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20:17:17

投资管控

投资管控范文篇1

1.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一的协同管理、造成投资浪费。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存在“城市病”,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市是个复杂有机体,城市建设中要涉及到城市地下交通、市政给排水、热力管网、电力电网、通信通讯、道路、园林等不同部门或企业,这些相互独立的部门,在具体项目的配合中,由于缺乏可视化的沟通媒介及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协同沟通效率低下,协同工作难度大,从项目的规划、建设一直到运营维护,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因工作配合不到位,就出现了常见的“拉链马路”,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营,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浪费。1.2投资管控方式落后。导致超概算现象发生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市政工程情况复杂,涉及隐蔽工程较多,投资监管部门由于没有透明化的监管平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机构的形成工程签证、设计变更无法甄别真伪,对项目实施机构随意提高建设标准、盲目追加建设投入的行为,在过程中也无法控制。投资监管部门只能靠道德去约束项目管理人员的行为,这种落后的投资管控模式,往往会导致工程建设实际投资超过工程概算。1.3财政投资项目未形成全过程阳光化的监管机制。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程及其每一个环节均应加强监管,否则容易产生监管风险。比如,在规划设计阶段,如果缺乏科学充分的经济技术分析,就会造成投入产出比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从而难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没有形成覆盖项目全生命期的可视化信息化的监管平台,造成监管方和项目实施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全过程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项目结束审计发现问题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以上是国内各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逐渐得到各省市政府的重点关注。

2.解决的建议

针对城市建设投资管控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经验及对BIM技术深入研究,建议“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运用建筑行业最前沿的BIM技术、及基于BIM技术全过程项目管控平台等科技手段,实现集成化、动态化的投资管控”,以下就该建议中利用BIM可实现的目标、以及政府方面具体的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1利用BIM技术可实现的目标。要实现利用BIM模型协同工作,就必须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在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上,要求具体建设项目,充分运用BIM技术建模,将完成的BIM模型导入项目管理平台,通过项目各参建方基于项目管理平台的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对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投资控制,具体可实现的目标如下:(1)实现动态化集成化投资控制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构件与工程量清单、以及与工程进度进行关联,可以智能的进行投资预警提示,实现对项目动态化集成化投资控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有效地遏制管理渎职,避免工程投资浪费、超额付款等工程投资腐败现象的发生。(2)利用BIM技术实现审计端口前移的目标传统工程造价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属于被动审计,通过运用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及财政投资管控平台,将工程造价审计端口前移,从项目立项就可以登录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对平台反馈的数据进行查看、监督,对不符合国家基建程序的行为进行纠正,从而加大事前、事中审计监督,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打消贪腐的念头。(3)实现全过程阳光化投资管控传统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变更的论证、审批等环节只有当事人清楚,投资监管部门和建设实施部门信息不对称。而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建设实施部门通过上传变更,将原模型和变更模型进行比较,实现量与价的实时变化,让变更费用有理有据,并形成费用变更确认的审批痕迹。投资管控部门在平台上可以对设计变更进行问题的追溯,对产生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对于重大变更项目,涉及金额巨大的,可以在平台的流程上设置投资监管部门的审核点,通过审核,流程才能继续推进,做到真正意义的阳光化投资管控。(4)建立财政投资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通过把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的数据和各省市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接口打通,实现财政一体化信息平台能提取在基于BIM的项目管理平台的关键数据,从而在每个财政信息化投资管控平台上可形成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项目数据。最后,国内各省所有的财政信息化投资管控数据汇合在一起,就形成国家财政投资的大数据中心,其价值无限,必将为国家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2建议政府的推进措施。(1)加大BIM相关的课题研究与落地的扶持建议城市建设以BIM技术为主线,加大培育新兴服务产业的力度,加大对BIM技术以及通过BIM技术实现的延伸性服务研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专业公司的优势,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对BIM工场、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平台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完善。通过课题落地应用的试点引领,逐步向全国推广。(2)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落地应用BIM的落地应用关键在于以项目为载体的逐个落实,建议2018年国有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全面推广BIM应用,尤其在相对复杂的工程建设中必须应用BIM技术,如城市市政建设、地下管廊、机场建设、城市地铁、以及其他的产业新区,都是BIM落地推广应用的重要试点工程,特别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包含城市范围内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是城市正常运营的基础,应针对这些重大项目扎实推进BIM的落地应用。(3)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为保证BIM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尽快落地,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及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主导,其他部门或企业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实施细则的编制,并进行推广应用。具体需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省市发展改革部门在可研估算中应要求项目建设方单独设立BIM咨询专项费用。第二,省市财政部门在预算批复及项目应用过程中,充分利用BIM技术实现投资的实时管控。第三,省市审计部门在项目审计时,通过BIM技术应用逐步将事后审计向前延伸,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打消贪腐的念头。第四,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下达政策性文件,要求各地市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国有企业(如市政工程局、水务公司、城发公司、燃气公司、三大运营商等国企单位)真正将BIM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第五,地市各旗县、各区政府作为政府投资的主导部门及实施部门,在2018年的工程项目中,应充分应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阳光化管理。3.小结综上所述,在国家信息化战略及建设领域大力推进BIM的政策指引下,深度开展城市建设中BIM的应用,是城市建设投资管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通过BIM技术、及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一直到交付运营工程全生命期的集成化、阳光化管理的目的,从而优化传统城市建设的投资管控模式。最终形成的城市建设投资大数据,也必将为国家层面的建设投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万晓红 陈瑞 白丽平 单位:内蒙古永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

投资管控范文篇2

一、投资担保公司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一)投资担保公司发展迅猛

根据银监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截止当年年底,我国融资性投资担保公司达到6030家,收资本总额达4506亿元,同比增加约1000亿元,平均注册资本为0.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达5923亿元,净资产4798亿元。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中小企业大多进行生产转型,资金需求很大。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中的民间资本非常充裕,投资渠道狭窄。由于当时投资担保公司进入门槛较低,各地投资担保公司迅速发展。据统计,湖北省荆州市从2000年成立第一家投资担保公司到2011年以来,注册资金已经由最初的500万元增长到近7亿元,担保总额有最初的1500万元增长到16亿元,10年来,担保总额增长100倍。在2008年一年内,河南省郑州市就新注册开业了120多家投资担保公司。2011年上半年,重庆市已经有109家投资担保公司获取经营许可证,注册资本达到180亿元,担保总额达到1310亿元。

(二)投资担保业务需求急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中小企业以其应变能力强、受经济震荡影响小、新机制引入快和创业管理成本相对低等特点,近年来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并迅速崛起。当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减轻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资金缺乏是其发展壮大的瓶颈。第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央行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大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尤其对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产品销售难以消化不断提高的成本。同时,通货膨胀又导致资金放贷紧缩,中小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更为紧张。第二、信用评价不高导致融资困难。由于规模较小、资金储备有效、负债能力不强、破产风险较大以及发展方向相对于大企业较为不确定等因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等级不高。企业的信用额度及资源,要通过不断的广告投入或者社会公益事业宣传获得。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初期,缺少充足的资金来承担巨大的宣传费用,信用度无法快速提升。第三、金融银行的利息较低,股市长期熊市,楼市泡沫加大,闲散的民间资本缺少合适的投资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快速获得经营资金。但由于民间借贷的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和约束缺失等不足,资金的使用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市场金融资本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投资担保公司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为借贷双方提供经济调查和信用担保等业务,打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资金瓶颈,也促进金融资本合理流动及优化配置,有利于经济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三)投资担保公司问题凸显

