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0:54:34

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范文篇1

首先,我国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和巩固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包括国有控股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主流作用,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还有深刻的政治意义。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政策促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实。企业同国家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更加明确,审计监督是明确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物,因而内部审计依存的客观条件更加充分。内审制度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国内现代企业以“产权清晰、职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明确规定了企业的监督机构同决策机构、经营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强调了监督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现代内审制度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的需要,必然发展趋势。加强管理、评价业绩、防范经营风险,提高效益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

其次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国有企业又将面临新的外部竟争环境的压力。世贸组织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以促进开放贸易体制形式,鼓励不同国家厂商间公开公平竞争为基础来决定贸易利益的分配。在这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国内企业为求生存发展,对外扩大市场,对内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内审机构是管理的重要部门,应得到高度重视。例如世界财富500强企业都有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这样对我国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的范围、内容、管理权限,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及组织状况提出一系列的要求。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骤变化,就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现状,如何与世俱进,如何健康地发展,真正成为企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本文将作一些探索。

遵循科学的精神,从实证中寻求客观的真实,我们对上海市170家企事业单位发放了“内审情况调查表”。同时对上海最早成立内审机构的企业作了专题的考察。观一斑见全豹,从中寻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运行的轨迹,求索今后发展方向趋势。

一、研究问题和调查描述

(一)本文主要调查内容

本文对内部审计制度的研究的着重点是从内部审计制度当前实际的情况出发,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摸清现状:

1、内部审计设置机构状态和组织地位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自建立以来,内部审计机构状态一直是很不稳定,不够规范。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有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也有与法律企管部门合署办公的,有的不设内部审计机构,只安排一、二名内部审计兼职人员依附在其他部门中等。另外,当企业实施内部机构改革时,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内部审计机构,或取消,或合并。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制度依存的根本,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合署办公能否体现审计监督作用,哪一种内部审计机构形态能充分显示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是我们调查研究的首选目标。

与此同时,机构的设置后的组织地位,即直属上级,在什么样的领导分管下,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应该讲,内审机构应该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但是目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直属领导,有的向董事会负责,有的向行政正职负责,有的向纪委主任负责,有的向审计委员会负责。我们想通过实际调查分析内部审计机构的直属领导,或者讲,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哪一层的领导下,更能发挥其作用,更能体现出审计监督管理的功能。研究内部审计机构与直属上级领导关系,是否影响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是我们需要调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2、审计业务开展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和从业人员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年度)怎样开展工作?这些内审工作量的完成与内部审计组织状态,其组织地位有何关系。一般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哪些审计项目,其主要审计内容是什么,通过量化测试,考察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审计委员会制度

审计委员会制度日前在我国内部审计界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有些地区的大型企业:尤其上市公司,纷纷设置审计委员会制度。就上海地区那些已经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其运作的情况如何。组织状态及其作用如何,也列入了我们调查的范围。

4、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学历、职称)

内部审计的作用大小、质量高低,归根到底落实到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取决于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结构的优化。建立和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不得不关注从业人员的人数配备、学历职称的水平,以及群体情况。从何提高和发展,也列入调查的范围。

(二)内部审计情况调查表的描述

1、设立项目:内部审计情况调查表共分为:(1)内部审计机构情况。其中包括:内部审计设置的机构形态和内部审计直属上级;(2)1999年度内审计业务开展情况(本级内部审计机构实施项目,包括的本级为主,与下级单位内部审计联合实施项目);与组织状况的关系。(3)审计委员会情况,担任审计委员会的主任是谁;(4)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专业职称。

2、查询过程: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主要是上海市内企业(包括二级、三级企业)。调查的方式是填表咨询式。填表结束后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盖章。在调查表汇总统计时有的单位对某些项目不填写,本文仍以170家企业为基数统计比例数。

二、调查结果和相关的结论

(一)内部审计设置机构形态和组织地位(直接领导)统计分析

内审机构形态与其隶属关系之比较

从表格看审计机构的形态目前呈现多元化状态。对170家企业调查情况反映,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59家占总数的34%,各种合署办公的86家占总数的51%,还有未设机构有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及未配专职内部审计机构13家,占总数的8%,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合署办公的,其次是独立机构。究其原因,我国目前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还是沿用原国营企业的行政模式,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平级,或者把内部审计和财务放在一起,受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在业务上、行政上领导。从调查统计上反映的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与法律企管合署办公,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都是机构改革、缩编人员的结果,不同是分管领导不同,并非从内部审计制度职能需要考虑。

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地位是决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表格中显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属行政正职83家,其次管财务的副职32家,再次是属董事会领导16家,其他27家。1995年审计署第1号令第4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在本单位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调查的审计机构形态和组织地位统计反映的情况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是不够的,合署办公的有86家,占总数48%,而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方面,做得尚可,属行政正职领导有83家,占总数的49%。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形态与开展审计情况的统计分析

内审机构形态与开展审计情况

从表格上反映,内部审计开展的审计项目次序是基建审计3071项,经济效益审计1180项,经济责任审计929项,以后是财务收支审计769项,通过对财务帐表的检查,审计的功能主要反映在企业的增收节支,资金的真实合法检查,效益的评价等方面。

内部审计机构形态与开展审计情况的统计表明,审计机构形态愈独立,其开展的审计业务数量愈大、种类愈多,审计监督的职权范围广,收效大,对企业整体经济经营活动全过程,多层次进行监督。根据表格表明,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共59家。1999年完成各类审计项目5255次,而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44家,完成1872次。与法律企管合署办公14家,完成454次。与财务部门合署28家,完成298次。从中可以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内,其业绩相当差,审计业务开展最少。

(三)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地位隶属关系与开展审计情况的统计分析

与上表相关联,从另一个侧面: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与开展审计情况的统计。

内审机构隶属关系与开展审计情况

从表格上显示:内部审计机构的直接领导是行政正职完成的审计项目较多,完成项目5121次;其次,分管财务的行政副职完成项目1537次;再次,隶属董事会完成项目700次。从目前的内部审计开展的业绩多少、优劣与企事业的分管领导有直接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行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其审计范围大,成果显著,较能充分地、独立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其次是管财务的行政副职,因为此领导懂审计监督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而设在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下,内部审计机构合署办公的效果相对就差多了。

(四)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统计分析

对170家企业到底有多少家企业完成了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统计如下:

从表上统计的结果表明,在170家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13家企业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占总数的7.6%,绝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都没有审计委员会。

而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的是:董事长,5家;行政正职,1家;其他的7家。

审计委员会制度对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来讲还是一个新兴的制度,从其的性质、职能、作用、人员的设置要求比较高,从统计的材料看,我国目前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处于草创阶段。

(五)内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配备的统计分析

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之比较

从表格的统计数字中表明:内部审计机构愈独立,其专职内部审计人员比例愈高。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其专职审计人员就少。独立形态59家,人数196人,平均数3.3人;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44家,人数87人,平均数2人;与法律企管合署14家,人数28人,平均数2人;与财务合署28家,人数22,平均数0.79人。看来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合署办公22家企业,专职人员不到1人,无专职人员14家,占50%。

从中得出结论是: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的操作和实施,首先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越是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专职的人员数量越多,因而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大。

从表格反映第二个问题是:专职审计人员设置人数最多的机构18人,最少0人。有79家机构的设置人数1--2人,占总家数50%,其中独立形态32家,占此形态总数55%;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28家,占此形态总数65%;与法律企管合署办公7家,占此形态总数58%;与财务合署办公12家,占此形态总数43%。

从这些统计数值明显地表示:在170家被调查咨询的机构,一半以上的企事业单位专职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势单力薄,远远不能发挥审计监督应有的作用。

(六)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学历、职称情况的统计分析

学历、职称结构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和成果。从调查统计反映: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有251人,占统计总数的71%;具有中级职称有206人,占统计总数的58%;而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较为稀少,研究生只有7人,占统计总数1.9%,高职称也只有33人,占统计总数9.2%。从统计的总体上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专职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较为合理,而其他的内部审计专职人员学历较为一般。

目前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从原来的会计专业转过来,经过短期的培训,从事审计工作,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方法是从传统的帐表导入的财务收支的审核、评价为主。另外,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人数通常在1--2人,所以形成不了群体的优势。

三、总结和对策研究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

1、就我国而言,一个健全、完整的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制度,它必须包括(1)具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2)其直属于企业的行政正职,即对主要负责人员负责;(3)年内能完成一定量的审计业务,从财务收支报表审核涉及到经营管理效益的各个方面;(4)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人员的学历、知识结构较为合理。

2、审计委员会制度初露头角,目前发挥作用不大,却显示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发展要求。

3、内部审计制度机构的设置形态,组织地位,监督力度,人员配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体制不顺,机制不灵,我们目前推行内部审计制度还处在发展阶段,全面有效地实行内部审计制度,确实把它看成自身需要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一些对策研究,在新的21世纪里,使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必要性的思想认识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在思想上还认识不足。以往推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主要靠国家审计机关,企业的领导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也就是“要我建”。所以存在着许多抵触情绪,认为管企业的“婆婆”已经很多,何必自己再找一个“婆婆”。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例如机构改革,首先要砍,要并的就是内审机构。从调查情况反映,合署办公的有86家,占总数的48%,把内审机构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当然完全丧失了它应有作用和效能。

更重要的是内审监督制度的成败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重视关注与否有直接的联系。内审毕竟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部门。领导重视内审工作就有起色,否则就黯然失色。内审制度靠外力的推动和凭主要领导人的好恶决定了我国内审制度发展的脆弱性。

历史是一面成功的镜子,世界现代内审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进一步的复杂化,尤其是大型企业超大型的跨国公司迅速崛起,不仅管理层的分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迅速,而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管理者对于降低成本,增长效益的要求更加迫切,公司在作出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一家公司的局部得失,而且还要考虑到公司的最大利益;不仅考虑到公司的今天,还要考虑到公司的未来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自身对内部审计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包括建立内审团体,创建内审理论,指导内审实践,改变审计方法,制订内审准则等。从而使内部审计制度成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必不可少手段。

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尤其大型、特大型的企业集团与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十分的相似,现在我国是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生产方式,经营的手段等起了质的变化。一个企业立足于市场,必须加强内部的管理,建立起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目前我国有不少民营企业,也纷纷自觉的建立起内部审计机构,聘请高素质的审计人员,积极有效开展审计监督。例如浙江的雅戈尔制衣公司等。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大型企业必须要有内审机构,非有不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把企业内部的控制监督管理作为必需的手段。建立内审制度真正是“我要建”不是“要我建”。随着内部审计自律管理机构内审协会的建立,国际内部注册师考试制度(CIA)推广,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必将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现代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分权的结果,独立行使监督权是内部审计制度的价值所在。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是审计制度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首要条件是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准则要求: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地和客观地进行工作时是独立的,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或评价。这对正确地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要通过组织状态和客观性来获得。对照准则规范从以上对内部审计各种情况的调查反映,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审计监督独立性原则的认识,把内部审计监督部门混同一般的管理部门。

对审计独立性的本身很难加以评价和测试。我们只能通过对影响独立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包括有关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法规要求。此外,国企改制实行市场经济过程中,并没有摆脱过去计划经济的机构设置、行政管理的模式的影响。通过调查,清晰地反映出当前影响内部审计制度独立性因素是机构设置状况、独立审计人员的配备。而审计监督重中之重应该是有无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状态是审计监督独立性的具体体现。审计监督不同于纪检、监察、法律、企管部门,更不同于财务。它是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评价。不是出了问题再去审计,它是防范在前,控制在前,是其他管理部门不能替代的。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国企(国有控股集团)面对国际间竞争必须把自身做大、做强,更需要能显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调查实例证明,内部审计制度的独立性越大,其作用效果越显著。换言之,减少内部独立性影响因素,取决于企业外部竞争加剧和受托经济责任人压力的增加。

(三)完善法规制度,推动行业协会建设

加速相关法律、条例的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1995年7月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一部行政法规,使内审制度有了法规的依据,内部审计的法律规定在新《会计法》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五章会计机构和人员中也强调,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比较国外《内部审计章程》,对具体的内部审计的严格规范、如内部审计的定位、定义、职权划分、内外关系界定等,我们还有待完善。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可以对此进一步研究,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的制定,以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内部审计不再是国家审计机关直接管辖的范围,这样,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形成了我国三块各自独立,又有联系的组织形状。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对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和培训、内部审计操作规范、内部审计法制建设、内部审计交流与宣传等行业业务的管理,迫切需要有专门的行业自律协会。

