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音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0:25:26

舞蹈音乐

舞蹈音乐范文篇1

众所周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被称作是“声音的美妙组合”,也是我们能够容易理解的表述,然而在舞蹈中能够“驾驭音乐而不成为音乐的奴隶”,这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那么如何来理解音乐就成为打开我们“音乐瓶颈”的唯一方法,因为只有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摩登舞之魅力,否则只能是鹦鹉学舌般的滑稽之舞了。

谈起音乐,首先不能不讨论什么是“音”?音既是声音的总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并向四周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波,这些波引起我们耳膜的震动,使我们才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声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一系列有固定频率或固定音高的音,这一系列的音称为音列,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发展中形成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音就低。一般人耳能够听到的音频范围约为30-17000赫兹。音的长短是由于振动的延续时间决定的,振动延续时间长音就长,振动延续时间短音就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即物体振动范围的幅度大小决定的。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音色”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作为舞者在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特别是舞曲音乐的前奏部分,更是我们要加以关注的。然而大多数舞蹈音乐的旋律,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些精心设计的次要素材用以烘托意境,不要让音乐的旋律被伴随它的次要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什么是形体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形体舞蹈是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所谓形体修塑就是伴随音乐(一般以舒缓优美,但有时也用一些节奏感强、起伏较大的音乐)做一些针对上肢、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臀部、大腿、小腿、足等的修塑动作,使肌肉有弹性,线条更美,动作要求舒展.幅度适当,同时也锻炼动作的协调性,肢体的动作美感,培养外在和内在的气质,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健美外形和优雅的举止风范。这一点最重要,也是我们形体训练的培养目标。

1.大学生一般不具有专业的舞蹈意识和基本能力(如软开度、力度、垂直感、弹跳能力),因此应首先通过基训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尽快、最大限制的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几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同时,掌握舞蹈所需要的基本动态、体态、方位以及基本训练的一些知识。

2.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姿势相关、动静结合、神富于形、以形表情、神形并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技术训练与舞蹈成品学习相结合、提高列编能力。舞蹈组合练习是形体训练的更高形式,是学生在得到美的形体的同时,运用身体语言,配合音乐表达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组合训练,可培养起较强的音乐节奏感和优美的舞蹈感受,使形体美得到更高层次的表现,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形体舞蹈训练的独特作用是其他运动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能增强学生的体魄,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稳定性、节奏感和力量等形体素质。

而要真正使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有机结合,使训练有素的形体把内在的心理品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形体的姿态美、气质美。在每周只有2课时又拥有那么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教学的实施是非常具有难度的。

所以,在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中,发现要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姿态美、气质美和对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的综合人才的培养,不应是单纯的模仿训练到外部形态的形成,如果没有对舞蹈文化的深刻认识,没有对舞蹈作品的直观感受,没有点燃触动心灵的舞动,学生就不会有探索欲,也不能把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的有机结合,那我们的教学培养也是不成功的。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目标就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它不是某项专业的技工,而是拥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职业人才。我们的教学要伴随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制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

“外塑形,内塑雅”的教育观念

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强调,人类的美兼容身体健美,精神丰富和道德的纯洁。其中健美的身体是美的表现的主要载体。

人的身体是有生命和情感的活体,健美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情感的发展,意味着无穷无尽的美好追求与创造,是推动社会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中,热爱美、追求美,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更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大特点。所以在舞蹈训练课中除“外塑形”的形体训练还应结合“内塑雅”的舞蹈鉴赏课教育。这不是提供某种行为规范,而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融理于情,对人的品格产生直接的塑造作用。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直接地、直观地感受舞蹈,把舞蹈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将审美媒介作为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开拓自己的精神动力,进而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因此,舞蹈课教学不单是承担着外形条件的训练,他更多的是训练学生身心健美,强化审美意识;是全面掌握形体训练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个性和能力;是进行艺术美育教育,陶冶情操的综合型课程。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需要学生多重欣赏能力,富有除技术工作以外的文艺表演能力、欣赏能力、多元民族的了解等等。作为高职院校的形体训练或舞蹈欣赏课程不单只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服务,而应广泛传播。在学校形成校园文化的传承使命,让学生从中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及审美能力。

深化舞蹈教育的对策

注重实际、实用、实践。“外塑形,内塑雅”的教育观念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全面的舞蹈理论基础和专业的舞蹈技能技巧,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基本功,还要通晓各种与舞蹈类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首先以教研室为单位严密制订符合学校发展的高职舞蹈教育的教学大纲。秉承着这一培养目标,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所教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系统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构成舞蹈教学活动的诸要素进行综合,对整体进行规划安排。

作为选手,当我们步入舞池或进入赛场,能够让我们的心境平和下来的关键是理解音乐,倘若您对华尔兹音乐没有很好的理解,对其不同意境的乐曲没有把握的心境下,您的心态必然会随之紧张或波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都会影响到技术的发挥。因此理解音乐、把握音乐、诠释音乐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也是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刻意的加以训练的内容。学习英文需要练习听力,学习舞蹈也是如此,若不能很好的理解舞蹈的音乐,就不可能很好的把握音乐,更谈不上诠释音乐了。

我们知道了舞蹈音乐是由“节拍”、“节奏”、“旋律”组成的,其“旋律”决定了音乐的主题思想,也是舞者需要用心的去理解和诠释的主题,更是舞者与音乐能否完美融合的关键所在,“节奏”决定了舞曲的“品格”与“快、慢”,“节拍”告诉了我们此音乐的“轻重缓急”。以上种种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听懂音乐、理解音乐、把握音乐、诠释音乐,只有这样的选手才会在舞蹈中得以达到艺术的升华,而不会成为“音乐的奴隶”,更不会在音乐节拍的引领下“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纵观世界大师的比赛以及表演,不难看出其对音乐的把握,以及在技法的处理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由此诠释出的舞蹈意境各有特色,这就是舞者的风格。是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的意境不同,造就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让人赞叹不已真可谓“顶礼膜拜”,这不但是来自音乐的魅力,更是舞者的身心与音乐完美融合的结果。

舞蹈音乐范文篇2

纵观世界大师的比赛以及表演,不难看出其对音乐的把握,以及在技法的处理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由此诠释出的舞蹈意境各有特色,这就是舞者的风格。是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的意境不同,造就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让人赞叹不已真可谓“顶礼膜拜”,这不但是来自音乐的魅力,更是舞者的身心与音乐完美融合的结果。

作为一个优秀的摩登舞选手,如果没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将直接影响到临场的技术发挥,也影响到裁判与观众的直接印象,可见音乐在舞蹈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丝毫不容忽视的。

因此可以说:音乐是选手展示技术与技巧的时间与空间,它规定了动作套路的长度,它确定了全套动作的风格基调,它蕴涵着编舞者的美学理念。

选手们的每套动作都可以说是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是由音乐与动作共同组成的。舞蹈选手就是这件作品的主要实现者,因为目前的各种比赛,音乐资料都是未知的,这对于选手来说更具有挑战性,为了烘托音乐的气氛,选手们必须依据不同的音乐意境,调整动作的内在表现形式以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华尔兹的音乐就有不同的风格:“抒情型”、“忧伤型”、“辉煌型”、“缠绵型”以及“欢快型”等等。

尽管我们不是专门从事音乐工作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而我们却是用肢体动作及表情诠释音乐的“舞蹈”家,因此提升我们的音乐素质能力是极为关键的,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说起音乐我可以说是一个“乐”盲,既不会作曲又不会歌唱,时至今日也是如此。从舞九年、学习九年、感知九年、理解九年,今天我仅就我在这九年的感知与体验,所总结出的点滴经验或者说是体会更为确切,在此谈点个人的一些看法,期望着与您探讨!

