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构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4:16:40

网络构建

网络构建范文篇1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IP;视频会议

1前言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它是多媒体、通信、计算机和网络等相互渗透和发展的产物,兼收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多媒体的复合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如何在IP网络中更好、更快地实现视频、音频的传送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

2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

随着IP网络的速率越来越高,从窄带走向宽带,承载业务从非实时走向实时,IP技术已成为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等综合业务的最佳选择。在IP网络上建立视频会议系统需要多种技术支持,是比较复杂、完整的多媒体应用系统。

2.1要有足够高的带宽

要传送视频,必须要有足够的网络带宽,就像大车要有足够宽的马路才能通行一样,否则,视频数据无法通过网络。以一帧1024×768像素的图像为例,如果用12bit表示每个像素,则共需要9.4Mb,如果按照25帧/秒的传输速率,则1秒内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就是235Mb。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传输这么大的数据是无法接受的。

2.2要有好的压缩技术

只有采用高压缩比的压缩算法,有效地降低数据量,才能使视频、音频数据在IP网上传输成为可能。例如:在H.323会议系统中,图像编码主要采用H.261和H.263标准,支持CIF、QCIF的分辨率,而正在完善之中的H.264是比H.263和MPEG-IV压缩比更高的标准,节约了50%的编码率,而且对网络传输具有更好的支持,可获得HDTV、DVD的图像质量。

2.3要有基于IP网络的多播技术

多播是一种多地址广播,发送与接收是一对多的关系。在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只需发送一次数据包,位于多播组内的各个用户就可以共享这一数据包。在视频会议系统应用中,将一个节点信号传送到各个节点时,无论是重复采用点对点通信,还是采用广播的方式,都会严重浪费网络带宽,而多播技术将数据传送分布到网络节点中,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总量。

2.4要有相适应的传输协议

TCP、UDP协议均不能很好地支持视频会议系统,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协议,如RTP、RTCP、RSVP等。RTP运行在UDP之上,音频、视频等数据被封装在RTP数据包中,每个RTP数据包被封装在UDP包中,然后再封装到IP包中进行传输。在底层网络支持多播的情况下,RTP还可以使用多播向多个目的端点发送数据。RTCP是RTP的控制协议,负责反馈控制、检测QoS和传递相关信息,对RTP的数据收发做相应调整,使之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2.5要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网络服务质量是网络与用户之间以及网络上互相通信的用户之间关于信息传输与共享的质量约定。第一,在任何网络中,时延总是存在的。视频会议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为了获得各会场的真实的现场感,音频、视频的时延都要小于0.25s,最大时延抖动应小于10ms。其次,在视频会议系统中,还要求唇音同步,只有达到时间上的同步,才能自然有效地表达关于会场的完整信息。第三,允许一定的丢包率。因为人的感知能力有限,在一个视频会议系统中,个别分组丢失,人眼是感觉不到的,因此可以允许一定的传输误码,丢包率应控制在人能接受的范围内。

3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协议

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主要有:H.323和SIP。

H.323沿用了传统的电话信令模式,比较成熟,已经出现了很多产品,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应用体系和市场体系。SIP协议将音、视频传输作为Internet上的一个应用,增加了信令和QoS要求,借鉴了其它Internet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遵循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比较简单,但其推出时间不长,协议并不是很成熟,应用也不是很多。

4结束语

随着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性能的提升,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会不断被发展和完善,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到Internet、Extranet、Intranet上,为政府机关、商业集团、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普通个人等进行异地交流提供方便条件,成为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智江,张云勇,刘韵洁.SIP协议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沈鑫剡,等.多媒体传输网络与VoIP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er.InternetworkingWithTCP/IPVolI:Principles,Protocols,andArchitecturesFourthEditio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02.

网络构建范文篇2

关键词: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想象;情感;构建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又称英语语言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是基于学习者对英语语言信息经过长时间的感知和理解,累积语言信息量,植根于大脑语言中枢而形成的一种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英语语言信息的心理结构或机制。这种机制是学习者回忆已有的知识和获取新知识极为重要的能量或元素。

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学习者对母语的习得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能在大脑构建母语语言信息网络,然而,对外语语言的习得却并非如此。我国英语学习者无论是对英语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章法还是对文化背景的认知,也无论是通过课堂学习还是课外习得,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获取英语语言信息,试图在大脑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以便能自动无意识地使用英语语言。现实的问题是,许多学习者经过若干年的英语学习,仍然不能够自动无意识地使用英语语言,这与学习者对英语语言学习的期望和英语语言教学的初衷相违背。探讨影响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因素则成了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话题。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过程受制于许多因素,如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英语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氛围等)、个体的认知水平(对英语语言信息的加工能力等)、生理(个体的大脑发育程度等)以及情感(动机、想象、移请、焦虑等)和想象等。社会环境提供了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所需要的信息量以及信息在大脑组合的社会规则,认知因素则使杂乱无章的信息在大脑系统化和程序化,情感因素则影响语言信息的输入和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程度,加强或者削弱语言信息在大脑的融合性,想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无疑也会对语言信息在大脑的加工过程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

一、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情感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对影响外语语言学习因素的认识偏向于两个:一是认知因素。如认知心理学就认为,语言习得要以认知为基础,输入到大脑的语言信息要经过大脑的加工。Anderson就此提出了语言信息在大脑发展的三阶段:认知阶段,联络阶段和自动无意识阶段,[1]BarryMcLaughlin提出了信息处理模型。[2]二是社会因素。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的行为主义认为,语言习得取决于外部语言环境。Krashen就认为,有足够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达到I+1。[3]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则主张,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加工过程不是被动的摄入,而是主动的选择和接受的过程。控制这个过程的因素除了学习者的“思维操作系统”之外,还有“情感意志系统”。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4-8]截止目前,研究表明,学习者不同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如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affectfilterhypothesis)就认为,语言信息只有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从语言输入变成语言“摄入”,进入认知结构中。起过滤的积极情感如较高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较强的自信心等会削弱情感过滤,使大量的语言输入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去。语言信息经过内化,再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起过滤的消极情感因素如恐惧、焦虑、抑制等在大脑积聚过多,会形成一道屏障,阻止语言信息的输入,这样,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语言习得机制”的构建就会发生困难。[3]BarbaraK.Given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大脑构建“自然学习系统”的过程,该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就是情感系统。她在《TeachingtotheBrain’sNaturalLearningSystems》一书中写到:学习依赖于情感,情感决定着我们注意力的指向和学习内容;消极情感干扰学习进程,弱化学习效果;积极情感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水平提高。[7]

二、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想象

不同的情感状态在影响语言学习的同时,想象也在发挥着作用。想象是基本的思维形式,是学习者在大脑形成影象的过程,影象的形成是大脑加工语言信息的初步结果,是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不可缺少的环节。想象能帮助我们理解、组织进入大脑的信息,并使获得的信息持久化。

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基础材料是语言信息。语言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渠道进入学习者大脑,大脑再对这些外界信息产生反应(externalresponses),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等过程,形成基本的信息影像(images),这就是思维。影象是语言心智图谱(mindmap)构建的基础。大脑不断地从外界摄入新信息,融合旧信息,继续对已有的影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影像,这就是想象。Stevick将影像看作是“acompositethatweperceive(moreorlessvividly)asaresultoftheinteractionbetweenwhatwehaveinstorageandwhat’sgoingonatthemoment”。[9]Paivio认为大脑加工信息而形成影象的过程是一种双重编码体系(dualencodingsystem)。该体系由语言文字密码和想象构成。学习者最初获得的英语语言信息是一连串的文字符号或声音表征(密码),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等待译码。译码是学习者大脑先前的知识或者已有的语言认知图式,社会体验再辅助于定形化的语言规则和新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想象。虽然学习者有时完全可以透过文字符号或声音表征理解语言信息所承载的意义,但仅仅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意义只是表层的或者低层次的。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在大脑构建高层次、有意义的、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语言信息的语义网络。学习者要从低层次对文字符号或者声音表征的破译发展到高层次的对语义网络的有意义建构,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神经生理学家Damasio认为,想象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组织进入大脑的信息,能给我们提供推理和决策的方法,能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我们大脑无论接受什么样的英语语言信息,以什么样的方式加工这些信息,想象一直参与其中,不受时间束缚,此时、彼时都有可能发生。[10]Damosio认为,知识的神经基础是依靠影像在大脑中形成的。想象似乎不是在大脑中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产生的,而是在不同神经区域按照不同定位方式形成的。[10]所以,想象是比思维更加基本的活动要素,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类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对思维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想象丰富了语言心智图谱的内容。心智图谱的最基本条件反应就是展示这些影像,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影像组织起来,形成基础性的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所以,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是各种不同的影像以及语言心智图谱依照各种不同的范式的综合。

