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0:17:44

使用现状范文篇1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科学使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各种作物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复种指数逐年提高,致使农作物病草害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造成农药施用量与施用面积成倍增加,有效天敌遭到杀伤,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无公害产品相对减少,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对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

1目前农药使用的基本现状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对农业保持稳产、丰产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农药品种众多。随着农药事业的发展,农药市场的开放,农户能选购的农药种类逐渐增多[2]。

1.1农药种类繁多

由于外地农药的进入及当地农药的使用,目前市场上可选购的农药种类很多。如水稻、小麦上常见的农药有地中害、杀虫单、扑虱灵、三环唑、三唑酮、井冈霉素、丁草胺、扑草净等。水果、油菜、蔬菜上常见的农药有火精灵、芽细芽。农户文化水平偏低,农药专业知识较少,往往盲目使用农药,因此经常造成药害事故。

1.2混淆农药类型

一些农药存放的时间稍长,瓶上标签脱落,在未辨清该药时,部分农户盲目使用,必然造成一定的药害,严重时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甚至影响下茬作物。部分农户,在使用农药时,贪图省事,经常擅自“复配”农药,使药剂效果降低或无效,有的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药害。

1.3施药方式与农药类型不对应

一般除草剂可用喷雾方法来施药,例如丁草胺、二甲四氯等。而有些农药须作土壤处理剂,如扑草净要用撒毒土的方法来除草,若作为叶面处理剂,则易造成药害。同时施药的时间也很重要,例如扑草净的撒施需光照条件好的天气,才能发挥其效用,在阴雨天除草几乎无效。

1.4擅增农药用量

农户在农田用药时,由于没有计量工具,常私自增加药剂用量,认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同时还造成污染残留、病虫抗性增强等系列问题。

2科学使用农药的措施

2.1因病虫选购农药

首先要了解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状况,然后根据病虫症状对症选药,以免用药错误,影响防效,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

2.2严格防治指标,做到适期防治

农作物生长期间,随时都可见到少数病害和虫害。一见到田间有病虫为害就喷药防治,往往是不必要的,因为每一种病虫草害,都要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时才有必要用药剂防治,即使用药,也只能挑治。HTtP//:

2.3使用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

田间天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收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麦田蚜虫,当田间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益害比在1∶80~100或蚜茧蜂寄生率达30%以上时可不施药防治,利用天敌即可控制蚜害;即使益害比失调,也应选用对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有较好保护作用的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5%高效大功臣乳油等高效低毒农药对蚜虫进行防治。棉田棉铃虫、红蜘蛛、菜田甜菜夜蛾,可选用Bt、浏阳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对瓢虫、草蛉、田间蜘蛛等天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3]。

2.4交替轮换用药,防止抗性产生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病虫就会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因此,不要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防效已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采用加大剂量的方法,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强,继而再加大药量,造成恶性循环。要注意因地、因时、因病虫制宜,农户可根据防治对象买3~4种不同剂型和杀虫机理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2.5严格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用在果树、蔬菜上

有的农民缺乏安全观念,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把严禁在果蔬及食用植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从而造成人畜中毒的恶果。因此,使用农药一定要按照国家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规定执行,严禁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瓜果上使用,切不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改变使用方法[4]。

2.6科学合理混用农药,遵循农药混用原则

农药合理地混合使用,具有防治多种病虫害、提高防效、节省劳力等优点,但农药不能随意混用,否则,不但达不到混用效果,还会引起作物药害和毒害加重。农药混用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混合后不发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变化,对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可湿性粉剂不能与乳剂农药混用;二是混合后对作物无不良影响;三是混合后不能降低药效;四是混合后使用成本不会增加。

2.7严格农药使用浓度,防止抗性药害产生

在农药配制上,有的农民不相信推荐剂量,任意加大用药浓度;有的简单配药不用量具,数量不准,结果不仅浪费严重,而且使作物发生药害,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因此,要严格按照农药配制标准进行配比,大力推广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2.8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采收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时间距收获的天数,这是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防止残毒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收获,尤其是瓜果菜类,以防止人畜食后中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施在白菜、油菜上,其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7d,菊酯类农药喷施在果菜上,安全间隔期不少于7~10d,杀菌剂安全间隔期不少于5~10d。

3参考文献

[1]欧阳基,梁光浙.植保手册[M].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1996.

[2]屠予钦,王仪.农药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使用现状范文篇2

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科学使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各种作物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复种指数逐年提高,致使农作物病草害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造成农药施用量与施用面积成倍增加,有效天敌遭到杀伤,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无公害产品相对减少,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对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

1目前农药使用的基本现状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对农业保持稳产、丰产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农药品种众多。随着农药事业的发展,农药市场的开放,农户能选购的农药种类逐渐增多[2]。

1.1农药种类繁多

由于外地农药的进入及当地农药的使用,目前市场上可选购的农药种类很多。如水稻、小麦上常见的农药有地中害、杀虫单、扑虱灵、三环唑、三唑酮、井冈霉素、丁草胺、扑草净等。水果、油菜、蔬菜上常见的农药有火精灵、芽细芽。农户文化水平偏低,农药专业知识较少,往往盲目使用农药,因此经常造成药害事故。

1.2混淆农药类型

一些农药存放的时间稍长,瓶上标签脱落,在未辨清该药时,部分农户盲目使用,必然造成一定的药害,严重时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甚至影响下茬作物。部分农户,在使用农药时,贪图省事,经常擅自“复配”农药,使药剂效果降低或无效,有的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药害。

1.3施药方式与农药类型不对应

一般除草剂可用喷雾方法来施药,例如丁草胺、二甲四氯等。而有些农药须作土壤处理剂,如扑草净要用撒毒土的方法来除草,若作为叶面处理剂,则易造成药害。同时施药的时间也很重要,例如扑草净的撒施需光照条件好的天气,才能发挥其效用,在阴雨天除草几乎无效。

1.4擅增农药用量

农户在农田用药时,由于没有计量工具,常私自增加药剂用量,认为“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同时还造成污染残留、病虫抗性增强等系列问题。

2科学使用农药的措施

2.1因病虫选购农药

首先要了解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状况,然后根据病虫症状对症选药,以免用药错误,影响防效,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

2.2严格防治指标,做到适期防治

农作物生长期间,随时都可见到少数病害和虫害。一见到田间有病虫为害就喷药防治,往往是不必要的,因为每一种病虫草害,都要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时才有必要用药剂防治,即使用药,也只能挑治。