学会对比、提出疑问,是舞者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有了“对比”的思想意识,就会让我们在“对比后”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会去寻求答案。

疑问之一:交谊舞曲“慢三”与摩登舞中的“华尔兹”它们的区别何在?

疑问之二:相同的音乐为何不同的舞者所表现出不同外观,有的“匆匆忙忙”,有的“沉稳有序”?

疑问之三:同一舞者、同一套路,为何在不同的音乐中所表现出的舞蹈意境与风格不同?

疑问之四:比赛与表演有何不同?

凡此种种的疑问不胜枚举,在我九年的摩登舞学习与训练中,无时无刻不在为如此众多的疑问寻求着答案,今天在此整理出来与朋友们分享吧。

任何一首音乐都是一部美妙的作品,如何深刻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关键在于要根据音乐作品提供的全部信息,充分调动我们头脑的想象力,听懂音乐的语言,让音乐在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

虽然音乐不是图画,但它用声音给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或是高山流水、鸟鸣幽谷,或是暴风骤雨、电闪雷鸣。

虽然音乐不是文学,但它用声音再现了生活的悲欢,或是欢庆胜利、心潮澎湃,或是肝肠寸断、生离死别。

用美学的术语说,音乐作品中包含有:优美、崇高、和谐、冲突、滑稽、幽默、悲剧性、喜剧性等内容。若我们能够对音乐的理解达到了美学的高度,才是想象力发挥到最佳状态的时刻,此时的创造力与表现力才有坚实的艺术基础。

音乐被称作是“声音的美妙组合”,也是我们能够容易理解的表述,然而在舞蹈中能够“驾驭音乐而不成为音乐的奴隶”,这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那么如何来理解音乐就成为打开我们“音乐瓶颈”的唯一方法,因为只有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摩登舞之魅力,否则只能是鹦鹉学舌般的滑稽之舞了。

谈起音乐,首先不能不讨论什么是“音”?音既是声音的总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并向四周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波,这些波引起我们耳膜的震动,使我们才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声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一系列有固定频率或固定音高的音,这一系列的音称为音列,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发展中形成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音就低。一般人耳能够听到的音频范围约为30-17000赫兹。音的长短是由于振动的延续时间决定的,振动延续时间长音就长,振动延续时间短音就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即物体振动范围的幅度大小决定的。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音色”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声音的这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长短更为重要。以《生日快乐》这首歌的旋律为例,不管用人声演唱或用乐器演奏,小声演唱(奏)还是大声演唱(奏),虽然音的强弱和音色都有了变化,但是仍然很容易辨认出这支旋律就是《生日快乐》。但是,假如将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长短)加以改变,则音乐形象即受到破坏,人们再也听不出这是原来的旋律了。

音的振动状态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据此“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也就是振动状态规则的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知道了“音”的性质以后,下面谈谈构成音乐的几个要素,既“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节奏与节拍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构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乐表现中具有重大意义。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永远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离的。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及其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带重音和不带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

例如列队行进中整齐的步伐,就充分体现了这点。假定左脚带重音,右脚不带重音,左-右-左-右就是强-弱-强-弱,这就是节拍。

节奏的含意有两种:广义地说:一切协调、平衡、律动都可称为节奏;狭义地说: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变化着的鼓点体现了音的长短关系,如“嘣-嘣-嘣嘣嘣”,这就是节奏。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

例如交谊舞中的快三步(相当于古典音乐中的维也纳圆舞曲)其节奏型是“蓬、嚓、嚓、蓬、嚓、嚓”,用音乐术语说是属于6/8拍子(读作八六拍)。若是在歌唱中则被认为是四三拍音乐,因此就目前很多舞者甚至是教师,依然以为是四三拍音乐,人为的跳成了1、2、3,1、2、3.而不是123456.两小节为一整体,这就是对音乐无知的结果。

下面谈“拍子”问题,用来构成“节拍”的每一时间片断,叫做一个“单位拍”。为了构成“节拍”而使用的“重音”,叫做“节拍重音”,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无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弱拍”。由于“单位拍”的“数目”和“重音”的位置不同,“拍子”分为几类。

每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叫“单拍子”。“单拍子”的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如2/2、2/4、3/4、3/8等都是“单拍子”。用同样的“单拍子”,即两拍子或三拍子合成序列。

不只有一个“重拍”的“拍子”,叫“复拍子”。在“复拍子”中,有几个“单拍子”就有几个“重拍”,每个“单拍子”的第一拍都是“重拍”。在“复拍子”中,第一个“重拍”叫“强拍”,其它“重拍”叫“次强拍”。常用“复拍子”有4/4、6/8、9/8、12/8等。

在音乐中,各种拍子都有它所特有的表现作用,是别种拍子所不能代替的,如进行曲总是用两拍子,圆舞曲总是用三拍子,两者绝对不能互换。此外,复杂的拍子往往会给音乐赋予特殊的活力,像爵士乐、摇滚乐就是这样的例子。

二、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基础,它体现音乐的全部思想或主要思想。文学家写一本小说,用文字叙述了小说的情节,这个情节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它叙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个情节。

音乐所描述的内容从本质说来总是比较抽象的(某些标题音乐例外),音乐的“情节”只能依靠旋律表达出来,因此旋律在音乐中似乎相当于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

旋律是听众的向导也是舞者进行舞蹈的前导。因此舞者在接触一支舞曲的旋律时,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这是对所有舞者的起码要求。如果你听音乐时既不能辨认旋律,又不能追踪旋律,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听下去了,更没有必要舞蹈了,因为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到音乐的存在而已,谈不上用你的身体去诠释音乐了。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

旋律离开了其它各种音乐要素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旋律的表现为“感人”正是通过音乐的各种要素作用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旋律可分为声乐器乐旋律两种,声乐旋律是供人声演唱的,一般说音域比较狭窄,富于歌唱性是它的最大特点。器乐旋律是供乐器演奏的,它比声乐旋律音域较宽,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比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

旋律进行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四种:

1、级进。即旋律按照音阶式进行,可以是上行(12345),也可以是下行(54321)。

2、跳进。旋律进行时作三度以上的跳跃称为跳进(135或531)。

3、同音反复。相同音连续出现(1155665,4433221)。

4、模进,即不同高度的重复(123,456,654,321)。此外,旋律还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使之变化发展,从而扩大了旋律的范围,丰富了旋律的内容。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作为舞者在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特别是舞曲音乐的前奏部分,更是我们要加以关注的。然而大多数舞蹈音乐的旋律,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些精心设计的次要素材用以烘托意境,不要让音乐的旋律被伴随它的次要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您是否对音乐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作为以身体动作为载体,以音乐为灵魂的舞蹈来说缺一不可。那么如何简单的说明呢?我仅就以下几点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方便您的眼前所需吧。

在前文所说的“节奏是音的长短关系”,“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由此不难理解,在摩登舞曲中“音乐的节奏”,是区分舞种特点的唯一要素。

如华尔兹舞的节奏是“彭、嚓、嚓”(既强、弱、弱),探戈舞的节奏是“蹦、蹦、蹦蹦蹦”(既强、弱、强、弱),维也纳华尔兹舞的节奏是“强、弱、弱、次强、弱、弱”,狐步舞的节奏是“强、弱、次强、弱”,快步舞的节奏是“强、弱、强、弱”。

因此作为一名选手或者是一名教师,能够深刻的领会摩登舞的音乐是极为重要的,在比赛中您若是能够很清晰的区分,这几个舞种的典型节奏以及他们的时值是十分不要的。

说起时值即是每个音乐小结的时长,也就是说您一旦确定了舞种的音乐之后,您的注意力就应随之转移到音乐的时值上,以便您能够很好的把握音乐的快慢,这对于您能够很好的诠释音乐的意境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仅就华尔兹舞曲特性的把握上,谈点自己的体会,用以说明其节奏、节拍、旋律在舞蹈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的,旨在给您带来思考或者是借鉴。

