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注重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8:34:37

四个注重

四个注重范文篇1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入调查研究阶段以来,我县结合省、市精神,结合实际,坚持“四个注重”,细化调研课题,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调研工作。

1、注重科学性,认真制定方案。为准确掌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便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逐步加以解决,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省委“1+9”文件和市委六个配套文件精神和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围绕“四个四”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县情实际,采取上下结合、反复酝酿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制定调查研究阶段工作实施方案,并对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进度等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乡镇党委和县直属机关工委根据全县的统一安排,结合本地本单位制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方案和年初确定的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认真制定了阶段工作实施方案。

2、注重针对性,认真落实课题。一是实行课题责任分解制。围绕党员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明确了困难问题调查、典型经验总结、对策建议探讨等多种类型的34个重点调研课题,覆盖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各种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并将其相应的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党组织。二是实行领导责任制。乡镇党委和县直属机关工委根据承担的责任课题,由党员领导干部牵头,抽调相关人员落实。三是课题落实跟踪管理制。由课题责任单位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人员、方法和进度,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办公室跟踪落实,确保调研工作进度。

3、注重实效性,精心组织调研。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联系1-2个村级党组织和1个以上的县直单位,指导联系点开展调研工作,帮助解决工作困难和实际问题。县直机关、乡镇站所结合“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四在农家”挂帮等活动,安排专人深入责任区,帮助村级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乡镇和工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领导带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开展工作。各调研组坚持创新调研方式,灵活运用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调查手段,采取定量定性、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工作实践中的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做法进行深入研究。各调研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全面系统地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梳理,切实找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为抓好对调研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办公室5月5日至9日与县委督查室联合,对全县建设年活动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

4、注重及时性,认真解决存在问题。县委、乡镇党委和县直属机关工委及时召开党(工)委会,听取各调研组汇报工作,并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区分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队,对具备解决条件的,立即研究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研究解决方案,限定时间解决。近段时间以来,县委重点研究和解决了农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问题。

四个注重范文篇2

县力从“承诺内容、审诺顺序、公开亮诺、获得实效”四个方面下功夫,突出“四个注重”,具体开启2012年底层党组织和党员新一轮公开承诺任务。

注重承诺内容。一是与群众志愿相连系。在承诺之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化底层、深化群众走访调研,普遍寻求定见建议,调查群众所思、所盼,把群众的志愿和需求作为承诺的主要内容和根据。二是与实行岗亭职责相连系。要求公开承诺把重点放在推进底层党组织和党员容身本职,充沛发扬效果上。指导广阔党员干部容身本职岗亭,实行岗亭职责,展现优越任务立场、任务作风、任务成效;在完成急难险重担务中创先争优,在严重灾祸和突发事情前创先争优,充沛发扬党员的前锋榜样带头效果。

注重审诺顺序。各底层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在上报县创先办之前,需“三步走,看三个重点”。第一步,党员相互审诺,应用熟习对方任务职责、才能的优势,相互审议承诺内容,重点看能否仔细看待承诺、承诺能否符合岗亭实践等,提出建议,完美承诺。第二步,分担指导点评,重点看承诺内容能否表现进步前辈性、能否实在可行等,并与党员逐个说话,提出需求改良的方面。第三步,党组织审诺,重点看承诺内容能否环绕全县中间任务,能否契合老庶民的好处诉求。力图经过层层把关,真正完成承诺内容契合实践,确保了公开承诺的质量。

注重公开亮诺。各底层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内容审核确定、评论研讨经过后,要实时进行公示,一是会议亮诺,制订的承诺践诺事项经指导班子集体评论经过后,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将承诺事项进行公开承诺。二是公示栏亮诺,在各单元明显地位独自树立承诺践诺公示栏,或应用橱窗、板报、党务公开栏、电子屏等阵地,将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内容向社会公开,承受群众监视。三是媒体亮诺,经过收集、电视媒体等方法,将党组织和党员承诺事项进行公开,扩展群众知人情,拓宽监视渠道。

注重获得实效。一是执行群众评断机制,连系民主评断党员,各底层党组织及党员对落实公开承诺状况进行自查,并按期组织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落实承诺的状况依照“称心、根本称心、不称心”进行评断,并传递评断后果;关于群众提出的定见,积极加以改良。二是执行承诺销号准则,要求各底层党组织依照党组织从属关系和治理权限,树立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台账,做到承诺一件、注销一件,兑现一件、销号一件,不时健全承诺台账,力争完成动态治理的长效机制。县创先办不按期对党组织和党员承诺销号状况进行抽查,对未按时销号的实时催促提示。

四个注重范文篇3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县地税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组织收入中心任务,提升服务层次,多举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注重实践调研,积极献计献策。立足税务部门本职工作,发挥业务技能,着眼区域经济,一方面针对服务、推进地方经济主动开展科调研活动,为县委县政府发展决策提供第一手调研资料;积极深入企业实地走访调研,把握企业发展动态,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及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积极帮扶,并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更好地扶持企业发展,促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注重政策宣传,增强纳税遵从。积极通过电视台、门户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单位网站、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扶持措施等,让广大纳税人了解、认识税收知识,进而理解、支持税收工作;充分借助“纳税人之家”及“税法课堂”,结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分类分级等工作,将宣传工作融入纳税人日常工作之中,让纳税人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宣传转变为主动寻找宣传,帮助纳税人解析、领会税收优惠、行业税收策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引导企业依法纳税,提到纳税遵从度。

