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劣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4:11:31

伪劣范文篇1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维护。根据国家、省、市对知识产权维护与执法工作会议布置和国务院办公厅《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专项行动工作目标

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维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维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维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全面提高区维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全区开展以十大专项整治为重点的集中行动。依照国家对此次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和省、市专项行动工作布置。

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区范围内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一次集中全面清查,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作出处分,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依法整治侵权盗版行为。牵头部门: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配合部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质监局)

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对区内重点软件生产、交易重点单位和场所进行一次整治。经济和信息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商务等部门要加大对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监督力度。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要对各级政府机关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尽快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证。经济与信息化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牵头部门: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配合部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工商分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商务局)

组织开展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局要配合市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海关部门对假冒伪劣进出口商品进行查处。商务、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维护,以强化大宗进出口商品管理为重点。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奖励力度。牵头部门:区商务局,配合部门:区科技局)

组织开展商标权维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加强对印刷、制作商标、标识标签、包装装潢企业的监管,以打击假冒商标、包装装潢和地理标志为重点。集中开展一次清理检查行动,严厉查处非法盗印、加印和出售标识标签的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侵犯著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案件,依法制止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质监、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假冒汽车配件、手机等重点产品的整治。质监、经济与信息化部门要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依法查处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的行为。牵头部门:区工商分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质监局)

组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行动。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以打击假冒专利和侵犯他人专利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查处、办结一批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以及具有较大影响、久拖未决的案件,依法惩治严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专利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区知识产权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局)

组织开展商务领域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部门要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以商品集散地和各类重要商品交易市场为重点。督促指导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并最终流向消费者。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管理者的维护知识产权主体责任。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区商务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物价局、区知识产权局)

组织开展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经济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质量平安监管,以强化质量平安监管为重点。依法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着力查办一批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牵头部门:区卫生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局)

组织开展涉农领域侵权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强化种子、苗木等生产源头治理,以种子、农资等重要商品为重点。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产区,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农资市场的监管,集中查办一批严重坑农、害农恶性案件。牵头部门:区农业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林业局、区质监局)

组织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维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维护,以打击网上侵权盗版为重点。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工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商务、经信等部门要加强对网上购物和电视、电话购物活动的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进一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牵头部门:区工商分局,配合部门:区商务局、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经信局)

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集中行动。要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作用,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重点。坚决依法追究侵权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对重要特殊案件要及时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及时审查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案件或线索,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突出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司法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案件审理工作。牵头部门:区公安分局,配合部门:区监察局、区司法局、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

三、工作要求

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专项行动,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督办重大案件。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承担日常工作。承担专项行动的各部门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各自的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要抽调专门力量集中办公,明确联络员,建立信息日报送制度,将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效果以及案件查处情况及时汇总、分析、上报。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会同区有关部门做好专项行动信息统计和进展情况通报,抓好信息交流。

形成合力,加强工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专项行动顺利有效开展。每个集中整治行动的牵头部门负责各自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其他配合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执法协作机制特别是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加强督导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不定时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组织力量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采取摸底、排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切实予以整改。对查缴的侵犯知识产权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组织集中销毁。

疏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现有举报投诉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要积极参与专项行动,通过“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和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有关部门要认真接收、快速处置。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12312商务举报投诉电话、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90侵权盗版举报电话和“12365产品质量投诉举报电话等其他相关举报电话作用,提供快速、便利的举报、投诉、申诉和咨询渠道,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

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加强舆论宣传。要大力宣传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维护的措施和成效。曝光典型案例,警示违法违规。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普及知识产权维护知识。区重点新闻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要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报道,全面宣传我区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显著成果,报道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创新、自觉守法的典型,营造维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四、时间布置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伪劣范文篇2

关键词:假冒伪劣治理措施

一、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体主要有厂商、消费者、政府等.

1、从生产者角度来讲.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这是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采用劣质的材料,无需广告宣传费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获取高昂的利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这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生产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产权导致厂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产,而不愿意为厂商长期的企业形象、信誉做过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种间接上放任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

2、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消费者的信息不完全,无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随着仿冒技术的不断提高,假冒商品与正品的相似程度越来越高,正品与假冒商品越来越难以辨别.由于技术的限制、厂商的疏忽,厂商的防范措施做得很不够或由于成本的限制,做的宣传力度不够,这样使假冒商品有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消费者信赖的部门不负责任,做虚假认证等,消费者因为对此机构信赖而疏忽了对其认证的商品的辨别.如原有的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等都成了劣质商品的掩护.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虚拟的商店中,销售者与购买者往往是相隔在很远的地区,消费者不能看到真实的产品,不能了解销售者的信誉,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于庞大的网路销售中第二,由于消费者对一些奢侈品的向往和有限的支付能力,故意去买假冒商品,以满足其虚荣心.一些奢侈品价格高昂,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然而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很难承担如此高昂的价格,但由于虚荣心,而去买一些仿冒品第三,对于某些商品,假冒商品与正规商品的使用价值区别很小或没有差别,消费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贪图便宜,明知道是假冒商品但还是去购买.

3、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对假冒伪劣生产厂商的惩罚太低是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作用,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问题.由于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以及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贪污腐败等问题,使政府的功能丧失,假冒伪劣商品更加猖狂.中央政府基于整个市场经济的考虑,决心很大,出台了很多打假的措施与法规.但是,地方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有损自己的利益,以至于打假的热情不高,任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打假也需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尽管对假冒伪劣厂商有一定的处罚收入,但往往不足以弥补政府的投入.政府得不偿失,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

二、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假冒伪劣商品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利益,正是由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不遵循相应的经济规则,一味地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导致了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要治理假冒伪劣商品,就要从根本上、全面地治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要充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要贪图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远,追求经济的长期协调发展.要做充分的思想认识工作,从理念上树立打假的积极性和必然性.

