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0:12:03

素养范文篇1

一、敬业的精神

会计工作是一项长期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整日面对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表格,如何准确、高效的完成大量工作,仅仅靠认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敬业精神。钱学森先生用“严谨、严肃、严格、严密”表现了对事业的敬畏。我们的会计事业也是一门科学,它虽然不用精密的仪器研究,但需要缜密的大脑思考,它虽然不用长年的研究探讨,但需要定期的归纳总结。会计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强化,会计行业被赋予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会计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每一名会计工作者都应该有一种使命感。作为一名基层会计人员,虽然处理的账务相对简单,但是敬业的精神丝毫不减,我的前任科长,在转业前还在教我们财务分析,他教给我的不仅有会计经验,更重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的精神,犹如航海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犹如远足者心中的信念,促使我们不懈追求。

二、持久的热情

很多人在工作之初都信心满满,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减退,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了。当今社会很多人把工作当负担,其实把工作当乐趣,才有幸福可言。财务工作是一份相对舒适的工作,不用风吹日晒,可是,时间久了,把人的性子都磨平了。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持久的热情?除了朴素的敬业精神,还要有善于“自娱自乐”的小情调。每次记完账,对账成功时心里那份喜悦只有当过会计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对工作有持久的热情,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感到幸福。我们部队里有这样一句话“:把战友当兄弟,把部队当家庭,把工作当事业”,这里的事业强调的不是冰冷的目标,而是持久的热情。会计工作者要想保持持久的热情,外因、内因都很重要,目前,国家从上到下对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会计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表述者,地位日益提高,外部大环境这么好,作为会计自身,必须加强学习,顺应时展,提高自身修养,怀着对会计事业的热爱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用实力体现魅力。有人说现在的会计地位尴尬,工作难做,其实这是一个心态和方法的问题,既然选择了会计专业,走上了会计岗位,就要在顺境中捉住机遇,勇于担当;在逆境中不言放弃,顽强努力。王副部长的讲话稿中引用了一位领导的话:“没有经历几个不眠之夜,没有吓出或紧张出几身冷汗,没有碰过几次钉子,是很难当好决策者的”,其实对于会计工作者也一样,每紧张一次,对制度的理解就会加深一次。作为会计,要能正确处理他人的误解和自己的委屈,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工作的困难,生活的失意都不能成为消沉的理由,乐观的态度犹如乘风破浪的船帆,能使航船披荆斩棘,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作为会计人员,要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情,这种热情源于我们对会计工作的热爱,源于对会计阵地的坚守,源于对会计事业的不懈追求。

三、学习的心态

有了敬业的精神、持久的热情,还要有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能力,在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的今天,这种能力源于不断的学习。“空杯心态”是我很早就听过的一个故事,但是多年后在王副部长的讲话稿中重温这个故事,对于工作八年的我来说,又有了新的感触。话说古时候有个自以为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寺庙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他言谈举止傲慢,老禅师却以礼相待,在为他沏茶倒水时,明明杯子已满,老禅师还在不停的倒,他不解的问:“大师,杯子已经满啦,不能再倒了”,大师说:“既然满了,怎么能接纳新水呢?”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哲理,只有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曾经的成绩遗忘,才能接受新的东西。在学习前,把自己变成一个“空杯”,除旧布新,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作为基层财务人员,对不同业务不耻下问,博采众长,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自我的要求。在部队里,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知本部门业务,通过等级考试,还要参加其他部门的综合性考试,作为后勤干部,要紧跟部队的学习计划,做到一专多能,广博精深。在企业中,会计人员既要向营销人员学习开拓市场的规则,还要向人事部门学习平衡各方的技巧,总之,会计人员应从数字中走出来,多学多看,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身边的人学。书本是我们随时随地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最主要工具。前辈是高山仰止,向前辈学,是一种感悟。下面引用一下王副部长的原话,“从潘序伦先生那里解读诚信,从顾准先生那里感受思想,从杨纪琬先生那里体味制度,从娄尔行先生那里管窥西学,从杨时展先生那里领略风骨,从刘炳炎先生那里感悟严谨,从阎达五先生那里辨析管理,从葛家澍先生那里把脉前瞻,从郭道扬先生那里了解治史……”这是会计界领导对会计前辈字字珠玑的评价。身边的人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对象,我们可以学对方之长、避己方之短、敛自身之性。我很欣赏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和能者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智者在一起,你不会消沉,和明者在一起,你不会盲目。我们总队每年都会举办培训班,组织财务人员学习规章制度和财务系统,培训结束的时候,组织者感慨的说“,没想到财务培训班像春晚一样,这么被大家期待”。大家诚恳的说“,现在的财务人员不学习就没法工作了”。这句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培训可以将书本的制度与实际相结合,为我所用,可以让财务人员交流心得,提高业务水平。总之,我们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学习中去积累,在实践中去感悟。

四、踏实的作风

若干份职业中,只有会计不强调伶牙俐齿,不强调手疾眼快,但这份职业需要心思细密,需要脚踏实地。在会计岗位上,重量级人物都是年长的老会计,这不是论资排辈,而是作风使然。年轻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容易心浮气躁,看似效率高,实则质量差,虽然不乏知识和才华,但欠缺一份脚踏实地、埋头做事的心性,欠缺一种耐得寂寞、乐得辛苦的精神。老会计看似沉闷,实则沉稳,唯有这种沉稳、这种踏实,才能使人静下心来将密密麻麻的数字概括成精练的文字,将若干张比办公桌还大的报表浓缩成一份可行性报告。当我看到那张比防盗门还大的报表时,我被震撼了,当我看到老会计手中的放大镜时,我被感动了。我才知道,自以为敬业、热情、好学的我在老会计面前还很稚嫩,换作是我,我有勇气看报表,可我没毅力看完,我欠缺这种踏实的作风。这种作风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但作为一名基层会计人员,必须要静下来、坐得住,踏踏实实的工作,唯有踏实,才能得出系统、全面、有价值的结论。

