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1:28:18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1

1、判断:即对个体身心发展潜能和已有发展水平作出正确的估价鉴别。

2、发展:即充分发挥个体身心的潜能,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展的各种素质。

3、同化:即把那些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个性生理、心理品质。

所谓内化,实质上就是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的外在素质的内化过程,也就是人的思想、意识、观念的社会化过程。社会观念、伦理道德等对学生的熏陶,许多是通过无意识、无目的,潜在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一定文化环境和社会道德环境中学习、生活,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感染,暗示或对其进行模仿,逐渐实现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积淀,可见外界环境刺激通过人的意识或无意识发生作用,使人格、心理从量变到质变,形成主体的内在素质。

体育课的特点比其他学科更具小社会的雏型,一组综合练习,一个分组练习,一场教学比赛等等,以其不同于德育和智育的特有本质及其独特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的发展。

体育教学常规是体育教学中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教学规律、原则而提出应遵循的教学规定与具体要求,它是教学科学化、最优化的某些具体体现。制订执行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功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保证,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守纪律、讲文明、爱公物、懂礼貌等优良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体现在教学常规的规范执行。教学常规执行服务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教学常规互相促进、同步提高,而且同样凝结着内化的过程,只是程度不同。

因此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教学常规要体现素质教育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

二、教学常规要切合实际、可操作性不搞形式主义。

三、教学常规要具有稳定性,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四、教学常规要有权威性、严肃性,并要坚持严格执行。

具体的体育教学常规是:

一、教师:

1、熟悉大纲、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场地器材。

2、优质施教。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观点,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科学合理运用各种教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器材(如多媒体、录像、投影仪等电化教学手段)。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穿运动服、鞋、教态亲切、自然,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清晰,口令正确,声音宏亮。

3、文明执教。为人师表,保持师生和谐协调的气氛,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无故离开课堂,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课。

4、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小结,整理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统计好课的运动负荷分析图表,考核测验成绩等。

二、学生:

1、上课正式铃响前,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人数、检查着装,排除危险易伤的物品,向体育老师报告出勤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如有学生迟到应向老师报告,说明原因。经老师允许方可入列,站在排尾。安排伤病学生见习,视情况合理安排适当的活动或服务性工作。因故不上课者,必须按规定手续请假。课中学生不得无故离开课堂。下课前必须集队,小结讲评,灵活布置课外作业,师生互道再见。

2、课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体操教学时,必须有专人保护与帮助,投掷项目必须在教师组织下进行,不得对掷,上游泳课时,必须编好小组,在浅水区教学。

3、爱护公物,学生应自觉爱护体育场地器材,掌握合理搬运器材的方法,按时归还上课的器材。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2

一、通过体育教学,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

并告诉学生体育不仅是与自己身体健康有关系的问题,更有向“更快、更高、更强”进军的体育大家庭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从而使当代中职生了解体育不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进一步告诫学生,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要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人体极限不可缺少的载体,应勇敢地向困难挑战。

二、强化体育意识,激发参与体育的原动力

体育意识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采取个人认为行之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目前,就中职学生整体而言,提议意识比较单薄。具体表现为:一是应付考试,缺乏主动性。有些中职生怕哭、怕累、怕炼,锻炼与否无所谓,缺乏对体育锻炼意义和知识的了解,造成认识上的偏颇。二是缺乏积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分组练习中,不能及时完成体育教学内容,结果造成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中职生虽然成绩差,但是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男生大多数好表现、喜欢竞赛性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则大多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以大纲为准绳,因地制宜,适当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培养兴趣,逐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2.加强体育教学,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提高体育学习兴趣。3.利用竞赛方式,鼓励多数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是强化和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最有活力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如在冬季体育教学中,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拔河比赛吸引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观看比赛的过程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挖掘体育个性,注意扬长避短

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依赖体育个体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体育个性的发倔和培养已成为体育教学追求和探索的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体育教学中,那就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施以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借以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贯穿有趣的教学形式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氛围中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对于性格沉稳、文静、不好动的学生应加强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使体育锻炼成为主动的、终身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更好地根据他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区别对待,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的身体优势。

四、培养体育道德,坚持“道德”第一

体育道德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依据的思想道德规范。优良的体育道德将极大地促进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而恶劣的体育道德作风将极大地阻碍体育运动正常进行,如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屡禁不止的兴奋剂丑闻;学校强占场地现象时有发生;在身体接触运动项目中,如足球、篮球中,有意识的恶意报复性伤害等。恶劣的行为对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来说是个别现象,但它们造成的危害不能低估。如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或小型竞赛中,学生表现出极强的集体荣誉感,但不乏极少数学生为了取得成绩做出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在肯定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指出其错误的行为只会给集体带来耻辱,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这不仅是体育运动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还是我们培养全面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3

