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8:43:06

市农业局

市农业局范文篇1

20*年农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同比增长4%。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同比增长8%。全市粮食总产保持在140万吨左右,油料总产16.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15万亩,花卉苗木面积4.5万亩,优质专用粮食作物面积240万亩。水产种养殖面积16万亩,水产品种养总产量25万吨。建成1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新增加种植业无公害生产基地10万亩;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5万座;完成“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万人。

要完成上述任务,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结构调整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在面积增减上做文章,而是更加注重在提高效益、改善品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围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20*年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继续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满足市场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作物生产,优化种植业品种、品质结构;以玫瑰、蝴蝶兰和兰花等鲜切花和花卉苗木生产为重点,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推进花卉产业再上新台阶。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大蒜、石榴、樱桃、葡萄、食用菌、金银花、芦笋等特色产业,狠抓布局、标准、品牌、加工等五个环节,做大做强产业,提高特色农业的竞争力。继续搞好以石榴为主的百里邙岭林果产业示范带开发。对沿邙岭建立的10个石榴专业生产示范村,加强技术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

三是进一步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樱桃节、石榴节和大枣节等农业节会,重点培育一批观光旅游农业景点。利用园区和节会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科普教育功能、体验功能、回归自然的生态功能和观光休闲功能,吸引广大居民和大、中、小学生到农业景点进行观光、休闲和体验,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

四是继续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通过调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奖励办法,扩大奖励面,调动广大园区建设者的积极性,重点抓好新建示范园区建设,增加园区数量,使园区建设由点到面延伸,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建设档次、技术含量,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二)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抓了这么多年,说到底,就是要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组织到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中,实现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有效对接。目前,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很多,既有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也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还有其它不同的模式。究竟哪一种最好,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主要形式,需要大力扶持和引导。

1、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对农户的带动能力。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支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鼓励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聚发展。成立“*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协会”,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的利益联系机制,促进龙头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突破200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40亿元,建成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170万亩,带动当地农户72万户。

2、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扶持。按照“巩固、完善、提高、发展”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和整治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其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三)以有效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为目标,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市四大班子都高度重视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走到了全国先进行列。这既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压力,也是动力。20*年我局要继续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主线,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为契机,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健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依托龙头企业、创汇农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严格农药及农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严防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进入农产品生产环节。普及化肥、农药、施药机具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防止生产源头污染。

二是继续完善“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项目建设进度,保证20*年10月投入使用。

三是加强行政管理、检验检测和执法监督能力建设。认真实施基地监测通报制、农产品销售摊位(专柜)公示制、抽检督察制、市场准入制。强化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市检测中心每月要保证组织一次对各县(市)、区基地的抽检通报。强化市场执法和监督抽查,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巩固完善蔬菜、猪肉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基础上,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年水果市场准入制度顺利启动实施。

四是继续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完善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奖励机制,选择一批品牌基地,重点给予扶持。*年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至少要达到10个。加强认证标识的管理,强化对认证产品的监督检查,保证认证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信誉。

(四)切实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强化农业技术和人才支撑

20*年我们要按照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核心,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以科技进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力度。整合农科所和蔬菜所现有的技术资源,创新科研机制,建立新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积极争取科研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农作物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大植物疫病防控等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能力,建立健全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将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的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重点做好中牟县耕地地力分等定级和质量评价。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和优质小麦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按照“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则,深化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站建设。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继续以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等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和技术推广培训。加大对“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全年完成“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万人,科技入户工程培训2000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8000人,绿色证书工程培训2万人,实用技术培训15万人。

(五)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创汇农业

一是加快发展创汇农业。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创汇农业的意见》(郑政〔2006〕21号文)精神,编制《20*-2010年*市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做好20*年度实施计划。支持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扶持4-5个出口生产基地,提高生产水平;引导扶持4-6个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壮大出口规模;扶持2-3个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出口农产品技术标准、贸易规则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组织参加2-3次境外农产品展(销)会,开拓国际市场,力促我市农业出口创汇和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准备做好在非洲喀麦隆等国家或地区开展农业资源开发和技术输出、技术援助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配合省农业厅做好亚行贷款北方旱作农业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做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及“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的申报工作。

四是抓住机遇多渠道争取农业项目和资金。发挥省会农业部门优势,抓住机遇,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支农政策,全方位争取农业项目和资金,促进事业发展。

(六)加快水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20*年的水产工作要以产业化、安全化、生态化为方向,加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的开发力度,培育渔业市场主体和水产品品牌,全面提高我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水产新品种引进,扩大优质水产品的养殖比例。二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进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养殖基地的5%。三是加强我市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好渔业资源普查和黄河鲤鱼种质资源保护。四是加强包括水产苗种、技术服务、市场流通、鱼病防治等的渔业支撑体系建设。

(七)加强依法治农,提高农业法制化水平

一是加强农业普法教育法制宣传。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相继颁布实施,今年要以认真宣传实施上述农业法律法规为契机,全面加强农业法规的学习,严格执行各项法律制度,正确履行法律赋予农业部门的各项职能,做到不违规、不越权、不失职。

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严格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按照规定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审批,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率要达到100%。

三是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市场的整顿与规范工作,强化执法手段,严格执法程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重点在春、秋两季集中开展种子市场检查行动,确保用种高峰期农民用种安全。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农药市场打假活动。重点在春耕和“三夏”农药用药高峰期,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农药市场专项治理活动。

(八)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沼气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今年市委、市政府连续第三年把沼气建设列入十件实事内容。同前两年相比,今年一些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可能不如往年,我们工作的难度可能要大一些,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5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同时,加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力度,完成30座大中型沼气池建设任务。

(九)加快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步伐,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设施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要内容,亟待加强。从实际出发,重点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

农业机械化工作要围绕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械,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强化农机安全管理,提高农机新技术应用水平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20*年度的购机补贴工作。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年争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3—5个,争取各级财政投入500万元,引导社会投资8000万元。三是培植农机大户。对各县(市)区农机大户进行普查,建档归类,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农机资源和农机专业服务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四是继续组织好“三夏”“三秋”农机跨区作业。五是抓好农机安全监理,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农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一是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健全农业信息平台。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健全市、县两级信息中心平台,使之具备多类媒体、多种系统、多元信息的处理能力。二是开发*市农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今年初步实现全市农业基本情况、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与项目、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龙头企业与示范园区等方面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三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继续做好商都农网等涉农网站信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多样性、针对性和覆盖面。

(十)抓好农村经营管理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农经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农民负担监管。这些都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抓紧抓好。

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继续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信访接待和案件查处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工作和补换发工作。

二是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及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做好农村财务执法检查和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开展清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制止产生新的债务。

三是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农民负担监督体系,全面推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和农民负担群众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管力度,对农民负担重、问题多、上访多的县(市)区和乡镇进行重点监控。强化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工作,扩大审计的范围和对象。

(十一)加强新农村建设工程管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在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认真履行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职责。研究制定《*市新农村建设工程20*年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确定实施步骤和推进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工程顺利推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典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

二是引导扶持示范村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农业局的技术、项目和人才优势,引导扶持已经选准主导产业并制定产业规划的93个示范村,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指导帮助其余示范村尽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主导产业。

三是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督查考核。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对各村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并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年底前组织人员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考核。

三、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努力开创农业工作新局面

20*年的中央、省、市三级农村工作会议都已经开过了,明确指出了今年农业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今天我们又把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如何把今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并抓出成效、抓出亮点,抓出经验,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机关