三、想象和情感的相互作用

想象与情感在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存在一种循环关系。情感的不同状态渗透到想象中,对影象的形成过程起起加速或者抑制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催化剂又刺激情感状态的变化,促进积极情感的发展或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

(一)想象和情感的相互促进

大脑通过思维和想象加工语言信息,形成了影象。影象的形成看起来似乎是思维和想象的结果,事实上,只有思维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Rogers认为,由文字密码和想象构成的这种体系并不完整。因为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与语言认知相关的活动,内在的(大脑加工语言信息)还是外在的(从外界摄入语言信息),似乎永远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影响。[11]Rogers曾指出:“我们时时有一种需要,那就是,把我们情感中的一些方面‘注射’到我们的思维中去,竭尽全力地去思考语言符号所隐藏的深层次含义”。[11]Hamilton也认为“情感是一种信息密码,会不同程度地编入认知记忆图式中,对认知结构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12]现代脑生理学研究也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下,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决定大脑能量状态的因素除了饮食结构等之外,还有情感因素。情感的不同状态会使大脑活性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状态。积极情感促使大脑中相应的语言神经细胞活性加强,语言神经纤维通道畅通无阻,学习者对语言信息摄入自如,信息量累积加速,对信息加工的程度也会相应的提高,这样有利于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消极情感状态则使脑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阻止语言信息的输入。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构建不仅涉及对语言信息的处理从“低层次”发展为“高层次”的过程,同时还涉及语言信息结构的重新构建。语言信息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形成与该阶段累积的信息量和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网络或者心智图谱。这种网络仍然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随时还要不断地接受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结构建立新联系。新旧信息的联系会打破已有信息结构的平衡,这样就会导致信息结构的内在组织发生变化,重新调整信息结构。如果重新调整的信息组织结构比较合理,会使信息处理发生质的变化,学习者使用时,这些信息单位就容易被激活,信息处理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有利于语言信息网络更加趋于成熟。而激发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的纽带正是想象和情感在其中的相互作用。

想象与情感促进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作用可以通过学习者对词汇的认知窥见一斑。英语学习者时时要处理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只是一连串的字母组合,每个字母本身并没有实际意义,也没有情感成分,这些词汇之所以能引起情感反应,是因为我们大脑中有与这些单词连在一起的影像。没有这些影像,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孤零零的字母组合。想象在单词和意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所以说,情感因素渗透到想象中,而想象又刺激情感状态的变化和发展。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积极情感参与学习过程时,学习得到加强,在情感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最容易的途径就是影像。所以,想象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激发积极情感。

语言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的是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虽然具有表征性的语言符号是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基础。Anderson在谈到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时认为,人们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络阶段和自动无意识阶段。[1]母语习得者对母语的习得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能达到自动无意识阶段,就是因为他们注重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然而,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由于英语语言习得的自然环境缺损,学习关键期的错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化(仅仅破译语言文字符号),教学目标的应试化等,他们把英语学习看作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简单地心理反应、解码和记忆,而非对现实语言意义的构建,在学习中不自然地过分关注了语言形式而非语言意义。他们在认知阶段和联络阶段所获得的都是一些事实性的符号信息以及由这些事实性符号信息所构成的信息组,这些信息还没有完全固化在语义网络中成为大脑自动化处理语言信息的机制。这样,他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只能达到联络阶段。而决定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在大脑构建成功的因素就是看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是否达到自动无意识阶段,也就是说,大脑是否具备了能自动无意识地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从联络阶段要发展到自动无意识阶段需要学习者调动自身的积极情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因为学习者通过想象,再借助于积极情感可以使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组形成一个个影像,众多影象的组合则是语义网络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想象对消极情感状态的抑制

学习者构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时,难免会受到来自于自身或者外界各种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缺失,焦虑,担心,害怕等,他们抑制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构建。想象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通过抑制消极情感的滋生,如降低焦虑程度等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自尊心以及移情等。

英语语言信息网络构建中的焦虑是最大的情感障碍。它一方面来自于构建者自身,如天生的竞争性,[12]与老师的关系,[13]对老师教学的期望值过高等。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因素,如各种考试压力,课堂教学沉闷的氛围和文化冲突[14]等。想象则有助于消除焦虑的负面影响。Seville大学对大学生听力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该实验分控制组和实验组,每组15人。研究人员要求两组被试者参加同样的听力测试。研究人员只对实验组考前实施“放松―想像”练习。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

自信心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它影响学习者选择学习任务、认知方式和学习状态,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的调节,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想象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信心。神经语言学研究显示,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往往就会成为你想象中的人。哈里•埃默森•福斯特博士指出:“在你身上树立一个你自己的影像,你就会向这个影像靠拢。假使你把自己惟妙惟肖的想象成一个失败者,单凭这一点,你就与成功无缘。你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胜利者,这将对你的成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什么我们大脑里一个积极的影像会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自信心?Maxwell博士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人们的精神系统不能区别想象的经历和实际的经历。无论什么情况,它都自动地给你的信息做出反应…它对你信以为真或想象为实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也有人认为有意的想象在脑子里能建立新的“记忆”,这些积极的记忆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情感状态,而情感状态对学习者的语言信息输入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想象也有助于学习者移情(empathy)心理的培养。移情是语言交际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指的是学习者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人们在社会中能够和平共处,移情起着重要作用。Miller指出:“用我们的想象和直觉,我们能够观察别人的感觉和思想,它在交流行为,尤其是语言涉及到文化学习时特别重要”。[15]

四、结语

想象和情感作为英语语言信息网络建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英语语言信息网络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情感的不同状态渗透到想象中,对影象的形成过程起加速或抑制的作用;想象作为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刺激了积极情感的活性,抑制了消极情感的滋生。

参考文献:

[1]ANDERSONJ.Thearchitectureofcognition[M].Mass:HarvardUniversity,1983.

[2]MCLAUGHLINB.Theoriesofsecondlanguagelearning[M].London:EdwardArnold,1987.

[3]KRASN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Press,1982.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6.

[5]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来自首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的报告[A].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208-214.

[6]DULAYH.Languagetwo[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2:4-14.

[7]GIVENBK.Teachingtothebrain’snaturallearningsystems[M].Alexandria:AssociationforSupervisionandCurriculumDevelopment,2002:15.

[8]PERT,CBINTERVIEW.Thechemicalcommunicators.InB.Moyers(Ed),Healingandthemind[M].NewYork:WilliamMorrow,1993:177-193.

[9]STEVICK.Imagesandoptionsinthelanguage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miversityPress,1986.

[10]DAMASIOA.Descartes’error:emotion,reasonandthehumanbrain[M].NewYork:Avon,1994.

[11]ROGERS,TEMOTION,IMAGERY,etal.Acloselookatanincreasinglycomplexinteraction.InJ.Yuille(Ed.)Imaganery,MemoryandCognition[M].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83.

[12]HAMILTONV.Thecognitivestructuresandprocessesofhumanmotivationandpersonality[M].Chichester:JohnWileyandSons,1983:77.

[13]petitivenessandanxietyinadultsecondlanguagelearning:Lookingatandthroughtthediarystudies.InH.W.SeligerandM.H.Long(Ed.)Classroom-orientedresearchinsecondlangaugeacquisition[M].Rowley,MA:NewburyHouse,1983.

