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0:57:48

投资对策

投资对策范文篇1

关键词:保险投资;投资;管理

我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项指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可以代表整个行业的现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资产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在逐渐下降、权益类资产占比上升,各类资产变动符合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加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法律限制的开放归结起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第二个阶段是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于部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未上市的商业银行股权;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8月31日正式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第一,设立保险投资基金。保险投资基金是由一家或几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并由保险公司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一种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第二,我国应面向保险公司定向发行长期的特种国债、金融债。第三,我国应开放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一般期限较长,但不用担心投资风险,适合保险资金这种必须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资金投资。

二、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投资结构

通过对A公司的投资案例分析发现,保险资金投资结构问题包括资金投资方式比例的不合理和资金投资期限结构的不合理。截至2010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中,银行存款占30.5%,债券类投资占48.76%,股票投资占4.98%,本文认为这一投资结构是不合理的,应形成更为完善的保险投资组合。首先,严格的说银行存款并不算是一种投资方式,虽然如今金融创新的协议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要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但收益情况仍是有限的,因此,这部分的投资比例不应过高,从发达国家的投资经验来看,这部分的比例不应超过20%,主要用于配合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其次,对于债券类投资来说,首先国债的安全性好、流动性好,但是收益低,因此在满足保险资金流动性的情况下,投资国债的比例不应过高。再次,对于权益类投资,主要是股票。股票的流动性是最好的,有一个良好的市场供其自由流通,但同时价格波动较大,风险性也相应提高。第四,不动产投资。不动产投资的特点是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但收益性却很好,发达国家保险公司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不动产。对于贷款等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品种,可以在一定限度内用于匹配保险资金的流动性,投资比例不应过高。

三、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追求收益永远是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保险资金的投资正向“以收益为重心”的投资方式转变,因此,收益的高低已成为评定保险资金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收益不稳定,这就是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应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方式的逐渐扩展,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基金等,这些投资工具具有银行存款所不能比拟的收益性,是增加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渠道。其次,应提高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经营管理水平。保险公司对股票的投资分为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主要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对称性原则。指规模对称,将投资的资产在规模大小、期限结构、成本与收益等各个方面与保险资金的来源保持一致。第二,替代性原则。即建立投资组合时,以保证安全性为前提,获取收益为最终目的。第三,分散化投资原则。即将保险资金投资于不同行业、部门以分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第四,平衡性原则。即一方面要避免在股市处于熊市时积累了大量资金而不运作,承担过多机会成本。保险资金投资于一级市场主要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由于新股的股价必然低于同类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因此投资新股在新股上市后一般都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再次,完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保险业的资产管理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资产负债匹配难的问题。资产负债的匹配主要包括:总量匹配:即资金的来源和资金投资的总额平衡;期限匹配:即资金来源的期限要求与资金投资的期限相匹配,长期负债应匹配长期的投资品种,短期负债应匹配短期的、流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速度匹配:即保险资金来源的期限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周期;资产性质匹配:固定收益的负债应匹配固定收益的资产。

四、加强防范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是指通过投资策略无法消除的风险,例如是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等。内部风险是指可以通过投资政策选择消除的风险。针对外部风险,西方国家通过资产负债的管理方法控制风险,已经越来越完善,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内部风险,可以采用投资组合理论消除或控制风险。另外,内部风险的控制还要从公司决策、业务操作等程序加以控制。一般可以从三个阶段加以控制,首先应确保投资部门的顺畅运作,有一套顺畅的从投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到监督机构的投资职能体系。其次,进行事中控制,监督和控制保险资金投资的整个过程。最后,是事后反馈,总结保险投资的整个过程,对投资绩效进行考核,这个过程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是由自身资本实力决定,资本实力雄厚,则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较强。另外,投资风险还受到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若市场情况良好,投资风险就相对较小;反之,市场经济情况衰弱,保险资金投资风险也就较大。

五、积极开展社会责任投资实践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企业界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企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保险公司,不仅可以通过承保活动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投资活动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的保险资金,可以为符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建设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投资项目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公众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潜力,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要求,符合保险资金的内在要求。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鼓励和引导:第一,积极倡导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第二,制定社会责任投资标准和投资规范。第三,加强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第四,强化社会责任投资监管。

六、加强保险资金投资的政府监管

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质,因此政府对其资金投资的监管也是相当严格的。英国对保险资金的监管采用的放松模式,是因为英国具有相当发达的资本市场,使得保险资金可以自由进行投资的权利。政府监管保险资金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规定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式;规定资金投资方式或资金投资项目上的限额;规定资金投资人员的条件以及引导资金投向。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监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第一,对保险资金投资方式的规定应从强调安全性逐渐向强调收益性转变。我国保险资金运监管强调安全性有余而收益性不足,导致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因此,这一点应有所改善。第二,对产寿险资金运用制定不同的规定。由于产寿险资金特点不同,投资时对“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的偏重不同,因此应制定不同的监管政策。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保险资金的监管法规已不能光靠细节法规的限制达到目的,这只会限制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监管机构必须放宽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式,建立注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新型监管模式。

七、结语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未来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保险业务收益的进一步减少,今后保险业的发展必将更依赖于资金投资业务的收益情况。因此,中国保险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席位,必须将保险资金投资业务放到战略地位,努力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率。

作者:常虎 单位:湖北清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投资对策范文篇2

关键词:金融投资;投资风险;风险控制;风险管理

在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运作的过程中,金融投资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能够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综合收益。但金融投资的最终效益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很难保证取得稳定的收益,甚至投资不当还会带来一些经济损失。因此针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也应该显著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各类方法来规避各类风险。下文也主要从这个角度入手,谈一谈金融投资过程中常见的各类风险与具体的控制对策。

1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对于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来说,在金融投资项目体系中,做好风险控制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意义。第一,社会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利益最大化,而金融投资活动本身也具有收益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对金融投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并尽可能消除其风险,保证项目可以获取相应的收益。第二,我国很多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都比较缺乏资金,因此拿出这些资金来做投资,如果最终项目经营失败导致企业投资资金难以回返,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危机。第三,社会企业进行金融投资风险控制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特别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多,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体系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与不足。而风险控制体系的全方位铺展开来,也能够逐步优化企业内控体系,并实现各类现代化管理理念与制度的贯彻实施,切实提高各个社会企业的现代化改革发展进程。

2金融投资过程中常见的各类风险

2.1基金投资风险。在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多数企业都需要进行基金投资,保证自身资金的充足性。结合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运作模式可以知道,很多企业都是将自身零散资金投入到基金项目中,而由项目负责的专家团队针对整个金融市场环境与行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最终决定这些资金的实际投资方向。相较于其他投资方式来说,基金投资的风险是比较低的。但是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投资活动的进行会涉及很多投资人,同时基金管理也需要处理多种关系,对于投资专家组的自身素质水平有着直观的联系。在基金整体数额非常大,而投资专家组成员的水平不高的时候,那么就很容易增加投资风险。2.2证券投资风险。我国很多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都会使用证券投资来提高资金总量。多数企业的领导者都非常重视证券投资方式的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证券投资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方位的风险分析,才能够较好地规避风险取得收益。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素养,同时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资金交给专业人员打理,最终也就很容易出现盲目投资和跟风投资等情况,加大了证券投资的风险,导致投资活动的实际回报率非常低。2.3衍生金融风险。在当前我国金融投资市场发展过程中,衍生金融工具已经开始得到各个社会企业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投资模式。但是这种投资方式也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对比于上述两种投资项目来说更为显著。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合理分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而进行盲目投资,那么就会直接导致自身资产价值的缩水,甚至会带来企业日常资金运营困难,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成因分析