一些投资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小、盈利能力不强、担保资质不高,为了获取大量资金促进发展,以担保的名义开展高息借贷。通过高息吸储募集资金、以高利率贷款从中赚取利润。这类投资担保公司一般有两类:一类由关联企业成立,即由母公司成立注册投资担保公司,将担保的资金用于所辖的另一公司。如,一些房地产公司为了快速获得资金拍卖地皮,成立自己的投资担保公司来满足大量资金需求。另一类直接开展民间资金借贷。经调查研究,投资担保公司进行借贷的业务链条中有“中间人”、“散户”、“庄家”等,投资担保公司处于业务链条的中心,即“中间人”。投资担保公司一般处于业务链条的中心。作为“中间人”的投资担保公司为了支付前面放款人的资金本息,就必须不断招揽后续放款人的资金。一旦资金断流,在高息融资的本金和利息无法支付的情况下,资金风险会迅速传播,从而引发金融资本和社会恐慌。即使投资担保公司的高利贷资金能维持下去,所得到的利润和偿还的利息都来自实体经济,追本朔源,中小企业是其最终负担者。中小企业也面临“贷不到款拿不到资金是饿死,拿到高利贷资金是自杀”的畸形困局。这种资金利益链条,折射出混乱的金融资本秩序。在温州借贷危机发生后,社会有关人士提出“三逃”,第一是中小企业倒闭逃跑,第二是投资担保公司逃跑,第三是银行逃跑。

二、投资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管理团队不专业

投资担保行业内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娴熟的业务技巧的专职工作人员比较匮乏,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投资担保业务要具备管理、金融、经济、法律、财会和税务等基础知识,也需要具有生物、设备、电子和软件等与担保对象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多数投资担保公司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及从业经历,对投资担保的业务结构、市场定位和担保原则模糊不清。缺少专业的评估人员,对担保对象不能客观调查和详细分析。

(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缺失

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保障投资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投资担保所能依据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以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律法规更加侧重于资金提供方的权益。《物权法》虽对《担保法》中的担保物权进行了完善,但满足不了对于日益发展且丰富的担保业务需求。由于对担保对象的调查、担保审批、风险防范、债务追偿、资产保全等业务管理制度缺失,担保公司业务开展随意,担保审批判断失误机率较大,加大了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

(三)实力不够、规模偏小

投资担保公司之间注册资金数额的差别很大,有的多至过亿,有的不足千万元。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低、实力不强、规模不大,距离银行的授信条件和授信额度差距较大,所能得到的担保贷款资金就少,担保费用随之降低,经营赚取的利润较少。根据统计,近八成的投资担保公司所担保的资金为短期流动资金,期限最多是半年,中小企业所长期资金的需求还得不到有效满足,经营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四)投资担保公司自身风险控制意识差投资担保业务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集中了资金风险、信用风险和生存风险等多个重要风险。投资担保公司的审核、运行监控、资金追偿等相关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缺失将导致投资担保公司风险防范的办法不多,抗风险能力不强,缺少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化解的能力。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可抵押的资产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水平比较低等自身缺陷,加上资金需求的频率高且生产经营风险高,都将导致投资担保公司代偿的机率增大。(五)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社会整体较低的信用水平,个人和企业淡薄的信用意识,导致贷款违约机率较大。由于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不完善,投资担保公司和借款企业信息不对称,获取企业信用评价的渠道较少,所以辨别中小企业信用优劣的可靠信息较少。银行基本不会涉及高风险业务,投资担保公司将承担着更大的经营风险。

三、投资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

(一)担保费用过高,从事高利贷

投资担保行业对担保费用和企业支付的利息没有硬性规定和统一标准,缺少规范的行政监管和市场准则。投资担保公司之间为了招揽更多担保业务,不断压低担保费用,提高支付利息,恶性竞争经常发生,在这样的担保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太大,生产经营风险过高。如果借款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资金链发生断裂,对于投资担保公司将会是致命的危险,对整个投资担保行业也是巨大的打击。

(二)高息吸储,非法集资

有的房地产企业、煤炭销售企业、小规模资源矿产企业,为了降低借款成本,自己建立注册投资担保公司,从而促进原本企业的经济发展,赚得的利润用来计时偿还贷款,如果原本企业受到国家政策或者经济发展大势的影响,一旦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

(三)担保业务同质化

当前投资担保行业创新能力不足,设计、产品主要功能、使用价值、服务销售方法、技术含量都大致相同。

(四)担保对象的经营水平低

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政策支持、社会资源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局限性,中小企业产品本身的科技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会计处理办法、财务制度的落实以及资金运作等方面能力也大不相同。

(五)监管缺失带来的风险

政府对投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和担保能力不进行充分的监督管理,投资担保公司出现巨额代偿,会远远超出投资担保公司自身资金能力,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四、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资金补充机制

投资担保公司引入风险投资进入担保业务链,引导风险投资方参与到担保业务中来,彻底打通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风险投资方对中小企业做出承诺,满足金融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需求,同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优惠价格参股该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来偿还贷款,这样能够保持中小企业继续生产经营。对银行来说,坏账损失的风险得到控制,资金安全有了保障;对投资担保公司来说,有效地避免了代偿风险,顺利地获得资金贷款,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获取预期的目标公司。

(二)合理灵活地运用反担保措施

除了把房地产抵押作为反担保措施之外,投资担保公司要尽可能地将中小企业的成套设备或者生产线作为反担保抵押,这是因为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不容易被损毁、转移或者变卖。投资担保公司也可以把中小企业的股权用于抵押,一起把抵押物品的买入期货合同签订进去,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按时偿还资金,投资担保公司可以优先处理或者销售抵押物品。还可以与中小企业、证券公司共同签订合同,设置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值的最大预警,将中小企业的流通股作为抵押物品,如果股票市值达到预警指标时,中小企业要按照合同约定补足市值,投资担保公司要求证券公司把企业的股票进行平仓处理。

(三)建立投资担保风险预警系统

利用数据库建立客户的风险预警系统,为投资担保公司提供全面有效的参考信息,满足在担保业务发生前对中小企业风险进行预测的需求。风险预警系统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应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动态静态相结合、普遍特殊相结合的原则。例如,信用值、风险预警值来自于上年度的数值,属于静态数据;利润、负债等情况来自于本年度随着经营不断变化的,属于动态数据。风险预警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建立投资担保风险的预警值,成为投资担保公司向中小企业开展担保的风险底线。

(四)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

强化学习培训,掌握投资担保业务的新技术、新方向、新观念,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不断通过案例分析、行业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业经验,并不断加强法律观念和思想道德教育。

投资管控范文篇3

一、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一)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立项的最基本要求。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不同建设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和选择,作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并从客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客观分析主要是从宏观上评价社会政治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微观分析是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和项目开发的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评价等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作出投资决策。运用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如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回收期法、销售无差别点等测算不同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期望收益率等,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案,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二)投资估算控制

投资估算对立项具有决定意义。项目立项前。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并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投资估算是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在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允许大于±30%;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20%以内;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10%以内。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招标过程控制

在招标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招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市场价的掌握程度。在建筑市场上。各施工单位在管理水平、施工工艺、组织方案及工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离散性很大。项目管理者在招标中可采取的办法:一是设定标底但不唯标底,评标时,对商务标上下封顶,低于底线的。

必须有可行的降价措施;二是推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洁单报价,可使真实的价格更加明朗化;三是用奖励的办法鼓励承包商使用新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引导承包商在费率上进行竞争,对有些主材料占比例大的项目,大幅度进行总价降点对承包商显失公平,可采用综合费率降点招标。

