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4:53:46

四个范文篇1

一、立足教育抓党建,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是坚持首位,注重理论武装。工作中,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先后组织了《文选》、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系列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了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思维水平,确保了机关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扣住重点,突出廉政教育。先后以“学党章、守党纪、树形象”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党章集中学习月”活动;以“依法从政、廉洁从政”为主题,开展了“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月”活动;以巢湖监狱、白湖农场和市中级法院审判厅为平台,开辟党风廉政教育第二课堂,对机关党员干部进行廉洁从政现实警示教育;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学唱廉政歌曲,举办机关廉政建设图片展,使“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廉政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在思想上牢固构筑了抵御腐蚀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多管齐下,提高综合素质。坚持把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与建设学习复合型干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学习制度,积极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和活跃学习形式,努力把学习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启动机关“每月一书”读书学习活动,让机关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在机关公务员中开展计算机实际操作竞赛、普通话大赛、青年岗位能手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岗位比武活动,让机关工作人员在交流、切磋、竞赛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每季度集中安排一次学习报告会,有针对性地组织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领导和专家的讲解,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立足中心抓党建,提升了机关党建的服务水平

一是围绕先进性建设主题,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根据市直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及时调整改革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2006年,撤销了7个分工委,新建了6个机关党委,调整5个直属党总支和12个直属党支部,并对市直单位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党务干部配备、审批、任免等都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对党务干部实行任前谈话制度,同时,还建立科学的党务干部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增强了机关党务干部履职尽职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是围绕跨越式发展目标,开展“优化环境服务年”活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工业强市推进年”活动,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巢湖有差距,我们怎么办;巢湖要崛起,我们怎么干”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了“优化环境、崛起巢湖,我向市委市政府献一计”征文活动;举行了“我是窗口、我是环境,共铸诚信机关、争做守信巢湖人”万人签名活动,同时,还号召市直机关广大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在争先创优的具体行动中,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

三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机关。制定了市直机关“六提倡六不准”文明公约,向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发出“弘扬时代精神、践行八荣八耻”倡议书,要求广大党员学习“八荣八耻”,做到“知荣辩耻”;践行“八荣八耻”,做到“近荣远耻”;弘扬“八荣八耻”,做到“扬荣抑耻”。健全和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营造和谐的党内关系。加强平安机关建设。健全机关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联合接访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机关平安创建活动,确保了市直机关安全稳定。

三、立足效能抓党建,树立了机关人员的良好形象

一是开展主题活动,创建“满意型机关”。以“机关效能建设年”为抓手,围绕“提升效能促发展、服务‘变化’做贡献”主题,先后组织了“效能建设我该怎么办”大讨论和效能建设“十对照十检查”活动;加大对效能建设工作的巡查、督查和暗访力度。公开评选“机关效能建设十佳单位”、“人民满意公务员十佳标兵”,以宣传典型烘托市直机关效能建设的氛围,推动全市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打造“效能型机关”。在市直机关全面推行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效能投拆制、效能考评制、失职问责制等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真正实行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权力职能运行。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效能问责制的落实,以严格的失职追究制度来保证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的贯彻落实。

三是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型机关”。分别组织“窗口”单位、执法单位和“双优承诺”单位在市一报两台、政府网站作出效能建设公开承诺,并将公开承诺内容汇编印发,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市直机关全面推行挂牌上岗、政务公开,实行“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五公开,并在市直窗口单位开展“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活动,接受服务的对象全程监督,努力为投资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四、立足载体抓党建,不断增强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

一是以创建市直机关文明单位为载体,大力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市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了党组(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党组织协调抓落实、各方力量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市直机关文明委工作机制和市直机关文明创建督查考评机制,开展了创建“四优”载体、达到“五好”标准活动,举办了市直机关运动会和新春文体娱乐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个范文篇2

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体现了党中央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对组织部门的热切期盼,体现了组工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先进性的一贯追求。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要求,组工干部要着重提高四个能力:

一是学习的能力。学习是前进的动力。提高学习能力,组工干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形势需要。要端正学习态度,把提高学习能力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力求学得主动、学得认真、学得深入;要增强学习针对性,注重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知识,重点学习《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业务知识,加强学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天文历史、社会法律、高新科技等相关知识。通过端正态度、改进方法等提高学习能力,切实把学习落到实处,真正提高组工干部业务理论水平,为建设“三个之家”夯实理论基础。