在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的金融投资项目体系中,之所以存在较多的金融风险,也是由多个方面成因所决定的。第一,很多企业领导者虽然已经开始广泛参与各类金融投资项目,但是风险控制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会出现投资的盲从性,无法做好各类风险的控制。第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没有做好内部风险管理的综合评价,同时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非常显著的不足。这也使得金融投资风险达到阈值的时候无法得到预警,同时面对各个风险也很难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第三,我国多数企业在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面都还缺乏必要的高素质人才,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

4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对策

4.1提高投资风险控制的整体意识。对于各个社会企业来说,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同时还要将金融风险贯穿到整个投资过程中去。特别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领导者在进行金融投资的时候,往往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得金融投资项目的风险性非常显著。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我国各个企业应该首先提高各个领导者对于风险投资与控制的认识,认清金融投资项目中风险与收益的具体关系。在具体参与金融投资项目的时候,各个领导者与投资管理者应该立足于长远目光来看待金融投资项目,同时还要切实提高整个金融投资活动的风险分析力度,坚决杜绝出现跟风盲目投资的情况。在平时企业内部管理的时候,也应该通过领导者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认识,逐步在内部形成相对完善全面的风险控制氛围与企业文化,最终也就能够对金融投资项目形成长期有效的影响与约束,提高企业各个金融投资项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4.2构建相对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想要有效防范金融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就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体系。第一,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在分析各类金融投资项目面临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构建相对完善合理的风险防范应急体系。这也需要企业能够针对自身面临的各类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与探讨,最好能够针对不同风险进行评级,并结合各类风险的具体内容构建针对性的风险应急预案体系。这样一来,各类金融投资风险就能够实现较好的控制与防范,避免金融投资风险带来一些不可承受的损失。第二,各个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构建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指标系统,并针对各个风险指标设定相应的阈值。如果企业的某些金融投资项目已经超过了风险指标阈值,那么就应该发出预警信息,及时针对风险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企业都应该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程度,能够在风险预警体系中融入各类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技术等,明确各个金融投资项目的发展潜力、价值创造力、盈利能力等。这样一来,整个预警体系就能够正常运作,保证企业的融资风险一直都可以处于可控的状态。第三,各个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项目的时候,还应该强化风险评估的整体力度。事实上,对于各个企业来说,风险评估本身就是进行金融投资项目决策的重要过程,同时评估活动的最终成果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预期收益。因此在风险评估的时候,各个参与评估的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够全方位针对各类金融项目进行分析与探讨,充分展示金融投资项目的具体风险现状以及风险影响要素,最终也能显著提高金融投资项目带来的各类收益。4.3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的动态化。当今我国各个行业的社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业务相对来说都比较复杂。不仅如此,很多企业的金融投资项目也比较多,不同项目的具体收益形式也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情况。因此对于我国各个社会企业来说,针对金融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也应该做好各类资金的动态化管理,并重视对各个流动资金都实施管理,避免因为内部资金流通不畅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等各类问题,引发金融投资项目的风险。除此之外,各个社会企业还应该在运营过程中灵活使用各类营销方法,尽可能降低内部的各类存货,兼顾使用发行债券、预售付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给金融投资活动的展开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4.4加强金融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当前我国各个社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企业竞争实际上已经逐步转化为人才的竞争,这在金融投资项目方面表现得也非常突出。特别是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环境逐步趋于复杂,多种类型的收益方式集中在同一个金融投资项目中,使得针对于项目的风险分析、收益预测等各类活动也变得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社会企业都应该充分重视金融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最终也就能够给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各个社会企业一方面应该适当提高人才的招聘标准。事实上,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社会行业市场环境中已经出现了较多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往往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使用一些现代化的风险评估模型,能够补充企业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失。另一方面,各个社会企业还应该在后续发展中进行内部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全面培训,能够专项培养一些金融投资、收益预测、风险评估、风险度量等各个方面的人才,最终在金融投资项目中针对各类风险进行敏锐的判断。这样一来,企业的金融投资项目就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避免风险爆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5结语

综合来看,金融投资活动中会遇到较多的风险,如果不及时控制这些风险,那么就会带来非常显著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个企业领导者也应该充分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金融投资活动,来采取针对性的投资风险控制行为。在具体风险控制过程中,各个企业也应该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体系,同时还要针对各个金融投资风控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兼顾提高企业各类资金管理的动态化与实时化,降低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这样一来,各个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就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可以完成相应的投资成效。

参考文献

[1]孙丽娜.试论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纳税,2019,13(15).

[2]徐嘉.论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商论,2017(21).

[3]郑心学.关于如何加强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一些思考[J].时代金融,2017(35).

[4]朱怡舟.企业金融投资和监管措施的共性风险模拟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

投资对策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金融风险;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金融投资具有很强的利益性,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及发展中必定会尽可能挖掘金融投资利益。但我们不可否定的是金融投资不仅受到了自身因素影响,还受到了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金融投资不安因素增加,从而增加了金融投资风险发生率,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及经营者要提高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重视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控制和规避一些常见的企业金融投资风险。

一、常见风险

(一)基金投资风险。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企业为生产和经营都需要进行投资,以保证资金的充足,基金投资方式是使用最多投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讲小额的资金投入到企业,进行投资时需要先将资金集中到专家手中,然后由专家进行金融市场分析,最终确定资金的投资方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整个投资过程都关系到多个投资人,所以基金投资时会面临不同关系处理风险,如果基金投资数额增大,而自身没有达到投资专家水平,这样便会增加了投资风险。(二)证券投资风险。众所周知,证券一直都是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渠道,对企业的发展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证券投资长期以来到得到各企业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的重视。证券投资与基金投资相比较而言,其投资风险更大如果投资者不了解市场、盲目投资等,均会产生证券投资风险,导致回报率过低,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增大风险,给企业金融决策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增加决策失误几率,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损失。(三)衍生金融资产投资风险。衍生金融资产是在金融行业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因此具有很强的金融性,并成为现时代最为新型的投资模式。但衍生金融资产投资与基金投资和证券投资相比较而言,其投资风险更大,是所有投资模式中风险最大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衍生金融资产投资时,必须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控制,这就意味着衍生金融资金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资金运转,如果出现风险则严重影响企业日常现金流转,故而增加经济损失风险;第二,如果企业选择衍生金融资产投资,势必会不同程度影响着自身资产价值,如果风险评估不到位则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三,进行实际操作时如果没有准确估算好投资风险,则会增加操作失误几率,进而导致企业收益降低。

