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7:58:09

室内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1

首先就是内容短小精致,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微课”形式,就是指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于内容的精致,微课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几十分钟,可是在教学的知识点与内容上却不会“缩水”,内容是囊括了浓缩的知识点,化繁为简,把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用简练的视频演示出来,这样在短时间内就会高度的吸引学生们注意力。其次就是有侧重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讲解一两个知识点,这样有针对的讲解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剖析,让学生们在知识点额接受过程中,不断的累积知识最终贯穿起来会达到很好学习效果。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传递是很直接的,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的找到重点,没有冗杂的铺垫让学生们突破了以往的沉闷死板的教育。最后就是微课的教育资源是十分广泛的,微课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知识,对于各种资源丰富的微课教材,可以有效的解决很多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微课的教学理念是不受时间的限制的,无论在课前还是课后都是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巩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的掌握知识的重点。

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微课教学现状

我国的室内设计在近几年来发展的十分迅速,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断的提高,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但是在现阶段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者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首先就是对于微课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在现阶段的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的是接受的,因为我们目前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并没有与高科技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教材并没有与时代接轨,有的教材观点过于陈旧,一些硬件的额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很客观的实际问题、教学手段的落后,室内设计专业的知识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室内设计专业与微课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有效的。其次就是微课在室内设计专业课中的作用,经过调查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微课教学课程补充了室内设计专业的知识,微课在与室内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弥补了细节上的不足与缺点,调整了室内设计专业整体的课程安排以及教学方向,对于各种细节额补充内容十分翔实丰富。在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额选择方面,微课侧重与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剖析讲解,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把各种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最后就是“微课”教学的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微课教学的课程基本为10-15分钟,这也是国际上调查的可以接受的时间数据。因微课的自身特点短小的特点,在现阶段的室内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微课资源,一般在课程的组织安排与选择上特色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很多的微课教学过程相对于传统的室内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存在实质性的根本区别,相对于传统的教学仅仅是在时间上的压缩,这在根本上是不能实现微课在室内设计专业中应有的传播价值的。

三、针对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现状的研究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设计;设计素养;毕业设计

对于高职教育的思考一直都是围绕如何培养技能而展开,但是对于设计专业来说,单纯的训练技术会导致学生就业后缺乏后劲,而经过艺术综合素质训练的学生的设计能力往往会在五年之后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分析中国现代装饰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分析可以发现,艺术学院教育改革如果要进一步深入,就应该加大课程中创新思维的训练比重。

一、创新课程学习阶段

1.模仿

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无一例外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空间业态去模仿,而对于其他业态的设计几乎没有什么兴趣。然而,设计是服务大众的,在工作岗位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空间类型,因此,学生不能只会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在设计方法的学习中要寻求一种能适用于设计思维拓展的通用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上更要注重第二阶段,即寻求形式语言阶段。2.形式语言寻求形式语言需要借助其他视觉媒介,如平面设计、建筑、产品、服装,通过跨界对学生室内设计思维的拓展方面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由常规的设计元素引申到对室内设计方法的探索,这种借助其他艺术门类进行创作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设计与艺术、设计门类之间、三维与二维之间的联系。3.设计主题形式语言是外在的,设计创意最终要落到理念的层次。创意的开端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种形体、一个词汇,这是十分必要的过程,根据主题选取形象,确定设计定位与设计思路,用形式语言对细节进行优化处理,但最终要落到哲理与文化意味的层面。4.设计素养设计师应当是充满情趣的、亲近自然的、喜爱传统的,是兴趣广泛的、善于思考的。当今的设计,除了要注重功能之外,还要为作品注入灵魂,此时需要的是源于生活的感性。王澍先生说:“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本土化、原创、工匠精神、造物这一系列突出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工艺的设计语汇,是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

二、具体改革措施

1.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从演员变成导演,让学生从观众变成演员,由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成教师组织策划、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讲评,这样的教与学双方都处在一个互动的模式中。要达到这种互动模式,教案中的形式主题设计是关键。

2.教案设计创新

教学内容创新的关键是要设计出能够培养实验、研究性学习方法与工作方法的教学主题。特别是在基础设计教学的教案设计中,应该探索更多关于材料、结构、肌理、色彩的形式课题。教学中应强调直觉、理性、技术的理念,主张课题练习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3.教学手段创新

设计本身就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每天都有优秀的设计诞生,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要开阔眼界,就要多实地考察、多看专业杂志文章、多浏览专业网站,把讲座、课堂讨论、团队工作、市场调研、设计答辩、课堂教学与实训实操、学校学习与社会考察实习有机贯穿起来,将课堂与图书资料室、互联网、商场、展览、工厂等教学资源贯通起来,将教学内容与各类设计大赛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目前,由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课时与大学生择业就业时间有冲突,很多高校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几乎都外出找工作,开展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然而,室内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是三年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全面、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素质与设计能力的系统课程,加上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制与本科相比本来就短,更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实现设计素养的综合培养,包括从一开始的专业考察、市场调研到毕业设计课题选定、概念设计、方案设计,一直到必要的实物模型制作和内饰设计,完成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书,准备毕业设计展览和毕业设计答辩,最后是公开展览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的结合。

三、配套政策

1.政策保障

从上文分析来看,室内设计从模仿到设计再到创新,除了要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学模式也要有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师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需要倾注大量心血进行教学指导,其难度比普通课程教学要大很多。因此,对于教师的辛苦付出,学校应该制订相应政策给予回报。

2.师资队伍

目前,在“2.5+0.5”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授课压力已经不小,增加了一个学期的工作量,已有的师资将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一方面,学校要不断扩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设计专家带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以保障教学需要。设计能力培养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经历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这样曲折反复的状况,设计教育者必须正视挫折,不断地重振旗鼓,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中国设计创新人才。

作者:沈杨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多维度;毕业创作;创作模式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审美质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室内设计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这也使室内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为了培养更多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各个院校纷纷开设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而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展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以此掌握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情况。不过,由于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缺乏对创作标准与展示方向的认知,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评价过程中往往缺少的展示内容,而这就需要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探寻一种更加科学的多维度毕业创作模式。为此,以下便对室内设计专业多维度的毕业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1项目调研本土化及前期方案实践

为了探寻更加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笔者在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对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及银川能源学院等多所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这几所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毕业创作模式有特点但也缺少设计框架和展示内容,团队成员通过整理分享调研心得,并结合企业工作实践,最终确定项目实践过程。首先是由教师来指导项目研究方向,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帮助团队成员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由学生对与题目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课下对本地区新建楼盘进行实地调研,对建筑工程中的室内装饰方案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将具体的毕业设计思路汇报给教师,再由教师对毕业创作的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已经“执行过”、调研资料是否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等进行评价,在初步审核后确定具体设计内容,最终将目标锁定为吴忠市碧桂园的室内设计项目。然后教师会结合毕业设计主题的设计框架及具体内容,根据成员的特长对具体任务进行分配,团队成员按照小组的方式来分解户型,并对具体的创作内容进行实践,以此绘制出毕业创作作品的草图。在草图绘制时,考虑到团队成员并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在落实设计任务前期,需学生对大量的设计草图进行绘制,使学生在绘制草图过程中对户型结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将现下主流的审美特点及创新创意融入到毕业创作之中,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想法来对毕业创作作品的草图进行手绘,由教师对学生的手绘草图进行复审,以此判断学生的绘图技法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草图绘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最终的户型风格及实践整体性进行确定。这样,在对碧桂园工程的建筑草图进行绘制后,可确定最终的毕业创作风格,并为毕业创作的后续开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确定了毕业创作中需要进行表现的技法以及要应用的制图规定,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创作作品。

2中期项目建设方案制定与实践

在建筑行业中,室内设计需要明确具体的创作主题和设计风格,并梳理创作要求,以此明确建筑室内空间的具体设计思路。在此过程中,按照具体流程来对项目的施工平面图、三维效果图及具体的设计说明等进行创作,使室内空间的创作思路及专业水准等能够从多视角进行展现。为了使毕业设计作品能够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创作时,还要从平面施工图、三维效果图、VR实景制作、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入手,使创作内容能够得到多层面和多维度的展示,无论是从项目研究的维度还是教师与企业考评人才的标准,都是很好的展示过程。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商议,以此确定项目中期的创作计划及具体任务,然后交由各个组来对相应的设计任务进行完成,确保专业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呈现在毕业设计作品之中,这样也有助于对学生的核心课程的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从而使学生在后续就业中能够让用人单位对其专业能力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3后期项目建设终结及评价

项目实践后期,团队成员将过程中的实践成果总结梳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装裱展示,对施工预算、施工材料汇总表与大家分享,并在毕业答辩中完成汇报,在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应用与实践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拓展性大大提升,并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能够将具体的室内工程项目和行业专家评价联系起来,进而使室内设计专业所具有的专业维度得以被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室内设计的学习意义,进而有效弥补了以往毕业创作模式所反映的短板,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明确了具体的展示标准与创作标准,从而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一种科学且维度更多的毕业创作途径,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4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室内设计正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和欢迎,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模式中,针对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缺乏必要的创作标准与展示标准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更加多维度的展示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宋国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13-14.