作为选手,当我们步入舞池或进入赛场,能够让我们的心境平和下来的关键是理解音乐,倘若您对华尔兹音乐没有很好的理解,对其不同意境的乐曲没有把握的心境下,您的心态必然会随之紧张或波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都会影响到技术的发挥。因此理解音乐、把握音乐、诠释音乐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也是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刻意的加以训练的内容。学习英文需要练习听力,学习舞蹈也是如此,若不能很好的理解舞蹈的音乐,就不可能很好的把握音乐,更谈不上诠释音乐了。

我们知道了舞蹈音乐是由“节拍”、“节奏”、“旋律”组成的,其“旋律”决定了音乐的主题思想,也是舞者需要用心的去理解和诠释的主题,更是舞者与音乐能否完美融合的关键所在,“节奏”决定了舞曲的“品格”与“快、慢”,“节拍”告诉了我们此音乐的“轻重缓急”。以上种种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听懂音乐、理解音乐、把握音乐、诠释音乐,只有这样的选手才会在舞蹈中得以达到艺术的升华,而不会成为“音乐的奴隶”,更不会在音乐节拍的引领下“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纵观舞蹈的赛场,有多少舞者在“音乐节拍”的催促下“疲于奔命”,如此情况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更有甚者对其自己在舞蹈中没有合上音乐,还美其名曰什么“这是在跳旋律”,听到的与看到的真的让我为之汗颜。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想过,当我们在编排舞蹈的套路时,都精心设计了开始步(我称之为前导步),有的人用一小节音乐,有的人用两小节音乐,原因何在呢?以笔者之用意(我就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运用的):

首先,作为选手进入舞池之后,我所关心的不是什么舞种(因为都已经知晓了),而是极为关心舞曲的快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前导步”(一或二小结音乐之内)准确判定舞曲的快慢,这时您的思想要完全集中在音乐的“节奏”上,也就是说要迅速的依据“节拍”的“时值”,得出舞曲的快慢的结论。

一般说来任何一只舞曲都是有前奏的,以华尔兹舞曲为例,前奏音乐都会很明显的提示你“强拍”的,作为选手只要您合上了第一个“强迫”之后,您的注意力就必须迅速的转移到“节奏”的快慢上,由此在前导步阶段就会找到身体与音乐融合的感觉了。

其次,有了对音乐快慢的感受的同时,您的思想就应该迅速的体会本舞曲的主题思想,或者说是感受其“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的思想。可能是“娓娓道来”的叙事诗,也可能是“柔肠寸断”的感人故事,亦或是“缠绵委婉”的爱情故事。凡此种种,都是您在“前导步”的过程中极力要完成的工作,只有您理解了音乐的思想,您的思想才会得以升华,您才有可能把自己的身心融入的美妙的音乐里,用你的心、你的情、用你心底的本能与之产生的共鸣去舞蹈,舞出你的思想、舞出你的情绪、舞出你来自心灵的亮丽阳光……

最后,“节拍”组成了“节奏”,而“节奏”告诉了我们音乐的快慢,“旋律”给予了我们舞蹈的意境或者说给了我们“灵魂”。在技术上“旋律”让我们知道了“升降起伏”、“回旋摆荡”,更让我们明晰了“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运动“时值”,由此您是否明白了我要说的话语用意?

语言的局限真的让人苦恼,口口相传的舞蹈教学更让人迷茫,这就是现实,企盼用语言文字给以明确的说明实难不易,特别是艺术的东西更加的如此,也许真的是自己表达能力所限吧。

再说点吧,总感觉没有说明白。简单来说舞曲是由节奏与旋律组成的,这里用节拍来说更好理解。很多人都以为我们在跳舞时是在跳节拍,其实节拍只是告诉了我们的“节奏”和“时值”,也就是说告诉了我们是什么“风格的音乐”而以。并不是让我们去踏着“节拍”去舞蹈,不然岂不成了“走步”?或者说是在做“广播体操”?在套路中也不是那么的对应呀,三拍四步、三拍五步等等,与音乐的“节拍”真的有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虽不能够说是毫无关系,但至少可以说是关系不大。那些用脚在匆匆忙忙中踏着拍子的选手,其无韵律可谈的舞蹈就是典型的例证,仅此就可以说明了,这些说法会引起您的思考呢?

舞蹈音乐范文篇3

【关键词】舞蹈教育;音乐素养;调研分析

一、研究背景

据文献查阅,当前国内外舞蹈教育中融入音乐元素的背景如下:首先,从横向来看,美国的艺术教育是开放、多元、综合、全面的,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美国改变了过去的艺术教育方式,反思了过去注重自我表现的弊端,调整了学科结构。而在中国,将音乐素养的培育纳入舞蹈教学内容,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与之直接相关的理论研究亦显不足。其次,从纵向来看,在古代的艺术教育中,舞蹈与音乐也是相互配合与协作的。例如,在原始舞蹈中,舞蹈动作都是通过简单的哼唱或是乐器的击打声来呈现的。又如唐代宫廷乐舞中的坐部伎、立部伎,都是通过乐手的乐器和舞者的舞蹈配合之下展示出来的。音乐结合舞蹈的古代舞蹈艺术实现了古代人们对艺术审美的需求。而到了近现代,社会对教育科目的要求更高,划分更细,对舞蹈的专业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舞蹈教育更多地强调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却忽视了其他艺术教育对舞蹈教育的辅助或协作作用。因此,艺术科目中的舞蹈与音乐逐渐独立化,尤其是舞蹈这门科目作为艺术教育常常会脱离综合艺术的范畴,去寻求专业的突破和发展。最后,通过对舞蹈课程设置的相关信息查阅,我们可以得知:在上海市各类中小学、舞蹈教育机构或教学团体中,只有少数一些学校开设了音乐类课程,以提高舞蹈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舞蹈创作、表演与审美欣赏等方面有所升华。总体而言,在舞蹈教育中开设音乐素养类课程的学校或社会舞蹈教育机构的数量并不乐观。同时,至今未见到具有足够可信度的调查报告或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据此而展开讨论的研究文献。因此,本文立足于上海地区的实地考察、调研与实践,针对音乐素养融入舞蹈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以期对未来舞蹈教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以上海地区为例,主要针对十二岁至十六岁具有一定音乐接受能力的中小学生以及中专生。在此次问卷的设计中,调研问卷围绕本主题共设计了18个题目,分为多选、单选与简答三个类型,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以及学校、机构等地现场分发并回收等多种方式,汇总有效问卷共计89份,取得了理想的调研效果,具有较高的信度。笔者以上海市十二岁至十六岁有一定音乐接受能力的中小学生以及中专生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一群体,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且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明显。过小的儿童学习能力尚且不足,而过于年长的人群已经形成固有的定势思维且和一定的舞蹈学习习惯。由于此次问卷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音乐与舞蹈是否要采用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因此抽取的调研对象都是有一定舞蹈学习经历的。调研的对象主要划分为三类:素质舞蹈、社会舞蹈和专业舞蹈教育。原因是通过不同程度舞蹈学习的调研,可以鲜明地对比出舞蹈学习程度较浅的和较为深入的、音乐舞蹈全面发展和只偏重于舞蹈的人群的差异。不同教育背景的孩子对于节奏和音乐的把控掌握能力有所不同,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开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此次的调研分布在上海各中小学和各教育机构之中,所以此次调查对于上海的中小学及其上海专业类院校的音乐与舞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也希望对未来的舞蹈教育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调研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等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接受调研的舞蹈教师与舞蹈学生普遍重视舞蹈教学与表演中的音乐要素,其中94.38%的被调研者认为有必要在学舞的同时注重培养音乐素养,95.51%的被调研者认为较好的音乐素养对舞蹈学习与表演具有积极意义。其次,相关舞蹈教育机构中,同时辅以相应音乐素养类课程的比重仅为40.45%,不足被调研机构的半数。再次,被调研者在跳舞的过程中,对音乐的关注多在于节奏(94.38%)和旋律(82.02%)方面,对音乐色彩等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较低。最后,84.27%的被调研者表示对舞蹈音乐感兴趣,然而,只有49.44%的被调研者具有音乐学习经历或认为自己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综上,通过对有效数据的统计和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相关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显著矛盾——供远远小于求,也基本反映了当前舞蹈教育的现状,本文希望能够通过调研出的现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四、相关成因与影响分析