二是落实的能力。开展工作关键是要落实。要以理论水平、政策水平、识人用人、组织协调、调查研究、语言表达、文字综合、现代办公设备操作等八方面为内容,大力开展“岗位练兵”评比活动,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综合素质,增强落实工作的能力;要将工作任务具体化,分解到各科室,落实到个人,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指标,人人工作有目标”,增强落实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开展优秀股室、优秀干部评选活动,让组工干部在参与先进评比活动中,增强落实工作的热情、积极性。

三是服务的能力。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要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服务姿态要低一些,要平等待人、尊重干部群众,学会听干部群众说话,学会对干部群众说话,口气要小,尽量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让干部群众理解支持;服务态度要诚恳,说实话,办实事,多为基层干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水平要高一些,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干部群众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效果,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创新的能力。创新是组织部门这个“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提高创新能力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组工干部为干部群众服务,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推动工作时,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现成路子可走、现成经验可用、现成答案可找的,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即使有其他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也需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消化吸收,创造性运用。创新需要组工干部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所负责工作充满信心,敢于解放思想,克服一些思想障碍:一方面是只唯书思想障碍,反对机械地照搬照用,照抄照套,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习惯从书本中找答案,对上级的指示、文件,满足于当“收发室”、“中转站”、“留声机”,照本宣科,根本不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唯上、唯权思想障碍,反对盲目地听上级的,听领导的,把上级、领导庸俗化了。要敢于从因循守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思考,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个范文篇3

一、落实监督考核到位,强化政府回收目标责任

一是强化政府回收率目标责任。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省政府每年确定全省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将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同担保基金到位、贷款新发放等指标一起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之中。各市州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责任人。二是加强工作调度督查。为保证目标责任落实,采取年初部署,按月调度、按季度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等形式,并从申、贷、还、扶持创业效果四个环节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调度督查制度,强化回收责任。每年省政府组成督查组深入基层进行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贷款监管运作,使小额贷款工作作为政府的直接责任不断强化。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按月对各市州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年终进行严格考核,使各地坚持一手抓发放,一手抓回收,确保贷款良性循环。三是加强部门监督考核。发挥省小额担保贷款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定期例会、信息通报和数据交换、督促检查制度。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和县(市)支行会同各级银监部门、各级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及担保机构,对小额担保贷款经办行业务开办情况按季进行监督考核分析,每半年对辖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各级经办银行和担保中心共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统一统计口径,落实责任人,确保统计数字准确和一致。每月经办银行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统计表》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当地中心支行,同时,抄送同级担保机构。各市州支行和担保机构每月将汇总结果并经双方核对无误后的统计报表分别报送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和省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省财政部门每年对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的管理、使用、代偿等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确保担保基金安全运营。

二、落实风险防范到位,强化审核发放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联合审核制度。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对贷款申请人和企业联合进行调查和现场审核,对其市场占有率、效益、信用以及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对经营场所进行现场审核,主要包括现场勘察、项目审核、拍摄预留照片、图片资料、微利项目确认、文字书面材料提取,现场审核结束,提交现场审核情况报告。对反担保人的抵(质)押物进行调查审核,同时出具《调查审核意见书》。对提供反担保的自然人和企业,由担保机构、借款人、反担保人签订《反担保合同》,并经公证处公证。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贷后检查,对所调查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项目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尽早识别和确定项目的风险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程序对问题贷款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风险预警按照类别和程度分为关注、重点关注和风险三个级别。经考察分析,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能力偿还贷款,但存在其他因素影响以后发展的,被列为关注级别,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应及时向借款人提出意见,帮助其解决问题。对借款人生产经营不善,偿还贷款能力减弱的,列为重点关注级别,担保机构与经办银行对借款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要求其提前做出还贷计划,或者增加反担保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对借款人已经没有还款能力的,列为风险级别,担保机构与经办银行联合对借款人进行催收,并采取反担保措施。三是明确贷后管理责任。省劳动保障厅、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明确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对贷款使用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共同管理责任,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落实还款意识到位,强化借款主体责任

一是通过督促借款人及时结息来约束和增强还款意识。小额担保贷款还款方式可以一次性还款或分期还款。借款人属于下岗失业人员和境外就业人员的,采取按季结息的方式,其他小额担保贷款采取按月结息的方式。如果借款人两个结息时限不能按规定及时结息,则视其信用程度减低,要求其提前还款或采取相应措施。二是建立贷款户还款告知制度。贷款户还款后需将还款清单复印一份送到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存档,并作为对一定时期内借款人信用情况持续考核的备案。三是建立鼓励借款人按期还贷机制。对地级以上城市已经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且按期还款的人员,再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万元。