网络构建范文篇3

一、网络要均衡。

这里说的均衡,两点比较重要:建多少路要与实际需要相适应;从路网几何架构的角度看也需要区域间平衡,不同地域之间要疏密得当。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网,由于投资主体纷杂,行政干预过多,路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比比皆是,比较突出的一种现象是按城市行政中心级别逐级放射,密的过密,疏的又过疏,既导致有些地方过剩,又出现有很多地方短缺。网络整体效益的发挥大受影响。

二、铁路网建设仍需加强。

我国的铁路运营里程,与美国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网络结构也需要调整完善。从物流的角度重新审视铁路网非常必要,铁路网如何方便地与公路运输相衔接成为铁路场站规划的一个重点。必须尽快解决铁路集装箱运输如何与公路以及海运接驳的问题,铁路标准化要放在全球化和世界加工厂的大背景下来考虑。

三、多式联运要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

单一运输方式的改善不能真正使中国物流运输网络优化,必须搞多式联运。可是,由于多方面历史原因,我国多式联运仍有许多障碍,各行其政,互不配合仍很普遍。这需要在行政层面、规划层面上下大工夫才能解决。海陆空交通、城市内和城市间交通需要有畅通的联系。通过改造来实现合理的多式联运系统,将要我们付出极大的成本。

四、物流园等设施的选址首先要想到和多种运输方式的配合。

物流园区乃至工业园区选址首先考虑交通,园区内地块功能确定也要首先考虑交通的顺畅,微观到仓库的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也是首要问题,因为仓库配送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保证货物便捷地进出。

网络构建范文篇4

1.1网络课程的基本涵义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中提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J。从这个定义看出,网络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或网络教学平台。其中,教学内容是以提供教学资源为主,网络教学平台是以提供网络教学交流环境和学习工具为主,都是网络课程构建的重点和难点J。

1.2编程类网络课程特点

不同类型的课程本身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开发网络课程时必须考虑的。通过研究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我们认为,编程类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点:①编程本身是一种技能,应该引导学生快速入门,掌握编程的基本过程;②上机实验操作很重要;③可以导入编程案例引导教学,不断让学生掌握从简单到复杂的案例;④需要随时介绍一些计算机程序编制的技巧;⑤有国家及省级等考试大纲和考题作为部分学习指引;⑥因为编程用到大量的英文单词,所以能够以英语单词作为关键词制作索引;⑦网上资源丰富、学习网站较多,可以向学生推荐j。

2编程类网络课程结构构建

网络课程的结构存在共性,其构建应该符合网络课程的自身特征,同时不同的网络课程的结构根据其特征又有所不同。由于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因此该网络课程的构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协作学习为辅的学习情境。在该网络课程的构建中,我们根据编程类的网络课程的特点,合理编排课程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各种学习支持以及文本、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学习资源以供学生学习与参考。在“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模块的设计中,运用了自我反馈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自动反馈评价结果。

该网络课程的结构构建包括:

2.1课程信息主要包括了课程简介、课程特色、课程沿革、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核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2学习导航

主要是引导学生怎么利用该网络课程J。

2.3初学入门

通过六个步骤帮助学生快速入门,掌握编程的基本过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尽快地上机进行操作实践,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4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两部分。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章节排布、顺序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有较好的知识结构、导航结构。

课程资源分课件资源、音频资源、课程录像,课程资源可下载也可以网上点播。

2.5案例学习

案例学习根据难易程度分为简单案例学习和复杂案例学习。简单案例学部分是安排在各章节的学习过程中。例如: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评委评分、排序等几个重要编程案例引导教学。复杂案例学习是在完成相关联的章节或整个课程学习之后,试图让学生编制应用程序的框架结构。例如:用专家系统外壳、麻将对牌游戏、超市收费系统等几个大中型程序的编制深入引导教学。

2.6学习支持

编程类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持主要包括关键词汇-5J、参考资料、等级考试。

2.7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大纲、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实验成果、课程实验部分样本、资料,给出常用工具、材料、要求。

2.8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

练习和测试模块主要包括了在线练习测试和可以下载的测试试题以及对应的答案J。这个模块的功能是能实现程序的自动评判,也就是说,当学生在线编好了程序,点击提交的时候,系统能对程序做出判断。

2.9互动学习

互动学习主要是通过师生聊天室、电子邮件、答题集锦和BBS方式来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学习,从而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3编程类网络课程重点内容剖析

3.1初学入门通过

深入到在校学生的《程序设计(VB)》学习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学生在VB学习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大部分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理念还不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照抄教师的程序代码段,并不了解其意思。

因此,在VB学习开始时,引导学生快速地对VB的整体编程思想进行大概的了解和感知是非常必要的。在本研究中,为了让初学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VB编程界面、编程思想、实际的编程操作和控件有系统和大概的了解,为以后的VB学习打下铺垫,我们精心设计了快速入门的6个步骤来引领初学者入门。六步骤如下:①打开VB编程软件;②添加控件和调整属性;③反应代码编制;④逻辑程序设计;⑤明确理解VB的核心机制;⑥存盘和退出。

VB的编程环境是图形化的界面,首先要将其打开,才能进行其他操作;控件是VB编程的必要组成,添加控件是VB编程的基础;添加控件以后,要让控件实现程序的功能,就必须进行代码的编制以及逻辑程序的设计;当我们完成了程序设计,接下来就是对编程的成果进行存盘和退出了。这6个步骤,从界面的打开到简单程序的编写,以及存盘的整个流程设计,既简单又完整地体现了整个VB编程流程,学生就可以对VB编程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可以通过这6个步骤的反复操练和理解,了解VB编程的内涵,对以后的学习也就有了方向。将这6个第25卷第5期钟琼等.计算机编程类网络课程构建研究491步骤的设计用动画的形式体现出来,能够为学生起到真正的引导入门作用。

3.2案例学习模块

案例学习模块包括简单案例学习和复杂案例学习,主要是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编程的重要技术、技巧和规划能力。简单案例学习运用于各个章节的学习中,以促进学生对各个章节内容的掌握和提高。

复杂案例学习部分主要是在VB各个章节的学习课程结束后安排的综合案例分析,以加深学生对VB编程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的编程应用能力。案例学习模块的设计包括:案例的选择、案例的分析、案例的常见问题。

3.2.1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主要包括案例内容和案例难易程度的选择。案例难易程度的选择一般遵从由易到难的原则。简单案例的选择必须和各个章节的内容相对应。比如在设计“分支判断结构”一章中的案例学习时,可以设计出租车计价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等。在设计“循环结构”的案例中,可以设计排序、求1到n的阶乘之和等案例。复杂案例的选择就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这种案例的内容须涉及到VB中的大部分内容以及常见控件的应用,是一个大综合,拟设计实现一个小应用或者一个小游戏,如设计麻将对牌游戏、超市收费系统等。

3.2.2案例的分析案例分析主要包括:界面设计、控件编程、逻辑结构设计、对象和事件分析。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对整个VB程序的界面设计,特别是对于复杂案例,界面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布局尤为重要。界面的设计涉及到窗体属性的修改、控件的选择和添加,以及控件属性的修改和界面布局的设计。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案例中,该案例主要涉及a、b、C三个参数的输入和x1、】【2的结果输出,以及计算的实现。输入的内容用TextBox来呈现,输出的内容用Label来呈现,计算用Command按钮来实现。因此主要界面设计如图l所示。

逻辑结构。逻辑结构的设计也即程序的逻辑编程,通过分析程序的功能及逻辑结构,决定程序的逻辑结构编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是典型的分支判断结构案例,其具体的逻辑结构为: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当b_4ac=0时,方程有且只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对象和事件分析。分析程序中的有关对象

件,比如说窗体事件、鼠标事件等等。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案例中主要涉及鼠标的Click事件:单击“计算”按钮事件和单击“清除”按钮事件。前者实现计算操作,根据输入参数不同,输出不同的结果,方程无实数根时弹出MsgBOX对话框,提示“该方程无实数根”,当方程有实数根时,输出x1和)【2的值。

单击“清除”按钮,将所有输入和输出的值清空。

控件编程。控件编程是把控件和程序结合起来,通过编写相应的代码,实现控件的操作。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案例中,根据逻辑结构、对象事件分析,编写实现“计算”和“清除”的相应代码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3.2.3案例常见问题案例常见问题部分,列举了本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参考答案。根据调查了解,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遇到的问题如下:①变量未定义;②xl、x2没有输出值,要将x1、】【2的值赋给相应的Labe1.Caption,才能有相应的输出值;③当a值为空或为0时,单击“计算”按钮会出错,需要在程序中的ifelse条件中加入“a<>0”。

3.3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

根据自我反馈的教学设计策略,该模块在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或整体内容时,分别设计了与之相应的单元测试题和综合测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通过相关网络课程设计技术的运用,当学生提交测试题时,实现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自动的评判,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评判的结果。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和改进。

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模块的主要结构建构如图2所示。

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模块的用户管理部分主要

分为学生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学生用户的权限部分包括:选题、测试、提交答案。管理员用户的权限主要包括:试题库管理和学生信息管理。