2、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并且要严格秉公执法,加强对执法工作人员的监督.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需要完善的法制做后盾.今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但对于猖獗的假冒伪劣商品现象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敢于赋予打假执法人员权利,同时更应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3、严格实行区域责任制.中央作为一个整体,在打假力度上往往很大,有很大的决心,尽一切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使整个市场经济良性发展.但是,地方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从地方的角度来看是作为一个小整体,它会从自身的角度处罚,谋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往往不会从整个国家去考虑.有的政府工作人员由于自己的政绩,或是连带责任,当出现假冒伪劣现象时,不去管理制止,反而放纵、包庇.

、提高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降低打假成本.假冒伪劣产品若无法销售,其危害将无法形成.消费者是商品的最终购买者,若消费者能有效地辨别假冒伪劣商品,那么将有效地制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对此应该大力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防范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监督意识.对于技术含量高、专业强的产品,国家应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认证,降低消费者的识别成本.企业也应该提高产品的防伪技术,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形象和无形资产.

5、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首先,要大幅度提高行政处罚力度,明确制定行政判罚的依据其次,应大幅度提高判罚的比例最后,对于行政执法机关查获的制假售假案件,达到立案标准的,应从大局出发,及时交于公安部门刑事立案,不能单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罚代刑,拿钱了事,否则无法达到震慑和严厉打击违法者的目的.此外,对在流通领域查处的售假案件,不应只做局部处罚,应追根溯源,从查处的案件线索上溯回查处制假窝点,从源头上予以治理,做到标本兼治.

6、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特别是领导体制上要有所转变,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地位,但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以及传统官文化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政府管得过多、过死.一些政府官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制售维护,不予管制,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危害也不予管制,使得不法分子越来越猖狂.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职能转变,给经济发展创建更多的流通空间,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格把关的同时让市场本身来检验产品的有效性,进行自发调节,让市场本身来淘汰假冒伪劣商品.

7、提高低收入人群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根据三鹿奶粉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掺入的奶粉大都是低档奶粉,一般都是销往农村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低收入人群对于价格非常敏感,这对假冒伪劣商品提供可乘之机.国家应该严格控制低收入地区的产品质量情况.这种地区的地方政府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国家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并加大对假冒伪劣的处罚力度.

假冒伪劣现象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因此应该同时从各方面入手,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对网络环境的建设还没有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中假冒伪劣现象更加严重.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也应该与时俱进,严格控制新环境下的市场经济秩序,使我国经济能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使人民、国家、企业的利益不受危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厚刚.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博弈行为分析.科技创业

[2]胡俊超.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咸宁学院学报

[3]廖海敏.试论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综合治理.经济与社会发展

伪劣范文篇3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全市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全面提高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开展专项行动要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等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

(一)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

新闻出版(版权)、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印刷复制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计算机软件及包装装潢、商标标识标签企业的监管,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非法加印、出售标识标签等印刷品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取缔无证照经营地下印刷复制窝点。工业和信息化、新闻出版(版权)、商务部门要加大对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监督力度。质监、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依法查处以假充真、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的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农业部门要强化从种子生产源头治理侵权假冒行为,针对水稻等重点品种,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

(二)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工商部门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制止恶意商标抢注行为;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经营管理者责任,加强监督和检查。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商务部门要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要求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

(三)强化进出口环节和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质监部门要加大对假冒伪劣进出口商品的查处力度。外经贸、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做好重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工商、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加强网络购物、电话购物和电视购物活动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广电部门要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工作。

(四)加大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公安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要及时立案侦查,重点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防止有案不送、以罚代刑,坚决追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知识产权、工商、新闻出版(版权)、商务、税务、质监、农业等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符合刑事立案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对现场查获、行为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的,要立即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对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线索及时审查,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立案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的审理工作。

(五)在政府机关全面使用正版软件

全市各级政府机关要对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新闻出版(版权)、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加大软件正版化工作力度。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财政部门给予必要资金保障。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

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及时报道专项行动的进展和成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侵权问题,要及时曝光,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全面宣传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报道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创新、自觉守法的典型,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向,针对社会关注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主动组织新闻、访谈报道,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决定成立全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专项行动,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督办重大案件。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委,承担日常工作。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也要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的监督考核体系。全市各级商务部门、知识产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二)加强工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本次专项行动与各部门日常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相衔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执法协作特别是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三)加强督导检查,狠抓工作落实

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专项行动的各项任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信息统计、编印简报、情况通报、定期工作督查、重大案件督办等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联络员,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将专项行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效果以及案件查处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适时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抓好信息交流,指导县(区)、开发区(新区)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畅通举报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现有举报投诉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要积极参与专项行动,通过“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公众和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有关部门要认真接收、快速处理。发挥“12312”商务举报投诉电话、“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90”侵权盗版举报电话、“12318”文化出版市场举报投诉电话和“12365”产品质量投诉举报电话等其他相关举报电话作用,提供快速、便捷的举报、投诉、申诉和咨询渠道,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

四、时间安排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月4日-1月15日)。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在1月14日前报全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伪劣范文篇4

一、专项行动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作用,全面提高全区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区范围内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一次集中全面清查,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做出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对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文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依法整治侵权盗版行为。(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二)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区内重点软件生产、交易重点单位和场所进行整治。文化、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要对政府机关、各办镇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尽快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工商分局)

(三)以强化大宗进出口商品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处罚力度。(牵头部门:区商务局;配合部门:区科技局)

(四)以打击假冒商标、包装装潢和地理标志为重点,组织开展商标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印刷制作商标、标识标签、包装装潢企业的监管,集中开展清理检查行动,严厉查处非法盗印、加印和出售标识标签等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侵犯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案件,依法制止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质监、工商、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对假冒汽车配件、手机等重点产品的整治。质监、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依法查处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等行为。(牵头部门:区工商分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文化局、区质监分局)