四个范文篇4

在制定调研提纲坚持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调研目的和调研主题。以调研目的与主题为中心和主线来拟制调研提纲。

二是突出调研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明确在提纲中反映。

三是突出典型,在提纲中强调对典型人、典型事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注重典型的特色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四是突出见解。调研提纲中尽量多地涉及关于事物本质、历史、理论研究等深层次的内容,概括提炼出好观点。

在消化调查材料时,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四个范文篇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入对照查摆阶段后,县人民检察院认真按照地区检察分院和政法委的要求做到了“四个继续,四个保证”,推进了教育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一、继续动员和推进,保证教育活动有序进行。按照地区检察分院和县政法委的部署,我院及时制定了对照查摆阶段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查摆重点、方法、和要求,召开了科局长参加的院务会和全体干警参加的查摆整改阶段动员会,要求全院干警强化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同时结合佘祥林等典型案件进行查摆,查自身问题,填补工作漏洞,并根据查摆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了查摆的有序、有效进行。

二、继续学查结合,保证认识到位,查摆准确。我院把深化学习作为促进对照查摆进行的有效方式,制定并下发了对照查摆阶段的学习安排,采取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方法,对中政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情况座谈会会议纪要》的主要精神和杨焕宁同志在全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进行了学习,要求干警记好笔记,写好心得,同时联系自身实际,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找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思想根源,写出深刻的自查材料,并通过查摆出的问题督促干警进一步深化学习,提高认识。

三、继续三级查摆,保证问题找准、查实。在对照查摆活动中,我院采取各科室内部自查、各主管检察长深入分管科室检查,党组集中查的三级查摆形式,明确时间、内容、具体负责人,要求干警结合本职工作,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从专项整改活动中,从涉检信访问题中,从查处的检察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中,认真查摆自身,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做好查摆记录,并将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保证问题找准、查实。

四、继续采取措施,保证查摆取得实效。在对照查摆极端,我院认真按照地区分院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查摆阶段,开展“七个一”活动的相关精神,认真地组织了一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识问答活动,以答卷的形式对干警两个阶段以来的学习进行了考核,要求每名干警撰写一篇自查报告,干警们把自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将自查报告发到内网上,同时分别召开了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律师座谈会、发案单位和新闻媒体征求意见会以及开展一次案例剖析讨论会。同时,我院也建立了反馈机制,对相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明确责任和期限,并将相关情况进行了反馈,保证了查摆取得实效。

四个范文篇6

商务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礼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起码我们应该注意下述原则:

1、礼物轻重得当

一般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们常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2、送礼间隔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3、了解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

四个范文篇7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解读】

报告开宗明义就提出,“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对于这个新时代,报告的定义是“五个时代”:

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这“五个时代”,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世界舞台。这五个关键词,回答是这样的五个问题:

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二、新思想

【判断】“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读】

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过去五年,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飞跃”,产生了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次飞跃,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判断是,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系统的回答,针对的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曾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分成6个时间段:①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④苏联模式逐步形成,⑤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⑥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中国现在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前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命运,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在理论上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深化。

或许,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中看,才更能理解这一新思想的意义。

三、新矛盾

【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读】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认为这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从形成这个判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样的变化,让矛盾的两方面都不同了:

先看人民需求这一方面。温饱问题解决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不仅包括吃饱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而且还有“非物质”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

再看社会生产这一方面。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现在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主要矛盾的两方面,都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领域,而是拓展到了社会发展的领域,这也意味着未来对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我们会更加重视、着力更多。

四、新目标

【判断】“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读】

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两个一百年”,对于这两个时间节点要达到的目标,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着调整。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现在,这一目标变得更加深刻。我们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显示出强大的决心和信心。报告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在,这一目标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又增加了“美丽”。这一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提法。

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中是这样定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个范文篇8

**年,**市粮食局将部门包村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呈现出“四到位”的工作格局。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局领导高度重视包村工作,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将包村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进行重点安排,责任明确到人,同时抽调单位后备干部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驻村开展工作。