2.3使用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

田间天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收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麦田蚜虫,当田间瓢虫、食蚜蝇等天敌益害比在1∶80~100或蚜茧蜂寄生率达30%以上时可不施药防治,利用天敌即可控制蚜害;即使益害比失调,也应选用对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有较好保护作用的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5%高效大功臣乳油等高效低毒农药对蚜虫进行防治。棉田棉铃虫、红蜘蛛、菜田甜菜夜蛾,可选用Bt、浏阳霉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对瓢虫、草蛉、田间蜘蛛等天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3]。

2.4交替轮换用药,防止抗性产生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病虫就会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因此,不要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防效已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采用加大剂量的方法,结果药量越大,病虫抗性越强,继而再加大药量,造成恶性循环。要注意因地、因时、因病虫制宜,农户可根据防治对象买3~4种不同剂型和杀虫机理的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2.5严格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用在果树、蔬菜上

有的农民缺乏安全观念,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把严禁在果蔬及食用植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从而造成人畜中毒的恶果。因此,使用农药一定要按照国家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规定执行,严禁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蔬菜、瓜果上使用,切不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改变使用方法[4]。

2.6科学合理混用农药,遵循农药混用原则

农药合理地混合使用,具有防治多种病虫害、提高防效、节省劳力等优点,但农药不能随意混用,否则,不但达不到混用效果,还会引起作物药害和毒害加重。农药混用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混合后不发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变化,对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可湿性粉剂不能与乳剂农药混用;二是混合后对作物无不良影响;三是混合后不能降低药效;四是混合后使用成本不会增加。

2.7严格农药使用浓度,防止抗性药害产生

在农药配制上,有的农民不相信推荐剂量,任意加大用药浓度;有的简单配药不用量具,数量不准,结果不仅浪费严重,而且使作物发生药害,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因此,要严格按照农药配制标准进行配比,大力推广应用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2.8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采收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时间距收获的天数,这是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防止残毒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收获,尤其是瓜果菜类,以防止人畜食后中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施在白菜、油菜上,其安全间隔期不得少于7d,菊酯类农药喷施在果菜上,安全间隔期不少于7~10d,杀菌剂安全间隔期不少于5~10d。

3参考文献

[1]欧阳基,梁光浙.植保手册[M].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1996.

[2]屠予钦,王仪.农药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使用现状范文篇3

1动物疫苗使用情况

1.1动物疫苗种类

姜堰市常用的动物疫苗主要有20多种,其中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有11个品种,有灭活苗、弱毒苗、单价苗、多联苗等,动物疫苗有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3类。目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用苗主要以灭活苗为主,由于灭活苗使用安全,但抗原性相对弱,在具体使用时,需多次免疫才能达到有效的保护率。

1.2动物疫苗管理

为做好动物疫苗的管理工作,根据《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要求,动物疫苗采取逐级发放制度,动物疫苗领用采取出入单制度。姜堰市畜牧兽医站和各镇兽医站分别建立使用台帐,详细登记疫苗的进、出情况、疫苗厂家、疫苗批号、数量、领(使)用人签字等。

1.3动物疫苗使用

在动物疫苗使用方面,家畜免疫疫苗主要由动物防治员到乡镇站领用,然后按动物免疫程序对家畜实施免疫;家禽免疫疫苗主要由养殖户到乡镇站或从外地购买,以个体防疫为主。从2009年上半年姜堰市重大动物疫病使用疫苗情况分析,在畜禽饲养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上半年动物疫苗使用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尤其禽流感疫苗提高91.7%。猪口蹄疫苗使用547.6L,理论密度100%;牛、羊口蹄疫疫苗使用24.5L,理论密度28.38%;禽流感疫苗使用1765.75L,理论密度73.38%;猪瘟疫苗使用28.359万头剂,理论密度100%;鸡新城疫疫苗使用629.5万羽,理论密度100%;猪链球菌苗使用394.9L,理论密度88.43%。

2动物疫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组织工作不力

姜堰市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与疫苗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而有些镇牛、羊口蹄疫苗使用量少,尤其羊的免疫密度较低。在猪瘟苗使用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生产厂家将弱毒苗改为组织苗,在使用时需增加注射剂量4~5倍,若按此计算,猪瘟免疫密度较低。2009年上半年有18个站未领用鸡新城疫苗,占乡镇站数的72%,说明这些地区鸡新城疫免疫密度也很低。

2.2管理工作难到位

虽然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动物疫苗由市畜牧兽医站组织供应,查处违章案件由市农业执法大队具体负责,由于工作衔接不够,往往造成管理工作不能完全到位。姜堰市境内有兽药经营单位(户)110多户,有个别不法经营户私下组织动物疫苗出售,甚至还使用一些无批准文号的疫苗或血清,且价格较低,隐匿性较好,一般情况下很难组织查处,只有出现问题后才暴露出来。

2.3冷链体系建设不足

从20世纪80年代初,各镇畜牧兽医站陆续配置冰箱等冷藏设备,长期使用后,绝大多数冰箱已更新,但由于个别站经济状况差,到目前为止,仍有2个站的设备未配置齐全,而将疫苗随意放置,不符合动物疫苗管理要求,容易造成动物疫苗被污染,影响免疫效果。

2.4动物疫苗使用率不高

有些站的少数兽医人员或养殖户,总认为一些疫苗免费,不注重疫苗的利用率,疫苗浪费较大。在春季动物防疫突击月期间,对某镇畜牧兽医站2名动物防治员的疫苗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猪口蹄疫疫苗有效利用率只有45.3%和51.6%。禽流感疫苗以个体户防疫主,有些分片兽医并不监督其及时防疫,尤其是一些肉禽养殖户抱着侥幸心理,不及时对家禽实施免疫,结果造成了部分疫苗的浪费。

2.5养殖户防疫意识差

个别畜禽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认识不足,往往从非正常渠道购进一些疫苗,甚至购买无批准文号的疫苗,这样很难保证免疫效果,且又不能做好免疫记录或建立免疫档案,造成全市动物防疫工作出现空档,存在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可能性。

2.6动物疫苗监管存在欠缺

目前,我国定点厂家生产的口蹄疫疫苗,在疫苗生产过程增加了佐剂成分,虽然可以提高免疫效果,但佐剂也可能使家畜产生过敏反应,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家畜突然死亡。由于一些副反应的存在,也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3对策