体育课是学校各门功课中危险系数最大的,这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体育教师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把学生人身安全落到实处,万一出现事故要冷静处理,我觉得体育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师要协同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建立学校卫生保健制度,为学生建立卫生档案卡,对患有心脏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将其病情通知家长,体育教师建立个案,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在运动中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监督,避免在教学中因运动量过大而导致昏迷、猝死等事故的发生。

(二)体育教师应认真备课、写好详案

认真备课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高一教材取消了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体育项目,如:铅球、铁饼和标枪等,新增了医务监督、运动处方、技巧、武术和健美操等内容,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大有裨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备课要把所授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本课安全保护措施”栏中,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认真学习和钻研新教材,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擅自变更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即使是负责运动队训练的教师也要根据比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安排好时间和强度。比如校篮球队,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对身体训练要有一个‘度’。

(四)在上室外课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和各种器械,比如:单杠、双杠应确保牢固,跑道、篮球场地确保平整,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宣布课堂常规,从开学第一堂课就要讲明要求,对学生严格要求,上课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高跟鞋、皮鞋上课,以免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情况。准备活动要充分(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以免在体育活动中产生肌肉拉伤。

(六)上课时,体育教师讲解要明确,示范要规范。高难度的动作必须按照体育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如器械体操中的单杠、双杠、山羊等项目不仅要讲解明确,示范标准,而且学生的练习也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派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好保护。对未能完成动作的学生给予帮助,使其建立自信心。

(七)体育教师上课组织要严密,特别是学生分组活动前,一定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做好各种安全保护措施。

(八)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场地,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有一种敬业、爱岗精神。现代课堂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模式,但并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提倡个性的张扬。

(九)体育教师课堂上应调整自己的情绪到最佳状态

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十)体育教学中要提倡情感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为情感教育它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作用。如果学生的情感是积极的、增力的,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学习动作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如果情绪不好时,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知道学生在想什么?

(十一)即使发生了意外事故,一定要沉着、冷静做好救护工作,与家长的谈话要有礼貌、有理、有节,要慎思而后言。因为,任何一句不得体的话都有可能引发一场“官司”,给本人、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十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也不能推卸,但是对家长、学生提出的无理要求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十三)体育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无论是学校还是我们,都要增强法律观念,做到无责不揽、有责不推,认真学习2002年9月1日执行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手册。对体育课发生的人身安全事故的原因要具体分析,笼统地说是学校、教师或者是学生的责任是不科学的。

(十四)正确引导体育兴趣活动,开展各种比赛应注重“安全第一”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4

一、小新闻

体育课开始,教师选择与体育课内容有关,比较典型、具体、生动的小新闻进行教学,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备战奥运的运动场上,每位学生都是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选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同学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运动员,有的同学争着说:“我们要当冠军,为国争光。”又例如,在进行耐久跑教材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烦、乏味和畏难情绪,我们就结合教材特点,给学生讲述“马家军”连连打破世界女子长跑纪录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进行刻苦训练的故事,使学生对她们崇拜、羡慕不已,从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地锻炼,更好地掌握耐久跑的技术、技能。这就可称之为“本心乐为”吧!*

二、小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开展愉快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安排“快快集合”游戏,可以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迎面接力”、“鲤鱼跳龙门”、“支援前线”等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把单调枯躁的练习动作变得生动活泼。同时又发展了学生奔跑、跳跃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完成了大运动量的活动。在课的结束部分,我们则安排一些“快找伙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等游戏,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调节心理,让学生体会运动后的舒适感觉,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结束一节课的学习。

三、小图片

图片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是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之一。

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向学生出示精美的小图片,便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历欣赏羡幕--向往--渴望实践的过程,此时,再加上教师精练生动地讲解,优美准确地示范,恰当地点拨,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例如,我们在教“快速跑”时,为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摆臂”动作,就将正确摆臂动作的小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图片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快速摆臂动作。又如投掷的“挥臂过肩”动作,单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出示分解动作的图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努力实践,达到了以愉快的心境学习、锻炼的目的。

四、小舞蹈

简单、轻快的小舞蹈,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调整、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从而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在一节紧张而强度又大的体育课中,如果穿插几个优美的小舞蹈,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的心境中锻炼身体,受到和谐美的教育。例如,在一节以跳短绳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上,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韵律绳操”、“铃儿响叮当”、“丰收之歌”等小舞蹈,在另一节以耐久跑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中,我们穿插了“嘟嘟迪斯科”、“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在以投掷轻物为主要内容的课上,我们则安排的是“拍皮球”、“小燕子”等小舞蹈,这些大都是我们自己创编的小舞蹈,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变“要我炼”为“我要炼”。”

五、小竞赛

竞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竞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竞争的意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例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练习时,教会学生一段口诀,师:“比比哪组走得好?”生答:“我们小组走得好,谁也不乱跑。

”师:“比比哪组走得齐?”生答:“我们小组走得齐,谁也不乱挤。”教师及时对走得好、走得齐的小组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另外,在体育课准备活动慢跑时,我们也让小队长领着进行,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喊口令,教师巡回表扬口令宏亮、队伍整齐的小队,被表扬的小队更加兴高采烈,没有表扬到的小队也不甘示弱,整节课上学生们情绪饱满,兴致特高。