二、风险控制措施

(一)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第一,企业管理者要带领管理层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以实现对投资风险的评估、管理及控制,从而降低企业金融报投资风险;第二,积极构建经营管理体系,并在构建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和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经营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还要考虑企业金融风险承担能力,以保证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及科学性;第三,要构建、贯彻和落实投资决策责任体系,以强化投资主体管理力度,进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二)加大风险评估力度。第一,构建良好完善的金融风险评估体系,以保证企业金融投资安全性;第二,提高企业金融投资评估有效性,即不断完善评估方法及指标,以保证评估合理有效;第三,要引进先进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关键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以实时监测融投资风险动态,进而及时发现和处理金融投资异常,减少风险发生。(三)构建投资管理队伍。第一,对于投资管理队伍的培训,企业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时,企业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教育,比如:多门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训;第二,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引进优秀金融专业毕业生,并对他们进行金融投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以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及能力;第三,尽可能加强投资管理队伍的考核力度,并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合理的奖惩体系;第四,要根据岗位特点及要求,进行合理化调整,并执行淘汰机制,对于责任心不强且专业能力不过关的员工要进行淘汰,对于优秀员工则进行奖励和晋升,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利益,为企业金融投资营造良好的经济基础,降低企业金融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金融投资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保证企业投资安全,必须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要不断提高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的重视度,并不断完善自己的金融风险管能力,以建立较为完善的金额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最终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故上文先简要分析了常见的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然后根据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于生生,王斌.试论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8):42-43.

[2]徐嘉.论企业金融投资常见的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商论,2017,(21):34-35.

[3]王剑雄.企业金融投资的常见风险与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6):5.

投资对策范文篇4

关键词:贸易投资一体化贸易保护对策

所谓贸易投资一体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当代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之间高度融合、相互交叉与依赖、合为一体的一种国际经济现象。从狭义上看,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调控资源,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围绕着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价值链,表现出相互依存、互相推动、共生增长的一体化现象。

一、贸易投资一体化对贸易保护的负面影响

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传统的贸易保护前提基本不复存在,导致传统的贸易保护思路过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战略性产业为借口实施保护愈发困难

高科技产业因其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而被称为战略性产业。为了提高国际分工地位,获取更多的利润转移,对战略性产业加以保护也就成为当代贸易保护的一个重要理由。但是,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正变得愈发困难。原因在于:

(1)对发达国家而言,虽然其资本雄厚、科技发达,但目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往往涉及许多科学门类、需要高额的财力投入,单靠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往往难以完成。

(2)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就相对落后,有的高科技产业是一片空白,保护无从谈起,即使保护,也只会造成封闭和更加落后。

(3)对战略性产业的保护能否奏效需要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条件,如对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把握,政府决策的高效率等。一旦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保护的初衷也难以达到。

2.以民族产业为界限实施保护已不可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快速推动,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发展迅速。由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跨国并购此起彼伏,导致各国产业、企业的相互渗透更加深入,企业、产品的“国籍”日益模糊了。在一国境内从事某种产品生产的,不含外资成分的“纯本国企业”越来越少,而且有外国独资企业、本国与外国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等各种企业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很难再明确区分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民族产品与外国产品。政府如果出于民族利益对某一产业加以保护,受保护的很可能不是本国企业,而是进入该产业的外资企业。

3.关税作为传统贸易手段的保护效果弱化

(1)从关税的名义保护率来看,它主要取决于对受保护产品所规定的关税率。关税率越高,保护程度越高;关税越低,保护程度越低。随着跨国公司推动下的全球产业链条将各国纳入国际分工的不同环节,各国市场日益融合,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在此情况下,一国制定关税的自主权不仅受到贸易伙伴的制约,而且受到跨国公司的牵制。从国际范围来看,全球关税水平不断降低,发达国家的平均工业品关税已降低到3.8%,发展中国家降到2.3%,中国2005年已从1992的43%降到9%。

(2)从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来看,对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程度不仅取决于对最终产品进口征收的名义关税率,而且在最终产品的生产使用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情况下,还取决于一整套的关税结构。在贸易投资一体化下,关税有效保护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跨国公司可以借助加工贸易的发展暗度陈仓,借助投资在东道国建一条装配线就可以将中间品迅速转化成产品,从而规避东道国对最终产品的保护。4.非关税保护手段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1)在贸易投资一体化下实施非关税壁垒牵涉到的利益主体比较复杂。由于本国对某种产品进口的限制将可能招致外国对本国其他产品出口的报复,本国出口集团因而成为反对贸易限制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东道国增设非关税壁垒时,一旦影响跨国公司的利益,他们往往会动用各方力量使政策制定偏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并巧妙利用东道国各部门利益的不统一,削弱或避开非关税壁垒。

(2)在贸易投资一体化下实施的非关税壁垒可能是一种自伤行为。投资的流向是双向的,一国不仅吸引外资,同时也对外投资。例如美国是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国。一国在通过非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时候,保护了国内厂商的利益(包括在国内投资的外国厂商的利益),但同时又可能限制了本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因为其贸易壁垒限制的进口中很可能有部分甚至相当一部分是本国厂商在国外投资生产的。

(3)贸易投资一体化下反倾销手段的采用困难重重。在贸易投资一体化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因为在当地注册,取得国内生产商的资格,当其产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传统意义上的“国内生产商”就很难得到WTO要求的代表25%产量的生产上的支持,不能发起法倾销调查,只能由国内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规范。如果缺乏完善的竞争政策,保护就难以实施。

二、解决对策

1.贸易保护政策应由单纯注重商品流动转向兼顾商品和要素流动

贸易投资一体化下,要素流动性增强,一国的要素已不再成为其独有的“专利”,而可以被国外通过投资所利用,同样,一国发展经济、增进居民福利的手段除了依靠国内要素外,也可以借助国外要素。国际贸易分工中比较优势地位下降,竞争优势地位上升。一国贸易政策的重点应由依靠贸易保护以发挥静态比较优势,向鼓励要素流入以弥补比较劣势、创造竞争优势转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资本和技术的缺乏资本的积累需要过程,技术的研发需要人才和高昂的费用,通过引进可以迅速到位。

2.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综合使用是新时期贸易保护的有效措施

贸易投资一体化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主体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对东道国选择投资还是出口,取决于一系列条件。国际折衷理论认为,当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可以利用的东道国区位优势时,往往他们选择投资;当缺少可供利用的区位优势时,往往选择商品出口;当之具备所有权优势时,选择技术转让。很显然,第一种方式最有利于弥补相对落后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缺口。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引进国外要素一方面可以帮助东道国发展新的产业(如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壮大已有产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东道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要素开展加工贸易,可以解决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资本输出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减少其对东道国直接的商品出口,从而减少东道国进口竞争的压力,对东道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交叉使用的依据还在于,跨国公司出于全球经营战略的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对某种产品会根据成本效益的比较,选择向东道国出口产品,而非直接投资。在此情况下,出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就需要进口国运用贸易政策,一方面限制商品进口,另一方面通过贸易障碍,迫使跨国公司前来投资。