[2]海建华.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3):160-162.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4

室内陈设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手绘效果图中设计运用

室内陈设设计主要是在室内装饰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手绘主要是设计思维表现的一种载体,可以真正使图纸上的形状变成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实体,而手绘效果图主要在于设计的构思和原创性,最能体现出设计者内在的文化内涵。其中,手绘效果图所能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设计者需要根据室内陈设设计的实际需求,借助钢笔、马克笔等辅助手段,将各种色彩呈现出来,具有十分显著的表现效果和彰显力。这对设计者的专业要求比较高,设计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绘画基本功,还要对室内陈设设计的基本原理、表现手法等内容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需求。因此,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专门开设了《表现色彩》、《设计表达》的室内陈设设计的相关课程,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基本理论知识中的运用

在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应设计基本原理,同时,还要将设计的空间形式的美法原则,室内陈设的相关概述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把室内陈设的风格流派,空间布局、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进行融合性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实际教学的需要,开设专门性的《室内陈设艺术》、《图案基础》、《室内设计基本原理》等课程,满足现代室内陈设设计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电脑效果图中涉及运用

在室内陈设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借助计算机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电脑效果图可以很好的将手绘效果图呈现出来,使得图像更加形象具体的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还能更好的表达出室内陈设设计的效果。同时,电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电脑呈现出来的,也是对设计者内在情感的一种表达,可以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原创性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来,成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语言,可以方便设计者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高校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学校专门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等相关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设计者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还能增强设计者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设计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空间模型制作中的运用

在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将设计图纸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空间模型制作。在实际的空间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购买相关的制作材料,根据设计的相关方案将设计作品通过模型制作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的空间模型制作过程中,还要对模型的陈设搭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教师在实际的空间模型制作中,要对学生定期进行陈设搭配训练,为学生的陈设搭配提供相应的训练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室内陈设设计的水平,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现有的设计水平,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学校专门开设了《室内绿化》、《人体工程学》的课程,来满足现代室内陈设设计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5.教学课程实践中的运用在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空间模型制作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室内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房子室内的住宅价值,比如,民居住宅空间,办公住宅空间等等,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针对一定的主题空间结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岗位实习等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集中的毕业设计训练,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设计创作灵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设计作品的原创性,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室内陈设设计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1.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在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明确室内陈设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设计表现力,增强学生对空间结构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对原有的设计教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创新,不断扩大设计课程的实用性。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功能性、概念性室内陈设设计理论的教学,还要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室内陈设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和价值,提升室内陈设设计作品的品质,注重设计的每个细微细节,这样才能增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分析设计作品,制作相应设计模型,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提高室内陈设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开展体验式课程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室内陈设设计过程中,要先对室内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实践体验感受,加深对室内陈设设计的理解和感知。因此,在实际的室内陈设设计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验式课程教学,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体验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才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设计修养。在体验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家具、花艺、装饰品等等,还要考虑到各种设计流行的趋势、设计的市场状况等等,还要对教师团队进行定期培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练习的机会,建设相应的实训场地,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的了解设计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还能为自己的设计作品增添一些新的市场元素,增加设计作品的原创性。

3.公共艺术设计内容

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在一种公共开放的空间中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相应和环境设计。公共环境是人们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活动场所,其中包含了地理地貌、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都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公共艺术之所以被称之为“公共艺术”,主要是将艺术放在一个公公群体中,这种艺术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并存放在一定的公共空间内。比如,一些史前壁画,雕刻、各种陵墓艺术都可以被称之为“公共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大自然的原生态环境和各种异质性的生态文化经验,还要从历史的文化符号中,深入挖掘潜在的民族文化内涵,增强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价值。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高职衔接;调研分析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室内设计相关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全国共有151所高职院开设建筑装饰工程或室内设计技术等同类专业,其中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方向)及(建筑幕墙方向)、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等与相对应的中职学校都进行了中高职衔接联合培养。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就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年招生50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与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年招生100人。

二、目前中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衔接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发现,当前中职室内设计技术相关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建筑装饰行业施工员,更强调是施工员的动手能力,对于管理能力不够重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人才,强调的是施工管理能力和设计能力,两者应该是相互递进连续教育过程。但实际上中高职教育各自为政,课程相互分离、自成一体、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实践能力脱节等等。

2.职业能力衔接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断满足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高职教育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学生起点不同、职业教育资源不同、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因此中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核心能力等方面有层次的差异,中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在设计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核心能力方面有很大雷同和相似之处,虽然在学制上是衔接的,其实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并没有真正的衔接。

3.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性、协作性不够,尤其是在师资方面尤为突出。由于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属两个独立的单位,双方在师资共享、人员交流、教改合作、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沟通机制不够畅通,造成很多项目不能够实操,仅仅流于形式。实际调研发现:中职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大多为年轻的刚入职教师;中职教师讲解、演示的时间较多,实操时间较少,课程课时容量偏小。中职教学过程缺少能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视频材料、先进教学设备,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改善室内设计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措施

1.中高职衔接是构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就是课程衔接。基于终身教育、能力本位、就业导向、能力递进、与时俱进、课证融通、个性特色原则对室内设计技术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为保证室内设计技术相关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顺利实施,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中高职衔接分段连贯培养、系统设计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适合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资源库。同时,编制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2.职业能力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重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3.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要建立互通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学校与中职校联合举办建筑装饰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统筹教材的教研活动,两类学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中高职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协商,开展了专项专业教育,邀请中职学校教师和装饰专业学生来高职学院开展专项展业教育,包括专业讲座,参观校内实训室,参观讲解学生优秀作品、作业展。针对中职学校专业师资缺乏的状况,高职学校可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对口支援,安排相关教师承担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在我国的教育中非常的重要,并且我国的教育部门正在致力于解决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其中存在着很多的教育方面的不同,是一种比较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两者之间需要更好的,更加恰当的进行衔接才能很好的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刘光辉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森.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979-2011)[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魏旭.高校院校土建类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训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06.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7

一、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室内设计行业从建筑设计领域的装饰行业中演变出来,研究的内容集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装饰材料的性能、品种、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等于一体,是对知识、技能涵盖比较宽泛的综合性行业。近几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给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需求量很大,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橱柜设计、陈列设计、施工监理、材料经商等诸多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行业内的分工也日益明确,也进一步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鉴于此,不同层次的院校应根据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对室内设计类课程认真进行不同的设计定位,尤其是对培养目标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进行准确定位,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的不同需求。本科院校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学生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学习自觉性较强,对所谓“学院派”式的授课方式也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上,多是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和创新能力;在授课方式上,主要是老师讲,学生练,通过大量练习,培养锻炼上述能力。高职教育应以实践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培养面向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不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加以严格界定,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翻版和补充,不但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意义,更谈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专科层次毕业生要想成为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娴熟的手绘功底、熟练的电脑绘图能力、现场配合及指导施工的能力。根据就业导向原则,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应更加重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学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虽然老师在课堂上精心准备了教案,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却未必能提起他们的兴趣,更不用说课后练习了。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思维活跃,比较喜欢实际操作课程。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一味效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授课方式,采用项目教学,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二、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室内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如果继续细分,一般可以分为绘图基础类、室内方案设计类与工程技术类课程。这三类课程又各自呈现不同特点:绘图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基础、色彩基础、透视、效果图表现、计算机效果图软件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能,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图职业岗位。该类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室内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不高,但对绘画基础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室内方案设计类课程是室内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是靠设计师多年的知识积累起来的。室内设计师除了要知道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外,还要掌握人体工学、室内设计风格流派、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以及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等等,知识和技能要求对应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工程技术类课程对学生的绘画技能要求不高,但要求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实地调研、动手操作等途径,掌握材料、构造和施工工艺,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绘制出施工图,并在设计过程中很好地运用材料构造体系、空间尺度体系和施工工艺。综上所述,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应不同职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共同的要求。

2.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材以及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系统化。传统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大致包括室内设计概述、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室内空间与界面设计、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室内光环境设计、室内陈设与绿化设计等几方面,体系庞杂,理论偏多,容量偏大。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看似在认真完成“教”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思维和感受力、表现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的感受。加之课时有限、教学容量过大,“满堂灌”在所难免。结果是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由畏惧到厌恶,甚至产生抵制心理和情绪。此外,室内设计类的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和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反而出现了体系不应有的断裂。

第二,学生缺乏实践性训练。让学生实际动手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既是手的训练,也是脑的训练;既是组织能力的训练,也是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这些都是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脑的训练就是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交错训练,包括对自然的洞察力、理解力、形象的记忆力、想象力、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等等。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不太重视这种实践性训练,即使安排训练,往往也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虽然能够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企业反映学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学生也抱怨在学校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一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能力不足,与缺乏实践性训练有很大关系。

三、室内设计类课程改革思路论证

近几年,我院的室内设计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项目教学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和考证等,取得可喜成绩。比如,学生参加2009、2010年江苏省青年室内设计大赛并获多项奖项;参加全国ITAT设计大赛(CAD图)获一等奖;参加了2010年江苏省小型项目管理师、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多证考试。笔者认为,上述改革尽管必须,但还不是根本性的改革。室内设计类课程的深层改革,要从观念改革入手,进而扩展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方法手段革新等多个方面。

1.告别“基础先行”旧思维

本科教育往往强调低年级打好基础,高年级锻炼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按部就班,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能力的传统套路,无形中割裂了知识传导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无论什么专业都不能仿效本科教育模式。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告别“基础先行”的旧思维,采用“破”与“融”的方法,打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程的界限,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破”,就是打破原来基础课程的“完整性”,课程教学以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唯一标准;“融”,就是稀释基础,模糊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把处理过的基础课程中核心的内容提前融合到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去,使基础具有服务能力培养的真正意义,并把“基础”和“专业”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2.工场化教学环境与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计

实训工场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室内设计属于交叉学科,既有艺术层面、又有技术层面。在课程设计上重艺术、轻技术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创意、好的设计思路,必须通过绘制施工图去体现它的具体细节;掌握不了材料的质感和纹理,或者施工工艺知识缺乏,都会影响创意和设计思路的的整体效果;必须考虑要让学生懂材料、懂构造。所有上述要求,都可以通过实训工场解决:可以把市面上最新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可以把地面、墙面、顶面的常用工艺用半剖的形式做出来让学生观看,以增强感性认识;选择工艺简单但又具代表性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装饰工艺操作实践,熟悉装饰设计、施工绘图、测量预算、材料选择、工具准备、流程计划、施工管理、验收标准等工艺流程;学生可分为小组,模拟分组承包方式,遇到问题共同协商,锻炼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学生对实训环节跃跃欲试,兴趣浓厚。特别是当装饰工艺操作实践最后完工时,凡参与其中的学生无不充满成就感,纷纷在自己的“作业”上签名。仅此足以说明工场化教学环境对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性。工场化教学环境未必仅仅局限于实训工场。校内条件有限,实训工场无论怎么“仿真”,毕竟受到种种局限,无法完全复制真实生产环境。因此,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设法将实训工场、校外实训基地、设计展厅和工作室整合为统一的实训平台。其中,专业教室(项目工作室)的建设可以作为院内工场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室可仿照公司模式,也可按教学模式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建设,要配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自带电脑上课,自主查阅资料,完成设计项目或进行实际操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工场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有利于解决实践、实训问题,并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搭建了物质的、技术的平台。但是,工场化教学环境的实现,并不能替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渗透。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的精髓是“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学内容改革应着重于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将“项目”、“任务”和“工作过程”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始终,通过实践项目、完成任务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的实施上,应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课程模式,把室内专项主题设计纳入课程体系,由教师深入行业,寻找优秀典型项目案例,并把它们编制成教材,进行项目的模拟操作;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引进真实项目,让学生在老师和企业专家的带领下进行实战演练,在实践第一线了解项目运作的实际过程和设计步骤,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实践