3月23日我们已经开会对今年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结合今年的重点工作落实我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要重点抓好十七大精神学习,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要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后备干部定期考察、动态管理制度,扩大后备干部队伍,做好青年干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要结合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作风是思想意识的反映,是精神状态的表现,是工作风格的体现。领导干部的作风,不仅是其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更因其上行下效的示范效应,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工作氛围、风气和凝聚力,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扎实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为动力,全面提升全局干部职工和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道德修养,做名副其实的省级文明单位。继续深化“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努力争创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十佳标兵。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的作用,开展健康向上的有益活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做好的老干部工作。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科学、健康的文化健身活动,鼓励支持离退休干部为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发挥余热。

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岗位的约束和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干部考查、提拔任用的监督;加强对落实财务制度、政府项目资金投入、办公用品采购、车辆管理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监督,尽量减少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把过去局里制定的一整套机关管理制度拿出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完善,印发给每个单位,在全局开展一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教育,让每个干部职工都明白遇上事情该如何去运行,要走哪些程序,遵守哪些规定,经过那些审核审批,等等,用制度来管事,用制度来管人,减少领导的个人随意性,建立起通畅、稳定、高效的工作秩序。

(二)加强学习,形成人人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前几年领导干部搞“三讲”教育,首先讲的就是学习。这次“讲正气、树新风”活动,端正学风也是活动的重要内容。上次开会我已经就学习问题讲了一些意见,今天我还要再强调一下。要知道,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更是进步的基础,创新的前提;学习不仅是对提高机关人员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竞争优势的力量之源。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没有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光靠吃老本,是会被淘汰的。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把学习由过去的单纯求知变为一种生存方式,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作为自己一生的不变信念和自觉行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理念,如果不深入学习,就很难正确理解和把握住当今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很难适应新形势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来一批同志提拔到了中层岗位,更要根据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努力学习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成为胜任工作的行家里手。总之,希望借助这次“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加强对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并在全局上下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看书学习的时间多一些,忙着应酬的时间少一些;自觉学习研究的人多一些,无事消磨时间的人少一些;积极为工作献计献策的人多一些,按部就班被动工作的人少一些。

(三)加强作风建设,养成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工作靠抓,事业靠干。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养成“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在增强工作执行力上狠下功夫。真抓,就是抓矛盾、抓问题;实干,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们不能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贯彻讲话。必须把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贯穿在具体工作之中,把措施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从影响本单位的难点问题入手,查找原因,做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解决矛盾。是不是真抓实干,是态度问题、思想问题、事业心问题;能不能真抓实干,是能力问题、水平问题、方式方法问题。因此,我们既要端正态度,提高觉悟,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又要提高理论水平,掌握科学方法,具有真才实学。只有这样,真抓实干才能富有成效。同时,“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还要坚持和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强化工作执行力,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细化分解措施,跟踪督促检查。

(四)加强激励,充分发挥每个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机关干部中不少人存在着思想上安于现状,工作中得过且过,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乱用职权、服务态度差等现象。这固然与管理机制、自身修养、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的低风险性有关,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问题根本之所在。全体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是农业局各项工作的主体,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抓紧时间研究建立完善旨在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和激励推动。包括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执行的公平、公正的考核晋级提升制度;给大家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大家因受到信任受到鼓励的民主决策制度;以及表彰奖励、推荐、选送进修学习、休假考察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制度等。在适当的时机,要实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中能够脱颖而出,使其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总之,要通过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营造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提高农业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加强农业宣传和调查研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加强农业宣传,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争取全社会了解农业、支持农业、投资农业的重要措施。近两年,我们的农业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发挥了积极作用。20*年,我们要继续加强农业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水平,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一是明确宣传重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是今年农业工作的重点,要围绕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及时宣传我局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突出成绩、经验和亮点,增强工作活力和动力。二是加强与市委、市政府信息处沟通,及时报送信息,为市领导提供工作动态和参考资料。编发好《*农业信息》。在保证每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信息的质量。三是加强专题调研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交流。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深入了解当前农业工作中的前沿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领导和农民最关切的问题,用做学问的态度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注意发挥中部六省和周边省会城市信息交流机制的作用,加强横向交流,积极学习吸收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促进我们的工作。

市农业局范文篇2

品牌农业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条主线。为进一步提高品牌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全市农业发展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连续开展品牌农业建设年、推进年活动的基础上,今年继续组织实施品牌农业提升年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品牌农业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的总目标,着眼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强市惠民能力,突出规模化建设、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经营、市场化营销、多元化发展等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努力实现我市品牌农业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攀升、附加值的明显增加和农民增收贡献率的大幅增长。

主要工作目标为:特色品牌基地增数量、重点基地上档次,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畜禽养殖存栏量达到一定数量(牛500头、生猪2000头、蛋鸡5万只、肉鸡肉鸭5万只)的规模品牌基地达到500处,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基地的数量达到20处;规模经营主体明显增多,投资1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种养户新增50个,引进或提升10家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培养50个年营销额突破5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农业营销企业;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新增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5个,“三品”认证总数保持在200个左右,创建全省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市);品牌农业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力争2件以上的名优农产品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或取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种农产品被评为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或著名商标,创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示范县(市);品牌农产品的营销状况不断向好,力争在5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名优农产品直销店、打入大型超市,60%以上的品牌农产品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综合效益提高20%。

二、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升全社会对品牌农业的认识水平。农口部门牵头,协调宣传、工商等有关部门,以组织培训观摩活动、开设“品牌农业”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宣传我市优秀合作社、龙头企业科学运作品牌,依靠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经验做法,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把握品牌农业发展趋势,深化发展品牌农业的认识,正确处理品牌培育与品牌提升、品牌维护的关系,不断提高品牌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着眼持久发展,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品牌整合,推动农业品牌与旅游、商业和服务品牌的横向联动,形成互促互动效应。坚持以更宽视野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加快由培育品牌农产品向打造品牌服务、品牌工作、品牌工程、品牌人才延伸拓展,塑造农业整体品牌。

(二)着力提升特色品牌基地的规模化水平。围绕打造三条精品产业带,加快规划建设特色品牌规模基地和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市里重点抓好20处重点基地园区的规划建设和提升,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抓好一处规模种养基地或园区。市农办负责组织协调好都市农业园、农林生态园、农耕文化园的规划建设,牵头搞好大型综合性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市农业局负责抓好万亩优质棉生产示范基地、省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黄域”牌大米、牛一有机蔬菜等特色品牌基地的建设提升;林业局负责抓好文祖镇黑峪、曹范镇邓庄各1000亩的优质核桃基地建设;水务局负责抓好生态甲鱼科技示范的提升;畜牧局负责抓好市种猪基地、生态产业园等的建设提升;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负责抓好芹菜、寨甜瓜、韭菜、农业生态园、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都市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基地的建设和提升。

(三)着力提升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把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安全水平摆到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农业局负责筹建市、乡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村级服务站点,抓好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科技及物质装备水平,完善全市检测体系。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市场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制度。抓好大葱、鲍芹等名优农产品地方标准的编制和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完善提升,组织“三品”认证和“全省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市)”争创工作;市林业局负责抓好薄壳核桃、嘎啦苹果、板栗、大樱桃等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编制及推行;市水务局负责抓好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服务;市畜牧局负责组织实施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生猪、蛋鸡、肉鸡、肉鸭、肉牛、奶牛等主要畜禽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加强畜禽养殖投入品和畜禽产品质量管理。

