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8:43:56

市县范文篇1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不出事、快发展”和“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我县认真贯彻各级全委会、“两会”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工业立县、振兴××、强县富民”战略目标,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1-3月份,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65亿元,同比增长30%。投资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153%。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88万元,增长17.4%。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销售收入9.9亿元、利税7600万元,分别增长37.7%、31.7%和67.7%;实现农业总产值5.63亿元、增加值3.39亿元,分别增长4%和3.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5亿元,增长16.2%。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展。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工业立县基础

坚持把大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渠道,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保制度,强化调度、管理和服务,积极帮助建设单位协调解决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今年新开工建设的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3个,完成投资4.3亿元;过5000万元的项目16个,完成投资4.3亿元;过亿元项目4个,完成投资0.29亿元。预计年内71个续建项目和28个新开工项目可建成投产。1-3月份,全县投资过50万元的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其中139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完成投资15.7亿元。建材、化工和机械制造项目投资分别增长20%、80%和52%。投资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占全部项目个数的71.6%,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2.7%,同比分别提高16和11.5个百分点。

二、创优发展环境,抓牢招商引资第一动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首,牢牢抓在手上。着眼于创优发展环境,以深化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紧紧围绕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大商社和“大、高、外、名、特”项目,瞄准欧洲、日韩。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县,把领导带头招商、企业主体招商、专业队伍招商和社会力量招商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定向招商、招商、地缘招商、亲缘招商和以商引商,不断提升项目策划水平,改进招商方式,健全招商体系,提高招商质量,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提高。1-3月份,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65亿元,增长30%,其中,新引进项目57个,合同引资额25.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8亿元。新引进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占8.77%,过5000万元的项目占15.79%,过千万元的项目占59.65%;市外省内项目占62.5%,省外项目占33.3%。全县在谈项目47个,协议引资额56.5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个,协议引资额42.2亿元;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14个,引资额9.45亿元;投资过3000万元的项目6个,引资额1.9亿元。全县上下形成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招商新格局。

三、培植县乡财源,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立足我县基础薄弱、财政困难的特殊实际,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增收节支并重,不断强化综合措施,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巩固现有基础财源,壮大支柱财源,培植新兴财源,发展后续财源,并高度重视乡村财源建设,保证基层正常运转。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财政调度和项目开发建设等资金支持,千方百计缓解资金压力。加强社会综合治税、重点税源征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加大税费征收力度,保证应收尽收、应征不漏。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压缩公用经费支出,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3月份,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88万元,增长17.4%。其中,工商税收完成3947万元,增长45.5%;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56.4%、70.9%、48.2%。非税收入的比重调整为5.1%,同比下降17.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字”的目标要求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扎实推进”的指导思想,认真编制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和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种植业,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龙头市场,拉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扩规提质增效。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加大农村基础公益设施投入,加紧实施村村通柏油路、客车、自来水、有线电视和沼气工程,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工作。组织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提升”工程,着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十件实事”,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1-3月份,预计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63亿元,增长4%;实现农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047元,增长6.6%。

五、强化社会稳定,巩固“平安××”建设成果

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道理”的观念,按照“三无两确保”的目标和“不出事、快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根据“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原则,积极变上访为下访,严格执行县乡党政领导定期公开接访等制度,不断完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努力化解和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一年四季搞‘严打’、露头就打”,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做到“集中整治,彻底解决,打则必胜,治则必安”,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努力遏制社会反映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深入推进治安防范“网底工程”、“淘沙”行动和“平安乡镇”、“平安村居”等创建活动,不断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1-3月份,来县以上上访起数和人数分别上升33%和57%,值班人员全部劝返;刑事案件累计发案率下降了12%,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定和谐的外部环境。

六、重视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如天”、“隐患显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认真贯彻《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小企业整治为突破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双基”工作,强化安全监管,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一票否决”、“零”指标控制、安全生产抵押金、非煤矿山专项救护基金等制度。不断深化“双基”工作,扎实开展企业调查摸底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安全检查及专项整治,加大对敏感时期、重点行业的安全检查整治,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全县安全管理队伍,提高各类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素质。1-3月份,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93起,死亡9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32.07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50%、43.75%和31.19%。安全事故三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同比减少93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7人。

市县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基础。市县两级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实际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多数由市县政府做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并需要市县政府处理和化解。市县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必须把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提高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紧迫任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这些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近些年来我国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有待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亟须改变。依法行政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进程。

二、大力提高市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三)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市县政府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市县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建立健全专题法制讲座制度,制订年度法制讲座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集中培训制度,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

(四)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对拟任市县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考察时要考查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必要时还要对其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测试,考查和测试结果应当作为任职的依据。

(五)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在公务员考试时,应当增加法律知识在相关考试科目中的比重。对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公务员,还要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

(六)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培训情况、学习成绩应当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完善市县政府行政决策机制

(七)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行政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行政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行政决策程序,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八)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要扩大听证范围,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听证。要规范听证程序,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确定、分配听证代表名额要充分考虑听证事项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影响范围。听证代表确定后,应当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听证举行10日前,应当告知听证代表拟做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确保听证参加人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九)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要交由法制机构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

(十)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

(十一)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做出的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要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十二)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要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对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给予处分。对依法应当做出决策而不做出决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要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四、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

(十三)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由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得施行。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十四)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市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市县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之日起15日内报本级政府备案。备案机关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建立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建议的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

(十五)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对含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五、严格行政执法

(十六)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要适当下移行政执法重心,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

(十七)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市县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罚没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对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违反罚缴分离的规定以及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业务经费、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挂钩的,要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十八)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要抓紧组织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进行梳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要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或者征用等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

(十九)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拟上岗行政执法的人员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的才能授予其行政执法资格、上岗行政执法。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严格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市县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六、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二十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市县政府要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要认真调查、核实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依法做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打击、报复检举、曝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十二)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坚持便民利民原则,依法应当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必须受理。要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案。要依法公正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坚决予以撤销,该变更的坚决予以变更。要按照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健全市县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充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行政复议能力。要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

(二十三)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建立健全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指定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理顺内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限。要抓紧清理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的编制、修订工作。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机制,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落实政府信息公开载体。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七、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十四)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全面正确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

(二十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

(二十六)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促进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的形成。

八、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扎扎实实地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

(二十七)省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领导责任。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把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任务来抓,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要大力培育依法行政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根据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要求,把是否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作为衡量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各项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把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否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是否依法受理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等作为考核内容,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一并纳入市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依法行政考核结果要与奖励惩处、干部任免挂钩。加快实行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要合理分清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在此基础上落实工作责任和考核要求。市县政府不履行对依法行政的领导职责,导致本行政区域一年内发生多起严重违法行政案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该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十八)市县政府要狠抓落实。市县政府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和协调机制。要把加强依法行政摆上重要位置,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把加强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认真扎实地加以推进。要严格执行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对下级政府和政府部门违法行政、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十九)加强市县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市县政府法制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政府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充分调动政府法制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按照中办、国办有关文件的要求,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充实到基层行政机关领导岗位。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政府法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当好市县政府及其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在推进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作用。

(三十)完善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市县政府每年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本地区推进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省(区、市)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本地区依法行政的情况。