3.对本国比较弱势产业的保护要更新观念,采取新的标准

当代的贸易保护毫无疑问不能再漫无边际,而只能是遵守国际规则条件下的适度、动态保护。保护对象只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具有显著的产业间联系的主导部门,如中国的汽车、金融、保险等部门;关税水平只能是与已处于同一发展层次的国家的平均水平,对WTO成员国而言,还要遵守通过双边、多边贸易谈判所达成的关税约束;而非关税壁垒的使用也要符合国际规范。另外,适应关税水平的不断下调,为了提高关税的实际保护率,逐步升级的关税结构虽然效果相对于以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选择。

投资对策范文篇5

一、林业投资不足的宏观环境原因

林业投资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就经济环境而言主要有:

(一)分配体制改革使得中央政府对林业的投资能力相对减弱。因为财政分配体制的改革一直都是过量地向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方面倾斜,财政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相对减少,使中央集中分配的财力越来越少,这直接影响了中央对林业的投资规模,中央政府对林业投资相对减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林业所承担的社会,经济任务却日益加重,林业不仅要向社会低价提洪木材原料和其他林副产品,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任务,因而林业的投资需求是日益增大,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林业投资缺口进一步扩大。

(二)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对林业的投资相对减少。固为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强化了地方利益,促使地方政府的短期化行为,地方政府对实现任期目标,对投资风险大,利润薄,周期长的林业投资毫无兴趣,而把财力集中于高效益,回收期短,见效快的产业部门,使原有的林业投资照常处于被挤占,一压再压的境地,进一步加剧了林业投资的短缺。

(三)投资体制的改革促使林业资本非林化倾向。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林业投资机制被商品林业和现代林业需要的新机制取代,新的林业经营主体有了较大的投资自主权和投资选择领域,投资的效益和风险是投资者决定l的主要参考因素,这从某种程度__匕增加了林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必然导致林业资源、资本的非林化倾向。如对林业事业经费非法和合法的侵蚀,林农和林业经营单位把从国家或集体得到的林业资金或补贴用于搞多种经营,非林产业和消费领域等,使得林业投资进一步恶化。

(四)推行承包责任制也使林业积累性投资大为减少。由、手承包制的实行,一不仅弱化了林业的积累能力,‘承包者不能有足够的林业积累用于林业再投资,承包的经营组织形式难以履行林业投资主体的职责,而林农则更不能充当林业投资主体的角色,用于林业生产建设、积累的投资微乎其微。银行受盈利性和风险性的约束,也不愿更多地向林业投资贷款。以上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某些措施,造成林业投资不足的环境方面的原因,此外,林业投资不足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林业投麦不足的深层原因分析

林业投资不足除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原因外还有产业特征等深层原因,主要有:

(一)产业特征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林业投资周期长,投资后难以获得直接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尽管林业资源短缺,价值规伴却很难对其直接起作用,往往得不到投资主体的垂视,只能靠国家的重点扶持,在非经济发达国家,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而且主要是倾斜到高效益的产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倾斜的基础产华又多,这便造成了林业投资相对不足的局面。其次是投资主体对林业产品价格反应迟钝,这一方面是因为林业投资要有较大的规模,林业规模效益比较明显,与一般加工业比较,林业产品相对简单,需求也较单一,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另一方面是因为林业投资额大而且生产组织也较严格,这种与投资规模相适应的大额投资和组织管理能力不是一般预算外投资主体所能具备的。第三,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信号失真,林业投资预期收益很难测算。林业的大规模投资,客观上要有较发达的融资手段和具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主体,通过金融手段使分散于各林业单位和个人的资金能集中使用,虽然我国的资金市场和证券市场发展较快,但在立法方面缺乏配套措施,林业证券投资尚未付诸实践,另一方面,林业投资活动取决于对未来林产品市场状况的预测,而林业投资周期长,投资主体往往很难根据市场的现贷价格对资本投向做出比较和决策,需要有期贷价格和资本市场价格作参数,而目前我国的木材和森林的期货市场尚未真正建立,价格参数残缺不齐和失真等等,都使得林业投资者无法对林业投资前景作出准确估价,而纷纷投向可顶见性强的项目上,造成林业投资不足的局面。

(二)体制特征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缺乏投资约束。在现行体制中,地方政府严重干预经济,政府管企业的投资,但又不承担投资风险。政府向国家争取更多的资金主要是用于过多过滥的小型加工业,这样一方面分散了国家对林业投资的财力,也刺激了各投资主体向一般加工业投资,甚至把林业的专项基金也导向一般加工业。其次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目前我国的企、业行为既有市场发挥作用的一面,又有上级行政部门干预的一,.面,这就难免造成投资决策可能偏离市场规则的要求,使资产的存量难以及时调节,使原来:就短缺的产业难以通过市场自动伸长,这也是林业投资长期不足的深层原因。第三,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依赖市场机制的间接调节一企业;,根据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另一方面也要依赖宏观的调控一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控,积极引导企业的行为,而目前这种调控体系尚未建成,.而以往以指令代替企业自主权,并以软预算约束来使企业对市场的信号失去反应,这样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必然造成林业投资的不足。

三、改革林业投资的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林业投资不足的间题还不现实,在目前条件下只能争取过渡性的一些对策:

(一)强化林业各投资主体的职能,加强各投资行为的约束,核定中央,地方用于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林业更新投资,林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比例,明确投资者的责权利,防止投资行为的随意性,造成林业投资的流失。为此,一是中央财政支持防护林和生态林的投资,并对林业经营进行补助或政策优惠,’吸引林农,农村集体和银行对林业的投资。二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银行应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出发,保证一般性林业生产经营项目资金需求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四是科学合理地组织林农个人对林业投入,林业主管部门和农村集体组织协调林业经济活动。

(二)强化林业投资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大林业基本建设的拔款,贷款和林业各项:事业费用以及对林业生产的各种补贴,贴息等直接投入,对有偿还能力的林业投资项目应采_取有偿使用,谁投资谁受益,把尽可能多的财政支持林业资金通过银行贷款投入到林业‘:中去,国家财政对林业直接投入宜采用联合投入、配套投入、补助投入、贴息投入等形式,充;分发挥地方、集体和林农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理顺林产,昂购销关系,大力发展森林二保险事业,以分散、平抑林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立法形式,规范政府及集体、林农投资行为,硬化林业投资约束,有效地调整林业投资方向、规模以及投资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投资对策范文篇6

关键词:油公司;低油价;投资管理;挑战与对策

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开始了新一轮的暴跌,WTI原油价格从2014年6月29日的107.53美元/桶下降至2016年1月20日26.54美元/桶,近期始终在40美元~50美元/桶的低位徘徊,这使得国内油公司生产经营全面进入寒冬期。低油价冲击下,我国油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投资风险也随之加大。投资是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保障,企业需要通过投资来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自身能力,提高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石油行业投资因具有金额大、周期长、风险高等行业特点,投资管理对油公司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一、我国油公司投资管理特点分析

