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3:06:10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范文篇1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实体经济;金融创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打通经济运行“堵点”,其中关键环节就是强化金融支持、完善金融要素供给,着力解决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信贷投放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2020年以来,受肺炎疫情和粮食“去库存”政策的双重影响,黑龙江省信贷增长持续承压。去除政策性银行,黑龙江省金融存贷比为50%左右,与“东三省”及内蒙古相比处于最低。受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定期存款大幅增长,企业活跃度偏低,信贷需求不足[1]。(2)贷款延期与信用风险防控之间的矛盾。金融机构对受影响的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该部分贷款风险存在滞后性,后续不良贷款走高的可能性较大。(3)地方中小法人风险处置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地方法人机构公司治理尚不完善,地方中小法人同业融入能力明显下降,流动性需持续关注[2]。(4)财政资金投入与农业保险保障之间的矛盾。黑龙江省政策性种植险承保覆盖率逐年提升,但仍存在保障程度低、覆盖面不广、品种较少等问题[3]。

2推动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重点

金融机构必须始终把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提高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作为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借鉴先进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推进金融业改革,努力壮大各类金融机构,着力提高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金融业市场竞争力。结合地区经济特色,切实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注重金融运行质量和风险防控,健全监管机制,确保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4]。2.1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金融保障作用。建立包含各行业龙头、成长型、培育型、重点领域的企业白名单,引导银行对名单内企业开展服务对接。扎实推进政策性担保扩面增容。突出小微、“三农”对象主体,切实降低户均担保额和客户集中度[5]。2.2推进资本市场建设,优化并扩容上市挂牌梯队。做好排摸企业挂牌上市、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组织交易所、券商等专业力量对企业进行辅导,夯实企业储备和梯队建设。积极宣传多层次资本市场知识和政策,鼓励企业更新融资观念。加强上市公司日常监测,重点关注股权质押变动、生产经营指标变化、发债赎回或续发、获得信贷等情况,及时预警,防范发生流动性困难。2.3深挖金融改革潜力,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的推广经验,借力高校、智库等专家团队,结合实际,促进金融创新,依托“金融+信用”、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债券等手段,提供长期、低息、多元化融资产品。2.4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不断完善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案,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金融安全中心,逐步形成数据收集、风险预警、任务派发、日常管理、舆情处置的工作体系,形成地方金融风险齐抓共管的治理新格局。继续开展银行业机构资产包处置、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攻坚。对银行业机构资产处置工作实施管控,公布一批逃废债黑名单企业,持续形成打击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6]。

3金融机构的发展建议

金融部门应按照“高起点、快启动、早见效”的要求,以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为动力,以扩大金融开放、加大金融招商引资为重点,建立健全与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高效、健康、安全的金融体系,做大做强黑龙江省金融服务业,努力实现金融业新一轮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3.1坚定不移落实好国家各项货币政策。肺炎疫情的出现及国际形势不稳定,致使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一些企业停工停产,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我国各级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以期进一步扩大资金供给总量,破解融资难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7]。此外,政府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实现市场利率稳步下降,进一步解决融资贵问题。通过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金融机构要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加速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地,积极促进“六稳”“六保”。做好精准对接,注重把握市场规律,做到精准支持,加大对符合国家、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让政策更好地作用于市场主体,让金融活水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评估政策的后续效益,适度控制总量,降低宽松金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等情况,适时取消金融工具[8]。3.2依托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发展普惠金融要以可持续为基本前提,其核心是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服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应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为根本,抓住金融服务重点,强化金融服务功能。立足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循环路径及战略基点,坚持以创新为导向,积极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金融服务赋能。提高普惠金融体系以及信贷的风险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互助共享、线上线下、广覆盖、可持续同步发展。强化数字普惠金融领域金融标准建设,优化普惠金融和微型金融发展业态。当前,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些金融科技企业掌握了商家交易信息,能够运用大数据技术评估信贷风险,甚至实现了“三分钟审贷,零分钟钱到账,一分钟办手续”,这种效率是传统人工服务无法比拟的。相对于人工服务,数字金融容错率更低,一些不正当交易也能得到有效避免,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应积极借鉴,推动金融服务优化结构和质量,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要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吸引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到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中。针对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征信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高质量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韧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通过自采和购买大数据资源、建立信服评价体系,不断增强数字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还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研究及其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扩大金融基础设施覆盖范围,不断提升运行效率与监管效能。建设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框架,大力发展养老、健康金融。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在养老地产、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服务模式上实现创新突破。3.3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坚持科技引领,健全产业链、创新链融资体系,推进金融集成创新。注重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等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构建绿色金融,完善政府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向多元化、多层次体系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广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理念。推动发展产业链金融适应“双循环”新格局,支持金融机构以内外联动等方式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金融解决方案。进一步规范和监管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避免中小企业利益被大型企业挤占。要突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特点,完善银行体系建设,突出市场决定性作用,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服务于乡村振兴,特别是为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等重要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满活力、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创业投资机构体系。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功能,畅通退出渠道,围绕科技创新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永元.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N].深圳特区报,2020-12-08(B02).

[2]陈道富.双循环格局对金融发展提出新要求[N].证券时报,2020-12-07(A02).

[3]沈楠.财政促进双循环格局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4):178-179.

[4]王金磊.坚持扩大内需助力新发展格局[N].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11-25(A02).

[5]陈彦蓉.推进高水平金融双向开放支持双循环[N].金融时报,2020-11-23(002).

[6]郭秋芳.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效应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9.

[7]陈道富.用供给侧改革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J].北方金融,2019(5):3-5.

实体经济范文篇2

(一)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有效实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战略的客观要求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中的“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稳宏观经济政策,二是稳经济发展速度,三是稳物价总水平,四是稳社会大局。“稳”字当头的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非常必要。“稳中求进”中的“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3]从“稳中求进”中稳与进的含义和内容可以看出,要有效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战略,关键是要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只有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稳”的目标;也只有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才能为“进”创造前提和条件。总之,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根本,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必备条件和基础。没有实体经济的大发展,“稳中求进”就会缺乏坚实的基础。基础不实,“稳中求进”只能是空中楼阁。在这方面,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过深刻教训。比如,在近代史上因海运业发达而带来商业繁荣的荷兰,曾一度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但后来由于对货币本身的狂热追求渐渐取代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导致了诸如“郁金香投机”之类极端行为的爆发,整个国家因此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同样与当时日本本土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被弱化有着直接关系。[2]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有效实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战略的客观要求。(二)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成功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重要保障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完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国界,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与配置,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全球性调整与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如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国内外成功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波动冲击中做到挺立不倒,靠的是实体经济。首先,从国际上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疲软,但德国却处惊不乱,仍然保持了经济稳定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是发展实体经济最成功的典范。德国作为欧洲头号经济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其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成为从容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基石”。从国内情况看,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同样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是面对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始终行驶在快车道上,创造了年均增速9%以上的奇迹,毫无疑问,具有坚实基础的实体经济是主要推动力。也正因为这样,2011年10月24—25日,总理在天津调研时曾谈到,金融危机已经几年,给我最深刻的教育就是一个国家要想应对危机,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总之,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成功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重要保障。(三)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有效遏制实体经济被弱化趋势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因为各项政策措施不配套、行为的不规范以及监管不到位,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形成巨大反差,虚拟经济领域充满暴利,由此激发了社会上“快富”、“暴富”的观念,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这种扭曲的致富观,造成很多民众和企业失去理性。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资本大量抽离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被卷到投机炒作的漩涡中,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一些曾经靠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企业家纷纷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实体经济被弱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遏制这种趋势,实体经济的基础将越来越不牢固,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必将大大减弱。而要有效遏制实体经济被弱化的趋势,最佳选择就是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阻隔