市县范文篇3

关键词:档案;文件中心;管理模式

Abstract:Manypeopleinquestionsandsoondocumentandfileconceptanddocumentlifecycletheoryhavethedifferentview,Ithoughtthatnomatterthedocumentorthefilearethedocumentmovementdifferentperiods,isonlythedifferentperiodhasthedifferentmodeofadministration.Byformstheunitinourcountrypresentdocumenttomanage,halfpresentdocumentbyvariousbasicunitsarchiveofficemanagement,thenon-presentdocumentmanagesbythearchives.Thiskindofloosemanagementpatternalreadycouldnotfollowthesocialdevelopmentthedemand,themanagementmalpracticetobegettingmoreandmoreprominent,alreadybecamethefileworkdevelopmenttheshackles.

keyword:File;Documentarycenter;Managementpattern

一小而全的管理模式,浪费严重

市县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1-2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整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仅以石景山市为例,目前共有170多个-、二级档案室,档案室面积3970多平方米,190名档案工作人员。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二市县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很难提高工作水平

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法深入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档案被划定为进馆范围,因此,档案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工作压力非常大。

三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室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石景山市93%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兼职的,99%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每年调换率均在20-30%左右。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状况对实现现代化管理阻力很大。

四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

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五文件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建立文件中心,半现行文件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文件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市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是市县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市县文件中心的体制、职能

一文件中心的体制

文件中心应为政府职能。当初美国建立文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是-种政府行为,而今我们建立文件中心仍应为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市县文件中心应是政府直属机构,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市县档案局的监督与指导。

二文件中心的职能

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

1、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

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

2、文件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文件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

3、文件中心的鉴定和销毁工作

鉴定和销毁工作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其鉴定和销毁工作由文件中心和文件形成者共同完成。

4、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

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

5、文件中心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文件

向档案馆移交文件是文件中心的义务,文件在文件中心保管10-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究竟多少年移交更合适,可根据文件中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用需求逐步确定。

三、市县建立文件中心的步骤

市县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市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

第二步:取代市委、政府下属局处单位的档案室,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

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眼前利益看,建立文件中心政府要投入一笔资金。过去是各单位分散投资,现在将分散资金、多方位投资变为统一投资,看似一笔大投入,而实际上比分散投资要节约得多。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单位不再配备档案员,而档案员大多是兼职,从眼前看,也没有减少工作人员,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可以统筹安排。总之,工作专一了,质量提高了,工作面更广了,现代化水平高了。

市县范文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运转高效、调控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规模落实到位、管理严格规范、运转协调高效、粮食储存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省政府办公厅下达的市县粮食储备规模,在2012年底前全部落实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行为,全面提升市县储备粮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储备计划。各市、县粮食局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市县粮食储备规模计划的通知》(皖政办〔2012〕4号)要求,主动汇报,争取支持,及时会同财政、农发行等部门研究提出建立和充实市县粮食储备规模的实施意见,报经市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2012年底前市县粮食储备全部落实到位。

(二)优化品种结构,完善应急储备。根据和皖政办〔2012〕4号通知要求,各市所在地和县城城关要按照确保当地市场10天以上的成品粮油(大米、面粉、精炼油)供应要求,抓紧建立应急储备,包括部分小包装成品粮油,以保证应急需要。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可与加工企业和商业经营企业周转库存结合起来,由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各地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粮油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以政府名义统一授牌。特别是灾害发生频繁地区、山区、库区和其他缺粮地区,必须安排必要的地方粮食加工或供应网点。17个省辖市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必须于2012年上半年落实到位。

(三)列入财政预算,落实费用补贴。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市县储备粮油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并协调财政等相关部门,将市县粮油储备费用、利息、轮换等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充实市县粮油储备所需收购资金,由各级农业发展银行依据省下达的储备规模,按照地方储备粮油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安排贷款解决。市县粮油储备费用和利息补贴要及时足额拨付到承储企业,确保储粮安全。

(四)严格粮食质量,适时收购入库。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政府确定储备规模,提前做好收购资金和仓容准备工作,抓住新粮上市、粮源充足的有利时机,按照国家三等以上粮食质量标准和粮食收购政策,及时做好储备粮收购入库工作。

(五)加强设施建设,确保储粮安全。承储企业要以确保市县储备粮油储存安全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造粮食仓储设施,确保储粮安全;要积极推广“双低”、“三低”、绿色储粮等科学储粮新技术,到2012年底所有储存市县储备粮的仓房必须安装机械通风系统、环流熏蒸系统。要结合粮食产业园区建设,集中财力建设一批现代化粮食储备库,为打造“安徽省储备粮管理示范库”创造条件。

(六)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储备管理。承储库要按照储备粮管理的行政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本着“节俭、务实、安全、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储备粮油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储备粮油各项业务操作流程。主要包括粮油出入库制度、粮油轮换制度、粮情检查报告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仓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制度;资金、现金、票据、帐簿、价格、财产、费用开支等财务管理制度;员工培训、考核、奖惩、工资福利等员工管理制度。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逐步实现储备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三、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市县储备粮落实年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时间安排在3月份。省局3月初召开粮食工作会议,对市县储备粮落实年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各地要按照市县储备粮落实年活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建立和充实粮食储备,加强储备粮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对落实年活动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第二阶段:落实规模阶段。时间安排在4—5月份。各市、县人民政府出台建立和充实市县粮食储备规模的实施意见,明确市县粮食储备利息、费用、轮换价差等补贴资金来源。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财政、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下达建立和充实市县粮食储备计划的相关正式文件。17个省辖市必须明确成品粮油储备的承储企业,落实成品粮油储备计划,确保上半年成品粮油储备全部落实到位。各地于5月底前将市县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部门下达的市县粮食储备计划文件上报省粮食局调控处。

第三阶段:组织入库阶段。时间安排在6—11月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储备规模,提前做好仓容和储粮设施的准备工作。搞好市场调研和价格预测,适时组织储备粮入库。省粮食局将结合粮食应急演练,召开市县储备粮落实年推进大会,进一步推动储备粮油落实工作。

第四阶段:督查表彰阶段。时间安排在12月份。为确保活动落实到实处,省局领导实行分片联系督查制度,加强对市县储备粮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对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对开展市县储备粮落实年活动的情况逐项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省局。省局将适时会同财政、农发行等部门对各市县开展活动的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考核督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将督查情况通报全省。省局决定将市县储备粮落实情况列入对市粮食局工作目标考核,完不成储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同时,商请有关部门在省级储备粮计划安排、粮库建设补助资金等方面予以调减。对规模到位、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成效突出的市县给予通报表彰。

市县范文篇5

一、具体目标

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从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氛围、强化火源管理和强化责任意识入手,切实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坚决遏制春季森林火灾高发态势,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确保无人员死亡事故),全面夺取全县森林防火工作新胜利。

二、主要内容

此次开展创建“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市县”活动主要内容是:1、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召开有各乡镇场负责同志参加的创建活动动员会议,制定活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对创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县乡镇场各组织一辆森林防火宣传车巡回宣传。3、每个行政村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学习新的《森林防火条例》和省政府《致全省农民朋友的公开信》以及省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紧急通知》。4、每人中小学校每周组织一堂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课。巡山员并鸣锣宣传。5、在进山路口和风景旅游区张贴一批森林防火宣传标语。6、每个进山路口落实一名巡山员严防死守。7、加强痴、呆、老、幼和精神病人的管。8、要落实责任制,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干部分片抓,分工到人,责任到位。9、县委办、政府办、防火办成立查组对活动落实情况和野外火源管理进行督查。

