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0:00:59

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范文篇1

关键词:体育旅游;问题;对策;2008北京奥运会

Researchtheexploitationofourcountrysporttourism

StudentintourismmanagementHuZhongyong

TutorLiuQingyou

Abstract:Withfastdevelopmentofthemodernsociety,sportstourismisacceptedbypeoplemoreandmore.Thesporttourismisonekindofprofessionaltourism.inimmediatefuturedifferentiatestogenericenjoys,Beautyappreciation,Recreationistraveled.Itispeopleinordertohaveahandinandobservesphysicalcultureactastheaim,eitheronekindoftourismmaneuvershapethattakessportasthemainsubstance.However,inChina,Sporttourismisstillatthebeginningstage.Contrastedtothecountrieswhicharehighlydevelopedineconomyandtourism,therestillexistsomeproblems.Tosportisfirstofalltraveledtoactthecomparativelymorescientificdefinitionbytheoriginal,Afterwardstheformtothesporttourismdoesdivides.TightlythenanalyzeSWOTtoourcountrysporttourismtofindouttheproblemthatisatthemoment.Finallyuniting2008BeijingOlympicGamesadjustourcountrysporttourisminthedaystoexploitation,thedevelopmentandproposestherelevantcountermove.

Keywords:Sporttourism;Problem;countermeasure;2008BeijingOlympicGames

体育旅游是特种旅游中的一种重要形式。2001年2月22-23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联合主办的“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召开。体育旅游成为继生态旅游后又一旅游界关注的焦点。现在,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旅游项目。在中国,体育旅游也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而成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并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体育旅游概念及类型

目前我国对体育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比较缺乏,如理论框架、概念群、类型、开发理论等,本文将结合体育学、旅游学对体育旅游概念、类型进行科学界定,通过多学科渗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旅游开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概念

对体育旅游作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是进行研究的出发点,但就笔者目前所接触的数十篇文献来看,有的对什么是体育旅游闭而不谈;有的将体育旅游与其它休闲活动混为一谈;有的是过于抽象,不一而足。

笔者认为要给“体育旅游”下一准确的定义主要是定位比较困难。从旅游角度定位,可以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专业性旅游,即区别于一般观赏、审美、娱乐旅游。这种定位有利于产业分类和统计。如果定位在体育,则应理解为体育旅游是一种休闲体育或假日体育,是人们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或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有一定道理[1]。目前,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发展趋势。体育进入了多个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出现了体育的内容和特点,体育产业日趋呈现复合型交叉性的特点,给定位带来困难,也给其界定带来困难。这也是目前对体育产业定义认识离散性较大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应该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去界定体育旅游。按照这一观点,体育旅游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确定其产业的地位。从满足统计的需要和产业分类的需要,现阶段,可以从专业性旅游的角度去认识体育旅游,以此为逻辑起点。则可用逻辑学中“被定义概念=属概念+种差”的方法给体育旅游一个简明的定义: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在“体育旅游”这一被定义的概念中,“旅游活动”是属概念,即体育旅游是属于一种旅游的活动形式,“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是种差,即说明此旅游而非彼旅游。

(二)类型

1.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的性质分类

根据体育旅游在我国的现实发展状况,我们将体育旅游资源划分为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两大类:

(1)体育旅游自然资源

它是指自然界所赋予的、已存在并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经过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包括地貌和水体资源2种,见表1。

表1体育旅游资源类型(根据资源性质分类)

地貌型山地型峡谷型高原型盆地型平原型沙漠型

水体型河流型湖泊型瀑布型海洋型海滩型冰雪型

(2)体育旅游人文资源

它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体育元素经开发利用成为旅游者的吸引物的各种资源。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大型体育比赛资源;大型体育中心、训练基地类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建筑类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很大程度上满足参与者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旅游心态。

2.根据体育旅游活动形式分类

(1)健身类

是指旅游者直接参与某项体育活动,以达到健身与旅游目的的旅游形式,如滑雪、高尔夫球及一些城市的体育主题公园等。一般可单项组织,拥有较多的参与者,且具备参与的重复性。

(2)观战类

是指旅游者被异地重要体育比赛吸引而前往现场观摩的旅游。观战类旅游在发达国家极为盛行。如欧洲三大足球联赛、美国NBA联赛及奥运会比赛等均吸引众多的异地观众前往观战。在国内甲A足球联赛的关键场次中,国内球迷有组织的前往观看的情况也时有报道。此类体育旅游的参与者一般是有特殊的兴趣且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士。

(3)尝试刺激类

是指旅游者将体育刺激看作是享受,去参与生活中难以经历,但又标新立异,使人特别兴奋的体育活动,如蹦极、漂流、攀岩、海底探险、自驾车远行等[2]。刺激类体育旅游有一定的冒险性和挑战性,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和挑战欲望,是一种典型的个性化旅游消费。

二、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旅游者不只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开始参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恢复体力精力,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体育旅游项目,如登山、游泳、滑雪、观看大型比赛等。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鉴于此,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体育健身游”,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随着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极大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激发广大国民更强烈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一)优势

1.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我国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在北方,吉林省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等。而黑龙江省有青云雪场以及亚力布雪场和部级森林公园50多个,为开展生态滑雪旅游提供了好市场。由于我国的海岸线绵延万里、类型多样,著名的海滨城市就有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在此旅游可以进行海浴、划艇、潜水等一系列体育旅游娱乐活动。为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另外,我国有许多名山胜景,人们在进行山地旅游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进行森林浴、漂流等各种回归自然的体育旅游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名山大川的山地外观形态具有多样性,也为登山、攀岩等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还有在贵州部级风景区马岭河峡谷举行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在银川举行了国际摩托车旅游节;在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名胜区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蹦极跳馆等。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旅游视野,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3]。

另外,我国还拥有优越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如赛龙舟、火把节、赛马、斗牛、摔交、射箭、泼水节、武术等。在我国,几乎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清江闯滩节、土家族的摆手舞、龙舟赛等[4]。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旅游者参与其中,既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又能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体育民俗旅游将对国内外旅游者构成巨大的吸引力。

2.完备的基础设备

我国现有12个部级旅游度假区,100余座省市级旅游度假区以及其它各种类型的度假区和度假村接近1000余个,他们都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设备优势,按照体育旅游者参加系统健身娱乐的要求,设置完整的健身娱乐区域和设备。例如青岛石老人部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以海滨健身娱乐项目为特色,在天然海水浴场内,建立了20880平方米的多功能游乐场所。海上乐园拥有游客可自已操作的橡皮艇、水上摩托艇等健身娱乐设备。度假区还配备了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等健身娱乐场所,基本构成了立体健身娱乐框架。这些事实说明,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劣势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还远不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缺少对体育旅游的统一规划;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等。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1998年,我国体育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约56亿——60亿人民币之间,而发达的美国一年的产值约达250亿美元[5]。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体育旅游的直接投入较少。比如在宣传促销、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等,都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的需要[6]。加之体育旅游地区发展不平衡,使中国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而且还有一些高档的体育旅游设施的建设与中国目前的生产水平相比有些超前,市场堪忧,造成资源的浪费,有效需求不足。

(三)机遇

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的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业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再上一个台阶。从2002—200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因奥运会每年额外提高0.3-0.4%。据专家预测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旅游因素占0.85个百分点。从已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来看(见表2)[7],中国地大物博加上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其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所能带来的收入必将空前可观。

表2前几届奥运会吸引的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

年份举办城市旅游者人数或取得的旅游收入

1980莫斯科3万人

1984洛杉矶23万人(入境旅游者)

1988汉城22万人(入境旅游者)

1992巴塞罗那30万人、30多亿美元(入境旅游者)

1996亚特兰大51亿美元

2000悉尼>65亿美元

数据来源: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2)

同时2008北京奥运会可以调动国内民众对体育旅游的热情[8];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软硬件水平;迅速提升我国的体育旅游品牌形象。比如,2001年为了配合北京申奥,国家旅游局推出“体育健身游”主题旅游年,全国各地组织了60多项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和80多项专项体育旅游产品。估计,北京每年将递增20%的境外游客,奥运会期间还渴望有100万人次的增量,全年境外游客可突破500万人次[9]。

(四)挑战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加强,国际体育管理公司、国际旅游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带来先进的观念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国内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和举办更多的体育活动[10]。这样以来,一方面,我国体育旅游目的地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取国外企业落后本地;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加入将导致现有的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割据发生变化,市场份额重新瓜分。国内新兴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与传统体育旅游地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

其次,中国入世后,贸易壁垒解除,使许多临近国盯上了申奥成功后的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这块大蛋糕。外国的参与给中国在如何开发体育旅游方面带来了压力,提出了挑战,这首当其冲的便是韩国和日本。韩国曾举办过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体育旅游设施齐备先进、经验丰富、社会经济承载力大,加上今年2002年成功举办了世界杯,其国际知名度明显提高。日本经济发达,体育场馆齐全,专业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众多,在成功举办了2002世界杯后,在国际上可谓家喻户晓,在这一点目前中国与之有一定的差距。它们的介入将吸引中国的部分客源,所以中国必须正视挑战、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适度开发不同档次的体育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迎接挑战,做最大的赢家。

三、我国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起步较晚,发展还远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高品质的体育旅游资源

首先是体育场馆、设施投入不足,就全国而言,能够作为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部门的体育场馆还数量不多[11];其次是体育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旅游的需要;第三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拥有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很高的竞技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

(二)对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体育旅游开发引发的最为直接的变化形式之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因为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体育旅游城市地位的确立,城市的改造和规模扩大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有的城市格局也在随之而来的旅游流。高密度的交通流的作用下遭到破坏,缺少可持续性的发展意识[12]。

同时旅游者的大量进入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城市形态发生改变,由于城市设施最初主要是为本地居民设计的。一旦有外来游客的进入,势必会加大城市负荷量。而当游客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在南京十运会期间已经有所体现。

(三)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

体育旅游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且尚无培训标准[13]。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不仅是体育旅游的发起者与倡导者,而且是体育旅游的组织者与管理者[14]。加大体育旅游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加速培养急需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要促使从业人员重视语种之间的差异和民族心理研究,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人文历史和民族体育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四)缺少以体育旅游为主题的旅行社

旅行社肩负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营销、旅游活动组织、旅游全过程服务、旅游收入分配及提供旅游信息等多项任务,没有或缺乏专门体育旅游组织机构是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15]。一些由体育部门经营的旅行社率先打起了体育旅游的招牌,但只是将体育旅游作为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一小部分组织营销,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旅游的全部问题。

(五)体育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比较混乱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尚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阶段,存在很多非市场经济的思想和做法[16]。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其发展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协作,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令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