在线测试与自动评判子系统功能的整体设计包括:题库设计、选题设计、自动评判设计。

题库设计。根据题型不同,题库设计分为3个子库:选择题题库、填空题题库、程序设计题题库l8J。管理员可以通过试题库管理对题库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网络构建范文篇5

(一)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性。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协调四个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文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有些人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超额消费或是为了自我享受而不择手段,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网络信息社会来说是势在必行,不可或缺的。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同样也是离不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今社会进步和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人的素质的提高和成功不仅仅在于正确的处理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还取决于对社会的责任、认识和贡献,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类全面发展和成功的成功因素,在现今信息社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人类的政治思想教育素质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依赖于高素质的人们。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快了信息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今信息化社会必不可少的形式和种类。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和必然要求。

(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要条件。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必要条件包括基本的硬件设施、教育环境、队伍建设和软件开发等多方面,这些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了将会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要不就是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境脱节,无法有机结合。

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容

(一)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统一部署和规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积极的探索用积极、健康、正确的思想、信息和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满足不同人们实际需求出发,利用网络广阔的资源为人们提供需要,进而不断的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确保设施和网络意识在不同地域、地区和不同部门能够相对的平衡发展。

(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

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时候,要根据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和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管理和实施方案,确保实施方案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国家大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制定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站监督制度,加强网络管理工作,开展好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对每一位参与者进行科学化管理,使每一个人都能受益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机制。

监督是为了方便管理,也是属于管理的其中一部分。在当今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能够接触的信息多种多样,良莠不齐,这对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因此,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机制是必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利用好技术、法律、行政等手段,构筑可靠地网络信息防火墙,广泛的调查了解和深刻的总结归纳广大网名的思想动态,建立良好的网路信息反馈制度,从而加强监督与引导的有机结合,发挥监督和引导的重要作用。

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实施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要坚持合法性、全面性和优选性,要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手段,寻找能够达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目标的所有可实施性方案。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时候要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实事求是,保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程序科学化。要坚持以我国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状况为依据,科学性原则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生命线。

网络构建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销售;营销渠道;农产品

农产品市场营销是指对农产品进行生产、采集、加工、运输以及售中、售后服务等一切的经营活动。农产品交易领域主要由生产领域、运输领域和销售领域三部分组成。所谓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集中展示关于农产品价格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和物流配送,尽力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完成农产品销售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1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现状分析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目前恰恰处在传统现货农产品交易与网络销售农产品并存的历史节点上,单纯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进行农产品网络销售,常常会出现好产品没有好市场、品质优良的农产品不能卖上合理价格的情况。2016年4月,商务部在安徽召开“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会,要求重视电商销售对于农民增加收入的带动作用。通过这一导向,一方面体现出国务院相关业务部门对安徽省农业产品互联网分销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之路的任重道远。2015年安徽省15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面完成年度目标,通过建设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县域电商综合公共服务配送中心、乡村级电商服务网点、线上线下特色馆等方式,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以农业部农产品信息中心网站为中心,我国各地普遍建立起了农产品营销网络,但基本上各行其是,并未形成“一盘棋”的局面。安徽省农业部门于1998年开始构建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站,网站涉及农业种植、农业经济、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信息。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商的推广,安徽省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分销。由图1可知,通过示范县试点的办法,不少县市地区已经从挖掘本地优势产品种类、建设优质品牌、引进互联网专题分销平台、入住主流电商网站门店等环节做出了一定的成效,从该项尝试中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为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做出了宝贵的示范性尝试。但是,这种成效是片面的,已经取得成绩的各个县市之间也存在差异。

2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的制约因素

随着安徽省开始从全省普及、推广构建网络营销渠道,农民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的观念也得以提升。但是,由于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在安徽省还处于尝试阶段,其他省份也并没有可供参照的成熟经验体系,安徽省在普及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构建网络销售渠道方面还有着不少的不利因素。2.1农村发展网络营销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徽省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尚未构建完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量。虽然近年来政府在乡村网络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网络建设相比,安徽省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薄弱,在市场竞争中难以保持应有的竞争力。对于安徽省农民来说,他们自身的网络营销观念相对落后,所掌握的网络技能也难以满足普及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安徽省还应该加大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方面的投入,一方面需要增加网络技术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大对于农民网络技能培训,这是解决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问题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网络营销渠道对于农产品来说只能“观图”而不能“实感”,无法判断商品的质量好坏,导致绝大多数买家还是倾向于从传统形式的农贸市场、超市等实体渠道购买农副产品;从物流运输条件方面来看,农副产品的保质期较短和对时鲜性的较高要求也会让买家产生疑虑。2.2农产品网络营销网站的管理不善目前安徽省已经建成的用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网站普遍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用户能随意、自由关于农产品销售的信息,缺乏相应的审核和监督机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网站上信息的可信度,使得交易信息的利用价值明显降低。缺乏有序的管理控制机制,卖家难以搜集农民的交易信息,即使搜集到目标信息也对信息的价值存有疑问。一些农产品交易网站的网页设计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使得用户难以及时有效搜集到信息。在安徽省各个地级市涉农网站的品质不一,组织机构的级别直接决定了其网站建设的水准。另外一些县级市的网站内容雷同,网页设计缺乏新颖性和创造性,信息更新不及时,只有形式上的框架并没有实际内容。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地区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模式,使得信息建设资源被过度浪费,政府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管职能。2.3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制度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以互联网为依托,网络之间数据源传递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这是由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导致,互联网不具备能确保市场营销安全的属性。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信息的泄露、电子银行资产的丢失等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规模。为确保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顺利进行,就需要立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领域的相关立法,用法律制度确保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性。当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网络商务行为实现不断进步,而网络销售行为涉及面相对较广,当前的立法远远不能起到必要的规制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2.4传统营销观念对网络营销规模的限制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采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农产品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其发展直接受到农民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并不认可网络营销模式。当前仍有一些农民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信任,对其盈利模式存在误解,并不能够真正理解网络营销对于农产品销售的意义。由于农民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信任,虽然尝试了进行网络营销,但是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由于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从前期投入到实现稳定盈利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传统营销观念的制约是难以实现网络营销普及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2.5农产品营销品牌建设举步维艰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农产品标准化、品质化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安徽省目前还缺乏具有知名度和可信度的绿色认证机制,在品牌建设方面离成熟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而言,经过认证的质量优质的农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只有赢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够让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顺利构建。