总体来看,有91.01%被调研者赞成在舞蹈教学的同时开设音乐素养类课程,但从调研数据上看,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距离。由此可见,目前在大多数舞蹈教育机构中设立音乐素养课程的单位远低于预估比率。同时,被调研者对音乐素养类课程的开设具有普遍的期待并认为其会带来积极意义,由此凸显出主观期待或需求与相应的客观供给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上海地区,与舞蹈息息相关的音乐元素并没有像大众所期望的那样普及,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一)成因

笔者认为,造成音乐素养类课程的供求矛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从历史与客观层面来讲,首先是由于上海教育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如今的上海教育升学压力大、竞争难度大,因而导致艺术学科与各学科之间存在壁垒。所以,我们应该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并进行整合,把舞蹈与相关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又因为教学课程体系与分科教学的历史习惯、教学组织者及师生对分科教学的思维惯性与行为惯性导致各门学科的老师各司其职,学校也通过每门课程的教学成果来评价老师与学生,这并不符合新时代综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最后,在中考、高考的艺术类评价机制有所缺失,学生们往往为了应试去突击学习舞蹈,将一个应试剧目练得炉火纯青,但对其他的却一概不知,实际上并不具有基本的舞蹈素质,也不关注乐感、舞感和对身体的敏锐力。其次是现实与主观层面的原因。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得知,有91.01%被调研者赞成在舞蹈教学的同时开设音乐素养类课程,但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差距。首先是由于办学条件的专业化要求与评价,以及教育机构的成本考虑,学校和机构不愿再“多此一举”,特别是教育机构,如此很可能会流失很多学生,无法盈利。其次,对于家长们而言,音乐素养类课程大多改变的是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对自己身体、对音乐的敏锐度,都是一些循序渐进的改变过程,而家长更希望看到直观的教学成果,每节课要学会一些新的动作、新的舞蹈或者是新的技术技巧,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将一些专业的、有难度的舞蹈动作提前搬上日程。最后是由于社会对艺术功能与学习目标的误解、对正确艺术与美育观念的缺失。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家长都是有目的性或者功利性地让学生学习舞蹈,甚至有速成的教学要求与学习需求。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小小年纪就已经把考级舞蹈考到了最高级别,但是在舞蹈各个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欠缺,甚至一些基本的身体要求都无法达到。大家都一味追求技术技巧,但是忽略了舞蹈的本质而失去了舞蹈原本具有的美感。

(二)影响

根据对上述诸多原因的分析,这些成因难免影响上海地区舞蹈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总体上看,大家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或观念仍然相对传统或保守,很多人对艺术的鉴赏还停留在“踢得真高”、“弹得真快”、“唱得真高”、“画得真像”的层面,导致社会过于追求所谓的“专业”,却常常适得其反。因此,要将正确的艺术与美育观念传播给大众,将音乐素养课程逐渐融入舞蹈教育中,将大众关注力逐渐往舞感、舞乐融合上转移。通过数据反映出的当前舞蹈教育中相应层面的现状,不难看出大众对音乐素养的需求已经大于供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距离。这样长期下去,将导致受教者与施教者的不满,尤其是在这个主张综合素质教育的新时代,已经有不少学校选择“STEAM”或是“STEM”课程,开始淘汰“中国式”的旧式课程,就连上海的高考制度也开始改革成一试多考而非一考定终身。因此,艺术教育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综上,无论是在素质舞蹈教育或者社会舞蹈教育中,大多学校、教育机构以舞蹈教授为主,家长们更注重的是教学的效果及呈现,对学生直观学习效果的期待与评价,因此忽略了音乐素养的培育,所以乐感及节奏感明显较弱。因此,都需要增设课程或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领域,并督促学生在艺术领域全面综合发展。通过课程的增设,可以让孩子学习到更多单一学科以外的知识和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也可以普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让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为舞蹈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五、结语

总之,通过数据反映出的当前舞蹈教育中相应层面的现状,不难看出大众对音乐素养的需求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被调研者的主观愿望与当前舞蹈教育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大距离。因此,舞蹈教育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要反思如今的舞蹈教育现状,树立新时代要求的全面的舞蹈教育观,传播正确的舞蹈教育理念,使得全民共享综合艺术教育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朱静.初中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意义[J].才智,2010,(26):144.

[3]王渝璇.中国舞蹈音乐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舞蹈音乐范文篇4

关键词:奥尔夫;舞蹈教学;音乐

奥尔夫理念是一个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主要的指向就是使得受教育者在语言表达、舞蹈动作、音乐节奏、艺术表演等能力都得到锻炼。

一、奥尔夫理念概念及特点

(一)奥尔夫理念概念

奥尔夫理念的本质就是应用与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其创立者是德国的音乐教育家与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卡尔•奥尔夫十分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将音乐声势律动的训练融入到舞蹈教育中,从而使得受教育者的语言、动作与乐感都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二)特点

1.即兴性。奥尔夫理念认为,人对语言、音乐,以及舞蹈都有天然的情感性,这是出于本能的需求,对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互相契合,音乐的节奏美就会激发受教育者自然天性,从而使之在一种毫无顾忌的自然的状态下受到音乐的感染,并最终提高自己的艺术本能。

2.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理念的基本原则,奥尔夫理念认为,受教育者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与语言表达出主体的情感,这就要求舞者可以对音乐与舞蹈的理解,进而独创性地予以演绎,不仅如此,个性化的内心世界与音乐舞蹈的契合也是独创性外在表现之一。

3.综合性。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蹈者根据音乐来做出并变幻不同的舞蹈动作,从而使得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节律相契合,从而激发内心强烈的情感,其最终的指向,即是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二、舞蹈教学音乐选择条件

(一)节奏清晰明了的舞蹈音乐。在舞蹈的过程中,清晰明了的音乐节奏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者对舞蹈动作的认知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其做好舞蹈动作的最大障碍,清晰明了的音乐节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音乐利用节拍的强弱、快慢、缓急来调控舞蹈的动作,从而使得舞姿在音乐的配合下整齐而又优美。

(二)节奏易于记忆的舞蹈音乐。在舞蹈教学中,容易记忆的舞蹈音乐就可以使得幼儿在舞蹈训练中准确把握与应用。容易记忆的舞蹈音乐一般会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乐句短小,短小的乐句能够使得舞蹈学习者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音乐的起伏节奏,可以将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关联,从而发挥音乐对舞蹈的表现力;二是音程跳动较小,只有将音程跳动幅度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可以减少舞蹈动作的难度,避免难以把握或是无法把握舞蹈音乐辨识问题的出现。

(三)能够准确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舞蹈动作与学习者的情感逐渐存在直接性的关系,激越的情感会产生比较激烈的舞蹈动作,轻松的情感则会产生轻缓的舞蹈动作,据此而言,将借助于音乐刺激并引导内在的情感,从而使之发挥对舞蹈动作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从这一个视角来进行分析,就应该编排出适合于舞蹈动作,能够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这就会成为舞蹈学习者训练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音乐中的应用

