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收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6:16:49

失能收入范文篇1

[关键词]失能收入保险定价影响因素

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早在14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失能收入保险的雏形,而失能收入保险的创立却在19世纪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失能收入保险在欧洲和北美发展的较为完善,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补偿了因病、因意外伤害而致残的不幸者的收入损失,保障了他们失能后的生活水平,同时,在保持人们生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失能保险的精算方法,如减量表方法、曼联方法、多状态方法等,为失能收入保险的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健康保险费用可以分解为发生次数及每次费用两个部分,它的基本构架是基于寻找疾病发生次数与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上。如果知道了疾病发生次数以及每次给付金额的具体分布形式,那么计算某段时期内的总给付额就成为可能,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健康保险定价。

失能收入保险定价这种健康保险与其他的健康保险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给付金额都是约定的,一般为正常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没有必要寻求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二是它采用的是转移概率(即从健康状态转移到死亡状态的概率),这个转移概率借助于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模型来进行估计,如减量表模型、Markov模型等。

基于上述特点,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失能收入范文篇2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

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12.统计数据

计算失能发生率或失能起始率的统计数据对保险定价有影响。若是本国的统计数据完全,计算就基于本国数据;若是本国的统计数据缺乏,可以采用与本国情形相近的国家或地区的统计数据。

失能收入范文篇3

[关键词]失能收入保险定价影响因素

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早在14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失能收入保险的雏形,而失能收入保险的创立却在19世纪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失能收入保险在欧洲和北美发展的较为完善,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补偿了因病、因意外伤害而致残的不幸者的收入损失,保障了他们失能后的生活水平,同时,在保持人们生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失能保险的精算方法,如减量表方法、曼联方法、多状态方法等,为失能收入保险的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健康保险费用可以分解为发生次数及每次费用两个部分,它的基本构架是基于寻找疾病发生次数与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上。如果知道了疾病发生次数以及每次给付金额的具体分布形式,那么计算某段时期内的总给付额就成为可能,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健康保险定价。

失能收入保险定价这种健康保险与其他的健康保险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给付金额都是约定的,一般为正常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没有必要寻求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二是它采用的是转移概率(即从健康状态转移到死亡状态的概率),这个转移概率借助于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模型来进行估计,如减量表模型、Markov模型等。

基于上述特点,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失能收入范文篇4

[关键词]失能收入保险定价影响因素

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早在14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失能收入保险的雏形,而失能收入保险的创立却在19世纪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失能收入保险在欧洲和北美发展的较为完善,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补偿了因病、因意外伤害而致残的不幸者的收入损失,保障了他们失能后的生活水平,同时,在保持人们生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失能保险的精算方法,如减量表方法、曼联方法、多状态方法等,为失能收入保险的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健康保险费用可以分解为发生次数及每次费用两个部分,它的基本构架是基于寻找疾病发生次数与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上。如果知道了疾病发生次数以及每次给付金额的具体分布形式,那么计算某段时期内的总给付额就成为可能,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健康保险定价。

失能收入保险定价这种健康保险与其他的健康保险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给付金额都是约定的,一般为正常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没有必要寻求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二是它采用的是转移概率(即从健康状态转移到死亡状态的概率),这个转移概率借助于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模型来进行估计,如减量表模型、Markov模型等。

基于上述特点,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

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公务员之家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失能收入范文篇5

[关键词]失能收入保险定价影响因素

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早在14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失能收入保险的雏形,而失能收入保险的创立却在19世纪末。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失能收入保险在欧洲和北美发展的较为完善,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不仅补偿了因病、因意外伤害而致残的不幸者的收入损失,保障了他们失能后的生活水平,同时,在保持人们生活稳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方面,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失能保险的精算方法,如减量表方法、曼联方法、多状态方法等,为失能收入保险的费率的厘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通常,健康保险费用可以分解为发生次数及每次费用两个部分,它的基本构架是基于寻找疾病发生次数与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上。如果知道了疾病发生次数以及每次给付金额的具体分布形式,那么计算某段时期内的总给付额就成为可能,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就可以进行健康保险定价。