为做好动物疫苗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动物疫苗的使用,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加强动物疫苗使用的科普宣传

加强科普宣传,使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正确保管和使用好动物疫苗,同时进一步规范动物疫苗供应渠道,建立健全动物疫苗使用台帐,强化动物疫苗保管的冷链体系建设,确保有效动物疫苗实施畜禽免疫,保证免疫效果[3-5]。

3.2强化免费疫苗的使用与管理

姜堰市农业局可对动物疫苗使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给予通报,并对免疫发放的禽流感苗,要督促养殖户适时防疫,以免造成疫苗浪费,进一步提高动物疫苗的有效利用率。

3.3加强查处力度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畜牧兽医站可配合执法大队加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销售疫苗的违法行为,确保动物疫苗有序供应[6]。

使用现状范文篇4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截至2021年8月,加入OSID计划的冶金类期刊分别是《钢铁钒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黄金》《钢管》。因此,笔者先调查这4种期刊所刊发论文是否全部都创建了OSID码;然后利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识别OSID码,待进入文章界面后,逐一查看每篇文章的语音介绍、开放科学内容、学术圈和在线问答等情况;最后,分析学术圈的学术交流情况(作者问答)。因《钢铁钒钛》是这4本刊物中最早加入OSID计划的,而学术交流需要时间积累,因此再调查《钢铁钒钛》已经发行两年的2019年1期(29篇)的作者问答情况。

2OSID应用情况

2.1加入OSID计划的时间及创建情况

《钢铁钒钛》从2018年1期开始加入OSID计划,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从2019年1期开始加入,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黄金》从2019年5期开始加入,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钢管》从2021年1期开始加入,OSID码在摘要右下方。通过中国知网下载这4种期刊最新一期的所有文章,《钢铁钒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已对所刊登文章都创建有OSID码,《钢铁钒钛》30篇,《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6篇;《黄金》《钢管》有部分文章仍没有创建OSID码,《黄金》16篇(当期刊登19篇),《钢管》13篇(当期刊登17篇)。因此,调查文章总数为92篇(未包含《钢铁钒钛》2019年1期的28篇)。《钢铁钒钛》刊登了30篇文章,29篇创建OSID码。识别这29篇文章的OSID码,5个码无任何内容,仅24个码含有内容;24篇含有语音,作者都已开通学术圈;都无学术问答;11篇有开放数据(有两篇直接上传的文章);含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其中没有关于OSID计划的介绍。《钢铁钒钛》2019年1期刊登了29篇文章,已全部创建了OSID码,该期虽已刊发了两年,但学术问答仍没有一条。《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刊登了26篇文章,都已创建OSID码。识别这26篇文章的OSID码,其中16篇有语音介绍;26篇都无学术问答;20篇的作者开通了学术圈;14篇有开放数据(有2篇直接上传的是文章的PDF文件);含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其中没有关于OSID计划的介绍。《黄金》刊登了19篇文章,16篇文章创建有OSID码。识别16篇文章的OSID码,其中1个OSID码中没有上传任何资料;15篇文章有语音介绍;都无学术问答;作者全都已开通学术圈;5篇有开放数据;含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且投稿须知中含有关于OSID计划的介绍和OSID的创建方法。《钢管》刊登了17篇文章,12篇文章创建有OSID码。识别这26篇文章的OSID码,其中11篇有语音介绍,都无学术问答,作者都未开通学术圈,5篇有开放数据,没有刊物介绍和投稿须知。由此可见,创建OSID码的文章有83篇,占文章总数的90%。在创建OSID码的83篇文章中,OSID码中无内容的有6篇(占7%),语音介绍有66篇(占80%),作者开通学术圈有60篇(占72%),开放数据的有35篇(占42%),都没有学术问答内容。

2.2OSID码中的问题

OSID码中包含作者语音介绍、学术交流圈、开放科学数据和关于本刊。其中,语音介绍是作者以语音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或结论,及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帮助读者快速、清晰、多角度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交流圈,专家、作者和读者可通过OSID码对论文进行评价、探讨与交流,在此可拓展学术圈,与论文相关的学术话题。对于在线问答,当专家或读者对论文某部分内容感兴趣或者产生疑惑想再深入了解时,可以利用OSID码的在线问答功能,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采用文字、语音等在线与作者进行实时交流互动;此外,呈现的学术交流精华内容,可作为论文的补充,扩大论文知识传播深度和范围,实现学术研究的实用性延展[3]。关于开放科学数据,作者可以提供一些证明科研诚信的佐证材料(比如视频、动画、源图表、源数据、PPT、获奖证书等),给审阅专家提供辅助材料,帮助审稿专家快速地对论文进行评价,实现审稿质量和审稿速度的双提升,从而有效地帮助期刊缩短周期,提高出版效率;此外也为作者提供了解论文核心与难点的素材,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给读者带来直观、深入、透彻的全新阅读体现。关于本刊,可以将刊物介绍、网站、投稿须知等放入其内,读者或作者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本刊物,也能获取正确的投稿方式。4家期刊的语音介绍,主要介绍的是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存在的不足。但都存在以下问题:只有极个别作者提供多段语音,大部分作者都只提供了一段语音;提供的语音含有杂音,质量不高,听不清楚;语速太快;音量太低,不清晰。这些都影响了读者的收听效果。还有部分作者直接照着摘要或文中引言部分朗读,无扩展内容。开放数据方面,《钢铁钒钛》的6篇上传了试验图片,3篇提供试验数据,2篇提供Word文件;《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上传的资料最多,5篇文章上传了试验原始数据,6篇文章提供了试验照片,2篇文章提供了文章PDF文件,1篇文章上传的是文章摘要;《黄金》的4篇上传了试验图片,1篇提供试验数据;《钢管》的2篇上传了PPT文件,1篇提供试验数据,1篇提供试验图片,1篇提供了4条视频。这4本期刊提供的开放内容多为试验图片、试验数据,缺乏试验过程等的相关资料;部分图片为论文中的图片,且像素不高,对图片没有任何介绍,读者有可能不能理解;视频也不够清晰,且拍摄视角不是一个方向,不方便收看。可见,作者上传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大多数阅读价值不高;资料上传不全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这一方面说明作者对开放内容上传工作不了解或重视度不够,存在应付的情况,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编辑与作者的沟通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学术交流圈方面,《钢铁钒钛》《黄金》做的较好,作者都全部开通了学术交流圈;《钢管》因2021年刚加入OSID计划,目前没有作者加入学术交流圈。但这4本期刊的学术交流圈都很不活跃,没有产生效果。在线问答方面,4本期刊都没有读者、作者参与,深度互动交流没有实现,在线问答成为摆设。在关于本刊方面,《钢铁钒钛》《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黄金》都含有期刊简介和投稿须知,但只有《黄金》在投稿须知中介绍了OSID计划和如何创建OSID码;《钢管》没有任何内容。

