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6:16:15

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范文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品牌策略

Thediscussionabouttheimplementationof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brandstrategy

Abstract:It’s28yearssinceourcountryhasbeenimplementingtheOpeningandReformPolicy。Thegeneral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haveobtainedarapiddevelopmentinthebrutalcompetition。Inpresentmarketcompetition,thedifferencesintheproduct’stperformance,qualityanddesignaregettingsmallerandsmaller。AfterourcountryhadjoinedtheWTO,muchmoreoverseaswell-knownbrandspumpedintoourmarket。Inthiscase,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havetosetupacorrectbrand-consciousnessandimplementascientificbrand-strategy,inorderthat,wewouldbeabletostandfirmlyandgrowstrongerinthecompetitionoftheintegratewiththeglobaleconomic。Thisarticlehasanalyzedtheproblemsnowexits。Inthebrandfoundationandthecauseoftheseproblemsinthepointofthepresentsituationofthesmallandmedium-sizedbranddevelopment。Throughtheseanalysis,ithasaprobeintotheproblemofhowcouldthe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oimplementascientificbrandstrategythattheycanadapttothebrutalmarketcompetition。

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Brand;Brandstrategy

一、品牌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一)品牌的定义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美国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1]一个完整的品牌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1.品牌名称

品牌名称是品牌中可以用言语称呼的部分,如“长虹”、“青岛海尔”、“五粮液”等。品牌的名称具有专有性,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未经品牌所有人许可,他人无权使用。[2]

2.品牌标志

品牌标志是品牌中易于识别,但不能用言语称呼的部分,是记号、图案、色调的组合。如国际著名时装品牌法国的“皮尔·卡丹”(PierrCardan),在其时装商品上法文签名的组合。

3.商标

商标是企业用文字、语音、色彩、字型、图案等元素来表征自己品牌的法律界定。商标一般经过国家或国际商标管理机构审核注册后商标所有人就有了使用该商标的各项权利,受法律保护,未经许可他人无权使用,具有排他性。

4.名牌

所谓名牌,是知名品牌或著名品牌的简化用语。实际上它是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象征,它是以其卓越超群的性能和雅俗共赏的外观来占领国内外市场,征服国内外用户和消费者的优质商品。

(二)品牌的基本特征

1.品牌是商品的标志

品牌是商品的标志,是对消费者的承诺和保证。品牌以可靠的质量,简易的名称,精致的包装,良好的服务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2.品牌具有表象性,专有性和识别性

品牌是无形的,它通过文字、图案、符号、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一系列物质载体来表现自己品牌是企业专有的,经注册的商标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其他的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品牌还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它能帮助消费者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快速地找到并购买。如快餐连锁巨头麦当劳,不论你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只要看见那代表着欢乐和美味的金黄色双拱门“M”标志,你就会快做出识别和选择。

实施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一主体

山西省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时提出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概念,即每个贫困村都要有特色产业和产品,都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山西省的经验出发,应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的经营优势,参与到“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构建中来。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1)当村与村之间的资源禀赋雷同时,如何进行特色产业选择;(2)按资源禀赋条件来选择是否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结构;(3)经营主体最终的成果能否克服农产品需求弹性较低的缺陷。为此,笔者将就此展开主题讨论。

1农业精准扶贫所面临的挑战

1.1资源禀赋优势与资本短板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挑战

这里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两大板块,而这两大板块所存在的短板在山西省贫困县域普遍存在。相比较而言,人力资本短板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破解,而资金短板则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难以有效突破。因此,在走“一村一品一主体”道路时,上述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1.2资源禀赋优势与需求结构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挑战

各贫困村的资源禀赋条件主要反映在其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而这属于客观存在的实体,其并不一定会与市场需求结构相匹配。事实表明,在村落之间资源禀赋条件雷同的情形下,根据资源优势来发展农业生产和服务,往往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可见,这就无法与市场需求结构建立起有效的契合。

1.3资源禀赋优势与价格弹性之间矛盾所形成的挑战

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即使部分贫困村根据资源禀赋优势采取了“一村一品”战略,但由于农产品固有的价格弹性较弱的经济学特征,使得农业生产服务存在着大年、小年之分。这样一来,必然会对精准扶贫带来资源浪费和舆论上的负面影响。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2.1基于“互联网+”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来源

山西省作为资源大省,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着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巨大挑战,从而无法在财政和资本市场向精准扶贫领域做过多的资金倾斜。这就要求,当前需要在“互联网+”模式下创造性的利用已有的线上融资模式。对此,在实践层面仍属于亟待探索的领域。然后,这却是拓展资金资本的重要手段。

