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8:13:27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范文篇1

一、实施品牌化战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实施品牌化战略与服务市场文化紧密结合,组建四方区“康乐捷”社区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推出“康乐捷”社区服务新品牌,盘活社区服务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建立信息处理中心、项目开发中心、劳务派遣中心、物品配送中心和管理中心,以“健康、欢乐、便捷”为理念,把百姓的需求作为我们服务追求的最高目标。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快捷的服务送给千家万户健康和欢乐。加大宣传力度,创造“社区服务康乐捷、家庭生活好帮手”和“有事请找康乐捷”的服务品牌,逐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成立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管理

(一)成立四方区社区服务行业协会。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实行社区服务业认证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社区服务业认证审批及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制定社区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和社区服务业标准,协调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市场进行梳理,对从事社区服务的单位进行资格认证,发放资格证书,并实行年检制度,使社区服务逐步向行业化、规范化发展。

(二)成立四方区“康乐为老”服务协会。按照国家《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市有关规定,强化指导和管理,统一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福利机构网络,为老年人养老、托老、居家养老、休闲养老、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提供多项服务。同时,还将建立“康乐为老”服务中心,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吸纳部分骨干力量,形成整体优势,力争重点在居家养老、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方面有所突破。要以阳光敬老院、水清沟敬老院为依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四方福彩、海伦敬老院为依托,与全国一些旅游城市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年人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创造条件。

按照《青岛市城市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要求,使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到17处,床位总量1100张,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16张以上床位的工作目标,并做到布局合理,档次有别,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

今年,在全区所有社区全面建成“星光老年之家”,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要强化措施,保证“星光计划”顺利实施。一是要加强对“星光计划”的组织领导,在建设“星光老年之家”站点的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筹资渠道,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抓典型、推经验,召开“星光计划”工作经验交流会,并结合文化艺术节举办“星光计划”老年文艺专场汇演,营造实施“星光计划”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星光计划”档案,街道办事处要精心组织,各负其责。四是要落实好用地、税收、信贷、电信、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三、建设三支队伍,促进社区服务队伍社会化

(一)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要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和院校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和各类社会互助组织,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组织开展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为重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

(二)社区服务管理队伍。一是充分利用社区管理学院,对区、街、居从事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二是面向社会招贤纳士,聘请有管理经验和专业特长人员加入社区服务队伍行列,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社区服务专业队伍。成立四方区社区服务劳务派遣中心,依托再就业服务中心,与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就业优惠政策,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人员,根据他们所具备的技能和特长组建各种专兼职服务队伍。今年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择部分社区共同开发服务项目,帮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派驻社区服务便捷员,采取询问与登门的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使社区服务站点下岗失业职工的安置率要达到80%以上。

四、构筑四大网络体系,搭建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一)加强三级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理顺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工作站的关系,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切实做到区抓、街管、居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面向全市推出**热线联四方“网络通”服务。重新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破不同所有制、不同辖区的限制,将千家万户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各类资源紧紧联系在一起,畅通服务信息渠道,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三)面向全区推出**热线联社区的“一线通”服务和“排万家忧、解万家愁、四方社区服务进万家”的“一卡通”服务,实现区与街、街与街以及社会举办的各种社区服务项目优势互补,构筑四方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让广大居民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快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建立社区服务网站,成立社区服务实体网络协会,吸收社会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单位和个人加盟,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公开服务项目,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讨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服务的试点工作,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五、落实五项措施,推动全区社区服务向纵深发展

(一)加强领导。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社区服务工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战略的眼光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社区服务作为民心工程摆在社区建设的龙头位置。各街道“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服务事业,为社区服务的开展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

(二)加大投入。要加大对区、街、居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区社区服务中心要从全区实际出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构筑信息平台,发挥综合协调和信息主渠道作用;各街道要按照要求,切实落实服务中心200平方米用房,对拓展的社区服务项目要舍得投入;社区服务站要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原则上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这项工作将作为年度社区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制定规划。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要按照意见要求对本辖区内的社区服务工作制定详细规划,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明确发展目标。