在目前不很规范的市场机制下,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降低施工质量,或者盲目超概,造成投资损失。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评标。

投资管控范文篇4

土地风险管控路径

启动专项土地尽职调查,精准识别土地风险管控风险的前提是重视和了解风险。过去土地问题调查通常只作为项目尽职调查的一部分,调查深度和专业度均不够,容易遗漏重要风险点,影响最终的投资决策。通过启动专项土地尽职调查工作,组织专业人力和专门资源,对项目所涉及土地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可以全面发现和了解相关土地风险。专项土地尽职调查包括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是东道国土地法律环境尽职调查,详细研究东道国土地法律权利分类、土地性质类别、土地转让抵押程序及外商持有土地限制等基本土地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项目土地情况尽职调查,全面调查项目所涉及具体土地的所有权状况、抵质押情况和是否存在第三方土地权利等情况。只有全面了解了土地法律环境和土地具体权属状况,才能精准识别出相关土地风险,并针对性制定应对策略。创新土地持有模式,降低土地失控风险在一些禁止外商持有本国土地的国家,外商投资通常使用“自然人代持”模式,来实现对项目土地的控制,即外商投资人借钱给信任的东道国国籍自然人,由该自然人出面购买项目土地,并将项目土地长期租赁给项目使用,同时将项目土地作为抵押物抵押给外商投资人,双方签署《土地租赁协议》《贷款协议》和《抵押协议》协议群,实现外商投资人对项目土地的间接协议控制。但在“自然人代持模式”下,仍然存在较大的自然人失控风险,一旦该自然人反悔,私下对外转让土地,仅凭已签署的协议群很难从法律上直接阻止其转让行为。电建海投公司创新并实践了一种新型土地持有模式—“资产管理公司模式”以解决此问题。一些国家虽然禁止外商持有土地,但并不禁止外商参股的公司持有土地。外商可以小股东身份,与东道国本国公司合资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由该“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并持有项目土地。外商虽然是小股东,但可以通过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合理设计实现小股东控制公司,同时与大股东签署《贷款协议》和《股权质押协议》协议群,从公司治理和协议控制双层面来实现对项目土地的控制,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土地失控风险。

推广土地期权机制,提前锁定土地成本

对于新能源发电项目,受制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项目必须在特定的土地上开发,正是由于项目土地的特定性和唯一性,导致投资人与地主谈判时十分被动,只有接受地主报价或放弃项目开发这两种选择。为了解决这一被动局面,电建海投公司在澳洲开发新能源项目时,创新适用了土地期权机制,成功提前锁定了土地成本。土地期权机制是指投资人在项目开发前期,此时项目能否开发成功,项目开发规模等要素都未确定,便与地主签署土地期权协议,并将未来可能会签署的购地协议或租地协议作为附件予以固定。在土地期权协议中,投资人将支付地主一笔小额期权费,作为对价,投资人获得土地的期权,即在未来投资人有权选择是否执行以固定价格购买或租赁地主土地的权利。一旦未来项目开发成功,投资人就可以选择执行期权,若项目开发失败,投资人也不过损失一笔小额期权费。坚持介入式管控理念,掌握征地工作主动权过去解决项目土地风险的常用思路是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例如将征地责任转移给东道国政府或其他第三方,由其负责征地工作。然而,责任可以转移,却并不代表风险已经被解决。土地问题具有较强的属地性,责任可以根据协议进行转移,但风险却始终停留在固定的土地之上,一旦风险最终爆发,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土地之上的项目本身。并且由于投资人转移了征地责任,导致其对土地风险的掌握和控制能力进一步减弱,在应对突发风险时将更加被动。投资人需要坚持介入式管控理念,征地责任可以转移,但征地工作仍要介入式的管控,随时掌握征地主动权。如电建海投公司的孟加拉项目,根据股东协议,征地工作由当地小股东全面负责,但小股东进展缓慢,若仍然依据协议等待小股东履行征地义务,项目将面临极大土地风险。电建海投公司立即对征地工作进行介入式管控,将所有征地工作分解成一千多个工作节点,对每个工作节点均设立节点奖金以激励一线征地员工,同时与小股东设立联合征地办公室,对小股东征地进度实时监督、实时把控,这些工作极大促进了征地工作的进展。打造项目命运共同体,实现征地工作和谐共赢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征地工作需要解决项目建设对土地的使用需求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居住对土地的依赖之间的矛盾,只有真正建立起项目命运共同体,使当地居民能够在项目建设中获益,将双方利益绑定一致,才能更好的化解矛盾。

结语

加强土地风险管控是推广“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开发海外电力投资项目的必然要求。电建海投公司通过土地风险管控创新,利用五大管控路径,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成本锁定、项目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电建海投公司的老挝南欧江七级水电站成功建设,征地移民工作成为当地项目开发标杆;澳洲牧牛山风电项目,作为首个发达国家项目,开发至今实现当地居民零投诉、零纠纷、零诉讼。海外电力投资要始终坚持“风险管控永远是第一位”,对于涉及土地的特殊风险,更要坚持“底线原则”,既要追求投资人合理经济利益,但绝不突破底线,相信通过科学管控土地风险,“一带一路”终将建成为“和谐之路”、“共赢之路”。

参考文献

[1]盛玉明,杜春国,李铮.“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境外投资开发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投资管控范文篇5

关键词:BOT+EPC模式;污水处理厂;投资管控

1污水处理厂BOT+EPC模式概述

BOT即“建设、运营、移交”的项目投资运作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和生活污水量逐年增大,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公益性市政公用设施,在城市化增效提速的背景下,普遍存在政府资金不够的问题,污水处理厂项目BOT运作模式应运而生。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污水处理项目交由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行,在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移交政府。在项目前期,地方政府委托第三方咨询企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对纳污范围的水量、水质进行分析,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处理工艺,及项目总投资。EPC即“设计、采购、施工”的项目实施模式,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采用EPC模式进行建设,能够充分利用经验丰富的工程企业,通过优化资源投入,合理压缩工期,降低建设成本,有效的控制建设期投资,实现项目效益。

2污水处理厂BOT+EPC优势

对于地方政府,面临着消灭劣质水体的环保督查压力,而地方财政状况吃紧,政府对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力量缺失制约了自行投资行为,BOT模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地方政府的难题,通过招标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融资的能力,实现低利率贷款,降低投资成本。再通过经验丰富的EPC总承包企业进行项目建设,能够整合设计、咨询、施工的资源,做到优化设计,选取入库的合格材料供应商,合理压缩工期,达到三方共赢的目的。在BOT+EPC模式下,政府方、投资方、总承包方在降低项目成本,实现项目各阶段效益的目标是一致的,政府方希望污水处理厂项目及时投产,投资方希望尽快完工实现通水以保障收益,总承包方希望资源优势极大发挥,以压缩施工成本,赚取施工期利润,目标一致性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3污水处理厂BOT+EPC面临的问题