2.2锁定目标市场需求结构优化域内产业环境

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拓展对市场区域的理解。在当前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山西省贫困村农业项目的选择应着眼于域外乃至全球市场,在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下,实物产品在流通中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当然,针对全域旅游类的服务性产品,则仍可以在电商平台上产品信息。为此,需要锁定目标市场的需求结构来优化产业环境。

2.3采取村落协同互助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针对农产品普遍存在的价格弹性较弱的现实,在精准扶贫领域需要通过树立“一主体”的方式在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整体推动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要求下,则需要采取村落协同互助的方式来实施。

3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精准扶贫的具体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3.1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精准扶贫要求联系起来

中央所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我国农业整体发展而言,所以其中并没有为精准扶贫做出策略性指导。为此,包括山西省在内的精准扶贫工作组,首先就需要将其与目前的贫困村扶贫实际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单纯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其只能为精准扶贫提供原则性指导意见。而对于选择怎样的项目将其作为品牌来打造,以及培育经营主体来起到带动作用,则仍然需要县域政府沉下心来去做大量的工作。

3.2基于“互联网+”以众筹模式解决部分扶贫资金

目前困扰山西全域精准扶贫的难题仍是资金瓶颈问题,首先随着地方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使得无法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另外,依靠财政拨款这无疑将制约其它社会民生工程的建设。为此,能否在“互联网+”基础上引入众筹模式,则是值得探索的途径。如,将贫困村扶贫项目在网上进行公布,并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在网络发起众筹活动,这样既能起到宣传项目塑造品牌的作用,也能充分获取社会闲散资金的支持。

3.3夯实农村供应链网络系统推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

作为中部省份的山西省,因其自然条件所决定,其许多优质农产品无法有效流通到更广阔的市场中,从而在周边区域销售便导致了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同时也无价格优势。为此,在精准扶贫中还需引导有条件的农户走农村电商的道路,进而将过剩的生产能力向更远的域外输送。因此,未来山西省政府还应在夯实农村供应链网络系统上下功夫。笔者建议,可以采取PPP模式来解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3.4培育经营主体激励其参与到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

随着“一品”的出炉,紧接着就需要培育“一主体”了。笔者建议,根据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应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将能避免传统“农户+企业”所遭遇到的资本侵蚀问题。县域政府应按照市场原则来给予经营主体必要的激励政策。但与此同时,该主体应切实履行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并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社员入股的形式来开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样一来,才能在贫困村形成以输血为造血的效果。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探讨。不难预期,本文基于山西省精准扶贫现状所作出的策略,对于我国其它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仍有应用价值。

4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展望

4.1在宏观层面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玉米库存已达到2亿吨,这一仓储现状显著表明了我国已存在着严重的玉米供过于求问题。然而,大豆农产品每年仍需要大量进口。因此,这就需要应从国家财政补贴层面,引导大豆产区的农户加大大豆生产力度。但这里也需要重视一个问题,即如何保障玉米种植户的经济利益,他们也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笔者认为,优化玉米过剩农产品的目标价实施策略应是当务之急。

4.2在微观层面进一步夯实农业规模化

通过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的减少,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正在流转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实施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园本开发;实施策略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基于幼儿整体发展和幼儿园园本课程目标,通过挖掘本地资源特色设计新型主题活动,根据幼儿的既有认知经验对主题课程做出调整,赋予其丰富的教育价值,这对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针对主题活动的有效展开,教师要能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借助传统节日载体,从不同方面探究如何利用主题课程资源实现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1开拓多种途径

“修炼”,在多方调查探究中收集有效信息主题课程的开发设计离不开一线教师的资料搜集与调研,在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改变过去抱着既定园本或依据小学教学内容传授幼儿知识的固有观念,创新思想意识,重视本土资源文化与园本课程开发的融合,结合本班幼儿的既有认知水平搜集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信息,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我、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效的本土资源信息进行整合。首先,教师要积极参加幼儿园或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网络学习与外出学习,在培训中与专家和优秀教师交流探讨,结合理论与实践共同商定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计划。[1]其次,在实际主题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幼儿园要能选出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开展实践探究,通过与幼儿家长、社会团体与传统文化传人的访谈搜集与本园、本班幼儿教育相契合的教育资源,教师要能够将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分析和筛选,保留有效教育资源信息。而针对本地区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有做青饼、吃青饼的风俗习惯,我们在确定设计与“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相契合的活动时正值清明时节,在厨艺室活动“香香青饼我来分享”中观察和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通过细致观察,将孩子们的兴趣点收集起来,如孩子们喜欢吃青饼,还在吃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草”,这是什么?为什么在饼里放草?在生成性主题的教育价值分析中,我们以“艾草”为切入点,结合园内花坛中长满的艾草实地资源,通过联合家长共同研读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号召幼儿家长中有制作青饼经验、了解青饼历史渊源的长辈参与进来,同时教师也及时引导幼儿实地反复观察和探究,在有效信息整合中为后续主题进行奠定基础。