3改善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的对策

3.1加强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安徽省政府需要加大在网络和技术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只有不断提升农村技术设施建设的水平,才能够为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物质保障。同时还需要引导建设资金流向,加大在互联网设施方面的投入,提高互联网的覆盖面,要想建设现代化农村,就需要在安徽省建设一个可以实现资源信息互享的平台。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安徽省各个地区的农户提供动态的市场信息,在信息流动的每个环节都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制度,使用统一的信息传递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让信息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中的宝贵资源。通过获得准确可靠的农产品信息,能够让农户把握不同地区农产品差价,轻松掌握市场动态,为农产品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从而选择合适的交易机会完成交易,获得最多的利润。为此,安徽省专门建设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网”(www.ahnce.com/index.shtml),及时农产品电商销售的业务和政策信息。当前“扶贫攻坚”的号角就是最好的契机,通过国家政策对于创新助力脱贫、技术助力脱贫的号召,更能便捷、实惠地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营销意识带入安徽省广袤农村的千家万户。借助政策优惠趋势找准农产品网络营销中加强技术基础的时间节点,将能够减轻安徽省农村互联网建设助力农副产品网络分销的的压力,缩短该目标实现的周期。3.2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安徽省的物流行业也取得了较大发展。虽然当前物流企业较多,但是无法形成关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完整物流体系。为了建立网络营销渠道,需要重视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使用第三方进行农产品配送,农户难以把握其配送质量,这将直接影响网络营销的效果,甚至科可能导致整个销售模式的失败。多数农产品具有生鲜属性,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腐败变质,另外高昂的运输成本也会使农户获得利润降低。如果订货量有限,商户单独进行包装和发货也会增加销售成本,从而面临“此单生意可做可不做”的尴尬境地;只有发货量较大时,批量运输才最为划算。为了能够确保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利润,就需要在省内各地区农村构建专门的物流配送体系。3.3健全农产品网络营销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因为农产品网络营销属于新兴事物,法律法规从制定到出台需要一个过程。网络营销中涉及的纠纷主要有信用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合同纠纷等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就网络营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涉及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顺利进行。政策法规方面,安徽省提出了“1112”战略,即在2014—2015年重点打造一个在消费者中有影响力的省级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10个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培育100家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特色农产品销售效益突出的示范企业,在全省范围培训2000名农产品电子商务人员。3.4转变农民传统的营销观念要想从根本上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扫清障碍,最根本的就是转变农民传统的营销观念。通过广泛且具有深度的宣传教育,改变当前安徽省部分地区农民的传统思想,让他们从内心认同网络营销,彻底消除其内心对新型营销模式的不信任感,安徽省政府应该加强对各地区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让农民掌握网络营销的必要技能。另外还需要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普及必要的网络知识,让农民能够提高上网效率,提升农民操作网络的相关技能,实现安徽省所有地区农民营销理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农民网络营销的水平。2016年,安徽省多批次入选的15个国家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加快了建设步伐,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建成,乡村级服务网点3749个,农民电商销售意识大幅提升。3.5坚持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坚持走品牌化道路,才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通过网络营销获得更多的价值。品牌效应就是充分发挥安徽省的地区特色优势,走品牌化道路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走品牌化道路最关键的就是对农产品用安徽省当地的地域名进行冠名,创造更多具有知名度的地理标志。只有创造知名的地理标志,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自身的价值。以“京东”电商销售平台为例,安徽特色农产品已经在其中建成了省级线上特色馆3个、市级特色馆11个、县级特色馆24个,品牌集群的优势正在显现出来。结合安徽省目前的现实情况,以“砀山梨”为代表的农产品品牌在国内已经享有一定的声誉,在传统分销体系中也占有较大份额。换言之,在全国各地已经可以购买到安徽省名牌农副产品。那么,如何在互联网中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其同样流行和被认可,是继续提升固有知名品牌美誉度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重视那种“名牌产品在互联网上可能变成假冒伪劣”的想法,从顾客的心理顾虑出发解决这样的问题。3.6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分销架构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产品互联网分销的利与弊。农产品由不同的农户各自生产,并不像其他商品一样有统一的出厂标准。如果各自进行互联网分销,不仅技术、人力等成本过大,也不符合安徽省农村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缓慢的实际。因此,可以尝试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统一的“互联网+”分销平台,通过集约化生产模式,将农副产品的生产、配送、营销等环节打通管理、一致规划,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还可以尝试建立“电商专业村”,重点将电子商务技术引进至某个基础好、上升空间大的村镇进行试点,同样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在村一级平台上建立分销中心,实质上等于扩充了互联网营销的个体规模,相比商户个人销售更能吸引大客户的注意力和信任感。并且在此基础上将特色旅游、民俗体验等项目搬上互联网电子商务销售的平台,通过带动旅游开发曲线助力农副产品营销。不但未改变互联网营销“搭台”与农副产品“唱戏”的政策实质,而且这样的开发与营销模式还将必然加速扶贫攻坚的进程。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制约因素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充分说明了制约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的相关因素主要是由于缺乏网络营销的制度保障、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并且安徽省农民自身传统营销观念也对网络营销规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对新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构建适合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和品牌发展的模式,但是改善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来自政府、社会各界、广大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安徽省一定能够寻求到一条适合本省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渠道构建之路。

作者:沈洁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永.基于多元化流通主体的农村流通一体化战略体系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0,23(11):24-25.

[2]于云.安徽省滁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农经信息网,2013(5):78-79.

[3]耿建利.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流通现代化[J].中国合作经济,2012(1):56-57.

[4]徐海斌,张汛,王丽平.国内外农产品营销现状及发展新模式[J].江苏农业学报,2009(1):16-18.

[5]王宏伟.浅析农产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营销策略[J].企业导报,2019(5):103-104.

[6]李文伟,张世兵.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24-25.

[7]卓建国.农产品营销现状与对策分析[J].乡镇经济,2009,25(12):113-116.

网络构建范文篇7

一、理论综述

网络组织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社会学,主要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在区域旅游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总览既有的文献,大多数的国外研究主要是围绕网络组织的成因而展开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Salanick的资源论、Verona的动态能力论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主体加入网络组织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学派。另外,Pfeffer、Salanick认为每个经济主体都是一个资源束,指出通过网络组织,经济主体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研究等以提升整体的协调能力。[2]Burt认为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主体重要资源的一部分,强调借助于网络组织中的关系,经济主体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国内,将网络组织理论运用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见,比如:刘洪滨指出,青岛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拥有发展海洋旅游企业集群的优势,整合海上旅游、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利用海岸线,滨海大道,岛屿等开设新的旅游景点,以全面促进旅游业的联动发展;[3]张广海以青岛旅游产业为例,从旅游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旅游城市增长的内在机理。[4]尽管这些理论从行业或者产业层面探讨了促进区域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关联覆盖范围小等原因致使这些组织形式内部的旅游企业间各种敲竹杠或商业欺诈行为时有出现,所以产业竞争无序、组织的不稳定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当前的这些研究大多也只局限于研究经济现象本身,不利于揭示旅游城市内部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定位等方面的问题。网络组织作为关系嵌入式的组织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信任、协作、共赢建立起来的一种集灵活性与约束性于一体的共生网络,在提高组织运行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是旅游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旅游城市旅游业结构实现均衡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加强关于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当前青岛市旅游业的市场状况,还可以透过经济现象发现引起青岛旅游业结构不合理的症结所在,这些有效的诊断不仅可以为旅游企业如何地有效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为青岛市旅游业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策略咨询。所以对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思路

青岛市在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条件。首先,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观光景区与人文景观众多,由于具有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旅游企业内,而资源的独特性又恰恰形成了旅游企业的吸引力,成为旅游者空间移动的推动力量。正是旅游资源分布的差异性致使拥有不同资源的旅游企业对其他企业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有着互补性的依赖,这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跨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可能性。其次,从旅游业的综合性以及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关联性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涉及领域广泛,不仅包括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而且其发展也会带动其他产业如工业、农业等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业内外关联的发展方式必然会推动旅游企业与各行各业的企业结合。最后,从国际旅游业的竞争态势看,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挑战,为了将青岛市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和海滨旅游胜地,客观上要求青岛市旅游企业不仅要建立产业内和区域间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而且也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旅游企业网络,通过合作强化竞争意识,实现资源共用、客源共享、市场共推、形象共塑、产品共建,进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立足于青岛市旅游市场现状,结合青岛市的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沿海一带的旅游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而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延伸到周边的县级市,实现全市范围内拥有不同旅游资源的旅游企业间的有效整合,通过网络协调,全面促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就海洋旅游资源而言,近年来黄金海岸一线得到了有效地开辟,包括琴岛、五四广场、雕塑园、生态风景区、海豹馆、海底世界等,但是市域范围内尚有很多“未开发处女地”,由胶南、即墨的灵山岛、田横岛、长门岛、大管岛、竹岔岛等小型岛屿组成的海域带,极具开发价值,适合于开发海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地;黄岛的金沙滩、银沙滩、薛家岛景区;胶南的大、小珠山、琅琊台;平度的天柱山,宗教建筑群、魏碑石刻,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合理地规划与开发青岛市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科学地构建青岛市旅游企业经济网络,将有利于青岛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第二,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限于行业内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而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拓展到与产业内,甚至与产业外企业间合作,有效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绩效,进而优化青岛市旅游业的市场绩效。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传统的化工、橡胶、轻纺、酿酒、食品工业和新兴的电子、家电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青岛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也是得天独厚的。有效地利用产业间的优势,建立产业间的企业经济网络,将有利于促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第三,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的构建不能只限于本市旅游企业间关系的嵌入,还应该将网络关系规模向周边城市扩展。山东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虽然青岛市“海”的吸引力最大,但在山、水、古文化等方面,东营、泰安、济宁、烟台、威海、日照等各地却各领风骚,由于地域的相近,可以将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有机地形成网络,利用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群”,在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青岛市旅游业的竞争能力。第四,青岛市既有陆域也有海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个方面,而应将不同地域的旅游企业合理地通过网络关系有机地联动起来,探索一套产业布局合理、资源有效利用的旅游企业网络组织运行模式。从资源组合角度分析,青岛的山海城结合之巧妙是众多海滨旅游城市所没有的,青岛湾、汇泉湾、浮山湾等天然海湾、海滩、礁石和市内的古遗迹、宗教建筑、近代特色建筑、军事遗址、名人故居等,加之倚立在海边的崂山及其山麓区的浮山、信号山、观象山、大平山、大小鱼山等分散在城中,组成了青岛旅游资源的密集区。将这些各具特色的海、陆旅游资源有机地构建成企业网络,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岛市旅游产品的质量和丰富性。总之,通过点、线、面层层深入的网络关系构建,将密切不同层面,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青岛市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开发,而且也有利于青岛市旅游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升级。