社区服务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针,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把不断满足居民的社会需求,作为衡量工作得失成败的基本尺度,以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社会参与,资源共享。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一切组织和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营造驻在社区、服务居民的良好氛围。

(三)责权统一,管理有序。社区服务要实行区抓、街管、居落实。社区是社区服务的基本单位,承担社区服务的主要工作。街道要承担规划指导、组织管理与服务协调的责任。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全力支持基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履行好管理与服务的职能。

(四)深化改革,市场运作。要加快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产业化进程,促进社区服务由福利型向经营型、分散型向规模型、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变。

(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社区服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求大而全,盲目上项目,要勇于创新,勇于突破,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出各自的特色。

三、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服务居民是社区服务的宗旨。居民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是社区服务持续发展的动力。社区服务业既是一项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的事业,又是一项社会产业。因此,推进社区服务工作要始终坚持社会化、产业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一)加大工作力度,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

1、兴办主体多元化。现阶段要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政策扶持,积极倡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商业、旅游业、饮食业及文化教育体育业、卫生业、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社区服务兴办主体的多元化。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大企业集团联姻,在社区内全面开展"海尔关爱进社区、星级服务进家门"和"长生集团服务到家、满意进门"等活动,引进大企业集团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积极开展为社区居民服务和为弱势群体帮扶活动。

2、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多样化。社区服务的对象要覆盖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失业职工及社区其他居民等一切有服务需求的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兴办小型多样、方便居民的便民利民项目,大力兴办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旅游养老、休闲养老、儿童餐桌、家庭照料、情感陪护、家庭生活必需品配送、家事代办、婚庆、钟点工、社区单位后勤需用品配送等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服务项目。区、街社区服务中心要充分进行市场需求调查,不断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服务项目。

3、服务队伍社会化。一是要面向社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重点是"4045"人员,根据他们所具备的技能和特长组建各种专职服务队伍。各社区服务站点的服务人员中,下岗失业职工的安置率要达到80%以上。二是要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和院校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和各类社会互助组织,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组织开展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为重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志愿者服务时间积累制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

(二)大胆实践,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

1、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我区"民益求助"和"5623666"电话求助等服务品牌,指导名牌项目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服务公司,扩大名牌效应。对具有名牌效益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通过经营服务名牌,带动社区服务向高层次发展,不断拓展服务市场。

2、市场化、集约化经营。区、街社区服务中心要指导社区服务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内部改造、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形成具有产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服务经营实体。要以社区服务网络为依托,建立联络各网点的规模化、集团化社区服务产业群,使社区服务企业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

3、优化资源配置。要克服"不出居"、"不出街"等封闭式自我服务的传统观念,打破不同所有制、不同辖区的限制,着眼全局,实现区与街、街与街的优势互补,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对新上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优选和合理布局。

4、发展养老产业。要把养老事业作为社区服务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根据民政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实施社会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福利基金的资助为手段,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大力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福利网络,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为社区照料提供载体,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要建立健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不断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要把实施"星光计划"纳入社区服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今年,要建成一处具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的老年公寓;2002年在全区50个社区分别建成一处"星光老年之家",2003年在全区所有社区全面建成"星光老年之家"。要按照《**市城市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利用两年时间,使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到18处,床位总量1100张,并做到布局合理,档次有别,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要强化措施,保证"星光计划"顺利实施。一是要加强对"星光计划"的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实?quot;星光计划"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筹资渠道,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四是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精心组织,各负其责。五是要落实好用地、税收、信贷、电信、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三)夯实基础,实现社区服务规范化

1、服务管理规范化。成立社区服务行业社团组织,使社区服务逐步向行业化管理过渡。社团组织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政监督下运作,制定各类服务规范和标准,评审社区服务单位的服务质量;制定社区服务业评估指标,评估发展水平,开展学术研究,向政府提出有关建议;加强与相关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协调不同部门和组织间的服务活动。同时组?quot;为老服务"集团公司,整合全区为老服务业资源,逐步构筑全区养老事业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平台。