3.1政府方。污水处理厂作为市政公益性项目,涉及地方民生,地方政府部门面临上级督查压力,对项目合理工期预计不足,导致投资方面临极大工期和资金压力。同时,污水处理服务实行“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出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考虑,政府意图以最低的价格引入社会资本进行项目投资,将污水处理服务的费用从使用者部分转加到污水处理厂投资方,这就与投资方收益率红线控制的管控要求相背离,相应的谈判过程必定对项目推进不利。此外,政府的重视程度,对项目推进的协调力度也极大地影响着项目推进,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及时解决项目用地问题,无法协调各部门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则会造成项目开工远远晚于预期。3.2投资方。污水处理厂项目存在投资大,金融服务行业对BOT项目放款限制条件多等问题,如各阶段放款都跟项目手续办理,施工进度挂钩,且大额度贷款审批流程长,往往导致资金跟不上工程建设的情况。在此同时,投资方在与EPC总承包方衔接过程中,水价的问题势必受制于项目总投资,而项目总投资势必转移到EPC总承包方,在水价一定的前提下,投资方需要确保收益,就通过压缩EPC总承包利润空间,从而导致三方矛盾绑架在一起。3.3总承包方。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期实施者,政府方和投资方的问题都会转移到总承包方,无法正常开工则有窝工风险,投资方工程款无法到位则限制资源的投入力度,技术误差则引起项目延期完工或者工程达不到标准,设计的缺漏则会导致总投资概算不足,此外还有难以预料的地质缺陷、水文条件、工程材料的供应等等。

4污水处理厂

BOT+EPC项目投资风险对于投资方信誉度不高或者是已投资污水处理厂收益较差的情况,项目投资方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从而压缩了投资方收益空间。建设期风险来源于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和采购风险,污水处理厂项目靠近城镇,用地紧张,施工场地狭小,人材机的投入无足够施展空间,导致资源不可避免的闲置,影响施工进度。采购风险来源于供货风险,尤其是国外采购设备,供货周期长,也影响施工进度。运营风险主要是水量无法保障,进水水质超标,造成投资方实际收益较差,运行成本增加较大。此外,该类项目还面临审计风险,因为项目最终的投资确认需要项目经过审计,并最后落脚于污水处理服务费单价,因为工程建设和工程审计是两条线,工程审计的证据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得到确认,并满足审计要求,如果过程中准备不及时或者不满足审计要求,则面临实际发生投资被核减的风险。污水处理厂项目全生命周期,涉及项目参与方众多,风险来源有建设、市场、经营、金融、不可抗力等不同类别,管控难度大,由于污水处理厂整体属于收益较低的公共事业类项目,任何一个风险如果控制不好,都有可能颠覆项目的可实施性。

5投资方管控要点

由于项目前期可研等阶段的推进由政府推进,投资方在与政府对接项目投资意向,签署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之前,需要掌握整体项目整体情况做好风险应对措施。具体:①项目总投资情况,项目的总投资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质量的好坏,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并关系到设备采购的预算,从而影响整体运行效果。②项目财务指标,具体有项目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比例、贷款利率等,该类指标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财务风险承受能力。③项目运营期成本,项目运营期成本重点关注电费成本和药剂成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存在对管网纳污范围进水水质分析不准,水量分析不合理等。可能在满负荷前,纳污范围内水量不足,但是所有设备都是运转,相应电力成本是同等发生,在水价测算或者保底谈判时需要予以考虑。此外,纳污范围水质分析不准,进水水质变差,导致药剂投加成本增加,出水水质难以保障等。5.1前期风险管控。对于项目有投资计划,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深入对接,做好前期介入并督促细化可行性研究。首先,确保项目总投资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避免后期EPC总承包方变更索赔项较多,超过可研总投资或者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而概算调整难度很大,并面临最后项目审计变更索赔无法计入最终总投资的问题,该类风险可能最终由投资方承担;其次,充分考虑污水纳污范围水量,以及管网渗漏情况,合理预测近远期处理水量,从而更加准确测算运行期水价,进而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再次,准确掌握以往年度、近期和远期水质变化情况,准确掌握进水水质规律及后期变化规律,进而测算运营期成本。如果水量达不到预期,可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由政府对水量进行兜底,兜底的目的既避免了投资方损失,又可以促进地方政府加大纳污范围内截污纳管和管网修复的力度。5.2建设期风险管控。建设期投资方做好风险转移,协调政府和金融服务机构,并充分利用总承包方的建设过程风险承担能力。污水处理厂项目作为市政公用设备,需要满足项目所在地生产生活需要,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该类项目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工期要求比较紧,同时因为污水处理按照“使用者付费”的原则,最终投资转移到排污居民和企业,因此政府对投资控制严格,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索赔,一般要求所做变更经审计确认后计入总投资。因此投资方在建设期要充分利用EPC总承包方的优势,由总承包方在赚取合理利润前提下,加强设计管理,做到精细化设计,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变更和索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合理安排人材机的投入,控制成本,实现按质量、按工期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目的。在与政府部门对接过程中,投资方要争取最大力度的支持,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期手续,并在完成建设任务后尽快组织进行竣工验收,以确保项目进入商业运行取得相应的收益。争取金融服务机构适当宽松的放款条件,避免出现资金跟不上工程进度的情况。5.3运营期风险管控。运营期的费用组要有燃料动力费用、药剂费用、材料费用、工资福利、维修费、流动资金及其他,除前两项外其他运营成本可变动幅度有限,对运营成本整体影响不大。投资方在运营期要加强运营成本控制,重点做好电力成本和药剂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根据进水水量调整设备运行数量和效率,重点关注大功率电气设备如鼓风机、提升泵等,在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电单耗。随着我国污水处理指标的提升,药剂成本成为可调度最大的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要关注进出水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根据指标反馈调整药剂投加量,既要保证出水达标,又要避免出现过量投加而造成药剂出现无谓的内耗。同时可以考虑进行药剂投加装置的智能化改造,通过计算机根据进出水反馈自动控制药剂投加,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药剂成本。

6结语

BOT+EPC模式应市场需要而生,但是从投资方角度来看,项目要实现收益目标面临一系列风险。如果前期总投资预算不足,对于市政公益类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政府调概难度大,额外增加的投资则可能由投资方自行承担,而无法计入项目总投资并进入水价。建设期面临工期和融资风险,需要投资方协调政府和总承包方,才能保证如期完工,获取项目运行收益。运营期面临运营成本增加的风险。污水处理厂项目从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至特许经营期届满移交的始终,投资方面临技术的风险、环境的风险等等,需要投资者从多重途径化解风险,才能确保项目收益。

参考文献:

[1]丁德高.基于优化灰色模糊理论的污水厂建设项目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7.

[2]李鹏飞.关于TOT模式下的城乡污水处理厂经济效益投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20):190-191.

[3]柯纬,王丽娜.甘南北控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提标改造的设计与运行[J].价值工程,2019,38(17):201-203.

投资管控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投资风险;管控;问题;对策

企业发展必须要进行投资,只有不断扩展投资的范围,企业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企业的投资风险也增大,所以企业应该打破常规,做好对市场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分析,加强对投资的管理,重视投资风险管控问题,对投资项目做好市场调查,为企业投资提供准确的数据,最终正确规避风险,有效地将投资风险最小化,切实保证企业投资风险管控工作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企业投资风险概述

企业投资方向是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决定的,因此投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企业投资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企业的投资是否具有风险,因此企业的投资风险就是企业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企业不同的投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企业投资活动必然会出现的,是具有不确定性,是属于企业经营风险其中的一种。企业的投资风险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种,主观性是个别的类型,是属于非系统的风险,及时做好风险的分析,就能够解决,但是客观性是很难预测到的,是不受控制的,具有不确定性,是按照市场的变化,受到国家宏观调控、通货膨胀、政策法律、社会等风险的影响,因此企业的投资越丰富,面临的风险越多,随着投资的扩展,风险扩大,所以企业需要进行对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的资本收益,减少企业的损失,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投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的环境有衔接,但还有不同,因为企业经营环境是企业现阶段所熟悉的环境,企业的投资环境可能是企业所不熟悉的环境,它主要指影响和制约企业各种投资活动的社会因素,企业的投资环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和资源环境,因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受控制的,所以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时候,投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投资的复杂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任何因素都能够导致企业投资的成败,所以企业针对投资环境要做好分析和考察工作。