(五)以打击假冒专利和侵犯他人专利为重点,组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行动。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查处、办结一批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以及具有较大影响、久拖未决的案件,依法惩治严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专利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区科技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六)以商品集散地和各种重要会展为重点,组织开展商务领域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部门要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督促指导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并最终流向消费者。商务、知识产权部门要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规范重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管理者的保护知识产权主体责任。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区商务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科技局、区物价局)

(七)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农发、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着力查办一批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牵头部门:区卫生局、区药监分局;配合部门:区农发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八)以种子、农资等重要商品为重点,组织开展涉农领域侵权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强化种子、苗木等生产源头治理,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产区,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质监、工商、农发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农资市场的监管,集中查办一批严重坑农、害农恶性事件。(牵头部门:区农发局;配合部门: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九)以打击网上侵权盗版为重点,组织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工商、文化、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对网上购物和电视、电话购物活动的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进一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牵头部门:区工商分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局)

(十)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重点,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集中行动。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作用,坚决依法追究侵权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并予以协助;对重要特殊案件要及时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及时审查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案件或线索,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突出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人员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案件审理工作。(牵头部门:区公安分局;配合部门:区监察局、区司法局、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12月15日前)。成立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各办镇、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组织协调机构,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2月16日-2011年2月底)。各办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对各办镇、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3月)。各办镇、各有关部门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并将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区政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此次专项行动,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督办重大案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承担日常工作。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会同区有关部门做好专项行动信息统计和进展情况通报,做好信息交流,搞好指导服务。各办镇也要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抓好工作落实。承担专项行动的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工作实施办法。各办镇、各有关部门要抽调专门力量集中办公,明确联络员,建立信息日报制度,将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效果以及案件查处情况及时汇总、分析、上报。

(二)加强工作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专项行动顺利有效开展。各项集中整治行动的牵头部门负责各自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其他配合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执法协作机制,特别是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伪劣范文篇5

一、当前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主要现状

在对市场进行调查中感到,当前市场假冒伪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食品和营养品行业中的假冒伪劣。一些厂家在食品生产中,制假贩假或生产劣质的食品。如市场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月饼、饼干、奶粉、果冻、麦片、脑白金、白糖等,有的甚至加工生产劣质有毒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

2、肉类制品中的假冒伪劣。如用老母猪肉制作的劣质肉松,用死猪肉灌制的香肠和制作的劣质火腿肠,用农药泡制的火腿,用沥青拔过毛的鸡、鸭、鹅和注水的牛肉、猪肉等。

3、海鲜产品的假冒伪劣。如用甲醇泡制的有毒的海鲜水发产品等。

4、调味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酱油、无碘食盐、味精、淀粉等。

5、烟酒产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屡禁不鲜的各种假烟、假酒等。

6、“三农”产品中的假冒伪劣。如出现了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薄膜和劣质的农机等。

7、有关证件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毕业证、假身份证、假军官证、假驾驶证、假工作证、假学历证、假结婚证、各种假牌照、假介绍信、假房产证、假产品证、假合格证等。

8、服装产品的假冒伪劣。以劣质服装冒充名牌服装,出现了假冒伪劣的西装、羽绒服、皮装、西裤、内衣、婚纱、鞋帽、手套、被装等。

9、电器产品的假冒伪劣。有假冒伪劣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脑、洗衣机、微波炉、电风扇、电熨斗、电吹风、收音机、油烟机、随身听、电须刀等。

10、建筑和装饰材料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钢筋、水泥、楼板、劣质的铝合金、涂料、复合板、三合板、木地板、墙纸、地面砖、大理石、花岗岩等。

11、通信器材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劣质的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机、通信电缆等。

12、医疗器械和医药药品的假冒伪劣。如假冒伪劣的医疗器械和假药及劣质药品等。

13、文体器材及文化用品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板等;出现了盗版的磁带、光盘、唱片、杀毒软件、假钢笔、假纸张、盗版书籍等。

14、装饰品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水晶首饰、玉器首饰、金银首饰等。

15、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肥皂、香皂、牙膏、牙刷、洗涤剂等。

16、化妆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洗发精、护发素、洗面奶、护面霜、染发素、香水等。

17、杀虫除害产品中的假冒伪劣。出现了劣质的全无敌、一扫光、蚊香、电蚊片等。

二、产出假冒伪劣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分析中,感到市场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经营人员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来自政府部门管理上的原因。

来自经营者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一些市场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走捷径达到暴富的目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只顾自己发财,不顾他人死活。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制假贩假,以低价的成本赚取高额的利润。以制作假冒伪劣的食品、水发产品、肉制品等,哪些赚钱他们制作哪些假冒伪劣的产品销售,在他们眼里,金钱至上,有钱就有了一切,一切向钱看,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去制假贩假,使假冒伪劣产品远远不断地供应市场,在市场上泛滥成灾。

2、互相攀比、挺而走险。在制作假冒伪劣产品中,一些生意人不是互相提醒、劝阻和制止,而是互相攀比,互相哄筑市场。看见别人制假贩假,他更不甘示弱,制假贩假的手段比别人更厉害、更高明。因此,在一些生意人中,较着劲制假贩假,假冒伪劣的生意越做越大,资本囤积也越来越厚,使制假贩假的技术越搞越发达。有的形成了制假贩假的一条龙生产的企业,使市场打而不绝,攀而不止。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制假贩假的行列中,有的是跟着亲戚打工学成的,有的是跟着近邻的生意人打工学成的,还有的是这个村出现了制假贩假,哪个村的人知道后,也跟着学着走歪路,使制假贩假形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应,乡镇初具规模的地域性的制假气候,形成了以制假贩假共同发财的小局面。