注重征纳关系,开展纳税服务。一方面抽调业务能手组成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业务服务。服务团队定期走访辖区纳税户,加强税企沟通,了解企业对涉税问题的需求,解答企业的疑问,提供专业化建议,帮助企业归纳涉税重点事项,帮助财务人员完善税法专业知识、增强涉税业务能力,使企业规范财务处理,规避纳税风险,减少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纳税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有关政策,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将涉税法律、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汇编成册及时地送达企业手中,便于企业随时查找使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讲解优惠政策,引导企业用对政策,用好政策,帮助企业夯实基础,找准政策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对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企业上门辅导,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

注重税企互动,征集服务需求。地税局在开展好日常税收服务的基础上,还认真开展互动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召开税企恳谈会、积极多方走访,倾听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合理需求与建议,积极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水平,以能更好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更优质的纳税服务,并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个注重范文篇4

意识上必须创新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根本措施。近些年来,通过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为什么要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创新意识呢?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提出来的。

其一,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既要断承和发展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又要树立创新意识,寻找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

其二,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原封不动地沿袭原有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新的社会现象,规范党员干部的社会行为,不仅缺乏说服力,而且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因而创新教育,也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在需要。

其三,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创造新形式,寻找新途径,努力构筑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拒腐防变和不想腐败的防线。

内容上必须创新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既要重视坚持党章和《宪法》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党规党法与廉政法规的教育,又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增加赋予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要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和法纪教育为重点,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导。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在内容上不仅要坚持党的最根本的原则和观念,而且要不失时机,赋予时代特征,这样的宣传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载体上必须创新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呼唤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

一是塑造人格载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应注意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强化健康心理辅导,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二是善用感情载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十分重视依托感情载体,把党性与人情味很好地统一起来,坚持教育、引导、提高人与尊重、理解人相结合,要融理于情,以情入手,以理服人。

三是重视传媒载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重视宣传阵地和舆论阵地的作用,运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开展广泛的声势浩大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增加信息量,加强时效性和言论的引导性,开展“反腐保廉大家谈”、党风廉政公益广告,把教育扩大到社会上。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手段,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使之成为国内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成为了解中国的有效渠道。

四是拓宽活动载体。近几年来,深圳市在创新载体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利用“廉内助”和“廉洁文明家庭”活动,把党风廉政教育延伸到党员干部的家庭;利用在全国征集廉政公益广告,把教育做到社会上;利用编印廉政读本、赠送廉政台历,把教育做到办公台上。通过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大容量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机制上必须创新

当前要健全和完善以下“四个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一手抓查处,一手抓预防教育的“一岗双责”的责任目标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组织、宣传、文化和新闻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大教育的工作格局。

二是激励机制。要加大奖惩力度,强化奖惩措施,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举,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做得好的,特别是有创意的教育活动,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这方面工作薄弱而出现大案要案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要发挥党的方针政策的规范功能,创造一个惩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三是反馈机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全和宣教网络,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要动态和重点倾向,及时反馈给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员干部逐渐形成一种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养、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追求,并把这种内在追求转变为规范自己行政行为的动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健康的思想陶冶人,以高尚的品德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严明的法纪警示人,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极端重要的课题。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我认为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注重“四个创新”。

意识上必须创新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根本措施。近些年来,通过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为什么要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创新意识呢?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提出来的。

其一,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既要断承和发展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又要树立创新意识,寻找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

其二,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原封不动地沿袭原有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新的社会现象,规范党员干部的社会行为,不仅缺乏说服力,而且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因而创新教育,也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在需要。

其三,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创造新形式,寻找新途径,努力构筑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拒腐防变和不想腐败的防线。

内容上必须创新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既要重视坚持党章和《宪法》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党规党法与廉政法规的教育,又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增加赋予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要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和法纪教育为重点,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导。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在内容上不仅要坚持党的最根本的原则和观念,而且要不失时机,赋予时代特征,这样的宣传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健康的思想陶冶人,以高尚的品德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严明的法纪警示人,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极端重要的课题。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我认为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注重“四个创新”。

意识上必须创新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根本措施。近些年来,通过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为什么要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创新意识呢?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提出来的。

其一,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既要断承和发展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又要树立创新意识,寻找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

其二,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原封不动地沿袭原有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新的社会现象,规范党员干部的社会行为,不仅缺乏说服力,而且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因而创新教育,也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在需要。

其三,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创造新形式,寻找新途径,努力构筑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拒腐防变和不想腐败的防线。

内容上必须创新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既要重视坚持党章和《宪法》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党规党法与廉政法规的教育,又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增加赋予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要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和法纪教育为重点,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导。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在内容上不仅要坚持党的最根本的原则和观念,而且要不失时机,赋予时代特征,这样的宣传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载体上必须创新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呼唤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