2基于儿童本位思想,筛选探究重点,确立主题活动目标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实施,儿童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受到教师重视。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途径,其目的是让孩子在自主自由的空间环境中探索快乐成长的奥妙。教师在确定探究内容、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时要能够基于儿童本位思想,在既有资源的整合筛选中确定重点,科学制定主题活动目标。比如,在本次活动主题目标的设计中,我们秉承“幼儿走在课程的前面”的原则,坚持儿童本位,从幼儿的兴趣点问题出发,重点梳理了“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饼”“青饼是用什么做的”“青饼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制作工具有哪些”等探究内容,并基于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主题总目标: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吃青饼是清明节习俗之一、认识制作青饼的主要原料———艾青,能和其他植物区别,知道其功效、了解青饼制作的基本过程,认识制作青饼的工具、学习制作青饼,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和自己的创造想法,感受民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在确定主题活动总目标的基础上,再次召开相关的会议对主题活动从不同领域进行细化性的目标制定,在具体活动目标的引领下有序开展主题活动。

3利用思维导图拓展确定主题框架,完善模块网络体系建构

不同主题的教育资源在幼儿能力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也不同,在深度调研本地区本土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将琐碎、零散的本土文化分解为五大领域中的教学模块内容、整合成不同主题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将主题分解为不同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模块化网络,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完成体系构建,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合理化。比如,以自然主题探究活动“寻青闻香”为例,这个阶段的主题主要是教师带领孩子探秘大自然,寻找艾草,引导孩子运用科学观察和对比的方式发现艾草的特征,多角度认识青饼的制作原料。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自己先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艾草的知识,包括历史、生长周期及四季变化,生活中艾草的功用效能及其生活习性和环境要求等,同时布置课前任务:请家长带领幼儿到不同地方寻找艾草,在寻找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艾草,在集体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信息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思维导图中,以有效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艾草的知识网络,同时在主题探究时,学生也会从不同方面发现艾草的生长变化关系,在思维导图的丰富中预设主题内容。在个别操作活动实施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兴趣点动手探究,在丰富的探索材料辅助中,实现幼儿个体经验建构和活动自主发展。针对不同领域的主题模块建构,为了能一目了然地明确学习内容,让幼儿认知更加清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子主题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一一罗列出来,这样,在形象生动的图式展现中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主题活动实施中,使幼儿的思维更加明晰。

4根据本园各班幼儿特点,设计多种主题活动并充实内容

针对在思维导图设计中细化出来的不同模块子主题,教师在不同领域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中找到与幼儿既有认知相契合的活动,在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实施中丰富和优化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实五大教育领域的主题教学内容,挖掘对幼儿身心有益的、极富教育价值的主题,将其系统化,并针对这些内容设计子主题教学目标,细化主题活动方案,以探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策略。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推进实施,探索艾草和制作青饼活动受到季节性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实施过程受到了阻碍,遇到了瓶颈。但由于班里的幼儿在此前活动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也调动了其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商讨中一致决定继续优化调整活动内容,由此诞生了以“卖青饼”为主的“青饼铺子”活动,在这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以以下两点作为切入点:首先,在绘画或手工课活动中引导孩子们探索创造青饼的各种形状;其次,基于数学活动发展幼儿买卖交往的游戏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孩子们的协作交往能力。针对绘画活动,我主要引导孩子结合以往制作青饼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制作类型各异的青饼娃娃,可以是以绘画的形式脑洞大开,也可以利用橡皮泥捏出不同造型的娃娃,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审美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基于数学活动发展幼儿买卖交往能力的主题活动灵感正是来源于“青饼娃娃”制作活动,当孩子们用橡皮泥和粘土制作出青饼后,其中一个孩子问:“老师,我做的这个青饼娃娃可以到游戏区去卖么?”基于这一提议,我们立刻组织了“青饼铺子”活动,根据幼儿制作的青饼质量,在买卖区设计了不同价位表,一位幼儿充当老板,其他幼儿作为客户来买,在角色游戏实施中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也有效充实了主题活动内容。

