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许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1:38:46

使用许可范文篇1

地址: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许可方:_________(简称乙方)

地址: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乙方授予甲方软件产品的使用权,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循老实信用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使用协议:

一、软件产品

乙方许可甲方使用的软件产品:_________

二、质量标准

乙方保证所许可的软件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所附文档的功能说明。

三、软件版权及使用权

本合同许可的是软件使用权,许可使用的软件产品版权属公司所有,并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甲方按本合同条款规定支付合同书上所列软件产品的全部软件使用许可费,乙方授予甲方上述软件产品的合法使用权。

四、软件使用许可费

甲方向乙方支付的软件使用许可费总计为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元整)。

五、付款

甲方按下述付款期限付款。如甲方以现金支付或未将款项支付至乙方银行指定账户,导致乙方未收到软件使用许可费,视同甲方未支付。

甲方于软件交付日向乙方支付_________元,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一个月内向乙方支付_________元,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三个月内向乙方支付_________元。

六、交货地点、方式

1、交货地点:甲方公司操作部所在地

2、交货方式:乙方上门安装。

七、限制规定

1、乙方许可甲方使用的软件产品,只限于甲方本身使用,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协议项下的权利或信息转让给任何第三方,包括甲方的关联公司。

2、未经_________公司书面授权,甲方不得将授予的软件使用权进行出租、销售、转让或非存档目的的拷贝及其他商业用途。

3、未经_________公司书面授权,甲方不得对软件产品进行修改、反编译、反汇编或其他任何反向工程。

八、服务

1、本软件用户享有终身服务,服务内容为解决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由于软件自身出现的问题或操作不当等问题提供电话咨询服务。

2、如甲方因操作不当需乙方进行上门服务,则服务收费标准为_________元/人/天。

九、软件非保证范围

乙方所许可使用的软件产品,因下述原因引发的软件问题不在本保证的范围内:

1、甲方使用的第三方软件产品出错。

2、硬件或网络出错。

3、甲方使用非正版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等。

十、权利保留

在甲方完全履行其合同义务之前,乙方应当保留对本合同及其附件下标的物(包括但不限于光盘及文档)的所有权利。

十一、违约责任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规定,造成本合同不能执行,须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金额为本合同金额的20%。

十二、商业秘密

除非得到另一方的书面许可,甲、乙双方均不得将本合同中的内容及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获得的对方的商业信息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十三、解决纠纷方式

所有由本合同产生的争议,双方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任何一方均可将此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十四、本合同一式_________份,甲方持_________份,乙方持_________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即行生效。

十五、其他未尽事宜可另行起草附件。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代表(签字):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开户行:_________

使用许可范文篇2

许可人:______(下称甲方)

被许可人:______(以下称乙方)

经甲方和乙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1.甲方许可乙方自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在____商品上使用甲方注册的第____号____商标;

2.乙方应付给甲方许可使用报酬____元,支付办法为____;

3.甲方可以/不得于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内在___地区使用或许可第三者使用上述注册商标;

4.甲方保证______;

5.乙方保证______。

本合同一式____份,副本送____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存查。

甲方:______(章戳)乙方:______(章戳)

负责人:______(签章)负责人:______(签字)

签订时间:__年__月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_____厂(公司)注册的第____号____商标(商标注册证的影印件/复印件附后),根据《商标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许可____厂(公司)使用。经双方协议,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请予备案。

许可使用的商标:(贴商标图样,并由注册人骑缝盖章)

许可使用的商品:____

许可使用期限:____

具体使用许可条件,见所附的许可合同副本。

许可人____(章)被许可人____(章)

使用许可范文篇3

提要:本文提出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关系,列举了知识产权许可的载体,即知识产权许可合同。

一、知识产权使用许可一般理论分析

(一)知识产权许可的概念。知识产权被视为传统民法物权、债权二元化财产权体系外出现的新型权利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形性。“这一特点把它们同一切有形财产及人们就有形财产享有的权利区分开。”许可是知识产权权利人行使权力的主要方式,也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知识产权许可是一个在理论上存在的描述性的、总括的概念,是专利实施许可、商标使用许可、著作权使用许可等的总称。通常根据情况知识产权许可由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的任意组合以及他们的子权利的任意组合而构成。

知识产权许可能促使知识产权应用、加快新技术传播,有利于鼓励创新、刺激知识产权人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更多投入。获得知识产权授权之后,对许可人而言,由于自身不具备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因而通过许可既可以使自身基于知识产权的利益最大化,也可以全面利用经济资源,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对于被许可人而言,也许在资金、市场、人才等其他经济资源都满足的情况下,独缺其发展所需的知识产权,因而获取他人的知识产权也许是企业发展的捷径。因此,知识产权许可属于权利变动领域,知识产权许可既是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又是义务。作为所有权人,有权利决定自己使用还是许可他人使用知识产权,这是所有权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但是,如果这种权利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没有法律规定的除外情形时,权利人对拥有的知识产权既不能自身使用,也不能对外许可,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就成为了知识产权人的一种义务,法律可以介入。

(二)知识产权许可的法律关系。“知识产权作为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的一种专有权利,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抑制自由的特权,它体现的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这在知识产权的一系列制度上都有所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构建知识产权所有人与公众利益平衡的历史。”知识产权许可制度适度而合理的保护,既保障了激励知识创造的需要,又使得知识产权的授予不至于阻碍社会公众接近知识和信息,使知识产权人的私权保护不能超越知识产权法需要保障的利益平衡目标。

第一,知识产权许可过程体现了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之间的关系。知识产权人从知识产权中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将知识产权许可出去。只要许可人享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其他人如果想使用该权利就只能从许可人手中花钱购买,所以,在实施许可过程中就形成了许可人和被许可人之间利益的博弈。许可人作为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有权利决定是自己保留知识产权还是将知识产权转让或许可出去,如果许可出去,是许可给一人还是多人,在这方面许可人掌握着主动权。但是,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被许可人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他有权利决定是否接受许可人规定的条件、要求以及许可期满之后是否与被许可人继续合作。知识产权许可制度保障了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双方利益,任何一方利益受损均可寻求法律制度的保护,做到了有法可依。

第二,知识产权许可过程中体现了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者的关系。知识产权许可利用许可合同的外在形式实现创作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并以保障许可方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保持平衡为逻辑起点。创造者作为知识产权的主体,对知识产权拥有专有权,而知识产权应用于社会就离不开传播者,知识产权经过传播者这一中间媒介才能最终进入市场流通渠道,为使用者所利用,进而创造社会财富。

二、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合同

依据不同的标准,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有不同的分类,我们重点介绍以下两种分类:

(一)普通许可合同、独占许可合同、排他许可合同。根据知识产权人享有对其知识专有使用的权限与被许可人签订的合同通常可分为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独占实施许可合同和排他实施许可合同。

第一,普通许可合同。普通许可就是指许可方在约定的期间和地域内、以约定的方式,授予被许可方由其享有的知识产权中一项或者数项权利,同时保留了自己在同一地域和同一时间内,以相同方式行使相同权利或者向第三方发出许可证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许可方与被许可方签订的合同即为普通许可合同。普通许可合同还可以再细分为一般的普通许可合同和从属许可合同。从属许可合同的特殊性在于被许可方经过许可方同意后,自己能够以“许可人”的身份再向第三方发出的许可合同。当然,此时被许可方从分许可方得到的使用费也必须与许可方分享。

第二,独占许可合同。独占许可合同,是指许可方在约定的期限和地域范围内、以约定的方式,授予被许可方由其享有的知识产权中一项或者数项权利,同时在同一地域和同一时间内,不得以相同方式行使相同权利或者再向第三方转让的许可合同。在独占许可中被许可方在约定的地域范围和时间内,有权排斥包括许可方在内的一切人以相同方式使用相关知识产权。由于独占实施许可授权的范围广,对被许可方有很大的优势,独占许可的使用费比其他类型的许可要高。

第三,排他许可合同。排他许可合同是指许可方在约定的期限和地域范围内、以约定的方式,授予被许可方由其享有的知识产权中一项或者数项权利,同时保留了自己在同一地域范围和同一时间内以相同方式行使相同权利,但不得再向第三方发出许可的许可使用合同。