首先,油公司投资决策过程具有长久性。与其他行业投资决策相比,油公司投资决策过程较长。一方面油公司的投资具有工程量大、投资额度高、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等特点,对投资所需要的各种投入、约束条件及各种内生与外生变量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决策的工作量很大,因而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将整个投资项目分析和研究清楚。另一方面是因为油公司的投资通常对企业本身以及经济社会影响较大,决策不能出现丝毫的偏差和失误。因而,油公司决策要经过长时间的、多方面的、周密的、反复的论证,在有充分的把握时才能做出。当然,目前石油行业还缺少较为成熟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决策制度、法规和程序不够规范,这也会导致决策效率偏低。其次,油公司投资管理具有群体性。石油工业的本身特性决定了油公司的投资管理具有群体性。油公司的投资管理系统是一个既有纵向层次结构,又有横向协作关系的复杂综合组织。管理过程所涉及的部门较多,人员复杂,相应的就会引发许多冲突。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管理责任,在进行管理时往往会立足于实现本部门的管理目标,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从而产生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油公司人力、财力、物力与时间的极大浪费,还会影响油公司管理效率。再次,油公司投资管理目标具有多重性。企业进行投资管理的目标是满足投资需求,实现投资价值并尽可能的使得所投资项目的评估价值极大化。但是石油工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投资过程中,一方面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兼顾国家的经济政策,实现其社会责任,通常这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因而,油公司在投资管理所追求的是整体目标最优,而整体目标由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生态等多个子目标构成,在管理过程中,目标之间的权衡与协调是管理者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油公司投资风险管理具有复杂性。风险是与效益并存的,企业投资的效益越大,面临的风险越多,油公司的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油公司投资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其中,外部环境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包括资源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政治风险等,内部自身所引起的投资风险包括完工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人员风险等。这决定了油公司的风险管理较为复杂,并且有些风险是不可控的,为风险管理增添许多难度。油公司在进行投资时都十分看重风险管理,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

二、低油价下我国油公司强化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1.低油价下我国油公司投资管理面临的挑战。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给油公司造成了巨大资金压力,许多油公司因为缺乏资金而减少投资。一方面,国家油价低位徘徊加剧油公司融资约束,使得油公司的许多项目因融资原因而延迟,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油公司严重缺乏流动性资本,这直接导致部分石油工程的延误或者取消。另一方面油价的下跌造成投资获利减少,风险加大,打击了石油公司的投资热情。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油公司不会把精力放在扩大公司经营上,反而会采取防御战略,缩小公司的投资规模,以确保公司资本的稳定安全。欧佩克国际石油组织为保持石油价格稳定的减产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石油投资的急剧降温。具体到我国油公司,国际油价下跌给我国油公司投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国际油价下跌使得国内油公司资产负债状况恶化,投资能力下降。油公司的利润主要取决于原油产量和价格。由于技术和开采条件的限制,我国油公司的石油开采成本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油价震荡使得油公司营业利润直接“变脸”,由“黑脸”变“红脸”,持续发生亏损。一方面是油价下降使得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导致收不抵支;另一方面,国际油价越低,SEC储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下降幅度越大,油气资产折耗率上升越快,这更加剧了亏损的幅度。持续亏损使得油公司的净资产不断蚀减,资产负债状况加剧,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国际油价的下跌导致油公司持续亏损,内部融资能力急剧下降,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使得其外部融资能力下降,进一步弱化了油公司的投资能力。其次,国际油价下跌进一步加剧油公司投资风险。国际油价的持续震荡进一步加剧油公司在投资时面临的不确定性,油公司的投资风险加大,使得其投资活动呈现断崖式下降。年报显示,中石化2015年全年资本支出1122.49亿元,同比降低27.4%,2016年削减10.6%,资本支出1004亿元;中石油2016年的资本开支缩减至1920亿元,同比缩减5%,上年的缩减幅度为31%;2015年中海油资本支出为665亿元,同比下降37.9%,2016年其资本支出不超过600亿。中国的油公司进行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并没有像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一样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因而在危机面前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再次,国际原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原油市场话语权较弱,缺乏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油公司“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油价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油公司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石油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强化投资管理,提升我国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我国油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2.低油价下我国油公司强化投资管理的现实意义。投资是油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手段,油公司的投资资金高度集中,面临的风险大,投资期限长,投资方案一旦确定很难做出调整。而一直以来,我国油公司的投资管理较国外的石油公司相比起步较晚,体系尚不成熟,存在着许多问题。国际油价的下跌使得我国油公司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投资管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产量是油公司营业利润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前期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的贡献,保持产量、适量投资是企业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竞争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手段。强化投资管理,有助于为油公司奠定坚实的产量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油公司可以通过加强投资管理来进行有效的长期成本控制,为公司的固定成本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投资管理还有助于帮助油公司在复杂的投资环境中确定投资方向,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同时有助于油公司更好的识别和规避风险因素,从而降低油公司的投资风险。

三、低油价下我国油公司强化投资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投资决策管理方面。一方面,强化我国油公司的决策管理,提高决策科学性。我国油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方式,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在投资决策中建立好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责任落实,使决策部门承担投资风险。制定决策方案要改变以往的重规模、重产量而轻效益的模式,投资方案的确定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缓解我国油公司盈利不佳的状况。另一方面,明确我国油公司的投资方向,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进行海外投资时,要综合考虑油气资源条件,生产成本,投资风险等因素。国内投资中,老区是根本,新区是希望。低油价时期可以采取风险规避型的投资策略。具体而言,在投资部署上须首先保证老区稳定,在老区稳定的基础上平稳发展新区。2.投资控制管理方面。首先,完善投资预算体系,加强投资的事前控制。我国油公司应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市场状况、油田企业内部资源等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符合本时期发展战略的预算体系。这有利于油公司根据市场状况明确投资方向,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上,提高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同时也有利于油公司增强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并且帮助油公司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再次,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加强投资的事中控制。油公司在投资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对投资全过程的监督,保证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按照投资方案正常的进行。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监督,保证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正确的履行责任,促使投资项目朝着有利于油公司的方向发展。最后还要加强对资金运用的监督,保证资金合理的运用,避免资金的浪费。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有助于降低油公司的投资风险,提高收益。最后,做好投资后的评估工作,加强投资的事后控制。进行投资后评估,一方面可以帮助投资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后评估,能够使投资决策者和实施者更加充分认识到投资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可以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开发投资规模。对此,油公司需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能体现油公司特点、财务与非财务、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改善目前单一的财务评价指标的现状。3.投资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进行投资风险再评估。我国油公司需要重新收集与企业风险或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并根据市场现状和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及其特征的辨识,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条件以及对公司的影响,为公司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防御和控制提供良好的依据。其次,继续强化投资风险控制。一是要预防价格风险。金融危机使得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难以把握,价格不断波动,因而在投资时必须认真评估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充分考虑价格波动的范围,保证项目具有抵抗价格变动的能力。二是要规避政治风险。目前一些投资所在国的政治局势和社会比较动荡,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加强政治风险的防范,对政治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以规避政治风险。三是要预防汇率变动风险,国际石油投资面临着汇率波动的风险,我国油公司在进行对外投资时要建立好对汇率风险预警系统,制定好解决的方案。再次,合理的分散和转移风险。我国的油公司可以借鉴国外石油公司的经验,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散转移,包括寻求优秀投资伙伴来共同分担风险。既可以利用合伙人的资金和技术,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又可以在风险发生时共同承担,减少企业的损失。油公司还可以作为投保者在投资过程中向保险公司缴纳相对较少的保险费来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一旦风险发生,保险公司会按保险单的规定来补偿公司的经济损失。此外设立风险基金业可以帮助油公司抵制风险。

参考文献:

[1]梁芳,王小鹏.我国企业海外油气开发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研究———以A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17,(4):75~78.