2、服务工作制度化。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加入WTO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各级社区服务机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区、街社区服务机构由主要兴办服务项目转变为兴办服务项目与组织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并重。要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制定社区服务发展规划;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培训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开展中介服务和咨询服务;调查研究社会需求,不断开发服务市场;组织志愿者活动,保障特殊社会群体的服务需求。

区社区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区性社区服务发展规划;指导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建立健全区内志愿者组织,制定志愿者活动计划;负责落实全区社区服务项目的认证制度;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并负责落实优惠政策;开展中介和咨询服务;组织采集社会服务资源信息和社会需求信息;组织实施区域内社区服务连锁经营计划;指导监督社区服务单位(企业)收费管理工作;受理服务投诉。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本区域社区服务发展规划;引导、组织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指导各社区的社区服务工作;采集上报社区服务资源信息;组织实施志愿者活动计划;负责落实连锁经营计划;负责社区服务项目认定的初审工作。

3、服务手段科学化。年内,要创造条件建成**区社区服务网站,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全区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和居民服务需求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综合处理,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政务、商务和公益信息服务,将千家万户对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各类资源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社会资源共享。要逐步通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社区服务方式的转变,提高服务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要加强信息化工作,依托社区服务网络,开展以信息为媒体的中介服务。要组织、引导企事业单位应用社区服务信息网,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社区服务信息网的开发提供支持。

4、服务质量标准化。各级社区服务组织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一是社区服务项目公开制度。社区服务项目要通过公开栏、服务卡、宣传单、专刊公布等形式向群众公开。二是社区服务承诺制度。要将服务项目、服务程序、服务时间、服务价格及服务质量标准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社区服务满意率要达到90%以上。三是社区服务认证和年检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社区服务在便利居民生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体现政府为民服务宗旨方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和在拓展就业渠道、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合理消费、扩大内需方面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各街道要高度重视社区服务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领导机构,落实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二)区、街要加大对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分解经济责任目标,在编工作人员必须从事社区服务业,落实项目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社区服务范文篇3

社区党组织作为“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要充分发挥社区联系群众广泛、与群众关系贴近的优势,通过创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经常、到位的社区服务工作,让群众看到党员良好的形象,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组织社区内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党组织有密布于社区各方的党组织网络,有分布于广大社区居民中的社区党员。这就便于社区党组织利用自己的组织、人才优势,准确地抓住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的关切点,有计划地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树立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形象。而基于社区党组织所掌握的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更多的是做一些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是开展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社区党组织可以根据社区党员的职业和特长,分别成立能工巧匠、医疗保健、科普宣传、治安巡逻、计生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等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带领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是实施帮扶困难户的“民心工程”。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帮困扶贫活动,着重解决社区群众在就业、生活、教育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为困难户送温暖、走访困难家庭等途径,帮助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化解他们对企业改革的困惑,理顺他们的情绪。社区党组织要为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广开就业门路,做好再就业培训、收集就业信息和联系就业岗位等工作。

三是利用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组织中居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协调社区各种关系,整合各种资源,共同为社区居民办好各种实事。在群众互助行动中起组织、协调作用。

体察社情民意,构建上下沟通机制。社区党组织既要执行上级的决策,又要面对广大群众,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其在政策过程中处于既“输入”又“输出”还要贯彻执行的衔接点上。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作为核心领导力量有着牢固的心理认同和行为依赖。“单位体制”长时间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党作为无可争辩的领导力量对人民群众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关怀,沿着层级而下的单位党组织的工作长期烙印在群众的心中。当时人们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出现什么问题都是直接找单位党组织反映的。近年来随着体制的转轨、城市管理改革的深化,单位体制开始逐步向社区体制过渡,但群众对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及作用的心理认同、情感投向、和行为依赖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是责任主体从先前的单位党组织位移到眼下的街道、居民区或者社区的党组织。因此,人们的利益表达的首选代表仍然是基层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促进上下沟通,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引领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广大居民群众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是决定社区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根本因素。随着对社区建设的日益重视,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联系更为紧密,互为作用的条件更加成熟,社区的发展问题、服务问题、稳定问题的最终解决,最主要的是要依靠社区党组织,靠社区党组织去动员、组织广大群众,靠广大党员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影响和激励群众。因此,社区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党的社区建设目标和管理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载体,通过政治上的领导、思想上的引导、道德上的倡导,把社区这个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努力升华为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信念共同体。在充分动员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优化整合全社区的资源,实现社区建设的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建设有文明、民主、健康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有丰富的内容,使共建美好的社区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和自觉的行动。社区党组织在将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社区群众的参与热情紧密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自然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威信,以服务的行为获得领导者资格。