(二)企业投资管理水平落后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已经深陷其中,为了扩展自己的经营范围,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采取多元化经营和发展模式,但是因为企业的多元化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一些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严重情况导致企业的经济危机,这都是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对市场环境、经济形势、投资趋势等做充分的调查,一味地盲目投资,这样就导致投资项目发展困难,还因为企业投资管理水平落后,制度不健全,因此风险危机增加,需要企业进行投资的时候引起重视,提高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

(三)企业财务管控制度不严谨

现在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缺少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有漏洞,因此对财务的监管不力,必然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负债风险发生几率高,给财务工作增加负担,同时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匮乏,更加缺少风险管理意识,种种因素都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必然导致企业的投资资金问题,以及投资过程的财务管理问题,因为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制约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工作。

三、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投资缺少规划,盲目性严重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在选择经营活动或者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的,因此就导致企业的盲目性投资行为,企业投资也分为系统性和非系统的投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缺乏理性的投资分析,向发展朝阳的项目投资,没有分析企业的经营范围,这样盲目性的跨界行为,必然导致企业投资的失败,同时达不到扩张自己的经营范围的计划,这种投资行为也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二)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主要发生在企业管理层方面,在大数据时代,市场竞争环境愈演愈烈,需要企业管理者改变以往的管理意识,不断树立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在选择投资的时候具备风险预警意识,减少投资风险,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秩序混乱,很多财务问题处理得不好,原始数据保存的不完整,同时在企业管理决策上内容空洞,对风险的意识淡薄,这会增加企业投资过程的风险隐患,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企业不能及时的应变风险,导致企业投资失败,利益受损,这种淡薄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损失。

(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企业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想要站主动权,尝试多种经营方式,扩展自己的经营范围,降低投资带来的风险,但是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这不能保证企业平稳发展,主要是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管理者缺少科学的投资管理观念,在投资过程中因为乱投资,因此效率不高,没有科学的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对项目的质量,资金管控不严格,因为缺乏完善的科学管理观念,企业的投资风险管控水平低,投资进程混乱,项目无法进行,影响收益,实际的利润与预算评估不符,财务管理负担严重,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危机,一个小小的投资风险会致使企业亏损,甚至投资失败。

四、提高企业投资风险管控能力的措施

(一)企业做好科学的投资分析,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

由于现阶段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在投资之前要对投资项目作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项目与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吻合,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对投资项目的规模,成本,收益以及投资过程环节做好判断和分析,为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投资项目管理,选择适合的投资方案,避免盲目性的扩张投资,为企业的投资赢得市场主动权,并且能够有效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选择投资的时候,首先要评估好投资风险,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是投资成败的关键,企业管理者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提高风险意识,以身作则,在企业内部营造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工作氛围,鼓励大家参与到风险识别过程汇总,科学的评估风险,做好风险细节的管理,让大家树立风险无处不在的意识,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的培训,培养更多的人才,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企业还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全面认识风险,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风险,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风险管理。

(三)利用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只是时代,企业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地对投资项目做科学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投资机遇,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风险系统的内容,保证整个系统覆盖所有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对风险管理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保证其准确性和效率性,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提高企业投资的科学性,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风险信息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做好材料的分析和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顺畅,信息系统的建立,保证企业及时的发现风险,及时制定防范和解决对策,进行风险规避或是风险转移等,尽可能减少损失。

结束语

本文对企业投资风险进行概述,并依据现阶段市场的经济形势和企业的发展状态分析了企业投资风险出现的原因以及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提高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做好分析,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分析市场的动态,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投资机遇,规避投资风险,减少企业的经营损失,最终保证企业的投资科学化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田洪光.浅议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J].商场现代化,2016(28)

[2]田宁霞.房地产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财务管控的重要意义、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7(22)

投资管控范文篇7

关键词:风险评估;勘察设计;土地征用

1项目概况

清西大桥及接线工程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境内,南连广清高速公路,北接清连高速公路。工程路线全长16.956km,投资概算为28.27亿元,建设工期3年,收费期25年。全线共设特大桥、大桥7035.4m/10座、中桥、小桥375.1m/9座,桥梁比43.7%;互通式立体交叉5处,管理分中心1处,养护工区1处,停车区1处。全线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起点至清新枢纽互通路段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100km/h,路基宽度为33.5m;清新枢纽互通至终点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为21.5m。该项目以BOT+EPC建设模式运作,项目法人单位为中交清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分别按85%、15%的出资比例出资设立。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面临的风险如下:政策风险、费用风险、进度风险、稳定风险等。

2征地拆迁工作风险评估方法

投资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险,风险涉及因素复杂且极具个性,每个地方不一样,同样的地方不同项目不一样,同一项目不同工点不一样,同一工点涉及的每一个拆迁点、涉及群众也不一样,甚至不同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征地拆迁风险评估工作难度大且准确度低,至今理论成果极少,大多数都是地方政府及参建单位根据经验对比分析,而且政府不是投资主体的项目,政府的评估更多侧重稳定风险评估,而对费用风险、进度风险评估不足[1]。拆迁资金也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支出较大的一笔专项资金,同时会对项目整体进度和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作为类似中交路建的项目投资方,在全国各地都有投资项目,不能像地方投资单位仅依据以往投资项目的经验分析征地拆迁风险,而必须站在投资风险的角度,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评估办法,控制好征地拆迁评估和控制。通过清西大桥及接线工程的探索实践,同时参照其他同类项目经验,总结出一套评估体系。一般高速公路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以百分制评估,评估得分越高,风险程度越高。将风险分为4个方面的风险,并站在投资方的角度,风险及所占比例为:政策风险(20分)、费用风险(30分)、进度风险(30分)、稳定风险(20分)[2]。同时梳理影响风险的相关因素,共分为10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地方经济状况、涉地性质、地方政府效率、房屋密度、工业及养殖厂房密度、迁改安置难度、管线密度、是否有多次拆迁、周边工程建设补偿标准、文明施工及水路系影响等。分别研究10个因素对4个方面风险的影响并评分,得出最终项目征地拆迁风险总分。总分在80分以上为高风险,60~80分为中风险,60分以下为低风险。按照此评估体系对清西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得分为89分,为高风险。