3OSID应用时的建议

3.1宣传推广力度要加大

OSID计划的准入门槛是比较低的,凡是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刊号)的学术期刊,能确保连续按期出版,不存在违法、违规和学术不端的科技期刊都可以申请加入;而且此计划是公益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这对经费紧张的期刊出版机构来说,不会增加任何经费负担。期刊加入OSID计划后,OSID的公益属性决定其免费为期刊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非常适合我国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4]。目前我国已经有1727家期刊社加入OSID计划,有79720位作者,121536篇论文创建了OSID[1]。乍一看,数据还挺多,但与我国期刊总数10171相比[5],加入OSID计划的期刊仅占我国期刊总数的17%,可见绝大多数期刊并没有接触到OSID,或者说并没有意识到OSID计划给出的新出版模式可以实现期刊从纸版向网络的数字化转型增值,没有意识到OSID可为传统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提供一种新模式。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对期刊编辑做了一些培训,但OSID计划是公益项目,培训还是相对比较少,且主要是针对北京地区,其他地区也做过一些,但总体来讲覆盖面不广。对于非北京地区的期刊编辑来说,能外出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虽然现在能通过网络实现培训,但网络培训受网络和工作的影响很大,并不能及时参与,极大地降低了培训效果。出版从业人员每年都要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在编辑面授时对OSID进行推广宣传,让期刊从业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OSID在数字出版方面的作用,从而重视OSDI计划。另外,OSID机构也可以与期刊学(协)会联合举办一些OSID媒体融合研讨会,探讨全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并对OSID开放科学计划媒体融合工具包的特点和功能、建码过程以及OSID为期刊带来的增值服务等进行介绍,并介绍一些典型的、优秀的案例,先使编辑人员对OSID有个直观的认知和深度的理解,为加入OSID计划做好基础工作,将对我国科技期刊加入OSID计划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2019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心和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联合举办了“吉林省科技期刊OSID媒体融合研讨会”,就OSID计划的相关问题做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这标志着OSID项目在吉林省的正式启动,也是吉林省学术期刊媒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4]。

3.2出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

科技期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编辑人员是出版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有“组织者”和“把关人”的双重身份[6]。因此,编辑工作变革是出版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编辑对新技术、新平台的态度必然会影响期刊融合发展的步伐。编辑是监管OSID开放数据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监管者,更是最直接的管理者;因此,在加入OSID计划后,编辑需对作者上传的内容和资料进行审核,下载文章OSID码并匹配文章,将OSID码提交排版交付印刷,还需维护学术圈、作者和读者交流互动内容。因此,编辑更应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完成OSID开放数据的上传和审核等工作。期刊每期刊登的文章较多,文章作者的年龄、单位、工作性质等都有很大差异,对OSID的接受程度高低不同[6]。这时,就需要编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习新知识,通过期刊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作者群(QQ群、微信群)、学术会议等展示优秀案例,向作者和读者宣传和介绍OSID计划,让更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对创建OSID码困难的作者,编辑要主动帮助他们创建文章OSID码,以提升作者的配合度和参与度。另外,在OSID码的创建和资料上传过程中,编辑依旧要坚持“内容为王”原则,严把质量关,保证上传资料的质量。期刊刚加入OSID计划时,读者对扫描OSID码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若上传资料的质量不高或参考性不强,读者的兴趣将逐渐降低,甚至不复存在。稿件刊出后,编辑要充分利用OSID平台的互动功能,及时、深入地了解论文的关注情况和论文对读者的影响;收集OSID平台中的数据、资料,并将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有效利用;利用OSID中的学术圈管理功能对学术圈动态进行监管,及时撤下不当言论。编辑工作是一项“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期刊主管/主办单位也应该给编辑人员创造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在业绩考核时,不要只将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要考虑到出版工作的特殊性,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调动出版人员的积极性。

3.3作者参与OSID计划的意愿要尽快提升

目前很多作者对创建OSID码还未完全接受。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作者都是为了评职称或者完成单位考核而撰写的论文,在传统出版模式下,作者只需要撰写论文即可,论文的传播、下载、引用等都不是作者关心的问题,后也很少有读者与作者就论文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沟通,不想因加入OSID计划而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另一个原因是,作者不愿或不能将自己的一些科研数据公布出来,担忧加入OSID计划对自身造成不利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需要相同领域、不同领域之间的紧密合作,人与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迫切,更需要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OSID开放科学内容能立体化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弥补纸质载体的局限性,满足新时代的科研发展需要。因此,作者也应该充分认识到OSID计划对推广其科研成果的积极作用,不要怕麻烦,要积极参与到OSID计划中,并配合出版单位做好OSID码的创建和资料上传工作[7]。作者的配合是实现OSID计划的前提条件。

使用现状范文篇5

关键词:医用织物;手术衣类;使用现状;调查

手术衣类织物(包括手术衣、洁净服、器械手术单、病人手术单及灭菌包裹材料)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棉织物手术衣透气舒适性较好〔1〕,大多数医院手术单和手术衣的材质首选棉织物〔2,3〕,但这并不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管理要求,相关标准对手术衣、手术单等面料的性能提出了要求〔4〕。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手术衣、手术单等的使用现状,为规范手术衣类织物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调查资料来源于全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各级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CSSD),共计3083家医院CSSD负责人自愿参与调查。

1.2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微信及问卷网进行问卷调查。电子调查问卷由中华护理学会协同各省市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统一制作。调查问卷通过信息平台,每一家医疗机构仅限填写一份问卷,要求在线填报信息完整后方可提交(若有漏项,系统会提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基本情况,手术衣、洁净服、病人手术单、器械手术单及灭菌包裹材料的使用现状等。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数据使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1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3083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541家;二级医院1383家;一级及以下医院159家。此次调查的样本量较大,且地域覆盖广,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目前我国手术衣类织物的使用现状。

2.2手术衣类感染控制用品使用情况

所调查的3083家医疗机构中,手术衣、病人手术单、器械手术单、洁净服及灭菌包裹材料选用了一次性材料的医院分别为66.79%、68.54%、74.44%、36.98%和95.94%,选用可重复使用材料的医院分别为93.45%、89.75%、87.97%、96.04%和88.78%,见表1.