五、协作的理念

素养范文篇2

一、党员民主素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社会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各阶层成员的自主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迅速增强,民主要求日益高涨。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和参与要求越来越高,主体意识有所增强,参与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党内民主建设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新规章,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党内民主的新举措,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有力地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但从目前党内民主的政治实践来看,党员的民主素养与推进党内民主的时代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是党员的主体意识仍需增强。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党员未能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不愿主动参与党内事务,不能独立发表意见,不会维护自身权益,不敢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行监督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

二是正确的民主观念有待形成。党员的民主观念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有力支撑。目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于发展党内民主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的党员也还存在一些顾虑和模糊认识,比如,扩大党内民主,会不会引发党内无休止的争论,会不会在党内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发扬党内民主,会不会影响党的领导机关的权威和领导者个人的威信?等等,都需要加以澄清和解释,进一步统一思想。

三是党员的参与能力需要提高。民主以理性为前提,要求其成员有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制定计划、掌握、判断行动规则的能力;在具体情况下,运用这一计划、规则的能力和清楚表达思想与人讲道理的能力。就目前党内民主参与现状来看,党员民主参与意识发展较快,但总体参与水平不高,且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差异较大。

党员在民主素养方面存在差距和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民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之上,市场经济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法治意识,这些也是民主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晚,传统的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员民主意识、民主思想的发展。

二是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是传统历史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诸如等级观念、忠孝观念、权力本位、宗法思想等对党内民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

三是党内民主的实践存在缺陷。从历史和现实看,在党内民主的实践中,往往是强调纪律和服从多,强调民主和自由少,加之长期以来党在政治体制上实行的是高度集权、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党员对党内工作积极参与的热情受到抑制,主体意识趋于淡化。

四是党内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主要体现在实体性规定多、程序性规定少,对违内民主程序、行为的问责机制尚未健全,影响了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提高党员民主素养的基本路径

党员的民主素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软环境,鉴于党员的民主素养与推进党内民主的时代要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使党内民主能够健康有序地逐步推进。

一是在党内广泛开展民主教育。加强民主教育是提高党员民主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把民主教育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法规制度,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使广大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运用更加自觉。要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重点进行民主集中制教育,重点解决一些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淡薄、忽视党员民主权利的问题。要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发展党内民主的能力。

素养范文篇3

一、活动与习作

举行有益的活动是课内语文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学生们去过青屏山.基于学生枯燥乏味的课业负担.决定“放飞”笼中鸟,让他们回归大自然。仅就青屏山的美景,学生就能巧妙地和《桂林山水》及《林海》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家陈淼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学生则说“新密青屏美景佳”学生在文中写道:“青屏山自山脚到山顶长满了万古长青的松柏,放眼望去,林边的残雪不是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没有讲过以上两篇文章,没有亲眼目睹青屏山的芳容,没有身临其境,能有文美与景美的交融吗?沐浴隆冬的寒风.滑冰场上棉衣尽甩.散发着热气的头发下面是一张张像熟透了的苹果一样的脸蛋.学生们尽情地滑翔,忘情地呼唤,滑冰场成了青屏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好像翱翔在太空中的苍鹰.宛如掠过湖面的轻燕.仿佛出色的芭蕾舞演员……而我们则像刚啄破蛋壳的小鸡.在老师的搀扶下迈出了永远铭记在心的第一步”。

二、阅读与睿智

勤奋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情趣和学生的素养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而聪明的教师常常解除学生的束缚.让其自由觅食.即“杂食博取”——大量的包罗万象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构建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他们的内心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酷炎的夏日.远行者在沙漠中行走,忽然突发奇想:把自带的水和面和成糊状,在沙漠中烙成了散发着浓烈的烤饼香味由此.他们知道沙漠是用之不尽的热能资源。1973年的某一天.印度东南部的孟加拉湾海水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海水燃烧的原因是因为飓风掀起的狂澜与海水摩擦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氢气和能助燃的氧气而造成的……聆听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大自然的奥秘.令我瞠目结舌.师不“学”反要被学生“教”.教学相长是也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要积累就必须多读,读文学、读历史、读天文、读地理、读经典名著、读诸子百科、读报刊杂志、读辞典文献学生在读中滋养自己的精神。在读中修整自己的语言。“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教师与学生

素养范文篇4

一、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构想

在探究职业素养构建之前,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职业素养算得上是良好呢?”,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加以解决,那么就离我们原先的设想越来越近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我总结为以下几点:(一)团队精神,简单来讲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馆员必备的意识之一,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大局意识,那么消极怠工这样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了,因为团队中的每个都清楚的知道一个人的落后最终影响的是整个团队的进程。(二)精湛的业务技能,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一个人专业素质的一部分,要想培养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就首先从基本条件上入手,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具有协调组织能力,创新意识,那么,任何的工作中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这两种精神存在着相互统一性,只要职员能够具备这样的信念,在做工作时就会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这样职员就能在相互“竞争”中,革除思想上的惰性,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二、馆员职业素养的提高方法浅析