5在活动主题深入推进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本土资源是彰显幼儿园园本课程特色的核心因素,是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3],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将当地具有特色的物质及文化资源整合到课程教学中,利用园内外的优势资源,在体验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中内含的传统文化因素,有效将其渗透到主题课程中,在幼儿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清明前后人们采青淘糯米做青饼、吃青饼,是流传已久的风俗习惯。在园本化教育资源的挖掘过程中,传统文化人文资源成为完善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主题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利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清明节,将这一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与幼儿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习俗和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幼儿在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激发其创造力,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启发中让幼儿感知传统文化,丰富幼儿的精神文化世界。

综上所述,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极富地域特色的园本及班本课程实践性取向较强,对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发展和其主动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教师在开展设计主题课程活动时,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多个方面着手切入,结合本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特色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五大领域活动,通过多方调查探究收集有效信息;筛选探究重点并确立主题活动目标;利用思维导图拓展确定主题框架;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多种主题活动;在活动主题深入推进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在优化主题设计过程的同时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应丽萍,施晓梅.基于幼儿生活的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以“家乡美食”主题活动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17):73-76.

[2]江旭琳.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实施幼儿发展评价的价值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7):70-72.

实施策略范文篇4

关键词:ERP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

1.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

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国民经济信息化中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基础,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企业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和人财物资源配置的整个流程,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分析、计划安排、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连接和高度集成。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工业利润的04%、外贸出口的06%是中小企业贡献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占新增就业人数的09%左右,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关乎全局、关乎民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很低,调查显示:欧美中小企业信息化比例为60%,而我国只有3%,在工商部门登记的10万家中小型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拥有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手段。可见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还不能适应信息经济发展的要求,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原因分析

2.1资金约束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在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有限的资金也多运用到增加设备、原料和人员之上,对于“虚无飘渺”的ERP,中小企业很难做出投资决策。

2.2人才约束人才问题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小企业中缺乏懂工艺、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的人才,没有专门从事企业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很难留住TI专业人才。

2.3主体错位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在ERP实施中,企业应该处于主动的地位和主体的态势。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由软件商主宰ERP市场,忽视了企业的主体化,对企业在ERP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有些软件公司甚至用“流程铁定”的概念欺骗企业。

2.4软件针对性不强IT168用了几年时间收集了大约010多份ERP方案,经过专家对近1000个方案的点评和研讨证实:功能性不足,安全性不够,扩展性不保。靠模块堆积、图示唬人的方案占了近四成多。软件商们没有或是不愿做“市场适应性”工作,许多需要ERP的企业买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2.5实施中的组织结构障碍实施ERP,为精简组织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但旧有的组织结构会与其产生严重冲突,撤并这些机构也会引起人员动荡,甚至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秩序和业务发展。

3.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PR策略探讨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能否与企业各项工作相融合,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成败。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大华特种带制造有限公司的ERP项目实施,结合该公司项目实施情况,笔者认为在中小型企业实施ERP项目时,除了经常提到的选型和“一把手工程”外,下述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3.1价格适中、经济实用。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动辄上百、上千的ERP软件是中小型企业不敢奢望的,计世资讯(CCWReserach)的研究表明,高达69%的用户认为,ERP产品的价格应该控制在05万以下,而中小企业对ERP产品价格的期望则更低。可喜的是,2005年的ERP市场似乎正在满足这一需求—包括用友、金蝶在内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开始抛出价格较低、实施周期短的低价产品,用友甚至抛出了每套仅2万元的产品,c并向业界提出了“ERP普及化”的口号。

3.2切合需求、讲究功效。中小企业实施ERP项目与否的考虑因素是:它是否对企业有用。中小企业更注重立竿见影的短期效益,要求ERP项目实施时间短,能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内部上上下下都认识到ERP的作用,才是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最好时机。

3.3紧扣流程、优化管理。软件公司的ERP产品多是“通用件”,而中小企业行业多样,流程各异,ERP软件买来就用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按照企业流程定制和改造ERP软件是最为合理的做法,但高昂的价格经常让中小企业止步。

3.4细分产品、建立标准。信息化工作的前提是信息标准化。对企业多样的产品类别进行细分,编制产品目录表,定义产品的颜色、规格、式样等各种物理特征或化学特征,规范产品信息标准,便于企业的内外信息沟通,使企业在接受订单时,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就已自动生成。

3.5工作分析、确定权责。理清流程是实施ERP的基础工作。流程的确定以工作分析为基础,以信息流为导向,分析各个流程、各项工作的工作内容、权责归属,编制工作流程图,进而确定各个流程模块的功能,是ERP成功实施的基本经验。

3.6分类培训、通俗易懂。培训一般分2次,这2次培训的内容、对象、目的及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培训是ERP理念培训,在项目启动初期举行,面向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参加人数少。第二次培训是操作培训,在ERP系统安装调试时期开展,面向企业各个应用环节的操作人员,由于ERP的操作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分部门、分岗位地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培训结合上机操作,详细介绍相关窗口、功能按钮、字段含义、报表内容等,持续时间较长。