2.3手术衣类织物的材料现状

在选用可重复使用材料的医院中,手术衣、病人手术单、器械手术单、洁净服及灭菌包裹材料选用了符合相关标准的医院分别占29.26%、27.65%、30.94%、28.54%和35.99%,其选用棉织物的医院分别占80.46%、82%、79.87%、78.96%和80.31%,详见表2。

3讨论

使用现状范文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安全管理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由于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过于复杂,单味中药材中化学成分从几十种到几百种不等,难以分离、提纯,仅依靠目前所拥有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完全弄清其中的有效和有害成分。而且中药原材料受产地、气候、种植方式、储存方式等影响,其有效或有害成分相差很大。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2015年1月至12月所有开具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处方131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以下内容:①患者的诊断、年龄、性别;②处方开具的中药药品、溶媒,使用量及用法、治疗时用药时间、是否联合用药与药物配伍等情况[1]。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和药品使用说明书,对中药注射剂治疗在临床应用的情况做统计及分析。

2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至12月门诊开具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处方131张。患者情况:男64人(49.6%),女67人(50.4%),年龄37~95岁,平均年龄65岁;输液的主要目的:以治疗为主的37例(28%),以预防为主的94例(72%)。其他分析祥见表1和表2。

3现状

因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原矿山职工医院(一甲医院)转型成立,门诊就诊患者主要是陈旧性工伤和患慢性病的职工家属,绝大多数为退休后的中老年患者,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由于受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许多患者对医疗知识及中药知识的了解甚为缺乏,盲目认为中药的活血化瘀功效和无毒、副作用心理,有没有心脑血管病都要求隔三差五来门诊静滴中药制剂复方丹参或丹红。更有甚者体检无病也要求静滴复方丹参,名为预防。中心可见缺乏严格掌握输液适应症方面,其中医务人员也负有相当责任。中心员工大都是原矿山系统的,与病患或多或少有亲朋关系,也不排除开友亲方。在周隆参等[2]的调查中显示:认为输液是病情需要的占45%,这说明还有很大部分的输液是出于其它原因考虑的,与本统计相符,也就是说还有一部分人其实根本不需要输液。经研究报道[3],在所有输液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成药注射剂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中心的医生原来都是西医,虽进行了转岗培训,但是对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知识掌握不足,谈不上中医辨证施制,认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危害不大,无需紧张,从而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溶媒使用也存在误区,普遍认为使用氯化钠较安全,怕碰到不知情的糖尿病患者,却不知中药注射剂受pH值、液体浓度等因素影响,而且所包含药材成分较为复杂,所以在溶媒的配伍使用时应注意按说明书来选择专用溶剂或相应溶液。一些中药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的pH值均为4~6.5,则此类注射剂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混配后经常会因盐析作用下生成很多不溶于液体的微粒,导致不良反应的机率增多,所以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正确的溶媒稀释后才给患者静滴[4]。大部分患者为预防用药,用药疗程也很随意,医生大多听患者自行需要,短则1天,长则10天,没有按说明书规定去做,达不到诊疗效果;患者自行前来,大多没有陪同,医护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输液后往往不巡视,造成患者自行调快滴速,产生安全隐患。

4结论

在社区门诊输液成员中,中老年退休患者、工伤疗养(免费医疗)患者、预防用药是中药注射剂门诊输液主要构成因素;医生和患者是输液次数的决定者;不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静脉输液的现象依然存在[5]。中药医学知识的普及与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将是遏制这些现象的手段和方法,中心不但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理论知识培训,更要建立适合中心诊疗的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让医生、护士、药师掌握本中心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说明书,了解其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对所开具和使用的中药注射剂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不可盲目使用溶媒和遂意使用药物剂量,在输液过程中调好滴速,随时巡视患者情况。掌握治疗过程、把握用药时间隔,避免过度用药。医护人员要使用这些手段和方法来保障社区居民健康,同时还要利用团队下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加大健康宣教的力度,引导居民认清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才是最好的疾病预防方法,不要盲目轻信和使用中药注射剂的预防功效,通过正常干预,在基层合理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作者:王学英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立医疗集团姑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朱纯倩.社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知晓度情况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1):365-367.

[2]周隆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225-226.

[3]袁晓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3):15-16.

使用现状范文篇7

一、当前农村公益性事业资金使用的现状

农村的公益性事业一般是指涉及村民的公有公用和公共利益的事业,它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优抚、救灾救济和扶贫、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性事业主要采取向农民收取“三提五统”来保证运转。“三提五统”加上“两工”的使用及地方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的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

税费改革后,上述各项资金及用工项目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制度。“一事一议”制度虽然在杜绝涉农乱收费上成效显著,但在开展正常的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上,暴露出可操作性低的突出问题。以旧县镇村为例,该村近三年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约为85.43万元,其中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筹资3次,筹集金额仅为3.9万元,只占资金总额的4.6%。由此可见,当前以农民为主体的筹资筹劳制度不能解决农村公益建设“贫血”的现状,而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才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农村公益性事业资金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投入机制缺乏,投入主体过于单一。目前来看,村级从各级政府部门获取的资金投入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上级部门政策性投入和村级的项目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性投入主要以公路、渠道硬化、安全饮水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专项工作经费的形式进行下拔。而项目争取则是指村级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到相关部门争取到的资金。从村近三年的资金使用情况看,该村来自上级部门的政策性资金投入为58.78万元,占到资金总额的68.8%,向有关部门争取的资金为21.75万元,占资金总额的25.46%,上述两项资金合计占到资金总额的94.26%,这说明对村来说,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是该村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的绝对来源。农村公益性事业过度依赖国家投入,而集体、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仅宜昌晟泰公司捐赠1万元,村民自筹3.9万元)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承担资金融通功能的金融机构的缺席,共同造成了目前农村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的局面。

(二)投入额度偏低,不能满足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需要。受现有财政体制的影响,县乡级财政仅够维持自身运转,反哺农村的能力较弱,拿不出更多资金支持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从我县财政投入看,年、年我县本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加了521万元、485万元,但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年为5%,年为5.8%,财政支农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农民的资金只有30%。