(一)外需不足导致的市场需求阻隔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我国经济具有突出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受制于外部市场环境。近年来,因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严重恶化而引起的外部需求萎缩,正在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海关总署今年2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中国出口增长-0.5%,为2009年12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年度出口增幅则从2010年的31.3%,降到了2011年的20.3%。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欧盟进入二次衰退将进一步冲击其内部贸易并波及全球,加上发达经济体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再度盛行,以及地缘政治变化可能引起的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今年全球市场需求已出现明显收缩,我国外贸出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更大压力,今年的增幅预测更可能只是个位数。以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为例,今年上半年进出口仅增长5%,其中,出口增长6.8%,进口增长2.7%。[4]这种因外部需求的萎缩而导致的市场需求阻隔,无疑是当前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阻隔。(二)成本高企导致的实体企业赢利阻隔实体经济作为具体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必须以具体的场所、设备和员工为前提,“有形性”和“载体性”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特色,正因为这样,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高,产出周期长,管理难度大。近年来,受原材料涨价、油价上涨、劳动薪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开办实体经济的显性和隐性成本日益高企。一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据统计,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049元,比2010年增加359元,增幅达21.2%。[5]二是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我国2010年水价上涨了29.8%,电价上涨了4.1%,天然气价格上涨24.9%。[4]三是税负水平居高不下。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中山市,目前中小微企业税费开支占税前利润的比重已经超过50%。[6]上述日益高企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大部分实体企业微利经营甚至亏损。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同比增长6.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82.8%,企业亏损面由去年同期的15.9%上升到20.4%。[7](三)融资难融资贵导致的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阻隔资金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实体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长期以来,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过去两年中,为减轻通胀压力,我国连续十二次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资金紧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短缺状况,许多企业因此而停产或倒闭。截止到2012年5月31日,尽管央行连续三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目前中小企业因为资信等级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仍然存在,许多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在生产经营上困难重重。先说融资难困境,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一季度,在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微工业企业样本中,41.9%的小微企业没能从银行获得借款,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另据广东省工商联调查,目前有近60%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7]再说融资贵困境,近年来,各银行出于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不断新增收费项目,纷纷附加贷款条件,变相提高利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一季度,广东、浙江等省企业实际负担资金利率成本达到20%左右。[7](四)投机行为泛滥导致的实体经济发展社会氛围阻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勤劳肯干、踏实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需要“脚踏实地、勤劳创业”的企业精神,需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致富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近年来,由于价值观念扭曲,部分民众失去理性,炒房、炒金、炒红木、炒文物、炒绿豆、炒大蒜等投机行为泛滥,社会上不断上演“一夜快富”、“一夜暴富”的神话,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这种极不正常、弥漫投机心理的社会氛围,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让企业家很难安心去发展实体经济。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办企业,还不如买一套房来钱快”。也正因为这样,许多曾经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企业家在实体经济领域“无心恋战”,纷纷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导致我国国民经济“过度投机化、超前虚拟化、人为空心化”。

实体经济范文篇3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策略

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相互依靠的,二者彼此都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同时二者之间也互相补充、彼此制衡,所以两种经济形势应该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在初期阶段,实体经济作为基础给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后期金融经济作为指引不断细化完善实体经济的形式。可以说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保证市场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二者之间发展的均衡性,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治措施为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保驾护航”。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实体经济,笼统地讲就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也可以表述为人凭借思想活动、利用工具媒介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实体经济的涵盖范围较为广阔,其包含了物质产品的产出、流通,也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服务,总的来说囊括了农业、工业、商业等现代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方式。其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未来发展的关键经济力量。金融经济,就是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金融资源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其关系到货币、证券、股票以及各种衍生产品,但金融经济的最重要特点是以信用活动为中心,不论是货币资金的借贷、债券股票及证券的发行等等都是围绕信用进行资源流通。相较于实体经济,其具有更为方便的交易模式,也促进了经济市场的发展。

(二)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体两面,唇齿相依的。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金融经济又能反过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虽然是建立在虚拟化的经济市场中的,但其需要依赖于以货币为主要流通工具的实体经济,也只有实体经济创造出足够的金融资源,金融经济才能有足够的运作空间。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实体经济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而金融经济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需要借助实体经济才能起到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在发展方面,金融经济搭乘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质的飞跃,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便利方式更是将股票、债券、基金等“搬上”个人智能终端,让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参与到金融经济的交易活动中来。而在金融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实体经济的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资源配置明显优化,进一步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凭借金融经济成功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也一定程度上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想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金融经济的优势不断推动实体经济的进步。

(三)发展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经济持续上行的影响,金融经济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虽然其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更需要有意识地引导,由于我国遗留的一些发展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性,将金融经济的优势转变为实体经济的动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上看,企业经济发展占据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在企业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多的前提下,其必然会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也是金融经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现实阻碍。

二、促进两种经济形式良性互动的策略

(一)完善金融经济体系

金融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对现有金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因此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此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但从目前的金融经济优势向实体经济转化的效率来讲,仍然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不相称,因此金融经济体系仍然存在可优化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沟通联系,让两种模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动情况。如果想要更快地提升国民经济水平,那必然要通过金融经济来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从而再带动各行业、各领域投入到经济市场运作中,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让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更雄厚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金融产品的丰富和完善构建更为健全的金融经济体系,形成更为科学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二)调整金融融资标准

不断调整金融融资标准使之与时代、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需手段。快速、迅猛的经济增长需要金融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持,而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合理调控,不仅要通过政策法规将金融经济市场的交易方式、流程进行严格限定,也要对融资标准设置准确设定。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如果融资标准不合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难以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匹配,那必然会对金融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基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企业将对实体经济的运营造成严重打击。对于金融融资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看待,如果融资标准过于宽松,大量融资方的涌入会很快促生金融泡沫,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如果融资标准过于苛刻,融资不足的问题又会成为阻碍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金融融资标准应当以市场情况为参考,结合科学预估,更好地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互促影响作用

在相对稳定的金融情况下,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样实体经济也是支撑金融经济良好发展的前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虚拟金融进一步拓宽了金融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推动金融经济一向对高速的态势发展。在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以金融服务为例,互联网的应用让金融产品的形式更加丰富,但如果要使其与实体经济加强联系,就需要将更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面向个人及小微企业倾斜,让更多的社会个体得到发展资源,以此将金融经济的发展优势扩散到实体经济内,让实体经济同样享受到信息技术的红利,从而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将货币拉回到重要位置,才能再次对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利好因素,从而维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做好金融市场监管

金融市场是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市场,其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展问题或漏洞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首先应当合理利用法律手段适度介入,并严格落实金融经济风险管理制度,对市场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其次要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资金使用率等情况进行观测和研究,及时发现其流动性减慢、回流不正常、资金冻结等情况,做好问题预防机制;然后就是要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要做好预估评判,及时通过制度优化、政策制定来规避世界经济风险,这也是保障金融经济平稳发展,强化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最佳手段;最后监管部门应该努力推动金融沟通机制的落地实施,让市场与监管、监管与政府之间能做到舒畅沟通、有效交流,及时传递、反馈信息,促进金融相关功效的效率不断提升。

(五)加强金融风险管控

虽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系紧密,但从性质上说,实体经济是依托于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的,而金融经济则是以信用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价值交易。因此在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金融经济不可避免地比实体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讲其风险程度也相对更高。因此既要重视对金融经济优势的利用,同样也要将金融经济置于严密的管控之下,并通过不断减低金融风险的方式,削弱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再次冲击。对此,有关部门应该保持对风险的一视同仁心理,无论大风险小风险,都要谨慎对待、认真制定管控措施,充分发挥法律工具的效果,在一次次风险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管理条文,用法制武器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源,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在于要认识到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本质,在发展状况好的时候以带动的方式扩大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发展情况交叉的时候要及时设置防控、阻断手段,防止影响扩大,将问题局限在较小范围内解决;另一方面也要正视两种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有所倾斜,大力推进两种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男.浅析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J].经贸实践,8,24:124-125.

