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8:33:59

水利建设

水利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水利;保障措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当今农村水利建设普遍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补短板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农村水利建设要抓住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机遇,要按照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补齐补强农村水利设施短板和提升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进一步增强农村水利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1]。

1主要问题

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的积极探索,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战略性举措。农村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逐步出现一些矛盾和难题,主要表现为农村水利有效供给不足和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不高。第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2]。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及水环境水生态等一系列农村水利建设短板需要补齐。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主要由当地政府负责,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受财力制约及对GDP增长的追求,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水利设施短缺。另外,农村水利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的特点。因此,农民自觉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其他社会力量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也非常有限,农村水利供给严重不足。第二,农村水利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不高。一是受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有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无法发挥农村水利设施对农业的保障能力。另外,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管护意愿不强,管护队伍不足或缺乏专业的管护技能,造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差,病险工程多,抗灾能力低[3];二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重枢纽、轻配套,重干流、轻支流等问题;三是农村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护,重技术、轻效率等,导致水利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资和效益不匹配。如以往农田水利工程多注重解决防洪和排涝问题而忽视对土壤环境、农作物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2主要任务

现阶段,我们要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切实抓住农村水利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2.1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农村饮水供水有效供给。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涉及农民生存和生活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补齐农村水利建设短板,加快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农村饮水供水有效供给。一要提高农村饮水保证率。通过进一步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城镇管网延伸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二要提升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要进一步强化水质净化处理,不断规范农村饮水工程消毒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维修养护,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体系,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立水质快速检测机制,保障农村饮水水质达标率。2.2以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补短板、扩内需、稳增长的有力措施,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4]。因此,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农业节水,以便为保障国家防洪和饮水供水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一要大力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集中建成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二要加大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推动水肥一体化,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和水肥利用率,增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力度和提升农产品质量;三要全面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考核。2.3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为着力点,提高农村防洪排涝能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水灾多发,损失越来越严重,救灾难度特别是农村地区越来越大。为此,要逐步完善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大江大河干流的防洪减灾体系,但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标准低,农村小型水库病险安全隐患严重。因此,要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农村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抓紧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高农村防洪和排涝能力。2.4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是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农村水利设施提质增效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加快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强化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工作任务,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提升农村水利设施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率、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水平[5]。2.5以破解体制机制矛盾为着力点,加快农村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步伐。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和释放体制动力和内在活力。一要抓紧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依照明晰国有、集体、混合所有、个人合法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切实保护合法所有人权益,有效落实农村小型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及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积极性。二要加快农村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资本化运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经费,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补助,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由镇、村负责管理的工程,应在集体收入中安排维修管护经费,保证工程良性运转。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按照“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将水产养殖、水土资源开发等方面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养护相结合,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三要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约用水、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3保障措施

为了抓住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提升农村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3.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岗位、到人头,把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任务,对涉及农村水利的建设项目、改革举措和重要政策等,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3.2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要逐步形成和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部门抓落实、齐抓共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主动加强上下游、左右岸的协调,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为农村水利发展创造积极条件。3.3加强督导宣传,保障改革进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加强推进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督促与检查,将推进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任务列入水利改革发展考核指标,定期向各地政府通报进展情况,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不仅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报导,广泛深入宣传农村水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政策解读,认真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3.4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成果推广。要加强农村水利技术创新,加快农村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对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是提高农村水利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要加强水利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推广。如加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的研发,在全社会推广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二要加强科研院所与农业、工业生产的结合,把科技研究与生产推广应用相结合,实行科技为生产服务,并通过试点工作将成功经验向社会推广。三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组织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对农村水利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标准高,管护能力强,提升农村水利工程供给质量与供给效益。

作者:郭利君 单位: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2.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

参考文献:

[1]陈雷.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奋力开创节水治水管水兴水新局面[J].中国水利,2015,35(1):1-8.

[2]吴雪明,张文方,彭星芸,等.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与管护问题调研报告[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1):160-163.

[3]杨大伟.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94-96.

水利建设范文篇2

负责研究提出全县水利建设和发展规划,编制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水电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指导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监管农村水电站建设与运行,对防汛抗旱进行技术指导。

二、服务内容

1、本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计划上报、工程招投标、建设管理工作。

2、本县农村小水电站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审批、报批工作,监管农村小水电站的建设与运行。

3、本县山塘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计划编制、建设管理。

4、本县防汛、抗旱技术指导。

5、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服务对象

本县水利、水电站建设单位与个人。

四、服务承诺

1、坚决贯彻执行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坚持政务公开。认真履行办事公开制度,做到办事过程、结果、全面、及时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水利建设范文篇3