失能收入保险定价这种健康保险与其他的健康保险有所不同,一是它的给付金额都是约定的,一般为正常收入的一定比例,因此没有必要寻求每次给付金额的分布;二是它采用的是转移概率(即从健康状态转移到死亡状态的概率),这个转移概率借助于历史数据以及实际经验,可以构造一些特殊的模型来进行估计,如减量表模型、Markov模型等。

基于上述特点,失能收入保险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是指被保险人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涉及到的转移概率有四个: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健康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到健康的转移概率和失能到死亡的转移概率。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主要用到的是健康到失能的转移概率。因此,转移概率的估计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失能收入保险的定价的核心事实上就是转移概率的估计问题。

2.失能发生率和失能起始率

失能发生率是指当被保险人在患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表现出失能状态的概率,它的计算时间是在等待期初。这与失能起始率不同,失能起始率是指在等待期后被保险人仍处于失能状态的概率。显然,失能发生率大于或等于失能起始率。正如前面所言,失能收入保险纯保费的计算是基于转移概率基础上的,但是在很多情形下,转移概率不易求得,而是通过失能起始率或失能发生率来进行估计。

3.疾病发生率

在国外,有些国家(例如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定价模型中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在失能收入保险的基础数据缺乏或不全时,采用疾病发生率代替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纯保费对失能收入保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4.康复率和死亡率

虽然康复率和死亡率在失能收入保险定价中没有被直接应用,但是它也对其定价产生影响,这在后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

5.利率

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要计算不同时点货币的现值或终值,即要进行折现或计算利息,所以在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定价时还需要利率假定或规定预定利率。我国人身保险利率标准的规定,并未明定长期健康险是否参照寿险办理,实务上在设计长期健康险时还是以寿险方式处理,实际上长期健康险的设定利率通常比同期寿险保单保守,其用意除了降低利率风险外,也可弥补因疾病率假定所造成的损失。

6.退保率

这里的“退保”是指除被保险人死亡以外的其他原因使健康保险合同失效的事件。退保率指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退保对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退保,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年龄准备金积累不足的风险,因此,在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平准保费的计算过程中必需对各年龄的退保率及其变化趋势做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和假定。

7.等待期

保单生效后,有的保单规定,自保单生效日开始一段时间(例如180天)内所发生的保险责任内的事故,保险人不予赔偿,而只退还保费。这段时间称为等待期。一般而言,等待期的长度和保费的高低直接相关,等待期越长保费越低。

8.延期

延期(deferredperiod)是指在伤残(或疾病)发生之日起有一段时间没有给付,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保险人的赔偿费用,从而保证较低的保费,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短期的失能,被保险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积蓄维持生活,以减少公司的理赔费用。个人失能保险的延期一般为30天到半年不等。延期越长,保费就越低。

9.失能持续时间

失能持续时间是指被保险人处于失能状态的时间。失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对纯保费的影响很大,因为失能持续时间决定了失能保险金给付时间的长短,同时还能影响转移概率。

10.费用

就毛保费而言,费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人佣金。人佣金一般都很高,新业务尤其如此。除了人佣金以外,计算毛保费时,还要考虑保险人的年行政管理费用和理赔费用等。

11.红利

在国外,例如德国和瑞士,失能收入保险要给给投保人支付红利,这使得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很保守,故此毛保费较高。

失能收入范文篇6

保险公司提供的失能收入保险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当代经济生活中起了极大的作用。笔者在下文选择了国外一些典型国家或地区例如法国、德国、英国等,对其失能收入保险从定义、失能收入保险金给付、保费以及失能收入保险的形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比较。

一、法国

失能收入保险在法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因为法国的社会保险系统为不同程度的失能提供收入补偿,从而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失能收入保险的发展。其商业失能收入保险大多数作为人寿保险的附加险,并且失能收入保险由意外(或健康)保险公司提供,而人寿保险由人寿保险公司提供。

在法国,失能收入保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短期和长期失能收入保险的分离。当被保险人失能后,先给付疾病日津贴,一般为1~3年,然后有一个延期(例如12个月),若被保险人在延期结束后仍然失能则给付长期失能保险金。