(一)利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来提升学习者的舞蹈节奏感。在舞蹈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较强的节奏感可以使得学习者可以在音乐的带动下翩翩起舞,从而使得舞蹈呈现出节奏明快、动作整齐的特质,给人以美的享受,奥尔夫理念中的声势律动则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采取拍手、跺脚、发声等手法来制造节奏,拍手与跺脚都是借助于击打身体上的某一部位来创设节奏,而发声则是利用不同的口型来发出节律性的声音,举例来说,在dong-da练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演示基本拍的联系,然后再由学生自主性的模仿,最后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自己创设出不同声势律动的作品,具体而言,第一,演示环节。向学生演示2∕4拍,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节奏型,即0X∣0XX∣0XXXX∣0X∣,在演示的时候,即使可以采取集体演示与分组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面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演示,然后则是对问题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演示;第二,模仿环节。模仿的环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本小组内配合声势律动设计出差别化的节奏型,要求小组内的学生予以模仿与熟悉,第二个阶段是小组间的模仿,重点是配合他小组声势律动来模仿节奏型,第三个阶段是汇集所有的节奏型与声势律动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自主性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动作。

(二)以奥尔夫的创造性来激发舞蹈教学的创新力。奥尔夫理念具有即兴性的特点,简单的说,所谓的即兴就是指学习者内心有来源于自然与本性的音乐的感悟力,在舞蹈教学音乐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契合于舞蹈教学的音乐,利用音乐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世界,从而使之在不自觉中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形式爆发出来,这一种状态就是一种近乎于自然的放松状态,对于舞蹈的学习者而言,这一状态下的舞蹈极易进行主观性的创新,这对舞蹈教师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应该创设情境,在舞蹈音乐的选择、音乐释放环境的创设、舞蹈创新力的引导等方面加以指导。

(三)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认为,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即将音乐、舞蹈的动作、语言与艺术的表演融合在一起,这就对教师的舞蹈教学提供契机,教师在舞蹈音乐的择取上,可以从乐器与自制声乐中创设情境,既能够打造一个竞争性与情绪化的音乐与舞蹈氛围,又可以利用音乐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而使得学生在舞蹈中有章可循,从长远来看,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就可以打破固化舞蹈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的艺术能力。

四、结语

奥尔夫理念对传统的教育予以纠正,在当前舞蹈教学的音乐选择与应用实践中,节奏清晰明了、节奏易于记忆、准确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都可以被作为选择的对象,并在应用中采取诸如利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来提升学习者的舞蹈节奏感、以奥尔夫的创造性来激发舞蹈教学的创新力、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等策略,就可以起到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作用。

作者:李凌燕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舞蹈音乐范文篇5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与舞蹈如影随行的音乐诠释着他们的肢体语言,将他们宣泄的情感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向世人展示非洲民族独有的内涵和风情。那么,归纳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突出特征之一。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是任何国家的舞蹈艺术所不能相比的,这种节奏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声乐化,“任何一个基本音乐的思想基础都是动作和声音动机的一致,首先是节拍、节奏动机的一致”。③这种音乐节奏异常复杂。最典型的节奏是高度发达的节拍交替和节奏交替形式。在非洲各个民族的舞蹈中,大家都可看到节奏与动作的紧密联系性。如加纳北部南多姆族的“塞克佩雷”舞中,音乐由木琴演奏,节奏部分用鼓、铃和铁制响板,并由舞者自己演奏。但各组舞蹈之间的过渡信号则由负责的节奏线结合起来。④在伊卓人的“埃塞尼”舞中,动作按照一首歌曲的节奏线而定,而不按照伴奏的打击乐器而定,并随歌曲的重复而重复。加纳安洛——埃维人的阿格贝阔舞,它包括多种舞蹈步型,每种都由领鼓击出恰当的节奏音型引出,并用那种音型继续下去。每种音型都不间断地重复多次,并用另一组动作同下一种音型联系起来,使舞者达到一个新的起点,可准备跳下一步型。以上这几种舞蹈都是需要演员在公演之前的排练中掌握好的;还有一些舞蹈有更多的即兴表演,舞者可以对基本动作作出不同的加工处理,但要和舞蹈的领鼓手或其他器乐家演奏的节奏线相一致,因为整个舞蹈受这种节奏线的支配。由此可见,鼓在非洲黑人舞蹈音乐中起着引领舞曲节奏的重要作用。它决定舞蹈的韵律,也决定着舞蹈的风格特点。非洲黑人舞蹈表演用的鼓有上百种:木鼓、水鼓、战鼓、葫芦鼓等等。表演时用的小鼓可用手握,大的鼓要使人站在凳子上敲打。鼓的周围常装饰有铃铛等饰物,更增强了舞蹈音乐的节奏感。

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点。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晃动手脚、跺脚等。南部非洲祖鲁族的“跺脚舞”,就是以强烈的腿部的律动来表达情感的;加纳弗拉人的“迪阿“舞,每个舞蹈者右踝上戴一串蜂音器,右手还握一把剑。当演唱时,演唱者在音乐的强拍上用右脚跺地,在弱拍上用左脚快速地轻踏一下。当右脚跺地时,身体稍向右倾侧,然后弱拍是摆向左边。以腿部动作表现节奏的舞蹈还有“踢踏舞”“大跨步舞”(索托族)等。在加纳的达戈姆巴人的“恩英多古”舞中,主要用腹肌,而加纳的洛比人则强调上半身的动作,可以有旋转或肩的上下运动,或用某些手臂动作和肩胛的收紧放松动作来伸展前胸。还有像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利人的舞蹈,臀部有各种细微的动作。因此,这种大幅度的身体动作造成的强烈的律动感成为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色。

群体性和模仿性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常用形式,体现了非洲黑人舞蹈音乐具有乡土气息的特点。在他们的舞蹈中,很少看到独舞的形式,舞蹈反映的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舞者往往是围成一个半圆、圆圈或排列成行表演,动作主要模仿农事、狩猎、战争等活动。一位探险家对刚果的战争舞这样描述:“一千个脑袋仿佛是一个脑袋似的,起初他们同时仰起来,显出昂扬的气魄,然后同时低垂下去,发出凄切的哼叫声……”⑤

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舞者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有时可以决定舞曲时间的长短。音乐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让舞蹈者培养感情。序歌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音乐家常常在演出开始时用序歌或一组这类歌曲来达到培养感情的目的。序歌可以用自由节奏演唱,并可以用一两件乐器伴奏而无需全体合奏,也可以不用声乐引子,而用器乐的前奏曲。在加纳西北部用木琴为舞蹈伴奏的地方,在跳主要舞蹈之前常用木琴演奏一小段前奏曲。同样,乔比人组成大型的木琴乐队,以乐队的引子开始“恩戈多”舞蹈。也可用声乐和器乐结合的引子,如在阿肯人的“凯泰”舞中,序歌可由一两个独唱者演唱,并交替加进笛子重奏,这种人声和笛子的交替一直持续到领唱者引进合唱为止。

总之,在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舞蹈营造适当的气氛或情绪,能激发起舞蹈者以富于表情的动作来表现表演者的强烈欲望。而舞蹈将音乐的内容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让人深刻感受到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

注释:

①②金秋著.外国舞蹈文化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35页.

