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2 02:11: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统计学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统计学教学

《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是为社会培养既有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统计调查、整理数据及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统计学》是一门如何搜集、分析与探索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2002年被教育部列为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课堂和实践教学质量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统计学》实践教学不是一个独立设置的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包括课程实验、统计案例分析、统计调查、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学年论文等环节,但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实践教学过程的诸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巩固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并指导学生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对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要求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机制。但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年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论,严重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1.课程性质要求实践教学的开展。统计学是处理数据的方法论学科,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大数据。同时,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越来越密切,统计思想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需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例如,统计调查和数据收集可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教学内容需要借助软件在实验室完成。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学校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内容零星、分散和缺乏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对应用流程没有系统的训练,教学过程不规范,只是提交几份实验报告而已。根据《统计学》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以课堂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校内外实训结合,教学课时占到30%左右,构建以课堂教学、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升人才质量。传统的《统计学》课堂教学,很多统计思想和理论都有较强的数理性,教学效果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自己参与问题的确定、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完成调研报告,他们是整个统计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理论不懂的地方,学生也会自主学习或寻求教师的指导,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的途径。

二、《统计学》实践教学过程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统计学教学综合革新透析

统计学作为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共同的核心课程,是管理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学生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其次,学生对统计学这门核心课程,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学的作用,往往以满足于通过考试或者取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第三,对文理兼收的专业,文科背景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看到公式就头疼,对统计学有着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学好统计学的自信心。

针对以上现状,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以教学改革带动、促进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

1改革考试模式。引导学生学习

考试虽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却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统计学考试,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常用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考试的内容以客观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这种客观题的最大特点是,标准答案具有唯一性,学生答题不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也无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公式和习题就可以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差甚远。

改革考试模式,可以大胆地加入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应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或论文、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采用这样的考试模式,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考试内容上,应侧重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标准化的客观题不宜过多的作为统计学考试的内容,最好使用结合实际经济生活而设计的主观应用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2改革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查看全文

剖析统计学案例教学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说明了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在实施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界,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密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授课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查看全文

医学统计学教学研究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医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并能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服务于人群健康。该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多,不易从总体上把握;二是抽象且逻辑性强,不易于理解;三是涉及一些高数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于这门枯涩的课程,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这种简单而低效化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因此,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派的建构原理与完形-顿悟学说而产生的。建构主义学派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完形-顿悟说是以韦特海墨等为代表人物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们认为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与试误,而是突然的顿悟。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试误与顿悟是学习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常常是穿插进行的,重视任何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是片面的,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一般说来,在医学统计学学习中掌握统计学技巧、试解习题等常以试悟的形式出现,而对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创造性地探索问题则多表现为顿悟。因此,发现式教学法否定通过大量练习与强化形式形成反应习惯,提倡主动地在人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的学习和教学模式。这种意义下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2]。所以,发现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正是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二)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现代意义。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发现式教学模式,他强调人的主动性,把人当作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人的认识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人们将进入感官的事物主动地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得以向环境学习,同时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布鲁纳认为“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学生通过发现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易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3]。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4]。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随着以优质教育和个性化学习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微课程(Micro-Lecture,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教育探索革新的研究重点及热点[5]。微课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将大块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微小知识模块,制作成精炼而短小的微视频,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因其具有传播便捷、开发成本低、易与其他形式的教育资源相结合等特点,而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迅速传播[6-7]。如何有效地将微课与发现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并将二者适当地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是当前我国各类高校共同面临、思考并尝试解决的一个教学改革问题。结合医学统计学课程特点,本文探讨了将“微课+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入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并着重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具体方案。