一是塑造人格载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应注意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强化健康心理辅导,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二是善用感情载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十分重视依托感情载体,把党性与人情味很好地统一起来,坚持教育、引导、提高人与尊重、理解人相结合,要融理于情,以情入手,以理服人。

三是重视传媒载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重视宣传阵地和舆论阵地的作用,运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开展广泛的声势浩大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增加信息量,加强时效性和言论的引导性,开展“反腐保廉大家谈”、党风廉政公益广告,把教育扩大到社会上。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手段,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使之成为国内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成为了解中国的有效渠道。

四是拓宽活动载体。近几年来,深圳市在创新载体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利用“廉内助”和“廉洁文明家庭”活动,把党风廉政教育延伸到党员干部的家庭;利用在全国征集廉政公益广告,把教育做到社会上;利用编印廉政读本、赠送廉政台历,把教育做到办公台上。通过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大容量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机制上必须创新

当前要健全和完善以下“四个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一手抓查处,一手抓预防教育的“一岗双责”的责任目标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组织、宣传、文化和新闻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大教育的工作格局。

二是激励机制。要加大奖惩力度,强化奖惩措施,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举,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做得好的,特别是有创意的教育活动,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这方面工作薄弱而出现大案要案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要发挥党的方针政策的规范功能,创造一个惩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三是反馈机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全和宣教网络,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要动态和重点倾向,及时反馈给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员干部逐渐形成一种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养、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追求,并把这种内在追求转变为规范自己行政行为的动力。

四是投入机制。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必须以必要的财力物力投入作为保障。要把其所需的经费开支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各级政府要在硬件建设上给予支持,增添设备,完善设施,确保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载体上必须创新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呼唤不断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

一是塑造人格载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应注意引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强化健康心理辅导,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

二是善用感情载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十分重视依托感情载体,把党性与人情味很好地统一起来,坚持教育、引导、提高人与尊重、理解人相结合,要融理于情,以情入手,以理服人。

三是重视传媒载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重视宣传阵地和舆论阵地的作用,运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开展广泛的声势浩大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增加信息量,加强时效性和言论的引导性,开展“反腐保廉大家谈”、党风廉政公益广告,把教育扩大到社会上。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传播手段,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使之成为国内广大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成为了解中国的有效渠道。

四是拓宽活动载体。近几年来,深圳市在创新载体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利用“廉内助”和“廉洁文明家庭”活动,把党风廉政教育延伸到党员干部的家庭;利用在全国征集廉政公益广告,把教育做到社会上;利用编印廉政读本、赠送廉政台历,把教育做到办公台上。通过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大容量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机制上必须创新

当前要健全和完善以下“四个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一手抓查处,一手抓预防教育的“一岗双责”的责任目标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组织、宣传、文化和新闻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大教育的工作格局。

二是激励机制。要加大奖惩力度,强化奖惩措施,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举,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做得好的,特别是有创意的教育活动,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这方面工作薄弱而出现大案要案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要发挥党的方针政策的规范功能,创造一个惩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三是反馈机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全和宣教网络,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重大事件、重要动态和重点倾向,及时反馈给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员干部逐渐形成一种努力提高思想理论素养、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的内在追求,并把这种内在追求转变为规范自己行政行为的动力。

四个注重范文篇5

在创先争优运动中,市连系村委会换届,接纳有力办法,实在增强对村干部的思维指导,协助他们解开“疙瘩”,丢失落“负担”,使他们准确看待“进”、“退”、“留”、“转”。

一是注重示范指导,使村干部“进”有决心。指导新提任村干部发扬本身优势,克制缺陷,连合各方面力气,调动各类积极要素,对峙科学开展,全力破解进步中的难题,愈加起劲地创始任务新场面。组织召开座谈会、钻研会等,一起评论村级经济社会3年开展规划,以寻求定见、公开公示、播送宣传等方法,向广阔村民进行普遍宣传,明白目的,鼓足劲头。树立新老村班子成员结对帮扶准则,展开新上任村干部向离任村干部“拜师学艺”运动,进修村级事务“治理经”,传递开展“接力棒”,坚持村务任务的连接性和继续性。当前,全市合计召开各类座谈会议70场次,有43名新老班子成员结成帮扶对子。

二是注重教育指导,使村干部“退”有但愿。组织展开离任村干部“在岗留什么、离岗做什么”大评论运动,摆正地位,校正偏向。充沛调动离任村干部在栽种、养殖、修建和劳务等方面的积极性,挖潜能、长技艺,鼓舞他们找路子、选项目、闯市场,率领群众加速发家致富措施。对单个有心情、闹定见的离任村干部,注重查询调查,深化剖析,教育指导,解开思维“疙瘩”。乡镇党委首要指导与离任村干部进行交心,切脉心态、把握意向。当前,全市共组织离任村干部展开各类培训、讲座11期,外出进修6次,参与人数达340余人次。