3.7建立规章、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ERP项目能否成功的又一个关键要素。人们面对一项新的管理变革,经常会表现出不适应甚至抵触,健全规章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是一项变革顺利推进的保证。ERP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员工按规范正确使用,就必须建立制度。建立规章制度工作具体而且繁杂,需要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3.8贴身服务、及时有序。ERP项目实施后,企业要和软件提供方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出现的操作问题、流程问题、软件设计问题和其他各种问题,要做到贴身及时服务,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实施策略范文篇5

(一)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许多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或者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惩罚工作中采取了错误的惩罚方式,使教育惩罚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如果教师反复使用错误的惩罚方式,会对学生再次造成伤害。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惩罚和体罚是一个概念,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本来可以采用较为轻微的惩罚方式,但是却采用了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体罚这种方式,致使学生身心受损,容易出现反抗的心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将惩罚和奖励对立起来,比如当学校举行一个活动时,一些同学表现比较优秀,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而少数同学的表现较差,教师特别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

(二)变相体罚的现象严重

变相惩罚是教育中明令禁止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受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影响,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令小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一些教师无视政策法规,变相体罚学生,并禁止学生向家长和学校说明,甚至利用退学的理由威胁学生,学生被迫忍气吞声,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三)心理惩罚程度过重

心理惩罚是惩罚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某种行为或语言对学生心理造成压迫或伤害,属于精神惩罚范围,通常表现为一些让学生难堪的语言和行为以及对班级内学生的不对等待遇。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素质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教师素质低下的现象,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带有谩骂、侮辱性质的言行时常出现,对学生构成精神虐待。

(四)适度性把握不够

教师对惩罚的度把握不够好,在本可以采取教育方式教导学生的事情上采取惩罚性的手段,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今后的对此类事情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阻碍,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与教师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促进小学教育惩罚的实施策略

针对小学教育中惩罚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校、政府三个角度探讨促进教育惩罚更好实施的策略,形成教师、学校和政府三方通力合作的合作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惩罚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现代化教育的开展进程。

(一)教师要合理使用惩罚策略

只有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到合理使用惩罚的重要性,才能使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惩罚的应用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惩罚观念,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认识到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对学生起一个警示和行为纠正的作用,而不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者提高教学成绩盲目地对学生开展惩罚教育。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修养,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为教育惩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

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将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约束教师的部分行为。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教育为规章制度制定的出发点,通过引导的办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惩罚的实施过程使之程序化,防止教师滥用惩罚教育的方式。学校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惩罚教育的方式应用得当且效果明显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学校要加强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引进,扩充师资力量,定时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进行考查。

(三)政府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教育惩罚上升为法律内容,制定惩罚的实施原则,为教师开展教育惩罚活动提供依据。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恶性事件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促使教师合理运用惩罚制度,对教育者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为教育惩罚的应用创造一个较有压力的氛围。

三、结束语

实施策略范文篇6

素质教育具有民主特性,它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语文在众多的学科当中属于与人生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故其可以说得上是学生掌握生活的首要“工具”之一。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具备掌握语文素质的这个工具。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绝不是学生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来学校将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一一记下来,它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民主、科学以及个性的素质教育,是为顺应时代教育而拟行的一种长期教学战略,是为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对教育知识日益重要的现代化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必然的。

二、语文素质教育中体现的个性特征及其运用策略

(一)语文素质教育具备立足实践性

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上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是立足于实践去进行教育,而非仅仅对学生进行表层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概念去理解素质教育,那对于现代化教育来说就并不能顺应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九年级的中学生来说,临近高考,如果还是一味地讲解知识,不让学生付诸行动去查找解决方案,去发现问题,从而实践解决,那么,素质教育就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它的教材内容具有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内容上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九年级上下册的课本里,编排有古典小说,戏剧阅读,小说散文等,这些都是越发贴近生活的内容。但是在教学上不能总是强调学生背诵,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模拟化,如对于戏剧阅读,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编排一段戏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演练中背诵,则是学生对课文实践记忆的一种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和学习方法。故在教学上,要想更充分地实现素质教育,就要从教学策略上出发,即让学生先通读,然后产生质疑,再去理解和概括,最后便进行实践。按照这五步程序来进行教学,那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便会随之产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语文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质疑求答”的学习精神

科学的教育并非是一本书、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就能够将一堂课完全讲完的模式。正如恩格斯所理解的科学教育的观点: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如何创新和发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上,过度重视传授学生书面上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过程,这就阻碍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真正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行动去训练创造能力,从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发展的可行性。故在教学上,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形成一种“疑难求答”的自主学习精神。