考察博物馆、各类美术文化遗迹,观摩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体验艺术设计生活、展开艺术设计创作等等,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这不仅是加强课程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从课堂向社会的拓展和延伸。在考察中,让学生开拓眼界,体会各种设计风格,尝试不同的设计实践。每个学生都必须递交实践报告或设计作品,作为考察后的思考与升华。学生走向社会,教师延伸了课堂理论教学,打通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的通道,把学生带回知识的源头,使知识复归实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重要意义;决策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非常强,尽管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室内设计专业的设置,并且侧重点各不相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对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进行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由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科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在初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理解的误区,加之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最终学习效果。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将理论知识置于实践环节中,使理论知识更为形象化、多元化,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领会和掌握书本理论知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室内设计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才能与社会人才需求标准吻合。其次,高校进行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室内设计课程开设过程中,我国部分高校教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后资料辅导等形式,对学生实施理论教学,缺乏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高校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问题,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吻合,培养出社会新型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业认识和准确定位

长时间以来,受到传统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准确定位,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与美术教学模式完全相同。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思维受到严重束缚,教学理念得不到改进和创新,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与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目标相背离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解决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仅仅将教学目标置于视觉层面,将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孤立开来,以美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免造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尽管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进行了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以国家教学大纲内容为主,制定了相关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计划、科研计划、教育评价机制。在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相脱轨,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不高,学术造假的丑闻屡见不鲜。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领导层对课堂理论知识教学重视理论测评结果,而忽视了真正的技能操作与实践环节。如此一来,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较低。

(三)基础设施、环境条件与实际不符

虽然,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室内设计专业都开展了实践性教学活动,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性教学现状来看,与预期目标相比较,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条件构建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经济方面的压力,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过程中,存在投资量小、投资不及时的问题,尤其是在购置信息化、多媒体设备过程中,院校常捉襟见肘,难以满足日常教学实际所需。受到一系列原因的影响,部分高等院校在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降低。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在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本知识、相关资料和网络资源,进行理论阐述和多媒体演示,课后布置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尽管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环节,但是基本上以模拟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严重不足,整个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所需。

三、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相结合

为了充分提升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成效,必须做到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操作教学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真实、典型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所以说,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探索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科学考评与管理力度

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科学考评与管理力度,能够对实践性教学起到科学、公正、公平的检验作用。科学、可行、公正的考评与管理制度,是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成效检验的基础保障。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性教学考评与管理工作相当复杂,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和组织难度,理论教学测评通常为一年一次,而实践性教学测评需要定期测评,实现阶段化评估,其过程更为精细、复杂。层次化考评管理体系能够对实践性教学进行纵横评比,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制定与之相符的提高方案。这种考评管理制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提高。

(三)实践性教学与社会化相接轨

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不仅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模式,而且要利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方法,实现作业格式的多元化,打破传统基础设施、资金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和积极探索。与此同时,有条件的院校需要与当地知名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实践操作项目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常情况下,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性教学划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预实习环节,二是基础实习环节,三是专业实习环节。其中,预实习环节作为实践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主要进行环境条件的构建,通过对环境的熟悉,进行对应方案和决策的制定;基础实习环节,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制定实践性教学的可行方案;专业实习环节,主要由高校、企业共同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和评估,通过对实践性教学成效的科学评估,进而总结出具备可行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室内设计实践性教学提供可靠保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作者:盛臻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2]蒲翔,邱志敏.高校实践性课题引入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意义初探[J].大众文艺,2012(6).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9

摘要:该文在PCCS色彩体系下,从教学内容和练习设计方面对高职高专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室内设计;色彩构成;教学

色彩构成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中,色彩构成是一门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会投射在设计核心课和设计拓展课上。学生对色彩构成的掌握程度,最终会影响后续设计课程和工作中的色彩应用。在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强调其将来的应用,有些学生却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一门基础的绘画创作课程,为创作内容挖空心思,却很少思考色彩构成教学设计的根本意义。因此,基础课程和实际设计在学生心中是脱节的。下面,笔者从教学内容和练习设计两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探讨。

其一,色彩设计体系在教学中的选择。国际上流行的色彩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PCCS色彩体系(PracticalColorcoordinateSystem)、美国艺术家A.Munsell发明的蒙塞尔(Munsell)色彩体系、德国奥斯特瓦德(Ostwald)色立体的色相环、瑞典国家工业研制NCS自然色彩体系(NaturalColorSystem)以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国际国内色彩专家和机构研发的CNCS色彩体系(ChinaNationalColorSystem)。这里我们选用强调色彩搭配的PCCS色彩体系,其比较适合学制较短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

其二,色彩三属性。作为色彩设计的基础,几乎每个体系都涉及色彩三属性。PCCS将色相、明度和纯度(彩度)三属性浓缩成了色相(Hue)和色调(Tone)。色相主要用10色色相环,12点方向为红色,顺时针依次为橘黄色、柠檬黄色、黄绿色、绿色、蓝绿色、蓝色、蓝紫色、紫色、紫红色。色彩应用中,可以通过这10色延展的颜色,在形象坐标上将色彩数据化,找到对应的色彩印象。色相部分的传统练习是让学生用水粉将红、黄、蓝3色做24色的调色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色彩调和能力,使其能分辨颜色的细微区别。然而,在实际的色彩设计中,这样的练习意义并不大。所以,这一部分将学生的调色练习变成利用软件里的调色盘进行选色练习,训练学生对颜色的敏感度,让学生快速、准确进行选色。在将来的设计中,不管是硬装还是软装方面,都能使学生清楚地分辨自己想选取的颜色。色调的学习则是从色调表开始的。色调表是以10色色相环为基础,以弹头型散开4列12个色相环的图表。色调表明度从上到下,逐渐加黑色,色环越来越深。纯度从左到右,逐渐减灰色,色环越来越纯。从左到右,第1列4个,从上到下为:p色组,明度高、纯度略低,称明灰调;Ltg色组,明度中、纯度偏低,称中灰调;g色组,明度低、纯度低,称暗灰调;dk色组,称暗灰色调。第2列4个,从上到下为:Lt色组,明度偏高,称明色调;sf色组,称轻柔色调;d色组,明度中、纯度中,称浊色调;dkg色组,明度低,称暗色调。第3列3个,从上到下为:b色组,明度、纯度略次,称中明调;s色组,称强烈色调;dp色组,明度偏低,称中暗调。第4列1个,v色组,纯度最高,称纯色调。以中心为标准,12点方向为浅,顺时针依次为明、强、深与浓、暗、弱和淡。子弹头的上半弧由白到纯色,为亮色调;中间由灰到纯色,为中间色调;下半弧由黑到纯色,为暗色调。传统的色调练习,主要是用水粉画明度和纯度的推移条。现在,我们利用图形软件做明度、纯度的练习。练习的目的主要是把握色阶的变化。明度练习是画一大一小两个形状相同的同心形。阵列9个,中间的小形全部填涂一样的纯色,第5个颜色重合。以第5个为中心,左边向白色渐变,右边向黑色渐变。明度是在基本色中加黑、白,纯度则是在基本色中加灰色。在将来的设计中,可以用同一色阶的不同色调做搭配。

实操练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吸取,另一种是借鉴。实操练习——色彩的吸取。练习只对颜色、不对形态进行吸取。选取冷、暖和中性色三种类型的优秀案例图片,提取其中能体现图片主要调性的5个颜色,拿掉过渡色,抓住图片的重点。实操练习——色彩的借鉴。将色彩吸取的颜色做填色训练,填色对象最好是平时看过的优秀案例照片,先将其抠出,然后做填色训练。填色时应注意主色、辅色和点缀色三者的比例。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每类色不一定只有一种。所以,最后形成的可以是3色配色、也可以是4色配色。色彩构成的教学要做到取于色彩设计,用于色彩设计。所有的案例最好是鲜活的室内设计实际案例,最后练习的呈现也应与室内设计相关,强化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衔接,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做好铺垫。

作者:吴懿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日)小林重顺.色彩形象坐标.南开大学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译.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第二篇

摘要: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该专业在校师生、装饰企业的调研,分析出现有课程体系需求,结合“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重构出层级式理实一体课程体系,并提出该专业课程体系措施。

关键词:室内设计;课程体系;互联网+

近些年,以行动为导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颇受各类职业院校重视;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行动,各院校也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信息化技术,这为我校室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平台。

一、现有课程体系分析

(一)专业教师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认识

专业教师是教学一线的“排头兵”,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深刻的理解。本次在对教师的调研中,重点探讨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实施等关注点(这些是决定课程体系设置关键因素)。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反映,专业教师普遍认为课程体系设置目标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室内专业能力的培养,占比为40%;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占比为30%;其中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需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课程设置计划,使在校生能胜任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于训练专业技术的同时,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基本掌握沟通技巧、协调技巧、管理技巧等,为其职业渠道拓宽奠定扎实基础。

(二)在校学生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认识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是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初衷与目的,因此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开展调研能更加深层次的反映出课程体系是否科学与合理,以及学生对课程体系的信心。本次调研选择课程设置内容、针对性与实践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校生认为现有课程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利用率不高,占比为30%;其次理论课程过多,内容杂乱,人数占比为25%;再次专业操作课程深化较少、针对性不强,分别占比为27%与18%;室内学生认为现有课程体系最应该改进的问题为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分别占比为35%与28%;其次为社交与协作能力,分别占比为20%与13%。因此,可以看出室内学生对室内课程设置意见主要集中在课程实践性与针对性等问题,最愿意获得能力为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等。

(三)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企业是人才培养最终输送地,其对人才的需求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方向。本次对株洲装饰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这两方面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急需人才为网络客服与家装顾问,分别得分为85与80分;其次是设计师助理与室内设计师,分别得分为60与40分。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网络、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快速普及,企业对互联网的运用大幅度增加,对于网络客服等互联网人才需求迅速增长;同时也可以看出企业注重是员工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分别得分为95与90分;其次是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虽然这两项得分相对低于专业技能,但也均超过75分。即说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装饰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一)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1.目标