(四)着力提升品牌农产品产销组织化水平。农办、农业局、工商局等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组织优秀示范社评选和合作社负责人培训、交流、观摩活动,年内重点提升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市农办负责协调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研究探讨关于合作社发展的信贷、税费等扶持措施。市农业局负责健全完善对合作社的扶持引导和规范管理机制,编制优先扶持的农民合作社目录,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林业、畜牧、农机、蔬菜等部门分别负责建立大葱、芹菜、薄壳核桃、奶牛养殖、农机服务等行业协会,健全协商发展和自律机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五)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科学运作水平。农口各部门负责,统筹抓好农业品牌的打造、宣传和推介工作。要做好借台唱戏文章,组织更多名优农产品参展全国性、国际性农事节庆会展活动。要尽快制作品牌农业宣传片,借助名人、名台、名报、名网抓好品牌农产品的宣传。农业局负责做好“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组织开展“全国地理标志生产示范县(市)”创建。工商局负责抓好“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登记工作。农办负责抓好中国无公害果菜之乡的创建工作,提高品牌农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六)着力提升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农口各部门和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指导扶持,力争年内30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超对接活动。农办、农业局、经济开发区、高教办等单位要密切协作,组织落户的食品加工企业、高职院校,与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进行对接合作。供销、商务、邮政等单位,要充分发挥网络密集的优势,整合“万村千乡”资源,抓好品牌农产品市内流通销售工作。要发挥名优农产品产销公司、鲁农公司等营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在重点城市建立名优农产品专卖店,联姻餐饮企业、高端消费群体,采取直供直销、网络销售等方式,密织市场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农办、农业局、工商局等部门共同负责,做好“大葱”、“小米”、“香稻”等农业公用品牌的境外注册工作,发挥晶荣食品等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拓展名优农产品的国外市场。

(七)着力提升品牌农业的多功能水平。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在规划和实施农业工程项目时,要注重现代农业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精神文明等工作的对接融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从夯实农业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满足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着眼,同步抓好生态景观、文化娱乐、休闲体验等设施的规划设计。农办负责科学谋划、统筹组织好全市的农事节庆活动,策划组织品牌农业高峰论坛、大葱节、荷花节、特色农产品采摘等活动,集中推出3-5种名优农产品和品牌农事活动。农业局负责抓好大葱产业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旅游示范园、生态休闲农业公园等都市农业园区的打造,启动农业加工龙头企业的旅游工作。林业局、水务局负责抓好林场苗圃、山林景观、水库塘坝等资源旅游观光功能的开发。畜牧局、蔬菜中心负责组织生态健康养殖场和标准化蔬菜园区基地的观摩互动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参与饲喂和采摘体验活动。

(八)着力提升农业工作品牌的打造水平。要将农业品牌建设由商业品牌向公用品牌延伸,将产品品牌向工作品牌、服务品牌拓展。要在打造工作品牌上求突破,各乡镇(街道)和农口各部门,无论是综合工作,还是单项工程,都要力争拿第一、省内列前茅、全国创一流。要在打造服务品牌上有新进展,科技推广、信息指导、营销服务等工作要做到态度优、效率高、效果好,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树立农口系统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要在打造农业人才品牌上有新水平,既要推出一批科学种养、创业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典型,也要推出一大批在省内、国内知名的专家型农技科研服务人才,建成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村新型人才队伍,以人才品牌提升农业工作品牌。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品牌惠农”理念,把培育品牌当作一种自觉行动,认真研究农产品消费的新动态、新变化,学习借鉴打造名牌、提升金牌、强化品牌效应的新方法、新措施,创造性地推动生产与消费接轨,推动农业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创新服务形式,探索发展模式,实现多方增值增效。各乡镇(街道)要根据产业特色、区位状况、农民就业增收情况,确定品牌农业建设提升的路子,从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推进农业“一脉相承、接二连三”等不同方面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集聚优势、培育特色、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

市农业局范文篇3

××市农业局

总书记关于“两上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阐述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增收也将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规模化水平、产业化水平、适应市场的能力、竞争的水平等,最终的落脚点是效益水平。从现阶段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是农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还比较大,农民增收受农产品价格和政策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入世后的农业,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最终只能通过市场竞争。现阶段农民是单个的小生产者,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有很多困难,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原创: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我市在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两条腿还明显较短,而且质量不高,支撑力不够。

二是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助推力不够。一方面科技应用的支撑条件还不成熟。如科研与推广方面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不务正业”等,另一方面科技供给没能形成聚集农民生产力要素的良好效应,从而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的客观脱节。

三是资源禀赋差异的存在使农民增收空间很小。在土地资源方面,一是规模小,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商品率低,现金收入少;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稳定程度低;三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农民对土地资源占有不完全产权,出售权、转让处置权、风险抵押权不到位,很难成为其固定资产,难以带来其他利润,如作为银行贷款抵押品,这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与调节中失去很多获得收益的机会。在劳动力素质方面,由于素质不高,一是影响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影响其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增收上的比较与决策能力,三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在产业链条方面。农业的产前环节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属于商业,使农民对农业产业占有的不完整性,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利润及剩余的机会,形成了产业利益获得的空洞。产业环境的不良背景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同时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

四是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方式难以得到快速转变。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不够,服务滞后,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速度可能趋缓,甚至出现“回流”现象,从而使我市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因此,现阶段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内部结构。

围绕龙头企业的需要和自身特色,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基地,使全市生产布局不断优化,逐步实现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一是继续深化农业种植结构。粮食面积稳定在115万亩左右,其中水稻60万亩、夏粮30万亩、大豆15万亩、玉米10万亩;棉花保持在20万亩左右;建设100万亩的油料生产基地,其中油菜籽70万亩,花生、芝麻等30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左右。

二是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优化品种,提高效益。稳定生猪生产,年出栏100万头;改良畜禽品种,畜禽出栏1000万只;扩大牛羊养殖,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20万只;发展优质品种,提高肉禽市场竞争力,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三是突破性发展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发展成支柱产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品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名特优水产品放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形成水产养殖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加入WTO的要求,加速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产出率、优质率和商品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是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着重扶持金林木业、新美香、宏发集团、兴利食品、中粮祥瑞油脂等一批重点领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这些龙头企业突出主业,搞好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大企业、大集团。在所从事的产业中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全面增强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市场导向和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展规范化、法制化的订单农业,切实促进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根据自愿互助的原则,自下而上建立的各种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维护和保障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扶持一批农村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四是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合同制、合作制和股份制,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使企业和农民形成互利互惠,兴衰与共的一体化经营实体。

五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大力推进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提高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水平;同时,抓好农产品的优质化,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企业对原料的不同需求。

三、在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上实现新突破,提升我市农产品档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品牌的创建开展标准化工作。

一是把农业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从种子、种禽、种畜、种苗木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逐步在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贮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是围绕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围绕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今后两到三年内我们要根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和我市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相关标准的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切实加大宣传培训的力度,提高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要在如何形成品牌,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创建名牌,扩大市场上做标准化文章。

三是把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口抓紧抓好。坚持以点带面,建设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示范样板基地,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坚持大宗农产品按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要求组织生产,地方名、特、珍、稀产品按有机食品要求组织生产。

四是严格投入品的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达到质量标准,并完成产品的申报认证。抓好××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到200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5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龙头企业采用的原料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也取得突破。

