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5:32:36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1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6、你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了吗?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来折服学生比用"师道尊严"的古训来压服学生更强百倍。

7、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希望每一位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考虑一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理念和处世的方法。一切的教育应当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因为动力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源泉。

9、管理学生应该敞开心扉。用心灵来感动心灵,远比约束一群思想各异的孩子容易。

10、对与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妨相信他的辩解,给他一次蒙混过关的机会。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爱护心灵,而不是惩罚错误。

11、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学生不犯错误的,而不是用来惩罚犯错误的学生的。但当学生真的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当老师的有错在哪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2

李希贵老师之点睛妙语: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

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5、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6、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

7、可见,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8、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如此睿智的分析,真让人爱不释手!与此书作伴,从阅读中我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心里好象开启了一扇朝向原野的窗户。阅读的同时自己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要多读书,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作为老师更应多读书。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是啊,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那么他的课一定非常的乏味,那如何去吸引他的学生?读到这,不禁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还经常读读小说,散文。自从毕业工作后,每天忙于工作,即使有些时间,也只是翻翻报纸,杂志,再无心去认真读书了。因为所教的科目是体育,有时也自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书,想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3

李希贵老师之点睛妙语: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

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5、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6、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

7、可见,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8、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精神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先生逐渐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信仰亦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如此睿智的分析,真让人爱不释手!与此书作伴,从阅读中我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心里好象开启了一扇朝向原野的窗户。阅读的同时自己也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心灵因细腻而伟大。

要多读书,不仅要让学生多读书,作为老师更应多读书。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是啊,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那么他的课一定非常的乏味,那如何去吸引他的学生?读到这,不禁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还经常读读小说,散文。自从毕业工作后,每天忙于工作,即使有些时间,也只是翻翻报纸,杂志,再无心去认真读书了。因为所教的科目是体育,有时也自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书,想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4

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而舞蹈作为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跳舞,而且还要具有能教授舞蹈的能力,甚至要具有编排舞蹈的能力。舞蹈基本功训练作为舞蹈的基础对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不经过严格的,正规的基本功训练,将来学生就跳不好舞,更教不好舞。然而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基本功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基本功训练枯燥乏味,又苦又累,出成绩慢,只要表现力好就行。殊不知,没有正规的,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只追求所谓的舞蹈感觉。学生必定跳不好舞蹈。舞蹈训练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舒展性。跳起舞来就不会流畅和优美。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舞者具有很好的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这样才能以情动人,达到“以舞带情”、“以情舞动”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动并茂”的表演才能化为动态美的艺术形象,才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舞蹈基本功训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所讲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是指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芭蕾基训是舞蹈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基本功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关键。它主要遵循“开、绷、直、立”的教学原则,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芭蕾基础训练主要训练身体的肌肉能力,包括开度,软度,力度以及身体各部位配合的协调性。通过训练可使身体的稳定性,直立感,肌肉能力增强。为更加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打下基础。通过把杆练习,地面练习,舞姿练习,使同学们仪态得到训练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芭蕾技术技巧。为以后的舞蹈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中国古典舞基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增强身体的韵律。古典舞主要讲究“手、眼、身、法、步”,提出古典舞形,神,劲,律的整体训练体系。神态形态讲究“圆曲拧倾”、身韵动律讲究“提沉冲靠含腆仰”的身法态势。通过这些对身体韵律,呼吸、能力和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并能自觉地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本领。使其具有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艺术修养。作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学习舞蹈以达到能跳能教的目的。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训练目的是要求学生们改变自身的自然状态,达到身体灵活,舒展,能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而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示范教学,如教师没有优美的舞姿,就不能让学生们完全地领会动作要领。特别是以后学生们的教授对象是幼儿,孩子们只会一味的模仿。这就更加要求幼师学生们要有标准的舞姿,优美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到孩子们。