4、道德败坏、品行低劣。在制假贩假的生意人中,有的灵魂扭曲了,只有了人的驱壳,实际只是个坑害人的魔鬼。什么道德观念、爱国爱人民的美德根本就不存在,认为能赚钱就是本领,他们昧着良心赚钱,心毒手辣,暗暗地拼凑黑势力,与政府斗争,他们当中有的是社会的渣滓。

5、法制观念淡薄,违法行为严重。在大部分制假贩假的人员中,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还有的甚至认为法不得众。因此,更加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所以,有的地方出现了这里制假的工厂被打掉了,那里又冒出了个制假的场所和窝点,制假贩假、打而不止、攀而不绝,一些制假者与法律抗争,把制假贩假当儿戏,致使违法经营,胆大妄为,胡作非为。

制假贩假除了经营者自身的原因外,也有政府部门管理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依法打击取缔的力度不大。在打击市场假冒伪劣的政府行动中,一些政府部门追究的是部门利益,往往是以罚款取代打击取缔,哪个地方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查出来了便是罚款,没收产品,把打击假冒伪劣当作了部门的生财之道,市场上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单位越多,执法部门生财的途径就越广,财源滚滚进了少数执法部门,而坑害的只是消费者。对于查出假冒伪劣的经营产品是从哪个渠道进货的,源头在哪里的这样费劲费时费财的去调查、取证的事,却没有哪个执法部门愿意去干,既是要查,也是互相推委和扯皮,遇到罚款的事是争着去干。所以,形成了市场假冒伪劣现象打而不绝、攀而不止,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2、地方保护主义作梗。在有的经济落后的地方,企业发展不起来,政府机关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因此,对制假贩假视而不见,有的甚至不但不打击取缔,反而暗暗保护起来,有的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制假贩假的市场。税源滚滚地流进了政府的帐上,使政府增加了税收,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对制假贩假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当上级机关来查处时,政府部门去通风报信,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所以,使一些地方对制假贩假不但打击不力,而且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缺乏长效有力的管理机制。在一些地方对打击取缔市场假冒伪劣的问题缺乏长效有力的管理机制。采取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面做法,缺乏制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整套长效管理的机制,担心打击的力度大了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因此,打击假冒伪劣束手束脚。

三、假冒伪劣现象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当前,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给市场经济、人民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危害:

1、严重损害了市场的信誉和声誉。由于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出现,市场的信誉和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毁坏。人民对市场的不信任感和恐惧感在心里越来越加重,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痛恨转至了对市场的怨恨,导致了不敢消费,有的甚至一日被蛇咬,十年惊草绳。在接头巷尾,人们更是谈假色变,造成了整个社会对市场的不信任感,更严重的是不但国内公民对市场的不信任,引起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市场的不信任,从损害市场的声誉到损害了国家的声誉,可想而知,假冒伪劣现象人们是多么深恶痛绝。

2、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假冒伪劣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市场出现的劣质食品,有的有致癌作用,有的有导致其他疾病的作用等。再说,消费者花费了购买名牌产品的资金却购买了假冒伪劣的有损身体健康的产品,精神上打击有多大,心理压力有多重,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有的假冒伪劣产品直接给消费者带来生命危险的事例也是举不胜举。

3、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出现的假冒伪劣的问题不仅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假冒伪劣的出现,市场产品造成了真真假假难分清,消费者把名牌产品也认为是假产品,假冒伪劣摧残了名牌产品的发展,导致市场萧条。假冒伪劣现象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由计划经济发展转变到市场经济,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杆杠,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石和支点,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损害市场就会严重影响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4、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也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假冒伪劣经营者在物质上制假贩假,无形的在社会精神上宣扬了一种自私自利、欺诈行骗、金钱至上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果任其蔓延发展,势必给社会带来消极的不利因素,势必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势必使一些社会渣滓泛滥成灾,导致少数人崇尚假冒伪劣、追随假冒伪劣,形成制假贩假的社会气候。

四、对纠正市场假冒伪劣现象思考的对策

市场出现的假冒伪劣问题,影响极坏,危害严重,人们深恶痛绝,不能任其泛滥,必须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坚决毫不留情地予以有力地打击和取缔。

1、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取缔假冒伪劣行为和产品。对市场出现假冒伪劣的产品、制假贩假的企业、经营者必须根据情节的轻重,坚决依法给予打击和取缔,不能迁就,不能手软,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取缔的要取缔,对触犯刑法的该判刑的要判刑,给予严厉制裁。政府部门要组织联合执法队,领导要亲自挂帅,每年要组织几次全国性、全省性、全市性、全县性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整治,让假冒伪劣产品和经营者没有市场,没有立足之地,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2、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对个体经营户、产品销售人员、营业员和广大公民要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利用橱窗、新闻媒介大量宣传制假贩假的违法典型,宣传打击取缔假冒伪劣的典型案例,教育和启示广大经营者依法经营,靠法致富,杜绝走歪门邪道发财,使广大经营者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就有较强的法制观念,用法律陪伴自己的经营人生。

3、加强道德和市场诚信教育。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对经营人员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私营企业要建立党团组织,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占领私营企业阵地。要对企业经营人员、私营企业法人、职工经常进行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教育大家爱党、爱国、爱人民、,讲诚信、讲奉献、讲风格,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大的商场,要悬挂道德和诚信建设的标语。要利用企业的宣传工具,大量宣传先进工作者,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伪劣范文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违规企业,强化对生产、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的整治,遏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意识,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民族传统知识与文化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和执法力度,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按照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全市开展十大集中整治行动。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对全市范围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集中全面清查,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予以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牵头部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配合部门:市广电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二)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各级府特别是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我市重点软件生产、交易重点单位和场所进行整治。经信、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商务等部门要加大对新出厂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监督力度。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对各级府机关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实现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各级财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经信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牵头部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配合部门:市广电局、市经信委、市财局、市工商局)