(一)领导的模仿效应。在任何的行业中,普通员工都是以领导为基准看齐的,就比如:一个领导每天能够坚持早到十分钟,一旦被普通的员工知道就一定会掀起一股早到的风气,普通员工会这样想“人家一个领导都这么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早点来”,这样一来,就是所谓的“先锋模范作用”了,生活中人们也总在像成功人士学习着,比如去看成功人士的演讲、书籍等等,那么在职场中,完全可以套用人们的心理,所以,要想培养普通馆员的职业素养就得首先去抓领导的职业素养,如果领导团队可以首先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再通过模仿的作用传达到普通馆员的身上,这种做法就又省时又轻松。而这样的领导模范事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单单近现代来讲,“铁人”王进喜的敬业精神,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代表,无一不撑起了我们大中华的铮铮傲骨,我们都在像他们学习着,进步着。(二)加强道德文明规范。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归根结底是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文明,现实中不仅有法律在约束着人们,更是有道德的准绳在度量,培养馆员的荣辱意识,积极的开展教育培训,文化培训工作,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实际的可操作的计划,比如对于馆员进行定期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操守规范化教育,在提高他们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相关课程以外,在配备一些奖励制度,比如在馆内进行定期的道德文明评选,全员参与投票,选出人们心中的优秀员工,由领导亲自为他们颁发奖金和荣誉个人奖状,让馆员感受到他们工作得到了认可,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完善考核制度。任何一个机构都需要配备与时俱进的管理考核条例,所谓“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在原有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创新,将每个馆员的日常工作的贡献进行标准的量化,根据每个馆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奖罚,严格落实好奖罚制度,提高他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传统,让馆员感受到公平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才是真正调动馆员积极性的合理手段。(四)多一份关爱与理解。馆员对于档案整理这份工作有些许不耐烦是人之常情,在这一点上领导层应该给予适当的理解,而通过如果能改变传统的雇佣关系,让馆员能感觉到来工作像是回家一样,就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馆员的基本工资和福利是最直接的对于他们工作的肯定,从心里学的角度讲,领导层要想赢得“民心”,就必须做到“爱民如子”,适当增加对馆员的福利,比如安排定期的旅游,旅游的过程中,让馆员充分排解心中的工作压力,对于他们回归后的工作效率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这种外出游玩,既有利于馆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又可以极大促进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最终对于培养馆员对工作的认同感有很大的益处,只要给予馆员最真诚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就一定能激发他们无限的工作热情。

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集体利益有着很大的作用,这种看似抽象化的内在培养,对于提高馆员工作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的采用适当的方法,从本质上,增强馆员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就一定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全文围绕如何提高馆员职业素养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帮助他们在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的魅力并且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进取心,让他们能更好的为集体服务,更好的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素养范文篇5

期刊编辑出版承载着传播价值理念、宣传政策法规、推介工作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繁荣文化生活的使命。当前,我国社科期刊同质化现象突出,刊发的文章铺陈多,原创少;追踪多,引领少;趋同多,特色少,导致期刊订数与影响力不同程度地下降,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些业内人士将这一困境简单归结为新媒体的冲击,没有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有什么样的采编团队,就有什么样的刊物水准。当然,专业刊物,特别是学术刊物,编的成分多,采的成分少。其实,采编不一定是采访加编辑,还包括组稿加编辑。那么组稿的过程,也就是采的过程。采编资源的充分挖掘、采编人才的合理使用,对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采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聚合有时代精神的专家队伍,提出有创意的选题,精准判断文稿的专业价值、思想水准和信息含量,才能使期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行文精彩,使读者开卷有益。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在于其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还在于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较高层次的作者群体,以及对这个群体资源是否有足够的调配能力。纯粹的文字匠是当不了优秀编辑的,更不适合当期刊主编。一个令作者肃然起敬、能为读者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的编辑,应该处于学科前沿,横跨所涉专业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多项业务,在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积累、编辑业务能力、读者市场开掘等方面,对期刊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一个合格的期刊编辑,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增进修养。

注重编辑方法论研究。只有掌握正确的编辑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知识爆炸和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人员面对的来稿辐射越来越宽,挖掘越来越深,要想追踪每一个作者的专业课题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一个编辑都不可能成为万能博士。期刊发展对编辑人员所要求的,是他们的眼光和判断力。只有以科学的编辑方法为指导,面对众多来稿,才能进得去出得来,发现不同文稿的闪光点或缺漏之处,进而担起把关责任。有专家提出“从形式到内容的认识途径”、“从外行到内行的辩证转换”、“由一般对个别的统帅作用”,将这三条原理应用于编辑实践,很有启发意义。还有专家提出审稿要做到“七有”、“三看”,即有材料、有见解、有论证、有创新、有探索、有办法、有分寸;从同类作品相互对比看,从文稿的整体要求看,将立足点放在高处看。这些都是来源于编辑实践的极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那种撇开传统另辟蹊径、把历史归零的做法得不偿失。文章选题必须建立在对已有专业成果的继承或扬弃之上,既要立足于专业,又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看论题有无新意,是否有形而上的统领和讨论价值。期刊编辑应关注学术历史回顾,不能满足于日常来稿编发,要努力使刊物成为搭建成果、鉴定、评价的共享平台,具备引领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对学术趋势的洞察,把握学科生长点和特定问题研究的突破口,提出符合刊物定位和特色,也能推动专业发展的话题。曾有专家讨论“编辑学者化”或“学者型编辑”问题,这对编辑人员提高素养、增进本领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比较相邻学科文章的高下。所谓“专家”,通常是这样一种人:“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的东西知道很少。”某些领域学科越分越细,研究范围越变越窄。要求编辑人员无所不能,那是强人所难。但从事编辑工作,除了有好学之心,还要有杂学之功,视野要比一般专家更宽,从而在相邻、相近学科上得以旁通,扩大工作界面,与不同学科的作者、不同门类的文稿打交道,与作者同频共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必须调动各学科资源,通过纵横立体的综合,使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更紧密地融合,提高文稿含智量,取得卓越的思想成果。具备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一般来讲,编辑和作者有三大区别:作者长于专深,编辑长于广博;作者精于学识,编辑长于通识;作者精于学科学理,编辑精于顺畅表达。虽然作者也是向受众阐述思想、表达观点、推演逻辑、传递信息,但作者更多的是使用专业思维和专业话语,较少考虑受众的接收方式或阅读习惯。在这方面,编辑人员在话语体系转换上更有优长,这便是记者和编辑作为一种独特职业而存在的现实理由。其实编辑也要讲天赋,要有对文字感受和表达的敏锐性、对新知识新思想传播的急迫性。这样的编辑人员才能扶助作者、提升作者,成为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力量。