[2]卫永刚,杨慧,张爱国,赵思功,杜吉家.低油价下国际石油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特点[J].中外能源,2016,21(11):9~13.

[3]郭金瑞,王大鹏,田纳新,殷进垠,赵旭.低油价下中国油公司海外勘探工作思考[J].资源与产业,2017,(4):6~12.

[4]姜振强,何雄坤,李石宽,牛媛.国内外大石油公司投资结构对比分析[J].中国矿业,2015,24(s2):52~54.

[5]陈建军,王南,唐红君,李君,熊波.持续低油价对中国油气工业体系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天然气工业,2016,36(3):1~6.

[6]车长波.中国石油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J].能源经济管理与研究,2009,(1):66~68.

投资对策范文篇7

(一)政策法规不够完善。风险投资有别于一般投资行为和金融运作机制,其对象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以知识为核心,在完成技术开发后可以实现极低成本的无限复制。国外相关法律对风险投资的有关问题一般都作了专门性规定,如美国成立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并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小企业投资法案》,有力地规范和推动了小企业的发展。而在中国,风险投资始终缺少相关的法律作保障,风险投资法律环境并不完善,尤其是知识产权、公司制度、合伙方式等。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使风险投资不敢涉足较大的中、前期项目投资,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对技术价值的肯定,也限制了进行企业无形资产运作的空间。我国现有经济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冲突,需要进一步修改法律体系以适应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目前,《公司法》的修改草案中,取消公司投资限制,新增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用知识产权、股权等无形资产出资和股票上市门槛降低等新条例的颁布都将对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二)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1)评价机制需完善。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带有浓厚的人为色彩,缺乏严肃性、科学性。虽然风险投资公司仍可以找到项目,但蕴含的风险很大。这些公司如果不在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大胆改革,不能逐步转变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投资、运行市场化方面来,风险投资资金将不能有效地投入高科技产业,或风险投资企业不能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不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2)退出机制需完善。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长期地占有或控制被投资企业的股份,而是在投资成功后,通过出售股份或转让股权,取得高额投资回报。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这也正是风险投资不同于实业投资的本质特点。风险投资资金应在资本市场上越滚越大,只能进不能出的风险投资市场只能是死路一条。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有上市、回购、并购、清算等几种方式。以上方式在法律保障和可行性方面均存在问题,风险投资很难适时退出。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应该完善国内深、沪两市主板市场,加快发展适宜高新技术风险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第二股票市场,使高新技术风险企业能自由地转让产权,保障风险资本的套现和退出,加快风险投资的发展。

(三)缺少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美国著名技术创新理论家考茨麦斯基认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不仅要具有极强的风险意识和获取风险收益的耐心,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投资眼光,能够慧眼识珠选取好的项目进行投资,且还能够对风险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和咨询,推荐人才甚至参与企业管理。根据美国硅谷的经验,风险投资家应是既懂企业管理、又懂工程技术,并具有金融投资经验的综合性人才,风险投资公司应是这类人才的聚合体。我国目前显然缺乏这样的高素质人才,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人事管理体制也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的需要。同时,与风险投资相关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技项目评估机构、技术经纪机构、投资顾问机构等缺乏足够的职业约束机制和理念,甚至出具虚假报告。这使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高新技术项目进行风险投资更艰难。

(四)资金来源有限、资本结构单一。目前我国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拨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逐步下降,银行为防范风险也始终在控制科技开发货款规模,风险资本增长缓慢。虽然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推动下,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的风险投资基金或公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但从总体上看资金缺口仍很大,远不能满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外,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大多有政府背景,限制了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同时也不能有效分散风险。二、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

(一)完善风险投资运作和退出机制。风险资本由职业风险投资人从社会募集而来,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基本保障。投资者之所以从事风险投资活动,最重要动因是成功的风险投资活动能带来高回报。为实现这种高收益,风险投资活动需要可靠的运作和退出机制,如公开上市、企业兼并、出售和清算,为风险资本安全退出、实现价值提供保证。如果没有可行的方案,投资者不会向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投资活动也将因难以筹集到社会资本而无法运行,投入-退出-再投入的风险资本有效循环就无从建立。

(二)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作用。风险投资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1)法律保障。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必须受法律的保护、制约和引导,而目前我国还存在知识产权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缺乏与发展风险投资相适应的中小企业管理法规等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通过立法确定投资的优先发展领域,明确规定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的投资方向,对投资予以引导和调控。同时还要修改《公司法》中与风险投资相抵触的内容。对某些暂时不便立法或不需立法的事项可用法规或暂行办法进行规范,如制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对风险投资公司及风险企业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法规,小型高科技企业在公司运作体系中的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对外投资限制、税收、法人股处置方面的暂行规定等。(2)信用担保。由于高科技风险投资风险大,许多国家为保护风险投资人的利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信用担保体系。欧洲和日本的信用担保机构基本上由政府设立,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政府的产业规划和高科技发展规划。担保的风险项目大多集中于本国或本地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各国政府还设立信用担保基金,对银行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鼓励银行向风险性大的高技术项目提供先期贷款。我国可以考虑由政府出资、银行参与,成立专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对较大型的风险投资项目,实行多家担保机构联保,以分散风险。(3)税收优惠。80年代后,美国政府为促进高科技风险投资,进行了税制改革。风险投资额的60%免征所得税,其余的40%减半征收所得税,使风险投资税率由49%下降到20%,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风险投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应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如适当减免风险投资收益的所得税,对尚未实现的资本收益免税,对其投资损失实行一定的税收抵补,进一步改革增值税计征办法,允许高新技术企业按技术开发费、新产品转让费等的一定比例计算进项税额进行增值税抵扣,提高其投资回报率。

(三)大力培养熟悉风险投资业务,综合素质高的风险投资人才队伍。是否具有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是决定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风险投资需要大批精通金融知识、懂得经营管理、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企业家,作为风险投资的灵魂,他们是联接投资者和创业家的桥梁,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与风险投资家的素质高低密切相关。

投资对策范文篇8

摘要:识别预防证券交易中常见的违规违法现象,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系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因为中小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并期望我国的证券市场得以繁荣、稳定、长久发展。

目前的证券市场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10万亿人民币左右,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有2.5万亿元左右。中小投资者占开户总数的99.7%。然而由于我国投资市场的不成熟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加上投资者投资知识的欠缺,导致中小投资者利益常受到损害,侵害发生后广大投资者又不知道如何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证券投资中常见的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1.老鼠仓。在基金行业里,“老鼠仓”说的是基金从业人员在运用基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自己或相关利益者的资金在低位买入该股票,等到基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先卖出自己或相关利益者的股票从而获利的行为。而参与基金投资的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资金则有可能因此被套牢,这显然会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

2.上市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或大股东利益夸大编造虚假盈利。在我国,上市指标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其壳资源价值连城,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现象,其动机有以下几种:第一,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第二,为了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第三,避免股票被摘牌。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会进行利润操纵,从而使投资者判断失误,蒙受损失。