中职室内设计专业主要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接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结合家装设计、软装设计等行业应用,拥有“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设计、服务、管理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其职业导向是家装顾问、室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等。

2.核心标准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对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分析,与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制定出集理论、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室内设计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包括4个层次:室内设计专业特色知识结构、学生个人基本素质、室内设计核心能力、室内设计拓展能力。人才培养要以这4个标准为核心,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中,根据需培养5种工作岗位(家装顾问、室内绘图员、室内设计师、室内软装设计师、室内家具设计师)人才,设置不同的课程平台,多样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课程方案,帮助学生提升标准能力,在这过程中(可依据学生特点)始终以1种岗位能力为培养主线。其次,在课程进程上,将其分为设计基础课程、单项核心课程、设计综合课程、毕业设计及职业资格训练课程,依据各阶段的特点,由易到难,理论联系实践,将教、学、做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其中设计基础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单项核心课程用1.5个学期学习,设计综合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毕业设计及考证训练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前5个学期要依托校内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仿真虚拟实践平台,最后一个学期则进行毕业设计、考取室内设计资格证书。

(二)室内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5种)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依托真实项目为驱动,系统化有弹性综合教学实践模式,构建专业基础实践--单项核心实践--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支架,重构室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一级项目由室内岗位综合设计和毕业综合设计项目构成,包括室内设计师综合实战项目、软装设计师综合实战项目、家具设计综合实战项目、家装顾问综合实战项目等,要将一级项目内容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体系化的设计实践。二级项目为综合项目的单项设计,主要包括室内居住空间项目、室内公共空间项目、室内操作实战项目、室内材料/施工项目等,需遵循室内设计典型工作过程,将整个课程体系有序串联起来。三级项目基于二级项目每个阶段所需的理论、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行整理、归纳与分类,设置相关课程,最终以课堂形式呈现出来。主要包括室内PS、3D、CAD、室内制图、室内风格、装饰画绘制等。这种组织形式有如下特点:1)该课程体系以岗位为特点,以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主动性与适应性,做到真正学以致用。2)在课程项目实施中多半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通过做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并在合作中得到沟通锻炼。3)把项目、知识、技能融入课程体系中,促进职业能力提升,实现专业知识与设计项目和个人能力融合,让学生由生手向熟手--能手型转变。

(三)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评价

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是教师演示(讲解)、学生(上机)操作或绘制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课程方式显露出局限性:一方面教师在同时间内面对多组学生演示,由于学生层次与经验不足,暴露出问题各式各样,教师解答工作量不断加大,往往导致课时周期拉长,教学效率不高。第二是人的记忆与思维需要有反复的过程。由于教师现场演示与设备运用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掌握复杂操作内容不易,较难突破问题节点,容易出现技能问题大量堆砌、思维混乱局面,从而丧失对课程学习欲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室内实践学业平台,从而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信息化平台创建益处在于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根据自身问题,任意完成实训任务,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适应“互联网+”室内装修岗位(网络客服)发展。它还可以满足混合学习、慕课学习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需求,不断充实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的学习与评估模块,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评价体系。它可以客观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归纳出学生常出现技能点问题,帮助教师调整课堂重难点,完善多元评价(组内评价、组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教师也可以更客观找出课程体系设计问题,进行合理调整。学生在完成实践学习平台任务后,还可以从往届与应届学生数据库中获取企业更需要技能点来强化学习。并辅以企业实践数据库,让学生分析其适合企业岗位,教师也可根据数据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良性反馈系统。

三、课程体系实施措施

(一)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

基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下的教师团队需要校内公共课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定期聘请企业室内设计师共同组成。校内公共课教师主要从事学生职业素养、个人综合能力、信息化综合能力培养。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专项设计与综合设计训练工作,每年定期需下企业实践。企业设计师主要担任专项与综合设计部分授课,让他们把先进设计理论与企业文化传播给学生。教师团队多元化有利于校内教师成长,迅速提升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践课程体系贯彻始终。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教学资源与平台

自主开发专业与综合设计项目一体化教材,同时建立微课教学与虚拟仿真资源库。使教学从“单一”传授向“互联网+”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传递转变。同时需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扩大课程资源交互空间,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充分实施。

(三)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加强工作室实效性

随着工学结合不断推进,我校室内设计校企合作逐步推进,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机会,发挥企业主动性,让企业参与到课程体系开发中来,共同开发实习数据实践平台。通过企业提供实践平台,运用轮岗方式实现顶岗实习。企业深层合作,需寻找共同利益,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共赢效果。除了企业提供的平台外,设计工作室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设计工作室运营需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允许设计工作室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商业运转,产生经济效益。让学生通过工作室参与设计项目调研、设计、修改最终施工全过程,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性。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体系结合,打造产学研三位一体深度校企融合,实现由虚拟仿真到真实运用,由理论到实践,由技能专业到综合素质协作创新室内一体化课程体系与项目为导向实训教学体系将成为必由之路。

作者:尹明 单位: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晶,徐金寿.论高职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2]王前新.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与模式取向[J].教育与职业,2013(12):15-17.

第三篇

摘要:室内设计能够为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和学习创造适宜的空间和环境,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提供良好的保障,是一门集艺术和科学于一体的学科。然而,目前我国的室内设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该文分析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的意义,并阐述了在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运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室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时往往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缺少整体性的课程衔接,知识在获得过程中会断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通过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造成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毕业后只有经历了再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衔接。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意义

1.教学和产业的需求

将教学和社会生产相联系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最基本的特点。要想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吸纳更多、更优秀的社会资源,将这些资源有效运用到专业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发展一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设计队伍。工作室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的运作平台,将课程教学质量放入市场进行检验,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设计专业中所存在的观念落后、内容陈旧和方式单一等问题,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的速度。

2.教学资源配置的需求

目前,我国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院校的教学经费,而这些经费的申请过程往往十分复杂,加上部分院校对于各专业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分配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专业设计工作室不仅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还能够在其他时间段承接社会的商业项目,从而取得一定的商业利润,缓解教学中的教育经费问题。如果工作室的设计能力足够突出,水平和效率达到一定的标准,甚至还能吸引大量的专业人士和其他工作室参与平台的运作。因此,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资源的配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学课程对接的需求

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如果没有专门的要求,课程内容容易受到教师个人喜好和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脱节。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体项目设计上能够形成较为紧密的工作环节,课程间相互联系才能够完成完整的设计项目,因此在课程的理念、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方面有着较强的整合作用,使教学向深层次迈进。

二、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室内设计课程策略研究

1.建设“双师”教学团队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从教学机制入手,建立专业的教师教学准入机制,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才能在教学中承担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此外,还可以创建教师教学实践奖励机制,激励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兼职,将自身的实践融入课程的开发过程,有条件的甚至能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实施,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构建工作室式课程体系

工作室教学模式强调在工作中学习,将课堂和工作相结合,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职业的发展规律,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将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放在基础地位。在专业课程的拟定过程中,必须明确课程的定位和学习的目标,拟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内容的拟定必须紧紧围绕工作室教学与校企合作两方面,从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评估标准。

3.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实施“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将室内设计课程和工作室的实际情境、教学目标有效结合,使教学活动更具互动性,使工作室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满足目前实际环境中的教学需求。项目化教学方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项目任务和课程的教学任务相衔接,通过项目的承接、传递、运作、制作、完成和成果回馈等步骤,将学生的课程成果实体化,经过完善后甚至可以投放市场。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与教学环境,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取得突出的效果。教师将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增强,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

作者:谭琢麒 刘宏利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杰萍.室内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

[2]闫英.高职室内设计绘图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分析.美术大观,2014(4).

第四篇

摘要:以应用项目为导向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现代各个高校探索的教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笔者结合室内设计课程的专业特点,探讨了室内设计系列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的,并围绕以应用项目为导向的室内设计课程成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应用项目;室内设计课程;成果评价

一、课程基本设置概述

1.课程基本信息与开课安排。室内设计课程属环境设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系列课程,适合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学习。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空间内部进行设计改造,通过设计人员的设计活动创造出具有文化感、舒适感、艺术感的建筑空间,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文化感与艺术感的设计思维,但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空间功能的合理规划,都将围绕着室内设计的内容来培训学生的设计过程。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室内设计系列课程的单个课程适合开设在第三学期及以后的各个学期,每门系列课程可设置学分为4学分,学时为72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技能训练40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课程性质为核心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试。2.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与训练,要求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功用性能、经济意识、个性化理念、审美倾向以及室内设计的民族化全面了解,能熟练的完成室内空间平面、功能、装饰、艺术效果的全面掌握,以达到完成该学科研究目的。

二、课程成果评价体系与标准

1.应用项目课题要求。明确应用项目课题题目,以工程项目或模拟工程项目课题作为学生创作设计的课题,针对室内设计相关课题拟定主题为室内设计课题的设计引导。项目课题要明确,项目的背景、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重点设计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主题;建筑空间的功能需求;建筑空间基本尺寸和数据,学生通过设计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课题设计的要求:明确设计主题与设计理念,突出设计命题的主题思想;学生通过对实际考察的建筑空间内部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学等理论知识,规划出符合主题需求的空间布局和满足空间功能的需求;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空间,分析室内环境、室内空间中人与空间的关系,用创新的设计手法,设计出安全、绿色环保、人性化的室内空间设计;设计要深入了解建筑空间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让设计方案以功能为主体,不脱离设计以人使用与居住的宗旨;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倡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2.以室内公共空间设计为例拟定设计条件。设计条件是针对项目课题进行拟定的空间设计范畴,如室内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题,拟定设计条件为: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提供课题项目的建筑原始平面图进行设计;建筑空间现有消防、主体水、电、气等公共设施不许改动;原始建筑界面中称重界面和主体结构建筑构造,如承重墙、结构梁等,不得改动。3.设计表达的标准与要求。在明确主题功能空间后,至少要设计两个或以上空间作为设计主要空间区域,以体现该课题项目的中心点和设计亮点,并绘制出相对应的效果图,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沙盘来表达设计方案,将模型拍照后替代效果图。方案设计图的要求与标准为:平面布局图(出图比例1:100或1:150或1:200),平面图要清晰表达出空间的布局形式,功能空间的格局;施工图(出图比例1:100或1:150或1:200),施工图要明确标出造型结构、造型节点的详细图解,水、电路的走向与布局,灯关、插座的布局,顶面、地面的装饰布局,照明设施、建筑设备设施系统等;功能空间的立面图(出图比例1:100或1:150或1:200),对于具有造型的空间界面,必须标出界面的立面图,标明尺寸、装饰图解、设施与陈设等;其他为效果图,效果图要根据空间效果需要,确定出图的数量和角度。4.提交成果的要求与标准。课题成果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打印版,二是电子版。打印版分为单张排版打印和订册打印。单张打印为A2及以上大小喷绘印刷,统一采用竖版格式,出图比例根据效果图需要而定,单张图片必须清晰,像素在300dpi以上;订册打印,要求单张图片必须清晰,像素在300dpi以上,以公司招标的形式印刷打印。提交作品的打印文件(全部作业内容A3图纸排版,每人打印2份;包含平面图、效果图、设计说明等所含有相关的内容)。电子版形式,提交作品的电子文档,以班级为单位刻录光盘。5.成果评分标准。考核评价比例的设定可分为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调研报告等;期末作业考核(即课题成果考核),评分形式可以采取综合评定成绩,将由四位老师组成的成绩评定小组对每组作业打分,最后成绩取四位教师的成绩总和的平均分数,为成果的最终分数。成果的评分标准和要求:画面版式规范、构图合理、分析完整、图纸表现精美、设计理念合理新颖以及按时上交作业90~100分;画面版式规范、分析完整、设计理念合理新颖、图纸能表现出设计的效果以及按时上交作业80~89分;画面版式规范、分析完整、按时上交作业70~79分;画面版式规范、设计内容不完整、按时上交作业60~69分;画面版式不规范、设计内容不完整、没有按时上交作业59分以下;作业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总成绩100分,60分为及格成绩。