具备高于一般作者的品格气度。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众里的知名度,有必要营造宽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和办刊环境,培养期刊编辑兼容并蓄的品格和精神。期刊采编人员要心胸豁达,眼界高远,不要小肚鸡肠、鼠目寸光,要取辩证的思维、多元的视角,摈弃固执己见,鼓励标新立异。在审稿时,力争做到“三无”:无派别倾向,无圈子山头,无自以为是。其实,一个优秀的作者不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编辑。作者之优秀在于创个性特色,编者之卓越在于采众家之长。作者可以有派别观点、学派烙印和经验色彩,可以做独胆英雄,单挑独鸣,以独特的话语结构、独特的观点,呈现出对学科、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彩贡献。但作为编者,应跳出或高于作者视野,转换思路,调整站位,博采众长。如格局不高,固守门派之见,则容易使期刊走入歧途。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兼容并蓄,是做一桌丰盛的大餐,而不是一两个精致小炒。编者眼界的高低、胸襟的大小、积累的厚薄,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层次和期刊发展前景。编辑的职业素养是编者思想境界、文化品位和人生格局的综合呈现,是期刊在竞争激烈的传媒界立于不败之地的能量保障。

素养范文篇6

〔关键词〕管弦钢琴;艺术指导;音乐素养

虽然钢琴艺术指导不等同于钢琴演奏,但它是从演奏当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钢琴艺术指导重点在于演唱者、舞蹈者,以及演奏者三者之间实现相互配合,提升演奏效果。钢琴艺术指导也不等同于钢琴伴奏,钢琴伴奏是附庸于钢琴演奏的,但是,钢琴艺术指导不是附属品,钢琴艺术指导与之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主要是对于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课程要求以及钢琴艺术指导具备的素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促进钢琴艺术指导的进一步发展。

一、管弦钢琴艺术指导学习需要正确选择作品

管弦钢琴艺术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促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对作品应当进行合理以及科学选择。钢琴教师应当尽量选择优秀经典音乐作品,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能够一定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管弦钢琴艺术教学过程当中,音乐教师常常根据自身兴趣以及爱好选择作品,忽视对学生兴趣以及个性的充分调查,教师不知道学生究竟对哪种类型钢琴艺术作品感兴趣。教学中选择的作品要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为了促使作品表现更为突出、完善,以及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将奏鸣曲作为曲目开展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钢琴艺术指导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应当熟练掌握钢琴音乐技巧,另一方面,应当体会音乐内涵。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而言,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器乐小品进行学习,之后再慢慢增加难度,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以及探究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管弦钢琴艺术指导学习需要正确划分乐器种类

对于钢琴艺术指导而言,需要对于乐器种类进行正确划分,这是对钢琴艺术指导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如今,管弦乐曲种类比较繁多,同时演奏过程当中可供选择的类型相对而言较为广泛。所以,实际钢琴艺术指导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对于管弦乐器基本特点以及性能应当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身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管弦钢琴艺术指导的音乐素养

目前,对于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而言,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具备的专业素质较多,包括独奏表演素养,良好听力素养以及具备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几个素养缺一不可,平时要加强练习。1.钢琴独奏表演素养。钢琴艺术指导在整个管弦乐队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促使乐队演奏更加协调以及统一,对于提升乐队演奏质量、提升音乐总体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钢琴艺术指导不仅仅对一般性乐曲演奏指导,而且对于相对复杂的音乐作品,也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目前管弦乐团当中乐器种类比较繁多,如何保障演奏的层次性,就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发挥作用。另外,各种乐器在音高以及位置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钢琴艺术指导者要能双手并用,一只手进行基础演奏,另一只手还需要演奏其他旋律或者模仿乐器特征以及乐器音色。对于演奏奏鸣曲而言,很多奏鸣曲往往是为钢琴而作。这种情况之下,钢琴就不是伴奏,地位已经上升成为主奏,这就更加需要钢琴艺术指导具备独奏表演方面的能力和素养。2.良好听力素养。对于钢琴艺术指导人员而言,需要具备比较良好的听觉能力。在听觉方面,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协奏曲当中应当对管弦乐当中铜管、木管以及弦乐的音色以及演奏特点进行充分把握。另一方面,钢琴艺术指导还需要充分关注并深入研究合作性乐曲。对于合作性乐曲而言,两个及两个以上乐器需要在音色上实现相互协调,音量上保持相对平衡,从而提升音乐效果。钢琴艺术指导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灵敏听觉调整以及掌控局面。通过不断训练以及练习,从而寻找到某种音乐规律,提升自身视奏能力以及快速读谱能力,这也是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提出的基础素质要求。3.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对于音乐本质进行研究发现,音乐其实是人的意识形态以及情感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所以,音乐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情感艺术,能够促使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变化以及内心活动得到凸显。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具备高素质的钢琴艺术指导人员而言,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具备音乐表现力以及音乐感染力,富有情感,具备鲜明的风格特点,能提升音乐魅力以及吸引力。另外,钢琴艺术指导还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理解,对于和声调式以及乐曲作者的意图,包括作品风格特点进行全方位把握,从而提升整体音乐效果,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画面。除此之外,钢琴艺术指导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发挥想象力,想象力越为丰富,音乐效果则越强。4.钢琴艺术指导需要具备充分的舞台经验。对于优秀的钢琴艺术指导者而言都应当具备相关舞台经验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表演艺术不仅仅需要技术、技巧支撑,同时还需要相关人员对于作品进行充分了解以及把握。另外,演奏者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对于现场钢琴艺术演奏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钢琴艺术指导人员而言,丰富的舞台经验必不可少,才能对突发事件有临场应变能力,心理状态才能保持稳定,同时才能促使演奏人员对作品进行更纯熟的演绎,另外,还能激发观众积极性,引发观众心理共鸣,和演奏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朱虹.浅谈管弦钢琴艺术指导的音乐素养[J].艺术研究,2017(03).