但是对于初学舞蹈的幼师专业学生来说,主要缺乏舞蹈艺术所应具有的力度,稳定性,灵活性和表现力。跳起舞来动作生硬,表情呆板,稳定性,力度差。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比如,脚背差,腿上力量不够的学生在做腿部动作时就不够优美,舒展性就差,表现不出来应该有的延伸感。而肩部不开,不灵活的学生在跳傣族民间舞蹈时就不能完全地表现出伸展,优美的动作。如果力度,稳定性不好,在做技巧时就会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如在搬腿,控腿的技巧中,如果训练不到位就会出现腿部发抖,站立不稳,破坏整个舞姿,使动作表现出现丑态,影响视觉效果。另外,舞蹈表现需要运用呼吸,只有运用好呼吸跳出来的舞蹈才优美,才能感染观众。如整个舞蹈没有呼吸就如同干枯的河流没有生机。作出的动作就没有点与点的结合,就不能称之为舞蹈。有些学生跳起舞来没有激情,肌肉不兴奋,整个动作做起来干巴巴的,还有些是身体僵硬,胸部憋气,不但自己跳起舞来气喘吁吁,满脸通红,也给观赏者带来不适。这就是没有运用到呼吸,即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气息,导致动作没有张力和感染力。因此就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作为幼师专业的学生应该把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结合起来,放在教学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把技术训练运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组合或具体的作品中,成为满足实际需要的有目的的技术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基础训练得到和谐的运用和强而有力的展示。

情感,节奏,构图是舞蹈表现的三大要素。作为幼儿教育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驾驭得了这三大要素。运用自身的灵活性,情感和动作来表现舞蹈的美。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同时,应当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课堂迈向舞台最终走上讲台。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5

1儿科护理学课程性质与内容及重要性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的学科,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等特点。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小儿生生长发育及保健、住院患儿护理和儿科护理技术;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以及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等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专业护理人才,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儿科护理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2.1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微课程设计理念。微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微视频、微动画、微课件、微讲义和微练习等,可应用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即课堂外学习和课堂内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自主复习”,形成自主学习循环,从而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护生自主学习习惯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2.2儿科护理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分析[5-7],掌握了微课程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优秀的微课程网站进行研究,结合儿科护理学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护理专业学生特点,根据微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等,构建儿科护理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详见下图。

3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的微课程设计

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点,任何一个疾病都是多个知识点的集合。设计微课程时,首先要考虑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内容分解,确定微课程的选题。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是导致儿童住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以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多见。其中,小儿肺炎不仅发病率高,是我国住院儿童死亡的首要因素,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本章节的内容包括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小儿肺炎。根据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结合护生学习特点,设计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专题微课程。具体设计如下表所示。

4思考

随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微课程设计过程中可应用“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自主复习”的自主学习循环模式。根据护理专业学习目标和学纲的要求,结合护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开发护理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微课程,利用移动、精品资源共享等平台,实现移动学习和远程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疑点的内容,促进学生及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微课程的主要载体是微视频,微视频主题的确定,应选取符合视频传播特征的教学内容,以最大化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和作用。例如可选取“小儿吸氧技术”“小儿拍背排痰”“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新生儿盆浴”等具备“动态特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内容提炼时,应针对护生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内容,合理优化教学内容,选择课程中的关键性知识点[8]。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6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精神的,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既能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又能在普通小学任教,就业面比较广泛,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就是为了让那些具有音乐天赋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教特殊儿童唱歌、跳舞。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是那些智力残疾儿童,要把美妙的歌声带给他们,要用在学校学到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来教会那些智力残疾儿童怎样歌唱,让他们对歌唱产生兴趣,有助于开发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声乐课相比,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所学的声乐那样复杂,内容要简单,因为学生们在声乐方面都是零起点,没有基础,要从最基本的歌唱姿态及呼吸开始讲起,由浅入深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如何进行声乐教学