通过以上“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市县”活动,落实整改措施,全面消除火灾隐患,完善应急机制,努力提高我县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实现“两个确保”。“三个一样”和“七个不准”。

三、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从2012年2月10日开始,至4月30日结束。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开展创建“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市县”活动领导小组,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县政府县长同志任组长,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县政府副县长同志、林业局局长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县防火办主任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场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

市县范文篇6

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我国现行文件由形成单位管理,半现行文件由各基层档案室管理,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桎梏。

-小而全的管理模式,浪费严重

市县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1-2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整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仅以石景山市为例,目前共有170多个-、二级档案室,档案室面积3970多平方米,190名档案工作人员。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二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室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石景山市93%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兼职的,99%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每年调换率均在20-30%左右。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状况对实现现代化管理阻力很大。

三市县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很难提高工作水平

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法深入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档案被划定为进馆范围,因此,档案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工作压力非常大。

四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

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五文件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建立文件中心,半现行文件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文件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市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是市县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市县文件中心的体制、职能

一文件中心的体制

文件中心应为政府职能。当初美国建立文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是-种政府行为,而今我们建立文件中心仍应为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市县文件中心应是政府直属机构,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市县档案局的监督与指导。

二文件中心的职能

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

1、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

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

2、文件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文件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

3、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

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

4、文件中心的鉴定和销毁工作

鉴定和销毁工作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其鉴定和销毁工作由文件中心和文件形成者共同完成。

5、文件中心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文件

向档案馆移交文件是文件中心的义务,文件在文件中心保管10-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究竟多少年移交更合适,可根据文件中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用需求逐步确定。

三、市县建立文件中心的步骤

市县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市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

第二步:取代市委、政府下属局处单位的档案室,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

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眼前利益看,建立文件中心政府要投入一笔资金。过去是各单位分散投资,现在将分散资金、多方位投资变为统一投资,看似一笔大投入,而实际上比分散投资要节约得多。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基层单位节省了档案室占用的办公室,而市政?度胍槐首式鸾ㄎ募行牡墓ぷ饔梅浚蓟芾硪确稚⒐芾斫谠肌⒏咝А?BR>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单位不再配备档案员,而档案员大多是兼职,从眼前看,也没有减少工作人员,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可以统筹安排。总之,工作专一了,质量提高了,工作面更广了,现代化水平高了。

市县范文篇7

很多人在文件与档案的概念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等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不论文件还是档案都是文件运行的不同阶段,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我国现行文件由形成单位管理,半现行文件由各基层档案室管理,非现行文件由档案馆管理。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桎梏。

-小而全的管理模式,浪费严重

市县绝大多数立档单位规模比较小,文件、档案形成数量比较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单位都要设立档案室,这样就需要至少占用1-2间办公室,添置设备、配备人员,建立-整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仅以石景山市为例,目前共有170多个-、二级档案室,档案室面积3970多平方米,190名档案工作人员。各个单位都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投入,这种多方面投入形成了分散的、小而全的管理模式,造成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二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室工作的水平完全取决于该单位领导者的档案意识、重视程度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档案工作是-门专业,但绝大多数的档案员是兼职的,缺少档案专业知识,工作队伍不稳定。如石景山市93%的档案工作人员是兼职的,99%的档案员无专业知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虽经多次专业培训,但距工作要求仍相差甚远,工作人员经常调换,每年调换率均在20-30%左右。这些因素造成了档案工作水平较低。现代化管理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状况对实现现代化管理阻力很大。

三市县档案局、档案馆工作压力大,很难提高工作水平

由于基层单位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档案局不加强培训和具体的指导就无法开展工作。因此基础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挤占了档案局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法深入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同样由于档案工作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很大一部分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档案被划定为进馆范围,因此,档案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工作压力非常大。

四现代化管理进程缓慢

文件、档案现代化管理需具有“同一性”和“互换性”,只有工作水平基本统一才能达到资源共享。而分散管理,各单位档案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资源共享难度非常大,且需要的时间也很长。

五文件社会化难度大

随着社会不断前进,人们的档案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深,这些都会促进文件、档案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散管理给社会利用工作增加很多麻烦和不便。管理分散,也很难达到科学管理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利用者优质、快捷的服务要求。

建立文件中心,半现行文件脱离形成单位,直接由文件中心管理,能做到人员专业化、经费专项化、设备专门化、管理科学化;既能减少文件形成单位多方位投入,又能满足方便利用;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减少档案局、档案馆的工作压力,使档案局、馆的工作正常开展;既能实施科学的鉴定、合理分流文件,又能保证档案馆收藏档案的质量,将管理活动真正按其规律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文件中心突出的优势是符合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能将松散的“小而全”的机关档案室管理模式迅速向具有集约化、科学化、社会化、规模化的管理模式转化,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为档案工作更广泛地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条件。文件中心还可以通过各市域网,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并可为今后电子文件网络传输做好准备。

档案工作生命力的所在就是利用,因此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档案的利用工作。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需要,就应该建立新的模式。建立文件中心逐步取代各单位档案室是市县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二、市县文件中心的体制、职能

一文件中心的体制

文件中心应为政府职能。当初美国建立文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节约,是-种政府行为,而今我们建立文件中心仍应为政府行为,这也与当前我国现行和半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相吻合。市县文件中心应是政府直属机构,在市县政府的领导下,接受市县档案局的监督与指导。

二文件中心的职能

文件中心负责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馆移交等项工作,具体包括:

1、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

文件中心的收集工作面对的是全社会,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等立档单位,还应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所形成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现行文件。

2、文件中心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文件中心负责将接收的文件进行编目、排列、上架、保管等工作。其整理、管理条件和要求应与档案馆的要求一致。

3、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

文件中心的利用工作应面对全社会,遵守我国文件、档案利用的规定和要求,面对机关、团体和个人。利用的形式也应是多样的,但主要取决于文件中心发展的规模和工作水平。

4、文件中心的鉴定和销毁工作

鉴定和销毁工作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其鉴定和销毁工作由文件中心和文件形成者共同完成。

5、文件中心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文件

向档案馆移交文件是文件中心的义务,文件在文件中心保管10-20年后向档案馆移交。究竟多少年移交更合适,可根据文件中心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用需求逐步确定。

三、市县建立文件中心的步骤

市县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各基层档案室,可以说是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有-个过程,我认为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建立文件中心取代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检五套班子的档案室,开展市首脑机关的档案工作。

第二步:取代市委、政府下属局处单位的档案室,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服务。

第三步:面向社会、企业、个人,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并考虑有偿服务。

任何改革都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眼前利益看,建立文件中心政府要投入一笔资金。过去是各单位分散投资,现在将分散资金、多方位投资变为统一投资,看似一笔大投入,而实际上比分散投资要节约得多。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基层单位节省了档案室占用的办公室,而市政?度胍槐首式鸾ㄎ募行牡墓ぷ饔梅浚蓟芾硪确稚⒐芾斫谠肌⒏咝А?BR>

文件中心取代档案室,各单位不再配备档案员,而档案员大多是兼职,从眼前看,也没有减少工作人员,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可以统筹安排。总之,工作专一了,质量提高了,工作面更广了,现代化水平高了。