工教结合灵活学。近年来,县水利局围绕机关学习,坚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有园地、有载体、有实效,保证学习不走过场。干部学习年平均记笔记2万字,写心得体会文章4篇以上,每月开办一期学习专栏,在《中国水利报》、《陕西水利报》、《中国水利》、《陕西水利》、《陕西党建》、《安康日报》、党建网、政府网、水利网等媒体上发表各类理论文章、经验交流、宣传报道达90余篇,极大的推动了水利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促进了水利“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新一届局党组班子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目标,坚持学习求“深”,团结求“合”,勤政求“实”,廉洁求“严”,努力提升领导干部整体素质,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水利事业按照“事业立局、管理强局、和谐兴局”的工作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跨步”的奋斗目标健康发展。水利工作得到了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好评,先后14次夺得省水利振兴杯,2006年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2009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深化认识主动学。水利事业建设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又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面对人才短缺制约水利发展的首要问题,水利局在充分挖掘现有技术人才潜能的同时,不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职工常怀“本领恐慌”,常感“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不断地加强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干部职工生活中的一种状态,成为工作的必须。同时,为了确保学习活动落到实处,该局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并常年为干部职工订阅党报党刊、专业报刊20余类,购买《十六大精神读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学哲学用哲学》、《六个为什么》、《执行到位》、《认真胜于能力》等理论书籍300余册,要求职工每天学一小时,一月弄通一个问题,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必将学有所成。

大专院校强化学。该局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对40岁以下的40名非专业人员,每年选派8—10名到杨凌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一年的强化训练。学习科目以实用为主,如水土保持、勘测设计、给排水、农田水利、计算机绘图等相关专业科目。为了确保学习成效,每批选定一名学,负责对学员的组织管理,建立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单位定期到学校走访,了解职工在校学习情况,并将学习成绩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同时,他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对派出学习人员视为在岗工作,一切待遇不变;对学习成效好的给予奖励表彰。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已有2批18名非专业职工参加了学习深造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一年的学习培训,每位学员对水利专业基础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实现了由非专业到专业的过度,为今后参与水利业务操作和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本科函授辅导学。为了全面提升该县水利干部整体业务素质,他们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办水利函授本科班,通过专业老师辅导、集中培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3—5年的时间,让没有专业知识的干部,能够填补业务知识的空缺;让业务知识层次较低的干部,能够实现业务能力的较大提升;让专业知识老化的干部,能够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为搞好新时期水利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10年4月8日水利本科函授班正式开班,80名局干部职工及基层水利骨干通过成人高考参加函授学习。本次函授按照工作需求安排课程和教学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专家教援到单位辅导上课,给学员提供方便,局主要领导亲自出任班主任,加强函授学员的组织管理,并将学习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水利建设范文篇4

(一)超前谋划,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继续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抓好各项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确保各类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继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防汛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同时加强防汛值班督查,为领导科学调度防汛工作提供依据;继续坚持检查督查制度。针对汛前查出的度汛安全隐患,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及时整改到位。同时检查各水库的防汛物质、抢险队伍、防汛预案和防汛资金的落实情况,在发生标准内洪水时,确保水库、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确保水库不跨坝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全力做好抗旱工作,为全面夺取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二)抓好安全生产,全力以赴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市资金,进一步加快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抓住今冬明春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在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情况下,着重抓好区级重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以点带面,在全区范围内掀起水利兴修新高潮,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水利兴修任务,切实提高我区境内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的能力。在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坚持加强基本建设管理,严格设计、本文来自[]监理管理,强化质量管理,加强计划和资金管理。总投资60万元的杨村乡防汛应急度汛项目将继续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规范运作,力争在12月底前完成任务;其他面上的水利工程,也将按照规划设计要求组织实施。

(三)继续做好三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一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继续对纳入扶持范围内的移民,能够发放到人的,按照每人每年600元发放到个人。同时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水质的监测工作,同时按照年度计划要求,继续编制实施方案,保障农村居民饮到“安全水、放心水”。三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在实施三年和金坑水库工程的同时,认真做好2010年度杨村乡山头水库加固的各项前期工作(包括安全评估、地质勘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评审等)

(四)加强项目编报,抓好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对已编制完成上报的丰乐河综合治理项目、城市防洪规划、病险水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进行跟踪问效,积极跑部跑省,请求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同时继续对外招商,为已招商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确保招商引资工作落到实处。

水利建设范文篇5

(一)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

通常把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渠道流量1立方米每秒以下的工程界定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种类和功能很多,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小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引水设施,渠道、管道、闸门等输水配水设施,渡槽、隧洞、倒虹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灌水沟、畦、喷灌、滴灌、闸管、“小白龙”等田间灌水设施,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圩堤、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排水闸、排涝泵站、排水沟、地下暗管等排涝降渍设施,乡村自来水厂、水窖等生活供水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