三、轴———幅理论与结构洞在网络组织中的应用

所谓轴———幅理论就是指将网络中的特殊节点作为中心节点或枢纽节点,利用节点与链接路径间、节点与影响域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旅游流一体化组织形态与过程,主要目标是实现网络中相互作用的节点之间旅游交流与功能服务转换,以实现轴———辐网络服务引致的规模效应,提高旅游通路组织客流的运用效率,降低路网服务总成本。[5]由于网络组织中的旅游企业自身的特点不同,以至于他们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与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青岛市作为旅游城市且行政划分为七区五市,旅游企业众多,分布地域广阔,在构建青岛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时,就可以利用轴———幅理论,选择在青岛市旅游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旅游企业作为轴心(一个或多个)。关于轴心的选择,既可以是行业中旅游企业,也可以不是,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市场实力较强,不仅能为其他旅游企业形成示范效应,而且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其他旅游企业的业绩,甚至关系到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可以选择代表青岛市最佳服务水平,最优接待能力的五星级酒店作为轴心,也可以选择代表青岛市实力最强,业务最完善的某家旅游社作为轴心,当然也可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作为轴心。轴心确定后,就可以依据其他旅游企业的地理位置、市场定位等因素将其他旅游企业划分不同层次的幅度,最终利用不同轴心间的相互经济联系性形成波及范围广泛的网络组织。图1表示在行业中构建的轴———辐网络组织。图2表示行业间构建的轴———幅网络组织。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轴———幅网络组织,轴心的旅游企业在网络组织中占据核心位置并发挥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网络组织资源的积聚与幅射,以促进网络组织中处于不同层次的旅游企业资源共享、知识外溢,最终形成利益与风险并存的共生体,以提升整个网络组织的市场竞争能力。所谓结构洞是指网络中两个关系主体的非重复关系。或者说,一个主体拥有的关系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具有排他性,即构成第三方的结构洞。[6]在图3-1与图3-2中,由于A与B相对于C来讲,具有结构对等性,即A与B对网络的贡献是重叠的,所以相对于C,A与B之间不存在结构洞。然而,由于B与D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对网络的贡献是可累加的,所以相对于C,B与D之间存在结构洞。图3-1结构洞图3-2结构洞———结构同质结构洞的存在对网络组织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因为,结构洞多意味着网络中的非冗余的关系就越多,非冗余的知识也就越多,最终带给网络组织的效率也就越高。相反,结构洞少意味着网络中的冗余关系少,重复的知识也就越多,最终带给网络组织工作的效率也就越低。因此,在构建青岛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时,要注重网络规模的适度性,即一方面要考虑加入网络组织的旅游企业数量特别是某行业的旅游企业数量不宜过多,因为过多的同质旅游企业对加剧网络组织内部的竞争,恶化网络组织绩效。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网络组织成员的异质性建设。因为只有异质的旅游企业才能带来全新的知识,为网络组织带来全新的资源,并和其他旅游企业形成互补性,在某种程度上讲,异质企业结成的网络组织容易产生知识外溢和组织创新。当然,旅游企业通过各种关系结成网络组织并不意味着网络内部消除了竞争。由于结构洞的存在,致使各个旅游企业在网络组织中的地位不同,利益之争也就难以避免。但是网络组织中的竞争区别于传统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传统旅游业竞争模式下,稀缺资源分散于各旅游企业中,而对资源的占有形成了旅游企业间的主要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旅游企业网络组织却集中了加盟旅游企业的全部资源,组织内部根据整体目标做出调度和应用,显示出了网络组织整体获取租金的竞争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导致旅游企业凭借结构洞产生的位次差别对网络组织所获取租金的展开分配竞争。可以说,网络组织内部的竞争是一种优胜劣汰、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升成员旅游企业的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利益不断的协调,还有利于实现网络组织的运行效率。

四、旅游企业网络组织的构建路径

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组织内各旅游企业之间协作与联合发展是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关键。将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构建成一个纵横交织、层次分明、竞争与协作关系紧密的旅游企业网络组织,还需要加强和不断地完善以下具体途径:第一,加快交通网络建设。高效发达的交通网络建设不仅是网络组织内部全理分工的前提,而且是引导整体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有效手段。各行各业的旅游企业能否有效地结成网络取决于便捷的旅游公共交通的连接和旅游公共交通网的形成。区域内整个交通网络布局将关系到旅游企业网络所涉及到空间的到达领域和规模上的成员种类和数量。目前,青岛建成了济青高速公路青岛段、胶州湾高速公路、同三高速青岛段、青银高速青岛段、滨海公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岛海湾大桥、胶州湾隧道于2011年建成通车。青岛航空、铁路运输网络发达。空港整体技术等级达到4E标准,另外作为山东省第一条轨道交通正在开工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交通设施为青岛市构建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发展信息技术。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每个旅游企业都不可能完全独立发展,也就是说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对每个旅游企业至关重要。在每个旅游企业能处理的信息量是既定的限制下,网络组织则成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网络组织可以引导、汇聚、合法化每个成员的信息,并将其传递给需要此信息的其他成员。信息代表了机遇、也代表了丰厚的利润。通过网络组织,每个旅游企业不仅能够减少独自承担巨大的市场调研、信息搜寻费用的压力,及时地了解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的,而且还可以共享市场调研信息,扩大成员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和资源,提高协作效果,创造出新市场、新信息、新技术。目前,青岛市旅游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关系嵌入的程度尚显不足,集中体现在未能形成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单独进行经营宣传的旅游企业居多,旅游企业间信息整合效应差,旅游产品线路单一。加快青岛市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法制建设是推动青岛市旅游企业网络组织构建的必要条件。第三,培育信任机制。信任是指网络成员是否值得为其他成员作出一些积极的冒险行为。在市场上,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旅游企业的发展(特别专有资产投资)总是存在机会主义风险。那么在旅游企业网络中,由于信任的存在,旅游企业愿意大胆地作出投资行为(特别专有资产投资),这样既有利于提升旅游企业的规模效率,又有利于优化网络组织的规模结构,进而促进网络组织的良性发展。可以说,信任是网络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有效调整的关键。青岛市旅游业多年来的发展显示,单就旅游企业之间的信任危机,如合同违约、企业间互相拖欠债务等行为普遍发生且有增无减,产品或服务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和欺诈失信等固疾严重冲击着商业信用关系,其结果难以形成良性互动的网络组织。提高市场进入壁垒,规范进入者的资格标准,形成规范和约束网络成员行为的信任机制,是有效规避旅游企业之间各种违约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网络构建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网络;构建;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财务工作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能够积极融合信息化网络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网络系统。目前,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影响到高校财务工作的深化发展。作为高校要认识到构建完善财务信息网络的重要性,积极落实这项工作,不断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认识到财务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高校财务工作中,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化手段,但其应用水平不是很高,这就制约了高校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高校要认识到信息时代,财务工作实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要能够采取措施,做好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财务工作要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发展,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高校要能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做好财务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学校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基于财务管理内在要求,加大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相关投入,能够配置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化设备,加强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尤其是要重视采用一些高质量的财务软件,以软件的有效应用,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学校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以完善的网络化设备及优秀的人才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二、规范财务管理流程

要满足财务信息化发展需要,高校必须要能够对财务管理进行整合规划,能够规范财务管理流程。高校不仅要重视财务管理流程,还需要能够认真研究财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认真研究财务数据统计方面存在的不足,能够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高校要能够打破财务管理部门的局限性,能够保障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有效联系,将数据收集存储到一个共享数据库中,通过这个共享数据库,各部门人员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查看及应用,这样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益,避免财务信息的缺失与重复建设的问题。高校要能够坚持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处理,不断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有效的财务管理流程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三、完善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很容易被盗取,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财务信息也不例外,要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学校必须要能够完善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校可以成立财务信息化核心专网,财务信息核心专网要接入相关身份验证系统,以这种方式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另外,高校的信息部门,要能够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工作,要配置专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监督管理,对相关系统进行升级,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另外,高校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工作,能够组织相关教职工参加培训,提升相关人员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保障财务网络信息的安全。

四、完善校园基础网络,拓展财务软件功能

完善校园基础网络是构建财务信息网络的基础。高校要能够建立起内部资源丰富,网速快,可拓展性强的基础网络体系,不断提升网络信息的服务水平,保障各种网络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有效连接与集成。高校要能够借助于先进的数据技术手段,实现校内网络与校外网络的有机结合,要能够实现数据整合资源的全面共享。不仅如此,高校还需要加强与相关软件企业的合作,能够积极对校园财务软件进行升级,不断拓展财务软件的功能,以促进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学校要能够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高级财务信息查询平台,以这种平台的有效建设,实现财务核算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等相关信息的及时与共享,不断提升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五、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网络化构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实现这种目标,不仅要依靠完善的技术手段,依靠于优质的财务工作软件,实现财务数据的有效共享,同时还需要有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财务工作,财务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财务业务,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能够在网络模式下开展工作。高校要重视提升财务工作者的专业化素养和能力,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同时还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培训工作,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培训中,要能够积极引导财务人员进行相关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够引导财务人员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要能够通过培训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养的能够满足网络化财务工作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学校要做好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要能够实现信息化发展,这样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高校要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不断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解决财务工作中的问题,要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网络化管理与建设,促进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促进学校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国欣.财务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2]蒋立峰.浅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福建质量管理,2016,(02).