市县范文篇8

提高市县领导执政能力

市县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核心,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加强市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市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要提高市县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必须强化“三种意识”,端正“四种作风”,提高“五种能力”。

强化“三种意识”。首先要强化以科学发展观规范从政行为的意识。在从政过程中,必须自觉把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到实践中去,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在抓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强化以正确的政绩观规范从政行为的意识。要把握好工作热情与科学精神的关系,既要防止不思进取守摊子的现象,又要防止不顾民力乱铺摊子的现象;把握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既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好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既要注重近期效益,又要致力于长远发展。第三要强化以正确的群众观指导从政行为的意识。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如何,是检验领导干部宗旨意识强弱,也是检验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与否的重要尺度。只有以正确的群众观作为认识基础和价值标准,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和支持。

端正“四种作风”。一是要端正学风。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要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好的学风保证好的学习成效。二是要端正领导作风。要强化制度约束,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要强化纪律约束,建立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落实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强化自我约束,加强党性修养和世界观改造,用好的领导作风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是要端正工作作风。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的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重视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形成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四是要端正生活作风。要将从政作风监督向8小时以外延伸,及时察觉各种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教育和帮助我们的干部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到秉公用权,保持政治上清廉;合法用权,保持工作上清廉;慎重用权,保持生活上清廉。

提高“五种能力”。一要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抢抓机遇,科学地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二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确定工作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工作计划;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握方向,看清目标,顾全大局。三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深入了解上级精神,为科学决策提供正确依据;要准确把握基层和群众意愿,为科学决策开辟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保证。四要提高综合协调能力。要正确处理总体目标与分步实施的关系,走好每一步棋;要正确处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力创特色;要正确处理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等各套班子的关系,形成班子成员之间和各套班子之间互相交心、互相提醒、互相批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氛围。五要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要强化法治,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贯彻到工作的各个领域;要强化规范,依法规范各项职权的行使;要强化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在管理中强化服务。

市县范文篇9

自身对比,我们的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全省比,特别是与先进县市相比,我市县域经济还存在着综合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且呈现出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如果不加快发展,我们就会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一定要从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咬紧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实施“县域推进”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努力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面。

纵观我市县域经济现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放思想,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先进地区快速发展的经验,其精髓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用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去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先进地区解放思想的胆识和勇气,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萌发新的思路、产生新的动力。可以讲,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最主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解放上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胆识不够。这些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解放思想,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级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排除了一些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但有些传统观念的残余仍在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我们有些同志的思想观念至今还是激进不足、保守有余。或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习惯于按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办事情;或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冒风险,不善于在新事物、新领域中探索规律,满足于没有创新的平稳,缺少“敢为天下先、舍我其谁”的气魄;或习惯于自己同自己比,满足于“年年有进步”,没有把本地发展放到全省、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中去比较,看不到天外有天、县外有县。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我们的某些部门总跳不出老框框,只看红头文件,只看上级指示,不看具体情况。解放思想的口号喊了不少,但到了实际工作中思想还是没有解放,强调条条框框,强调困难条件,强调客观原因,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死抱住小团体利益不放,置大局于不顾,互相争论,互相推诿扯皮,没有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没有把*发展的大局放在心上。我们的县域经济要有大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上有新作为、有一个大的突破。

二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不是不发展,不等于不要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很难调整,增长方式很难转变,统筹协调发展也难于实现,更谈不上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市县域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一二三产业都处在发展阶段,更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当然,也必须明确这种速度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激化社会矛盾为代价。我们在调整结构、增加投入等各项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

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市场运作。市场经济意识不够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够深,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不善于用市场的手段、开放的手段来搞经济建设,这也是当前制约我们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快发展,必须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市场经济知识和规律,不断提高运用市场的办法和手段发展经济的本领,多从市场中、从对外开放上想办法、寻出路、求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上,各级政府部门要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中央、省的一些政策,要认真研究,辩证理解,不能死搬硬套,一切都要以县域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为重。只要有利于发展,在党纪国法范围内,就应放开手脚去试、去闯、去干。

二、搞好中长期规划,科学谋划发展

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只有打破传统思维观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高起点、超前谋划发展战略,才能实现超常发展,在新的竞争中实现后来者居上。规划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蓝图,是指导经济发展和进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县市要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自身在区域大环境中的地位和功能,根据县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资源、环境特点,从与区域周边大环境和国内外大环境的分析比较中,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近期发展的突破口以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其次要根据县内资源、环境特点,以及国内外同类市场的需求,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补性产业和产品作为县内发展的主导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从县情出,立足于发展、着眼于跨越,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突破,立足于完善、着眼于提升,科学谋划思路,精心描绘蓝图。当前,各县市应针对“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功能区划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和传统优势等条件,进一步科学地确定和选择发展模式,对经济进行合理布局,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对发展重点进行科学定位。规划要着重突出主导产业、特色优势、规模效益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科学规划的水平。思路一旦确定,就要上下统一,坚定不移地按照这张蓝图抓好实施,抓好落实,一届接着一届干,尽最大努力争取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发挥比较优势,培植壮大特色产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发展特色经济。实际上,每个县市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和区域特色,这种差异中都蕴含着潜在的发展优势。善于发现潜在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是相对落后地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必然要求。温州等地的发展模式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从差异中把握优势,大力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模式的产业体系,欠发达地区也能走上快速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各县市依托本地传统和资源优势,培植了一批特色产业,像禹城的功能糖、陵县的大豆、玉米深加工、乐陵的刹车片、体育器材、武城的汽车配件、庆云的畜禽加工、夏津的面粉加工、宁津的餐桌餐椅等等,形成了一批有鲜明地方特色、发展前景好的产品或产业集群。下一步各县市区应围绕这些已有的优势产业、知名品牌,整合力量,把特色搞浓,把优势造强。要让特色与县市齐名,要一提到某个特色经济项目就想到该县的名称,甚至成为该县的代名词。当前要突出抓好这些特色产业的前后置关联,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培植新项目,既使是小产品,只要有突出特色、发展前景,也要加快培植,加速扩张,形成规模,构筑起大产业、大市场。要引导、鼓励优势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投入,使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形成“链条”、“板块”,成为县域经济的隆起带。

四、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工作思路,引领经济快速发展

无工不富,没有工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工业经济的带动,县域经济就难以迅速壮大。我市县域经济与先进地区最大的差距就是工业上的差距。而工业上的差距主要是缺少“大而强”的企业和“大而好”的项目。因此,加快发展的关键就是培植、引进大项目,发展大工业,提高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在充分重视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基础上,把壮大优势产业、膨胀骨干企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对现有经济支柱产业和企业给予专项支持,促其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当前工业问题的核心是项目问题。有了好的项目,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经营就会不断扩大,竞争实力就会不断增强,企业和当地经济就会持续不断地加快发展。因此,要把抓好项目工作作为当前发展县域工业的重要任务。每个县市区、每个重点企业都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拿出3-5年的项目发展规划,并切实抓好落实。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项目就是抓调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通过科学论证开发项目,通过跑部进省争取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千方百计保证每年都有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开工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家队伍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企业家,打造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大力推动我市县域工业化进程,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参与和推动。目前我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2700多家,其中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由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原因,经营者的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甚至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理念,很多企业仍属于家长式、家族式或经验式的管理。这些企业在发展初期或规模不大时,问题暴露的还不是很多,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我市企业只所以“群山少峰”,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教育,培养一批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企业经营者队伍,这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首先,要通过教育,使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登高望远,放长“眼量”,切实增强求突破、求发展的主动意识。要把企业当做事业来干,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要强化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善待职工、回报社会、体现价值。其次要以培训教育为抓手,着重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能力。充分利用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方法,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激发欲望,增强企业经营者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引导和激励企业家强化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增添知识“储量”,提高管理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三,要加强企业家后备队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形成“梯队”结构。第四,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治上关心支持企业家的成长,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在社会上给予表彰鼓励,在政治上给予一定的待遇。