(六)缺乏对体育旅游的宣传

现在不少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体育旅游的宣传,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同时,通过适当的营销策略,将体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形成体育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盈利、再开发的良性循环。

四、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对策

面对当前的机遇、挑战以及目前出现的问题,我国今后体育旅游开发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体育旅游开发时,应系统渗透“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这一特色品牌开发体育旅游,并结合以下方面考虑:

(一)合理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湖泊棋布,名山名湖,峡谷,瀑布,海滨等举世闻名,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优越条件,要重视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具体对待

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不过要因地制宜,比如: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17]。

2.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体系

注重结合现代人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开发多种有利于人们参与的体育旅游消费产品,如苏州乐园式、高尔夫球、滑雪旅游、度假村等等。

3.结合民族特色开展旅游节

如民族特色的旅游节有: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二)培养体育旅游的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19]。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加强兼备两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体育院、系或旅游院、系设体育旅游专业的方法来完成。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开始试办体育旅游专业,就是一种尝试。

(三)加大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力度

体育旅游既然是体育和旅游的结合体,那么体育旅游的发展就不仅仅是体育部门或旅游部门的事。只有两个产业的相关部门紧密联合,才能共同打造体育旅游这块大蛋糕。第一,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20]。2002年,天目湖啤酒杯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在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举行。天目湖的青山绿水和体育赛事的完美结合,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而且还顺利地通过了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在著名旅游地举行大型体育赛事对宣传促销旅游景点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也证明了国家的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联合对推动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

(四)加强规范管理,开展积极的产业导向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种旅游,有许多特殊的条件要具备[21]。要建立一套适合开展体育旅游的管理系统,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大环境。要研究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行业中与旅游的相关的规则,出台包括旅游发展与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旅游规划的准则,使体育旅游同国际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22]。要依靠法律手段来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调整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经营行为。要抓好一批有开展体育旅游经验的旅行社,政府要在开发、规划、管理、宣传、促销中发挥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各类体联、体协和俱乐部,为开展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专项旅游活动,如借助旅游局推出的2001年“体育健身游”的主题,开展自行车、滑雪、攀岩旅游等,为2008年奥运会烘托气氛。

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即可增加旅游收入123美元,因而许多国家不惜斥巨资投入旅游宣传,特别是体育旅游的宣传[23]。据瑞士洛桑大学调查表明,每年到西班牙的游客达5600万左右,其中体育旅游人数占60%以上,创汇始终稳定在170亿美元以上。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占出国游55%,荷兰占52%,德国体育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7%,法国年均增长7%[24],由此可见体育旅游越来越成为世界潮流。但是,我国体育旅游远不如国外红火,这是因为我国长期推行竞技体育政策,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加上政府对体育旅游宏观管理上的缺乏。要使我国体育旅游赶上国际潮流,需要大力进行前期市场开发,特别是加大体育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把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体育旅游产品,通过各种媒体告知受众。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

五、结束语

总之,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对其开发利用不仅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充分利用旅游与游憩规划学和体育学提供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结合外国的成功经验有目的地发挥它在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宣传,以提高旅游者的体育价值观,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同时,我们应借北京奥运契机发展我国体育旅游,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加大体育旅游营销力度,使体育旅游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2]狄彩萍,李明.对体育旅游理论的初步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韩纪光.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1).

[4]陆元兆,戴昌松.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体育科技,2000,(3).

[5]Gibson,H.J.Sporttourism,TheRulesoftheGame[J].ParksRecreation,1999.

[6]黄燕飞.我国体育旅游前景初探[J].体育文史,2001,(3).

[7]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2008奥运会对山东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J].初步研究成果,2002.

[8]吴畏.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影响[J].燕山大学学报,2003,(4).

[9]莫再美.体育旅游与2008年奥运会[J].四川体育科学,2004,(2).

[10]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4).

[11]李香华,钟兴永.我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与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2,(4).

[12]胡永红.论体育旅游开发的负面影响[J].辽宁科技,2004,(5).

[13]王桂忠.韶关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02,(4).

[14]Bramwell,B.SportTourismandCity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TourismResearch,1999,(1).

[15]常华军,韩晓燕.我国体育旅游现状及前景浅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3,(1).

[16]陈永军,李敬辉,朱先敢.体育旅游开发之初步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17]谢芳.试论中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3).

[18]朱竞梅.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0,(2).

[19]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0]刘凯,丁勇.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5,(1).

[21]钱志卫.开发体育旅游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育,2004,(2).

[22]何乔锁.体育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3]陈峰.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1,(2).

体育旅游范文篇2

一、体育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有健身性、大众性、可重复性、专业性和高消费性的特点。体育旅游作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专项旅游,在注重娱乐与健康、休闲与放松双重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享受。发展体育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知名度的有效载体,也是推动全面体育运动的重要平台。

二、**市发展体育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市山地面积广阔,资源蕴藏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随着金丽温和两龙高速的开通,我市交通日益改善,缩短了与**、**、**等发达地区的距离。国家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打造全省3小时交通圈摆到议事日程,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和建设衢丽铁路以及云景高速、龙庆高速、龙浦高速、景文高速,打造**高速路网也指日可待。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都为我们开发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很好的现实条件。

一是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发展机遇。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国家在坚持继续推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重点将转向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国家在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服务业将是发展的一个重点。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必备的条件。国家旅游局决定将20**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前不久,省委专门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产业结构的要求,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重点在生产性服务业、地方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上取得突破。市委、市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提出要进一步让**旅游名气响起来,人气旺起来,效益高起来。同时,我市20**年将承办全省首届体育大会,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因地制宜,促进优势体育旅游资源向优势经济转化,推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实现体育与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我市旅游资源很丰富,全市有单体旅游资源**个,其中优良级资源353个,5级资源25个。海拔**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龙泉凤阳山黄茅尖、庆元百山祖分别为江浙第一高峰和**第二高峰,凤阳山-百山祖、九龙山和瓯江鼋部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是融科学考察、观光旅游、疗养避暑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缙云仙都、遂昌南尖岩、金矿地质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十一五”期间,**市还将推进一批大景区建设。

三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体育旅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是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以描绘山区自然风光为特色的**巴比松油画是全国油画界的知名画派,龙泉宝剑创始人欧冶子被尊为剑业的祖师,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历时最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窑系之一,青田石被推选为六大候选国石之一,缙云仙都的黄帝祠宇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形成了“北陵南祠”格局,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风情浓厚,民族体育快速发展。诸多鲜明的特色文化构成了**的绿谷文化,可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

三、**发展体育旅游的构想

市委书记陈荣高在市纪委四次会议上指出,围绕把我市建设成长三角地区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来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生态旅游业由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转变,打响“山水古文明、**好风光”的旅游品牌。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围绕“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城市品牌建设,结合**市生态旅游的规划,促进体育与旅游、体育与文化相结合,构思**体育旅游的发展,加快我市体育旅游产业开发,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体育旅游的品牌基地。

一是构建“环南明湖休闲体育圈”。南明湖位于**城区,可以依托南明湖周围的山、水、路等资源,使体育和旅游尽善尽美地结合,建设环湖休闲体育旅游区。一是加快南明湖运动训练基地建设,以皮划艇、赛艇、海模为主要布局项目,打造一个集运动训练、体育休闲于一体的体育品牌基地;二是发挥南明湖水域优势,开设游泳区,通过举办比赛,扩大影响,打造全省自然水域游泳精品赛事;三是利用环城公路和沿南明湖步行道,以环城公路自行车赛、环南明湖徒步行走为载体,构建南明湖体育休闲观光圈;四是以江滨长廊和古城岛为主线,积极打造环南明湖健身景观带。沿湖建造亭台开放休闲垂钓小区,引导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休闲健身项目布局南明湖畔,形成湖岸相映的健身景苑;五是逐步延伸拓展,形成南明湖至大港头包含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周长50公里的环城体育圈。

二是构建“休闲养老活动中心”和“东西岩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东西岩”距城区28公里,景区属丹霞地貌,非常适宜人居和建设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可发挥自然、地理、文化优势,结合老竹畲乡风情,以养老和户外拓展、定向、攀岩、登山为主要项目,进行规划建设。(一)引进“候鸟式”的积极养老理念,依附景区体育休闲基地,建设休闲养老院、养老活动中心。(二)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群众对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使东西岩成为融体育健身、度假休闲、旅游观光、青少年培养教育为一体的户外运动营地。“东西岩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项目作为体育与旅游、商贸相结合的一条路子,东西岩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载体,将对**旅游提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构建区域特色体育旅游带。我市各县(市、区)要凭借山水之利,将体育项目纳入旅游业务的重要内容,规划体育旅游的发展。在**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山—百山祖、缙云仙都、遂昌金矿地质公园以及瓯江沿线的众多山脉水域等,开发野外拓展、水上休闲、漂流、森林探险、登山攀岩、徒步行走、钓鱼等体育项目。如景宁可挖掘民族体育项目资源,推进山哈寨、大均“畲乡之窗”景区建设,以举办比赛,打造“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吸引爱好者前来竞技。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把体育主题公园建设作为促进体育休闲品位与内涵提升的重要内容,将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向往与自然、健康有机结合,带动体育休闲产品开发,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体育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体育旅游,是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充分发挥秀山**的原生性,重视做好体育旅游产品的策划、建设。

一要理念融合,整体规划。体育行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好本部门职责,做好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各地联合组成课题组对可开发旅游产品开展普查。在此基础上,考虑长远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出发,按照旅游产业链布局体育旅游开发项目。当前,要抓紧起草“环南明湖休闲体育圈”、“东西岩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建设的有关实施意见、总体规划,与生态旅游规划同步考虑,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南明湖、东西岩和区域特色体育旅游带建设计划,分布实施,逐步到位。

二要整合资源,工作结合。精心包装“**明湖休闲体育圈”、“**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等体育旅游项目,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同时要坚持“公共体育”的理念,加大市、县两级投入力度,以各级政府基础性投入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社会多元投资渠道,为特色体育旅游带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三要培养人才,提高水平。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构建新形势下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和促进我市竞技体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开展体育旅游活动时,旅游主办者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安全设备、设施,体育旅游的组织者、旅游服务提供者也都要经过相应的培训才能上岗工作。因此,**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各职业高中应适时增设体育旅游专业,培养适应体育旅游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达到体育竞技资源与旅游管理资源有效整合。