四、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一是积极引进开发一批优质新品种。种植业要确保主要农作物一年推出一年新品种;畜牧水产养殖,要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满足农民发展养殖的需求,力争全今年养殖业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转化、生态农业和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农药、兽药、肥料等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二是围绕六项优质农产品和三大农业科技工程,着力推广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即保温设施栽培技术、转基因技术、化调技术、测土配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轻型栽培技术、水果保优技术、立体养殖技术、高效种养模式技术等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办各类示范样板,带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采取多种形式的科技承包,推动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引导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加快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原创:重点做好“放大窗口,扩展平台,延伸网络”三项工作,办好办精“××农业信息网”。及时掌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动态信息,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信息收集整理和要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要逐步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民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五、在农业行政执法上实现新突破,维护农业生产正常经营秩序。

一是加大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涉农单位和广大农民依法治农护农的法治观念,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和对坑农害农的严厉打击,严格控制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进入市场,杜绝或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保护农民和消费者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是加强农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确保从严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切实贯彻执行“执法四制”。同时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执法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力争农业执法再有新的突破。

六、在劳动力转移上实现新突破,减少农民促进增收。

从世界经验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就业比重就下降1个百分点。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能够明显影响农民收入。美国等国家的人力资本之所以在其农业生产经营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结果提供了规模经营和人少地多这样一个农业人力资本的收益条件。因此今后我们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

一是要把加强宣传和制定政策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各类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荣”的观念,创造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的良好舆论环境,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外出务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让农民工放下包袱,轻装进城。要进一步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让进城务工农民在孩子就学、户籍管理、订立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权益和征收税费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逐步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和体制分割现象,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

二是要把自由外出与有组织输出相结合。尽管劳动力的转移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积极支持农民的自由外出务工,但也要特别强调有组织的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市农业局范文篇4

4月23日,我局举办“改进作风,从我做起”主题演讲比赛,来自市局机关、直属单位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7名同志参加了比赛。

比赛中,选手们列举了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真情地向大家讲述了我市农业工作者纯朴无华、“俯首干为孺子牛”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我市农业工作者安于本职、默默奉献、严谨细致、勇于拼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彩的演讲获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局党组书记、局长、局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刘仕启同志强调,此次演讲比赛是我们农业工作者自我展示、自我检阅、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一个平台,是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很好的机会。全体干部职工要以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改进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推进惠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演讲比赛由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刘华同志主持。

市农业局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保障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下简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依靠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引进、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措施,保证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畜牧、水利、渔业、农业机械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六条农业技术推广,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相结合的推广体系。

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鼓励和支持农村中的群众性科技组织兴办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技术经济实体,发挥其在推广农业技术中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农业劳动者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七条乡(镇)以上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事业单位,其职责是:

(一)参与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规划、计划和技术标准,并组织推广计划的实施;

(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

(四)对农业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六)进行专业调查、规划、设计、监测、预报、评估、咨询;

(七)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组织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总结推广群众的先进经验。

第八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科技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

农村科技示范户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生产示范传播实用技术。

第九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向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者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第十条农场、原种场、林场(圃)、牧场、渔场、农业机械厂等(含部队、司法部门和大型厂矿企业所辖),除做好本场(厂)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外,应当向社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推动、帮助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工作。

第三章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第十二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集中主要技术力量,对适合当地的先进技术进行充分论证,全面规划,制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应当列入科技发展计划,由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渔业、农业机械等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应当把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其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也可以由该农业科研单位或学校直接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推广。

第十四条向农业劳动者推广的农业技术,必须经试验、示范证明在推广地区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第十五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坚持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做好本辖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不影响分工范围内业务工作的情况下,可以打破行政区域和部门界限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第十六条对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动植物品种、复混肥和配方肥(微量元素肥料)、复配农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农业物化技术,实行推广审查许可制度,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审查许可后,方可进行推广。未经审查许可,不得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第十七条农业劳动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应用农业技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农业技术。

第十八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农业劳动者推广农业技术,进行新技术试验、示范,开展专业调查、监测、预报,宣传、普及科技知识,指导农民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等,实行无偿服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农业技术的,可以实行有偿服务和兴办经营实体,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摊派或充抵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

进行农业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兴办经营实体,当事人各方应当订立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推广农业技术所需的经费,由政府财政拨给。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

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克扣。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其资金的来源:

(一)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安排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

(二)农业发展基金和林业、水利专项建设等各项农业专项基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三)各种农业基地开发和工程建设资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四)引进的外资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

(五)其他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第二十一条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从其举办企业的以工补农、建农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数额用于本乡、本村、本组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第二十二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开展服务,兴办经营实体,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活力。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开展服务、兴办经营实体,税务、金融等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

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三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构成,应当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科技人员为主,其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七十。

专业科技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有关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二十四条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育部门应当在农村开展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

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对农业劳动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农民技术人员经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技术职称,并发给证书。

第二十五条对在乡、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应当以考核其推广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绩为主。

农业科研单位和有关学校的科技人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在评定职称时,应当将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和改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待遇。依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保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科技人员的稳定。

农业科技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不含城关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工作,应当在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学习、进修、工资、福利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照顾。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献身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表彰和奖励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二十五年,并取得成绩的农业科技人员。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获得必需的试验基地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要的条件和足够的时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

第二十九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权检举违法推广行为,抵制违背技术规程的干预。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或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应当对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成绩显著的;

(二)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

(三)对农业技术有重大改进,解决推广中重大问题的;

(四)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成绩突出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农业技术推广法》和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理:

(一)农业物化技术未经审查许可,擅自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责令限期纠正,没收非法所得,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未经试验、示范的农业新技术和未经品种审定的新品种,盲目推广和强制农业劳动者应用的,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三)凭借职权干预推广工作和玩忽职守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四)摊派有偿服务和经营实体收入或将其收入充抵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的,责令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五)非法侵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试验基地、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的,责令限期退还,依法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六)截留、挪用、克扣农业技术推广经费、资金的,责令限期纠正,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有前款(一)、(二)、(三)项行为之一,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市农业局范文篇6

(一)狠抓农业科技推广。逐步完善新体制下农技推广体系,稳定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架好农业新技术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物资的示范和推广力度,抓好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狠抓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和监测,加大基层机防专业队伍建设。

(二)狠抓大小春粮食生产。立足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认真抓好2011年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力争全年粮食面积达到92.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9.65万吨,稳定或超过2010年水平。一是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大现场示范、大面积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示范展示水平。二是积极抓好双杂良种、优良马铃薯品种的调运及改良工作;三是抓好结构布局、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重点做好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

(三)打造特色效益农业。围绕“四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以马铃薯、茶叶、特色水果、食用菌为重点,助推万源农业上新台阶。马铃薯方面,以生产种薯为重点,兼顾菜薯发展,把万源打造成川东北地区、重庆种薯基地;茶叶方面,突出生态、富硒、有机特点,搞好精深加工,抓品牌,增效益;特色水果方面,重点放在已栽青脆李的管理上,同时加大基地建设规模,做大特色水果产业。食用菌方面,引导业主建大棚,发展设施食用菌产业,生产优质对路的新品种。

(四)狠抓农业项目建设。一是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强化责任,进一步抓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实施。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继续实施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土样采集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认真规划、实施四川省100亿斤粮食增产项目。四是牢牢把握国家“十二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动向,抓好农业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

市农业局范文篇7

市农业局“三下乡”活动情暖农家

元月12日上午,市农业局组织果树、种子、植保、土肥、农技、农业执法等有关部门的十余名知名专家,冒着严寒来到了宁陵县石桥乡为群众讲授农作物栽培、果树管理、无公害果品生产等实用技术,传授农药、化肥、种子真假鉴别的方法,并接受了群众咨询,受到群众好评。