(二)专利许可合同、商标许可合同、出版许可合同。按照知识产权的种类不同又可以将知识产权许可合同分为专利许可合同、商标许可合同和出版许可合同。

第一,专利许可合同。专利许可合同,是指专利权人或者专利权人授权的人将取得的专利作为转让方许可他人在约定的范围内利用该专利技术制造、使用和销售产品,受让方支付约定使用费所订立的合同。除非经过约定受让方均不得自行许可第三方实施该专利。各国规定专利许可必须签订书面合同,订立合同的目的是授权使用一项受到专利保护的发明,其中必须确定写明授予专利的国家名称和它的专利号。同所有的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一样,在专利许可中,许可给对方的是专利使用权,如制造权、使用权、销售权和进口权,保留专利所有权。在实践中,即使许可方许可被许可方在整个专利授予国家的地域范围内独占实施专利,且许可期限与专利期限相一致,从实际效果看好像是将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了被许可方,但是在法律上仍是使用权的转让。

第二,商标许可合同。商标许可,多指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因为一般情况下没有注册的商标是不能获得我国《商标法》保护的商标。这里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是指商标权人可以将其注册商标许可给他人使用,被许可使用人应根据合同约定权限而签订合同,一般被许可使用人需要向商标权人支付使用费。商标权人或者其授权的人为许可方,另一方则为被许可方。商标权许可实施合同生效后许可方并不丧失商标所有权,仍为注册商标的所有人。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标的是注册商标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这是商标使用许可与商标权转让合同的区别。商标使用许可有独占许可、一般使用许可两种许可方式。由于商标许可涉及到消费者的利益,许多国家的商标法都规定商标许可必须向有关国家商标局登记备案。

商标许可也可能作为技术转让交易的一部分,与专利许可和专用技术许可结合在一起进行。在同一项目中,许可方可既提供生产制造产品的技术,又提供注册商标的使用权。

第三,著作权许可合同。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即版权使用许可合同,是指作者或其他版权人通过约定将著作权中的部分财产权授予被许可人行使所签订的一种许可使用合同。根据著作权使用合同被许可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按双方协商一致的方式和条件使用版权人的作品,必须向版权人支付使用费。著作权的使用许可,是把著作权人著作权的使用权让与他人行使,保留所有权。应当注意的是,著作权许可仅仅是针对版权中的财产权许可而言的。各国法律都规定,版权中的人身权即精神权利是不能许可和转让的。有些国家还规定,即使通过合同约定版权人放弃精神权利,这种约定也是无效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7.

使用许可范文篇4

通常认为,只有当预期收益与作品的复制成本的差额超出或等于其表达成本时,作品才得以创作。创作一部作品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时间和精力;作品的上市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资,在社会不给予智力创作以补偿的情况下,盗版活动就会泛滥、猖獗。盗版既没有“表达成本”,也不需要投入开发者的创造性,但它却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复制并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在这种状况下,创作者所付出的各项投资将无法收回,作者的创作动机必定会因此而受损,因而,有必要建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以便使权利人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效益。不过,著作权的保护水平也不能过高,否则有可能限制作品的传播,增加不必要的教育、研究和娱乐成本。所以,最理想的著作权制度应该在追求创作者利益最大化与照顾广泛的社会公益需要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在缺乏著作权保护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存在一个自然的市场机制为智力创作者提供较充分的报偿。因为很多作者具有天生的创作欲望或者在其创作中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像第一个将作品推向市场获得的优势、较低的复制成本,在有些情况下这足以使其收回成本。另外,创作者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但是,对大多数智力产品来说,个人的控制能力总是十分有限的,并且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损害社会利益。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者完全可以通过降低复制成本和不用付出投资来获取创造者的努力,如此不利于化解开发智力成果所承担的风险。因此,即便处于“避免危险”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考虑,也很有必要通过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授予智力创作者一定的财产权以使其至少能禁止一定的复制形式,从而令创作者在边际成本之上收回成本。

作者的垄断权允许确立边际成本以上的价格,而这一结果必然导致对作品传播的无销率的限制。这里的边际成本代表被要求产生作品的单个的额外的复制品的资源,假定作品存在的话。作品的有效分配需要至少愿意支付边际成本的每一个消费者能够购买作品的复制品,因为这会导致社会盈余,等于消费者放置在该作品上的价格和在生产该作品的社会成本(如边际成本)的差额。这与谁实际获得该盈余无关。如果该作品被以每一个消费者放置在作品中的价值的价格出卖,作者将获得盈余;而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消费者获得盈余;但只要价格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在每一个情况下,所有的盈余都会实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是确保所有的交易发生盈余的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可能的有效率的制度。但是,边际成本制度是导致有效分配的最简单的制度,就像其他的制度需要不同的消费者使用不同的价格一样。所以说,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会无效率地限制作品的传播。

但是,如果许可使用的成本(与许可证相关的交易成本)变为零,作品的传播就不再会被无效率地限制。这是因为如果创作作品的作者能够与后续的使用者谈判而没有成本,创作者就不会提出一个过高的使用费要求而使作品的使用者不能够获得任何利润。如果使用者不能够获得利润,他也就不会再使用该作品,而不使用作者的作品也就不会再支付任何的许可费。对任何一个作者而言,他始终具有使其作品尽可能地被广泛发行的动机,能够获得一些许可费总比没有要好些。所以,实际情况是:只要有合适机会,作品一般都会被许可使用,但许可的成本要尽可能地压低。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许可费确定之前提下的作者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用者预留出自己的利润空间,防止许可费的支出过高,最终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也即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产生、发展的经济背景

按照制度学派的理论,当一些经济主体的精神创造性成果十分丰富时,希望出让一部分,即存在“结构上的供应”;而另一些主体恰好缺乏这方面的成果,希望从外引进,即存在“结构上的需求”。两者结合到一起,自然而然地导致著作权贸易的产生,而且这种供求关系正是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科研成本大幅提高刺激了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的发展,从而大大改变了贸易结构,使得著作权贸易特别是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政府和企业界大量投资用于科学研究和文化发展。这些情况对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巨大需求为著作权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的振兴和发达以及竞争力的增强,不再是单纯地凭借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资金,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由于社会对科学技术文化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发展的规模日益扩大,从业人数和队伍不断壮大,美国几乎是每10年翻一番,西欧发达国家是每15年翻一番。据科学预测,进入21世纪中叶,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从业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0%。这说明,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智力活动将在本世纪成为人类的普遍性活动。这些因素无疑为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此外,越来越多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普通商品的国际贸易产生的障碍和阻力正好助长了国际著作权贸易的发展,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也为国际著作权贸易的发展提供和拓宽了渠道。因此,在各种主客观条件日趋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著作权贸易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在21世纪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也是不可阻挡的。

三、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的商业价值

(一)许可使用的商业优势

许可使用堪称应用范围最广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著作权贸易方式。它与著作权转让、著作权担保等其他著作权转移方式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商业优势:

1.既不会发生权利让渡,又可强化对著作权利用的控制。许可使用与转让、担保的本质不同在于它不会有权利主体更迭危险,对于特别看重权利归属和权利掌控的著作权人来说,这种贸易方式具有极强的诱惑性和普适性。在许可使用的方式之下,许可人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对被许可人使用自己作品的时空范围加以限制,使得被许可人必须严格遵照自己的意图行动。这种合同控制的方式往往比自己直接去使用还要控制得好。

2.可以先期进入本来不可企及的市场。许可使用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快速覆盖到本来不可能延及的市场,一是先期进入市场,二是扩展市场的地域范围与经营范围。作品尤其是计算机软件作品进入市场的实际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稍有迟缓,作品也许就失去了新颖性,因为著作权法并不排斥作品的偶然巧合。尽管著作权的生命在于独创,但作品的新颖程度对于其市场价值大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先期进入市场就意味着占得先机,拔得头筹。