作者:刘治保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静.室内空间造型与设计[J].美术大观,2011(9).

[2]张晓凤.室内空间造型的流动性设计研究[J].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第五篇

摘要:室内设计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美术基础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美学素养和设计素养。教师的知识不完备,是能力的问题,若其拒绝提高综合能力,那就是教学意识的问题。该文作者认为,现代美术教育需要从教学意识层面进行全面改革。

关键词:室内设计;美术课程;教学意识;综合能力

当下,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这些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学意识上,此外还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环节中。基于此,文章探讨课程实施环节中的若干问题。

一、基础美术课程要有审美意识的引导

部分教师对于基础美术教学存在误解,认为其只是单纯的基础训练,所以按部就班地讲三原色、冷暖色等知识,依葫芦画瓢地训练调色、构图,教授技法,讲解虚实,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会学生欣赏美、认识美和理解美。美无处不在,而学生领悟美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教师要讲授静物的美、风景的美和建筑的美,除了基本元素、基本规律,还要讲解情感、气氛、整体的把握。一些学生不知道教师教他们画旧房子有什么意义,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理解旧房子也是美。新东西有新的美,旧东西有旧的味道;农村景色具有朴实、轻松、田园、自然、清新、灿烂等各种美,城市建筑也有秩序、规整、温馨、宏伟、大气的美;小场景有小场景的雅致,大场景有大场景的气势……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就缺少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教师的讲解和熏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直接的审美教育方式,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后续的美术科目和对美的直观认识。

二、美术理论不等同于美术史

美术理论课程是针对审美教育的一个专门课程,包括美学规律、美术发展历史、美术欣赏等内容。如果教师简单地将美术理论理解成美术史,课堂教学就会十分枯燥,并且与现实脱节。教师毕竟不是专门讲解美术史,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详细了解。美术规律和美术欣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审美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在审美实践与艺术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各种技能技巧进行分析。教师只有把审美教育当作一种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才可能理解审美教育全面、自由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在美术基础教学之后继续教育学生研究什么是美、怎样才美和如何创作美。美术创作是十分讲究的艺术创作,从画面上讲有构图、留白、虚实、透气、节奏、整体、连接等;从形式上讲有突兀、均衡、动感、正像、负像等;从色彩上讲有强烈、清新、温柔、和谐等;从虚实上讲有主次、明暗、冷暖的复杂安排;从造型上讲有写实、夸张、抽象等;从气氛上讲有厚重、阴郁、沉重、压抑、清新、恬静、优雅、浪漫、梦幻、热烈等;从表达上讲有直白、隐喻、象征等;从题材上讲有肖像、人物、风景、静物、花卉、器皿、田园等;从背景上讲有时代、文化、艺术家个人情感、社会政治状况、宗教状况等。此外,还可以从流派、风格、技法、审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美术理论课程有许多知识点,教师需要从各个角度加以分析和综合理解。由此可见,讲授美术规律和艺术欣赏是十分复杂的,需要教师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离不开对美术史的了解。但从对学生的作用来说,美术规律和美术欣赏更实际、有用。单纯讲美术史,实际上是将审美与现实分隔开了,也与设计割裂了。美术理论课教师要将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专门进行研究。

三、透视课程与空间意识培养要紧密联系

透视技法的发现使绘画成长为“绘画科学”,“透视所运用的一整套精密的数学法则,给绘画语言套上了理性的缰绳,从二维空间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真实性的魅力、理性的魅力、科学的魅力”。可以说,没有透视,就没有空间设计的准确表达。透视知识相对于感性的美术图像来说更加理性化,分析透视规律是空间艺术学的重要内容。自从电脑设计更多地融入设计教学,部分教师和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电脑可以代替一切,可以解决透视、造型、色彩等问题。殊不知,学生往往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美术基本知识体系,盲目依赖电脑不利于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学生往往一知半解,甚至厌倦美术课,在实践中表现为空间意识、空间感受力和想象力都较弱。透视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学会透视制图方法,为透视空间表现做准备;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空间思维意识。现在有些学生要么只能仿作一些简单的东西,要么学了几年反而不感兴趣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意识,难以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过于急功近利。在透视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透视原理,并通过透视作业练习,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并强化其空间意识,这样学生才不会茫然、倦怠。

四、构成课应衔接紧密,避免过于抽象

所谓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功能、技术、艺术、形式等各种美的复合体。构成课是进一步解决设计的形式感和艺术性问题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各种规律性的训练,逐步进行创造性构思和表现。部分教师并不重视构成,往往单纯地进行某些形式的训练,没有让学生了解原理,虽然完成了教学,却使学生更加茫然,因为学生无法将“形式”与现实中的“利用”结合起来。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照着教材宣读,在基础设计的分析和思考环节上存在不足之处,忽视了教学的探索性。怎样将构成与设计结合讲解,使构成课更有目的性,更加方便学生理解,使之与美术课程、设计课程互相衔接,这个问题值得教师重视和思考。教师已有的经验是准备大量的图片、视频,讲解构成时结合美术,也结合建筑或装饰,甚至让学生自己思考其中的联系。如,对于平面构成中的“疏密”概念,教师会结合美术构图里的“密集”和“稀疏”,甚至结合“主次”“虚实”进行分析;在讲到立体构成中大小体块的结合与距离安排时,教师也会结合“节奏”“疏密”“主次”一起讲解,还会结合装饰空间中灯具的位置、装饰品的安排、空间区域划分和家具位置摆放,让学生体会“节奏”“层次”等概念。由此可知,将各个知识点结合讲解是复杂的,也是有趣的,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地理解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此外,教师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探索和创造不同的组合形式,掌握材质、色彩以及肌理的表现。

五、参观课程需要有充分的美学指导

参观优秀的室内设计成品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空间设计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各大院校往往会用2周甚至4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遗憾的是,部分学校往往没有认真规划,一天参观几个地方,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参观学习变成了疲于奔波的负担。结果往往是除了紧跟教师的学生听到了讲解,其他学生只能走马观花般匆匆看一下。更有甚者,一些教师不怎么讲解,这样的参观意义不大。正确的参观课程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和记录,结合教师的讲解,解决设计思路上的疑问,获得直观的信息。回到学校后,教师再根据照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辅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参观学习报告。六、设计课程应与美学意识紧密结合设计课程是充满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综合课程,但是部分教师将其独立出来,将讲课重点放在讲规范、讲要求、注重空间的规划与安排、介绍材质、分析细节处理等方面,没有进一步和学生探讨美学问题,以及形式美、材质美、空间美、质感和各种不同效果的比较,如复杂与简洁、现代与古朴、田园与浪漫、温馨与高冷、灵动与严肃、抽象与生动等。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不同风格、流派的表现,不同灯光下的氛围区别,不同材质的心理感受,不同空间的心理分析,可以使学生对设计形成立体的概念。教师还要使学生了解如何淡化严肃、增加温馨,体现干练、高贵、动感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使其形成活跃的思维。设计课程是一门复杂的课程,教师要讲授各种规范,使学生熟悉制图软件。缺乏艺术思维,设计往往是单调的重复,没有创意可言。规范好比一个说明或要求,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艺术修养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培养。孰重孰轻,一目了然。规范可以死记硬背,思维却要通过综合培养得到,所以设计教学应该重创意、轻规范。

室内设计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美术基础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美学素养和设计素养。教师的知识不完备,是能力的问题,若其拒绝提高综合能力,那就是教学意识的问题。所以现代美术教育需要从教育意识层面进行全面改革。基于此,文章探讨课程实施环节中的若干问题,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基金项目:2013~2016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郑灵燕 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玉能.实践转向与审美教育——创美美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甘肃社会科学,2012(6).

[2]戴士和.画布上的创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3]王春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关键环节的创新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

[4]马跃峰,张庆顺.构成辅助设计启蒙——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构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建筑学报,2010(10).