舞蹈音乐范文篇6

以充分的动作连接,与所有类型的连接方法,以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掌握娴熟的动作连接各种连接技能。在除了连接行动培训,学生们也应该得到编排动作的知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纠正动作的错误,实现情感和行动的顺利使用。此外,学生应获得关于如何理解和处理动作结构,如何划分段落,如何区分舞蹈动作的水平。以及如何处理舞蹈开头、结尾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信息。用对比的方法来判定舞蹈的行动和起伏,跌宕,优先事项。通过学习民间舞蹈,从而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节奏感,获得各种节奏的特点、规则、处理和把握节奏变化的能力。

民间舞蹈通过“结合民俗”和“多种培训”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可塑性,接受和使用主民间舞蹈技巧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未来的实践中,使用各种教学的根本内容来进行各种节奏、各种风俗、各种性格特点的舞蹈表现和舞蹈组合。专注于舞蹈技能学习和表演组合的学习,全面理解某些基本动作组合。或通过连接方法,以及结合各种单相的艺术表现,使得其体现出相结合的一致性,完整统一行动的全面组合。通过分组和教师演示的教学,让学生们分组之间进行训练,或者集体训练。接受舞蹈培训的学生,应采取情绪的歌曲或歌曲和氛围设计连接的组合,其中包含一个特定的情绪和配合这种意境美的一个场景,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的动作组合。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良好的把握东北秧歌的舞蹈特性“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和掌握云南花灯的“无崴不成灯”。

二、儿童舞及儿童舞创编

从而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舞蹈能力,为孩子们理解儿童的舞蹈规则做出示范,初步具备适应创编和教学能力。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孩子们的能力,创编蹈训练也肯定总是需要的基础。选择一个乐曲,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方式想像力,八拍基础节奏为基础上目前的构思编排并可和两个不断发展,表达到一定的想法和感受。根据歌词启发学生构思编排后,给予指导纠正,并让互相学生的学习,逐步向高一学生的基础编舞能力鹿其中以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优秀典型的小儿舞蹈作等,鞠“对冲绳之前”等,学生目前的敏感的审美相同的时间享受我的蹈的艺术风格变化的基础上,增强培训效果,提供高儿童基础我蹈创编能功率总和我蹈能输出同时对操作成型,演员的表达,团队流动和风格特点分析进行研究学习并悟。

舞蹈音乐范文篇7

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大学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忽视,对舞蹈音乐教育的认识层面不够,对艺术思维和情感能力培养的不足等。如今的高等教育重视的不是学生们智力的开发,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音乐舞蹈教育的重点,从我国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来看,音乐舞蹈类教师偏少,缺乏对音乐舞蹈教育模式的改革,都导致了音乐舞蹈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的落后。

二、关于改变音乐舞蹈教育现状的措施

通过对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以及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的论述,可以发现音乐舞蹈教育注重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创造力、艺术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技巧的把握和运用,针对我国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有以下几项措施:

1.将音乐舞蹈教育课程科学化分类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音乐舞蹈的艺术思维的培养,减少纯粹知识的传授,明确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对体系化和复合性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实施因材施教,对于个体学生身体的条件加以针对性的训练,以理论支持实践,重视对作品的欣赏,融合其他艺术的精华提升自我。

2.保证专业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目前的音乐舞蹈教育表现出了师资队伍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音乐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要不断提升音乐舞蹈教育专业老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还要不断加强音乐舞蹈与社会心理学、美术学、哲学等的融会贯通,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较完备的师资力量,以适应时展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

3.多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实践教育在校园里多开展一些音乐舞蹈类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高校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学习特点来看,音乐舞蹈是实践教学的过程,没有实践的音乐舞蹈教育注定不会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要求高校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4.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修养音乐舞蹈教育汇集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它向我们展示着不同时代千姿百态的文化和优雅的姿态,所以音乐舞蹈类专业的学生有着其他学生没有的特殊的理解力,所以更要有效地利用这种理解力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修养。

三、结语

舞蹈音乐范文篇8

1.1、音乐的烘托有助于体育舞蹈中意境表达

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主要作为氛围和气息的描述者存在,是人类情感意识中特殊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在表现意境方面是无形的,纵使无法给予我们具体的美得感受,但它用声音的形式传达给人的强烈感情色彩把人带入另一种美的境界,是无形的美,有句话说“形动于外而精于内”充分描述了舞蹈的艺术形式。舞者应该认真探究音乐与舞蹈深层含义和联系,激发感情,融入音乐创造的意境,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的舞蹈才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例如独具西班牙风情的斗牛舞,通过激烈欢快的舞曲,可以使观众深切体会到当时的情景。由此可见,在体育舞蹈中,舞蹈与音乐的结合,用听觉来传达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用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舞者自身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

1.2、音乐可以激发舞者的情感

人的神经中枢对接收到的听觉刺激而作出的心理反映都是有规律的,不同程度的听觉刺激,能够造成程度各异的心理反映。在这种反映中,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够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感悟和抒发,可以致使舞蹈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情景的表达中,同时不断的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想象,从而描绘出意义非凡的舞蹈意境,使整套舞蹈动作赋予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如拉丁舞中的伦巴所选用的音乐大都是缠绵、浪漫的,因为伦巴大都是表现爱情的舞蹈,自身的特征制约着音乐的选择;恰恰选用的的音乐曲调多是欢快且逗趣的;斗牛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西班牙,所以斗牛舞的的音乐则是西班牙风格的曲调,为了表现男子汉的英武气概。在体育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必须要深刻地领会出配乐的特点风格,才能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将自身情感挥洒自如,从而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舞蹈演员自身不能够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会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3、音乐能加强对动作的记忆

当舞者经过长时间的联系后,对舞蹈动作熟练的可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可以不用思考,就能在音乐旋律中不断展现舞蹈动作。因为舞蹈的动作编排和选择都是与音乐的特点相吻合的。动作的快慢变化以及动作之间的连接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或各种特殊的音乐效果而设计编排出来的,这样可使练习者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产生回忆和联想。在很多表演和比赛中,舞者或因为紧张等问题而忘记舞蹈动作,而在音乐帮助和引导下,都能够较快速的恢复起记忆。

2、对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2.1、体育舞蹈与音乐内在联系的需要

不同风格的舞蹈音乐与舞蹈舞步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不可改变,不可混淆。如果在《西班牙斗牛舞曲》这类雄壮有力的音乐中跳华尔兹,那效果就如同在迪厅中跳民族舞一样不相适宜,而我们所熟知的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节拍虽然都是3/4拍,但华尔兹的速度为每分钟30小节,维也纳华尔兹的速度为每分钟60小节,如舞曲互换后,所体现的舞蹈风格就迥然不同了。

2.2、音乐教育是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成套动作和组合练习中,如果对音乐结构的变化规律缺乏了解,就会造成动作与音乐脱节,动作之间的连接出现停顿,无法与音乐做到协调一致,影响连贯性。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学生音乐素质跟不上,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为体育舞蹈的内容丰富,而音乐的变化也相对的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音乐素质,才能掌握好体育舞蹈这门课程。同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就成了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2.3、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影响舞蹈作品的品质

创作一个舞蹈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进行方法。一是先构思动作,再找合适的音乐,一种是先听音乐,让音乐启发的灵感,形成构思。很多大师在访谈中都表示到,他们可以用很短的时间编排出一组舞蹈,然而在此之前花了编舞的数倍时间来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将情感运用和表达的更细腻和妥帖。所以,舞蹈编导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从整体上理解音乐的构思所表现的主题以及蕴含的情感,从而将舞蹈动作融合在音乐之中。

2.4、舞蹈教师的音乐素养影响舞蹈教学的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舞蹈教师承担着舞蹈编导的工作,和剧团里的舞蹈编导不同的地方是,舞蹈老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舞蹈教师能够对学生讲解出音乐中细微的变化,引导学生在舞蹈中体验音乐,并将理解和感悟反馈到舞蹈动作中。然而如果舞蹈教师无法理解音乐,只能将音乐当节拍器使用,则无法深层次的进行舞蹈教学。并且舞蹈教师的音乐素养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对待音乐的态度,并间接的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水平。