3项目征地拆迁的风险管控具体措施

3.1认真研究政策,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3.1.1项目用地报批工作。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目前通用的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是项目公司将土地报建工作以合同形式外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第二种是项目公司自己组织报建。本项目采用的第二种模式,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项目虽线路里程只有16km,但涉及村镇多,如果用地报批采用外包相关费用可能多达约800万(目前清远市的做法是采用第一模式较多,报批工作经费是:一个自然村10万元、一个行政村50万元、一个街道100万元);为了节约报批费用,经项目公司分析决定,采用自己组织报批,对工作进度掌握更清楚,同时聘请广东省国土部门原资深工作人员(已退休)作为土地报建工作顾问,解决项目公司用地报批业务经验不足的问题。报批过程节约了费用,项目公司自己组织报批,不仅节约了外包的费用,而且在“占补平衡”耕田指标购买中节约了费用。按广东省及清远市政府在建各条高速公路的做法是由政府指定购买指标,每亩指标费用18000元,从市场行情中了解到“占补平衡”耕田指标最低价可低至12000元/每亩,本项目总计需要购买耕田指标1106亩,通过积极争取,最终获批成为广东省及清远市第一家自行购买指标的单位,节约征拆资金660多万元。3.1.2采取土地征用和房屋征收包干模式。公司通过多方对比,创新征地拆迁工作模式。投资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是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广东地区经济发达,征地拆迁工作历来难度很大,本项目地处珠三角地区边缘,又处于城市边缘,征迁工作既有一般高速公路项目的特点,甚至还有一些涉及群众多、管网密集、迁改场地有限、降噪排污环保要求高等类似市政工程的特点,在目前以政府主导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又最大做到投资方对工作的可控性,征迁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同类项目一般有单价包干和总价包干模式,公司通过深入分析本项目风险,多方对比,与地方政府反复谈判,最终确定了征地费用总价包干、房屋及其他附着物迁改单价包干模式,成为广东省首例高速公路采用征地费用总价包干模式的项目,同时,在包干总价以外留出部分费用作为地方政府征迁工作进度奖励,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同时最大限度控制了征地拆迁费用大幅超概的风险[3]。3.1.3电力、通信管线迁改模式。(1)低压电力和通信管线迁改工作,技术简单、总体费用低,但协调权属单位多、土地征用、青苗赔付困难,为快速推进工作,解决项目公司征地协调人员不足问题,采取招标由迁改施工单位费用总价包干的模式推进工作。(2)高压电力迁改工作,其中10kV以上的高压电力管线需要迁改达19处,涉及迁改费用大,而且技术复杂,迁改方案的选择对迁改费用影响大。公司组织多次会议,对各投标单位技术报价、商务报价综合分析,认为各单位的报价,已远超预算,特别是在电力迁改方面,大家又是门外汉,都不具有这方面的专业水平,无法对各单位的投标资料进行分析。经公司各部门、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引进专业的单位,让专业的人来做好专业的事:高压迁改采用公开招标,采取一事一议方法,引进第三方咨询评估单位对每条迁改线路的预结算进行评审,控制大幅超概风险,比原各投标单位平均整体报价节约1500万元。3.2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良好征迁工作机制。(1)项目内部建立责任清晰的征迁工作机制。公司成立征迁协调部专职负责本项目的征地拆迁及地方协调工作,并且要求施工标段成立征地拆迁工作小组,明确了相关责任,公司实行每周征地拆迁进度例会制度,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征地拆迁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2)与地方政府建立顺畅工作沟通机制。项目涉及3个层面地方沟通:清远市政府及市指挥部、区级政府及指挥部、乡镇及村政府,公司进行任务分解,实现层层专人负责沟通的机制。清远市政府及市指挥部层面沟通由项目公司负责,责任人为项目公司领导、征迁部经理。项目公司层面建立与清远市政府及市指挥部征地拆迁协调高度联系机制,针对项目征地拆迁协调中的问题向清远市主要领导汇报,清远市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该项目召开现场会进行征地拆迁督办,明确解决征地拆迁完成时间,其中仅清远市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到现场督办征迁工作10次;建立与地方征地拆迁指挥部每周例会通报制度,市政府办每周以督办纪要下发未能按时解决的征地拆迁问题。区级政府及指挥部层面由项目公司与项目部共同负责,项目公司征迁部门予以协调,责任人为项目公司征迁部副经理、征迁主办,施工项目部负责与区级政府工作对接。乡镇及村级政府由施工项目部征迁部门沟通,项目公司征地拆迁突击队人员分片负责跟踪动态信息并及时报告。3.3以生产为中心推进征地拆迁工作。(1)围绕项目整体建设计划制定征地拆迁工作推进计划,根据项目征地拆迁情况制订工作方案,细化任务目标,制订时间表、进度图和《征地简报》,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时间节点推进征地拆迁工作。(2)优先解决急需开工的点用地拆迁,以生产为中心开展征地拆迁,以生产促进征地拆迁的指导思想开展征地拆迁。(3)“以钉子精神解决征地拆迁钉子问题”,项目公司征拆人员发挥连续作战精神去解决征地拆迁的难点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征地拆迁的矛盾已危及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清远市城乡结合部的征地拆迁工作实践,本措施有效控制了风险因素,顺利完成了征迁工作,是投资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风险管控的有效方法,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侯志峰.内蒙古H县征地拆迁矛盾及其利益相关者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5.

[2]翁春光.白云区钟落潭镇征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投资管控范文篇8

关键词:液化天然气;投资管控;精细化管理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能源行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储气能力不足的现状制约着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我国现有储气库调峰量占年消费量的3%左右,远低于世界10%的平均水平。近年来国家正大力推进储气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有效的开展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接收站项目投资管控工作,制定针对性的管控策略,开展全过程投资管理,提高工程投资管控的精细化程度,能够有效确保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为实现投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1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情况

1.1主要工艺

LNG接收站项目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来自运输船的LNG首先通过卸料臂输送至卸料总管,然后输送至LNG储罐中,储罐内的LNG通过罐内低压泵进行输出,一部分输送至槽车装车系统用于液态外输,另一部输送至再冷凝器,与加压后的闪蒸汽(BOG)接触并将BOG再冷凝后,通过高压输送泵进行升压,经由气化器气化后输送至长输管道首站,进入天然气管网,用于气态外输。部分LNG接收站项目额外考虑进行LNG转运,需在LNG储罐内增设装船泵,进行反向装船。主要工艺流程图如图1。

1.2投资构成

LNG接收站项目投资由建设投资(包含工程费用、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无形资产费用、其他资产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及增值税等内容构成,与一般建设项目按资产法对投资进行划分的内容基本一致,其中工程费用根据LNG接收站项目的工艺特点,划分为主要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等内容。主要生产装置包括:LNG储罐、LNG卸料及返输系统、LNG计量系统、外输系统、LNG气化系统、BOG处理系统、槽车装车系统等。辅助生产装置包括:火炬系统、中央控制室、化验室、维修车间、综合仓库等。公用工程包括:海水系统、淡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空压制氮系统、燃油系统、燃料气系统、总图、给排水及消防、动力及控制系统、全厂电讯等。

2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投资管控

在关于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要求建设项目应该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和投资精细化管理。投资管控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需要转变思想,提高素质能力,以工程造价管理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为基础,借助信息手段,通过精细的策划和准备,从准确到精确,对整个项目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管理,形成“全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重心前移”的新思想[1]。

2.1前期决策阶段

项目前期决策阶段的规模、方案等因素对项目投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LNG接收站的项目规模或能力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市场规模,一种是LNG接收站核定能力,后者取项目码头泊位接收能力、LNG储罐周转能力、外输设施能力三者的最小值[2]。可研报告中LNG接收站的设计规模一般指依据天然气市场调查分析得出的市场需求量,LNG接收站工程建设在考虑一定远期规划预留的基础上综合确定各系统的配置情况,另外部分LNG接收站中存在为提高国家储气能力建设的储备罐,而非LNG接收站日常运营所需的运营罐,各系统的配置情况都应有所体现、有所不同。可研报告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投资估算的管控重点应关注项目各系统的实际配置能力是否与市场规模相匹配,是否存在LNG接收站各系统配置能力远超市场需求规模的情况;LNG接收站各系统之间的能力是否相匹配,是否存在某一系统的能力限制整个接收站能力的情况;以及项目不同工程方案之间的比选等内容。如需对投资估算进一步进行管控,可采用投资指标及设备材料价格信息等数据对投资估算进行整体控制,这要求各公司以后要注重各类数据的收集积累,通过数据的应用为投资管控工作提供助力。