失能收入保险的保费依赖于被保险个人和保险团体的职业特性。在团体保险中,使用的是团体的平均年龄(而不是每个人的年龄),保费也相应的进行调整。在法国,保险公司建立的联合组织BC(Bureaucommund’assurancecollective)厘定的标准保费使用的平均年龄是45岁,当平均年龄小于或大于45岁时,保费相应降低或增加。

和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失能收入保险的保费偏低,当然也存在调整保费的可能。无论是普通意义的团体保险还是开放团体保险,索赔率日益增加。

二、德国

在德国,失能收入保险通常是指“职业失能收入保险”,因为其关于失能的定义不但依赖于医学标准,而且还依赖于和被保险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社会地位相关的经济收入。职业失能通常定义如下:

完全职业失能是指被保险人因疾病、身体伤害或虚弱无力(这需要提供医学证明)而永久性失能,以致不能从事其原来的工作或其他任何与其所受的教育、培训和经验相当的职业。

部分失能是指部分满足上述完全职业失能的条件的失能。

一般而言,被保险人在职业失能发生所在月的月末才有获取失能保险金的权利,如果失能鉴定在失能发生后3个月才做出,则被保险人在失能鉴定所在月的月初具有获取失能保险金的权利。

附加险和主险形式的失能保险的费率是基于失能发生率来计算的,失能发生率、失能被保险人的康复率和死亡率都是基于全德国保险业的统计数据之上的。自199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年轻被保险人的失能发生率逐年升高(反之,老年被保险人的失能发生率在下降),因此有必要对主险形式的失能险收取比附加险形式更高的净保费。在德国,失能收入保险费率附加了相当高的安全附加。

因为在厘定保费时的保守谨慎,德国的失能险的保费较其他国家高。但是,超过90%的收益以红利的形式返还给被保险人。考虑到失能风险的特殊性(特别是主险形式的失能险),红利一般在满期时支付,被保险人甚至在失能期间也能获得红利。

三、英国

英国的失能收入保险主要是以主险形式出售,是一种永久健康保险(PermanentHealthinsurance,PHI)。PHI保单中的“失能”的定义各个保险公司各不相同,有很大差异。然而,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采用的定义是基于被保险人无能完成其原来的工作:“本保单所称的失能是指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伤害而完全不能完成其正常工作且不能从事任何其他工作。”在此“不能从事其他任何工作”是为了减小保险人的风险。被保险人因不能从事其原来的工作而获得失能保险金;但是,他有可能从事其他工作而获得收入,这份收入和失能保险金之和可能达到或超过失能前的正常收入,在这种情形下就会出现道德风险,被保险人就不会主动去“康复”。

对于失能保险保费的计算,现在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采用的是减量表模型(失能起始率/失能年金方法),当然,曼联方法作为英国传统的PHI定价方法,许多保险公司仍然继续采用。厘定保费所用的统计数据来自英国自身和美国。对于失能险准备金的计提,英国的保险公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有的保险公司用的是起始-年金方法,有的仍然用的是曼联方法。

近年来,英国的失能保险不尽人意。许多保险公司在他们的失能保险业务上出现了亏损,一部分保险公司甚至从市场上取消了这个险种。究其原因,是具有较长延期的失能保险的索赔频率日益增高,更坏的是,领取失能保险金的时间终止变晚。一般认为,这是由索赔控制不善和给付额太高(把考虑社会保险给付进来)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然被保险人在失能时领取的失能保险金比健康时的正常收入还高,他就缺乏恢复“健康”的动力。