作者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进入自己从未涉及的地理市场而自己又无推销或发行渠道的话,则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专门设立分支机构;二是许可使用。而后者往往是最快捷的路径。正如扩展地理市场一样,许可也可以扩展作品市场。一个市场主体可能只拥有在一种作品上利用其著作权的资源,而该著作权却还可以运用于其他服务上,录影业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家用娱乐节目光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然而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独立制片人常常不具备大量生产和发行光盘的能力,为了从这个市场中获得充分的利益,这些制作人将其知识产权及其影片和电视节目的著作权许可给某些公司,由后者制作并发行其复制件。

3.有利于提高声誉和信誉,获取附加收益。许可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广告宣传,尤其是在自己从未涉猎的领域内为许可的话,那便会给许可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额外收益。而且被许可人为此所作的努力一般都会锦上添花般有利于许可人的声誉和信誉,至少在被许可人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保持一种适当的质量水平时应该如是。

此外,许可使用制度还催生了邻接权制度。邻接权本身就是一种因协助传播而产生的权利,它是许可使用制度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可以说如果没有许可使用制度,也就不可能有邻接权制度。所以,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是邻接权制度衍生的逻辑前提。

(二)许可使用在贸易中的不利

“不管有什么样的好处,许可还是无法与完全的垂直结合相比拟的”,人们在准备选择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之前还必须对其在商业上的不利之处加以仔细权衡和辨别。

1.会失去对著作权进一步利用的控制。许可使用最主要的不利表现为可能会使许可人丧失对其著作权进一步利用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许可人一般会尝试通过许可协议中所商议的条件来保持某种控制,但是,由于下述三个原因使得这种契约性的控制极少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一是被许可人会极力反对有关严格控制的条款;二是反垄断法限制了许可人对被许可人的营业尤其是有关价格政策的控制程度;三是无论许可协议是如何规定的,实际的行为人总是被许可人,因此,他比许可人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2.会失去与受众的联系甚至丧失公众认知。商业经验表明,与受众即顾客保持一定的联系是何等的重要。当作者通过许可将其作品授权他人行使时,他可能因为丧失与其最终客户的联系而失去其最佳的富有竞争性的构思源泉。此外,由使用作品所带来的公众认知的好处及提高了的声誉也有可能直接归于被许可人而非许可人。事实上,一些别有用心的被许可人可能会利用其经济力量在市场中获得本应由许可人取得的开发知识产品的好处。

3.会失去新的商业机会。从先期进入本不可延及的市场的角度来说,许可使用无疑是有好处的。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硬币的另一面:通过被许可人进入新的市场,这将会减少许可人自己在这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长期以往,许可人可能丧失应付这些市场的能力。在世界已处于“地球村”的今天,商业活动中蕴涵着无限的商机,而没有实际参与市场运作的人一般是不可能有这种机会的。

4.会增加盗用的几率和风险。许可使用的另一风险是被许可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而被使用或披露。未经许可的使用可能是故意的海盗式掠夺,也可能是一种不经意的行为。许可使用之所以会有这种危险,主要是因为许可使用本身削弱了许可人对利用其著作权的方式和防止未经允许的使用及披露的预防措施的控制。一是许可协议必定允许被许可人将作品提供给其他人,许可人对其他人通常几乎无法施加控制;二是许可人对被许可人以新的形式使用其作品很难发现与监督。

5.经济收益依赖甚至取决于他人。许可使用意味着许可人依赖于被许可人在许可活动中创造收益的努力。一旦被许可人在经营中陷于败绩,则有关产品及许可人的收入也就在自己毫无过错的情况下毁于一旦。这也就是为什么多数作者只在有限的使用范围或地域范围内或者考虑到被许可人特定的承诺才给予独占使用许可的真实原因。

使用许可范文篇5

被许可人:______(以下称乙方)

经甲方和乙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1.甲方许可乙方自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在____商品上使用甲方注册的第____号____商标;

2.乙方应付给甲方许可使用报酬____元,支付办法为____;

3.甲方可以/不得于__年__月__日至__年__月__日内在___地区使用或许可第三者使用上述注册商标;

4.甲方保证______;

5.乙方保证______。

本合同一式____份,副本送____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存查。

甲方:______(章戳)乙方:______(章戳)

负责人:______(签章)负责人:______(签字)

签订时间:__年__月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公务员之家:

_____厂(公司)注册的第____号____商标(商标注册证的影印件/复印件附后),根据《商标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许可____厂(公司)使用。经双方协议,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请予备案。

许可使用的商标:(贴商标图样,并由注册人骑缝盖章)

许可使用的商品:____

许可使用期限:____

具体使用许可条件,见所附的许可合同副本。

许可人____(章)被许可人____(章)

使用许可范文篇6

我国企业法律制度只是规定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出资方式,但并未明确规定是一定用知识产权专有权还是也可以用某项知识产权中的使用许可权出资。为此,对于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可否作为出资标的,理论界观点不一。

否定说认为,只有知识产权专有权才可成为出资的标的,使用许可权不可以成为出资的标的,其主要理由可概括如下:

其一,认为使用许可权不具有公司债的担保功能。依照公司法原理,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包括公司资本在内的所有公司法人财产应当构成公司债务的担保。惟有独立性的财产权方有此功能。知识产权专有权具有独立性自不待言,而使用许可权则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能作为一种出资形式,否则必然会致使债权人债权保障目的落空。因此“专利权只能以整体作价入股,而不能以专利的使用权入股。”[1]

其二,认为惟有知识产权专有权才可依法“办理转移手续”,知识产权中的使用许可权不可出资。我国《公司法》规定,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惟有知识产权专有权才可依法“办理转移手续”,使用权的转让是没有必要办理转移手续的。因而可以说知识产权的出资行为,其法律性质就是知识产权的转让行为。“出资”就是将股东或认股人的个人财产转变为公司财产的过程;认为股东出资后仍享有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进而认为股东与公司对该项已转为公司财产的财产享有共同所有权,是错误的。[2]

其三,认为仅将知识产权中的使用许可权资本化,在出资人和公司之间只形成合同关系,并无实质上的股东与公司的关系,这既违反公司法,也违反公平原则。有人认为,“专利实施权不是知识产权,而是以专利权作为客体的债权,以债权作为股东投资入股的客体没有法律依据。”[3]一方面,以知识产权中的使用许可权出资,公司只是获得了专利权人的实施许可权,专利权人与公司之间并非股东与公司的关系,仅是一种合同关系。另一方面,以知识产权中的使用许可权出资,此时代表股权的是专利使用权,若受让人不知专利使用权已经投资入股,则必然会与公司发生冲突;若受让人取代原股东地位,则违背了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转让的限制,即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再一方面,专利权人以自己的专利使用权出资,名义上是股东,实际上与公司是债权债务关系,一旦专利使用权人消灭,专利使用权自然回归专利权人,因此,在专利使用权被投资公司破产或解散等进入清算时,专利使用权无法成为清算财产,这既对公司债权人以及其他股东不利,也意味着以专利使用权入股的股东抽回了股本,因而与“公平原则相违背”。[4]

其四,认为知识产权中的使用许可权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以此出资会带来诸多问题。专利权人可以与他人签订多个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若授予的专利许可数量过多,则有可能使专利使用权价值下降,从而实际减少了股东的出资,影响了公司注册资本的维持性和不变性原则,所以也不符合公司法要求的出资方式的条件。”[5];如果允许专利实施权入股则可能形成同一专利的实施权在不同企业多次入股的情形;如果专利权人担任董事或经理职务,则违反了公司法中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禁止同业竞争的规定;由于转让专利实施权的合同不以登记与公告为必要,因此专利人一旦转让专利权,新的专利权人可能不知晓专利实施权已入股,这必然引起新的专利权人与有专利实施权的被投资公司的利益冲突。

肯定说认为,不仅知识产权专有权,且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权,亦可成为出资的标的。其主要理由包括:

其一,从资本的本质上讲,资本最主要的属性是可经营性、价值的增值性;知识产权出资本质是一种权利出资,新设公司需要占有的是使用技术成果的权利而非技术成果本身,得到知识产权专有权或者使用许可权都可以达到此目的。“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技术成果的部分权能一旦与货币、实物相作用就能给各出资人带来更多的产品或更多的附加值。可见,技术成果部分权能也具有资本的属性,因此,其亦可成为出资的内容。”[6]