内部审计师协会可以把政府和审计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结合内部审计实际贯彻执行下去,成为政府和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加强宏观指导的一个载体和有力助手;对上,能把内部审计需要政府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给予支持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反映上去,成为政府有关部门获得改进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这种自我协调、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开展灵活多样的各种活动,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加快和促进事业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的实际,也有利于同国际接轨和扩大交流。

2000年中国内审学会改建为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审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建立机构并积极参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起草工作,为内部审计创造规范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发展环境。

(四)有条件地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

从统计表上看,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是极少数,但企业在市场经济运作,尤其是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更为重要,我们在建立和构制公司框架时,设置审计委员会制度对内强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应该有条件逐步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

审计委员会制度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是西方企业中普遍建立的一种内部审计制度。196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DA)建议所有的股份公司必须建立由非执行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197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建议,认为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可以出色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列入《财富》杂志1000家公司有959家建立了审计委员会。我国审计署1992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发展规划》中把大中型企业建立审计委员会作为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国际通常做法,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三项工作:领导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审计师协商、检查财务报告。经济的发展,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不断扩大,建立的初衷是保证审计质量,关注财务报告的公允性,扩大到关注诸如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社会道德等众多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公司的自我约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还会进一步扩大。

有人会提出公司有了监事会,何必还要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我国的公司监事会有本质的区别。监事会制度是在企业中借鉴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的精髓和架构。监事会是受股东大会的委托,代表股东对董事会、董事和总经理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因而监事会和董事会都是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开展工作,监事会和董事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是公司治理的手段。

审计委员会设于董事会下,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各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和监督,是公司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是内部审计发挥着管理的功能。

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十分必要,虽然目前我国对审计委员会制度还没有法律方面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告诉我们,在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十分必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地位不高,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平级,甚至设在财务部门之下,缺乏独立性,根本不能发挥其评价和控制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执行现状令人担忧,有的为了招揽客户,降低了服务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在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十分必要。一方面,领导内部审计进行审计工作,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进而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机构、注册审计师进行协调。协助国家审计机关进行自查自评,选择注册会计师并决定其收费,对审计的成果进行评价,大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另外审计委员会的建立,可以加强董事会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监督。

(五)转换方法、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在西方出现至今有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和实务,包括机构的设置、审计策略、计划、方法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等,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特别在当前内部审计这一职业正在面临巨大变化的过程中。

传统审计模式在查错防弊等条件下有其存在价值,但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商业现实。新的经济环境对内部审计提出了发展的要求。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审计理论和实务中,风险基础审计已越来越普遍。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在制订审计计划(方案)时,要对审计的风险进行评价,以确定如何开展审计及审计的工作量。具体方法是运用审计风险模型计算受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等因素影响的审计风险(计划的检查风险)。其中,了解和评价控制风险,就是我们较熟悉的内部控制的评审,所不同的是,风险基础审计对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更广,方法更科学。

这些国家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审计方法是:风险审计法(RiskBasedApproach)和风险控制自我评价法(Control&RiskSelfAssessment)。其优点在于审计层次更高、审计面扩大又突出重点、节约人力和费用、审计效果适应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期望。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正在从“经济卫士”转变成“咨询顾问”、“业务伙伴”的角色以及向机构的决策和管理层提供服务。这一变化,使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切身感受到内部审计人员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建议、咨询和提出改进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这一角色转换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而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规范,以及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种变化将强烈影响到我们内部审计的观念、方法、效果,我们必须顺应这一要求,才能把握住我们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六)充实审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优化群体结构

提高审计效益,保证审计质量,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根本目标。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必定对从业的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就我们调查的情况分析,目前应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首先是充实审计队伍人数,选聘优秀的尤其是专业内部审计人员。从审计的内容、范围、质量等诸方面考虑,条件成熟的可以培养选用注册内部审计师,如果一个大型公司企业只设1-2名审计人员在数量上绝对是不够的。这样做无异把内部审计工作最小化,成为一种点缀,装饰。在人员质量上应该选派具有高等学历专业的的、有工作经验的、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而不是把临近退休的作暂时的安置。国外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具有发展前途的管理人才,先放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一个阶段。因为内部审计人员接触面广,综合评价能力强,技能素质高,同时在工作中能全面接触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能全面较超脱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提升到高层管理层,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其次,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经济活动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目前审计任务重,人员不足,一时又不能增加人员,为了更好工作,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十分必要。我们应该每年规定一定的时期让内部审计人员充分提高更新知识,进行集中培训,并要形成制度。随着内部审计领域的延伸,审计风险的加剧,繁重的审计任务人力不足的矛盾必将日益突出,不能单纯增加单位人数,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素质,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既要具备传统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收支审计技术,还必须增加统计、经济、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新的审计领域要求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来改进目前审计方法。例如利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计划;运用内部控制度测试的方法来寻找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广泛地采用数据统计、管理会计等方法,运用与经济效益审计之中;多渠道的采集包括财经法规、市场信息、有关技术数据、本企业的历史资料、行业资料、国内外其他有关资料等各种与审计有关信息作为内部评审的依据,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优化群体结构。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组建内部审计机构时,除了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外,还可聘用其他的专业人员兼职,例如法律顾问、工程技术专家、经济师、统计师、计算机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形成合力。

审计制度范文篇2

保障审计、评估结果客观、真实,根据《河北省政府国资委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暂行办法》(冀国资

和《河北省政府国资委公开选聘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由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国资委,下同)组织实施的改制和破产企业

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评估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工作由市企业改

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第四条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评审小组”,成员由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有关企业负责人和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选聘时,评审小组人数为7人以上的奇数。其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审计、评估中介机构资料库,对申请进入备选库的中介机构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入库的中介机构;

(二)建立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评审小组成员数据库;

(三)根据审计、评估中介机构服务情况,对入库各中介机构进行补充和调整;

(四)对参加竟聘的审计、评估中介机构进行评审,将评审结果报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领导批准。

(五)负责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五条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评审小组应当按照规定的评价方法、计分办法和标准对参加公开选聘的中介机构进行公开、公正的评审。

第六条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的原则:

(一)公开原则。由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市政府国资委网站或在《邯郸晚报》上公告,说明需要审计、评估的事项和选聘中介机构的条件;

(二)公平原则。凡具有与审计、评估事项相适应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均可参加公开选聘活动;