第六篇

摘要:学研结合是当前教学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理念,利用学习与研究的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将分析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研结合教学方式,以期能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完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学研结合;人才培养

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专业教学机构,主要是以面向社会供给优秀专业人才为方向。所以确保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专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包括室内设计专业。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后续的分析讨论当中,将以室内设计专业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为主要方向,为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利意见。

一、学研结合教学方式内涵

学研结合,一言蔽之是理论学习与研究学习的结合,理论学习是在课堂上的正常学习过程,研究学习是借助研究项目的实践提升应用能力的过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理论在每个专业每个科目的学习过程中都能适用,室内设计专业亦是如此。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项不借助实践完全无法检验学习成果的科目,因为学生即便已经学到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但不借助实际项目操作,是无法看出实际学习成果的。所以只有利用理论知识丰富专业知识储备,用项目研究促进实践能力提升,才能让学生兼顾理论与实践,真正成为全面性的优秀设计人才。这是学研结合教学方式的内涵所在,也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所在。

二、室内设计教学中学研结合教学方式应用要点

1.研究项目与理论知识的充分结合。学研结合是理论知识与研究项目的结合,所以每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理论的践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根据理论内容设计研究项目才能让学生对理论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解各类室内设计风格时,有些学生喜欢简欧风格,有些学生青睐田园风格,此外还有许多学生会对洛可可、哥特等特殊建筑风格产生兴趣,这都是重要的启发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喜欢的建筑风格作为探析主题,去对一种建筑风格进行深入分析,并尝试作简单设计,在设计完成后进行详细讲解,将自身选择该类设计风格的理由、这类教学风格的特点以及自身的设计理念阐述出来,这样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设计理解。2.理论内容与研究内容的拓展。知识是一个无尽的领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有开拓精神,对知识范围不断进行拓展,才能让眼界更加开阔,让思维方向摆脱限制,室内设计教学同理。教师应当让理论内容与研究实践内容都摆脱一本教材的限制,才能让学生真正随着新时代的知识更新节奏去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每个时期,建筑设计领域都会有不同的追求与风气,这便是主流审美取向。例如近年来,随着低碳理念的产生与传播,室内设计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简约低碳的设计风格开始在大众群体中成为主流审美倾向。而且随着低碳理念的推广,许多低碳化的设计元素与材料也开始投入应用,例如硅藻泥以及低碳漆等,这都并不是一时的趋势,而是未来的长久趋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设计领域中的低碳趋势,并通过低碳主题项目探析,更加深入的了解低碳主题的室内设计最应当注重的要点。3.创新元素的应用。新的时代必然会促生更多新的趋势以及创新性的元素,当前所处的时代也是如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课题。这便是智能家居与室内空间折叠性设计产生的原因。为确保紧跟时代需求,满足设计行业发展需要,教师也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与探析过程中更多以这类创新元素作为主体去进行设计,例如怎样将30m2的有限空间设计成复式结构以及怎样在设计方案中融入智能电器设计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的教学设计,也是能让学生第一时间学会如何利用当前先进元素进行设计的重要一步,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时代给予的优势,传播新的理念,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学生后续在设计领域的发展才能更加顺利,最终得到更好的发展趋势,真正成为室内设计领域的重要人才。

三、结语

室内设计知识的学习无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实践的积累,让学生学到室内设计的精髓,学到如何将自身所学建筑设计知识应用到设计工作当中去,做出更具美感、更具创造性,且符合时展需求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需要师生共同积累,共同进步的过程,而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则是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设计领域应用知识学习更进一步的教学措施,应积极利用,培养出更多室内设计领域的优秀人才。

作者:董威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亚太教育,2016(19).

室内设计专业范文篇10

摘要:指出了在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应把握建筑装饰行业和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绿色设计,执行工作室教学法、项目任务驱动法、一体化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网络案例资源平台、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等。基于此,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了探讨,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原则;方法

1引言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属于土木建筑大类建筑设计小类,与之相关或类似的专业有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其中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属于文化艺术大类艺术设计小类。室内设计类专业对应的行业主要为建筑装饰行业和室内设计行业。

2把握一个趋势

趋势指建筑装饰行业和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专业为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高校的学术活动和专业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学术选题都来源于对实践的把握和方向性预测,一些学术成果还是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一些应用型成果可以在实践中推广,从而转化为生产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是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企业的创新意识、人才意识、技术意识都很强,人才和资本的优势可以帮助其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从而占领市场份额,这个过程也是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过程。高校教师会吸收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或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作为新的研究起点,因此行业与专业(学科)的发展相辅相成,两者联系越紧密,就越有利于市场和技术的繁荣。因此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不能脱离装饰、建材和设计行业发展的实际,专业教学也要紧跟市场步伐,研究大众消费心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绘图方法,要在实践通过检验。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开放办学,针对教师实践技能薄弱的特点,定期委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去接受锻炼,或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或与企业一起组建工作室或公司,进行技术攻关。高职院校教师要熟谙设计实践、建材特点、装饰装修工艺等,与企业师傅一起组织教学,培养学徒。

3贯彻两个理念

3.1以人为本的理念

室内空间的主体是“人”,没有活动主体的空间构成就是一个没用的盒子———这是专业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的道理。当前,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室生活的追求便成为了推动室内设计发展和创新的源动力。室内设计为迎合市场需求融入了更多新的元素,使外国风格和传统风水理论成为了室内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其中固然有可取之处,但由于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室内设计的发展。室内设计是服务于人的设计,不是对空间、物品随意的迁就。室内设计是个性化的设计,不是设计成模型投入流水线的消费品,不能千篇一律。室内设计是满足受众需要的设计,设计师不能完全主观不加调研。室内设计是时代的设计,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室内设计留下了人文的烙印。

3.2绿色设计的理念

绿色设计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在室内设计领域的体现,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设计趋势。将绿色理念引进室内设计,把室内设计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其内涵得到了提升,也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的使用观,即从一味的消费转向循环利用。目前室内装饰装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量使用化学材料、不可再生资源,追求“奢华”之风,忽视经济、管理、法规、技术等问题,不注意研究室内设计的内涵,过多强调装饰材料的运用等,因此强调绿色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室内设计领域坚守的目标。为业主提供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利用天然材料和自然元素打造质朴、典雅的室内环境是绿色设计的内涵。因此,一定要把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到课堂,使初学者形成良好的设计思维和设计风格。

4执行三种教学方法

4.1工作室教学法

工作室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是指各院系或教研室利用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根据各个教师的专业特长,整合教学资源,创办若干专业工作室,吸收若干优秀学生参加,由师生共同完成一些项目任务。工作室可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导,也可与企业联办,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主导。工作室可以对外承接生产性项目任务,以市场化机制运作,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一些模拟性项目任务。工作室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职业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室内设计市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并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2)有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室教学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要求比较严格,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工作室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断拓展知识面,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传统的授课形式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工作室教学改变了这种状况。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工作室学习与实践,并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4)优化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差,工作室教学通过项目化实践串联了若干专业课程之间的核心技能和相关知识,完善了室内设计的课程结构体系。(5)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室教学还可以促进工作室面向市场,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促进校企联合开展教学和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和培育市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用项目和任务引入新知识,突破重难点;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巩固、融合已学知识并“学有所用”,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渴望。

4.2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派生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完整的项目为核心而实施的教学活动,其理想化目标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项目必须符合以下特点:适用于教学活动,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有具体的起止时间,有明确的成果内容,能合理的评价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师以项目(实例)为引领,以任务为导向,以知识点为纽带,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学生紧密围绕任务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在建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3一体化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而后在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实习实验(如具备实验实习条件的话),这样的教学方法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一体化教学,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从而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有三:其一,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其二,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其三,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训教室(机房、工厂、实习车间,训练室等)构成了一体。

5借助四个平台

5.1校企合作的平台

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一种形式,更是职业院校的一种常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由于大多数装饰装修公司和专职从事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或小微企业,这些合作企业有其明显的优缺点。优点是学生在小微企业实习实训,可以得到多岗位锻炼,可以为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缺点是企业能提供的学生实习实训岗位有限,企业师傅能够指导的学生数较少,其他形式的合作基础(如技术攻关、学生就业)也很薄弱,因此,学校唯有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方为上策,选择一些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

5.2网络案例资源平台

案例教学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又分为现场参观案例教学和影像图片资源案例教学两种形式。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要借助大量的网络资源平台,教师要组建案例库,收集大量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地理位置的设计作品。教师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案例库的内容。

5.3职业技能竞赛平台

对职业院校和教师而言,竞赛成绩是评价学生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指标,因此,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俨然成为了职业院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各院校纷纷组织校赛,积极参加省赛和国赛,有的甚至走出国门,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和比赛。室内设计专业也可以围绕核心技能(如建筑CAD、室内软装设计、效果图绘制等)组织校赛,重点培养一批精英技能人才组队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以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5.4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学校可开设创业课程,引进企业专家讲解创业案例。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设计比赛,并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创业项目。学校的工作室可吸纳学生参与创业,学校也可鼓励学生开设工作室或类似机构。

作者:张文颖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家水.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文化,2014(26):96.

[2]马小强.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5(11):72~74.

[3]逄浩.以人为本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2015(20):87~88.

[4]龚旭.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百家,2010(7):139~140.

第二篇: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设计工作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高的软件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灵活的头脑。室内设计工作人员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高职的室内设计教学事业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尽心尽力地为祖国和社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1高职室内设计创新概述

在当今社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们提供了物质享受方面的满足感,精神追求成为新的热点。在艺术领域,各种教育事业兴起,室内设计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高职的室内设计学习领域的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激励自己设计出有新意、美观实用的房屋。室内设计主要是指,利用专门的建筑原材料,结合周围社会自然环境基础、考虑房主的个人意愿和要求,确定恰当的主题风格,利用基本的建筑设计知识和技术,设计功能齐全、舒服天然的房屋作品,从而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室内设计当之无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当然,在整个室内设计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专注于设计工作,充分了解并遵从建筑、色彩、空间等元素的搭配规律。在此基础上,新一代学习者应该进一步创新,老师需要启迪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创造的能动性。

2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2.1优化课堂体系设置室内设计的学习,普遍都会表现出对课程内容的依赖比较重的特征,而不同的学生,又会具有不同的进步特点、接受能力,老师要对课程灵活运用,结合学生个性特色,针对性地指导。一般而言,老师首先需要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运用基本的操作方式,以此为前提使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和实验。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把理论引入到教学任务体系中去,预先推测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地提高问题难度。在课堂上,老师需要重视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这是进一步创新的基础。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研究一下分班的办法,参考不同学生的具有的不同的动手与创新才能,设定科学的分配比例,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均衡的课堂环境。

2.2改变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陷入“填鸭式”教学的困境,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引导同学们进入现实的社会,接触实际的市场。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为学生创造参观访问、咨询、建筑行业调研等实践的机会,扩展同学们的视野,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开展室内设计学习和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老师完全可以带领同学们去欣赏当地出色的建筑物,引导他们感悟、做笔记、并交流彼此的看法。当然,老师也可以请周围有名的设计师来给学生做讲座。在学习某些建筑原理时,可以给学生据实际的案例,让他们自行去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建筑的材料和设计细节加以探讨。