其二,认为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转让性,因而可作为出资标的物。

其三,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权资本化更加切合实际,更符合公司等企业“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理念。知识产权专有权转让费用一般高于使用许可权的转让费用,而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许可权的取得即能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此时如果花费更多的费用取得专有权的转让,实质上等同于资源的浪费,与过高的法定资本制相同。因此,“技术成果所有权转让的作价远高于其使用权等权能的转让,而且很多情况下,为得到先进技术的投资者只是希望得到有关技术的使用权,如技术出资人以所有权入股从经济上来说对其他投资者是不合算的。”“在技术贸易中,真正由一方把自己的专利技术的所有权转让给另一方(即‘卖专利’)的情况非常少见;希望得到先进技术的人,通常也只想得到有关技术的使用权,很少有人会去‘买’别人的专利,因为买专利要比只取得使用权的花费多得多。”[7]

二、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资本化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公司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的转移,使得公司注册资本之债的担保功能弱化,经营功能凸显。以资本为核心所构筑的整个公司的信用体系不可能完全胜任对债权人利益和社会交易安全保护的使命。公司的资本是一个静态的衡量,而公司的资产则是一个动态的变量。而公司赖以对外承担财产责任的是公司的资产,而不是资本。[8]理性的债权人感兴趣的是债务人的现金流,而非仅仅是固定的资产或资本财产等,更准确地说,谨慎的债权人所需要调查的不仅是债务人的资产,还包括其当前的和计划中的收益率和流动性。[9]因此,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可否用做出资,主要不在其担保功能,而在于其经营、增值功能。有观点认为,就资本的经营功能而言,只有公司及其股东最了解何种出资为公司所需,只要股东同意或认可,任何具有经营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出资的标的。[10]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一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经营性,能够与企业的货币资本和其他非货币资产有效配置,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也有一定的信用担保功能,表现在其具有“当前的和计划中的收益率和流动性”,未来企业收益的预期往往成为当今企业信用中的最主要部分。

其次,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具备知识产权出资标的物的要件。上文已经论及,知识产权出资标的物适格要件包括确定性、有益性、可转让性和货币估价的可能性四个方面。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显然是一种确定的权利,是就特定知识产品在约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使用收益权。有学者强调,使用许可权是一种独立的权利。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是指在保留权利人所有权的前提下,将知识产权中的部分权利让渡给他人行使。“知识产权是一个权利群,包括多种权利,如专有权、使用许可权等,每个权利在出资时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产生与存续而言,使用许可权依赖于知识产权本身,但就公司出资而言,使用许可权是具有独立性的。”[11]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具有财产利益,通过鉴别资本化的特定知识产权对接受投资的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合同法以及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知识产权许可乃“技术转让”的组成部分,可通过合同转让;而且这种财产利益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评估的。既然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具备知识产权出资标的物的要件,当然就可以资本化。

再次,用益物权可以作为投资者的出资对象是不争的事实。“在大多数国家,地役权、采矿权甚至承包租赁权等用益物权,都可以作为出资标的。”[12]我国公司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都在列举出资方式基础上,还规定可以用“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依照我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其他财产权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经营权、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权、公民或集体组织的承包经营权、公司股份或其他形式的权益。理论研究中,有人将知识产权称做“准物权”[13],那么运用物权理论推理,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则属于一种“准用益物权”。用益物权可以出资,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亦理当可以作为出资标的物。

最后,从现行立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当事人以知识产权出资,既可以是专有权也可以是使用权。我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2条规定,中外合作者举办合作企业,应当约定“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显然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而此种知识产权的归属既可以是某种知识产权的专有权,也可以是使用权。倘若说如此解释立法有牵强之嫌的话,那么国家科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的《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则更为明确,该条规定:“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成果出资者应当与其他出资者协议约定该项成果入股使用的范围、成果出资者对该项技术保留的权利范围,以及违约责任等。”从中我们不难推理出,用作出资的高新技术成果可以是出资人不保留任何权利的、完整的专有权,亦可以是出资人保留一定权利、只以约定期间、空间和权利范围的高新技术成果的使用权。

当然,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作为一种权利出资,比专有权出资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但这不能成为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资本化的法律障碍。知识产权资本化非但是一种民事合同行为,而且也是一种企业组织行为,其间所有琐碎的问题均可通过出资人和接受出资的企业之间的反复谈判、合同约定、章程规定等加以规制。

三、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方式资本化的法律规制

(一)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方式出资人的权利资格

知识产权资本化过程中出资人的权利资格应当如何界定?只享有某特定知识产权使用权的非专有权人可否充当知识产权出资人?结论应当是肯定的。

首先,现行立法的规定并不否认知识产权使用权人的出资人资格。虽然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强调,出资必须是合营者自己所有的现金、自己所有并且未设立任何担保物权的实物、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但这一《若干规定》的出台较早,与后来相关立法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依照我国《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据此,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只要“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即可,知识产权使用权也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所以使用权人亦具备出资人资格。我国《合伙企业法》第11条第1款规定“: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上述出资应当是合伙人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权利。”合伙人依法获得的某项知识产权使用权显然完全符合“出资应当是合伙人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权利”的法律规定。另外,《〈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5条规定:“技术成果的出资者应当保证对该项技术合法拥有出资入股的权利,并在申请审查认定时按照本办法要求提交证明文件。”这里“出资者应当保证对该项技术合法拥有出资入股的权利”显然与“出资人应当是所有权人”不是同一个概念。“相关立法的松紧尺度有所不同,这就给实践操作带来了骑墙的可能。”[14]但依照新法优于旧法的逻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知识产权使用权人亦可充当知识产权出资人。

其次,理论上,知识产权使用权人充当出资人是合理的。一方面,我国几乎所有的企业法律制度都规定用益物权可作为出资方式,比如土地使用权、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权、国有企业经营权、公民或集体组织的承包经营权等。从企业资本角度分析,资本中的有形财产所有权与知识产权资本的专有权对应,用益物权则与知识产权使用权对应,用益物权人可充当企业出资人,知识产权使用权人当然亦可成为出资人,甚至有学者将知识产权使用收益权称为“知识产权用益”。另一方面,允许知识产权使用权人充当出资人,“有利于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流转;也可防止出现知识产权所有权人为自身利益,使用许可收益权人进行知识产权投资时,使用收益权人因法律上的障碍而不得实施的尴尬局面。”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可用该使用权向企业出资,这是因为企业法律制度对出资人的出资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或者“应当保证对该项技术合法拥有出资入股的权利”等限制。易言之,当事人只有对其特定知识产权使用权拥有再处分的权利,才能充当出资人。而实践中有关当事人从知识产权专有权人依法取得使用许可权时,往往没有“再许可”或者“分许可”的权利,此时该使用权人当然不能非法处分其知识产权使用权,不能以此作为出资方式。

(二)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方式出资的权利移转

与知识产权专有权出资的移转相同,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移转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而办理相应的移转手续。

关于专利使用权的移转,我国《专利法》第12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另外,《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5条第2款规定:“专利权人与他人订立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可见,专利使用权出资移转手续集中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签订专利使用权出资的书面合同,专利使用权出资无需像专利权转让出资那样办理主体变更登记和公告手续。二是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备案。专利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并非合同的生效要件,其意义在于方便主管机关对专利权利变动信息的掌握与管理,同时起到公示的作用。与专利权转让出资相同的是,在完成专利使用权出资形式移转后,也要办理实质移转的手续。对此我国《合同法》第345条规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让与人应当按照约定许可受让人实施专利,交付实施专利有关的技术资料,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关于商标使用许可权出资的移转,我国《商标法》第40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3条就商标使用许可的备案具体规定为:“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许可人应当自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将合同副本报送商标局备案。”易言之,以商标使用权出资,其权利移转手续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当事人签订书面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二是报商标局备案。关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的法律意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经备案,不影响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在商标局备案,则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以著作权使用许可方式出资同著作权转让方式出资在程序上类似,我国《著作权法》第24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使用许可合同,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使用许可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2)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3)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4)付酬标准和办法;(5)违约责任;(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在形式上,出资人与接受方应当订立著作权使用许可合同,且最好办理登记手续,以实现著作权出资权利移转的对抗效力。在这些程序之外,也需要出资人向接受方移交作品和有关附件,以便于著作使用许可权能够顺利实施。

关键词:知识产权/使用许可/资本化

内容提要:公司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的转移,使得公司资本经营功能凸显,担保功能弱化,而知识产权之使用许可权具有资本的基本属性,经营功能明显,具备知识产权出资标的物的要件,因此可以资本化。法律依据的不确定性,使得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的资本化比知识产权专有权资本化要付出一些额外成本;在法律上,要对出资人的权利资格和权利移转手续予以关注。

注释:

[1]朱大旗,朱永扬.专利权作价入股新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2]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96

[3]张全福,陈骏.专利技术入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1998,(4).