3、结语

舞蹈音乐范文篇9

关键词: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特点

在“黑非洲”这个以部落或部族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大陆,舞蹈作为非洲人民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舞蹈成为非洲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非洲居民,男女老幼都非常喜爱跳舞。每逢婚丧嫁娶或者欢庆佳节,他们常常要通宵达旦地跳舞。舞蹈成为青年男女爱情的纽带。居住在尼日尔境内的富尔贝人中,博罗罗族人每年举办“热尔窝舞周”,它是一个大型集体婚礼活动。入冬时节,博罗罗族人穿上漂亮的衣服,从各地聚集到萨赫勒地区。婚礼活动开始是合唱,然后是化了妆的男子歌舞。青年女子们在一旁围观,她们从舞蹈的男子群中精心挑选心爱的情人。经过七天的歌舞活动,姑娘们选中了心上人,便结为夫妻。①在萨赫勒,丧葬活动与舞蹈也紧密相关。坦桑尼亚的马孔德人,在人死后对死者进行祭礼,祭祀礼仪上,悼念者要不停地唱歌跳舞,歌词和舞蹈的内容是祈求各种鬼怪神灵不要伤害死者。在黑人传统社会里,亲属向死者致哀悼词,由村里的妇女们以合唱形式表达出来。合唱时,音乐是用手鼓伴奏,曲调凄婉动人。②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与舞蹈如影随行的音乐诠释着他们的肢体语言,将他们宣泄的情感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向世人展示非洲民族独有的内涵和风情。那么,归纳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突出特征之一。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是任何国家的舞蹈艺术所不能相比的,这种节奏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声乐化,“任何一个基本音乐的思想基础都是动作和声音动机的一致,首先是节拍、节奏动机的一致”。③这种音乐节奏异常复杂。最典型的节奏是高度发达的节拍交替和节奏交替形式。在非洲各个民族的舞蹈中,大家都可看到节奏与动作的紧密联系性。如加纳北部南多姆族的“塞克佩雷”舞中,音乐由木琴演奏,节奏部分用鼓、铃和铁制响板,并由舞者自己演奏。但各组舞蹈之间的过渡信号则由负责的节奏线结合起来。④在伊卓人的“埃塞尼”舞中,动作按照一首歌曲的节奏线而定,而不按照伴奏的打击乐器而定,并随歌曲的重复而重复。加纳安洛——埃维人的阿格贝阔舞,它包括多种舞蹈步型,每种都由领鼓击出恰当的节奏音型引出,并用那种音型继续下去。每种音型都不间断地重复多次,并用另一组动作同下一种音型联系起来,使舞者达到一个新的起点,可准备跳下一步型。以上这几种舞蹈都是需要演员在公演之前的排练中掌握好的;还有一些舞蹈有更多的即兴表演,舞者可以对基本动作作出不同的加工处理,但要和舞蹈的领鼓手或其他器乐家演奏的节奏线相一致,因为整个舞蹈受这种节奏线的支配。由此可见,鼓在非洲黑人舞蹈音乐中起着引领舞曲节奏的重要作用。它决定舞蹈的韵律,也决定着舞蹈的风格特点。非洲黑人舞蹈表演用的鼓有上百种:木鼓、水鼓、战鼓、葫芦鼓等等。表演时用的小鼓可用手握,大的鼓要使人站在凳子上敲打。鼓的周围常装饰有铃铛等饰物,更增强了舞蹈音乐的节奏感。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点。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晃动手脚、跺脚等。南部非洲祖鲁族的“跺脚舞”,就是以强烈的腿部的律动来表达情感的;加纳弗拉人的“迪阿“舞,每个舞蹈者右踝上戴一串蜂音器,右手还握一把剑。当演唱时,演唱者在音乐的强拍上用右脚跺地,在弱拍上用左脚快速地轻踏一下。当右脚跺地时,身体稍向右倾侧,然后弱拍是摆向左边。以腿部动作表现节奏的舞蹈还有“踢踏舞”“大跨步舞”(索托族)等。在加纳的达戈姆巴人的“恩英多古”舞中,主要用腹肌,而加纳的洛比人则强调上半身的动作,可以有旋转或肩的上下运动,或用某些手臂动作和肩胛的收紧放松动作来伸展前胸。还有像尼日利亚的卡拉巴利人的舞蹈,臀部有各种细微的动作。因此,这种大幅度的身体动作造成的强烈的律动感成为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色。

群体性和模仿性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常用形式,体现了非洲黑人舞蹈音乐具有乡土气息的特点。在他们的舞蹈中,很少看到独舞的形式,舞蹈反映的内容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舞者往往是围成一个半圆、圆圈或排列成行表演,动作主要模仿农事、狩猎、战争等活动。一位探险家对刚果的战争舞这样描述:“一千个脑袋仿佛是一个脑袋似的,起初他们同时仰起来,显出昂扬的气魄,然后同时低垂下去,发出凄切的哼叫声……”⑤

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舞者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有时可以决定舞曲时间的长短。音乐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让舞蹈者培养感情。序歌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音乐家常常在演出开始时用序歌或一组这类歌曲来达到培养感情的目的。序歌可以用自由节奏演唱,并可以用一两件乐器伴奏而无需全体合奏,也可以不用声乐引子,而用器乐的前奏曲。在加纳西北部用木琴为舞蹈伴奏的地方,在跳主要舞蹈之前常用木琴演奏一小段前奏曲。同样,乔比人组成大型的木琴乐队,以乐队的引子开始“恩戈多”舞蹈。也可用声乐和器乐结合的引子,如在阿肯人的“凯泰”舞中,序歌可由一两个独唱者演唱,并交替加进笛子重奏,这种人声和笛子的交替一直持续到领唱者引进合唱为止。

总之,在非洲黑人的舞蹈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舞蹈营造适当的气氛或情绪,能激发起舞蹈者以富于表情的动作来表现表演者的强烈欲望。而舞蹈将音乐的内容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让人深刻感受到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独特魅力!

注释:

①②金秋著.外国舞蹈文化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35页.

舞蹈音乐范文篇10

关键词:音乐舞蹈融合;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逐渐丰富,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高校也在积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舞蹈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复合型舞蹈人才的培养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是培养人才的契机,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高校只有紧抓这一点,加强对舞蹈与音乐内在关系的认识,并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才能有效推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一、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意义

(一)音乐与舞蹈融合,能够更好地帮助舞蹈表达

舞蹈本身是多种艺术形态融合的呈现,舞蹈展示的过程中对音乐、文学、美术等艺术依赖较高,可以说这些艺术形态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艺术家在创作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只有将不同的艺术形态进行协调、融合,才能展示出舞蹈的艺术之美,从而为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净化观众的心灵。而在这些不同的艺术中,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舞蹈与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借助彼此的融合,能够将舞蹈中的情感展示出来,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结合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离不开经典音乐的完美融合,音乐在舞蹈展示过程中所发挥出的作用不可小视。基于此,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实践中,只有不断的积极强化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才能使得舞蹈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感受舞蹈中的情感表达,而且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将舞蹈作品之美展示出来。

(二)音乐与舞蹈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舞蹈学习效率

高校在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中,需要有效地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进而能够极大地促进舞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舞者在表达舞蹈内容的过程中,舞蹈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节奏和韵律美,如果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音乐的引导和辅助,学生直接对舞蹈的动作进行练习,学生融入舞蹈作品的难度会直线上升,展示出的舞蹈也缺乏生动和美感。因此,高校教师只有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跟着节奏进行舞蹈作品的欣赏与学习,并通过实践来展示舞蹈的魅力。[1]在拍子舞蹈训练中,教师借助音乐的融入,代替刻板的打拍子,让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乐感和舞感,学生在舞蹈演绎的过程中,自动就能借助音乐对舞蹈的节奏等有所认识,进而展示舞蹈作品,教师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较大。

