与银行保理业务无本质不同,但是其经营的主体由银行变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物流和金融流的联系更为紧密。

与金融机构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客户的供应链管理中,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人的了解,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更为简捷方便,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机构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金融机构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控制之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即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无法追讨货款而将货物滞留,由于对该货物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与该行业内部的供应商和销售商具有广泛的联系,在货物变现时能够享受到诸多的便利,使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

参考文献:

[1]唐少麟,乔婷婷,发展物流金融强化供应链整合———物流金融系列研讨之一[J],物流技术,2006,(2)。

[2]林惠丹,第三方物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2006。

[4]马克·格林布莱特(美),施瑞丹·蒂特曼(美),金融市场与公司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勋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6)。

[6]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7]傅新平,潘朝晖,我国发展物流主导产业的必要性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9]戴湘荣,一种新型增值服务模式———仓单质押[J],物流技术,2004,(11)。

[10]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金融供应链与融通仓服务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3)。

[11]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

[12]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新浪财经。

[13]孟超,田志军,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物流金融[J],理论界,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