[4]艾小乐,胡改蓉.试论专利权投资[J].当代法学,2003,(1).

[5]艾小乐,胡改蓉.试论专利权投资[J].当代法学,2003,(1).

[6]张杰斌.公司法、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互动背景下技术出资的权利类型问题研究[EB/OL].article.chinalawin-/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0909.

[7]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7

[8]赵旭东.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J].法学研究,2003,(5).

[9]傅穹.公司资本制生成的初始动因[J].行政与法,2003,(11).

[10]赵旭东.企业与公司法纵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1]柳广波.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权出资可行性研究[EB/OL]./zyts-wy.asp?id=162,2008-10-01

[12]冯果.股东现物出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1999,(6).

使用许可范文篇7

[论文摘要]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是著作权流转制度的核心,著作权贸易应当以著作权的转让、许可使用和担保等财产流转制度为其研究方向。对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基础、产生发展的经济背景及其商业价值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生俱来的经济学属性的理解和认识。

对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基础、经济背景及其商业价值等基本理论的初步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是开展著作权经济利益动态研究的前提,为作品的市场准入及其大规模的商业流通提供了知识产权法学视野下的理论支撑和准备。著作权制度的正常动态运转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它还有其他的诸如哲学、社会学和法理学的基础,也有着技术背景和思想背景等其他决定因素。本文仅着眼于经济学范畴进行探讨。

一、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基础探源

通常认为,只有当预期收益与作品的复制成本的差额超出或等于其表达成本时,作品才得以创作。创作一部作品必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时间和精力;作品的上市也需要一定的成本投资,在社会不给予智力创作以补偿的情况下,盗版活动就会泛滥、猖獗。盗版既没有“表达成本”,也不需要投入开发者的创造性,但它却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复制并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在这种状况下,创作者所付出的各项投资将无法收回,作者的创作动机必定会因此而受损,因而,有必要建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以便使权利人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效益。不过,著作权的保护水平也不能过高,否则有可能限制作品的传播,增加不必要的教育、研究和娱乐成本。所以,最理想的著作权制度应该在追求创作者利益最大化与照顾广泛的社会公益需要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在缺乏著作权保护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存在一个自然的市场机制为智力创作者提供较充分的报偿。因为很多作者具有天生的创作欲望或者在其创作中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像第一个将作品推向市场获得的优势、较低的复制成本,在有些情况下这足以使其收回成本。另外,创作者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但是,对大多数智力产品来说,个人的控制能力总是十分有限的,并且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损害社会利益。在很多情况下,使用者完全可以通过降低复制成本和不用付出投资来获取创造者的努力,如此不利于化解开发智力成果所承担的风险。因此,即便处于“避免危险”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考虑,也很有必要通过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授予智力创作者一定的财产权以使其至少能禁止一定的复制形式,从而令创作者在边际成本之上收回成本。

作者的垄断权允许确立边际成本以上的价格,而这一结果必然导致对作品传播的无销率的限制。这里的边际成本代表被要求产生作品的单个的额外的复制品的资源,假定作品存在的话。作品的有效分配需要至少愿意支付边际成本的每一个消费者能够购买作品的复制品,因为这会导致社会盈余,等于消费者放置在该作品上的价格和在生产该作品的社会成本(如边际成本)的差额。这与谁实际获得该盈余无关。如果该作品被以每一个消费者放置在作品中的价值的价格出卖,作者将获得盈余;而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消费者获得盈余;但只要价格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在每一个情况下,所有的盈余都会实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是确保所有的交易发生盈余的一种方式,而不仅仅是可能的有效率的制度。但是,边际成本制度是导致有效分配的最简单的制度,就像其他的制度需要不同的消费者使用不同的价格一样。所以说,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会无效率地限制作品的传播。

但是,如果许可使用的成本(与许可证相关的交易成本)变为零,作品的传播就不再会被无效率地限制。这是因为如果创作作品的作者能够与后续的使用者谈判而没有成本,创作者就不会提出一个过高的使用费要求而使作品的使用者不能够获得任何利润。如果使用者不能够获得利润,他也就不会再使用该作品,而不使用作者的作品也就不会再支付任何的许可费。对任何一个作者而言,他始终具有使其作品尽可能地被广泛发行的动机,能够获得一些许可费总比没有要好些。所以,实际情况是:只要有合适机会,作品一般都会被许可使用,但许可的成本要尽可能地压低。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许可费确定之前提下的作者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使用者预留出自己的利润空间,防止许可费的支出过高,最终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也即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产生、发展的经济背景

按照制度学派的理论,当一些经济主体的精神创造性成果十分丰富时,希望出让一部分,即存在“结构上的供应”;而另一些主体恰好缺乏这方面的成果,希望从外引进,即存在“结构上的需求”。两者结合到一起,自然而然地导致著作权贸易的产生,而且这种供求关系正是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科研成本大幅提高刺激了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的发展,从而大大改变了贸易结构,使得著作权贸易特别是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政府和企业界大量投资用于科学研究和文化发展。这些情况对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巨大需求为著作权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的振兴和发达以及竞争力的增强,不再是单纯地凭借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资金,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由于社会对科学技术文化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发展的规模日益扩大,从业人数和队伍不断壮大,美国几乎是每10年翻一番,西欧发达国家是每15年翻一番。据科学预测,进入21世纪中叶,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从业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0%。这说明,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智力活动将在本世纪成为人类的普遍性活动。这些因素无疑为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此外,越来越多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普通商品的国际贸易产生的障碍和阻力正好助长了国际著作权贸易的发展,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也为国际著作权贸易的发展提供和拓宽了渠道。因此,在各种主客观条件日趋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著作权贸易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在21世纪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也是不可阻挡的。

三、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的商业价值

(一)许可使用的商业优势

许可使用堪称应用范围最广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著作权贸易方式。它与著作权转让、著作权担保等其他著作权转移方式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商业优势:

1.既不会发生权利让渡,又可强化对著作权利用的控制。许可使用与转让、担保的本质不同在于它不会有权利主体更迭危险,对于特别看重权利归属和权利掌控的著作权人来说,这种贸易方式具有极强的诱惑性和普适性。在许可使用的方式之下,许可人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对被许可人使用自己作品的时空范围加以限制,使得被许可人必须严格遵照自己的意图行动。这种合同控制的方式往往比自己直接去使用还要控制得好。2.可以先期进入本来不可企及的市场。许可使用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快速覆盖到本来不可能延及的市场,一是先期进入市场,二是扩展市场的地域范围与经营范围。作品尤其是计算机软件作品进入市场的实际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稍有迟缓,作品也许就失去了新颖性,因为著作权法并不排斥作品的偶然巧合。尽管著作权的生命在于独创,但作品的新颖程度对于其市场价值大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说,先期进入市场就意味着占得先机,拔得头筹。

作者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进入自己从未涉及的地理市场而自己又无推销或发行渠道的话,则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专门设立分支机构;二是许可使用。而后者往往是最快捷的路径。正如扩展地理市场一样,许可也可以扩展作品市场。一个市场主体可能只拥有在一种作品上利用其著作权的资源,而该著作权却还可以运用于其他服务上,录影业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家用娱乐节目光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然而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独立制片人常常不具备大量生产和发行光盘的能力,为了从这个市场中获得充分的利益,这些制作人将其知识产权及其影片和电视节目的著作权许可给某些公司,由后者制作并发行其复制件。