小型农村水利的特点:一是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二是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三是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四是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农村水利设施多地处农田荒野,无人值守;风吹日晒雨淋,易老化损坏;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除生活供水工程外,多数工程季节性使用。农村水利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与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

(二)农村水利的性质

农村水利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除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外,农村水利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

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合作办水利,是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农村水利的宗旨是服务。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有关法律和政策对此有明确规定。

二、明晰所有权,组建用水合作组织

“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是农村水利体制改革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具体来说,不同类型工程,应实行不同管理体制。

(一)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体制

农户自用为主的微型蓄引提工程,政府可酌情在经费上给予补助。这类工程作为农民的家庭私有财产,发给产权证,受法律保护。

农户自有工程自己用不完的水,允许在农户之间,按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充分发挥工程和水资源最佳效益。

(二)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公共水利工程,推行多种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

受益农户较多,特别是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公共工程,应当按水系、渠系范围,组建用水户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这种体制有以下特点:首先,它不按乡、村行政区划组建,更符合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可以避开乡、村借水费名义搭车收费或截留挪用等问题。第二,明确用水户是建设主体、投入主体、所有者主体、受益主体,形成了以用水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机制灵活。合作办水利,就是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设备的出设备,可以以物换工,以资换工,以工换工,以工换水,每个成员的权利、责任和应尽义务都严格按章程办事。第四,合作组织要按法律规定注册登记,成为有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受法律保护,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合作组织有章程,民主选举负责人,在内部采用民主协商方法决定成员出工、出资分摊以及水费计收等大事。

(三)经营性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按“股份合作制”企业体制运作

以向乡村企业、果园、种植场、养殖场供水为主,兼有村民生活供水任务的农村供水工程,应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办法组建企业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劳动者与所有者相结合,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办法。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产权清晰,所有者的权、责、利十分明确,有较强的内在经营活力。为了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吸收有钱的“大户”投资入股,并给予合理投资回报。但要防止出现“水霸”垄断乡、村公共供水设施或利用公共水资源牟取暴利的情况。从扶持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出发,地方政府也可酌情对工程建设给予补助,这部分资金形成的股权应为政府所有,政府通过持股参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

三、形式灵活多样加强经营管理

明确了农村水利公共设施归用水户集体所有,作为“业主”的用水合作组织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经营管理,落实工程维护管理和服务责任,千方百计发挥工程效益。

(一)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直接经营管理

这种方式适用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村水利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加以提倡。目前全国近80%的工程仍实行所谓的乡村“集体”管理,应当逐步规范为用水合作组织自主经营管理。

(二)用水合作组织聘用“能人”经营管理

用水合作组织内部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可以聘用外部的“能人”具体负责经营管理。被聘者为用水合作组织“打工”,领取报酬。用水合作组织对受聘者监督,促使其真正对工程的日常经营管理负起责任,搞好服务。

(三)承包

承包不改变工程所有权属。它通过合同契约,由工程的所有者把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同时对双方权利、责任、义务给予明确,承包者比合作组织聘用的管理负责人有更大的自主权。承包者可以是合作组织内部成员,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人,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组成的小组。

承包方法简便易行,较好地解决了工程维护管理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易被农民接受,已有多年实践经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农村水利公共设施。目前全国约有10%的工程采用这种形式,应当作为农村水利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加以提倡。

(四)租赁

严格地说,它与承包经营管理属于同一类型,因为工程所有权没有改变,只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得更进一步,租赁者在经营管理上有更多的自主权。租赁者可以从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利润中获取报酬,同时也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和风险。因此“租赁”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村水利工程。

(五)“拍卖”经营管理权

“拍卖”农村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存在三种风险:一是购买者不能取得预想利润,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二是购买者掠夺式地开发水资源(机井)或工程设施,工程损坏报废后,还得让广大群众收拾“烂摊子”,重新出资投劳;三是购买者改变工程用途,让防洪抗旱服从个人养殖,受害的也是广大用水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营性较强的工程设施。在全国2000万处工程中约有近3%采用“拍卖”方式。

四、履行政府职责,加强宏观调控

水利建设范文篇6

水利建设工程已经采取阶梯式灌溉方法,政府也应出台一些相应的补助政策,例如给利用节水灌溉方法的农民一些相应的补助,而采取罚款政策,对于一些浪费水源的农民进行罚款,另外,普遍宣传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应走群众路线,应用合理配置水源的手段,精确地分给每家每户确切的水量,而且,引进拥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邀请一些对水利工程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到实地访查和演讲,传播专业知识,教授如何解决日常高发的机器故障、人员不足、机器保养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工资表,按照平时工作表现计算提成和分红,对一些不法现象制定相应的惩罚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对于情况非常严重者,没收受贿钱财,采用取消职位并终身不能从事此方面工作的措施。从而避免一些工作人员接受贿赂,改善社会风气。