(三)公正原则。采取规范透明的选聘程序和统一的计分标准,确保选聘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

第七条受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的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的中介机构,均可申请参加企业的审计、评估业务: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三)熟悉国家有关财务审计和评估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四)具有完成审计、评估任务和确保审计、评估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资产评估师;

(五)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财务审计、评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近三年没有因违法执业受到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

(六)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计、评估大型企业的主审主评中介机构除具备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上年度经营收入在500万元以上;

(二)注册资本及风险金分别在100万元以上;

(三)执业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在20人以上。

第八条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的方式采用公开选聘、邀请选聘和单一选聘的方式。

(一)公开选聘方式,是指公开选聘中介机构评审小组邀请具备规定资质条件的所有中介机构参加竞聘的方式。

(二)邀请选聘方式,是指公开选聘中介机构评审小组邀请五个(含五个)以上具备特定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参加竞聘的方式。

(三)单一选聘方式,是公开选聘中介机构评审小组直接指定中介机构承担审计事项的方式。

第九条选聘程序:

(一)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的程序:

1.根据审计、评估事项的具体要求,提出应聘中介机构的资质条件,招聘公告;

2.参加竞聘的中介机构向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取招聘文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审计、评估业务应聘书上报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3.对参加竞聘的中介机构进行资质审查;

4.召开公开选聘会议,按照统一的计分标准对应聘审计、评估机构进行现场评议、打分、排名;

5.按照排名次序,确定承担审计、评估事项的中介机构;

6.与中介机构签订《审计、评估业务约定书》。

(二)邀请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的程序:

1.由公开选聘中介机构评审小组提出实行邀请选聘方式的充足理由及拟邀请的中介机构名单,并报有关领导批准;

2.参加邀请选聘的中介机构向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取邀聘文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审计、评估业务应聘书上报公开选聘中介机构评审小组;

3.召开邀请选聘会议,按照统一的计分标准对应聘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进行评议、打分、排名;

4.按照排名次序,确定承担审计、评估事项的中介机构;

5.与中介机构签订《审计、评估业务约定书》。

(三)单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的程序:

1.提出实行单一选聘方式的方案,报有关领导批准;

2.与中介机构签订《审计、评估业务约定书》。

第十条受聘的中介机构应当按照《审计、评估业务约定书》的规定履行义务,按时完成审计、评估项目,不得转包或分包给其它中介机构。

第十一条审计、评估工作完成后,评审小组对审计、评估报告进行检查、验收、认定,并在资产占有单位公示,无异议后,报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准。审计、评估报告符合要求后,由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支付审计、评估费用。

第十二条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评审小组应当加强对被聘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有关审计、评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审计、评估业务约定书》的履行情况;

(三)其他应当监督检查的内容。

第十三条公开选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评审小组对承担审计、评估事项的中介机构进行服务质量、执业情况,实行动态跟踪和评价。

第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不再选聘其承担审计、评估工作。

(一)未按规定将审计、评估的有关资料及时向公开选聘中介机构评审小组备案和报告的;

(二)发现与被审计、评估企业有弄虚作假、恶意串通、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的;

(三)将所承担的审计、评估项目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机构的;

(四)审计报告不符合审计、评估工作要求,存在明显审计、评估质量问题的;

(五)已不符合中介机构备选库入选条件的;

(六)泄露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机密的;

(七)执业水平、服务质量不高,其出具的中介执业报告经专家审查有重大质量问题或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

(八)工作失误造成被服务单位或委托方重大损失的;

(九)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情况。

第十五条受聘审计、评估中介机构人员违反国家注册会计师法、注册资产评估师有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及相关人员串通,弄虚作假,出具不实或虚假内容审计、评估报告的,由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市企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审计、评估费用由市政府从改革专项资金中支付。

审计制度范文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审计制度;发展现状;对策

近几年来,私立医院的数量在呈正比例增加,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私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所以,改革成为了公立医院的重大决策。其中,审计制度重构是一项繁琐的任务,我们必须结合当下现状,究其原因,找到最好的创新途径。

一、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是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中诞生的,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相关条例的出台,审计制度已经存在于150多个国家。我国审计制度最早出现在1982年的《宪法》条例。审计制度是一种监督手段,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记录进行合理的审核以及统筹,最后做出评估报告。其中,公立医院的审计制度主要是对内部财政状况进行调查、审核以及监督,并且确认该医院经济来源是否合法、工作性质是否真实以及创造的利益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它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独立性。审计工作人员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而且与其他的部门有联系但是不紧密。第二、监督性强。审计工作主要是核实经济状况,工作的监督性质较强。第三、主观性弱。审计制度工作是对审计内容做出最后的评估,没有实质性的建议,缺乏一定的主观判断。

二、公立医院审计制度的发展现状

上述我们分析了审计制度的特点,可以知道审计制度的主观判断少,缺乏有力的依据,而恰恰是这些特点造成了审计制度的漏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法律法规条例少。虽然我国于1982年在《宪法》中,有提到过审计制度的相关条例,但是近几年的改革,关于审计制度的法律法规有进展,不过目前还是相对较少。公立医院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遵循的法律条规较少,工作难度较大,其评估报告的公正性以及官方性大大降低。现实中,审计制度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会导致审计部门重视程度低,公立医院的内部竞争性很强,一旦失去存在感,相关的审计工作也很难开展。而且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做不好,上级部门也很难继续下去,到最后审计工作慢慢“荒废”了。所以,政府出台法律法规是有必要的。(二)审计人员文化程度低。第一、专业知识差。审计部门本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但公立医院一般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在一起,所以大多数审计部门的员工是财政人员,审计方面的知识面较窄,难以进行高难度的计算工作。第二、兼职人员较多。审计部门难以在公立医院得到重视,其工作人员除了是财务人员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兼职人员。兼职人员的专业技能一般,操作水平受限。更为重要的是,兼职人员的重心转移,由于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只是一份兼职,医院对他们的要求不高,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重心一般不会放在医院审计部门,很难做好审计工作,更严峻的是,有些兼职人员只是“敷衍了事”,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积极性不高。(三)审计工作缺乏创新。一方面,审计工作服务内容窄。管理者一般只对医院的财政收入开展审计工作,其服务内容太少。而且医院的审计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差,无法胜任其他范围内的工作,如果管理者要扩大工作范围,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分析目前的发展形势,管理者一般不会冒险去开拓新业务。另一方面,思想陈旧。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迂腐,很多工作流程都是按照领导的安排来完成,缺乏自己的思想。而且,工作人员的新想法很难被认同,管理者认为按照程序是没有错的,如果出现错误,在新理念与旧思想面前,还是会选择旧思想,因为旧思想的成功几率高,新理念没有前例,一旦失败,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所以,创新理念很难实践。另外,形式单一。信息化的时代,医院还是采用传统工作模式,未能引入先进的仪器以及技术,审计内容形式单一。最后,等级观念严重。管理者与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存在等级观念。一方面,审计部门是下级,认为应该遵循领导的安排,不应该有抵制的思想。而且,公立医院的审计部门是为管理者服务,思想严重错误。另一方面,管理者轻视审计部门工作,认为这只是医院的一个小部门,不会掀起“风浪”,没必要去管理。两者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未能出现意见一致的新工作理念。