声乐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学习歌唱发生的基础知识、演唱技能和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下面就是我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声乐课应教授的理论知识,教师讲完后,需要让学生们亲自实践,由教师逐个的进行辅导,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指导,这样学生们既掌握了声乐要领,而且自己也学会了怎样教学,毕业后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教学,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

(一)歌唱的姿态

练习歌唱,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态,如果姿态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生和歌唱的表现。正确的歌唱姿态:1.身体自然直立,力求端正、大方、朴素、自如;2.双脚稍分开,两腿站直,重心要稳。3.脸部肌肉要放松,表情自然,双眼向前平视,上胸畅开,双肩略向后,但不紧张,小腹微收;4.任何时候不要夹肩、缩脖、瞪眼、皱眉、撇嘴等;5.无论在演唱或练唱时,都不要用手或脚打拍子;6.演唱时可适当加入动作,但要简练、利落、大方;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密切相关,歌唱的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形式,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在演唱中比较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这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在我国优秀的戏曲唱法中和现代欧洲唱法中被普遍采用。

(三)歌唱的发声方法

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通过歌唱发声的练习来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以便更好地演唱歌曲。歌唱发声的标准和要求:1.歌唱发声要有良好的呼吸基础,即要有呼吸支点;2.歌唱发声时,喉头要稳定,声带的运动,要根据音的高、低、强、弱不同音符来适度调整气息;3.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再加上前两条的协同配合,就会使声音圆润、明亮、传得远,并富有力度和音色的变化;4.有较宽广的音域,声区和谐、同意,再唱低、中、高音时,上下无裂痕,衔接灵活,行腔自如;5.声音有保持持久的能力,并能保持音色的艺术效果;6.唇、舌、下腭的动作能够灵活自如,要放松、不紧张,能正确、清楚地咬字,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如果能做到上面提出的这些要求,就表明较好地掌握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技能。

(四)歌唱的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声乐必须从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1.连音练习要求(1)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应处于自然、从容、舒展状态;(2)从自然声区开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练习;(3)每条练习都要柔和、均匀、连贯;(4)起音、收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2.跳音练习要求(1)发音前,必须先想好所要发出音的准确音高是轻巧、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2)要快速吸气,保持气息,在一瞬间声带迅速合拢,气息灵巧地配合发出声音,如用轻生咳嗽,体会声带开合与气息的配合;(3)从中声区开始练习,再逐步向低、高声区扩展;(4)低声区注意声带的闭合,不漏气,中声区注意声音均匀、轻巧,高声区注意保持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的通畅。3.哼鸣练习要求(1)嘴唇轻闭,舌尖轻抵下牙内,上下牙松开;(2)下腭、颈部、喉腔自由放松,柔和地吸气、呼吸;(3)发声的通道全部打开,声音从高位置发出;(4)鼻、齿、唇感到轻微的颤动;(5)哼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4.打开喉咙的练习要求(1)学会张嘴唱歌,即将上、下牙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2)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要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大到小张开;(3)气息通畅地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五)歌唱时的共鸣

从声带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微弱的,只有当它在人体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基音在共鸣腔体内引起的共振,在声乐上称为“共鸣”,它包括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鸣三种方法。

(六)歌唱的咬字、吐字

歌唱是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字在歌唱中是用来传情达意的,因此,吐字、咬字训练是歌唱中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1.咬清字头字头,是一个字发音出声的开始部分,一般是指组成这个字的声母部分,有的字还有以母音为i、u、v为介母的,如“娘”,字头是声母n和作介母的i。字头是由于气流在口腔中遇到唇、齿、牙、舌、喉等部位产生各种不同的阻碍而发音的,其发音部位靠前,发音时口腔局部紧张,因此,字头在一个字中占的时值应极短,否则会阻碍声音的传导。但是字头是很重要的,若忽视了,字咬得就不清楚。歌唱中字头要咬得准确、有力、果断。2.引长字腹字腹,是组成一个字的母音部分,是任何字不可缺少的、需要引长的部分,是声音中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响度、最有穿透力的部分。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顺畅地通过,随着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变化、舌位的升降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歌唱中字腹部分要唱得长而稳。3.收准字尾字尾,是字的收声归韵部分,是字的终了和归宿。它关系到一个字的完整和纯正问题,发音时要根据不同的处理,收音的部位要正确,收尾的瞬间要掌握得当。字尾所占的时值也是极短的。歌唱中字尾要收得轻巧、适时。