社区服务范文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2.坚持社会化。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3.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通过努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二、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就业稳定性。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五)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六)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七)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八)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

(九)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十)推进社区安全服务。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形成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三、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十二)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城市基层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关服务所必需的房屋、设施和工作经费。要积极指导社区居委会定期听取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意见,并积极向政府反映,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三)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鼓励并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居家的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倡导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助性生活救助;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方便社区成员生活。有条件的地方,社区居委会可以根据居民需要,建立热线电话救助网络、社区智能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社等服务载体,开展非营利服务。

(十四)指导社区居委会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并指导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法律、安全等进社区活动;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购物、餐饮、就业、医疗、废旧物资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和管理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正确处理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支持和指导物业管理企业依法经营。

四、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十五)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

(十六)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志愿人员力量。指导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五、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十七)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关单位开展社区服务,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与社区组织联营共建。

(十八)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六、加强领导和政策指导,强化社区服务监管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搞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

(二十)加强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经常开展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二十一)加强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制订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通过新建和改造,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试点,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社区落实开展公共服务的资金、场所和人员,对社区组织开展的互助性服务、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区营利性商业服务要积极引导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实体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大型服务企业兼并、控股国有或集体所有的社区服务单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或兴办社区服务企业。

社区服务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原则,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整合社区资源,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努力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生活服务。

二、工作目标

各社区全力构建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要以社区为圆心,以居民活动一刻种的距离为半径,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打造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件娱乐、医疗卫生、法律咨询、购物餐饮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

1.依托辖区商业服务资源,便民服务网点如肉菜市场、综合超市、餐饮配送、家电维修等扩大服务项目,完善社区一刻钟生活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积极为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居民提供订餐、代购、费用代缴、证件办理和日常照料等上门服务。

(二)构建“一刻钟卫生服务圈”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药店、诊所为基础的卫生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提供常风病诊断、多发病治疗、慢性病的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一系列社区便民医疗服务。

(三)构建“一刻钟文体服务圈”

建立以社区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社区活动室为基础的社区“一刻钟文化服务圈”,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体育生活。

1.积极鼓励驻辖区单位对外开放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努力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建立社区健身组织网络,为居民群众健身提供针对性,科学化的健身指导服务,积极开展科学健身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努力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活动。

3.结合旧城改造和楼盘开发,在社区力争建立一处文化体育广场,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服务。

(四)构建“一刻钟平安服务圈”

建立以社区警务室为基础的社区“一刻钟平安服务圈”充分发展社区综治员的治安巡防作用,加强平安社区建设。

1.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发挥社区综治员的作用,组建一支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小组,形成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网络。

2.建立完善社区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外来人口和刑满释放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违法青年等社区特殊人群的教育管理工作。

(五)构建“一刻钟政务服务圈”

1.建立以社区政务大厅为中心的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拥军优属、兵役登记、低保办理、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服务一流的工作平台。

2.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明确社区管理职责,建立社区公共行政事务工作站,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

3.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建立社区楼院长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楼院长熟悉环境,善于协调,便于联系的优势,在社区与居民之间建立起了解社情、反映民意、供递诉求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3月)

各社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黑板报、文化长廊等向居民群众宣传。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