二是任务落实到位。根据市委关于部门包村工作的要求,把为村民办好事、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包村工作的落脚点,积极跑项目争取资金,为阿西尔乡曼古努尔村协调解决人畜饮水管网改造2.5公里。

三是工作措施到位。为使包村工作见到实效,建立健全了与包村之间的定期联系机制,做到经常联系沟通,紧密配合、相互协作,相互理解,关系融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

四是检查指导到位。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包扶村开展帮扶工作,围绕该村主导产业,协助制定出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和目标,同时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

四个范文篇9

[关键词]“四个全面”;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研究综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当前领导下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导向,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抓手。这一战略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几代领导集体对其深思、消化所取得的治国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得以完善,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充实。目前(2015年11月)为止,通过中国知网、超星、万方数据平台及百度等进行搜索发现,学术界虽然对“四个全面”各方面的哲学理论研究成果已较为丰硕,但以关键词“四个全面”、“哲学”进行检索,经梳理后发现相关的学术论文、报纸类文章总数寥寥,不足半百。作为当下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思维研究不可轻视。如何从哲学角度更好地认识、分析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各方面的思想内涵,亦应成为当下学术界、理论界研究课题中的关键点。

一、关于“四个全面”的辩证唯物论哲学向度的研究成果

辩证唯物论作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及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正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现阶段之所以能够提出和实施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客观实际和社会存在为基础的。[1]因此,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学术界对“四个全面”哲学基础的研究大多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入手,分析比较透彻的主要有双传学、冷溶、任理轩等人。

(一)关于辩证唯物论理论在“四个全面”中的运用

双传学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他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党“哲学的根据”,是“四个全面”的理论基石;而“四个全面”则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反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全面”推进,坚持社会有机体原理,深化了我们对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立场,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生动体现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再次,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的高度统一过程,强调社会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全面”坚持辩证的历史决定论,使得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深化了我们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2]

(二)关于“四个全面”对辩证唯物论本质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本质在于坚持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之,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这就联系到应形势要求而提出的凝聚精神力量的“中国梦”这一总理论指导目标。当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的每一方面也都拥有各自的理论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3]这些均体现出“四个全面”战略理论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重视社会意识和大众精神的反作用。

二、关于“四个全面”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向度的若干思考

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既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也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其最终创立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而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同时代主题下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着重深入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哲学蕴含,致力于推动这一科学哲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因此,对于“四个全面”这一哲学向度的分析成为学术界研究重点,研究成果比较多,且学者论述大多集中于全面发展、普遍联系和基本规律的角度,并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辩证关系及其顶层设计。

(一)对“四个全面”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把握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唯物辩证法深度滋养的结晶,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及普遍联系的基本思想,又透彻着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否定观指导下的创新导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在依旧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汲取历代领导集体智慧结晶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方式治国理政。其在主持2015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时便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4]这便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上升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这一根本上加以学习,为我们从哲学维度进一步深刻理解、有力落实“四个全面”提供了思维导向。乔玉强、曾庆栋等人便以唯物辩证法角度具体分析了四个“全面”所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指出从哲学的高度理解、认识、把握“四个全面”,就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以辩证矛盾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宋世杰以的一些列讲话重点分析了“四个全面”所蕴含的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治理规律、从严治党规律的进一步深刻认识。[6]

(二)对“四个全面”纵深规划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普遍联系的探析

第一,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李宏教授在《“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和时代内涵》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社会各因素相互作用、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观。从邓小平理论中最能体现全面的“两手抓”治国理念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而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新的历史阶段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的客观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创新。[7]中国经过60多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经过两个三十年的奋斗,社会主义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面对时代形势下新的矛盾与问题,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8]因此,“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也是应新的历史阶段所呈现的新特征的创新。其正式提出便赋予新常态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以后的改革发展更为清晰准确。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并掌握系统内部优化的方法。因而,所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也必然存在着某些内在联系。正如刘云山用列车形象化妙解,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的列车,那么改革就是发动机,法治就是稳压器,党的带领就是火车头。四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罗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9]徐小伍对这一形象化比喻作出了进一步分析,指出“四个全面”包含着完整严密的辩证关系即一大战略目标内含着对三大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而每个战略举措之间都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互为动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发展的机制和航向,共同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战略布局。[10]涂小雨副教授则着重分析了新常态条件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统一,对各个方面的定位与新时代背景下“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原理作出了进一步阐释。[11]第三,刘文华副教授等人则更为详细地以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为视角进行深入探析,指出“四个全面”并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罗列,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内含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及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而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更是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小康、党的自身建设步入法治轨道,全面从严治党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提供坚强领导力量保障。[12]曲青山指出,“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理论系统,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调控系统。[13]此外,杜栋还重点分析了“四个全面”系统性、整体性及协调性,指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析给予我们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所需要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论指导,今后更应积极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运用协同学习、协同管理和协同发展,力争形成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14]由此看来,“四个全面”既体现了战略顶层设计的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强调每一个“全面”的独立性、完整性及系统性,充分发挥每一方面的战略功能,从而实现每个举措协同推进,整体战略得以最大优势发挥。