3.有利于提高声誉和信誉,获取附加收益。许可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广告宣传,尤其是在自己从未涉猎的领域内为许可的话,那便会给许可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额外收益。而且被许可人为此所作的努力一般都会锦上添花般有利于许可人的声誉和信誉,至少在被许可人的产品、销售和服务保持一种适当的质量水平时应该如是。

此外,许可使用制度还催生了邻接权制度。邻接权本身就是一种因协助传播而产生的权利,它是许可使用制度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可以说如果没有许可使用制度,也就不可能有邻接权制度。所以,著作权许可使用制度是邻接权制度衍生的逻辑前提。

(二)许可使用在贸易中的不利

“不管有什么样的好处,许可还是无法与完全的垂直结合相比拟的”,人们在准备选择著作权许可使用贸易之前还必须对其在商业上的不利之处加以仔细权衡和辨别。

1.会失去对著作权进一步利用的控制。许可使用最主要的不利表现为可能会使许可人丧失对其著作权进一步利用的控制。通常情况下,许可人一般会尝试通过许可协议中所商议的条件来保持某种控制,但是,由于下述三个原因使得这种契约性的控制极少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一是被许可人会极力反对有关严格控制的条款;二是反垄断法限制了许可人对被许可人的营业尤其是有关价格政策的控制程度;三是无论许可协议是如何规定的,实际的行为人总是被许可人,因此,他比许可人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2.会失去与受众的联系甚至丧失公众认知。商业经验表明,与受众即顾客保持一定的联系是何等的重要。当作者通过许可将其作品授权他人行使时,他可能因为丧失与其最终客户的联系而失去其最佳的富有竞争性的构思源泉。此外,由使用作品所带来的公众认知的好处及提高了的声誉也有可能直接归于被许可人而非许可人。事实上,一些别有用心的被许可人可能会利用其经济力量在市场中获得本应由许可人取得的开发知识产品的好处。

3.会失去新的商业机会。从先期进入本不可延及的市场的角度来说,许可使用无疑是有好处的。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硬币的另一面:通过被许可人进入新的市场,这将会减少许可人自己在这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长期以往,许可人可能丧失应付这些市场的能力。在世界已处于“地球村”的今天,商业活动中蕴涵着无限的商机,而没有实际参与市场运作的人一般是不可能有这种机会的。

使用许可范文篇8

为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使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省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于200年下半年分别出台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许可规定》和《汕头市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为更好贯彻落实上述两个规定,切实做好我市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即日起,严格按规定禁止下列工程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

(一)市区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高新区、保税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

(二)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的区政府所在地城区和中心镇镇区的建设工程;

(三)全市范围内的交通、能源、水利、港口建设工程。

确需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施工企业应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二、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许可申办程序

(一)办理行政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因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专业运输车辆无法到达施工现场的;(2)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三十公里以内,没有预拌混凝土供应的;(3)混凝土一次用量不足10立方米的;(4)使用特种类型混凝土等特殊原因的。

(二)提交资料:1、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申请报告(含相关证明材料);2、施工许可证复印件;3、施工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复印件。以上资料由施工企业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批准机关提交(交通、能源、水利、港口建设工程项目由施工企业向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三)审批办法:1、市建设局自收到企业的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2、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高新区、保税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企业的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市建设局,市建设局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3、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建设局自收到企业的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在五个工作日内报市建设局备案。

三、市质监站应定期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装备、技术人员配置、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进行检查,督促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统一制订我市工程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存档资料目录。

四、各项目质监机构应将商品混凝土质量纳入工程质量监督内容,监督检查的内容应包括:1、商品混凝土供需双方是否事先签订合同;2、供方是否及时按不同混凝土品种等级向需方提供完整的商品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3、商品混凝土运抵施工现场时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交货检验;4、必要时进行质量抽检。

使用许可范文篇9

以下称为被许可方)于________年___月___日签订。

鉴于许可方拥有具有一定价值并经注册的商标和服务标志,且拥有并可出售其

他如附文第一节所述的许可方财产,其中包括“商标”。这一商标在广播或电视中

经常使用,并出现在各种促销和广告业务中,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在公众印象中

与许可方有密切关系;

鉴于被许可方意于在制造、出售、分销产品时使用这一商标;

因此考虑到双方的保证,达成如下协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授权许可

1.产品

根据以下规定的条款,许可方授与被许可方,被许可方接受单独使用这一商标

的许可权力,且只在制造和出售、分销以下产品的使用。

(加入产品描述)

2.地域

许可协议只在________地区有效。被许可方同意不在其他地区直接或

间接使用或授权使用这一商标,且不在知情的情况下向有意或有可能在其他地区出

售协议下产品的第三者销售该产品。

3.期限

许可协议自________日生效,如未提前终止,至________日

期满。若满足协议条件,本协议期限每年自动续展,直至最后一次续展终止于__

______年12月31日。始于________年12月31日,本许可协

议在每一期末自动续展一年,到下一年的12月31日止,除非一方在协议到期前

30天以前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协议的执行。

二、付款方式

1.比例

被许可方同意向许可方支付其或其附属公司、子公司等出售协议产品的净销售

额的________%作为使用费。“净销售额”指总销售额减去数量折扣和利

润,但不包括现金折扣和不可收帐目折扣。在制造、出售或利用产品时的费用均不

可从被许可方应支付的使用费中折扣。被许可方同意如向其他许可方支付更高的使

用费或更高比例的许可使用费,将自动马上适用于本协议。

2.最低限度使用费

被许可方同意向许可方支付最低限度使用费________美元,作为对合

同第一期应支付使用费的最低保证,上述最低限度使用费将在第一期的最后一次或

此前支付。在协议签字时支付的预付款将不包括在内。此最低限度使用费在任何情

况下都不会再归还给被许可方。

3.定期报告

第一批协议产品装运后,被许可方应立即向许可方提供完整、精确的报告,说

明被许可方在前一期售出的产品数量、概况、总销售额、详细列明的总销售额折扣、

净销售额及前一期中的利润。被许可方将使用后附的,由许可方提供给其的报告

样本。无论被许可方在前一期中是否销售了产品,均应向许可方提供报告。

4.使用费支付

除上述最低使用费以外的使用费需在销售期后________日交付,同时

提交的还有上述要求的报告。许可方接受被许可方按协议要求提供的报告和使用费

(或兑现支付使用的支票)后,如发现报告或支付中有不一致或错误,可以在任何

时间提出质疑,被许可方需及时改正、支付。支付应用美元。在许可地内的应缴国

内税由被许可方支付。

三、专用权

1.除非许可证认可在协议有效期内不在协议有效区域内再授予别人销售第一

节所述产品时使用这一商标,本协议不限制许可方授与其他人使用这一商标的权力。

2.协议规定如果许可方向被许可方提出购买第一节所述产品,用于奖励、赠

给或其他促销安排,被许可方有10天时间决定是否同意。如果被许可方在10天

内未接受这一要求,许可方有权通过其他生产者进行奖励、赠给或其他促销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当其他生产者的价格比许可方向被许可方支付的高时,被许可方有