(三)语文素质教育以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核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上,常常较为重视背诵,而写、听、说的训练比较少。语文素质教育既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素质教育中,以训练“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要在教学上得到改善。如何改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将口语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语言表达;读不只是限制在课本内,而是鼓励学生多读些课外名著,再通过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一个小小的概述和总结,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实施策略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激励卡;实施策略

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尤其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学习能力是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重点工作。因此,教师应利用激励卡制度不断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实现学生长远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激励卡制度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在逐步更新,小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育阶段,对人的一生起到重大的基础作用,而小学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育小学生的伟大使命[1]。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无论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是学习能力方面。如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教师采用合理手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而激励卡制度就是不错的方式。

二、小学激励卡制度的实施策略

(一)激励卡制度要从生活与学习两方面入手。关于小学激励卡制度的应用,首先要制定激励卡的种类,包括银卡、金卡、钻石卡。银卡为初级激励卡,银卡虽然等级低但同样需要学生勤恳努力才能得到,金卡为中级激励卡,十张银卡可以换取一张金卡,钻石卡为高级激励卡,三张金卡可以换取一张钻石卡。教师在对学生采取激励卡制度的时候,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生活与工作两方面入手。在生活方面包括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出勤率、个人卫生以及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在学习中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学生小明,在第一学期上学期间,从未出现过迟到早退与缺勤现象,虽然这件事看起来很平常,但也不是每名同学在一个学期里都能坚持到的,所以教师对小明发给了一张银卡的奖励,以此激励小明下学期再接再厉,同时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良好的督促作用。学生小刚看到小明得到一张银卡,心里特别羡慕,他第一学期仅有一次因为懒床而迟到的行为,对此他后悔不已,决心改变懒床的坏习惯,也像小明一样得到一张银卡。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对教学质量的保证方面做出了稳步推进。在学习方面,激励卡制度可发挥其强大作用,比如小红同学,由于该生在本学期学习刻苦努力,从而使学习成绩从上学期的12名提升到本学期的第3名,直接进入了班级前三名的行列,对此教师对小红同学的学习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小红实行了奖励政策,直接奖励给小红一张金卡。这对小红与其他学生都起到了莫大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促进了小学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二)激励卡制度中要体现出奖罚分明。激励并不等同于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要实现奖罚分明,做到奖罚有序,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以此保证激励卡制度的有效性[2]。比如有学生在上科任教师课的时候会出现开小差、睡觉、说话聊天等影响自身学习以及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对这种行为在科任教师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对此行为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对沟通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加分奖励,每沟通一次可以加3分,在得到10分的情况下可以换取银卡一张,而对被举报的学生,教师可惩罚其对班级卫生进行清扫,或者对校园班级分担区进行打扫,这些劳动虽然强度不大却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达到小惩大诫的作用,从而对提升小学教学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学生小强平时很调皮,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对新任年轻美术教师的教导不予理睬,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在美术教师对其劝阻无效的情况下,学生小明对小强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沟通,教师在调查后确认此事属实,对小强进行了擦黑板的处罚,对小明进行了相应的奖励,奖励小明3分。(三)激励卡制度要体现公平性。激励卡制度在公平公正方面应有良好体现,也许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但教师需要对相对公平提供保障。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不公平的待遇也会有明显的感受,如果学生发现在竞争方面出现有失公允的情况,就会对激励卡制度失去信心,从而难以保障激励卡制度良好而有序地进行下去。这里充分强调的一点就是无论学习成绩好与差的学生,教师均应做到一视同仁,在取得进步的时候都要做出合理奖励[3]。但相对公平对部分教师来讲很难做到,教师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犯的错误视而不见,而这一点正是使很多学生感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调整心态,对学生做到一碗水端平,如此才能将激励卡制度发挥到其该有的作用。比如学生小辉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教师对他喜爱有加,小辉上课迟到三分钟,却没有将他的名字记到考勤卡上,从而引起学生的不满。教师在得知该情况后,在第二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小辉迟到的事记在了班级考勤卡上,并对小辉已经取得的金卡进行了降级处理,从而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三、结束语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小学教育工作的未来还有一段长远的路要走,而关于小学教育采用激励卡制度,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卡制度,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激励,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小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春娜.浅谈小学教师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44-45.

[2]杨俊.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激励机制[J].中国新通信,2019(17):204.