三是注重交流指导,使村干部“留”有作为。制订包村干部按期走访、说话等准则,明白每名科级指导联络2-3名留任村干部,经过集体座谈、单个访谈、重点约谈等方法,传递任务状况,交流任务定见,把握思维动态。指导留任村干部不计小我得掉,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往常之心,连续准确开展思绪。经过举行科技培训、现场讲座和外出调查等方式,组织留任村干部参与各类运动,协助留任村干部加深党委决议计划的贯彻落实状况,进修交流党的方针政策,鼓舞他们更新思维、拓宽思绪、带头致富,朝着准确的开展偏向,创始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的业绩。全市有68名乡镇指导干部与留任村干部结成对子,共组织召开座谈会87次,参与人数达247人次。

四是注重才能指导,使村干部“转”有劲头。充沛发扬转任村干部党性强、本质高、根底好的优势,指导他们把转岗交流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时机,不盲目上手,也不用极懒惰,起劲在任务中学营业、学办法、学经历,拓宽常识面,加强才能,加强劲头,顺应新情况,进入新人物,以高昂的斗志和发奋向上的进步心,英勇地承受应战,力争在新的岗亭上获得新的成果,发明新的业绩,创始新的场面。

四个注重范文篇6

**区分7个考察组,对全区41个领导班子和333名区管干部进行了述职述廉考评,并结合开展了后备干部推荐工作。考评期间,共对800余名干部群众进行了个别谈话,现场发放机读评议表5775份,发放区管后备干部民主推荐表5775份。整个考评工作注重组织考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干部考评和干部推荐相结合,考评分析和实绩分析相结合,至目前为止已取得圆满成功。

组织考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区纪委及相关单位有考察经验的同志在回避原则的基础上组成7个考评组,分别对全区41个领导班子和333名区管干部进行述职述廉考评。考评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参与面较广,测评表的回收率也比较高,考评大会现场共发放机读评议表5775份,回收评议表5697份。在民主测评的基础上,还对800余名干部群众进行了个别谈话,深入了解领导班子的建设状况和领导干部的德才素质。此外,还邀请区级分管领导对区管干部进行了个人评议。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全市率先引入“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信息处理系统”,共设定28项考核指标,发放可用于机读的测评表5000余张,提高了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信息处理系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领导班子考评主要设置了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等四大类14项指标;领导干部考评分正职和副职设置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两大类14项指标,其中正职侧重测评领导能力,副职侧重测评团结协作能力,做到了分类考评。充分发挥信息处理系统的智能化功能,对民主测评数据进行类型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展示信息处理结果,为科学分析干部提供清晰的素材。同时,将信息处理结果与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不同环节的考评结果相互补充,使多种考核评价方法互相印证、互为补充,引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干部考评和干部推荐相结合。将区管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与区管干部述职述廉工作同步进行,采用会议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和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推荐结合述职述廉会议同时进行,共发放区管后备干部民主推荐表5775份,收回5697份。经过分析汇总,共推荐出区管正职后备干部预备人选260人,其中3票(含)以上的有172人;区管副职后备干部预备人选459人,其中3票(含)以上的有287人。

考评分析和实绩分析相结合。将考评工作与目标管理考核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目标管理考核在集体实绩考核方面的重要作用。综合分析时,明确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确定为考核优胜的单位,班子党政主要领导的年度考核一般确定为优秀等次,其他区管干部的年度考核,班子成员在5人以下的可以另外确定1名为优秀等次,5人以上(含5人)的班子可以另外确定1-2名为优秀等次;而对于区街道考核总分最后一名、涉农街道(镇)考核总分最后一名以及区级部门每一类别考核总分最后两名的单位,城区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得分最后一名、涉农街道(镇)重点工作考核得分最后一名以及区级部门重点工作考核每一类别得分最后两名的单位,市对区考核被一票否决的责任单位,班子主要领导当年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四个注重范文篇7

200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这四个文件的制定和印发,是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为深入学习贯彻这四个文件精神,推动我局党建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现做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重要意义,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是党中央着眼于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着眼于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新性和操作性。四个文件对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这四个文件的重要意义,提高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的自觉性。

二、认真学习把握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既注重总结各级党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成功做法,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要求贯彻始终,又注重与已有党内文件和法律法规相衔接,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方面理论创新的新成果。

(一)《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明确提出党员经常性教育要达到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目标要求,规定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途径,强化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保障措施。

(二)《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提出了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虚心向群众学习、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等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主要方式,强调了对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等有关问题。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党员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的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原则。

(四)《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着眼于建立长效的基层党建责任机制,提出了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明确了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规定了落实责任的主要措施和考核办法。

我们要在学习领会这四个文件精神过程中,按照中央的要求,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要突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深入理解四个文件的关联性,掌握精神实质,并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和拓展,促进对四个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密切联系我局的工作实际,坚持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抓好落实,把“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的实践成果。

三、加强领导,推动学习的深入

(一)学习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支部要加强领导,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做到有计划、有督促、有检查。