各社区对本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服务网点进行调查登记,建立社区“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服务资源库,认真筛选服务质量高,信誉度好的企业作为“一刻钟服务商家”。张挂标牌,为社区居民提供廉价便捷的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

各社区对“一刻钟精神精品服务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找作不足,总结工作经验,迎接区委、区政府的检查验收。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胡建昌兼任,工作人员王磊负责开展日常工作。

(二)做好服务保障。各社区要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积极开展探索工作,年底对成绩突出的社区推荐到区政府,给予重点表彰奖励。

社区服务范文篇6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按照《中共南京市**台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委发[2003]7号)的要求,现就区级机关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已成为承接大量社会事务的重要载体,社区党建已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是党在城市所有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共同责任。机关在职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在生产、工作、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要在社会生活中做好表率。动员和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实现“两个率先”和“十年三大步”的奋斗目标,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机关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积极参加以“奉献在社区”为主题的社区服务工作,通过向失业人群提供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向老年人、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提供爱心服务,以及面向整个社区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机关党组织与其他驻区单位党组织一样,都是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之一,担负着组织引导本单位党员参加社区工作的重要职责。要搞好思想发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参加社区工作的认识,动员他们带头参加社区各项工作。要摸清本单位在职党员居住地、专业特长等情况,给每位党员出具“区级机关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报到函”(见附表)。今年区级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要达到100%。要定期与党员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联系,沟通情况,把党员参加社区工作的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评选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以及选拔任用干部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加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重要职责。要通过走访、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渠道,对社区内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解在职党员的人数、特长和服务意愿等基本情况。要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通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职党员活动站等形式把在职党员组织起来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要制定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工作计划,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保证每位在职党员每年参加社区活动不少于2次。要加强与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将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通过适当方式向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

社区服务范文篇7

一、居住在锦城街道城区,党员组织关系在市机关、乡镇(街道)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均应到所居住社区党组织进行登记,并报名参加社区1-2项服务工作。

二、社区党组织要从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在职党员的个人特点出发,以“适宜、适时、适度”为原则,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服务活动,为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建设、发挥自身作用提供舞台和阵地。集中性服务活动一般半年有组织地开展一次,平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在职党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服从社区党组织的安排和接受社区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切实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社区服务范文篇8

一、打造品牌,持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服务质量是社区服务的关键。为此,我们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全力打造“热线连四方”等社区服务品牌,社区服务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使广大居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近年来,我区相继成立了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工作站,建立起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为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构筑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自200**年起,区社区服务中心先后推出了“**热线连四方”的“网络通”服务、“**热线连社区”的“康乐一线通”服务和“排万家忧、解万家愁、四方社区服务进万家”的“康乐一卡通”服务,并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四方区社区服务网站。通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热线连四方”已逐步成为方便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途径,成为具有四方特色的一大服务品牌。**年,先后收到居民群众需求服务信息12000余条,提供登门服务9800余次。

二、注重实效,努力打造社区服务亮点

四方区现有老龄人口6.4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4.9%,解决他们的生活养老问题已成为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重点。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根据老年人不同养老需求,我们在为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出一条为老服务的有效途径。先后推行了以低偿救助为主的“医院式养老”、以辅助治疗为主的“疗养式养老”、以陶冶情操为主的“休闲式养老”、以结对互助为主的“社区式养老”等养老服务新模式,开展了“康乐服务周”、“康乐助老真情餐桌”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率先在全市启动了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工程,加快了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康乐”为老服务协会,实现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管理;在全国率先推行“康乐助老意外伤害保障计划”,开创了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团体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的先河。同时,我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6家,床位195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了30.5张。自1996年起,先后建成了海伦老年公寓、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和2处老年爱心护理院,建立了“康乐”为老服务中心、“康乐”异地养老咨询中心和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等养老服务机构。

三、突出特色,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服务范文篇9

一、开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

开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登记工作,是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参加社区服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事务集中到社区,这对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广大在职党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参与到社区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去,协助社区党组织全面履行职能、顺利完成任务,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开展在职党员登记工作,有效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全面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需要,共产党员不仅要在工作岗位上争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而且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有效推进社区的全面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在职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开展参与社区服务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