五、挖掘创新优势,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

优势就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其实,我们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是很多的,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等等。关键看我们如何认知、利用这些优势,找到最佳切入点。近几年,齐河县充分发挥“靠近济南”的优势,利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接受资本项目梯度转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南融北接”战略,为县域经济创造了一次借势发展的机会,各县市应充分把握机遇,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积极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积极接受其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积极参入其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提升县域内相关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能力。

现实既有的有利条件是优势,现实没有的,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出来的有利条件也是优势。南方一些地区过去发展县域经济的条件并不是很好,甚至严重缺乏自然资源这一关键优势,但他们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从而获得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发展的优势。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的思维模式,或及时抓住为数不多的少数优势,尽可能将其发挥到极至;或创造新的优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庆云县利用地处两省交界和有经商传统的条件,从创建商贸集散地入手,推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加快发展的新优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就是创造优势求发展的很好例证。各县市在这方面一定要下大气力,下狠功夫,做强局部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增强相对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千方百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市县范文篇10

解决三农问题要现代政府与现代产业的结合

我想讲三点:第一,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21世纪发展的最大的难题和最大的特点。之所以引起全中国、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的关注,就是因为中国问题他的本质问题是三农问题,换一句话讲三农问题也是中国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就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向现代化过渡的过程中,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传统的农业、传统农民、传统的农村如何进入现代化的问题。

它涉及中国所有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中国、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三农问题。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我们知道,中国这个区域自有文明史以来就是以农业起家,而且是以种植业起家。那么,在他的基础上最有效的统治就是家庭经营,所以在几千年以前中国就确定了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家庭经营种植业,然后利用种植业的边角余料搞养猪,这样一种良循模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治理结构,也就是秦始皇以后的君宪制,就是皇帝不再把他的权利分封给他自己的亲戚,由他们采取承包制来建立各种诸侯国来管理整个国家,周朝以前是这样局面。但中国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后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就是采取文官制,委托一部分文官来国家的治理制度。世界很多国家都没有文官制,中国最先发明,印度发展到现在一没历史,古代什么样,没有文字记载,但却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另外一直是这种血统的承包制统治,国家合了合、分了分,没有统一的文化。中国统一的文化、中国现在这样的凝聚力和中国实行这种庞大的文官制有很大关系,于是在2000年就形成了直到现在的社会组织形式,就是基层是农民,然后就是由庞大的官僚阶层来管农民,所以我们社会叫官民结合。

大家知道,小农生产力很低,剩余产品很少,所以他维持这样庞大的阶层是很吃力的。但这个官僚阶层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又必须存在。我们在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和传统治理结构下,中国就走了漫长的封建制度。每当这个官僚阶层过大,朝俸要得过多,负担过重的时候,农民就起来造反,推翻这个阶层,由于没有新的治理结构,没有新的现代政府,还是按照孔夫子的学说,按原来理念建立起来的,也就是几十年最多上百年就又出现问题,然后历史就这样循环、朝代更迭。官民矛盾就成为中国两三千年来中国的最主要矛盾。大家可以看到《水浒转》啊、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基本都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

到近代,十四五世纪以后,西方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是它以畜牧业为主,在它之上,由于海外贸易、财富的积累和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产生了企业家阶层。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出现了现代的企业这样的组织,构建了现代的产业,现代产业的兴起,要求新的社会国家的治理结构,那么就出现了民主制。企业家参政,这样西方的社会组织形态,跟中国组织形态就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也就是十四五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开始,西方的文明拓展到全球,在这种过程中,中国东方社会这种官民结构与西方现代政府和现代产业文明碰撞,大家知道,十八九世纪以后,就出现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中国古老的文明受到剧烈的冲击,节节败退,导致百年来的大革命,大流血,大变动。中国人在探索,都知道过去那套不行了,新的到底该怎么建立,一直在探索。应该说,老一辈革命家,从孙中山到都在探索三农问题,而且是从国家、从民族、从文明这个角度来探索。但是大家知道,走的路有问题,他还是在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里考虑中国问题,大家在座的都看过很多书,他还是追求小国寡民,五七干校,农工商学兵都在一个村社中组织,那个代表他的政治理想。大家知道那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这种低效率的农业,传统的农民不改变,还是固守在农村不可能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开创了一个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篇章。他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市场化、民主化来解决这个问题,走西方的路。应该说这条路,光绪皇帝当时就提出了,百日维新关于农业,光绪提出的就叫西法种田。近百年我们中国许多企业家在这条道上探索,大家知道江苏的张骞,还有很多的企业家都在探索。我们早期的思想家、企业家,包括三农问题基层的解决,中国近代的很多政治家也在探索,山西的阎锡山当时就在山西办教育,搞农民培训,甚至他都想改变土地所有制,想不搞私有制,搞集体所有制,但是有的学者劝他别搞,搞了就成了村里的大户和乡绅的所有制,后来他就没敢搞。湖南,当时三分之二而的县长都换掉了,贯彻晏阳初三农思想。山东,大家知道梁漱民也在推行乡村改革、乡村建设。

不是说现在我们才在琢磨三农问题,中国很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在探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现在来回顾它,就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治理结构,采取新的游戏规则,就是现代的产业和现代的政府。首先是现代产业,然后是在现代产业的基础上产生现代政府,两者真正结合才能解决小农经济下官僚政府的一系列腐败和低效率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从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说,在全球化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把一个区域甚至国家变成一个有效率的组织,也就是它能不断产生新的利润,能从外部中通过市场交换把产品输出去,换得金钱回来改善国民的福利,同时能合理的分配利润,这样一个内部和谐的组织。而这样的组织在中国它最基本的两个支撑点就是现代产业和现代政府。因此,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不单是一个有的同志提出的办教育就能解决的,也不单是一个扶贫就能解决的,也不单是的一个解决政府腐败就能解决的,有清官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综合配套的措施,涉及方方面面。

现在税费改革以后,这个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就是农村的基层治理结构怎么办,乡镇瘫痪了、破产了,县政府没有财力,失去了控制这个社会基本的公信力,因为你不能收税费了,谁来跟你打交道。中国自古以来县以下的政权就靠政府给的权利让它从农民手里收取税费来维持基层统治,现在这个权利没有了,怎么弄,面临很大的问题。县域的政府应该怎么办,而政府怎么办又给他的财力有直接的关系。民朝时候,当时说中国的税费之重,但是平均到每个农民也就是一家半两银子。当时英国人的负担是多少,一个人平均要十几英镑的负担,但是英国为什么能够维持下去?那个时候它就已经有现代的工商业了,产生很多的利润,交那么一点税费不在乎。中国农民那么穷,交那么一点他就受不了。问题的要害不是农民负担,不在于税费,而在于如何产生税费,如何运作税费,如何让税费为产业服务。所以我们回顾历史,我们今天再来讨论这个问题,要现代政府和现代产业的结合才能解决三农问题。