四个注重范文篇8

[关键词]“四个全面”;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研究综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当前领导下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导向,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这一战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几代领导集体对其深思、消化所取得的治国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得以完善,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充实。目前(2015年11月)为止,通过中国知网、超星、万方数据平台及百度等进行搜索发现,学术界虽然对“四个全面”各方面的哲学理论研究成果已较为丰硕,但以关键词“四个全面”、“哲学”进行检索,经梳理后发现相关的学术论文、报纸类文章总数寥寥,不足半百。作为当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思维研究不可轻视。如何从哲学角度更好地认识、分析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各方面的思想内涵,亦应成为当下学术界、理论界研究课题中的关键点。

一、关于“四个全面”的辩证唯物论哲学向度的研究成果

辩证唯物论作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及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正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现阶段之所以能够提出和实施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客观实际和社会存在为基础的。[1]因此,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学术界对“四个全面”哲学基础的研究大多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入手,分析比较透彻的主要有双传学、冷溶、任理轩等人。

(一)关于辩证唯物论理论在“四个全面”中的运用

双传学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他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党“哲学的根据”,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而“四个全面”则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坚持社会有机体原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过程,强调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全面”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使得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2]

(二)关于“四个全面”对辩证唯物论本质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本质在于坚持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之,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这就联系到应形势要求而提出的凝聚精神力量的“中国梦”这一总理论指导目标。当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的每一方面也都拥有各自的理论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3]这些均体现出“四个全面”战略理论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重视社会意识和大众精神的反作用。

二、关于“四个全面”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向度的若干思考

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既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也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其最终创立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同时代主题下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着重深入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哲学蕴含,致力于推动这一科学哲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因此,对于“四个全面”这一哲学向度的分析成为学术界研究重点,研究成果比较多,且学者论述大多集中于全面发展、普遍联系和基本规律的角度,并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辩证关系及其顶层设计。

(一)对“四个全面”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把握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唯物辩证法深度滋养的结晶,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及普遍联系的基本思想,又透彻着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否定观指导下的创新导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在依旧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汲取历代领导集体智慧结晶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方式治国理政。其在主持2015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便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4]这便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上升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这一根本上加以学习,为我们从哲学维度进一步深刻理解、有力落实“四个全面”提供了思维导向。乔玉强、曾庆栋等人便以唯物辩证法角度具体分析了四个“全面”所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指出从哲学的高度理解、认识、把握“四个全面”,就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以辩证矛盾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宋世杰以的一些列讲话重点分析了“四个全面”所蕴含的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治理规律、从严治党规律的进一步深刻认识。[6]

(二)对“四个全面”纵深规划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普遍联系的探析

第一,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李宏教授在《“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和时代内涵》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社会各因素相互作用、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观。从邓小平理论中最能体现全面的“两手抓”治国理念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而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新的历史阶段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的客观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创新。[7]中国经过60多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经过两个三十年的奋斗,社会主义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面对时代形势下新的矛盾与问题,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8]因此,“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也是应新的历史阶段所呈现的新特征的创新。其正式提出便赋予新常态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以后的改革发展更为清晰准确。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并掌握系统内部优化的方法。因而,所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也必然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正如刘云山用列车形象化妙解,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机,法治就是稳压器,党的带领就是火车头。四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罗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9]徐小伍对这一形象化比喻作出了进一步分析,指出“四个全面”包含着完整严密的辩证关系即一大战略目标内含着对三大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而每个战略举措之间都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互为动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发展的机制和航向,共同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战略布局。[10]涂小雨副教授则着重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统一,对各个方面的定位与新时代背景下“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原理作出了进一步阐释。[11]第三,刘文华副教授等人则更为详细地以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为视角进行深入探析,指出“四个全面”并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罗列,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内含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及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而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更是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小康、党的自身建设步入法治轨道,全面从严治党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提供坚强领导力量保障。[12]曲青山指出,“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理论系统,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调控系统。[13]此外,杜栋还重点分析了“四个全面”系统性、整体性及协调性,指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析给予我们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所需要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论指导,今后更应积极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运用协同学习、协同管理和协同发展,力争形成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14]由此看来,“四个全面”既体现了战略顶层设计的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强调每一个“全面”的独立性、完整性及系统性,充分发挥每一方面的战略功能,从而实现每个举措协同推进,整体战略得以最大优势发挥。

(三)对“四个全面”所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及其方法论的阐释

第一,唯物辩证法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张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任理轩则着重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分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党中央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诠释和应用,指出“四个全面”着力回答了什么是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怎样实现治国理政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面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尤其要掌握其精神要义和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标杆”前进,以实现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布阵筑基。[15]辛向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为依据,指出“四个全面”更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他认为“四个全面”的形成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对中国国情最深刻的把握,同时又是对中国实问题的最好解决。一方面,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列现实问题及在法治建设中面临的重重困境促使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全面”的协调进行。另一方面,“四个全面”的强势开展必然深化党和人民对“三大规律”全新认识,更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16]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客观、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分析法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亦溶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实施当中。曲青山教授单从矛盾法则角度详细分析“四个全面”朕略布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分析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指出“四个全面”的提出直指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抓住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牛鼻子”。[17]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也强调过,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8]对于这次集体学习,中央党校哲学部的一些专家各抒己见,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哲学理论作出了进一步分析。韩庆祥教授就关于“强化问题意识”与“积极化解矛盾”的论述,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面向“中国问题”和注重“增强实践本领”的哲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导向,其注重的便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其一直强调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则体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19](具体分析还可参阅韩庆祥教授《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20]《问题导向与辩证思维》[21]等文献)。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注重辩证思维基础上“化解矛盾”的哲学。阮青教授着重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要用辩证思维做总体规划和解决主要矛盾,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应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原则。[22]何建华教授则指出,在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新常态,既要辩证认识“新”与“旧”、“常”与“变”的关系,又要正确把握“长过程”和“新阶段”的关系,通过矛盾分析,揭示它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趋势。[23]正是对矛盾问题的辩证分析以及对“两点论”和“重点论”处理问题的适用,才最终得以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使得党员干部能够掌握提供提供智慧与思想的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注重“思想产生”的哲学。