(七)歌唱中常见的不良声音

1.鼻音:鼻音是由于软腭与咽腔的空间加大、音波流入鼻腔而失去口、咽腔共鸣所造成的声音,听起来很不悦耳。如不纠正鼻音,发展下去声音就会愈唱愈闷,最后发展到唱不成声。2.喉音:喉音是失去气息的支持,喉部用力,使喉头提起或用力挤压舌根所造成的。喉音对发音很有害,因为喉音生硬、沉重,音色变化不灵活,声音表现力很差。3.颤音:颤音是声乐上的痉挛病,是由于呼吸的强烈冲击或初学声乐者的人工模仿“波动”而造成的。也可以称作抖喉,歌唱有颤音(抖喉)毛病的学生,歌唱器官失去了应有的弹性,声音摇晃不定,给人以不安定、不舒服的感觉。4.喊叫:大声喊叫对歌唱是很有害的,它使声音失去自然、优美的色彩,变得粗糙、生硬,甚至发生嘶哑的声音。用喊叫歌唱,必然导致整个发生器官的失调。对声带有很大的损害,而且即使用力唱,声音还是传不远。喊叫往往是由于声音没有基础就盲目地追求“音量”,滥唱高音所造成的,其结果使下腭、舌根紧张,喉头上提,舌中后部抬高,发出扁而白的喊叫声。

(八)歌唱嗓音保护常识

嗓音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歌唱离不开良好的嗓音。保护嗓音,使发声器官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有利于歌唱。对于一个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天也离不开好嗓音,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和保护自己的发声器官,让其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那么应该怎样合理使用嗓音呢?1.在日常生活中,要锻炼合理地使用嗓音,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要大声叫喊或长时间地高声讲话。音量适中,语速平稳,轻重有序,力求字正腔圆。2.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必需的睡眠时间,因为在睡眠不足或不注意适当的休息的情况下,喉肌容易疲劳,声音会失去原有的音色。女生月经期间应停止练习,因为月经期及感冒时,声带处于充血状态,如继续练习声带会发生嘶哑或病变。3.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应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酸、辣等),练唱前、后不要吃过冷过热过咸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影响咽喉肌的调节功能,避免出现嗓音沙哑、发干,“失声”的现象。

(九)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梁漱溟;家庭教育;孩子;成长

梁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他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梁漱溟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并且知行合一,能本着自己的思想去行动。我们在感叹他这一生的成就时,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能有如此高的成就,源动力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家,他从小生活的地方。梁先生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绪十九年,西历1893年,亦即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如果说梁先生这一生的成就是时代的造化的话,那他的启蒙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的促成。