六、小奖励

为了鼓励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我们在教中除及时鼓励表扬认真锻炼、遵守纪律的同学外,还设立了几个奖项:

1.拼搏奖。

2.体育委员奖。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5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是一项独立的存在,在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其目的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之后,通过严格、系统、科学的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课程主要就是在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社会发展形态形成的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目前,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现阶段的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构成环节,是学校基础工作得以展开的重要所在,是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快速进步,体育课程建设越来越全面、广泛,成为了现代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构成环节,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二、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教学是学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构成环节,在教学中,主要就是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利用一些系统模式与结构体系,形成相应的系统化工作模式与流程。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一般均是利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有关体育知识、基本技能与卫生健康知识等,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中,主要就是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三、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互相独立的关系

利用现阶段科学角度进行分析与总结,课程论和教学方式应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两种互相独立的学科,由于课程与教学所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是教育教学的两个分支,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形成了两种不同模式的概念与标准,但是其研究本质依然是互相独立、互相依存的关系。课程论是课程研究中各种教学课程与专业概述,而教学方式主要就是教学工作中实现教与学的主要途径。体育课程理论指的就是在教学工作中,利用课程整体规划、课程评价、课程视角标准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工作,而体育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展开,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中,课程概念主要就是突出学生个体与学生学习范围,强调教师行为的一种模式。一直以来,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体育课程研究中,一直把其当成是一种教学理论的研究,目前,课程理论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在教学体系之外的学科模式,得到了教学工作的公认。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得到了不断的引进,促使教学方法得到了不断改进与完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其逐渐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往有人提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之间并不排斥,而是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完善与优化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明确其互相独立关系的同时,实现两者的促进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互相制约与促进的关系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紧密联系的关系。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处在不同的领域当中,也是互相不影响、以互补形式存在的,但是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理论的引进,使这两个平行交叉的学科产生了一定的联系,进而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设置与体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设置内容枯燥、死板、种类繁多,并且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经常采取一些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进而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有好的教学,才可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不只是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转变被动的学习地位,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协作氛围、会话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轻松、愉快的学习,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不是在外界刺激情况下的被动接收者;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指导者与组织者,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与传输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递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对象;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构建协作氛围与会话环境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媒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知识信息,增进彼此的了解,促进互相感情交流,与此同时,在教师一言一行与人格魅力的影响与感召下,不断感染学生的内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经常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主要就是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被动学习的状态,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显然,此种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认真分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6

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让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的重要实践。做好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心愿。但将快乐体育理念渗透到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困难:

1.1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提倡与落实了一段时间,但是,中考与高考、研究生考试这样的重大考试仍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一些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学界影响力,只关注学校的科学文化人才培养,将更多的教育精力放在了文化课教学中。在大学校园中,学校关注科研活动,关注学生的英语证书考取,关注学生的各项技能比赛,忽视了体育教学。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学观不科学,影响了快乐体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1.2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

大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与实施者,也是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与体育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快乐体育观念落实的价值。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快乐体育教学,给当代大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体育教师队伍中,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没有认识到教学模式更新的重要性。这些教师认为,只要他们组织学生开展运动,在体育课堂中活动起来,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标,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在创新型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也不能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去思考与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促进快乐体育理念落实的重点。

1.3学生体育意识的限制

快乐体育教学能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学生具有科学的体育学习观念,就会给教师更多的建议,说出自己更多的需求,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活动。但是,当代大学生没有科学的体育学习意识,对于他们来讲,自由活动就是最快乐的体育学习形式。学生没有想从体育学习中获取快乐,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活动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快乐化。

2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渗透的方法

2.1加强体育教学结构的快乐化改革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较为简单,过于强调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做课前准备活动,再讲解教材内容,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活动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将快乐体育理念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就要对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行改革。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利用学校的体育学习资源展示自己的优势,对学习任务加以创造,高效完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对竞技运动的技术难度进行适当地降低,通过简化体育运动的规则促进体育课堂结构的优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才会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快乐感。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接力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先做一个田径类的游戏去热身,像贴人这种追逐性的游戏都是较好的选择。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接力学习。不同国家间谍送情报的情境很适合接力教学,让学生通过想象认识到自己接力表现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体育学习的快乐感。

2.2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化改革

将快乐体育理念落实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快乐。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教师的乐教,其次需要学生的乐学。教师将一些趣味性的体育学习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选择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手段以及组织体育教学语言的时候,教师都要考虑到趣味性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体育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自行车、滑板与羽毛球这些生活化的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具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获得体育学习成就感,其它学生也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学科的魅力,积极快乐的情绪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示范反面体育技术动作来加大体育课堂中的诙谐度,实现快乐体育教学。