网络构建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网络组织形态组织结构知识

一、引言

信息技术正极大的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着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革命给人类带来了以精确的数字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将利用其高度精确性传递的特点,实现其做出正确决策的指导作用;Internet的迅猛发展,则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生活圈子,无论是物资原料、资金资本还是人力资源,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这些促成了全球的经济一体化,改变着全球的商务运作模式。现代企业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激烈的国际竞争,都必须把管理系统放置到国际大环境中,在灵活、迅速的反应中寻求组织生存的机遇。为此,从组织形态的角度讲,传统企业组织形式不适合新形势的变化,组织形态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二、企业组织形态设计的基本方法—组织结构动态设计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组织结构形态。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组织形态可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优势就可能失去。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设计和建立的因素主要来自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六个方面。一个好的组织结构应该能够使信息高效有序地传输,并且服从于企业的经营战略,与外面环境相适应。另外,这个时代,“变”才是唯一不变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只有及时发现组织结构产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实施组织结构的局部或整体调整,才能保持组织的高效运转。所以,在对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组织形态进行变革,应主要依据组织结构动态设计原理,注意对其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动态设计,以适应和支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避免企业的老化和衰亡;强调在企业持续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企业已经存在的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以保证企业组织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目前企业组织形态存在的问题

哈罗德·孔茨曾经说过,组织职能的目的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以便使人们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工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通用的H型,U型,M型等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其弊端已日益显露。这种金字塔型的结构处于顶端的是有绝对权威的高层管理者,部门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在下面紧跟,操作人员在最底层。这种组织结构让企业缺乏组织创新能力,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信息化、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使得生产必须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传统组织模式必然导致组织规模日益庞大,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灵敏性降低,其存在的逻辑受到严峻挑战。

从企业内部看,权利集中在上层,下属自主性小,参与决策的程度低,创造潜能难以释放。上层领导和基层群众相距甚远,不便交流,不易沟通。此外,新一代的劳动者受到了更多的教育,个性更强,参与意识也更激烈,不愿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

从企业运作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组织形态结构仍是以传统的部门方式分工为主。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一方面能明确成员的权利和责任,但另一方面却促成了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只看到本部门的工作,缺乏组织上的全局观。而这种局部观对组织的整体运作可能是一种障碍,每个成员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它只能做一件事。比如对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究部门只负责研究,然后交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然后交给营销部门。这里没有丰富的信息传递,三个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常常会出现一些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经营悲剧。

四、企业组织形态设计的基本要求

依据未来信息发展的预测,综合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利用组织结构动态设计方法,重新对企业的组织形态进行设计。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在设计Internet环境下的企业组织形态时我们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组织形态要有利于信息的高速传输与交流。企业活动置于Internet环境下,其信息流的有效运动决定着物流、资金流的调配和聚散,企业尤其对时常需求的响应速度有较高要求。为此必须考虑到信息流在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传输及交流的通道,要让信息的沟通渠道尽可能的便捷、高效;让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清楚了解各自的信息沟通对象、内容、方式和渠道;让信息按既定路线和层次进行有序传递。

2甲组织形态要有利于内部资源的整合。企业活动的有效展开,其基础是充分整合内部人、财、物、技术、时间、信息等类型资源。在Internet环境下,影响人与物关系协调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向充分体现人性化、品位化的格局转移,实现以目标为核心的资源整合,达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3.组织形态有利于外部资源的整合。在产品和服务网络系统的竞争环境中,任何一个特大型企业都不具备及时地向市场提供一整套网络系统中所有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应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改进,适应新的信息管理模式的发展。建立企业外部的客户资源、技术资源、项目资源、人才资源、生产要素资源等的网络体系,与其他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企业活动超时空、跨地域的发展。

4.组织形态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生存的空间。所以企业的组织形态应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前提下,精简结构,精简环节,精简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五、构建网络时代企业新型组织形态

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等级管理能向全员参与、模块组织、水平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转变,管理幅度可以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为此在网络时代构建企业新的组织形态,组织结构划分以工作流程分工为主,同时保留一些后台支撑的职能部门为辅助如图1。

这种基于学习型组织的网络形组织形态使企业由单一决策中心发展到多个决策中心,首先它将一般的经营管理决策权下放给分散在各地的经营单位,而将某些重要的权限和暂需总部来办的事情仍保留在总部。如将产品销售、市场开发、产品开发等权利下放,而将重要的人事权、技术研究与开发、共同的产品制造、职工培训和教育、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职能部门仍保留在公司总部,形成相对集中决策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形态下,垂直的层级组织中大量的中间层被取消,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每个部门按工作流程所需配备自己所需的人员,假设事业项目部主要负责公司某种产品的开发,则依据产品开发的流程,主要由市场、技术、管理三类职能人员组成(如图2)。其中市场人员负责传达市场的需求以及进行后期的市场支持;技术人员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管理人员负责人事,财务等与后台支撑部门的配合服务工作。这样在部门内,职能间交流渠道畅通,分工明确,每个成员能明白自己的职责.能快速对变化中的市场做出及时响应。后台的支撑部门的存在,给予各个事业部门有力的支持,保障公司的运作正常。由于在部门内都设有管理职能人员,在职责上,他们属于后台的支撑部门,摘过环型的结构,部门间信息传输渠道畅通,整个公司渠道通畅,交流便捷,信息可以得到高速的交流和传输,能够最大范围地利用好信息资源。

此外,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手段构建的公司内部网络结构,是对目前组织结构的有益补充,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的新型组织形态。利用这个网络,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甚至是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都可以得到最好的信息知识服务,有利于内部成员和外部客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如图3)。

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才可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这个组织形态是个基于学习型组织特点构建的新型组织形态,它能够让企业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在该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协调职能发生了变迁,企业内部沟通和协调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内部协调更加高效,成本更为低廉,同时这种协调方式也为区域性企业向全国甚至全球范围扩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这种新的组织形态,可以为企业提供J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手段,解决企业面临的目前关系企业经营成败的服务的代价问题,企业的客户与供应商都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甚至还可以为顾客提供的即时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另外,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减少传统的顾客服务方式受到服务时间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减少顾客服务代价。

六、网络时代企业新型组织形态优势分析

1.为企业和企业成员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组织扁平化,给个人留出更大的责任和自由余地,使得组织成员拥有较强的挑战感和更多的决策机会,他们愿意去自觉学习,获取成就感,提高素质。另一方面,信息化下的新型组织形态要求企业删除繁文缉节,取而代之以大原则、目标、方针和政策,给管理者留下适当的自由处置的余地,增加了公司应变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2.有利于成员明确目标,促进企业进步。在新的组织形态下;企业利用网络可以提供很多诸如BBS、网上调查、网上讨论等等沟通方式,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团队建设,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工作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个人发展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网络环境,也为成员提供了最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企业成员可以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搜索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加强自己的学习。同时,网络上所拥有的学习资源让企业可以获取最新最快资讯,紧跟时展的步伐,促进企业的发展。

3.有利于成员明确定位,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在网络环境下构建的组织,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信息的广泛交流,每个成员应如何协调,在企业中应如何定位,成员都会更清楚,于是针对自己的出人口信息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成员都有一种紧张感去学习、工作。企业领导者再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宏观指导,可以使整个组织的素质得以提高。学习能力会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保障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时,这种能力能让企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造就企业活力。