失能收入范文篇7

一、美国

美国是一个较早出现长期护理保险的国家。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商业护理保险制度,由商业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愿投保。政府并未直接参与承保,而是对其进行一定的补贴或者税收优惠,以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在美国的发展。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基金筹集:保险资金的重要构成是部分自愿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无需缴付,其资金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提供,其中联邦政府负担55%、州政府负担45%。参保范围:存在三个年龄区间,分别为40-49岁、50-84岁、55-79岁,投保人根据自己的年龄范围选择相应的等级进行投保。投保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不允许健康状况差的人投保。保费及保费给付:美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大小与被保险人年龄、性别、保额、给付期等因素相关。年龄越大、保额越高、受益期间越长,保费就越高。保费给付方式灵活,它可以用现金一次性支付,10年内分期支付,或支付至65岁退休。给付方式: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般采用直接定额给付现金和提供护理服务两种方式。给付条件:以被保险人能完成的日常生活活动、认知能力程度作为衡量给付的准则。日常生活活动一般是指起床、洗漱、行走、如厕等无需他人帮助,而认知能力障碍则多指老年痴呆等疾病。保险金的最后给付程度与这两个标准有着密切关系。承保方式: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专门保险进行投保,也可以作为终身寿险的一个附加险进行投保,或者是由收入损失保险转化而来,或以保险金额随着独立账户余额变动的长期护理保险单形式存在。二、德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随着人们投保意识的加强和护理费用的增加而膨胀。在此背景下,德国政府于1995年开始实施《护理保险法》,这标志着德国正式建立起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系统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参保范围:各个年龄段人口均可参保。基金筹集:由于德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法律制度规定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实行双轨运行的制度,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划分不同的投保范围。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标准门槛的个人必须参加强制性社会保险体系的长期护理,而高收入者则有权选择参加社会保险或购买强制性商业保险。因此,其基金筹集既来自于社保基金,也来自于商业保险保费收入。根据新的加强法案,纳入社会保险的长期护理保险的保费采取强制缴纳,比例增加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由雇员和雇主以一定比例共同负担。给付条件:虽然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采用强制性原则,覆盖全面,且被保险人的受益资格将由其是否有护理需求来决定。按照法律的规定,当个人由于生理或心理问题导致其在包括健康、饮食、行动、家务四个方面的日常生活行为中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持续性(至少6个月以上)或实质性的帮助时,即可获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等级鉴定:被保险人提出申请后需要经过资格审查后才能对其进一步划分受益级别。护理水平与他所需要的护理时长和护理次数有密切联系。一级护理为每天最少需要一次90分钟的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二级护理为每天最少需要三次3个小时的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三级护理为最高级别的护理,需要24小时不定次数的至少5个小时日常生活护理服务。给付方式: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受益方式主要有实物待遇、现金补贴、日间或者夜间看护、机构照护四种方式。每种方式的受益程度根据受益人的实际需要而有所不同。从以上国际经验分析可以得出,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采取的是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双轨道运行机制,且主要是以社会保险为主。美国则是采用市场主导的模式,投保人在社保所给予的保障之外再基于个人的需求自愿投保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故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呈现混合型特征,具有多层次、多类型,政府主导、商业保险补充的优势。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制度框架已初具雏形。但由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短,制度政策等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还是社保体系的长期护理保险,都没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路径在对美国和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其在基金筹集、失能评估体系等方面具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借鉴。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环境相关。笔者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与优化提出几点建议。一、立法模式的选择从我国第一批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将其划入医疗保险范畴,另一种则是作为独立于其他“五险”的一种新型险种存在。2020年5月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要坚持独立运行,着眼于建立独立险种,独立设计、独立推进。”这从制度定位上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保“第六险”的定位,即独立于医疗保险的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立法应该从属于《社会保险法》,同时也要考虑其与其他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与补充关系。

二、保障人群

从目前我国试点城市的保障人群范围来看,大多数城市都只将失能人员纳入了保障范围。以成都为例的试点城市在试点之初覆盖的仅为重度失能人群,轻度和中度失能则被排除在外。尽管在后续的试点指导意见中明确将保障范围扩大到因失智导致的重度失能人群,但是在失能人群中重度失能人群所占比例较小,中度和轻度失能人群占比较大,将占比大的人群排除在制度以外,既不能有效地满足大多数人群的真实需求,也有损制度的公平性。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使长期护理保险成为惠及全民的社保“第六险”,应该依序将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在试点之初,可首先保障重度失能(失智)人群,深化试点之后逐步将中度失能(失智)人群、轻度失能(失智)人群纳入保障范围。

三、失能等级鉴定制度

以成都为例的部分试点城市在进行失能等级鉴定时采用的是成立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的方法,虽然这种评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人性化的特点,但是由评估委员进行评估的操作模式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国际通用的巴塞尔指数(Barthelindex)进行评级,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它是对人们的日常基本生活活动(ADL)即基础性的生活活动和工具性的生活活动的评估。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移动、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共十项活动。每一项得分相加得到的总和数为100分者,为生活自理者;61—99分者,为轻度功能障碍者;41—66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者;<=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者。即利用评定的每一项分数累计和来衡量居民健康状况,从而确定其失能(失智)等级。