2运用多种手段吸引群众

目前,因为有限的政府经济帮助,拉拢其他企业投资水利建设也是很好的方法,因为企业有许多拥有高科技的技术型人才,也可以持续加大投资,这对水利建设工程的改革能够起到很好地加速作用。企业与当地水利局科以采取年终分红的方法,最终实现共赢。另外政府的工作人员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鼓励当地人民务农,推广有效减轻人民务农负担的新技术,宣传全国实验示范基地的优秀建设,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几年规划,深化改革,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3可持续性发展策略下的水利建设

水利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必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水利系统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

4结语

水利建设范文篇7

一、贯彻一号文件,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具体措施,持续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发动能力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今年中央两次对水利工作作出重大部署的前提下,面临既要完成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又要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双重压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部署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持续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发动能力。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发动能力持续增强

市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年月29日,市政府印发了《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德办发〔〕101号),对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后,市委、市政府又立即先后召开常委会议和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年1月6日,全市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传达全省农田水利建设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措施;月24日,市委农村工作暨水利工作会上,市委书记方小方专门就农田水利建设作了安排;4月7日,刚刚履新的市委书记李向志专程到市水务局调研,听取水利建设情况汇报,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水利工作做出明确指示;5月13日,在全市水利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防汛抗旱工作会上,市委书记李向志、市长陈新有分别对水利建设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据统计,截至目前,市委向志书记、市政府新有市长对水利工作做出的批示就达16次之多。一年之内这么密集地召开全市会议部署水利工作,市委、政府一把手十多次对水利工作作出批示,这在市建市以来的水利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陈行祝为指挥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并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及时对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充实。经过研究,市委、市政府将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从市委农办调整改设到市水务局,专门负责对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承担农建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事务。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发出后,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成立市水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德委办〔〕48号),专门成立水利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李向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张金明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国建,市委常委、副市长陈行祝,副市长李思清、肖龙溪、陈正权、杨恩林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增强了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领导力量,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发动能力持续增强。

(二)强化考核,督导有力,调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年度,市委、市政府继续对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政府、部门双向目标考核。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将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年终目标考核;市水务局同时也将农田水利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对各县(市、区)水务局的年终目标考核。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年起,在全市继续开展“立农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与省“李冰杯”竞赛接轨,实行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表彰,严格考评,逗硬奖惩。

为了确保市委、市政府有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市农建办和市水务局组建了六个督导组,按照“分片包干、加强指导、促进建设、突出效益”的原则,由相关领导带队分别对六县(市、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检查督促。督导小组坚持每个月2次深入到县(市、区),现场了解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并定期召开碰头会,沟通信息,协调配合,及时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水务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农田水利建设督促检查机构,进一步强化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蓬勃开展。

(三)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投资政策,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在认真学习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委发〔〕1号),除明确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好中央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的部署等政策外,同时还对堤防建设维护费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经费进行了落实;在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方面,明确提出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探索推广“政府挂单、群众点菜”的项目申报制和“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建设新机制;在强化水利建设管理方面,除按照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要求外,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求积极探索代建制。在此基础上,水利部门也通过继续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一事一议等方式,多层次、多元化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有力保障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质、高效开展。全市落实前期工作经费,启动“十二五”期间规划的6座中型水库的前期工作。

(四)规划“十二五”,统筹整合资金,打造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

按照省水利厅统一部署,去年我市市、县两级就全面完成“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向省厅进行专题汇报和规划的对接,今年4月以来,结合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我市集中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加班加点对全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进行修编,重点增加全市水源工程建设、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灌区工程建设等方面内容,修订后全市“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规划总投资由原来的75亿元增加到112.7亿元。

结合规划的实施,全市将农田水利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统筹整合相关资金,积极打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根据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德市农建指[]1号),明确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建设纳入“立农杯”考核。与此同时,市水务局积极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成片连线、逐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全市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在中江县黄鹿镇利兴村等213个村建设农业综合示范区34个,共辖灌面40万亩,其中:建成核心示范区10万亩。广汉市今年在连山镇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农业综合水价末级渠系项目、省级水资源农业节水渠系改造示范项目、水保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水利)项目等13个项目,整合资金11567万元,共整治沟渠103.6公里,整治各类道路49.3公里,整理土地26505亩,建成广汉市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区2万亩。旌阳区孝泉镇涌泉村、罗江县万安镇芒江村、绵竹市孝德镇大乘村、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等以水利建设为基础的新农村示范片都取得成效,迎来了全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会在召开,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强化信息报送,加强宣传报导,营造农田水利建设良好氛围