一、家庭教育的氛围是孩子成长的空气

梁漱溟在《我生有涯愿无尽》之《我的父亲》里提到:“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的。我在父亲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种精神的压迫。他从未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成年人。”我们姑且不论梁父是否懂得育儿的艺术,但是他这种“宽放”却真切地成就了梁漱溟一生最大的财富——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父亲的这种“宽放”,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梁先生的“自学”成就,“环境好、机缘巧,总让我自主自动地去学,从没有被动地读过死书,或死读书。”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说过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孩子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个体的存在,他需要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而不是父母的善意“控制”(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这个个体有着自己探索世界的想法和权利,父母只是适时地帮他规避风险就好,然后如龙应台说的那样看着他的背影,不必追。父母与孩子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的关系体,可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有时候却造成了相爱相杀的局面。在《奇葩大会》上,高晓松公开自己“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年轻时出现很多问题”,直到40岁后,才慢慢走出这个阴影。无独有偶,一向以霸气形象示人的姜文,也曾坦言:“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处不好与母亲的关系”。为了讨母亲欢心,姜文做过很多努力。努力考上中戏,妈妈把录取通知书扔到一边,对他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别跟我聊这个”;努力出名,妈妈毫不在意;努力给妈妈买房,她却从来没去住过。无法取悦母亲,无法让母亲为自己骄傲,成了姜文一辈子的痛点,内心有一部分总是缺乏自信,甚至母亲过世之后,他都不能释怀。无论是高晓松和父亲的紧张的关系,还是姜文和母亲的不和谐的状态,我们都可以感到一个家庭里的氛围其实就是孩子成长的空气,孩子在什么样的空气里呼吸,他的大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记忆,一旦形成的记忆不会一时退去,相反,他会跟随孩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回头看看梁父对他的教育形成的氛围,无疑是给了他最好的自由,身与心的自由,梁漱溟先生呼吸着这样自由的空气长大,所以他总能心无旁骛,看自己所想看之书,思自己多愿思之事,并能做到知行合一。

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会得以传承的

梁漱溟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并受益终生,而这种家庭教育的理念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他在教育自己下一代的事事中去。梁漱溟有两个儿子,梁培宽和梁培恕。梁先生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亦如自己当年所受的“自由”教育一般。1948年,梁先生寄宽恕两儿信中提及:“我觉得发愿是根本,你们要有一种心愿发出来,则一切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你自然而然,从内里生出力量来。像是培恕学画不学画,入新闻专科不入新闻专科,像是培宽如何求学,改系不改系等等问题,将无困难重压之感,并且把事情看得很活。”由此可见,梁先生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也好像是属于“放任之”,家长不强求孩子去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而是告诉孩子听从于自己的内心。他从自己的父亲那获得的“自由”化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从父亲那获得的“宽容”变成了向上的力量。如今,他又把这份“自由”和“宽容”的教育理念付诸于自己下一代的教育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可以传承的,这或许不需要口耳相传,就只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就足够了。有人说他不想成为自己父亲或自己母亲那样,可是后来发现自己却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自己父亲或者母亲的样儿。这是一种可怕的传承,这也足以窥见原生家庭给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小结

在2015年2月17日的春节团拜会上有一段讲话,很有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在今年三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称,我们人生中会拿到很多证书,但唯独做父母没有经过学习。不仅柳茹委员注意到这个问题,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部长也讲的很清楚:“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他还表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参考文献:

[1]梁漱溟.吾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教育个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告诉我们:高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即个性的教育。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内涵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人的健康个性的实现和超越为主要特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培育健康个性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实施个性教育作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而对于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清楚个性及个性教育的内涵。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扩展中,每个人都以其独立的个性存在着。”“都是作为无可替代的独立个体存在着。”在人的个性品质中,既有惰性、保守性、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独立性、开拓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品质。个性教育是为了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个性品质,防止与克服消极的个性品质,使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在当前条件下得到自由发展。也就是说,在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发展方面,做得更自觉、更有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主体性、人固有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发挥,试图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整合。具体来说,能动性是个性教育的基本内容。能动性相对于被动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选择性。明确的目的支配着主体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状态中,能自觉地调动潜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自主性是个性教育的核心内容。主体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积极个性特征的人绝非依赖性的人。具有自主性的人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够自然而又充分地显示个人的潜能、意志和魅力,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和品质,最大限度地求取发展。创造性是个性教育的最高目标。创造性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对主体自身的超越,它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具有创造个性特征的个体,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能独立提出问题、设想并进行验证。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个性培养的最终目的。