3.内幕交易。又称知情人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进行证券交易或者将该信息泄露给他人,或者根据该信息建议他人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内幕交易是利用信息优势侵害投资者平等知情权的证券侵权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证券市场原则及诚实信用的市场精神。

4.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在1998年12月至2001年1月间,中科创业(原名为康达尔,000048)庄主吕梁(吕新建)和朱焕良合谋操纵中科创业股价,在全国20余个省市120余家营业部,先后开设股东账户1500余个,其间最高持有或控制5600余万股,占流通股的55.36%。中科创业的庄家将自己认为是“臭狗屎”的一只股票,从10多元炒到了80多元,其坐庄系列股票的市场值高峰时多达100亿元。此后,中科创业庄家发生内讧,自2000年5月16日起,其股价以49.18元的除权价开盘后一路下跌,至2000年12月22日跌至33.59元,下跌31.70%,以后再连续9个跌停板,引发中科系列股票如中西药业、岁宝热电、莱钢股份等纷纷跳水,差点引发一场股灾。据吕梁的操盘手丁福根交代,在股价拉升和出货的过程中风险基本上都转嫁给了中小散户。

5.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存在问题。第一,信息披露不及时。上市公司的信息是时效性极强的资源,信息披露的滞后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第二,信息披露虚假。一是发行人为获得发行资格,采取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增加待摊费用等方法,达到以虚假信息包装公司形象的目的。二是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缺乏有效性,反映公司信息的合并会计报表过于笼统和模糊,难以揭示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经济增长趋势和风险状况。三是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如在披露股息率时,不提具体数字;披露盈利预测信息没有预测依据;年度报告不披露非主营业务细节和变化情况;夸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经济业务;缩小负债与亏损。第三,信息披露不公平。上市公司的消息还没有在证监会指定各大报纸上刊登,却已由其他渠道泄露出来,对中、小散户极不公平。内幕消息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股市的重要特征。

6.机构投资者的违规违法情况。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从人数上看,个人投资者占总开户人数的99.7%,机构投资者只占0.3%。但是机构投资者拥有8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个人投资只拥有2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操纵市场,“对敲拉升”、“造势做局”等违规违法活动不断出现,炒作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关联机构互相炒作、互相买卖,买卖非常频繁,把价格炒上去。另外一种就是由有关的上市公司放出利好消息,然后把股价拉升上去。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股票市场投机盛行、消息乱飞,价值投资法则、社会道德、法制观念等被投机者抛到脑后。股票市场的投资功能、转制功能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对策

1.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第一,加快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完善,不给企业操纵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创造“契机”。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种准则和制度,以遏制利润操纵。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执法力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净化会计行业环境。第二,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于违规造假进行利润粉饰的企业,帮助其进行利润粉饰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严厉的处罚,触犯刑律的要严惩不贷,要遏制企业操纵利润,彻底改变目前低廉的违规成本敌不过强大利益诱惑的现象;更要建立企业、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企业蓄意造假和注册会计师因徇私舞弊或重大过失而不能发现上市公司的重大会计造假,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2.严格执行证券投资基金法有关规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说,“老鼠仓”案件中,当事人从事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相冲突的活动,严重违背了基金从业人员对受托管理的基金财产应负的忠实义务,扰乱了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对这种违法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据介绍,证监会已向立法机关正式建议,在刑法修订中增加针对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上述行为的背信罪,以刑法制裁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另外,证监会还将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建议进一步加强处罚力度。

3.建立严格的法律监管体系和证券市场的信用体系。内幕交易的这种特点说明内幕交易行为危害极大,所以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减轻司法负担,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必须建立严格的法律监管体系和证券市场的信用体系,健全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的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赔偿制度,才能形成最有力的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基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于该内幕信息有关有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情节严惩的将追究相应刑事责任。

4.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中国证券监管,发挥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使资金、人力、物力向优秀的企业倾斜,使其做出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倡导“绩优”的投资理念。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5.进一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进行公司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和公司重大事件的披露。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资配股等加强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自律机制,促使中介机构为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动作提供公正的服务,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应遵守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依法公正履行各自的任务。

6.培育并监管机构投资者,减少股市的投机行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历来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有限,这是导致股市经常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放宽对包括保险基金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入市限制,使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逐渐按比例投入股市,既可增强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又可活跃证券市场。积极筹建共同投资基金,并把社会各阶层的限制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金额较大、相对固定的长期投资基金,增加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解决目前股市投机的问题。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机构投资者开户进行必要的审查,对机构投资者要进行信用评级,对不符合规定的机构投资者要进行约束,对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持仓数量、操作过程等情况也要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调查,使其投机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投资对策范文篇9

近几年各地的非法集资活动又有抬头之势,因非法集资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因牵涉以高额利息向社会公众吸纳存款,或以高额利息发放贷款,私营投资公司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几乎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何正确认识私营投资公司,防止我县的私营投资公司从事非法集资和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行为,引导私营投资有限公司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如何填补有关制度和管理的缺失,打击非法,保护合法,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县私营投资公司的现状

私营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一种新的市场主体,它是国家为发展经济、方便流通而制定的一项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产物。自____年至今,我局按照《行政许可法》和修改后的新《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先后受理、登记注册了__户私营投资公司。截止到目前继续经营的有__户,其余_户已停业注销。私营投资公司经核准的经营范围是:“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项目投资”。

我县私营投资有限公司主要分布在××镇(__户)、××(_户)、××(_户)、××(_户)、××(_户)。其中注册资本在___万元以上的_户,__—___万元的有_户,__万元以下的有__户,合计注册资本有____万元。__户私营投资公司设立时的注册资金来源皆是自有资金,无吸收存款或从银行借款等其他形式。其注册资金都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审计。各公司股东组成人员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__户公司其股东人数合计___人。

由于受国家信贷政策的制约,目前我县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很难从银行部门贷款,一些投资项目也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从调查到的情况看,私营投资公司的资金大多投入到了我县的一些房地产项目,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解决资金的瓶颈,很多业主也多向私营投资公司融资。私营投资公司的资金已逐渐渗入到了我县的经济发展中。

二、私营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

目前仅就私营投资公司的手续以及组织形式而言是其合法的。大多数的私营投资公司也还是合法正当经营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私营投资公司的股东或法人代表打着投资公司的招牌进行非法金融活动,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主要有两种:

一是打着高额利润回报的幌子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即非法集资;非法集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迎合人们快速发财致富的心理,因此极易引起公众的非理性行为盲目“入股”或将钱存入投资公司。由于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造成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一旦投资公司资金链断裂,或恶意侵占、转移、非法挥霍就将造成投资者血本无归,由此既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二是非法发放高利贷。投资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回报,以高息向社会提供贷款牟取暴利。不仅给借款人增加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无法按时还贷者其还利用黑恶势力,搞恐吓、威胁、非法拘禁、甚至拷打,严重破坏社会安定。一些企业或建设项目业主不堪利息重负,濒临破产,企业或项目沦为放贷者所有或变相控制。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营行为。

私营投资公司股东或法人代表为了掩盖其违法行为,逃避检查在进行上述活动时,都是以个人名义进行,且都是打“白条”的形式,故在日常检查中无法从中发现。由于缺乏足以定性的法律证据,虽然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了多次检查,也都一无所获。