3天时间去满足生产者生产此种产品的要求。被许可方保证在未得到许可方书面同

意前,不把协议产品与其他产品或服务一起作为奖励,不与其他作为奖励的产品或

服务一起出售协议产品。

四、信誉

被许可方承认与该商标相关联的信誉的价值,确认这一商标、相关权力及与该

商标相关联的信誉只属于许可方,这一商标在公众印象中有从属的含义。

五、许可方的所有权及许可方权利的保护

1.被许可方同意在协议有效期内及其后,不质疑许可方就该商标享有的所有

权和其他权利,不质疑本协议的有效性。如果许可方能及时收到索赔和诉讼的通知,

许可方保护被许可方,使其不受仅由本协议所授权的商标使用引起的索赔和诉讼

的损害,许可方可选择就这样的诉讼进行辩护。在未得到许可方的同意之前,不应

就这样的索赔和诉讼达成解决办法。

2.被许可方同意向许可方提供必要的帮助来保护许可方就该商标拥有的权利。

许可方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自己的名义、被许可方的名义或双方的名义针对索

赔和诉讼应诉。被许可方在可知范围内将书面告知许可方就协议产品的商标的侵权

和仿制行为;只有许可方有权决定是否对这样的侵权和仿制行为采取行动。若事先

未得到许可方的书面同意,被许可方不应就侵权和仿制行为提出诉讼或采取任何行

动。

六、被许可方提供的保证及产品责任保险

被许可方负责为自己和/或许可方就其非经授权使用协议产品商标、专利、工

艺、设施思想、方法引起的索赔、诉讼或损失,就其他行为或产品瑕疵导致的索赔、

诉讼或损失进行辩护,并使许可方免受损失。被许可方将自己负担费用,向一家

在________地区有经营资格的保险公司承保产品责任险,为许可方(同时

也为被许可方)因产品瑕疵导致的索赔、诉讼或损失提供合理的保护。被许可方将

向许可方提交以许可方为被保险人的已付款保险单,在此基础上,许可方才能同意

产品出售。如果对保险单有所改动,需事先得到许可方的同意。许可方有权要求被

许可方向其提供新的保险单。许可方一词包括其官员、董事、人、雇员、下属

和附属机构,名字被许可使用的人,包装制造人,名字被许可使用的广播、电视节

目制作人,节目转播台,节目主办者和其广告,及这些人的官员、董事、

人和雇员。

七、商品质量

被许可方同意协议产品将符合高标准,其式样、外观和质量将能发挥其最好效

益,将保护并加强商标名誉及其代表的信誉。同时协议产品的生产、出售、分销将

遵守适用的联邦、州、地方法律,并不得影响许可方、其计划及商标本身的名声。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被许可方应在出售协议产品之前,免费寄给许可方一定量的产

品样品,其包装纸箱、集装箱和包装材料,以取得许可方的书面同意。协议产品及

其纸箱、集装箱和包装材料的质量和式样需得到许可方的同意。向许可方提交的每

份产品在得到其书面同意前不能视作通过。样品按本节所述得到同意后,被许可方

在未得到许可方的书面同意前不能做实质变动。而许可方除非提前60天书面通知

被许可方,不能撤销其对样品的同意。对被许可方开始出售协议产品后,应许可方

的要求,将免费向许可方提供不超过________件的随机抽样样品及相关的

纸箱、包装箱和包装材料。

八、标签

1.被许可方同意在出售许可合同项下产品或在产品广告、促销和展示材料中

将根据第一节附文中商标权第五、六条的规定标明“注册商标________公

司________年”,或其他许可方要求的标志。如果产品、或其广告、促销、

展示材料含有商标或服务标志,应标明注册的法律通知及申请。如果产品在市场

出售时其包装纸箱、集装箱或包装材料上带有商标,在上述物品上也应标明相应标

志。被许可方在使用小牌、标签、标记或其他标志时,在广告、促销和展示材料中

标明商标,需事先得到许可方的同意。许可方的同意不构成此协议下许可方权力和

被许可方责任的放弃。

2.被许可方同意与许可方真诚合作,确保和维护许可方(或许可方的授与人)

对商标拥有的权力。如果商标、产品、相关材料事先未注册,被许可方应许可方

的要求,由许可方承担费用,以许可方的名义对版权、商标、服务标志进行恰当注

册,或应许可方的要求,以被许可方自己的名义注册。但是,双方确认本协议不能

视作向被许可方转让了任何与商标有关的权利、所有权和利益。双方确认除根据本

许可协议,被许可方享有严格按协议使用商标的权利外,其他相关权利都由许可方

保留。被许可方同意协议终止或期满时,将其已获得的或在执行协议项下行为而获

得的有关商标的一切权利、权益、信誉、所有权等交回给许可方。被许可方将采取

一切许可方要求的方式来完成上述行为。此种交回的权利范围只能基于本协议或双

方的契约而产生。

3.被许可方同意其对商标的使用不损害许可方的利益,而且不因为其使用该

商标而取得关于商标的任何权利。

九、促销资料

1.在任何情况下,被许可方如果期望得到本协议产品的宣传材料,那么生产

该宣传材料的成本和时间由被许可方承担。所有涉及本协议商标或其复制品的宣传

材料的产权应归被许可方所有,尽管该宣传材料可能由被许可方发明或使用,而许

可方应有权使用或将其许可给其他方。

2.许可方有权,但没有义务使用本协议商标或被许可方的商标,以使本协议

商标、许可方或被许可方或其项目能够完满或卓越。许可方没有义务继续在电台或

电视台节目中宣传本协议商标或其数字、符合或设计等。

3.被许可方同意,在没有得到许可方的事先书面批准的情况下,不在电台或

电视台作使用本协议商标的产品的宣传或广告。许可方可以自由决定同意批准或不

批准。

十、分销

1.被许可方同意将克尽勤勉,并且持续制造、分销或销售本协议产品,而且

还将为此做出必要和适当的安排。

2.被许可方在没有得到许可方的书面同意前,不得将本协议产品销售给那些

以获取佣金为目的的、有可能将本协议产品当作促销赠品的,以促进其搭售活动目

的的及销售方式有问题的批发商、零售商、零售店及贸易商等。

十一、会计记录

被许可方同意建立和保留所有有关本协议项下交易活动的会计帐本和记录。许

可方或其全权代表有权在任何合理的时间内查询该会计帐本或记录及其它所有与交

易有关的、在被许可方控制之下的文件和资料。许可方或其全权代表为上述目的可

摘录其中的内容。应许可方的要求,被许可方应自行承担费用,将其至许可方提出

要求之日止的所有销售活动情况,包括数量、规格、毛价格和净价格等以独立的、

公开帐本方式,向被许可方提供一份详细的会计报告申明。所有的会计帐本和记录

应保留至本协议终止两年之后。

十二、破产、违约等

1.如果被许可方在达成协议后3个月内未开始生产和销售一定量的第一节所

述的产品,或者3个月后的某个月未销售产品(或类产品),许可方在采取其他补

偿措施以外,可书面通知被许可方因其该月未生产销售协议产品(或类产品)而终

止合同。通知自许可方寄出之日起生效。

2.如果被许可方提出破产陈诉,或被判破产,或对被许可方提起破产诉状,

或被许可方无偿还能力,或被许可方为其债权人的利益而转让,或依照破产法做出

安排,或被许可方停止经营,或有人接收其经营,则此许可合同自动终止。除非得

到许可方书面表示的同意意见,被许可方、其接收者、代表、受托人、人、管

理人、继承人或被转让人无权出售、利用或以任何方式经营协议产品,或相关的纸

箱,集装箱、包装材料、广告、促销和陈列材料。这是必须遵守的。

3.如果被许可方违反本协议条款下的义务,许可方在提前10天书面通知后

有权终止合同,除非被许可方在10天内对其违约行为做出全部补偿,令许可方满

意。

4.根据第十二条所述条款,终止许可合同将不影响许可方对被许可方拥有的

其他权利。当协议终止时,基于销售额的使用费即刻到期需马上支付,不能缺交最

低限度使用费,且最低限度使用费将不返还。

十三、竞争产品

如果协议第一节所述的产品与目前、今后生产的使用该商标的产品,或其下属、

附属机构生产的使用该商标的产品相矛盾,许可方有权终止协议。许可方书面通

知被许可方后30天此通知生效。根据第十五条的条款,被许可方在协议终止后有

60天时间来处理手中的协议产品和在接到终止协议通知前正在生产的产品。然而,

如果在60天期间,对协议产品的终止有效,被许可方应缴纳的实际使用费少于

当年的预付保证金,许可方将把签约当年已付的预付保证金与实际使用费之间的差

额退还给被许可方。上句所述的退还条款仅适用于第十三条规定的协议终止情况,

而不影响除表述相矛盾的条款外其它所有条款的适用性。

十四、最后报告

在协议期满后60天内,或收到终止通知的10天以内,或是在无需通知的协

议终止情况下10天以内,被许可方应向许可方出具一份报告以说明手中的和正在

加工中的协议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许可方有权进行实地盘存以确认存货情况和报告

的准确。若被许可方拒绝许可方的核查,将失去处理存货的权利。许可方保留其拥

有的其他法律权利。

十五、存货处理

协议根据第十二条的条款终止后,在被许可方已支付预付款和使用费,并已按

第二条要求提供报告的情况下,如协议中无另外规定,被许可方可以在收到终止协

议通知后60天内处理其手中的和正在加工中的协议产品。合同到期后,或因被许

可方未在产品,或其包装纸箱、集装箱、包装材料和广告、促销、展示材料上加贴

版权、商标和服务标志注册标签后,或因被许可方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式样不符合

第七条所述许可方的要求,而导致协议终止,被许可方不得再生产、出售、处理任

何协议产品。

十六、协议终止或期满的效果

协议终止或期满后,授与被许可方的一切权利即刻返还许可方。许可方可自由

地向他人转让在生产、出售、分销协议产品过程中使用该商标的权利。被许可方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得再使用该商标,或直接、间接地涉及该商标。除第十五条所述的情况下,被许可