二、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设计

下面是以假设检验的教学过程为例,实施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步骤:(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所创设的“境”要和所授知识密切相关,并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如何对假设检验建立直观认识,培养学生假设检验的思想?笔者将一则统计学历史上著名的女士品茶故事,制作成一个小而精的微视频,放到我们学校的微课程平台上,在讲解假设检验这一章前,通知学生们提前观看。视频的内容情景是这样: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一群大学的绅士和他们的夫人们,还有来访者,正围坐在户外的桌旁,享用着下午茶。在品茶过程中,一位女士坚称:先倒茶后加奶(记为TM),或先倒奶后加茶(记为MT),会使茶的味道品尝起来不同,她可以鉴别是TM还是MT。在场的一帮科学精英们对这位女士的“胡言乱语”嗤之以鼻。这怎么可能呢?他们议论纷纷,不能想象仅仅因为加茶加奶的先后顺序不同,茶就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然而,在座的一个身材矮小、戴着厚眼镜、下巴上蓄着短胡须的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提议来检验一下这个命题,并开始策划一个实验。接下来,在场的许多人都自愿地加入实验中来。几分钟内,他们在那位女士看不见的地方调制出10杯奶茶,其中TM与MT都有。最后,在决战来临的气氛中,蓄短胡须的先生为那位女士奉上第一杯茶,女士品了一小会儿,然后断言这一杯是先倒的茶后加的奶。这位先生不加评论地记下了女士的说法,然后,又奉上了第二杯……女士一一说出是TM还是MT,这时该如何判断呢?(二)探索交流探索交流,教师引导,抽象出假设检验基本思想。学生们带着微视频中的问题,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探究答案。正式课堂上前20分钟,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各自对问题的见解。针对微视频中的问题,试想如果只给那位女士一杯茶,她即使没有区分能力,也会有50%的概率猜对。若给两杯茶,她仍存在猜对的可能。事实上,如果她真的知道两杯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调制,可能一下子全部猜对。同样,即便这位女士能做出区分,在泡茶的过程中,如果其中的一杯与奶没有充分地混合,或是泡制时茶水不够热,均可导致她有猜错的可能。即便这位女士能做出区分,也很有可能是奉上了10杯茶,她却只是猜对了其中的9杯。在此基础上,笔者抽象出假设检验的基本理论,其基本逻辑是运用小概率反证法思想。小概率事件(P<0.01或P<0.05)在一次试验中不太可能会发生。反证法思想是先对估计的总体提出某种假设或分别(检验假设H0)根据样本信息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就意味着假设很可能是错误的,则认为假设不成立;反之,若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则尚不能认为假设不成立。因此,我们对视频中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首先假设H0:该女士无此种鉴别能力是正确的,那么该女士只能猜,每次猜对的概率为1/2,连续10次都猜对的概率为2-10<0.001,这是一个很小的概率,在一次实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今该事件竟然发生了,这只能说明原假设H0是错误的,应拒绝H0假设,从而认为该女士的确有辨别奶茶中TM与MT的能力。(三)对概念进行延伸和发展对概念进行延伸和发展,形成假设检验的方法和步骤。学生理解了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可让学生们试着将假设检验问题基本解题步骤进行归纳。第一步是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一般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或称为无效假设、原假设,符号是H0),假设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即其总体参数相等。实际练习中常常建立两个假设,除建立检验假设外,还应建立备择假设(或称对立假设,符号是H1),作为拒绝检验假设时的备选假设。检验水准为拒绝检验假设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通常取0.05或0.01。本例中H0:该女士无此种鉴别能力;H1:该女士能鉴别出每一杯是TM或MT,显著性水平(=0.05)。第二步是选择检验方法,并计算检验统计量。依据研究目的、资料的类型、样本含量的多少及变量的分布类型等,可分别选用t检验、F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等。这里猜对的次数为i,则其概率分布可计算为P(i)=Ci10piq10-i(i=0,1,…,10),所以连续十杯都猜对的概率应为:2-10=1/1024。第三步是根据统计量的大小及其分布确定检验假设成立的可能性P的大小,从而做出推断。若P>α结论为按所取检验水准,不拒绝H0,即认为差别很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在统计上不成立;如果P≤α,结论为按所取检验水准,拒绝H0,接受H0,则认为此差别不大可能仅由抽样误差所致,很可能是实验因素不同造成的,故在统计上成立。由于1/1024<0.001,所以拒绝原假设H0,为原假设不成立,从而接受备择假设H1,可以认为该女士有辨别奶茶中TM与MT的能力。(四)尝试推广和应用尝试推广和应用,正态分布总体均值的t检验法案例:为了解某一新降血压药物的效果,将病情相似的28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新降压药,对照组则用标准药物治疗,测得治疗前后的舒张压(mmHg)如表1。问:(1)新药是否有效?(2)要比较新药和标准药的疗效是否不同,请用下述两种不同方式分别进行检验:I仅考虑治疗后的舒张压;II考虑治疗前后舒张压之差。您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何种方法更好?解:略。

三、结语

查看全文

统计学教学模式

一、适当调整统计学教学培养方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操作,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涉及现行制度及其变革态势,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展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获取来自统计岗位的一线资料,根据统计学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所需要的若干项主要能力,来设计统计学中重点要详讲的章节,使学生既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充分的职业技能、较高的统计学软件应用技能。以“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基础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根据统计类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总结出适合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学习的统计学软件有:Excel、SPPS、SAS等。