2.3加强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改革

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快乐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快乐元素。要将快乐体育理念成功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上的变化,杜绝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心理素质以及不同体育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与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可以超越自我,那学生的快乐感会油然而生。像在引导学生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让女生跑800米,以坚持跑完为目标进行训练。对于男生,教师要求他们跑1000到1500米,在这中间分组,考虑男生的身体差异,但要通过计时竞争的方式开展训练,满足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不同期待,提高体育学习的快乐感。

3结语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7

(一)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加快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的建设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过程中,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校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内部的场地资源来进行素质拓展训练设施的开发建设,加强与附近其他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还可以对社会中的拓展训练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推动本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拓展训练基地是高校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开展的基础,在新时期的体育教育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将训练基地的建设纳入本校整体设施的建设规划当中,并加强对外宣传,争取社会上一些经济实体和社会团体的资金赞助与支持,从而为本校的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二)创新引入模式,加强新型素质拓展训练体系的构建新时期高校对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如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通过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来引入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并通过教学内容和课时的合理安排来使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当中。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拓展游戏、开展各类挑战赛以及建立俱乐部的形式来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以促使素质拓展训练在校园内部有效开展。此外,在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过程中,各高校还要结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适度、合理地引入拓展项目,明确训练任务和目标,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整训练体系来保证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师资培训,积极进行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监控能力是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成功开设的关键,也是影响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与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合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质量。因此,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队伍建设时,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来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强化他们对拓展训练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通过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来吸纳校外拓展训练的优秀人才,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促进我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结语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8

1高校体育与其他学科整合的重要意义

1.1内在需要

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对高校课程进行改革最终是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近几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上各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各行业也不断地进行融合,在这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复合型人才的缺口在不断加大。因此,我们在努力培养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提高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掌握方面的综合性,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以及挖掘自身潜力,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当前阶段各个高校进行改革都应当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目的,因此不应片面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技术能力,应当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跨学科、跨文化等的训练。体育作为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基础学科之一,同高校改革以及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美国,一些有了雏形的新型大学已经出现了,如菲尼克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这些学校实现了各类学科的大融合,其目的是为了使区域内的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进步。当前的一些大学不仅特别注重对学生体育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将经济学、美学、管理学等各类学科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同时还建立了各类机制来加强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促进体育学科组织群的形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应该效仿美国的这种做法。

1.2体育科学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实现高等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1.2.1注重科学化

科学化直接关系着体育这一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现如今社会各方面都有了体育学科的渗透,同体育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的学科既包括心理学、生命科学又涉及到物理学以及力学等。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发展,体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也非常快,与更多学科有了互动,使得新型学科不断推出,如体育心理学、体育美学、体育法学等。而随着体育学科不断地发展,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各类体育复合型人才融入到体育事业以及社会发展当中。

1.2.2逐步产业化

最近几年来体育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体育产业化。社会体育发展环境需要在市场机制下建立,使体育产业化的在市场经济中能够自由发展,而不是依赖国家的支持与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应该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之上,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整合,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体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应当指出的是,高等院校在体育课程方面的改革以及支持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构建成规模化的教学基地,构建体育教育的产业链条,使不同学科能够为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使得高校整体体育教育实力提高,进而推动区域内体育教育实力的提升。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将兴建传统体育场馆转变为体育基地的建设,这样有利于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而与此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懂经济和体育的复合型人才。

1.3高校体育教育本身需要高校体育与其他学科整合

在以往高校体育教学中,倡导的是体育的竞技性和选拔性,而随着体育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倡导体育运动全民化发展,使群众体育能够大力发展,促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当前改革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进行学科整合有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技能型体育教学,使其向综合型体育教学发展。实施双主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科学的价值取向的形成。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来受到心理、文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水平更高,使不同学科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理念。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的进行,对于体育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自身观念和素质也要进行提高。但是当前许多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还不能达到改革要求的标准,而进行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老师的交流减轻体育老师的压力,进而能够使体育老师的水平得到提高。

2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探讨

2.1体育学科同艺术类学科之间的整合

2.1.1同音乐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师在体育授课时,播放适当的音乐可以影响人体机能,使人体内的能量得到最大的释放。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肌肉处于紧绷状态,大脑神经比较亢奋,因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适当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紧绷的肌肉,降低大脑神经的亢奋状态,使学生以最轻松的状态来进行体育活动。例如,在进行过激烈的体育运动后,老师可以在学生休息的时候播放比较舒缓的音乐使学生亢奋的心情得以缓解;在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时,可以通过播放节奏快,动感强的歌曲来提升学生进行运动的积极性,是学生体会和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韵律美。

2.1.2体育学科同美术学科之间的整合

“美育”这一概念是由一位德国人士提出的,而构成“美育”的基本和关键元素便是体育。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借助一些美术技巧和方法,来使体育学科展示出最好的美育教学效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广泛的应用色彩。我们可以根据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利用相关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例如,我们通过在篮板上涂上一些篮球运动员或者明星的头像或者话语来调动学生,增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进而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2.1.3体育与舞蹈的整合