三、关于“四个全面”的认识论哲学向度研究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正如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4]对此,学术界大多从实践观和历史观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性阐述和扩充性补充。边立新教授分析了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根植于实践,直面现实问题,干预社会生活。而实践表明,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继而把改革发展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因此我们要掌握这一“看家本领”,即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5]董振华教授则认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6]杜代余也指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每一方面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实践,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27]而胡伯俊在以辨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要求前提下,提出要从四个基本层面着力,全面推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创新。[28]因此,“四个全面”正是着眼于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艾四林教授从历史、实践和哲学基础三个角度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实践呼唤新的改革理念和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与时俱进地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的观点也是问题观点,实践意识也是问题意识。“四个全面”是对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反映,是对我国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战略把握。[29]除此之外,何建华教授还从把握客观实际与主动适应历史阶段新特点的哲学角度阐释了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求实”哲学及其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阐明“四个全面”战略理论中透露着富有“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的求实思维。[30]薛鹏则指明“四个全面”具体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其战略目标切实可行,让中国梦更具魅力;主攻方向明确关键,让中国梦实践方式更具动力;其要求主体自我革新,让中国梦实践更具活力。[31]

四、关于“四个全面”的历史唯物论哲学向度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坚持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冷溶便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所遵循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出了哲学思考。指出“四个全面”强调把握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工作,并要求清醒认识和着力解决不断产生的新的不适应问题,这便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生产力标准这一基本原理。同时,我们党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四个全面”的提出正是建立在群众基础之上,其本身就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每个“全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这就体现出“四个全面”战略的布局与实施均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例行党的群众路线。[32]刘新如在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全局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的同时,也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构建了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宏阔战略视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同时,它又实现了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贯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人民立场,找准了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念的“最大公约数”。因此,这既合乎社会发展规律性,又合乎社会发展目的性,真正为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33]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进行了分析。如刘洋等人主要以认识论、方法论、目的论三方面释析“四个全面”所体现的三大规律与三大意识、“两点论”与“重点论”以及群众观的哲学底蕴。[34]王遐见教授则重点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视角,分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坚持的一元主导性与发展多样性、战略统领性与战术灵活性、过程渐进性与目标趋善性、协调推进性与特色创新性、治国法制性与治党自觉性、历史进步性与价值主体性六大方面的统一。[35]左乐平副教授更是从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认识观和自由观五个方面深思“四个全面”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36]柳宝军则重点以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永恒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矛盾运动、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五个角度分析了“四个全面”理论形成与实施所依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37]李君如教授更是从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整体高度在分析“四个全面”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又重点论述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程中所要处理好的经济建设与“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制度与人及其价值观的辩证关系以及坚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38]这些学术成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巨大作用。但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既有的成果中,低层次研究重复过多,而创新性角度研究比较欠缺。因此,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更新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理论与“辩证否定”的研究。

作者:崔言香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2]双传学.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N].光明日报,2015-3-26.

[3]冷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N].人民日报,2015-4-29.

[4][18][24]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5.

[5]乔玉强,曾庆栋.“四个全面”的哲学透视[J].理论观察,2015,(7).

[6]宋世杰.刍议哲学视角下的“四个全面”治国方略[J].才智,2015,(19).

[7]李宏.“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和时代内涵[N].西藏日报,2015-4-25.

[8]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5.

[9]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6.

[10]徐小伍.试论“四个全面”的哲学蕴味[J].山东青年,2015,(2).

[11]涂小雨.新常态条件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统一[J].学习论坛,2015,(5).

[12]刘文华,范志轩,朱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藴[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13]曲青山.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N].光明报,2015-04-01.

[14]杜栋.“四个全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析[J].党政论坛,2015,(8).

[15]任理轩.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2015-06-30.

[16]辛向阳.“四个全面”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J].理论导报,2015,(3).

[17]曲青山.“四个全面”与矛盾法则[J].中共党史研究,2015,(5).[19]

[22][23][25][26]推进“四个全面”需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EB/OL].theory.gmw.cn/2015-02/03/content_14723865.htm,2015.01.03.

[20]韩庆祥.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4.

[21]韩庆祥.问题导向与辩证思维[J].学习与探索,2015,(7).

[27]杜代余.论“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5-5-26.

[28]胡伯俊.用辩证思维和实践创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新湘评论,2015,(14).