2.3学生加强自主延展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使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学习力。成功提炼核心问题并以此作为统领,学生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机会,积极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就容易开展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有序地达成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学会走向会学。鉴于核心问题的提出会限制性地把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引导到重点知识的方向上,学生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只能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里,加强知识点的延展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这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2.4设计项目比赛,分组合作。科技设施是一个学校开展工作的硬件基础,学校可以在这个方面加大投入,增设实验室,以便同学们能够方便地展开团队合作。老师能够在科学有效的市场调查工作基础上,找到市民需要的房屋设计办法,建设优质的项目。结合同学们的特征,对他们分组,激励他们主动参与课题,进行项目开发,在上交文字报告之后,借助软件的力量完成设计工作,启迪同学们对其进行适当地创新。高职室内设计教学,要求同学们具有艺术和数学涵养,同时掌握建筑力量、电路搭配和水管设计技巧。老师需要在引导同学们可以了解技术和空间或材料基础上,在有限的空间里摆家具、确定房间风格。

2.5加强教师与学生合作,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为了加强高职室内设计教学的质量,就要对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意识上的启发和培训。其中,合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互相合作。学习室内设计固然有太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学生也要尽量培养兴趣点,在建筑设计之美中愉悦身心。老师也要转化角色,不只是课堂上一板一眼不可侵犯的权威,要走进学生的日常和建筑生命体系中,倾听学生对建筑艺术魅力的感悟,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带领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学习室内设计的意义。老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和思考空间,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引导。当然,同学们内部的互相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互相询问解答,对问题进行深刻的讨论和剖析,解除疑惑。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高职室内设计创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科学有效的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优化课堂体系设置,改变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加强自主延展学习,设计项目比赛,分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合作,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作者:姜颖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巍.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7(05):162.

[2]胡雪莲.浅谈高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艺生活旬刊,2015,3(02):219-220.

[3]陶然.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课程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07):224.

第三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一、独立学院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错位发展模式

经过多次调研长三角地区的业内大中型企业、景观设计院、室内装饰公司、园林研究所等用人单位,了解社会对应用性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走访了解多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达成了独立学院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四点共识:其一,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应用性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保持强劲势头;其二,根据人才需求金字塔结构和市场细分现状,必须克服同质化办学模式,必须分层培养,凸显特色,不仅要和母体学校错位发展,也要和兄弟院校差别化发展;其三,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应坚持应用性培养规格,应在坚持本科规格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介于设计师和绘图员之间的助理设计师的培养规格上,为其毕业后经过实践磨练成长为合格的设计师、主案设计师奠定基础;其四,应充分利用环境设计、建筑学、动画三个专业的学科生态,通过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培养方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打造有自身的专业特点,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二、目前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的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存在的问题

《室内设计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前修及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的重要依托和平台,此课程涉及到很多造型、布局、材料以及施工制作要求等问题,最终要在图纸上详尽地表达出来,以此作为施工或制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等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设置、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会受到学院体制的影响,比如艺术院校中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比较偏重于效果表现和形式探索,而对于理论和构造的训练则相对薄弱;工科类院校过于规范基础,理论基础相对宽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表达手绘能力则相对不足。因此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在熟悉建筑制图标准的规定,掌握室内设计制图基础知识、原理及规范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的基础制图理论的学习、制图作业的实践、能够运用各种图示语言来阅读和表达室内设计工程图的教学就变的尤为重要。

1.在教材选用方面:针对高等教育的室内制图的参考书籍种类繁多,质量层参差不齐,书籍内容也是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甚至有些教材附带的参考案例图纸本身绘制并不严谨,这些例图是学生学习室内设计制图的重要参考,例图的不标准会直接导致学生绘图的失误。因此教材的选择也是室内设计制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2.教学内容上:大多是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进度是:依次是画法几何、投影理论、建筑制图基础知识、抄绘室内设计平立面及天花图纸、空间透视基础及练习、完成整套设计方案的抄绘练习。对画面的要求清晰明了,文字符号要精确,但是忽略了设计构思和设计合理性的深层表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已经完成了室内设计制图的学习,进行了相关图纸的抄绘,但是在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中仍然不会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进行准确合理的表达,还有一些学生只是对自己抄绘的图例能够绘制,而对于其他形态,如异形及不规则的造型却无从下手,这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标准图例的抄绘而缺乏了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化这一主要环节。

3.在教学硬件及方法上:主要是以教师上课教授为主,学生抄绘图纸为辅。教师通过在课上除了ppt课件的讲解,还需要在黑板上绘制作图的详细步骤,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受到教学器材的限制,在板书制图的过程中不利于同一内容的多次演示,也不够直观,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教学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制图作业量大,而上课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学生往往拘泥于作业的完成,只能尽量在课程答疑时间内提问自己的疑问和问题,而在课下与老师的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造成了学习的被动与滞后。

4.在教学实践方面,由于本专业着重突出绘图的基本功训练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而室内设计制图的教学不仅仅涉及到线条的运用、图例的绘制等练习,同时还涉及到一些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简单掌握,所以如何完善本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对接就显得至关重要。如目前的课程只是教会学生绘制线条图纸,但是学生缺乏对不同材料的属性与施工工艺的了解,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由于课程中材料与施工工艺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在制图过程中无法绘制设计中的扩初图纸及大样图,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学生虽然抄绘了图纸,但由于现实设计中材料的变更,学生仍然不会绘制相应的施工图。因此,改革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实际出发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际意义,对培养学生室内设计制图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专业设计技能都是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

三、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具体改革内容

1.明确课程内容设置,结合当前形式与需要

在课程重点设置上,结合独立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首先针对设计公司对细部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助理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着眼于毕业生长远和未来发展,致力打造具有“差别化”的市场紧缺的专业小方向;其次依托建筑设计制图基础,将建筑工程专业的制图原理与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基本的法律法规,统一制图标准做到准确到位并通过大课统一教学的模式完成,室内专项的制图标准则由专业课上专业课老师完成,同时将法律法规穿插在每个课题设计中;最后应结合当前的形势,加强小区物管建筑内部装饰设计、民生工程、小型养老保险医疗建筑内部装饰设计、老年公寓及社区小型医院建筑单体内部的设计及制图练习。

2.教学方法上调整教学模块,突出思维训练

在教学方法上,沿袭了建筑制图的教学方法但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我们把脉络梳理清楚,调整教学模块,关注物体和空间的整体概念,把二维平面线条绘制与三维速写效果的表达结合在一起,反复训练来回加强,学生学会运用投影规律思考线条的对应关系,一切就变得简单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一小步,学生一大步。在整个制图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抓住二维平面线条和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转换关系这条主线,注重透视表现和平面线条的转换关系,有利于强化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建立整体设计表达概念,为后续其他设计表现手段和专题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3.注重知识点的融合,形成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兴趣

应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穿插建筑、人文、艺术、工程及材料等相关知识,比如引用安藤忠雄、巴拉干等大师经典案例,引发学生兴趣点,诱导多角度的设计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剖析案例,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结合教学难点对图片中的细部处理进行设问,然后循循善诱,从制图的角度分析,如何才能准地的用二维平面表达。这样课程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枯燥乏味的制图知识在浓厚兴趣环境中迎刃而解。其次让学生在一定的材料基础上学习图纸的绘制,通过材料的调研、施工现场的参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种教学方法既加强了制图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设计中所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的“趣”味发展。

4.建立“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加设空间测绘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但巩固了工程语言,也同时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应用能力;其次教师根据自身工程实践与调研,将课堂搬进装饰城、施工现场等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必须清晰、准确地用设计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使工人依图施工,完成工程不走样,施工效果与设计预想完全一致,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再次教师与设计公司加强沟通,针对学生状况,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工程为例,系统讲解从方案到施工一套完整的绘图表达体系,对施工说明、材料表、施工图的深度等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兴趣浓厚且易于接受,制图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枯燥线条,图样融入了设计的内涵,每根线条亦有设计的“味道”了。最后在课程作业设置上,按照技能训练的难易程度分为若干个项目任务,课程从基础的模型制图任务,到家具测绘制图任务,再过度到建筑测绘制图任务,最后完成室内设计制图的测绘制图任务。

5.丰富课件形式,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结合板书,用ppt讲解理论知识,而今我们可以讲室内专业与建筑动画专业结合起来,利用动画视频播放来创设教学情境,将虚拟表现手法即动画的表现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使材质与工艺的讲解不再局限在文字层面,而是通过虚拟表现技术将构造和材料的分层、工艺,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动态的表现出来,便于图纸绘制的分解和回放,这种生动的形象思维授课,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进行专业制图的学习与练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6.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网络资源为中心”转变,从“以实验为中心”到“以实战为中心”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将专业设计课程中形象思维训练、理性图纸表达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展示室内设计制图相关的制图规范法律法规、精品课程课件、优秀作业展示等,并通过教学试验不断加以改进,建立起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开设“微信课堂、作品时评、问题经验交流、留言板”等栏目,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交流等互动性的探讨,改善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7.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创新成绩评价机制

在此课程改革中针对学生的随堂练习、图纸临摹、施工图点评与分析、实训项目等进行综合评定,强化学生的识图制图以及二维到三维的形象思维构建能力。成绩的评定主要采用校内老师、本行业专业人士、外聘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结语

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制图课程改革,不仅关系到学生制图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亦关系到这一专业的错位、特色及可持续发展。通过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规范和标准的意识,敏捷的设计思维,全方位的空间转化能力,基本的课程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适应设计公司对细部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助理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才能使独立学院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李艳 单位:东南大学

第四篇: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室内设计专业是当前高职院校中的热门专业,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专业性,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专业。从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看,它涉及的课程有艺术类、技术类和建筑类等。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作为教学重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室内设计专业不仅包含理论教学内容,还有很多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整个专业的教学内容。这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要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因此,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作用。现阶段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占用了整个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指导以课堂为主,这样就压缩了实践课程的时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此外,学生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上出现的新工艺、新材料,导致后期所做的设计方案缺少市场性,部分设计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和市场脱节,培养出的一些学生参加工作后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采取相应的策略予以解决,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实践教学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职业院校必须完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制订教学方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而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以实践为主,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模式中,职业院校要以市场实际项目为依据选择实践内容,不断修正教学方案,从而形成教学特色。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室内设计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因此,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就不能简单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优秀的室内设计方案不仅具备艺术性特征,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教学作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综合了设计表现、原理、施工材料、工艺和预算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对学生的设计项目起到有力支撑,使其更具有可实施性。因此,实践教学可以检验设计方案,同时也是学生积累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总而言之,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1.创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本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训综合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在初期应用效果很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缺陷逐渐暴露。其一,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训综合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缺少延续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分散。其二,实践性教学安排不足,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运用到实践中。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职业院校的重视和反思,并且这些院校也在创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借鉴了国外的教学经验,构建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应以模式创新和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按照实际设计项目的特点,把项目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重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教学观念,开辟工地和材料现场教学的第二教学课堂