市农业局高度重视科技下乡工作,把开展好“三下乡”活动作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作为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的实际行动来抓。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市农业局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组织成立了“三下乡”活动技术服务队,由xxx副局长亲自带队,抽调了十余名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作为这次“三下乡”活动的主力军,这支服务队伍格外引人瞩目。活动一开始,技术服务队的咨询台,就被群众围的水泄不通,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酥梨生产操作规程、小麦管理明白纸、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良品种介绍等农业实用技术宣传资料被抢拿一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苏成君,园艺站站长,高级农艺师xxx,还就无公害酥梨生产和果树冬季修剪技术进行了专题讲解。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xx县农业局积极配合,给予了大力支持。市农业局共发放农业科技书籍300多本,各种技术资料4000多份,接受农民群众技术咨询200多人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50多个。农民群众反响热烈,并强烈要求以后多举办类似的文化科技下乡活动,把“三下乡”变成“常下乡”,为广大农民提供急需的农业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

市农业局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各项工作落实,并以“助奥行动”为契机,全面巩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主要目标

以我市主要供京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产地与市场对接,确保奥运期间供京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生产指导

要全力以赴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全面落实《*市农业局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工作部署,加强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加强重点基地建设

经初步调查摸底,我市7——10月份奥运期间供京的种植类农产品主要是*毛庄绿圆实业有限公司,面积57510亩、总量6400吨,涉及10个品种。各县(市)、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摸底,确定辖区内供京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情况,以便做好相关准备。供京农产品基地要率先实施农业标准化,应达到“五有”要求。一是有标准,按标准组织生产;二是有记录,建立健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档案和生产记录;三是有检测,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开展自检工作,或委托有关质检机构定期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四是有标识,生产的产品有标识,取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应按规定进行标注;五是有组织,生产基地应有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组织带动,具有一定规模,生产设施完善。

(三)实施产地准出制度

奥运期间供京农产品必须落实产地准出制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产品,方可调运进京,并依照北京市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落实本地产地证明和有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工作。各相关县(市)、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对奥运期间供京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强产地检测,并及时上报检测结果。市农业局及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将对其监测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抽查。

(四)继续推进市场准入制度

进一步巩固市场准入成果,今年*市区将实行禽蛋市场准入,要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的各项制度,巩义、中牟和荥阳按省要求实行市场准入,其他县(市)区也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市场准入。要强化农药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防止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投入品进入市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环节,全面推行进货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实施。

(五)加快标准的实施推广

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示范带动能力。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以产业化带动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培育名牌农产品,推进名牌认定,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竞争力。

(六)加强产销衔接

在商都农网上建立我市供京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合作组织和主销农产品的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并与各县(市)、区建立对接,及时在网上有关农产品供求信息,同时与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生产履历中心链接,推动产销对接。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支持政策。

四、行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业局成立*市“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协调、指导开展“助奥行动”。组长由市农业局副局长刘同德担任,副组长由局总畜牧师杨东宽担任,成员由局质量流通处、法规处、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负责人担任,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局质量流通处。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助奥行动”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高标准地完成“助奥行动”各项任务,确保本辖区内供京农产品不出质量安全问题。已确定供京蔬菜的惠济区农经委和毛庄市场要建立组织,制订方案,狠抓落实,明确专人与北京、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联系。

(二)完善对接机制

及时和北京市沟通、掌握奥运期间农产品需求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优质农产品进京展销活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协调有关方面对奥运期间各地农产品进京提供便利条件,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

(三)落实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要制定“助奥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和应急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行动实施牵头单位和责任人,指导和协调本地区的“助奥行动”实施。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行动顺利开展。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报道行动进展和重大活动情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及时报送信息

各县(市)、区要建立信息报送机制,重大事项要及时报告。对本方案的初步实施情况及联系人请于20*年4月15日前报市农业局质量流通处。

五、重大活动安排

(一)20*年3月,成立“*市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领导小组”。

(二)20*年3月,调查摸底,摸清供京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组织和运销单位基本情况,以及供京农产品品种、数量等基本情况。

(三)20*年4月,组织召开*市“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会议,部署我市“助奥行动”有关工作。

(四)20*年5月,组织对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组织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培训。

市农业局范文篇9

这次全市农业局长会议,时间不长,但会议内容很重要。刚才,市农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他们讲的意见我都赞同,请各县和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张平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局长会议和市委一届二次全会、市政府一届一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经济社会正由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发展趋势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转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的工作中心。200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两减免(减免农业税、取销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三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今年2月25日至26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玉溪市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政策的出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支农资金将进一步增加。2月27日,省农业厅在玉溪市召开了全省农业局长会议,提出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实施”三村“工程建设,找到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办法。市委一届二次全会和市政府一届一次全会要求,“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拓宽增收渠道”。要“以‘三村’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大为农民提供资金、科技、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国家和省对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2004年在2003年基础上,支持的项目资金增加了近一倍,预计今年比上年还会进一步增加;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也在逐年增加,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100万元,今年又比上年增加了50万元,预计最终的增加数也会突破100万元。各级各部门投入“三村”工程建设、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达1.3亿元。2004年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在临沧历史上是少有的。国家、省和市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加大,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2004年,全市优质粮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产业发展、冬季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了新的突破,农业农村经济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较好的一年,农民收入增幅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农村面貌是近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总结上年,成效突出,全市农业战线上的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感到十分欣慰,激发了热情,调动了积极性,对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但我们必须认识到,2004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较快较好发展,有较多的有利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有较好的政策支持。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投入;二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农业系统积极努力,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四是农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五是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基础设施差、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等突出问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全国全省发展的差距仍在拉大。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22元,虽然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但比全省平均低642元(全省1864元),比全国平均低1714元(全国2936元);与上年相比增收121元,比全省平均低46元(全省增167元),比全国平均低193元(全国增314元)。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3.9个百分点,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达5705元。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农业科技人员,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抓好各项措施落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2005年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实现

1月中旬,市农业局印发了《临沧市200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点》,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各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和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有效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目标实现。具体的工作,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再重复讲。围绕2005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要突出重点,力争2005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围绕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在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确保粮食安全,首先必须确保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全市农业部门必须按照“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的要求,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在提高复种指数上狠下功夫,在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上大作文章,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一是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目前预计完成小春作物播种面积152.39万亩,同比增10.77万亩。其中,小春粮豆120.35万亩,同比增6.05万亩,完成计划120万亩的100.3%;预计总产量9.5万吨,完成计划10.5万吨的90.5%,同比增0.54万吨。小春粮食增产,为全市粮食增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完成冬季农业开发61.52万亩,完成计划65万亩的94.6%,完成订单农业6.5万亩。今年的冬季农业开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比上年高,价格也相对平稳,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市场,促销售,确保农民增收。要确保200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393.5万亩、粮食总产达70万吨的目标实现,,必须认真规划和抓好大春粮食生产和晚秋作物种植。全市大春粮豆播种面积按270万亩,总产按60万吨的计划下达,晚秋作物按15万亩的计划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实现。二是突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重点,确保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在大春生产上,重点要推进优质米基地建设、优质高蛋白饲料玉米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优质小杂粮和优质豆类开发,要通过办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通过推进订单农业等措施,确保完成优质稻种植35万亩,其中优质米基地建设1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35万亩,其中高蛋白饲料玉米基地建设20万亩,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10万亩,力争完成15万亩;优质小杂粮和优质豆类开发15万亩。各县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的机遇,加快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目前,省已下达我市良种补贴资金275万元,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已下达凤庆县、云县、沧源县、永德县,要求各县在4月底前必须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粮食直补资金也将尽快下达。相关县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2005年云南省粮食作物良种补贴实施办法》的要求,提供准确的粮食种植面积,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抓好良种补贴资金兑付工作,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目标实现,确保粮食安全。