那么,我们今天有的同志提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侧重产业、注重企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怎么办,农业作为弱势产业怎么办,资源会不会向强势群体集中,政府是不是都在傍大款,很多人认为农业产业化没有真正解决利益机制的问题。我们过去强调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农业,我们讲的是在平等的市场交换中,企业在科技上、观念上、在知识上、人才上给农业、农民的一种待遇,但是要使农业、农民有更多的好处,那还要靠政府。龙头企业对农业农民的反哺是一种市场交换的反哺,就是我得有好处,你得有好处,而不是我没好处你有好处,这种理想主义的事情放在龙头企业去干那是肯定不行的。但是我们从社会的角度,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对三农的反哺,那就是龙头企业的税收,方方面面的税收,通过政府财政的二次分配来给三农。如果一到微观,就是政府出台政策,扶持与投入,在公共服务上给农民好处,然后再和企业的市场利益分配结合起来,两个机制相结合,就使三农得到更多的资金。所以,从发展三农、扶持三农的角度讲我认为也是现代政府和现代产业的结合。

市县政府与现代产业结合的途径

我们看现代政府主要是指三个层次的政府。第一层次是中央政府,第二个是省政府,第三就是市县,主要就是县级政府,因为从未来看,地市和乡镇这两级那都是要弱化精简的层次。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演变证明层次过多、负担过重、管理成本过高、管理效率低,中国人这么多,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建立庞大的文官制度,如果不是一种扁平化的层次少的管理,必然是低效率的、无能的、腐败的。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因为管理层次过多,还是采用传统的科层组织,那么大家知道每一次的委托关系都含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由于人的弱点很难管理,信息不畅通,加上现代交通的发展,所以减少层次是必然趋势。秦始皇当时设立县政府有个基本的就是县官你骑着马看你一天内能跑多少,就可以划一个区域。所以现在,坐汽车能跑多远,何况还有电话,省怎么不能管100个县呢,中央管多少个单位,管几千个几万个单位,省里管100个县管不了,县里管100个、500个村管不了,我们现在都是给我们的领导不廉政、不勤政制造借口。

那么这三层政府和现代产业的结合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本辖区的现代产业的结合,比如河北玉田有农业部原良种猪场,有养猪协会,后来引进双汇龙头企业构成自身县域的产业体系;还有一类就是和县域外的产业结合,还比如玉田,一开始加工不行,自己上不行,你跟双汇的结合就带有县域外的结合。我们在座的20多个县和大北农的结合也是各县域和全国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结合。实际上省里有这个问题,中央也是一样,我们中国搞财富论坛就是和全世界500强的代表的对接。总的来说,基本是两个层次,一个内部的,一个外部的。

那么结合方式我想主要有三种,具体来讲,你跟现代产业结合的理念,为什么现代政府要和现代产业结合,刚才说过结合起来可以改变游戏规则,但进一步讲为什么要结合,那就是在市场经济中成功赚钱的基本原理就是跟成功者合作。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他产生的成功者、产生的会挣钱的企业家是非常复杂的,到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说不太清楚,但是他都是一种聚变的结果,甚至是几代人努力、遗传的结果。浙江为什么产生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人种优秀啊,就是聪明,那没法比,那是多少代精英结合的结果。所以,我们作为县政府,要想发展现代产业,跟成功者合作,打一个很现实的比方,就是联姻战略,就是你的资源、你的女儿怎么找一个男的嫁出去,然后就发展起来。这男的是证明过的、已经成功了的,已经挣钱了的,而不是两人都是大学毕业互相瞧着不错,不找这个,我们要找就找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我这女儿要嫁就嫁大款,我们耽误不起时间和功夫,而且要冒很大的风险,你没成功怎么半。所以基本的方式就是,第一条看本县内有没有成功的企业。我也是国家农垦局局长,我们黑龙江垦区原来也是自己办了很多企业都跨了,后来发现路有问题,后来我们就瞧哪个企业领导这水平高就给哪个权利和压力,所以北大荒的面业就是这么搞起来的。第二条路子就是招商引资,也就是招上门女婿。我嫁闺女,你们都来,然后我仍绣球,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他来的不单是企业,而是背后的关系和网络。我们到美国去考察,问他们基层政府干什么,就两件事儿,第一件事儿招商引资,第二件事儿怎么想办法帮着当地老百姓就业。实际上还是招商引资,没有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哪有就业机会啊。第三个办法就是嫁出去,我这儿产业怎么跟县外头的强势龙头企业对接,和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的现代产业对接。作为国家、作为省、组为县,政府跟现代产业对接,无非是这三个。我们看中央,一样,扶持国内龙头企业我们搞500强。招商引资,吸引别的产业的龙头企业进入我们的行业。中国也是招商引资,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第三个就是主动出去,境外办,出去办,把原料输出出去给别人对接。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原来引进来,现在走出去。中国的资源极度短缺,得靠全世界,你看国家领导人到处跑,你看都跑哪些国家,都是跑的资源国。我们的县领导也应该到处跑,到处瞧哪有有钱人然后把闺女嫁出去,所以我说我们讲的现代政府和现代产业结合的战略是和成功者合作。

那么和成功者合作的机制是什么,他的基本机制就是双赢、互利。还用婚姻作比方,就是郎才女貌,光朗才不行,你长得不漂亮人家不要你,你得拿出吸引别人合作的卖点来。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看我们的合作者是不是真的成功者,有没有跟我们合作的必要性和愿望。第二个方面就是看我们自身是不是能够和别人合作。我们有什么优势的东西和甚至是劣势的东西,因为劣势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变为优势。比如,宁夏,那很荒凉,有个作家叫张贤亮,原来在那里当劳改犯,后来成了作家。他发现荒凉也是种资源,他就把荒凉卖给张艺谋,张艺谋不是就拍了《红高粱》,《红高粱》不是就赚钱了吗,然后他就根据这个设想在那里办了个影视城,都道这里派荒凉题材我发财。前一段时间一个日本人对我讲,我们日本太繁华,你能不能在中国给我找一个不亮的地方,过一把黑瘾。你看这“黑”也可以转化为资源,关键是我们怎么看。我们现在很重要的就是对自身的资源把握,怎么认识县里的各种资源,怎么把它包装、重组、打扮,这个方面非常重要。我到湖南桃源县,出美人的地方,桃花家美人多,电影上很著名的场景。它有两大资源,一是这种传说,其实这里的姑娘并不漂亮,漂亮的都跑北京了,但起码有说法;另一资源,就是有几百万亩竹林竹海,这两大资源,而我去了一看,他的经济开发是一流的。而有的县没有资源,会组装、会包装、有说法,他也能捷足先登,找到合作伙伴。这就给我们大学里的有些女生,长得不漂亮,一上大学就东瞧瞧西瞧瞧,人家大学期间解决了对象问题,出来以后照样有吃有喝,而有的女生成天就把时间花在考研究生考博士什么的,结果把自己资源耽误了,20年以后人家是官太太,你还在苦苦奋斗,孑然一身,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我们的县政府也要注意,很多县,县领导真没少下功夫,但人家沿海有的县领导,整天喝酒洗桑那,人家也发展上去了,路子不对。很多事情不是你亲自操作的,你也不会操作,整天催种催收,起多的大作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互助,就是你的优势和别人的优势、你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怎么对接,找到一种途径和方式。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没有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对立、冲突,讲和谐都是讲忍让,而不是互利和交换。我们认为交换是很卑鄙的,君子讲义小人讲利。其实,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交换。有一天我到理发馆去理发,给我洗头的小姑娘对我说,经过了三次失恋,终于领悟了一点人生的道理,人的关系无非三种关系,一种是血缘关系,二是恋爱关系,三是利益关系。我说,我给他归纳最本质的还是利益,没有利益,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也是各自飞东西啊。夫妻也是男女分工的一种利益互补的一种经济合作。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利益机制,你就解决不好县政府和县里的经济和产业对接。上次我讲了一个例里,中国过去讲官府压迫老百姓,有钱人剥削农民,黄世仁见了喜儿就想霸占。现在的资本家不搞这个,他搞一个足疗产业,让喜儿给黄世仁洗脚,黄世仁给他钱,又打了擦边球,双方互利互助,和谐。所以现在我们现代政府和现代产业的结合,要很好的考虑互利。