二、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一)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让学生熟悉各个统计岗位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其目的在于深化和提高孕生对行政、事业、企业统计以及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的关系,微观统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种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小学、中学,进入到大学学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生活了解较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甚少,因而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通常感到抽象和空洞,而且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带领学生走出去,通过到实际部门的考察、调研可以极大地缩短课堂与实际的距离,有效地促进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此,我们组织了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考察的课程实习,而且每次实习尽可能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更广泛地了解不同企业,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并且鼓励学生去寻找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他们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选择了从事市场调查的四川四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和企业统计工作开展较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课程实习基地,这些课程实习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实习不仅有助于经济统计知识的学习,对其它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学生了解专业就业信息也有积极作用。学生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尽量结合实用系统,掌握分析、操作、应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协调工作能力,培养自我知识更新能力。

(二)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

浅谈统计学教学改革

摘要:统计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课程教学仍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有必要将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到统计学教学当中。为此,本文分析了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步骤,并从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两个方面,提出了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统计学课程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地位。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除去不确定性的雾纱,使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把握和了解。作为一门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非统计专业的经管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长期以来,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统计学课程在国内外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普遍把统计学作为商科的核心课,有的甚至把统计学与管理学、经济学一起列为A级核心课程。在我国,作为经济类、管理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九大核心课程之一。尤其对于我国众多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本科生来说,绝大多数专业不开设计量经济学,在这种背景下,统计学课程教学便成为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数据建模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总之,统计学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设好统计学课程,对于保证学生整体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现有内容与其他课程特别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有较大重复,需要从课程体系的全局出发进行重新设计和整体优化;二是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对学科发展的新方法、新趋势反映不足,尤其是没有体现出以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为核心的思想;三是教学内容的片段化问题突出,突出表现为各章节教学案例的关联性和连贯性不足,授课教师往往对于不同的知识点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目前仍然停留在以理论推演、数学证明和手工计算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学模式。然而,当面对数学类计算的时候,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形成焦虑情绪,致使其工作记忆下降,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教师教学质量降低的教学现状。在这种现状之下,教师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早已不适用于课程教学,学生光听不做只能继续加剧数学焦虑现象,对统计学最终拒之千里。

二、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模式与步骤

(一)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的基本模式。统计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把实践式项目教学方法引入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从课堂带到课外,通过实践操作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至具体的统计项目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方法、知识和相应的软件操作,最终达到“理论学习与知识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效率。基于实践式项目的统计学教学强调“应用型教材、统计软件和实践式项目”的三维依托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四项能力培养,具体如下图所示。(二)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的基本步骤。统计学实践式项目教学主要包括以下4个基本步骤。第一,项目选取与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兴趣,选取既能够报账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又能够通过系统应用和掌握统计学知识体系的调查项目。第二,项目分解。以四项统计能力培养为导向,将选定的项目细化为具体的子项目,将其与相应的统计学理论知识点和学习目标进行对应和匹配。第三,关联知识讲授。教师根据完成各子项目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方法和软件操作,进行理论教学和软件应用演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成就感。第四,项目训练。教师按照四项基本能力的顺序,每当讲授完某一个子项目的关联知识,便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应的知识应用到对应的子项目实践中,并通过软件操作形成阶段性项目成果。

查看全文

统计学教学论文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

查看全文

统计学案例教学

一、运用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统计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查看全文

统计软件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

摘要:统计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据的分析、整合与编辑的统计能力,包括数据表格、统计图形的绘制和数据的整理记录与编辑。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手段严重降低了统计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学生学习的氛围和积极性都非常低沉,而在教学中应用统计软件SPSS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丰富课堂形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本文对统计软件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统计学;SPSS;应用SPSS

软件是现代较为先进的统计软件,在统计学教学当中学生利用计算器操作计算数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学应用的需求了。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甚至个人面对的数据统计数量都是非常大的,数学统计学当中的数据量也是同样的,因此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辅助数学统计学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统计软件SPSS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探究

(一)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

统计学教学需要让学生对一组数据以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实现这一点,如果将多种统计形式一起进行讲解将会严重降低统计学的教学进度,但是如果不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的吸收效果和统计能力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不同的统计方式的统计图形更加繁琐,手工绘制的精准度又无法保证。而利用SPSS软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软件当中就包含统计学当中的绘图、制表、公式计算等功能,而且软件是以动态、立体的形式展现统计学的内容和知识构架的,相对于文字形式表达概述,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和清晰,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查看全文

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论文

1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