高校应该开设更多的体育舞蹈项目来使体育和舞蹈的学科合力更强大。文艺舞蹈通过逐渐演变形成了体育舞蹈,体育舞蹈具有艺术性和体育性两大特征,体育舞蹈也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2.2体育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整合

体育学科同人文学科进行整合,这就需要我们将思想道德教育等内容融入到体育课程之中,这样有利于思政的说服力的增强。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都只是流于形式,老师按照课本串一遍,课堂比较沉闷,学生都没有兴趣学习思想政治课,一上这种课就昏昏欲睡。首先,将高校体育课和传统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因为体育课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检验的一个方面,所以应当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对体育项目有高热情,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追求和谐、民主的思想形态;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在应用与现实生活当中。例如,将体育学科同美学进行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对人体自身的好奇感和热爱感,进而使其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大大增加。其次,高校体育课与历史人文的整合。在学习足球时,可以结合历史介绍我国的蹴鞠的发展史,可以使学生崇拜我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化。第三,高校体育与心理学科的整合。体育活动是一种高强度的体力运动,也是一种竞技活动,关系到个人荣誉,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和对胜败看不开。因此,要结合心理学来对学生进行疏导,使学生有更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胜负观,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良好成长。

2.3体育学科与理工学科之间的整合

2.3.1体育学科同物理学科、数学学

科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体育运动是一种力学运动,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力学知识,来解释运动的原理,如何发力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从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数学来计算速度和时间,来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性认识,使其能更好的进行体育运动。

2.3.2体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当今发展迅猛的信息电子技术,如在练习太极时,可以通过播放专业认识的讲解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和细节,更快地好这项运动。

3高校体育与其他学科整合措施

3.1树立大体育观念

大体育观念是高校要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通过高校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的体育活动有更好的效果,使各个学科内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3.2改变体育教学方法

改革后的高校体育不再是单存的培养体育运动技能,而是要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传统的老师进行动作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改变,老师要积极地探寻新的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也能够对其他学科知识有所了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4结语

在当前高校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整合可以使各学科有更多的互动交流,消除之间的壁垒,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高等教育改革内在需要、体育的科学化发展、体育的产业化等需要高校体育课程同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整合。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实现体育学科同力学、美学、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等各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各个学科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体育的发展进步,这样才可以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作者:许小刚李林林工作单位:黄淮学院体育系

第二篇

1.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在一些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主要在一些乡村地区,而在城市当中,这些项目开展的非常少,甚至一些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学生,都没有见过这些传统项目,这些项目因为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所以从事这些项目的人主要是用于自我健身,而这些人想把这些项目广泛流传开来的想法却非常少,我们在了解中发现,这些人群认为目前这些项目喜欢的人比较少,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比较喜欢,另外知道的人群也比较少,再加上现在大多数都比较喜欢流行的时尚体育项目,对于这些传统项目关心度不够,所以他们也仅仅用于自身的健身没有想法把他们推广,也不希望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这些传统体育慢慢的只能在一些历史博物馆中才能见到,懂得人越来越少,我们对于在校学生调查了解到,学生人群当中对于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有了解的人数相对比较少,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了解这些项目,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一些农村地区,其中大多数本地区的学生对于这些项目也是所有耳闻,但是懂得学生比较少,但是学生对于学习这些项目的行为却很少,主要是因为学校并没有这些项目,另外一方面就是这些项目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现在大多数高校开展的都是选项课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都是现代体育项目,很少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可能唯一能算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只有武术了,而且大多数院校开展的武术项目也仅仅是太极拳,其他内容也并没有过多的介绍和学习,但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还是希望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这种学生寻找体育项目和学校不断的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之间本应该是很容易找到切入点的,但是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新增加的体育项目却越来越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因为这些项目往往都是一些带有旅游特征的项目,虽说一开始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很难对它们产生兴趣.

3.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传统项目因为在地区中老年当中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在五十周岁左右的人群当中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他们的子女从年龄上来讲,基本上都在大学学习阶段,所以从小在父辈的影响下,对于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虽说他们关注度不高,了解甚少,但是如果在高校当中能够进行专业的体育教学学习,势必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并且很容易会发生兴趣,而对于一些乡镇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小时候接触过一些传统项目,甚至小时候在学校,尤其是在一些乡村小学,可能从小他们的体育课教学就是传统体育项目,所以他们对于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感情,进入大学之后,如果他们接触到体育项目,可能会很快的想起来小时候的学习场景,对传统体育更容易发生兴趣.其次,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大多数学生都是本地区的学生,所以学生来源相对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在对传统地方体育项目的认同上更容易达成一致,这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学生基础,当然,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他们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还必须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中接触到一些传统师傅,而这些人不一定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于传统的体育却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老师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技术动作都需要向这些人员请教,从学习的来源来讲,学生的祖辈可能学习也来源于这些师傅,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会增多,学生更有一种学习的荣誉感,更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这刚好符合我们终身体育教育的价值观和养成体育习惯的目的.其三,新型体育社团的建立非常适合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发展.目前在高校,大多数体育项目的业余学习和兴趣培养都是依靠各种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社团,而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之后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成立传统体育项目社团或者俱乐部,这样可以主动吸收感兴趣的学生,这样对于学生和社团而言都是一种双向选择,如果学生人数太多,社团自然会萎缩最终消失,如果学生人数比较多,社团自然会不断壮大,逐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流项目,所以这对于传统体育项目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好的选择.综上所述,高校体育项目的不断改革最终目的是刺激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传统体育项目如果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体育习惯,作为高校管理人员和高校体育教师,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试点教学,给传统体育和高校体育教学一个向前发展的机会.