[2]李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研究[J].商讯,,36:2+4.

[3]吴岩.如何有效促进国内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J].现代商业,0,15:4-5.

[4]王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思考[J].时代金融,0,33:4-6.

实体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实体经济;融资;银行贷款

一、前言

长期以来,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政策,导致企业融资难度更高。为了深入了解临沂市实体经济融资情况,现对临沂市123家物流企业、139家外贸企业和1036家临沂商城商户的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临沂市实体经济融资遇到的问题及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所用的数据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2010年至2019年《临沂统计年鉴》,另一部分来源于对实体经济的实际调研数据。该课题主要向三类实体经济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98份,其中物流企业123份、外贸企业139份、临沂商城商户1036份。

二、融资现状

(一)融资额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沂市实体经济贷款额不断增加,2010年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贷款总额为894.37亿元,2011年就超过了一千亿元,2017年达2663.5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2.98倍。临沂市生产总值2010年为2400亿元,2012年达3012.8亿元,2017年生产总值为4345.4亿元,是2010年的1.8倍。

(二)信贷增速高于临沂市生产总值增速

虽然,临沂市生产总值与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贷款额逐年增加,但是增加速度不同。除2011年之外,其余年份,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贷款额增加速度均高于临沂市生产总值增加速度,其中2015年两者增速差距最大。具体来说,实体经济贷款额变化趋势跟临沂市生产总值变化基本一致,但是增加幅度不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平均增速为16.91%,临沂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8.89%。

(三)银行贷款中短期贷款比例较高

临沂市非金融企业机关团体贷款主要由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构成,其中短期贷款是贷款的主要形式。临沂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结构中短期贷款的比例超过一半,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相对份额较少。短期贷款利率较高,还款时间紧迫,使得实体经济经营成本上升,还款压力增加,不利于长期发展。

(四)不同类型实体经济的主要融资方式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在139家外贸企业中,有63家外贸企业填写了融资方式的问题,其中有51家外贸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贷款,占比80.95%。采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债券租赁、股票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各有三家,占比4.76%。有四家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是商业信用贷款,占比6.35%。物流企业的融资方式中,银行贷款的比例要低于外贸企业。参与调查的123家物流企业中,有54家物流企业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占比43.9%;有15家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折旧基金等,占比12.2%;有14家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占比经贸纵横12011.38%;有13家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商业信用借款,占比10.57%。

(五)扩大投资是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

有38家物流企业参与了企业资金紧张原因的调研。其中,十家企业认为资金紧张的原因是企业需要扩大投资,占比26.32%;另有六家企业认为是融资难,占比15.79%;有四家企业认为自身存在不足,占10.53%;五家企业认为是应收账款比例大,占比13.16%。外贸企业中,有47家企业参与了企业资金紧张原因的调研。有13家企业认为资金紧张的原因是企业需要扩大投资,占比27.66%;另有八家企业认为是融资难,占比17.02%;有14家企业认为是自有资金不足,占比29.79%。

三、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调查的123家物流企业中,有38家企业近三年的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占总数的30.89%。在138家外贸企业中,有45家近三年的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占比32.61%。

(二)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

在调查实体企业融资能否满足企业经营需要时,能够满足经营需要的企业不到一半。在123家物流企业中,有55家企业融资情况能够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占比44.72%;有11家企业不能满足经营需要,占比8.94%;有五家企业没有获得授信额度,占比4.07%。在1036家临沂商城商户中,有431家商户融资能满足经营需要,占比41.6%;有96家商户不能满足经营需要,占比9.27%;有58家商户没有获得授信额度,占比5.6%;在139家外贸企业中,只有44家企业融资能满足经营需要,占比31.65%;有19家外贸企业融资不能满足经营需要,占比13.67%;有九家企业没有获得授信额度,占比6.47%。外贸企业融资满足经营需要的比例要低于物流企业和商城商户,不能满足经营需要或者没有获得授信额度的比例都要高于物流企业和商城商户。这可能是因为外贸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相对较低,而外贸需要的流动资金更高一些。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三)经营过程中需要融资但没有进行融资

在123家物流企业中,需要进行融资的企业有56家,占比45.53%;另有30家物流企业需要融资,但是没有融资,在需要融资物流企业中占比53.57%;在1036家商户中,需要融资的企业有431家,在商户中占比41.6%。其中,需要融资但没有进行融资的商户有287家,在需要融资的商户中占比66.59%;在139家外贸企业中,有75家企业需要进行融资,占比53.95%;另有46家外贸企业需要融资但是没有进行融资,在需要融资外贸企业中占比61.33%。

(四)融资成本较高

参与调查的有78家物流企业,67家企业的银行贷款中有21家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于一个月内基准利率,占比31.34%。有63家外贸企业参与调查,其中49家企业有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利率高于一个月内基准利率的企业有17家,占比34.69%。平均融资成本的调研有66家物流企业参与,其中有九家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高于10%,占比13.64%;还有五家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高于30%,占比7.58%。有63家外贸企业参与该问题调研,其中五家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高于10%,有四家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高于20%,还有四家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高于30%。物流和外贸企业银行贷款利率和平均融资成本如表2所示。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制定鼓励政策

临沂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多次制定相关文件。如2018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切实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制定“产业升级”“金融支持”等政策。但截至2019年底,临沂市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背后根源和应对政策还有待系统深入的分析。

(二)完善实体经济贷款信用评级和服务机制

目前,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政府可以适当完善针对实体经济的贷款评级和服务机制,制定政策让金融机构的信贷向实体经济倾斜。同时,银行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授信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体经济信用评级标准一级授信审批方式,以确保能够科学合理的衡量实体经济的资信水平和偿债能力,并为其发放信贷提供可靠依据。

(三)实体经济努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违约风险高,偿债能力不足,从而大大降低了金融吸引力。所以,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在生产产品时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做好供应链管理,建立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最大化降低库存,减少产品缺陷率,实施大规模生产,减少生产的损耗,提高公司物流配送效率。双管齐下,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提高投入产出率,从而提高公司利润率,提高金融吸引力,自然能提高融资能力。

(四)企业扩展融资渠道

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需要积极开拓多渠道融资方式。除了银行贷款,可以推动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通过合理方式发行公司债、企业债,同时扩大银行间债券发行规模,增强实体经济债券融资能力。实体企业也可以合理利用民间资本,例如可以发行企业股票或者债券,鼓励企业员工将闲余资金投资本企业。