二、登记对象、时间及地点

居住在锦城街道城区,党员组织关系在市级机关、乡镇(街道)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应在**年4月30日之前,到所居住的社区党支部进行登记,并报名参加社区服务工作。

新入党的或新迁入社区居住的在职党员,应在入党之日起或新迁入社区一个月内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对于居住地有变动的在职党员,要及时调整所登记的社区。

三、登记程序

在职党员登记实行双向报到办法,在职党员执本单位党组织的推荐信向所居住的社区党组织报到,并报名参加1-2项社区服务工作。各社区党组织在接纳、登记后,将推荐信的回执单反馈给在职党员的所在单位党组织。

四、有关要求

社区服务范文篇10

一、现阶段全区社区建设中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至*年底,在我区现有的39个社区(其中1个与村合署)和77个行政村中,总数115个单位已有85个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率达74%;69个创建成区级和谐社区,达标率达60%。同时有15个单位通过了市级“和谐示范社区”命名,3个单位获省级“和谐示范社区”表彰。从上述达标单位的工作情况看,都通过统筹推进了城乡社区建设,利用新建和改扩建建成的社区服务窗口和平台,初步实施和提供了为辖区居民、党员和驻地单位的相关公共、便民利民、自助互助、党建等有效服务,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基层居民生活质量和满足精神物质初步提供了需求渠道,其主要成效体现为:

(一)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服务环境明显改良。按照锡发[2004]22号、锡发[2007]39号、锡办发[2005]22号、锡办发[2007]78号和锡办发[2007]79号等文件的要求,区、镇、社区(村)各级都相继加大了对社区为改善基础设施的多元化专项投入,通过“四个一批”(即规划布置新建一批、资源共享整合一批、加层扩建解决一批、房产置换落实一批)的办法,分别按村(1000-1500平方米)和社区(800-1000平方米)的标准,对集办公、服务和活动用房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用房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至08年底,建成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区财政已拨出740万元专款,用于对达标单位给予一次性以奖代拨补贴)。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良,使社区工作环境日益完备,社区服务和活动条件明显改善。

(二)政策体系基本构成,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建设专项文件的陆续出台,各级工作机构的建立和实施方案的推行,费随事转工作经费三级保障机制的落实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源头上无疑为社区服务输送了工作血液和提供了政策扶持。08年按锡办发[*]93号推进的服务进社区活动,实现了区级部门、镇(街)和社区(村)服务工作的对接、联动和双向考核。部门社区服务工作指引的制定实施、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操作指南的上墙公示、工作流程的编划明晰,服务卡片的广告化发放,均为社区实行优化便捷服务、实现长效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平台作用初步发挥,服务功能有效拓展。按区内业已形成的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总体上已利用各自设立的“厅、站、室、校、场、栏”等,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相应的社区管理、服务和相关活动,基本展示了服务进社区活动确定的公共服务的信息采集、项目受理、咨询代办等社区服务的规定动作,并在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上,套路多样,各施拳脚。同时在社区活动中通过整合和利用人才、场地、器材、项目等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彰显各自特色,营造了氛围,凝聚了人心。

(四)工作指引贯穿主线,服务项目形式多元。以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构成的十四个主要业务指导部门,都针对各自服务重心前移下靠的操略,制订出台和汇编了服务进社区实施方案与工作指引,基本为社区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业务运作渠道和操作方式。各社区(村)亦以服务进社区服务活动为抓手,结合自身优势设立多种类型的服务项目,为民提供相应的社区服务。其中以黄土塘村、廊下村为代表的村民论坛,张泾社区的“相约星期四”活动,东湖塘社区的少儿书画沙龙,青虹路社区的乒乓球协会,人民路社区的器、乐、演、唱,桑达园社区的花卉制作,宛山村的电子触屏服务指南,春江花园社区的电信“1890”便民利民服务声讯热线,寨门村、锡通社区等居家养老服务站所等,均在服务项目和型式上引成了特色品牌,展示了亮丽的风景。