(三)以强化大宗进出口商品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进出口环节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海关要依法加大对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查处力度。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及时对假冒伪劣进出口商品进行查处。商务、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查实的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企业的处罚力度。(牵头部门: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四)以打击假冒商标、包装装潢和地理标志为重点,组织开展商标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加强对商标、标识标签、包装装潢印制企业的监管,集中开展清理检查行动,严厉查处非法盗印、加印和出售标识标签的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巡查,严厉打击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行为,严厉查处侵犯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侵犯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案件,依法制止恶意抢注商标行为。质监、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假冒汽车配件、手机等重点产品的整治。质监、经信部门要严格审查生产企业资质,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依法查处冒用地理标志名称和专用标志的行为。(牵头部门:市工商局,配合部门:市经信委、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质监局)

(五)以打击假冒专利和侵犯他人专利为重点,组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行动。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专利领域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查处、办结一批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以及具有较大影响、久拖未决的案件,依法惩治严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专利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六)以商品集散地和各种重要展会为重点,组织开展商务领域侵权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商务部门要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管理和规范,督促指导企业加强配送商品管理,防止侵权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并最终流向消费者。商务、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严格执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规范重要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商、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落实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及管理者的保护知识产权主体责任。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牵头部门:市商务局,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市发改委)

(七)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组织开展食品、药品集中整治行动。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经信、商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行为。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着力查办一批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牵头部门: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部门: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八)以种子、农资等重要商品为重点,组织开展涉农领域侵

权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强化种子、苗木等生产源头治理,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产区,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行为。依法查处滥用、冒用、伪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产品名称、专用标志的行为。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化肥、农药等重要大宗农资市场的监管,集中查办一批严重坑农、害农恶性案件。(牵头部门:市农牧业局,配合部门: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

(九)以打击网上侵权盗版为重点,组织开展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集中整治行动。工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经信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互联网侵权盗版,重点打击影视剧作品侵权盗版行为。工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经信、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对网上购物和电视、电话购物活动的监管,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进一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加强对视听节目服务网站播放正版节目的监督。(牵头部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市工商局,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市经信委)

(十)以推进行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为重点,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集中行动。要充分发挥我市行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作用,坚决依法追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各行执法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对重要特殊案件要及时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公安机关要及时审查行执法部门移送的案件或线索,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立案侦查,突出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及相关商业贿赂犯罪活动。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行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司法行部门要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案件审理工作。(牵头部门:市公安局,配合部门:市监察局、市司法局、各有关行执法部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府成立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专项行动,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督促检查工作进展,督办重大案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承担日常工作。各地区府要相应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

(二)密切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牵头部门要负责各自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执法协作机制和重大案件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级商务部门、科技(知识产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三)强化督导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专项整治行动各项任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适时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组织力量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采取摸底、排查、暗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突出问题,切实予以整改。对查缴的侵犯知识产权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组织集中销毁。

伪劣范文篇7

一、成因

1、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是造成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泛滥的主要原因。因为农村市场点多面广,相关部门受人力财力所限制,要真正实施有效监管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形成了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的“失管”,农村消费者生命健康得不到保证。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保证农村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应当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2、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政府部门监管的失控,采取了所谓的“送货下乡”、“厂家直销”、“厂价直销”等名义,向农村消费者销售所谓“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利用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识别能力不高的现状,采取广告、虚假信息或者其他手段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诱使农村消费者上当受骗。

3、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消费者多数经济较拮据,“知假买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省钱,贪图便宜,自愿购买质差价廉的食品食用,因为他们不了解假冒伪劣食品会给自身生命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当得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只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吞”。同时,边远山区的消费者因投诉成本高、维权意识淡薄等因素,不愿和不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付款→收货→走人,经营者利用农民消费者购货时不知索取有效凭证,发现问题后即使向有关部门反映因缺乏有力证据,导致有关部门无法处理。

4、农村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未健全,已建立的制度未完全得到落实,经营者利用监管部门制度上的空当,只顾牟取利润,不顾人民群众安危,铤而走险,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这也是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策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制度滞后、政出多门等是造成农村市场“失管”的主要因素。出现了多头管理先利益,市场混乱互相推诿的现状。要解决好这一根本部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一是提高消费者的整体素质,使其对商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二是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文明、健康、适度消费;三是帮助消费者掌握生活、生产消费所必需的常识;四是不断增强消费者维权和识假辨劣的能力;五是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的观念;六是帮助消费者了解假冒伪劣商品对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严重危害。

2、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管,维护“三农”利益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农村市场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必然会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所以,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对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消费领域制定和落实“首问责任制”,以之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伪劣范文篇8

关键词:伪劣产品;消费安全;法律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商品流通也空前繁荣。但少数唯利是图的从业者为追逐一己之私利,而置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于不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其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也侵害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近几年来,频见于媒体报道的假奶粉、工业酒精兑水的假酒等事件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群众消费的安全感以及信心,也影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力。对此,我国法律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根据其涉及的销售金额,危害后果等不同情况,明确了生产、销售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