本文作者:张斌工作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1引言

教师专业发展是对教师工作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师教育有学科和专业之分,教师的教学就有了不同的专业学科教师。目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识首先是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但绝非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途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更需要的是源于实践的教育技术和知识体系,这种教师专业能力却很难如同专业学科知识一般在短时间内习得,还需要通过更多的途径循序渐进的获得,并最终转化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成为专家型教师。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环境主要在学校,除了主体性的努力和不断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之外。在教师群体中相互学习、合作、借鉴和交流经验获得更加实用的间接经验,这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还需要学校、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协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化成长平台。而高校作为教师成长的母体,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能,要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管理与创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财力保障和政策扶持。探索和拓展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和发展趋势,构建地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平台。

2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教师专业化包括发展性和持续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专业发展性是教师知识、技能和智能的体现,教师专业持续性是教师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份报告指出,高校教师专业化表现在了解和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本学科的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教育技术等。发达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已经趋于成熟,教师专业化的专门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完善。其培训内容涵盖教学素养修成、学科专业水平提高、教学生涯规划、教师个体发展等方面,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途径多样化。培训方案实践性强,并建立了相关培训机构和严格的教师培训保障制度。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则起步较晚,教师专业化培训机构、培训制度、培训途径和培训内容等还没有系统规范的发展模式。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教师专业化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培训途径、方式和内容。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直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并非以体育学科专业为职业,而应该从体育教育实践和教师职业的方向发展,逐渐成长为体育教育领域具备较高素养的专家。这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够把教师专业化形成的学识、能力和教育智慧转化为专业性的权威。从高校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高校提升教育竞争力,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对教师个体,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高校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创造和拓宽培养途径,提供必须的人、财、物,制定相应的培养政策,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而这些都需要高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良好的教师专业化的支持、服务和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自身优势和各项职能,把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构建与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校本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3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征与内外部因素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渐进性,这符合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专业奠基、专业适应和专业发展三个阶段,是一个逐渐走向专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的奠基,即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过程,为未来的教师工作奠定知识和身体基础;二是意识层面的奠基,即从意识和情感上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工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工作奠定心理基础。专业适应阶段是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的起始,高校体育教师在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后步入教师岗位,在体育教学岗位的各种工作中把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体验和感受体育教师角色的职业特征。这一过程也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育环境的适应。高校文化氛围、教学氛围和体育氛围,不同的教育环境是高校教育理念的传承,也是教师教学情感的寄托,对每一位处于适应阶段的体育教师形成了良好的影响;二是体育教师身份的适应,以体育教师的身份建立体育教师与学校、同事和学生之间教育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桥梁,树立体育教师的职业信念。专业发展阶段是体育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智慧的阶段。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长期的和系统的过程,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本身就受到自身为主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包含着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内部因素分析,第一,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教育观。从专业的发展中理解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教学是专业发展的表象体现,而体育教育则是专业发展的深层追求。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而体育教师的专业化不仅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者;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包含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这些综合的价值观塑造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教育者。第二,体育教师的科学素养。体育教师的科学素养涵盖体育学科素养,包含现代科学与技术的综合性的素质体现。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是支撑性的学科知识。第三,自我发展意识与信念。自我发展意识是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教师岗位上要始终有自我发展的紧迫感,不断地追踪和学习体育学科的前沿,使体育教学与终身学习同步,把高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家学者的鼓励和教师自身的努力联系起来,建立专业领域的自信和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信念。从外部因素分析包括:教师教育体制的限制;教师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教师发展环境和机构尚完善。高校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依赖于教师、学校和政府三者的合力推进。特别是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利用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协会等社会力量,仅凭高校自身的力量和途径难以更好的完成对各学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任务。