四要加强宣传,拓展市场。完善体育旅游宣传促销手段,运用广告、互联网等宣传促销形式,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增强体育旅游宣传促销实效。对于体育旅游项目,要立足本省内的市场,争取创办出一定特色,以期吸引国内较远地区甚至国外游客,发挥我市羽毛球世界冠军李玲蔚等名人以及海模等竞技体育强项的影响力,以名人、品牌突破区域瓶颈;抓住各种展会的契机,加大体育旅游促销、开拓市场的合作力度,并积极开拓全国旅游客源市场。

(**市体育局)

以“赛事经济”为载体

探索**县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新途径

近年来,**县通过成功举办6届全国(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和4届国际龙舟邀请赛、省首届龙舟邀请赛等体育赛事,迅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以赛事经济为平台吸纳资金70余亿元。20**年、20**年、20**年**县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跃居全国第29位,位次提升27位。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当前,如何整合资源、扬长避短,以新思路打造旅游“金名片”,进一步挖掘**石窟等优势旅游资源的潜力,成为**县建设“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重要课题。在全面的资源普查、慎重的集思广益基础上,**县敏锐地捕捉到旅游业转型、汽车运动蓬勃发展等有利契机,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优势和生态优势,巧妙地变**大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为“全国汽车摩托车赛事中心”,变灵山江畔为“全国龙舟赛基地”。20**年首次成功举办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观摩游客达85万人,2004年首次举办国际龙舟锦标赛,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波兰等国以及中国台北、澳门和**队等十多支龙舟队参加比赛,**县迈出了“跳出体育发展体育”的战略性步伐。通过赛事的成功举办,以举办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打响赛事品牌,促进赛事经济发展的思路逐步明晰,借助赛事提升**石窟旅游品牌和“龙之游·人之居”城市品牌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二)创新宣传,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宣传领域,深化赛事宣传,每次大赛前夕在北京、**等地召开新闻会,广邀国内外主流媒体,传播赛事文化,营造赛事氛围。把握宣传重点,强化城市营销,充分展示**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良好的投资机会和旅游胜景。20**年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期间,欧洲体育频道、世界拉力杂志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20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近百名新闻记者到**采访,报纸、杂志、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高密度、大容量地刊播有关**拉力赛及发展“赛事经济”的报道。

(三)创新模式,挖掘赛事潜力。树立“经营赛事”理念,建立“政府协调、社会承办、市场化运作”的竞赛承办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注重赛事市场开发,提前制订赛事招商方案,建立健全赛事冠名权出让、广告招商制度,通过企业冠名、商家赞助、广告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向社会筹集赛事经费,鼓励社会力量筹办赛事,引导有实力有志于体育运动的企业家参与赛事承办。近年来,每年向社会筹集赛事经费380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大型体育赛事开展。树立“赛事惠农”理念,整合新农村建设资源,发挥当地生态和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体育休闲游,实现多点开花、整体提升,进一步拓宽“赛事经济”效应。连续三年在庙下乡晓溪村举办省登山比赛,推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创新载体,集聚发展要素。做好“赛事搭台、经济唱戏”文章,以赛事为媒,强化区域合作,切实增强**吸引县外要素资源的竞争力。赛事期间,举办投融资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特色产业推介会等活动,搭建银政企交流合作平台,邀请嘉宾观看赛事,考察**,吸引一批企业、辖外金融机构到**投融资。据统计,从20**年举办赛事以来至20**年,我县引进项目900多个,实到资金70多亿元,异地融资超过15亿元,其中20**年实到资金26.55亿元,增长42%,实到资金连续4年居衢州市第一。两大赛事期间,利用赛事隆重举办的平台先后成功举办全国特种纸产业与技术论坛、中国首届竹产业高峰论坛、中国汽摩配科技论坛等活动,广邀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国内外院士、科研机构、资深专家、客商参加,探讨**经济发展思路,为特色产业发展“问诊把脉”。

(五)创新保障,“中和”赛事风险。突出安全保障,落实赛事工作责任体系,完善赛事安全保卫工作方案,认真做好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工作预案,抓实活动区警卫,严把“现场勘察、治安排查、参赛资格审查、门检检查”四道关口,切实加强赛事安全保卫。突出风险保障,创新赛事保险,系紧赛事“安全带”。由保险机构承保国际龙舟邀请赛、全国(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的公众责任险和工作人员意外险,提供总额9000多万元的保险保障,从20**年开始承保汽车拉力赛辅助车交强险和商业险,保险金额达950多万元。

二、初步成效

(一)拓展了城市内涵。一是拓展了城市品牌内涵。赛事期间,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报道赛事,宣传**,进一步提升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了“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品牌,为**石窟等县内名胜走出国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二是拓展了城市功能内涵。通过整合赛事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赛车道”成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城市公共休闲设施从无到有,姑蔑古玩街、龙洲公园、龙舟赛道等相继建成,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三是拓展了城市文化内涵。以**石窟为龙头,石窟文化、姑蔑文化、商帮文化、龙文化为内涵的文化旅游城市魅力得到彰显,“在**的地方划龙舟”成为众多游客和赛手的向往,龙舟文化与**的龙文化在延伸、发展中实现双赢。

(二)加快了产业发展。一是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借助赛事,**石窟、**大竹海等旅游品牌得到提升,带动了旅游业的兴旺和旅游休闲产业的迅速扩大,体育、交通、餐饮、社区服务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得到发展,运动休闲设施逐步配套,其中县域内三星级以上酒店从20**年的2家发展到6家。**石窟门票收入自20**年以来每年都实现质的突破,年增长都在70%以上,达到**00万元。全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到目前直接从业人员达550多人,实现营业额1770多万元,直接带动农民增收600多万元。二是工业集聚加快发展。每年赛事期间签约项目涉及造纸、建材、机电五金等产业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投资客商储备库,提高了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借助赛事期间的项目推介会、论坛等活动,**笋竹、特种纸两大主导特色产业得到外来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有力支撑。

(三)提升了群众体育。一是龙舟运动方兴未艾。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国际龙舟赛事,龙舟赛成为**两大品牌赛事之一,吸引了广大群众对龙舟运动的关注,更激发了群众参与龙舟运动的热情,**民间龙舟队从无到有,由一般到训练有素,竞技水平明显提升。二是体育氛围日益浓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县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乡镇(街道)健身运动会等逐步形成基本制度,群众对体育的认知程度逐步提高,促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养成。20**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类全县性群众性体育活动**0余次,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2%。

(四)推进了体育“创强”。**县“两大赛事”的连续承办,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体育热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体育事业的倾心、关注。20**年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县,推进了体育健身设施进农村工程,农村的体育设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年底,全县有庙下、溪口、大街、社阳、罗家、詹家、东华街道办等7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镇(乡),建成的体育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正引来一批又一批健身的群众,全县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体育“创强”带来的实惠。

三、启示与思考

今后我们将切实围绕发展主题,进一步打响龙舟赛、汽车拉力赛等赛事品牌,提升赛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影响力,使体育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探索提升赛事品质新渠道。要不断提升赛事档次。积极主动超前规划汽车拉力赛道和后勤保障等设施,向申办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的目标推进。要不断提高赛事的观赏性和竞技水平。要做好超前对接,更加努力工作,云集更多的汽车队、俱乐部、赛车手参与赛事。要不断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体育旅游范文篇3

1、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差异,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中钟爱于户外体育运动的人群日益增多,户外体育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定向越野、攀岩、登山、野外生存、拓展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的现象,这种经济区域分布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为经济有待开发的区域仍然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具有古朴的风土人情,而经济发达的区域有外出旅游的经济实力。体育旅游主张的是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旅游不仅不会使环境遭到破坏,而且还可以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为游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氛围。体育旅游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使得民族风俗和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并对其做出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为我国体育旅游注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素。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素养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旅游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加深。

二、产发展的现状研究分析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对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研究。

1、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与国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相比起步较晚,如今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国国家旅游局于2001年举办了一个以“中国体育健身游”为主题的活动,该活动策划了专项的体育旅游路线和相应的产品,使游客们充分感受旅游中深藏的体育魅力。在此期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收入超过德、英升至世界第七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然而该浪潮过后,因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加大差异,其中我国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其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仍处于经济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各区域在这一限制下随之拉大了各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尤其是东南部经济发达区域发展迅猛而进一步扩大了二者之间的差距。各项目开发规模的发展失衡,导致体育旅游产品无法充分体现区域产业的自身特色,在产业发展期间没有充分考虑体育产业市场容量等现实问题,出现了盲目投资、规模差等恶劣现象。

2、管理模式混乱性

我国体育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多为民间组织,而且他们是自发组织的,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这一环节的工作。所以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及管理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管理机构来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导致管理局面混乱、工作效率低下。针对以上问题要求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规范产业的经营,从而使体育旅游的目的可实现性、安全性、专业性等得到相应的保证。

3、结构不完善、产品质量不高`

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还不具备完善的体育设施,体育运动设备、服务等环节还存在一些列问题;此外,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还存在结构老化、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缺陷。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在产品供给上还处于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这种形式无法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游客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的产品而取消某些项目活动。

三、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1、拓展体育旅游市场规模

将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二者共同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拓展产业的市场规模。体育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构建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扩大我国体育旅游的产业规模。

2、合理规划体育旅游的产业结构

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间和行业间均做到工作合理分工、互帮互助,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各企业,合理规划旅游、体育两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使两个部门之间责任明确、分工合理。

3、其他解决对策

体育旅游范文篇4

1.1公众性。旅游产业本就是需要公众参与的社会活动。体育旅游产业亦是如此,而且体育旅游更能让人们迅速参与到其中,并给人们留下比较深刻的旅游体验。这也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旅游产业的公众性参与就是旅游产品与体育资源的融合,开发出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旅游活动。可以说公众性对于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非常大。1.2以人为本的文化资源。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体育资源、旅游资源为基础,创设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从而让游客感受到体育旅游产业的文化性,并使其获得精神需求。为此,体育旅游产业就应当突出其以人为本的文化资源特征。比如黑龙江以其独特的自然气候,形成了以滑雪、滑冰等活动为主的旅游体育产业。1.3适应性。与传统旅游产业有所不同的是体育旅游能进行深一步的开发。如:健身馆、体育场等。而传统的旅游则是以景点为主,其可创造性比较低。当人们对旅游产业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旅游企业就可以对体育旅游景点进行改建、开发等,从而为人们提供各种更轻松、自由的旅游活动。从中能够看出体育旅游产业中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设施等的改变就是其对市场的适应。1.4“绿色”环保。在旅游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旅游行业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悖的。而体育旅游以其明显的环保、绿色的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体育旅游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深刻的旅游体验,从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做出双重贡献。