三、重构审计制度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提出以下建议,推进审计制度改革工作。(一)完善法律体系。第一、公立医院需要制定审计制度准则,明确工作内容以及个人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者。第二、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条例,增加保障。政府可以与公立医院协商,出台一些适合医院的工作条例,并且成立监督部门,定期抽检以及核查审计人员工作,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第三,医院与上级部门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上级反馈。(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第一、选拔人才。管理者需提高审计部门重视力度,在录用员工上,要层层筛选,进行严格的考核,通过者方可被录用。同时,对于录用者,要开展相关的调查,如果发现有违法行为,直接开除,不再录用。第二、增强专业知识。审计工作的专业针对性强,医院可以聘请相关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另外,医院还可与周边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工作人员到校学习,提供出国交流的平台。第三、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行业抱有信心,并且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审计工作;利用闲余时间学习审计知识,阅读相关书籍,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增强责任心与归属感,对每一个环节都需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第四、医院不允许录用兼职人员。由于兼职人员的重心转移,对于审计工作缺乏责任感,所以公立医院必须录用全职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三)创新审计工作。一方面,扩大服务内容。由于在人才选拔上会注重专业技能考核,所以合格者的专业技能都较强。为此,管理者可以扩大服务内容,由以前的财务审计扩展到干部责任审计、内部经济审计等。另一方面,改革思想。思想是一切的根源。管理者需要改变管理理念,加大审计工作重视力度,接受和采用新观念;工作者需要破除阶级观念,与管理者沟通,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勇于创新与质疑。如,公司可以每三个月举办一次员工交流大会,征集员工的改革意见,经过商定后,确定最后采纳的意见,并且进行公示。如果有异议者,可以提出来,管理者继续改进。最后,引入先进技术,与互联网合作,实现智能一体化工作模式。

四、运行模式研究

公立医院的审计制度运行模式如下:管理者制定审计条例以及准则,审计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两者之间相互交流,确定最后的运行模式。待确认后,医院可以采用试运营模式,比如财务审计这一块,优先选为试验点,看三个月之后的成效。如果有结果,则在医院推行这一套审计制度;如果存在缺陷,要及时改进,制定另外一套方案。无论如何,都必须因地制宜。

五、结语

审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监督工作,能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审计工作,如扩大服务范围、加强法律法规以及创新工作制度等,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吕晓敏,傅梨瑛.谈公立医院理事会制度下内部审计重构[J].中国内部审计,2017(01).

[2]刘艳平.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18).

[3]孙永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市场,2017(15).

审计制度范文篇4

一、博弈论与审计发展

审计(auditing),拉丁词根audiro源自于“听”的意思。渐渐演化到今天,由审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通过对企业帐目、帐证、帐实的核对,帮助企业规范财务制度。对于股份制公司,事务所还要对全体股民负责,出具审计报告,确证企业的经营状况。由此可见,审计作为市场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能动性的价值管理活动,审计客体是一定会计单位的价值运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监控与被监控的关系。当今,企业实行电算化会计方兴末艾,计算机审计又掀高潮;但无可否认,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人,作为“经济人”的会计单位,始终将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真正主体。人与人关系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利益冲突与一致、竞争与合作仍将成为经济学所探讨的主要话题之一。

博奔论,也称“对策论”。始于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学领域取得广泛发展与利用。一般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其区别在于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定。一般所指的博弈都是非合作博弈,即当事人间不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定。根据参与人行动的先后,博弈可分为静态博弈(staticgame)与动态博奔(dynamicgame)。在静态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前者参与的具体行动。在动态博奔中,参与者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为。根据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对手)了解的情况大小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非完全信息博弈。将上述两个角度的划分结合起来,得到四种状况及对应均衡概念,。gp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纳什,1950,1951)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奔子博奔完美纳什均衡(subgameperfectequilibrium)(泽尔腾,1965),以及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奔、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asll辽quilibrium)

(海萨尼,1967—1968)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perfectbayeseanashequilibrium)(kreps&wilson,1982)(fudenbeg&tirole,1991)。

二、约束力与均衡——博奕与审计制度的作用

1.完全信息博弃

审计与会计的工作程序可能并不一致。会计通过对数与量进行记录、计算、整理、汇总,以至把数据编成一系列能够表现企业活动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计划预测、决策、指挥、考核、调节对企业的运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而审计人员则通过观察、检测、背景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帐册记录、原始凭证的抽验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监控。因此,会计信息对审计来说十分重要。同时,这些信息可能具有排斥性,即认为会计有可能决定隐瞒、部分藏匿还是公开。但面对信息渠道广泛的事务所而言,缺失的部:息可以从别处补足。更可依靠法令威慑企业,从而对企业的会。度形成约束力,保证双方拥有充分信息。

2.重复博弃

审计制度决定了民间创办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具有高度:性、积极性。在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核查过程中,发现经济违规问题,立刻要求企业改正;违法问题依法严惩。审计人员有精力、有时间、有责任将这项任务进行到底。下次审计仍不合格,再次改正,并写入审计报告中。无论哪一次,企业都不能侥幸逃脱重复博弈,从而受到会计行为的制约。

3.均衡状态

审计制度决定于国家、社会、职业规范对它的约束力。若有与企业同谋之嫌,审计人员将受轻则职业公约、重则国家法令的双重制裁。同时,在向股民负责的同时,事务所对接受审计单位的广大股东也有一定责任,一旦审计结果出现不可卸责的偏差,事务所也将受到惩罚。另一方面,不断接受技术培训和高智商、高收入的审计人员,其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执业资格受到一年一度的评估,保证了审计人员跟上被审公司高科技财会技术运用的发展,使;在设备上、技术上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三、友爱能持续下去吗——现今审计制度的缺陷与展望