(三)音乐与舞蹈融合,有利于实现音乐与舞蹈共同发展

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创新中,高校教师授课时会结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高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安排和学生相关的能力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而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不论是艺术家创作还是高校教师创作,都需要音乐的融合与辅助,借助音乐串联肢体语言,让舞蹈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感染力更强。在经典的歌舞剧《歌剧魅影》中,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恰到好处,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改革创新中应该积极吸取其中的精华,加强舞蹈与音乐的融合,促进音乐与舞蹈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进步,舞蹈作品规模区域大型化,简单的肢体语言略显苍白,而融入了音乐的舞蹈更加富有感染力,这在《红楼梦》中就表现得较为明显,借助音乐的凄凉感,帮助观众融入舞蹈动作中,感受林黛玉心中的悲凉与绝望。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应该顺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强化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从而促进音乐与舞蹈实现共同发展。

二、现代高校舞蹈音乐教育的情况

(一)高校音乐教育情况

在现代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音乐教育有着两个方向的分歧,一部分研究学者强调自律教育理论,一部分研究学者强调从属教育理论。在自律音乐教育理论中,将音乐艺术形态阐释为独立属性,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地进行音乐本身的教育,而不需要附属于其他形式的教育;而从属音乐教育理论则认为音乐的存在是为了提升个体人格和素养的完善而存在的,其本质是为了德育与智育的发展而开展的,其本身不具有独立性,只具有附属的特性。而在现代教育和社会大众认知中,对自律音乐教育理论较为认可。在高校的教育中,尽管社会对音乐教育较为认可,但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常常被忽视,而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中,其自身发展也是随着外界的关注高低而产生波动,其又显示了自身附属的特性。[2]现阶段,高校音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面对以下困难:第一,在对不同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走访调研中发现,不同高校音乐教育开展的情况差异较大,一部分高校对音乐教育较为重视,相关的资源投入较大。比如说,完善音乐教育教学课堂的硬件设备;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学习,以提升音乐教育教学形式、内容;基于上述积极完善措施的落实,使得这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各个方面发展较为良好,音乐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显著提升;而另外一些对音乐教育关注低的高校,对音乐教育相关的资源投入不足,如资金、师资、器材等,不仅没有履行好向社会培养输出合格专业人才的社会使命,同时还导致了对音乐教育教学相关课程内容的研究滞后。第二,高校在音乐教学的开展中,管理不够科学,教师教学缺乏目的性,教师教学中更偏向于自己擅长的内容,对其他方面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技能性,对高校教师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制约。第三,许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中,对音乐的进一步深入化研究和探索关注度不高,相关的课程也没有进行优化和调整,而是直接采用了大众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就直接阻碍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育情况

当前,我国舞蹈教育人才较为匮乏,这与高校舞蹈教育开展晚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这就增加了舞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难度。舞蹈教育教学中缺乏创新课程的研究,许多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二者分割较为明显,普通学生专注于科学学习,艺术生专注于艺术学习,二者互不相交,学生尽管在自己的领域中能够有所建树,但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则增加了较大的难度。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严谨性、理性和科学性,而艺术内容往往是感性、抽象的,二者较为矛盾,但在看见二者的矛盾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开发有着积极作用,而艺术教育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够有助于帮助高校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率。高校在舞蹈教育教学中缺乏创新,与相关的教育联系不够紧密,失去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契机。同时,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中,在完成基本的舞蹈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加强艺术相关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增添艺术底蕴,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高校舞蹈教育教学实践中,相关任课教师对学生舞蹈技能和素养关注度较高,相关的人文教育不够重视,从而使得舞蹈艺术与生活相脱节,背离了舞蹈艺术的生活属性,不利于学生舞蹈的长远发展。许多高校在舞蹈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舞蹈作品的理解与展示,忽视了学生在舞蹈中的自我感受,从而使得舞蹈作品的演绎缺乏灵性。最后,许多高校在舞蹈教育的开展中定位不够清晰,课程主要以选修为主,辅助性较为凸显,使得舞蹈教育教学无法得到快速的发展。[3]

三、音乐舞蹈融合的原则

(一)肢体语言与音乐节奏共鸣

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舞蹈动作的练习中,为了追求动作的规范和标准化,会对一个动作进行长期、反复、大量的练习,整个训练过程较为枯燥,对学生的身心压力较大。单独的舞蹈动作掌握难度较低,学生基本都可以完成,但当将其串联成舞蹈,学生对于舞蹈动作之间的转化、衔接、节奏等无法精准把握,学习难度较大。而在舞蹈教育中,韵律舞是学生基础的学习内容,学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的律动,整个舞蹈练习过程较为和谐,教师只有借助音乐的融合,才能够营造出放松的舞蹈教学氛围,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全身紧绷的肌肉得以放松,身心融入舞蹈动作中,极大地提升了舞蹈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另外,高校教师在舞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舞蹈训练内容,选择节奏性较强的音乐,让学生能够快速抓住乐感和舞感,从而将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充分演绎出来。[4]

(二)注意分层设计

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蹈的难度除了与舞蹈本身的肢体语言有关之外,还与音乐中的节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舞蹈作品的分析中常常发现,舞蹈越复杂美妙,其中的肢体语言表达难度愈高,而为其伴奏的音乐节奏就更加紧凑。高校教师在音乐舞蹈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要主动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舞蹈素养,选择适合的音乐开展教学。教师在针对初学舞蹈学生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舞蹈本身都较为明快,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其中练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舞蹈的难度,巩固学生舞蹈基础,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而对基础较好的舞蹈生教学中,可以融入节奏紧凑的音乐让学生不断探索练习,最终促进学生舞蹈与音乐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音乐舞蹈融合,推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一)确定教育教学目标

舞蹈艺术本身就是借助肢体语言、音乐等方式展示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其内容和艺术形态在带给人们美好体验的同时,还能放松人们的心绪、调节人们的情绪,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净化人们心灵的同时,推动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最终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高校在舞蹈教育中,应该以此为教育目的,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能,学生借助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舞蹈学习。高校在舞蹈教育中,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探索工作,借助大量不同种类的音乐融入,在丰富舞蹈教育内容的同时,学生在不同音乐的感染下,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练习过程效率更高,舞蹈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另外,高校借助音乐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创作舞蹈作品的欲望和灵感,学生在反复琢磨练习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舞蹈技能,还实现了舞蹈作品的创新解读。最后,教师在舞蹈与音乐的融合教育中,在重视学生舞蹈技能提升的同时,借助音乐的融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舞蹈动作更加有张力,动作表达更加丰富、娴熟,整个舞蹈富有感染力和灵性。

(二)改进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高校舞蹈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主体的关注度不高,往往简单地采取舞蹈内容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接受相关的舞蹈知识的熏陶即可,关注教师对舞蹈内容的细节讲解,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主动性受到了压制,相关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最终缺乏对舞蹈的创新性。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只能一味地参照教师教学的内容,对舞蹈形体动作进行记忆和模仿,学生对舞蹈作品内容理解较为肤浅,缺乏自己的体悟,不利于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在舞蹈教学改革中,应该借助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在音乐的引导下对舞蹈作品进行探索和实践,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舞蹈相关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学生留够探索舞蹈作品的时间,借助音乐的融合,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反复练习、摸索,体悟舞蹈中的精神世界与内涵,从而促使学生的舞蹈与音乐素养共同发展。[5]高校教师在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培养实践中,应该重视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用,重视自己的辅助功能,在学生探索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主动纠正学生舞蹈动作的偏差,借助各种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悟,主动引入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为学生增添文化底蕴,促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并在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下,充分展示舞蹈的魅力。总而言之,舞蹈与音乐既有各自独立的属性,又能在融合中促进彼此的发展,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之美。高校在舞蹈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索,从而促进舞蹈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芳.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1(19):131-132.

[2]潘舒.浅谈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2):122-123.

[3]何苗.高校舞蹈形体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研究[J].尚舞,2021(6):74-75.

[4]朱捷.高校舞蹈与音乐融合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20(1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