4地方高校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服务职能

高校为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教育技能,教育智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高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还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高校需要为体育教师搭建平台、提供良好的专业成长所必须的发展环境和各种服务机制。因此,地方高校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外部支持因素。体育教师培养的理念从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对立、分离开始走向整合。教育学科的知识从零散的经验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培养与培训方法从单一式向专业教育和多元化培养的方向发展。高校在已有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对内、对外的资源优势,针对教师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交流与合作机制,培训与培养机制,校外和校本培养结合。第一,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是基于合作行为和交流机制的基础之上的。从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之间的合作对体育教师的促进和发展意义重大。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促进高校形成自己的体育教学风格和独特的体育文化。体育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多以自发性的科研课题、科研项目和科研目标为纽带,以科研互动的形式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交流平台远远多于合作行为,广泛意义上的交流机制已经深入到了大学体育的几乎所有领域。诸如,大学生各级运动竞赛活动的交流;科研领域各种学术活动、报告会、讲座的交流;专业领域访问学者、进修、培训等的交流。而教师交流则是一种短期的互动行为,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构建旨在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机制,实现专业切磋、分享经验,保持良好的信任和优势互补,可以把交流的成果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评价机制结合起来。由于体育教师与学校之间也是一种合作关系,高校应该从服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在体育的职称评定、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等方面实施有效地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以量化考核和综合评定督促体育教师完成这些工作。第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与培养机制是体育教师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职培训首先以校本培训为基础,“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高效、俭省和实用的在职培训方式。目前开展较好的校本培训可以针对体育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需求,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渐进性的专业化培训。高校委派专家和名师进行指导,教师主动参与,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实践、反思和教学研讨等加以展开,并直接指向教学实践和教师的发展环节。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所开设的名师大讲堂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对年轻教师专业化适应和发展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校本”之外的在职培训主要是外出培训、进修和学历教育等。这是体育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研究丰富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思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储备所需要的知识、理念和思维。从高校服务的角度分析体育教师校外培训,高校的教师专业化服务主要表现在创造和拓宽教师校外培训机制。以服务学校整体教学和教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重点学科建设、青年优秀人才培养、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为目标,为教师校外培训提供充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把教师培训真正落到实处。服务的宗旨是把学校和院系的人才培养与体育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5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创新理念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必须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高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而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则是保证和促进服务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已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创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一,在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提高体育教师的管理参与意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即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才能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提供其专业发展机会。高校在教师管理中要体现管理层、决策层和教师之间的平行沟通和交流,管理信息公开、透明,事关教师发展的重大决策应该事先广泛征集教师意见和建议,使政策的制定能代表最广泛教师的权利。第二,以服务促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服务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高校对教师工作的管理旨在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教师培养规划、发展评价和激励措施,以及各种相关制度和政策保障等方面,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而服务的顺利实施就需要科学的管理,管理工作以服务为手段,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便捷先进的教学设施等,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成为其积极努力工作和完成专业化发展的动力。第三,创新管理主体,加强教师自我管理。“以人为本”不仅是以科学的管理服务于教师,还要体现以教师为核心,以教师的自我发展为本,实现教师“自我管理”的弹性管理制度。体育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突出专业发展自主,参与专业组织自主,教育行为自主,学术发展自主等。教师的个体自主权和自我管理,就是要教师做到教育行为自主,即专业人员的教师执行业务时,依据其高超的学术素养和教育智慧而做出明智的判断和抉择,对于所负责的事务通常都能全权处理而避免外部因素的干预。高校在体育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中可以依托“校本培训”机制,构建体育教师校本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管理模式,由主管副校长直接领导,导师和学科带头人负责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把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发展下移到二级单位,并给予资金、场地和时间等方面的保障。高校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制定和推进学校整体发展的人才培养规划和策略。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管理的任务只是在于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这一环境目的在于管理者或被管理者都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并发挥最佳工作效益的环境。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管理模式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置于一个学术型、专业化、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团队之中,构成了不同的学科专业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宏观管理由学校和校长负责,微观管理则以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首教师负责,团队组织中的相关教师则以自我管理为主。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与团队发展和学校的人才建设有效地统一起来,建立了共同发展目标。在这一创新管理机制中,高校所提供的服务以经费、教学环境、时间、奖励、激励和竞争为表现方式,起到了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服务成为管理的助推力,管理又促进了服务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职称评定、绩效评价等也成为服务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服务的目的也是促进教师主动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目标与自身价值。

6构建地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的创新途径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涉及的内容就不仅是学科专业等单一的内容,而是成为一名具备深厚学术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高超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智慧的专家型教师。在导师和学科带头人模式的基础上,依托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地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联盟”,设置联盟主席单位,主席单位可以采用联盟内高校推荐或者选拔制度,也可以直接由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担任主席单位。“联盟”成员由各高校教授、导师、学科带头人担任,设置体育教师专业化管理、培训、评估和监督等部门,联盟对区域内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负责,对全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评价具有权威性,并最终纳入各高校体育教师职称、奖励评价体系之中。联盟选派地方高校的教授、学科带头人和知名学者以讲座、培训、指导等方式对青年教师传授经验和进行专业指导。对师资力量偏弱的高校还可以采用中长期合作的形式设点培训。在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方面,“联盟”可以选派优秀教师进行互派和访问学习制度,实现区域高校优秀体育师资“短期”优化配置,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本身已经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而这种“短期”的体育师资交流和配置旨在实现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科研经验,良好学风教风,优秀校园体育文化等软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提高区域高校体育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在运动训练方面,“联盟”可以选派优势运动项目高校资深教练员到其它高校开展广泛的智力和技术交流,推动部分高校优势运动项目在区域高校的共同协调发展。积极借鉴其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的发展理念,共同促进“联盟”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联盟”各项事务管理实施教授和学科带人负责制,地方高校的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团队与“联盟”构成对口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协调和负责本校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工作,高校作为第三方,也要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充分重视“联盟”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联盟”的运作资金有地方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分别按比例给予支持。对“联盟”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由地方高校校长、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能管理部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联合选派人员进行定期评价,实施评价与监管是为了促进“联盟”正常的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联盟”自身评价理念先导化、组织制度化、管理科学化也为高校教师管理和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联盟”,地方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各高校的导师和学科带头人模式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就管理而言,这些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管理和服务都是指向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提升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促进高校发展的人才需求。无论是宏观或者微观层面的管理都是正在创设一个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因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依托专业化的发展组织,在这些组织中,教师面对的不是上下级的垂直管理,而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组织构成了平行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把管理转变为分层的和自我发展的环境,把具体的管理工作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服务。