2.2初步设计阶段

规模及工程方案确定后,项目进入确定阶段,此阶段主要的投资成果文件是初步设计概算。概算文件编制的依据主要有初步设计文件、概算编制指南、指标及定额、国家及地方各类收费文件等。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管控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初步设计概算编制的水平与精确度;二是提高概算审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设计深度、市场等不确定性,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料单价会在设计净量、信息价或市场价的基础上预留一定裕量,裕量的大小对概算投资的精度及准确性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设计工程量的裕量大小反映出设计的精准度及水平,设备材料单价的裕量大小反映概算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价格的把控程度。在此阶段应做到精细化、标准化设计,做好各类价格信息的及时跟踪和获取,提高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的精准度和水平。初步设计概算批准后将成为整个项目投资过程及资金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一些项目竣工决算相比批复概算投资存在结余较多的情况,预算控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并且降低了资金计划使用的效率,进一步加强初步设计概算审查环节对投资管控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初步设计环节对概算专业的审查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时间及人员的配置不足使得概算专业的审查工作浮于表面,缺少建设性的意见及实质性的投资变化。在不改变投资管理流程的前提下,应充分依托现有投资管控专业人员的力量,加大概算专业审查工作的资源投入。

2.3项目实施阶段

目前,国内LNG接收站项目多采用初步设计后进行EPC总承包的实施模式,国内著名的工程公司无不强调投资管控在EPC总包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投资管控工作从方案设计阶段即需介入到EPC项目,投资管控人员应和相关专业共同充分利用“方案优化”、“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策略报价”等措施,以费用控制为核心,统筹进度、材料、合同等方面的控制工作,为实现EPC项目目标开展工作。各公司在实施阶段应充分应用市场化手段,提供统一的平台与基础,让各参与方进行充分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降低EPC合同总价,并通过EPC合同条款的合理设置,合理分摊法律法规变化、市场价格波动、变更及不可抗力等风险因素,实现各方共赢,提高EPC总承包工程公司主动进行优化设计、降低投资的能动性。

3进一步改进措施及建议

提升项目全过程投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需从投资管控流程的完善优化入手,并针对突出问题推出专项措施,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自有的管控体系,重视信息技术在投资管控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收集积累各类造价信息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助力项目投资管控工作。

3.1重心前移,加强事前投资管控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和资料分析表明,在方案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5%~35%,由此可见,项目前期阶段是处理工程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是有效控制投资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加强投资管控可以事半功倍。在项目前期阶段,应加强控制投资的意识,加强项目不同方案之间的投资对比分析,严格审查、把控投资,从源头上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建议在可研及初设计阶段提高各参与方对估概算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质量,提高工程投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3.2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

国内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单位多为三桶油及大型民营企业,三桶油所属工程公司具备承担LNG接收站EPC总承包的资质和能力,鉴于低迷的经济形势以及培养国内工程公司能力,一部分LNG接收站项目采用议标的方式进行采办实施,此种方式在工程的质量及进度方面容易控制,对提高工程公司的能力也有助力,但在市场化竞争等方面存在不足。由于市场价格自由竞争等因素,采用公开招标的LNG接收站项目投资一般低于采用议标方式采办的LNG接收站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后直接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的项目,建议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的方式规范招投标方式及过程,通过提供统一的平台及基础,与市场价格对比倒逼议标价格下降,促使工程公司提高设计及管理能力及水平,使项目整体效益增长。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避免各类工程局限于小圈子内空转,远离市场,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3.3数字化转型,助力投资管控

各企业应积极融入数字化转型大潮,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作上的应用与融合,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是助力投资管控工作、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各企业可以通过对各类信息数据的积累收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及应用,助力投资管控工作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模式的转型。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通过国内各LNG接收站项目数据的收集,并进行数字化共享,在为项目前期阶段投资管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有效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精细化、系统化。

3.4人才培养,企业发展之本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也是投资管控工作高质量发展之源。投资管控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项目全过程咨询及精细化管理对投资管控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资管理工作已经不局限于使用定额进行工程预结算等基础性工作,需要充分结合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价值工程理论为建设项目提供各项高附加值的咨询服务,这需要的是既熟悉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又具备各类现代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是具备行业前瞻性、国际化视野的专业管理团队,各企业需要多练“内功”,增加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与培养,让专业技术工作真正发挥“先锋队、主力军”的支撑作用。

4结束语

加强投资管控工作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通过运用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投资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投资管控工作的基础及技术保障,有效助力项目投资管控的效果提升,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率,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建标[2014]142号[EB/OL].[2021-07-25].

投资管控范文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投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也日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面对新常态、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一项新的要求。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顾名思义,即有“风险”的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在中国,我们将风险投资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地翻译为创业投资,简单概括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投资。这类企业在初创或改革阶段,亟需财力与人力的持续支持,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方就从中选取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细分行业属于翘楚地位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进行不间断的辅导、培育,最终通过IPO、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投资的退出,实现风险投资方的盈利,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周期。国有企业要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资本的力量、离不开风险投资的运作。国家的资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投资市场识别风险、锁定风险、化解风险,不浪费、流失国有资产,实现最终的盈利,离不开我们对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

一、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类型

(一)行业及市场风险

在全球经济和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政策不断转换的影响下,风险投资行业在“去泡沫”过程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第一、外部融资市场趋紧。国有企业运作风险投资业务的资金来源除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外,还需要引入部分社会资本。近几年,外部融资市场整体呈现出较不乐观的状态,总结原因,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资金紧张;二是企业家对未来整体形势的悲观预期;三是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大大压缩风险投资业的利润空间,使意向出资人心存疑虑。第二、优质项目挖掘难度加大。随着国内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大量成熟的、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拟上市项目,已在各中介机构与“全民PE”地毯式搜索下,“漏网之鱼”所剩无几,“僧多粥少”现象下的同行竞争加剧,优质投资标的溢价心理日趋严重,这些都给风险投资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第三、投资回报逐步下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社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未来很长时期,中国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在如此背景下,传统行业受国家政策摇摆的可能性将增大,企业盈利能力将面临阶段性的困难。

(二)股权退出风险

近几年,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引导风险投资的政策纷纷出台,同时,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国家又相继推出了新三板,沪港通等板块,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的确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为推动风险投资提供了新的动力。但是,作为资本市场体系,如果仅依靠股票市场,而没有各地区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和民间自主交易市场作为基础和补充,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是有缺陷的。在这种状况下,风险投资机构向企业投资几年后,在最终不能上市的企业中如要将持有的股份如数退出,选择的方式也非常有限,目前风险投资机构股权退出主要以原股东回购股份为主要形式,但由于经营不善或资金紧张等种种原因,实际执行时,要完全按照相关条款实施,困难重重,最终迫使双方在妥协前提下达成新的协议,出现这种状况的企业,势必会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股权如若不通过上市退出,投资收益被稀释的同时将会增加投资本金收回的不确定性,退出的周期及风险将随之增大。

(三)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一般均低于20%,不对企业进行单一股权控制。因此,被投资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很多行为若不通过股东大会投票决议,很难及时让风险投资机构了解,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调整、年度回收情况是否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企业之间私下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担保互保等情况。此外,技术型企业还要时刻关注其核心技术是否被市场复制、模仿;技术创新的速度;技术依赖的风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否明晰,是否存在纠纷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投资行业多元化,投资阶段阶梯式,增加市场抗风险能力