[2]贾梦欣.浅谈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课的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

[3]于莉莉.钢琴艺术指导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齐鲁艺苑,2017(01).

[4]孟少臣.推开钢琴演奏的另一扇门——管弦钢琴艺术指导课教学有感[J].钢琴艺术,2016(08).

素养范文篇7

一首琵琶曲子的演奏过程也是琵琶演奏者对这首曲子的二度创作过程。演奏成功与否不仅要靠娴熟的演奏技法丰富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还要看是否发挥了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演奏者技法掌握全面技巧运用得心应手,曲子演奏得干净利落但演奏结束,使人有音消意失、淡而无味的感觉。究其原因,问题就在二度创作个性的发挥上。二度创作的个性是由演奏者的技术水平

、思想品格、生活阅历、思维特征、性格趣味、审美观念、文化素养等多种原因交叉组合而形成的在这里,我们只就文化素养对琵琶演奏者二度创作个性的影响作一探讨。

一、怎样才是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想和审美追求这些作品中的积极因素决定其长久的审美价值,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同时,这些作品又是曲作者个人的人生感受、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的高度凝聚论文。因此,演奏者在二度创作时要通过深入分析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来理解一度创作者的意图和构思从历史的角度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在充分再现一度创作潜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同时演奏者还要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研究作品,发挥个人对作品的独创性理解用更高的要求发展作品,挖掘未被前人发现的美的因素给作品注入时代的气息在演奏中融入自己对作品特有的认识及审美情趣,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音乐作品获得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引起欣赏者的感情共鸣。

二、文化素养的积淀孕育了二度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素养对二度创作个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二是对想象思维的影响。而这两点恰恰对二度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技巧动作的趋势都是从意识中能动地反映出来的。在各种复杂的感情表现中不同的情感都有其特殊的表达方式。这种情感反映的细微差异便形成技巧动作感应中最生动、最形象的外在表现因素。如喜情可根据不同的感情变化强度分为“欣喜”、“欢喜”、“惊喜‘’等不同的心理状态悲情也可根据不同的心境分为”悲痛‘’、“悲伤“、“悲愤’‘等情绪反应。这些不同情绪的心理反应潜存着不同的动作意识的雏形。在演奏过程中各种动作感觉通过不同情绪特征的反射联系使动作意识和情感心理不断地在新的、更高的感觉层次中交融、巩固和完善从而达到技术技巧和思想感情的完美结合。脱离了思想感情的技巧,演奏将毫无审美价值可言。