(五)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管理

实体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关系;策略

近年来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市场上的一些金融企业满足于钱生钱的游戏,没有真正地发挥金融经济的服务作用和价值,导致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资金上的困境。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不振,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我国积极地发展内需市场,但是在新旧经济政策衔接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还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2016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地认识到了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的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更好地理清二者的关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功。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简介

金融经济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广义的虚拟经济指的是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通过交换和分配来进行,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增值,在定价上使用资本化的方式。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体经济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等精神产品。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关讨论

(一)实体经济决定了金融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满足社会运行所需要的全部物资。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就提到了物质是决定存在的基础,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论》中直接指出了在人类社会中,不管财富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使用价值是构成物质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作为马克思《资本论》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对于人类财富的发展积累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再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实体经济通过相关的生产行为,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例如实体经济生产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的需求,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建国以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地成为了制造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从金融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金融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经济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商品经济的交易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金融经济是围绕着实体经济而不断地发展的,这就要求金融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否则就会产生经济上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持

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本支持,例如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操作能够帮助实体企业从市场中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能够从社会中合法地吸收和募集资金,当这些资金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中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金融经济也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金融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否则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借贷,会产生比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使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银行、债券等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它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为资金的提供者和借贷者都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在金融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从而激励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得到资金,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扩大规模进行再生产。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使实体经济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资金,这也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企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当回报越高、规模越大时,就会进一步提高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此外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走进了市场,例如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实现对市场风险和收益进行了有效的分配,分散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衍生品能够满足市场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风险与收益的相对应,能够使不同的市场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满足了市场中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能够使实体经济从多个方面来获取资金。金融工具的创新提高了资产定价的效率,从而使价格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经济也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隔离开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导致实体经济缺少金融经济“活水”的支持,例如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时就难以扩大投资和生产,或者面临着市场困境资金周转不利时就可能发生破产,这就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资金在金融经济中打转,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的意愿不强烈;或者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误导了市场和投资者,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不断发展,对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冲击,甚至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再加上金融经济与市场的关联度比较高,当金融经济发生一定的风险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当债券违约等金融违约事件发生时,会在市场中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其风险也比较大,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例如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在房地产次级债券中,最后扩大到了全世界,导致全世界的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其风险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市场监管的滞后性,当风险大量积累或者金融经济过度发展时,在经济繁荣时其风险不明显,在经济下行阶段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灭,引起实体经济的衰退。

三、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不同产业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都对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实体经济面临着新常态,在告别过去和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苦苦挣扎,转型之痛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再加上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动能不足,而且增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我国社会面临着脱虚向实的巨大压力。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社会中的资本越来越涌向金融经济,“钱生钱”的游戏也愈演愈烈,例如今年年初的宝能与万科之间的控股大战,以及不久前宝能大力扫荡格力电器的股票,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上的恐慌,导致实体经济面临着野蛮人等困境。此外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税负重、政府费用多等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经济比较好时企业还可以承受,当经济下滑时就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最近我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关于实体经济的论述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人们都在不断地思考我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隔离局面,提出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不少的支持,而且还将进一步地加强支持力度。在新时期下,要进一步地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从而提高金融经济的服务能力。尽管国家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这种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因此应当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实体经济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国家应当对实体经济中的不同行业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例如对于金融经济比较活跃的区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于农村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实体经济应当加强政府在金融政策中的支持力度。要不断地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研究,探索二者的发展规律,从而协调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使金融经济能够不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外,国家应当加强对金融经济特别是对金融产品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不断地提高金融经济中的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充分地了解金融经济的风险,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隔绝,防止金融风险在市场中的蔓延。通过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金,这对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如何有效地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发挥金融经济的长处,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的重要经济任务。面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2016年国家在营改增、社保改革等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实体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负担,相信2017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将会有更多的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韵琪 单位:石家庄市河北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彭博.关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5-6.

[2]詹小琴.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商,2016,03:170.

[3]徐垠.试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355-356.

实体经济范文篇6

一、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涵义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是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其形成过程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了大量新的买主,这些新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投机获取价差、牟取利润,而对所买卖的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或盈利能力不感兴趣;由于新买主的不断介入,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经济现象;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裂,便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整个经济衰退。历史上著名的泡沫经济案例有1636年发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791――1720年发生的巴黎密西西比泡沫、在伦敦发生的南海泡沫等,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拉美地区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等。

在讨论泡沫经济时应严格区分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并不等于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上下起伏的经济周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机制会对经济泡沫起制衡作用,无论速度快慢,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会出现一个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将下降。但市场机制对泡沫经济则无能为力,因为泡沫经济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随之上升,市场充溢着买涨不买落的投机气氛,泡沫经济运行不遵循市场的基本运行原则,是市场失灵的特殊典型。1846――1847年英国铁路狂热,1919――1920年伦敦和纽约股票和商品价格暴涨暴跌,1920――1923年德国物价剧烈波动,1982年黄金价格从每盎司850美元跌至350美元等,均是比较典型的经济泡沫的案例。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驽,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则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电子货币、股票、债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落后的虚拟经济会成为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的障碍。

但是,我们应看到,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并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破裂又会引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EdwardS.Shaw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对本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损害,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

四、虚拟经济的功能及其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现的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主要诱导工具。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使发行主体如企业等能及时并充足地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促进优良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获得社会资金的企业有义务提高其经营透明度,由广大虚拟资本投资者予以监督和审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调节资金流向,使社会资本流向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管理规范的行业和企业,使没有前途的企业由于资金匮乏而自生自灭,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在这一方面,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经济近十年的强劲增长。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与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有关,但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巨大支持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风险资本市场为美国的网络经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本,使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其一,虚拟经济在促进社会资本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动了劳动力、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部门,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规模扩张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产权交易方式的创新,为企业低成本规模扩张提供了便利渠道,有助于社会规模经济的发展。其三,制度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源泉。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具影响也最具推动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就是股份制,而股份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股权的分割、设置和股权交易,这些均是虚拟经济的重要范畴。

3、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其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同时也使企业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相对分离,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与处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弱化,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增强。其二,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可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其三,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未来转变,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4、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资产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1995年不变美元)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经网数据处理中心整理。

五、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实现的。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与投机活动始终是共存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资本配置的高效率,取决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而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是依靠投机活动实现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如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等,风险也是通过投机者分摊的。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活动,而投机过度会引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并形成泡沫经济。从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经验看,泡沫经济的产生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直接结果,但与实体经济也有密切关系。引发泡沫经济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货币政策失误与金融监管不当是产生泡沫经济的体制性因素。在金融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低利率和超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大量资金流入股票、房地产等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领域,导致投机活动猖獗,引发泡沫经济。如日本货币供应量在1982――1985年期间十分稳定,经济也稳步增长,出现大量外贸顺差,导致本币升值;且由于日本居民储蓄率始终很高,银行拥有大量过剩资金。为了继续保持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日本央行在坚持零利率政策的同时,多次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量,1987――1990年日本货币供应量(M2+CD)超过了10%;日本银行积极向房地产经营者提供贷款,1985-1987年间对房地产的贷款增加了20%以上。由于大量新增资金并未投入实体经济部门,而是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并使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日经指数1985年为12000点,1986年开始急剧上升,到1989年底已突破39000点,四年之内翻了二倍多;日本土地价格以1980年为100,1985年上升为154,1990年上升为626,日本土地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按当时市值计算,1990年日本的土地总值已达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四倍(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倍多。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其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密切有关的。