(三)覆盖面偏小,不能全面发展农村公益性事业。税费改革前,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制度基本涵盖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救济、公共卫生、文化娱乐、农村义务教育等在内的农村公益事业。而税费改革后,由于受到农民收入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缺乏长远眼光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国家在资金投入方向上的引导,目前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都集中在修路、沟渠、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上,投入的资金为48.8万元,占到资金总额的80.6%,而对于农村公共卫生、文化广播等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项目,则无能力去发展,导致农村卫生、农村文化事业基本停滞不前,农村公益事业质量呈逐年下降之势。如村近三年“一事一议”所议都是道路、渠道和安全饮水等项目,而农村卫生、文化建设项目为零。

(四)资金难配套,村级筹资和偿债压力大。近几年的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均要求县乡村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尽管要求配套的资金只占整个项目的小部分,但对于那些一无资源、二无积累的村级组织来说,仍然难以承受。以渠道硬化为例,村近三年共硬化渠道3700米,根据政策规定,上级对渠道硬化的补助标准为15元/米,而实际建设成本为30元/米(山区村由于受地形、运距等因素的影响,建设成本要高于这个标准,村建设成本即为35元/米),上级补助资金为5.55万元,村级资金缺口却达到7.4万元,比补助资金高出一倍有余。资金配套的任务沉重,使得村级望“项目”兴叹,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村级组织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性。

(五)“一事一议”可操作性低,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现象。根据税费改革的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性事业项目所需资金,应当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居住分散、人员外出务工频繁、办公经费紧张的现状导致了“一事一议”成本高且成功率难以保证,同时,“一事一议”在开展中也存在“二难”问题:一是村民意愿难集中,普遍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二是议定事项难落实。对于议定事项的执行,主要依靠农村群众的自律和舆论压力,对于拒绝执行的村民,则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一事一议”的难于操作直接导致村级组织自我发展的资金匮乏,对一些亟需建设但又没有纳入到上级项目笼子的公益性事业,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如各村建于六七十年代的中小堰塘,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但由于无法纳入到小水库整修的范围,长期“带病运行”而得不到有效维护,既不能很好的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同时又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六)后期管理维护任务重,恢复性建设资金缺口大。目前国家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主要以新建为主,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没有纳入到项目范围,而是由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解决。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事一议”所筹资金十分有限,只能用于开展诸如清扫、加固等日常性管理工作,对于如路基、渠道水毁、山体坍塌以及跨村的大型维护工程,个别村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特别是部分山区村,每年雨季山洪造成的基础设施水毁现象十分普遍,村级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大,恢复建设的资金压力沉重,仅年,村水毁道路、沟渠等公益设施所需恢复资金就达到3.6万元,由于资金缺乏,直到目前,仍有部分设施没有完全恢复。

三、对加强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公益性事业停滞不前,必然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为此,只有尽快建立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使用机制,才能破解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城市公益事业政府办,农村公益事业农民办”的不合理局面,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要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积极参与、社会资本广泛注入的农村公益性事业筹资机制。二是要围绕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这一目标,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不断加大对农村公益性事业的投入比重,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制度,努力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二)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惠农资金。二是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机制,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时制定和出台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向农村流动。三是积极在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建设和管理使用中引入市场化和民营化,鼓励村级对现有公益设施和资源采取租赁、拍卖等方式进行处置,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性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

使用现状范文篇8

关键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使用;控费

为更好地指导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国家和各省相继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对城镇参保居民以及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药品目录作为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部分[1],医保机构应对其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医保用药结构,明确医保基金主要费用流向,从而更好地调整药品目录、控制药品费用。这对维护患者利益、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效率、提升患者的保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2]。医院作为药品使用的第一大终端,对其用药研究是分析药品市场[3]、了解药品费用流向的重点。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南京、无锡及淮安市医保中心所提供的2012年18家医院(各市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各2家)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品使用明细,主要包括药品的药理类别、支付类别、剂型及相应的使用金额等。

1.2研究方法

本文对药品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江苏省药品目录标准库对药品的分类。同时,基于金额排序法,以药品费用累积占比为80%以上为评价标准,确定主要用药品类及品种。

2结果与分析

2.1医保药品支付类别分析

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主要支付类别见表1。由表1可知,一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目录内药品费用占比分别达到99.2%,98.5%和97%,说明现阶段江苏省目录内药品的利用度高,且目录内药品能基本满足治疗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药品目录设置及药品遴选的合理性。其中甲类和乙类药品总费用占比分别为92.5%、91.5%和81.2%,说明甲、乙类药品是医保用药主要支付类别,是医保机构的主要控费对象。乙类增补药品费用占比分别为6.7%、7%和15.8%,说明增补药品能更好地满足高层及医疗机构的临床治疗需求,但对低层级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影响不大。

2.2医保用药主要品类分析

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主要品类见表2。由表2可知,第一,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主要品类中均出现的有抗菌药物、内科用药、消化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这6大类,是医保机构控制药品费用的主要对象。第二,各层级医疗机构医保用药品类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医生的用药习惯等有关,进而导致医保用药品类的差异性。故在对医保目录进行调整或对药品费用进行控制时,需根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有针对性地加以管控。第三,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比达到46.9%,明显高于其他品类费用占比,说明二级医疗机构存在抗菌药物临床滥用的情况。这可能与医生选药不合理、处方剂量及给药方式不合理、患者不良的用药习惯等因素有关[4-5]。进一步探究二级医疗机构主要抗菌药物品种,发现依诺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等注射剂型的广谱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很高,说明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是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的另一重要因素。

2.3医保用药主要品种分析

基于上文得出的6类主要用药品类,同样以费用累积占比80%以上为评价依据,进一步分析医保用药主要品种,结果如图1所示。第一,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物、喹诺酮类是抗菌药物主要类别。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费用占比最高,这可能是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广、毒性较低[6],在临床上受到医生与患者的亲睐。此外,数据显示,费用占比较高的几种抗菌药物均为注射剂,由于其费用明显高于口服制剂[7],可能导致抗菌药物费用较高。第二,质子泵抑制剂、肝病辅助治疗药物在消化系统临床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费用占比最高,原因在于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等)治疗中疗效显著,抑酸作用持久。与其他类别抗酸药相比,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好,是此类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8]。复合辅酶、异甘草酸镁亦是近年来肝病辅助治疗药物的首选。此外,这可能与肝病治疗药物价格较高、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渐增高及其较高的复发率有一定联系[9]。第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及他汀类药物在循环系统药物临床应用中占主要地位,且剂型以口服为主。其中,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坎地沙坦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等由于其疗效优、不良反应小、用药方便等,是临床上降压、调脂、稳定心血管功能的一线药品。此外,由于前列地尔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10],环磷腺苷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疗效优势,亦为临床上循环系统用药主要品种。第四,神经系统用药以注射用脑血管病用药和中枢兴奋药物为主。其中,长春西汀、奥拉西坦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使用金额最高。这可能与脑血管病和中枢兴奋药品价格较高、治疗时间较长有关[11]。