方不得在制造、出售、分销其自己的产品时使用类似的商标。

十七、对许可方的补偿

1.被许可方认识到(除另有规定外),如果其在协议生效后3个月内未开始

生产、分销一定量的协议产品,或在协议期内未能持续地生产、分销、出售协议产

品,将立即导致许可方的损失。

2.被许可方认识到(除另有规定外),如果在协议终止或期满后,未能停止

生产、出售、分销协议产品,将导致许可方不可弥补的损失,并损害后继被许可方

的权利。被许可方认识到,对此没有恰当的法律补偿。被许可方同意在此情况下,

许可方有权获得衡平法上的救济,对被许可方实施暂时或永久禁令,或实施其他法

庭认为公正、恰当的裁决。

3.实施这些补偿措施,不影响许可方在协议中规定享有的其他权利和补偿。

十八、无法执行协议的原因

若由于政府法规的变化,或因国家紧急状态、战争状态和其他无法控制的原因,

一方无法执行协议,书面通知对方原因和希望解除协议的意愿,则被许可方将被

免除协议下的义务,本协议将终止,而基于销售额的使用费将立即到期应付,最低

限度使用费将不会返还。

十九、通知

除非有更改地址的书面通知,所有的通知、报告、声明及款项均应寄至协议记

载的双方正式地址。邮寄日视作通知、报告等发出之日。

二十、不允许合资企业

根据本协议,双方不应组成合伙人关系或合资企业。被许可方无权要求或限制

许可方的行为。

二十一、被许可方不得再行转让、许可

本协议和协议下被许可方的权利、义务,未经许可方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抵

押、再许可,不因法律的实施或被许可方的原因而受到阻碍。

许可方可以进行转让,但需向被许可方提供书面通知。

二十二、无免责

除非有双方签字的书面契约,本协议的任何条款不得被放弃或修改。本协议以

外的陈述、允诺、保证、契约或许诺都不能代表双方全部的共识。任一方不行使或

延误行使其协议下的权利,将不被视作对协议权利的放弃或修改。任一方可在适用

法律允许的时间内采取恰当的法律程序强制行使权利。除了如第六条和第十二条的

规定,被许可方和许可方以外的任何人、公司、集体(无论是否涉及该商标),都

不因本协议而获得任何权利。

按契约规定时间执行协议的双方:

许可方被许可方

使用许可范文篇10

商标权利的取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始取得,另一种是继受取得。

转让注册商标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手续,而且必须经过商标局核准公告后,转让行为才能生效。转让注册商标而不向商标局办理有关手续的,属于自行转让注册商标的行为。依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三)项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报请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

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向商标局提交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转让注册商标申请手续由受让人办理。商标局核准转让注册商标申请后,发给受让人相应证明,并予以公告。

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未一并转让的,由商标局通知其限期改正;期满不改正的,视为放弃转让该注册商标的申请,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对可能产生误认、混淆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注册商标申请,商标局不予核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商标的使用

注册商标的所有人享有多项权利,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许可使用权、处置权等,注册商标的所有人有权在其注册商标所指定的商品上使用其商标。

“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可以看出,商标使用行为的界定是很宽泛的,产品上的商标标识及与产品配套的带有商标的合格证、吊牌等各种标签、说明书是商标使用行为的表现形式,带有商标的广告宣传、名片、信签、专卖店招牌等也视为商标使用行为。

商标许可使用是指通过许可协议,被许可人在规定的商品上使用许可人的注册商标。商标使用许可是注册商标使用人主体范围的扩大,而不是权利范围的扩大。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与商标转让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许可使用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第二,除独占许可,许可使用期间,注册商标所有人仍可以使用该商标并收益;而商标转让后,原商标所有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该商标。

第三,注册商标使用许可无须经过商标主管机关的核准,只要双方合同签字即生效;而商标转让中,即使双方签订了合同,在未获得商标主管机关核准的情况下,该商标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第四,关于注册商标的转让与已经生效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最高院解释中规定“注册商标的转让不影响转让前已经生效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许可类型分为普通许可、排他许可、独占许可三种类型。

“普通许可”,指在同一时间内不禁止注册人使用标志,也不禁止注册人再许可其他人使用该标记的使用许可。“排他许可”,指仅授权一个被许可人使用该商标,而不再允许其他人使用,许可人也可以使用的许可。“独占许可”,指只授权一个被许可人使用,不允许持有人授权其他任何人使用,持有人本人也不得使用的许可。独占使用许可合同中,被许可人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中,被许可人可以在商标注册人经催告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许可中,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商标使用许可的法律规定。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商标法》对商标使用许可行为实行强制备案管理。2001年新修改颁发的《商标法》注重的是纠正和制止违法行为,而不是以罚款了之。比如:

新修改的《商标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第二款规定,“经许可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第三款及《条例》只规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取消了旧《细则》关于合同双方未在3个月内备案、存查予以罚款1万元的规定。

三、我国企业在商标使用许可中存在的问题

(一)因缺乏判断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效力意识,无效合同及未成立合同大量出现。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商标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没有商标法律顾问指导,仅凭表面信息和习惯来谈判签约,致使有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自始就没成立,有的合同虽然成立,但自始就无效。

1、因主体资格不具备而影响合同效力和成立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注册商标有效保护期已过,没有续展,或注册商标已转让,原注册人仍许可他人使用该商标。因许可人(原注册人)已丧失对该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所以就该商标的使用许可合同自始就不成立。

(2)商标注册人已消亡,他人通过私刻公章等不正当手段与许可人签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

(3)商标未注册,或虽已提出注册申请但尚未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一个特许者的商标如果没有进行注册,那么该商标就得不到法律保护,也就毫无意义,加盟者的加盟行为就是盲目的行为。

(4)许可使用商品或服务超出商标注册证所核定的范围。

(5)商标注册人名义或其他注册事项已变更而未相应办理商标变更事宜。

2、因未约定许可使用费金额合同不成立。根据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对“商标使用费的金额或者计算方法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认定该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没有成立”。

(二)许可人盲目发展,滥施许可,损毁商誉,祸及自己。

(三)近一半的国内备案企业不重视合同的签定,条款的制订粗、浅,漏洞百出。主要表现在:

1、对质量监督条款未做约定。

2、近一成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对商标标识的提供办法未做约定,不利于行政监管部门、许可人对被许可人实施有效的商标使用监督。

3、大部分合同没有有关合同解除、终止的条款,造成签合同易,解除合同难的现状。

4、不重视纠纷的解决。

5、不重视对商标信誉的维护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6、许可使用该商标所生产的产品销售区域没有约定,容易造成许可双方、及被许可人之间就销售区域交叉问题而引起纠纷。许可使用期间商标转让的条件、限制没有约定,容易引起受让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纠纷,且无法追究许可人的责任。

四、商标的侵权

《商标法》第五十条规定下列行为属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五、四大缺陷有损中国商品形象

分析国内假冒产品流通到国际市场上的原因,主要是其披着境外合法的商标外衣蒙混过关所致。近些年来,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加工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日益频繁,这已成为我国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一些中小企业却利用依牌制造之名,行假冒名牌、虚假标注注册商标之实,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主要有四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