(五)考核举措双向落实,服务效能得以体现。按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的《*年度服务进社区活动考核办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运用的要求,实行了区直政府部门、镇(街)、社区(村)三个层面的分级考核,落实了对各自推进服务进社区活动中的工作措施、推进力度、目标任务等进行相互监督、考核评估的工作举措,确立了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务实的考核标准,实现了上下结合、横向互动的双向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到最终作为评定区直政府部门、镇(街)机关工作绩效、社会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和社区(村)和谐社区建设考评体系之中。措施的得力,使社区服务工作效能得以有效地体现。

二、社区服务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服务理念尚需更新。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为民解困、密切联系群众和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实事工程,是社会建设过程中发展和受惠相承和必然的因果产物。然而在某些部门和基层组织认识上还存有差距,观念上未跟上时展节奏,行政化倾向仍较明显,重经济轻服务的陈规理念尚未转变,社区服务“上热下冷”现象仍较普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推筹向纵深推进的进程。

(二)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服务措施尚需扎实。初步建立的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组织体系和三级联动服务机制以及三级运作资金保障体制,为社区开展相关公共、便民、互助和党建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工作渠道和运作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使社区服务实施创新、务实、灵活、增效、贴心的长效机制,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度等方面,其服务措施还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倾向较重,缺乏夙求的活力。

(三)设施利用有待整合,功能发挥尚需扩展。基础设施的改良无疑为社区建设形象提升和工作条件改善增色添彩。但有些基层单位对设施利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未实施有效的整合,布局错位混乱,标志张冠李戴,致使社区服务和活动的开展缺乏了程序化、规范化、人性化和便民化前提。同时,在社区功能设置上也缺少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机械刻板地左顾右盼或生搬硬套,缺乏挖潜创新的勇气和韬略。另外在社区共建共享工作上,缺乏沟通和协调,未使驻区单位闲置的资产、场所及器械得到有效的开放和利用,使社区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更不可取的是,少数社区新建的办公大楼,热衷于把办公室装修得富丽奢侈,面积超标,违背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办公用房要少,服务设施要齐,活动场所要大”的初衷,在居民群众中也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四)工作思路有待拓宽,亮点特色尚需打造。08年度开始启动的服务进社区活动,有效地推进和激发了社区服务的进程和活力,随着试点工作已有序展开,不少社区已结合自身优势亮剑斗法,打出了特色品牌。但部分单位服务理念不清,思想狭窄,举措不力,棋路不畅,以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更无打造亮点特色品牌的招数和愿景。

(五)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民间作用尚需发挥。作为社会新崛起的一项工作,基层社区建设及服务工作需要一批以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社工为骨干的人员来承担,也需社区民间团体组织此股“第三种力量”的补充发挥作用。而目前区内现有的社区工作队伍组成,普遍有原村社干部交叉任职,素质能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年龄文化断层脱节,虽经08年组织的社工专项培训和考核,通过者也为数不多,在社工比重中还未引成相应气候。同时由于社工人员招录、选拨、培训以及薪酬等机制未充分健全,社区工作吸引力不强,因而队伍总体素质的提高程度缓慢;而社区民间团体组织发展的重视不够和处于启蒙初级阶段,经合法登记和备案的为数不多,阵容不整,仅分别为5家和125家,可谓凤毛麟角,并因规模小,活力差,难以形成社区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对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的思考和建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我区和谐社区构建体系,充分利用和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现有平台,努力挖掘自身资源潜力和拓宽服务领域,并针对服务进社区工作开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眼于打造社区服务特色亮点品牌,完成09攻坚战略最后一役,特对我区的社区服务趋向作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贯彻落实国发[2006]14号和苏政发[2007]84号精神,按民政部和谐社区建设“六大标准”规范社区建设,在加强组织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和社会有生力量,切实有效的开展社区服务。应对现有社区服务工作机制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特别是在现有考核措施框架内,建议通过建立社区服务居民建议(意见)信息反馈制度、增设服务品牌特别成就嘉奖等举措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发展的时代潮流,从制度、人才、财力、体制等方面切实为开展新型社区服务提供有效保障和开辟优捷途径。