3讨论

第一,从药品支付类别来看,目录内药品金额占比超过90%,甲、乙类药品金额占比远高于增补目录及目录外药品,乙类增补目录较好地补充了三级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说明江苏省医保药品目录的遴选与制定合理,基本上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同时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了充分选择。第二,从主要用药品类来看,医疗机构层级越高,品类构成越复杂。其中,抗菌药物,内科用药,消化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是江苏省医保主要用药品类,是医保机构控制药品费用、调整药品目录的重点。此外,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主要用药品类构成具有差异性,应针对性地加以管控。第三,二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比明显过高,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数据显示,该层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主要品种为依诺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唑肟等注射剂型的强效、广谱抗菌药物,这可能是其导致费用占比较高的原因之一[12]。第四,从医保主要用药品种构成来看。除抗菌药物中广谱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比相对较高,需要加以控制外,其他类别药品的使用分析结果均显示医疗机构在药品选择上考虑了药物疗效及经济性,药品目录中纳入的临床一线推介药物得到了各医疗机构的青睐,即用药较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阶段医保药品目录的设置及药品使用较合理,但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药品市场的创新,医保机构应基于药品费用流向调整和更新目录内药品,从而更好地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选择,并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作者:徐伟 许正圆 管怡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杰,熊先军,李静湖.药品目录2009版实行后参保住院患者用药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3):39-41.

[2]张明敏.某大型综合医院医保药品目录使用和目录药品费用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3]干富荣.我国抗感染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析[J].上海医药,2010,31(9):398-399.

使用现状范文篇9

关键词:工业锅炉;使用现状;节能减排;措施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而工业生产是我国目前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生产中,工业锅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用于工业设备的生产中,工业锅炉主要提供生产所需的蒸汽,而在生活用品的生产中,其主要提供生活所必需的热水。虽然工业锅炉在生产生活中作用巨大,但是由于能源消耗量大并且污染排放量大,给我国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我国大力倡导工业生产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的使用需要进行改善与优化,使其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保证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符合我国有关的管理规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绿色发展。

1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煤炭。据调查,我国工业生产对煤炭的依赖性从以往的85%下降到了当今的60%左右,虽然数值有较大变化,但是煤炭依然是我国工业生产主要能源。虽然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但是人均数量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浪费多,并且污染物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在我国各个工业企业中,锅炉消耗的煤炭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工业生产设备,占据工业生产煤炭整体消耗量约五成左右。在锅炉的使用过程中,煤炭能源的使用没有经过技术加工,燃烧效率较低,并且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处理,因此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导致环境污染的压力增大。[1]所以我国要重视工业锅炉的使用,提高生产过程中煤炭的燃烧率,同时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从我国各工业企业所使用的锅炉设备标准来看,大多数锅炉参数都较低,容量相比国外工业锅炉要小许多。并且大多数锅炉的热效率都没有达到相应标准,浪费率达到30%左右,而国外工业锅炉的浪费率平均只有10%左右。由于我国锅炉设备不达标,造成在生产中排烟热损失过大,并且燃烧利用率很低。从污染排放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锅炉在煤渣含碳量的排放方面远远超过了国外平均的5%,实际值达到了15%以上。由于煤炭不完全燃烧而造成的热损失非常明显,因此在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后能够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2当前我国工业锅炉使用问题分析

2.1我国锅炉技术标准低,运转效率低。从我国目前锅炉设备的技术标准来看,大多数的锅炉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使用上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在设备选取方面,很多工业生产企业选择了功率较大的锅炉,以满足日后生产量增大的需要。但是这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当前很多工业生产并不需要大功率的锅炉设备,工作量普遍较小,导致锅炉设备运作效率极为低下。大功率的锅炉设备不仅耗电量大,而且污染排放量大,这就导致了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增加。[2]由于工业实际生产负荷较低,而锅炉设备的热负载是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需要较高的动力供设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而这一过程中能源的实际消耗量较理论值要更高,因此我国大部分锅炉设备的使用效率很低。

2.2锅炉煤炭燃烧效率差。煤炭是工业锅炉最主要的使用能源,因此煤炭的类型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锅炉的使用效率。由于不同的工业生产需要,我国锅炉在使用煤炭时也有种类之分。一般情况下,我国根据地域的不同和生产类型的不同在锅炉燃煤时有不同的标准,煤炭的种类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例如层燃烧锅炉是我国最普遍的锅炉种类之一,它具有四种燃烧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炭燃烧效率。[3]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燃烧用煤的质量达不到相应标准,或者煤炭类型不符合锅炉燃烧标准,都会造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如果锅炉的煤炭使用类型不在锅炉燃烧标准的类型之中,那么燃烧的质量会下降明显,甚至会导致锅炉设备故障。同时,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由于煤炭质量和锅炉使用效率的不同,会导致实际生产的技术数值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也会降低煤炭的使用效率,增加能耗和污染排放量。

2.3锅炉的使用程序导致运行效率低下。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技术,目前很多锅炉的使用都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系统控制技术,当前锅炉使用较为普遍的技术是PID技术,通过系统的调试和操作人员的控制可以实现锅炉使用方式的转换,同时对输入输出数值进行自动调控。但是我国的锅炉使用技术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具体表现在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如电压的变化和工作量发生变化时锅炉的调控并不能及时的进行,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锅炉设备的仪器也不能及时的反映出锅炉变化的情况。[4]另外,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变化的突变性和技术资料的有限性导致锅炉在运转过程中即使发现了相关问题也难以及时进行排查,维修工作难以及时进行,导致锅炉利用率明显下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4锅炉操作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实际操作经验不够。我国工业生产离不开锅炉的使用,而有关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也较为完善。但是随着工业企业数量的发展和锅炉技术的进步,很多标准规范已难以满足当前我国锅炉使用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相关操作人员没有受到相关技术操作的培训,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严格遵守有关规范。首先,锅炉使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没有一致的规范性,操作人员无法根据有关标准进行操作。其次,有些锅炉操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规范意识不够,没有严格遵照技术使用标准,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技术学习和管理培训,对锅炉的运作认识不足,锅炉出现运转错误时也无法及时维修,因而造成锅炉使用不当、故障频发等问题。这些都对锅炉的运转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锅炉最大程度发挥其性能。