2、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过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大量呆账、坏账的存在是引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追逐高利率的利益驱动下,放松金融监管和金融审查,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信贷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贷款抵押品手段非常软弱,许多贷款以被高估的股票和房地产作抵押,当泡沫经济迸裂,股票和房地产价值回归其合理价格时,被抵押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票和房地产等抵押品出现大量缩水,不仅高息无法收回,而且贷款本金亦难以到期收回,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帐面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当广大民众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信心,便会发生挤提,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如泰国银行坏帐占银行总信贷的比例,1996年为9.8%,到1997年就上升为11.9%,1997年8月国际债信评价机构认为,泰国金融贷款中25%付不出利息。银行体系存在的大量呆帐、坏帐已经严重扭曲了泰国的金融体系,积聚了极大的金融风险,引暴了金融危机。

3、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七十年代以后,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上述各国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虚拟经济过快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泰国在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出口以资源型产品而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泰国政府力主投资并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但受教育和科技水平限制,严重制约了泰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泰国政府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该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短期外资大量流入,且被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炒作而非实体经济领域,使泰国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980-1996年期间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占GDP<的比例(%)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97》

4、国际游资的大量存在也是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国际游资属于短期投机资本。从新兴工业化国家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破裂过程看,国际游资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较快,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且在金融监管方面经验不足,使国际游资有了大肆进行投机牟取暴利的机会。

1988-1997年新兴工业化国家股票证券投资流入(亿现价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99年世行发展指标》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必然引发泡沫经济,但并非说虚拟经济快速发展中形成的经济泡沫即为泡沫经济。由于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且美国股市最近持续高涨,引致全球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是否泡沫化的担忧。事实上,美国目前仅仅是存在一些经济泡沫,整体经济并未泡沫化:其一是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是由实体经济中高科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的,80年代之后一直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80年代后为5%,90年代为1-2%,目前为1.5%,失业率不断降低,98年跌至4.3%,消费持续旺盛,兼并收购浪潮风起云涌等,使美国实体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足以支撑美国虚拟经济中的金融泡沫;其二是美国虚拟经济中存在一些金融泡沫是合理的。首先,美国股市虽然频频创出新高,但主要是由NASTAQ科技股的强劲上扬所带动,工业、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股票走势较为平稳。NAST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以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平均为20倍,均处于合理区间,不能仅仅因为一个科技股板块市盈率偏高而认为泡沫成分过大。其次,科技股板块整体市盈率偏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现代的现金流量模型,股票价格更多地反映了投资者对该企业的成长性的预期,股票的内在价值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所预期并接受的现金流所决定,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其公式为:

V=D1÷〔1+K〕

若按此方法计算,除个别市盈率过高的股票,如有的科技股市盈率达2900倍,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大多数科技股若长期保持现在的增长势头,则美国科技股的定价尚不太高。其三,美国拥有全球最为健全、规范、高效的金融体系,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好,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强。因此,美国经济虽然存在一定的金融泡沫,但并未泡沫化。

六、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在看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产生后,无论其持续时间有多长,最后均会发生破裂并引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构成多方面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兴起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可以得到远非实体经济能够企及的很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市、汇市或房地产,使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异常繁荣,资金供求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同时,股市、汇市和房地产业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经济领域,使劳动成本因人力资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产成本的过度膨胀会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力,阻碍出口贸易的增长。泡沫经济所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会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阻碍一国的经济增长。

实体经济范文篇7

(一)金融经济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迅速,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但是其中存在更多的风险,必须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二)实体经济

将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到实体经济上来,推进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要始终保持坚定的发展方向,创新思路并实施具体的行动,以提高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勇气与决心。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中,实体经济是以物物为主要形式的,它与实体经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物质经济基础,而物质经济则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基石。首先,除了内部体制环境以外,外部公司的宏观经营环境对社会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个社会的企业融资情况,总体融资情况以及市场筹资流通的情况都包括在外部企业宏观管理情况中。实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同金融经济间接或直接有关。所以,金融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实业企业的内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也形成着很大影响。其次,掌握充裕的资本是实业经营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在金融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发展的趋势也不尽相同。

三、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影响金融市场,导致其价格产生波动现象

目前,中国的各种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也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股份制改造和内部机制的改革等等,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也实现了尽可能地减少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发生的金融风险,并以此推动了银行业的进步。但是,在中国银行业的变革进程中必然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市场变化,给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一些的问题,例如,在过去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中,以扁平化模式占据主体位置,这就增加了对信贷审批的困难度与要求,规范了风险责任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信贷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冲击。同时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的缺陷也限制了企业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也限制了企业的融资现象,在这个情况下,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流动性,这从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二)严格的融资标准

商业银行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在宏观政策的调整进度中,“一刀切”的行为发生频次很高,但是如果这一行为与一个行业的政策法规出现了一定矛盾,这时政府在银行业中就会采取以信贷维持经济或者减少信用额度的策略,或者针对某些与特定产业政策法规出现矛盾的业务也采取了这样的举措,从而使客户的信用规模大大减少。再者,由于当前的国民经济正具有巨大的发展势头,所以没有目的和计划的企业融资很容易导致了资金不足的结果,而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资格的条件又很高,这就使得对公司的贷款遇到了极大的问题,很难满足对公司的贷款需要,从而造成了企业融资严重短缺的状况出现。

(三)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延缓

中国经济社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日益的提高,而如今正是中国高速成长的时期,在全球经济成长的今天,中国经济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利用网络的新功能,大大加速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步伐,而在经济社会的前进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引进了资源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而利用资源共享经济社会这一模式也强化了中国网络金融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但是,最近几年实体经济盈利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良好经营态势的延续,而在银行中,也出现了贷款成本偏高的现象,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体企业的经济成长。

(四)在市场资本供求中,无序削弱现象严重频繁

目前的金融市场中,国内的市场仍然缺乏很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依然缺乏相对健全的方案等。如今在中国的市场中又有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加入,但是这种金融的发展重心却一般在地产行业中,而这又造成了某些弊病的存在。目前,市场的不规整性已经在相当严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前进,而在市场上可供中小企业发展所用的资本却也越来越少。

(五)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一般是指某种物品的流动,比如食品,而金融经济则是指无形资产的流动,比如货币和证券。不过,正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仍把货币视为主要支出方式,所以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发展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研究也证明,实体经济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实业经济运行为金融创造了基本条件,而且因为金融本身就是虚的,所以失去了对实业经济运行的基础支撑就必然地会产生泡沫。为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就有必须进一步认识实体经济运行与金融服务经济运行中间的相互关联,并厘清二者的发展现状,以深刻理解实体经济运行在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意义。

四、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变动产生的影响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市场失衡

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银行业,政府对实体经济企业进行了很多兼并和收购活动,这也使得经济企业越来越聚集。经济聚集现象也使金融机构的很多高层管理者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回报,为这些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也直接造成了道德上的公共舆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危机。部分人士主张,政府部门应该在公司管理不好甚至倒闭的情形下提供资金援助,或提供融资以挽回局面。但是,这些观点基本上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些无节制的做法使中国很多小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危害,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结果,由于金融市场经济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它在整个市场中的比例也在日益扩大,出现了经济体制失调的现象,而中国的经济体制结构也在进一步变化。