[29]艾四林.“四个全面”的历史、实践和哲学基础[J].社会主义论坛,2015,(4).

[30]何建华.把握客观实际与主动适应历史阶段新特点的哲学[EB/OL].theory.gmw.cn/2015-02/03/content_14723863.htm,2015.02.03.

[31]薛鹏.“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J].观察与思考,2015,(7).

[32]冷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N].人民日报,2015-4-29.

[33]刘新如.“四个全面”的辩证意蕴[N].解放军报,2015-4-08.

[34]刘洋,李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释析[J].理论建设,2015,(2).

[35]王遐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36]左乐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观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四个注重范文篇9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主要在注重“四个结合”、做好“八字”文章上下功夫,以此探索国有粮食企业“四个上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四个结合”

第一,注重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结合。在扎扎实实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基础上,注重联系本系统工作实际,把握“四个上水平”活动内涵,在突出实践特色上下功夫。局党委确定以“三抓三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主题。即抓行业、抓效能、抓服务;做优品牌、做强企业、做大产业。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思路上水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上水平、化“危”为“机”迎接新发展的竞争力上水平、提升企业党建工作上水平。局直各单位围绕“四个上水平”,研究确定了切合实际的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购销公司以“盘资产、保四无、创龙头、增效益”为主题,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提出了实现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双增10%的年度目标”;良友集团围绕企业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组织开展了“三大情系活动”,提升了企业形象,一季度,大中专院校粮油销量同比增长8%,达120万斤。

第二,注重理论学习与提高能力的结合。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中,我们注重把学习理论与提高能力紧密结合,围绕“四个上水平”,精心组织了“十个一”活动。通过聘请专家授课、组织参观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和调研成果交流等系列活动,促使企业领导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中找差距;在与龙头企业的对比中找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找不足。在主题活动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方法和能力,注重提高领导干部促进粮食经济发展的能力、驾驭市场搞活经营的能力、统筹兼顾协调关系的能力,强化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以此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从而实现学与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注重课题调研与解决问题的结合。按照“四个上水平”的要求,我局围绕“三抓三做”的实践主题,通过征集调研课题的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在全系统查摆了20多个当前影响和制约粮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并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以此作为调研课题,由各级领导干部领题调研,进行破题、解题。力求在调研中理清思路、总结经验、破解难题,形成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

为了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粮食经济发展新思路,切实解决好这些影响和制约粮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局于4月13日召开全系统调研成果交流会,组织了9篇优秀调研报告进行交流。并将调研报告与相关企业挂钩,力求尽快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第四,注重经济发展与加强党建的结合。针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局直各单位围绕提升企业党建工作上水平,积极探索各级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以党风带政风、带行风,促效能,坚持在全系统开展“十项服务活动”(即服务“三农”、服务市民、服务客商、服务军营、服务经营者、服务学子、服务社区、服务基层、服务困难职工、服务扶贫村)、“构建和谐企业领导班子、构建和谐党员队伍”、“创业富民比业绩、创新发展比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和“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

二、做好八字文章

一是狠抓一个“改”字。在主题活动中,围绕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深入进行分析和调研,从而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按照“买、卖、划、租、合、股、招、包、退、破”的“十字改革方略”,促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优化国有粮食企业的结构和布局,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华鑫大酒店通过招商引资转换机制的改革之路,促进了企业走出困境。

二是创出一个“新”字。在主题活动中,企业围绕着创新发展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有的企业领导通过主题活动,深深认识到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超越,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改革的突破。科学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全新的发展思路,要坚决破除束缚和阻碍科学发展要求的思维定势、评价标准和工作惯性,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市场经济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坚决克服“等”的思想、“满”的意识、“看”的习惯、“懒”的作风。

三是做好一个“优”字。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围绕着做大做强企业,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推进品牌战略重要性,在主题活动中各企业立足在创优质品牌、创名牌产品上下功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粮食企业目前产品品牌不少,但是,名优品牌不多。通过主题活动,不少企业的领导深深认识到,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创名优产品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是突出一个“强”字。在主题活动中,各企业都强烈意识到只有做强企业,才有生存之路。市场如战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粮食企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在纷繁复杂的新情况面前,纷纷摩拳擦掌,表示要在挑战面前不退缩,机遇来临不错失。省粮机厂针对国内广大农村对小粮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新产品,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销路不断扩大,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五是力争一个“大”字。做大粮食产业是粮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主题活动中,不少企业认识到,只有尽快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才能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不落伍、不掉队。良友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大中专院放心粮油配送中加工基地建设,准备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内联外引,股份制经营,打造一个新的龙头企业;同时对具备条件的企业,我们也鼓励联合重组,上规模,造大船,逐步由小打小闹向规模经济产业发展,做强做大。

六是着力一个“活”字。在主题活动中不断激活全系统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种要素,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热情。有的企业领导深深认识到只有立足粮食求生存,跳出粮食谋发展,才能保持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四个注重范文篇10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贯穿于教育活动之中,是对教育活动及其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发挥着导向、鉴定、改进、调控与服务等功能。长期以来,“唯分数”一直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健康发展的桎梏,亟待破解。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2]。《方案》是未来指导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四个评价”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首次提出,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1“四个评价”的核心价值