2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2.1明确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虽然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不得不注意的是体育旅游产业仍处于无清晰发展模式、无规模化企业、无核心特征的状态。为此,若要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国内旅游行业、体育行业形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从而为体育产业规模化、行业化、产业化提供方向。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可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定为三个层次:一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建立能够满足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种组织机构,促进体育产业组织的模式化;三是结合体育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产业政策等。2.2重视体育旅游产业产品的研发。若要真正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大产品的研发,确保有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核心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行业、旅游行业的下属领域极多,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开展体育旅游产品前应先明确一下问题:一是体育旅游产业的核心产品是什么,线上产品和线下产品的侧重点。二是体育旅游产业的目标人群是哪一类?三是如何建立初步的商业模型,并使其形成市场规模。只有综合考虑各种问题,才能进一步研发出能广泛推广的产品。另外,在目前环境下,体育旅游产业遇到了新的发展契机。比如:互联网的发展、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家庭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运动潮流的兴起等等。在良好的大环境下,旅游企业、政府等相关组织机构应结合现有资源优势,研发出经济价值较高的体育旅游产品。例如:“青海湖骑行之、瑞士滑雪主题游”等。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相对于传统的旅游产品来说,体育旅游产品结构重心在于轻度体验类旅行产品,其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为此,在后续的产品研发中,应重视产品的多样化、国际化等。2.3完善体育旅游产业模式。在全民健身、全域旅游两大理念推行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行业,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提升全民身体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时也无法再沿用体育产业或是旅游产业的产业模式。因而,若要大力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就要完善产业模式。首先,虽然在我国运动休闲仍是新生事物,但是在发达国家运动休闲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旅游产业的重心由观光逐渐转型为休闲度假型,尤其是冰雪运动、滨海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旅游休闲产品已经成为热点旅游产品。从我国旅游市场形势来看,相信运动休闲娱乐在我国也会普及开来。因此,可以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与旅游相融合的产业模式。其次,应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还可分为观赛型体育旅游和参赛型体育旅游。如世界杯、欧洲杯等属于观赛性体育旅游,而攀岩、马拉松等更适合旅游者参与,属于参赛型体育旅游。最后,应大力发展体育场馆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我国在2015年就提出有关体育场馆发展的意见,倡导将大型体育场馆与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创建集运动建设、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中心。另外,举办过大型赛事的场馆与旅游业融合还能进一步形成地方旅游特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旅游场馆还可开发成为文化表演空间。如:我国首都的水立方、广州的冰上迪士尼等都是结合体育场馆资源,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2.4实现推广方式的多样化。产品推广与产品研发同等重要。只有将产品推向市场才能发挥出产品的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因而,在信息时展体育旅游产业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工具,实现体育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推广。如可以应用电视台广告方式,创建网路平台公众号、实体店体验宣传、资助体育赛事等方式,吸引游客的注意。例如: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中国体育健身游”的主题活动,就是推广体育旅游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应用巡回展销,举办博览会等途径,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的受众面。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体育旅游产品推广,旅游企业还应重视塑造出特点鲜明的体育旅游产品形象,并加以推广。总之,在信息时代应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渠道,创新体育旅游产品的推广方式。这样才能在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旅游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也能有效动旅游产业的转型。为此,在新形势下结合市场形势,重新建构体育旅游产业模式,制定产业目标等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尔斌.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商,2016(27):284.

[2]牛磊.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旅游纵览,2015(06):23.

体育旅游范文篇5

1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1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阶段。如图1,1985年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游客提供专项服务的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正式起步。90年代以后,一些体育旅游项目被人们关注并接受,如滑雪、漂流、沙漠探险等在我国开始兴起。随之一些体育旅游公司相继成立,但这些体育旅游公司实际仍以经营普通旅游项目为主,体育旅游活动项目非常少。2000年以后我国体育旅游事业逐渐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以开展大型活动的形式来吸引中外游客。如2001年国家旅游局开展的“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推出多项体育旅游产品和路线。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的《促进中国体育旅游发展倡议书》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成为重点建设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地体育旅游从业机构逐渐增多,体育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辐射效应已有所显现。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已发展成为知名的滑雪胜地,全市拥有各种雪场40余个,2015年滑雪收入突破1.3亿元,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2各级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和制度。体育旅游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已日益凸显,国家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体育旅游,以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此后,各级政府非常关注体育旅游的发展,将其摆在战略高度加以对待。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规范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1]。然而,尽管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大力号召发展体育旅游业,但这些政策文件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多是宏观的指导性意见,没有详细的规划方案,也很少有具体的资金和项目支持。由于缺乏体育旅游开发的统一的长期规划,许多地区和企业独自开发和运营,导致出现很多重复项目,没有形成地方特色产业,设计和布局不合理,没有长远的眼光。与此同时,我国体育旅游监管制度非常薄弱。在体育旅游企业的从业审批、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设施安全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的标准。另外,我国体育旅游还没有建立独立的体育旅游评价标准,其评价体系的建设也严重滞后于产业本身的发展[2]。

2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现状及相关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

2.1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现状。目前,体育旅游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为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甚至整个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湖北省体育旅游实现总收入24亿多元,接待游客800万余人。虽然我国体育旅游产品收益不断提升,但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仍是冰山一角,且由于管理的原因和缺乏宣传和品牌,产品投资回报率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一般只以旅行社为载体,导致营销渠道窄,且主要通过媒体和展销会的形式宣传和推销体育旅游产品,营销模式比较单一。虽然我国的体育旅游公司的数目近几年不断增长,但整体仍数目少,规模小,普遍缺乏营销意识,没有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缺乏多种市场营销手段的运用,很多时候在营销的过程中,体育旅游产品没有成为旅游项目的主打产品,而仅作为附属产品,没有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2.2我国体育旅游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既迎合了市场需求,又有政策鼓励,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然而,“热象”与“乱象”并存,国家并未明确体育旅游产业的细分方式,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结构还有待完善。同时,由于缺乏具体的宏观规划和行业标准,国家对体育旅游产业缺乏有效监管,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肆意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拓宽体育旅游市场的惯例。2.2.1制定营销策略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体育旅游产业本身对宣传促销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提高营销水平是各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取胜的关键。面对体育旅游产业的“热象”,只有制定符合市场趋势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体系,才能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使公司和旅行社规范自身管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品质和销量上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成功抓住行业快速成长的机遇,做大做强。2.2.2制定营销策略才能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面对体育旅游产业的“乱象”,只有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体系,精确自身定位,才能集中自身人力物力,实现重点突破,在乱中求得长远的生存与发展空间。2.2.3制定营销策略才能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营销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营销模式给传统营销模式带来了冲击,目前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普遍采用的传统单一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产业的发展,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只有制定多渠道、多元化的营销策略,才能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增强消费者的自主性,体现消费者的主体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3我国体育旅游的STP营销战略

3.1STP营销战略的概念和内涵。STP理论即市场定位理论,是企业在进行营销之前进行营销战略性导向定位的理论依据。它认为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集合体,企业需根据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三个核心步骤找到与自身产品对应的消费群体,将这个消费群体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3.2我国体育旅游的STP营销战略。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的决策层在确定营销方案前进行营销战略分析是极其重要的,从战略层面调查、了解和区分市场,找准营销方向,才能保证营销方案的实施不会有大的偏差。由于我国体育旅游的整体的行业分类标准还不明确,因此,公司和旅行社可借鉴国内外的某些分类标准,了解体育旅游产业的类别,划分消费者市场,明确自身是属于哪个类别。针对我国体育旅游不同类产品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一步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需从全国的角度调查和分析同类别产品的情况,自身产品是身处“红海”还是“蓝海”。然后分析自身条件,明确自身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层次、职业、年龄、性别等进行定位,即是针对高档人群还是中低档人群、白领还是学生、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等等,最终锁定目标市场。

44P与4C理论组合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设计

4.14P与4C组合营销理论的概念和内涵。1960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模型,该模型以企业自身为立足点,将企业营销归纳为四个基本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企业在制定具体营销策略是,要综合考虑这四个因素,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胜。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990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劳特朋提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4C营销组合模型,即顾客(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4P与4C营销理论的组合将顾客营销理论与企业营销理论相融合,将顾客体验融入企业营销决策中。这样既避免了企业在营销时忽略对消费者需求和感受的满足,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更加精准的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又能以企业核心利益为立场,保证了营销策略的合理性,避免偏离市场,使策略具有更强的实际可操作性。4.2基于4P与4C组合理论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设计。如图3,在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决策层对体育旅游的营销战略进行了评估和定位以后,接下来执行层就要对营销“战术”进行具体规划,在大的方向和前提下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关注公司的现有条件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有能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和营销方案。图3 体育旅游营销的“战略”与“战术”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水平、人们整体素质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理念不断提升,消费者趋于理性,同时对于体育旅游的体验、品质和独特性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以消费者为中心,同时又以市场为导向的4P与4C理论组合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将是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公司的制胜法宝。4.2.1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策略。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充分结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模块化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上突出个性化和差异化,让消费者意识到这个产品的独特性,形成差异竞争。突出体育增加项目与体育内涵的同时,增加自选项目组合,提升产品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加强消费者的自主性,达到反客为主的效果,给消费者更加亲近自在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另外,如图4,结合公司、旅行社与体育项目的优势,增加特色化的附加服务,从细节出发,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满意度。4.2.2以消费者支付意愿为基础的价格策略。如图5,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对体育旅游产品定价时,采取动态调整定价体系,充分考虑竞争者的定价水平,针对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在高于成本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实行差别定价。以三级价格歧视、两步定价法等为理论基础,使定价的合理性和收益性并存,在争取更多消费者的同时获得超额利润。图5以消费者意愿支付为基础的动态体育旅游定价策略4.2.3以提高消费者便利性为原则的渠道策略。通过横向和纵向渠道挖掘新客户,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定期与更新全面、准确、详细的体育旅游产品信息,突出特色主题与特色产品,开通网上咨询和支付平台,提高潜在客户咨询和购买产品的便利性,同时对老客户进行深度挖掘,建立老客户数据库,了解老客户的偏好,定期向老客户推荐合适的新产品,形成树状营销渠道结构。4.2.4以与消费者沟通为纽带的多元化、全方位促销策略。结合传统促销手段,发展现代化促销手段,打造以与消费者沟通为纽带的多元化、全方位促销策略。如图6,在延续员工促销、媒体和展销会促销、一般价格促销等传统促销手段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化促销手段,首先,利用网络平台,如团购、手机微信红包等形式,拓展促销方法。其次,利用概念营销的方式紧跟潮流,如绿色营销等[3],吸引消费者眼球。最后,融入与消费者沟通的理念,针对体育旅游的特性,采取互动体验营销的方法,如娱乐营销、氛围营销等,使潜在客户能参与到活动中,体验体育旅游的状态,从而接受并热爱体育旅游产品,提升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

5结语

本文阐述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和制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制定营销策略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以STP营销战略为基础,从战略层面调查、了解和区分市场,找准我国体育旅游各产品的营销方向,以4P与4C组合营销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体育旅游各产品的营销“战术”进行具体规划,最终探索出适合我国体育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的体育旅游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辉.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4):61-66.