一、我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发展过程

1.我国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经济体制,限制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矛盾是消费品短缺,消费者的保护也得不到重视。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生产者、销售者均按计划组织生产、销售,其经济利益并不与生产、销售额直接联系,对为了取得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故意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积极性并不高。在这一段时期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直是被以投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早在建国之初的1950年,中央贸易部就了《关于取缔投机商业的几项指示》,指示中明确规定:“使用假冒、伪造、使潮、掺杂或违反商品规格及使用其他一切欺骗行为,以谋取非法利润者,得视之扰乱市场的投机商业”。此后,1957年10月3日国务院又批转了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当前城市市场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将“粗制滥造、故意降低产品质量”和“出售商品时掺杂使假、短秤少尺、以次充好、以伪充真或者出售变质食品的影响人民健康”的行为,确定为应严肃处理的“市场上的投机违法行为”。1963年3月23日,国务院又作出《关于打击投机倒把和取缔私商长途贩运的几个政策界限的暂行规定》,又将“在商业行为上弄虚作假、欺骗群众”的行为规定为“必须禁止”的行为。我国1979年刑法第117条中虽然没有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明文规定在投机倒把罪的罪状中,但无论在刑法学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仍然是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作为投机倒把罪的一种表现形式的。

2.民事责任。从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日益增多,已经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参考美国严格产品责任法和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第122条,对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规定了严格责任,其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第四章属于私法,其第41条至46条关于严格产品责任的规定,属于关于产品责任方面的特别法。按照特别法优先适用的原则,人民法院裁判产品责任案件均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由《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组成的民事责任体系通过确保产品质量以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救济因产品缺陷导致人身安全遭受损害的消费者,从民事责任方面制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人。

3.行政责任。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就已经开始重视产品质量问题。1980年3月10月,国家经济委员会公布《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采取限期改正、停产整顿,减发企业领导干部工资、停发职工奖金。对重大质量事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直接责任者给予批评和处分。”1980年4月5日国务院了《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其规定的行政责任是对企业限期整顿,责令停产、转产,吊销生产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扣发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工资、奖金等行政处分。由于行政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位阶较低,强制力不够,不能有效遏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1993年2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产品质量法》。至2000年7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修改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强化了产品质量的行政管理和行政责任。其中,涉及产品质量行政管理的19条,涉及行政制裁的18条,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行政责任。

4.刑事责任。对于严重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已危害到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常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八届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自1993年9月1日起施行的这一《决定》,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从原刑法第117条规定的投机倒把犯罪中剥离了出来,并首次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小类罪。《决定》中规定了九种具体罪,即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决定》中明确了这九种具体罪的罪状、法定刑、处罚原则及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成为我国刑法中的一个独立犯罪。在1997年3月14日由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修订的刑法典中,原《决定》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成了分则第三章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原《决定》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修改后成了第140条规定的犯罪。1997年刑法对《决定》中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作了以下修改:(1)将《决定》中的“违法所得数额”修改为“销售金额”,以利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2)将《决定》中规定的定罪或量刑数额标准均作了提高,以适应打击这一犯罪的实际需要;(3)将《决定》第12条中对这一小类犯罪共同规定的“罚金数额为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调整为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4)将《决定》中所作的“情节较轻的,可以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删除,使法条完全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并避免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权限不清。《刑法》第140条及相关条文的规定,完成了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法典化的进程。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犯罪成立条件以及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之关系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劣产品”。因此,行为人生产、销售的物品是否属于伪劣商品,是何种伪劣产品,直接决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刑法》中的伪劣商品必须是用于交换目的,并且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73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加工、制造,用于销售的产品,但不包括建设工程和军工产品”。因此,作为犯罪对象的商品,是指可以流通的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动产,以及可流通的高科技产品,而不包括房屋、桥梁、地下矿藏、野生动植物和国防军工产品。

伪劣商品存在广义、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伪劣产品是指作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对象的伪劣商品,即指生产、销售的商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质量低劣不合格或者失去了使用价值。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9、50、52条的规定,狭义的伪劣商品主要包括:(1)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2)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产品;(3)不合格的产品;(4)失效、变质的产品。而《民法》中伪劣产品应当是指广义的伪劣产品,是指生产、销售的产品以及服务产品,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消费者购买的通常目的之要求,其质量、性能达不到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或者冒用、伪造厂名、厂址、质量认证标志或失去了使用价值的物品。从上可见,《民法》中的伪劣产品之范围要远远大于《刑法》中的伪劣产品,这主要是因为《刑法》是最严厉的制裁,应当有选择的重点打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经济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而对一般危害行为则应当以民事法律来调整。

2.伪劣产品生产、销售金额的确定以及应承担何种责任之关系。《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上述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必须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犯罪,也即达到犯罪的起刑点。销售金额的大小不仅是犯罪量刑轻重的依据,也是界定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标准。销售金额反映了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规模,决定着行为人通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的大小,也反映了行为人的行为社会危害性的程度。因此,我国法律将销售金额大小作为划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罪与非罪的量化标准之一是科学的。对于达到五万元销售金额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未达到五万元销售金额的行为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选择性罪名,生产伪劣产品可以独立定罪。对于生产者,生产的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只要有证据证明其行为是为了销售获利,对其尚未销售的产品应当比照已经销售出去的伪劣产品的价格,或者被假冒同类产品的一般市场价格来确定其销售金额,对此条文中的“销售金额”应当作广义解释,以利于打击生产伪劣产品犯罪行为。