(二)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在中国当前高速改革的经济社会结构中,实业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由于许多国内行业正在遭遇政策变化,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的发达,再加上新科技的进步,使得不少人都存在着被迫下岗的经营风险,这也使得实业经济发展受到了重创。同时由于新的经济常态的出现也促使了实业经济社会进行改革与发展。目前,许多行业如房地产等都在使用虚拟经济,造成了巨额的资本成本。而这种宏观的经济潮流也使工商业经济社会日益缺少发展和壮大自身的能力,在无形之中也对它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五、金融经济和实业经济互动发展的策略

(一)财务准则合理调整

在金融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必须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平衡发展。在政府追求金融财务政策的过程中,一旦因为业务的特殊性或政府提出的投资标准不适当,将会形成十分巨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规范,因为过于严厉或宽泛的金融服务规范都不利于稳定金融经济结构和发展壮大实体经营。还有,有些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财务政策的改变。所以,在建立金融机构财务管理规范的过程中,有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各个方面,实业经营中的企业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政策的改革,同时也要进行完善的内部决策管理,积极预警可能的融资危机,以及寻找合理的资金投资渠道。

(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在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往往面临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逾期现象,而一旦这种现象没有有效得到处理,则不但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也将形成重大的危害。所以,中小企业在发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就有必要进行客观评价该公司的商业信誉情况,并按照客观评价结论发展各种电子商务业务,为中小企业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网络金融服务是一个虚拟经济,因此中小企业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也相当敏感,信贷额度的细微变动往往直接关联着一个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的混乱,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改善实际经营,也是网络财务的实效性。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建设社会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诚信体系来建设互联网财务体系,并着重于对互联网金融负责人的监督管理,以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中国的金融服务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

要让金融经济和实业经济之间进行更加顺畅的交流,就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从而使得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调动相应的管理能力。有关行政机构应当充分关注与改革金融业发展环境,如实管理与引导,全面动员社会各阶层,积极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真诚构建良好金融服务生态环境。目前,由于不少金融机构仍在实际业务流程中承担部分业务责任,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需要逐步去除它。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地方金融机构数量还有不少,其投资资金和股份的比例也很大。政府适当扩大机构的资本规模,保证在实施监督管理与调控工作过程中拥有的资本比例满足维持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做好网络金融体系的建设

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开展时期相对较短。因为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相对的时间采用电子计算机来管理财务活动,这就使得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各类财务管理活动的现实需要,从而出现网络风险的概率也相当大。所以,企业在开展各类网络金融服务活动以前,就有必要针对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发展,积极建设网络金融服务机制,有效预防各类网络风险,以推动当前各类网络金融服务的有效开展。

(五)政府做好监管和指导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出现,虚拟行业的经济总体增速提升,而虚拟行业的资本流向也不断上升,给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增加了障碍。所以,地方政府就需要做好监督与引导,以有效突破制度与体系的束缚,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流动,以持续提升政府收入水平。同时,还必须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技术举措减少政府直接投资额度,从而为减少证券发行等中小公司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支持。另外,必须通过构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支持的科学评估系统与保证金体系,根据资本投入比例与收益的方向,对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对支撑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金融机构做出科学评估。估值可以为严重偏离了现实经济发展方向的政府机构寻求补偿和问责制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其行为和产生更有利的社会影响,也可以推动实体经济更好成长。

(六)改善金融机构的运作和治理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实体经济,尤其是银行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扶持政策措施不断快速而密集地落实。所以,想要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品质与效能,除进一步提升金融的意识形态之外,还必须提升内部管理规范与运营实力。这就意味着激励机制与威慑机制的有效协调,内部审批工作过程的进一步完善,风险机制的优化和诚信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在跨几个地方开展调研时,调查表明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比大中型商业银行更加灵活,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灵活性,同时还在于它不需要多余而烦琐的内部审核步骤,这也表明金融机构拥有很大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其内部机制。

六、结束语

实体经济范文篇8

一、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涵义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是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其形成过程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了大量新的买主,这些新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投机获取价差、牟取利润,而对所买卖的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或盈利能力不感兴趣;由于新买主的不断介入,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经济现象;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裂,便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整个经济衰退。历史上著名的泡沫经济案例有1636年发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791――1720年发生的巴黎密西西比泡沫、在伦敦发生的南海泡沫等,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拉美地区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等。

在讨论泡沫经济时应严格区分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并不等于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上下起伏的经济周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机制会对经济泡沫起制衡作用,无论速度快慢,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会出现一个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将下降。但市场机制对泡沫经济则无能为力,因为泡沫经济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随之上升,市场充溢着买涨不买落的投机气氛,泡沫经济运行不遵循市场的基本运行原则,是市场失灵的特殊典型。1846――1847年英国铁路狂热,1919――1920年伦敦和纽约股票和商品价格暴涨暴跌,1920――1923年德国物价剧烈波动,1982年黄金价格从每盎司850美元跌至350美元等,均是比较典型的经济泡沫的案例。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驽,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则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电子货币、股票、债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落后的虚拟经济会成为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的障碍。

但是,我们应看到,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并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破裂又会引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EdwardS.Shaw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对本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损害,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

四、虚拟经济的功能及其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现的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主要诱导工具。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使发行主体如企业等能及时并充足地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促进优良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获得社会资金的企业有义务提高其经营透明度,由广大虚拟资本投资者予以监督和审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调节资金流向,使社会资本流向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管理规范的行业和企业,使没有前途的企业由于资金匮乏而自生自灭,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在这一方面,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经济近十年的强劲增长。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与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有关,但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巨大支持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风险资本市场为美国的网络经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本,使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其一,虚拟经济在促进社会资本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动了劳动力、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部门,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规模扩张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产权交易方式的创新,为企业低成本规模扩张提供了便利渠道,有助于社会规模经济的发展。其三,制度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源泉。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具影响也最具推动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就是股份制,而股份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股权的分割、设置和股权交易,这些均是虚拟经济的重要范畴。

3、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其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同时也使企业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相对分离,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与处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弱化,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增强。其二,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可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其三,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未来转变,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4、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资产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1995年不变美元)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经网数据处理中心整理。

五、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实现的。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与投机活动始终是共存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资本配置的高效率,取决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而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是依靠投机活动实现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如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等,风险也是通过投机者分摊的。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活动,而投机过度会引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并形成泡沫经济。从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经验看,泡沫经济的产生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直接结果,但与实体经济也有密切关系。引发泡沫经济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货币政策失误与金融监管不当是产生泡沫经济的体制性因素。在金融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低利率和超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大量资金流入股票、房地产等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领域,导致投机活动猖獗,引发泡沫经济。如日本货币供应量在1982――1985年期间十分稳定,经济也稳步增长,出现大量外贸顺差,导致本币升值;且由于日本居民储蓄率始终很高,银行拥有大量过剩资金。为了继续保持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日本央行在坚持零利率政策的同时,多次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量,1987――1990年日本货币供应量(M2+CD)超过了10%;日本银行积极向房地产经营者提供贷款,1985-1987年间对房地产的贷款增加了20%以上。由于大量新增资金并未投入实体经济部门,而是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并使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日经指数1985年为12000点,1986年开始急剧上升,到1989年底已突破39000点,四年之内翻了二倍多;日本土地价格以1980年为100,1985年上升为154,1990年上升为626,日本土地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按当时市值计算,1990年日本的土地总值已达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四倍(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倍多。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其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密切有关的。