[2]曲天敏.试析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0):29-32.

体育旅游范文篇6

1.1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所涉及的范畴很广。体育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体育旅游,就其社会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1.2发展我国体育旅游的重要意义

首先,体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体育旅游相对传统观光旅游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旅游,通过亲自参与某项健身、冒险或观战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健美强身,还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其次,体育旅游具有经济功能。因为体育旅游能增加国家创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达180亿美元,跻身意大利国民经济10大部门的行列,目前已达500亿美元;英国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业所得到的年产值近90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和烟草工业的产值;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期间,吸引了几十万旅游者,直接带动收入约32亿美元;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4~10月北京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3亿美元;根据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的材料显示,旅游业从1997年算起的4年中,单单因为举办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带来的旅游收入就达到了427亿美元。瑞士洛桑对欧洲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2%。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给主办地带来大规模的旅游者群体,涉及到运动员、教练、官员、记者的人数近万,同时,还会有大批的观众。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及多样的气候特征,为发展体育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例如吉林省境内有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山公园滑雪场、净月潭滑雪场等。一些像海南、云南、贵州、成都等地理气候位置相当好的地方,可以开展很多体育旅游项目。还有一些地方民族性项目,如“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少林武术节”、“西双版纳泼水节”、“新疆少数民族的赛马节、摔跤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开拓体育旅游的广阔市场。我国小型多样化的体育旅游已逐渐发展起来,如我国爱好钓鱼的旅游者人数增多、各种体育旅游设施的迅速增长、高尔夫球场的增加、保龄球馆的迅增、网球场的普及。1986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也为中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近年来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如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马拉松比赛、国际摩托艇暨水上摩托超级明星争霸赛等大型体育旅游。高校举办的老年人棋类比赛、桥牌比赛,邀请了国内外各高校的教授及教育界和体育界的领导或其他行业的知名人士参加。同时,由于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普及,人们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

2.2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旅游设施是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物质设备条件。体育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交通设备、旅游宾馆、旅游饭店、供应旅游商品的商店、供旅游者运动和娱乐的设施以及为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要和爱好而准备的各种设施,如滑雪旅游者需要的滑雪板、缆车、滑雪服装和急救设备;水上运动必须具备的划艇、赛船、风帆、划水板、摩托艇、冲浪板、救生艇、急救车等设备,这些设施都是为接待旅游者所必备的。体育旅游设施是否齐全、实用,服务是否周到,标志着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程度,是体育旅游市场的硬件条件标准,在这方面,我国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其次,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差。旅游服务是旅游部门利用一定的旅游设施或其他条件,为旅游者在整个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包括饮食、住宿、交通、导游、翻译、购买商品等方面的服务。高质量体育旅游服务包括体育运动器材规格齐全,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导游资料详细,宣传到位,使游客一目了然;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的标志是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旅游服务,应该既使旅游者满意,又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我们还存在着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旅客不满意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再次,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内容多年不变。不少来过中国还想再访的客人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能满足其寻求新经历的产品而作罢。面对国际客流和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目前还外于被动和力不从心的落后状态,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包价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不能适应不同年龄的需求。另外,体育旅游产品质量下降也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3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3.1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产业与旅游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造成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该加强联合,相互协作,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沟通和平衡的桥梁,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

3.2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同国家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和2008年奥运会结合起来,以国家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国家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制订规划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将体育旅游纳入国家整个旅游计划之中,建立全国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其次,必要时可考虑体育旅游业的“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超前的含义是指速度、水平培养两个方面超前。发展速度超前,是指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行业发展水平超前,主要指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前,旅游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3.3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是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任何旅游点要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否则,没有特色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所以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地方,体现本地区的特色,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对旅游线路、活动、景点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离开自身的人文优势和自然优势,要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显示其丰富价值。

3.4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培养专项服务人才

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这是两大产业能融合的重要条件。体育旅游分为参与体育旅游和观战体育旅游,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旅游者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运动方法才能达到康体健身的目的,有许多活动项目必须经过专项指导后才能去参与,例如潜水、蹦极、攀岩等,所以参与体育旅游需要有精通科学训练的服务人员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康体健身,而且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3.5细分体育旅游市场,合理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体育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目的的旅游产品。由于消费者有康体健身、休闲疗养、养性娱乐、寻求刺激等不同的需求,任何一种体育旅游产品都不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所以只有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细分为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市场、健身体育旅游市场、刺激体育旅游市场、竞技体育旅游市场、观战体育旅游市场。

体育旅游范文篇7

关键词:体育旅游文化;顶层设计;文化土壤;提升路径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数据,全球旅游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仅有2%~3%,但体育旅游作为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中的细分产业,又是两大产业创新性融合的新兴产业,其增长速度之迅猛,达到每年14%[1]。2015年,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2050亿美元,占旅游市场总量的15%。可见,体育旅游市场受欢迎度之高,市场需求量之大。反观国内体育旅游市场份额,仅占5%的旅游市场份额,仅有1700亿元的产值收入,距离世界体育旅游平均15%的占比有较大差距,而相较于发达国家体育旅游高达25%的占比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2]。当下时尚、潮流、受欢迎的旅游与体育活动形式的融合,能为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及新鲜刺激的户外运动,这正是体育旅游的魅力。尽管,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在不断增长,但对体育旅游理解、体育旅游消费模式以及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症结在于旅游和体育相关产业部门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体育旅游文化土壤的培育、缺乏多元文化要素的融合与积淀。因此,笔者通过分析我国体育旅游文化的缺失原因,对照国外体育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解析我国体育旅游文化现象,探寻我国体育旅游文化提升路径。

1体育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对体育旅游文化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一些学者从体育的视角出发,认为体育旅游文化的落脚点是体育项目或体育活动,强调体育旅游主体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或体育活动中来,从而对体育内容和体育精神拥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3,4];另有一些学者从旅游的视角出发,认为体育旅游文化的形成是要归因于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而为旅游目的地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认为体育旅游文化是体育旅游的灵魂与精髓,具有文化元素介入、文化主旨导向的体育旅游才能长远可持续发展下去[6,7]。本研究认为,体育旅游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旅游、文化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体育旅游文化是体育+旅游+文化的结果,是指为实现旅游者达到一定的体育活动目的而进行的自然、人文等多元文化要素介入的结果。

2我国体育旅游的文化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2.1体育旅游发展历程短暂。2.1.1起步较晚。19世纪末,西方体育旅游开始起步,20世纪中后期体育旅游已加速发展。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历程是比较短暂的[8],起步时间也是相对较晚的。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了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进而带动了一大批户外登山爱好者开始进行户外登山探险活动。1984年,我国首家体育旅游专业服务公司,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户外登山爱好者打造专业化、科学化、安全化的体育旅游服务[9]。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低,国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饮食、服装、医疗、教育等领域,而用于体育旅游的休闲型消费相对较少,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人们对体育旅游的需求迟迟未产生[10]。体育旅游文化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是在体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积淀起来的,因此体育旅游的起步较晚势必会造成现阶段体育旅游文化的缺失。2.1.2体育旅游意识滞后。“体育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欧洲学者Rusikin在观察了人们体育户外休闲活动之后提出来的[11]。20世纪中后期,战后西方社会经济复苏,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人们收入水平提升,闲暇时间增加,同时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体育旅游活动,并在市场上得到了较大反响。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旅游,欧洲国家政府不断注资建设体育旅游设施、举办体育赛事、开发户外休闲活动等,因此欧洲体育旅游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8]。国外“体育旅游”概念的诞生是建立在设施完善、赛事增加、收入提高等基础之上的。我国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匮乏、体育旅游形式单一、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等客观现状与体育旅游认知与意识滞后不相匹配说明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发展体育旅游。2.1.3相关推动政策较少。1995年,我国首次颁布《就关于体育旅游业的几个问题》,但只是简单阐述了体育旅游的含义,对体育旅游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2001年和2002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体育主题旅游活动———体育健身游,并强调了体育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8]。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2016年国家旅总、国家体总联合《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7年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申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12],不断刺激国民对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但是,这些政策时间间隔较长,数量较少,内容种类比较单一,并且政策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因为在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始终都是旅游部门与体育部门两个独立分离的部门分别办事,缺乏沟通交流,再加上存在利益分歧,进而政策制定上缺乏结合点与融合点。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如果缺乏正确的政策导向与帮助,在发展中就会在融资、资源开发、宣传等方面遇到困难,体育旅游文化也就难以形成。2.2缺乏体育旅游文化的生长土壤。2.2.1体育旅游形式单一。我国现阶段体育旅游是以“赛事游”为主的,其中“观赛游”占较大的比重,“参赛游”有待进一步开发完善。由此可见,我国体育旅游形式单一,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尚未形成[13]。在“赛事游”的基础上,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还停留在观赏性体育旅游产品的表面性打造,开发深度不够[14]。国外学者Jago,Chalip指出事件举办地的各类旅游吸引物,如文化风俗、商业及娱乐活动等,如能得到充分挖掘与开发,如能与事件活动本身所推崇的价值、主题相吻合,则对旅游形象提升具有促进作用[15]。因此,体育旅游文化的培养是需要建立在多样化的体育旅游形式之上的,其内涵是需要在多种形式体育旅游活动举办期间被挖掘的。2.2.2利益导向与文化培养的矛盾。现阶段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忽视了文化培养对体育旅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体育旅游发展初期,如果只谋求短时间内经济利益的增长,就会造成体育旅游资源无序开发,甚至会造成旅游目的地自然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例如喜马拉雅山登山运动的开展,因为资源的无序开发、相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六百多吨垃圾遗留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16]。另外,宁夏沙坡头的滑沙活动,由于当地旅游企业与旅游部门一贯强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造成了游客数量远远超出了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造成了“沙坡鸣钟”奇观质量的下降[17]。尽管中国现在处于体育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但体育旅游文化的培育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人与体育要素、旅游要素在不断地交往与接触中形成。2.2.3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设计与创新不足。我国现有的体育旅游产品普遍局限于自然景观的直观欣赏,其文化设计与创新不足。以马拉松为例,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除了地理位置不同,在赛程设置、营销方式、活动打造等方面都很雷同,没有把当地的人文特色景观或是历史文化特色融入进去。因此,既不能给“跑马者”留下与众不同的跑马体验,也不能吸引大量的观赛者不远万里前来观赛。另外,近几年我国相继打造了河北崇礼冰雪小镇、河北高碑店登山小镇、贵阳国际足球小镇等,目的是为了满足专业训练的需要及带动当地体育旅游的发展,并增加了参与性与体验性较强的体育旅游活动产品。但是,这些“参与性”产品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一是因为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缺乏户外运动体验之余所需要的吃住玩等深度体验产品;二是因为管理者站位较低,没有考虑到要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体育旅游品牌,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18]。因此,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目前面临形式单一、内容匮乏、文化缺失、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2.3缺乏协调合作体育旅游行政管理主体。2.3.1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冲突。从20世纪80年代体育旅游开始起步,国家旅游局在一手负责体育旅游的全部事宜,到如今的体育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国家体育总局也加入到了体育旅游的管理当中。但是二者之间由于谋求自身发展利益,存在矛盾冲突,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从政策规划到落地实施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因为“体育”和“旅游”隶属于两大截然不同的行业,在短暂的发展历程中交融度与渗透度不高[19]。一旦出现“管理空白”,就会造成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或浪费消耗,进一步影响聚集效应与联合效应的发挥。2.3.2缺乏体育旅游文化的顶层设计。体育旅游文化的“顶层设计”应该统筹考虑体育旅游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要素以及在最高层面上探寻现状的提升路径、问题的解决之道,它需要理性、统筹、战略眼光与全局观念[20,21]。目前,我国体育旅游文化顶层设计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体育旅游政策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我国有关体育旅游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弥补体育旅游市场的漏洞,带有滞后性,并没有在问题发生前就做好预警机制,缺乏前瞻性。另我国体育旅游政策的制定是零散、片面的,缺乏系统性,没有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要素的系统规划[22]。二是主管体育旅游的相关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横向沟通与联系。比如,在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体育场馆用地需求、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等需要相关部门与土地、城建、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充分沟通与对接[23]。2.3.3缺少专门的行政管理主体。在体育旅游文化培养的过程中,我国单纯依赖于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分别管理,缺少专门的体育旅游的行政管理主体。由于两大行政部门利益存在偏差依旧无法形成合力,导致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通道没有完全打通,导致体育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进而延迟体育旅游文化的形成。而专门行政管理主体能够专注于体育旅游专项事物的处理,例如政策、服务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等。