四、基金筹集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失能问题的加剧,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目前我国试点城市中真正实现多元筹资的城市数量较少,这不仅为医保基金账户带来不小的筹资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基金的监管。笔者认为,我国应该提早建立起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具体由医保基金、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个人缴费等部分构成,根据人群的年龄、性别、收入等个体差异条件而在各个部分设置不同的筹资比例。同时,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超额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缓解筹资压力,应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分担养老护理服务的压力。

五、给付制度

失能收入范文篇8

一、社会救助工作逐步深入

1、是进一步精准识别农村低保和兜底脱贫对象。截至6月底我乡低保户1228户,1991人,,共计发放低保救助资金5734270元。

2、特困人员供养。截至6月份,全乡五保户231人,1--6月份共发放五保金83575元;对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按照失能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补贴护理费;分散供养按照失能程度轻度、中度、重度给予每人每月40元、50元、60元补贴护理费,全乡共发放特困人员失能护理补贴23430元。低保户失能老人补贴136050元(低保户失能人数405人)。全乡孤儿21人,每人每月1100元,共发放孤儿补贴生活费139650元;孤儿监护补贴7560元。

3、在临时性困难救助方面,目前共有26户困难家庭得到救助,发放救助款共计57875元,及时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当务之急。

4、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中的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80元,三、四级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40元,全乡享受补贴839人,1-6月发放补贴291920元。

5、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其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全乡享受补贴645人,1-6月共发放护理补贴237000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失能收入范文篇9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长护险;推广

一、引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9064万人,在全国人口中占比高达13.5%,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伴随老龄化激增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解决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已迫在眉睫。我国自2016年起在15个试点城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下文简称“长护险”),在获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2020年9月16日又新增了包括呼和浩特市在内的14个部级试点城市,拟在更大范围检验试点成果。其中,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作为第二批长护险的试点城市,其推广的成功与否对于全内蒙古地区长护险的推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他试点城市成功经验的分析,对呼和浩特地区长护险的推广进行研究并提供建议。

二、各试点城市政策分析

(一)第一批试点城市政策分析

通过对第一批试点城市长护险相关文件政策的研究,对参保对象、筹资渠道、筹资标准、给付比例等进行了总结,如表1所示,发现第一批试点城市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几个特点:第一,长护险主要参保对象与基本医保的参保对象相重叠。在15个试点城市中,参保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下文简称“职保”),如广州、宁波、成都等;另一类是除职保外,还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下文简称“居保”),如上海、苏州、南通等,其中上海、苏州和荆门还保障农村居民。可以看出,在推行的初级阶段,将长护险与医保相挂钩,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便于推广和管理。第二,筹资渠道较为单一,以医保基金为主,再结合个人负担和政府补助,石河子市还运用了福利基金筹资,调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这给第二批试点城市提供了新思路。与此同时,各试点城市筹资标准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定额、按一定比例以及二者相结合确定金额。可以看出,目前阶段长护险没有作为独立险种的筹资渠道,全国各试点的筹资标准也不尽相同,这不利于长护险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各试点城市给付比例不同。如上海、广州、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无论哪种服务形式,大部分费用均由长护险基金支付,少部分由个人进行支付。对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城市而言,需要个人支付的比例较大。在推行初级阶段可以根据地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给付,但随着推行的深入,国家制定统一标准更有利于实现各地区公平。