琵琶演奏是演奏者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整体而内心情感的丰富或匾乏和个人的文化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来讲文化素养高的人内心世界广阔情感比较丰富对作品的内在韵味、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会较深因此在二度创作时就会自然地把蕴涵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意识体现在技术技巧的动作意识之中。不同的文化素养,使演奏者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了演奏者不同的演奏风格、气质和个性。所以说情感体验是形成二度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同时,琵琶演奏也是一种特殊的想象思维活动。想象思维是在知觉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认知活动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琵琶演奏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种思维活动就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假为真‘’的艺术创作过程。也就是说演奏者要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生活体验的积累在脑海中浮现出乐曲中所描述的事物的形象。要把想象的思想空间转化为现实的具体形象,这就要求演奏者要用创造性的想象力对音乐作品作出处理诊释。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通过对右脑创造智能的开发激活与直觉、联想、想象、激情相关的创造心理要素从而在人脑潜意识和显意识的交互过程中获得创造灵感和想象力。知识和能力给这种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演奏者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就会从深层次去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会沿着作曲者的意图和构思去发挥无限的联想。文化素养高的人见多识广,想象空间开阔意境想象丰富容易达到‘’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地即‘’神游气化‘’的程度。可以说没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就不可能有独特、鲜明的二度创作个性。中国琵琶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很多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每首琵琶曲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这就要求琵琶演奏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从深层次探究作品的内蕴美及其文化价值,才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作品准确、完美地畅达乐思。如《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这两首曲子,虽然描述的是同一历史事件但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却迥然不同。《十面埋伏》描写的是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表现的是激昂、高亢的情绪。《霸王卸甲》则着重渲染了项羽“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以及楚军的英勇悲壮表现的是慷慨、悲切的情绪。如果演奏者了解这段历史就会把握住这两首曲子的不同风格运用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把古战场上的鼓角声、剑弩声、呐喊声、马蹄声等形象地表现出来把楚霸王别姬时痛楚的情感抒发出来把这两首同一历史背景下的不同音乐作品准确地表达出来。又如琵琶独奏曲《天鹅》是刘德海先生在上世纪年代创作的“人生篇‘’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曲子。这首曲子的风格新颖别致刘德海先生在一度创作时从挖掘个人内心世界、对生活进行哲理性的思考象征寓意性的构思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曲中通过描绘天鹅伤感多情的心绪隐喻作者艺术道路上的坎坷通过描绘天鹅从容、自由地浮游在湖面上的情景和它们在湖中嬉戏、游水、扑食、追逐等美丽多姿的形态隐喻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通过描绘天鹅高飞低翔的各种姿态歌颂正直者纯朴善良、不怕艰险、勇敢无畏的精神等等。这首极具寓意性和哲理性的乐曲为二度创作者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演奏者要凭借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从深层次去领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优美、典雅的旋律中窥见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信念这样才能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把作品表现得恰到好处。再如《诉》,是吴厚元先生因长诗《琵琶行》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诗中白居易运用汉字与汉语语法的意合性和人类思维的领悟性让读者感受潜藏在音乐形象中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以及音乐性的渲染诉说身世从而构成了文字与音乐的美感结构使人们在解读这首长诗时能够获得诗歌与音乐的双重艺术享受。但是这种享受只能在想象中满足因为音乐的直观意味被文字的抽象所替代了。而吴厚元先生创作的《诉》则用音符对长诗进行了解读。曲中,作者注重乐思与诗思的相互转换,使乐与诗的自然意境、意象、联想等因素相融合用音乐的旋律塑造了古代琵琶女的形象,用委婉的曲调将人们的情绪带入了悲凉的意境中。诗中用文字描摹音乐乐中用音符诊释文字,这种诗境与乐境的对应给琵琶演奏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理解《琵琶行》这首长诗就无法理解《诉》这首乐曲更谈不上奏出让人荡气回肠的音乐对此我深有感触。我最初学弹奏这首曲子时年龄还小对曲中所表现的内容知之甚少弹奏时找不到感觉家里人说,听我弹这首曲子如同喝白开水后来我索性就不练了。可是当我在语文课中学习了《琵琶行》这首诗以后引起了重练《诉》的兴趣,而且越练越来劲越练越觉得有味儿。在演奏时脑海中浮现出瑟瑟秋风中漂泊的小船、琵琶女怀抱琵琶缓步走向船头的身影仿佛看见她“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的神态听见她用弦声如泣如诉地讲述自己的半世人生感受到她悲怨、凄苦的心情。意境的联想和情感的体验启发了我对这首曲子的二度创作灵感直到现在,我对这首曲子仍情有独钟,因为它我深深体会到文化素养琵琶演奏者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三、积累学识,完善自我,塑造完美的二度创作个性琵琶演奏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要求演奏者也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我

,

素养范文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提升优化策略

中职学校培养的对象是中、高级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是学生步入职场、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保证,对于用人单位和行业来说是开展有序竞争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对产品精雕细琢,并且做到敬业爱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职业学校作为社会“准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单位,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不仅掌握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能秉承“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这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

1.职业道德素养的现状。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对世界、对人生缺少理性思考,易受外界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选择到中职就读的学生大多是中考失利者,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导致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又缺乏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难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环境。因此,在中职生中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2.科学文化素养的现状。从事职业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而各种技术、技能的学习与获得,是以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的。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于专业化、实践化,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视度不高。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不扎实,轻视文化课、专业课,最终造成大部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薄弱,不利于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发展。3.专业技能素养的现状。受地域经济差异、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现行的教学体系并没有全部实行一体化教学、场景化教学,校企合作程度不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也限制了学生对行业、对专业的兴趣与职业情感的培养,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职业意识淡薄、眼高手低的现象。4.学生身心素养的现状。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很多人的课余生活只围着电脑、智能手机转;学生在学习之余,除了不多的体育课外,很少进行体育运动,参加业余生活、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再者,由于许多中职学生认为就读中专是中考失败的无奈选择,“破罐子破摔”、消极退缩的心理较重。目前,在校的学生多为00后的独生子女,习惯于家长的照顾、包办,形成惯性依赖,他们一旦离开亲人,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时,容易产生依赖、压抑、自卑的心理。

二、影响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因素分析

1.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学校素质教育应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立足于社会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的认识还不统一,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还欠全面和科学。一些中职学校单纯追求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只对学生进行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需求,在学生的独立人格、健康心理、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素质教育方面做得远远不够。2.教育模式与课程设置单一化。国内外流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科中心教学模式、能力中心教学模式、活动中心教学模式、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个性中心教学模式以及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实行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能够将理论系统化,但是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些学校也在教学中尝试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为特征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但对教师、学生的要求较高,实施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职业教育领域较为推崇“能力本位”理念,重视的是从事某种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学校通常会选择一种单一的专业技能作为重点进行训练、培养,忽视对学生心理、道德、意志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最终导致专业、课程结构的单一化。有些职业学校也提倡素质教育,但课程设置并不合理,除了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开设的文化基础课以外,对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课程也很少开设,即使开设了一些人文素养课程,安排的课时也很少。3.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工作量大、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而且职业学校的教师深入一线和接受培训机会较少,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需要提升,没有一支专业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是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养的毕业生的。