(三)对“四个全面”所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及其方法论的阐释

第一,唯物辩证法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张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任理轩则着重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分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党中央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诠释和应用,指出“四个全面”着力回答了什么是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怎样实现治国理政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面理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尤其要掌握其精神要义和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来,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标杆”前进,以实现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布阵筑基。[15]辛向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为依据,指出“四个全面”更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他认为“四个全面”的形成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对中国国情最深刻的把握,同时又是对中国实问题的最好解决。一方面,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列现实问题及在法治建设中面临的重重困境促使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全面”的协调进行。另一方面,“四个全面”的强势开展必然深化党和人民对“三大规律”全新认识,更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16]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客观、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分析法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亦溶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实施当中。曲青山教授单从矛盾法则角度详细分析“四个全面”朕略布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分析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指出“四个全面”的提出直指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抓住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牛鼻子”。[17]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也强调过,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8]对于这次集体学习,中央党校哲学部的一些专家各抒己见,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哲学理论作出了进一步分析。韩庆祥教授就关于“强化问题意识”与“积极化解矛盾”的论述,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面向“中国问题”和注重“增强实践本领”的哲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导向,其注重的便是“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其一直强调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则体现出勇于担当的精神[19](具体分析还可参阅韩庆祥教授《构建“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20]《问题导向与辩证思维》[21]等文献)。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注重辩证思维基础上“化解矛盾”的哲学。阮青教授着重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要用辩证思维做总体规划和解决主要矛盾,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应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原则。[22]何建华教授则指出,在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的同时,还要准确把握新常态,既要辩证认识“新”与“旧”、“常”与“变”的关系,又要正确把握“长过程”和“新阶段”的关系,通过矛盾分析,揭示它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趋势。[23]正是对矛盾问题的辩证分析以及对“两点论”和“重点论”处理问题的适用,才最终得以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使得党员干部能够掌握提供提供智慧与思想的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注重“思想产生”的哲学。

三、关于“四个全面”的认识论哲学向度研究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来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正如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4]对此,学术界大多从实践观和历史观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性阐述和扩充性补充。边立新教授分析了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根植于实践,直面现实问题,干预社会生活。而实践表明,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继而把改革发展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因此我们要掌握这一“看家本领”,即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5]董振华教授则认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6]杜代余也指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每一方面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最大实践,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27]而胡伯俊在以辨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要求前提下,提出要从四个基本层面着力,全面推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创新。[28]因此,“四个全面”正是着眼于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艾四林教授从历史、实践和哲学基础三个角度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实践呼唤新的改革理念和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与时俱进地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的观点也是问题观点,实践意识也是问题意识。“四个全面”是对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反映,是对我国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战略把握。[29]除此之外,何建华教授还从把握客观实际与主动适应历史阶段新特点的哲学角度阐释了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求实”哲学及其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阐明“四个全面”战略理论中透露着富有“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的求实思维。[30]薛鹏则指明“四个全面”具体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其战略目标切实可行,让中国梦更具魅力;主攻方向明确关键,让中国梦实践方式更具动力;其要求主体自我革新,让中国梦实践更具活力。[31]