实施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素质教育;策略

初中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素质教育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教育思想,它的提出和实施完全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产物。所以,在新课改环境下加强初中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素质教育实施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新课改环境下,尽管在不断强调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落到实处,这是由教育工作这对素质教育认识欠缺所造成的。很多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没有在教育教学组织中建设完善的系统体制,很多教育工作人员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进行特长课的开展,并且加大课外活动的开展力度,这样的素质教育认识误区直接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限制,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大,造成素质教育的开展不能体现出深入化和层次化。这种素质教育认识的模糊性使得教学单位不能正常开展素质教育,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还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优质减负理念相悖。

二、新课改环境下开展素质教育的措施

1.提高初中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初中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它能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上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初中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育作为切入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同时使学生的内在智力潜质得到启发,这也是素质教育本身的内涵。教师要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可以采用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从空间智能、人机交往智能、语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逻辑思维智能等各个方面年来进行全面的智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另外,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每位学生的个体智力情况来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指导班上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动成绩较差的同学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对差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实际的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在培养学生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基本的载体,对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得到平衡发展。同时,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分数定优差的教学评价方式,做好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可能对学生能力发展造成制约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的制定;其次,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学校也应该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国外成功的教育模式进行积极的参考,进而建设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其三,应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保证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实现初中素质教育目标。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提高初中素质教育质量,学校应该具备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教师队伍。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过程中,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教师应该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行革新,使自身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另外,应该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刻的了解,并且适当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还应该不断开展自我再教育,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并对现代教育心理学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能熟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操作技术,并且在工作时间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另外,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工作,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能力培养,保证学生能获得更好的情感教育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的自尊、自强和自爱素质得到培养,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获得能力以及情感认知能力,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三、总结

在初中素质教育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素养和个性的培育,保证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创新素养得到提升。随着国际化竞争的不断加剧,想要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提高,就应该发挥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使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次旦卓嘎.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素质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5,(20):120-120.

[2]邓道利.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素质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9):312-312.

实施策略范文篇9

关键词:精准教学;教育大数据;立德树人;课时计划;大概念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依托技术支持的教学实践探索方兴未艾,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精准教学的内涵特征

精准教学一词由美国学者林斯利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将教育决策建立于标准加速度图呈现出的持续性自我监控的表现频率的变化之上[1]。它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记录,借助图示来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以此设计并实施教学。但受限于技术手段,彼时的精准教学只能以纸笔为工具记录测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且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难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特征,这也造成了精准教学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无法推广使用的困境[2][3]。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技术融入教育提供了可能,大数据分析应运而生,为精准教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演化生成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它依托于包含学习行为采集技术、学情分析技术、个性化推荐技术等在内的大数据技术[4],通过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精准定制学习目标和精准预设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活动的互动化,同时基于教学大数据精准生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及学习结果,以此精准开展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并及时反馈,精准调整教学行为,真正实现高效的个性化教育。依据课堂教学流程,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环节构建精准教学的模式图(如图1所示)。新时代教育变革背景下的精准教学旨在借助教育大数据实施因材施教,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多维精准定位,以此帮助学生开展高度的自主性学习,最大化促进学生高水平认知能力的发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具体呈现出如下特征。1.学习目标标准化学习目标的达成者是学生,唯有目标契合学生,才能实现教学的精准高效,其设计的实质是在学习者特征与教学预期之间建立一种准确的映射关系[5][6]。教育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学生的学习表现、个性特征等信息,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现状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一是目标与学生的契合,精准定位学习目标是实施精准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师需要借助大数据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认知发展等因素,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要素,针对性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精准教学中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二是目标与评价的适配,学习目标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其描述需可观察和可测量,教师在学情的精准分析之上对学生学科学习所应达到的水平有精准的定位和描述,为后续精准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2.教学预设精准化教学预设是教师基于学情和教学内容对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环节安排等进行清晰的思考和规划,其在实践中最根本的问题表现为教师单方面意志的体现[7]。精准的教学预设是促进课堂精彩生成的前提,教学预设的精准化应从“以教为本”的过度预设转变为“以生为本”的精心预设,凸显生本教学的课程理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学预设应以学习者特征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何谓学会”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精准理解和对学习活动的精准设计。值得注意的是,精准并不意味着固化,教学预设的精准化应避免实际教学走向极端封闭,即预设须关照课堂的动态生成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学生实现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相应的机会和内容。3.教学过程互动化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对话[8]。以往教学中的互动大多流于形式,是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服务的一种配合式互动,而在精准教学中,学习者全方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交互。依托于大数据技术,教学过程的互动由过去借助于单一对话、演示课件等形式转变为“人—机—人”的深层次交互。一方面,教师借助大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给予反馈,为学生针对性推荐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收知识,而是基于学习数据选择教学资源以开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且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精准即时的干预以便相应地调整学习行为。4.学生学习个性化精准教学通过大数据收集来分析学情,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等因素精选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与信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为实时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学习行为表现等数据信息创造了可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据此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估并且量身定制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学生推荐适合自身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材料,为激发学生潜能架构多元化的进阶支架,精准实施教学干预,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换言之,学生在精准教学中能够及时获得精准的学习反馈,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多元交互不断激发自身学习欲望,保持持续良好的学习兴趣,沉浸于深层次的学习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大化发挥自身的学习力。5.教学评价多元化大数据技术的介入让嵌入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估成为可能[9],促使评价由单一结果导向的评价走向对学习者学习表现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动态发展的过程,精准教学借助大数据技术聚焦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以此来记录和反馈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数据变化并预测学生发展趋势,通过量化分析对学生学习表现情况进行精准刻画,转变以往对学生认知结果的评判只是一般化描述方式。而且数据的量化分析既能够捕捉学生动态学习中出现的认知障碍,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也可以纵向考察学生的进步幅度等个体差异变化情况,强化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凸显评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与此同时,对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关注也促使教师进一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精准教学的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范文篇10