这个问题最后一点就是结合的区域问题。作为市县政府跟现代产业的结合一定要考虑到本区域的特点,你有些什么。我们现在的市县政府管理的区域大致有四个类型:第一是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工商业比较发达,比如和大北农这样畜牧产业结合,可能你更多的应该考虑加工啊、考虑科技啊等方面的优势;第二类大中城市郊区县,这种城市的近郊市县他有他的特点,很重要的就是就业机会多,跟城市市场网络贴得比较紧,你在饲料行业,可能在市场方面、在人才方面有优势;还有一类是农区县,中部农区县,那么这类县你的原料、劳动力成本低;第四类县就是西部生态薄弱县,这类县发展特色产业,特种养殖往往也是优势。所以,要从不同的区域来定位,来解决你和现代产业的对接问题,要研究自己的区位。我们有的,比如河北武清,你是在农产品优势布局里,奶业发展的优势布局里头,你这种发展来得就较猛烈些。当然也要考虑过去的布局随着市场的变化、产业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奶牛、生猪饲养过分集中,要避免,就是我们既要看到优势产业发展区也要看到产业发展的风险区。

市县政府如何运作农业产业化

我是从具体的工作角度讲,我想要注意四点。第一是要强调工作的切入点,工作的切入点是两句话,一句是锦上添花,一句是雪中送炭。首先我们作为市县发展优势产业一定要锦上添花,就是抓住自己优势,使优势更优,强势更强,在做强中做大。一个县到底有哪些优势,很简单,突出一两家,我们现在有很多县之所以发展起来了,都是抓住了自己优势。江西乌鸡就是很重要的东西,可是没抓住。南丰县搞蜜桔,就紧紧抓住这事,历届班子都唱这台戏,都唱到总理的办公室里去了。人家一提到蜜桔就知道是给斯大林进贡的蜜桔,能不扶持吗,这就形成了品牌。第二句话就是雪中送炭,所谓雪中送炭,就是得在你形成现代产业中的薄弱环节上下功夫,一个是你县里面形成一体系的产供销,加上科研文化,这些环节中薄弱的地方那就是你要下功夫的地方。不要光指着企业家去补这个台,企业家他要获利,这种公益性的行为,投资产生外部效益的地方企业家和农民是不会干的。比如一个县里面,河北搞保险柜,很多公益性的事是没人干的,比如新的模具的产生,再比如运保险柜时路的修缮,这就是你要干的事。企业干不了的、市场干不了的、老百姓干不了的,你就要补上去,只要能把县里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这就是你的事情。甚至是企业该做的,但不愿意做的,你也要干,就是为了使他迅速有效的运行起来,你这样做一点,别人一看到有利可图就会干的。

第二点县委县政府要注意分配的平衡。我们构造现代产业等于是处理利益关系,尤其是政府的参与。第一要注意老的平衡点,过去的利益机制是怎么形成的,不要轻易动。现在有的县里就是这样,搞龙头企业,搞药材,原来已经形成了的价格体系,现在觉得该给农民多点,轻易就打破原有的价格体系,结果就出现问题。企业负担重了,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药材来了,结果把当地的农民坑害了。利益关系的形成很复杂,政府不太了解内部的机制,因此不要轻易搞。第二,为了形成产业新的竞争力肯定还要形成新的利益关系,你要注意新的平衡点在哪里。如果行不成平衡点,还是开放的利益关系就别搞,搞了就要出乱子,不会顺畅。比如外汇制度的改革,我跟著名金融家讨论过这个问题,你说这个汇率,你看美国人压我们,国内也在说,好几派观点。最近家宝总理说要调整也是出奇不意。然后一个金融专家对我讲,他们把好几个方案拿到黄菊副总理那里,黄菊副总理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就说该调多少,调到什么地方就把利益关系摆平了,我们就不会吃亏。哪个都不敢讲新的平衡点在哪里。我们搞产业化,维持产业体系,他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是一个整体的利益分配体系。政府运作要考虑新的平衡点。不光是一个产业,政府运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事,都有一个新的平衡点,才不至于不稳定。那么老的平衡点到新的平衡点,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积小胜为大胜,分阶段,逐步实现。我们的工作就是加压和释放的过程,是追求和到达的过程,有的人中间没有阶段性目标,得不到满足,非得高血压不可。人要经常地满足一下,压力释放一下,工作也是,包括市场也不能无穷的开发,过渡开发市场会报复。