在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全市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信息的统计上报工作。通过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多次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统计报表人员会议,对农田水利建设报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了报表人员科学把握报表指标之间的逻辑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的能力。市水务局农建办结合各县(市、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和重点项目分布情况,对各县(市、区)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参照省上的考核办法,按照“更好、更快、更准、更全”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将统计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水利(务)局的业务目标考核,逗硬奖惩。通过落实各种措施,全市报表质量不断提升,报表数据基本能科学、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成效,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全市进一步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为农田水利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是积极加强与省、市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衔接,重点加强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灌区建设等方面的报道,邀请记者深入水利建设现场对典型人物、先进经验、群众得到的实惠等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水利建设;其次,为了调动水利干部职工报送信息和宣传稿件的积极性,在继续开展水利信息宣传工作竞赛评比活动的基础上,市水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宣传工作的意见》(德水发〔〕16号),落实资金,明确重点,强化水利宣传;同时市水务局与在日报开设“加强水利建设、推进发展”水利宣传专栏,与电视台合作开展民生水利、水利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等系列宣传报道;利用我局党政网和因特网两个宣传平台,及时将水利建设动态以及各地的先进经验、好的措施在网上进行公开宣传,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全市水利建设的情况。据统计,截至目前,共被市以上报刊采用宣传稿件148篇,其中省级以上23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7篇和2篇,在市以上电视台宣传报道170余篇次,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270余条次,为全市水利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市水务局先后获得省水利厅、市委、市政府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二、深化管理改革,规范项目管理,探索新的机制,调动社会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深化水利各项改革,探索新的体制机制,调动社会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一)深入调研,政策保障,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得到强化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年全面完成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水务局专门组织了对六县(市、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后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积极协调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困难和问题,对各县(市、区)“三公”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相关内容列入市委一号文件进行明确,确保人员编制、工资、养老保险、福利待遇以及水利工程岁修维护经费的核定落实到位,财政补贴资金足额到位,水管单位征收农业水费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强化,基层水管单位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恢复建设,注重能力,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提升

结合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全市水务系统积极开展基层水管单位管理设施恢复重建,尽快恢复基层水管单位的管理功能。同时,全市进一步注重基层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着力建设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机动服务组织,健全机动服务队网络,恢复建设防汛抗旱机动服务队65个,并充实了抗旱服务队的抗旱机具和设备,提升了抗旱能力。在此基础上,全市还注重加强基层服务体系的培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基层服务单位的服务水平。

(三)积极引导,民主参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不断壮大

按照“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民主协商、自主管理”的原则,我市继续在灌区内积极引导农户按照渠系、水系或行政区划建立用水户协会,参与灌区用水管理,确立农民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农民用水户协会192个,已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60个,注册登记率31%,新增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面积10.43万亩,实现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灌面达到108万亩,占全市有效灌面228.09万亩的47.3%。与此同时,市县两级财政继续分别按照《市水利建设资金补助办法》的要求,在项目资金上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给予倾斜,引导群众积极组建或加入农民用水户协会,极大激发了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小型水利设施的热情,取得了良好效果。如中江县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堰塘岁修淘淤中,协会受益群众积极投劳投资共计1000余万元参与工程岁修。

(四)明晰权属,盘活资产,深化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原则,深化改革,对小型水库、塘、堰、机沉井、乡镇供水工程等小型水利工程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采取拍卖、租赁、承包、出让股份等方式盘活水利资产,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机制,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改制率达到43.8%;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旌阳区、罗江县、中江县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后,明晰工程产权(股权),落实管护主体及责任;中江县采取出让水面经营权的方式,将承包费用于塘堰维护。

(五)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充分保障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全市建立了“政府挂单、群众点菜”和“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从政策上划清了群众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明确了农民为改善自身生活生产条件自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行为属生产性投入,不是农民负担,投入额度不受限制,从政策上解除了基层干部想干事但又怕触“农民负担”政策红线的思想顾虑。与此同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见》,建立和规范了群众“一事一议”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机制。罗江县在用水户协会中推广“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模式,通过“民主管理、一事一议”的方式,让协会会员或村组群众自己议定通过投资投劳的方式,先对末级渠系、山坪塘等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整治维护,待工程完工验收后,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所建工程予以补助。市政府出台了《市水利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年市财政局下达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补助2466.9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给各县(市、区),提高了各县(市、区)对加大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的热情。市通过BT方式吸引保利集团投资1459万元,新建城区堤防0.565公里,整治堤防0.895公里,工程建成后交市人民政府使用。广汉市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吸引企业主投入资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和水利工程日常维护养护资金的规定要求,我市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建立了维修基金制度,给农村饮水工程“上了保险”。明确规定:运行15年以上的安全饮水工程,对主体工程部分,按固定资产原值的20%核定维修基金,并按受益人口核算,由县(市、区)财政每人每年补贴1元;运行期在15年以内的,按照工程的实际供水量分摊核算,维修基金现阶段从水费中提取一半,另一半由县级财政予以补贴;分支管道和进户工程由受益户自筹解决。同时严格维修基金管理和使用,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使用维修基金时,必须由供水工程管理单位编制更新改造计划,制定大修实施方案,明确大修的目的和修理内容,按隶属关系逐级申报批准后,方可动用。