3提高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效率的途径

第一,引进先进的锅炉使用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数量。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燃烧煤进行技术处理。主要是提高锅炉用煤的引燃率和燃烧率,同时通过改善热排放来实现煤炭的充分燃烧。二是升级锅炉内部设施,改善锅炉内部的配风结构,减少锅炉内部煤渣的存留量,最大程度上提高煤炭的燃烧率。同时完善锅炉的炉拱设计,优化相关配件的组装和协调性,引进先进的锅炉冷却技术,降低锅炉内部热耗能。第二,加强对锅炉应用的监测,强化设备调控。具体来说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通过提高锅炉内部配件的控制力度来实现对锅炉设备全天候监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立锅炉设备的燃烧模型和统计图,对每一个元件进行单独的分析和排查,及时反馈有关器件的变化趋势,实现远程操控和监测。其次要对锅炉的消耗与排放进行全面的监测。要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侦查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量,在能耗超标时进行及时预警,同时通过智能系统优化烟气循环效率,全天候记录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数量,通过计算机快速地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5]第三,统一锅炉使用操作标准,强化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和规范意识。首先,要对锅炉的使用标准进行统一的规定,针对不同类型的锅炉要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条例,例如能源供应管理方案和配煤方案等。其次,工业生产企业要对锅炉操作人员进行有关技术规范的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检测出来并维修。再次要对锅炉操控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强化实习再上岗的制度,增强技术人员的操作经验和规范意识,使其各项操作都符合系统管理的要求。第四,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锅炉调控的自动化水平。相比国外的锅炉设备,我国工业企业在计算机自动化应用方面显得较为滞后,因此需要提升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更高程度的锅炉自动化运作创造条件。[6]对于容量较大的锅炉设备要建立全面的计算机控制模型,优化设备各部件的操作效能。在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对锅炉的内部数据进行统一分析和测算,检测锅炉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然后要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锅炉的燃煤效率和排放输出值,严格控制和监测能耗数据和排放数据,为节能减排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4总结

工业锅炉在生产生活中作用巨大,但是由于能源消耗量大并且污染排放量大,给我国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进行改善与优化,使其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符合我国有关的管理规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绿色发展。当前我国工业锅炉出现了技术标准和运转效率低、煤炭燃烧效率差、操作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实际操作经验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进先进的锅炉使用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数量,加强对锅炉应用的监测,强化设备调控,同时统一锅炉使用操作标准,强化操作人员技术培训和规范意识,另外要提高锅炉调控的自动化水平。

作者:李想 杨乐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奕锋.工业锅炉高能耗的问题分析与节能减排的对策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2]徐火力.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建议及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0(04)

[3]朱森林;杨洁.工业锅炉存在的弊端及节能减排对策[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08)

[4]赵钦新;周屈兰.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业锅炉.2010(02)

使用现状范文篇10

此次在天津市66所医疗机构中共调查到805台空气消毒机,其中最多一家安装有74台。市区和原五县医院安装空气消毒较多,占758%,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相对较少。根据医院级别情况,主要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占845%,一级医疗机构相对较少。医院内空气消毒机主要分布于病房、门诊输液室、普通手术室、诊室、重症监护室和产房,其中病房和门诊输液室占68%(表1),在病房以壁挂式机型为主,输液室及普通手术室以柜式机型为主。

全市共选取50间病房及输液室进行静态下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空气中自然菌数量比消毒前减少90%的房间有26间,合格率仅为52%。动态条件下监测结果表明,在空气消毒机进行有效运行后于有人工作状态下监测ICU和普通手术室36间次,总合格率为6667%;监测观察室、配液室、输液室等127间次,总合格率为6220%。2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选取被监测输液室为研究对象,其平均面积为60m2,高27m,均安装空气消毒机,台数配置符合空间体积要求,且循环风量均大于8次/h,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空气细菌与人员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监测室内人数与空气细菌数见表2。结果显示,空气中菌落总数与空间内人员总数成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为0815。同时对空气细菌总数与空间总人数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7921X+15292(其中Y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X为空间内人员总数),因此按照此方程推断,在按要求安装有空气消毒机的输液室内,60m2的面积总人数不能超过44人,超过该人数,空气细菌总数要超标,即每个人的平均面积应大于136m2。为避免误差及便于计算,可按照人均面积大于15m2,则能够保证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这和去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

在已知的传染病中有60%以上都可以经飞沫和空气的途径通过呼吸道感染,还有很多条件致病菌也可经呼吸道传播,这给医院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带来压力。根据2012年颁布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医院室内空气都需要根据不同要求进行消毒与净化。空气中细菌总数如果超标,可能会直接导致病人间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发生,许亚茹等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房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例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性〔1〕,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监测信息〔2〕,医院感染部位前4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而据王乾兰〔3〕报道,医院感染总发病率为132%,而上呼吸道感染占433%;下呼吸道感染占268%;胃肠道感染占186%,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因此,医务活动进行同时开展有效的空气消毒,遏制呼吸道传播疾病及因此造成的医院感染,刻不容缓。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机主要集中分布在三级和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占的比例很少,市区和原五县占比例较大,滨海新区和环城四区比例较少。监测结果显示,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及对机器进行定期保养和更换相关器件,完全可将空气中细菌总数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内。但静态消毒条件下,使空气中菌数<200cfu/m3的标准要求比较容易,要使空气中细菌消除率达到90%以上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部分空间内消毒前菌数较少,从而影响了计算基数。但动态条件下几乎都达不到相应指标规定〔4,5〕。因此,当人员密度过大或出入过于频繁,则容易超标,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及空间体积大小进行安装,还要充分保证人均面积(含陪护人员)达到15m2。很多医院安装有定时开启器,如每天定期开启4次,每次30min等,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地点,环境类别、人流量及实际医疗工作,随时做出调整,不能固定不变,并应加强监测,已保证消毒效果。同时要加强自然通风,如病房每日通风2次以上,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min,以保持空气的洁净与清新,降低微生物含量;减少消毒环境物品的摆放,定期做好环境卫生,如定期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以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数。

本文作者:刘军孙忠费春楠沈秡纪学悦刘贺工作单位: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