三、中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优化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要实现职业教育新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劳动者,其理念的转变是前提。随着社会发展、产业升级,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操作型人才,用人单位更注重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高度统一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工作岗位需求。2.创新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外国模式,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模块化教学。学校与企业要开展广泛且深入的沟通、合作,共同承担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担,将学生素养教育由课堂延伸到车间、办公室、社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环境、具体任务中,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认识到爱岗敬业、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要以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学校可设置科学的综合素养课程,按照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各个学期或各个教学模块中。在教学形式方面,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小组教学、分层教学、现场教学、任务教学等,另外,学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各种学生团体、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组织能力、演讲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心理素养等,使素养教育真正“落地生根”。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对教师来说,不仅要以专业育人,更要以文化育人,教师要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内外素质,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的行为来表达精神风貌与气度修养,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示范作用,从而教会学生“做事”和“做人”。教师应在教学中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认真执教、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将人文精神、工匠精神渗透在课堂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中职院校也要严把教师质量关,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制度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4.优化教育环境,浸润工匠精神。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限于校内,实习中心、企业、社会也负有培养的责任;素养培育并不等同于德育,学校的管理者、任课教师、班主任、教职工、企业的相关人员都负有培育责任,甚至家庭也应该承担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义务。要将学生培养成勤业、敬业、乐业、时刻践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共同优化培养环境,协同育人。

四、小结

培养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满足学校发展、社会需求的根本途径。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在目前中职生职业素质提升工作中,响应政府号召,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出适应中职教育的更好的解决方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娜.河北省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2]郑丽梅.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n/zyjy/sjts/201510/t20151026_640888.html.

素养范文篇9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内容;方法;成效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当地产业经济服务是职业教育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然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行为习惯差、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行为过激等情况,而用人单位在用人时又往往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守时守纪、文明卫生等综合素质看做是用人的第一标准。可以看出,学生现状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调整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将学生培养成自信、进取、诚实、自律、勤奋等人格健全的人,培养成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准职业人,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做事,即所谓做事先做人。为此笔者学校开设了职业素养课,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职业素养课的课程设计

职业素养课设计为四个模块,见下表。模块设计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遵循学生的教育成长规律。在学生入学之初,强调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基本礼仪的训练,之后随着学生的成长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逐步增加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责任意识的训练,在学生毕业前夕增加敬业意识、忠诚意识、工作中礼仪的训练,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二是模块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虽然在不同学期规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但统而不死,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当时的学习状况、管理情况,灵活选择教育、训练内容、训练时间,以便教师能够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增强教育效果。而且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添加教育内容,以实现个性化的教育。三是对教师上课只提供教学素材,不提供教学课本。如果给教师现成的教材,教师往往会陷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成教师为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会缺乏对班级学生教育、训练的针对性,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如果只给教师提供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从中选取教学、训练所需要的资料,就像提供了一个菜单一样,需要给学生“吃蔬菜”时就选“蔬菜”,需要给他“吃米饭”时选“米饭”,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育效果会大大增强。

二、职业素养课的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是只靠说教就能做到的。现在在学生身上存在着严重的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如教育学生要守时、守纪,学生也知道上课迟到违反纪律是不对的,知道说话要文明要有礼貌,但就是经常做不到,这就是教育的偏差。习惯是靠养成的,而不是讲授的,不能单靠说教,而要让学生去体悟、去经历,使其内心真正去认同。教学中所采用的形式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要生活化,语言要用鲜活通俗,事例要生动典型,形式要喜闻乐见,要用学生参与其中的训练方法去教育,要让学生在团体中去相互学习,互相督促提高。例一:笔者学校有一位老师要求学生擦黑板,擦黑板给学生记分。有一名学生自告奋勇,第一个把黑板擦了,而且他擦得很仔细、很干净,但这位老师只给了他3分。这时老师启发学生,看看谁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些。又有一名学生走到黑板前面,他不但擦了黑板,还把黑板槽里的粉笔末也擦了,老师给了这位学生4分。老师仍不满足,仍然启发学生看看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些。学生认真思考、观察,终于又有一名学生走到黑板前,不但把黑板槽里的粉笔末擦掉了,还把黑板上面的灰尘擦了,然后又用湿布整个擦了一遍,老师给了这位学生满分。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学生做事要完美,要尽心尽力,要永远做得比别人好一点。例二:有一次老师上课的时候,突然要求学生下楼,学生莫名其妙:“我们正在上课为什么要下楼呢?”学生们下了楼,但老师又要求学生回教室,学生觉得更加莫名其妙:“为什么让我们下去,什么事情都没做,又上来了呢?”回到教室后,老师让学生讲一下刚才下楼是什么样的情景,启发学生想一想其他班级上课时应该怎么做。随后老师要求学生重新走一遍,这次上下楼时再没有了喧闹声,学生一律靠右行走,秩序井然,非常安静。

三、对职业素养课的任课教师(班主任)的要求

曾说过:“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典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他们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行为习惯。教师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低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在教师中,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而且管理事无巨细,因此对学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教师们曾戏称,谁带出来的班,学生就像谁,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也因此,学校要抓师德建设,抓教师素质。要使教育更见成效,首先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教育,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行为偏差不能准确理解,经常是教育不得法。笔者经常听到班主任抱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XX简直就是人渣!”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付出了巨大努力而教育收效不明显的矛盾中挣扎。有人在2014年对10所中职学校三百余名教师使用Scl-90问卷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47.5%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强迫症占42.5%、躯体化占40%、焦虑占28%、抑郁占27.5%、敌对占22.5%、人际关系占20%。教师都有心理问题,怎么能教出心智健全的学生来呢?另一方面,现在任教教师基本上是在高考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而德育教育、做人的教育很缺乏,教师自身往往就缺乏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教师只要从事教育工作,自身素质的缺失就必须要补上,教师讲授职业素养课的过程恰恰是自身补课的过程,是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这也是开设职业素养课最有意义的地方。教师在开始授课的时候,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或许会步履蹒跚,或许会跌跟头,但一旦教师成熟起来,那将是学校和教育界的宝贵财富。另外班主任担任职业素养课的任课教师,还可以使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让课堂内的训练活动延伸到生活常态中,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管理相结合,与班级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固化成学生内在的素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的成效