3我国体育旅游的文化补偿策略

3.1借鉴东京马拉松。“全城出动”效应,打造赛事文化特色,营造具有感染力的赛事氛围东京马拉松是世界六大马拉松之一,自2007年首次举办到2009年被国际田联认证为金牌赛事仅仅历经了两年,也是除了伦敦、纽约马拉松之外,普通市民参与规模最大的赛事之一。东马之所以能成为当今最受热捧的赛事之一,除了具备完整的赛事流程、规范的组织形式等基本要素,是因为其达到了“全城出动”的规模效应,人人出动、人人参与。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到赛事组委会的微观设计、再到普通市民的广泛参与,彰显了这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兼容并济的城市的独特魅力,体现了这座城市传统的精致与现代的创新。东马的“全城出动”效应,一方面是东京普通市民人人都自愿为东马的成功举办奉献一己之力,营造了热情好客的城市氛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比赛当天前来观看比赛的民众们会提前在家里做好各式各样的传统点心等之类的小吃,沿街向参赛者无偿奉送,更有细心的民众会为参赛者提供止疼喷雾或防抽筋喷雾,打造了服务周到的赛事文化。甚至,有报道称“不是东京马拉松多出色,而是东京的观众是世界一流的”。东马在“全城出动”的效应推动下,所打造的赛事文化特色主要有两点:其一,与日本潮流的动漫文化产业巧妙结合,突出“体育+文化”的特色。马拉松运动员可以Cosplay(角色扮演)动漫人物,身着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还会时不时做出动漫人物的代表性动作、喊出经典台词,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其二,打造体贴、细致、周到的赛事服务。首先,东马从不拒绝残疾人参赛,甚至会为盲人选手配备伴走工作者。这些工作人员会全程陪护盲人选手,为其指引道路、领取沿线补给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其次,东马的移动厕所供应量是最大的,起点处618个,沿途43处396个,最大限度地避免排队等候现象的发生。最后,在比赛结束时组委会还会为参赛选手提供专业的按摩、足浴服务,尽量缓解运动员疲惫疼痛等症状。综上所述,我国体育旅游文化可借鉴的提升路径有:(1)充分调动当地市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采用从市民当中招募临时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等方式,让市民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旁观者”,这样市民才会主动产生赛事服务责任感与赛事参与的积极性。(2)结合举办地的特色文化,为赛事打造专属“标签”。从多民族角度来看,例如以傣族居多的城市在举办赛事的时候就可以将傣族“泼水节”的泼水习俗融入到赛事当中,赋予赛事本土、民族色彩,打造“民族”文化标签。从地理差异来讲,例如海南省可以打造“海岛”文化标签,福建省可以打造“客家”文化标签,西北地区可以打造“西域”文化标签等。(3)从基本的卫生环境出发,提供优质周到的赛事服务。近年来,政府针对旅游提出了“厕所革命”,这是当下体育赛事旅游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型赛事的举办意味着人流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现有厕所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赛事的需求。除了像东马一样提供“移动厕所”,设置大量的站点数,每个站点增加厕所数量,还要加快厕所的清洁打扫频率,保持整洁程度。(4)变单一赛程为多元化赛程,增添赛事的娱乐性、趣味性。赛程设计时在保证赛事专业化、规范化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一些适合业余参赛选手的娱乐性环节。以马拉松为例,可以设置“精彩瞬间”环节,在比赛中无人机载着摄像机会穿梭于人群之中,选手可以在镜头前摆各种姿势,赛后被选中“精彩瞬间”的选手会得到额外奖励。3.2借鉴法国登山小镇的休闲产业链条,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法国休闲登山小镇沙木尼坐落于法国中部东侧,与意大利和瑞士相邻,身处阿尔卑斯主峰勃朗峰脚下的山谷里。作为现代登山运动发源地,沙木尼仅有13000个常住居民,被称为“户外爱好者的乐园”“滑雪爱好者的圣地”,每年会有超过200万的登山滑雪爱好者和普通游客慕名而来[24]。在打造世界知名体育旅游小镇的过程中,沙木尼小镇从自然与人文两大资源双管齐下,以登山滑雪为核心服务,围绕游客参与体育旅游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游购娱、吃住行六大要素延长产业链,实现了体育小镇的典范打造。首先,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上,沙木尼小镇海拔1035米且位于山谷中,背靠丰富的高山资源,是非常理想的登山活动的出发点。当地政府与市场组织共同合作,依托起伏不定的地形、丰富的冰雪资源开拓大型滑雪场。当地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求市场组织开发冰雪资源时要坚持适度原则,并注重环境保护,避免打破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与此同时,沙木尼小镇没有忽视人文资源的开发。从小镇登山滑雪运动的创始来讲,就是由于人文历史的渊源。18世纪80年代,当地的猎人杰克•巴尔玛和医生米歇尔•帕卡尔两人首次登上了勃朗峰,两人敢于挑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鼓舞了整个小镇,就此引发了欧洲登山运动的热潮。总之,从小镇的创立之初就可以看出体育旅游发展的自然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决定了当地是否具有开展体育旅游的可能性。人文资源则决定了当地体育旅游是否持续健康发展。其次,沙木尼为了提高体育小镇的关注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小镇不仅仅局限于在冬季开展滑雪运动,而且追求多元化休闲运动的开发。沙木尼小镇另辟蹊径打破“滑雪小镇”的传统认知,在非雪季主动开发新鲜刺激的赛事———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使小镇一年四季热度不减。事实证明,从2003年第一届举办至今,每年八月份小镇都会借赛事之机吸引超过2000名越野跑精英和数万名参赛者前来观光旅游。素,充分整合了配套的休闲服务产业链。住宿服务上,小镇上有超过50多家星级酒店、青年旅舍、家庭旅馆、公寓、露营营地等,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住宿需求。并且小镇专门设立了物业接待部门,为住宿服务制定开发标准,监督服务质量,接收消费者的投诉与咨询;饮食服务上,提供传统的沙木尼传统美食与西式休闲美食餐饮,并且营造了安静闲适的就餐氛围,消费者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峰;医疗服务上,形成急诊+医院+研究中心的综合医疗服务体系,如:夏蒙尼医院、高原生态系统研究中心、山地医学培训与研究所三位一体,为突发运动伤害的登山滑雪者提供及时可靠的医疗救治服务。对于登山滑雪爱好者来讲,不可缺少的就是专业向导为其指引方向。1821年沙木尼小镇成立了一个由34名当地户外运动爱好者组成的向导公司,由此沙木尼诞生了登山服务业。发展到现在,小镇上最大的向导公司拥有超过150名注册的专业登山向导。另外还配备有专业的高山救援队,24小时不间断地轮流值班巡逻,极大地降低了登山滑雪风险的发生。最后,整合互补体育旅游与文化娱乐产业。沙木尼小镇为了给体育旅游消费者打造难忘独特的体验感,在每年8月份举办盛大的音乐节,还会提供精彩的马戏表演、烟花表演。在体育旅游的体验之余,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综上所述,借鉴法国登山小镇休闲产业链条打造的成熟经验,我国体育旅游文化的提升路径有:(1)打造以多元化休闲体育为核心,以完善配套服务为补充的体育旅游产业链。例如马拉松小镇、足球小镇、冰雪小镇等以单项体育运动项目为核心发展的体育小镇,除了要着重发展核心运动项目之外,还可以整合其他的休闲运动项目到体育小镇这个平台上,使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另外,要充分保障配套服务的齐全与专业,提供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医疗等多元化周边服务。(2)借助国际知名赛事,发挥赛事聚集效应,打造体育旅游文化品牌。例如,上海可以借助六大国际知名赛事,一年不间断地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加速打造城市名片,打造国际化、高端化、都市化的体育旅游品牌形象,进而积淀形成体育旅游文化品牌。(3)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设计不同的休闲运动项目,避免出现空窗期。例如冰雪小镇的打造,在冰雪资源丰富的季节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在非冰雪季节可以开拓越野、登山、徒步等休闲运动项目。(4)融入文化娱乐元素,提升体育旅游的趣味性、新颖性,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兼具的体育旅游文化。(5)加大医疗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安全保障。