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是一个杰出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每个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的方向。艺术创新的基点是艺术个性。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总是能从前辈没有走过或没有走完的地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们总是能用独特的眼光寻找适合自己行走的方向,在无人问津的领域和地带独辟蹊径。而一代代艺术家富有个性的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才是推动艺术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个性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德性人格影响德性人格形成的交互活动。这就要求育人者既要有完美的德性人格,更要有科学的育人理念。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应避免三种偏见:一是惧怕个性教育,认为学生有个性,就会影响集体的教育;二是过分强调个性,把个人与群体对立起来,甚至以个人需要代替群体需要;三是认为强调个性教育,就是在否定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在教育改革中把握好教师作用的“度”,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克服以往把德育处理成一个单向的知识传授与灌输的过程,不顾及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土壤和适宜的空气,使正确的育人目标无法实现,又常通过开会和听报告的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接受的被动与抵触情绪。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更新观念,改善育人办法。

1.坚持民主原则,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民主性原则要求我们通过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注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创新的原则。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儿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我们所面对的并不都是天才,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但他们同样需要自由的空气,需要自由自在的呼吸。因此,给学生一片民主、和谐、宽松的天地。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活跃,擅长形象思维,这是推行个性教育的良好基础,老师们要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心理获得自由安全,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开展艺术思维活动,突破旧的传统观念,很难想象一个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的人会在艺术上有所造诣。

2.坚持合作性原则,创造良好的协作关系。艺术教育的合作性原则就是要努力完善个体独立与群体协作关系,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念,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现有的艺术形式及思维,发表不同看法。其次,要完善群体协作关系。学生个体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沐浴,而集体中个体与个体的碰撞更能产生创造的火花、艺术的灵感。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不仅仅是来自于老师和书本,还可来自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坚持实践性原则,以实践促学习。艺术教育的审美特性,需要实践作导向。而重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艺术院校要把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节、“全国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桃李杯”舞蹈比赛、CCTV舞蹈大赛及其他重大演出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第二课堂”“实践课堂”,激励学生在实践中突显专业个性。

(二)坚持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形成思想教育的最大合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环境的产物。个性发展与人的成长都需要良好环境的滋润和呵护。在适宜的环境下,人的个性会得到健康发育而丰富多彩;反之,在受到歧视和排斥的氛围里,个性发展会受到压抑、扭曲甚至扼杀。素质教育理论大力倡导“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但是,要真正形成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还需要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去努力,务必实现三者目标的一体化,并形成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教育环”,努力做到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从而使三者形成个性教育的最大整合力。优化社会环境要求社会形成有利于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社会的舆论工具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民族优秀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舆论环境,增加党和社会主义的凝聚力。社会是源,学校和家庭是流,学校、家庭教育只有依托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依据。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作用,尤其在情商方面影响更大。不能只重视智力培养,重智轻德的危害性很大。个性形成和发展,学校环境的作用最为关键。这不仅因为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还在于处在性格铸造最佳时期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学校,这里个体性格丰富多彩,可比较、参照的对象众多,相互激励效应好。

(三)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采取发展特长的“多维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少不了对学生的评价,但评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有正面作用,也有副面作用,评价学生力求将负面作用减少为零。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种倾向,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化。我们往往只强调重视远大理想、宏伟目标等大道理的教育,而对人的基础教育和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关注较少,强调政治教育较多,强调思想教育较少。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缺乏层层递进的演进,没有将所有学生纳入自己的工作视野。结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走向极端,往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就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在评价内容上应该是多维度的,不要将一切评价的出发点仅仅放在教育者、管理者是否满意的基础上,也要同时放在受教育者是否满意的基础上。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采用多视角、多维度评定,提高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如多主体评价,有自我评定、同伴评议、辅导员评定、任课教师评定等。

参考文献:

[1]刘晓民译.为了自由的教育改革——从划一主义到多样化的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00页.

[2]吕灵治.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当代大学生个性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

[5]刘文霞.个性的特点、要素及其性质,前沿,1997年第10期.