在投资行业选择上,传统行业因盈利及成长空间受限,市场估值将在淡化盈利预测的新股审核理念下呈进一步分化趋势。今后,投资理念需要进行适度调整,从原有重资产型投资标的拓展到新的投资领域,更多关注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产业转型企业,更多关注TMT、消费升级、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行业。过去,风险投资机构经营利润主要来自于一、二级市场的差价,但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出、创业板上市财务门槛的降低及新三板分层管理与电子竞价交易的推行,一、二级市场差价被大大压缩,投资策略的调整迫在眉睫。根据多层次资本市场及IPO新政带来的投资退出效率变化情况,“临门一脚”的PE投资政策红利将逐步消除,投资阶段应适度前移,选择一些中早期优质项目进行布局,深入挖掘企业成长价值,风险投资机构应从原有“市盈率模式”逐步转型为赚取“市值差价”的盈利模式。

(二)开拓思路,尝试投资项目退出新通道

近几年,资本市场并购热潮兴起,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是风险投资机构实现投资项目证券化并快速登陆资本市场的一条新通衢。部分IPO排队企业,由于业绩下降或上市效率等原因,不愿继续排队,选择被并购方式间接登陆资本市场;同时,在国家政策层面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拟借助资本杠杆,主动进行纵向、横向的产业链延伸,通过并购实现做优、做强。由此,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机构合作,借助投资机构的专业判断能力,联合券商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成立并购基金,推动上市公司的产业布局。除传统IPO退出方式外,风险投资机构也可以根据已投项目的不同情况,研究制定效率最快、效益最佳的退出方式,进一步积累借壳重组、并购及新三板等退出尝试的经验。

(三)构建内部风控管理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业务品种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必然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因此,建立专业、高效的风控管理体系,提升风险投资机构风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第一,规范投前管理。完善投资前的尽调工作流程,各主要节点与结果均进行书面化留痕。加强搜集行业、法人、企业动态、主要产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寻找已上市企业,进行竞争优势、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对标分析,建立文档并进行动态更新,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进行多维度的论证。第二,严控投后风险。落实专人与投资企业建立常态联系,动态把握项目所在行业的景气度指标与企业自身业务情况,对合同订单、应收账款、盈利状况等重大经营信息与上市相关进程等事项,进行实时跟踪,全面、真实、动态了解,对不确定因素及时揭示,适时启动规避风险、回收投资的退出程序。第三,加强课题研究与人员学习。定期与知名机构互访交流,了解同行业先进做法,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实践于日常工作;增加风控人员对于新业务品种的熟悉和了解,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风控流程、制度建设。

(四)推行市场化薪酬体系,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稳定

近三、四年来,因创业、创新大潮的蓬勃发展,投资行业又现一波一将难求的局面,业务拓展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本保障,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下应对风险投资业务人员的薪酬体系进行思考,建立更为市场化的绩效与考核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扩宽内部晋升渠道,鼓励员工通过自我推荐、内部竞聘上岗等方式脱颖而出,形成年轻员工自我加压,快速成长,成就自我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局面。通过合理的赛马机制,优化考核,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成长机制。

三、结束语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风险投资业务是一把双刃剑,为国有企业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会有许多客观存在的风险,企业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国家政策,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提升国有资本保值质量,提高国有资本保值速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剂新动力。

作者: 徐惟一 单位: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投资管控范文篇10

关键词:优化设计工程建设投资控制

引言

同样的一个工程,优化后的方案和原方案相比,除了在使用功能上有明显的优势外,对工程建设造价的影响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设计阶段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因此设计阶段的质量对于造价控制管理十分关键。加强造价控制管理就应该把要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前的设计阶段中去,需要合理地设计方案,让方案具有科学性,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保证了施工的进度,间接地实现造价管理。

1设计方案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1.1影响建设投资的金额

工程项目建设一共分为了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个阶段,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工程设计人员将方案进行优化后,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建设投资的金额降至最低点,从而达到质量和资金双赢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建筑的材料选择,这也是建设投资中的一项重要开支。其次就是建筑的结构设计,建筑的总体结构就会对建设投资有着不晓得影响,因为结构决定了选材,两着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2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来说,设计图纸就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依据,施工技术人员是根据工程师所给的图纸来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因而,一旦设计的方案或者图纸出现质量问题,肯定会给施工带来困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这无疑是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或者设计工作如果不全面,即使建筑造好依旧会存在很多问题,严重的将会造成建筑不能正常使用,就等于是白白建造了,这对于建设投资单位来说将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影响经常性费用开支

是否将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不仅影响到了项目投资单位的一次性资金投入,也会给工程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在某种情况下存在着有反比关系,如果设计人员能够采取优化设计的方法,就又可能将这种反比关系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具体如:玻璃幕墙的办公楼属于高耗能建筑物,整个空间必然需要白天照明和中央空调来调节办公环境,在其全寿命过程中如果算下每年的开支,这笔费用可想而知。

2优化设计实施存在的问题

2.1业主优化设计意识不强

业主方面,很多业主只重视工程投资建设的价格高低,以及自己的投资成本,常常只把眼光放在了施工过程上面。这就忽略了设计在项目工程的作用,业主缺乏优化设计的概念,没有对优化设计的利益进行详细地分析,不能充分认识搭配优化设计对建设投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业主完全把重点放在施工环节而造成的。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另外,业主只重视建筑的外观,一味的追求新颖、独特,对优化设计只字不提,这些完全都是因为业主缺乏优化这一思想意识而引起。

2.2运行机制过程不够完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失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旨在强调任何事物都具有客观性。一个优化设计方案的顺利进行,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才能实现的。首先,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这种机制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故市场经济现在尚未规范完毕,仍遗留下不少问题,如假冒伪劣、非法竞争、弄虚作假等等,这些将阻碍工程投标、招标的推广和深化,加上经营者多数只重视经济利益,造成优化不优价的结果,这些都归根于运行机制的的不完善。

3实现优化设计的有效途径

3.1主管部门强对市场监控

实现设计的优化主要是以政府主管部门有效监控作为前提,对于项目工程,主管部门应该的从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进行定期、严格的监控。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需要积极配合政府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工作,对设计的结果从技术、经济、施工等三大方面审核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也应加强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对于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必须严格把关,杜绝黑市设计现象的存在,充分发挥出主管部门应有的智能,实现规范设计、标准设计、优化设计,让工程建设投资能够被合理地控制。

3.2做好推广优化设计工作

政府除了需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外,还需不断完善自己的职能,发挥出自己的宣传能力。政府可以加强对优化设计的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建设单位和工程单位积极采纳经过优化的设计方案。政府部门可以从优化设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其它优点等方面进行宣传,提高优化设计在人们大脑中的概念,树立优化接呢个意识,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就会逐渐采纳优化设计的方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设计习惯。主管部门也可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同时,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提供条件口。

3.3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新事物的推广必须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只有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这种新事物才能被人们所接受。优化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必须要借助于法律的保护才能又发展的空间。我股目前出台了《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文件,为设计的监督监理工作提供保障。立法机关应该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随时调整或制定出新的政策以满足建筑行业的需要,如设计监理、设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这样一来就为优化设计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平台。

3.4注意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进行项目工程的优化设计必须要全面,综合,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这主要是因为工程建设投资是一项巨大的耗资工程,所设计到的东西比较复杂,因此必须进行总法规和考虑,不能仅仅为了节约资金投入而忽视了设计的优化作用。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

4结语

总之,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实现设计的优化,对于投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既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又能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建设投资上实现双赢,优化观念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士玉.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2.

[2]从培经.实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