(二)以畜禽品种改良为重点,在畜牧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全市农业部门,要抓住“三村”工程建设的机遇,围绕“四大畜牧养殖示范园区”和“四大畜牧产业生产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按照民有民营的运作机制,重点实施市良种猪核心群场和双江县、凤庆县、镇康县、云县四县的县级二元良种猪扩繁群场建设,以农业部门“三村”工程建设挂钩村为重点,推进村级生猪人工受精网点建设,力争年底建成并初见成效;围绕“三村”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重点抓好基层肉牛冻改站点建设,计划新建50个基层肉牛冻改点,确保2005年完成肉牛冻改3万头,凤庆县、永德县建成万头肉牛冻改县的目标实现;结合生猪人工受精站点和肉牛冻改点建设,计划以“三村”工程建设村为重点,新建44个村级畜牧兽医院(室),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确保畜牧生产安全;在实施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计划的同时,要着力抓好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力争启动建设临沧微生物菌种开发公司,推广微生物发酵技术,全面推进临沧奶牛产业化示范园区、双江应福养殖场、耿马县忙等村、双江县那布村蔗稍和农作物桔杆微生物发酵饲料开发项目建设,确保畜牧业饲草饲料的供给。同时,要继续坚持走扶大户带农户的路子,在继续支持现有畜牧养殖大户发展的同时,继续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养殖大户发展,依托大户带动畜牧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在仔猪园区建设、奶牛产业化园区建设、特色养殖业园区建设、畜牧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推进全市畜牧业加快发展。

(三)按照“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要求,在引资推进支柱产业提升和优势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是根据临沧发展实际需要提出的战略要求。实践证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是加快临沧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全市农业部门要围绕蔗糖、茶叶产业的改造提升,围绕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把农业对外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措施来抓。一是要把推进农业对外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市农业系统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区(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和市级农业部门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若每人每年都完成一项招商引资项目,对全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要切实转变职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者进得来、能赚钱。近两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在香蕉产业开发、亚麻产业开发、蚕桑产业开发、日本黑大豆开发、萝卜开发、生物药材开发等方面的引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农业部门要在产业基地建设中积极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二是要突出加工扶龙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临沧农业产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太差。全市农业部门要坚持引进资金开发与扶持发展市内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以扶持发展市内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发展基础。2005年,要重点申报凤庆巨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云县茅粮白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县天龙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云县嘉木茶叶制品公司、镇康南汀河实业有限公司、云南耿马瑞康麻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业产化龙头企业,争取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扶持;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市内外企业、个私经济,投资兴办优势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支持蔗糖产品深加工开发、茶叶产品深加工开发、果品饮料加工开发、肉类产品加工开发、乳制品加工开发、优质米加工开发、饲料加工开发、咸菜类产品加工开发和木瓜、亚麻、蚕桑、食用油加工开发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引资深度开发。要重点做好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开发、奶源产业基地建设和乳制品加工开发、优势特色果蔬菜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开发、食用油(菜籽油、核桃油)加工开发等方面的引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效。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支柱产业提值增效。目前,我市大多数县都被列入了国家和省糖料基地县建设,凤庆县糖料基地县建设项目已得到批准,安排资金300万元,其中2005年下达投资计划150万元。2005年,各县要认真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并以糖料基地建设为支撑,突出2万亩下田蔗园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重点,推进全市高优蔗园建设,确保2005年完成80万亩高优蔗园建设任务,确保甘蔗含糖量提高到15%,出糖率提高到13%;以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抓好临翔区2万亩无公害高优茶叶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力争完成高优生态茶园建设面积5万亩,新建并通过有机认证茶园面积5000亩,推进支柱产业提值增效取得新进展。

(四)围绕“八大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推进农业部门挂钩村“三村”工程建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上取得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年继续实施“八大工程”,其中“三村”工程建设和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的主要责任部门为农业部门。全市农业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1、以市级农业部门挂钩的8个村为重点,积极服务好、支持好“三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部门特别是市级农业部门,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农业局关于推进“支部+支部”、“党员+党员”、“协会+服务”的意见》,认真开展好“支部+支部”、“党员+党员”、“协会+服务”活动,力求做出成效,为全市提供经验。具体的做法:一是市农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党支部,与“三村”工程建设挂钩的8个村党支部,结成“1+1”友好支部,形成“支部+支部”的模式。二是市农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共产党员,与“三村”工程建设挂钩的8个村共产党员,结成“1+1”友好关系,形成“党员+党员”、党员带农户的模式。三是市级农业部门积极帮助和支持“三村”工程建设挂钩的8个村,建立和完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业等方面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并以协会为依托,支持建设和完善畜禽品种改良(动物防疫)体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化肥、农药推广服务体系,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三大服务体系”,形成“协会+服务”的模式。四是实行项目、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三配套”,推进“三大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支部+支部”、“党员+党员”、“协会+服务”取得实效。积极支持挂钩的8个村每个村培育出1—2个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亮点,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三大服务体系”,主要改善农村农业科技服务条件,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畜禽品种改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容为,按照民有民营的运作模式,支持每个村建成1个以上肉牛冻改点、1个以上良种公猪配套的人工受精点、1个以上动物防疫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支持每个村建成1个以上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化肥、农药推广、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服务点;现代信息科普网点建设,主要是在市级农业部门挂钩的8个村,以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为依托,先行开展“三电合一”(电视、电话、电脑)和“信息入户工程”试点,由市农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负责筹集资金,为“三村”工程建设挂钩村各配备1台左右电脑,并与“临沧农业信息网”、“临沧金农网”和“临沧农业信息网内部交换网”链接,由市级农业部门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资料、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应用信息网络开展专家技术咨询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力争4月份启动实施,10月份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各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上下共同努力,把农业部门服务“三村”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作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市政府把劳动力输出列为8件惠民实事之一,提出2005年培训劳动力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的目标和要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将由领导带队,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进行调研,各县农业部门要主动汇报,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在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中,农业部门要牵好头,发挥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的作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把工作抓好抓实,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实现农民增收1.5亿元的目标。

(五)推进农业部门条件设施建设,在农业物质装备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全市农业部门要抓住国家实施“七大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机遇,抓住“三村”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服务工作条件,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自我发展能力。从全市来讲,2005年重点要加快推进市农业局农业科技大楼建设,确保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结合农业科技大楼建设,抓好农业信息网络改造升级,确保2005年内全面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办公;抓好市种子站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分中心建设,确保年内监测大楼基本建成,部份监测设备到位;加快推进以畜牧业品种改良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培训体系、饲草饲料开发体系为重点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研究改善基层农业部门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三农”的工作水平。同时,要深化农业系统内部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改革方式方法,充分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和效益。