7结语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9

一、构建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原理和方法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风是其专业知识、思想品德和工作能力等素质的综合反映,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品行的认可,学生的良好认可是保证师生良性互动的前提。体育教师既要用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感召学生,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二)寓教于乐,让体育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面临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调节学生的身心状态,有助于他们消除疲劳,改善精神面貌。一方面,教师要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效益。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个体发展空间,激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和独立人格。(三)因材施教,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的差别。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探索适合中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传授使用正确的运动技术,让学生学会最符合自己特点的体育锻炼。其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在身体素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激励、唤醒、鼓舞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增进学生健康。(四)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做到语言生动亲切、教法灵活多样、动作规范到位,在课堂中充满情感交流。其次,教师要随时客观分析影响体育教学的积极、消极因素,要懂得“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理性看待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信任学生,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第三,教师对学生要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激励、理解和尊重,达到师生间人格平等、和谐教学。这样学生才会怀着愉悦的情感与教师沟通、交流,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五)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主动自发地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认识并改善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归属感。另外,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探求真理、互相学习的过程,教师积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耐心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共生出新的知识价值,使师生共同进步。(六)创设情境,使体育课堂更富活力。教师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形成更深厚、稳固的友谊。例如,在足球踢准教学中,利用情景创设,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和创新的机会,开展个体表演、小组合作、团队比赛等,不但可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学生还会想象创造出多种踢球方式,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优化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建议

(一)紧随时展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独特的个性和多方面发展需求的人,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教师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紧随时展需要,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调控把握高效课堂。教师在体育课上,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要运用个人的综合素质对课堂进行调控,整体把握体育教学进程和课堂结构,不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而且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品质得以完善。(三)充分利用多种互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利用多样的互动方式和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四)找准师生互动关键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为达到理想的师生互动效果,教师要明确三个关键点,即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探究点和思维点,教学设计时,教师对课堂需有清晰、理性的预设,对时间安排要有计划性,互动方式要能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并兼顾学生自身特点。(五)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优化师生互动效果。建立健全合理的师生互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优化课堂师生互动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还可以促进教师总体素质的提升。对学生评价时,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进步情况和内部自评等综合评价;教师则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积极对待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作者:孙艳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四中学

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篇10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以及在教室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它也是包含了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这些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单元与教学课的整体设计和实施当中。而体育教学模式则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相应的理论指导下,指导学生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的不断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型,只不过是以较为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纽带。

2.职业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

近三年以来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是非常多的,其中就有教学模式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研究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我们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在相对具体的体育项目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形成了一批较为稳定可靠的体育教学模式。我们把这一模式称之为职业体育教学模式。而职业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仔细划分的话,我们选择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一是发现学校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快乐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渐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三是小群体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四是自主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等等;五是合作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3.现阶段职业体育教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职业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繁多,研究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专家和学者很多,而且对教学模式的内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由于相互之间概念的差异,使得专家和学者之间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认识上出现了一定的误差。此外,对目前众多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研究方形,使得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的未知情况。

3.2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的,在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上都是运用的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是在一堂体育课中是有多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单一的教学只能够传达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指导思想,所以说在体育课堂中只是运用一种教学模式是不够的,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教学目的。

4.职业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

4.1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基本出发点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不只是教学时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方面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培养之前还是需要体育教师认清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功能和特征。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只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的开始,掌握一项体育技术对以后学生进入社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此外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并且要在体育教学的模式当中体现出来,比如说能力培养模式就是在逐渐的加强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4.2改变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

现阶段出现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但是体育课的内容结构每节课都是不同的,而且各个内容都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在体育课中只是运用同一种教学模式的话,是根本不可能满足如此多内容的体育课的教学目的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结构形式以及教学模式的特殊功能,把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改变,把体育课的每一堂教学内容都转变为是培养学生的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欣赏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等等。并且把多种的教学模式都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上诉目标的完成,这也是今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