4结语

体育旅游范文篇8

[关键词]成都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意识

体育旅游是以休闲度假、观光探险、健康娱乐为目的,在一定自然环境中,从事以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日益迫切,体育旅游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消费时尚,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形式,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发展成都市体育旅游,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按照地理位置,在成都市选取15个点来做调查,共发放1450份问卷,以保证整个成都市城区都覆盖到。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期刊网查阅大量资料。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450份,回收1221份,有效问卷1111份,回收率为84.2%,有效率为76.62%。

(3)逻辑归纳法:对调查所得数据和资料进行逻辑归纳。

(4)数理统计法:应用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成都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消费的状况

(1)成都市城镇居民收入与体育旅游消费承受能力的分析:体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决定这种消费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是:随着成都市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个人收入与参与体育旅游的比例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从而使外出旅游、追求健康的意识也随之相对增加,为体育旅游消费提供了前提条件。体育旅游已成为成都市中、高收入家庭的新的消费需求。

(2)成都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人群的构成情况

从性别特征来看,在整体的旅游消费者中,男性体育旅游消费者占55.3%,女性占45.7%,这与日常体育活动中男女比例的不均衡基本一致。由于男女在社会角色上的定位不同,传统的性别观对男女参与体育旅游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男性喜欢刺激、激烈、冒险的体育旅游活动,而女性在参与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体能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喜欢采用稳健的方式参与体育旅游。

从年龄角度调查分析,成都市中、青年是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人群,青年的体育旅游消费意识比较超前,追求时尚,敢于挑战自我,因而对体育旅游这一休闲方式更容易接受;少年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经济上不能独立,同时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参与体育旅游主要是随父母和学校组织的各种训练营活动,因而较少;年龄高的人群则因为担心身体健康状况而较少参加体育旅游。

从参与体育旅游城镇居民的职业分布看,在校的学生参与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5.57%,并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比例还将稳步上升;工人参与比例占总数的14.5%,这与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休闲时间的增加有直接关系;科教人员占14.2%,他们除单位出资安排的专门体育旅游活动外,还自发组织朋友、家人一道参与体育旅游;管理人员每年皆有公费旅游的机会,其中会务旅游较多,在此基础上,体育旅游也被包括其中,他们占总数的13.05%;个体工商者常因商务活动,参加相应的旅游活动,其中一部分为体育旅游,占总数的12.1%;营销人员占总数的10.8%。

从体育旅游消费者学历结构看,初、高中学历的占20%,这一群体以未成年人为主,而在成年人中专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0%,其中专科的占28%,本科占44%,硕士占6%,博士为2%。可见,人的受教育水平对体育旅游消费行为有较显著的影响。这是由于一方面他们的收入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是他们对现代社会的信息了解比较多,倾向于追求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更愿意通过参与体育旅游中的一些特殊经历,获得不同于常人的心理感受。

从体育旅游的承受能力方面看,成都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旅游消费还处于中下水平。其中500元~1000元这一价位消费最多占全部消费的28.6%,1001元~2000元占27.1%,而2000元以上的豪华型消费占14.7%。这表明多数人的体育旅游消费意识总体水平不高,同时也反映了成都市的体育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城镇居民主要以经济型体育旅游为主。

2.影响成都市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因素

(1)居民收入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未能参加专项体育旅游的人中,因经济实力不足的有114,占10.3%。居民选择“经济实力不足”是影响他们未能参加专项体育旅游的原因,居所有影响因素之首。

(2)闲暇时间:调查结果显示,“缺乏闲暇时间”在影响成都市城镇居民未能参加专项体育旅游的原因中排在第二位,有62.6%的居民选择了此原因。

(3)体育旅游产品价格与结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成都市城镇居民未能参加旅游体育活动的因中,有4.5%的居民选择“想参加,但没有合适的项目”,这说明,体育旅游产品的价格与结构是当前影响成都市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4)居民对体育的偏好:本次调查以居民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频度作为衡量居民对体育的偏好程度,结果显示对体育的偏好程度不同的居民参加体育旅游的人数占该组的比例随居民平时参加体育活动频度的增加而增加。

三、促进成都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增长的对策研究

1.正确引导居民体育旅游的消费观念

人们对体育旅游消费的态度直接影响其参与体育旅游的行为。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体育旅游消费意识较薄弱,因而投入也非常有限。由于成都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城镇居民收入比较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大力引导和带动人们参与体育旅游健身、体育旅游观赏等活力,培养参与体育旅游的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投入到体育旅游中去。

2.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政策法规体系及配套水平

成都市旅游市场多年来一直走着科学化的路子,相继制定了许多有关符合本地实际的旅游法规等,对成都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就一些与体育旅游有关的法规并没有完全细化,如体育旅游者的安全保障、人身保险和赔偿制度等等。由于体育旅游项目大多数具有挑战性,同时也具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这方面的法规是否全面、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体育旅游者的消费趋向。由此可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体育旅游法规体系与体育旅游消费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

3.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应具备广博的知识、综合的业务素质,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能够精通并指导旅游者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确保他们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能以自身的特点体现体育精神,展现体育魅力。目前成都市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省已有多所院校设立了旅游专业,旅游人才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体育旅游人才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旅游人才,现在还没有一所院校设立体育旅游专业,导致体育旅游人才严重缺乏。成都市应抓住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大力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建立专门的研究协调机构,促进成都市体育旅游的飞跃发展。

4.扩大体育旅游宣传的力度和广度

为使体育旅游更好的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广,应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展览等形式,挖掘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具有民族特色运动项目,不断丰富体育旅游的内容,满足体育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通过宣传能够使人们加深对体育旅游活动的进一步了解,提高体育旅游的情趣,媒体宣传将成为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重要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济南,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李朝晖周清明:试论四川体育旅游业的发展[M].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杨红伟:四川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势分析及开发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体育旅游范文篇9

常州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常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平地丘陵兼有,东临太湖,北枕长江,靠着天目山麓,京杭大运河穿过城市。森林覆盖率高,是江苏省地形最复杂的城市,非常有利于举办各种赛事。常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游客常年过来过来观看各种比赛,休闲,养身,锻炼身体。山水资源丰富,有太湖,滆湖,洮湖三大水系,金坛道教名山茅山,有南山竹海,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淹城野生动物园,是至今为止江苏省唯一一家超大规模野生动物园,园内含有世界各地珍稀濒危保护动物200多种。常州是一座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文化古城,古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常州目前享有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春秋时期城市遗址——淹城遗址,是常州古文明史的见证。常州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是我省的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常州市有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天主教协会等等。常州天宁寺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开山祖师法融禅师,天宁寺终日香火鼎盛,游客如云,现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在常州举办体育旅游的同时可以感受常州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常州交通比较发达,自古就有“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之称。水路交通便利,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312国道和沪宁、宁杭、常宁,沿江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苏第二大机场,4D级民航常州机场构成了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2008年开通省内首个快速公交系统BRT,为游客观看体育赛事提供方便,能够快速赶来,快速流通。常州拥有各类酒店几百家,其中五星酒店5家,四星酒店十余家,各类星级,连锁酒店涵盖各个消费层次。为接待不同层次游客前来观看比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常州各个旅游景点中心和体育中心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投诉接待、医疗急救、免费茶水、以及轮椅、儿童推车、雨伞租接、联系导游等等服务,为游客游览景点、观看比赛提供方便。常州相比省内其他城市具有场馆场地设施上面的优势,常州奥体中心是国际领先的体育馆,可以举办各种大型赛事。恐龙园可以举办射击、攀岩、定向越野、拓展训练;天目湖可以举办水上降落伞、划船、垂钓、水上乐园;红梅公园也可以划船、垂钓、拓展训练;青枫公园可以举办沙滩排球、滑板、轮滑、划船、水上自行车等;太湖度假区可以举办环太湖自行车赛;茅山可以举办登山比赛。常州已经成功举办2008至2012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并将继续举办2013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常州已经正式申办2014-2017年羽毛球大师赛;还有2013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12届全运会曲棍球预赛等国际比赛;以及2013-2014赛季全国乒超联赛。常州最近几年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总体取得一些成绩,外面对常州体育旅游有一些了解,相信常州继续的申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打出自己体育旅游品牌。

常州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大型体育赛事凭借其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多重经济效益、广阔辐射性而越来越被各级政府所重视,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参与到赛事中并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在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独特的体育体制决定了政府参与及主导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从申办大型体育赛事时所需的政府支持,到筹办赛事过程中体育部门和旅游等其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政府协调,到赛事举办期间政府相关支持政策与措施的协助,甚至于到赛后体育场馆的利用等各个方面,几乎都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其职能,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圆满成功提供保障。常州政府部门应在体育赛事和城市旅游互动的基础上加大营销资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各司其职与加强合作,其他各部门加强配合体育部门应承担以下重要职责:(1)要充分认识体育的战略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形成品牌;(2)制定好赛事旅游开发战略;(3)合理选择赛事,合理制定大赛承办战略;(4)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建设一流的体育场馆。常州体育部门从合理选择赛事并指定合理的大赛承办战略、打造赛事品牌等职责来说,主管部门要结合常州的品牌发展战略以及常州市发展目标对赛事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合理选择。选择比赛时要充分考虑常州的城市规模,旅游文化等因素,也要考虑常州旅游业的发展规划。结合常州各大小赛事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以实现体育赛事带动旅游繁荣,推动常州经济发展。旅游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1)与赛事主办方充分合作,提供完善配套服务;(2)传播赛事文化;(3)围绕赛事推出专项旅游活动;(4)重视赛后效应,为常州赛后旅游业发展做好铺垫;(5)完善常州旅游相关公共服务,打造国际化的接待服务水平。旅游部门应该为赛会准备好住宿、餐饮、交通、娱乐及公益设施作为基本保障,可以有效缓解赛会对各类设施及服务的需求压力,让赛事的当期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常州来说,可以把客流量分流到各个区和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扩大容量,也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当地不一样的风光;要更新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使常州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体系,对相关从业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并通过长期培养使他们形成较高的服务意识,养成符合规范礼貌礼仪。努力探索赛事周边活动的创新,丰富相关旅游产品。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可以借由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将常州作为旅游目的地来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并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适当的形式与常州自然风光、社会人文等融合到一起并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升级,然后精心设计相关的旅游线路及其他产品,利用赛事或旅游的推广会、各种宣传媒介等向国内外旅行社和主要客源地进行推介。体育赛事的举办不是单个部门的事,要举各部门之力打造赛事旅游,才能更好的完成。因此,常州体育局、旅游局、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和对外交流等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并与赛事拥有者和组织者积极合作,积极推广常州体育赛事旅游。首先,体育赛事组织者就要确立营销目标,以便后续开展内容广泛的赛事与旅游的营销推广。在赛事举办之前,赛事组织者就要与政府部门积极合作,将常州的城市品牌、城市体育精神与文化、城市精神与风貌、城市旅游价值内涵的推广作为赛事成功运作中最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要积极利用现代整合营销手段和全方位的宣传媒介对赛事和城市进行大力宣传,不仅要向观众游客们展示体育赛事的正面形象,还要通过提高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要将常州正面的城市形象、旅游价值自然的融入到赛事推广中。其次,要加强对体育赛事中的旅游事件的策划与营销。第三,常州应该总结和分析现有大型赛事申办及举办等一系列过程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结合现有体育体制的特点,参考中国其他城市和外国一些城市的经验,积极探索新的办赛形式。不断总结经验并探索创新,努力引进或创办更多符合常州城市文化及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具有开发潜力的大型体育赛事,并积极打造品牌赛事,通过赛事本身的形象魅力来促进常州的城市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每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的自身特色的体育赛事,选择赛事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规模,功能定位,城市传统和发展目标等因素,合理选择申办和主办的赛事级别、运动项目和赛事的风格,使得城市旅游和体育赛事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常州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开发体育赛事,比如利用奥体中心举办一些室内的球赛,青枫公园举办沙滩排球,天目湖举办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恐龙园可以举办射击、攀岩、定向越野等比赛。建议在市级层面,组建常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是旅游局、体育局等主要部门负责人成员,建立市级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发展小组,下设办公室,定期研究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各区,县级市也建立相应的小组。共同促进常州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落实打造常州新旅游名片。常州在旅游方面与相邻城市比较,已经缺少明显的竞争优势,传统思路不能给常州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近些年常州经济在江苏省地位的下滑,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本人希望政府重视常州体育旅游的开发,打造常州体育旅游品牌,真正带动常州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和城市旅游在需求层面和资源层面的互动发展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同时,大型体育赛事和城市旅游在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具有很多内在协调性和一致性。此外,从国家目前的产业发展政策来看,强调体育与旅游的产业的互动发展与融合,笔者认为常州发展体育旅游,这是符合时展潮流的,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体育赛事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方式也不断发展变化,寻求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式,把越来越多的花费投入到体育健身和各项观赏、参与的体育比赛中,强化了比赛的旅游功能,同时也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常州各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常州的旅游将得到空前发展。