3.伪劣产品之危害结果与承担责任之关系。《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对特殊的伪劣产品确定单独的罪名及刑罚。其中,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属于危险犯,只要实施了上述生产、销售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危害结果,均已构成犯罪。这是因为实际损害已经造成时再进行处罚已不利于遏制该种犯罪,必须在危险状态刚形成阶段,就利用刑事武器进行打击。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属于结果犯,必须有损害结果发生,且达到法定的犯罪情节才构成犯罪。其危害结果的轻重,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具体如下:(1)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是指伪劣产品对使用的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多人病情恶化,身体致伤致残。(2)造成严重后果,是指伪劣产品的使用,致多人致伤致残,或造成事故,致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达五万元以上。(3)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是指伪劣产品的使用致使牲畜、家禽伤残死亡,庄稼减产、绝收,造成直接损失达二万元以上。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达到法定的犯罪情节的,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只能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4.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心理态度与其承担的责任之关系。《刑法》中有关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名的生产、销售者在主观形态上均是故意犯罪,对犯罪对象性质的认识必须是“明知”。行为人是否认识到其所生产、销售的是伪劣产品,关系到行为人是否对危害结果有所预见,从而决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罪过,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条件。生产、销售者的“明知”既包括行为人自认的明知,也包括行为人虽未承认,但综合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推定出行为人应当知道的事实上的明知。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一般要综合考虑生产、销售者的主体资格,产品的生产方式,外观质量,产品的价格、一般人认知能力下的判断,并结合生产、销售者的个人素质、业务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对主观上不具有犯罪故意的生产、销售者,即使造成危害结果,亦不能承担刑事责任,而只能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在刑事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认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的界限

首先要做好产品质量鉴定工作,认定是否伪劣产品是罪与非罪的最基本条件。而认定是否是伪劣产品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问题,必须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接受委托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我国目前省、市、县均有法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根据其技术条件和检测能力的高低分别对不同的产品,产品的不同性能进行测试、鉴定。目前,在鉴定活动中,由于技术规范制定的缺陷以及滞后性,各检验机构对传统产品的鉴定较完善,对新产品,高科技产品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不够,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高度重视该问题。其次,在司法实践中要准确认定生产、销售者主观上故意的心态,即行为人明知是伪劣产品而生产、销售;还要正确计算出生产、销售者的销售金额;把握伪劣产品的危险性以及危害结果的大小,符合法定犯罪情节,构成犯罪的,依法定罪量刑,不构成犯罪的,区别不同情况给予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或者罚款等行政处罚。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交叉竞合的定性

如果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同时又是伪劣商品,则存在假冒注册商标罪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交叉竞合的情况。在处理时由于两罪存在着交叉竞合的情况,导致在对其追究刑事责任时,需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认定和处理。(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同时又是伪劣商品,但该商品与被其假冒的注册商标所代表的商品不属同一种商品。单独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同时又是伪劣商品,且该商品与被其假冒的注册商标所代表的商品属于同一种商品。即行为人在自己生产、销售的伪劣商品上,使用他人同种类商品的注册商标。符合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应当从一重罪处断。公务员之家

四、现阶段治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的对策

(一)加强道德、伦理宣传,使从业者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公德之关系

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与从业者个人或小团体的直接关联性并不密切。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生产、销售者往往面临着“德”与“利”的困难抉择,当出现经济利益诱惑,而且遵守道德规范未必有直接的利益回报,而不遵守道德规范未必被发现时,从业者往往容易作出错误的选择。对此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从业者的道德伦理教育,不回避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的关系,教育从业者将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平衡关系。在道德、伦理宣传中,要避免简单化、形式化的宣传,要避免注重表面行为而忽略了内在良知的宣传教育,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价值观、财富观进行长期的宣传教育,使正确的道德观念渗透到一代代从业者的情感世界中,并内化到其行为规范中。

(二)充分运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制裁手段,加大从业者违法成本,抑制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之动机

为了遏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泛滥的现象,必须充分利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制裁违法者。要做到:(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查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力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发挥其积极、主动的作用,主动在市场上行使管理职能,在发现伪劣产品后积极行使行政制裁手段予以处罚。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主动举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2)通过媒体宣传,提高消费者识别伪劣产品的能力。同时,还要降低消费者购买伪劣产品后的维权成本。从目前来看,消费者无论是与经营者协商、有关机构进行调解或向法院起诉,其花费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均过高,容易使消费者放弃维权。建议职能部门对消费者投诉进行“一站式”接待处理,同时将对产品负责质量鉴定的社会机构改为公益性质的政府部门,消费者要求质量鉴定时不应收取费用。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者不仅要向消费者承担高额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课以严厉的行政责任,使得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风险成本增加,使其无利可图,抑制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之动机。(3)对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的个人或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适用自由刑,同时必须并处罚金,在实践中还必须注意罚金的到位率。在追究生产、销售者刑事责任的同时,不能重刑轻民,如果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的,还应当根据情况判处承担赔偿经济损失的民事责任。

(三)切断地方政府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之行为的利益链条

政府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其承担着维护市场公平,惩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重要职责。但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本地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存在有可能给本地区带来增加地方税收,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利益。当一个地方政府区域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可以提高经济指标增长时,该政府官员的“政绩”也得以提高,该地方政府也就丧失了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积极性。个人认为,首先要改革政府官员考核、选拔体制,不能仅仅以“政绩”考核、选拔官员。要对地方政府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实施考核,对默认、放纵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政不作为行为予以严厉惩处。其次,严厉处理公务人员涉及生产、销售伪劣,对直接或间接从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公务人员,坚决予以处理,对因受贿后成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保护伞的公务人员依法予以刑事处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泛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不良现象,对其进行治理,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努力,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长期的综合治理。

注释:

伪劣范文篇9

(一)领导重视,全面统筹安排部署。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根据文件精神迅速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措施要求。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股室两所全力投入到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中来。

(二)普及宣传,构建社会共治氛围。

结合农村食品消费特点,我局采取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开展专项培训等方式,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增强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三)精准切入,全面开展专项治理。