(二)注重专项宣传,营造和谐氛围。要在总结目前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借鉴周边和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充分借助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介和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切实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服务导向和宣传。同进可利用开办培训班、开设论坛讲座、召开交流、推进会、制作工作展牌、创办简报等方式,来宣传展示社区建设成果和推介社区服务项目,营造社区服务浓厚氛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信息和利民举措传递和惠顾给千家万户。

(三)拓展服务功能,打造特色品牌。在实施社区服务过程中,应不断拓展和延伸相关服务功能,增设为民服务项目,确保在按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出牌的同时,依托资源、人才和项目优势编排自选动作来打好组合拳,以此打造社区服务的特色品牌,展示亮点。具体可探讨采用下列方式:一是规范社区设施标志。即在已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在统一悬挂按省市规定制发的“江苏社区”标志牌的基础上,拟考虑对社区设施门面和外墙统一修饰标志性色调,佩制统一格式的门楼牌匾,以提高设施建筑的可识别性。二是推进信息化服务管理进程。即利用已建成的社区微机管理系统,实现与上级网络的连网和对接,建立分支网站和设置功能模块与社会媒介的通联,在获取政府公共信息的同时,为社区自身信息和社会事务信息开辟通道,扩大社区的知名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在服务大厅设立触摸屏等现代信息咨询平台,利用科技载体,开设“社区服务项目”、“社区办事项目”、“服务项目操作须知、流程”等专题栏目,以及建立电子文档等手段,传递社区服务信息,公开社区事务,为民提供优捷服务。三是巩固公共服务延伸平台。在按部门社区工作指引确定的服务内容及标准开展的如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综治平安、文教体育、卫生就医、计生管理、优抚救助、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依托正在筹建的镇(街)行政服务中心,联手推行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扁平化管理举措,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划分授权界限,区分服务模式,明晰操作流程,核定接转办结时段,引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科学衔接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四是健全便民服务项目体系。可借鉴春江花园社区“1890”便民利用服务电信声讯热线的成功经验,集辖区和生活圈内便民服务的项目和种类,经优化整合后组成连锁服务群体,为居民提供快捷高效、质优低偿的如家政、中介、餐饮、护理、修配、送货、代购、洗涤、搬家等上门服务。五是搭建社区建设论坛。要广泛开展社区建设交流互动活动,通过设置社区论坛,刊发社区工作简报,组织片区交流及观摩考察等形式,来借鉴和推广成功经验,总结利弊得失,切磋努力方向,取长补短,使社区服务层次不断提高,水平日益提升。六是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基层社区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挖掘服务潜能,培育特色亮点。应在现有优势展示项目的基础上,如电讯服务、论坛、书画创作、健身操练、竞技体育、教育培训、科普推广、文娱表演、操作比武、普法咨询、阳光关爱、邻里互助、居家养老、爱心家园、绿色上网、志愿者行动等项目上加以充实、整固、完善、提高,并加以适量投入,坚持长效管理,创出特色,打出品牌,扩大影响,使全区社区服务呈现群星灿烂的壮观局面。

(四)共驻共建共享,携手互动奋进。社区服务公众化对象涉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每一个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体。在现阶段社区建设事业中,驻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作为社区成员,被社区经济和社会建设授予共享和决策参与权的同时,也赋予了承担共建的职责和义务。值此,应从下列方面携手把社区服务推进到新的层面:一是驻区单位在参与社区决策的同时,要主动配合和整合现有的场所设施,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择期向驻区居民开放,并参与驻区的社会事业建设和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物资援助,共同为社区和居民分忧解难;二是社区的服务对象应涉及和照顾到驻区单位员工需求利益,引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三是在实施对居民服务的同时,居民也应增强对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主人翁姿态舒发参与热情,爱护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公共财物,增强环保意识。通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携手营造社区服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