1.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氛围

以前,教师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个人行为,是一个人对应一个教学班。职业素养课的开发使学生管理形成合力,由学校组织、实施的职业素养课逐渐形成一个氛围,制定出塑造一名合格中专生的基本标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有了新的工作平台。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成为学校学生管理的一大亮点,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职业素养课的开发方面,学校统一制定教学规划,教师设计自己的训练内容,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应该说,无论是在笔者学校还是在其他职业学校,没有任何一门课能像职业素养课这样,呈现出跨学科、跨年级的特点,紧贴学生实际,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铺路搭桥,把学生塑造成为准职业人。

2.有助于学生知行统一

职业素养课不仅给出标准,而且更重视学生训练,把学生知和行统一起来。在职业素养课中,学生不仅学习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姿等动作要领,而且要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准确呈现出来,并在升旗、两操、学校例会等场合正确运用。这是其他课程不曾有过的情况。职业素养课仅是开始。在学校组织和教师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树立通过职业素养课使学生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例,以点带面,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管理工作中被动、滞后的局面,使学生管理从消极应付学生转变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作者:白彦婷 单位: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校

参考文献:

素养范文篇10

一、对接企业岗位,融入企业元素,营造培养环境

所谓企业元素就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工作环境、管理文化,先进的工程或工艺技术等元素及系统应用。把先进的企业元素渗透进教学中,无形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才能培养出具备企业所需职业素养的员工。教学环境中融入企业元素不仅使在校生有身临真实企业环境之感,还能实现教学环境和生产岗位的有效对接,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学校可以把企业文化元素,如6S管理、执行力等融入到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管理中,让学生逐渐养成遵守企业规范的习惯。还可以建立毕业生代表或企业相关人员定期到学校做专题讲座的机制。当前,我国流行的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条好路子。在第三批部级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校通过“企业文化元素进校园”特色项目的建设,带动了5个重点专业的发展。如,我校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内动漫实训基地,成立了“城市实景绘制”“息夫人三维动画”等实战项目制作团队。校内动漫实训基地的布置完全仿照动漫公司的格调布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企业职业氛围的熏陶。又如,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跟东升汽修公司合作,引入该企业的文化,成立了“东升汽车音响班”,将教学基地创建成汽车维修车间,模拟汽车4S店管理运营模式,以企业员工的要求来培训学生,在模拟真实职场的环境中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事实证明,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中融合职业素养,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其内涵和意义。目前,我校力争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把企业元素融入各个专业建设中,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二、注重理实一体,强化做学合一,夯实培养主渠道

我省各中职学校都已深刻认识到,理实一体化的实训是提高在校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渠道。在实施专业实训时,学校如果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布置实训场所或车间,就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文化,教师在企业氛围中对学生再加以引导和约束,学生就能慢慢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工作流程和环境,并最终产生职业兴趣和企业归属感。因此,应充分挖掘和发挥实训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我校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等专业都结合其专业性质,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成了实训设施优良、企业文化浓厚的理实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室。专业教师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完成近似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项目,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扎实的专业实训也能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大有裨益。中职教育既要重视中职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他们综合职业素质和通用职业能力的强化,因为这是企业最为看重的职业素养。我们从以下真实案例中可以得到很多启发,某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张某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同时又担任校学生会的重要干部。在顶岗实习时,被学校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至某汽车4S店工作。然而,不到三个月他就被公司辞退了,学校和他的同学都感到很惊讶。原来张某在工作过程中不善于与同事合作,导致其始终不能融入该汽修公司的维修团队。其实,每位专业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毕业生就业案例,在专业课中渗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强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让在校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三、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案例,完善教育内容

当前,我省中职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构成,鲜有关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专门化课程,其相关内容也由教师上课时附带提出,这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可以创新课程设置思路,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模块,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校讲课,这样就能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实际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加强工作:一是加强课程设置的顶层设计,可开设职业伦理或职业规范的相关课程。当然,此类课程和普通的伦理学或道德课并不相同,其重点是职业定向,偏向于就业实践,其目的是规范学生的职业价值选择和职业行为。从2015年起,我校就借助于“厂中校”合作的富士康云端网络学院开发的职业素养培训体系,给毕业班学生开设职业素养模块化课程,由学校招生就业办的教师定期给学生上课。这种模块化课程针对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以企业的实地参观和考察为主,以室内理论讲授为辅。另外,学校还可举办全校性的有关职业素养的知识和技能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现职业素养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积极性。二是可结合专业课特点与就业岗位实际,不断丰富教学情境、工作任务和典型案例。目前,各中职学校虽然十分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岗位适应能力依然十分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职业素养情境并不断补充完善职场案例。例如,企业对着装、手机携带的规定,公司内部关于网络使用的制度,海尔文化、蒙牛文化、华为文化等。这些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和生活实际,并尽量多的采用校企合作企业的案例。

四、健全评价机制,量化学习效果,加强职业素养考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