我局重点对全县乡镇流动集市、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馆、食品批发商进行了检查。一是开展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专项行动,聚焦冷链食品,重点检查有无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过期食品、无标识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等。二是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经营户资质、索证索票情况、进货查验情况、储藏运输安全保障情况。对牛肉及其制品的经营户发起倡导实施牦牛肉及制品销售声明,并设置牦牛肉销售专区。指导商户签订声明书,在合理区域张贴“声明书”、“牦牛肉专区销售”和“非牦牛肉销售区”等标识,经营户签订和张贴“声明书”及分区销售标识110个。三是开展月饼小作坊专项整治,及时对小作坊开展培训。重点检查经营户资质、索证索票、标识标签情况,确保流入市场的产品不是“三无”产品。四是开展“周三查餐厅、周四查市场”及食品安全进校园行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活动,形成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五是开展“你点我检,倾听民心活动”,通过电子化手段,让问卷与宣传同步进行。并具体结合问卷情况制定抽检计划,开展抽检。截止目前共计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265批次,其中4批次不合格,均进行立案查处。五是对辖区内的保健食品店开展检查,重点检查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情况,查看是否有虚假、夸大、信息模糊等误导消费者的产品。截止目前,我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185人次,车辆39台次,检查经营户521户,对16起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06份。举办食品生产经营者培训7次,开展宣传活动4次。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检查发现,经营户目前还存在一些索证索票不全、标识标签不完善、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未及时体检等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环境卫生清洁、消杀不及时等安全意识不高、重视度不足的问题。

伪劣范文篇10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生产、经销及其有关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下列行为均属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或者伪造注册商标的;

(二)伪造或者假冒他人的质量认证、生产许可证、名优质量标志的;

(三)伪造或者假冒产地、厂名、厂址的;

(四)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五)商品质量与其包装、说明书等标识明显不符或者商品名称与其质地不符的;

(六)用不合格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生产、组装商品的;

(七)商品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

(八)违法生产、经销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商品的;

(九)经销失效、过期、变质商品的;

(十)生产、经销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的;

(十一)生产、经销其它假冒伪劣商品的。

第四条下列行为视同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一)没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

(二)应标明中文产品名称、使用说明、厂名和厂址而未标明的;

(三)应标明产品标准代号、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名称和含量,而未标明的;

(四)限期使用的商品,未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涂改或者伪造日期的;

(五)实施生产许可证的商品,未标明生产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和有效期的;

(六)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或者商品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应标明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而未标明的;

(七)不合格商品按处理品经销时,未在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字样的。

第五条生产、经销者必须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一)不得从事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所列的行为;

(二)制定符合本行业特点的制约制度,规范生产、经销活动;

(三)按要求提交被检验商品及有关情况;

(四)按规定报送质量标准。

第六条严禁向畜禽体内注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销注水肉。动物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肉类检疫。未按规定检疫的畜、禽肉不准销售。

第七条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制止、举报。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并为其保密。

第八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滥用权力,限制或者阻碍依法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第九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医药、卫生、农业、畜牧、盐政、烟草专卖、酒类专卖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分管行业生产、经销行为实施管理和监督。

消费者协会应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第十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及时向生产、经销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假冒伪劣商品的信息及识别方法。

第十一条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中发现已受理的案件不属本部门管辖的,应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受移送部门应予以立案查处;对移送案件有异议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管辖,对同一案件均有管辖权的,由最先受案的部门查处。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定权限和程序,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时,需要对生产、经销者的帐目、库房、商品进行检查或者查封、扣押、登记保存时,生产、经销者应主动予以配合,不得擅自解封、转移、隐匿被扣押、查封、登记保存的物品。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案件中,需要对有关商品的质量、商标标识及其它标志进行检验、鉴定时,商品生产、经销者应提供必要的样品。经检验合格的,其费用由送检的行政执法部门承担,不合格的,由生产、经销者负担。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部门对查扣的假冒伪劣商品应妥善保管,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通知行为人后,可先行处理。商品所有者在规定期限内不认领的,可按无主财产处理。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时,可对违法者进行挂牌警告,其期限可根据违法者的改正情况予以终止,被警告者不得擅自摘牌。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部门应建立假冒伪劣商品档案,对影响较大的或者重大案件应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曝光。

第十七条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一)、(二)、(三)、(四)、(五)、(六)项行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封存假冒伪劣商品,消除商标标识及其它标志,对违法所得及作案工具予以没收,并处未售出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已售出商品违法所得三倍至五倍罚款。对封存的商品,经检验确有使用价值的,批准后,可标明“处理品”字样进行处理;对无使用价值的商品,予以没收。

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七)、(九)项行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没收商品和违法所得,并处未售出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已售出商品所得三倍至五倍罚款。

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八)项行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没收商品和违法所得,并处未售出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已售出商品违法所得四倍至五倍罚款。

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十)项行为的,责令停止生产、经销,没收生产的商品和规定期限内未售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至五倍罚款。

第十八条属于本规定第四条第(一)、(二)、(三)项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处未售出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已售出商品违法所得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罚款。

属于本规定第四条第(四)、(五)、(六)、(七)项行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未售出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已售出商品违法所得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罚款。

第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六条屠宰、经销注水畜、禽肉的,没收注水肉及违法所得,并处商品货值金额五倍至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依据《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的规定,吊销其营业执照。

屠宰、经销未经检疫畜、禽肉的,处商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罚款。

第二十条对有下列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依照本规定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处违法金额六倍至十倍罚款。

(一)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农药、农作物籽种、化肥、饲料、建材、药品、食品等危及工农业生产和人身健康的;

(二)无证、照从事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活动的;

(三)屡罚屡犯的。

第二十一条有本规定第三条行为的,除按本规定处罚外,对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拒绝、阻碍行政执法部门查封假冒伪劣商品的,处二千元至一万元罚款;擅自解封、转移、隐匿被扣押、查封商品及违法所得的,处被扣押、查封商品的价值或者违法所得三倍至五倍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明知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而为其提供生产经销场所、物资、资金、运输等条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二十五条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除按本规定处罚外,对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五百元至五千元罚款,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当地人民政府查处不力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应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对举报或者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按有关规定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当事人拒绝、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实施行政处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对违反商品生产、经销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