先来看看囚犯的两难处境:

甲囚

乙囚坦白抵赖坦白(8.8)(10,2)

抵赖(2,10)(o,0)

在上述两难处境(dilema)中,若囚犯甲、乙都坦白,则两人各判8年,两者一坦白一抵赖,分别判2年、10年,两者都抵赖,不判刑。在强大的政策攻心下,由于畏罪心理,一殷囚犯们都选择坦白;因为害伯同谋出卖,都希望得到减刑处理,于是形成默

契。

现实意义下,默契无处不在。从内审制度看,总公司依靠内审部门对于公司监控、评估。经营状况不好的子公司会坦言相告难处,内审部门也会给与相当通融,对某些不规范的作法不加追究,以保障总公司的利益。

审计制度范文篇5

一、建立职能定位明确的工作机构

1996年,我街道办事处在财政困难、编制紧张的情况下,领导高度重视,设立了3个事业编制,由财政保证供养的审计站。主要职能是负责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及村(组)集体的财务审计工作;对村(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对新一届各村(组)理财小组组成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指导理财小组运行情况。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一些村(组)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不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农民的法制意识、自治意识普遍地在提高,这一矛盾的结果是村民集体越级上访事件,村(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利益冲突,矛盾纠纷,干群关系紧张等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问题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查根源,找对策,2006年以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公开工作为突破口,在区农业、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下,由审计站专门负责对辖区村(组)财务进行审计和公开工作,成立了由街道纪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财务审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工委书记负责这项工作,纪委的监督职能得到了发挥,改变了过去对农村财务审计结果公开监督弱化的局面,有效地实现了审计工作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信访维稳、案件查处等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采取措施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公开工作

如何按照法定审计程序和有关规定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增强农村财务审计及审计结果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结果公开的透明度,是我们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公开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主要措施有四个方面:

一是采取科学的审计方式。即采取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专项审计与综合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审计是指每季度对各村民小组,每半年对各村委会审计一次;不定期审计是指针对群众有强烈反映的问题或村(组)换届选举前必须对村(组)干部进行审计和离任审计;近两年来,不定期审计36次,审计村(组)干部41人次。在今年换届选举期间,因为实行了专项审计及审计结果公开,以前经常发生的村民因村(组)集体财务问题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事情,今年一起也没有发生,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专项审计是指针对某一个问题性的审计,例如干部报酬,大额集体收入等。去年,专项审计达8次。综合审计是指定期审计所进行的针对村(组)会计报表、现金库存、债权债务执行情况、支出项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征地款支付等面上和实地审计。

二是突出审计的重点内容。不管是采用那种审计方式,我们都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点。基本上是围绕当前农村出现的带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村(组)干部职务消费是否存在灰色消费,使用土地规范性、程序性问题,工程款“白条单”问题;村(组)干部借用、挪用公款问题,合同管理等问题。2006年7月,我们在对辖区某村民小组进行财务审计时,就发现了该村小组长王某某将18万元公款私借给他人的问题,我们及时对他进行了纠正、责令整改,街道纪工委对其进行了诫勉谈话。去年以来,通过推行财务审计,为村级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1万元。

三是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检查。要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必须有监督制约来保障。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开展审计巡查和实行审计工作汇报制度。审计巡查是由街道纪工委牵头与审计站组成审计巡查工作小组,负责对村(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巡查。每半年对村委会集体资产进行一次审计巡查,每年对村民小组进行例行审计一次,重点审查各村(组)的集体经济活动情况、债权债务增减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及增减情况、收益分配情况、票据使用情况、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管理费用开支情况以及经济合同的签订、执行情况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审计巡查工作小组主要采取查阅各村(组)的财会资料、实地查验召开各种代表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个别谈话、明查暗访等形式进行审查。审计工作汇报制度规定,审计站在对各村(组)开展审计工作后,要将情况书面报告街道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遇到重大或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由街道党工委或街道办事处开会研究解决。

四是创新财务审计结果公开的途径。对农村财务审计结果的公开,我们采取的做法是上墙和上会。上墙是指将审计结果经街道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在各村(组)村务财务公开栏上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质询。上会是指将审计结果在村民代表大会或民主理财日及时予以公布。

以上四个方面的做法,我们都在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今年已形成了《农村财务审计公开工作制度》。

三、注重农村务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要保持长期有效,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其结果的综合运用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督促整改。对在审计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村(组),由街道主要领导及时找有关责任人谈话、限期整改。对期限内仍未整改的村(组),按程序召开村民会议研究处理意见,对村民选举产生的村(组)干部建议村民启动罢免程序,依法依规罢免。

二是严肃纪律。对违纪政纪的干部,党工委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严肃处理。前年对2名违反财经纪律的村民小组干部进行了党纪政纪处理,维护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审计制度范文篇6

第二条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根据本局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任务,或者根据区委、区府临时交办以及审计署、市审计局统一组织的同步审计项目编制。

第三条审计实施方案一般由总体审计方案和具体审计方案两个部分组成(内容简单的审计项目可实施一套方案)。

总体审计方案是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撰写审计报告全过程的总体工作安排,由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组组长在开展审前调查后编制,经三级复核后,报有关分管局长批准后实施。

具体审计方案是对各审计事项组织实施的具体程序方案,由审计小组根据批准的总体审计方案,在进一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经审计组所在科科长审核批准后实施,并报送有关分管局长备案。

第四条总体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其名称,所有制性质,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隶属关系,主要机构、部门设置及所属单位,适用的会计制度等;

(三)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审计范围及初步考虑需要延伸审计或审计调查的所属单位名称及内容;

(五)重点审计领域或重点审计事项;

(六)审前调查中发现的其他拟查清核实的主要问题和有关情况说明;

(七)拟予调查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八)需利用社审、内审进行审计的内容和组织方式;

(九)时间安排及审计组组成人员;

(十)需要附报的有关资料或重要法规政策文件。

第五条具体审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补充;