第三个就是公关的兴奋点。搞产业化肯定要吸引各种资源,政府要运作公共关系,抓住别人地兴奋点,因为你的兴奋点别人不一定在乎。比如说一名大学生特有才,特别欣赏有才地男的,博士,但是没想到人家不看重这个有才,人家看重的是漂不漂亮。人家看重的和你看重的不一致,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规律,叫信息不对称。那么我们应该看到领导的兴奋点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政绩,你的产业化能不能和他的政绩搭上勾,能搭上勾他就支持你。我们很多县领导不懂,实际上乡里村里面摸透了你,但你跟上头汇报的时候,你也应该反推,无非给你一样。接待的规律就是投其所好。第二就是媒体,我们好多企业的老板找媒体啊报纸啊花好多钱下好大功夫,人家勉强给你登一下。为什么?你没抓住人家的兴奋点。他们的兴奋点是什么?故事。你有没有吸引人的故事,有没有吸引读者的新说法。县领导、企业老板你得拿出故事,好的例子、好的效果、哪怕是一个农民的故事。我这次去吉林,人家忽悠我半天了,我都没时间,后来派来个说客,他说我带了一个清华大学的姑娘到底下发动农民搞保险,到村里一看,村里的农民都戴了一顶狗皮帽子,不是座山雕就是刁得一,这个镜头很精彩。当地的农民都信教,我们去搞保险人家不理,于是我们先拉了一头鹿,说你要参加就送他一头大鹿,农民就感兴趣了。接着鹿生病了,我们就给它治病,农民就信赖我们了。然后农民就说,“我来世信天主教有上帝保佑,今世有你们保险公司。”这个故事好听吧,我一听就兴奋了,就对他们说,行,我明天就去看看。你们各个县有故事吗,应该都有,为什么没有挖掘出来?我们的干部没下去,下去了也不会用这样一种角度去观察事物,不注意农民的语言和基层干部的语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最近农业部搞农业规划,杜部长就说了,同样一件事就看怎么说,一个秸秆问题,说了半天,现在有人会总结,是几“料”的问题,既是肥料又是饲料还是原料,一下子就把秸秆的问题上升了。所以,我们怎么能引起领导、媒体的兴奋,会不会把你的工作、你的产业的情况进行概括、升华、表达。我们现在很多地方的县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被我们县领导干巴巴的几个政策条文一剪裁啥都没了,一说产业化就是基地,基地搞了标准化、无公害,然后就是龙头产业,龙头企业转变了机制,民营化,然后是利益机制平等互利,没了。其实每一个产业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就是没有很好的把握。前两天,我到河北发现他们的西红柿不错,我进了大棚,问他西红柿好不好吃,他说没问题,他啪的拍了一个,没有一个领导敢吃,也就是我咵咬了一口,确实好吃。我说在北京卖得怎么样,他说和山东没有西红柿味的西红柿一个价,我说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并没有打出你的品牌。有西红柿味的西红柿消费者是认可的,你看这就是故事。于是我就问当地农业局的领导知不知道,他们都不清楚。我们很多的领导看起来是在下头,是葫芦掉在井里头,从上头看是在下头,从下头看还是漂在水里头。你是不是到了农民地炕头,真正地给农民聊、给企业家聊,挖掘到了产业最本质地东西。投资者看什么,兴奋点是什么?投资者的兴奋点就是利润,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尽快地挣钱减少风险,你给他讲,而且还要显得不经意地讲,让他有紧张感压迫感;消费者的兴奋点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信赖,盟牛的老总牛根生就很懂,结果他就在总部搞了个欧亚奶牛场,把全世界最好的草都集中在了那里,这就是概念,这就是懂消费者。我们这些供应原料县的领导你也应该明白、要懂消费者。南丰县卖蜜桔,后来让我给种蜜桔口感最好的农民颁奖,在北京报纸登了大照片;第二年不是种蜜桔,而就是卖蜜桔了,换招了,搞拍卖;第三年还得换招,搞标准化,一开始又是复杂得哲学,我说不能这么搞,你南丰蜜桔的特点就是标准:第一形状,就这种扁圆状形就是你的标准;第二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第三甜中微酸;第四是食后无渣。就这四条标准消费者易于辨认,一旦你产品消费者易于辨认,你的特色就出来了。你没有品牌也能卖得很好,品牌一般是用来后验产品。所以我说要注意公关的兴奋点。

第四个就是防范风险,工作要守住底线,特别是畜牧,主要面对三个风险:一个是自然风险,搞农业自然风险。做任何产业的工作首先是考虑风险,先别说立功,首先是责任,追究你风险以后的责任。二是市场,解决市场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你这产业和强势企业合作,山西有个市长告诉我,准备搞奶牛产业,但是怕风险,我说你们不是有个古城奶业吗,他说那不行,那个企业的观念落后,迟早要失败,跟他合作我的奶没人要,你们能不能给我引荐跟蒙牛、光明这样的强势企业对接。像大北农就是这样的强势企业,我想就是我们考虑的。郎才女貌,才是什么能力、潜力、强势,成功企业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领头人,而企业家的能力主要是天赋才能的统率下形成的处理、解决问题和创新事业下的特殊学识,他能学习同时又具备这方面的知识。龙头企业实际是在给农民提供稳定的市场,企业家能在没市场的地方开拓市场,真正的企业家是善于开拓市场的企业家,所以我们县的领导要重视能开拓市场的企业,如果他还是在给别人提供原料,当然不是不可以,你要看源头上的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货不能压在手里,由此换来现金流才能维持下去,最终农民才能获利。最后就是疫病防治。我们搞养殖业最大的风险就是疫病,而这问题非常严重,要高度重视。我们县政府怎么在国家的指导下建设有效的防疫体系,没有防疫体系就不敢大规模的搞,像最近的口蹄疫就很厉害,我们疫病的制度也正在逐渐调整,现在还是不能构成有效的管理,要是农业部像世界卫生组织那样到时宣布哪个县有疫病,宣布一次你就惨了,你20年都爬不起来,而没有疫病的就会成为自己很大的优势。从现在我们和大北农的合作发展现代养殖业就要特别重视,这是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中国第一位的。

如何构造适应产业的现代的市县政府

要想使我们的县委县政府更好的为产业化服务一定要改造自身,当前有四个要点:第一,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我不先说大的,服务这个县里的优势产业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治理结构,我说的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你县里要搞现代化也得在治理结构上下功夫,最起码的就是每一个优势产业至少有一个县领导挂帅,很多县很明确,每个领导都直接对县委书记负责。因为任何一个管理工作都是正三角形,如果不是一个封闭的正三角形,管理效率特别低。而我们现在基层的工作就是倒三角形,出成绩大家抢,出了问题相互推诿责任,最起码的一件事就是责任制,年底见分晓,一旦明确了责任,他的劲头就来了。我们现在发展产业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责任不清,治理结构不一,政府也按企业方式来组织结构、指导发展,起码在软性组织上,这样的话,比如大北农和你们合作,总有一个负责啊,谁说了都算,谁说了都不算那不成。经济活动是认人的,西方老板在这投资不管是大北农还是小北农,他就只认邵根伙,品牌不值钱。

第二条就是标准和规则。你运作一个产业要制定一个基本的规则,我们现在很多县发展产业,这些产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那些标准都不知道。我到内蒙,人家搞奶牛养殖,4年前有3000多头,现在有9万头奶牛,人家样样讲标准,事情有规则。农民养牛,挤牛奶,擦乳房的毛巾都有说法,解决了小毛巾干净的问题,为乳房炎问题立了大功。江苏发展蒜苗产业,县委县政府就下功夫了,怎么解决蒜苗质量好。当地农民有个坏毛病,一个是不会拔,一个是拔了以后拧一下打结,到国外就不行了,打一下品级就降低了。当地政府就有个专门的规定,蒜苗什么时候拔,拔的时候什么姿势,都有规定。县委县政府把这叫改掉农民的坏习惯。标准和规则反映了我们对产业规律的认识,我们只有把他制定成规则和标准我们才能克隆他复制他,才能够不断成展壮大。我们黑龙江,发展水稻产业,搞得很细,那就是根据水稻每一片叶子的生长情况来调控,具体讲叫做叶龄管理,然后一套模式化。这些都得县委县政府深入下去搞产业,帮着农民在技术人员企业家专家的指导下制定出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则。我还说射阳县,人家到了蒜苗收购的季节,县里的人就在冷库旁检查磅秤,然后这个蒜苗保存得怎么样,那就注意品牌,那就培养品牌储存,每一个道口出的蒜苗都有一个老板的名片,名片上都有一个手机号,你哪一个零售商认为不好就直接给他打电话,所以到下货的时候,客户是拿着手电筒找名片,这就是故事。所以你们县里面要注意这些细节,成功在于细节,失败也在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