各县(市、区)水务部门与当地疾控中心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建立水质监测合作中心平台,每个季度对各个水厂出厂水质进行21项指标的检测,每半年对管网末梢水质的5项指标进行一次抽检,每年进行1次出厂水水质化验分析,对于在监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督促整改,确保水质达标。

同时,我市进一步规范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完善了管理制度。凡是项目资金都采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各县(市、区)在项目建设中都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进度拨付。同时市水务局还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县(市、区)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保证了资金的规范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尚未发现截留、挪用工程项目款的现象。

三、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建设资金,坚持统筹兼顾,奋力推进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绩效

年度,全市加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力度,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大财政投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有力保障

按照政府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的要求,市、县两级财政都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市水务局与市财政局积极沟通协调,做好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政策资金的落实工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自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出台后,目前全市共已落实水利投资3.3977亿元(其中:预算投资23039.5万元,土地收益投入10647.03万元,城市建设维护投入100万元,其他资金190.47万元);同时市、县两级财政还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安排水利建设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防洪工程、旱山村治理、病险水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据统计,年度,全市财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198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2466.9万元,县乡级财政10264.26元,极大增强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今年,我市各县(市、区)在年初计划的基础上增加本级财政投入,共计3000万元用于去年水毁堤防修复。

(二)坚持统筹兼顾,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灾后重建和农田水利建设的双重压力,我市坚持统筹兼顾,灾后重建与农田水利建设并举,以灾后重建助推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促进灾后重建目标的完成。截止8月底,全市水利灾后重建累计投入资金332085万元,累计开工项目717个,开工率98.48%,完工率95.14%,111.88万人饮水安全得保障,113座水库脱胎换骨,154公里堤防屹立江岸,2080公里渠道水畅其流,水土流失治理、山洪预警系统建设、微水工程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9月30日前全面完成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总投资38827.75万元,投入劳动工日1170万个,开挖土石方410万立方米,整治病险水库1座,新建塘堰20口、整治906口,新建、维修蓄水池475口,整治渠系579.8公里,完成渠道掏淤10147公里,修复水毁工程317处,新增有效灌面2.12万亩,新增恢复蓄水能力226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面11.4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7.9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22.98万人,完成水库“清水工程”73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km2,水费征收4068万元。

水利建设范文篇8

1、当前农田水利发展的概况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水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水利体系各级水利网络中最直接惠泽百姓,并和老百姓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农业水利工程对存蓄降雨、调剂用水、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一是农田水利建设以政府领导为主,层层分解责任制,一程项目按地区平均安排难以突出各自的开发建设特色,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变政府主导为行政主导工程的选择。组织实施以农民为主体,政府进行适当指导。二是工作思路的转变,随着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以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原有水利工程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工程经济向环境经济发展,已成为2l世纪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向。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要站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环保型社会这一高度,不但要考虑它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投入形式发生改变,以往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人力投入主要是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资金的投入主要靠国家、地方政府投资,随着两工的逐渐消失,原有的投入渠道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由国家技术为主逐步转到以社会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道路上来,在政府的总体规划下,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社会经济实体、个体大户以及其他社会闲散资金,真正实现以家田水利建设促发展,以发展促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工程本身发生了变化,新时期的农田水程有以下特点:

(1)程逐步由数量规模型转到质量效益型来;

(2)单一的工程项目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水源工程、节水灌溉,防洪除涝、水土保持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建设系统化的农田水利建设二程;

(3)工程建设不是大而全,而是少而精,真正起到开发一处,辐射一方的引导示范作用;