本文作者:张卫兵工作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旅游范文篇10

[关键词]旅游资源体育旅游品牌建设

云南特殊的地貌和地质结构,形成了遍布全省的高原湖泊、高山峡谷、雪山冰川、石林溶洞、热带雨林等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品位极高的自然景观。而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礼仪、饮食习惯、宗教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等又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得云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又神秘、神奇。为此,多年来云南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使旅游业迅速崛起,云南不仅成为了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云南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传统的观光旅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以参与、体验为特征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民族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是以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为背景,以民族体育资源为基础,通过挖掘各种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来规划设计、组成相关产品,引起人们的消费兴趣与需求,进而参与民族体育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不仅让旅游者在旅游中通过从事各种身体锻炼、休闲娱乐、体育康复以及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在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和谐的实现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将成为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品牌建设在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旅游业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目前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如何抢占市场先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持续发展,是呈献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民族众多是云南的一大特色,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流传着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多达300多项,例如过溜索、登天梯、爬刀竿、射箭等民族民间活动独具特色[9]。其次,云南的水利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着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等六大水系,而且有“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还有奔流湍急的“长江第一弯”和“汹涌奔腾、景观险奇”的虎跳峡,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漂流资源。而洱海、抚仙湖等水域则是设置游泳场或开展水上冲浪、潜水、划艇、龙舟、垂钓、帆船等体育娱乐项目的重要区域;同时,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使得云南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但是从当前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努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规划与指导,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尚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发展状况;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形式老化,特别是对民族体育资源、探险资源、体育竞赛与训练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使其特色优势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品牌意识淡漠,对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的品牌宣传与促销力度不够,缺乏有影响、高品位的体育旅游精品;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经营活动起点低、规模小,体育旅游活动的整体配套性差,体育旅游的设施不完善,市场运作不科学等等,从而使得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应有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云南体育旅游的长期、科学有效发展。

一般来说,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大小和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国家和地区是否拥有和拥有名牌的多少,标志着其经济扩张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对旅游业来说,现代旅游业的竞争是精品和品牌的竞争。打造强势品牌,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机遇所在,既是竞争必须,也是生存必要。品牌是实力、地位、信用的体现。是打开市场,赢得竞争,获取利润的重要保证。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谁能真正树立起旅游品牌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的方法去营造、经营和管理品牌,谁就能够抢得旅游发展的先机,占据旅游发展的制高点。面对当前旅游市场竞争剧烈的客观现实,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只有通过实现对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以品牌吸引游客,以品牌的打造来带动市场,才能做到实现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云南体育旅游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才能有效地延长云南体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加大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增殖空间。总之,必须大力推进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品牌建设,塑造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强势品牌,为实现云南体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品牌定位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品牌所表明的应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品牌不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渗透着某种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进行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创造鲜明的品牌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最终赢得市场。但是,如果在品牌定位中忽视市场调研,脱离云南实际,这样的品牌定位必然是盲目的,它不仅经不起的市场考验,而且会成为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的致命伤。所以要从立足地方、体现本地区的特色方面进行定位。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云南独有的自然优势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创造性地开发云南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二)旅游品牌营销手段要力求多样化。大打价格战是传统旅游市场常见的营销手段。由于无止境的价格竞争,导致旅游行业利润越来越低,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必然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中,要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通过广告宣传、公共关系、人员推广和业务促销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实现云南体育旅游的整合营销,塑造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有效提高云南体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三)要注重品牌创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通过对体育运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进行调研,确立并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主题与形象。通过新颖、独特的创意思路,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项目及实施手段来演义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风格,表达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品牌主张,让消费者感受到浓郁的地方风味及奇特的民族风情,满足消费者在体育旅游活动中求知、求健、求美、求动、追求回归自然、参与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的需要。

(四)要挖掘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品牌文化内涵。品牌文化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它是品牌的灵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体现着某种传统;二是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现代旅游市场中,由于激烈的竞争,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很快。不同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是有效延长品牌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关键所在。文化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展示着其代表的独特文化魅力。云南自然气候独特,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奇特、内容典型、参与性强,成为云南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所以,在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从云南体育史、云南少数民族发展史等方面,研究整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在云南体育旅游产品的品牌诉求中,突出云南民族文化特点,以提高云南体育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

(五)向消费者推荐和宣传云南体育旅游品牌。塑造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形象,涉及到云南体育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整合,所以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和途径,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加强其宣传力度,传播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形象、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有效沟通,从而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旅游旅游者系统,树立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名牌的整体形象。只有经过广泛宣传,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才能被社会和公众广泛接受。通过宣传不仅要使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得到增强,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而且在全方位地宣传云南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内容的基础上,展示独特的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形象。同时,通过宣传、吸引消费者的参与,并借助参与产生互动,让消费者真正成为品牌的主人,建立品牌忠诚。

三、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路

世界旅游经济发展已经从产品营销时代进入品牌营销时代,中国旅游市场也开始步入品牌消费的理性时代,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只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好地发展。为此,要从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的品牌建设:

(一)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有的体育资源和传统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特别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体育项目形式奇特、内容典型、参与性强,如过溜索、荡千秋、磨秋、爬油杆、花杆、刀杆、射箭、陀螺、斗鸡、斗羊、斗牛、民族体育舞蹈等等,这不仅为云南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也为国内外游客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丰富健身活动创造了广阔空间。所以,在实施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挖掘、研究、整理出表现云南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并从体育运动的角度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危险性,然后采用参与式营销的手段,激发旅游消费者参与各类民族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了突出云南特色,并让游客玩得尽兴、尽情、尽力,应充分利用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与民族体育资源。例如,到迪庆不仅可以让游客参观独具风格的藏族宗教建筑、绘画、歌舞和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项目表演,还可以徒步登上巍峨的山峰,领略壮观秀丽的云南高原风光;到丽江古城不仅可以享受小桥流水的幽静,而且还可以感受东巴武术的神韵;步入彝族村寨,不仅可以了解彝族毕摩文化和十月太阳历的博大精深,而且可以观赏到精彩的斗牛、摔跤等竞赛;在哈尼村寨不仅可以欣赏美丽壮观的云海梯田,而且可以爬上磨秋娱乐,在旋转飘忽的运动中感受人与自然的接近;到怒江大峡谷傈僳族聚居的村寨旅游,可以在悬空跨江两岸的溜索上感受民族交通工具的惊险奇特,还可以观赏到少数民族同胞“上刀山”、“下火海”的精彩表演。

(二)结合各地的自然资源与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状况,设计并突出行程合理、特色鲜明的民族体育旅游线路。如结合昆明大理丽江旅游热线推出白族(本主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摩梭人体育旅游专线;结合昆明西双版纳旅游热线推出傣族、景颇族、基诺族的热带丛林民族体育路线;结合昆明保山怒江旅游路线开发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大峡谷民族体育探险旅游;结合昆明文山旅游热线推出壮族、苗族体育旅游路线;结合昆明建水元阳旅游路线推出哈尼族、彝族体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

(三)利用云南特有的地形地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云南地理环境复杂,地貌地势特征奇异多姿,不仅有绵延巍峨的山峦、奔腾湍急的河流、雄奇陡峭的雪山、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而且还有神秘美丽的香格里拉、众多的湖泊溶洞、瀑布、温泉。这一切,都吸引着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前来探险、娱乐、观光。为此,通过充分利用云南独有的自然资源、气候资源、区位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集体育竞赛、体育探险、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健身、民族体育风情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使之成为国内外有优势、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的知名体育旅游活动聚散地。

(四)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各种传统的竞赛活动。由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的不同,形成了云南各民族多元的体育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表现本民族特有的生活、劳作、休闲、娱乐等为特征的一系列活动,逐渐演变成为多姿多彩、富有民族浓郁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如傣族“泼水节”期间的赛龙舟;彝族“火把节”期间的摔跤、斗牛、射弩、爬杆;白族“三月街”期间的赛龙舟、赛马;傈僳族的“刀杆节”中的上刀杆等都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可以通过组织专门力量,对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提炼、包装,借助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让少数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与体育旅游联姻,以新、奇、特吸引中外游客。通过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扩大影响,让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竞赛活动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参考文献

[1]饶远、张云钢,云南体育产业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308--309

[2]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76-178

[3]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3-234

[4]尹贻梅等,旅游产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4(8):29-31

[5]丁俊生,新经济时代体育消费特点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1(2):35-36

[6]朱竞梅,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问题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0(3):40--41

[7]曾德国,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策略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7):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