网络构建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建立符合逻辑的知识关联体系是知识地图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关联的有向性进行分析,叙述了单向知识关联和双向知识关联的概念与特点;对关键词集合进行定义,阐述了单关键词集合、全关键词集合和不定关键词集合三种划分策略,介绍了以关键词集合为迭代单元构建关联网络和针对单个知识点构建关联网络的两种算法,并指出了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当前,知识地图的理论研究有很大进展,但在知识管理系统(KMS)领域的实际应用成果却比较有限。尽管有KMS产品应用了知识地图理念,但多数产品仅在页面上显示了知识库的分类体系与链接,缺乏对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进一步刻画与展示。。

建立符合逻辑的知识关联体系是知识地图的重要理论之一知识分类体系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间联系并不是仅用树型分类体系就可以表述的一个事物有可能同时从属于多个分类,不同类别的事物也有可能发生联系,仅仅依赖分类很难准确、全面地表达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知识关联则提供了更灵活、更广义的知识关系表示方法,采用跨分类、跨区域的知识关联可以较好地表达信息之间的逻辑联系本文根据集合论与图论的基本原理,对知识关联的有向性和关键词集合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根据关键词集合在KMS中建立知识关联网络的原理与算法。

一、知识关联的有向性

1.1单向知识关联。现实世界中的各类事物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这种关联关系是有方向的。如图1所示,水和分子关联的语义可以描述为“水由分子组成”。相应地,由分子到水关联的语义可以描述为“分子构成了水”。这两种关联关系是不同的,是两个单方向的知识关联。在知识关联网络中,我们可假设各知识点分别为k,、k2、k3、k4·…对于知识点k1,如果有知识点k2、k3、凡与其内容有较高相关度,此时可通过KMS的功能将k2、k3、k;与k,关联,将关联链接插人在k,的知识内容之后。这个关联征进行自动关联。采用单向知识关联的KMS的特点是:如果知识点k,有到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但知识点k:未必有到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则系统须对每一个关联关系的含义作出必要的表述。

1.2双向知识关联。根据常识,若知识点k,与k:有关系,则k2也与k,有关系。双向知识关联是在不考虑关联语义的情况下发生的,例如知识点k,与知识点k2关联,则知识点k:也必然与知识点k,关联。设R,,RZ为定义在知识集合上的二元关系,则双向知识关联用符号可描述为:k,R,k2,kZRZk,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语义不同,R,RZ。当R:二R:时,则k:和k:的关联关系是对称的。采用双向知识关联的KMS的特点是:只要知识点k,有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知识点k:也必然具有与知识点k,的关联链接。系统在设置关联链接时不考虑关联的语义。语义分析是计算机研究的难点,目前还没有KMS能够自动精确地识别知识的关联语义。因此,在知识关联系统中适宜采用忽略关联语义的双向关联方式。

二、基于关键词集合的知识关联网络绘制算法

2.1算法原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基于语义分析构建知识关联网络较为困难。利用知识点关键词集合建立关联网络的精确度不如语义关联网络,但技术上现实可行,能够较好地表达知识间的关系。基于关键词集合构建关联网络所遵循的原理是:设n个知识点具有共同的关键词集合S,则这n个知识点均是互相关联的;将各知识点作为点,关联关系作为有向边,可以绘制基于关键词集合S的有向完全图G;将KMS中的关键词按特定策略划分为集合,并综合各关键词集合,根据算法画出有向完全图,可以得到该关键词集合划分策略下的完整知识关联网络。

2.2健词集合及其划分策略。关键词是用户在编辑知识时为每个知识点设置的,一般用于知识检索,本文则关注应用关键词集合构建知识关联网络的思想与算法。关键词集合指包含了1个或多个关键词的集合。关键词集合所包含的关键词内容与数量如何设置,取决于知识关联所遵循的关键词集合划分策略。本文涉及的三种划分策略分别是单关键词集合策略、全关健词集合策略和不定关键词集合策略。在单关键词集合策略下,每个关键词集合S只拥有一个关键词w;,该集合S‘对应知识点集合戊}k,,k2,-。。,k,},这些知识点均含有关键词,、。设知识点k,具有关键词、,,,,,…,二r,基于此策略设置知识关联时,k,会把与关键词集合S,,SZ,。。。,5:匹配的知识点集合K,K‘中的全部知识点链接进来,并剔除其中的重复部分。如图2所示,6个含有关键词“学生”的知识点以单关键词集合{学生}为制图策略构成了有向完全图,也就是这6个知识点基于“学生”关键词的知识关联网络。在全关键词集合策略下,全关键词集合s;包含了知识点k:所具有的所有关键词,k:只把与全关键词集合S;wl,叨2,…,,r匹配的知识点集合K;中的知识链接进来。使用该策略获取的知识结果的相关度比使用单关键词策略要高。在不定关键词集合策略下,需人工确定关键词集合中所包含的关键词,此方式无法实现全自动知识关联,不适合在大型知识库系统中采用。由全关键词策略或不定关键词策略获得的结果集是单关键词集合策略结果集的子集,获得的知识关联网络图是基于单关键词集合策略获得的知识网络图的子图。在实际应用中,宜采用全关键词集合策略与单关键词集合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在知识点关联展示的时候分两组按不同的优先级展示。首先展示优先级最高的按全关键词集合策略得出的关联知识点集合,该集合中的知识与当前知识点的相关度最高;其次才展示单关键词集合策略得出的结果集。本文讨论的算法均基于这两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

2.3以关键词集合为迭代单元的关联网络算法

计算知识关联网络可以用关键词集合作为迭代单元循环进行或者仅针对单个知识点进行。这两种方式在KMS中各有优势,分别适合不同的场景在为数量较多的知识点构建关联网络时,首选以关键词集合为迭代单元进行计算,算法描述如下。

1)设需要计算关联网络的知识范围中有P个知识点k,,k2,…,kP,任意知识点气均对应一个点v;,把所有的点绘制在图‘<V,E>中,v;与k}一一对应。

2)分拣出KMS中所有种类的关键词w‑w2。wn,记录KMS中所有关键词集合的信息获得关键词集合S,,52,。。Sn。。。S9(包含所有的单关键词集合与全关键词集合),同时获得与任意关键词集合S。相匹配的知识点集合K;。

3)逐个扫描关键词集合S,,52,,59,优先扫描其中的全关键词集合(这样可以确保每条知识后的关联信息优先展示关键字相关度最高的链接),记录当前关键词集合S,所对应的知识点集合Kl,记录知识点集合K中所包含的每个知识点元素k;,在图中与K对应的点集合的所有元素间作有向完全子图,在画边e};、eji时,在系统内知识点k、后加人知识点匆的链接,在知识点k;后加人k‘的链接·如果边已存在,则跳过,每画一条边,计数器c累加1。扫描完K9后,循环结束。

4)程序绘制的图<V,E>就是P个知识点根据关键词集合S‑S2,S。构建的知识关联网络图,。是知识关联网络所具有的知识关联数量。该算法的复杂度是。(n2)。在一个具有7个知识点的示例系统中,算法先根据单关键字集合S,{经济学}进行绘图,其次根据单关键字集合管理学进行绘图。“管理经济学”知识点因为同时具有管理学、经济学两个关键词,因此同时处于左、右两个有向完全子图中。图3就是这7个知识点根据2个单关键字集合所绘制的知识关联网络。

2.4针对单个知识点的关联网络算法

对于任意一个知识点k;设该矢识点拥有个关键词,首先扫描全关键词集合Sr十,{w},w2,…,、:},再逐个扫描关键词二:所对应的关键词集合S,在每一轮扫描中将当前集合所对应的知识点集合凡,内所有的知识点元素记录在缓存中,扫描到任意知识点乓时,程序绘制两条有向边人知识点的关联,在知识点气后加入的关联如果边ei、ei;已存在或i=J,则跳过,每画一条边,计数器。累加,直到有向完全图绘制完成。

程序绘制的图就是知识点的相关知识点关联图。是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所有知识关联数量。该算法的复杂度是口(矿)。该算法循环应用在所有知识点上同样也可以得到算法2。3绘制的整体知识地图,但算法复杂度达到0(矿),因此在为多个知识点建立关联或绘制地图时宜采用2。3节的算法。2。4节的算法则适宜针对个别知识点绘制关联网络并建立知识链接时采用。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