2、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过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大量呆账、坏账的存在是引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追逐高利率的利益驱动下,放松金融监管和金融审查,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信贷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贷款抵押品手段非常软弱,许多贷款以被高估的股票和房地产作抵押,当泡沫经济迸裂,股票和房地产价值回归其合理价格时,被抵押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票和房地产等抵押品出现大量缩水,不仅高息无法收回,而且贷款本金亦难以到期收回,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帐面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当广大民众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信心,便会发生挤提,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如泰国银行坏帐占银行总信贷的比例,1996年为9.8%,到1997年就上升为11.9%,1997年8月国际债信评价机构认为,泰国金融贷款中25%付不出利息。银行体系存在的大量呆帐、坏帐已经严重扭曲了泰国的金融体系,积聚了极大的金融风险,引暴了金融危机。

3、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七十年代以后,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上述各国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虚拟经济过快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泰国在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出口以资源型产品而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泰国政府力主投资并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但受教育和科技水平限制,严重制约了泰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泰国政府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该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短期外资大量流入,且被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炒作而非实体经济领域,使泰国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980-1996年期间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占GDP<的比例(%)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97》

4、国际游资的大量存在也是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国际游资属于短期投机资本。从新兴工业化国家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破裂过程看,国际游资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较快,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且在金融监管方面经验不足,使国际游资有了大肆进行投机牟取暴利的机会。

1988-1997年新兴工业化国家股票证券投资流入(亿现价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99年世行发展指标》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必然引发泡沫经济,但并非说虚拟经济快速发展中形成的经济泡沫即为泡沫经济。由于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且美国股市最近持续高涨,引致全球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是否泡沫化的担忧。事实上,美国目前仅仅是存在一些经济泡沫,整体经济并未泡沫化:其一是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是由实体经济中高科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的,80年代之后一直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80年代后为5%,90年代为1-2%,目前为1.5%,失业率不断降低,98年跌至4.3%,消费持续旺盛,兼并收购浪潮风起云涌等,使美国实体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足以支撑美国虚拟经济中的金融泡沫;其二是美国虚拟经济中存在一些金融泡沫是合理的。首先,美国股市虽然频频创出新高,但主要是由NASTAQ科技股的强劲上扬所带动,工业、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股票走势较为平稳。NAST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以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平均为20倍,均处于合理区间,不能仅仅因为一个科技股板块市盈率偏高而认为泡沫成分过大。其次,科技股板块整体市盈率偏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现代的现金流量模型,股票价格更多地反映了投资者对该企业的成长性的预期,股票的内在价值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所预期并接受的现金流所决定,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其公式为:

V=D1÷〔1+K〕

若按此方法计算,除个别市盈率过高的股票,如有的科技股市盈率达2900倍,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大多数科技股若长期保持现在的增长势头,则美国科技股的定价尚不太高。其三,美国拥有全球最为健全、规范、高效的金融体系,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好,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强。因此,美国经济虽然存在一定的金融泡沫,但并未泡沫化。

六、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在看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产生后,无论其持续时间有多长,最后均会发生破裂并引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构成多方面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兴起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可以得到远非实体经济能够企及的很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市、汇市或房地产,使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异常繁荣,资金供求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同时,股市、汇市和房地产业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经济领域,使劳动成本因人力资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产成本的过度膨胀会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力,阻碍出口贸易的增长。泡沫经济所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会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阻碍一国的经济增长。

实体经济范文篇9

关键词:普惠;eWTP;跨境电商;跨境电商综试区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基础。随着数字技术快速更新,实体经济发展愈加离不开数字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代表,跨境电商使得进出口贸易的主体、商业形态、商业模式急剧变化,促进了经济与贸易的普惠发展。2019年6月,义乌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共建eWTP全球创新中心。在普惠发展背景下,探索借助eWTP实现义乌作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体经济再发展的可能。

1eWTP的概念

eWTP由马云于2015年提出,后于2016年被写入G20峰会公报,意为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其意在借助数字技术,打破跨境贸易壁垒,便利化跨境贸易,促进贸易一体化,使全球成为无障碍贸易区,使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普惠世界各国各界。eWTP的建立,一方面,实现公私对话,让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参与到跨境贸易的规则制定中,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话语权,以一个共同的中小微企业联盟实现与大企业、各国政府间的快速对话,从而做到简化贸易规则、制定交易规范、确保行业标准、协同关税和便捷化通关等[1]。另一方面,促进跨境贸易快速迭展,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在世界各地设立多个数字中枢e-hub,从而形成数字通路e-road,打造完整的商务生态圈,实现各国间中小微企业、消费者的联动反应,达到商业和商态的增幅效应。

2义乌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第一,自2014年开始,义乌市政府努力搭建的“一展一会”已经成为义乌跨境电商行业的风向标,受到国内外相关从业者的广泛关注;第二,自2015年开始,义乌举办各类跨境电商系列活动,为跨境中小微卖家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第三,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义乌政府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港等国际物流新渠道,为义乌及周边跨境电商卖家提供多元化的物流方式,成为跨境贸易新的增长点。截至2018年,义乌外贸网商账户数超14万个,涵盖饰品、鞋服、五金家具、母婴等众多传统优势品类,不断分裂出如C2M、B2B2C、C2B、C2B2C等新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此外,跨境合作的国际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已与非洲、阿拉伯地区、欧美等200余国家建立稳定密切的联系。义乌跨境电商经历十多年发展,发展空间逐渐减小,市场范围逐渐饱和,竞争力业已露出疲态,迫切需要实现市场转型,加快市场创新,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再发展。2018年7月,义乌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该综试区包括义乌片区和金义都市片区,借以整合义乌及周边跨境电商资源,以电商为渠道嫁接实体,引导两个片区各专业市场融通线上线下资源,与杭州、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互补,推动行业产业内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传动。

3义乌实体经济再发展的难点

义乌跨境贸易发展主要依托中小微企业,这些跨境电商从业主体的特点在于企业小、平台多、小批量、多频次。中国虽然早在2001年就加入了WTO,但是WTO始终是一个政府主导的,主要为各国支柱产业、企业进行切磋商谈的多边贸易体制。虽然WTO框架下的电子商务规则也在制定中,但其中关于税收、贸易便利化等仍远未涉及。这就决定了当前大多数义乌跨境电商卖家需要在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外贸环境下进行交易,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目前,跨境电商的物流模式主要有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海外仓等。义乌中小微企业为主导的特点就决定了无法通过自建物流的方式来达到包裹传输,只能选择第三方物流或海外仓。这两种方法需要实现国内外物流服务的对接与融合,国内间、国际间与目的国物流间衔接缺乏协同,跨境物流缺乏统一数字化管理也导致了语言、习俗、技术、政策等相关环境缺乏协同,进而导致了跨境物流效率滞后,无法赶上跨境商贸活动的发展速度。物流的效率低下导致买方收货时间较长,派错件、错派件等情况频发,进而拉长了整个跨境订单的收货时间,极大地降低了资金回笼的速度。这也就导致了大多数资金储备不足的义乌小企业、初创者长期处在破产边缘,民间借贷、企业联保破产时有发生。义乌的跨境出口市场面向的国家和地区多达200余个,各地区的数据监管方式不同、监管的数据类型不同。因此在跨境交易过程中,因数据信息监管不对称导致的问题极多,如消费者隐私泄露、消费者购物数据违规抓取、消费者黑名单难制定、贸易合作信用体系无法搭建等。