(三)实施审计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

(四)审计组人员的工作分工。

第六条总体审计方案和具体审计方案报经批准后,均应下达到审计组全体成员。

第七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提出调整审计具体方案的建议,应书面说明调整理由并报经本科科长批准后实施,遇总体审计方案中的下列事项调整,还应报有关分管局长批准:

(一)延伸审计相关单位的变动;

(二)新增的金融机构查询要求;

(三)预计审计实施阶段工作结束时间将延期完成超3O日的;

(四)科长认为应当报请有关分管局长批准的其他事项。

审计制度范文篇7

一、联系形式

(一)实行责任制

1、划分二个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

(1)行政事业单位和区属企业为第一责任区,由内审科负责联系。内审科负责人为第一责任区负责人。

(2)财政(含镇、街道办事处、金山工业区财政)、税务和金融系统为第二责任区,由法信科负责联系。法信科负责人为第二责任区负责人。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由投资科通过跟踪审计负责联系。

2、各责任区根据科室人员情况,明确责任人,具体负责责任区内被审计单位的联系。

(二)实行回避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实行审计与联系回避制度,确定内审科、法信科专司审计联系制度,其他审计业务科室不负责审计联系制度,实行联系的不审计,审计的不联系,

二、联系目标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通过审计联系制度达到以下目标:

(一)基础工作目标

1、联系单位有完善的会计机构和持有上岗证的会计和出纳人员;

2、联系单位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审核审批制度,并按照执行;

3、联系单位按照规定设立会计账簿,及时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按月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做到账证、账表一致,账账、账表、账物三相符;

4、联系单位正确运用会计科目核算财政(财务)收支,会计凭证合法,手续齐全,现金、印章、空白支票、各种空白收据按照规定保管使用;

5、联系单位往来账款清理及时,往来科目年终一般无余额,因特殊情况年终无法清理余额的,会计人员应提出书面意见,经单位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结账并转入下年新账;

6、联系单位固定资产账记载准确、齐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定及完善的手续;

7、联系单位按照规定管理会计档案。

(二)内审指导工作目标

1、联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配有内审专(兼)职人员,有完善的内审工作管理和监督制度。

2、联系单位应当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3、联系单位应当配合、支持审计联系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为联系和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整改工作目标

1、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联系发现的问题能做到早纠正,帮助联系单位规范财务行为。

2、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能做到早整改,指导联系单位健全内控制度。

3、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联系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可通过电话、走访和书面的形式,通知联系单位纠正联系发现的问题和落实整改措施。联系方式、时间、内容、联系人员等情况应当准确记载。

4、审计联系单位对联系发现和审计查出来的问题不重视、不纠正、不整改的,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及时报告局长室并将其纳入重点审计对象。

三、联系方法

(一)走访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对确定为重点联系单位的应每月走访1次,及时了解和掌握联系单位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资产变动、效益以及重大经济决策和执行的情况。一般联系单位每季走访1次,每月可采取电话联系方式,帮助和指导联系单位改进工作。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按季收取,按时进行分析。

(二)登记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每次走访联系单位结束后,应在《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走访登记表》中,详细记录联系走访的时间、人员、走访时发现和纠正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并将《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走访登记表》存入审计管理系统,以备查阅。电话联系的也应及时在《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电话联系簿》上记载电话联系的时间、内容和相关的情况

(二)评估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对联系单位上报的季度财务信息及时导入审计管理系统,并对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写出分析、评估报告,并将分析、评估报告存入审计管理系统,以备查阅。

(三)报告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每季将分析、评估报告报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负责人,责任区负责人应根据不同系统的单位写出系统单位的分析、评估报告,并将系统单位的分析、评估报告报审计联系制度工作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汇总后写出综合分析、评估报告报审计联系制度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和各成员。

(四)咨询制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应加强与业务责任科室的沟通,发挥审计专业优势,运用审计政务网站、“金审”信息系统和审计简报、审计信息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审计法规及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政策,不定期地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的相关信息,努力为联系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审计咨询服务。

(五)督查制

局成立审计联系制度工作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责任区负责人和业务责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每季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审计联系制度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审计联系制度落实中的疑难问题,对审计联系制度的贯彻执行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审计联系制度落到实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内审科。办公室负责审计联系制度的督查工作,负责制作《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走访登记表》、《金山区审计局审计联系制度电话联系簿》、联系制度考查与考核表以及有关联系制度工作方面的其他表格、数据统计、联系制度情况分析、工作小组会议记录等工作。法规科协助办公室工作。

四、联系纪律

审计联系制度责任区联系人,在执行审计联系制度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审计纪律:

(一)必须遵守审计署制定下发的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八不准”规定。

(二)必须遵守《上海市审计局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和《上海市审计机关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

(三)必须遵守《金山区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金山区审计局廉洁自律承诺书》各条款。

(四)必须遵守《金山区审计局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

(五)必须遵守区政府关于工作期间中午不准饮酒的规定。

五、联系考核

审计联系制度考核实行考评和考核相结合,并纳入公务员考核范围。

审计制度范文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市、区(市)审计机关分别在市长、区(市)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审计监督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政府规定的职责。

市、区(市)审计机关分别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三条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

第四条审计机关应当统筹利用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力量在审计监督中的作用。

第五条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章财政审计

第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七条审计机关对与本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第八条审计机关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结果报告。

第九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并提交上一年度所作审计工作报告中所列重要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的报告。

审计工作报告应当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人大常委会对在本级预算执行中认为有必要进行专项审计的问题,可以要求开展专项审计,本级政府应当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结果。

第十一条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和会计集中核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对其履行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审计

第十三条市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署的授权,对国有以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并依法对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对下列企业进行审计监督:(一)国有独资企业;(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三)在国外或者境外地区设立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机构;(四)本级政府指定的集体企业和其他含有国有资产的企业。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应当对本级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进行定期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指定的资产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进行审计监督。

第四章投资项目审计

第十七条审计机关对下列资金、资产投资或者融资的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一)财政性资金;(二)政府部门管理和政府及其部门委托管理的基金、资金;(三)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资金、贷款;(四)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和使用的国有资产;(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审计监督的其他资金。

审计机关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不受资金来源限制。

第十八条审计机关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主要审计下列事项:(一)招投标情况;(二)资金来源、管理和使用情况;(三)预算执行情况;(四)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情况;(五)投资效益情况;(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审计机关对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审计或者审计调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采购、供货、监理单位与投资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

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审计投资项目所作出的审计决定,投资项目有关各方应当执行。