(二)呼和浩特市长护险政策分析

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各旗县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03%,其中65岁及以上占11.96%,老龄化严重,但与此同时户均人口为2.30人,比同期自治区少0.05人,比全国少0.32人。这意味着小型家庭构造、家庭成员外出就业造成了家庭的“空巢化”,导致传统的家庭已经难以担当失能老人的护理重任。但目前呼和浩特市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居家和社区养老相对滞后。因此,呼和浩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的政策引导,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其中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是该措施中的亮点工作之一。为了具体落实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广工作,呼和浩特市结合有关试点地区经验和呼和浩特市实际,在2021年初制定了《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对以下内容进一步明确:参保范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筹资渠道:职工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财政适当补助,接受社会捐助;城乡居民筹资采取个人缴费、医保费划转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筹资标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0.2%×单位缴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数+0.2%×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数+0.2%×养老金(退休人员)+0.2%×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单建统筹)+财政补贴10元/人/年+社会捐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个人缴费10元+医疗保险费划转50元+财政补贴10元/人/年+社会捐助。待遇保障:参加呼和浩特市长护险的人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失能满6个月,评估小组上门对失能程度、疾病状况、护理情况等进行评估,评定为中度、重度失能的人员,按失能等级及服务方式,限额予以基本生活照料服务费和护理服务费,超出部分由个人承担。从上述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出:首先,呼和浩特市长护险的推广在参保范围方面借鉴了第一批试点城市的经验,主要针对的是医疗保险参保对象,同时还包括了农村地区,较大部分第一批试点城市范围更广阔,保障更广泛;其次,筹资渠道基本与第一批试点城市一致,主要渠道依然是医保基金,结合部分财政补贴,但较第一批试点城市的筹资渠道来看,增加了社会捐助渠道,提升了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从筹资标准方面来看,主要是定比和定额相结合的方式提取,但是提取比例较第一批试点城市低,这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最后,从待遇保障来看,制定了失能等级的评估指标,并且逐级提升限额,能够给予失能人员一定的经济支持,解决失能人员家庭的长期护理问题,缓解经济压力。从2021年8月10日起,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经办服务,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提交书面申请,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申请,使居民在理赔时能够快速申请,便捷操作,提高了给付的效率。

三、呼和浩特市长护险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认知偏低

呼和浩特市长护险试点工作才刚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对群众而言是“新兴事物”,有很多群众对长护险并不了解,相比于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而言,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居民收入有限,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对于长护险的认知偏低,推广难度加大。

(二)覆盖人群不全面

呼和浩特市长护险的参保人群包括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保障群体较为全面,但并未考虑到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特殊农村居民群体,特别是留守老人,他们更需要获得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当他们处于失能状态时,经济压力会更大。

(三)筹资体系单一

目前呼和浩特长护险主要筹资渠道是医保基金,对于试点阶段是可行的,然而若要长期推行长护险,仅依赖医保基金很容易造成赤字。同时,虽然有财政补助,但由于地区经济较东部地区而言发展较为缓慢,财政补贴力度较小,进一步加大了个人和单位的负担。但相比于第一批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尝试引入社会捐助,具有创新性。

四、呼和浩特市长护险推广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长护险的推广政策,为长护险的发展保驾护航。另外,各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扩大长护险的宣传面,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社区以多样的社区活动、宣传栏等为载体,使长护险走进居民日常生活中,提高长护险在全社会的知名度。

(二)探索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目前推行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其筹资渠道不能局限于医保基金和财政补助,作为独立险种,在长护险推广的不同阶段可以构建不同的筹资体系,最终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筹资体系,保证长护险可持续发展。在初始阶段,长护险需要依赖医保基金,与此同时可以由政府推行优惠税收政策,引导社区组织、养老机构共同参与;在发展阶段,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研发适销对路的护理类商业保险,满足各收入层人群的不同需求。

(三)扩大参与对象覆盖面,实施差异化筹资标准

现阶段呼和浩特市长护险的保障对象为医保参保人,且所有对象筹资标准均是按医保基金的一定比例和固定金额确定的,这就使不同收入人群的筹资标准统一化。但为建立可持续的长护险基金保障机制,政府一方面可以提供财政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对不同情况人群实施差异化筹资标准:如对呼和浩特户籍特困老年人加大财政补贴的同时免除个人缴费;对低收入困难家庭加大财政补贴,降低个人缴费比例;对一般情况的人群按目前标准缴费。

参考文献:

[1]张琳喻.东、中、西部视角下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对策:以上海市、齐齐哈尔市和石河子市为例[J].中国市场,2021(25):39-40.

[2]荆涛,邢慧霞,万里虹,等.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对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J].保险研究,2020(11):47-62.

[3]刘文,王若颖.我国试点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效率研究:基于14个试点城市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20,41(5):29-45.