四、关于“四个全面”的历史唯物论哲学向度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坚持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冷溶便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所遵循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出了哲学思考。指出“四个全面”强调把握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工作,并要求清醒认识和着力解决不断产生的新的不适应问题,这便遵循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生产力标准这一基本原理。同时,我们党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四个全面”的提出正是建立在群众基础之上,其本身就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而每个“全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这就体现出“四个全面”战略的布局与实施均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例行党的群众路线。[32]刘新如在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全局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的同时,也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构建了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宏阔战略视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勇于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同时,它又实现了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贯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人民立场,找准了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念的“最大公约数”。因此,这既合乎社会发展规律性,又合乎社会发展目的性,真正为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33]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进行了分析。如刘洋等人主要以认识论、方法论、目的论三方面释析“四个全面”所体现的三大规律与三大意识、“两点论”与“重点论”以及群众观的哲学底蕴。[34]王遐见教授则重点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视角,分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坚持的一元主导性与发展多样性、战略统领性与战术灵活性、过程渐进性与目标趋善性、协调推进性与特色创新性、治国法制性与治党自觉性、历史进步性与价值主体性六大方面的统一。[35]左乐平副教授更是从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认识观和自由观五个方面深思“四个全面”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36]柳宝军则重点以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永恒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矛盾运动、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五个角度分析了“四个全面”理论形成与实施所依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37]李君如教授更是从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整体高度在分析“四个全面”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又重点论述了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程中所要处理好的经济建设与“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制度与人及其价值观的辩证关系以及坚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38]这些学术成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科学理解、准确把握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巨大作用。但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既有的成果中,低层次研究重复过多,而创新性角度研究比较欠缺。因此,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更新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理论与“辩证否定”的研究。

作者:崔言香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2]双传学.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N].光明日报,2015-3-26.

[3]冷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N].人民日报,2015-4-29.

[4][18][24]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25.

[5]乔玉强,曾庆栋.“四个全面”的哲学透视[J].理论观察,2015,(7).

[6]宋世杰.刍议哲学视角下的“四个全面”治国方略[J].才智,2015,(19).

[7]李宏.“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和时代内涵[N].西藏日报,2015-4-25.

[8]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5.

[9]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6.

[10]徐小伍.试论“四个全面”的哲学蕴味[J].山东青年,2015,(2).

[11]涂小雨.新常态条件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统一[J].学习论坛,2015,(5).

[12]刘文华,范志轩,朱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藴[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13]曲青山.从哲学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N].光明报,2015-04-01.

[14]杜栋.“四个全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析[J].党政论坛,2015,(8).

[15]任理轩.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2015-06-30.

[16]辛向阳.“四个全面”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J].理论导报,2015,(3).

[17]曲青山.“四个全面”与矛盾法则[J].中共党史研究,2015,(5).[19]

[22][23][25][26]推进“四个全面”需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EB/OL].theory.gmw.cn/2015-02/03/content_14723865.htm,2015.01.03.

[20]韩庆祥.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04.

[21]韩庆祥.问题导向与辩证思维[J].学习与探索,2015,(7).

[27]杜代余.论“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5-5-26.

[28]胡伯俊.用辩证思维和实践创新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新湘评论,2015,(14).

[29]艾四林.“四个全面”的历史、实践和哲学基础[J].社会主义论坛,2015,(4).

[30]何建华.把握客观实际与主动适应历史阶段新特点的哲学[EB/OL].theory.gmw.cn/2015-02/03/content_14723863.htm,2015.02.03.

[31]薛鹏.“四个全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J].观察与思考,2015,(7).

[32]冷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哲学思考[N].人民日报,2015-4-29.

[33]刘新如.“四个全面”的辩证意蕴[N].解放军报,2015-4-08.

[34]刘洋,李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释析[J].理论建设,2015,(2).

[35]王遐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36]左乐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观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四个范文篇10

一、把握党性锻炼之脉

这就是要搞好理论学习,用新的理论、思想和观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武装,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就失去前进的方向,一个党员就不可能有坚强的党性。在新形势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严峻考验和诸多挑战,要适应时展和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而且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二、把握党性锻炼之本

这就是着眼时代要求,提高本领,在能力素质建设上带好头。列宁曾经指出:“宁可十个实际工作者不自称为党员,也不让一个空谈家有权利和机会做一个党员”,“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我们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党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党员队伍的素质,有高质量的党员,才能建设坚强有力的党。

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是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这就是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安身立命的政治基础和核心问题。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坚持党性原则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标,是讲政治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员精神世界的精魄灵魂。如果丧失了这一点,就失去了力量源泉,就失去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

三、把握党性锻炼之法

这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制度规定,不断强化法规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遵纪守法模范。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能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置于法律之外。必须尊重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荣誉,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防微杜渐,洁身自爱,警钟常鸣,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励。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光明磊落,带头守法,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做到处理问题不偏心,执行法规不歪心,名利诱惑不动心,待遇权力不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