从整体来看,整个中职的课程体系在变。随着选修课程的大大增加,原来的课程体系构架将要彻底打乱。原有核心课程的很多内容将要通过重新设置并渗透到分方向的必选课程中;同时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增加了大量的选修课程。从班级来看,课表在变。核心课程一般在行政班中统一上课,而选修课程是将全校打乱,行政班的学生将按各自的兴趣选择分散于各教学班中。做到一班一课表,一人一课表。课表的多样化是课改中的一大亮点。课程内容、教材在变。有的是原有教材的取舍和变更,更多的则是要求我们“无中生有”,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兴趣激发的角度重新编写。学生们看到的将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文字,不再是各种呆板的计算公式等,而是更加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内容。教学的对象、学习的组织在变。教师将要面对来自不同的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原本在行政班建立的学习小组将在教学班完全拆解。学生将会与更多不同性格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会更多,也会更加了解所学专业的不同之处。教学的时空、环境在变。老师不再是只在一个单一的教室上课,而学生也将不再总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上课。教学的地点不再固定,教学的时间也不同。由于选课不同,同一个班的学生上课的时间也不同。作为一名教师,要应对这一系列的改变;作为一位管理者,要掌控这一系列动态变化的规律,让一系列的变化有序、有效。

二、应对改变的思考

第一,评价是期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着教育的方向,必须高度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评价方式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评价方式的人性化;要将绩效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统一起来,以通过评价激励进取。评价是有序、有效的手段,评价到哪,执行到哪,及时科学的评价应该是我们的抓手。第二,建立紧密型合作学习小组是解决一个教师关注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平台。在选择性课改下,教师面对经常变动的教学对象、复杂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指导时常显得力不从心。课堂的教学效率将会受到极大的挑战。良好教学班和行政班的小组团队的分别建立可促进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实现有效教学。第三,科学把握教学班与行政班小组动态变化因素是关键。实施选修走班后,教学班与行政班的小组成员会有较大的变化,小组建设就会出现新问题。为了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快速形成紧密型合作团队,让学生无论是在教学班还是在行政班都有强烈的组织意识,建立一种小组与个人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机制势在必行。理清个人和不同类别小组间的关系,合理设置评价内容、评价权重、评价时段、评价时机、激励主体是内在的关键因素。第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保证过程有序、结果有效的实现途径。选择性课改下走班教学,我们既要保证每一个教学班、每一节课过程有序,还要保证学生在其中能够学到东西,有所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全过程关注学生成长,记录学生成长要素。评价是导向,而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第五,应对变化,必须要快速反应,建立一套便捷有效的信息化传输和分析系统是实现快速反馈的基础。一方面通过快速的评价反馈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得到成功的激励和问题的纠正,另一方面及时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提供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进一步还可以通过适时的大数据分析发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数字依据。而科学的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三、应对改变的策略

一是教师是课改的落实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本次课改的意义。选择性课改是一项唤醒和激发中职生信心与兴趣的行动。教育的使命是“发现”,重在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挖掘出每位学生的天赋与特长,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对待课改,我们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自觉的行动。二是建立数据互通的选课、学分制和资源网络学习三大平台,构筑信息化网络体系。教师可在资源网络学习平台上申报课程,设立课程介绍,建立课程资源,这些信息又与选课平台互通为学生选课提供参考。学生在选课平台选课,而后在资源网络平台寻找资源帮助学习,通过教师评价或自测可在学分制平台上及时反馈学生学业绩效数据,由平台自动生成课程学分和学分档案,学生、小组导师及家长也可同时上网查看相应的学业信息。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