(4)工程建设由注重改善农生产条件,抵御自然灾害逐渐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

2、发展节水灌溉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当务之急

陕西省地处两北内陆,干旱少雨,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人均占有量不及全圈平均水平的1/10,灌溉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全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2.9%,随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黄河水资源越来越紧张。近年来,黄河下游连年出现断流现象。冈此,引黄灌区开展节约用水,迫在眉睫,我们国家提倡科学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片]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发展节水灌溉,才能在满足灌溉需求的情况下,保证城市用水、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用水。当前,灌区存存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群众节水意识差,大水漫灌、昼灌夜也灌、纵水人沟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群众管理力量薄弱,重灌轻管,有的局部灌溉甚至无人管理,呈自由化状态,大渠只要不停水,小渠尽管淌。三是引黄灌区工程标准低,多数渠道没有衬砌,渗漏严重。加之近年来资金不足,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加剧水的渗漏,渠道水利用率低下。四是由于大水漫灌和渠道渗漏造成地下水位升高,盐渍化形成。不仅造成作物减产,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当前常用的节水措施有:一是加强渠道防渗工程,抓好_丁程节水措施,因地制宜修建防渗渠道,提高渠系水利用率是搞好节水灌溉工作的基础。二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以经济杠杆,促进农田节水灌溉的深入发展,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节水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三是,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农民节水的技术水平,在经济措施上,要加快水费改革步伐,树立水费的商品观念,实行有偿供水对超定额用水耍实行加价收费,节约水量要给予奖励,提高农户的商品水意识,使农户树立节水意识。

水利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水资源;水利建设;水土保持;作用;危害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一些现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工业发展对水资源带来的破坏极为巨大,这样的发展趋势最终带来的可能就是水资源的枯竭,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只能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水土保持在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是保护水资源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

1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作用

(1)对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众所周知的是,水土保持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很强的积极促进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加强水土保持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灾害,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所以说,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的宏观发展方面有促进作用。(2)水土保持使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目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水土流失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逐渐下降,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使得水资源的质量也变得低下。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就要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不断改善我国的水土资源,才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让水资源发挥出它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使得土壤的入渗量得以增加,在干旱季节,水土保持可以减少土壤地形的改变,最大可能减少干旱对土地造成的危害。在洪涝季节,水土保持可以提高防洪能力,固化土壤,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4)减少水质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水土保持能够促进水环境的质量提高,把水源保护作为工作中心,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一体化治理,全力构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三道防线,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有效减少当前环境污染对水资源带来的危害,提高水环境的整体质量。

2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因素如地面坡度陡峭,暴雨和地面没有植被覆盖等,人为因素主要有人类无休止地毁林开荒、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以及工程建设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地表等。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极大,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1)冲毁田地。由于暴雨的疯狂冲刷,使得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可利用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人类就会失去耕地,进而无法生活。(2)土壤肥力减退。由于水土流失对地表的影响,使得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无法保存,土壤的肥力因此下降,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然后地表结皮,抑制了微生物的正常活动,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会严重导致生态失衡,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由于上游的河水不能被保持,就会全部涌向下游,携带着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河床,泥沙不断堆积,使得水库容量减少,从而造成洪涝灾害。

3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的现状

(1)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繁,几乎每年都有洪涝灾害的发生,又因为各地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普遍偏低,使得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而且干旱灾害也经常会有发生,这都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2)我国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低,而且分布不均。当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仍无法满足社会的总体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都比较粗放,不注重节水,使得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我国人口到21世纪中期将会接近16亿,届时对水资源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供需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3)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防治水土流失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标准不高,一些水利工程也存在年久失修的状况,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也制约着工程的发展,使得工程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

4水土保持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贵州省盘县胡冲水库为例,胡冲水库位于贵州省盘县珠东乡东部,北盘江流域一级支流乌都河的支流卡舍河上,胡冲水库工程项目主要由大坝枢纽区、道路区、料场和水库淹没区组成,项目区属低中山剥蚀地貌,气候属于亚热带冬季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胡冲水库工程与当地的植被措施相互衔接和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5水利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

(1)强大机制,加大投入。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设计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水平的大事,它首先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其次,就需要政府对这项利国利民工程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把水土保持工作所需的费用作为一项专项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私自挪用。(2)提高水土保持的意识。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必须不断地对工程建设人员灌输水土保持的意识和思想,从领导到个人,都要坚持“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思想,在工程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水土保持的思想和理念,尽量最小程度地减少对土地的破坏,优化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教育,保证水土保持措施与工程项目的建设同步进行。结合主体工程的建设实际,因地制宜,落实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水土保持的项目投资,把水土保持这一工作做好。(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以溪洛渡水利工程为例,这一水利工程严格认真地按照我国国土资源部和国务院等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水土保持的有关工作,比如在他们所有的施工项目投标书中都提到了有关水土保持的专项条款,清除了两侧公路的下江石渣,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等。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各级部门应该加强水土保持的建设工作,以期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6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水土保持又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本文针对水土保持对现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做了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包吉祥.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18):110-111.

[2]田慧玲.分析水土保持对环境综合治理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9).

[3]刘征.基于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分析研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2):317.