“四个评价”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其核心价值表现在有利于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最终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1.1“四个评价”有利于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受封建传统文化、应试教育考评制度,以及家庭教育传统成才观等因素的影响,“五唯”存在已久[3]。长期以来,“五唯”取向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教育囿于对“升学、分数、论文、文凭、帽子”的盲目追求与异化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消失,这种评价导向扭曲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观与评价观。“四个评价”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不同评价方式的有机融合,消除“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评价的二元对立,建构和谐健康的评价环境与耦合共生的师生评价共同体,准确把握教育评价的广度、深度与效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岗位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化,扭转单一的教育评价倾向,完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机制,破除“五唯”顽疾。1.2“四个评价”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党的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强调“立”与“树”,这就说明不能依赖于简单的灌输与考试等手段,而是对“德才兼备”这一人才质量与规格的整体把握[4]。传统的评价范式对学生的评价,依然停留在对知识记忆与技能训练的考核上,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等思维品质的变化过程,难以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四个评价”是科学教育评价观的具体表现,突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提升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个性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全过程。1.3“四个评价”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近年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评价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转向核心素养,评价技术从传统到基于智能技术,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也更加趋于科学化[5]。目前,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经指向了教育的“育人”本质,建立科学、正确导向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深度推进。“四个评价”的提出,不仅是保证教育评价在技术层面的实施,也彰显其功能在不断地多元化,成为融合评价技术、教师教学、学生深度学习,以及相关政策之间的动态系统。“四个评价”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测评,力争实现多元全过程评价,这些都是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有力回应,在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特色化、多元化与本土化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四个评价”的基本意蕴

在明确为何需要“四个评价”外,还须厘定何为“四个评价”,探析其基本意蕴是推动“四个评价”落实的前提。2.1改进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以预设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最终学习结果、所取得的成绩或成就进行价值判断,通常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作为学生具备某种能力、获得某种资格、达到某种水平的证明。改进结果评价的关键在于“改进”,现有的结果评价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改进。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标准化测试,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对学生一个阶段学习结果的量化判断,以知识考查为主,缺少对情境与真实性任务的考查,以所得成绩来推断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导致结果评价中出现“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现象,很多内容只有“是什么”的描述,缺少“为什么”的思考,这样的结果评价亟待改进。结果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导向,不可或缺。如果完全取消结果,将会导致教育培养人才的弱化;因此,结果评价不能完全摒弃,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例如高考,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视角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建构过程,改变单纯依赖于纸笔测验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困境,弱化评价的选拔功能,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6],借助结果评价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升,促进结果评价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导向性。2.2强化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育活动等要素的表现与效果作出及时判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与动态性,旨在了解与判断教育的实然状况与发展态势,及时发现其中的成绩与问题,调节、规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进程,保证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升,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过程评价一直备受关注,这是破解“一考定终身”的强有力手段。强化过程评价并非忽视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本身也是兼具结果与过程双重价值取向的评价方式。通过过程评价,可以实现从“以知识为本”的评价向“以素养为本”的评价转变。过程评价是由近代课程发展而产生的评价理念。在将教育效果与既定目标比较的基础上,发现有些目标不可能在最后的评价中得以实现,只能借助过程来实现或者评价,过程目标的核心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过程评价是对过程目标实现程度的判断[7]。此外,过程评价应与教学过程相互融合,关注学生能力的生成与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进步空间,使过程评价真正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2.3探索增值评价。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前沿的教育评价方式,是通过追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业上的变化,考察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净效应,进而实现对学校或教师效能较为科学、客观的评价[8]。与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不同,增值评价是基于学生成绩变化能够精确反映学生学业进步或退步这一假设,旨在判断评价对象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状况,而非对某个时间点的成绩进行评价。增值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其核心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要满足人的近期发展需求,更要满足人的长远发展需求。增值评价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了横向比较的数据带来的缺陷,但是,也有学者指出增值评价自身的不足,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首先,增值分数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变化的测量指标,是否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如何排除考试环境、学生状态等偶然因素导致的偏误;其次,增值评价是否能够评价所有的变量,例如能否将学生随机分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契合度、父母教师偏好等作为影响增值评价的变量,这些遗漏变量如何解释[9]。诚然,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探索增值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着重考虑如何有效地规避其劣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纵向评价的优势,从而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4健全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对教育活动及其整体要素作出系统的价值判断。教育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素、多层次、多方面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只有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2014年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10]。目前,基础教育的综合评价依然存在观照共性与发现个性之间的矛盾、精准量化与模糊描述之间的对立等问题,需进一步健全综合评价体系与机制。随着综合素质评价的稳步推进,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方式正在渐渐改变,这是对核心素养导向教育变革的具体回应。综合评价可以扭转片面化的评价格局,消解以往偏重量化、等级评价的倾向,强化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养成,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持续深化阶段,综合评价更是破除“唯分数”论、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关键环节;因此,健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研究人员”多方主体的联动机制,共同推动综合评价在新时代教育评价中的常态化实施,对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四个评价”的实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