以往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注重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课程上的投入并不是很多,没有看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较为落后,与时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以往一些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到多少知识,并不关心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设计项目中,在必要的实践项目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专业指导,导致学生的具体实践运用效果不佳。因此,职业院校要针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完善、创新,正确认识室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合理安排教学,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此外,职业院校要开展工地和材料现场教学,通过现场设计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课外实践作为第二教学课堂,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有利条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构建校企结合的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实践项目,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职业院校要积极寻找社会相关企业(如行业领先的装饰装潢公司等),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实践的氛围,对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等有直接的了解,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参与企业实践后,学生可以加深对设计技能的掌握,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设计理论的学习也会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十分有效的,值得大范围推广。

4.工作室的引入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依据市场运行整体过程以组织实施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其可以将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和经验,仿照装饰装潢公司的设备配置,营造工作氛围,同时指派专门的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按照公司的运营模式管理学生的实践训练。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真实感受企业运营模式、设计流程、客户需求和客户消费心理等。同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较佳。

5.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

教师是室内设计专业的引导者,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日新月异的市场接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职业院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室内设计专业最新的实践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院校要派遣优秀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与一线从业者共事,通过交流、探讨提升教师的水平,使其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态势、前沿设计理念、新工艺、新技术,从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职业院校更要从企业一线直接聘用行业专家教授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结语室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刘永强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媛.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教学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

[2]牛强国.室内设计应用性实践教学探讨.华章,2012(2).

[3]宋春芳.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思考.美术教育研究,2010(3).

[4]赵婷.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产学结合课堂实践教学研究.教育界,2015(15).

[5]王文菊.室内设计应用性实践教学探讨.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2).

第五篇:室内设计教学中实践和理论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地产行业迅猛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给室内设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市场对室内设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各大高校开设了更多的室内设计专业。但是,从目前企业使用的现状来看,培养出来的室内设计人才距离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室内设计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室内设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必须要重视高校室内设计教学方式。

1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所面临的现状

室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一门学科,范围广,内容充实。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细化,但是,细化也需要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学生自身条件,向着“术业有专攻”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定要培养精通专业,实践性强的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室内设计的课程宽泛,专业课程时间少,学生无法学到精髓的东西,没用实质性的进展。另外,理论教学与实际不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多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性强,实践能力差,教学与实际需求不符,学生接受能力不强,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室内设计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设计练习中,没有将结构、朝向等问题考虑进去,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培养,没有任何意义。此外,广大师生普遍认为所有主干学科的时间设置不合理,时间较短,大多院校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干学科一般采用三十至六十课时,时间较为短,不能完全深入课程。很多学生有这种感觉,刚刚对这门学科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来得急深入了解,就快结束了。虽然教师和学生均付出很多精力,但是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毕业学生回访认为,学校所学与毕业工作要求截然不同,这种情况急需解决并改变。

2优化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措施

2.1要进行课程的有效整合

对于室内设计这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室内设计,更多的包括建筑、工程、结构、材料以及环境和审美等很多方面,并且这些学科间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单一科目的教学将不再适应室内设计的根本需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非常有必要地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尽量消除之间的差别界限,相互渗透各学科间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学

室内设计这门课程中理论知识非常多而杂,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内在基础理论知识学透学精。但教师如果对这些设计理论总是机械地枯燥讲解,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就不好。所以,教师要时刻联系室内设计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充实教育教学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的话学生得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有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案例进行教学,情景模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探究知识,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牢固,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灵活的应用室内设计的各项技能。

2.3集中精力注重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绝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对于室内设计这种非常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更是不行。以往实践教学大多被局限在学校内部,这种模式的课堂比较单一,而且效果有限,尤其是对于室内设计中,对于设计产品的材料以及工艺方面,不能够深入的进行操作,所以,一直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利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弱,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弱,跨专业的视野以及能力不够宽阔,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对于毕业工作后可能会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环境。所以,对于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时间分配要合理分配,加大理论和实践的时间比例,在合适的时候,让学生多走出去学习,去现场积累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转移到实践中,在实践锻炼中,巩固学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理论知识,促进室内设计的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4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

室内设计这门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只教授理论知识或者只进行实践教学均不够,需要在教学中适度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巩固理论。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大实践训练。加大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演练”,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引入有代表性的案例,经过对案例的观摩、分析和讨论,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丰富鲜活起来,增强教学效果。增加校外的实践内容。可以通过校外考察、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毕业创作等多种实践形式,逐步积累一些初步经验,为以后真正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结语

综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室内设计这个行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市场上室内设计人才的高质量需求间形成了较为激烈的矛盾,严重暴露了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改革高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争取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力争培养出优秀的室内设计师。

作者:孙宇 单位:唐山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纪东升.室内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思考――漫谈室内设计师的专业背景.[J]神州,2012(23).

[2]黄忠良.室内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良.[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08).

[3]周丹.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4]尚念磊.现代建筑室内节能设计发展趋向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邵杰.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杭州建筑室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4(09).

第六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包含很多学科知识,如建筑学、美学、材料学等。所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到室内设计教学中,不断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增加室内设计实践教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室内设计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出与普通高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方面的差异性,往往模仿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使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使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此外,室内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较为独立,基本上是通过基础课程慢慢向设计专业课程过渡,而且选用的教材比较老旧,落后于当前室内设计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部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仍以以往的教学模式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出室内设计行业的具体工作流程,导致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工作的了解较少,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之后很难适应相关的设计工作,就业率不高。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其一,构建工作室制模式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开展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作室制教学体系。教师在设置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过程中,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进行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革,总结适合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并依据职业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确立课程体系之后,专业教师、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可以共同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线,以相关室内设计项目为重要载体,并结合企业技术要求和国家设计师的职业资格标准明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包括室内设计课程的定位、培养目标、学习情境划分、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等多方面内容。其二,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相关行业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有效承担校企合作的室内设计项目。学校要鼓励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将企业的室内设计项目有效引入课堂教学,带领学生顺利、有序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培养机制,对于那些工作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对他们进行培训,以脱产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并且在这一期间,高职院校要以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和管理。此外,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兼职教师准入制度。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可以招聘一些兼职教师,保证他们有6年左右的工作经验,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从事过3年以上的兼职教学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和观察,可以与他们签订长期的教师聘用协议。高职院校应为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室对他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培训,鼓励他们参与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教材的编写等。

三、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的实训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企驻校、专业进企的方式,构建具有职业氛围的集职业培训、教学实训、技术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工作室,有效应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深入探索行业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在开展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那些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良好带动能力的室内设计企业进行合作,保证企业相关人员愿意担任工作室的教学任务,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通过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高职院校可以与多个企业共同建立满足室内设计职位能力要求的工作室,利用多种不同的项目类型,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而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结语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作者:查霞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明月.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现代装饰(理论),2013(3).

[2]金旭东,陆飞.“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013(23).

[3]汤瑾.“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高职室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现代装饰(理论),2015(11).

第七篇:居室室内设计教学实用性创新探讨

一、居室室内设计教学现状

居室室内设计即是狭义上的居室室内环境设计,包括居室内摆设布局设计和居室内环境设计等,在学科上其属于环境艺术设计下的分支学科,是艺术和科学的交叉学科。总体上来说,这个学科是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学科,同单纯的艺术和科学又有所差别,需要根据市场指向及时做出调整,对实用性的要求比艺术和科学要高。但是在以往的居室室内设计教学中,我们常常忽略其实用性,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艺术美感、科学美感的培养,重视教授居室室内设计的理论教学,教学实用性长期处于萌芽阶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出路和就业方向,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市场需求进行接轨,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学生就业考虑。改变以往的居室室内设计教学中缺乏实用性的不足,尽快落实教学实用性。

二、增加居室室内设计教学实用性的限制因素

1.教学理念上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居室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的问题。居室室内设计作为艺术和科学交叉结合的一个学科,是不能脱离现实,独立于课堂的学科。而在过去的居室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学地点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考核内容也大多建立在理论之上,虽然当时社会方面对居室室内设计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但是最大的局限性因素还是来自于学校,学校教学理念上的缺陷,是导致居室室内设计教学理论重于实践的最核心因素。

2.教学条件上的局限性

居室室内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需要服务到现实中来,很多开设该学科的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想要通过实践形式的教学方式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但是迫于条件上的限制,实践教学用场地上的缺陷导致教学方式上单一性,居室室内教学就只能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之上。3.教学方式上的局限性很多高校开展的居室室内设计课程,在教学中他们已经注意到实用性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有各自的独立性。而居室室内设计讲究的就是“用”和“作”的结合,且居室室内设计是将静态的设计观念转化为现实的动态使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理论是设计规划的基础,而实践是将理论规划落实为现实的过程。完整的居室室内设计应该是理论到规划到现实的全部过程。

三、增加居室室内设计教学实用性的建议

1.模拟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增强实训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量房引入教学内容,量房是家装整体流程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都是为后来的家居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为了提高设计实用性,不能将量房阶段的设计排除在居室室内设计之外。除此之外量房阶段设计期间,客户和家装设计师之间要进行有必要的交流,学生可以在此充当家装设计师的角色。且教学用量房的模拟场地在准备起来也比较简单,耗费的人力、物力也相对较少。用一定的场地模拟量房设计各个流程,使学生参与到模拟情节中来,教师可以扮演客户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必要交流,既是考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有效方式,也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和客户进行交流,如何和客户确定居室室内装修设计的各个流程。此外还可以利用量房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测绘空间的大小,如何准确计算房屋的长、宽、高等,准确的数据测量也是居室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可以利用模拟的情景,使学生体验方案规划、方案讨论、工程预算到最终敲定各个居室设计的必要环节,进行接近实际情况的模拟教学演练。

2.教学中重视设计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