第二十一条审计机关应当对本级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监督,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未经审计,有关部门不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第五章专项资金审计

第二十二条审计机关对下列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一)社会保障基金;(二)城镇职工住房公积金;(三)财政性专项资金;(四)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资金、贷款;(五)社会捐赠资金;(六)法律、法规规定和本级政府规定进行审计监督的其他专项资金。

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应当向本级政府报告,并向主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三条审计机关审计专项资金时,可以延伸审计或者调查资金征缴单位、资金使用单位。

第六章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十四条审计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机关、群众团体、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政府投资项目责任人以及其他应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主要负责人实施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第二十五条部门、单位的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本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指定的内设机构负责。

第二十六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根据部门、单位的职能和被审计者的职责,界定其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区别不同单位性质和被审计者的职责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范围。

第二十七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被审计者的主要经济责任;(二)实施审计的主要情况;(三)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被审计者应负的责任;(五)审计评价意见;(六)审计部门建议和其他应当说明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对被审计者考核、奖惩的依据。

第七章内部审计第二十八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协会进行行业管理,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

第二十九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支持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第三十条除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外,其他部门、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授权本部门、单位相关内设机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

第三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

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应当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三十二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部门、单位财务预算。

第三十三条内部审计机构根据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赋予的职责和授予的权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十四条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单位内部考核、奖惩的依据。

审计机关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

第八章其他规定

第三十五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出审计特派员,对特定范围和本级政府指定的镇(街道办事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特派员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工作,对派出他的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十六条审计机关有权对与财政收支有关或者本级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被调查的部门、单位不得拒绝。

第三十七条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被审计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供电子数据以及有关资料。

被审计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软件,应当留有审计数据接口。

第三十八条审计机关就审计事项进行调查时,可以依法查询有关单位以及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开户和存款情况,有关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证明材料。

第三十九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或者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以及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所需费用由审计机关用专项审计经费支付。

第四十条审计机关对下列事项的审计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一)本级政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二)社会公众关注的;(三)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其他审计事项。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

政府各部门的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应当作为政府督查的内容和行政绩效考评的依据。

第四十二条对在审计监督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审计制度范文篇9

第二条审计对象为(1)市直经济工作部门具有专项资金审批权的副县级领导干部和县区党政班子成员分管经济工作的副职拟提拔为正县级的;(2)市直部门有独立经济业务活动或直接履行经济职能的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科级正职,拟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的;(3)县区直有关工作部门正职,乡镇党政正职,拟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的。

第三条审计的主要内容:对市、县区副县级领导干部拟提拔为正县级的审计对象重点审计:(1)任期内负责的专项资金、基金的审批情况;(2)重大经济决策和执行情况;(3)在经济活动中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对市、县区直有关工作部门正科级干部提拔为副县级的审计对象重点审计:(1)任期内部门、单位财政收支情况;(2)任期内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合法性;(3)代政府管理的各项资金、基金管理、使用的效益情况;(4)任期内考核目标中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5)任期内按规定配发办公用品的管理、使用情况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对乡镇党政正职拟提拔为副县级的审计对象重点审计:(1)所在乡镇社会经济发展、重大经济决策和执行情况;(2)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3)税收收入情况;(4)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5)乡镇办企业税收、利润和基建技改投入情况;(6)教育、社保等重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7)按规定配发办公用品的管理、使用情况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

第四条拟提拔对象在市委组织部考察预告后,由市、县区委组织部向市、县区审计部门下达书面委托书,市、县区审计部门根据委托书组织对拟提拔对象进行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并在干部任前公示期限内向市委组织部提供审计结果报告或审计调查结果报告,市委组织部将审计结果报告或审计调查结果报告向市委报告,市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或审计调查结果报告和干部任前公示情况,不影响任职的,再正式决定对拟提拔干部的任命。

第五条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干部任职前经济责任审计,支持审计机关开展工作。领导干部本人要正确对待,积极配合。审计机关要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好审计工作,切实保证对领导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六条各县区提拔科级干部参照本规定执行。

审计制度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对浙江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建设项目或者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工作。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照内部审计规定、准则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省国资委依法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

第七条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应当依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审计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审议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财务信息披露;

(三)监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提出有关意见;

(四)监督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

(五)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并接受有关方面的投诉;

(六)审议其他重要内部审计事项。

第九条未建立董事会的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企业总经理负责;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企业所属单位应当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以上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第三章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职责和权限

第十三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按企业内部分工参与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并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或者未规定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有关内容组织进行内部审计;

(四)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五)组织对企业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所属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七)对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八)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九)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和意见反馈,对企业有关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

(十)对企业年度工资总额来源、使用和结算情况进行检查;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质量监督应当根据企业的内部职责分工,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五条为保证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真实和完整,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相关工作要求,对下列特殊情形的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定期内部审计工作: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涉及国家安全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特殊所属单位;

(二)依据所在国家及地区法律规定,在境外进行审计的境外所属单位;

(三)国家法律、法规未规定须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内部有关单位。

第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评价工作,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进行。

第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有关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相关业务活动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并做好社会中介机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的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工作应当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并按有关规定对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相关工作资料。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限:

(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参与协助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有权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计算机软件及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五)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董事会授权可暂予以封存;

(六)企业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应当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

第四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二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一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二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对于需要突击执行审计的特殊业务,审计通知书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当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三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应当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主要负责人审定后,企业应当根据审定意见,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报告(决定)。

第二十五条被审计单位若对企业下达的审计决定书有异议,可以提请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省国资委申诉。

第二十六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审计档案。

第二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每年向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提交内部审计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督促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第五章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第二十九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监督,纠正违规行为,规避经营风险。

第三十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行为及时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现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十一条对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及时落实内部审计报告(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浪费的,企业应当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于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上一级机构及时反映情况。

第三十二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省国资委备案:

(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所属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应向省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第三十三条根据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省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企业及所属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组织进行的专项审计,应当向省国资委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省国资委、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其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承担责任。

第三十六条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恪尽职守、保持廉洁、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

第三十八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当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查、抽样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

第三十九条企业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十条企业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聘任和后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执行。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二条对于企业出现重大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出现严重缺陷,除按规定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及财务部门负责人的有关责任外,同时还相应追究企业审计委员会相关人员的监督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于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四条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省国资委报告相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各企业可根据本暂行办法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规范。