4借助eWTP实现经济再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数字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以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规划为基础,借助eWTP平台,引入一套实用、全面的数字服务解决方案,包括分布式计算、云计算、数据挖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满足综试区建设需求,以数字技术迭代更新打造经济发展引擎。义乌拥有大量跨境电商案例,借助eWTP这样一个平台,将这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入,供各不同企业、政府、国际组织、学术界和社群等利益攸关方共同评估讨论,探讨和研究出符合全球经济和电商发展的最佳范例、行业产业标准和商业实践规则[2]。而作为第一参与者的义乌中小微企业,可以优先享受这些规则、标准带来的好处。

跨境电商小规模、多品类、碎片化、高频次的特性决定了传统的通关方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义乌作为全国唯一设立海关的县级市、“义新欧”班列的运邮快件试点,可以利用eWTP平台改进现有通关程序,借助数字化技术建设数字关境,提高跨境商品在不同国家流转通关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完善跨境电商生态环境意味着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各个架构环节都要紧密合作、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奋进的态势。在这一过程中,eWTP依托其平台性综合影响,一方面促进着各国间中小企业对消费者、消费者对消费者、消费者对企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构建了从商业到政府的全新沟通桥梁,以商业诉求来促进企业与政府间的对话,方便企业对跨境电商政策与监管模式提出建议,引导政府优化各项投资,强化实体经济的主导权,提升浙中经济在跨境贸易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晓龙,王健.eWTP倡议下构建国际贸易新规则的探索[J].国际经贸探索,2018(11):103-115.

实体经济范文篇10

关键词:资本市场,虚拟经济,衍生市场,新兴市场

次贷危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而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危机。所谓资产价格泡沫,就是资产的价值与价格离得太远。这里有一个常识的判断,泡沫是非常脆弱的,泡沫的破灭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实上,华尔街金融巨头,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已经在虚拟经济的泡沫中灰飞烟灭。

衍生产品与虚拟经济

这次美国华尔街爆发的次贷危机的泡沫,包含很多内容,从信用泡沫--产品泡沫--资金泡沫--价格泡沫--市值泡沫,形成一条长长的泡沫链。

最底层的标的次级贷款是一个巨大的信用泡沫。抵押贷款是一个信用产品,信用产品应该带给有信用的人。但是,次级贷款把一个信用产品贷给了一些低信用,甚至没有信用的群体。而且附加了许多加大信用风险的优惠条件,比如零首付,比如,延迟本金还款等等。次级贷款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信用泡沫。

基于这个1.5万亿美元的信用泡沫,创造了超过2万亿的资产证券化产品(MBS),超万亿的债券抵押凭证的所谓结构化产品(CDO),近万亿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为了这些证券的高评级,债券保险公司产生2.4万亿担保产品,以及各自近万亿的信用卡证券化产品,汽车消费贷款证券化产品。眼花缭乱的产品泡沫以及伴随的价格泡沫,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值泡沫。超过美国4.3万亿的国债市值两倍。一旦那些一厢情愿的假设,比如房价不断涨、利率长期低发生变化,次贷违约率上升,危机就爆发了。

价格泡沫和市值泡沫的制造与巨大的杠杆交易放大资金泡沫密切相关。在次贷危机中倒闭的著名的凯雷资本下面的凯雷基金,泡沫高峰期间,其6亿多的资本金,把管理的资产放大到200多亿,杠杆倍数高达32倍。当市场下跌3%,凯雷基金面对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不得不黯然退出曾几何时还叱咤风云的华尔街历史舞台。

我们看到,这里最关键的部分是,这些也冠名为“产品”的东西,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价值,并没有创造任何真实的财富。产品链越长,越不知标的为何物。次贷衍生品数万亿上十万亿的市值,是被虚拟货币托起的泡沫,是杠杆交易方式放大的虚拟财富,使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到危机四伏的地步。

美国前财长保罗·奥尼尔认为,“通过扰乱世界货币市场获益的人是投机者。在我看来,他们并没有提供多少有用的价值。”奥尼尔对金融市场的观点以及其为金融市场制定规则的重要的职责,挑战了金融机构的巨大利益,这可能是其被迫从财长位置上辞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价格泡沫结局是危机

我们已经看到,次贷泡沫最后只可能是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就是泡沫破灭,瞬息之间,数万亿数十万亿的虚拟财富消失,化为乌有,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几乎摧毁华尔街。次贷危机从新世纪抵押贷款公司的关闭开始,次贷违约,沿着次贷产品的证券化产品、结构化产品、保险互换产品、债券保险、债券市场、信用卡证券化产品、消费信贷证券化产品直至债券保险公司,都深陷危机。贝尔斯登倒闭,把危机的严重程度提高到红色警报,几乎所有金融公司都陷入了次贷危机的漩涡。政府支持的最大的房地产抵押担保机构--房利美、房地美被接管,雷曼兄弟已经成为贝尔斯登第二,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命悬一线。这些百年老店迅速从华尔街消失,宣布华尔街过度虚拟的经济的失败。试想,如果不是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联储可以随心所欲发美元,华尔街大大小小的金融公司,完全可能重现1997年泰国一天关闭58家银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一幕。

次贷危机把另外两大经济主体拖入衰退。受次贷影响英国北岩银行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挤兑行为,最后英国政府对其实施了国家收购。因为直接持有大量次贷衍生产品,欧洲成为重灾区。虽然欧洲央行的大规模注资,使欧洲所有金融机构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因次贷延伸影响,一般滞后美国一年的欧洲经济已经开始面对衰退。日本经济也重返了负增长之途。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危机一触即发。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买,证券投资资本大规模撤出华尔街和其他国际金融市场,进入商品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推高了石油粮食价格,全球通货膨胀急剧恶化,超过70个发展中国家通胀超过两位数。美国的通胀已经5.6%,欧洲的通胀大大超过警戒线,使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处于经济放缓与通胀的两难之间。全球通胀是否最终引发全球危机还要拭目以待。

新兴市场发展应“脚踏实地”

次贷泡沫使华尔街伤筋动骨,使全球经济陷入深重的危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连华尔街都难逃劫数,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基础和相应金融体系不足以与金融资本一较高下之前,切不可以身犯险。

新兴市场多是初级市场,或者是不成熟的市场,夯实金融市场基础,是初级市场的根本大计。次贷泡沫的危机给新兴市场最大的启示是,新兴市场最应该夯“实”的基础,就是不要远离实体经济,不要过度虚拟,要成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

新兴市场要扎扎实实发展与实体经济联系最密切,有效把资源配置给有成长、有价值的行业和公司的不同层次的市场,比如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主板、三板、企业债、公司债市场。只有以上市公司的价值增长和发债公司的价值增长为投资目标的市场,才是金融证券市场的基础,也是金融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培育优质上市公司和发债公司,使公司业绩不断增长,做实做强做大基础“标的”的市场,才能分享企业和公司的成长,才能分享经济的成长,而不会被过度虚拟的泡沫经济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