水利建设范文篇10

农业的发展与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形式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级科学行和合理性,不断探索发展相关技术,通过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来保障农业发展的有效进步。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农业水利建设,将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

2.1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提前将灌水器和灌水管道布置好,尽可能的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灌溉网络系统,农作物健康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支持,将这些水分通过管道均匀的分配到农作物种植的所在土壤当中,尽可能的利用最少的水来保障农作物根部的土壤湿润程度,保障农作物可以摄入到足够维持其健康生长的水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来说,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其明显的优势,首先,微灌式灌溉中的灌溉网络系统可以直接将水分输送至农作物仅仅湿润农作物的根部土壤部分,水源会直接被农作物的根部吸收,水资源的使用发挥到了其最大的功效,彻底打破了传统灌溉模式中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发生损耗的问题。其次,我们前面提到过,微灌式灌溉主要是通过管道来实现灌溉,因此,通常情况下,有关人员只需要在总开关处进行控制即可,无需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最后,在灌溉网络系统当中,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可以完美实现对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了解,并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适当适时合理的向农作物传送水分,为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供一份合理性的保障。2.2渠道防渗技术。除去微灌时节水灌溉技术之外,另一个较为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是渠道防渗技术。所谓渠道防渗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指通过降低灌溉用水在经过输水渠道时由于渗透到土质下方所带来的浪费。目前情况下,想要实现渠道防渗,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首先是转变渠道土壤的渗透特性,也就是通过物理的手段,利用压实、淤淀及抹光等方法转变土壤之间的距离,使土壤更加细密,从而达到实现水分下渗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化学手段,通过在土壤当中掺有一定比例的化学材料,来增强渠道内部土壤的不透水性。其次,通过在渠道底部灌桩,混凝土、不止不透水的混凝土渠床,使其形成一层覆盖的防水层,从而达到防止透水渗透问题的目的。将渠道防渗处理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通过以上所说的处理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水体流失,实现水资源的最高利用率。2.3管道输水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就是指通过使用塑料或者其他混凝土材质的低压输水管道将水分直接送至到农田当中,利用输水管道来代替传统的输水明渠。以往的输水明渠,在输送水分时,由于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水分的流失,输水过程的浪费在所难免。目前,常见的输水管道通常表现为以下下几种形式,分别为可移动式管道、半固定式管道以及固定式管道三种。通过利用管道输水技术,一方面可以仅可能的减少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的水分流失,另外一方面也能情可能的发挥水分资源的最大功效。但在应用管道输水技术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管道输水所以入的水分来源广泛,我们通常难以确定水分的质量,因此在具体使用机进行灌溉时,必须提前对水的质量进行检查,尽可能的保障,水质可以达到使用标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保障灌溉用水的水质。

3节水灌溉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3.1喷灌技术方面。目前,我国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我们比较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步行式灌溉、喷灌、微灌等多种方式。但是,在中国农田灌溉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是软管卷盘式喷灌机,还是人工移动式的喷灌机,都是较为常用的。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喷灌技术通过使用动能设备,向水资源注入一定压力,使其喷撒而出,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灌溉的效率。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喷灌技术的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通过不断完善喷灌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灌溉。3.2地下灌溉方面。地下灌溉技术发展至今,受到的局限性较大,其应用推广的速度较慢。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类灌溉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的显著特点。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如果能够有效解决地下灌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地下灌溉技术的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3.3地面灌溉方面。近年来,地面灌溉技术在我国的各项应用当中越来越成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地面灌溉技术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首先就应当提高其灌溉效率,可以通过低压管道化的发展,来实现这一可能。3.4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技术的稳固提升,在农业节能灌溉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这些技术有效的结合应用,以便形成较为系统的灌溉技术管理系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保障农业灌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结合现代化技术,来保障相关管理水平,为节水灌溉技术寻求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3.5在水源供水方面研发新技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很多时候都需要以电力作为基础,然而在许多较为落后的地区,电力水平通常难以满足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农业节水灌溉也就因此受到了阻碍。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通过光伏提水技术来克服这些困难。虽然这一技术目前还没有取得广泛的应用,但是相信在不久的明天,光伏提水技术的作用一定会逐渐显现出来。

4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不论是在经济还是科技方面,我国都处于持续发展进步的状态,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各项资源对我们未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其中水利资源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资源的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不断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来帮助当前水利工程更高的完善进步。有关科研人员应当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节水灌溉技术,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机制进行适当的改进,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程度。通过不断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一份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乔丹.信息渠道、学习能力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基于民勤绿洲的调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2).

[2]王运昌.小流域综合治理与节水灌溉有效结合模式探讨———以青口河小流域为例[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6).

[3]张宝真.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