失能收入范文篇10

关键词:税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市场环境

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涵义及发展现状

国内外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经过深入分析之后能够看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具体是将税收政策和商业养老保险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较为新颖的保险类型。投保者在退休之前用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不需要纳税,在将来申领退休金的时候,由于自身收入逐渐降低,其纳税额度也会相应下降。从一定层面上来说,这一类型的保险是通过减少投保者的纳税额度来吸引更多的群众购入商业养老保险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激发出广大客户对于保险的巨大需求。之所以推崇递延纳税,原因在于个税递延既具有刺激个人投保积极性,也存在发掘商业保险行业发展潜力的双主体效应;同时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兼具保险和投资的双重功能,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稳健性,又兼顾到中华民族历史中的进取性。2018年5月31日中国银保监会对首批经营税延养老保险业务的中国人寿、泰康养老、新华人寿、平安养老、太平养老等12家险企进行了公示。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在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中,需要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包括对国外经验的借鉴。

二、湖南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影响

(一)湖南人口老龄化特征。1.湖南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1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45.9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832.9万人。《2016年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湖南省2016年60岁以上人口为1201.07万人。2010年老龄化程度为14.54%,2010年到2017年逐年递增,2017年老龄化程度为18.16%,湖南老龄化程度已经赶超全国17.3%的水平,位居全国前十。2014年老龄化程度较上年上升0.59%,2015年老龄化程度较上年上升0.45%,2016年老龄化程度较上年上升0.44%,2017年老龄化程度较上年上升0.56%。通过分析近五年的数据不难发现,湖南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2.湖南人口高龄化日趋明显。伴随老龄化发展进程的是湖南人口高龄化。例如,从表2可见,2013—2016年80岁以上老人逐年递增,2013年,80岁高龄老人有132.38万人,到2016年已经增长至150.69万人,2016年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12.57%,80岁高龄老人较上年增长4.81%。其增长率高于60岁老年人年增长率,是其1.53倍。可见,随着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保健意识越来越强,高龄老人所占比重必将逐年攀升。3.空巢化严重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原有的大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及规模缩小体现在城镇中“421”家庭的出现,独生子女外出求学、就业、婚嫁等原因导致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由表3可见,2013年全省城乡老年人空巢率为28.45%,2013—2015年空巢率逐年递增,到2015年空巢率高达53.26%,这一比值已经超出全国老年人空巢率1.36个百分点。长沙市2015年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空巢老人占长沙市老年人口的50%。高达62.5万人。湖南省地理位置临近广东,城乡劳动力流向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打工或者创业,可能是造成其空巢率激增的主要原因。4.失能老人比重高《2016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完全失能老年人口62.16万人,部分失能老年人口130.04万人,全部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占65岁老年人口的23.98%。失能老人不但需要在生活起居方面的照料,同时还需要将医疗护理与养老保健相结合。(二)湖南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1.基本养老保险金难以满足养老需求。《2016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0岁及以上享受待遇人数达953.95万人,比上年增加22.46万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完善的养老保险系统中基本养老保险是一个重要支柱,但不断增加的退休人数,逐渐减少的劳动力数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一保险的拨付难以为继,基本养老金的供给状况与实际的需求量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衡,甚至已经产生较大冲突。2.医疗与护理需求激增。数据显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会统筹账户报销比例为82.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63.2%。在“银发时代”背景下,实际的报销比重根本无法充分满足老人逐渐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这势必会对整个医疗服务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3.养老服务供给不足2015年年末,全省配备的各种类型的养老床位总数是27.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3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为36.5%和22%,湖南的养老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湖南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需求。从养老服务内容上来说,现有的养老机构只能满足基本的家政服务,忽略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对金融理财、法律咨询等养老金融法律服务关注更少。