三、合理布署力量,抓好当前工作,为确保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打好基础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要做好的工作较多,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动物疫病防治进入关键时期,市级农业部门和各区(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要合理布署技术力量,统筹安排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要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今年以来,周边国家和国内省内部份地区,动物疫情时有发生。目前已进入动物疫病的高发期,动物疫病防治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和省先后召开了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会议,各区(县)农业(畜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防治工作抓好。总体上讲,今年的春防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市区(县)畜牧部门及早组织疫苗就位,及早组织开展动物免疫,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免疫注射504.4万头(羽),其中猪瘟免疫率已达72.8%,W病、鸡新城疫免疫已全面开展,凤庆、云县、双江三县已基本完成春防常规免疫工作。但离国家、省、市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现在起,全市要再次掀起打好春防战役的高潮,市畜牧兽医中心和设有畜牧局的县,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市、区(县)、乡镇主要的畜牧科技人员都要投入到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上。没有分设畜牧局的县,要合理部署好技术力量,一部份负责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一部份负责抓好春耕生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业务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分工负责,明确责任,确保“两不误”。要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100%、动物免疫率达100%,并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严防死守,坚决把疫情堵在市外,力争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要切实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的后期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今年全市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形势总体较好,面积增加,预计产量也增加。但也要看到,前期持续旱情及3月初低温冷冻影响,全市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凤庆、云县、永德、耿马、镇康5县受灾严重。从目前的气候情况分析,4月中旬以前,还有低温、冰雹、风灾等发生的可能,各县农业部门对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管理不能放松,要认真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后期田间管理,抓好防寒防冻、灌水保墒和病虫害的预测防治工作,抓好市场信息服务工作,积极为农民群众抓订单,扩大农产品销售,确保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增产增收,确保农民增收。

(三)要切实组织抓好大春生产,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增收

全市农业部门要围绕粮食生产目标,切实组织抓好大春生产。各县要认真研究制定大春生产指导性计划,抓好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和规划,制定措施,分解任务,确保完成大春粮食作物种植计划面积;要抓好农用物资的保障供给,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坚决防止假冒伪劣籽种、化肥、农药及其它农用物资坑害农民;要集中主要技术力量,深入基层、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培训、办好农业科技样板,指导农业生产;要及早研究做好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结合抓大春生产措施落实,开展防治技术培训,及早准备防治器具和农药等物资,千方百计确保大春粮食增产增收。

(四)要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目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的工作,市级农业部门和各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和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与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边学边查边改,通过先进性教育推进工作,力求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五)要抓紧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市农业局范文篇10

这次全市农业局长会议,时间不长,但会议内容很重要。刚才,市农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他们讲的意见我都赞同,请各县和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张平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局长会议和市委一届二次全会、市政府一届一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经济社会正由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发展趋势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转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的工作中心。200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两减免(减免农业税、取销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三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今年2月25日至26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玉溪市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政策的出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支农资金将进一步增加。2月27日,省农业厅在玉溪市召开了全省农业局长会议,提出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实施”三村“工程建设,找到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办法。市委一届二次全会和市政府一届一次全会要求,“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拓宽增收渠道”。要“以‘三村’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大为农民提供资金、科技、政策、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国家和省对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2004年在2003年基础上,支持的项目资金增加了近一倍,预计今年比上年还会进一步增加;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也在逐年增加,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100万元,今年又比上年增加了50万元,预计最终的增加数也会突破100万元。各级各部门投入“三村”工程建设、支持农村发展的资金达1.3亿元。2004年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在临沧历史上是少有的。国家、省和市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资金等支持力度加大,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2004年,全市优质粮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产业发展、冬季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了新的突破,农业农村经济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较好的一年,农民收入增幅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农村面貌是近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总结上年,成效突出,全市农业战线上的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感到十分欣慰,激发了热情,调动了积极性,对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更加充满信心。但我们必须认识到,2004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较快较好发展,有较多的有利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有较好的政策支持。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投入;二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三是农业系统积极努力,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四是农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五是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没有发生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存在基础设施差、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等突出问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全国全省发展的差距仍在拉大。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22元,虽然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但比全省平均低642元(全省1864元),比全国平均低1714元(全国2936元);与上年相比增收121元,比全省平均低46元(全省增167元),比全国平均低193元(全国增314元)。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3.9个百分点,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达5705元。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农业科技人员,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抓好各项措施落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逐步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2005年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实现

1月中旬,市农业局印发了《临沧市200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点》,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各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和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有效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目标实现。具体的工作,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再重复讲。围绕2005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要突出重点,力争2005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围绕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在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确保粮食安全,首先必须确保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全市农业部门必须按照“加强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的要求,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在提高复种指数上狠下功夫,在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上大作文章,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一是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目前预计完成小春作物播种面积152.39万亩,同比增10.77万亩。其中,小春粮豆120.35万亩,同比增6.05万亩,完成计划120万亩的100.3%;预计总产量9.5万吨,完成计划10.5万吨的90.5%,同比增0.54万吨。小春粮食增产,为全市粮食增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完成冬季农业开发61.52万亩,完成计划65万亩的94.6%,完成订单农业6.5万亩。今年的冬季农业开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比上年高,价格也相对平稳,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市场,促销售,确保农民增收。要确保200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完成393.5万亩、粮食总产达70万吨的目标实现,,必须认真规划和抓好大春粮食生产和晚秋作物种植。全市大春粮豆播种面积按270万亩,总产按60万吨的计划下达,晚秋作物按15万亩的计划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实现。二是突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重点,确保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在大春生产上,重点要推进优质米基地建设、优质高蛋白饲料玉米基地建设、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优质小杂粮和优质豆类开发,要通过办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板,通过推进订单农业等措施,确保完成优质稻种植35万亩,其中优质米基地建设10万亩,优质玉米种植35万亩,其中高蛋白饲料玉米基地建设20万亩,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10万亩,力争完成15万亩;优质小杂粮和优质豆类开发15万亩。各县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的机遇,加快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目前,省已下达我市良种补贴资金275万元,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已下达凤庆县、云县、沧源县、永德县,要求各县在4月底前必须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粮食直补资金也将尽快下达。相关县农业部门要严格按照《2005年云南省粮食作物良种补贴实施办法》的要求,提供准确的粮食种植面积,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抓好良种补贴资金兑付工作,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目标实现,确保粮食安全。

(二)以畜禽品种改良为重点,在畜牧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全市农业部门,要抓住“三村”工程建设的机遇,围绕“四大畜牧养殖示范园区”和“四大畜牧产业生产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加快发展。2005年,按照民有民营的运作机制,重点实施市良种猪核心群场和双江县、凤庆县、镇康县、云县四县的县级二元良种猪扩繁群场建设,以农业部门“三村”工程建设挂钩村为重点,推进村级生猪人工受精网点建设,力争年底建成并初见成效;围绕“三村”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重点抓好基层肉牛冻改站点建设,计划新建50个基层肉牛冻改点,确保2005年完成肉牛冻改3万头,凤庆县、永德县建成万头肉牛冻改县的目标实现;结合生猪人工受精站点和肉牛冻改点建设,计划以“三村”工程建设村为重点,新建44个村级畜牧兽医院(室),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确保畜牧生产安全;在实施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计划的同时,要着力抓好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力争启动建设临沧微生物菌种开发公司,推广微生物发酵技术,全面推进临沧奶牛产业化示范园区、双江应福养殖场、耿马县忙等村、双江县那布村蔗稍和农作物桔杆微生物发酵饲料开发项目建设,确保畜牧业饲草饲料的供给。同时,要继续坚持走扶大户带农户的路子,在继续支持现有畜牧养殖大户发展的同时,继续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养殖大户发展,依托大户带动畜牧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在仔猪园区建设、奶牛产业化园区建设、特色养殖业园区建设、畜牧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推进全市畜牧业加快发展。