[6]顾梅.谈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7]刘世华.从吴冠中谈艺术个性和艺术创新.四川省美术网,2006年6月.

[8]苏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导刊.2000年第7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9

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

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

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

解放嘴,让学生能谈;

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

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的东西。

“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而不是工业”。依我的理解,那就是语文教学是种庄稼,而不是做产品;语文课堂是庄稼地,而不是流水线;语文教师是农夫而非工人;语文教育是春种秋收的整体,而不是各司其职的零部件生产;师生间是农民对种子的期盼与热情,而非工人与车床对零部件的冷漠。

一、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像庄稼一样自由呼吸

越来越理科化、工业化和机械化

学生想听的,很多不是老师所讲的;而学生要说的,老师又无暇去倾听。讲什么、怎样讲,基本上是老师说了算,学生几乎成了一块橡皮泥,任由老师去塑造。长此以往,学生变乖了,听话了,但我们又不得不痛心地发现,他们也越来越呆了,越来越不听话了。

如果把责任都推到语文老师身上,显然有失公平,因为语文老师其实也越来越呆了。大家可以想想,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的心是不是都有些浮躁了,我们的眼光是不是都有些“势利”了,我们不再悉心关注学生从文字中、从文学中得到了多少营养,享受了多少愉悦,我们过多地关注他们的结果,过多地盯住他们一堂课学到了哪几点知识。

于是,春风化雨少了,条分缕析多了;自由生长少了,拔苗助长多了;体味把玩少了,条条框框多了;开怀大笑少了,忧愁烦躁多了;畅所欲言少了,恭敬倾听多了。最后,学生的喜爱少了,厌倦苦恼也多了。功利的语文教育把分数与位次作为学语文的第一目标甚至终极目标,语文的生命必将枯萎。

呼唤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语文

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更多地像农业,而不是工业”。依我的理解,那就是语文教学是种庄稼,而不是做产品;语文课堂是庄稼地,而不是流水线;语文教师是农夫而非工人;语文教育是春种秋收的整体,而不是各司其职的零部件生产;师生间是农民对种子的期盼与热情,而非工人与车床对零部件的冷漠。

在语文教育的庄稼地里,理应有和风细雨,有日月星辰,有花团锦簇,有果实芬芳。而不是机车的刺耳轰鸣,不是千人一面的“合格产品”,不是千篇一律的沉默,不是一丝不苟的规矩。我们希望学生都能自由地呼吸、快乐地生长,享受语文的智慧、吮吸语文的营养,让生命拥抱语文,用语文滋润生命。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的东西。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成为主人。我们常说,“温室里的花朵开不艳”,同样,笼子里的鸟儿也不可能飞得多高。

在这方面,我们的许多老师作了不少艰难的尝试。尝试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尝试表演交流,改编课文;尝试音乐、影视辅助教学。种种努力,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感叹的是这样的课太少了,就像“打牙祭”一样。这样几节课也如同“死水微澜”,学生不过瘾,老师也觉得有些伤感。

语文教育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商

学语文的人是需要一点感情的。麻木的人只会学死板的语文,当然也学不好语文。语文教育更讲一个“趣”字,一个“情”字,一个“活”字。我们常常高喊采用诱思教学,吸引教学。但我们往往少了些耐心,少了点童心。

比如,在教学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时,我们因为课时紧,任务重,也因为料想学生不太感兴趣,大概都是作为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看看了事。恐怕我们很少有人会像吉林长春五中的肖礼老师那样去做:他抱着一个大纸箱走上讲台,顿时引来学生一片好奇。他要学生自告奋勇地蒙住眼睛,然后从座位上到讲台前去抓取箱中的东西,然后用手摸,用鼻子闻,猜出它是什么东西。学生的猜测五花八门,有不少都猜错了。这样做了以后,肖老师才让学生进入课文。课后一位学生写道:“我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给了我海伦似的感知世界的机会,感谢通过这样的感知,让我对现实生活充满了以前并不珍惜的爱。”