三、湖南推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抽样调查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群众对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参保欲求等会对于这一类型保险的顺利推行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此笔者针对湖南民众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街道青山祠社区市民进行调查。总计发放了150份问卷,其中顺利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38份,回收率达92%左右。(一)调查对象基本特征。调查对象为老城区居民,随机抽取样本,其中,男性占比59.2%,女性占比40.8%。大专、本科比例为66.3%,从年龄层次上来看,20-30岁占20.1%,31-40岁样本占比30.9%,所占比例最高。41-50岁占比28.4%,51-60岁占比18.6%。从样本所在的单位性质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占比最高,为34.1%。国有企业次之,占比30.4%,民营企业占11.9%,个体户及其他占总样本的23.6%。样本分布于各行各业,占比25.4%的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相对较多。从收入水平来看,样本的收入(扣除“五险一金”)以2000元为一个划分等级,5500-7500元为38.2%,所占比例最高,3500-5500元次之,占比28.1%,接下来是7500-9500元为19.3%,9500元以上占比8.2%,3500元以下占比6.2%,分布最少。(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认识程度的调研分析。针对是否了解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调查发现,近80.1%的被调查者对其内容不清楚,没有听说过。10.2%的被调查者听过说,但是一知半解,8.5%的被调查者了解部分。少数1.2%的被调查者比较清楚。可见,大部分老百姓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一无所知。(三)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的调研分析。在被告知了关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制度设计之后,选择十分愿意参保的占比16.3%,选择可以考虑参保人群约占40.1%,而选择保持观望态度的占比最多为42.1%,但是,不愿意参保的人只占1.5%。通过调查发现,年龄与收入两个因素对参保意愿影响明显。单位性质和所属行业与参保意愿相关性较低。具体从年龄分布状况的层面入手,深入探析参保意愿的实际比重: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人群参保意愿是最突出的,达到了56.2%左右,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中年人这一群体在收入上是比较稳定的,完全能够负担得起保险费用。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受访者参保意愿不高,原因在于这部分人群年龄不大,对个人养老需求不迫切,同时收入不高,有结婚、抚养子女、还贷等压力。从收入分布状况入手来深入探析参保意愿的实际比重:参保意愿最突出的(68.5%)人员,其收入所处区间是7500-9500元。其次,5500-7500元区间的人员参保意愿为40.5%,9500元以上的人员为28.5%,3500-5500元区间的人员参保意愿7.1%,收入为3500元以下的人群中,参保意愿较低,仅为5.6%。由此可以看出,收入在5500-9500元区间的人群参保意愿比较高。

四、湖南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与市场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的支持。2008年12月,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要为那些购入商业养老保险的人员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以确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投保成本,调动其参与投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文件为系列政策制定指明了方向。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逐步推进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此外,文件中还明确指出试点工作将从2017年起逐步开展。财政部、税务总局、人社部、保监会对推动试点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4月,我国《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明确了产品的具体形态。随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陆续出台,为推行税延养老保险提供配套政策。2018年5月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的试点,为湖南推行税延型养老保险提供可借鉴经验。(二)现行税收制度为税延型养老保险提供了实施基础。众所周知,一个新生事物的平稳发展是离不开优质的外部环境的,尤其是优质的政策环境,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也是如此,其顺利推行依旧需要相关的税收政策来予以支持。在我国实施多年的公积金利息税前扣除政策为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开展提供经验借鉴。目前在监管规定方面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框架,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的信息系统也已开发成型。(三)财政收入的增长为税延型养老保险提供了财政支持。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加,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的物质基础。其次,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推行有助于充分调动人们购买这一保险的热情与积极性,进而让保险企业的保费收益大幅度提升,当然企业所得税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劳动者“老有所养”,也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再次,长期稳定的保费收入也可增加保险公司的可投资额,从而增加投入到市场的资本量,拉动经济发展。《2017年度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湖南省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财政收入的逐步提升,可为开展税延型养老保险提供资金支持。(四)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逐年递增为税延型养老保险提供了资金保障。《湖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48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163元,增长8.1%。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逐年提高,说明湖南城镇居民具有一定购买能力,这为开展税延型养老保险提供了资金保障。(五)保险公司竞争力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保险行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保险企业,当然,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变得愈加激烈。在竞争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较为优质的保险企业,他们在保险产品设计、服务条款设置、养老基金运作等多个层面上均积累了较为充足的经验。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也希望享受政策红利,率先推广此险种成为行业领跑者。

参考文献

[1]郑秉文.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税收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1):4-6

[2]2015年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亮点解读[DB/OL].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hunan.gov.cn,2016-10-13.

[3]湖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度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