(三)按照“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要求,在引资推进支柱产业提升和优势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是根据临沧发展实际需要提出的战略要求。实践证明,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是加快临沧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全市农业部门要围绕蔗糖、茶叶产业的改造提升,围绕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把农业对外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措施来抓。一是要把推进农业对外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市农业系统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市、区(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和市级农业部门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若每人每年都完成一项招商引资项目,对全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要切实转变职能,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投资者进得来、能赚钱。近两年来,全市农业部门在香蕉产业开发、亚麻产业开发、蚕桑产业开发、日本黑大豆开发、萝卜开发、生物药材开发等方面的引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农业部门要在产业基地建设中积极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二是要突出加工扶龙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临沧农业产业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太差。全市农业部门要坚持引进资金开发与扶持发展市内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以扶持发展市内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发展基础。2005年,要重点申报凤庆巨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云县茅粮白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县天龙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云县嘉木茶叶制品公司、镇康南汀河实业有限公司、云南耿马瑞康麻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业产化龙头企业,争取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扶持;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市内外企业、个私经济,投资兴办优势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支持蔗糖产品深加工开发、茶叶产品深加工开发、果品饮料加工开发、肉类产品加工开发、乳制品加工开发、优质米加工开发、饲料加工开发、咸菜类产品加工开发和木瓜、亚麻、蚕桑、食用油加工开发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引资深度开发。要重点做好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开发、奶源产业基地建设和乳制品加工开发、优势特色果蔬菜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开发、食用油(菜籽油、核桃油)加工开发等方面的引资工作,并力求取得成效。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支柱产业提值增效。目前,我市大多数县都被列入了国家和省糖料基地县建设,凤庆县糖料基地县建设项目已得到批准,安排资金300万元,其中2005年下达投资计划150万元。2005年,各县要认真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并以糖料基地建设为支撑,突出2万亩下田蔗园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重点,推进全市高优蔗园建设,确保2005年完成80万亩高优蔗园建设任务,确保甘蔗含糖量提高到15%,出糖率提高到13%;以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抓好临翔区2万亩无公害高优茶叶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力争完成高优生态茶园建设面积5万亩,新建并通过有机认证茶园面积5000亩,推进支柱产业提值增效取得新进展。

(四)围绕“八大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推进农业部门挂钩村“三村”工程建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上取得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年继续实施“八大工程”,其中“三村”工程建设和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的主要责任部门为农业部门。全市农业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措施,抓好落实。

1、以市级农业部门挂钩的8个村为重点,积极服务好、支持好“三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部门特别是市级农业部门,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农业局关于推进“支部+支部”、“党员+党员”、“协会+服务”的意见》,认真开展好“支部+支部”、“党员+党员”、“协会+服务”活动,力求做出成效,为全市提供经验。具体的做法:一是市农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党支部,与“三村”工程建设挂钩的8个村党支部,结成“1+1”友好支部,形成“支部+支部”的模式。二是市农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共产党员,与“三村”工程建设挂钩的8个村共产党员,结成“1+1”友好关系,形成“党员+党员”、党员带农户的模式。三是市级农业部门积极帮助和支持“三村”工程建设挂钩的8个村,建立和完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与营销业等方面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并以协会为依托,支持建设和完善畜禽品种改良(动物防疫)体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化肥、农药推广服务体系,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三大服务体系”,形成“协会+服务”的模式。四是实行项目、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三配套”,推进“三大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支部+支部”、“党员+党员”、“协会+服务”取得实效。积极支持挂钩的8个村每个村培育出1—2个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亮点,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三大服务体系”,主要改善农村农业科技服务条件,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畜禽品种改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内容为,按照民有民营的运作模式,支持每个村建成1个以上肉牛冻改点、1个以上良种公猪配套的人工受精点、1个以上动物防疫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支持每个村建成1个以上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化肥、农药推广、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服务点;现代信息科普网点建设,主要是在市级农业部门挂钩的8个村,以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为依托,先行开展“三电合一”(电视、电话、电脑)和“信息入户工程”试点,由市农业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负责筹集资金,为“三村”工程建设挂钩村各配备1台左右电脑,并与“临沧农业信息网”、“临沧金农网”和“临沧农业信息网内部交换网”链接,由市级农业部门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资料、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应用信息网络开展专家技术咨询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力争4月份启动实施,10月份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各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上下共同努力,把农业部门服务“三村”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作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市政府把劳动力输出列为8件惠民实事之一,提出2005年培训劳动力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的目标和要求。近期,市人大常委会将由领导带队,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进行调研,各县农业部门要主动汇报,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在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中,农业部门要牵好头,发挥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的作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把工作抓好抓实,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实现农民增收1.5亿元的目标。

(五)推进农业部门条件设施建设,在农业物质装备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全市农业部门要抓住国家实施“七大体系”(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的机遇,抓住“三村”工程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服务工作条件,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自我发展能力。从全市来讲,2005年重点要加快推进市农业局农业科技大楼建设,确保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结合农业科技大楼建设,抓好农业信息网络改造升级,确保2005年内全面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办公;抓好市种子站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分中心建设,确保年内监测大楼基本建成,部份监测设备到位;加快推进以畜牧业品种改良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科技培训体系、饲草饲料开发体系为重点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研究改善基层农业部门的工作条件,提高服务“三农”的工作水平。同时,要深化农业系统内部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改革方式方法,充分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和效益。

三、合理布署力量,抓好当前工作,为确保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实现打好基础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要做好的工作较多,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动物疫病防治进入关键时期,市级农业部门和各区(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要合理布署技术力量,统筹安排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要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今年以来,周边国家和国内省内部份地区,动物疫情时有发生。目前已进入动物疫病的高发期,动物疫病防治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和省先后召开了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会议,各区(县)农业(畜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防治工作抓好。总体上讲,今年的春防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市区(县)畜牧部门及早组织疫苗就位,及早组织开展动物免疫,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免疫注射504.4万头(羽),其中猪瘟免疫率已达72.8%,W病、鸡新城疫免疫已全面开展,凤庆、云县、双江三县已基本完成春防常规免疫工作。但离国家、省、市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现在起,全市要再次掀起打好春防战役的高潮,市畜牧兽医中心和设有畜牧局的县,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市、区(县)、乡镇主要的畜牧科技人员都要投入到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上。没有分设畜牧局的县,要合理部署好技术力量,一部份负责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一部份负责抓好春耕生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业务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分工负责,明确责任,确保“两不误”。要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100%、动物免疫率达100%,并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严防死守,坚决把疫情堵在市外,力争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要切实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的后期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今年全市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形势总体较好,面积增加,预计产量也增加。但也要看到,前期持续旱情及3月初低温冷冻影响,全市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凤庆、云县、永德、耿马、镇康5县受灾严重。从目前的气候情况分析,4月中旬以前,还有低温、冰雹、风灾等发生的可能,各县农业部门对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管理不能放松,要认真抓好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后期田间管理,抓好防寒防冻、灌水保墒和病虫害的预测防治工作,抓好市场信息服务工作,积极为农民群众抓订单,扩大农产品销售,确保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增产增收,确保农民增收。

(三)要切实组织抓好大春生产,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增收

全市农业部门要围绕粮食生产目标,切实组织抓好大春生产。各县要认真研究制定大春生产指导性计划,抓好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和规划,制定措施,分解任务,确保完成大春粮食作物种植计划面积;要抓好农用物资的保障供给,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坚决防止假冒伪劣籽种、化肥、农药及其它农用物资坑害农民;要集中主要技术力量,深入基层、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培训、办好农业科技样板,指导农业生产;要及早研究做好大春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结合抓大春生产措施落实,开展防治技术培训,及早准备防治器具和农药等物资,千方百计确保大春粮食增产增收。

(四)要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目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第二阶段的工作,市级农业部门和各县农业(畜牧、农机)部门,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和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与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结合起来、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边学边查边改,通过先进性教育推进工作,力求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五)要抓紧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