三、加强私营投资公司监管的对策

(一)思想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对私营投资公司监管的重要性

目前我县的民间借贷行为比较多,不仅有项目融资,也有私人间的高利借贷。投资公司的非法集资根本就不受法律保护,所集资的资金的运用也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如果资金断裂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参入集资者将遭受巨大损失。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将引发社会动荡,对社会危害性极大。投资公司的股东从事放贷行为的多,他们以高利息为诱饵从社会大肆吸纳资金,然后以更高利息放出,从中赚取暴利。一旦借款人无法及时还钱,放贷者为了确保收回贷款有些就采用非法行为如恐吓等手段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此类犯罪一旦坐大成势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湘西自治州的非法集资大案。因此不论是各级政府领导还是监管部门都应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切忌不能麻痹大意、疏于监管。

(二)措施得力,全方位监管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违法金融活动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由于不法分子高超的骗术以及高额回报的诱惑,让一部分求富心切、风险识别能力弱的群众极易上当受骗。因此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电、互联网等传媒手段,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教育群众认清非法集资的危害,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促使其远离非法集资,对于高利贷要揭穿放贷者虚伪的一面,警示借贷者慎重借款。对投资公司要加强法律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自觉杜绝非法行为,促进整个行业的行为自律。

二是要协调联动、严打违法行为。从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几起非法集资诈骗大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骗子公司借助工商执照、司法公正等证件披上合法的外衣,且非法集资犯罪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强。极易逃避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

第一应加强处置非法集资联系会议的职能,整合工商、公安、银监、司法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明确责任和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打防并举、运转高效、统合施治的工作机制。

第二要加强日常监管定期查访,要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置。如发现投资公司有非法集资或放高利贷行为,必要时可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实施监控和侦查。

第三司法部门要运用法律手段及时侦办、审结非法集资和发放高利贷案件。对违法犯罪者从严、从快、从重处置,加强威慑力,对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引导转型,促进投资公司健康发展。

投资对策范文篇10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它通过向外活动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

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效果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条件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自然风光、自然资源状况、与海洋接近程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因素是最明显的因素,其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沿海地区如广东,直接毗邻香港、澳门两个国际性自由港,尤其是毗邻香港这个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受到这些经济先进地区的辐射和传导,推动了本地区的贸易合作和技术交流,对外商直接投资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外商直接投资节省了原材料成本及运输成本。且西部地区不仅有人文景观,其历史文化悠久而辉煌,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特色品牌。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外商直接投资活动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经济环境包括经济发展状况,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表明这一国家或者地区的收入多,需求大,市场规模大,盈利机会多,因而能吸引较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进行改革开放,尤其有着众多的海港区,其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加上政府政策的倾斜,使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基础设施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物质条件,其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投资效益的高低和盈利的多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外商直接投资者在评价投资环境时,必然考虑基础设施的完备情况。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港口码头、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通讯信息设备、供水供电设备等。我国沿海地区容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容易引进外资,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海岸线的中段,是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临近渤海,海陆兼备,有“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之称,其有众多的优良港口,其中上海港、宁波港、南京港和南通港等一起组成了我国最大的港口群,上海港更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因此沿海地区拥有内陆地区无法比拟的便利交通和优良港口,便于产品原材料的运输,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所以外商直接投资常常选择沿海地区,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运输综合能力低,邮电、通信体系不健全,电力供应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制约了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政策包括外资政策,一国的外资政策直接影响到外商投资的领域、规模和效益等;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和行业是限制投资的,而对于有绝对优势的产业和行业是鼓励投资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产业政策也是不断变化的。

贸易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会对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及产业进行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防止受外商投资企业的冲击,加大对外商投资国的依赖程度,从来使其投资者形成独占优势,一旦其改变投资政策或者撤资,将会对国家或地区及其相对应的产业产生巨大影响,不但制约了其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

财税政策也直接关系到外商直接投资者的利润及其效益。如果东道国的纳税率低,财政政策宽松,这样投资者就会进行积极的投资计划。相反,如果对某些行业征收高额关税或者报复性关税,那投资者会绕道而行的。

外汇货币政策。如果东道国进行外汇管制或没有可行的货币金融政策,那么就不能为外商直接投资者提供便利的融资条件,也不能进行自由兑换,这会限制外商直接投资者投资。

贸易与国际收支状况。东道国一般欢迎进口替代型投资。经济制度及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三)政治因素

政治环境与政府的作用和行为密切联系在一起,它直接关系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安全性。

政治制度是建立在一国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由于与经济制度密不可分,因此政治体制的健全程度以及演变趋势往往直接表现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以及干预和控制的程度上,从而对外商直接投资活动产生影响。

政治稳定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有无被颠覆和推翻的可能性,其稳定性包括政权的稳定性;政府的执政能力;反对派的状况;国内一定时期内发生政治冲突的情况;国内民族、宗教及其工会;军队警察的状况等七个方面。

政策的连续性是指一国政府政权发生换届时,该国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政府及公众对待外资的态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经济问题。公众对于不欢迎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往往会示威、抗议、罢工、游行等;政府对于反对的项目则施加更多的额外限制,如在税收政策方面。

国际地位是指该国在国际中的地位,特别是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国际政治组织中的态度

(四)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水平、社会观念和风俗习惯等。

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在外商进行直接投资时,教育水平不仅影响劳动力的供给水平,而且影响到外商投资者的投资意识、风险意识和管理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沿海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人才开始流向东部沿海城市,使得沿海城市聚集了充裕优秀的劳动力资源,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且我国本来就有着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政府又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这样大大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成本,使得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成为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而我国东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思想观念守旧,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不完善,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浅薄模糊,使得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在知识、技能和健康方面都十分欠缺,没有能力接受外资,虽然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因为受教育程度低,难以管理和培训,所以中西部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

(一)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实现利用外资的地区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广东和福建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随后其他十几个沿海城市也陆续宣布对外开放,政府给予这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在自主权、税收和资源配置上等优惠政策,使得这些地方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同时也造成了东西部之间的差异,这时政府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得政府政策开始向西部转移,以加快外商直接投资者在西部的投资进程。为此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西部的优惠措施,包括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电讯等投资领域,放宽外商设立代表机构和营业分支机构的限制,对投资于该地区的外资给予税收优惠等。这一系列政策的施行,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和东部相比较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并认真贯彻落实,使外商在西部的投资真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公共基础设施依赖程度加深,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东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水平,投资环境中经济环境是关键,基础设施是经济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基础设施无论哪方面达不到要求,都有可能影响该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准备好首要的物质条件,继续加强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几年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交通运输方面的改善尤为突出,新建、扩建、改建了许多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动车、高铁、地铁等高科技运输工具的应用,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参考文献:

1.黄晓霞,王欢.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3(5)

2.经合组织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调查问卷主要结论与分析[N].国际商报,2001

3.刘建民.APEC国家和地区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J].国外财经,2000(2)

4.李焜文.国际投资学[M].湖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

5.卢进勇,刘恩专.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6.孙淑红.国际投资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7.聂建红.国际投资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何军,石静.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论坛,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