知识可以传授,感受必须体悟,而我们的语文课也常常把体悟的东西当做传授的内容,这样就难免死板。英国一所学校,要求学生必须扮演一天残疾人,有扮演盲人的、也有扮演瘸子的、还有扮演聋哑人的。校长说,爱心是需要感受的,只有自己曾经是“残疾人”,才会有真正的感受。并且只有这样,将来面对残疾人时,才能从人性的角度平等地帮助他们、爱他们,因为自己曾切身感受到别人的帮助。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语文就是生活。把学生引向生活,把生活带进语文,让学生触摸鲜活的、亲切可感的生活化语文,学生便能感受到语文的生命脉动。陈奂生离我们远去了,但千百万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还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惊心动魄远去了,但朱总理答中外记者的妙语连珠还在;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远去了,但装在分数里的学生还在;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远去了,但练***功的天安门前自焚者还在。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宽,心就该有多宽。

二、语文训练要像种庄稼一样精耕细作

还应该加强语文训练

上面说了要让学生像庄稼一样自由呼吸,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一定有人会问:那么考试怎么办?谈这个问题,我想要澄清一个认识误区。我们常说高分低能,其实,想一想,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能力是否就低呢?分数低的同学能力就高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能力和分数本质上应该是统一的。搞素质教育不能惧怕应试,但也不能为了应试而扼杀了学生在情感、思维方面的天性。要保证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还应该加强语文训练。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为基础的。

仔细想一想现在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就会感到着急:一名高中生,已学了近十年语文,却写不对一张请假条,表达不清一个意思,写不好一篇文章,读不通一段文言,提不出一个问题,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问题。汉语水平低下已不是个别现象,语言错误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甚至出现在大学生、硕士、博士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不仅出现在书报杂志、广告标牌和电视屏幕中,甚至频频出现在学位论文、学术著作和字典辞书中。“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论文”已是司空见惯。所以科学、严谨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是语文训练不等于做题,单纯的做题就把学生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

训练要体现逻辑性

教材变来变去,有进步的地方,但不足也是明显的。对比老教材,我们会发现,新教材删去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文章,增大了阅读量,但在选文上也存在随意性,为了兼顾各个方面而把一些非经典、意义不大的东西弄了进来,同时又把老教材中很多的训练点删去了。如果我们真按新教材一课一课去教,就算弄得再扎实,恐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不会有多强。我想,各个学校能否结合自身实际,在大纲框架内,编订一个“语文训练纲要”。要体现层次性,哪一学期训练什么内容,考查什么能力,达到什么目标,要明朗一些。不要三年都做一样的题,考一样的试,说一样的话。

要努力挖掘语文训练点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篇10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课堂环境中才能主动地学习。同时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和应用》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诱导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学开始前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应用图片,以及几种新鲜的水果和玉米粒。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已经学过的有关生态因素、种子萌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点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组织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产有关实际例子。通过我这样有意识的创设环境,学生就能快速地融进课堂学习活动中,同时在我的引导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更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思考题或者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意义和创造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索意识。如在教学《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这一课时,由于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探究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引导学生学会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问题探究法,通过设计问题,如询问学生带来的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和动画呈现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逐渐认识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知道生物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形成主动探索和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物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所以,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意义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一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我在教学前,事先指导学生培养小麦幼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培养的小麦的幼根,让他们通过直接观察或者放大镜等方式观察小麦根毛、根尖、根冠等基本结构,然后再引导学生取一株幼根长约2cm的小麦幼苗,将根平放,吸去水,用圆珠笔轻轻地画四条横线。分别测量出各部分的长度,并填入实验记录表中。接着将幼根培养24h后,再次测量各部分的长度,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算出净增加长度。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会发现根尖的伸长区生长得最快。其原因在于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认识了根的生长过程,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探究意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